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2024-09-25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共12篇)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篇1

信息检索能有效解决用户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查找并获得相关数据、文献等。现如今网络、信息以及数字化技术进行着快速的发展, 信息检索相比过去的文献检索有较大的差别, 尤其最受人们关注的网络信息检索, 是现阶段拥有最多用户并且影响最为巨大的检索系统。

1 关于信息资源网络检索的特点

要了解信息资源网络检索的特点, 首先要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信息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现今人类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就是互联网。另一方面是质量上的参差不齐, 是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是在网上的信息资源很分散, 而且存在很多垃圾的信息, 以及一些虚假信息, 使得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在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信息资源检索从最早的手工检索到联机检索以及后来的光盘检索, 但是随着现如今网络、信息以及数字化技术快速的发展, 信息检索和传统的文献检索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差别, 其中网络信息检索备受关注, 将成为拥有最多用户并且影响最大的检索系统。信息资源网络检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 检索手段的易用性

网络信息检索拥有简单、快捷的会话界面以及帮助支持的系统, 用户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学习, 只需要将检索要求提出来就能获得相应的检索结果。

1.2 检索途径的灵活性

用户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来搜索各个国家的网站以及网页从而检索需要的文献资料。用户还可以通过专门的数据库检索系统, 以相关的作者、机构或是关键词等途径来检索。网络系统中的检索系统还能够给用户的检索提供有用的帮助以及启示的功能。

1.3 检索速度的快捷性

网络作为现今最有效也最快捷的传播途径, 用户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随时通过网络来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源以及所需的相关文献。

2 关于信息资源网络检索存在的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易用性、快捷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 为用户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但在检索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检索结果多变且查准率不高

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文献的查全率, 但在不同的学科当中存在一词多意的现象, 使得进行一些查询时可用的结果不多, 查准率不高。在网络中的一些信息发布以及更新的速度很快, 针对相同的检索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使得检索的结果具有多变性。

2.2 信息资源分类混乱

在网上有很多的动态信息, 而进行网络信息相关工作的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员, 在由于工作量的制约以及其专业知识的缺乏, 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组织, 从而导致网上信息资源没有合理的设置分类, 分类的标准混乱, 信息资源没有进行具有层次、规律以及逻辑性的组织, 经常出现内容重复或者遗漏的情况。

2.3 网络检索的局限性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检索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些已经习惯了利用传统方式进行检索的用户, 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还需要一个认识以及熟练的过程;而由于一些用户的文化程度以及知识的结构不同, 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用户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些常见问题:用户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以及所具备的网络知识关系到信息检索的效率;用户在运用网络检索的相关工具时的熟练程度也关系到检索的效果;以及用户的外语知识对于信息检索的广度与深度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关于信息资源网络检索提高的相关对策

3.1 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是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一种特殊的数据库, 其中主要包含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专业特色数据库等, 有关信息服务的机构应当依照相关地区的社会以及历史发展的需求, 再与当地经济、人口以及文献资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建立具有特色的数据库。还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文献资源所具有的特色以及一些重点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相关专题的数据库, 通过具有特色的服务将自身价值体现出来。

3.2 网络信息分类标准的统一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在丰富多样的同时也很杂乱, 想要做到网络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用户节省时间以提高检索的效率, 那么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标准的制定上就必须做到统一。而在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 要兼顾信息分类标准所具有的灵活性以及与传统文学在分类标准上的融合性进行制定。

3.3 对检索人员的相关要求

3.3.1 对于真假信息、前沿信息的鉴别能力

作为检索人员应当对相关服务领域内包含的一些前沿信息具有全面的了解, 还需要拥有较强的洞察力以及辨别能力, 使其能够在混乱的网络信息当中准确的对有关的真假、前沿信息进行鉴别。

3.3.2 准确分析以及提炼核心内容的能力

作为网络信息的检索人员, 应当对检索的相关课题进行全面了解, 并且具备能够进行准确分析检索课题, 将检索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的能力。其中包括:分析检索课题中的主要内容, 以及所涉及到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等, 并分析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提取核心的概念, 在对相关课题所进行的分析中, 应当能够将表现出课题核心的概念提取出来。

3.3.3 综合分析能力

作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者或提供者, 应当具备综合的分析能力。对网上搜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与分析, 去掉其中的虚假以及简陋的部分, 保留真实或精华的部分。力图通过检索给广大用户提供具有高质量的服务。

4 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质量的参差不齐, 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特点还没有与用户所掌握的网络技术及检索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 使得用户在用网络检索时会出现诸多问题, 将这些不足解决才能促进网络资源与用户检索的融合。从而满足用户对网络检索的需求, 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龙健.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 2013.

[2]李建英, 王韵.网络信息检索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 2007 (06) .

[3]沈思, 徐纪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09 (19) .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篇2

通过网络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

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文献检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

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网上经济信息资源检索方略 篇3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经济信息资源 利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网上经济信息的数量和种类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给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网上经济信息的无序化与分散性,网络发布的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现有的网络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 导致了信息检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查找网络经济信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论述,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网上经济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网上海量和无序的经济信息资源易导致利用者“迷航”

由于网上信息发布十分自由, 任何一个单位、组织和个人均可在网上发布信息, 而且信息的复制、生产也十分简单,使网上信息出现“信息爆炸”问题。网上经济信息资源包括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财经贸易、市场行情等一系列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信息,因而网上经济信息浩瀚庞杂, 占网上信息的95%以上。另一方面网上信息又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控制。目前网上最有效的检索工具就是搜索引擎, 但由于搜索引擎存在着信息标引类型有限、标引内容重复、针对性比较差等问题,其对网络信息的组织效果十分有限, 即使最好的搜索引擎( 如Google) 也不能涵盖30%的互联网网页。人们在检索过程中由于检索策略不当等原因,很容易在如此庞大的信息库中迷失方向。

2.网上高额的经济信息资源检索费用令利用者“望而却步”

利用网络查找经济信息时,除缴纳计时上网费用外,获取经济信息的使用权也要缴费。即用户要想在网上浏览全部或最有价值的信息, 一般也要通过交付一定费用才能获得信息的使用权。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信息资源数量报告》, 我国目前对在线数据库进行收费的网站比例占12.3%,其中商业网站在线数据库的收费比例最高,为30%左右。如金融股票数据库、科技信息数据库、企业名录数据库等。一些大型的、稍有名气的经济信息网络数据库不仅收费,而且费用之昂贵不是普通的网民甚至中小企事业机构敢问津的。

3.经济专业搜索引擎匮乏

除利用数据库外,通常人们主要利用新浪、网易、雅虎等大型综合性搜索引擎查找经济信息。由于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 同一词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会导致综合搜索引擎在查找经济信息时查准率低, 检索者的需求与查到的检索结果相差甚大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专题搜索引擎匮乏,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查找经济信息的需要。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适应, 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相互分割, 自成体系, 信息资源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使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4.检索工具检索功能不完善,智能化程度低

除一些大型综合性的搜索引擎如Yahoo、新浪网等和以数据库为主的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等比较注重检索系统功能建设,提供多个检索点, 性能较为完善外, 大部分检索经济信息的网站都不太注重其检索系统的检索功能建设, 检索性能大多不够齐全。如利用关键词检索的网络检索工具, 大多只配置一个简单的检索框, 或只提供最基本的布尔逻辑式, 缺乏复杂高级的精确检索方式, 不易于处理多词检索和限定词检索, 无法进行匹配查询, 查准率不高。此外,目前经济信息检索的网络检索工具智能检索功能不强, 只能检索到含有指定主题词、关键词的经济信息, 而检索不出与主题密切相关, 但并不包含这些主题词的经济信息, 缺乏知识理解与处理能力。

二、网上经济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面对网上经济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信息检索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提供的便捷, 积极想办法找对策来解决自己在查找经济信息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

面对海量无序的网上经济信息, 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是快速、准确获取所需信息的关键。在具体的检索实践中,采纳的操作策略基本相同,通常是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对查找的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明确检索的目的, 信息检索的目的有科研立题、科研成果鉴定、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参考等。目的不同,检索的深度与广度各不相同。其次是明确检索的主题内容, 即具体需要哪些内容的经济信息, 避免检出大量无关信息。再次是要明确学科范围, 看自己要查找的经济信息属于经济的哪个学科领域, 是会计、劳动经济、物质经济还是工业经济等。同时还要明确所需经济信息的语种、年代范围及文献类型等。

(2)选择检索工具

第一,检索比较专业的学术性较强的文献信息。如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记录等, 应选择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 如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会议论文数据库等,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第二,检索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如新闻报道, 可选择网上综合或专业性搜索引擎。但对于学术性强的课题, 用搜索引擎检索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查找经济动态、产品信息、企业机构名录等内容, 除选择综合性搜索引擎或各经济信息网站的检索通道外, 还可选择一些经济类专业数据库, 如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收录了96个行业的近20万家企业的详尽信息, 全记录包含30多个字段, 对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描述。

2.确定检索词

确定检索词要考虑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满足检索课题要求

一个检索课题往往涉及多个概念, 所以要对课题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 选择恰当的主题词或关键词,同时同义词、相关词、近义词要尽量选全。

(2)检索词的输入要求

需要对数据库提供的检索字段有所了解, 这些字段是确定检索词的基础。一般有主题词、关键词、作者、刊名、机构等多种检索字段。若采用主题词字段检索, 所用的检索词应是规范化词语, 最好从主题词表中选取; 若采用关键词字段, 则对检索词没有什么要求,同一词选全即可。检索时要根据选择的字段,输入相应的检索词进行检索。

3.编制检索提问式

即编制检索提问的逻辑表达式。该过程是合理处理检索词之间关系的重要步骤之一, 常用的逻辑表达式通常是用布尔逻辑运算符的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来表达检索词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增强检索的专指性, 扩大或缩小信息检索范围, 从而提高查全率或查准率。

4.选择和处理检索结果

检索结果的选择与处理是指选取、整理、加工、编辑和打印相关的文献资料。检出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 接受用户反馈, 甚至调整检索策略, 再次检索直到用户满意。提高查全率的技巧有:利用通用搜索引擎或经济专业搜索引擎进行检索,也可降低检索词的专指度、从词表中选出上位词,增加检索途径等方式提高查全率。提高查准率的技巧有:提高检索词的专指度,换用下位词或专指度较强的自由词;用“逻辑与”进一步限定主题概念的相关检索项; 利用逻辑非剔除, 利用文献外部特征限制, 使用规范词, 少用自由词;恰当运用组配,限定和二次检索等方法,使查全率和查准率最佳化, 全面提高检索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颖唐承秀:网络环境下经济信息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图书馆论坛,2006(4)

[2]詹仁锋:对互联网经济信息资源利用问题的思考.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2(1)

[3]陈红梅牟平:网上经济信息资源分布及检索策略研究.情报科学,2004(5)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篇4

1 调整教学内容

在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 开设在大三下学期, 共51个学时, 教材选用袁丽芬和王苏海主编的《实用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这本书由七章组成, 第一章是信息资源检索基础, 第二章是互联网信息资源搜索, 第三章是国内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第四章是国外文献信息检索系统, 第五章是特种文献及其检索系统, 第六章是文献信息电子资源的免费共享, 第七章是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结合我校购买数据库的实际情况和学院的学科背景, 笔者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1.1 突出重点内容

由于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 大三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第一章关于信息的概念、信息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检索技术、检索策略等理论知识, 以及第六章文献信息电子资源的免费共享, 要求学生做一般了解。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很多学生对搜索引擎工具baidu和google等使用熟练, 因此第二章关于互联网信息资源搜索也要求学生做一般了解。我们重点给学生介绍了国内主要的信息检索系统 (维普、中国知网、万方和超星数字图书馆) 、国外主要的信息检索系统 (EI、Sciencedirect、EBSCOhost、Springer Link和CA on CD) 以及特种文献检索系统 (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等) 的使用。在掌握了主要信息检索系统的检索方法后, 我们给学生介绍科技论文写作, 引导学生学会对课题进行综合分析, 全面地进行信息搜索, 最后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专业文献, 进行综合分析写出一篇专题综述, 要求注明参考文献、检索方法和检索步骤[4]。为了完成专题综述的写作, 学生会通过各种方法查找资料, 从而对各个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进行温习, 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 达到熟练掌握各个数据库检索方法的目的。

1.2 更新教学内容

我们选用的教材《实用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 虽然覆盖面很广, 但仍有一些不足。为了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使之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补充介绍了一些内容, 比如中图分类法、网络基础知识和一些检索系统, 如超星读秀学术搜索、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ISTP (Index 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ceedings) 等。通过适当补充教学内容, 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满足实际的需要, 使得课程更具有实用性。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我院的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演示, 教师可以将各种检索系统的布局、具体操作方法和检索步骤逐一演示给学生看, 使得教学内容直观易懂和丰富生动, 学生对课堂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但学生如果只听教师的授课, 而对上课的内容不加以实习, 仍不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为了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充分理解消化, 真正变为自己所掌握的一种技能, 适当学时的上机实习是必不可少的。

2.1 增加上机实习学时

上机实习环节, 教师结合专业特点, 选择环境领域的热门问题提出若干个检索课题, 学生根据学号选择检索课题, 独立制定检索策略, 包括检索词的拟定、检索字段的选择、检索式的构建、检索年代的限定和检索方法的选择等, 然后进行具体的检索操作、检索结果评价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重新调整检索策略, 直至最终得到满意的检索结果。课题检索完成的过程中, 学生将检索策略、检索步骤和检索结果写在word文档中, 形成检索报告, 教师以此来评估学习的效果。整个上机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选择检索词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个检索课题[5]。这种形式可防止个别同学抄袭作业, 同时学生在上机实习过程中, 与教师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可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参与度,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此外通过上机,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检索到大量的学科专业信息, 让他们经历检索课题的全过程, 学会分析课题和调整检索策略, 由此可使他们的检索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同时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科研兴趣[6]。

我院的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有12学时上机实习时间, 但仍然不足, 实习学时应占总学时的1/3以上[1]。我院目前存在实习场地小、计算机数量少等困难, 导致上机实习学时较少。另外, 我院机房存在网速慢、管理不足等特点, 使得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 完不成检索任务,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 笔者认为要提高科技信息资源检索课教学的质量, 必须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比如扩大实习场地、补充计算机数量、提高网速等, 而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 学院领导对信息资源检索课的重视和支持能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才能让上机实习更加顺利地进行, 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效果。

2.2 科技论文写作课题可结合毕业论文开展

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 它是对大学生所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全面检验, 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4]。而信息资源的占有情况, 直接关系到科技论文水准的高低。因此在第七章给学生介绍科技论文写作时, 教师会要求学生写一篇专题综述, 这篇综述的内容就可以是毕业论文的课题。这种方式的采纳, 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这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3 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是达到考核目的的中心环节, 而考核是衡量和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相长, 两者相互影响[1]。因此, 我们依据本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要求, 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采取期末理论考试+实习考核+平时成绩 (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考勤) 的考核方式。实习由学生独立完成, 避免抄袭。这种考核形式的采纳, 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 并能使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检验。

综上所述, 实用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提高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为出发点。教师应通过突出重点内容、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上机学时、实习课题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等手段来促进教学, 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服务, 真正体现该课程的存在价值。

摘要:本文对实用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从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两个方面, 提出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检索,利用,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雅仙.强化“文献检索”课程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6 (2) :104-106.

[2]黄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科技, 2011, 27 (14) :166-167.

[3]付雪松, 王巍.《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8) :64-65.

[4]徐溢, 张剑, 徐平洲, 穆小静, 刘玮琦.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学, 2007, 3:83-85.

[5]罗敏.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7, 25 (3) :101-103.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作业样板 篇5

1、检索课题名称:雾霾的成因防御及治理

2、课题分析:本课题旨在研究雾霾的形成过程及它的危害。其中“雾霾”“成因”和“治理”为课题的表层概念,因为“成因”和“治理”这两个概念过于宽泛,所以不作为检索词来使用。进一步分析“雾霾”这个概念的同义概念有“pm2.5”、“空气颗粒物污染”、考虑将其纳入检索词中。“防御”的隐含概念包含“预防”、“防范”等含义,故将这两个词也列为检索词。

3、选择检索工具:

维普资讯网(外网)— 期刊文献数据库; CNKI数据库(外网)文献数据库; 超星图书数据库 — 图书数据库

4、构建检索策略:

检索算法(雾霾+pm2.5+空气颗粒物)*(防御+防范)*治理

时间范围:因为要做定题检索,所以时间上不要求最新,初步限定在2000以后。文献范围:

文献的类型范围--选择期刊、毕业论文、图书三个不同类型。

5、简述检索策略调整的过程:(1)维普资讯网

A、在维普资讯网选择“高级检索”,选择“文摘”字段,在检索框中输入检索词“雾霾+pm2.5+空气颗粒物” 第二行检索框中输入检索词“防御+防范”选择“关键词”字段,在检索框中输入“治理”,三组检索词之间选择逻辑关系“并且”进行组配。时间范围限定在“2000-2013” ;只有一篇。

(2)CNKI博硕士毕业论文数据库

A、在CNKI外网,选择“文献”字段,检索全文。时间范围限定在“2000-2013”

B、256条记录作为课题需要浏览的文献数量来说过多,进一步调整检索策略,将同意概念的检索词“PM2.5”和“防范”去掉,将所有检索词都限定在“题名与关键词”字段中,时间范围和专业范围不变,检索出来101条记录。

C、101条记录还有些多,还需进一步调整。选择在结果中检索,将期刊范围在“核心期刊”中,这次检索结果为28条记录,比较满意。

(3)超星读秀学术搜索平台

A、在全文字段没有相关文献 B在关键词里搜索“雾霾”“防御”有三篇文献

6、标示原文线索:(1)维普资讯网

题名:靖江市大气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作者:吴楠 出处:《北方环境》2013年第5期(2)CNKI外网期刊数据库

题目:《我国雾霾成因及治理的思考》

作者:张小曳 孙俊英 王亚强 李卫军 张蔷 等 出处:科学通报 2013/13(3)超星读秀学术搜索平台 题目:《浅谈雾霾天气的危害级防御措施》

作者:王壬,尹博文

出处:华人时刊 出版日期:2013 期号;第3期

第二次作业

一.检索课题名称:雾霾的成因防御及治理

二.课题分析:本课题旨在研究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它的防护和治理措施。其中“雾霾”,“成因”,“治理”,为课题的表层概念。进一步分析“雾霾”这个概念词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的“固体颗粒物”或“PM2.5”将其纳入检索词中“防御”的隐含概念包含“防止”,“抵御”等含义,故将这两个词也列为检索词。三.关键词:雾霾 PM2.5 治理 防御 四.选择搜索引擎

1谷歌学术搜索(Google)2百度(Baidu)五.构建搜索策略: 检索算法:(雾霾+PM2.5)*成因 *(防护+防止)*治理 构建检文献范围: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著 六.简述检索策略调整的过程 1)谷歌学术搜索(Google)a.使用“(雾霾+PM2.5)*成因 *(防护+防止)*治理”检索运算式,搜索范围为所有网页,约有24900项结果。

b.考虑到检索结果很多,调整检索策略如下:使用检索式“雾霾*成因*治理”,限定年份为2012年以后,得到检索结果约有2320条,且相关性较好。2)百度

a.使用“雾霾+PM2.5)*成因 *(防护+防止)*治理”检索运算式,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760篇。

b.上述检索结果不是很多,但与要找的相关性不是很好,调整检索策略如下 在百度中输入以下字符“雾霾的成因防御及治理filetype:doc”找到相关结果101个,并且与想要找的相关性较大,比较满意。七.标示原文线索:(1)谷歌

题名:我国雾霾及其治理的思考 作者:张小曳①*, 孙俊英①, 王亚强①, 李卫军②, 张蔷③, 王炜罡④, 权建农③, 曹国良⑤, 王继志①, 杨元琴①...(2)百度

题名:浅谈雾霾成因及治理 作者:周蓉

出处:中国学术期刊网

检索课题名称: 雾霾的成因及治理课题研究

课题分析:

本课题旨在研究雾霾成因和治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雾霾”“成因”“治理”为课题的表层概念。同时,由于“课题研究”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在检索时不建议作为关键词。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如下检索词

中文关键词: 雾霾 成因 预防 治理

英文主题词: haze cause governance 选择检索工具: 《美国工程索引》(Ei village)

构建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 haze*cause* governance

检索范围:所有数据库,时间不限

检索策略调整:

A.在检索页面第一行输入“haze”检索式,检索范围为“主题”,第二行输入“cause”,第三行输入“governance”,检索范围同样为“主题”,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检索语言为自动,点击检索,检索结果显示,近似值为9项。

B.调整策略:仍利用上述检索式,把controlled vocabulary限定为Air Quality,再次检索,检索结果显示为6条。表示原文线索(2条): Regional haze modeling over the VISTAS States: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 of models-3/CMAQ for the 2002 annual period Morris, Ralph E.(ENVIR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101 Rowland Way, Novato, CA 94945);McNally, Dennis;Tesche, T.W.;Tonnesen, Gail;Boylan, James;Brewer, Patricia Source: Reg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on Haze, 134 VIP, p 643-662, 2004, Reg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on Haz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troversies Visibility Specialty Conference Database: Compendex Mitigation for regional haze impacts: Cleaning up smoldering coal refuse piles with CFB boilers Campbell, Bill(ENSR Corporation);Campbell, William;Paine, Robert;Shea, David Source: Electric Utilities Environmental Conference, EUEC 2005: 8th Annual Joint EPA, DOE, EEI, EPRI Conference on Air Quality,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newable Energy, v 2006, 2006, Electric Utilities Environmental Conference, EUEC 2005: 8th Annual Joint EPA, DOE, EEI, EPRI Conference on Air Quality,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newable Energy Database: Compendex

一,检索课题名称: 雾霾的成因及治理课题研究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旨在研究雾霾成因和治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雾霾”“成因”“治理”为课题的表层概念。同时,由于“课题研究”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在检索时不建议作为关键词。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如下检索词

三,中文关键词: 雾霾 成因 预防 治理

英文主题词: haze AND cause AND governance 四,选择检索工具:Elsevier 数据库

五,构建检索策略:haze*cause*governance

六,检索过程及策略调整:

A.

在全部文献资源中检索“haze AND cause AND governance”,检索到79篇相关文献。

B.

限定主题“air quailty” 检索到3篇相关文献。

七,全文摘录一篇:

篇名

Science–policy data compact: us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for air quality policy 著者

Jill A.Engel-Cox

Raymond M.Hoff

著者机构

a Marine Estuarin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ogram,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1000 Hilltop Circle, Baltimore, MD 21250, USA b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2101 Wilson Boulevard, Suite 800, Arlington, VA 22201, USA

文摘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ften strongly depend 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yet these increasing datasets are not always used effectively in enacting and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We propose a science–policy data model that denes the conditions that facilitate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for policy and which could help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diagnose impediments in the link between science and policy and work more effectively together to use monitoring data in environmental policy.The model includes two parts:(1)criteria for scientic monitoring data to bec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ublic policy;(2)a ‘‘data compac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ior

scientists and midlevel policymakers that enables transl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into knowledge useful for public policy.We compare the model against two case studies in the air quality literature: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 and acid precipitation.Finally, we use the mode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a newly developing area that we are researching, use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for ne particulate matter transboundary policy.# 2005 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

Keywords: Policy model;Environmental policy;Data compact;Air quality;Satellite

正文

首段

1.Introductio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scientic data Environmental policy, concerned with human health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epends on data that describ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air quality, water quality, hazardous chemical contamination, and land use.Fischer(2000)has proposed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different than other social policy issues, since they are argued more on scientic ndings than on moral issues: ‘‘Although they are generally traceable to human agent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an imposing physicality compared to other soci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the U.S.began as conservation with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but its modern political form began in the 1930s, when the Franklin Roosevelt administration addressed deforestation, soil erosion, ooding, protection of ora and fauna, and other areas that requir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y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ussman et al., 2002).When modern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such as the Clean Air Act, Clean Water Act, and Endangered Species Act were passed, each required extensive scientic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o set standards and monitor progress.Environmental policy from the 1960s to the present has increasingly depended 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尾段

Acknowledgements 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general sponsor-ship of past science–policy work in this arena from U.S.EPA, NASA, and NOAA.RMH receives support from the NOAA 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CREST)and from a NASA Grant from Langley Research Center.Special thanks to Dr.Royce Hanson and Dr.Douglas Whelpdale for their comments and input on an early draft of the manuscript, and to Ms.Nikisa Jordan for help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Thanks also to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comments and insight

浅谈高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6

【摘要】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信息经济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形式,阐述了当前高校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形式,提出了高校、企业与市场三方面共同作用的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高校 信息资源 信息经济

一、当前我国经济的总体特点

1、我国仍处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全球消费需求进一步放慢,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环境。2007年我国出口占GDP比率为37.57%,2008年下降至32.5%,GDP增长率由2007年的11.4%下降至2008年9.6%。我国的信息产业虽未遭受重创,但受整体经济疲软的影响,仍处于近几年来的低谷。

2、经济增长的推动方式由出口转向内需。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首次超过投资,表明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大。对比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我国的消费环境、消费结构仍有不断改善与优化的空间,特别是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信息资源消费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提升的空间十分巨大。开发信息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是当前经济增长的重点和关键。

3、知识经济的作用与地位日益突显。伴随着资源利用智力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利用产业化、高科技产业支柱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发展虚拟化、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特征,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高校的区域经济效应还是作为知识传播和生产的重要组织,高校在知识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影响正在不断延伸。知识经济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也是未来我国决胜全球经济战场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1、在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资金来源有限,基本上只能依靠高校自身的财政拨款和少量社会捐赠。高校的信息资源结构上存在不足,理论知识、经典知识较多,而市场信息、实时信息较少,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另一特点是信息资源重藏轻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的利用率不高。全国高校的信息资源利用率大概仅为40%左右,有些有用的信息无法被检索与利用,而有些信息虽然存在却几乎从来没有使用价值,信息重复、失真、丢失等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2、信息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信息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不力。首先是信息服务的方式单一,据统计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除了基本的借阅、打印、网络浏览功能外再无其他服务。其次信息服务能力受到制约,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人员学科背景单一,缺少多学科人才,对信息市场把握能力不够。再次信息用户意识较差,需要信息的个体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意识和获取能力跟不上。最后信息服务环境不够和谐,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不够人性化合理化。

3、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市场需求不协调,市场价值不高。高校的信息资源无论是自身生产的还是从外界获得的,大多是以自身喜好为标准,而未能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同步。这也导致企业对高校信息资源的投资热情不高。

三、高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1、探索企业与高校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开发新模式。一是应当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应当由政府整体引导与规划,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建共享的互利共赢的开发模式。二是企业参加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水平。企业以及政府对高校进行智力投资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闪光点,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资金注入使高校能有效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改造,对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意义重大。三是以高校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2、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方式。一是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配套法规政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配合。当前国际IT业的整体疲软,正是我国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的有利时机。通过法规规范信息市场行为,为高校信息资源进入市场提供可靠保证和支持。二是高校参与信息市场,通过市场运作管理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作为商品,在市场中实现其经济价值。三是从市场需求入手制定信息资源的发展计划。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追求效益,改变过去盲目建设的方式,细分和确定目标市场,提高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四是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高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实现信息资源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管理。

3、发展服务型的高校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一是创新高校信息资源服务的理念。树立个性化人性化的高校信息资源服务服务观念,设立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高校知识与人才优势。在满足高校自身发展的同时,争取信息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节约利用。二是面向用户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整合信息资源。高校信息资源的整合应当改变过去面向方面的整合方式,转向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为核心。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实现各种信息资源跨学科跨类别的获取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金业阳:高校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6).

[2] 李继存、刘宁:信息资源服务理念与服务文化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0).

[3] 胡元木: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市场培育与管理[J].山东经济,2006(9).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篇7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资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1]。根据学校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 为进一步推动我系课程考试考核改革, 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 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着重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将原来的开卷笔试考试的考核方式, 改为上机考试。通过此次期末考试, 可以发现, 此种考试形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 仔细分析原有考试形式的利弊

在申请这门课程为考试改革课程之前, 就以前这门课程的开卷形式进行的考试形式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这门课程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开卷考试, 题型严格按照学院要求, 六大题型:填空、选择、简答、判断题和问答题。题目偏理论, 基本上所有的题目都能从书本中找到相关答案, 从卷面成绩而言, 学生的分数总体而言很高, 没有区分度。同时, 这样的考试形式也必然致使学生对这门课没兴趣, 产生厌学心理, 更何谈教学效果。

3 精心组织、认真准备

现有的考试形式有很多, 比方说: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论文答辩等。在申请之前, 教研室专门就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进一步的强调:在21世纪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 其优势就在于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之上[2]。如何体现学生对信息的强大的搜集能力?仅仅通过书上现有的内容已经相当滞后, 结合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 通过上机实践考试的形式, 更能体现学生消化检索原理之后, 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更能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故, 我们选择了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在提出考试模式改革的申请后, 很快得到院系领导和教务处的审查批准, 并将其作为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项尝试加以支持和重视。院长和分管副院长也多次表示关心并亲自予以指导。在此鼓励下, 我就本门课程的特点与教研室主任商讨, 对试卷内容、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四套试卷。命题基本上做到了从严掌握, 内容着眼于着重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力求准确测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尽量避免对知识的生搬硬套, 或课堂笔记中能找到现成的、完整的答案。试卷报经系领导、教务处和分管院长审查, 得以批准实施。

4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信息检索的上机考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好的网速, 所以, 对本门课程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研室也前前后后进行了几次讨论, 并一一进行了替补方案的思考。

4.1 电脑不能连外网

考试过程中, 如果电脑不能连接外网, 那考试就形同虚设。故, 在确定考试时间之前, 跟网络管理中心多次确认考试机房的网络畅通性, 确保考试的正常进行。

4.2 网速很慢

学生可能会因为网速过慢, 而对检索的题目失去检索的耐心。故, 在上课的过程之中, 对每种专业文献的检索策略的讲解的时候, 都介绍至少3种检索方案, 确保不会因为一种检索速度慢而不能顺利完成检索过程。并于考试前, 与网络管理中心确定网速较好的实验室供考试所用。

4.3 学生答题跑偏

对同一个检索题目, 可能学生的检索结果是五花八门的。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在上课的过程之中, 多次强调检索的核心内容:检索策略的组织。只要检索策略得当, 检索结果的组织不同也是因人而异的, 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

5 正确引导, 成效显著

考试模式改革的申请批准实施后, 很快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多学生包括已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前几届学生都表示了对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考试考核模式的困惑和不满。但也有部分学生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认为可以轻松通过, 不用看书复习了。由于这次改革尝试的实施效果可能直接影响到以后考试模式改革的深入和深化,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引导。教育大家正确对待, 告知学生上机考试试题比一般形式的开卷考试难度更大, 更注重对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答案是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的, 绝非简单地抄书了事。要求同学们一定要重视, 要认真复习, 理解、吃透课本内容, 否则更难通过。经过引导教育, 同学们端正了认识, 大部分同学都能以积极的心态, 认真复习迎考, 学习态度空前高涨。辛苦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在此次考试中, 12级经管1、2班, 电商1、2班, 总共四个班, 及格率达到96%, 每个班只有个别同学不及格。有效消除了过去部分学生因担心该课程考试难以通过而企图作弊的局面, 使考场纪律大为改观。出勤率, 及格率见下表1, 表2。

对比于原有考试模式:开卷考试, 学生的成绩更符合正态分布, 有一定的区分度, 体现了高分、中等成绩、低分等三个等级, 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靠抄书就对这门课程完成学习而毫无收获的现状。成绩分布见表3。

6 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这次尝试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此也一并提出, 并提出一些建议:

6.1 考试形式应更灵活

由于是第一次组织上机考试, 用笔答题的考试形式, 学生缺乏经验, 时间又较紧, 在答题的时间把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试卷内容总体上偏综合, 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的具体, 评分标准较模糊不易把握、改卷尺度把握较松。对此, 我认为,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 以后的考试方式探索更应该灵活, 多变, 密切与专业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 也建议某些比较适宜采取开卷或其它非闭卷考试方式的课程, 应积极探索采用创新的考试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 形成成熟细化的制度, 以做到统一、规范的管理, 从而更好地组织实施, 避免偶然性和随意性。

6.2 学习态度的把握

上机考试方式有其优点, 也有其不足。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理解、运用, 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却考虑的比较少, 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认为学习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不用用功也可以很轻松就通过。针对这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 积极组织互动教学,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 总结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我们的尝试还存在一些不足, 与当初设想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我们认为这应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将这一改革继续下去, 也希望能继续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 并希望在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 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摘要:本篇文章以《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的考试模式改革为契机, 阐述了以往考试形式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考试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并对比了所有可能的考试形式, 分析了为什么采用上机考试为我们的改革方向, 并一一列举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在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完成之后, 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 来印证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试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平时作业提交量达到95%, 学生考勤率基本上达到了99%以上;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来印证了采用上机考试的可行性: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通过率达到96%以上, 每个班只有极个别平时不按时交作业, 考试不按要求答题的学生没有及格。

关键词:信息资源检索,考试改革,上机考试

参考文献

[1]廖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 2010 (3) .

[2]周秀会.从信息素质教育看文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2) .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篇8

1 网上免费专利数据库

网上的免费专利数据库较多, 它给人们应用专利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多机会, 但前提是要知道怎样查找专利文献及如何使用这些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库。本文主要介绍两个这样的网站, 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网址是www.sipo 。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立的政府性官方网站。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可能的服务, 被认为是检索、考察、分析跟踪专利及相关信息的最佳站点[1]。不足之处是该数据库收录的专利文献信息覆盖的年限较短, 文献信息资源有限。另一个是美国专利商标局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 USPTO) 网站, 它是美国负责专利和商标事务的行政机构, 它在Internet上设立的站点网址是: ttp://www.uspto.gov, 属于政府网站。该网站用于检索美国授权专利和尚未授权但已公布的申请专利, 提供1790年至今的图像格式的美国专利说明书全文, 1976年以来的专利还可以看到HTML格式的说明书全文。专利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再公告专利、植物专利等, 其数据库每周二更新一次。美国专利在世界专利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有200多年的历史。专利文献内容涵盖丰富, 它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专利信息服务。但一些检索是需要收费的。另外查看和下载专利说明书也需付费。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该数据库收录了自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 其中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种类型专利的著录项目及摘要, 并可通过下载浏览器阅读到各种说明书全文和外观设计图形。它提供了16个检索入口:有申请 (专利) 号、摘要、公开 ( 公告 ) 日、分类号、申请 (专利权) 人、地址、颁证日、代理人、申请日、公开 ( 公告 ) 号、主分类号、发明 ( 设计 ) 人、专利代理机构、优先权等。

(1) 申请 (专利) 号:可对申请号和专利号进行检索。申请号和专利号由8位或12位数字组成, 小数点后的数字或字母为校验码。

(2) 摘要:检索时, 键入字符数不限。可实行模糊检索, 模糊检索时应尽量选用关键字, 以免检索出过多无关文献。

(3) 公开 ( 公告 ) 日:由年、月、日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之间用圆点隔开;“年”为4位数字, “月”和“日”为1或2位数字。

(4) 分类号:可由《国际专利分类表》查得, 键入字符数不限 (字母大小写通用) 。

(5) 申请 (专利权) 人:可为个人或团体, 键入字符数不限。可实行模糊检索, 模糊部分位于字符串中间时应使用模糊字符“?”或“%”, 位于字符串起首或末尾时模糊字符可省略。

(6) 地址:键入字符数不限。可实行模糊检索, 模糊部分位于字符串中间时应使用模糊字符“?”或“%”, 位于字符串起首或末尾时模糊字符可省略。

(7) 颁证日:由年、月、日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之间用圆点隔开;“年”为4位数字, “月”和“日”为1或2位数字。

(8) 代理人:专利代理人通常为个人。可实行模糊检索, 模糊部分位于字符串中间时应使用模糊字符“?”或“%”, 位于字符串起首或末尾时模糊字符可省略。

(9) 申请日:由年、月、日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之间用圆点隔开;“年”为4位数字, “月”和“日”为1或2位数字。

(10) 公开 ( 公告 ) 号:由7位或8位数字组成。可实行模糊检索。模糊部分位于公开号起首或中间时应使用模糊字符“?”或“%”, 位于公开 (告) 号末尾时模糊字符可省略。

(11) 主分类号:同一专利申请中具有若干个分类号时, 其中第一个称为主分类号。分类号键入字符数不限 (字母大小写通用) 。

(12) 发明 ( 设计 ) 人:可为个人或团体, 键入字符数不限。

(13) 专利代理机构:键入字符数不限。可实行模糊检索, 模糊部分位于字符串中间时应使用模糊字符“?”或“%”, 位于字符串起首或末尾时模糊字符可省略。

(14) 名称:键入字符数不限。模糊检索时应尽量选用关键字, 以免检索出过多无关文献。

(15) 优先权:信息中包含表示优先权日、国别的字母和优先权号。

(16) 国际公布:信息中包括国际公布号、公布的语种和公布的日期 [2]。

1.2 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网站

USPTO 站点的专利检索页主要由全文本数据库 (Full-text database) 和文献数据库 (bibliographic database) 组成。前者提供专利正文的文本内容, 后者提供专利的相关文献及图表, 其基本结构与前者类似, 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提供了一个相当简单的检索接口, 其中主要包括逻辑检索 (布尔检索, Boolean Search) 、人工检索 (Manual Search) 、专利号检索 (Patent Number Search) 、数据库内容、帮助等。后者提供专利的相关文献及图表, 其基本结构与前者类似, 只是其人工检索改为了高级检索 (Advanced Search) 。在此主要通过全文本数据库介绍检索美国专利的方法。

(1) 逻辑检索 (布尔检索, Boolean Search) :通过逻辑检索页可以使用两检索词检索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具体分七个步骤:

1.选择年度或年度范围, 可以通过下拉菜单进行。

2.在 Term1框中输入一检索词。

3.在 Term1框右边的 Field 1 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要的字段, 如 Title, Abstract等。专利中各字段的缩写、意义、格式、举例可以从帮助信息中的Tips on Fielded Searching找到 。

4.选择一个逻辑运算符 (AND OR 或 ANDNOT) 。

5.在Term 2中输入另一检索词。

6.在Term 2右边的Field 2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的字段。

7.点击 Search 。

(2) 人工检索 (Manual Search) :是相对逻辑检索而言的, 它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非常适用于复杂的专利检索, 它分三个步骤:

1.选择检索年度或年度范围。

2.在 Query 文本输入框中输入检索要求。

3.点击 Search 键。

(3) 专利号检索 (Patent Number Search) :目前, 许多论文的参考文献都是报道的专利号, 对于已知专利号的专利, 用专利号检索非常方便简单。

1在检索框内输入专利号, 如果有一个以上的专利号, 用空格隔开, 不必用逗号或词头大写。

2点击 Search 键即可得到检索结果[3]。

2 免费专利信息资源在高校利用的现况

目前, 免费专利信息资源还没有被国内高校图书馆全面重视, 使它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抽取了方红对403家大学图书馆门户网站连接图书馆主页分别进行调查的数据后发现, 在图书馆网站上提供“免费专利信息连接”的大学图书馆有44家, 仅占11%;提供“专利相关信息介绍”的图书馆只有13家 , 占3%;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只有2家, 占0.5%。其“免费专利信息连接”是指在大学图书馆网页上提供3个以上国内外专利信息网站的链接;“专利相关信息介绍”是指除了链接, 还对所列网站内容和如何使用该网站检索专利信息的介绍、专利分类法介绍、如何检索网上专利信息, 提供专利检索培训或课件下载等;“专利相关信息介绍”则是指除了提供免费专利信息链接和专利相关信息介绍外, 图书馆还提供专利查新, 专题专利检索、专利侵权、专利研究等有关专利信息咨询服务 [4]。这进一步表明了加快普及网上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检索、有效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3 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3.1 在高校图书馆的主页开辟免费专利文献信息资源专栏

定期开展网上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和利用的讲座, 介绍网上免费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特点, 使更多的读者学会检索专利文献和阅读专利文献说明书等。利用讲座这一重要平台, 不断推广利用专利信息资源的知识, 使高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增强使用网上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意识, 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这一数量巨大、内容广博的专利信息资源。

3.2 对网上具有较权威的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网站设立链接站点

使得读者一登录图书馆的网站主页就能够看到需要登录的专利信息资源的网站站点。将《国际专利分类法》 (LPC) 上传到图书馆的网页上 (如下列图表所示) 。它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管理和利用专利文献资源的工具。可以在读者使用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数据库时, 利用分类法中的分类目录, 进行专题专利文献检索或某大类目下的初级检索, 使检索者从大量的免费专利信息资源中挑选出符合自己所需要的某一特定的文献信息, 避免在信息资源丰富的同时, 盲目地检索文献信息, 浪费用户的宝贵时间 。

3.3 对专利信息资源服务人员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的聚集地、是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基地。作为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者——图书馆员, 理应不辱使命。不但要掌握图书馆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还应具备一定能力的信息素养。不断增强挑选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充分了解专利信息的重要性, 掌握网上免费专利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技能,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特点来帮助和指导广大教师、学生进行专利文献信息检索, 通过馆员帮助使读者不断的获取有用的专利信息资源, 用于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3.4 深入挖掘免费专利文献信息资源

选择典型的免费专利网站进行介绍, 如:专利法律、专利申请、专利服务等项目。对来源不同的专利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 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专利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编制目录、索引推荐给读者。开展网上免费专利咨询服务, 进行专利科研课题的查新, 对专题专利信息资源分析和战略性研究。邀请知识产权方面的有关专家, 开展专利文献资源专题讲座, 了解国内、国外专利信息资源的最新发展动态。使这一涵盖了全球最全面、最新的技术情报信息源, 真正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4 结语

本文对两个免费的权威专利数据库检索方法进行了介绍, 旨在使高校图书馆对这一包含着世界科技信息广泛、新颖的专利文献信息源、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方红文章中所调查的403家高校图书馆网上免费专利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抽取、分析。以此、指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对网上免费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比较薄弱, 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的对策和办法, 使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摘要:介绍两个网上免费专利数据库及检索方法, 指出高校图书馆在专利信息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 提出高校图书馆利用好这一世界上最大、最新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免费专利文献,专利检索,专利数据库

参考文献

[1]谢庆元.浅谈国外专利的网上检索及说明书获取[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增刊) :23-24.

[2]宋瑞玲.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专利检索与使用[J].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7 (5) :45-46.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9

一、电子档案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当今时代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新时代, 各行各业的经营、发展与管理都在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 档案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也是必要朝着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当前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 已经形成了对档案资源文字文本、声音、图像等的数字化存储、传输与处理, 形成了一个大的网络环境, 依托于网络这一载体达到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并打造出了面向用户的呈现分散式布局的数字档案系统, 虽然目前这一系统尚未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共享, 然而, 未来的网络化档案信息系统势必要同国际网络建立联系, 逐渐达到国际化管理水平, 朝着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客观形势变化, 各地区、各类型档案部门都将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 并科学规划布局数字档案馆, 迎合时代发展, 逐渐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

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 就要善于调动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 为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一个有效平台, 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从而支持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

(一) 创建科学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近年来, 我国相关行政机构已经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规文件, 其中积极支持档案的入网数字化建设, 打造出档案信息数据库, 这无疑明确了我国档案未来的开发、利用与发展方向。因此, 必须积极践行这一思想, 创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 实现档案资源功能与作用的有效发挥。

各类档案管理中心要形成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具体建设过程中要集中发挥自身优势, 树立国家级发展目标, 积极调动自身的人力、财力、科技力量等,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资源, 打造出一个信息丰富、资源齐全、功能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其中覆盖:信息检索功能、资料预览、查询与下载等多方面功能。

也可以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来打造出特色数据库, 彰显自身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二) 科学规划布局数字档案馆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发展, 使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一大平台, 要想达到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 各地档案管理部门就要本着集中统一的原则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

第一, 围绕省级档案馆创建数字档案馆网, 同时要同国内、国际数字档案馆建立联系, 实现省份之间的链接、信息资源的共享, 也能够达到国家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广泛共享。

第二, 根据行政区域划分, 在省级数字档案馆网下创建一个数字档案馆分支网络, 实现机构内部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三、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创新

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服务型、公益性特征,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果, 要想确保档案信息资源被充分开发利用, 就要加强档案管理, 创新管理管理与方法。

(一) 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支持档案管理的依据, 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的覆盖范围, 应该科学整顿档案服务机构, 优化其服务功能与作用, 拓展服务范围, 增加服务项目, 提高其服务水平, 打造出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档案信息网, 使大众享受到健全、完善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 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服务。同时, 要结合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 来积极改革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达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效果。

(二) 档案工作人员思想创新

档案管理创新首先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积极的创新工作意识, 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本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思想原则, 改革自身的服务方式, 善于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想法和意见, 结合客观形势的发展, 来改革并完善工作方法, 形成主动服务、周到服务的思想理念, 不断研究客观服务需求, 根据需求类型来改革服务模式, 提高更加满意的服务。

(三) 积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

积极创新服务机制, 引进先进的服务模式, 增强服务竞争意识,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潜能和水平, 可以创建人才激励制度, 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利用, 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优势功能和作用。

(四) 创新档案管理培训模式

为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就要创新档案管理培训模式, 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接受到最新型、最先进的工作方法, 不断培训升级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类综合性服务业务, 为档案资源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 也要积极做好社会实践调查, 通过调查统计来分析当前档案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明确需要改革与完善的机制体制, 从而实现档案资源信息能够被充分开发与利用。

四、总结

档案信息资源势必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必须善于将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结合起来, 为其开发与利用提供良好条件, 采用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华, 纪秀美.做好新形势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J].中国档案, 2012.

论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与开发 篇10

一、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方式

1. 档案阅览。

档案阅览是指档案馆 (室) 在特定的场所开辟阅览室, 向有关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我国档案部门为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的主要方式, 其主要程序为档案部门开辟档案阅览室;为用户提供必要的阅览条件;接待档案用户, 解答用户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有效方式满足档案用户需求。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其一, 同档案本身的属性相适应。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原始历史记录的档案, 大多是单份文件或孤本文件, 而且某些文件作为档案保存起来后, 仍然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因此,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若干个档案用户对同一份档案的利用需求, 并且有效地保护国家机密, 开辟档案阅览室, 为用户提供档案阅览, 就成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其二, 同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相适应。多数档案用户在利用档案时都希望在遇到问题时得到有效的咨询解答, 而在阅览室里, 档案用户不但可以随时调阅所需的档案材料, 而且可以得到必要参考资料、工具书及接待人员的咨询服务。

2. 档案外借。

档案外借是指利用者为了某种需要将部分馆藏档案原件或副本暂时借出使用, 包括介入外借、名义外借、馆 (室) 间互借、预约外借和流动外借。但是这种服务方式是有限制的, 按照有关规定, 档案馆的档案一般不得借出馆外, 尤其是那些珍贵的、易损的以及特殊载体的档案文件。档案外借服务时,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外借制度, 做好登记和记录工作, 监督和分析档案的外借工作, 并及时进行催还。除此之外, 提供档案复制、开具档案证明等方法, 亦属于档案信息资源被动型开发。

3. 档案中介服务。

开展此类中介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档案寄存服务中心、档案管理技术服务中心、档案数字化服务站等。档案寄存服务中心是指由国家综合档案馆设立的, 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一般隶属于档案局 (馆) , 大多内设于档案馆内。其保管对象主要是非政府部门所形成的档案:一是国有企业档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有企业的档案存在着管理不善甚至无所归属的情况;二是非公有制企业档案, 由于其内部机构简单, 人员流动频繁, 一般未设立专门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 档案失控以致损毁现象严重;三是社会团体和个人档案, 档案保管有着较高的保管要求, 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无法具备档案保管条件, 导致了这些单位和个人所有的珍贵档案与资料得不到妥善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保管机构, 档案寄存服务中心等档案服务机构尚处在起步阶段, 还应该对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更深一步地研究, 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但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存在和发挥作用, 无论是盈利性质的还是非盈利性质的, 其基本职能都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档案法律咨询;组织档案信息交流、项目档案咨询、档案业务咨询;组织推广应用档案业务、档案保管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进行档案人员培训、咨询服务、案卷整理、编目等。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1. 宣传报道型。

一是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陈列与展览服务是档案馆 (室) 按照一定主题, 以展示档案原件形式或复制件的方式, 系统地揭示和介绍档案馆 (室) 藏中有关档案的内容与成分的一种方式。其展出的是经过选择和组织的典型档案材料, 档案用户可以从中获取比较集中、系统的档案信息内容与线索, 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报道和提供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二是档案网站。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上建立的站点, 一般是以主页的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它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在档案网站上, 可以传播档案工作信息, 介绍档案机构信息, 展示档案信息资源, 并提供利用档案服务信息, 通过查询服务、宣传展览等措施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发展及其开发利用。三是档案信息发布会。随着政务信息公开政策的逐步发展, 政府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政府各方面的政策信息, 已成为提升政府形象、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作为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部门也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 对外宣传档案政策, 介绍重要档案信息资源, 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范围。

2. 网络报道型。

一是局域网。局域网主要是指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立的内部局域网, 由各级档案部门自主建设, 自成系统, 独立使用。一般而言, 局域网属于秘密性质的网络, 只供本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使用, 不对外开放。二是纵向网。目前, 纵向网网络体系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政务网来开展档案工作, 其中, 涉及档案信息的加工、传输、采集和共享, 通过政务网、档案应用项目加以实现。因此, 在对纵向网进行分析研究时就必须考虑到政务网的两个方面: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也就是说, 纵向网网络体系建设的任务主要就是与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的对接。三是横向网。横向网是指将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依托互联网建设的、面向公众的档案信息网站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档案信息网站群, 其建设任务就是将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依托互联网建立的档案信息网站, 通过主流网站在互联网上连结成地区性的档案信息网站群, 进而形成公共档案信息网络体系。档案信息网络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 就是要在档案系统同时开展局域网、纵向网、横向网三大网络体系及其档案应用项目建设, 使各级各类档案部门通过不同性质的网络, 上下左右连成一片, 形成一个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的档案管理平台,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3. 文献报道型。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检索 篇11

[关键词]信息时代;水利档案;开发;利用;挑战;对策

水利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水利防洪,促进水资源合理调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水利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水利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果能过有效开发利用,有利于我们掌握水利工作的客观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如今,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的浪潮中,随着办公自动化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实践及人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信息化在促进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水利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水利建设的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水利档案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有着极为重要的利用价值。水利档案信息资源除与其他专门档案信息资源一样具有专业性、独立性、規范性等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

(一)时间性

很多年代久远的水利档案仍然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一旦损毁或遗失其蕴含的重要价值将无法弥补。如水文气象等具有随机性和一定的规律性,水利建设需要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来进行比较分析,而水文气象资料的获得必须依赖观测人员每天定时定点的观测与记录,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获得比较客观、准确的数据。

(二)地域性

我国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观测具有一定地理分布特点,不同区域形成的水利档案因而带有各自区域的特色。如水文记录档案是各地水利观测的结果,其观测数据只能代表一定区域范围的水利要素变化情况。因此,不同地区的水利档案所富含的信息资源都被打上了区域的“烙印”。

二、信息时代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挑战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意识到水利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对于水利档案信息资源需求也越来越高且开发与利用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也越来越多。

(一)利用需求的日益增强

在信息化的时代,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主体渐渐从政府扩大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及学科专业的细化,相关工作者对于水利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朝着具体化方向发展。而愈加复杂、系统化的水利工作也使得传统的以卷为单位的纸质档案调用方式难以满足水利工作者的需要,他们需求往往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也更有系统性的水利档案信息资源。

(二)水利档案的分散性

水利档案产生于整个基本建设过程,包括从工程项目提出、可行性研究、设计、决策、招标、施工、质检、监理到竣工验收、试运行(使用)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各种历史记录。现代办公自动化在水利部门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很多中小型水利机构的内部的档案收集,但是由于部门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或平台,“信息孤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水利档案往往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不利于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信息资源安全性的不足

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将馆藏的水利档案数字化,利用网络平台对馆藏水利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相关的查询利用服务。这是进行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效途径,然而层出不穷的电脑病毒、越演越烈的黑客攻击等都在威胁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与此相对应,我国许多水利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网站、档案收集系统、档案传输、存储的平台或软件所使用的保障技术都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完全不能确保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四)复合型人才的短缺

信息时代对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收集水利电子档案、加工多种类型的水利档案,还是提供基于网络平台的水利档案多样化服务模式,都对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档案开发人员大都只具备单一的档案管理及基础水利知识,而缺乏基本的网络基础知识。虽然现在我国已开始加强对档案管理学专业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操作及网络技术更新过快,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缺口仍然很大。

三、信息时代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举措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许多新途径,但同时也有了许多问题与挑战。为了更好地挖掘水利档案的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发利用水利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前期信息需求市场化调研

为应对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主体的拓宽及需求内容的变化,各级档案部门在开发利用水利档案信息资源之前,要进行前期需求的市场化调研。各个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以“需求”为导向,结合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或本单位发展的重点,以已有的水利档案为基础,开发出利用者需要的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产品”。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大型档案部门要勇于打破封闭状态,主动与水利建设的一线工作者联系,主动与相关的水利建设部门合作进行市场的需求分析,开发出更加“产销适路”的加工成果。

(二)整合水利档案信息资源

“信息孤岛”现象及水利档案本身的特性使得水利档案的过度分散,阻碍了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即档案管理者要将分散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系统的水利档案信息资源按照专题、阶段、项目等进行分类整理。首先,部门之间应该建立统一的水利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增加其横向交流。由于水利档案本身地域性、时间性的特性,还需要各个流域、各个地区、各个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这要求档案管理者突破技术、组织的壁垒,成立专门的水利信息资源组织,调动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中,以对水利档案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发掘出其真正的价值。

nlc202309020217

(三)加强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建设

信息时代,保障档案的安全是开发利用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档案管理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本地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

水利档案部门可利用本地磁盘加密技术、数据库加密技术等,防止因为本地硬盘丢失造成的数据泄密问题。对水利档案信息的字段加密、动态秘钥的管理,实现安全的数据抽取。

2.建立水利档案安全保密系统

水利档案部门可利用可信网络保密系统(VCN)构建安全服务器区和开放服务器区,来保护单位重要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仅有安装了VCN并且经过管理员批注的客户端计算机能够访问安全服务器区内相应的服务器,有效实现了安全授权,也实现了防止针对服务器的非法接入访问,实现了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级利用。

(四)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水利档案开发人员大都只具备单一的档案管理知识,缺乏网络基础知识,达不到信息时代水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加快培养复合型开发者。针对档案专业的在校生,不仅要落实档案管理的基本教学,更应该加强新型网络知识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育,更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针对水利部门在职档案工作者,则应该通过培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来改善落后的开发利用理念,提高网络信息素养。

四、总结

信息化时代促进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水利工作中的应用,这些为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各级水利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直视这些挑战,努力克服这些难题,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水利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掘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为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玉君.浅谈水利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办公室业务,2014,(13):79-80.

[2]舒虹,张瑞.计算机互联网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12,(11):22-23.

[3]王新才,聂云霞.信息時代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学专业发展展望[J]档案学研究,2013,(1):87-91.

[4]刘荣.档案开发利用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分析[J]档案管理,2014,(1):39-41.

[5]王天华.浅谈水文档案信息服务[J]科技经济市场,2014,(5):153.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篇12

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是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将档案信息知识激活、活化的过程, 它与档案信息的利用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首先应正确把握开发的含义、意义、现状, 并确定出开发的原则和策略。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共识,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中心课题。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就是要在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将潜在的档案信息尽可能地挖掘出来、传递出去,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地讲,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指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将蕴藏于档案中有价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挖掘出来, 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利用者所利用, 以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的一种知识信息整序和传递过程。或者说, 是对档案承载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输出的整个过程, 是将档案承载的信息由静态激活为动态, 为利用者所接收的过程, 是实现档案价值, 充分发挥档案信息作用, 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的关键性的工作系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将静态的档案信息经过采集、加工、存储进而转换成动态的信息, 最快和最大限度地为利用者所利用的过程。

二、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 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 但这个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进入21世纪, 熟悉档案内容, 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二) 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 在一些大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专业的档案馆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 档号不规范。第二, 案卷标题不规范。第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第四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三) 档案检索效率不高

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在目前, 传统的手工检索占有很大比重。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 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四) 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档案部门为达标升级应付检查随便选几个题人人都来编研使编研产品层次低质量差实用性不大利用价值更小。有的选题虽好紧跟形势但因编研时间过长失去了时效性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三、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

(一) 通过合理的借阅手段, 实现档案资料的利用最大化

借阅手段与档案馆日常的接待借阅工作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具有针对性强、利用目的明确等特点, 因而用来作为开发手段之一, 值得提倡。

1. 预约调卷。

档案利用者需获得某种档案信息, 可事先将所要的档案名称、数量及具体利用日期等告知于档案馆, 档案工作人员依据这一内容逐项调出备好, 等待用户前来即可查阅利用, 省时方便。

2. 送档上门。

档案利用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前来借阅, 但急需利用档案查明情况, 要求档案馆提供帮助, 此时, 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送档上门, 充分发扬主动服务精神。

3. 复制。

假设档案馆对前来利用的档案仅保存一套, 用户又急需使用, 此时, 就将成套或部分档案进行复制, 提供满意服务。

4. 举办展览。

通过档案陈列展览或举办档案展览, 使用户能在大范围内直接利用档案, 这样, 既提高档案知明度, 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二) 加强档案信息报道与交流

由于档案工作的性质是服务性、后勤性, 同时兼之的滞后性和一定程序的隐蔽性的特点, 所以社会上目前有一部分人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不甚了解或产生误解, 有些人认为档案馆就是“仓库”, 这说明我们档案工作者在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 档案部门应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要加强对开放档案内容和目录的宣传, 引导公众有针对性地利用档案。

(三) 提高档案服务现代化水平, 建立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式

要最大程度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 首先要提高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 强化档案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普及计算机、缩微等技术, 对档案进行科学地整理、保管, 改变过去以查阅案卷为主的单一档案利用模式, 适应多样化需求。应用各种高新技术, 为档案利用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上一篇:感恩教育三步曲下一篇:关节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