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4-10-13

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共12篇)

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1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不高。为了解决这种现象,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 还要积极开发利用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不仅做一个课程资源的利用者, 还要做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1 英语课程资源的定义

明确英语课程资源的涵义是积极合理进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许多英语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程资源的真正内涵, 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时只知道教授“教科书”, 遵循“教学大纲”, 执行“教学计划”, 把课程资源简单地理解为“教科书”, 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忽视了其它形式的课程资源。那么, 课程资源究竟是什么呢?由于课程资源本身具有复杂性、丰富性、发展性等特点, 再加之不同的研究者处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目的, 所以对其界定就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学者认为,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吴刚平, 2003) 。也有学者认为, 课程资源包括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程晓堂, 2002) 。由此, 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的定义归纳为:课程资源是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 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自然界中所有可利用的、富有教育价值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师、母语或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外籍人士、学习者本人以及学习同伴群体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英语教材、工具书以及学校社会提供的网络资源、图书、报刊杂志、广播影视资料、博物馆、展览馆、直观教具和实物以及各种标牌广告、商品使用说明书等;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异域文化等。

2积极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充分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构建丰富多彩、全方位、开放的英语课程资源体系, 对于实施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拓展教学模式、开阔教育视野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扮演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 同时还要充当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不但要能够开发、利用、筛选、完善课程资源,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探索。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进修业务, 不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力, 提高专业素养, 拓宽教育视野, 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这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全面的提高, 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能力。

(二)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空间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比较偏重“注入式”讲授,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教科书上的现成知识, 教学模式非常单一, 不能运用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技能。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背诵的机械训练, 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这违背了教育的真正目的。要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我们要知道, 教科书只是给学生提供知识的框架, 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发展性等特点, 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 教师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依据教学大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以兴趣为基点来活化教材。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引导学生广泛开发利用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搜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拓宽了学习英语的空间, 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使学生逐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主动学习, 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追求者,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课程资源单一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主宰着全部的教学过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 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完全失去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效果极不理想。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个苹果, 然后要求学生也画一个, 学生只会画出一个和黑板上一样的“老师的苹果”。然而,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英语课程资源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在生活中探索各种形式的对自己学习有利的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老师再让学生画苹果的时候, 学生就能够画出一个有特色的“生活中的苹果, 自己的苹果”。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也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尽可能以不同形式、从不同渠道、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 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对英语的应用及其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所谓大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英语课程, 并能与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从而进一步开拓教与学的渠道, 更新教与学的方式, 增强英语教学的开发性和灵活性 (段兆兵, 2003)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结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英语教学形式多样,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 教师本人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一种。教师的言行、风格、激情和专业素养形成了独特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 而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 这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才能够融会贯通, 才能突破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 才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例如在讲课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尽可能向学生加入一些西方国家的民俗习惯、地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在感到趣味性的同时更能学到广泛的知识。此外, 英语教师运用全英文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它不仅向学生示范了标准的发音, 还让学生练习了听力。总之, 教师的处事方式、人生观、世界观等各方面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丰富自己的知识, 开拓视野, 使自己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做到触类旁通, 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 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包括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都是重要的学习英语的课程资源。首先, 学生自身的经验是一种资源。教师讲解的新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并内化为新的经验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此外, 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英语学习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英语充满兴趣的时候, 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积极主动, 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再者, 学生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 比如讨论、演讲等, 亲自参与其中, 才能把习得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不会遗忘。

(三) 教材及校园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开发课程资源仅仅理解为教学资料的搜集、练习册题目类型的多样化, 可是学生除了会做题, 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李岚, 2007) 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 虽然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资源, 但是在教材的使用上, 要打破原有的照本宣科的“教教材”, 把教材当唯一资源的圣旨, 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应该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 依据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兴趣与特点, 尝试通过多样的、有趣的、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学内容。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歌曲、视频、图片等, 或者利用多媒体资源, 或者把教材上文字性的东西转变成角色分配扮演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英语角活动, 多组织一些英语比赛, 让学生有条件锻炼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英语风采, 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四) 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除了校园资源, 社会资源也是极丰富的课程资源, 可以被开发利用到英语教学中。例如, 一些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把在学校所学知识利用在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获得直接经验。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合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发利用英语课程资源是每位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转变教学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唤起学生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只要师生共同努力, 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 并建立英语课程资源库, 英语教学一定会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5) .

[2]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3) :26-30.

[3]李岚.走出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误区[J].山西教育, 2007 (6) :41-43.

[4]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8) .

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2

草原蝗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草原蝗灾是昌吉地区草原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每年蝗虫发生面积6.53万hm2,严重危害面积5.33万hmz.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176万元,并造威草原生态恶化、草原沙化和荒漠化,严重制约盲牧业生产.同时,由于蝗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开展蝗虫的综合治理,减轻或消除灾害的损失,探索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新途径,引导牧民中增收的新方法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开展蝗虫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作 者:宋跃斌 努尔加列力・巴依哈布力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市草原站,昌吉,831100 刊 名:新疆畜牧业 英文刊名:XINJIANG XUMUY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433.2 关键词:蝗虫   开发   利用  

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3

关键词:绘本阅读;家园互动式;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22-1

笔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及需要等,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实践尝试,力图在通过家园互动式的绘本阅读研究,提升家长自身阅读理念,提高家园互动式绘本阅读的指导水平。

一、互动交流式

绘本阅读关注量的积累,引导博览群书。没有量的积累,即使篇篇是精品,孩子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修养。因此,要大力提倡博览,提倡广读书、读整本书、读整套书,让儿童的阅读先有量的保证,再达到质的升华。优秀的绘本价格相对就比较贵,要孩子购买很多也是不现实的,学校购买也不可能买齐,而家庭获得绘本的来源非常多,每月定制绘本杂志,如东方娃娃绘本版;根据朋友或网络推荐购买各类优秀绘本;让孩子到书店自己挑选等。因此我们就在班里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购买到的认为好的绘本互相传阅,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我们还创建了绘本阅读QQ群,让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交流。我们还在网站上开辟专贴“亲子阅读日记交流”,从一开始随笔很少,到后来家长写随笔的数量不断上增,类型也各有不同。当家长看到大家的随笔时,都有很大的感悟,每一篇随笔出来都会有很多的家长跟帖,反思自己的得失,鼓励别人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

二、活动参与式

有了交流和理论指导还不够,还必须亲自参与实践,于是我们又把家长请到课堂,走进真实的早期阅读活动,了解老师是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又是怎样与幼儿互动的。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在向家长示范早期阅活动的时候。我会选择不同类型的书,如有些书适合你念他听的方法,有些书适合一问一答式,有的呢,适合场景重现的表演式,而且,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的讲法,就像有的孩子5岁前他比较喜欢大人念他听,5岁后慢慢可以接受一问一答式讲法。有的孩子很早就愿意跟大人进行互动式阅读了,活动结束,我对家长说:“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大人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妨观察一下自己孩子的特点,几种方法穿插进行,效果会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又邀请做得好的家长在班上示范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让其他家长观摩,现场讨论,而对能力弱的家长则采取多教、多讲、多示范的方法,使家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家长参与早期阅读的热情。吸引家庭成员充分参与到孩子的绘本阅读中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大环境,对于激励孩子不断探索求知,激发创新思维有着很好的帮助。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从小班的每月故事妈妈(每班每次邀请6位故事妈妈将幼儿分成六组形成小组讲述)到中班的每月故事爸爸(请一位爸爸给全班的孩子讲述)在活动中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从一开始问卷调查是否愿意参加“否”的占大多数,到再次问卷调查是否愿意参加“是”的占大多数,家长看到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剧增,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长看到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提出的问题下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浏览相关话题,孩子在独立思考探索求知的过程中既体验了获取亲情的快乐,又积累了学习阅读绘本的经验和方法。

三、创作表演式

为了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家长与孩子共享亲子合作演绎绘本所带来的快乐,我们还开展了亲子绘本表演活动。演出作品题材全部出自幼儿熟悉和喜爱的阅读绘本,如《大手套》、《幸运的一天》等。这些绘本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精心设计、巧妙编排,通过家长和孩子们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表演,将绘本故事完整地诠释出来,不时引来台下小观众们阵阵笑声和掌声,亲子默契的活动场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们通过这个平台也树立了科学的阅读理念并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阅读除了看、听、说等,其中创作表演也一种生动的阅读形式。

四、专题研究式

孩子可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针对推荐的绘本话题,进行充分讨论,深入研究,挖掘本质,从自我探究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面优秀绘本推荐墙,我们会双月推荐一本或一套绘本。结合推荐绘本,向家长介绍一本绘本故事书,给予家长本次推荐绘本的正确亲子阅读的指导与建议。等孩子对绘本有一定了解后,也可以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绘本故事,到时就可以阅读孩子自己的优秀作品,可以是同校幼儿的作品或同班幼儿的作品。如在阅读完《永田爷爷的日记》之后,就可以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观察日记》……完工后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阅读品评会,让孩子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4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内容分析

从了解金属矿物的开发引入, 通过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认识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化学方法是由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惟一方式, 金属活动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选择金属冶炼方法的主要依据。金属冶炼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工艺条件、降低能耗、回收废弃金属制品等, 就成为与冶炼金属同等重要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金属、合金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金属矿物及工业上金属矿物冶炼过程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采用“学生阅读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课时设计, 具体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4个方面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为: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 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归纳几种常见金属冶炼方法→合理开发金属资源→活动探究 (研究性学习) 。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 掌握冶炼金属的本质和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 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 了解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和归纳相关素材, 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开发寻找金属替代品, 减小资源浪费, 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 (主要是金属冶炼) 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 了解适用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引入有关金属的生活素材, 并让学生举出常见金属物品,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欲望。

学生发言:常见物品 (如铜线、金银首饰、铝合金门窗) 。

过渡: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有些是合金, 有些是纯金属。而金属 (如Mg、Al、Fe、Cu、Ag、Au等)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 (游离态或化合态) 存在呢?

学生回答:略。

放映短片: (了解工业上金属冶炼的过程)

投影:通常工业上将矿石制得金属单质的过程分成三步: (1) 富集; (2) 冶炼; (3) 提纯。

探究问题1:写出一个冶炼金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这一反应。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分析, 然后教师引导导出金属冶炼的原理 (由具体到一般)

小结并投影:金属冶炼的本质:Rn++ne-=R

探究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 (88页-89页) , 分析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2”, 结合工业冶炼金属常见方法, 揭示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投影: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讲述:除了上述常见冶炼方法之外还有如湿法冶炼、火法炼铜等。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课本89页表4-1) 。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 书写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金属冶炼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课本89页表4-1) 。

投影:我国矿产资源简介 (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 。

探究问题3:根据有限的金属矿物资源, 你认为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金属?

学生活动:讨论金属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寻找代用品、改良冶炼工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

八、小结

金属的冶炼原理、方法及金属的综合利用。

附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利用废弃金属铝制取明矾的研究;

2.××社区废旧金属的再利用状况调查与建议;

3. 海底金属资源开发的设想;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5

一、历史课程资源

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

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物质的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材是其它资源的基础

可以开发别的资源再结合雨果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就可以全面认识了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可以与

可以与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相联系与共产党的政策相联系

家庭成员经历过很多历史事件,另外如讲书法,家长有专业的,另外还有家谱还有别的文物等

要引导

要辨别其真实性

要筛选

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思考 篇6

关键词 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72

饲料资源是指一些能用作家畜饲料的资源,一般是指各种天然饲料物质,经过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一些矿物质、动植物,使其成为饲料,满足养殖的需要。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种动植物、矿物质丰富,如小麦、豆类、玉米等常规饲料和玉米酒精糟、苹果渣等非常规资料等都可以被开发利用,十分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对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可开发利用的饲料资源

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结合当地的资源储备情况,多针对一些易开發、潜力大、数量多、需求大的资料。而玉米、苹果、葵花等是乡镇中常见的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具有可行性。

1.1 玉米蛋白粉

玉米蛋白粉的原料是玉米,通过将玉米脱胚、碾碎、过滤渣滓、提取淀粉得到黄浆水,对其浓缩和干燥处理后所得的产品即为玉米蛋白粉。如果利用湿磨法加工,会形成20%~70%的粗蛋白质,其含量比玉米还高[1]。这种蛋白粉含有丰富的纤维、胡萝卜素、铁、天然黄色素及氨基酸,更易消化,相比豆粕、米粉,有更高的饲用价值。在畜禽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含量约为60%;在鸡饲料中,为了保证鸡的采食量,以低于5%为宜;而在猪饲料中有15%的用量,猪食用玉米蛋白粉有助于其消化,有较好的适口性。玉米蛋白粉还可以与豆粕搭配使用,达到平衡氨基酸的目的,同时肉牛和奶牛饲料中也可加入玉米蛋白粉,但添加量约在30%[2]。需要注意的是,玉米蛋白粉在使用时要检测霉菌的含量,在育肥牛羊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1.2 玉米芯

玉米芯即玉米脱粒后剩下的穗轴,占玉米质量的20%~30%。玉米芯含有较丰富的营养,包括0.5%~0.7%粗脂肪、50.0%~52.9%可溶性无氮浸出物、32.0%~36.0%纤维素、2.0%~6.0%粗蛋白、30.0%~33.1%粗纤维、3.2%~3.5%粗灰分、35.0%~40.0%粗纤维和半纤维素[3]。主要用作草食动物的饲料,而且使用方式简单,只需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后用水浸泡,在混合到其他饲料当中即可。而且玉米芯饲料有非常多的益处,既能节省饲料,又能帮助家畜消化。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干喂玉米芯,以免消化不良,要按比例搭配其他饲料。玉米芯作为饲料使用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节约,将很多丢弃的玉米芯回收利用,喂养家畜,育肥效果良好。

1.3 苹果渣

苹果渣是由果核、果皮、残余果肉等果汁加工剩余的副产品组成,其本身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矿物质、可溶性糖、纤维素、维生素等。将其做成风干做成饲料后,成分更是多样,包括26.94%粗纤维、7.56%粗蛋白、50.0%~52.9%可溶性无氮浸出物、3.95%粗脂肪、2.23%粗灰分、0.09%磷和0.24%钙。同时,苹果渣饲料中含蛋氨酸、赖氨酸高出玉米1.2倍、1.7倍,含铁量高出玉米4.9倍,维生素B2的含量高出玉米3.5倍。另外,无氮浸出物中总糖的比例高于15%。

苹果渣饲料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发,但由于苹果渣中水分含量达75%~80%,易腐烂、降解,既不利于存储,又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自然晾晒、人工干制、鲜渣贮存等是目前常用的保存方式,自然晾干易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人工干制则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比较明显。而鲜渣贮存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还可作为多汁饲料喂养家畜。将苹果渣和玉米秸秆一起存储,具有很多好处,如适口性强、廉价、营养高、味香和质软。苹果渣主要用于反刍动物的饲养中。

1.4 葵花盘

葵花盘是取出葵花籽后剩余的部分,将其用作饲料也属于废物利用。将葵花盘制成饲料后营养丰富,含有5.04%粗脂肪、6.9%粗蛋白、25.5%中性洗涤纤维、18.0%粗纤维、14.2%粗灰分、0.12%磷、45.6%无氮浸出物、1.23%钙和25.2%酸性洗涤纤维。并且,无氮浸出物和粗蛋白的含量几乎与粮食中的含量持平。此外,芳香果胶也是其中一种成分,作为多糖,制成饲料,能够提高牲畜的食欲。

葵花盘制成饲料的方式十分简单,只需撕成小块后用粉碎机将其粉碎即可成粉。这种葵花盘粉的营养价值极高,相当于大麦的70%~80%,玉米的60%~65%。即可直接喂养,又可配比其他饲料喂养。葵花盘若不制成粉,也可以青贮,或与玉米秸秆混贮,比例为1∶3。混贮的方式能够提高营养价值,有3.2%粗脂肪、49.6%无氮浸出物、7.4%粗蛋白质、10.2%粗灰分和20.2%粗纤维。

1.5 马铃薯渣

马铃薯是第四大粮食作物,其价值不言而喻。马铃薯加工过后剩余的残渣含有4.1%~4.9%粗蛋白质、8.4%粗纤维、0.14%粗脂肪,将其用作饲料,缺乏营养价值,且适口性差,虽然干渣和鲜渣都可以作为饲料使用,但品质较低,能够混合其他饲料使用是最好的。另外,也可以将马铃薯渣和秸秆一起青贮,既增加了钙、粗蛋白、磷的含量,又降低了粗脂肪、干物质、粗纤维的含量。

2 促进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首先,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可以弥补饲料供需不足的现状,但非常规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易受原料配比的影响,不同的比例其粗蛋白、干物质、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有所不同。因此要研究合理配方,多次试验,保证最终的配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原料中的养分,提高消化率。其次,加工方式的不同、原料来源的不同会对饲料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配方前要做好营养成分的测定工作,在日粮的配置中平衡营养素的浓度。保证其营养价值能够满足畜禽的需要。再次,在饲料合成过程中需要用一些方式来提高商品的价值,如香味剂、色素、抗氧化剂的使用,及氨化、制粒、粉碎、发酵等处理。最后,为了保证饲料的安全性,要严格检测原料中的有毒物质或抗营养因子,用添加剂或通过特殊的加工处理方式来消除其毒副作用。

3 结语

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给饲料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现有的饲料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必须要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玉米蛋白粉、玉米芯、苹果渣、葵花盘、马铃薯渣等都是一些常见资源,平时的利用率不高,大都当作废料处理,但将其制作成饲料营养丰富,既能缓解资源紧张问题,又能变废为宝,满足养殖业的需要。同时,还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涂远璐,孟梅娟,高立鹏,等.体外产气法评价南方农区非常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J].江苏农业学报,2015(4):855-864.

[2]谷子林,陈宝江,陈赛娟,等.我国家兔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养兔,2012(11):4-7.

[3]楼立峰,范京辉,章学东,等.桑叶粉作为家禽饲料资源的研究概况[J].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63-1666.

气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7

一、气候资源与农业

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时间, 气候资源的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不同。因此, 不同地区的复种制度、复种指数也不一样。要因时因地制宜,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气候资源, 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1. 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

气候往往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 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2.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广泛采用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措施, 以及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来合理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 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 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二、气候资源与建筑

1. 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

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位的中间方位, 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2. 风与城市规划

不同地区, 不同季节, 环流条件不同, 风向不同,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 要考虑有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A、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B、季风区, 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 布局在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C、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 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三、气候资源与交通

1. 交通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2. 航空机场, 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小、风速较小、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气候资源与旅游

现在许多过去没有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或气候现象被转变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旅游业是投资不大、收入丰厚的新兴产业, 其目的是给人提供特殊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旅游业离不开气候, 气候是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首先是气候现象本身的美。如, 冬日雪景是最壮丽的自然景色, 夏日雷电则是最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 秋高气爽使人心情平静, 春暖花开使人感到生机盎然。其次, 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更是旅游的重要目标。旅游是一项人类活动, 一般需要宜人的气候条件。我国春光明媚的春季与秋高气爽的秋季, 是旅游最好的气候条件。春游、秋游也在我国比较盛行, 人们度假往往也选在这两个季节。旅游有大量户外活动, 是人类接近大自然的良好时机。因此, 也是对气候十分敏感的一个行业。充分评价与开发气候资源, 无疑也是开展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气候资源与医疗

气象条件与疾病的关系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气象要素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如冻伤和中暑, 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直接引起的疾病;气象要素作为发病的间接原因, 则是作为一个非特异刺激促进疾病复发或使病情波动, 或由于影响病原体生长、繁殖, 再对人体起作用。在一年四季中, 各种疾病的发生有不同的季节变化, 我们知道乙脑病人多发于夏、秋季节, 麻疹、流脑、猩红热流行于冬、春季节。不单是传染病, 其它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天气的非周期变化有关。通过分析研究证明, 当锋面活动时, 可使某些疾病发作或加重。受天气非周期变化影响的疾病很多, 但天气变化也并非每次都能诱发“气象病”, 这由许多情况来决定。例如, 天气变化的幅度可决定对人体刺激的大小, 即使是同样的刺激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 最重要的是人体的健康状况, 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工作, 需要与医疗部门进行广泛的合作, 进一步研究天气变化及气象要素对人体一些生理机能的影响, 使健康免受恶劣天气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还应通过适宜的锻炼, 增强体质以适应各种天气的变化。

校园“定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8

一、校园定向器材

为了降低校园定向器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损耗程度,在平常训练时用其他物体代替点标旗:小范围内利用纸杯(见图1)或者红色易拉罐(见图2)代替点标旗,中等范围内利用矿泉水瓶当点标,长距离再用正规的点标旗。

二、校园定向内容

实践过程中发现,短距离选用花坛定向、趣味定向(见图3)、36点定向(见图4)、教室定向,中距离选用操场定向(也可用于夜间定向)、楼道定向、百米定向,长距离选用校园全景定向,并采用个人定向、小组接力定向和“两人三足”定向等比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校园定向教材

搜集网络上关于定向运动方面的资料、《定向运动教学文件》的课件,将其整理装订成一本小册子,做校园定向运动的教材,每本成本大概两三元,并且可以复印循环使用。或者统一征订军事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定向运动》(学生版)作为教材(价格不贵)。

四、校园定向地图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9

一、把乡村生活资源引入到美术课堂中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他提出如果以社会为学校, 教育的材料、教育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优化。如果恰到好处地开发乡村丰富的课程资源, 可以创建优质高效的美术课堂。乡村生活资源独具亲和力, 可以积极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描绘出多姿多彩又独具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 乡村独具特色的丰富的生活素材正是美术课堂取之不尽的原生态资源, 如何把熟知而丰富的本土化生活资源反映到艺术作品中, 是我们一直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根据我校 (注:此处指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中心小学, 下文同) 实际的地域特点及优势, 依据教学大纲计划, 笔者对身边的生活资源进行了搜集、挖掘和整理, 充实到美术教学中。如我校周边的乡村, 盛产丰富的五谷杂粮, 这对我们来说是太珍贵的美术素材了。五谷画的取材正是来自农民所种的各种谷物粮食等, 经过设计和粘贴据可以制作成别具装饰意味的作品。这种制作工艺虽然简洁, 但品位高雅, 既有雕塑的艺术造型特点, 又有绘画艺术的色彩视觉效果。这么得心应手和拈之即来的生活资源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孩子们虽然对它们很熟悉, 但却没有留心观察它们, 他们很少想到利用五谷的形状和色彩可以设计创造出一幅幅充满童趣又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所以, 笔者鼓励孩子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和事物, 因为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孩子们由刚开始的“陌生”到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时, 将家乡的五谷引入课堂, 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利用五谷的颜色深浅, 不同形状设计来粘贴。有的学生用五谷杂粮制作出各种有趣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 如2008年奥运标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等形象;有的学生利用五谷制作出简洁明快的风景画、人物画、水果静物等, 如袁文锦同学制作的《家乡美景》、李琴同学制作的《可爱的米老鼠》等, 都很有创意。

打造优质有效的美术课堂, 将五谷杂粮等生活资源融合到美术课堂, 教师推陈出新的创作和指导, 制作独显本土风情的儿童画作品, 是我校的特色。此外, 家乡的大砖头、小河里的粘土、各种碎花布、棉絮、树叶、玉米皮等均可设计制作出具有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例如, 苏教版第三册第八课《什物拼贴》便是利用稻草、豆子、玉米等材料或各种碎花布, 进行粘贴制作;第十六课《叶子片片》是利用叶子的颜色、形状, 制作出一幅幅可爱的动物画面等。

二、利用乡村自然环境资源, 优化美术课堂

乡村虽没有城市的繁荣, 但乡村质朴的天然景色尤为迷人, 那成片的果园、大面积的荷花池、古老的小河湾都是繁华背后的净土, 更是美术创作的资源。如何发挥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 使各种自然环境资源与美术课程有效结合呢?我们通过创新性的活动来推动孩子们艺术创作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探索者, 学会主动的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美术教师要真正成为拓展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会走路”, 鼓励他们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 在大自然中多学习、多探索。例如, 苏教版第一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 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 从自然中的美丽色彩入手, 让孩子们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色彩, 体验自然带给自己的美感和享受, 愉悦了身心, 陶冶了情操。

笔者还时常带着孩子到户外踏青和取景写生, 野外纵横的树林、丛草、野花, 水中的小鱼, 空中的鸟儿, 老河上的断桥, 还有野地里的油菜花等, 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此时, 笔者便根据这一有利时机, 及时点拨, 授以必要的取景知识及绘画技巧, 让孩子们用画笔将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表现出来。阳春三月, 漫坡的梨花、桃花, 白的似雪, 红的似霞, 娇艳欲滴, 为乡村增添了无限的美感。置身于这样如诗如画的环境里, 学生们陶醉了, 在他们的啧啧惊叹声中, 让学生们以梨花、桃花为主要的表现对象, 结合乡村的房舍建筑, 绘制出家乡美的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 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地进行多角度观察, 然后细致准确地表现出梨枝、梨花的结构, 并结合想象, 表现出他们心中美丽如诗的乡村景象。

通过带领学生到大自然里寻找美术创作素材,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 学生的作品也各具特色。有的学生以小河湾的丛草、野花、歪脖树、小鸟为主题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如程佳佳同学的《美丽的小河湾》, 非常的优美和惬意;有的学生以古老的断桥为背景, 表现出一种古朴缺失的美, 如陆雨辰同学的《老河上的断桥》等。一幅幅精心绘制的美术作品, 无不体现了小作者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利用乡村人文资源, 优化美术课堂

人文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的总和。如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历史遗存、思想观念、科学技术, 现实世界中的资产、资本、权力、关系都可称为人文资源。我们的家乡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具有家乡特色的布鞋、棉鞋早已远销各省, 每年的农忙过后, 乡民们便在家里做起了手工业, 忙着赶制各种不同式样、不同种类的布鞋和棉鞋。以此为切入点, 笔者教育孩子们珍惜家乡人们的劳动成果, 并为父老乡亲的聪明才智而自豪, 让学生们以家乡的布鞋和棉鞋为思路, 引导他们设计创作出了关于家乡特色产业的画面, 如《做鞋的姑娘们》、《奶奶做的老虎鞋》、《我设计的鞋》等, 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也让他们了解了家乡质朴的风情和民俗劳动。还有家乡的民间剪纸、泥人、风筝, 村子里的红白喜事, 各种传统的节日等文化资源, 都是美术课堂或缺的美好素材。例如, 在上《人物装饰画》这一课时, 笔者利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这一活动教育孩子们缅怀革命先烈,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故事, 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热爱心目中的英雄,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并以此为思路创作了《我最崇拜的人》、《我最爱的人》等英雄形象。再如, 通过端午节吃粽子这一节日习俗, 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活动的起源, 还可以用粽子形象创作装饰画作品, 等等。

家乡的人文资源是丰富的, 美术课堂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课题, 选取不同的人文题材进行整合, 为课堂所用, 从而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乡村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纯朴的大课堂, 在乡村的大课堂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独具特色的创作资源, 美术创作所追求的创意和创新都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通过细心的发现和搜集, 将生活里的可利用资源经过整合, 运用到美术课堂中来, 培养孩子们自觉地去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利用乡村里的各种资源, 并巧妙地将它们引入美术课堂, 使美术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单调乏转变为现在的丰富、多样和生动, 变成充满趣味性的具有本土风情特色的新课堂。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要主动推进创新性美术教学, 重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亲切关注, 让他们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 创造有益于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 让美术课堂丰富和活跃起来, 凸显美术创作和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2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篇10

一、以文为本, 由此及彼

教科书是精心选编的, 有着相对完整的体系, 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挖掘课文中的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再度开发。

1. 仿写文本, 巩固内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有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 教师除了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外, 还应巧妙地利用文本资源作范例让学生动手仿写。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长城与运河》时, 当学习到“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句话时, 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仿写句子, 对“是谁?是”这一句式进行仿写练习。仿句的练习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 填补空白, 升华情感。

课文常因表述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 这些“留白”处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点, 运用重组课文语言的形式, 给予学生读写语言实践活动。如课文《爱之链》结尾的一句话: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 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亲爱的, 乔依……”这一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 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展开想象, 对文本进行续写, 这样的续写,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3. 对比阅读, 启迪智慧。

对比, 能让人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能更明确两者的特点。阅读教学中的对比阅读也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文本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如六年级上册的《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明文, 是阐明事理的文章。单纯解说这一文体, 学生可能不易理解, 所以,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先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比较阅读, 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 有的说明一个道理, 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会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 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阅读思路, 能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二、生成资源, 及时捕捉

课堂生成资源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 而是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 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提出的问题, 甚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 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1. 在质疑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时, 总会有学生提出很多教师预设以外的问题, 教师不能避而不答, 而是应通过各种途径给予解答,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并对一些有价值的质疑进行适当的拓展, 使之生成为新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观书有感》这一课时, 教师刚出示课题, 就有学生满脸疑惑地问老师:“我预习过这首诗, 诗中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 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 为什么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上课伊始就有学生这样发问, 其余学生先是鸦雀无声, 后来便议论起来, 也有学生说:“我也这样认为, 还不如把诗题改为‘观塘有感’。”面对这样突发的意外, 教师不慌不忙, 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 顺着学生的提问反问道:“这诗的题目究竟要不要改?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诗中没有提作者看书, 应该改。”有的说:“诗中没有提书, 可是诗人是在池塘边读书。”老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学生答:“从书的插图知道, 诗人正在读书。”又一生接着回答:“当时诗人在读书, 有一个地方看不明白, 看到池塘边的景色恍然大悟, 就写下了《观书有感》。”老师又追问:“看到了什么景色?又悟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抛出就将学生又拉到了对古诗的理解学习中, 随着教师的层层点拨, 学生最终明白, 这首诗阐述了不断读书吸取新知的重要性。到这里为止, 学生立刻明白:诗的题目不能改。教师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没有拒之于千里, 而是打破常规, 反诘诗歌, 向学生提出改诗题的问题, 一下子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把原先的“让我读, 让我说”, 变成了“我要读, 我要说”。

2. 在错误中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通过巧妙的引导, 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在教学《詹天佑》时, 学生朗读“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时, 将“第”这个字读漏了。我立即将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能不能不要“第”?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强调“第一条”, 就是突出了中国人不依赖帝国主义也能独立完成, 是值得扬眉吐气的!抓住课堂上这一小错误, 学生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1

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通常我们说的是狭义上的教学资源,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背景

自从20世纪30年代视听教育兴起以来,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育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早期,教师被看成信息源,媒体只起单向传递作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到70年代,人们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媒体成为师生相互沟通的中介物,师生应该更多地交流;到了80年代,学习心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进步,媒体再也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通道”,而是构成认知活动的实践空间和实践领域,人们更加注意和关心媒体环境了;到了90年代,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是极其迫切的任务。

基本规律

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在教学资源构成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主动地利用资源来满足。我们应该认识到,不仅教学媒体(中考资源网,小学资源网,高考资源网,中职教学资源网等) 是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完善的环境。

教育资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其归属性质和管理层次区分,可分为国家资源、地方资源和个人资源;按其办学层次区分,可分为基础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按其构成状态区分,可分为固定资源和流动资源;按其知识层次区分,可分为品牌资源、师资资源和生源资源;按其政策导向区分,可分为计划资源和市场资源。制度作为教育资源,它既可以是市场导向的,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其他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可以是计划导向的,从而使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难以有所作为。古往今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因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同,对于教育资源的属性、价值、用途、利用方法和实现途径等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新资源观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受教育者(公众)始终是受益主体。因此,自从有教育历史以来,教育资源便承载着人类理想和社会公德的重任,被视为厚德载物的载体。教育资源是公共社会资源和市场经济资源的混合体。教育资源在具备其他公共社会资源所具有的属性和功能的同时,也具备其他市场经济资源所具有的属性和功能。市场配置教育资源,就是按照市场运作规则,将教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收益等权利,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赋予给教育主体——学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

一般模式

教学资源的积累,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外部来获取。这类教学资源是显性的资源。比如,课前大多教师从网上下载视频资源,或制作课件,或下载图片,或自制教学用具等。这种方式获取教学资源,得到的信息准确,有效。二是,在课堂上自主生成的教学资源。这类教学资源,教师事先是不可预知的,是隐性的教学资源。然而正因如此,此类教学资源很珍贵。教师的成长,大多来源于正确、合理地处理这类教学资源,在课后写成教学随笔,反省自我。

现在,我重点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首先,对于第一类教学资源,我时常积累运用。但有一个原则,一定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装样子,摆架子而运用。下载或自制课件,都一定要为学生服务,若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为用而用,其结果适得其反。其次,对于第二类教学资源,我在课堂,时常有自主生成的资源。面对课堂上自主生成的资源,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处理的方式与方法,体现这位教师的思想修养和他的学识及他个人的教学境界。我认为,若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此种情况,你应该庆幸,这是很多学生给了我们自身提升的机会,千万不可打击学生。这是其一。其二,教学相长,自己千万不可为完成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教学资源,视而不见。其三,教师应该冷静下来,将问题抛向学生,这一时间,自己也思考,备课中自己没有想到的,学生反而能想到,学生真是太伟大了。第四,这样的教学资源,课后自己再写教学反思,有了很好的第一手材料,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因此,面对教学资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

相关资源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它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带给我们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革。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迫切改革的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它给我的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语文教堂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在教学《小蝴蝶花》一课时,导入时通过课件出示“小蝴蝶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蝴蝶花的美丽。再通过说句子进一步体会小蝴蝶花的美丽。学生根据小蝴蝶花的样子说出了小蝴蝶花的静态美、动态美。

nlc202309011528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小蝴蝶花由骄傲到自卑又到心情舒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遵循这条情感线,先让学生通过课件观察小草地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样子,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结合课文思考:面对( )的小草,小蝴蝶花( )。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小蝴蝶花的骄傲。再通过课件展示名花奇葩的图片,面对( )名花奇葩,小蝴蝶花( )。让学生体会小蝴蝶花的自馁。课件的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小蝴蝶花的情感变化。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写道:“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采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所以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开放性和活动性,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的实践活动,探索途径和方法等均可以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机会。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达成这一效果。教学形式将更加活泼,更能实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形式将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接受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了《小蝴蝶花》一课后,我布置了一项有选择性的作业:课后可自行搜集信息,进一步研究小蝴蝶花的生长环境。也可以以“小蝴蝶花真美呀!”为总述句写一段话。这样的选择性作业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学生们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常客,浏览了大量相关的内容。学生轻轻点击小鼠标,上网查找,一切来得如此容易!看着孩子们的那份投入,那份自信,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我才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学习。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整合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课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肯定,“整合模式”将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建立新型的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我们现在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则是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众所周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

《肥皂泡》的导语中,“一个小小的肥皂泡就代表自己的一个梦想,儿时的梦想就在这小小的肥皂泡中”这样入情入境的导语,为理解课文主旨、突破难点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又如在《太空人的生活》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有关录像,提供了思维的材料。多媒体阅览室,这是让学生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并在计算机上进行阅读的场所,学生将学到的操作技术在机上操作应用,如遇到问题能及时向老师求助。这样,学生便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中自由查阅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

另一方面,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也是诱导学生学习、自主构建的内因。我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中的内因和外因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学习诗词,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内涵、意境,这就需要老师来创造和该诗词相关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信息的资源提供也是这样。

《课标》指出的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在语文课中我借助课件及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学生此时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

信息技术对教学信息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下进行一些图、文、声等等各种媒体的超文本链接。例如,语文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四方面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言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又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

《笋芽》这篇课文介绍了笋芽成长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笋压破土而出的过程和不怕困难的勇气,首先,在初步感知课文的阶段,我第一次演示课件,让学生对笋芽破土而出有初步认识;在讲课文阶段,我又一次演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笋芽不怕困难的成长过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次演示课件。最后再通过课件进行训练,不同媒体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也有利于我对不同教学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在信息时代,要实现教学结构的改革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式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我们必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新理论,要有破旧立新,敢于向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挑战的勇气和精神。

浅议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 篇12

1 林下资源概念

林下资源是森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林下资源可以理解为是林冠层以下的所有动植物总称, 是除去乔木以外的所有森林资源成分。这种林下资源概念主要包括了林地、林木以及林区的一切动植物、微生物和其他自然环境因素。而狭义上的林下资源主要指的是在森林范围内, 除了林木木材以外的森林动植物资源。这种林下资源主要包括了林果、药材、真菌、野菜等等。本文主要针对狭义上的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分析与阐述。

2 现阶段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现阶段的林下资源开采工作中, 由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破坏了应有的生态平衡, 严重制约了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现象主要产生在春秋两季, 由于这两个季节中山区野菜、野果和药材成熟量大, 诱使了大量的工作人员涌入山区进行开采, 使得林业开采中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这种没有节制的进行林下资源开采所造成的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导致了林下资源开采过量和未成熟果实被摘采, 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其次, 加剧了林区生态功能的退化, 造成严重的林业环境破坏。第三, 由于大量的工作人员山区, 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题。第四, 造成国家珍稀动植物被非法开采和猎捕。

2.2 经济效益低

由于在开采工作中工作人员各自为营, 没有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野生资源, 造成了林下资源的重大损失, 使得林下资源的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体现。

2.3 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

林业从业工作人员对林业基础知识了解不深, 从而在工作中工作方法和开采技术手段不合理, 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的同时也给林业生长留下隐患。同时在工作中由于受到林业经济体制的限制与制约, 使得林下资源开采与利用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接。

3 有效的开采措施

3.1 开采分类

3.1.1 野生林下植物资源

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是森林中除了木材以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森林植物资源总和, 它们在生长中含有某种或者多种特殊成分, 可以经过直接或者加工的方式来提炼形成对人类生活有用的物质。或者由于这些资源的优美外形和鲜艳花色而具有着良好的观赏价值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目前的林业资源中常用被采用的野生林下资源有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树脂类植物和色素类植物等。

3.1.2 森林动物资源

野生森林动物资源是除去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意外的所有对人类有用的野生动物。在目前的林业体系中, 主要的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等。其中在动物资源中最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如动物的毛皮、角牙、肉质和内脏等。

3.1.3 旅游资源

由于森林体系本身就具备着重组的旅游资源, 再加上其林下具备着充足的生物景观和奇花异草, 这些景观的存在往往与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互融为一体, 形成综合性的旅游生态体系。在森林资源中, 其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在游客对于人文景观的认识、对民俗风情和历史遗迹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聆听自然的声音和开展简易的娱乐活动。通过森林旅可以促进人们的热爱自然心态, 提高游客的保护环境意识。

3.2 林下资源的开发原则

3.2.1 设置健全的管理体制原则

在林下资源开发之处, 首先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新世纪, 各地林业部门和森工企业都需要设置专门的林下资源管理部门和组织结构, 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下资源保护新体制。通过这种健全的保护体制和方法来约束工作人员的林业开采, 进而保证林下资源开采的科学、合理进行。同时在林业企业生产中需要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利用培训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理念, 培训员工思想素质水平和法律知识, 是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合理开采。这种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有利于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和物种的持续稳定增长。

3.2.2 采用分类管理原则

在管理工作中通过有针对性。有组织的进行林业范围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长、分布和开采规律探索, 深入调查其储存量、采集收获期的基本情况, 进而在工作中实现定期开采变化要求。同时根据目前的市场发展行情进行全面分析与配合, 使得林下资源能够实现专项分类管理和开采, 并对其实行公开竞价, 进而鼓励相关企业的科学合理采集和加工。

3.2.3 加强领导组织原则

对林下资源开采要能够以领导组织为原则, 通过资源部门牵头由相关部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下设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对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管理具体负责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组织管理、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强对林下资源的监管。对林下资源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现场指导跟踪问效加强林下资源经营权有偿转让后的管理和市场运行情况有效保证林下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对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对存在的难题给予解决。

3.3 合理开发与利用林下资源的主要方法

利用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进行食品、医药、工业原料的深加工生产。林下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可供开发的绿色食品种类很多包含果品类、森林蔬菜类、饮料类、食用油类、色素类、花粉类、淀粉类等。随着人们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应该对林区山野菜、食用菌、松仁等实用价值高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开发系列产品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销售时间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制造各种高档的果酒、果酱、果脯、饮料、罐头食品、保鲜野果、保鲜野菜、保健食品以及中药材等逐步推出具有林区特色品牌的产品。根据当前国内外对纯天然植物药材的苛睐需求量大增的的形势应有计划大力展药用植物的开发以天然为主体人工促进培育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中草药原料基地做大中药材产业向规模种植、产业化方向发展。对于工业原料丰富的林区可以结合实际条件进行工业原料的生产和深加工。

结束语

总之, 要让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达到长流水、不断线, 平衡一个开发“度”, 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遵循自然法则的需要。

摘要:林下资源是林冠层以下各种动植物的总称, 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多种用途和良好经济价值的性质。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 开发利用好林下资源对于调整林区经济结构和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林下资源的概念, 总结归纳了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种类, 并指出和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最后提出了开发项目和未来发展趋势。

上一篇:创意字体下一篇:全国Ⅱ卷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