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5-01-18

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精选10篇)

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

摘要:本文阐述了期刊资源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必及期刊的特点, 提出如何开发利用期刊资源, 并提出以何种服务方式使我们开发的期刊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关键词:期刊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世界千变万化,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文献成倍增长, 读者最需要的是以有限的精力, 用最短的时间, 获得最好、最多、最新的信息, 而期刊又是当今世界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 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要了解各种新颖或意想不到的知识, 只有阅读期刊才能获得。

近年来, 由于情报信息传递的需求, 期刊不仅名类繁多, 发行量成倍增长, 而且学科范围亦不断扩大, 在传播新学科、新技术、新发明、新思维等方面都有它独特的功能, 其信息量约占科技信息总量的65%~70%。因此, 期刊工作已成为图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期刊与图书利用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期刊文献优势:a.出版周期短, 传递信息快, 内容、观点和思维新。b.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不断更新。c.种类多、发行量大。d.受益广、读者多。e.期刊参考价值大。期刊非常适合信息社会需要, 对高校教学、科研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了解当今的科学领域和科学发展动态, 是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

所谓期刊的开发, 就是把蕴藏在大量期刊中的情报信息开发出来, 提供给读者利用, 并创造出新成果, 产生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的开发程度和深度直接影响期刊的利用效率和质量。期刊开发具多层次性的特点, 这种多层次性是读者对期刊信息需求复杂化趋势的结果, 只有对期刊进行多层次的开发,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

1 期刊文献的开发,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种、期为对象的浅层开发。浅层次开发是对馆藏期刊外表特征的揭示和原始期刊的借阅, 满足大众性读者的需要。为了方便读者利用, 组织排列期刊, 图书馆要对期刊进行分类编目、科学排序, 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向读者提供原始期刊的阅览, 这是最初的开发。编制期刊目录, 尤其是现刊和过刊的记到目录, 既能揭示期刊又能组织期刊, 属一次开发内容, 为浅层次开发。浅层次开发形式多样, 可以是新刊报导、新刊展览, 也可以是回溯性期刊目录、专题期刊展览, 也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期刊出版状况的出版发行目录。

第二层次是以篇章为对象的中层开发。中层开发是在浅层次开发的基础上, 将分散在不同类型、不同文种、不同栏目中的期刊文献篇目和内容等有关特征, 按照一定的方法重组合成定的知识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是以信息内容为对象的深层次开发, 即以期刊内含的事实、数据等信息为开发点, 编制文摘式专题信息、综述、评述, 开展定题服务、查新服务、咨询服务、预测服务、情报服务,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期刊深层次开发的形式很多, 一般来说, 下列形式是行之有效的:

a.二次文献开发。充分利用馆藏现有期刊资源, 开发其使用价值。

b.专题开发。期刊门类繁多, 内容复杂, 图书馆工作人员结合本院实际和特点, 将期刊内容归类后进行加工、整理。如摘录原始资料, 专供承担学校主要课程教材编写任务和科研课题任务的教研人员大量的查阅资料时间。开发期刊信息, 并为用户提供服务, 这不但给直接用户带来效益, 还可以通过此举扩大影响从而获得社会效益, 同时图书馆通过有偿信息服务获得经济效益。当然, 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效益的关系。

c.建立期刊开发信息反馈系统。期刊开发利用的质量高低, 要通过信息反馈来检验, 因此, 必须建立期刊开发文献开发利用信息反馈系统, 这个系统的建立要做许多工作, 包括反馈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处理三个阶段, 以利改进管理工作, 提高期刊开发的效益和质量。

2 期刊的利用

期刊用户要在期刊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中掌握利用期刊文献的主动权, 适应多变的信息环境, 提高利用期刊文献的功效, 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强化期刊利用素质。

期刊利用素质包括三方面要素:a.信息意识, 指人们对信息的认识程度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自觉性。利用讲座方式开展用户教育, 向期刊用户介绍期刊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书刊文献检索知识, 培养用户利用期刊资源和他人成果为自己的科研、学习服务的意识和本领。b.信息能力, 指人们获取信息的本领。一些非知识的信息, 往往隐含于期刊论文中, 用户很难一下子就把这些信息找到, 这就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观察、思维、想象、整理、研究以及开发、表达的能力。c.知识水平, 指用户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语文素质以及相关思维能力, 才能较好地吸收期刊中的信息, 并进行相互传递。

2.2 浓化期刊利用兴趣。

浓化用户利用期刊的兴趣, 保持一种经常的、高昂的趋势, 应从各级领导着手, 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科研成果, 形成一个良好的求知气侯。

2.3 优化期刊利用行为。

就是要使期刊用户置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保证各个环节的高质量, 使期刊便于用户的利用。这主要应从期刊借阅手续、阅览室的布局、期刊管理者、期刊利用者等多方面考虑。如从期刊利用者方面讲, 应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科研兴趣, 自觉的信息意识, 了解利用期刊过程中应遵守的图书馆各种规意制度, 以及熟练掌握利用现代化设备检索查询所需期刊信息的方法技巧和将期刊信息进行传递甚至精化的流程等。

开发是一种手段, 服务则是目的, 或者说服务是检验开发活动质量的尺度。早在1965年, 世界第一种期刊———《学者杂志》 (Journal des Scavans) (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学家杂志》) 创刊时, 编者就曾提出, 创办期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不花多大气力就能学到东西”。当然, 我们研究期刊文献开发的目的, 不仅要实现创刊的初衷, 而且还要将隐含在期刊文献中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激活, 使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服务方式。

a.要从被动、单一性服务向主动、多样化服务转变。如及时揭示期刊文献的内容和学科动向, 开展代查服务和课题跟踪服务, 编制检索刊物, 还可以为重点用户建立联系卡, 记录近期内教学科研工作进展情况、文献需求内容及重点, 然后进行定题跟踪服务, 为他们及时提拱期刊文献信息, 同时采用其他方式, 如借阅、复印、编制专题期刊目录等进行灵活的配套服务。

b.要从单纯提供期刊信息逐渐向参与服务转变。也就是说期刊工作者不再仅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提供期刊信息, 革命家直接介入科研、生产、决策活动。例如, 近年来不少高校图书馆除了在教学、科研、生产活动中开展课题跟踪服务、技术中介服务以外, 还直接参与科技兴农、为乡镇企业引线搭桥、管理决策,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要根据读者需要提供特色服务。如除口头咨询外, 还可用电话、电视以服书信的形式进行咨询, 为高校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专题服务”, 开办“怎样撰写毕业论文”、“如何查找、搜集报刊论文资料”等系列讲座, 在校园教学区的主要路口设立还刊箱方便用户还刊等。

d.重视期刊文献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宣传报道服务, 积极主动向读者宣传期刊得用知识, 介绍馆藏期刊及其排架情况和查阅方法, 主动编制某一专题的主题索引、主题目录, 为重点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用户进行情报研究服务, 为用户进行外文期刊的代查、代译服务, 由过去提拱卷期为主, 逐步地转向以提供篇章、知识单元和信息为主。

参考文献

[1]柳较乾.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层次[J].图书馆建设, 1995, 1.

[2]张怀涛.书间觅理——图书馆学文选[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3]贺霞.应注意有效地开发利用期刊[J].图书馆, 1994, 2.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2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就是做饭的米、渡河的船,它往往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所以研究它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就教材资源而言,西欧中世纪的教材以宗教教條为主要内容。文艺复兴以后,人文学科兴起,古典文学渐渐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角。教学的目的始终是进行文学熏陶和道德教育。到了近当代人们不断对这种语文教学传统提出了质疑和反对。例如法国的皮埃尔·克拉腊克在《法国语文教学》一书中说:学习本国语言并不是成为文人学者,不是为了口才出众或成为一个天才的作家。美国的杜威也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这些意见在新的教材中得到了反映,报刊、信件、律令、广告、说明书、图表、新闻等都可以作为教材。时至今日,以教材资源为焦点的课程改革仍是西方教育改革的中心。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应当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首先,是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不是某一个极端。

其次,是依据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游戏课、电教课、思品课、乡土地理、历史课等四不像。

第三,要依据“课标”的阶段目标进行。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来开发和利用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实现多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其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2. 有利于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首先是心理倾向方面的影响。语文学习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鲜活的实践,语文资源不再是膜拜的对象而只是学习的材料。其次是语文资源拓展有利于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自由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更有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要掌握更多的资源,做相对于“一滴水”的“一桶水”乃至“长流水”。

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方法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1. 教科书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材仍然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要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2. 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合理整合教师资源。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教师应适时展示自己的朗读、口才与风采,述说自己的见闻经历、思想感觉,蹲下身子与学生分享探究、讨论、交流的快乐。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要把学生的思想观念、见闻经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纳入课程资源。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其影响是经常、深入、平等、自由的,因而是高效的。

3. 家庭和社会是课程资源的巨大宝藏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就是亲情教育的主要内容。

4. 教学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要善于及时地把握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例如课堂上的一些“小插曲”“突发状况”,如果善加利用,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5. 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

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五、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

1. 要有新的课程资源观

教科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传声筒”“课程计划”执行者与“教学内容”完成者。实际上,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主体。

2. 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如何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满眼是“资源”的时候,更要学会取舍,要慧眼识珠,不断优化、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实际上,任何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思路都是不拘一格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身就是创造。

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3

一、当下网络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现状

(一) 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形式变化

过去传统的图书馆期刊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刷品、光盘、磁盘等资源, 当下添加了网络电子期刊, 期刊的阅览形式也逐步摆脱了传统有形媒介的局限, 在搜索、阅览上更加的便捷化, 随之也开设了更多的高校电子阅览室, 提供给读者更多的电子期刊阅览途径, 甚至不需要到电子阅览室阅览, 在校内网范围内就可以达到资源的共享。同时期刊资源也不仅仅局限在本校所获资源, 更多的还可以获取到更多网络海量信息资源。期刊资源的利用也不再受到时间与地域的局限性, 实现了更大程度的超时空资源共享。期刊资源的使用者也不再习惯于传统的非电子期刊资源阅览模式, 在期刊资源运用上对使用的便捷性有了更高的追求。

(二) 期刊资源服务需要寻求更为便捷性特性

由于电子期刊资源的广泛分布, 当下的期刊资源使用者需要更便捷的期刊资源共享服务。不仅需要超越时空的便捷程度来搜索和阅览资源, 同时也需要在期刊资源信息的检索和阅览功能上更为及时全面, 期刊资源库的信息必须包揽时下最及时的新期刊信息, 同时还要有全面的以往信息资源, 达到资源信息量的更新与信息量的厚度。除了常规的有形图书馆资源服务体系, 同时人们更倾向于海量的网络资源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打破时空局限性。同时期刊资源的更新情况要及时的告知用户, 便于用户使用。各种服务在原有的人工服务至上, 需要达到更高效的智能化服务, 从而提供更为便捷的操作体验。

(三) 读者对象从狭窄的有形图书馆读者到广泛的网络读者

当下图书馆期刊资源中, 传统纸质期刊资源的阅览者较为有限, 更多的人享受者便捷的网络电子期刊资源。学生或教师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便览最新的期刊资源, 只需要个人拥有相关网络期刊资源账户与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便可。这样让海量的期刊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而传统纸质期刊资源主要为传统纸质阅读习惯者提供阅读体验。

二、网络环境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法

(一) 针对高校读者群做期刊资源需求调查

要针对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做开发利用, 首先需要明确其主要覆盖的读者群阅览需求, 了解服务对象才能有效地满足其实际需求, 从而让期刊资源开发更贴合实际情况。对服务对象的人群、年龄段、各人群比例、日常资源阅览习惯, 日常接受媒体信息渠道以及高校范围的宣传渠道了解, 从而有效地为目标群体制定对应的期刊资源服务体系。

(二) 大力开展网络期刊资源利用

当下人们在期刊资源的阅览上, 更倾向于电子期刊资源, 逐步从传统台式电脑终端转移到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终端设备, 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期刊资源利用工具与形式, 贴合网络平台利用实际来满足读者需求。一方面要开设不同电子终端的网络期刊资源平台, 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终端设备使用特性来设置网络平台运用方式。

(三) 大力宣传期刊资源, 提升资源利用率

特别是网络电子期刊资源的盛行, 越高频次的使用才能充分利用期刊资源。日常要从高校教师、图书馆宣传信息、高校校内网平台等做图书馆期刊资源信息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期刊资源的丰富性, 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 让读者能更广泛的知晓图书馆期刊资源。同时可以针对与其他媒体平台合作, 充分开发图书馆期刊资源内在潜力, 提升利用率的同时开发图书馆资源的经济效益。日常可以开通校园图书馆期刊资源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 及时更新有价值的期刊信息播报, 同时建立与读者的互动平台, 及时接受读者反馈建议, 及时做图书馆期刊资源服务的改善,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日常还可以进行相关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使用的专题讲座, 让学生对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做有效的了解, 让师生充分意识到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 提升其充分使用的意识。同时可以开设校园高校期刊资源主题活动, 或者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 例如读书月活动等, 让学生充分重视期刊资源阅览的意义, 提升图书馆期刊文化地位。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校内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 还可以帮助部分校外人员或者离校师生使用。在与相关资源平台合作情况下, 有效地开发资源利用空间, 提升期刊资源的经济价值。而这一切都需要期刊资源管理者自身对期刊资源特性、读者人群、起源利用方式和资源宣传方式上有更广泛的认识, 从而深入挖掘资源潜在能量。

参考文献

[1]邢丽红.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J].电子商务, 2014 (06) :91-92.

[2]余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期刊资源的管理与服务[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4 (07) :224-225.

农村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我们周围,各种教育资源越来越被我们所利用。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幼儿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一、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机场是幼儿感兴趣的地方,为了让幼儿掌握飞机知识、对飞机感兴趣,我们组织幼儿参观机场,请飞行员给我们讲解飞机知识。参观后,教师跟幼儿共同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飞机教学环境,有的教师跟幼儿一起在活动室里设计了各种飞机挂件、图片,室内还摆放了一些可以操作的飛机玩具和实物模型;有的教室的墙壁、橱窗等,都作了精心设计,绘制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飞机故事图画和情景图画,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夸张、充满稚气,贴近幼儿生活;有的在幼儿园的许多设施、墙面上都贴有飞机图片、活动场地设有各种飞机玩具,给幼儿创设了认识飞机的条件和机会,增添了飞机教学的气氛。

激发幼儿学习飞机知识的兴趣是幼儿园飞机教育首要的、基本的目标,只有激发起幼儿对飞机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飞机教学的效果,使幼儿学而知乐,破除学习设计飞机的畏惧感与神秘感。在运用飞机特色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

二、在区角活动中提高幼儿探究性学习兴趣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我们把探究性学习活动理解为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活动,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让幼儿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积极地从活动中去探寻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孩子通过自己去调查、交流、讨论、实验、亲身经历的体验都是探究性学习。

在我们幼儿园内,还布置了一些与幼儿学习飞机内容有关的区角,如,军中小乐队、小小飞行员等角色表演游戏区及科学探究区、手工操作区等,让幼儿在这些区角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和兴趣。

三、遵循教育原则,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探究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遵循探究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地方性原则,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结合我园幼儿的实际,我们先在大中小各年级选择一个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参加研究的老师都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通过一年实践后,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教师也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他们之间结成老带小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把有关专家请到幼儿园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各课题组老师根据自己制订的研究计划,大胆设计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方案,通过实践尝试,形成了“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分享—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科学探究活动《飞机飞得远》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飞机、观察飞机碟片、图片等,让幼儿充分地掌握飞机知识再设计各种各样的飞机,最后让孩子探索飞机的奥妙。

活动后,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及对活动方案的改进意见,然后再一次组织活动,证实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意见是否正确。其实,这也是教师的探究过程。

经过对飞机的探索、操作、总结经验等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显著提高。孩子们活跃了,对学习更专注了。在区域化活动中,孩子们只觉得在玩,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经验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都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学习。

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针对这些活动情况,我们还对幼儿进行了“快乐教学”的实验。通过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快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应。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幼儿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彰显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探究学习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身边的人、事、物,就会发现身边有用不完的幼儿感兴趣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潘佳慧,金玛莉.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5

第一, 实验材料易于获得, 演示或分组实验方便.

生活中的所有材料、物品都有一定的物理属性, 只要将其合理组合均可显现出一定的物理原理.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 将两只吸盘式衣钩相互压紧后, 再将它们沿轴线方向拉开, 体验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一个普通的杯子和一张纸做“覆杯实验”, 与直接使用“马德堡半球演示装置”相比, 操作更简单, 更便利, 更安全, 现象更明显, 且便于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注射器针头堵塞起来, 将活塞向下拉, 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还能利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到大气压的数值;再如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活动中, 可以让全班学生用一只手轻轻地摸在自己声带附近, 然后朗读课文, 读完后进行提问:“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你们能用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来么?这些东西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这些事实提醒我们, 学生的生活空间即“物理实验室”, 生活中的所有材料、物品都是我们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其物理本质的重要课程资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类物品、器具、材料种类繁多且容易得到, 手边材料及人体或人体局部更是随时可以利用.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 让学生取出一端削好的铅笔, 将两个食指分别压在笔尖和笔尾, 比较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容易完成该实验, 且现象明显, 结论易得.这就为我们突破材料及时空限制, 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

第二, 实验贴近生活, 学生亲身体验, 亲近感强.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和物品很熟悉, 用它们呈现物理现象, 探究它们的物理属性或原理, 会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亲近、真实、可靠, 亲身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以及物理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感受到学习物理就是从本质上认识和探究周围世界, 了解其客观规律.如人们经常食用的鸡蛋, 在演示物理实验和解释物理现象时都能起到较多的而且是很好效果.例如:

1.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 直接用手拿时, 虽然较烫, 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 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 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这说明液体蒸发时是吸热的.

2.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 在瓶底放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 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待火焰熄灭后, 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这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装有盐水的玻璃杯中, 使其悬浮.往盐水中加入浓盐水, 发现鸡蛋缓缓上浮;再往盐水中加入清水, 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物体的浮沉是受液体密度的直接影响.

4.惯性现象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 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 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将一硬纸板放在垫有海绵的烧杯上, 再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 用力迅速击打纸板, 鸡蛋落入烧杯中, 这令我们看到了惯性的魔力.

5.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外壳完好的蛋, 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 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 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这就是分子的“神奇力量”.

学生课后都能找到这些实验器材, 可以在家中完成这些实验.有时在课上设计一些类似小魔术的实验, 学生在课后都愿意自己再做一做.实验完成后, 鸡蛋一般不被污染, 仍可食用或再利用, 这样既节约了资源, 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第三, 课堂实验新奇有趣, 学生乐于接受.

我们可以将其他用途的材料或物品甚至是废旧材料或物品制成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如利用空易拉罐、饮料瓶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利用废旧小瓶和大饮料瓶制作成“浮沉子”;用废可乐瓶做罩子、驱蚊香制造烟雾, 成功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将废录音机中的扬声器和小电动机拆卸下来, 利用扬声器研究声音的特征, 利用小电动机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这种运用场合的新异、课堂结构的新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呈现出学生预料之外的新奇现象, 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认知动机.

第四, 引导学生一物多用, 挖掘学生的实验潜力, 体现自主创新.

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常常涉及并解决“一种生活材料或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 一项实验活动可以利用哪些生活材料和物品”的发散性问题.医用注射针筒结构简单, 比较常见, 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中有其独到之处, 可说明许多问题.

应用一: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应用二:演示压缩气体做功.

应用三:演示喷泉实验.

应用四:演示连通器原理.

应用五:演示潜水艇原理.

应用六:演示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等.

笔者发现,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学生实验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实验潜能, 让学生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和学习,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分散难点,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因此, 借用生活材料和物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 可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自创性, 即使教师采用他人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 对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启迪作用.

第五, 便于自主实践, 体验性强.

这些物理实验所用材料、物品在生活中容易获得, 使学生课后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成为可能.由于实验方案、原理、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 实验装置易制易修, 不怕学生弄坏.如利用胶带体验摆的运动特点;利用学生堆放的书本做惯性实验;自制杆秤;利用空饮料瓶制作潜水艇;在惯性的教学中, 让学生把教室作为一辆汽车, 教师与学生同方向站立, 教师念到“启动”, 由学生做出汽车启动时的人的姿态, 教师念到“刹车”, 由学生再做出汽车刹车时人的姿态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必进行“不要搞坏”之类的告诫, 学生在操作时手指肌肉和心理放松, 自由触摸体验, 在与实验装置和现象进行充分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深切感受.

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6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课程可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主要包括活动场所、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少年宫、博物馆等。同时, 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学中, 现有的课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开发课程资源, 为语文教学服务。在资源开发中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阅读材料的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几个方面, 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为语文课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体保证。

1. 开发课程资源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 信息量的急速增加, 给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必须立足课堂, 开发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说出自己的看法, 观点, 在教师的启发下, 开发课程资源, 启发学生。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下, 开发课程资源。

2. 开发阅读材料这种课程资源。

语文课教材和相关的资料中的阅读材料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当然, 只利用这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 外国的优秀作品, 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选择能让学生进步、努力, 奋斗, 励志的作品, 给学生为阅读材料, 这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的拓展开发。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范围也很广泛。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开发课程资源又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能将文本有条不紊的展示给学生;能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刺激学生;能用声、光、电的手段震撼学生。而这种手段的利用, 使知识的容量加大了, 刺激的种类增多了, 刺激的强度增强了。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广泛了、深入了。如讲《安塞腰鼓》时, 用优美的文字展示文章风采, 用高源的视频展示安塞腰鼓的豪迈、豁达。

4. 结合本地特色, 开发课程资源。

延安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用心去开发, 满地是黄金。延安是革命圣地, 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能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杨家岭的窑洞, 枣园的军委会议, 王家坪的毛泽东故居都是教育学生的实实在在的课程资源。同时, 巍巍宝塔, 清清延河, 魅力志丹, 英雄子长也都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动人故事编成课本教材, 展示给学生。延安的风土人情也丰富多彩, 如安塞腰鼓、剪纸、秧歌、传统小吃、杂粮。都是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好素材。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同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教学思想相统一。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课程资源的适时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课程内容与现实相结合, 适当的利用,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则会影响教学。如视频的利用, 要选在该用的地方, 在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适时的用, 引起学生的共鸣, 产生共振效应。语文课程资源的吸引力就在于其适时性。适时的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的亮点就可能产生了。教师能适时的抓住亮点, 将会为教学提供十足的支持力, 这是教师毕生的追求。

2. 课程资源利用的实用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注意其实用性。所选课程资源一定要同教学内容相适用。如多媒体课件的选用, 阅读材料的选取, 测试题的应用, 都要适用, 否则会影响教学。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开发的范文资源对学生的实用性就很强, 学生在这种范文中得到启示、获得感悟, 则其写作水平会提高很快的。

3. 课程资源的可操作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其可操作性,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中还考虑时间、空间, 人力、物力, 实现的价值度等。如我们选择陕北的风土———剪纸, 作为课程资源, 这时要同教学内容相结合, 同时要让学生能做能完成。让学生练习剪纸时选用一些简单的易完成的图案让学生完成。又如所选的阅读让学生阅读时所设置的问题, 让学生能回答, 而且同教学材料相适应。人物描写选相应的人物描写, 心理描写选相应的心理描写, 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课程资源的教育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教育性。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一定要考虑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如果课程资源失去了这一点就失去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 我们在革命圣地的纪念馆去了解先烈的丰功伟绩;到纪念地去了解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去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多媒体课件中所选的材料中文字图片、音、视频都要有教育意义。如爱国主义歌曲, 爱国影片的选择, 让这种教学材料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5. 课程资源利用的科学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有科学性。而课程资源的适时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合理结合起来就是课程资源的科学性。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合理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 而是有机的组合, 让其发挥最大的效应。这又让我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在找寻一种巧妙的办法。

6. 课程资源的感动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所用课程资源的感动性。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看了所选的资源能感动, 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自觉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如, 我们在讲孝敬父母的相关内容时, 我们可以选一些感动学生的人或事, 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受到教育。而这种感动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时可以选一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感人的事迹。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形成爱国的情感。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实践活力。

摘要: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信息量的急增与教育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的方法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开发阅读材料这种课程资源、结合本地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和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就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7

1 城市可利用的三种低温热能资源分析

1)城市原生污水特点:温度偏低、管网分布广、处理难度大、可取热能少。原生污水的温度偏低,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需要采暖的时候,它的温度最低。像黑龙江省在最冷的时候,可能原生污水温度只有5℃~6℃,温度太低影响运行效率,使用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可用的热能比较少。典型工程见图1。

2)油田回注水特点:油田城市特有的低温热能资源;水质较好;可用温差较大。油田回收水的成因是油田生产的时候,从油井里抽出来的油水混合一体,有一部分是油有一部分是水,需要通过加热以后分离,分离以后这个水还是要注入到地下。油田生产的年限越长,油田的含水量逐年升高。以大庆油田为例,大庆油田每年的产水量达5×104t以上,冬季油田回收水的温度是37℃,夏季是42℃。由于油田回收水对地下温度没有要求,可利用的温差比较大。水质接近中性。典型工程见图2。

3)冷却循环水特点:工业冷却循环水是所有高耗能企业都有的一种低温热源水。冷却循环水是工艺生产过程当中必须产生的一种低温热源。它的特点一是总量大。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高耗能企业消耗了70%的能源,在企业里面通过冷却循环水排放的能量占企业消耗的50%。二是温度比较高,一般都是20℃~40℃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这个温度在生产和生活中都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通过热泵技术才能得以利用。对于热泵来说,这种低温热源应该说是最好的低温热源,如果超过40℃,就可以不用热泵直接供暖了,所以它是热泵系统质量最优的低温热源。三是冷却循环水废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包袱,除建设投资外,在排放过程当中,还需要有大量的消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水的消耗。排放的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闭式系统,水损较大,为冷却循环水量的2%~5%。另一种是开式系统,对周围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热污染。2007年太湖藻类的爆发,热污染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如果能把冷却循环水进行利用,就降低了其消耗的代价。

2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借助热泵装置。

1)按照低温水是否与制冷剂直接换热分为:直接利用式和间接利用式。

2)按照热泵机房的布置位置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2006年11月末,我们公司成功实施了利用大庆炼化公司的冷却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的集中供热工程(见图3)。

3 关于城市低温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及风险

1)节约了大量的化石能源;2)节约了大量水资源;3)减少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4)确保不会对企业生产造成任何影响;5)初投资高于燃煤锅炉房,运行费用也高于燃煤锅炉房;6)管网通常会较长,施工难度加大,成本提高;7)末端用户采暖形式影响设备、运行费用。

4 结语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技术上看是可行的,如果产业政策予以倾斜和支持,经济效益也将显著提高。但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需要面对,但其前景是光明的。

小学习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8

一、利用课文插图练习写作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插图的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风霜雨雪、古今建筑、风土人情、童话故事等方面, 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教学中, 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赏心悦目的艺术天地、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等资源, 引导学生畅游其中, 感受画面内容, 并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一幅描绘“我”与闰土分别场面的插图, 从图上人物的神情、动作可以想象当时他们难舍难分的场面。分别时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天气, 为他们的离别增添了一丝惆怅和凄凉。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我”与闰土分别的场景时, 可以运用在《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军神》等课文中学到的环境衬托和人物对话的写法。有学生以《惜别》为题目, 就写出了:“天, 下着鹅毛大雪, 十分寒冷。就在今天, 闰土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地牵着他的手, 不肯让他离去。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倒转, 多么希望能和闰土一起捕小鸟、捡贝壳、看跳鱼, 不过这一切都是奢望。风更猛烈了, 雪下得更大了, 闰土缓缓地往前走去, 不时回头, 他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去……”这一精彩的片断描写。可见, 充分利用文中插图资源练笔, 就可为学生的创造性写作提供广阔的天地。这样的练习既可以促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充分培养, 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 进行写作练习。

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练习写作

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课堂中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它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巧妙捕捉、合理利用这些动态信息, 能使课堂充满“鲜活与生动”, 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有一次上语文课时, 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讲, 突然, 教室里飞进来一只小蜜蜂, 于是教室里顿时乱作一团, 根本无法上课。于是, 我索性和学生一道在教室里追赶蜜蜂。直到蜜蜂飞出, 教室里才安静下来。我及时抓住这一动态信息, 让学生练写《蜜蜂飞进了教室》的作文。学生在习作中如实地再现了蜜蜂飞进教室的场景, 写得情真意切、真实生动。

三、在生活中练习写作

课程标准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习作水平才会提高。因此, 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或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使学生的习作写得更真实、有趣,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教学《一定要争气》时, 我让学生练写“父亲请求校长同意儿子试读”的片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很容易就走进父亲这一角色。一学生写道:“校长, 求求你!让我儿子继续读书吧, 哪怕是跟班试读也行。因为家里穷, 17岁之前, 我儿子一面帮家里做农活, 一面跟我念点书, 所以基础差, 这次考试, 平均成绩有45分已经很不错了。校长, 求求你!给我儿子一次机会吧!”

四、利用日记随笔练习写作

日记随笔情感化很强, 不必强行规定内容或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 而应创设话题情境进行日记随笔练习。由于话题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结合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对话题的不同感悟进行自由表达, 故而先交流后写作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抛砖引玉”等作用, 可使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更好地激活以往的生活体验、习作储备, 做到“有米下锅”。

综上所述, 教师只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 而且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有效的习作资源, 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 多样化地进行习作训练, 学生就会爱写、乐写, 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9

一、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文化启蒙课,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仅仅依靠教材和老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达到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的。做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从社会生活中吸收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一切资源,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效果。语言和文化,本身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资源,反过来又推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综合发展。日常交流必须使用语言,而汉字的使用也贯穿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语文的学习还有很多可以发掘的有用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将会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给他们更多的人文熏陶,从而更加热爱我们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更好地使用语文技能。

二、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依靠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教学活动基本是围绕教材进行的,因此,教材的利用及开发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层次进行目录分类和内容分组的,对各项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有条不紊地编排。比如小学一年级课本分为认字、识字和课文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初步学习,也是开展课文学习的基础,而课文部分则综合了各个因素,既可以依据课文学习复习拼音和汉字,又能够从优美的文章中陶冶人文情操。再者,在“练习”这一环节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自我介绍”为开头,以“听故事和讲故事”为结尾,注重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且逐步提高要求,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优秀编排。

2.巧妙利用辅助教学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辅助教学工具有图像、磁带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等,这些都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有力助手。磁带和图像功能各有不同,前者针对的是听觉,后者针对的是视觉,而多媒体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工具,结合所教的内容,采用适宜的辅助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比如,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就可以借用一定的朗读辅助,优秀的朗读方式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诗文的节奏和韵律,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再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荷花的照片,给他们直观的视觉享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在学习《恐龙》一文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定的动态影像,现在的科技很发达,做出来的效果非常逼真,这样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开发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

很多文学作品是取材于自然的,由自然景观触发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从自然资源入手,也是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途径。比如在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时,可以鼓励小学生去发现春天里的美,感受百花齐放的春日气息,和自然融为一体,甚至可以布置类似的作业,让小学生成为创作美文的小作者,将自然美用文字表达出来,身临其境可能比虚构的东西更具有生命力。再如,在习作练习“写一种植物”时,可以让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种植物。现在的城市家庭一般都会养有盆栽,因此这是一项简单而又有意思的作业,可以让小学生在作业中学会认识和呵护植物,培养他们的自然情怀。

4.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

上面已经谈到,语文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学习思维更加形象和具体,正因为它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也具有更多的亲切感。在学习之余,小学生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并加以运用,比如在全家出游时可以写一篇出游的小短文,谈谈自然风光和自己的切实感受,也可以在某些教学环节中插入学生讲故事的部分,让学生讲讲生活中的趣事,以及见到的错误用语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是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教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立足教材开展教学;二是要巧妙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将其作用最大化;三是要合理利用身边的自然景色资源,陶冶小学生的自然情怀;最后,是发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文的魅力。结合以上几点,基本可以实现小学语文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0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拥有档案是基础。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事关档案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性工程, 最大限量的收集是最大限度利用的前提和保证, 只有大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注重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起点, 没有档案的收集, 就没有档案信息资源, 没有档案信息资源, 就不可能进行开发利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 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是首要工作。档案部门要及时、准确、客观地收集档案资源, 大力丰富馆藏, 最大限度地扩大征集和接收档案的范围, 占有和把握一切可被利用的、原始的、客观的、真实的档案, 不断丰富充实档案信息资源, 坚实地打好档案开发利用的基础,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开发利用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对现有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采用数字方式存储起来,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信息化, 为网络传输建立充足的数据库资源。这也是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加大档案开放力度, 满足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各级档案馆要做到明确档案密级, 做好相关级别档案的保密工作, 确保国家机密, 维护档案所有者的利益的基础上, 遵循“开放档案的范围应最大化, 档案保密的范围应该最小化”的原则, 加快档案开放进程, 对到期应开放的档案加快鉴定速度, 依照《档案法》的规定, 把可以开放的档案尽快开放,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降解密制度, 处理好全面开发与适度保密的关系, 积极稳妥地做好已经到开放期档案的划控和解密工作, 对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历史档案可根据《档案法》及有关条例随时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开放, 以便被社会、团体及时利用。

为解决档案信息开放在时间上老化、内容上滞后, 空间上断层脱节的问题, 档案馆设立现行文件服务利用中心, 冲破《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实施档案开放的领域, 将一些与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材料按一定的方式向外公开, 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高质量快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创造优越的条件, 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以及档案信息的传递技术, 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使大力开发和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为现实, 也可以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打下基础。

档案部门要使计算机进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领域, 加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 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配备复印机和简易印刷器械, 实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全程现代化。要将不同载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档案信息, 通过计算机录入、扫描等多种手段转化成数字信息, 达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实现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传输目的。逐步建立具有高效率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能力的多媒体全文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 开展档案计算机检索、档案信息网络传递、网络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网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公开发布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宣传与指导等,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四、加强档案编研工作, 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把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转化为动态, 由传统的服务转为提供综合档案信息的高 (下转第53页) (上接第54页) 层次服务。通过档案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整序、综合制成档案信息半成品, 向社会提供服务, 使利用者直接获得信息, 缩短收集信息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式, 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手段。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 提高档案编研水平, 确立编研工作的中心地位, 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所在。

档案编研质量对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有着重要影响。要搞好编研工作, 档案工作者必须参与社会活动, 了解用户的档案需求, 从中确定带有普遍性需求的编研题目, 进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的编研。下功夫潜心编写出一些时效性, 特色性, 专业性, 实用性较强的档案信息资料编研成果, 确保编制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编研成果, 提高档案编研成品的质量, 使档案信息增值,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领导决策以及广大档案利用者的信息需求。

五、搞好档案服务工作, 优化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环境。

检索工具是从浩瀚的档案中迅速提取档案的有效手段。编制档案检索工具, 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 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应本着检索档案信息实用、方便、迅速、准确的原则, 采用微机管理及实行电子计算机检索等现代化服务手段, 完善检索工具, 优化检索手段, 提高服务效率。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直接途径。要搞好档案的利用服务。《档案法》指明, 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档案的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为利用者提供档案和各种相关服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要热情接待查档人员, 简化查档手续方便群众, 为利用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要竭诚为档案的利用者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服务, 主动拓展服务领域,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服务。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六、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要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必须大力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 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 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使在岗人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 熟悉现代化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工作者队伍。同时, 要积极引进各层次、多类型的人才, 既注重引进中高级人才, 又注意引进相关学科特别是理工科专门人才, 合理调整档案工作者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个体知识结构。

上一篇:汽车产品制造下一篇:铁路客站建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