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4-11-29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共12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论文摘要: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思想转变为前提,以趣为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创小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创新教学 创新理念 探究性学习以人为本 教育资源 课程改革 合作精神 角色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个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笔者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应努力做好以下五点。

一、教师自身要提高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与角色转变相结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 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第一,要求教师要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资源,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如,进行课文《四个太阳》教学时,光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学生讲述四种季节的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好处,是远远不够的,何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在自己的感知世界里去感受作者的心愿和四季美丽的景色呢?广阔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第二,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绝对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你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材作为阅读的范例,你是逐篇教会学生读,还是教给学生读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朗朗地读、默读、品读、美读、诵读 呢?笔者认为 :前者走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死胡同,滋长了学生学习的惰性,泯灭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二、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 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当孩子掉进水缸爬不出来,情势十分危急时,司马光除了用砸缸的办法救伙伴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使孩子获救?于是乎,学生想出众多的办法与司马光的办法相比较、选择。经过讨论探究,学生就会自然明白,在当时的特定形势下,只有司马光的办法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将众多的假设集中而求出解决问题现实方案的能力。

四、以趣为径,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引导 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合作精神相结合。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还有的学生说:“书上说章鱼是软件动物,可是高级贝类科学界对此还有分歧呢。”这些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中国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遭到非议不少,尤其形式主义现象严重,读书不给时,训练不落实,目标不现实,基础不扎实。因此,造成教学走入误区,陷入低谷。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注入学习情感,利用学习意志,这将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说的欲望、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可悲局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几乎为零。而当今这个“适者生存”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光有理论知识是寸步难行的,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那就从母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吧!“抱着的孩子长不大!”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语文教学与网络时代相结合。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即黑板和粉笔)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后羿射日的有趣传说。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并获得成功。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社会的巨变已初露端倪。新世纪的教师要做一名在21世纪的土壤中培养健康花朵的园丁,就要以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祟高的敬业精神为躯干,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智能品质作四肢,精心呵护株株幼苗,使他们长成参 天大树,支撑起祖国蔚蓝的天空。愿新世纪的教师们努力塑造自己,为21世纪中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鹿丽丽,王玉,小学语文有效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8)。2.朱红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成功(教育),2011(4)。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2

一、采用朗读感悟, 感受文本, 感悟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 理解能力不强, 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所以笔者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 采用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受文本, 感悟情感的方法, 力从每一篇文章中找出一个亮点,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上《五彩池》一课时, 学生小郭提了个问题:“乔老师, 五彩池是否可以游泳?”这个提问有点意思, 似乎与现在的教学没有多大联系, 但是笔者却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有意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文本, 在文本中寻找正确答案。在三分钟后进行小组的交流, 并将交流后的结果进行汇报:学生小李的答案是:“大的面积不足一亩, 水的深度不足三米”, 因此大的池里是可以游泳的。“而小的呢, 比菜盘子差不多, 水浅得用手可以触底”。这说明比较小的水池是无法进行游泳的。学生小王的答案是:“把池里的水舀起来一看, 与普通清水相比是一样的, 也没有颜色了。”说明这个五彩池的水是很清澈的, 是可以进行游泳的。同学们经过全文的阅读, 在文中找到了相关答案依据, 通过本次小组的交流, 探寻出了问题的答案, 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

最后笔者进行全文的总结:通过对全文的阅读, 大家基本解决了疑问, 也说明了五彩池达到了游泳的条件, 但是当我们站在五彩池前面时, 面对此情此景, 同学会不会有一种想畅游一番的心情呢?请同学们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文本, 然后说说自己的理由。同学们经过全文的朗读, 人人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生小陈:不会, 理由是五彩池是一个很美的景点, 是不允许人们游泳的。学生小杨:不会, 因为五彩池太美丽了, 我们很不忍心去游泳呢?学生小郭:假设有人想去游泳, 会破坏五彩池的美丽, 那是多么的可惜呀!同学们通过课文的朗读, 能身心体会到这个五彩池的美丽, 认识到美丽的五彩池是不可以破坏的, 这也说明了学生审美情感得到了熏陶, 从而使教学焕发出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美丽。又如在讲授《阳光》一文时, 同学们读准读通了课文之后, 我再次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 并要求同学们要学会边读边想, 如:阳光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们认真读完课文后积极举手发言。学生小黄的回答:阳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学生小郭的回答:阳光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光明。学生小张的回答: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健康。这时, 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小张早早地把手举起来了, 说:“阳光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我于是把“惊喜”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并且接着提问:“同学们, 你们同意吗?请大家再去阅读全文, 再认真找找, 从哪里还可以找到阳光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孩子们此时兴致越来越浓了, 又一次全心地投入到朗读课文中去了。过了2分钟之后, 同学们又积极地举小手。学生小孟:早晨, 我拉开窗帘, 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这是阳光给我带来的惊喜。学生小周:谁也捉不住阳光, 阳光是大家的。这是阳光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我一直抓住了“惊喜”这个词引导同学们理解、朗读和感悟课文, 同学们也提出自己的问题, 自然就会很高兴, 这堂课, 同学都表现得很认真。我原本打算依课文的顺序, 一段段、一句句地逐一引导同学们体会理解。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源于自己对阅读的期待, 从而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并且抓住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资源, 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中自由飞翔起来, 课堂因此变得色彩斑斓。

二、突出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些年头了,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求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过程中促进同学们快乐成长是素质化教育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同学们很乐意地参与其中, 并加强师生间的讨论, 这样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求知热情, 而且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也被激励起来了。

三、重视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各式各样, 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小学生们, 便是成为老师最需要考虑的地方。由于当今独生子女普遍集体观念相对薄弱, 怎么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方式呢?笔者认为, 需要应用学生间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相互间的友好合作、促进交流,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 把同学们分成三组进行表演, 目的是要求同学们在学会内容的同时还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 学生们才会认为自己在组中的重要性, 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要与实际紧密结合, 不断地进行创新, 才能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素质, 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水平。

摘要:笔者结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提出了三种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一是采用朗读感悟, 感受文本, 感悟情感;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重视合作学习, 希望能给同仁们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7) .

[2]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09-01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个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 ,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笔者认为要实施创新教育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摆正师生的课堂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复杂,很多知识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根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学习不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巧妙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调动起元认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总结能力。语文教学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以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强化引导,适当的加大解释力度,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养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比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了,有的是听父母讲过,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所以对于这种知识的教学,教师就不要再“满堂灌”了,过多的讲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觉得教师唠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司马光砸缸很厉害,但是也有的学生觉得,可以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或者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迅速把水缸推倒等,有这些想法足以证明学生不再依赖教材,而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对社会不是特别的了解,生活阅历尚浅,对什么知识和问题都比较好奇,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现象,让他们思考相关的问题,他们也许会异想天开,但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言,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找出新颖的科学答案,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留白的问题设计上,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小学生来说,如果问题太难,长时间找不到答案,他们的探究意识就会慢慢消退,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的教学留白,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但是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没有成就感。在设计教学留白的时候,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难易程度之外,还要对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三、深度剖析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优质的文章都需要读者耐心品读、认真思考,不能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上就轻易断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开展语文留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教材,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寓意,透过文字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不要和盘托出,要通过设计疑问、语言停顿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时,设问:为什么大家都怕狐狸?是真的怕吗?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从美学角度、情感教育角度,还是文学赏析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情,尊重学生,巧用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蒋月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语文世界,2015(5).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4

基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文学素养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写作素材少、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较低,不利于小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鉴于此,通过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从当前小学生的写作来看,作文缺乏真实情感、写作模式化严重、教师示范性不强等问题是大部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现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小学生因受自身生活阅历的影响,心理状态不够成熟,再加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导致学生对语文作文学习缺乏兴趣,写作水平、文学素养等各方面无法得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写作缺乏真实情感在作文中的融入,如人物形象描写过于表面化等,从而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较为枯燥。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不适宜,导致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作文技巧和方法,主要是通过模仿优秀作文范文学习写作,并未将所学的作文技巧真正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学生作文写作太过模式化,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导致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从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看,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语文作文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理论性讲解,缺少作文写作示范,语文教师的引导示范工作不到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导致学生对语文作文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2.1重视生活素材的运用

素材的选择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决定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确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基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求,语文教师应对生活素材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予以重视,结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的选用,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用于语文作文教学,利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搜集生活素材的能力及作文写作能力,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将自身情感融入作文写作中。例如,在《我身边的英雄》这一主题作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如将交警、城市清洁员看作是生活中的英雄,将父母当成自己身边的英雄,等等,鼓励学生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确保学生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2.2利用多媒?w创新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基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确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状况,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将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增加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以便确保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多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利用多媒体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可实现对语文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和具象化,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作文写作知识和技巧。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高要求,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作文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及设备,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具象化展现,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依据语文各单元的教学要点,结合语文作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相应的作文主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搜集等方式采集与作文主题有关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形式的资料,科学设计可用于语文作文教学的幻灯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幻灯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以便确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作文的教学中,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可根据《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全面搜集与主题作文有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并可课堂教学中结合《我最喜欢的动物》这一主题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所搜集的视频、图像等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写作,深入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从细节上描写动物的习性、外形等各方面,将自身情感融入作文写作中去,促进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便达到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3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方法的研究 篇5

在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为该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打好坚实基础。详细一点来讲,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在讲授有关“草原”的内容时候,教师可以将一望无际的草原、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等景象放映出来,并且穿插适当的言语讲述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和讨论来总结草原人民的生活特点,让同学们在彷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语文课堂“搬”出教室,根据课堂教学任务设计相关的课外活动,并给每位同学都分配一定的角色,在轻松自在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掌握,而且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实现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作好有力铺垫的双赢局面。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局面,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在课题引入后,教师可以首先提问“本文作者许地山的笔名就叫落花生,大家知道他为什么用自己名字来命名该文章吗”,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不要立刻否定,而是在鼓励学生大胆言论的同时引入文章的学习,公布正确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增强。当然,在巧妙设计疑问的同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将课堂中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和讨论问题,教师要予以适当的言语辅导和帮助,让学生的想象力在更大的平台得以发展,为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提供强大的催化剂的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新课改的新要求,在了解和掌握小学生个性成长特征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提供更多的活力。

五、让学生参与表演激活课堂

这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方式。如在讲到《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我首先让部分学生两人一组,把两个人靠近的腿捆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人”,再让他们进行比赛,从教室前头走到教室后头,胜者有奖。他们开始只想到要“赢”,没有想到两个人是捆在一起的,结果没走几步就全摔下了,学生们全都发出哈哈的笑声。这时,我给他们几分钟适应一下,让他们重新站好,他们找到了感觉,自觉地喊起了“一二一”的口号,成功了。接下来我就让参与比赛的学生谈感想,怎样跑得又快又好,他们自然会提到“善于合作”上来。经过活动,再去学习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自然很轻松。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篇6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求异的观点应该加以引导,不能强迫学生都按自己的思路发展,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有自己思维的亮点。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促进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称象”一课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方法,有的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官员下船一个个称重,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些都是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是走向创新的一个契机。

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7

一、基础知识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 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字、词、句的教学, 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细致地进行字、词、句知识的讲授, 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 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进度。因此, 基础知识可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完成自学。

在预习阶段, 要求学生首先对课文内容进行通读、通看, 在看的过程中, 将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自己难以理解的语句勾画出来。勾画出来以后, 自己通过查工具书、看注释等方式进行解答, 联系课文, 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用法。在将字、词的意思弄懂之后, 进行朗读课文。朗读的好处不仅是帮助其记忆, 而且还能帮助其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最后, 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做到勤“记”:在头脑里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新的知识要点;用笔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带着疑难问题进入课堂, 通过课堂的学习自己进行解答。

二、背诵教学, 培养学生进行理解式背诵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 不少学生在背诵时依然采用“朗读式背诵”“死记硬背”的背诵方式, “死记硬背”的背诵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完成背诵的任务, 但学生常常对所背诵的内容“考过即忘”, 或者在考试中, 对于所背诵的诗词等给出上句可以写出下句, 但是给出下句时很难写出上句。这些问题说明“死记硬背”的背诵方式已经落后了, 会影响学生的背诵效果。因此, 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尝试新的背诵方法, 比如理解式背诵法。

“理解式背诵”和“朗读式背诵”有所不同, 首先, 在背诵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大声地发出声音, 而是在心里进行默背;其次, 背诵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与老师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一起完成, 学生在课下进行背诵起到的是巩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

比如, 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时,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多媒体上放映牛、马, 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动植物的图片, 通过照片为学生直观地介绍这些动植物的特点, 比如鸟儿有翅膀、苍耳带刺、干豆荚容易开裂, 等等,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 这样, 学生就不会将动植物的特点混淆, 出现背诵错误的问题。

再如, 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游山西村》一课的教学中, 我细致地给学生讲解每一句诗, 每一个词、字的含义, 每讲解两句就和学生一起背诵一次, 在讲述的过程中, 不断对前面的诗句加以背诵。这样, 在讲完整首诗之后, 学生也能相应地通过理解背诵整首诗。

三、阅读教学, 采用群文阅读法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 难在理解不了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中无法归纳段落大意、无法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 学生阅读的文章和篇目比较少, 受到的阅读锻炼少; (2)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对于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中心思想总结等内容进行直接讲述, 忽略了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训练。

群文阅读教学是改变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 群文阅读即群文阅读教学, 是指在进行某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扩充与之同类的几篇文章, 将几篇具有某种相似性特点的文章作为一组, 进行同一个议题的教学。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选择相似类型、相似议题的阅读篇目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相似议题的文章的选择方式有多种, 可根据相似的表达形式、主题、故事内容、体裁进行选择, 根据相同的作者进行选择, 等等。根据体裁进行选择, 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教学时, 可补充《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等阅读篇目, 对“创世神话”类型的神话篇目进行统一阅读和教学。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有几个关键性的教学方式需要转变: (1) 减少讲课的时间, 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2) 教师不再细致地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 而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 抓住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 像生字、生词类的学习可安排学生课前的预习阶段通过自学进行掌握。 (3) 课堂上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朗读”和“有感情朗读”, 因为朗读比较耗费时间, 而且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因此, 要尝试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让学生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四、作文教学,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进行写作积累

在当前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害怕甚至讨厌写作, 认为没有素材, 无从下笔。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阅读的积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因此, 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背诵, 在阅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写作。

阅读和背诵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读课外读物。课外读物包括多种类型, 比如英雄人物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历史传说、民间寓言、科普读物等。让学生记住这些故事和先进人物的事迹, 并将之引入自己的写作中, 作文就不至于无从下笔, 而且作文能因为例子的增加而显得丰满, 有血有肉。 (2) 引导学生多背诵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语言大多简短而精练, 且具有优美的特点, 如果学生能将背诵的诗词引用到作文当中, 不仅能精练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且能大大增加作文语言的美感。

参考文献

[1]于雪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思路;视野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阔小学生视野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要想更新教学理念,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尝试、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冲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其次是要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就要先开阔教学的视野,一些教师不注重新课程的学习研究,这样就不能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精神,从而导致一些教师过分注重课本中的内容,而忽略了课外延伸的环节,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科学的,而且还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后是在教学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将开阔小学生的视野综合进去。

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营造氛围

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教案方面的创新。教案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法宝。对于教学内容,教案所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教案?笔者认为,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高效性、灵活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只有将方法创新,才能促使教师积极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

高效性:认真备课的目的就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在改革发展中,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那么,怎样来判断一篇教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本门课程的标准呢?这主要就是看教案能否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结构完整,其次是书写整齐规范,这样有利于其他教师的参考,同时,教师的教案还应该是灵活多样,更趋实用的。备写高效性的教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其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死套格式、逐条书写,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教案,更好地做好创新教学的工作。

灵活性:小学教师教案灵活性的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就此而言,教案要彰显出特色、闪耀独特的思想内容。对小学文章的解读不能够肆无忌惮地复制别人的思想以及感悟,因为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价值观、素养、阅历等的不同,那么在面对同样的小学文章时,必然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想法和教学思路,这也就是所谓的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的教案要体现出其独特的灵活性。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和学生一起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以及创新的能力,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现成的、完美的答案。因此,教师从备课时起,就要预设课堂上的师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等多边对话的情景,必须事先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作品是根据现代小学生的特点,并且具有生命力的文章以及古诗,它们能给读者提供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总之,在教案灵活性上,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够让“专家”的理性分析阻塞了自己的创新思路。

创新性:小学教师教案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教案预设的情景中要注意“互动”这一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还会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起到启发的作用。就此看来,教案的创新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放性:教案的编写要打破条块分割式的格局。任何课堂上都存在不确定的情况,这也是创新的需要。在各项技术发展的今天,不仅是在科技探索等方面,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少不了开放性的发展。语文课堂需要适量的“不确定性”和“反常性”。

因此语文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才能使語文课堂教学具有灵动性和多元性。

三、创新课堂教学思路,发挥好课堂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单向型:灌输。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学生问、教师答的模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另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则无法避免地开小差,这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单向型课堂模式转变为网络型模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由地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制造出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赞赏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可以带孩子们去郊游踏春、观日出,使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把学习语文当作是对美的享受。

四、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他们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几乎所有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五、结语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必须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日积月累地形成。所以,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下,小学教师就要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案的编写、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思路上加以创新,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营造课堂中活跃的氛围,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高霞.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4.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篇9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各教育阶段的不断渗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微课教学、字理教学等已经被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保证各种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发挥自身真正的价值,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精心的设计,能使其体现出教学方式的个性化特点,使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能对教学知识重难点进行突破,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采用字理教学

(一)在象形字识字教学中应用字理教学

象形字是语文指事字和形声字的基础,其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特点,所以在进行象形字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图片,再讲解古体汉字,然后再进行楷体汉字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汉字图片,然后将古体字的演变过程向学生讲解,之后再向学生分析楷体字和象形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楷体字的字形进行分析,从而对字义进行理解。

比如,教师在进行“山”字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绘制山川简笔画,然后再向学生进行“山”这一文字的古代文字,学生在观察这一简笔画之后就能了解到甲骨文就是根据山川轮廓演变来的,接着再向学生进行“山”字楷体,将其与该字的古文字相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山”字的与山峰形状相像,在观察字形的同时,对汉字字义有所了解。再这样的教学形式下,能帮助学生对象形字的自学提供指导,达到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再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象形字,像木、水、弓等,然后指导学生自己绘制简笔画进行汉字识记。比如,教师在进行“弓”字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弓”的简笔画进行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将图画的形状进行解说,再对字的形状仔细观察,再讲一讲两者的相似点。在对比中,学生就能对“弓”字是如何演变形成的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掌握自主理解学习象形字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指事字识字教学中采用字理教学

指事字属于独体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能不能采用与象形字相似的教学方法进行指事字的教学,需要根据构成方式进行指事字的分类和归纳教学。比如,像针对“下”和“上”这样一种具有符号特征的字,一般都只需要向学生强调字形和演示字义。教师在讲解这样一类汉字的时候,只需要让学生对汉字的上下空间概念进行理解。如果要带领学生对这一类汉字的演变进行观察感受,反倒会使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学习造成负担。

另外,在进行指事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象形字之后,对指事性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进行重点讲解。比如“本”字的构成,即是在象形字“木”上部加上一横,代表树木的根茎,这个字的延伸字义既表示为事物的根本。这样一来就能将看似不好理解的指事字生动形象化,与此同时,还能还能满足新课标对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

二、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教学

(一)应用微课将识字教学具体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还会影響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整个教学生涯中重要的基础教学,是学生的学习起步期,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微课将所学文字与实物相结合,或者通过微课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文字相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坐井观天》这一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然后在学生保持较高兴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习文字,这样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微课视频中,学生也能通过所观看的动画大体了解到“坐井观天”这一词语的意思,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讲解中就会有较大的作用。

(二)应用微课将识字教学生活化

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掌握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站在实际角度,将学生的生活与识字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围绕着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或者说实际物品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加深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着固定的主题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人教版中《耳口目》这一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耳”“口”“目”等文字配上相应的图片、象形以及读音,然后制作成形象的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提前给学生,让学生能在预习的时候对这些文字的读音、形状以及意思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课后为学生通过微课平台讲解在课上没有理解的字词,让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微课还能为有多余时间和有较高兴趣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语言、文字等知识的自主学习,以此拓展自身知识面,在逐步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识字基础上提高自身识字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总结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10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虎城乡小学校谭昌明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

那么,怎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鼓励质疑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口若悬河地单方面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缺陷多,学生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程序呆板,形式枯燥的教学结果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独立阅读的能力难以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课文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任何教学方法都建立在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更能了解本节课要解决问题。学生只有读懂课文才能质疑,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多问。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还要适当地设置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寻求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首先在绘声绘色描述故事情节一部分之后,留下悬念,我向同学提问:“你最想了解这个故事老师没讲出来的哪些内容吗?好奇心促使了学生去阅读课文,驱使他们精细地去思考分析。他们提 1

出了诸如以下问题:

1、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军需处长怎么没有棉衣穿?

3、将军为什么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这样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激疑的方法很多,如:导言激疑,悬念激疑,比较激疑等等。激疑的过程也是创新教育的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

二、鼓励争论

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导争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问:现代社会上哪些人像苹果、石榴似的,又有哪些人像落花生似的?你想做那种人?经过一阵激烈地争论后,学生们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说,我想做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像雷锋叔叔一样生前从不炫耀自己,但无时无刻都为别人着想;有的说,我想像苹果、石榴那样把自己展示出去,让世人知道我是一个人才,我将来要当科学家;还有的说要成为有名的工程师、教师等等。通过争论,大家对落花生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拘泥于课本所说的只做默默无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多次课堂教学实验证明,课堂争论有很多好处。从语文角度说,争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有效地争论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真切、更生动,可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思想转变,形成“学生讲,学生听,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教学局面。

三、提倡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课文的精文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读,才能体会到。而一般地朗读只能像咕咕咚咚朝嘴里倒矿泉水一样,过后只能说“痛快”,到底啥滋味,那可说不准。因而我们要教会学生品味课文,体会文章之内涵,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有目的地让学生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学生通过品读一次比一次有感触,一次比一次对课文思想感情了解深,很轻松地掌握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品出了作品的内涵。

2、有方法地指导学生品读

品读的方法很多。如:范读激情;接读激趣;引读会意;分角色读创意;齐读起烘托作用等等。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教给学生依提示语读的方法,适当引导读出将军“走边喊、吼”等语气。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设计让同学自由小声读描写大榕树的静态描写部分,用齐读读出鸟儿活动时热闹的气氛。学生通过品读,不由自主地激发了情感,纷纷发表了具有创意的看法:有的说,读了大榕树一段的描写,不仅体会到了树大,而且体会到了树美;有的说,文中“卧”字描写好,不仅说明了榕树生长时间长,而且说明了旺盛的生命力!多么自然的感情流露。

3、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品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训练的基本环节。教师不要因过多地讲解而挤掉朗读的时间,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正如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味,才能引导学生如何品味课文思想感情,感受到枯燥文字中蕴含的丰富意境,体验文章所写的真谛。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读,引导他们走向作品的更深去处,是语文教学升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提倡创新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环节中的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创造的特点。在语文学科中具有模糊性、综合性、间接性特点,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的感觉、想象、领悟,从而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文外之画”、“字中之情”。这就给学生以创造的空间。而这种想象和创造不求同而求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营造氛围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一节作文活动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教师一走进教室便面带神秘地说:“我今天要做一个实验,名叫铁锤锤蛋锤不碎,你们信不信?”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信,也有的说信,大家议论纷纷。我让同学们言论了好一阵后开始了实验。请一位大力士上了讲台,只见他一锤下去,蛋就碎了。同学们纷纷说老师骗人的。这时候,我亲自操起了

锤子,对大家说:“这位大力士没做到,我却能做到。”有同学听了,马上发表高见:“蛋是熟的”,“是铁蛋„„我不置可否,高高地举起锤子锤了下去,蛋黄流了一桌,教室里又砸开了锅,一阵争论之后,一位同学大声喊道:“我知道了,是锤子不碎!”大家恍然大悟之后,我乘机介绍了我国语言文字中的歧义问题,还让大家举出了好些例子,诸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等等。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习作,学生们兴趣盎然,下笔都很流畅,这次作文都写得不错。所以,我觉得,只有创设轻松、愉悦、自然的环境,激发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拓宽思维,才会有创新意向行动。

2、诱导想象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的能力就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热情诱导学生大胆想象,给思维插上彩色的双翼。例如:学习完《峨眉山道上》后,学生们已经对课文内容和中心理解得比较透彻了,有的教师常常就此结束课文的学习,但此时继续作想象性延伸,再将全文所表达的感情立体的再现、想象,你才是理解课文的飞跃,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这时候,让学生趁热打铁回顾课文有关描写山路的词句,仔细读认真想,让学生对此“竖”着的“天梯”立体想象后,用自己的话对天梯的险作一些想象性地补充,再用感情朗读或结合课文所提供的见闻,对铺路人的铺路过程,也用自己所联想的话引申作感情描述;总之,诱导想象的方法很多:可对原文内容多角度想象,可对课文略写部分扩充性想象,还可对文章中没有写明的内容创造性想象等等。只有诱导得法,长期坚持,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就会如清冽的山泉汩汩而出,滋润他们创造的心田。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方法   教学质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85

一、摆正师生的课堂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复杂,很多知识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大部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根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学习不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巧妙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调动起元认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框架,提升总结能力。语文教学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以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少讲少说,多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强化引导,适当的加大解释力度,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养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比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很多小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了,有的是听父母讲过,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所以对于这种知识的教学,教师就不要再“满堂灌”了,过多的讲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觉得教师唠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司马光砸缸很厉害,但是也有的学生觉得,可以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或者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迅速把水缸推倒等,有这些想法足以证明学生不再依赖教材,而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对社会不是特别的了解,生活阅历尚浅,对什么知识和问题都比较好奇,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些现象,让他们思考相关的问题,他们也许会异想天开,但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而言,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找出新颖的科学答案,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留白的问题设计上,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小学生来说,如果问题太难,长时间找不到答案,他们的探究意识就会慢慢消退,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的教学留白,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但是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没有成就感。在设计教学留白的时候,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难易程度之外,还要对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三、深度剖析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优质的文章都需要读者耐心品读、认真思考,不能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上就轻易断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开展语文留白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教材,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寓意,透过文字挖掘出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不要和盘托出,要通过设计疑问、语言停顿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时,设问:为什么大家都怕狐狸?是真的怕吗?这样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真正寓意。

四、“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设计要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其实不能随意,在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生天生好模仿,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模仿不是照搬照抄,而应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无论从美学角度、情感教育角度,还是文学赏析角度来看,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仿写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情,尊重学生,巧用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不光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蒋月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语文世界,2015(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篇12

一、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创新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 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才能孕育、诞生。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核心, 因而, 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适宜学生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

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 走进学生中间。几千年来, 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在于缺乏民主, 师道尊严一直挥之不去。讲台总是高高在上的, 面对着排排的桌椅, 教师站在讲台上, 居高临下, 宛若皇帝威临群臣一般, 尽显威严, 因而学生也便随之产生紧张情绪, 思维的灵活性大打折扣。教师只有走下讲台, 彻底和学生融为一体, 实现平等、和谐的交流才能消除老师和学生心与心之间的障碍,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好多老师为之毅然拆掉讲台或搞一种叫“无课桌”的实验,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营造课堂创新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先例。其次, 改变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听, 搞统一答案的模式。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类型答案, 允许学生失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对教师的某一观点有不同的意见而进行反问, 很多老师反对这一点, 其实, 这是教风民主、气氛融洽的一种体现, 也正是学生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得以培养的好环境, 是学生独立个性得以发展的可喜特征。

二、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创造因素,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在课文教材的内容中, 本身就是很多创造性的因素, 如果能够恰当地、创造性地挖掘这些因素, 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有一团烈火将邱少云包围住这一画面, 我出示了画图, 并用一段很精彩感人的导语, 把学生引入了当时邱少云所处的环境之中。结合插图, 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到些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如果你是邱少云, 你会怎么做?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 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既有助于学生体会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革命意志,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一举两得。在挖掘课文的创造因素的时候, 教师还应注意巧妙地去创设情景, 以便更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注意创造性, 不仅包含智力因素, 还包含非智力因素。因此, 挖掘创造性因素应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举。如果重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 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还有就是千万不可牵强附会。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或做法, 虽然优秀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这无可非议, 但我们教学有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 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开发创造力。因而, 我们应该是在总结别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实际, 创造性地去开展教学, 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我们自己学生的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激发兴趣, 提高观察能力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 是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驱力, 而实践活动则是兴趣的直接源泉。少年儿童的观察往往受兴趣所支配, 对不感兴趣的事物, 他们会漫不经心或走马观花, 甚至视而不见。那些形象有趣、富有悬念的东西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使学生逐渐形成兴趣。因此,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既开阔眼界, 又增长见识, 知识增多了, 兴趣产生的可能性就大, 创造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四、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机会。例如, 开始上课时放手让学生提问, 互相交流, 打开他们的思路。讲解课文时师生互动, 允许学生随时提问, 捕捉他们的思想火花, 课后也允许学生提问。总之, 教师要为学生的提问打开方便之门,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当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点拨引导, 教给他们方法, 使他们逐步做到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 教师坚持不懈地加强训练, 学生的质疑水平也逐步提高,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生命现代短篇诗歌下一篇:红色经典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