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

2024-10-19

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共12篇)

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 篇1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应放开手脚, 积极大胆地开发课程资源, 尽可能多、广地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

一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针对教材中出现的这些模式及问题,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时, 也应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机动灵活的处理。

再者, 为了突出重点,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单元的具体内容进行大胆调整。对于教材中不太适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和活动, 可以用相关的材料来替换或干脆删除。总之, 只要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那么在教材的取舍、调整上就不会束手无策。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

二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 而且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 同时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实施者。自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 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热情。他们认真学习,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 优化教学方式。以前对于学生碰到的生词、疑问, 我总是直接告诉答案以节约时间, 尤其是在课堂上。后来发现学生越来越懒惰, 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从不自己查阅资料。于是, 从新生踏入高中的第一节课起, 笔者就要求每名同学尽量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上课时, 也不再直接告知其词义, 而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先猜测词义, 后查字典验证自己的判断, 鼓励他们写下一个字典中的例句, 自己再造个有创意的句子。渐渐地,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由此可见, 必须认识到教师本身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而且也必须意识到只有不断开发自己, 改变思维定势, 打破认识上的误区, 才能突破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

三开发学生身上的无限资源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教师往往过于关注一些外部及教师身上的资源, 而忽略了学生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知识记忆库, 如果没有机会实践或展现就会被遗忘。教师可以开发自我, 也可以开发学生、教材和其他任何潜在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学生的记忆库, 让学生有机会把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学的内容相结合, 就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 在上有关于音乐一单元时, 由于自己对当前流行的音乐不是太熟悉和了解, 而这个年龄的学生却恰恰是最喜欢追星的, 于是布置学生课前各自查找不同的音乐种类及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 以及为什么喜欢?由于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上课时学生学习到的远不止教材要求掌握的, 他们甚至谈到了喜欢的歌星们的特点、才能、发型、所在的乐队、专集、词曲、服装等。这样, 无需教师赘言, 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所学单元的中心话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四利用信息网络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拓展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现代的教材资源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几本教科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等, 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 并且明确要求教师“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 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新教材的话题天南地北, 包罗万像, 并且信息日新月异。因此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 对教师及学生而言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利用学校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包括语音室、图书馆、广播) 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传统的黑板教学, 相对而言无图象、不生动、不直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弥补了这些缺憾。通过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及背景介绍, 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更为灵活生动、内容更加丰满形象立体化, 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尝试, 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因此, 英语教师必须先改变观念, 提高自我, 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只要能坚持开发利用课堂资源, 我们的课程改革才会取得新的成效。

摘要:随着多媒体及各种设备在大余中学的应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便成了英语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 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英语新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理想的新课程改革都很难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好的落实。

关键词:课程资源,新课标,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韩新民.王新谦外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3]周巧玲.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3)

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 篇2

常州市勤业中学

苏菊良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突破教材的概念局限,寻求更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与保障。英语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多样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了解它的意义,寻求恰当的途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的高低的问题。英语的课程资源是广泛的、开放的、多样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如下描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起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由于课程资源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不同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目标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也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我个人倾向与后一观点。据此,可将英语课程资源定义为英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学习者本人、英语学习者同伴群体、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教学挂图、录音录象资料、工具书、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电脑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课本,他们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提高。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哪一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突出学生个体。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要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既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也可以启发教师打开记忆的宝库,与自己以往与学生交往的经验中挖掘出大量有益的参考资料。教学方式特别是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通过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喜欢做什么样的作业等因素能够归纳出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等,来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 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活动。因此,掌握学生现有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素质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和素材,是英语课程选材的必要依据。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编制一段对话,或讲个故事或播段新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的差错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的反馈资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现在完成时语法教学后,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学生常犯的错误的资料,如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短暂性动词如何与since, for连用等内容,设计和整理成现在完成时的核查表,让学生及时掌握这一知识。4. 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安排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如在课后学唱一些英文歌曲,组织英语书法演讲比赛,开设英语角等,并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否则,有些学生就可能因为不用而将学习内容忘记的一干二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效就会受到损失。

5. 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学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思考等等。作为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考虑如何来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库,并且为增加英语方面的知识做出不懈的努力。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同伴互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四、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怎样让英语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Read and say:

A: 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B: 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I prefer science.A: I think Chinese is more popular than any other subject.B: I agree with you.Maybe.But I prefer art.上述内容中语言功能包括:(1)用“I think …is/ are more … than….”表示说话者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同时表示自己喜欢它;(2)用“I agree with you.”或“I really can’t agree with you”则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对方观点;(3)在表达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之后使用“I prefer…”是表示说话者有自己的选择;(4)用“Maybe.But I prefer…”来表示说话者不直接反对对方的观点,但表明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讨论活动,话题是“周末野餐带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尽量使用上述的语言形式,并且体验上述的语言交际功能。情景设计为:Suppose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What shall we take for our picnic?这样,学生便有了“带什么”,“我为什么建议带他?”“我认为他怎么样”,“我同意你的建议”,“我反对你的建议”,“或许你的主意不错,但我认为带什么更好”等等的想法。这就为上述语言交际功能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而且,由于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周末野餐”,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又由于学生是在谈论自己的真正想法,因此活动也更具有交际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功能,比抽象地讲授“什么语言有什么交际功能”更加有用。2.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如在教牛津英语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我们常把check out 作为对grammar的检测提前教学。而有时为了扫除reading里生词的障碍,会提前教vocabulary。有时现实生活中发生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教材中有一个内容相关的单元。如果在延续性和难度等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可以提前学习这个单元。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中秋节到来时,我提前教学Festivals,让学生进行中外节日比较,对中外习俗,饮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

3.拓展学用渠道,补充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视听环境。教师可在因特网上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查寻或是访问英语学习网页,获得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来补充或充实教材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导入文化内容,补充背景知识。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量。生活是语言教学不竭的源泉。教师除了充分发挥现有课程资源的作用,还应关注课堂环境和生活环境,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对教材进行整合和补充,自主开发语用渠道。教师通过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把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一种材料和工具。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以学生为本,让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面对不断变化的资源更新,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惟有如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实效。

参考资料: 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

数学教材隐形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3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课改程度也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使得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有乐趣。但是教师在整合这些资源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尽量选择那些与教学紧密相连的教学资源,开发教材中的隐形资源,多角度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内容。

一、数学教材中的隐形资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是主要的教学依据,这种教材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材中的资源,尽可能开发和利用好教材中的隐形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到知识里面,感受知识的演变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激活数学教材,明确教材概念。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资源,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利用教材的表面内容,不能深入挖掘教学潜在资源的现象。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分数比较这部分内容时,教材给出的是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师可以事先设定情景,让学生进行比较,比如把一堆苹果分成三份,抽取其中的两份,那么这两份苹果与剩余的苹果哪个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发教材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使用教材资源,让教材变得更加灵活,才能使小学课堂更加活跃,实现学习目标。

2.重组教材,完善知识结构。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力度,从学生的角度深度开发教材隐形资源,重组教材,使教材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顺序打破,引导学生更好学习,而不是一味遵循教学的顺序。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教材顺序,先向学生介绍除法、乘法和小数部分的内容,然后再教学生如何求解图形的面积,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求解图形面积时应用这几种计算方法。

二、开发教材中与生活相关的隐形资源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形资源,其中包含一些资源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发掘这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实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创建生活情境的方法,将教材中的隐形资源尽可能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体会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学习如何利用人民币购物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体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人民币。

2.重视生活情境,加强数学的体验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但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开发教材中的隐形资源,并且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生活性的问题:“老师将2000元钱存入银行,银行利率是2%,那么两年之后老师可以取回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实际调查银行的利率,并且计算一下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取回多少钱。这种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所以,教师有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具有体验性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也可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的题材。

三、加强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根据数学课标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其他学科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开发教材中的隐形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数学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另外,在学习其他学科时,也存在很多内容与数学相关联的知识,教师应该综合这些内容,使其与数学教学形成有机联系。教师在上数学课时,可以深度发掘数学资源,比如用音乐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内容;比如在学习找规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死板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发掘数学教材中存在的隐形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的运用,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 江西省宁都县私立英才学校)

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 篇4

北极地区是指66°34’N以北的广大陆地和海域,包括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带,总面积约在2 100万km2,涉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8个环北极国家[1]。北极地区终年被积雪所覆盖,气候严寒,人口稀少,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尤其是在沉积盆地和大陆架下方拥有巨大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已探明的 原油储量 为2 150亿桶,累计开采843亿桶,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10;天然气556 000亿m3(相当于3 475亿桶原油,约占世界的2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2]。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北极油气资源的战略价值尤为凸显。

2008年5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在对北极圈内33个地理区域的油气资源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发 布了《北极 地区油气 潜力评估 报告》,评估结果显示: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 669万亿m3和440亿桶,其中石油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其中84%的油气资源分布在近海区[3]。而相关最 新研究估 计北极具有910亿桶原油,1 363万亿ft3天然气及400亿桶液化天然气的待发现技术可采储量[4,5]。毋庸置疑,北极由于蕴藏着大量未开发的油气资源,将成为世界下一个能源仓库。

2 北极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2.1 北极油气资源分布状况

北极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集中于围绕北冰洋的环北极盆地群中,呈近WE走向展布[6]。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超过70%的石油可能位于5省———阿拉斯加北极、美洲盆 地、东巴伦支盆地、东格陵兰盆地和西格陵兰—加拿大东部区域;超过70%的天然气可能位于三省———西西伯利亚盆地、东巴伦支海盆地和北极阿拉斯加。整个西伯利亚西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盆地,预计总共蕴藏超过3 600亿桶石油;北极圈内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预计将有80亿桶未发现的石油和190 000亿m3的天然气;在巴伦支海,挪威石油理事会(NPD)表示,不包括该地区之前与俄罗斯有争议的海域,挪威巴伦支海有21.4亿桶石油资源和4 850亿m3天然气资源有待被发现,而对于俄罗斯,在巴伦支海未被发现的石油资源估计高达6 290亿桶;在格陵兰岛东部裂谷盆地,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阿拉斯加外大陆架包含266.5亿桶石油和37 400亿m3天然气[7]。

从地区分布来说,北极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分配并不均衡。估计欧亚约占总资源的63%,北美约占总资源的36%。欧亚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占欧亚总油气资源的88%。欧亚西西伯利亚盆地和东巴伦支海盆地拥有1 943亿桶油当量的未开发资源,是整个欧亚基础资源量的74%。北极欧亚区域拥有更多的天然气,而北极北美区域拥有更多石油资源,估计北极北美区域的石油资源占北极未开发石油资源总量的65%,而占北极未开发天然气的26%。其中,北极阿拉斯加地区估计拥有北极地 区最大的 未开发石 油储量,约为300亿桶。

北极第二大石油区域是美亚海盆地(Amera-sia Basin),位于加拿大以北,估计拥有97亿桶未开发石油可采储量。北极的第三大石油区域是东格陵兰裂谷(East Greenland Rift),估计拥有约89亿桶的未开发石油储量。总的来说,这3个北美区域预计约有486亿桶未开发石油,占北极未开发石油总量的54%(表1)。

注:表中只选取七大北极盆地,这7个盆地拥有约3 600亿桶石油当量或超过87%的未被发现的北极地区油气资源 .

2.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北极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冰冷的油气热区”,该地区的油气开发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西北地区的罗曼威尔斯最先开始北极地区石油商业开采。迄今为止,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西北地区和挪威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已经发现了大约61个大型油气田[9]。随着近海 油气勘探 开发技术 和船舶航运技术的进步,以及因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加速融化而导致的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延长,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北极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现实,近年来北极国家纷纷加强了北冰洋的油气勘探开发。

在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方面,俄罗斯的态度最为积极,动作最为频繁。俄罗斯把自身的发展定位为“未来北极能源的引导者”。2000—2011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Gazflot公司在喀拉海 (主要是在 鄂毕湾和 塔兹湾)钻了27口井,发现了卡缅诺梅海气田、北卡缅诺梅海气田、楚克梁辛 气田和鄂 毕湾气田。2011年9月,俄罗斯Gazprom Nef Shelf(GNS)公司投资40亿美元,启动了伯朝拉海Prirazlomnoye油田(石油可采储量为5.2亿桶)的开发,这是俄罗斯独自在北极海域开发的第一个油田[10]。此外,为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难题,俄罗斯政府正尝试通过增加国外投资来促进北极油气资源的开发,为此将取消北极大陆架所有新的油气项目的出口关税以 吸引外国 油气巨头。 俄罗斯石 油公司Rosneft也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在北冰洋的喀拉海和黑海开展价值32亿美元的油气勘探合作,共同开发抗冰钻井平台技术。截至2013年年初,俄罗斯在北极海域共钻86口探井,发现了24个油气藏(包括在海陆过渡区)和400多个有潜力的油气开发项目[11]。

其他北极各国在北极油气钻探开发方面也不甘落后,丹麦格陵兰岛已经给11家公司发出了17个开发其西海岸地区的勘探许可证,其中英国的Cairn能源公司已经开始进行测试性钻探。挪威政府2013年夏季前将决定开放巴伦支海东南部和Jan Mayen进行石油钻井,并为巴伦支海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巴伦支海的探井数量已超过30口,其中Goliat和Snohvit两个油气田早已投入开发[12]。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巴伦支海的天然气田,通过140km的天然气管道将气输往岛上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厂。加拿大西北地方政府也一直在推动谋求更多些天然气项目,建设一条长约1 220km的从Inuvik通往艾伯 塔的输气 管道[13]。美国早 在1967年就探明了位于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油田,该油田拥有136亿桶可采石油储量,是北极地区已经被开发的最主要的石油项目[14]。近年来,在阿拉斯加沿岸地区油气勘探方面又投入了37.5亿美元,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钻探也已经在2012年启动[15]。

2.3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与障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1.05亿桶/d。在未来的20年间,全球石油产量平均每年至少要保证76.4万桶/d的增量,而海洋石油资源将是未来石油产量的重要来源,全球50%以上的油气产量和储量将来自于海洋[16]。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北极地区有新增石油储量900亿桶、新增天然气储量50万亿m3的潜力,新增储量 的80% 来自海洋。在 接下来的20年中,北冰洋可能会从深海勘探阶段进入到开发利用的领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北冰洋海冰不断消融、航道通航时间延长、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和全球油价总体不断上升,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有很好的前景。

但是北极油气资源潜力的发挥也将遭遇高成本、高风险、环保以及主权纠纷等一系列障碍。1北极的资源基础主要是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需要铺设管道,与石油相比,其低密度长距离的运输大大增加了成本;2北极气候寒冷,地理条件复杂,北极油气资源在相当程度上开发成本更高、开发时间更长、风险更大;3没有解决的北极主权问题可能在经济主权重叠的地区阻止和减缓这些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进程;4北极环保压力和成本巨大,尤其是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环保组织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总体来说,北极具有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更为重要的资源中心的巨大潜力,但显著增加北极油气产量的时间是难以预料的。

3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对世界能源格局的潜在影响

截至2011年6月,北极地区石油累计产量约200亿桶,天然气累 计产量395.76万亿m3。2011年,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挪威东巴伦支海石油产量之和已达到700万桶/d,而2011年全球水平的石油产量约为7 200万桶/d,约占全球石油日产量的10%,由此可见北极地区的石油开发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已发挥出巨大作用。而随着北极东北和西北航道的相继开通,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天然气开发计划,到2030年,将有17亿~412亿m3(液化后合135万~3 000万t)天然气由LNG船只通过北极东 北航道运 输到东亚 和东南亚[17]。2009年4月29日北极理事会在挪威特罗姆瑟会议上发布的“北极海运评估报告”(AMSA)也认为,到2020年,光俄罗斯伯朝拉海域的油气运输每年就可高达4 000万t[18]。在不远的将来,一旦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势必会对现有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3.1 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

世界能源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起主导作用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自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石油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博弈之后逐渐趋于均衡状态。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1美国和欧佩克国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其对石油的强劲需求加之国内繁荣的石油和页岩气生产,使得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远超其他力量。欧佩克国家拥有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70%和供应量的40%。作为石油终端供应商,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供应方面占有主导地位。2俄罗斯、里海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稳定的出口能力,在国际石 油市场上 的地位逐 渐上升。3近年来,中国和印度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石油需求大幅增长,推动能源消费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3.2 北极能源开发对世界能源供给方的潜在影响

(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能源地位可能下滑。目前,原油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是目前提供世界40%的石油,并且拥有世界70% 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的欧佩克国家。过去40年中,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政治舞台的焦点,欧佩克组织为维护自身的利益,经常以石油为手段,通过限产来确保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展望未来,在石油供应方面,虽然欧佩克组织在国际石油供给市场的主导地位一时之间难以撼动,但由于中东地区很多产油大国已接近或达到产量峰值,后续产油潜力受限,因此其所占市场份额也将不断面临冲击:根据BP的预测,未来20年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预计会增长1 200万桶/d,而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环北极国家(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将持续增加,增幅将达到500万桶/d,有望再次开启产量快速增长之门[19]。在天然气方面,随着天然气对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预计天然气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速为2.1%),北极地区蕴藏着世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30%(居世界第一)一旦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将意味着天然气价格也会面临长期走低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受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带动,天然气价格逐步与石油价格脱钩,天然气将不断抢占石油市场份额,在此趋势下,中东地区的能源地位可能将下滑,未来可能仅是亚洲的能源中心而不是世界的能源中心,这也有助 于缓解中 东持续的 紧张动荡局势。

(2)北极地区将成为能源“新中东”。北极圈内已探明并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储量估计分别高达900亿桶、1 669万亿m3和440亿桶,分别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约13%、30%和20%。由于过去几年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扬,石油供应日益紧缺,未来北极地区的能源开采具有极大的利润空间,作为新兴世界能源仓库的可能性加大。随着环北极国家多个油气项目的加紧开发和建设,北极地区将逐渐呈现出成为全球能源“新中东”的趋势。

在北极地区成为能源“新中东”的演进过程中,俄罗斯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来说,其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力将大大增强。俄罗斯是世界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含油气远景面积达1 290万km2,其中海洋和内海大陆架为560万km2[20],掌握未来北极陆上绝大部分实体油气资源,海上潜力部分也占很大比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俄罗斯主要油气产区北极西西伯 利亚盆地 面积350万km2,拥有36.6亿桶原油、651.5万亿m3天然气、203.3亿桶液化天然气,而俄罗斯 北极海大 陆架面积 达442万km2,其中70%~75%的地区具有油气远景,油气资源中以天然气为主。2003年俄联邦政府批准的《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要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和北极大陆架建立和开发新的油气开采中心,加快发展油气运输设施,力争到2020年石油开采量达到5.2亿t,天然气开采量增长到7 100亿~7 300亿m3。随着俄罗斯能源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将在整个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10年内,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政治紧张局势,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全球能源界必然将目光转移到更加廉价、环保、高效的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储备上来。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天然气将迎来黄金时代,尤其随着天然气消费的东移趋势,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亚太地区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进一 步增长。IEA估计到2035年全球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7万亿m3,其中超过70%来自俄罗斯,而与此同时,2035年亚太地区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国和印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30%、46%和42%[21]。届时俄罗斯通过向欧洲、亚太出口天然气以拉动自身经济增长的想法变得更加现实,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控制也将大大增强,其获得梦寐以求的国际油气定价权的可能性加大。在可以预见的20年内,俄罗斯凭借其在天然气领域能源超级大国的优势实现再次崛起也并非遥 不可及。

3.3 北极能源开发对世界能源消费方的潜在影响

根据BP公司的预测,未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非常强劲,在未来的20年内,世界石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其中,中国(增长800万桶/d)、印度(增长350万桶/d)和中东地区国家(增长400万桶/d)的能源需求增长几乎构成了全球能源需求净增长的份额,但短期内用于满足预期需求增长的新增供应将依然主要来自欧佩克国家,这就使得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程度增加,一旦中东地区遭遇战争或政治动乱等紧急状况,能源进口过于集中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迅速显现,威胁中、印等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如果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并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供应国际市场,将大大分散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进口风险。

4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与中国

4.1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消费需求旺盛,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表2),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保障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石油 进口来源 地有限且 集中,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22.5%、亚太地区14.4%、欧洲中亚6.9% (表3),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依赖中东,而中东的紧张局势是旷日持久的,稍有异动势必将牵动中国能源神经;另一方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主要靠海运,且路线单一,70% 的石油运输必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这条海盗出没的“世界上最恐怖的航线”,因此石油运输风险极大。

注:表中依存度与通常依存度略有差别,公式计算时分母为一国石油年需求量,并非消费量,假定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平稳增长 .

万t

注:*包括在途石油的数量变化,未予另外说明的石油动向, 未经确认的军事用油等;+指的是低于0.05.

4.2 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对中国的影响

北极作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将来有可能为我国能源的多元化提供保障。北极航道也可充当洲际能源运 输的新走 廊,随着北极 东北航道1进入商业化运营,一旦北极油气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未来来自北极圈内北欧、俄罗斯和北美地区的大量油气资源将可以通过海运经此航道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沿海港口。罗伯特 ·瓦德教授2008年1月16日在《金融时报》中这样写道:“从距离和安全的角度,开通北方航线是具有吸引力的。上海与鹿特丹之间跨越俄罗斯顶部的东北海上航线1,要比走苏伊士运河节省将近1 000英里”。以北极为目的地,开辟能源新通道,不但可以优化我国能源进口结构,有效分散我国石油进口过度依赖中东地区的风险,也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这一危险地区,保障油气在途运输安全。充足的油气供应将继续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强劲的发动机,使得中国在未来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4.3 中国参与北极能源战略定位

(1)充分参与北极能源开发,中国的北极战略定位需要从以往的科学考察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转变为以实现中国能源安全为目标。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利益,理应作为中国北极战略的基石,为此可以提供北极能源开发需要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本,将北冰洋冰层下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和安全便利的北极航道纳入未来中国能源整体战略体系。

(2)选择恰当的时机进入,对于北极能源开发和北极航道的和平利用,需要因势利导。由于北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北极地区和资源的划分方法,也没有一个被各方认可的约束北极资源利用的公约,要抓住北极能源和航道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国际协调机制原则这一时机,利用北极 理事会正 式观察员 国的身份,充分介入北极理事会关于能源和航道开发国际机制的构建,使即将形成的国际机制有利于中国在北极能源和航道问题上权益的获取。

(3)采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北极俱乐部”。在北极8国排他性“瓜分”北极资源的情况下,中国参与北极能源开发的唯一或者说最佳途径就是通过能源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与所在国公司共同开发经营。北极8国中,芬兰和瑞典并不拥有北极内的海域或近海大陆架,因此对北极圈内的油气资源基本无能为力。在剩下的6国中,俄罗斯与冰岛近年来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合作最为密切,也是最有希望为中国企业亮起绿灯的国家。中国三大油企需要抓住机遇,为开拓油源,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而未雨绸缪。

5 结束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冰雪覆盖的北极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的边缘地带,并不被世人重视,但随着北冰洋能源价值和战略价值的逐渐显现,该地区正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近年来,伴随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周缘国家纷纷加快了北极油气开发进程,使得北极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势必会对当前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潜在而深刻的影响。未来北极油气一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北极地区将具有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更为重要的能源中心的巨大潜力,从而对欧佩克国家造成强烈冲击,并将显著改善各主要能源消费大国油气进口格局。

面对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和丹麦都想分一杯羹。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因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和巨大的能源需求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当前中国油气进口受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制 约,严重影响 能源的稳 定供应。因此,为了分散我国能源进口风险,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制定以能源为核心的北极战略,加强与北极理事会各成员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油企与国外油气巨头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北极能源,为中国未来的北极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历史教学的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5

摘要:教科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所有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潜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设计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关键词: 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历史学科而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表现得尤为突出,翔实的文字史料、生动形象图片资料、再现历史的视频、音频资料、直观的实物资源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眼花缭乱,异彩纷呈,增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但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教科书依然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所有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上,除课本正文外,还补充了许多史料、图片、动脑筋、活动探究等等相关内容,丰富了教材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潜心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将会起到很大作用。笔者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愿与各位同行相互切磋探讨。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思维的大门,让才能闪出光辉。新版历史教

材在结构和体例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一课之前都有导言部分,其内容有的是文字描述,有的是图文结合,新颖、生动,其主旨是对每一课教学内容的简要概括和引导。在设计课前导入时如能合理利用导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教材导言部分,一幅“斐迪南大公遇刺”图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一段故事性的文字叙述,悬念迭生,更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禁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会遇刺?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有什么样的矛盾?而这件事又为什么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点,将为本课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本资料,补充延伸,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首先,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分析能力是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精要的基础知识,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养成。新教材在正文之外,还设计编排了许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楷体小字资料。这些补充的相关史料,一方面能充实说明正文大字的内容观点,或补充新的知识点,有时其内容,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大字内容,一般不作要求;另一方面,课本中补充的大量史料,为教师节省了寻找资料的时间,也为教师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提升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在教材的运用和处理上,如能合理地利用和挖掘,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以世界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为例,在讲到电气时代到来一目时,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置探究性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电是如何被发现并被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这些问题在学生看过课本正文及小字资料后,都能找到相应答案,在此基础之上教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提出问题: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你能从中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新的特点吗?两次工业革命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会逐渐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者多是熟练工人,科技含量小,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一开始,自然科学和工业生产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技术就是巨大的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通过对这段小字资料的挖掘利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其次,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此,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肖川也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教学的效率固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的灵魂。所谓教学的灵魂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教”。我们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会(操作技能)”又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切实帮助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我们的教育才有了正当的价值追求。这个问题的最高层级就是“我们究竟要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由此可见,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而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在加强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材的补充文字材料中还包括一些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碑文、报刊中所选取的资料等,这些材料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样还是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这一课时,讲到“发明大王”爱迪生,教材补充了大段爱迪生的生平简介及电灯问世 3 的艰难历程,除此之外,教材中还用非常醒目的黑体字展示了爱迪生的一段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些补充资料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和利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已的实际,找出爱迪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学生非常明确地认识到这位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其巨大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勤奋钻研和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课本插图,情境再现;以图说史,以图引思。

新教材中各种图片在教材中约占2/5的篇幅,“左图右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基本方法。大量图示信号的输入,生动直观,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维,敏锐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表象和进行情感教育等将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对于图片资料,教师充分利用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讲到九年级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课本有这样一幅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学生翻看这一课时,还没接触到课本正文内容,图中大腹便便的人物形象就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哑然失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这幅漫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材料思考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地讨论并评价,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以图说史,以图思史,用语言重建和再造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知识和形成历史概念。

其次,教材中还有各种人物肖像、历史场面等图片,生动而具体地补充了教材的内容,科学地运用好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大有帮助。例如:世界史上册有两幅关于明治维新的插图,《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和《东京街头有了电灯》的插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观察图片,明治初期的小学堂反映了日本哪方面的改革?教师的装束有何变化?黑板上写的是什么?(社会生活,文明开化)(2)东京街头为什么会有电灯?仔细观察,还有些什么变化?(经济方面改革,学习欧美,发展近代化工业)。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将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想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四、活动探究,补充延伸,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新教材中,除了基本知识外,还设置了一些“动脑筋”题和活动探究题。应该说这些思考题和活动探究题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是弹性教学内容,源于教学基础和基本教学方法,又略高于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例如,在世界史上册讲到汽车的问世时,课本设计了这样一个动脑筋题:一种观点认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另一种观点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你认他们谁说得对?你认为究竟应当怎么办?此问题的设置,是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汽车问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便利时设置的,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矛盾中学会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让“动脑筋”题成为激励学生开拓创新,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园地。

五、课题引领,画龙点睛,扩展标题,提升内涵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按不同的学习主题循序渐进地进行,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不同的单元主题、课题、小标题,对于学生整理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是很有帮助的。如世界史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主题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在学习小结本单元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无产阶级的斗争――英国的宪章运动、巴黎公社;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的表现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和俄国、日本的改革,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够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构建一个完

整的知识网络。同样,在每一课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好每一课的标题及小标题,如,世界史上册“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本课第一个小标题是罪恶的“三角贸易”--贩卖黑奴,第二个小标题是“日不落帝国”在印度――殖民掠夺,在小结本课时,引导学生归纳,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就是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从中可以看到早期资本积累的“血腥性质――残酷、贪婪。通过对课题及小标题的解读,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提升了学生思想内涵。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高中语文充满了无穷的人文魅力,大量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作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而高中语文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等特点也使得其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借以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索。

一、用好课本,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1.挖掘教材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也是教师训练学生的凭借。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其中蕴含着奇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写作素材等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有意识地选择应用其中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借助教材主动理解和体验,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才能完成语文课程所承担的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任务。

2.填补教材

老子在“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利”中告诉我们无形的东西才具有最大的作用,正因为“无”的存在,“有”的作用才得以发挥。语文教材也常常在这样的“留白”之处,蕴含着丰富的“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想象、反思等方式,把作者于有意无意间忽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

3.拓展教材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将教材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社会生活和情感意识等建立联系,去丰富和拓展语文课程的外延。如学习《篱笆那边》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篱笆”所代表的现实意义,或“篱笆”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课程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即时出现的问题或情景为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使教学获得成功。只有对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进行智慧的捕捉、提炼、整合,使教师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高度融合,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如,有位老师精心准备好《生命,生命》一课,当她心情愉悦地走进教室时,老远就听见教室大吵大闹,她很生气,准备进教室大发雷霆。跨进教室门的那一瞬间,她灵感突现,微笑着看着这群闹翻了天的学生。待他们安静后,她轻轻地表达了自己的心理过程,然后说,我很高兴发现四十多颗鲜活跳动的心,这正是生命的体现。这节课,就在老师轻轻的点拔下由此展开,使学生深刻感悟到生命的力量。

三、通过实践活动整合教育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有多绚烂。生活本身就是很好的可供研究、实践的资源,语文的教育观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听、说、读、写,来自于生活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智慧火花,语文教师可以对这些加以整合利用,创设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如,观赏、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和民情风俗、说(写)见闻和感受;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展示、观摩自己的手工和图画作品,介绍作品和制作心得,开展读书沙龙、电影电视欣赏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成立班级文学社、办手抄报、演课本剧、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在班级文化墙进行展评,精选内容,修改编辑,设计封面,加入前言、尾声、后记,将习作整理成册等,都能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发挥师生自身的资源优势

“无限资源在师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生命品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内生性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它们,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发生在生活近区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所具有的向师性,使得他们天然地对在他们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发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和态度,教师字正腔圆的诵读、标准流畅的表达、巧妙艺术的板书、三言两语地解读复杂问题、授课时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向师心理,使其专注于学习。教师所具有的生命品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也更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学生以不同方式从广阔的生活中获取的社会生活信息是丰富多样的,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和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和智能倾向千差万别,对课文的理解方向、理解深度有所不同,对语文学习的探索成果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如果能将这些因素加以巧妙利用,使教师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相融合,一定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灵动而高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7

第一, 实验材料易于获得, 演示或分组实验方便.

生活中的所有材料、物品都有一定的物理属性, 只要将其合理组合均可显现出一定的物理原理.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 将两只吸盘式衣钩相互压紧后, 再将它们沿轴线方向拉开, 体验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一个普通的杯子和一张纸做“覆杯实验”, 与直接使用“马德堡半球演示装置”相比, 操作更简单, 更便利, 更安全, 现象更明显, 且便于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注射器针头堵塞起来, 将活塞向下拉, 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还能利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到大气压的数值;再如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活动中, 可以让全班学生用一只手轻轻地摸在自己声带附近, 然后朗读课文, 读完后进行提问:“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你们能用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来么?这些东西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这些事实提醒我们, 学生的生活空间即“物理实验室”, 生活中的所有材料、物品都是我们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其物理本质的重要课程资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类物品、器具、材料种类繁多且容易得到, 手边材料及人体或人体局部更是随时可以利用.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 让学生取出一端削好的铅笔, 将两个食指分别压在笔尖和笔尾, 比较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容易完成该实验, 且现象明显, 结论易得.这就为我们突破材料及时空限制, 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

第二, 实验贴近生活, 学生亲身体验, 亲近感强.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和物品很熟悉, 用它们呈现物理现象, 探究它们的物理属性或原理, 会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亲近、真实、可靠, 亲身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以及物理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感受到学习物理就是从本质上认识和探究周围世界, 了解其客观规律.如人们经常食用的鸡蛋, 在演示物理实验和解释物理现象时都能起到较多的而且是很好效果.例如:

1.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 直接用手拿时, 虽然较烫, 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 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 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这说明液体蒸发时是吸热的.

2.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 在瓶底放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 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待火焰熄灭后, 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这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装有盐水的玻璃杯中, 使其悬浮.往盐水中加入浓盐水, 发现鸡蛋缓缓上浮;再往盐水中加入清水, 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物体的浮沉是受液体密度的直接影响.

4.惯性现象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 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 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将一硬纸板放在垫有海绵的烧杯上, 再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 用力迅速击打纸板, 鸡蛋落入烧杯中, 这令我们看到了惯性的魔力.

5.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外壳完好的蛋, 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 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 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这就是分子的“神奇力量”.

学生课后都能找到这些实验器材, 可以在家中完成这些实验.有时在课上设计一些类似小魔术的实验, 学生在课后都愿意自己再做一做.实验完成后, 鸡蛋一般不被污染, 仍可食用或再利用, 这样既节约了资源, 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第三, 课堂实验新奇有趣, 学生乐于接受.

我们可以将其他用途的材料或物品甚至是废旧材料或物品制成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如利用空易拉罐、饮料瓶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利用废旧小瓶和大饮料瓶制作成“浮沉子”;用废可乐瓶做罩子、驱蚊香制造烟雾, 成功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将废录音机中的扬声器和小电动机拆卸下来, 利用扬声器研究声音的特征, 利用小电动机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这种运用场合的新异、课堂结构的新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呈现出学生预料之外的新奇现象, 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认知动机.

第四, 引导学生一物多用, 挖掘学生的实验潜力, 体现自主创新.

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常常涉及并解决“一种生活材料或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 一项实验活动可以利用哪些生活材料和物品”的发散性问题.医用注射针筒结构简单, 比较常见, 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中有其独到之处, 可说明许多问题.

应用一: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应用二:演示压缩气体做功.

应用三:演示喷泉实验.

应用四:演示连通器原理.

应用五:演示潜水艇原理.

应用六:演示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等.

笔者发现,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学生实验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实验潜能, 让学生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和学习,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分散难点,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因此, 借用生活材料和物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 可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自创性, 即使教师采用他人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 对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启迪作用.

第五, 便于自主实践, 体验性强.

这些物理实验所用材料、物品在生活中容易获得, 使学生课后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成为可能.由于实验方案、原理、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 实验装置易制易修, 不怕学生弄坏.如利用胶带体验摆的运动特点;利用学生堆放的书本做惯性实验;自制杆秤;利用空饮料瓶制作潜水艇;在惯性的教学中, 让学生把教室作为一辆汽车, 教师与学生同方向站立, 教师念到“启动”, 由学生做出汽车启动时的人的姿态, 教师念到“刹车”, 由学生再做出汽车刹车时人的姿态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必进行“不要搞坏”之类的告诫, 学生在操作时手指肌肉和心理放松, 自由触摸体验, 在与实验装置和现象进行充分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深切感受.

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途径 篇8

1 林业资源的定义

林业资源包括森林资源与林地资源。森林资源的综合性较强, 它主要以林地资源为主, 具体包含林木资源和所有与森林相关的内容, 例如:林区的土地、天空、动物、水源及非森林植物, 森林资源是林区内所有能利用资源的总称;林地资源是指能够用来生产及再生产的森林资源的所有土地。

2 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能够给很多其他产业创造生产需要的原材料, 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林业资源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很高, 它可以提升林业产品附加值, 帮助其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林业资源的重要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因此, 必须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 这既是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 也是加强与改进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

3 林业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难度较高

我国林业资源具有种类繁多, 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所以, 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一定难度。林业资源种类与数量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也存有很大差异, 因此, 管理各地林业资源时不能运用同一种方法实行统一管理。这时就需要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及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 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千篇一律, 要全面分析地区特征, 因地制宜的区别对待, 这种因地制宜的管理形式所对应的监督工作不能运用统一的监督体制, 防止这些给林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带来一定影响。

3.2 利用与开发方法缺少科学性

要合理利用与开发林业资源, 不能仅仅依靠一套科学方案, 因为实际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做详细的分析, 并注意研究最佳的利用模式和开发模式, 充分考虑林业资源总体情况, 切记不能片面性地考虑自身需求。另外, 我国林业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林业利用与开发工作含有的科技含量较低, 一些实际利用与开发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进而对林业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3.3 建立的利用和开发制度存有不足

随着林业资源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 人们日常生活对木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筷子、家具、办公用品等都要利用林业资源, 这就导致了我国林业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树木生长过程十分漫长, 因此, 使用树木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生长周期, 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一个有效、完善、科学的体系, 才能避免林业资源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4 合理利用和开发林业资源的措施

4.1 注重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项牵扯面较大的社会工作, 它不能仅仅依靠几个文件就能解决。因为这项工作复杂, 必须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落实。具体就是与林业相关的部门, 例如:计划部、农业部、林业部及科技部等都需要互相协调, 做好资源保护工作。保护林业资源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树木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在管理与保护原始森林过程中, 需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度, 保证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找到具体负责人, 按照树木所在区域, 划定不同区域给相应的负责人进行严格管理与保护, 并禁止该区域内发生乱砍滥伐。

4.2 推进林业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

要消除林业资源方面的消极因素, 一定要及时调整林业资源方面各项政策。现阶段, 我国实行的是统分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运用该种体制, 一定要注意不断克服各种不利于林业开发运用的因素, 给林业资源利用与开发营造轻松的环境。要实现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这一目标, 一定要始终坚持开发者就是受益者的原则, 承包、开发林地使用权应该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注意保护资源的开发者。林业产权制度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 探索既可以保护资源又可以利用资源的好方法, 明确林业资源的投资权、所有权及经营权, 鼓励放开经营与投资开放, 保证林木生产由专门人员负责, 积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生产者的智慧, 促使林区经济发展。植树造林方面, 要积极推动社会造林, 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主动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扩大林木覆盖面积, 让全社会都关注林木的开发与利用。

4.3 建立科学的开发利用体系

保护林业资源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林业资源培育工作, 不断提升培育质量。相关林业部门应该根据林业资源的特征, 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运用体系, 营造良好的林业投资环境, 进而来招商引资,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合理性与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天然林资源, 还需要加快速生林养护工作与培育工作, 大力推行退牧还林与退耕还林工作, 积极推广工业用木。培育速生林时可以把培育位置定在低山区域, 具体重点发展以杨木为主的林木。与此同时, 还要建设企业林业资源的加工基地, 依此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进而形成更完善更科学的利用开发体系。

4.4 坚持用科技振兴林业, 使林业做大做强

科技是一切进步的力量, 林业产业要做大做强, 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力量。在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时, 必须注意不断引进先进的林业开发技术与利用技术, 提升林业中的科技含量,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在部分林区成立一些科技示范点, 给其他林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促进整个林区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市场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不断研制和开发市场上所需要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 让资源成为一项优势, 带动林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5 结语

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对生态环境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开展林业资源利用与开发工作时,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结合到一起, 林业管理部门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管理林业资源, 并及时解决管理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 进而让林业可持续发展及促进其他产业健康发展。

摘要:林业资源开发是一项重点工程, 林业资源开发对林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林业资源既能缓解水污染与空气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还能改变林业资源的应用现状, 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于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有很多问题, 研究林业资源的利用方法与开发途径势在必行。

关键词: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开发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悦凤.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取向[J].北京农业, 2014 (18)

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9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课程可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主要包括活动场所、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少年宫、博物馆等。同时, 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学中, 现有的课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开发课程资源, 为语文教学服务。在资源开发中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阅读材料的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几个方面, 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为语文课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体保证。

1. 开发课程资源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 信息量的急速增加, 给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必须立足课堂, 开发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说出自己的看法, 观点, 在教师的启发下, 开发课程资源, 启发学生。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下, 开发课程资源。

2. 开发阅读材料这种课程资源。

语文课教材和相关的资料中的阅读材料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当然, 只利用这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 外国的优秀作品, 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选择能让学生进步、努力, 奋斗, 励志的作品, 给学生为阅读材料, 这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的拓展开发。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范围也很广泛。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开发课程资源又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能将文本有条不紊的展示给学生;能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刺激学生;能用声、光、电的手段震撼学生。而这种手段的利用, 使知识的容量加大了, 刺激的种类增多了, 刺激的强度增强了。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广泛了、深入了。如讲《安塞腰鼓》时, 用优美的文字展示文章风采, 用高源的视频展示安塞腰鼓的豪迈、豁达。

4. 结合本地特色, 开发课程资源。

延安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用心去开发, 满地是黄金。延安是革命圣地, 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能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杨家岭的窑洞, 枣园的军委会议, 王家坪的毛泽东故居都是教育学生的实实在在的课程资源。同时, 巍巍宝塔, 清清延河, 魅力志丹, 英雄子长也都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动人故事编成课本教材, 展示给学生。延安的风土人情也丰富多彩, 如安塞腰鼓、剪纸、秧歌、传统小吃、杂粮。都是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好素材。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同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教学思想相统一。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课程资源的适时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课程内容与现实相结合, 适当的利用,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则会影响教学。如视频的利用, 要选在该用的地方, 在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适时的用, 引起学生的共鸣, 产生共振效应。语文课程资源的吸引力就在于其适时性。适时的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的亮点就可能产生了。教师能适时的抓住亮点, 将会为教学提供十足的支持力, 这是教师毕生的追求。

2. 课程资源利用的实用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注意其实用性。所选课程资源一定要同教学内容相适用。如多媒体课件的选用, 阅读材料的选取, 测试题的应用, 都要适用, 否则会影响教学。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开发的范文资源对学生的实用性就很强, 学生在这种范文中得到启示、获得感悟, 则其写作水平会提高很快的。

3. 课程资源的可操作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其可操作性,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中还考虑时间、空间, 人力、物力, 实现的价值度等。如我们选择陕北的风土———剪纸, 作为课程资源, 这时要同教学内容相结合, 同时要让学生能做能完成。让学生练习剪纸时选用一些简单的易完成的图案让学生完成。又如所选的阅读让学生阅读时所设置的问题, 让学生能回答, 而且同教学材料相适应。人物描写选相应的人物描写, 心理描写选相应的心理描写, 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课程资源的教育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教育性。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一定要考虑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如果课程资源失去了这一点就失去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 我们在革命圣地的纪念馆去了解先烈的丰功伟绩;到纪念地去了解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去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多媒体课件中所选的材料中文字图片、音、视频都要有教育意义。如爱国主义歌曲, 爱国影片的选择, 让这种教学材料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5. 课程资源利用的科学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有科学性。而课程资源的适时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合理结合起来就是课程资源的科学性。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合理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 而是有机的组合, 让其发挥最大的效应。这又让我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在找寻一种巧妙的办法。

6. 课程资源的感动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所用课程资源的感动性。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看了所选的资源能感动, 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自觉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如, 我们在讲孝敬父母的相关内容时, 我们可以选一些感动学生的人或事, 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受到教育。而这种感动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时可以选一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感人的事迹。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形成爱国的情感。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实践活力。

摘要: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信息量的急增与教育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的方法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开发阅读材料这种课程资源、结合本地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和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就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

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研究 篇10

1 首先要摒弃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不论是解放以前或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在人口、粮食问题的压力下, 我国经历了多次大规模开荒的时期, 农业的重点由南疆拓展到了北疆, 耕地由山前平原延伸到沙漠边缘, 大规模的林地、草地、湿地被改造成了耕地, 历史的变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总认为土地的开发就是开荒, 就是扩大农业的规模, 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 一些政府部门立即提出大开荒的应对方略。继后中央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和重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后, 才初步克服了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但远没有达到摒弃这一理念的境界, 在考虑土地的发展思路时, 总是念念不忘开荒, 甚至还把开荒作为今后大开发的重点, 把扩大农地规模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 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则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种传统观念必须尽快扭转。

2 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 土地浪费严重

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 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 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 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 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 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 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 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部分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 宽打宽用, 少征多用, 早征晚用, 多征少用, 甚至征而不用。

3 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 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

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 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今后必须加大投入, 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3.1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对耕地的

需求量会日益增多, 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 提高土壤质量, 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由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 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 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 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3.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 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 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明晰耕地产权, 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 调整土地利用行为,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 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4.1 要加强教育和宣传, 使各级领导和大众充分考虑资源和生

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充分认识到破坏自然、掠夺自然, 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要关注人, 也要关注自然;要满足人的需要, 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 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逐, 忽视生态效益, 只求索取, 不讲投入, 掠夺式利用, 将加剧地力退化和环境恶化, 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 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 更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 用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2 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施土地年度计划管理, 加强土地宏观调控。

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 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衔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 规划引导与成片开发, 标准引导与保证质量作为结构调整的原则,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4.3 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

把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 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 都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以提高违规成本。

4.4 严把用地审批关, 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的项目用地, 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 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4.5 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耕地占用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进一步细化各业用地标准, 严格按标准供地。

4.6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为: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 提高耕地等级。

5 结束语

总之, 土地是民生之本, 发展之基, 财富之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 无不与土地息息相关。因此, 持续关注土地资源开发及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中新网.国土资源部公布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OL].2006-4-5.[1]中新网.国土资源部公布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OL].2006-4-5.

[2]马海涛.中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与利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 2005年.[2]马海涛.中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与利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 2005年.

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1

关键词:开发;利用;美术;教学资源

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拓展,美术课程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延伸到课外校外,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地照本宣科,也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广开思路,发挥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新课标给美术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一个很大的自主空间。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改进、变化、更新,课程资源也在改变。例如,现今中小学美术教材中融造型与设计的内容、电脑绘画知识的再完善,以及其他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无不体现着这种思想。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的,且又能达到课程内容要求的,都是可以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因此,课程资源更应不断地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绝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而应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即使是一片树叶、一颗石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都很有帮助。所以,加强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再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成为必要。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在的中小学大多绿化面积较广,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如能善加利用,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种植的这些花草树木的生长方向、形状、色彩的变化等仔细观察,通过写生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接着,根据不同课堂内容的具体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记录下来的花草树木进行再加工,以设计、素描、国画、装饰画等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相同的教学资源就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课业类型中。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到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二、校园周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除了校内的美术教学设备、器材、图书等,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性课程资源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如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城市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农村有农村的幽雅恬静,城市有公园、博物馆、高楼大厦……农村有高低错落的小屋、弯弯曲曲的小路、色彩斑斓的小山,有散发着芬芳的土地……它们都是学生“熟悉的陌生人”,合理利用,都能成为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

三、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地域的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素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我们陕西为例,就有挖掘不完的民间地方美术资源。如:农村孩子们最爱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五毒衣等民间服饰、玩具、饰品等民间刺绣;有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人们做的五彩斑斓的面花;有反映农村劳动生活的户县农民画和陕北剪纸;有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有我国著名瓷器代表的耀州窑和尧头窑;等等。这种悠久而独特并被承传下来的乡土资源,便是现存的乡土美术教育资源,这些具有传承性的乡土文化资源如果善加利用,将十分有助于美术教学特别是工艺美术教学的开展。这些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带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美术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关键是怎么去发现和挖掘它,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地去研究探讨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让中小学生的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作者单位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2

1 城市可利用的三种低温热能资源分析

1)城市原生污水特点:温度偏低、管网分布广、处理难度大、可取热能少。原生污水的温度偏低,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需要采暖的时候,它的温度最低。像黑龙江省在最冷的时候,可能原生污水温度只有5℃~6℃,温度太低影响运行效率,使用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可用的热能比较少。典型工程见图1。

2)油田回注水特点:油田城市特有的低温热能资源;水质较好;可用温差较大。油田回收水的成因是油田生产的时候,从油井里抽出来的油水混合一体,有一部分是油有一部分是水,需要通过加热以后分离,分离以后这个水还是要注入到地下。油田生产的年限越长,油田的含水量逐年升高。以大庆油田为例,大庆油田每年的产水量达5×104t以上,冬季油田回收水的温度是37℃,夏季是42℃。由于油田回收水对地下温度没有要求,可利用的温差比较大。水质接近中性。典型工程见图2。

3)冷却循环水特点:工业冷却循环水是所有高耗能企业都有的一种低温热源水。冷却循环水是工艺生产过程当中必须产生的一种低温热源。它的特点一是总量大。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高耗能企业消耗了70%的能源,在企业里面通过冷却循环水排放的能量占企业消耗的50%。二是温度比较高,一般都是20℃~40℃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这个温度在生产和生活中都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通过热泵技术才能得以利用。对于热泵来说,这种低温热源应该说是最好的低温热源,如果超过40℃,就可以不用热泵直接供暖了,所以它是热泵系统质量最优的低温热源。三是冷却循环水废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包袱,除建设投资外,在排放过程当中,还需要有大量的消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水的消耗。排放的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闭式系统,水损较大,为冷却循环水量的2%~5%。另一种是开式系统,对周围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热污染。2007年太湖藻类的爆发,热污染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如果能把冷却循环水进行利用,就降低了其消耗的代价。

2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借助热泵装置。

1)按照低温水是否与制冷剂直接换热分为:直接利用式和间接利用式。

2)按照热泵机房的布置位置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2006年11月末,我们公司成功实施了利用大庆炼化公司的冷却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的集中供热工程(见图3)。

3 关于城市低温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及风险

1)节约了大量的化石能源;2)节约了大量水资源;3)减少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4)确保不会对企业生产造成任何影响;5)初投资高于燃煤锅炉房,运行费用也高于燃煤锅炉房;6)管网通常会较长,施工难度加大,成本提高;7)末端用户采暖形式影响设备、运行费用。

4 结语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技术上看是可行的,如果产业政策予以倾斜和支持,经济效益也将显著提高。但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需要面对,但其前景是光明的。

上一篇:HIS安全管理下一篇:法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