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4-08-09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通用9篇)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1

正确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的地位, 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档案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图表、文件等原始资料, 是最原始、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记录。它信息量大、覆盖面广, 涉及各行各业, 社会的方方面面, 是国家的基础资源, 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 才能为正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虽然很丰富,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它的价值, 但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各地档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方档案部门收藏了大量的档案史料, 但大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没能够充分的开发利用。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档案管理落后,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重收集、储存, 轻开发利用, 重保密, 轻宣传。档案人员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收集、整理、保管和保护等基础性工作上, 不注意延伸工作职能, 对档案利用这一中心工作却没有应有的认识, 多数档案置之高阁, 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从档案的编研工作来看, 不少编研部门形同虚设, 不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也往往忽略了网络这一载体, 由于财力、人力、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没有实现档案数字化、网络化, 大大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方法

2.1 要不断改善档案资源结构。

一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家档案资源中丰富的经济、科技等档案信息资源, 为领导决策、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提供参考,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二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家档案资源中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促进先进文化建设;三要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 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要做到与时俱进, 改变旧的档案工作模式, 不断开阔视野, 拓展档案工作领域, 加强对新领域建档工作的监管力度。新领域形成的档案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其主体相当一部分又属于国家调控范围之外的单位和个人, 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重心要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上。比如, 政府职能正在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馆、室藏档案存量档案资源建设, 而且要加强正在形成中的重大社会活动档案、重点建设工程档案、重要科研项目档案、企业信用档案、社区建设档案等增量档案资源的建设。只有这样, 国家档案资源结构才会得到不断改善, 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时代特征。

2.2 对国家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两者的良性互动机制。

国家档案资源的整合, 不仅指一般意义上对国家和社会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管理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而且主要是指对国家和社会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 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需要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首先接收时间要提前, 对具有较大现实利用价值的档案, 要提前接收进馆;其次, 接收范围要扩大, 要加强对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档案的收集, 使馆藏档案更加贴近社会需要;三是开展档案寄存服务工作。与新经济组织兴起和各类破产情况的出现及个人寄存档案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相适应, 综合档案馆可开展面向社会的档案寄存服务, 使其中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价值的档案得以妥善保管。

要不断丰富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正确引导, 大力推进, 把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通过整合, 使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 使各级国家档案馆的馆藏结构更加适应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需要, 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2.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 我们应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 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网络工具提高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 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造成的冲击, 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所引发的档案工作理论与工作方法的突破与变革;积极营建档案资源共享的政策与环境 (包括国家宏观的信息政策、档案资源利用政策、社会文化环境) , 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源, 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的变革, 在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与利用现代化水平的同时, 以自己独特的利用服务方式, 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 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不断满足社会信息的需求, 推进国家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人们对档案利用工作认识的深化, 使其工作重心从注重档案实体的管理利用转向档案内容的开发利用, 在注重档案自身原始凭证性的同时进而转向对档案信息内容的关注, 重在解决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

3.1 通过档案网站发布开放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利用。

这是依托网络平台,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形式。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档案网站已有二百多家, 上载开放档案目录几千万条和部分开放档案原文、照片、录音、录像等。

3.2 建立现行文件查询利用中心。

这是近几年档案部门为密切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举措, 也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的已公开现行文件提供利用工作, 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3.3 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力度。

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等问题, 加大编研材料的撰写力度。充分利用已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档案资料, 加强研究, 编撰有价值、有深度, 易于被党和政府采用、被老百姓理解的调研材料, 为党和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档案科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 是档案信息资源积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 是实现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价值的劳动过程。因此, 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没有这个目标,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整个实践过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摘要:档案汇集着大量的信息, 且是最可靠的信息, 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要使档案真正能够帮助人们, 就不能把档案工作仅仅停留在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上, 要实现档案的价值, 就必须从收集、整理和归档这些基础性工作, 延伸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2

关键词: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档案文化是人类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它潜在的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显现出来。由于人类文化的不断积累和创新,文化才日趋丰富多彩。文化积淀的时间越长,也就越深厚,档案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存储器,没有档案也就没有连续地全面地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载体。因此,档案作为文化的积淀,也是衡量文明进步的尺度。档案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深刻领会、剖析,必然会使我们更加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导向和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突出档案本身的特长,让档案所具有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一、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少对档案文化资源的认识

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来说,不管要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提前在脑海中对所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各种工作。但是,在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关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资源的性质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文化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文化资源缺少一定的认识,使其开利用受到了影响,从而阻碍了我国竞争力的提升。

(二)社会档案的意识比较匮乏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档案文化资源在社会中仍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社会档案意识比较匮乏,就会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的开发利用时,没有对档案进行正确的定位,由于这种观念不足的现象,导致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三)档案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通过分析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得出,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档案文化资源管理部门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意识,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以纸质的档案为主,导致档案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影响了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认知

在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认知,积极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的文化体系。因此,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文化服务理念,确定自身服务的价值,给广大的人们带来更高的效益。其次要能完成文化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连接,积极听取各界人士给出的意见,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进行实施。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认识到档案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对社会进行服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加强他们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积极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宣传

在我国社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主体是人,一般情况下文化资源都是在人们的实践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只有在社会中充分发展文化资源,才能实现很好的延伸,不然就会消除文化资源的作用。因此,一定要积极宣传档案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加强人们对档案文化资源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加强与新闻部门的合作力度,从而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比如,与著名的电视台、新闻媒体以及杂志社等合作,通过各种方式让民众了解档案文化资源,激发人们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与各大出版社联手,制作出纸质的文化资源产品,从而提高档案文化资源的宣传效果。

(三)采用信息化的开发利用方式,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纸质档案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纸质档案已经不符合人们的认知需求,所以,必须要改变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实现信息化的管理,从而促进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开展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时,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来对开发利用效果进行评价,按照档案文化资源的特点,积极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而且,在建设数据库时还可以按照档案的类型来实施,对于历史类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从原有的数据库中提取有效的资源。由此可见,档案文化资源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够积极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在我国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更是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快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从加强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认知、积极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宣传、采用信息化的开发利用方式,实现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等方面入手,从而促进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虹玲.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探讨[J].城建档案,2016,01:26-27.

[2]姜海.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J].城建档案,2015,10:40-41.

[3]周向阳.浅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J].知识经济,2014,09:51-52.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3

[关键词]健康;档案;信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健康的概念更为宽泛,它已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特别是而为把这一资源尽快而有效地输送给广大人民群众,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使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及医院现代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健康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我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健康档案是管理居民健康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工具

(一)健康教育档案是传播健康教育工作成果的载体

加强健康教育档案工作能把握新医改实施的重大机遇,巩固创建卫生的成果,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形成健康观念和行为的针对性干预,全面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念创新与模式创新。同时,健康教育档案呈现出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化和信息化等新的时代特点,也为实施健康评估奠定基础,同时又为科学的评价提供量化指标。所以,我们应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二)健康教育档案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档案是健康教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的新的档案体系。它反映了医务人员利用人际传播方式,定期对辖区内居民普及健康知识,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矫正不良卫生行为与习惯,帮助其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素质,提高生命质量的教学内容、方法与过程,创建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它是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的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健康知识,有益于人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利用者全方位的做群众的健康工作。

(三)健康教育档案对档案工作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健康教育档案是近年来逐步建立完善的新的档案体系,它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成果的载体和储存形式,是真实反映医院科研技术、达标建设的原始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受到人们的青睐。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并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如何利用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档案不仅表达了上级精神和我们以往工作的意图,而且还对这些精神和意图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明证,它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程,还总结积累下大量工作经验和教训,这对发扬成绩、吸取教训、改进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努力做好健康教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一)编制好档案检索工具

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卫生科技档案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科学开发和利用卫生科技档案,必须理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关系,拓展开发途径,深化社会功能,加强信息反馈分析,遵循市场规律,革新管理手段。长期以来,在以疾病防控为中心的管理中,档案工作由不被重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到近年来通过开展档案目标管理的评审,使档案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疾病防控中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平时在整理档案时,一定要认真编制好卷内目录、全引目录、案卷目录,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方便。

(二)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档案信息是疾病防控中心发展不可缺少的,随着自动化设备的提高以及中心建设规模的扩大,中心有关的各种数据的创建、引进以及应用,都离不开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因此,创建先进的档案数据库是中心建设优先要考虑的。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信息化、网络化正成发展趋势,也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由于疾控中心自身特点,每天产生大量的档案信息,如病历档案、处方档案、各种影像资料及其他的各种管理文件。如何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加快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所要面对的新任务。

(三)开展档案信息编研工作

档案文献汇集是根据一定的需要,按照确定的题目,收集并选择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文献,依据一定的体例和要求进行加工编排,成为彼此间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集合体。由于健康档案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连续的健康信息的记录。内容包括平时的健康体检信息、日常门诊及治疗信息、住院及家庭病床诊疗信息等。包括基建项目介绍、科技成果简介、数据汇编、文件汇编、组织沿革、专题概要、全宗介绍、年鉴、论文集、卫生志及传染病疫情分析等。因此,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编研工作,不断提高案卷质量,对形成的档案材料要按照医药卫生档案分类方案进行基础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体系便于提供利用,确保检索数据高效和准确。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通过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我们可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并把自我保健的方法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如何利用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作用,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积极探索。

[做好健康教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只有把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才能拓宽幼儿教育的空间和内容,使幼儿教育达到最优化,为幼儿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2、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是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来源:家长们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但就 本园现有情况来看,教室们已经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但还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同样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通过此子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二、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幼儿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发挥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幼儿园合作的伙伴。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1、幼儿园在各种活动中充分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教师具备利用家庭教育资源的能力。

2、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和方法发回家庭和自身的资源优势。

3、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拓展。

四、研究时间: 2013.9~2014.9

五、研究对象:

大托班保教人员、23名幼儿及其家长

六、研究思路和策略:

(一)、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本班各种计划。

(二)、设计问卷,了解家长的职业、爱好特长、空闲时间、教育思想、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等。

(三)、分析问卷,找出可利用的家长资源。

1、对于有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育儿经验的家长:

(1)组织教育经验交流会

(2)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

(3)利用家园园地的“育儿经验”专栏

(4)家庭互动组。包括:参观学习家庭教育的物质精神坏境、解决家庭教育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进班当“一节课的教师|”

3、利用有爱好特长的家长共同参与与本班环境创设、布置。

4、按照教师要求,给幼儿园提供物品,制作玩具教玩具。

(四)、制定利用家长资源活动计划。

(五)、与各类家长分别制定活动计划并全面实施。

(六)每次活动后详细记录,活动后与家长一起评价活动效果,一起分析总结,找出存在问题。

有感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5

新的课程方案将高中地理的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选修共有“宇宙中的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如果让我设计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方案,我选择的选修模块是“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块,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但仍然没有摆脱自然灾害的羁绊,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降低了人类社会前进的速度,减少了国民经济总产值。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摆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同样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给我们人民生活、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如近年来特大雪灾、特大破坏性地震、洪涝、冰雹灾害等都一直伴随着我们,全国人民都有深深的感受。现在我们利用身边发生的这些灾害设计研究性活动,首先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其熟练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状况,关注人们生活生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其中隐藏的地理原理。其次该部分内容和“必修1”之间联系密切,可以说是“必修1”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补充和扩展。了解这部分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也可以使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自然灾害与防治”的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6

一、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对数字档案信息研究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需求或主题将数字档案承载的相关信息集中、加工成各种形式的数字档案信息产品,有效地向社会各方面提供优化、系统的数字档案信息的一项档案业务环节。

一是信息的线索与途径,形成数字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尽快引导利用者对馆(室)藏数字档案信息认识、了解、熟悉,使数字档案信息迅速而广泛地得到利用。二是以协助利用者利用数字档案信息为目的的开发利用工作,即由数字档案存贮部门根据对社会需求的预测,对数字档案信息通过筛选、综合、归纳和提炼,进行若干次加工,加工成文化产品、科技产品,包括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等方面的知识信息产品,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个体或群体提供系统、优质的数字档案信息产品,以节省利用者查找、鉴别,数字档案信息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益。三是以参与利用者的信息研究为目的的数字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即针对利用需求,同利用者根据共同研究开发利用数字档案信息,分析加工数字档案信息,提供数字档案信息的综合研究成果,为利用者的决策、科技攻关、市场谋划、经济统筹、指导生产提供第一信息支持、服务于利用对象,使数字档案信息的持有者既是提供者同时又是利用者。这三层的第一层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开发利用工作要求,有很强的导向性,后两层是“活化”数字档案信息,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实用而系统的信息产品,使数字档案信息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信息,将电子档案信息潜在价值变为直接和现实的、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和技术的等效益。是档案开发利用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数字档案工作目标推动数字档案工作深入发展的动力,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拓展挖掘的潜力。

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尽管有纸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借鉴,但直接用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理论尚未形成。在有关数字档案的规章制度中,虽然也规定了要开发利用数字档案信息,但多为原则要求,对开发利用的形式、方法、成品的具体规定很少。有些数字档案管理者借鉴纸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的经验,将纸质的文件目录等线索性检索工具存入计算机,并将数字档案信息按利用者所需,下载至光盘,提供给用户使用,虽不失为简单开发,但实为原件提供。要说钻研与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相适应的业务,扩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功能,加工研制创新数字档案信息产品,系统规模而有针对性的地提供数字档案信息则处于摸索阶段。数字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理论的滞后,规范制度的欠缺,形式途径的匮乏,方式方法的呆板,与目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矛盾突出,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有效发挥数字档案信息功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三、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

既要方便查阅利用,又要保证安全,是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建立数字档案数据库和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数字档案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地检索和利用。这靠人工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借助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科学设计的管理系统、齐全完备的档案数据库才能实现。数据库至少应建立两个: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文献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相互联系互为一体,数字档案数据库其实只是档案的数据仓库,其管理调用离不开目录数据库。计算机系统通过检索目录数据库判断确定所要查询档案的地址和代码后,再按检索到的地址到档案文献数据库调出相应的档案文献原文。要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现代化,这两个数据库应统筹规划、同时建设。

(二)建立新的“利用规则”。与纸质文件档案相比,数字档案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信息安全。一方面,数字信息的易变性使利用活动中潜藏着对信息原始性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文件的利用窗口将从档案阅览室分散到四面八方的计算机屏幕上,使以往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变得无能为力,所以必须重新思考,建立专门的数字档案利用制度。

1.建立多套备份制度。电子档案应制作三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存。封存的那套一般只用于与拷贝件的对照校验,不能对外提供利用,以保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对外提供利用的电子文件应为只读件文件。

2.对需要控制使用的电子文件用密码技术、用户身份证技术等方法进行加密管理。档案工作人员无法面对身在各处的利用者,对其利用权限的管理只能靠计算机系统鉴别和控制。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应尽可能地使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3.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提供利用时光盘不受损坏。提供利用时数字档案不可随意复制和传播,要规定严格的查阅程序,不得超越权限利用。注意保密档案不得上互联网络,只可在内部使用。

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

第一,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以数字档案信息为开发主体,但同时也应吸收相关图书、资料、情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补充有关信息,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产品的实用性、延续性和动态性。

第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加工、研究为基本手段,由现代化技术进行智能控制,加工与研究要互为作用、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第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主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面向社会,服务领导决策,贴近群众生活,应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向个体或群体提供信息支持。

第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加工研制创新科技含量高的知识型电子档案信息产品为标志,通过智力生产,将电子档案信息加工研制为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成品。

第五,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开放并兼顾保守国家机密和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加工研制的电子档案信息产品时,应将有关国家机密、知识产权或隐私部分的内容分离出去、避开或隐去,把可开放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加工成新的产品及时输向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法

(一)汇编。根据选定的主题,直接对馆(室)藏范围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鉴定、筛选、组织,在忠于事实、保持原文原貌的前提下制成产品,如《劳动保障文件汇编》《职务任免文件汇编》。

(二)浓缩辑录。按某一需求选题,定向“浓缩”过滤相关的数字档案信息,组成的产品,是只针对某一定向选题的需要的辑录,择要下载,忠于原文中某个方面的本意。

(三)撰述。对数字档案信息研究的基础上,由数字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根据选题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述形式重新撰写的具有一定创新性价值的产品。它脱离原文,忠于事实,但高于原文。如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评述、专业史料等。

(四)转化。一种是将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产品;一种是将研制的电子档案信息产品转化为其他载体;一种是对图书、史料等动态的信息收集,录入至数字档案信息产品,为我所用。

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字档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复制、拷贝、修改或转送他人。

第二,数字档案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终端上查阅,但查阅人员只能查阅本人权限之内的数字档案,如需查阅超越权限的数字档案,需经有关部门同意,并遵守保密规定。

第三,已批准为“使用权限保护的”数字档案,要在目录、载体上标识。档案部门应严格执行电子档案的“使用权限保护”和密钥管理规定。

第四,联网利用要有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和可靠的监管保障。如上网传送,只有经过档案部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用户使用权认可后,方能提供利用。

高校报纸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报纸资源;开发利用

【作者单位】姜洪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其中以报纸为代表的主要载体利用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对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生活以及科研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在传统媒体中,报纸不仅时效性强,并且传播信息的速度比较快,传播的范围比较广。正是因为报纸的这些特性,报纸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教育、教研以及生活的重要信息载体,而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报纸在承载教育、教研作用的同时,也成为馆藏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一、高校图书馆印刷型报纸档案资源的主要管理、利用现状

1.馆藏范围受到限制,查询信息不便

在信息化的带动下,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报纸也顺应其潮流,不仅加快了出版频率,并且在版面数量上也有所增加。当下,报纸在图书馆中占据了很大空间,比如,对于过期的报纸而言,图书馆只能将其码放起来,这就导致人们查阅信息的不便。比如说,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面积比较小,为了保存报纸的价值,往往只保存以前的报纸,而现在的报纸只能存在其他地方,这样就使读者在查阅的时候非常不便,不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也会降低查询的速度,影响图书馆的声誉。

2.管理手段过于传统,报纸利用率下降

人们在报纸中经常会看到有关政治举措、指导思想以及学术、科研类的报道。报纸由于出版速度快,并且所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同时容易存放与携带,从而拥有很大的受众群体。高校图书馆主要为科研人员、学习人员以及学术交流人员服务,这类人群的看报目的主要是为了关注最新、最系统的信息,但是,印刷型报纸的专题信息一般会分布在多个版面,还有一些报纸信息量大,版面多,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对印刷型报纸进行加工与整理,这样就会形成资源系统的不稳定。师生如果去图书馆中查阅信息时,由于国内报纸资源过多,不仅查阅起来非常麻烦,并且还会造成报纸的利用率低,无法使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得到及时的挖掘和利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挖掘高校图书馆中的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图书馆要尊重读者,把读者当成上帝,并且要有比较完善的报纸文献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在整合印刷型报纸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电子信息。

二、不断整合印刷型报纸文献资源,促进报纸资源开发与利用

1.围绕本校学科建设,建立学科专题数据库

报纸的信息量比较大,假如高校图书馆把报纸的所有内容都进行系统整理、收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笔者认为,各个高校的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把图书馆中的报纸文献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特别对专业报纸而言,要加强学科专题数据库的建设。通过学科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学科发展的历程。在网络技术的带动下,各个高校图书馆中都已经具备了计算机设备,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数据库可以与图书馆的主页进行链接,让更多的人受用,为教育、教研提供服务。

2.坚持开展专题剪报的工作,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高校图书馆对报纸资源进行开发的形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形式就是专题剪报。专题剪报在高校图书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信息比较丰富,报纸的种类比较齐全,收藏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所以,剪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剪报工作其实就是把报纸上的信息进行浓缩,使其有序化,从而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三、对电子报纸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促进报纸档案资源的利用

早在20世纪,电子报纸就出现了,而电子报纸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但是有一点确定的是,电子报纸与传统报纸的信息载体是不同的。电子报纸是一种以光波、电磁波为载体的传媒系统,而报纸则是以纸为主要介质的传播媒介。从目前我国各个省市的报纸来看,有关报纸的网站在数量以及种类上不断增多。电子报纸与传统报纸相比,不仅出版的周期比较快,并且信息量更大,实用性更强,除此之外,其检索的途径也非常多。那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电子报纸进行开发成为图书馆当下最为主要的问题。

1.建立电子报纸导航系统,加强导航功能

很多时候,高校图书馆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及时引进报纸,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读者对报纸资源的需求。现如今,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下,很多图书馆都具备稳定的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图书馆便可以提供免费的报纸资源,并且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收集到很多报纸网站,图书馆可以针对这些网站设置相关的链接,比如,分为专业报纸、学术报纸等。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学科、地域对电子报纸设置导航系统,从而方便读者阅读。

2.开发报纸资源,完善电子报纸的检索功能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读者可以查阅到全球各地的报纸,而图书馆也可以从众多报纸中查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从而让读者体验回溯式检索。回溯检索指追溯查找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文献信息的一种方法,读者通过回溯检索可以全面了解某一课题研究在某一段时间中的发展情况。很多网站报纸都能够提供查询的功能,并且很多网站也都已经具备相应的检索功能,无论是日期、内容或关键词都可以成为检索的主要目标。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到电子报纸在检索中非常方便,不仅如此,电子报纸的检索角度很多,如果高校图书馆具备相应的检索设备,那么读者不仅可以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资源的查阅,高校图书馆也能节省资金。笔者在对《中国教育报》进行检索时,可以查询到很多有关教学互动方面的资料,这样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3.高校工作人员充当信息专家的角色,对读者信息资源的利用进行指导

nlc202309021042

很多报纸的网站中所显示的信息基本上就是纸质报纸的信息,读者查找电子报纸的信息会更加便捷,受到的限制比较少。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校图书馆中查阅信息的方式也以网络查询为主。很多时候,读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工具,以关键词进行查找信息。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已经出现广泛性与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与高校图书馆中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准确性产生了矛盾。这个时候,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充当信息专家的角色,在读者不了解信息资源的时候,对其进行指引,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检索或者E-mail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查找、分类和传播,从而节约读者查阅信息的时间,使读者可以在短时间里完成搜索。比如说,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中国花卉报》中查找有关花卉、树木的信息资料,便可以通过查找高校图书馆中的《中国花卉报》的电子版,在短时间内查找到有关月季、牡丹、杨树和槐树等的有关信息,并且在查阅以后,进行分类,并利用E-mail传送到读者的邮箱,方便讀者的阅读。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如果利用纸质报纸进行查找,不仅查找范围广,费时费力,还不易于保存信息。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报纸资源作为极其重要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对人们查找信息、检索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各个高校图书馆成为人们查找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高校图书馆对报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仅对读者查阅信息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高校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如今,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报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只有真正解决现存的问题,才能使高校报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敏,刘家新,林滨. 网络环境下报纸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图书情报知识,2003(1):39.

[2]孙菁茹. 电子报纸与传统报纸比较分析. 电子出版,2003(9):29.

[3]刘丽华.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宣传. 图书情报知识,2002(3):50.

[4]江俊蓉.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方向.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3(3):29.

[5]李毅萍. 网络报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图书馆论坛,2001(4):67.

资源昆虫的开发与利用的未来 篇8

昆虫资源,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资源昆虫是指昆虫产物(分泌

物、排泄物、内含物等)或昆虫体本身可作为人类资源利用,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种群数量具有资源 特征的一类昆虫。资源昆虫与昆虫资源在内涵和外延上不同。另外,同一种昆虫是益虫还是害 虫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昆虫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它的益害也不同。如有些蝴蝶、蝉等,幼虫是 害虫,成虫则被人类所利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国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昆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营养、医药等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开发昆虫资源提 供了条件。近年来我国很多科技工作者在昆虫资源开发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昆虫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许多昆虫学者关注的热点,而且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张传溪将我国昆虫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按其技术特点划分为4个层次。资源昆虫的利用可划分为以下7个领域:工业用昆虫、药用昆虫、食用昆虫、饲用昆虫、天敌昆虫、传粉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圳。以下逐一概述研究利用状况及其前景展望。

1.1 蚕丝

是指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等的产物。还有一些被称为“野蚕”的种类,如樗蚕、樟蚕、大乌 桕蚕、琥珀蚕等。养蚕业起源于中国,至今约有4 700余年历史,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发展 蚕业,以中国为最多,我国生丝出口约占国际生丝贸易额的90%,丝绸占40% J。现在蚕丝已不再 限于传统的丝绸工业,在轻工、国防、医用材料等方面也得到应用。我国对蚕业的研究也比较深 入,近年除了蚕桑品种选育、养蚕技术、蚕病防治等研究外,还扩展到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利用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家蚕等昆虫为反应器,生产人、畜用干扰素、疫苗、生长素等生物活性物 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养蚕业和养蜂业是我国统昆虫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对

国民经济有着较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市场的影响,近几年发展缓慢,因此,迫切需要应用新技术改造 这两个传统产业,培育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工业将有较 大的发展优势,丝绸及其制成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加大种桑养蚕力度的 基础上,对丝绸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促进蚕桑业的发展。

1.2 紫胶

紫胶又名“火漆”,是同翅目胶蚧科胶蚧属紫胶雌虫分泌的产物,约含85% 紫胶(主要由羟基脂肪酸和倍半萜烯酸组成)及少量紫胶蜡及紫胶色素。紫胶是一种纯天然树脂,具有黏接、防潮、绝缘、涂膜光滑、防腐、耐酸、化学性质稳定、对人类无毒和无刺激性等优良性状,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电子、军工、医药和食品等行业,制作绝缘材料、黏结剂、唱片、油墨,增加橡胶韧性等驯。紫胶蜡是高档的地板蜡,紫胶色素是高档的色素。中国紫胶产量居世界第3位。紫胶虫全世界约有20余种。我国现有紫胶虫十余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产量高、数量大的为中华紫胶虫(Kerriaohinensis),但是紫胶蚧(Kerria lacca)和信德紫胶虫(K.sindica)生产的紫胶质量最好n刭。在中国紫胶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区,云南的紫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我国紫胶虫寄主植物近290种,已筛选出各省(区)的优良寄主和乡土优良寄主种类13种。我国紫胶虫种类丰富,但缺乏系统有效的收集和保护措施。我国的紫胶产区大多是贫困地区,紫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白蜡

白蜡是白蜡虫雄虫的分泌物,主要成分是二十六酸、二十六酯,结构式为C25H COOC∞H6。白蜡可以用来提高油蜡熔点,作磨光布匹、器皿、纸张用,也可作科学模型、药丸外壳、绝缘物等,是机械工业、精密仪器生产等几十项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和配料。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对白蜡虫的生态生物学研究,得出产蜡量主要取决于雄虫泌蜡时间的长短,进一步论述了“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事实,指出蜡虫的最适生产基地是金沙江下游云贵川接壤的几个高山地区;秦岭

以南海拔6OO m以下的一些地区是产蜡基地。

1.4 五倍子

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胡木等树的叶翅和小叶上形成的虫瘿。其主要用于提取五倍子单宁酸、没食子酸。在食品工业上主要作为油脂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酒类澄清剂等;涂料工业上用作钢铁防腐涂料、有色金属保护、光敏涂料;印染工业上作为中性、酸性、活性染料的固色剂;盐基染料的媒染剂等;日用化工产品如药物牙膏、墨水、油墨、化妆品、香烟过滤嘴等。五倍子含大量鞣酸,是制革的重要原料。五倍子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在我国遍及19个省(区),主要集中于贵州的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重庆市涪陵,湖北恩施、郧阳,湘西,陕西汉中、安康,云南的昭通等地区。我国有倍蚜(&h/ecten.daliaspp)14种,以角倍蚜所产五倍子最多,近几年主要研究了角倍蚜的越冬蚜、性母若蚜和性蚜的生长发育、活动习性、发生时期及数量变化。药用保健昆虫

药用昆虫作为一类传统中药材资源,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历史。据文献记载,我国已知可供药用的昆虫超过300种,常用的40多种,如蚕蛹、蜜蜂、五倍子虫、冬虫夏草、土鳖虫、桑螵蛸、蝉蜕、螳螂、芫青、蝼蛄、蚂蚁等n 】。在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以昆虫为材料的中成药有26个品种,占全部275种中成药的9.46%。列入《中药志》的昆虫药有18种。在<中国药用动物志》中共记述了药用昆虫143种¨ ”】。对药用昆虫名称的考证表明迄今已有记述的药用昆虫隶属14目63科200多种。

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尤其昆虫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久食不易引起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而且有调节肾功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保健功能。】。近年对斑蝥、虫草、蝙蝠蛾等一些具有较高药用价值昆虫的生物学、饲养技术、药理、化学成分以及有关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等取得重要成果。如发现某些昆虫(家蚕、惜古比天蚕、烟草天蛾、麻蝇、绿蝇、果蝇、蜜蜂等)体内能诱导和产生抗茵物质(抗菌蛋白、抗菌肽、溶菌酶、防御素等)n引。这些抗菌物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广谱的抗菌性,而且分子量小,理化性质稳定。如一只苍蝇肠道内约有2亿8 000万个细菌,但其自身却不会生病。可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工厂化生产昆虫抗菌物质,制成基因药物、杀菌剂、防腐剂、抗肿瘤和抗病毒制剂等⋯】。昆虫毒素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发现昆虫毒素60多种,具有毒素的昆虫种类有700多种。蜂毒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脉管炎,高血压等疾病;斑蝥素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蚂蚁、蜚蠊等提取物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1世纪昆虫毒素将广泛用于医学,利用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昆虫毒素的成分、结构、药理,进而提取、人工合成或通过生物技术来生产医药昆虫毒素。目前已有不少相关产品顺利进入临床试验或投入市场¨。人类 对植物和微生物药物的筛选作了非常大的努力,而昆虫的种类远远超过植物和微生物,昆虫将是 筛选新药源的新途径。像发现青霉素一样,2l世纪药物学上的重大革命可能产生在昆虫中。食用昆虫

人类食用昆虫由来已久,3 000年前我国《周礼·天官》中记载了用蚂蚁做菜。在国外有些国家食用昆虫已较普遍,如墨西哥、阿根廷以吃虫而著名;德国建成了以生产昆虫蛋白为主的食品企业;仅日本1992年昆虫食品规模已在2 600亿日元。蜂蜜、蜂王浆是传统的食品,其保健作用也日益受重视0引。人们比较喜食的昆虫还有各种蝉蛹、蚱蜢、蚂蚁、龙虱、蝇幼虫、金龟子、葛虫、蝗虫、多种鳞翅目的幼虫及蛹等。通过营养分析,全世界已确定出3 650余种昆虫可供食用,其中鳞翅目1 569种,直翅目730种,鞘翅目495种,半翅目233种.双翅目230种.其他目305种 】。从总体看.我国食用昆虫的研究仍着重于营养成分分析比较、虫种的选择以及人工饲养技术的提高上。近年来对蝗虫、黄粉虫、蚂蚁、蟋蟀、蝉、蚕蛹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通过成分分析,发现昆虫体内粗蛋白含量极高,多在50% ~70%,远大于鸡、鱼、猪肉、鸡蛋,而且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所含脂肪多为软脂肪和不饱和酸.营养成分搭配合理消化性能良好。有些昆虫还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功能性保健成分,利用昆虫为原料研制食品、医药保健品的也越来越多,如蚕蛾补酒、蚕蛹氨基酸、延生护宝液、山蚁壮骨液等。开展昆虫食品、保健品、医药品的研制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饲料昆虫

昆虫不仅体内营养十分丰富,而且是优质的蛋白资源。昆虫除可供人类食用外,还可作为动物饲料,其营养价值完全可以与鱼粉等饲料添加剂媲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蛋白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世界各国都把饲用昆虫的研究作为开发饲料资源的主攻方向驯。饲养家蝇作饲料在国内外均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测试家蝇幼虫、蛹的营养成分及饲喂试验,证明蝇蛆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蝇蛆含粗蛋白59.35%、粗脂肪12.61%、灰分1.41%、钙0.71%、磷2.52%【2,其营养价值超过豆饼和蚯蚓粉。而且从中提取的甲壳素、壳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在生化、医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作用。目前蝇蛆工厂化规模养殖试验也取得一定进展。例如以家畜(禽)养殖场为基础,利用粪便生产蝇蛆,既能有效地利用粪便,蝇蛆又可以作为饲养家畜(禽)的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近几年对黄粉虫的研究表明,它可作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动物(蛤蚧、龟、牛蛙、观赏鱼类)的饲料。在蛋白饲料资源日渐紧缺的今天,人工饲养昆虫可作为解决蛋白饲料来源的一种途径。由于饲用昆虫的动物具有繁殖快、吸收转化率高、易于管理、饲养成本低、生物量极大等特点,与其他饲料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饲料昆虫的开发前景甚为广阔。21世纪昆虫蛋白质利用将成为昆虫学研究开发利用的热点。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能有效地控制农田林区害虫。而且无污染.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据杨冠煌 报道,有产业开发价值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40余种。在欧美、日本等国家,草蛉、瓢虫、蝽象等天敌昆虫的研究与利用已发展到产业化。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至1994年已有16种寄生蜂和17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可以进行大量繁殖和应用,中华草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等人工饲料饲养和利用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采用半机械化人工制卵大规模繁殖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技术更使天敌昆虫生产走上了产业化道路。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用于防治害虫业已产业化,包括苏云金芽胞杆菌、白僵菌、杆状病毒等,其中尤以苏云金芽胞杆菌制剂规模最大,全国年产量已达8 000 t以上。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及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公害”成为农产品发展方向。天敌昆虫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近年来重视了发挥作物耐受性和受害后的补偿性,并采用稻田、果园发展牧草绿肥,田内间作套种等措施,减少了用药,保护了天敌,创造了有利天敌繁殖扩散的场所。天敌昆虫将成为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之要充分利用天敌“以虫治虫”,进行综合防治,控制害虫,生产,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食品。传粉昆虫

为农作物授粉的昆虫以蜜蜂和熊蜂为主,还有切叶蜂、凹唇壁蜂、粗腿透翅蛾等。油菜、棉花、瓜果等农作物若有足够的蜜蜂传粉,产量可提高10% 一20%。而且利用昆虫传粉节约了人工授粉 的大量劳力,还可以得到蜂蜜、蜂王浆等产物。据报道,苜蓿切叶蜂用于草场或人工草地,提高了豆料牧草种子结实率;早春利用壁蜂为果树传粉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熊蜂作为野外蜜蜂种,在波兰和澳洲广泛应用,国内也已引进。近几年来随着工厂化农业的发展,玻璃温室内种植的瓜、果等利用昆虫传粉增产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保护、开发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对保护异花授粉(65%是虫媒花)的濒危植物意义重大 】。文化昆虫

昆虫对我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很大,但文化昆虫这一概念却很少提到。我国著名昆虫学家钦俊德 曾认为很多种类的昆虫显示特有的美学价值和能引导某种感触或情调。文化昆虫包括色彩鲜艳的蝴蝶、闪烁发光的萤火虫、会唱歌的蝉类、打斗取乐的蟋蟀等,其中以蝴蝶开发利用最为普遍。蝴蝶类以凤蝶科和蛱蝶科为主。观赏昆虫中蝴蝶是世界传统贸易商品,据统计,每年成交额约1亿美元。我国台湾每年约有5亿只蝴蝶加工成工艺品出售,年收入2 000万一3 000万美元。鸣虫的利用已有2 000多年历史,经历代鸣虫爱好者的广泛选择,30余种鸣声清脆、易喂养的鸣虫活跃于市场,如螽斯、蟋蟀等。北京、天津、上海是我国3个主要的鸣虫市场。蝴蝶标本及工艺品多是捕捉制成或从外购进,成本高、货源缺,由于近年来人们肆意采捕,使不少珍稀蝶种濒临灭绝,因此人工饲养珍稀蝶类已成为一

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目前我国己解决园内人工繁殖技术问题,如柑桔凤蝶、金凤蝶等,为保护和利用名贵蝴蝶开辟了道路。可以将饲养蝴蝶、甲虫类等与观光旅游农业结合形成景观农业,或者建设主题公园景点,使之规模化、产业化。我国云南大理蝴蝶泉、昆明斯美蝴蝶园已成为人们观蝶赏蝶的著名旅游胜地,园内饲养大量不同种类的蝴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私人蝴蝶家庭博物馆已达9家。这些景点,一方面向人们展示蝴蝶的不同种类形态,在观赏中获得科普知识;另一方面销售蝴蝶工艺品获得经济效益。资源昆虫前景展望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9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政治课 邵阳地区

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作者认为乡土课程资源解释较好的有:“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应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意义的系列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③。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多样,但只有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要素等相联系起来的乡土课程资源才属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在农村进行乡土课程资源教育的局限性,因为农村学生每天都和自然、与山水交往,山山水水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城市学生较低的。正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都是差异较大的,所以在城市要多介绍自然景点、讴歌祖国大好河山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在农村,更多的应该介绍人文历史资源。因为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乡土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乡村少年的健全人格。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促进乡村少年作为普通个体的健全法制,也就是从积极适应的层面,引导乡村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第二,面对乡村少年生存的现实,从消极适应的层面,应对乡村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断裂,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自信缺失④。

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建设部分,其成功的开发直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导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改革,但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仍然是举步维艰。综合起来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土课程资源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赏识。尽管许多人强调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其质量与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每当学校使用乡土课程资源时,学生和家长就表示出冷淡的态度。家长们普遍认为,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中使用这种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大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自然要求孩子一心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之上,这样孩子对乡土课程资源也就不再投入多的兴趣。

(二)乡土课程资源不能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调查显示:学校及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对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很重视的仅占4.5%,一般重视的占69.7%,不重视的高达21.6%,甚至有4.2%的学校连正常的思品课也不重视,经常挪作语文、数学、英语课⑤。如此现象根源在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自然多为乡土文化,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帮助不大,开设相应的乡土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继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绩效。老师们大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价。

(三)乡土课程资源与正式教材的关联性差。乡土课程资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土文化,这些内容很难和正式的学科教材发生联系,如果用时间来学习乡土课程资源,那么就会占用正式教材学习的时间。这样,无足轻重的乡土课程资源自然就在学校没有“立足之地”了。

三、困境解决的办法

在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时,教育主管部门与校方主要应采取了下列途径与方法。

(一)确定以每一个学生幸福生活为本的逻辑思路。教育部门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当地人民未来生活质量的需要,和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然后再拓展为区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国家文化与人类共享文化。这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给予了积极地支持,解决了不同人群对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与认同的问题。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团队机构。开发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而编写教材绝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当地人民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教育部门只是帮助他们组织与发现其传统文化中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将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之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以使未来的人获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优势内容,同时也保护人民获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与认定的人员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地方专家、政府文化机关的专家和当地教师共同组成。

(三)乡土课程资源的整个开发利用都应开放的、平等的,通过集思广益鼓励社会上每位公民积极参与,提供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建议。例如,为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当地故事、儿歌、对联等。

(四)我们要充分尊重乡土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多层次性、人民意愿。首先乡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成果的延伸便是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将本土文明成果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成果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走出大山的过程。其次努力保持乡土文化的原貌,这些资料都是当地人民的成果,也是当地专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们自己搜集、自己选定的教材内容,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体现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尊重带来了人们对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视与喜爱。同时乡土课程资源的使用不仅限于学校,要与当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关工作发生联系。如,乡村节日,旅游开发,民间文艺,民间仪式发生关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包括那些热爱本土文化,具有文艺、文学、历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总之,要解决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的困境苦难,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的优势、注重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学校骨干教师的文化知识,结合乡土课程资源改革的理论文章,运用平时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与教训,系统完整的编纂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学生需要、便于授课、生动活泼的乡土课程资源及乡土教材。

四、以邵阳地区为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邵阳是坐落于湖南省西南部,拥有800万人口,少数众多民族的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拥有历史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比如邵阳八景的龙桥铁犀、蔡锷故居、魏源故里,明朝名将蓝玉、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滩头年画、五四运动先锋成员匡互生崀山、邵阳县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南山等等。曾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湖南境内宝庆(今邵阳)惨败,以至于至今流传“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之美誉。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乡土资源,对学生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熏陶,从具体的景点事迹中讲述抽象的宏观的政治文化与历史背景。陈丽华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思政课堂中所讲的理论搬到社会中去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知、信、行的统一和协调⑥。在邵阳地区开发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时代性与授课资源的时效性。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益,达到教育过程最优化,是乡土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其积极意义表现在:第一,信息技术扩宽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来源;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第三,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了各自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时空限制,使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⑦。邵阳市作为湖南的人口大市、教育强市,在兼顾高考的情况下,多年前就致力于适当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家爱乡的热情。在笔者读中学的时期,就得到过学校发放的乡土教材两本,可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是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可惜各科老师并未结合已有的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教育。其实文科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非常需要结合具体的乡土资源来谈,如今政治课更多的应该重视中国革命史、红色革命根据地,讲述我国现有制度的来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认可,进而加强对广大学生与教职工认识到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必然性、合理性,从而自觉拥护党的决策、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防腐拒变。

参考文献: ①《超越界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性别思考》,杨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 ②颜慧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8 ③李灿.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山东师范大学,2012.④《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刘铁芳,《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6期

上一篇:警示教育监狱下一篇:生活是一只小鸟五年级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