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4-09-06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共11篇)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未来教师所应思考的问题,也是以后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居主导地位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的作用。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之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

二、学校资源

课程资源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从人物来说,由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从时间来说,有课堂资源和课间资源;从地点来说,有教室资源和操场资源。

1、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语文老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增强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课程资源往往在反思活动中,我们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常常想一想课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抓住课内外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和条件,让随机出现的小插曲和异常情况成为课程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与同行交流的成功教学经验、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课程资源,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错与对都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而错误是学情的具体反映,不能置若罔闻,要巧用错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如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没有必要早早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合作交流中,在相互讨论中经历挫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让每个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3、教室资源。教室的环境布置是隐性课程资源,可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4、开发校园、课间资源。如:标语、地图、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等,都可吸纳到语文教学之中。课间休息,学生常常会玩一些喜爱的游戏,可将语文学习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在操场上,参加体育运动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三、生活资源

1、立足家庭。家里的语文课程资源是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

(1)利用家长。家长的职业和职务各不相同,文化水平与工作能力有差别,社会经历爱好多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贵的语文课程资源库。可利用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家长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和孩子共同学习。

2、立足家乡。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1)识字训练。利用家乡的特产,对学生进行识字训练。如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利用它们识字,即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丰富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学生有亲身体验、经历、感悟,就有自己独特的所思、所想、所得,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3)练习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重在交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观察的景色与他人进行交谈,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自己不懂的问题向他人请教,不同的意见与他人商讨,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养成了尊重别人、善待他人、谈吐文雅的习惯,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社会资源

学生生活的环境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土壤,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教材再生,达到激发孩子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1、新闻资源

观注新闻热点话题,开展专题讨论,如:北京奥运、神六升天都可以成为学生所利用的资源。

2、环境资源

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随着地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气息、民族气息。利用环境资源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掘历史,发掘文化,产生一种做平罗人的自豪感,即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3、自然资源。

大自然是神奇的,斗转星移,四季变换,它赐予人们很多的美丽和灵感,抓住自然界中那美丽的一幕,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利用这个神奇的资源宝库。写写系列作文、记记连续观察日记。做做组合作文。

五、网络资源

网络给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信息渠道,使信息的获得更为快捷,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1、远程教育资源

随着远程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远程教育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块资源,促进教学形式、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2、网络资料

除了直接利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知识的拓展,一是教师经常要对教学内容做一些补充;二是引导学生查阅与学习内容有关知识。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相关资料。

3、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不仅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也给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实现网络环境下学校教研活动的革新,使学校教研活动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也是课程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平台。

总之,不管是课本资源,学校资源,生活资源、网络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2

一、充分挖掘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指导和依据, 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的所有内容及活动案例都是遵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编排的, 它是我们教学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小学语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中, 每个单元前面都设计了“单元导读”, 每个单元后面又设计了“积累运用”, 其中又有“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宽带网”“展示台”。略读课课前设计了“阅读提示”, 精读课课后设计了“思考练习”。这其中有很多内容就是为了拓展教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而设计的。如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是这样写的:“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那数不尽的山峦, 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 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 记下自己的感受。”如此引人入胜的“导读”, 怎能不引起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 急切地希望到生活中去体验、去观察、去比较。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教师可顺势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使其受到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生的知识面自然得以拓展, 境界得以提升。

二、利用课外读物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学生若能将这些课外读物充分利用起来, 将会大大拓展知识面。如何挖掘这些课外读物的利用价值呢?我建议学校开展了“让读书成为习惯, 营建书香校园”大型读书系列活动。学校定于每年的4月23日举办读书艺术节, 定期组织进行“好书推介”“读书日志”评比活动, 评选“读书之星”、申报“书香班级”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结合这些活动, 我在班级又定期组织了各种课外知识竞赛活动, 如诗歌 (教材外) 朗诵会、故事会、办手抄报、演课本剧,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在生活实践中锻炼, 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提炼语文,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我还在班上成立了图书角, 让学生把家中的藏书带到班级中交换阅读。这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共享。我每周用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大家。学生相互启发, 思维相互碰撞, 闪出智慧火花。

三、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语文课程无所不包, “纳世界于形内, 融万物于笔端”。语文知识几乎覆盖了自然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教科书、课外参考资料等信息, 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如今的世界已经飞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信息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果我们还墨守成规, 用一本书、一支笔去教书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语文教学资源, 它不但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科技化, 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网络上的充足信息可以使学生思路更开阔, 多媒体的强大模拟功能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或模拟实验, 网络通讯软件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使其为语文教学服务。

四、利用各种生活资源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观察, 通过观察打开写作思路。我们学校地处河西走廊, 在古丝绸之路上, 离县城也很近, 附近的甘泉公园、黑河山庄、二坝水库, 森林公园、草滩庄大坝等给我们的习作观察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同时,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习作的宝贵素材库。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 拓宽生活舞台, 让学生自觉吸收作文信息,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如春天, 带学生到校园观察花草树木;夏天, 带学生去水库边游玩;秋天, 带学生去野炊;冬天, 和学生一起打雪仗、堆雪人。我还经常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向学生推荐报刊上的好文章, 让学生博览群书。我还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主题班会, 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 让学生充分接触生活, 接触大自然, 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以外的广阔世界。

总之, 教师要及时发掘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 融入生活, 参加各种活动, 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充分挖掘教材, 引导利用课外读物, 恰当地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并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丰富资源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拓展,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17-0039-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认识上曾有误区: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处于劣势,如文本资源匮乏、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水平低、学生视野相对封闭等。近几年来,这种状况已大为改观。我们农村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操场、植物角、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硬件设施。经过学习培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水平不断提升。

其实,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阔的田野,淳朴的农民,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鳞次栉比的新农村楼房,都在诉说着家乡变化,处处蕴涵着教育价值,潜藏着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不仅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还会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中实践、探索、体验,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所以,农村学校缺少的不是课程资源,而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缺乏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由于课程资源意识的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和进入课程实践中,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课程资源,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和探索实践的课题。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无穷无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处处留心,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资源开发者,把教学资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的课程资源

农村自然的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蔬菜果品、鸡鸭牛羊……都是学生熟悉的。开发和利用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学生才会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由此产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这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

1.欣赏田园风光,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资源。春赏百花争艳、夏听百虫啾啾、秋历丰收喜悦、冬看冰封雪飘,当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心仪自然之美时,只要稍作点拨,他们就会心领神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描述见闻。让他们用优美词语、句子来描绘眼前美景,或者背诵一些名段、名篇来抒发心情,或者拿起纸笔写作,还可以用画笔画出这美丽的景色。

在《咏柳》一诗的教学中,我把移动黑板放在柳树之下,同学们看着枝繁叶茂的柳树,碧玉一般随风拂动的枝条,诵读着古色古香的诗句,深深沉浸在优美的学习情景之中,整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收到了在教室内上课无法达到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运用了语文知识,积累了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农产品和语文学习相结合。孩子们自幼生长在农村,对农家的蔬菜、水果、家禽、粮食、干果等都很熟悉,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有深刻的印象。禾苗在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麦苗的外形特点,深刻记忆字形,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再如学习《比一比》时,学生对韵文中出现的所有果品和动物都十分熟悉,识字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得以较好地完成。

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物品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社会的课程资源

农村社会的课程资源是多姿多彩的:村办工厂、道路的通畅与线条美、乡土音乐、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宗教伦理与风俗习惯……这些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语文课程的源头活水。开发和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的素质。

1.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深刻理解课文。学生自身也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做家务、田间劳动、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留守生活等,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对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学生们亲眼看到自己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动,中高年级的许多同学亲自在田间劳作过,他们诵读《锄禾》一诗,一定感悟良多。《祖父的园子》《麦哨》等文章都有学生自身的经历的影子,必能体悟深刻。

2.借助乡村的人际交往,开展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乡村淳朴的人际交往,为学生创设了和谐、开放的语境,他们容易通过访问、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活动中历练并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时代》时,要求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与学生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分组调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第三小组到村办工厂了解情况,到小卖部采访,了解了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数量,环境污染尤其是白色污染的严重情况,与一些农民企业家、果农、菜农大户和村干部进行交流,提出了解决办法,写出了有见解的小建议。

充分利用农村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实实在在去感知,谁家有困难就会帮助,相邻相亲一家人。从而促进学生纯真品质的形成。

3.利用农俗农谚,开创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又一渠道。农村孩子应当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热爱亲人、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农业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要组织学生观察 “农情”,写出“农情”作文。在对农村生活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积累“农情味”十足的作文素材,学生不仅写出了具有农村特色、表达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发现平淡的乡村生活蕴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开拓了作文素材积累的渠道。

积累乡土语言。课标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风趣,富有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冀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读读背背”时,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收集农谚、俗语,并引导运用,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语言个性化的水准。

(三)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文的课程资源

农村人文的课程资源是指乡村文化,包括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社交礼仪文化、婚丧庆典文化等,乡土文化朴实生动,富有人情味,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的气息,是最具特色的课程资源。

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乡土文化展览,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收集了风筝、剪纸、书法绘画、布老虎、各种绣品、瓷器等物品,陈列在课桌上,并请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艺术品,有的同学带来了几个村子村名的来历资料,有的讲了流传的民间故事、节日的来历,有的介绍了家乡戏河北梆子、有的介绍了家乡的名人……讲得声情并茂,听得如醉如痴。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用一篇日记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个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

摘要: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发者。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以下几点进行了摸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二、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三、开发利用生活、,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我们教师只用用心去想用心去做,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无穷的乐趣,体育课堂也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程资源

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感体育课程资源的缺乏。课堂教学不是照书请客,就是放任自流,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逐渐减退,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我觉得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以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实施《课标》提供了可能。体育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开发者之一。体育教师不仅决定了体育教学资源的鉴别、利用、积累和开发,更是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资源。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放在首位,通过对体育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在体育课程资源中,无论是其他人力资源的优化、体育实施资源的创新、课程内容资源的改造和创编,还是课外校外资源、民间民族项目资源、自然地理资源、现代信息资源的利用、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工作,需要体育教师更高的素质。尽管如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只有那些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体育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对体育教学资源拓展的几点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

1、适用小学生特点,能体现课标理念的部分传统教学内容就延用。

2、对基本的跑、跳、投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简化其方法、规则,降低难度要求,使之适合儿童特点。如足球扩大球门,篮球降低篮板高度,跳远按实丈量成绩等。

3、将正规化的动作进行变形,将简单的游戏变复杂,变得更有趣。如:变队形、速度、距离、高度、远度、个数、信号、动作、场地、器材、个人与集体、胜负标准等。

同时,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活动,如:春季开展春游、远足等;夏季开展游泳;秋季开展郊游越野跑等;冬季开展堆雪人、打雪仗等。所以,我们应当在组织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的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但教师在组织与实施这类体育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操作方案,更应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以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或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实践活动;对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比赛的信息和根据需要,及时提供给学生,重要赛事传播及时观看或录像、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览室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获取体育与健康的信息,使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对条件相对差的学校,通过橱窗张贴报纸获取有关信息,也可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画等,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整理、筛选、利用信息,为自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或借鉴资料。

2、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没有联想,就没有发现和创造。鲁班发明锯子是从树叶的形状联想到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地联想到的;而体育科学是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就不一样,它是以求异思维为主的,联想动作变化,创编新的方法。一是要联想到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转换一下视角的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常用器材的多功能一物多用,根据器材的特点确定其多种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方法。如:跳绳可以做踩龙尾、斗智拉绳、绳投掷、二人三足跑,、跳移动绳等。小皮球可以做球操、踢足球、打保龄球、打篮球、头上胯下传球接力、叫号接力等。栏架可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障碍。垒球可以做掷远、投准、打保龄球。橡皮筋可以做跳高横杆、捕鱼网、带人跑、两人拔河。跳高架可以做上步摸高、障碍跑、球门等等。只要教师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联想。如跳高中直线助跑、斜线助跑、弧线助跑;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联想动物形态模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跑的动作联想到跑的方式;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知识,迁移、运用、体检,如掷纸飞机等。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3、开发利用生活、民间传统体育内容;

民间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打陀螺、跳房子、滚铁环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改编后再运用;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中再回归社会。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课桌凳、自行车废旧轮胎、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的内容。如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用,装上五颜六色的水可以做标志物用,旧报纸可以做成纸棒、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利用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流行和时尚的街舞、芭啦芭啦舞、独轮车、滑板、跳舞毯、攀岩、短式网球、定向运动、三门球、健美操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引进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当然引进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为了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也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量选择。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的学习生活体验,这些体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关心和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教室里的课桌,学生背的书包,铺地板的泡沫板,还有生活中的报纸、可乐瓶„„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用具,都能成为教学的奇器材。在杂志上看见某校某老师曾利用报纸上了一堂精彩的体育课,我们同样能用书包、泡沫板等进行课堂教学。看:我们的小战士身背“背包:(书包)出发了(走跑交替练习)我们跋山涉水(跳书包、跨书包游戏)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举“包”欢庆(负重练习)在暮色中安营扎寨(调整、放松);泡沫板围绕教学“趣”字教学;有趣的立体拼图(拼房子、正方体等,作障碍物或投击的目标)。学生在趣中找到了乐,又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大家动手又动脑,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团结协作的新课程理念。如我们组老师上了一堂名为《美化校园》创新课就是通过学生在创建绿色学校的环保活动中得到启发设计的融合环保意识的轻物投掷课。这堂课围绕报纸这种简便易操作的器材开发出轻物投掷(纸飞机)和胸前放纸等游戏活动,巧妙地将学习技能、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这三个教学目标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课后普遍反映比较喜欢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投掷技术,感觉不像以前学起来这么枯燥。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生活经验、项目特点,发动学生开动脑筋,利用一些废旧物、生活用品、生活实施等制作简易器材,既可以解决体育器材匮乏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用废旧的足球、篮球、棉纱和沙子制作实心球,用饮料罐、茶叶罐制成简易高跷,进行踩高跷比才、走独木桥、穿过小树林、跳过障碍,用废旧的报纸自制成纸球、折成飞机、甩炮、利用废汽车内胎制作短绳、胶带、农村木材丰富,用杂木做体操棒与武术棍等,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民族体育运动的魅力。

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浅说 篇5

摘 要: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个主旨,就小学体育课

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结合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和课内资源、课外资源诸方面的开发利用 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大凡重大的教学改革,总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顺应着课程改革的热潮,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积极利用和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是包括小学在内的各年级体育教育顺利实施“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就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1]

一、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中,教师须做到“三要”

首先,教师要牢固确立体育“课程”和体育“课程资源”意识。有专家指出,所谓体育课程资源,指的是在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富有教育价值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自然地理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总和。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只注重如何将原有体育课程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读熟、教会,至多也无非是教透、教好,少有对“课程”和“课程资源”进行选择、改造、开发、补充、利用的想法和做法。事实恰恰是,教师只有充分具备了“课程”意识,才会深入思考“课程”。课程问题,其实质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它要回答的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师只有充分具备了“课程”意识,才会积极主动去寻找“课程资源”,诸如: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是什么?袁振国认为,体育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体育更是一种精神———强力的冶炼,冒险精神的培养,运动习惯的形成。所以说,体育不等同于达标训练,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体力活动,体育也不是整饬纪律和惩罚的手段。[2]体育新课程以全面育人为根本目标,提出了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教学理念。由此,我们领悟到,面对从儿童到少年期的小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关怀、拓展和提升生命,体现生命价值中的亮丽和神采。它所关注的不仅是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技能,而且在于人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所以,在教学思想上,教师要从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生命、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生命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知识的积累运用上,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努力个人日常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随机应变地灵活糅合教学过程中师生生命律动、交流、碰撞中所激发生成的新知识。[3]

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经过若干年师范教育和长期教学实践的我,在体育教学的各种专业知识上,说是训练有素恐怕不算过分,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也完全做得到得心应手: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体育运动队总在全市田径运动会上技压群雄,独树一帜;进入21世纪后,我又带领体育组内年轻的同仁们协力拼搏,连续6年在全市田径运动会上勇夺桂冠,便是有力的佐证。无庸讳言,任何一位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总有强弱之别,于是,如何发挥教师本人的专业特长,以此展示学生的体育活动或比赛特色,自然成了如何充分利用教师自身资源的极其重要的环节。我的专业优势在田径项目上,除连续多年在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比赛中夺冠外,先后将多名学生送入宁波市或浙江省少体校,还将两名学生送入浙江省体工大队。

二、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中,教师须对学生“三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力量,一旦失去了这个力量,所谓教育,事实上也就失去了支撑的根本。所以说,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首先,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

热情是最好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身心发育快而情绪变化一般又较大,尤其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做好热情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工作。通常适宜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运动兴趣,努力形成“有趣、幽默、活泼、多变”的教学风格和现场氛围。

其次,重视学生的生活信息。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体育新课程教学也强调“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这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生活世界是运动技能以及各种体育教学素材的主要来源,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世界中获得的各种体验和认识,赋予教学内容以更真实的生活意义。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生活世界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应该明白,体育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就越能体现教学的价值。教师更需要着力探索新旧联系,促进技能同化,即以学生已有的生活、运动经验为生长点,通过对新旧技能之间的联系

与比较,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找到附着点,形成对原认知结构的扩张、丰富、分化,进而达到融会贯通。如家庭体育中的跑步机运动、社区体育中的游泳池嬉戏和街头体育中的旱溜和街舞等。

再次,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教师制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爱好,要选择深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项目的内容,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几十年的实践告诉我,在体育教育中学生自己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其整个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要比教师的说教来得直接而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践或者是教师的经验来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定比赛规则,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践活动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降低课程资源成本,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方面,成功开设了十六年的少年军校课程,帮助我们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是体育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中,学生的热情、体验途径和信息来源,靠教师去激发、去引导、去收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又起着主导作用。这里,需要教师本身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有足够的热情,有丰富饱满的专业素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育也才会出现名师出高徒、高足扬师名的蓬勃气象。

三、开发利用好校内资源

现实存在并已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形成体育课程因素的基本来源,也是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进行的实施条件。它包括体育教师、学生、体育课、体育教材、各种参考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器材、校内体育场地设施、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少年军校、运动队训练、校内运动会与各种体育竞赛、体育夏(冬)令营。校内体育课程资源还包括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校内体育课程资源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4],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也最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现代体育教育课程理念,并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四、开发利用好校外资源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参观、参与、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体育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有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校外体育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各种体育资源。积极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既可调整和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又可拓宽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6

黄梅平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生成性教学以发展个体生命生成为前提。教育过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心理平台;在个体人生品位、情感世界、审美情趣、道德良知以及社会行为方式的参与下,教育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关怀。中学政治课是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落实的德育课,学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在体验中,才能真正生成学科知识、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所以政治课教学应是鲜活的生成性教学。政治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于动态的政治教学过程。政治教学过程中教

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应善于对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这就要教师要有开放 的心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通过偶发和意外事件,捕捉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一.重塑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角色是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否则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互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作用的出发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状态.如不断变化的需要、兴趣、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创生、开发教学资源。从教学过程的发展看,学生的积极活动虽然可以生成新资源,但是由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必须把握好方向,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如果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就没有师生有效的交往、互动,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具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各种反馈信息并加以识别,使其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对所识别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应进行研究分析,重组课堂教学资源,使其与原有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及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必要条件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是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出有效的课堂生成。这种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还应注重赏识评价,它是课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

三.精心预设动态教案是充分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保证

强调生成不是对教案的否定,相反它对教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理念。它要求教案是既定与灵活、确定与不确定、变与不变的统一,不再是针对某课或某个知识点一对一的设计,而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内容的逆向式、递进式、跳跃式、发散式变化,变固定式教案为多假设式方案,使自己能在实施中调控整个教学场景。不再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设标准的答案、准确计算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甚至精心设计每一句话,而更重要的是课前做好应付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随时利用好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捕捉住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四.巧妙创生教育机智是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关键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

中特别是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机智和灵活驾驭教学的能力,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突发事件中有价值的动态资源并及时进行重组。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他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教师”,更不能轻松驾驭今天的课堂。

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碰到一只麻雀飞进教室,学生注意力全被这时麻雀所吸引,麻雀飞走后学生还议论纷纷,于是教师借机讲起“麻雀的冤案”故事:

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粮食,但事后的实践表明,麻雀却是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危害。然后,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对此加以分析,同学们对此热烈响应,兴趣十足,有的从矛盾主次方面的角度,说明麻雀对人类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分析消灭麻雀会破坏生态平衡;还有的从认识发展的角度,说明人类对麻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偶发事件的出现,使生成性的资源带有偶然性,面对偶发事件对学生所造成的冲击,教师采取消极回避、视而不见的态度,或对学生的议论采取压制或训斥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师生情感关系,还可能会挫伤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如能联系正在上课内容,恰好以此充当鲜活的“情境”,来分析课文的内容,如与上课内容联系不大,可利用政治课内容的宽广性和德育功能,以此充当“材料”,给学生提供了一片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分析说明问题,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实现政治课的价值取向和德育目标。

五 锤炼课堂生成性教学语言,保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开发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课堂语言是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听课情形的客观变化,出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目标进行及时局部调整的需要而临时组织、生成的语言。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政治课堂是生成性问题多发的课堂。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改革为学生知识和情感问题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空间。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课堂语言的价值正不断突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锤炼政治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语言,使之呈现出简洁、逻辑、生动、激励、开放等特征,有利于真正突破教学中的知识情感重难点,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知识创新。政治课堂上,当学生提出生成性问题时,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他们的情绪正处于兴奋的状态。如果这种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与保护,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情绪得不到宣泄,则学生的整个学习心理节奏将被打乱,他们对政治课堂期待与参与的热情将衰减。优秀的思政课堂生成性教学语言承担的正是这一调节学习情绪、保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作用。而现实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却是多层面、多方向的。这些多层次、多方向的思维活动是各种创新活动的萌芽,是最值得宝贵的东西。如果这些在课堂上教师“预料”之外的思想火花得到及时、明确的语言肯定和引导,必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保护和发展。

如果政治教师面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甚至有时是学生的故意发难时,能够有理有利地快速作出回答,并能在自己的生成性课堂语言中展示出即兴发挥的博学、机智、幽默等特质,往往能够获得学生们的佩服和欣赏,使他们“因为喜欢一个政治老师而喜欢政治这门课程”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7

一、校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充分挖掘校园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校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积极参与语文实践,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 呈现精彩。1.以课文学习为载体, 挖掘教材资源。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 以课文的学习为切入点, 围绕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搜集、查阅有关的资料, 进行补充性和拓展性阅读, 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课文的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时, 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教《鞋匠的儿子》、《轮椅上的霍金》时, 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了解林肯等国外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把学生带入外国文化。这样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和拓展就能把学生带入自然界, 带入远古文化, 引向世界文化。2.以综合性学习为载体, 整合学科资源。综合性学习以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赋予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新的生命。是以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为基点,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旨在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走进生活去探究身边的事物。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模仿《莫高窟》的写法, 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笔者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 结合区域文化设计了“推介棋子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棋子湾热火朝天的旅游开发建设, 加之学生熟悉且感兴趣, 于是一个个鲜明的专题研究应运而生:“棋子湾传奇”“话说棋子湾景点”等。学生通过搜集、查阅、调查等实践方法来呈现学习过程和说、写、画、编、展等活动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 更好地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整合。

二、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将语文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 把语文课堂延伸到校外, 充分挖掘学生校外生活中的家庭、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创设开放且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1.家庭资源。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重视家长、家庭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纷纷成立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以此挖掘家长、家庭这种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自然资源。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 他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其生活的山村乡野, 其间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植物、矿产资源, 这些都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然课程资源。我镇昌化大岭既是千亩龙血树的自然保护区, 又是铅锌矿的产地。为运用这一自然课程资源优势, 笔者组织了两个兴趣小组, 针对龙血树和铅锌矿展开调查, 形成专题报告展示。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汲取知识、丰富经验、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运用已有语文知识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 感受探究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3.社会资源。社会是个大课堂, 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场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艺汇演、庙会等有益活动, 通过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有效利用和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155-01

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一下我的体会。

1 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1.1 课本资源

教材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规范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制定的实施课程的媒体,它只是对教学内容做了一些基本的、书面化的材料性规定,优点是标准、规范。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作者反映的社会现实。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它包括课文、插图、附文等,我们仅以插图为例,它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制成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资源,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形象的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新的教科书,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它超越学科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备课时,根据内容,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地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1.2 校园环境和设施、图书馆等资源

校园环境和设施包括黑板报、宣传栏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辟学习园地,创设学习氛围,班里开辟了“语文园地”、“班级新闻”、“我的美文”、“手抄报展示”等。黑板报则分组轮流策划,撰稿人人参与,每周一评,互相借鉴。另外,结合课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班级一角开辟了“图书角”。同时每周可以到阅览室借阅图书,如学了《草船借箭》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美猴王》让学生读《西游记》,学了《祥子买车》,让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再阅读《济南的秋天》等有关知识,学生也可以自选书籍读,这样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1.3 音像资料、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有效的运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五彩池》时,我从网上搜集好相关的图片、录像、背景音乐,在讲课时,图文结合,学生兴趣极高,学生看到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了解了它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减轻了难度。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结合课文,下载了电影,效果非常好,同学们被影片中的邱少云深深感动,这比只讲课本效果要好的多。

1.4 利用竞赛、活动开发资源

我们在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时,除了结合课文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个体的活的课程资源和学校的静态的物化课程资源得到有机的结合。通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写字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能力。例如,每周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在操场上做游戏,举行“趣味运动会”,这都成了写作资源。

2 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

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他对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课程资源。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家庭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把自身的感受、体会自觉的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学习《养花》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家中养一盆花,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老舍先生的苦与乐,从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如在讲《我的母亲》一文后,要求学生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学生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因为平时忽略了父母的关心,这就要求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父母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關心自己等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写成文章。

家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鼓励合作开发,促进语文教学,如鼓励家长与子女共同阅读、收看电视、上网搜索资料等。

鼓励家长和孩子利用周末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猜谜语”、“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受到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

3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启发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还可以结合识字教学、口语交际、阅读写作、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收集有关素材。如写作文写“秋天的景色”,这样就得让学生走进自然,去观察,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

4 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利用假期让学生参加农忙,利用周日让学生做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让他们把自己的体验写下来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让学生结合教材“写建议书”,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出身边的热点话题,再进行研讨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向社会发起倡议。这样,学生能洗涤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加强了语文教育与培养人地紧密联系。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篇9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人教版《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分别简称为新课标、新教材)都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语文学习广泛丽丰富多样的需要。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对于长期习惯于传统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教师,这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作好观念、心理的调适和素质、能力的准备。

一、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新课标的新视点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语文作为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的广阔途径。

(一)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途径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0

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农村中学的师生对课程资源的概念了解不深,他们忽视了在教材外,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多,仅限于教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户外场所、图书馆等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一些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些农村高中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网络资源普及率不高,为了高考,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应试技巧上,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发挥作用,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不能走出课堂,参观、调查、校外实践活动很少。例如,《奇异的自然》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中,让学生尽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体验,完成习作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农村,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发利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

二、融入大自然,挖掘素材性课程资源

自然资源千姿百态,风雨雪霜、日月星辰、辽阔的大海、起伏的山峦、果园农田、海堤森林、园林花卉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地区保留着原始的风貌,自然风光独特,农村学生有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例如,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风光的课文,教师选择相应的季节,带学生走进文本描写的环境,再现作者描写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学习有关田园劳作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揣摩人物的心理,体验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了解。把农村自然风光当作素材性资源,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描写自然风光,培养学生观察力,提升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写作以田园劳动为背景的习作,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个性化作文水平。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鼓励学生到风景区,为游人服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走进社会生活,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农村有丰富的方言资源,尽管语言文字日趋规范化,而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还有方言存在,挖掘方言中的有利因素,将其作为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方言中地方文化的累积,饱含着地方人民真善美的结晶,让学生积累方言中与普通话相差较大的词汇,根据发音与语义考察词义的演变,分析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通过与普通话的发音对比,让学生感悟地方文化,加深对普通话的了解。农村地区有很多民风民俗,体现出各民族的理想和价值观,整理挖掘民俗文化,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礼仪、道德倾向,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置身家庭,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1

一、以人为先——利用教师自身资源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充当着教学的指导者、实施者、组织者,既要积极对新课程进行实践,更要关注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作为我们英语教师本身,自己也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我们要积极利用好自身的课程资源。

1.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语言资源。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语言和流利标准的口语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基于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良好的口语基础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一个人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有的老师语速快,有的老师喜欢慢慢讲,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口语能力,为教育教学提供一个新颖的空间。如当学生表现好的情况下,竖起大拇指说“Well done”“Wonderful”等表扬用语,这些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课堂的注意力,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好了。

2.开发和利用自身的体态资源。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出现体态语。体态语能生动、形象、鲜明地帮助我们表达信息,英语对于学生来讲本身不是母语,如果再不变化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不强。在译林英语四下Unit5 Seasons这节课中,我们学习季节和在某个季节做的活动,当学生表达不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让说的时候带上动作,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课堂。

3.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智慧资源。在课堂上随处都能遇到教师的教学智慧,它可以以一种潜在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的智慧往往表现在教学导入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环节的精彩设计、教学过程的过渡自然、教学总结简单精炼。在教学歌曲“A sunny day”时,我让学生改编歌词再演唱歌曲,学生歌词都改编好了,但是都不太敢站出来唱歌,我就临时改变教学设计,我让学生争抢“最佳作词者”,学生说出自己改编的歌词,然后大家一起唱,学生似乎更喜欢后一种设计。所以说课堂教学处处有智慧。

二、加强融合——开发学科知识资源

新课程倡导学科之间要有联系、教学时要整合各学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不仅要关注英语本学科的系统知识、文化背景等,而且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挖掘其他学科中所隐藏的英语知识,要把各学科中有价值的知识作为英语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1.开发本学科系统知识资源。英语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包含单词、词组、句子,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系统的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尤其是一些语法,时态等。教师只有知道教什么,在单元教学时才会系统的加以渗透,做到“提前学习”。

2.开发数学课中的英语资源。数学是和英语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我们可对数学学科中所藏有的英语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比如英语学习中有数字的学习,加减法的学习,我们要抓住这些契机,好好的利用加工成我们自己的资源。

3.开发艺术课中的数学资源。艺术课指美术、音乐、科学等综合课程,小学生对这些“术科”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把这些课堂和英语课堂整合开发利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唱唱画画,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另外,体育课中的运动项目long jump/high jump等都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三、联系生活——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

在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英语信息,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恰当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就在身边,从而感受英语的魅力,体验英语的价值。

1.把英语和生活“材料”沟通。英语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化语言,所以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英语,如果你出去旅游,你会发现景点介绍以及标志路牌都有英语,就连上个厕所,都会有“WC”的标牌。当教师把英语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学生会发现英语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发现学习英语变得简单了。如在商店和售货员之间的对话,在路上问路,在医院看病的对话。学生可以边表演边说,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是运用另一种国家的语言在做实际的事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从报刊杂志上开采英语资源。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上都有很多有关英语的资源,教师要充分从中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英语报刊作为开发价值最高的资源之一,它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含盖各方面的内容。报刊杂志中的故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语言是课本内容的拓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机选取和课本相关的信息材料,甚至我们还要对选取的材料进行筛选、重组,加以合理的利用。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通知下一篇:高三作文:心中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