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精选12篇)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
一、内容标准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内容分析
从了解金属矿物的开发引入, 通过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认识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化学方法是由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惟一方式, 金属活动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选择金属冶炼方法的主要依据。金属冶炼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工艺条件、降低能耗、回收废弃金属制品等, 就成为与冶炼金属同等重要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金属、合金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金属矿物及工业上金属矿物冶炼过程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采用“学生阅读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课时设计, 具体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4个方面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为: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 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归纳几种常见金属冶炼方法→合理开发金属资源→活动探究 (研究性学习) 。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 掌握冶炼金属的本质和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 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 了解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和归纳相关素材, 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开发寻找金属替代品, 减小资源浪费, 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 (主要是金属冶炼) 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 了解适用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引入有关金属的生活素材, 并让学生举出常见金属物品,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欲望。
学生发言:常见物品 (如铜线、金银首饰、铝合金门窗) 。
过渡: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有些是合金, 有些是纯金属。而金属 (如Mg、Al、Fe、Cu、Ag、Au等)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 (游离态或化合态) 存在呢?
学生回答:略。
放映短片: (了解工业上金属冶炼的过程)
投影:通常工业上将矿石制得金属单质的过程分成三步: (1) 富集; (2) 冶炼; (3) 提纯。
探究问题1:写出一个冶炼金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这一反应。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分析, 然后教师引导导出金属冶炼的原理 (由具体到一般)
小结并投影:金属冶炼的本质:Rn++ne-=R
探究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 (88页-89页) , 分析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2”, 结合工业冶炼金属常见方法, 揭示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投影: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讲述:除了上述常见冶炼方法之外还有如湿法冶炼、火法炼铜等。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课本89页表4-1) 。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 书写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金属冶炼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课本89页表4-1) 。
投影:我国矿产资源简介 (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 。
探究问题3:根据有限的金属矿物资源, 你认为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金属?
学生活动:讨论金属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寻找代用品、改良冶炼工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
八、小结
金属的冶炼原理、方法及金属的综合利用。
附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利用废弃金属铝制取明矾的研究;
2.××社区废旧金属的再利用状况调查与建议;
3. 海底金属资源开发的设想;
4. 目前金属替代材料的开发状况调查。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作为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除数学课本、教参内容以外的数学课程资源,使得其他学科知识资源、生活化教学资源和动态生成性资源充实数学课堂。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教材、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思想等都是全新的,且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教师再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才能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从校内出发,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1、活用数学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毕竟教材具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和学校。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生活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更好地展示,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学条件对教材进行增添、删减、调整、置换,不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2、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
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教“三角形的认识”,适当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还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让学生们把自己头脑中已存有的三角形物体的表象回忆、表达与交流。或者部分学生也可根据“三角形概念”的特点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红领巾、三角板、流动红旗等。同样,对“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类似环节也可利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强化知识的学习,促进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另外,有一定数量
关系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作为学生的数学试题。如:小华今年a岁,哥哥比他大b岁,再过5年他们相差几岁?
3、开发科学课中的数学资源
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例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关于四季交替变化的挂图或课件,让学生感知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总是循环交替出现,为学生新课学习作好铺垫。再如教学完“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竹竿的高度、影长以及一幢楼的影长,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求解楼的高度。当然,也可把科学中的知识或问题转化为数学习题让学生解答。例:生活中我们一般用摄氏度来描述温度,在欧美一些国家也用华氏度来描述温度,华氏度的冰点是32华氏度,沸点是212华氏度,算一算,平均1摄氏度相当于多少华氏度?另外,“山谷回音”、“天平称物”、“计算池塘含磷情况并提出建议”等问题都能很好地加强和沟通科学与数学的联系。
4、开发语文课中的数学资源
语文是和数学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同样,它也藏有很多可以被利用的数学教学资源。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来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和大家讲讲“1的故事”,暑假里的一天,小强在家做作业,突然来了一群小伙伴叫他去钓鱼,他们准备了一罐蚯蚓出发了,钓了一下午,约摸钓了1千克鲫鱼。①请你找出上述含有“1”的词;②你还会举出几个这样的“1”的例子来吗?③请你说说“1”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让学生初步感知“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或一群物体,为难点的教学与突破埋下伏笔。又如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出示练习题,你会说出下面每个成语所表示的百分数吗?“百里挑
一、百发百中、半信半疑、一箭双雕。”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先通过“吞——吴、由——甲、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等语文汉字及诗句的颠倒来帮助认识和理解倒数。
5、开发信息技术课中的数学资源
《课标》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利用电脑多媒体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微机显示小熊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一高一低、上下颠簸的画面,以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的情景,使学生从观察比较中产生问题,为什么小熊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而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不平稳呢?同样,当学生对“线段、直线、射线”的理解困难时,利用微机辅助教学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几何形体教学中,课件的演示可将图形由静态变为动态,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直观中感受新知识的产生过程。
二、利用家庭资源,充实课程资源
1、把日常生活体验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例:一位教师在教四年级上册“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周“家务小能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然后举行一次以“谁能与时间赛跑”的数学活动课,提出“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煮饭、洗菜、洗衣、拖地等家务,谁就是今天的冠军!”话音刚落,活动室热闹起来,同学们摩拳擦掌争先发言。正因为有了生活体验,学生才有言可发,正是由于课堂知识,教会学生要节省时间,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父母。实现日常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互补。
2、让信息资源丰富课程
现在农村地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孩子们在家里也不断看到:电磁炉、消毒柜、微波炉、电冰箱等各种各样的新电器,也盼来了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工具。农村的信息不再是封闭的,通过报刊、电话、电视、网络等媒体,我们能够获得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数学课程资源。例如各种数据表格;各种商品打折、赠送的促销广告;各种文章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各种商标;一些蕴藏着数学资源的画面;等等。此外,购物发票、手机话费清单、车票、衣服标签„„,这些在生活中随处看到、随时用到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资源。
三、发掘当地农村特色,丰满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处于社会课程资源的海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乡村文化、生产劳动、人际交往、生产工具、独特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现象等社会资源,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它们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了最佳的场景,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优质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开发正面的课程资源,也可以开发负面影响的反面教材,同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例:在现时的农村当中,还进行着非法的“地下六合彩” 赌博活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毒”害了许多人,祸害了不少家庭,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人参与。他们认为1︰40,回报率高。针对这种现象,有一位教师把“地下六合彩”引入课堂,利用“可能性”的概率知识,跟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同学们不但认清了地下六合彩的真面目,认识了其操纵者的阴谋,还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3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就是做饭的米、渡河的船,它往往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所以研究它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
就教材资源而言,西欧中世纪的教材以宗教教條为主要内容。文艺复兴以后,人文学科兴起,古典文学渐渐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角。教学的目的始终是进行文学熏陶和道德教育。到了近当代人们不断对这种语文教学传统提出了质疑和反对。例如法国的皮埃尔·克拉腊克在《法国语文教学》一书中说:学习本国语言并不是成为文人学者,不是为了口才出众或成为一个天才的作家。美国的杜威也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这些意见在新的教材中得到了反映,报刊、信件、律令、广告、说明书、图表、新闻等都可以作为教材。时至今日,以教材资源为焦点的课程改革仍是西方教育改革的中心。
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应当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首先,是依据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不是某一个极端。
其次,是依据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语文课上成游戏课、电教课、思品课、乡土地理、历史课等四不像。
第三,要依据“课标”的阶段目标进行。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来开发和利用资源。
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实现多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其次,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2. 有利于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首先是心理倾向方面的影响。语文学习不再是死的知识而是鲜活的实践,语文资源不再是膜拜的对象而只是学习的材料。其次是语文资源拓展有利于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
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自由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更有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要掌握更多的资源,做相对于“一滴水”的“一桶水”乃至“长流水”。
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方法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1. 教科书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材仍然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要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2. 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合理整合教师资源。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教师应适时展示自己的朗读、口才与风采,述说自己的见闻经历、思想感觉,蹲下身子与学生分享探究、讨论、交流的快乐。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要把学生的思想观念、见闻经历、知识技能、言谈举止、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纳入课程资源。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其影响是经常、深入、平等、自由的,因而是高效的。
3. 家庭和社会是课程资源的巨大宝藏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就是亲情教育的主要内容。
4. 教学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要善于及时地把握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例如课堂上的一些“小插曲”“突发状况”,如果善加利用,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5. 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
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五、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
1. 要有新的课程资源观
教科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传声筒”“课程计划”执行者与“教学内容”完成者。实际上,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课程创新的主体。
2. 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如何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语文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满眼是“资源”的时候,更要学会取舍,要慧眼识珠,不断优化、开发和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实际上,任何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思路都是不拘一格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本身就是创造。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然而, 许多教师提起课程资源, 就想到教材、图书、图片、光盘等, 而很少想到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际上, 从广义的课程资源来理解, 学生无疑是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从狭义的课程资源来分析, 学生的生活体验、个体知识、思维方式等都是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中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同时,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与教育活动的主体, 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作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1. 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生活体验也不同, 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 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 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 实现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 在课上有意识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 如果向东走3米记作+3, 则向东走5米记作什么? (2) 如果向东走3米接着左转向北走2米。如何标记终点与起点的关系? (3) 谁能找出更多的只用数轴不能表示出位置关系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会提出大胆属于自己的问题。不但有课本举例中的温度变化和找座位的问题, 想确定教室内电扇、电灯、窗格、地板砖位置, 课本中某个字的位置, 生活小区中两楼之间的位置等等。由此可知, 只要给学生提供机会, 学生定会发散思维, 参照大量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 还你一个惊喜。
2. 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受多种因素影响,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真正关注, 真正做到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真正使课堂成为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长的空间,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课堂中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发掘与引导。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情境, 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探索性成果, 使学生树立自信, 从而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
3. 开发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精心设计的数学环境,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
例如:学习《台球桌面上的角》时, 教材中的内容是利用台球桌上的角, 让学生学习互余和互补的概念。怎样改造CD垂直台球桌的牵强为自然一些呢?教师们创造性地提出如下教学设计, 先去掉CD, 学习互补;再从互补迁移互余, 于是, 有如下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多媒体, 让学生观察打台球, 得到如下图:
进而, 提出以下3个问题, 也让同学们分组探索解决。
(1) 图中有哪些角?
(2) 这些角与∠1有什么关系,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 并给予适当的分类。
(3) 改变打台球的角度, 图中的角有什么变化?他们与∠1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同 (2) 比较, 哪些关系改变了?哪些关系没有改变?
对于问题 (1) 的回答, 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
对于问题 (2) 的回答, 由于图形简单了, 只有5个小于平角的角, 可能性不像教材内容那样多而复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的回答是:
组1:有三类。
第一类, 大小关系, 如∠1<∠ADB, ∠1<∠EDB……
第二类, 相等关系, 如∠1=∠2;
第三类, 和差等量关系, 如∠1+∠ADB=∠EDB, ∠1+∠ADF=180°
组2:可以分为四类, 组1的第三类可再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为定值180°, 另一类是和差不为定值的。
对于第 (3) 问题的研究后, 学生发现并认识到, 第一类的大小关系中有一部分会发生变化。而第二、三、四类的等量关系不变, 进而形成互补的概念, 为了巩固互补, 再从图中找出一对互补。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探索互余关系。
学生积极探究, 实践验证, 增强了动手能力,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掌握了互余、互补的概念。这样通过观察、猜想、探索、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学生真有所获, 确有所得。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 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在教学思想上, 要将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在教学方式上,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四是在教学准备上, 教师不仅要准备教材上的知识, 还应广取博览, 览大干世界, 取众家之长, 吸收一切文化精华, 为自己所用, 并用之于数学教学。
2. 发挥自身特长, 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自己的特点, 发挥自己的专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 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 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
3. 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编制调查问卷, 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对数学课感兴趣, 希望学到哪方面知识, 希望教师怎样讲课等。这样, 教师通过调查学生情况,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计划性, 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从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4. 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教学内容虽有固定性, 但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 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方式很多, 如教学日记、录像带、录音带以及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通过这些方式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跟踪, 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 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 同事观察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数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 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投影仪、幻灯片、电视机、录像机等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图片、播放与数学教学有关的电影、录像、动画等, 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从而生动地学习。
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5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凡是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列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开发课程资源,不仅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参照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素材、案例、条件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并且也有利于开发校本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唯教材是举的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体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课程资源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校内资源
1.1.1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
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文字资料。虽然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作用正呈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再说作为文本资源的教材也不是以往相对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随时补充、完善的学习材料,尤其地理学科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态数据,以及更多的新的地理事物的发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这些文本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当而必要的补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优选,组合,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渗透思想方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1.1.2教学用具:挂图、模型、标本、罗盘
包括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等教学挂图;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教学模型和标本;罗盘、照相机等教学器材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制作,一方面可以充实学校的资源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1.3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
1.1.4校内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学校风气。
教师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要素,教师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可法和利用的主力军。因此地理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水平。地理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其一,提高理念素养,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必须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其二,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
学生是人力资源中的变量,是联结家长与教师的纽带,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1]
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把改变学生角色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注意:其一,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其二,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其三,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1.1.4其他学科资源
目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要淡化学科体系,使地理课教学由单学科转向综合发展,再到跨学科的综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锻炼能力。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如把地理课与历史课、政治课、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等相结合,与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等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的整合等,使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服务,构建一个跨学科、跨范围的地理课程体系
1.2 校外资源:
1.2.1科普场所: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地震台、水文站、纪念馆、青少年宫等
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而学校图书馆兼备了这两方面的属性,是目前最可利用的资源。科技馆、博物馆、天文台、青少年宫等场所,一方面可以提供活动场所和活动资料,另一方面也拥有众多的专业人士。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2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与地理课程相关的资源有社区的地形、地貌、地势;植被;天气、气候和季节等。
1.2.3人文景观(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1.2.4媒体资源:报纸、报刊、网络
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化。它一方面大大拓展了地理科学的视野,扩大了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大地关系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之一,媒体资源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其补充、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当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减少媒体资源的负面作用。网络资源从内容上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从形式上看,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从数量上看,浩如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服务对象上看,即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些资源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
1.2.5社区人力资源:
政界、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人员、家长,这些人中,不少是地理专家或者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士,请他们有计划地给学生开讲座、一同设计地理活动,或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等等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和地理学科的了解。课程资源的利用
2.1 与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增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的做法大都是“用教材教”,惟教材独尊,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教材半步,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只是重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重视方法技巧训练。对开发课程资源,既没有强烈的意识,更没有实际行动。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生活;对教材内容顺序作适当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都是教师要合理利用的资源。
2.2 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堂
课堂开放包括教材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开放的教材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因此必须开放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利凭借;教学过程的开放提倡即兴创造,使得课堂教学不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的模式。使学生能真正获得全面发展。[2]
2.3 开展研究性学习
社区资源是缄默的课程资源。社区是多样的,正如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其一,深入社会生活就能体验角色。组织实践活动,首先重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工人”,或者“今天我当家”,当“小小导游”等,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让学生把这些体验写下来或办小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汇入自然生活就能认识世界。可以组织学生游览自然风光,参观名胜古迹,了解风俗民情,采访新人新事,可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常接触自然状态中的人、物、景,丰富生活世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学校与社区应该建立稳定的联系,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校外辅导员,创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三,融入精神生活就能打造人品。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让学生进行“我家的开销情况”、“邻里关系”、“村庄安全状况”“化工厂对农田的影响”等社会热点调查,再进行研讨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向社会发起倡议。
2.4 促进学科融合:
地理科学综合性很强,与其他各门科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地理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交叉和互补。所以,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既要体现地理课程资源的特色,又不能形成学科壁垒,最终要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发展
2.5 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课程资源库一般包括以下环节: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明确调查目标;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或方案;制定调查工作计划;组织实地调查;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使资源库能够与其他教师、学校等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6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我们周围,各种教育资源越来越被我们所利用。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幼儿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一、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机场是幼儿感兴趣的地方,为了让幼儿掌握飞机知识、对飞机感兴趣,我们组织幼儿参观机场,请飞行员给我们讲解飞机知识。参观后,教师跟幼儿共同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飞机教学环境,有的教师跟幼儿一起在活动室里设计了各种飞机挂件、图片,室内还摆放了一些可以操作的飛机玩具和实物模型;有的教室的墙壁、橱窗等,都作了精心设计,绘制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飞机故事图画和情景图画,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夸张、充满稚气,贴近幼儿生活;有的在幼儿园的许多设施、墙面上都贴有飞机图片、活动场地设有各种飞机玩具,给幼儿创设了认识飞机的条件和机会,增添了飞机教学的气氛。
激发幼儿学习飞机知识的兴趣是幼儿园飞机教育首要的、基本的目标,只有激发起幼儿对飞机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飞机教学的效果,使幼儿学而知乐,破除学习设计飞机的畏惧感与神秘感。在运用飞机特色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
二、在区角活动中提高幼儿探究性学习兴趣
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创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使幼儿的天性得以发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索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知识。
以研究性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我们把探究性学习活动理解为是一种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活动,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让幼儿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积极地从活动中去探寻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孩子通过自己去调查、交流、讨论、实验、亲身经历的体验都是探究性学习。
在我们幼儿园内,还布置了一些与幼儿学习飞机内容有关的区角,如,军中小乐队、小小飞行员等角色表演游戏区及科学探究区、手工操作区等,让幼儿在这些区角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和兴趣。
三、遵循教育原则,运用合理教学方法培养幼儿探究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遵循探究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地方性原则,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结合我园幼儿的实际,我们先在大中小各年级选择一个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参加研究的老师都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通过一年实践后,开始向其他领域扩展,教师也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他们之间结成老带小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把有关专家请到幼儿园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各课题组老师根据自己制订的研究计划,大胆设计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方案,通过实践尝试,形成了“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分享—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科学探究活动《飞机飞得远》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参观飞机、观察飞机碟片、图片等,让幼儿充分地掌握飞机知识再设计各种各样的飞机,最后让孩子探索飞机的奥妙。
活动后,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及对活动方案的改进意见,然后再一次组织活动,证实自己的反思和改进意见是否正确。其实,这也是教师的探究过程。
经过对飞机的探索、操作、总结经验等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都有了显著提高。孩子们活跃了,对学习更专注了。在区域化活动中,孩子们只觉得在玩,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经验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都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学习。
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针对这些活动情况,我们还对幼儿进行了“快乐教学”的实验。通过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快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应。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幼儿园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彰显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探究学习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身边的人、事、物,就会发现身边有用不完的幼儿感兴趣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潘佳慧,金玛莉.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浅谈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7
一、让“错误”激活创新
“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注重开发错误, 更要善于利用错误, 让错误发挥最大的功效。
例如:在“生活中的数”练习中, 我出了这样两道题:
(1) 把下面右边7个图形圈起来。同学们很快圈好了。
(2) 把第二颗星星涂上颜色, 并圈起来。有大半同学是这样圈的:
师:这样圈对吗? (齐答:对!) 谁能说出这样圈的道理?
生A:我是这样想的, 跟 (1) 题一样, 从右边数, 数两个把它们圈起来。
生B:也可以从左边数两个, 并把它们圈起来……
师: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为什么第 (1) 题对了, 第 (2) 题错了呢?两题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终于弄清了两题的区别所在, 找出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能马上指出错误, 更不能批评指责, 如能善待、宽容、利用“错误”, 则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天地, 达到激发创新情感, 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让“错误”提高反思
反思是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有效方法。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 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 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习错误, 并及时引发这种“冲突”, 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 对已形成的认识, 从另一个角度, 以另一种形式进行再思考, 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 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二年级教材中, 有这样一道题:
(1) 有2行桌子, 每行4张, 一共有多少张?
(2) 有2行桌子, 一行4张, 另一行5张, 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学习了乘法以后, 能正确解答 (1) 题, 但解答 (2) 题时, 常有5×4=20 (张) 这样的错误列式。教学时, 我把其作为促使学生反思的好材料,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讨论后, 有的说 (1) 题是求2个4是多少, 可以列式4+4, 也可以列式4×2;有的说 (2) 题里没有4个5, 也没有5个4, 还有的说 (2) 题2行桌子的张数不同, 一行4张, 一行5张, 只能列式4+5, 而不能列成4×5。
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引导并给予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去回顾和分析自己的解题过程, 同时抓住典型错误, 引导大家一起反思, 弄清为什么会错, 错在哪里, 如何解决等, 以便让大家在反思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错误”引出精彩
在教学中, 教师也难免会出现笔下之错, 这时如果能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 灵活地处理, 就可以将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 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记得有一次数学测验, 我就出现了一次笔下之错。有这样一个判断题:“在一个三角形中, 有两个角是锐角, 它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 。”当时我拿出一份试卷作参考答案, 是一个平时我班数学尖子生的, 他打个“√”, 我也就没多想, 全部按他的答案改卷。卷子发下去后, 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 这题判错了, 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钝角三角形。”我拿起试卷一看, 果然有这样一道题判错了。我本想立刻要他们改正过来, 可转念一想, 这不正是一个提高他们判断能力的好机会吗?于是, 我先表扬了同学们敢于指出教师错误的勇敢行为, 其次我为自己的错误向同学们道歉, 最后, 我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 既然老师已经判错了,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吗?这时, 学生们开始独立思考了。不一会儿, 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上三角形的分类课时, 我们已经知道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至少有两个锐角。换句话说, 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还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他的发言引来了阵阵掌声。这样, 平平常常的一堂数学试卷分析课, 成了学生生动交流探索的场所,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而且达到了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是正常现象, 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成功地开发和引用错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更可贵的是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时难免考虑欠周全的教学不足, 能使每个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8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课程可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主要包括活动场所、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少年宫、博物馆等。同时, 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课程资源也叫教学资源。
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学中, 现有的课程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开发课程资源, 为语文教学服务。在资源开发中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阅读材料的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几个方面, 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为语文课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体保证。
1. 开发课程资源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 信息量的急速增加, 给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必须立足课堂, 开发教材资源。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说出自己的看法, 观点, 在教师的启发下, 开发课程资源, 启发学生。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下, 开发课程资源。
2. 开发阅读材料这种课程资源。
语文课教材和相关的资料中的阅读材料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当然, 只利用这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 外国的优秀作品, 现代的文学作品中选择能让学生进步、努力, 奋斗, 励志的作品, 给学生为阅读材料, 这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的拓展开发。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范围也很广泛。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为开发课程资源又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 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能将文本有条不紊的展示给学生;能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刺激学生;能用声、光、电的手段震撼学生。而这种手段的利用, 使知识的容量加大了, 刺激的种类增多了, 刺激的强度增强了。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广泛了、深入了。如讲《安塞腰鼓》时, 用优美的文字展示文章风采, 用高源的视频展示安塞腰鼓的豪迈、豁达。
4. 结合本地特色, 开发课程资源。
延安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用心去开发, 满地是黄金。延安是革命圣地, 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能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杨家岭的窑洞, 枣园的军委会议, 王家坪的毛泽东故居都是教育学生的实实在在的课程资源。同时, 巍巍宝塔, 清清延河, 魅力志丹, 英雄子长也都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动人故事编成课本教材, 展示给学生。延安的风土人情也丰富多彩, 如安塞腰鼓、剪纸、秧歌、传统小吃、杂粮。都是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好素材。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同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教学思想相统一。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课程资源的适时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课程内容与现实相结合, 适当的利用,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则会影响教学。如视频的利用, 要选在该用的地方, 在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适时的用, 引起学生的共鸣, 产生共振效应。语文课程资源的吸引力就在于其适时性。适时的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的亮点就可能产生了。教师能适时的抓住亮点, 将会为教学提供十足的支持力, 这是教师毕生的追求。
2. 课程资源利用的实用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注意其实用性。所选课程资源一定要同教学内容相适用。如多媒体课件的选用, 阅读材料的选取, 测试题的应用, 都要适用, 否则会影响教学。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开发的范文资源对学生的实用性就很强, 学生在这种范文中得到启示、获得感悟, 则其写作水平会提高很快的。
3. 课程资源的可操作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其可操作性,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中还考虑时间、空间, 人力、物力, 实现的价值度等。如我们选择陕北的风土———剪纸, 作为课程资源, 这时要同教学内容相结合, 同时要让学生能做能完成。让学生练习剪纸时选用一些简单的易完成的图案让学生完成。又如所选的阅读让学生阅读时所设置的问题, 让学生能回答, 而且同教学材料相适应。人物描写选相应的人物描写, 心理描写选相应的心理描写, 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课程资源的教育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特别注意教育性。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一定要考虑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如果课程资源失去了这一点就失去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如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 我们在革命圣地的纪念馆去了解先烈的丰功伟绩;到纪念地去了解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去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多媒体课件中所选的材料中文字图片、音、视频都要有教育意义。如爱国主义歌曲, 爱国影片的选择, 让这种教学材料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5. 课程资源利用的科学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有科学性。而课程资源的适时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合理结合起来就是课程资源的科学性。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合理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 而是有机的组合, 让其发挥最大的效应。这又让我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在找寻一种巧妙的办法。
6. 课程资源的感动性。
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特别重视所用课程资源的感动性。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看了所选的资源能感动, 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自觉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如, 我们在讲孝敬父母的相关内容时, 我们可以选一些感动学生的人或事, 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受到教育。而这种感动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时可以选一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感人的事迹。让学生在这种感动中形成爱国的情感。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实践活力。
摘要: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信息量的急增与教育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的方法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开发阅读材料这种课程资源、结合本地特色开发课程资源和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就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9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政治教学,教学资源
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培养人的高度对待这门学科, 要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需要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前提下应用这门学科, 而绝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为此, 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翻新与创新。
一充分利用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教材资源
思想政治教材资源是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核心。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的规定:课程总体框架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思想政治课被列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思想政治课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标准规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每周两学时, 即每个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这是与其他科目课程模块每周四课时, 半学期修完的安排的不同之处。这一规定, 体现了思想政治的教学宜均衡实施的特殊要求。每个必修模块内容结构都由探究活动、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言、名人等栏目构成。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分量, 已成为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发思想政治教材新资源
古老的宿州具有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 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皇藏峪;东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彭雪枫将军烈士陵园。这些地方特色资源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但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广泛开发地方或乡土课程资源。乡土资源在教学时, 也会产生重要作用。应用熟悉的事物不仅可以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情境, 更可以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开发利用实践活动资源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现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的转变, 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知识。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局限于课堂, 必须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材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和生活实际。教师必须打破教材内容等于教学资源的狭小界定, 用开放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把学习范围扩展到课堂以外, 及时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实践, 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 拓展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以实践活动形式为主, 围绕一些实际社会生活、生产问题而展开。教师“在活动中教”,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教与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四开发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
充分认识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整合丰富教材的多媒体形式, 优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 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政治教学中, 充分开发并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必能为教学锦上添花。
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 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教师是主角, 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资源, 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 引导并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学生资源一般是指学生在课内外表现出来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 它不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情感等, 还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此外, 还可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总之, 政治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线教师要以新课程教育理念大胆地探究和尝试, 辩证地开发和利用, 对于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国荣.谈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 :155~156
[2]罗春华.中学政治教学资源优化途径探悉[J].黑河教育, 2011 (4) :33
[3]代豫军.思想政治课与实践活动课结合之有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8 (11) :92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0
1 城市可利用的三种低温热能资源分析
1)城市原生污水特点:温度偏低、管网分布广、处理难度大、可取热能少。原生污水的温度偏低,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需要采暖的时候,它的温度最低。像黑龙江省在最冷的时候,可能原生污水温度只有5℃~6℃,温度太低影响运行效率,使用起来难度比较大,而且可用的热能比较少。典型工程见图1。
2)油田回注水特点:油田城市特有的低温热能资源;水质较好;可用温差较大。油田回收水的成因是油田生产的时候,从油井里抽出来的油水混合一体,有一部分是油有一部分是水,需要通过加热以后分离,分离以后这个水还是要注入到地下。油田生产的年限越长,油田的含水量逐年升高。以大庆油田为例,大庆油田每年的产水量达5×104t以上,冬季油田回收水的温度是37℃,夏季是42℃。由于油田回收水对地下温度没有要求,可利用的温差比较大。水质接近中性。典型工程见图2。
3)冷却循环水特点:工业冷却循环水是所有高耗能企业都有的一种低温热源水。冷却循环水是工艺生产过程当中必须产生的一种低温热源。它的特点一是总量大。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高耗能企业消耗了70%的能源,在企业里面通过冷却循环水排放的能量占企业消耗的50%。二是温度比较高,一般都是20℃~40℃之间,有的甚至更高。这个温度在生产和生活中都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通过热泵技术才能得以利用。对于热泵来说,这种低温热源应该说是最好的低温热源,如果超过40℃,就可以不用热泵直接供暖了,所以它是热泵系统质量最优的低温热源。三是冷却循环水废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包袱,除建设投资外,在排放过程当中,还需要有大量的消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水的消耗。排放的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闭式系统,水损较大,为冷却循环水量的2%~5%。另一种是开式系统,对周围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热污染。2007年太湖藻类的爆发,热污染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如果能把冷却循环水进行利用,就降低了其消耗的代价。
2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借助热泵装置。
1)按照低温水是否与制冷剂直接换热分为:直接利用式和间接利用式。
2)按照热泵机房的布置位置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2006年11月末,我们公司成功实施了利用大庆炼化公司的冷却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的集中供热工程(见图3)。
3 关于城市低温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及风险
1)节约了大量的化石能源;2)节约了大量水资源;3)减少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4)确保不会对企业生产造成任何影响;5)初投资高于燃煤锅炉房,运行费用也高于燃煤锅炉房;6)管网通常会较长,施工难度加大,成本提高;7)末端用户采暖形式影响设备、运行费用。
4 结语
城市低温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技术上看是可行的,如果产业政策予以倾斜和支持,经济效益也将显著提高。但新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需要面对,但其前景是光明的。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1
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时代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互联网已走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已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连为一体,现代教育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教育资源的支持与促进下实现的,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网络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随着校园内部局域网的普及、多媒体进入教室,便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条改革的捷径。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我们近几年来不断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装备进行投资,建设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现已拥有一套设备先进、功能完善、使用方便、能及时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服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体系,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和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已经是苏州市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构建与实践研究》。我校在教学过程网络资源的使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表现出,在运用网络资源时缺乏组织和管理,效率低下,还存在一些教师资源不能很好的共享,学生学习仅限于课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互性差等缺点。
依据这样的事实,我们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的界定
1、网络环境:a、指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资源的互联网和校园网。b、能进行师生、生生、人机交互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
2、教学资源:在本课题中指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虚拟网页、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等。
3、开发和利用:是指对这些资源进行劳动(学习、研究、实践),使这些资源发挥效能,为学习服务。
4、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教学资源素材,重组商品化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虚拟网页,提供学习平台,构建特色资源库存等。在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合理地利用,让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方法的导引性与支撑性;学习环境的内容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共创互动合作、支持双赢的学习文化。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2、课程改革的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上。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在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网络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保障。
2、终身教育思想认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如同人类其他许多能力一样,这种能力,特别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进行的终身学习能力应该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而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他们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研究的目标
学校层面:1、完善校园网络,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2、开发开放的教学资源,探索在局域网内利用共享教学资源,重组信息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3、关注网络技术的大容量信息储存,高性能交互,准确快速地检索等技术特性,提高教师教育软件技术的运用水平,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完善学科网络资源库,为网络应用提供支持。
教师层面: 1、通过研究,青年教师要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全面提升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研究发展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资源,提高执教能力。
学生层面:1、培养学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能力的发展.2、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建设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来配合各学科的学习。3、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协作交流的意识,养成自我发展能力、协作能力。
科研层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为、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评价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研究的内容
1、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
开发可以方便添加内容、增加学科、与其它教学资源联系的,快速搜索、组织教学资源的资源库。建立便于搜索各学科信息的组织架构的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各学科的特点,建立利于应用者查找和重组的组织架构,将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
2、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补充的方法的研究。
教师直接使用现成课件、利用材料重新组合、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搜索时,使用教学资源的合理方法,及新内容的添加方法。
3、相关知识综合利用的研究。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德育实效性;网络教学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网络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校本培训等。
4、学科教学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创新研究。
研究过程
1、加大投入,完善管理
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不断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装备进行投资,建设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建成了“家校路路通”,完善了学校的内外网络系统建设,从2011年开始学校所有班级教室均配置了教学多媒体设施,创造了课程与网络整合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了使教学设备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做到了专室专人专管,使用频率均有统计,努力做到管好、用好、养好,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保障,快速牵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整合活动,逐步推进
为了提升全体教师驾驭多媒体教学的能力,2011下半年开学初,学校进行了教师多媒体使用与维护培训。从9月中旬开始,10月、11月学校按教研组陆续开展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开展了优秀课件与教案的评比,并择优选送参加省教科院、教科所举办的优秀课件及教案的评比活动。多媒体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为学生的学科学习提供广阔的资源环境,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2012年,学校课题组撰写了开题报告,递交了开题意向书,修正与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环节,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成立了由学校信息技术组人员为主的多媒体教材制作组,制作、收集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并将之发布到学校校园网上,以便于教师在备课或制作课件时浏览和下载。进行了教坛新秀以上骨干教师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青年教师的电子白板应用培训,结合学校的“三大杯” (“新苗杯”、“亨通杯”、“长青杯”)赛课活动,按教研组陆续开展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学科课程与电子白板整合研讨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录像课观摩活动,并进行了主题为“常态课堂下的有效训练”的课堂观察活动,并围绕相关主题开展了各类研讨与交流活动。
3、搭建平台,有效提升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讨,对的网络化管理如何细化进行了具体商磋,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具体的研讨与进一步提炼,对课题研究的信息及时上传至校园网,组织教师进行了“教育系统计算机信息化水平等级测试种子教师培训”,苏州市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课件比赛
2013年,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微型课理念,对学校网站建设进行了评比,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了的“教学新时空 名师课堂”活动,对一些许嫣娜、陈大宁等著名教师的课,真聆听了专家老师对课的点评,组内进行了相应的研讨。4月份,课题组成员对下一阶段 “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如何分步实施,进行了具体的研讨。
2014年,进行了CamtasiaStudio软件应用培训,针对教师微课活动中微课视频的制作,主要介绍了CamtasiaStudio软件的运用的要点与注意点,设置好截取屏幕的大小,外部录音的输入等等,在录制过程中运用继续、停止等按钮,以及录制完成之后后期的编辑工作,推荐了五位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参加省级评比,从而不断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课题研究成果
实践过程中,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走上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平台,结合吴江市第三届“有效研究节”,围绕“有效课堂”这个中心,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驾驭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题研究以来,有两位老师分别获得年苏州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小学科学组)一等奖,吴江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比一等奖,录像课《冰棍棒小木屋》获全国二等奖,朱芳老师的论文《整合,让信息资源优势在语文课堂释放》发表于《小学时代》,董永飞老师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王颖老师的《人事档案管理适应现代化科学化的点滴思考 》发表于《苏州档案》,夏兆平老师的《让多媒体凸现体育课堂教学之趣》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顾建荣校长的《电子备课:变洪水猛兽为灵丹妙药》发表于《小学科学》,董永飞老师的《“分层教学”为信息技术课添光彩》发表于《新教育》,等等。
课题人员及教师发表的相关论文共计68篇,在市、大市、省、全国参评的论文、案例、设计、活动报告共73篇次。由课题研究生成的引领的学校荣誉(含学生的长线实践活动)共17项。
问题与思考
1、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层面均缺乏引领,研究的深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学习,总结反思。
2、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网络安全方面存在漏洞,要定时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工作。
3、教师整体制作、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教学资源平台软件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随着互联网上各种不健康内容的网页和链接越来越多,如何让学生安全地使用网络,保证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成为课题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论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顾建荣系:课题主持人,潘玲琴、夏兆平、陆才根、徐侃、吴建良、董永飞、董其荣、叶建珍、张征红、沈英、王颖,系课题组成员】
浅谈期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2
关键词:期刊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世界千变万化,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文献成倍增长, 读者最需要的是以有限的精力, 用最短的时间, 获得最好、最多、最新的信息, 而期刊又是当今世界传播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 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要了解各种新颖或意想不到的知识, 只有阅读期刊才能获得。
近年来, 由于情报信息传递的需求, 期刊不仅名类繁多, 发行量成倍增长, 而且学科范围亦不断扩大, 在传播新学科、新技术、新发明、新思维等方面都有它独特的功能, 其信息量约占科技信息总量的65%~70%。因此, 期刊工作已成为图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期刊与图书利用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期刊文献优势:a.出版周期短, 传递信息快, 内容、观点和思维新。b.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不断更新。c.种类多、发行量大。d.受益广、读者多。e.期刊参考价值大。期刊非常适合信息社会需要, 对高校教学、科研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了解当今的科学领域和科学发展动态, 是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
所谓期刊的开发, 就是把蕴藏在大量期刊中的情报信息开发出来, 提供给读者利用, 并创造出新成果, 产生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期刊的开发程度和深度直接影响期刊的利用效率和质量。期刊开发具多层次性的特点, 这种多层次性是读者对期刊信息需求复杂化趋势的结果, 只有对期刊进行多层次的开发,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
1 期刊文献的开发,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种、期为对象的浅层开发。浅层次开发是对馆藏期刊外表特征的揭示和原始期刊的借阅, 满足大众性读者的需要。为了方便读者利用, 组织排列期刊, 图书馆要对期刊进行分类编目、科学排序, 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向读者提供原始期刊的阅览, 这是最初的开发。编制期刊目录, 尤其是现刊和过刊的记到目录, 既能揭示期刊又能组织期刊, 属一次开发内容, 为浅层次开发。浅层次开发形式多样, 可以是新刊报导、新刊展览, 也可以是回溯性期刊目录、专题期刊展览, 也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期刊出版状况的出版发行目录。
第二层次是以篇章为对象的中层开发。中层开发是在浅层次开发的基础上, 将分散在不同类型、不同文种、不同栏目中的期刊文献篇目和内容等有关特征, 按照一定的方法重组合成定的知识信息系统。
第三层次是以信息内容为对象的深层次开发, 即以期刊内含的事实、数据等信息为开发点, 编制文摘式专题信息、综述、评述, 开展定题服务、查新服务、咨询服务、预测服务、情报服务,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期刊深层次开发的形式很多, 一般来说, 下列形式是行之有效的:
a.二次文献开发。充分利用馆藏现有期刊资源, 开发其使用价值。
b.专题开发。期刊门类繁多, 内容复杂, 图书馆工作人员结合本院实际和特点, 将期刊内容归类后进行加工、整理。如摘录原始资料, 专供承担学校主要课程教材编写任务和科研课题任务的教研人员大量的查阅资料时间。开发期刊信息, 并为用户提供服务, 这不但给直接用户带来效益, 还可以通过此举扩大影响从而获得社会效益, 同时图书馆通过有偿信息服务获得经济效益。当然, 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两种效益的关系。
c.建立期刊开发信息反馈系统。期刊开发利用的质量高低, 要通过信息反馈来检验, 因此, 必须建立期刊开发文献开发利用信息反馈系统, 这个系统的建立要做许多工作, 包括反馈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处理三个阶段, 以利改进管理工作, 提高期刊开发的效益和质量。
2 期刊的利用
期刊用户要在期刊工作信息化的过程中掌握利用期刊文献的主动权, 适应多变的信息环境, 提高利用期刊文献的功效, 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强化期刊利用素质。
期刊利用素质包括三方面要素:a.信息意识, 指人们对信息的认识程度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自觉性。利用讲座方式开展用户教育, 向期刊用户介绍期刊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书刊文献检索知识, 培养用户利用期刊资源和他人成果为自己的科研、学习服务的意识和本领。b.信息能力, 指人们获取信息的本领。一些非知识的信息, 往往隐含于期刊论文中, 用户很难一下子就把这些信息找到, 这就要求用户具备一定的观察、思维、想象、整理、研究以及开发、表达的能力。c.知识水平, 指用户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语文素质以及相关思维能力, 才能较好地吸收期刊中的信息, 并进行相互传递。
2.2 浓化期刊利用兴趣。
浓化用户利用期刊的兴趣, 保持一种经常的、高昂的趋势, 应从各级领导着手, 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科研成果, 形成一个良好的求知气侯。
2.3 优化期刊利用行为。
就是要使期刊用户置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保证各个环节的高质量, 使期刊便于用户的利用。这主要应从期刊借阅手续、阅览室的布局、期刊管理者、期刊利用者等多方面考虑。如从期刊利用者方面讲, 应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科研兴趣, 自觉的信息意识, 了解利用期刊过程中应遵守的图书馆各种规意制度, 以及熟练掌握利用现代化设备检索查询所需期刊信息的方法技巧和将期刊信息进行传递甚至精化的流程等。
开发是一种手段, 服务则是目的, 或者说服务是检验开发活动质量的尺度。早在1965年, 世界第一种期刊———《学者杂志》 (Journal des Scavans) (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学家杂志》) 创刊时, 编者就曾提出, 创办期刊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不花多大气力就能学到东西”。当然, 我们研究期刊文献开发的目的, 不仅要实现创刊的初衷, 而且还要将隐含在期刊文献中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激活, 使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服务方式。
a.要从被动、单一性服务向主动、多样化服务转变。如及时揭示期刊文献的内容和学科动向, 开展代查服务和课题跟踪服务, 编制检索刊物, 还可以为重点用户建立联系卡, 记录近期内教学科研工作进展情况、文献需求内容及重点, 然后进行定题跟踪服务, 为他们及时提拱期刊文献信息, 同时采用其他方式, 如借阅、复印、编制专题期刊目录等进行灵活的配套服务。
b.要从单纯提供期刊信息逐渐向参与服务转变。也就是说期刊工作者不再仅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提供期刊信息, 革命家直接介入科研、生产、决策活动。例如, 近年来不少高校图书馆除了在教学、科研、生产活动中开展课题跟踪服务、技术中介服务以外, 还直接参与科技兴农、为乡镇企业引线搭桥、管理决策,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c.要根据读者需要提供特色服务。如除口头咨询外, 还可用电话、电视以服书信的形式进行咨询, 为高校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专题服务”, 开办“怎样撰写毕业论文”、“如何查找、搜集报刊论文资料”等系列讲座, 在校园教学区的主要路口设立还刊箱方便用户还刊等。
d.重视期刊文献的参考咨询服务和宣传报道服务, 积极主动向读者宣传期刊得用知识, 介绍馆藏期刊及其排架情况和查阅方法, 主动编制某一专题的主题索引、主题目录, 为重点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用户进行情报研究服务, 为用户进行外文期刊的代查、代译服务, 由过去提拱卷期为主, 逐步地转向以提供篇章、知识单元和信息为主。
参考文献
[1]柳较乾.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的四层次[J].图书馆建设, 1995, 1.
[2]张怀涛.书间觅理——图书馆学文选[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荐阅读:
图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2-22
浅谈在农村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效作文教学01-09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09-06
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10-19
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09-30
学科教学资源开发利用01-05
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05-10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07-22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