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2024-08-31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共9篇)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篇1

第十四章各节教学建议

(人教版教材)

本章安排6课时,每节安排1课时。

一、能源

本节教学,应抓住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个概念和常规能源不能满足当今人类社会进步的需求,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阅读、讨论并配合讲授进行。课堂教学结构参见下面的方框图。

二、原子核的组成

1.放射性现象

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的组成的过程中,曾经通过实验研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接着介绍课本图14-4的装置以及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进而介绍课本上所讲述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性质。

简单介绍由于γ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很强,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以及医疗方面都有一些应用。

让学生知道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在利用放射线时应注意射线的防护,以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原子核的组成

这里用讲授的方法,在分析课本图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放射现象告诉我们,小小的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因为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只可能是从原子核里放出来的。

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主要使学生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电量跟电子电荷相等,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不带电,质量跟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接着按照课本图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结构比较简单的氢、氦、锂、铍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使学生对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

三、核能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所以,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引深,不拔高,尽可能地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例如,教材中对裂变作了一个比喻,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燃烧放出能量。这一比喻,不仅使学生对裂变形成初步认识,而且对认识链式反应也有帮助。

聚变学生更难认识。这里建议用浓硫酸与水结合释放热量的例子来比喻,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教学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知道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基本意思;二是让学生知道原子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三是知道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正在加强研究开发和利用核能,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激发学生去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

四、核电站

本节教学要扣住两个环节,一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一是核电站的特点或优越性。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核电站有初步的认识。第一环节,核电站的原理介绍,教师要充分应用挂图、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核电站的幻灯片、录像片或电影片配合教学,使学生明白核电站是怎样将核能转化为内能,再把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第二环节,组织好学生阅读讨论并概括出核电站用很少的核燃料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适于缺少常规能源(化石燃料)的地区等主要的优越性。

五、太阳能

本节教学,建议采用自学指导的方法进行。上课时,教师可用幻灯或小黑板出示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最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且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弄不懂的问题。配合教学,可以放映教学录像带“太阳能”。

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建议如下:

①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有哪些重要意义?

②举例说明,人类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有哪些途径?你是否有新的途径提出来?

③要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还存在哪些困难?人类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依靠什么?

六、节能

本节教学,建议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上课时,教师首先出示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进一步归纳,即为本节课的小结。

讨论的问题建议如下: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能源的利用率?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③人类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④如果每人年节约用电1千瓦时,那么,全国近12亿人口节约用电,相当多少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标准煤燃烧值为2.93×107焦/千克)

(计算结果是相当1.47×108千克,这个数字是可观的!)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篇2

3一个工程,是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公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两大系统,是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劳动力市场子系统。三级结构,是指由中央、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组成。四项功能,是指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简述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答: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信息子系统。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管理和服务;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主要实现劳动力资源管理、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以及劳动合同管理。简述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三层结构。答: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三层结构是对数据分布和管理而言,包括市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和中央数据中心。市级数据库是构成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市级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成标准统一的覆盖劳动保障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包括当地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社会保险基金信息,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信息。简述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四方面功能。

答:⑴ 在业务处理方面,社会保险的参保登记、基数核定、缴费记录、待遇发放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求职登记、招聘等也可以在网上完成。

⑵ 在公共服务方面,参保单位和个人对参保情况、个人帐户情况的查询,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对职业供求信息、职业培训信息的查询内,以及有关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查询都能在网上进行。

⑶ 在基金监管方面,由于缴费和待遇发放都在网上完成,而且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与财政、银行实现了数据共享,因此可以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全程监控。

⑷ 在决策支持方面,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了统计数据的网上传输和上级数据中心对下级数据中心的网上数据采集,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答: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指导思想进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⑵ 系统内实行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⑶ 劳动保障信息与国家电子政务其他系统实行纵向建设、横向对接。

⑷ 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简述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

答:⑴ 建设三级数据中心及三种类型的数据库⑵ 建设网络系统

⑶ 建设应用系统⑷ 重构业务模式简述三级数据中心及三种类型的数据库。

答:数据中心是为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提供数据的构建、存储、维护、分发与共享等信息服务等基础环境,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布要按照中央、省、市三级、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组建。

三种类型的数据库:

⑴ 生产库。生产库位于生产区,即生产资源数据库,也可称为业务资源数据库,是可资利用的原始信息数据库。

⑵ 交换库。交换库是分布于交换区中的数据库,即交换资源数据库。

⑶ 决策库。决策数据库是用于支持上级和本级宏观决策的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的集合,包括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交换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⑴ 支持与本级其他部门的横向数据交换,支持本级宏观决策与公共服务 ⑵ 为上级宏观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支持上级的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 ⑶ 支持异地业务经办。交换库主要由以下数据库组成:宏观决策用数据库、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库、异地职介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和公共服务数据库等。决策库的数据来源包括:⑴从本级或下级交换库中抽样、提取、统计、汇总生成的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⑵ 从下级单位决策区统计库中提取、汇总生成的统计数据。⑶ 常规统计报表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⑷ 从其他单位获取的相关数据。简述四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及其功能。

答: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应用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和宏观决策应用系统。

⑴ 业务管理应用系统的任务是健全业务管理手段,实行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各业务管理子系统,全面支持职业介绍、就业管理与服务、职业培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业务经办。

⑵ 公共服务应用系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与查询、网上参保和申报、信访投诉、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等社会化服务。

⑶ 基金监管应用系统通过实时收集、审核基金管理数据、分析评价基金管理和制度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基金安全。

⑷ 宏观决策应用系统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统计、调查以及网络扫描等手段,建立全国性的、有效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采集体系,形成宏观决策数据库。重构业务模式包括:五险统一征缴、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经办流程、统一服务内容、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并实现社会保险业务与就业服务和管理的衔接。简述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答:⑴ 纵向建设、横向对接 ⑵ 交换信息 ⑶ 交换层级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原则是:纵向建设、横向对接。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要求。

答:⑴ 各项标准、规范的制定必须遵守国家、部有关规范和要求。

⑵ 在信息编码和信息分类代码编制时必须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⑶ 在一般情况下应分别用组织机构代码和公民身分证号码作为单位信息库和个人信息库的主关键字。

⑷ 同属性、同内涵的业务数据库(表)和业务指标编码在各业务系统中应保持一致。⑸ 信息分类代码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原则上要参照执行,可选择使用,不可重新编码。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常用标准。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流体具有流动性.

2.通过身边的器材分组实验归纳出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在流体稳定流动的过程中,流速较大的位置,流体的压强较小;流速较小的位置,流体的压强较大。3.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探究的能力。5.能用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6.让学生应用本节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

7.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物理是有用的。教学重点:

1.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2.机翼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

具:

教师用具:注射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演示器、水。学生用具:漏斗、乒乓球、两张纸条、烧杯、细玻璃管、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在课本P-163想想议议:量筒中为什么能够充满水? 2. 浮力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现在正是放风筝得好时候,那么,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空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略)。

(二)新课讲解

教师:想知道风筝是如何飞上天空的? 还有灌地时,使用的水管一段较粗、一段较细,在这两段水管上分别扎有一个小孔,两小孔喷出的水的高度谁高?

学习了第四节后,就能自己解释。板书:“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教师: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教师叙述学生跟着做)

(1).水平桌面上并排放着两只点燃的蜡烛(相距6cm左右),不动蜡烛,如何使蜡烛的火焰靠近?

(2).用手把两张宽为8cm的纸条平行自然下垂放置,手不动如何让两张纸能够靠近。(3).用手拿一张纸自然下垂,然后从上面分别用较慢的速度和较快的速度吹气,观察现象。

(4).实验(课本12-17)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并板书(流动液体的压强,流速压强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2自学:机翼的升力 教师讲解:(投影图画)

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方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机翼的上下方产生的压强差是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飞行时,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流动的空气流速是不同的.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一般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严格地说机翼表面呈流线型).飞机飞行时,空气跟飞机做相对运动.由于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致使机翼上面比下面气流速度快.结果上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比下面气流对机翼的压强小,这一压强差就是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的原因.参看以下图画:

(三)反馈测试

1.在一条河流中,河面窄河底浅的地方水流得,河面宽河水深的地方水流得(填“快”或“慢”).

2.行驶在河里的轮船,总是被迫偏向邻近水流较 的地方(填“急”或“缓”). 3.如图所示1,粗细不均匀的水平水管下面,连接一个U形玻璃管,管内装有水银.当水管中的水不流动时,U形管两管中的水银面是 的;当管中的水快速稳定流动时,U形管中 管中的水银柱会上升(填“左”或“右”).

图1图2 4.取两块硬纸片,把它们弯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再把它们悬挂在两根细棍上,然后从上方向两纸片中间吹气,这时两块纸片就要互相靠近.试解释这个现象.

5.每当疾驰的汽车通过时,路旁的纸屑、细草等常常被吸向汽车,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6.如图3是一种喷雾器,当把活塞向圆筒里压入时,可以把消毒液或杀虫药液喷成雾状.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图3

第十四章 按摩手法概述 篇4

第十四章 按摩手法概述

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某些部位或穴位或反射区上迸行操作,使之对机体产生良性调节作用,从而达到保健、美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动作。本章主要内容是对按摩手法做了一个简介,然后对按摩手法进行了分类,其具体分为:摆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运动类手法、震动叩击类手法。本章内容手法技巧讲述得非常清楚、详细,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对技师按摩水平的提高非常有益。

本篇文章是出自186娱乐资讯网中足浴技师背部按摩培训丛书

第十四章 风险管理计划 篇5

1,你不能确定在可音乐会成果的集成时你会遇到什么问题,这对你的项目是一个风险,因此你计划找一个以前有相关技术经验的专家来处理这个风险。这是________的例子。

A.风险规避

B.风险转移

C.风险减轻

D.风险接受

答案:“C.风险减轻。”

你要通过给项目找一名专家来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将把(转移者)对风险的责任转给别人,而不是消除风险。风险规避不是避免与风险打交道。举例说,你确定使用从未用过的软件版本和软件测试版本是一个你要避免的风险,因此你改变你的计划,使用另一种你知道可行的完善版本。现在你已经消除了那个风险。风险接受就是选择不改变与该风险有关的项目计划。如果风险发生,项目团队就处理它。

2.你不能确定在可交付成果的集成时你可能遇到什么问题,这对你的项目是一个风险,但是你决定不在这个时间处理它。这是______的例子。

A.风险规避

B.风险转移

C.风险减轻

D.风险接受

答案:“D.风险接受。”

风险接受就是选择不改变与风险相关的项目计划。如果风险发生,项目团队就去处理它。风险规避不是避免与风险打交道。举例说,你确定使用从未用过的软件版本和软件测试版本是一个你要避免的风险,因此你改变你的计划,使用另一种你知道可行的完善版本。现在你已经消除了那个风险。

3.风险应对计划制定的输出包括风险管理计划、合同和:

A.保险

B.控制计划

C.影响识别

D.风险识别

答案:“A.保险。”

对于外围的风险,我们有合同。对于纯粹风险,我们可以购买保险。风险管理计划内包括如何控制风险的内容。

 4.决策树的最佳用途是:

A.确定风险量与预期值之间的相互作用。

B.概率与事件风险说明的结合。

C.图解说明如何领会决策和相关事件的相互作用。

D.确定风险事件的标准偏差的流程图。

答案:“C.图解说明如何领会决策和相关事件的相互作用。”

5.下述各项中,除了哪项之外,其余各项都可能是风险接受的结果?

A.项目将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B.项目将使用风险储备。

C.项目将从保险公司获取补偿。

D.项目将经历成本超支或进度推迟。

答案:“C.项目将从保险公司获取不畅。”

风险可以以消极的方式(随其自然)或积极的方式(制定应急计划)接受。风险回避的唯一一项不可能的结果是风险转移以及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

6.项目风险排序是下述风险管理过程哪部分的一项输入?

A.风险识别

B.风险定性分析

C.风险定量分析

D.风险应对计划过程

答案:“D.风险应对计划过程。”

风险应对计划制定过程的输入之一是风险排序。

7.一名项目经理正在为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风险量化。几位参与项目的专家都不在现场,但是希望参与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如何实现这一点?

A.依托因特网,使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

B.使用关键路径方法。

C.对书籍的专家进行非正式的调查。

D.使用Delphi技术

答案:“D.使用Delohi技术。”

经常使用Delphi技术,就技术问题、工作范围或风险获取专家的意见。这种技术可以确保匿名性。

8.在风险应对计划过程中,团队正在讨论处理一项风险的方法。他们确定了几项可选方案: a)工作外委;b)为团队成员提供更多的培训;c)持等待的态度,看风险是否会发生;d)对风险置之不理;e)在项目的早期执行带有风险的工作。在上述情况下,被遗漏的风险应对策略是什么?

A.从项目中取消带有风险的任务;

B.购买保险,覆盖预期的成本。

C.将工作分配给更有经验的人员处理。

D.制造产品原型。

答案:“A.从项目中取消带有风险的任务。”

对于考题中列出的所有选项,风险回避这一策略被遗漏。与风险回避相关的唯一一项选项是选项A。

9.项目面临下述风险:客户要求可能延迟14天收到的概率为20%,采购过程中发生21天延迟的概率是10%,整合延迟14天的概率是50%。这些事件的预期值是多少?

A.11.9天

B.35.8天

C.49天

D.7天

答案:“A.11.9天。”

预期值既要考虑概率又要考虑影响。计算方法是(0.20乘以14)+(0.10乘以21)+(0.50乘以14)。

10.风险管理不力的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风险应对计划不充分。

B.风险监控不力。

C.缺失风险优先排序清单。

D.范围说明书缺乏细节内容。

答案:“C.缺乏风险优先排序清单。”

没有风险优先排序列表就无法继续风险管理工作。

11.在识别了项目的一项风险之后,你确定该项风险的发生率很高,而后果比较轻。你将采取什么风险缓解战略?

 A.消除风险的后果 B.回避风险 C.将该风险列入非关键风险列表内 D.针对风险投保

答案:“C.将该风险列入非关键风险列表内。”

如果风险的后果比较轻,则不值得针对风险进行保险或花钱降低风险的后果或影响。但是,多数人会选择选项B,回避意味着通过消除成因,而消除威胁,而不是“确保风险不发生”。

12.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一起确定了风险应对策略。团队经理询问项目需要的风险储备量。项目经理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A.制定风险储备

B.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

C.对项目确定总体风险评级

D.确定二次风险

答案:“D.确定二次风险。”

《办公室实务》第十四章练习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员要做好档案收集,应该收集的文书资料是()A.下级单位报送的报告、统计报表等 B.未经签发的文电草稿

C.单位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

D.本单位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2.文书立卷的归档制度包括三方面: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A.归档时间 B.归档凭证 C.归档模式 D.归档历史 3.以本单位与外单位就某些问题的往来文书为标准立卷,如何函与复函等用()A.通讯者特征立卷 B.按地区特征立卷 C.按文种特征立卷 D.按文种特征立卷 4.文书立卷归档要求遵守一定的制度,包括以下方面()A.归档内容、归档时间、保密要求

B.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

C.收集范围、归档时间、管理制度

D.归档范围、时间限度、归档材料要求

二、判断题

1.文书部门立好的案卷,必须逐年移交给档案室中保管,称为“归档”,有归档范围和要求,但没有期限。()2.注办是指文秘人员在《文件处理单》上或文尾的下角注明公文办理的结果。()3.列入保密范围的公文,应在产生的同时,由制文机关确定密级和保密范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和解密。()

4.文秘人员或文书人员依照已经编好的立卷类目,将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随时按类目上的对应条款归入卷内,即为年终归卷工作。()

5.即使客观形势发生变化,也不应变更档案的密级、期限。()

三、简答题

1.文员根据单位需要向外或内发文,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即为处理过程。请说明这一系列过程。

2、按照2000年《国务院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国务院规定的行政公文共有几类几种? 3.公文的完全格式包括哪几项?请写出这些项目。

四、案例分析题

1.请将下列文件分别组合成三至四个案卷,并拟制案卷标题:(1)利华公司2003年2月份经理会议记录;(2)利华公司2003年销售计划;

(3)市工商局关于年检工作的通知;

(4)利华公司致香港凯福公司关于合作事宜的函;

(5)利华公司4月份经理会议记录;

(6)市物价局关于物价检查的通知;

(7)香港凯福公司关于合作事宜给利华公司的复函;

(8)利华公司2003年6月份经理会议记录;(9)利华公司与香港凯福公司会谈纪要;(10)利华公司2003年8月份经理会议记录;

(11)市税务局关于税务自查的通知;

(12)利华公司2003年销售工作总结;

2.请将下列文件分别组合成三至四个案卷,并拟制案卷标题:(1)市教委关于2003年招生工作的通知;(2)东方学院关于招生工作院务扩大会议纪要;

(3)东方学院2003年招生工作计划;

(4)东方学院关于2003年招生工作的请示(呈市教委);(5)市教委关于东方学院2003年招生工作的批复;

(6)东方学院院务会议关于调整系主任的决定;

(7)东方学院关于调整系主任的通知;(8)东方学院关于做好开心工作的通知;(9)东方学院各系关于开学准备工作的报告;

(10)东方学院各系关于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报告;

(11)东方学院各系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

(12)东方学院2003年度工作总结;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A 3.A 4.B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三、简答题 1.(1)拟稿。(1分)

(2)核稿。是指拟稿人员的上级负责人对初稿的审查和核实。(2分)

(3)签发。指机关领导人对文稿的最后审定,签字发出。(1分)

(4)编号。已经签发的文件,由文秘人员统一编排发文字号。(1分)

(5)缮印。对已经签发的文件定稿进行誊清、复印或排版印制。(1分)

(6)校对,指将文件的眷写稿、打印稿或清样按定稿核对校正。(1分)

(7)用印,是指在完成的文件上加盖机关印章。(1分)(8)登记。(1分)

(9)分发。指对准备发出的文件进行分类和发送。(1分)

2.(题略)(1)命令(令);(1分)(2)决定;(1分)(3)公告;通告;(2分)(4)通知;通报;(2分

(5)议案;(2分)(6)报告;(1分)(7)请示;(1分)(8)批复:意见;(2分)(9)函;(1分)(1 0)会议纪耍。(2分)

3.(1)版头、发文字号、印刷顺序号。(3分)

(2)密级、紧急程度。(1分)(3)签发人姓名。(1分)(4)公文标题。(1分)(5)主送机关。(1分)(6)正文、附件。(2分)

(7)发问机关、成文日期、机关印章。(3分)

(8)注释、阅读(发送)范围。(1分)(9)主题词。(1分)

(10)抄送单位、印发说明。(1分)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一:(4分)

(1)利华公司2003年2月份经理会议记录;

(5)利华公司4月份经理会议记录;(8)利华公司2003年6月份经理会议记录;(10)利华公司2003年8月份经理会议记录; 标题:利华公司2003年经理会议记录(2分)案卷二:(2分)

(2)利华公司2003年销售计划;

(12)利华公司2003年销售工作总结; 标题:利华公司2003年销售工作计划、总结(2分)案卷三:(3分)

(3)市工商局关于年检工作的通知;(6)市物价局关于物价检查的通知;(11)市税务局关于税务自查的通知; 标题:市工商局、物价局、税务局关于年检、物价、税务自查的通知(2分)案卷四:(3分)(4)利华公司致香港凯福公司关于合作事宜的函;(7)香港凯福公司关于合作事宜给利华公司的复函;

(9)利华公司与香港凯福公司会谈纪要;

标题:利华公司与香港凯福公司关于合作事宜的函件、会谈纪要(2分)

2.案卷一:(3分)

(1)市教委关于2003年招生工作的通知;

(4)东方学院关于2003年招生工作的请示(呈市教委);

(5)市教委关于东方学院2003年招生工作的批复;

标题:市教委、东方学院关于招生工作的通知、请示、批复(2分)案卷二:(4分)(2)东方学院关于招生工作院务扩大会议纪要;(6)东方学院院务会议关于调整系主任的决定;

(7)东方学院关于调整系主任的通知;(8)东方学院关于做好开心工作的通知;

标题:东方学院关于招生工作、系主任调整、开学工作的会议纪要、决定、通知(2分)案卷三:(2分)

(3)东方学院2003年招生工作计划;(12)东方学院2003年度工作总结; 标题:东方学院招生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2分)案卷四:(3分)(9)东方学院各系关于开学准备工作的报告;

(10)东方学院各系关于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的报告;

(11)东方学院各系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报告;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新的社会阶层 &B

2、作为国家主人和领导力量的工人阶级是指工人队伍中的()A 国有企业职工 B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

C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职工 D 所有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 &D

3、()是我国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新的社会阶层 &A

4、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属于()A 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 B 小资产阶级

C 有待进一步改造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D 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D 6.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一种()

A 经济联盟 B 政治联盟 C 思想联盟 D 学术论坛 &B

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A

8、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A统一战线中大多数成员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 我国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C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D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

9、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加强民族团结 D 增强人民凝聚力 &A

10、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团结的基础是()

A 爱国 B 坚持社会主义 C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 共同的文化 &A

11、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A 阶级矛盾 B 民族压迫 C 民族歧视

D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D

1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A

1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B

1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A

1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A 党的路线决定的 B 党纲党章规定的 C 党员的人数决定的 D 党的性质决定的 &D

二、多项选择题

1、()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A&B&C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主要有()

A 工人阶级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人民军队 E 新社会阶层 &A&B&C&D&E

3、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是()

A 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 B 经济体制的变化 C 产业结构的变化 &A&B&C

4、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 推动了经济发,增加了国家税收 B 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 C 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A&B&C

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E、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A&B&C&D

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各民族共同繁荣 E、民族融合 &A&B&D

7、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密切联系群众 D 为人民服务 E 批评与自我批评

&A&C&E

8、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 全体公民 E 不问其政治态度如何 &A&B&C

9、新时期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的内容包括()

A 合作共事、共商大计 B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E 沟通关系、消除误会 &C&D

10、新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人民军队的总要求是()

A 政治合格 B 军事过硬 C 作风优良 D 纪律严明 E 保障有力 &A&B&C&D&E

三、简单题

1、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如何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如何理解国防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6、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

7、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8、简述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如何看待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10、为什么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1、答案要点: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作用决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地位。

2、答案要点:

(1)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的和国家提出的新的要求;

(2)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4)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答案要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4、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

5、答案要点: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6、答案要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实现国防技术呢后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3)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7、答案要点:

(1)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主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协商。

(2)民主监督。主要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8、答案要点: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9、答案要点:

(1)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地位。

(2)工人阶级始终是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大大增加,但这只是劳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通过工人的劳动。自动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贡献,但自动化仍然需要人去操作。

(3)还要看到,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增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10、答案要点: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第一,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第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第三,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知识分子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第四,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重要的建设力量。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1、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职业、身份经 常变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答案要点: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一个由宪法规定的总体的政治判断。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3、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4、答案要点: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作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答案要点: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新要求,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做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的科学定位。他指出,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我国,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会激化。为了维护 6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进行专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坚强后盾。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和人民利益忠实捍卫者的地位不可动摇。

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战争威胁并未根本消除。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加强和巩固我国的国防。人民解放军作为祖国的忠实保卫者,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

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搞好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五、材料题

蒋锡培,15 年前创办企业,14 年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他还作为十六大代表参加了会议,成为会议中引人注目的对象之一。1990 年,他和家人创办了电工器材厂,后来经过二十多年创业,如今,他的远东集团拥有核心企业和控股公司,总资产约 12 亿元,其产销、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 32% 的快速增长。

他说“作为党员的民营企业家,既要带头致富,更要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我们现在不怕当有产者,还要争当有产者。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根据以上的案例,谈谈你对关于允许新的阶层中的优秀人士入党的问题的认识。答案要点: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方针,我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即六种人员,包括民营科技企业中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在党的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于为祖国富强作出贡献的社会各阶层都要团结,对于其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只要他们能够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符合党员的条件,符合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就可以吸收他们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三,允许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意味着党员充分的多样化。虽然党员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的性质,但并不是影响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篇8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重点、难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各自的地位及作用、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社会新阶层与党执政基础的拓展,、社会新阶层与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 : 5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2学时)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一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无论搞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

二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格。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

三是由工人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工人阶级不仅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也是最基本的推动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一条根本方针。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也发生变化更加趋于年轻化。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这些变化集中表现为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力量的增强。

(3)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它的历史地位

(4)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2、农民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3)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3)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新的社会阶层的构成及其基本情况

新的社会阶层构成,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2、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原因

(1)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3)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3、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态度和社会作用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建设者的作用,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获得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提出“四个尊重”的原因及其着眼点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坚持“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其着眼点在与坚持群众路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2、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四个尊重”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抓住了这些基本因素,也就抓住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

4、贯彻执行“四个尊重”方针的目的

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5、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的要求

首先,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

其次,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

再次,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同时,建立激励和保护创造的社会机制,对成功创造者给予建立,对创造成果给予保护。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我国的民族状况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繁荣,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2、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人民团结的重大意义

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人民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学时)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1、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2、新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3、新时期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三、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1、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

2、爱国主义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

3、新时期统一战线建设的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要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共创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首先,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其次,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最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1)立足我国国情,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宗教问题

要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必须尊重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者发展宗教。要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我国,宗教还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解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抵制邪教。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2学时)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光辉的道路,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

2、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3、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1、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两大历史性课题

军队和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富国和强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进行。

2、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1)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使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革命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

(2)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要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3)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基础。

3、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

(2)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从根本上讲,是由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巩固国防,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国都不谋求世界或地区范围内 的霸权,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更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别的国家。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具有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和安全的能力。所以,我国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性的国策。

(3)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4)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转到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5)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要求

要坚持科技强军战略和质量建设的方针;大力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把我建设成为数量规模适度、体制编制科学、人才素质较高、武器装备优良、军事理论先进的精锐之师。

4、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1)主要领导人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的论述(2)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的要求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第三,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第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3)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原则,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1、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三个提供”和“一个发挥”

“三个提供”即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人民军队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来进行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关键在人才建设、必须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必须坚持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本章小结】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 篇9

10特尔斐法是根据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对大量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进行统计估算,并将估算结果告诉专家,逐步使分散的评估意见收敛,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评估结果上。

111分解末级指标,形成评价要点

2确定等级数量

3确定标号和标度

上一篇:小班垃圾找家教案下一篇:母亲节可以送玫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