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2024-10-09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通用10篇)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1

普定普盛煤矿

矿山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普定普盛煤矿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九日

普盛煤矿矿山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矿的采矿权人是普定普盛煤矿,地址;贵州省普定县鸡场坡乡果骂村,矿山名称:普定普盛煤矿,经济类型:私营合伙企业,经批准开采M6、M7煤层,法人代表:韦振群,采矿许可证号为5200000410269,有效期自2004年12至2014年12月;矿区面积:

1.417平方公里,矿区范围为:

拐点号XY

A***

B***

C***

D***

E***

F***

G***

H***

于2009年5月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5万吨/年,2012年生产原煤11.59万吨/年,批准资源量670万吨,可采储量536万吨,2012年底保有资源量476.3万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15年,剩余服务年限11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矿方法是走向长壁采煤法,2012年工业总产值为4531万元,从业人员180人,批准的矿区面积为1.417平方公里。

我矿的最终产品为原煤。其理化指标为;挥发份12.46%灰份17.9%,含硫4.65%,水份0.66%,发热量为18.02MJ/Kg。2012年成产原煤11.59万吨,产值4531万元,销售量11.59万吨,销售收入3872.45万元,平均售价334元/吨。

二、矿山开发利用情况:

2009年-2012度我矿主要开采区域为+1225-+1100水平,共掘进30000米,生产原煤48万吨,主要采煤方法是走向长壁采煤法,2009年初资源量670万吨,到2012年末资源量为610.5万吨,损失资源量11.7万吨。损失资源量的构成,主要是矿井永久煤柱损失及地质损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采面过断层。2012我矿的开采回采率为80%,采矿贫化率为3%。为有效保护利用资源,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我矿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推行新的采煤方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2012年采取的新方法,推广的新技术有: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我矿领导十分重视,由于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的影响,密切关注由于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和裂缝及早采取措施,使其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矿山地质测量机构的建立及工作制度的制执行情况

我矿成立有以总工为组长的测量机构,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测量组设在技术科,具体负责井下巷道布置,工作面设置,井下工程

实测,基本做到了每旬实测一次,并及时上图。

四、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督

对普盛煤矿进行有效监督,防止越界开采或开采工业广场保护煤柱,构成非法开采

五、法定义务履行情况

①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缴纳情况:2009年-2012度我矿井共销售原煤48万吨,销售收入3872.45万元,应交资源补偿费168万元,实交168万元,当年缴纳40.565万元。

②采矿权使用费已按国家规定足额缴纳。

③矿山环境与保护方面:由于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地面 裂缝,我们都及早做了处理,该搬迁的搬迁,该填缝的进行充填,采取一切措施,保证人生和财产的安全。我矿排除的矿石,全部用于填沟造田和修路。对于矿井排除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用于矿方生产、生活用水,部分排除矿外灌溉农田。我矿还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做好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矿井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后,对全矿生活污水已进行处理,实现零排放。

六、2012年开发利用方案

1、资源情况:2012年初资源量为624.7万吨,开采储量530万吨。

2、开采区域是+1225-+1100水平,掘进巷道2100米,动用资源为14.4万吨,生产原煤11.59万吨,开采区域内的煤厚2.2~2.5米,倾角0°~8°,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瓦斯情况高瓦斯矿井。

3、开采损失情况:断层损失及护巷煤柱损失4、2012采用的主要采矿方法是走向长壁前进式,开采回采率80%,采矿贫化率3%。

5、为提高资源开采利用水平,保护地质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通过现场观测,合理布置采面下机巷,为下一步采面回采上副巷煤柱打好基础,提高资源回收率。

在2013,我矿将进一步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服从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积极采用和推行新采煤方法,合理开采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依法办矿,依法治矿,确保我矿高效、安全生产。

普定普盛煤矿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九日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2

地热资源是指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下, 地壳表面以下一定深度内具备现实或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已勘查和待勘查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伴生有用组分的总和[1]。地热能既清洁也可再生, 使用方便、环保、储藏量大, 不受季节变化限制, 广泛被用于发电、洗浴、供暖、养殖、旅游、医疗等领域。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而且地下热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和能源, 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但过度的开采极易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 监管不严使得回灌井的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 自动监测技术水平较低, 无证开采现象频发等情况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2 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天津地处Ⅰ级构造单元华北地台北缘, 以宁河—宝坻断裂为界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区[2], 天津的地下水赋存在典型的沉积盆地中, 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宝坻以南广大平原地区, 分布面积达8 700平方千米, 约占全市面积的80%。

天津市共有地热井390眼, 目前属于政府监测部门管理的地热井共计381眼, 包括开采井312眼、回灌井69眼[3]。2012年总开采量为3 250万立方米, 开发地热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26.5万吨 (37.1万吨原煤)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3.2万吨、二氧化硫5 712吨、氮氧化物2 016吨、悬浮质粉尘2 688吨、煤灰碴3.36万吨, 能够节省9 000多万元的环境治理费用。

地热资源的利用主要为发电和直接利用, 直接利用包括居民供暖、生活热水、温泉理疗、旅游度假、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洗涤印染等领域。天津市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建筑供暖 (占总比例的65%) 、居民生活热水 (占总比例的12%) 、康乐理疗、温泉度假、农业种植养殖等领域 (占总比例的23%) 。

地热供暖与常规能源相比, 投资少, 运行费用低, 环境效益好。天津地热供暖小区及公建有213个, 面积约为1 553万平方米, 约占全市集中供暖总面积的5%, 成为城市中的“温泉花园”。地热供应生活洗浴热水小区113个, 户数约10万户;使用地热资源的设施农业单位共11家, 占地面积约1 000万平方米。天津温泉旅游设施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 全市温泉洗浴约950万人次/年。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排放, 净化了城市空气, 减少了大气污染, 保护了生态环境。地热资源在招商引资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利用当地丰富地热资源开发的投资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热资源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可多得的清洁能源。

3 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地热井总体回灌率低, 水位下降形成降落漏斗

天津市2001-2004年的地热回灌率分别为6.58%、7.94%、5.33%和6%, 2010年回灌率达到25.8%, 是2005年的4.2倍[4]。虽然年回灌量逐年递增, 但由于回灌工作起步较晚, 回灌井数量偏少, 回灌量与开采量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回灌率偏低, 采灌失衡, 导致热储层流体压力大幅度下降, 形成区域性的降落漏斗。

2010年度市区及新四区均有降落漏斗形成, 最大的静水位埋深达到94米以上, 其中最大水位降幅出现在河西区和西青区, 达到3米/年以上;东丽区张贵庄附近形成一个较大的漏斗中心, 水位埋深大于102米;大港水电厂大约8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24眼开采井, 形成了本市最大的一个漏斗中心 (最大水位埋深约106米、降幅为3-4米/年) 。从西南部的静海县唐官屯到大邱庄, 水位埋深逐渐增加;河东区HD-09井附近使用已形成最大水位埋深达130米左右的降落漏斗中心[1]。使用过后的地热废水如果不回灌, 极易造成热污染, 破坏生态环境。

3.2 地热井水位自动化监测水平较低

水位自动化监测是管理部门管理地热井的基础依据, 但国内地热井水位自动化监测水平还比较低, 主要以人工监测为主, 目前地热井水位数据主要通过传统的测线、测锤、电流表等手工方式获得, 成本较高, 且费时费力。虽然流量和水温的监测已经能够实现自动化, 但目前只有176眼地热井安装智能监测仪, 只占总井数的46%。

3.3 地热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实际应用中, 少数地热回灌系统监测设施不完善、地面工程建设不规范, 时常有利用回灌井进行开采的现象发生, 回灌运行时不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地热主管部门不明确, 相关部门监督执行力度不够, 出现很多无证开采现象。同时, 管理制度不严格, 开发利用规划不全面等都是天津地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建议

4.1扩大地热回灌技术的应用, 防止水位下降过快和化学污染, 为了避免热污染, 地热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积极号召已有地热井的单位或企业补建回灌井, 申请地热采矿权的单位在建设地热开采井的同时建设回灌井, 加强地热回灌技术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推广。

4.2加强地热井水位动态监测工作, 实时掌握水位动态以及下降漏斗的形成原因和变化情况, 对于热水排泄区土壤中的元素、成分进行定期采样分析, 为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用途, 做到分层开采, 分层管理, 防止超量开采,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能量, 充分发挥其综合利用价值。

4.3推广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技术, 降低热水排放温度, 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地节约和保护地热资源, 在地热井相对集中的地方, 推广地热资源集约化利用与群井联动结合的资源集约应用模式, 提高该市地热开发利用整体水平。

4.4加大资源保护的工作力度, 完善管理制度, 严厉打击无证开采, 切实做到保护地热资源和生态环境。制定并严格执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科学合理开发地热资源, 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全面认识地热资源,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有效解决在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问题, 已成为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心义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刘杰, 宋美钰, 田光辉.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在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J].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2.

[3]2010年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年报[R].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2011.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支持。体育课按教学内容性质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1〕而体育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体育教材选择就是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方法的选择。〔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本研究依据以上理论,结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途径,从体育课程教材开发和利用 、体育实践课程开发、体育理论课程开发三方面对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教科书开发和利用

体育教材主要包括学生教科书、教参和各种体育读物、场地器材规格标准和裁判用书等等。〔3〕体育教材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它集中体现了对全国发展程度不同地区之间的共同要求和个别要求,含有大量的课程信息资源,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4〕

通过抽样调查天津市八所高校,其中六所高校近三年一直使用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由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系列教材,学生用教科书是《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师用书是各单项公共体育选项课教材;天津外国语学院使用了由本校教师主持编写的经教育部审定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首部《全国外语院校统编教材—体育》;天津中医药大学使用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教材《体育锻炼指南》。天津市教委组织的由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发编写的系列教材,依据《纲要》结合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现被天津市各高校广泛应用。部分高校根据学校特色进行校本体育教材开发并利用。可见,天津市高校学校层面重视体育教材开发,且各高校利用情况较好。

2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实践课程开发情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三个方法: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5〕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被抽样的八所高校中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基本上仍以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特别是球类项目,三大球是每个学校都在开设的项目。竞技体育项目对运动技术要求较高,对身体条件要求也较高,学校和教师应跟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根据健身的目的加强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如天津师范大学在开设排球项目时,考虑到女生班的特点,将器材换成软式排球。规则、技战术等都没有发生变化,仅仅将器材进行了改造,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兴运动类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动作易学、场地器材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应通过选择、加工等方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6〕通过调查发现,攀岩、轮滑、健美、瑜伽、街舞等新兴运动项目在天津市高校中亦被引进,但是只集中在个别学校和个别项目上,如天津外国语学院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较好。可见,天津市高校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引入项目太少,对一些当前较为流行和普及的新兴运动项目引进不足,如保龄球、定向越野、极限运动等。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形成具有各地、各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通过调查发现,天津市各高校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主要以武术为主,内容涉及青年拳、太极拳、太极剑和传统养生等,棋类、跳绳、踢毽也只是个别学校开设,好多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被吸收进来。天津地处东部沿海,天津市共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2万人〔7〕,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天津市是全国优秀社区体育开展城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如踢毽、跳绳、抖空竹等开展得很好,学校可将这些在社区开展好的民族民间项目引入课堂。通过调查分析,天津市高校对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是在进行尝试性地开发进课堂,但仍需根据地区、民族的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以做到既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又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开发情况

体育理论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如通过传授体育理论和保健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作用和意义,懂得体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

在被调查的八所高校中,全部开设了理论课且全部采用课堂教授的形式。天津市部分高校体育理论课讲授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在内容上,基本是以介绍运动技战术为主,占63.3%;其次是高校体育的内容、分类、目的和任务,占被调查的60%。运动保健知识、健身方法的介绍则偏少,分别占被调查的27%和15%,而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知识更少涉及。通过调查还发现天津市多数高校对体育理论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每学期1-2次理论课、1张试卷;有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只是一年举办几次讲座,参加的人数有限,也缺乏系统性。

普通学校体育的理论课一般包括:系统的体育理论、卫生健康和运动生理理论知识、各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动作分析和裁判法等〔8〕。对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理论课的要求,但缺乏系统性,应大力拓展体育理论课程的内涵。体育教师应重视理论课教学,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对体育的需求, 加强体育精神教育, 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8〕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张丽,林振平. 体育教材的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119-121.

〔3〕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408—4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50.

〔6〕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90.

〔7〕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区县年鉴〔Z〕.天津:天津市社会科学院.2007.

(责任编辑:阎 彬)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4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资料

2、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淮安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淮安旅游资源既有历史积淀深厚、孕育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风景秀丽、山川迷人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都给淮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淮安红色旅游。

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是淮安红色旅游的品牌,是淮安开展“红色旅游”的核心。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而在原址上建成的;刘老庄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是为纪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的新四军战士而建立的;淮安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盱眙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

淮安已形成以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为核心的扇形旅游分布格局。

(二)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之交,淮安曾是著名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公路方面,淮安北接连云港,东临盐城,南连扬州,西邻宿迁,处于 104、205国道和宁连一级公路的交汇点;铁路方面,淮安火车早已站建成并投入运营,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航空方面,目前淮安机场已经修建完成。此项建设对打通淮安的空中对外通道,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旅游资源丰富、品牌特色鲜明

(1)红色旅游景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八十二烈士陵园等景点,证实了淮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2)名人故乡。“周总理的故乡”几乎是淮安市对外打出的最响亮的旅游名片,市内留有周总理的童年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景点,是重要的引人眼球的旅游资源。

3.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淮安市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据统计, 全市已拥有星级宾馆53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22家,二星级27家),旅行社78家;可供游览的旅游区(点)43个,其中国家3A级旅游区(点)1 个, 2A级旅游区(点)4个,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旅游区(点)11个,拥有持证导游1400多人,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如沃尔玛、快捷酒店如莫泰168连锁酒店等逐批落户淮安,满足了大批旅游者购物和住宿的需求。

4.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全方面予以支持。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大旅游作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建设”战略之一。2008年,淮安市旅游投资总量11亿元,2009—2011年,28个项目计划投资84亿元。

(三)劣势

1.旅游模式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旅游产品模式单一的为观光型旅游产品,缺少参与性,娱乐性不高。此外,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2.资源分布分散,景观联动性差

淮安的景点多,但是分布的很散,例如总理童年读书处与周恩来纪念馆就隔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给游人的旅游活动

造成很大不便。

3.旅游开发投资力度不够

淮安众多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旅游设质量差,服务系统不够完善,一些旅游景点已被当地居民严重破坏,需要修复性开发;旅游业宣传力度不够。

(四)机遇

1.持续升温的旅游业

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目前正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另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倾向于发展国内旅游。

2.江苏目前重视加快苏北振兴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明确提出了加快苏北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推进以苏北地区为突破口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同时,江苏省提出了 2020年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也把加快苏北振兴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战略。一系列战略目标为淮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必将由此得到更好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五)威胁

主要是来自区域旅游竞争的威胁。淮安毕竟地处苏北,首先在经济上,并不如苏南发达,旅游业也同样如此,就算是在苏北地区,也面对很大的竞争压力。徐州,由于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在工业上,还处于领头羔羊的位置,在旅游业上,其更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淮海战役的红色旅游,及所傍依的云龙湖自然旅游资源,更为繁盛的购物中心都是淮安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四、调查分析或体会

开发策略

(一)立足“总理故里”,塑造大品牌

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应以国内客源为主,利用淮安作为总理故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强化“总理故乡”的旅游名片,积极构建包括韩信、吴承恩等在内的“名人故里”专题旅游线路,抢占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创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扩大国际客源市场。同时,实施精品大项目启动战略,积极开发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如处于洪泽湖底的泗州城等,通过精品大项目带动旅游区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升级换代。同时根据现代发展趋势,打造五张名片即文化名城,名人故里,美食之乡,运河之都以及生态家园。

(二)大力开发旅游与二产结合形成的工业旅游

重点开发今世缘工业旅游项目,挖掘千年酒乡的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一品梅烟厂工业旅游项目,弘扬周恩来一品人品、一品官品的文化,宣传淮安卷烟是烟中一品。

(三)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淮安旅游业的资金投资力度仍然不够,资金缺口大,光靠政府和国家是不够的,需要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四)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5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境内有两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2.51亿m3, 人均占有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是我县的基本水情。如何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我县主要是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规划先行。对全县各个水体流域都进行有效规划,编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规划》,完成晋江西溪流域综合规划及等19条小流域综合规划,指引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推动规划执行落地,配套建立了几个工作制度:一是成立了县长为主任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出台系列文件,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形成县人大“一号决议”,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议》,常态化推动工作的深化。四是纳入县委、县政府年终工作考评,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落实到位。

二是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好、建设好县域生态,就是对水资源最好的保护。我县一直都在推动“两退、两进、一保”的实施。“两退”,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科学发展要求的石 材、机砖等行业,坚决退出;对生态脆弱区、山坡地等不适宜种茶的区域逐步退出,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耕则耕。“两进”,即一方面,建好县域大生态。每年确保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万亩以上。“十一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9.76万亩;2011年以来,加大投入,每年在生态建设、造林绿化等方面建设超过了3000万元;2011-2013三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07万亩,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一方面,建好茶园小生态。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和“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壁梯岸留草、茶园前埂后沟”的要求,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26万亩,让山、水、林、木、草与茶树和谐共生。“一保”,即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是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Ⅰ类县,“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面积60万亩。2012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万亩,2013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变崩岗治理为工业园区、经济作物区、生态旅游区、水保生态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五种崩岗治理模式得到国家水利部、中科院等的高度肯定,并在我国南方红壤区广泛推广。此外,我县大力推进矿山迹地“青山挂白”治理,以有力的生态保护措施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文明的开展。

三是注重开发利用。主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和城镇发展相结合。比如,中心县城,2004年建设城东水闸桥,形成约2平方公里(长6.8公里、宽220米)的湖面,给城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空间轴。因为水在城中,城在山中,--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县、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全国百强等等,城市的聚集能力加强,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区从10年前的6.8平方公里、15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5平方公里、30万人。前些年,一年商品房销售量在50万平方米左右,今年估计可达到100万平方,至9月份已是81万平米。去年又建设城西拦河坝,可形成1.2平方公里的水面。龙门、官桥、湖头等乡镇,也都在做。二是和民生改善相结合。我县群众居住分散,依山而居,农业以茶为主,缺水问题突出。2011-2015规划期内,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48万人,我县规划用4年时间(至2014年)完成。目前,全县已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06个,解决不安全人口41万人。三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节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高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农村发展。如开展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广农业灌溉新技术。2009年以来,共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180多公里的渠道改造、清淤、防渗,灌溉面积超过12万亩。现有千亩以上灌溉区19处。四和产业建设相结合。建设电站258座,总装机容量25.76万kw,占可开发量的99%(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万kw,可供开发利用装机26万kw)。全县年供电、发电行业税收1亿多元。

四是注重资源管理。一方面,严格控制水电开发。因容量保护,多年来,不新批建电站。一方面,重拳治理流域水环境污染。严厉打击各类水环境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县政府 成立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与流域水环境主管部门的人员并入县行政执法局,组成联合整治巡查组,分组分片区进行巡查、监督处理,确保溪流干净,湖面清洁,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6

【来源】【时间】2006-11-09

一、发展现状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区开始利用太阳能和风光互补发电解决偏远农牧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自2000年国家实施“光明工程”以来,我区开始大范围推广、使用这一技术。经过5年的发展,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已有一万多户牧民家庭依靠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解决了生活用电问题。同时培养了一批新能源骨干队伍,为发展太阳能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加快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区多次与国内外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探索适合内蒙古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新型道路。经过大量调研,我区拟在鄂尔多斯建设200KW太阳能聚光光伏示范电站,国家发改委已同意开展前期工作。该项目选用中科院陈应天教授利用数倍聚光理论发明的4倍聚光发电组件,选址、环评、土地、基础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11月中旬开始设备安装,年底并网发电。同时,积极推动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试点项目前期工作,该项目已在2006年5月22日中德高科技论坛签约,成为中德技术合作项目之

一。近期,国家发改委将以正式文件同意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左右。两项目实施后,将对国家在内蒙古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起到示范作用。

二、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内蒙古光照资源十分富集,全区太阳能辐射总量为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600-3200小时,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

二是产业配套优势。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内蒙古优质硅矿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地40余处,大部分矿床硅矿石品位达到97%以上。目前,我区正积极规划和大力发展多晶硅产业,构建从硅矿资源开发到硅应用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这将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形成太阳能利用与硅产业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并网优势;四是交通优势。

三、发展目标

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我区已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不同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制定适合我区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模式。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不仅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槽式热发电,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区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积极开展沙漠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到“十一五”末,把我区建成国家级太阳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国家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规定其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专家称,人类只有进入太阳能时代,才能根本解决能源问题。大力发展太阳能,对于我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解决能源“瓶颈”制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减少资源和环境压力,顺利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此,我区将加快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考察报告 篇7

一、基本情况

栾川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辖12镇2乡20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4万。境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钼金属储量220万吨,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白钨金属储量5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全县林地面积296.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2.4%,拥有2个国家5a级景区和5个国家4a级景区。栾川作为旅游名县,工矿强县,先后荣获中国钼都、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美的小城等国家级荣誉。,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亿元,工矿经济已占到全县gdp的80%,对县财政收入贡献率达70%以上,以钼资源开发为主的工矿业已成为推动栾川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武穴素有“鄂东门户”、“入楚第一港”之称。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全市版图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12个镇处、32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0万亩,总人口80万人。截至20底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11种,即:铜矿、铅锌矿、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白云岩及大理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建筑用花岗岩、矿泉水等。共有探矿权3家,采矿权50个。矿业经济产值达3 8亿多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

二、基本经验

近年来,栾川和武穴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中坚持依法管矿、科学办矿,以“治乱、治散、治本”为重点,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从而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由乱到治,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一)科学规划,严格企业准入

近几年来,XX县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坚持实施“工矿XX县”战略,按照《河南省矿产资源勘察开发整合总体方案》,抢抓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重点成矿区域实施整装勘查重大机遇,制定建设“中国钼都”的矿业经济发展战略。依照《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关于栾川钼、铁、铝、锌企业规划发展意见》,全力打造 “世界领先的稀贵金属矿业集团”,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办矿,严格准入、扶优扶强、优化资源配置,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走出了一条令世人瞩目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那里,几乎看不到矿山的影子,不敢把眼前的美景与矿山联系起来。在那里,看不到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矿山,也没有污浊的工业废水、冶炼的滚滚浓烟,有的只是花香鸟语,看到的是湛蓝的天空,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气。

武穴先后编制完成了《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矿业权设置方案》,科学划定了勘查区、开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和集中加工区,制订了优矿优用规划和管理措施。为了保护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及军事设施,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笠儿垴矿产资源保护区的决定》,将XX市笠儿垴地区周边6.4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设立为保护区,禁止矿产开发活动,保护了青山绿水。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意见》,从准入条件、矿权设置、严格审批、矿权退出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意见明确了“三个禁止”。即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区、生态公益林、饮用水资源保护区、主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内采矿;禁止在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不符合童项规划和影响道路安全范围内新设采矿权;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建立和完善“十不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

(二)严格监管,不懈打非治违

栾川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 28号)精神,紧紧围绕“治乱、治散、治本”这个重点,连年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以来,先后开展了10余次大规模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活动,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据统计,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中,全县共取缔非法小矿山625家,封停矿口199个,查处非法盗矿案件86起,涉企案件22起,其中刑事拘留63人,行政拘留4人,逮捕35人。

武穴坚持“三查”制度,严格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日常监管。一是坚持定期巡查。由各职能部门开展日常巡查,每月组织矿山检查督办不少于4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及时查处。二是坚持突击检查。由市粉尘办组织专班实行明查暗访,暗访人员经常在夜间10点或凌晨5点深入矿山突击检查,严防违规生产,提高企业规范生产的自觉性,确保粉尘治理成效不反弹。三是坚持联合督查。健全以政府领导,国土、公安、安监、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合的常态化监督管理为主,集中治理整顿为辅的多部门联合监督机制。重点实行周监管、月考核、季监测。即,相关职能部门每周到矿山企业监管不少于一次,每月对生产的矿山企业、相关部门和镇处进行一次考核,每季由环保部门对矿山企业粉尘排放进行监测。

(三)保护生态,建设绿色矿山

栾川按照“边开发边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总体思路,明确治理责任,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加快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向上级申报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治理项目,以来,共成功申报地质灾害及矿山环境治理项目13个,国家、省、市共下拨资金6550余万元,县财政投入资金560万元,乡村自筹资金6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160万元,恢复植被300余亩。洛钼集团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再造秀丽山川”的环保思路,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美化的力度, 20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来,建设矿山公园500亩,投资近亿元,用于矿山绿化,昔日乱石堆积、尘土飞扬的排渣场,今日已变成绿树成荫、春有鲜花、秋有果实的高山花园。

武穴强力推行“政府主导、企业投入、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环境治理模式。对已破坏的山体,编制环境治理专项规划,逐年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对已关闭和废弃的矿山因治理资金不足的,由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治理;对现有矿山企业,由国土部门足额征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环境恢复治理监管,督促矿山企业做到“剥离、开采、治理、恢复、复垦”一体化。

(四)整合资源,壮大优势企业

栾川抓住资源整合这个根本,按照“以整顿促整合,以整合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在宏观上提高采选企业准入门坎,在总量和规模上加以限制和引导,扶优扶强,优化资源配置,整顿整合矿产企业。早在,XX县就将境内的主要钼矿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了XX市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家以钼的采、选、冶炼、深加工为主的国有大型有色矿山企业,资产总额10.5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左右、创税2亿元左右,拥有自营出口权。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促成钼业集团公司先后控股经营了三强钨钼公司、大东坡钨钼公司和九阳矿业公司等三大民营企业,由钼业集团公司对其统一供矿、统一管理,使过去三个日处理原矿近1万吨的企业转变为现在日采选矿11万吨的规模,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根本上杜绝了大矿小开的混乱局面。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了规范、促进了发展。目前,全县形成了洛阳钼业集团,富川公司和龙宇公司三大企业控制境内三道庄、上房沟和南泥湖三大矿区的生产经营格局,优势企业的资源优势更加明显,生产能力和资源开发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各采矿权人矿山管理主体责任的全面到位和加强,一些小企业的乱采滥挖行为失去了非法采矿的掩护,都纷纷自行退出矿产开采,乱挖滥采、采富弃贫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了。

三、工作建议

我县矿产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存在矿山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生产隐患突出等问题,借鉴栾川、武穴经验,加强全县矿产资源保护管理,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升矿业经济社会综合效益,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坚持建设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发展方向和开发管制原则,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措施具体化,进一步理清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和目标定位。一是要科学编制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科学划定勘查区、开采区、限采区、禁采区和集中加工区,坚持保护为先、限量开采、集约经营,努力提升矿产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二是要积极抓住国家开展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为和实施整装勘查的机遇,争取政策和项目,摸清境内矿产资源储量数,为矿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资源保障。

(二)整合资源,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

坚持整顿促整合、整合促规范、规范促发展的.思路,以铁矿、煤矿、方解石、重晶石、建筑用砂石料开发利用为重点,强力推进资源优化整合,逐步实现资源开发规模化、集约化。一是要调查研究,科学谋划,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方案》及相关政策办法。二是要按照“鼓励攻关、严格准入、有序推进、无效退出”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有大企业或投入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民营企业开发铁矿富集资源,规范推进境内高磷铁矿选冶试验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乱挖滥采、采富弃贫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三)强化监管,规范矿产开采秩序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精神,紧紧围绕“治乱、治小、治散、治本”这个重点,加强联合执法,及时查处乱采滥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案件,有效遏制和杜绝安全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二是要认真执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磷铁矿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41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高磷铁矿开发利用管理的通知》。对在境内原以水泥配料用砂岩(含铁)等名义变相越权审批的高磷铁矿采矿权证予以注销。三是要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出台规范操作办法,解决探矿权、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的“双轨制”问题的有效措施。四是严格矿产勘查、开采准入管理,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禁止在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可视范围内采矿。五是要建立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国土、发改、安监、环保、林业、水利、工商、公安、电力等有关部门要依据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占用林地、水土保持、企业设立、爆破器材供应,电力保障等各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各个环节的监管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健全机制,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保障措施

某市水资源及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8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人大常委会2007年工作安排,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将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水资源及利用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依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七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市水资源及利用情况开展了调研。听取了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我市水资源及利用情况的汇报,并深入画匠营子水源地、昆河等水利工程以及三道沙河、四道沙河等地进行了实地察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水资源概况及分布特点

包头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0-350毫米,降雨的60%集中在7-9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2000-2800毫米。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市水资源量为10.14亿立方米(不含黄河水资源),其中年均地表径流量为2.1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包头市地下水资源为8亿立方米,分布较广,但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十分有限。黄河水资源为客水资源,目前自治区分配给包头市的取用水指标为每年5.5亿立方米。我市的可用水资源量为11.61亿立方米(包括黄河可使用水资源标5.5指亿立方米),且分布不均匀,三分之二以上的水资源集中在大青山以南,北部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据水务部门介绍,2006年全市各行业实际用水量为10.0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6.5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4.8%,比上年增加0.1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3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3.0%,比上年增加0.58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0.5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3%,比上年减少0.04亿立方米;林木渔业、景观用水0.5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4%,比上年增加0.05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0.1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比上年减少0.09亿立方米。从以上各项指标分析,目前我市水资源利用量已接近可利用量,我市的可利用水资源量有一半来自于黄河水。

(三)水资源管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包头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包头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作出了《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决定》。市政府相继制定了《包头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包头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包头市“十一五”水资源利用规划》、《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包头市节约用水实施规划》和《包头市“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一系列规章、规划,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使我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认真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全面推进供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积极为新建项目提出供水方案,提供涉水支撑性文件,进行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为许多大的工业项目在我市投资建设提供了水资源的支撑。为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为城市健康水工程提供优质地下水源,对城市规划区公共供水管网履盖范围内的部分自备水井进行了封停,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达1500万立方米。

(四)节水工作情况

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节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仅2005年至2006年一年期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由123立方米降为100立方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87%。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比十五期间提高了0.1。由于我市节水法规完善,节水工作成效突出,2006年被列为全国节水试点城市。包钢、一机、包铝、燕京雪鹿啤酒公司分别被自治区经委、水利厅授予节水型示范企业。我市的节水工作已经走在了自治区的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凸显

水资源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市水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427立方米的17%,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我市2003年总用水量为7.51亿立方米,而2006年全市总用水量达到了10.09亿立方米。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0亿元的发展目标,按目前用水定额计算,将有8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缺口。可见,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今后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地下水资源超采以及不合理使用问题依然严重

由于生产、生活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市地下水资源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现超采,地下水位每年以0.5-1.5米的速度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内超采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我市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平均年补给量为1.26亿立方米,而年开采量为1.38亿立方米,每年超采1100-1160万立方米。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地下水潜水超采主要是农业用水的开采,而承压水超采主要是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开采。在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开采量中,工业用水量占58%。因此,目前工业取水是造成承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在超采的同时不合理使用问题也十分突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来源于污染严重的黄河水,而大量的优质地下水被工业以及城市绿化景观、游泳池、宾馆等采用。

(三)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污染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开展节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资源浪费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工作缺乏主动性。一些企业节水设施不到位,用水效率低,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我市农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60%以上,但由于农牧业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灌溉节水措施不到位,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利用系数仅为0.5,节水的潜力很大。

我市虽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工业项目建设和部分企业污水治理不到位,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导致全市水资源污染仍然十分严重。黄河作为我市城市供水的最主要的水源地,由于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排入,使其水质由上游来水的三类水质下降为四类水质,严重威胁着城市供水安全。而且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特别是城区地下水的潜水污染严重,超标面积为70.7%;承压水超标面积为24.7%。一些旗县区由于抓项目建设中忽视水资源保护工作,大量开矿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对水资源也造成了严重污染。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我市水质性缺水的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市的水资源管理正处在以需定取到以供定需的转折时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加以认真研究解决。面对全市十分有限的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局面,必须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认真做好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做好水资源利用的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具有整体性、权威性、科学性的统一的水资源规划体系,使水资源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加大《水法》和《包头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实施力度,认真执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取水许可审批的管理,严格限制高耗水低效益项目的审批。

(二)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要认真落实《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决定》,紧紧抓住全国节水城市试点工作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步伐。一要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二要加大对农业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农业节水工程,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逐步建设节水高效农业。要积极探索工农业水权置换工作,节约更多的黄河用水指标,支持工业建设。三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城市服务业的节水管理工作,大力倡导居民节约用水。

(三)加大地下水资源管理力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各级政府要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及科学利用和保护。要加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要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对未经批准擅自打井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为了切实保障城市健康水工程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按照《水法》规定的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对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以及城市绿化景观、游泳池、宾馆等的自备水井,要有计划的逐步关停封井。对不按规定时限关停的单位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水资源质量

要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污水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对黄河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新的排污口,加快对原有排污口的治理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的安全。要加快对昆河、四道沙河等河道的污染治理,强化对污水排放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污水排放达标率。要加快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做好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工作,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限期治理,对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企业,应当依法处理。

(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强化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规范用水单位和个人的用水行为。近期,要做好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确保城市水源地的安全和地下水的合理有效利用。要对已经制定的水资源管理等法规根据工作实践,适时进行修订。

名词解释

承压水:是充满在两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压力,当钻孔打穿上隔水层时,承压水就会在钻孔内上升到一定高度。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9

填报指南

一、封面

1、采矿权人名称:填写《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采矿权人;

2、矿山名称:填写《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矿山名称;

3、通讯地址:填写《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通讯地址;

4、邮政编码:填写与通讯地址对应的邮政编码;

5、电话:填写填表人联系方式;

6、填表人:填写本报告书填写人姓名;

7、企业审查人:填写本报告书的企业审查人;

8、填表日期:填写本报告书填写完成的日期;

二、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矿山名称:填写《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矿山名称; 采矿许可证号:填写《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许可证号; 行政区代码:填写矿山所在县级行政区代码;

发证机关:根据实际填写,分为国土资源部、浙江省及市、县;

1、矿山基本情况

(1)主矿产名称:根据《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主矿产,仅填一种矿产;(2)有效期至:根据《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有效期;(3)建矿时间:填写矿山开始筹建时间;

(4)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其它等4种方式;

(5)开拓方式:指矿床开拓工程的布置类型(露天开采分为:铁路运输开拓、公路运输开拓、联合运输开拓、其它方式开拓;地下开采分为:竖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斜坡道开拓、联合开拓);

(6)采矿方法:是指采矿所采用的巷道布置方式、掘进程序和回采工艺过程的总称,填写实际采用的主要采矿方法;

(7)选矿方法:填报获得对应选矿产品所需的选矿方法;

/ 5

在实际填报时,可能会存在获得某产品时采用了多种选矿方法,则该产品选矿方法以精选作业采用的方法作为填报依据。具有二种及以上不同选矿作业流程的,以精矿产值最大者优选的原则选择精选作业采用的选矿方法填写。

(8)剩余服务年限:填写矿山2012年末起至计划开采完毕时间;(9)从业人员数:填写矿山2012实际从业人员数量;

(10)设计生产(采、选)能力:此项指标应填报最终设计确定的主矿产的采矿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未经设计投入建设的老矿山,其设计生产能力填报与实际生产能力相同;

(11)实际生产(采、选)能力:根据矿山实际生产能力填写;(12)实际采选矿石量:填写2012实际开采、入选矿石量; 2.矿山主要经济指标

(1)工业总产值:(综合利用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矿山企业当生产的最终工业产品总价值量。包括当生产的成品价值、已完工的对外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初期末期差额价值。

(2)年销售收入:(3)矿产资源补偿费:(4)采矿权使用费:(5)采矿权价款:

以上各项按照矿山企业生产台账填写; 3.采选技术指标

(1)采区(矿块)回采率 设定开采回采率: 核定开采回采率: 实际开采回采率: 年采出矿石量: 年损失矿石量: 年动用矿石量:(2)矿山(井)回采率

设定开采回采率:是指矿山设计确定的全矿开采回采率。设计开采回采率以

/ 5

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

核定开采回采率:根据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确定的开采回采率;

实际开采回采率:指当年全矿实际实现的回采率指标值,根据矿山企业台账填写;

年采出矿石量:根据矿山企业台账填写2012实际对应的采出矿石量; 年损失矿石量:根据矿山企业台账填写2012实际对应的损失矿石量; 年动用矿石量:是指2012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对应矿产采出量与损失量之和;

年摊销售矿量:是指2012年矿山实际销售(包括以往和本生产)的对应矿产品数量;

(3)选(洗)矿回收率

设定选矿回收率:填报矿山设计最终确定的选矿回收率。此项指标应填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最终设计确定的主矿产的选矿回收率。

核定选矿回收率:根据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确定的选矿回收率;

实际选矿回收率:指当年全矿实际实现的回收率指标值,根据矿山企业台账填写;

原矿年入选量:根据矿山企业台账填写当实际实际入选原矿矿石量; 原矿入选品位:填报调查内矿山生产台账载明的选矿厂选矿生产处理矿石中主有用组分的含量

精矿年产量:根据矿山企业台账填写当对应矿产品的精矿产量; 精矿品位:填报调查内精矿中主矿种的品位; 尾矿品位:填报调查内尾矿中主矿种的品位; 4.废(矸)石利用

废(矸)石堆:填报现存废石堆个数;

累计存放量:填报现存(包括本和往年)废石量; 本年生产量:填报本废石生产量; 本年利用量:填报本废石利用量;

/ 5

5.尾矿情况

尾矿库数量:填报现存尾矿库个数;

累计存放量:填报现存(包括本和往年)累计尾矿量; 本年生产量:填报本尾矿生产量; 本年利用量:填报本尾矿利用量; 6.共伴生矿产利用(1)共伴生矿产名称

可利用矿产:填报现工业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矿产名称; 实际利用矿产:填报矿山实际利用的矿产名称;(2)综合利用系数

可回收矿产个数:填报现工业技术条件下可以回收的矿产个数; 实际回收矿产个数:填报矿山实际回收的矿产个数;(3)异体矿产开采

年采出矿石量:填报异体矿产本采出矿石量; 年损失矿石量:填报异体矿产本损失矿石量; 年动用矿石量:填报异体矿产半动用矿石量;(4)共伴生矿选矿 A.矿产名称1:

回收数量:本对应矿产品的回收量;

产品品位:本相应矿产品回收量中的矿产含量; 入选矿量:本对应矿产实际入选矿石量; 入选品位:入选矿石量中的对应矿产含量; 回收率:对应矿产的回收量占入选量的百分比。

三、年检主要内容

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逐项填写采矿权人自查意见和年检机关意见。特殊说明:

1、第十一项,“三率”检查仅针对回采率和回收率,暂不考虑综合利用率;

2、第十三项,“是否编报土地复垦方案”,检查意见均填“是”;

3、第十四项,如上年检不存在问题,检查意见均填“是”,如存在问

/ 5

题,根据整改实际情况填写;

4、第十五项,如上不存在处罚,检查意见均填“是”,如存在处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结提纲

1、矿山概况及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和转让情况,采矿权抵押、冻结和查封情况;

2、矿山生产情况;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实施情况;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

4、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等法定费用缴纳情况;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执行情况;

6、列入创建绿色矿山名单的,绿色矿山建设情况;

7、实施开采总量控制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和产品销售等情况;

8、获得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支持的,专项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

9、上一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0、是否存在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采矿行为;

11、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五、实地核查情况

由实地检查的年检人员对照年检内容进行填写;“年检意见”由年检负责人员填写;“年检结论”由年检实施机关填写并盖章;“上级年检机关抽查意见”由上级年检机关对抽查的矿山填写意见。

六、报送材料

根据所列材料类别,报送相关附件。

1.复印件、扫描件等图片材料建议转化为JPG格式; 2.报告、小结等文字材料建议使用office文档格式; 3.添加的每个文件大小不要超过3MB; 4.所有附件大小之和不要超过20MB。

新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篇10

矿产资源做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合理开发和加工利用,必将带动当地矿产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县应该认清湘南大开发的新形势,抢抓机遇,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拉伸我县第二产业,尤其是矿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产业链,加速推进县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逐步与粤

港澳产业地区实行对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交通与矿产资源概况

县位于郴州市的东南端,东界江西省崇义县,南接广东仁化县、乐昌市,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说。濠头、集龙、热水3乡镇与江西的崇义县接壤,三江口、大坪、井坡、小垣、盈洞、文明6乡镇与广东省的仁化县、乐昌市相连。省道s324线、县道三塘公路通往江西;106国道、三长公路、井小公路、盈九公路以及已开工建设的厦蓉高速段连接广东。交通便利,给我县与粤港澳经济快速对接和经济合作提供了条件。

县有着明显的矿产资源优势,矿种多,有色金属矿尤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钨、钼、铋、莹石等23种。现已开采的有铁、钨、钼、铋、煤、萤石等。钨、钼、铋分布在小垣、井坡、大坪、三江口、热水、濠头、马桥、附城等乡镇。铁矿分布在附城、大坪、井坡、永丰一带。煤矿分布在文明、外沙、濠头、土桥等地。石灰石是县内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建材资源,主产于土桥、外沙、延寿、文明、田庄、泉水、永丰等乡镇。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特有的区位、资源优势为经济提供了先天的发展条件。我县必须抢抓机遇,在实施“向南要市场、向北争政策、向内挖潜力”战略举措中,重点把握来之不易的政策支持、深挖自身潜力,积极与南方发达地区实行良性快速对接。但目前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缺乏有效的监管、规划,并伴随较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过程中,仍存在较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资源的非法、无序开采严重,整合难度大。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开采、利用长期缺乏有效监管,无证开采、权力寻租违规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权力的介入造成当地行政部门在整治非法矿山时难以落实工作,无法彻底根治非法采矿的混乱局面。

2、乱采乱开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矿产资源大量集中无序开采,矿区周边环境不可能承载如此严重的环境破坏。植被、山林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人居房屋没有了基石作依托,地下水断流,地基下沉等现象越发严重,甚至作为农民生存之本的耕地也逐步遭受到毁灭性破坏。

3、有水快流思想依然严重,矿产资源在某些地段出现枯竭。矿产资源做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不合理开采之后必将枯竭。资源无计划粗放开采、利用率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并没有带动当地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县乡的新型工业化程度依然低下,许多矿产资源在开采提炼之后直接卖往外地,并没有给当地生产力、工业化带来较大促进。仅单纯属于资源输出型。截止目前,县区内还未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矿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体系和引进有实力企业与当地资源产品形成配套互补,由此造成当地矿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市场价值、附加值不高,这严重阻碍我县经济和相应产业做大做强。

三、整合县域矿产资源,加速相关产业对接

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对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自主性是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县虽矿产丰富,但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缓慢。但如今政策强、趋势明,我县承接发达地区第二产业转移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

1、提升有色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是领导把关,带头引进先进的矿产加工技术、企业,针对当地各乡镇矿产情况制定引进项目计划,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重视技能培训。形成“理论+技术+培训”的模式,要求在当地招收的工人、管理人员,迅速掌握各自企业的高新科技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重点抓现有工业园区,切实把污染大、科技含量不高、不对口的企业清除出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环保型、能支撑当地矿产加工产业链的大中型企业。四是整合矿产资源,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矿产品加工企业,对初级矿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从而拉长加工产业链,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初成品+科技产品”的格局。从而促进我县新型工业化,提升县承接发达地区科技产业的能力。四是优化环境,提供资金、人力资源和优惠政策,筑巢引凤。

2、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实现资源有序开采。严厉整治、查处官商勾结合营矿山的行为;打击各类非法违规开采,严格审查开采企业的资质,确保新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3、控制开、选、冶等企业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先进技术、预警系统对污染源进行跟踪、观察,并联合环保、国土等部门切实抓

好污染处理、生态环境的恢复,确保矿区人民生产、生活安定和谐。

4、破除有水快流、乱采乱开的思想。坚持合理开采、充分利用,促进第二产业与发达地区长效对接,促进矿产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各级行政部门责、权、利对等的工作模式。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国家政策,也要适当考虑当地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提高部门的行政

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相应的决策权限和能力,减少因责任大,权、利小或无带来的巨大压力。可特许支持乡镇一级在本区域内限量兴办乡镇矿产加工企业,确保企业能自主创新、自主经营,整体走上集团式发展道路。

上一篇:新员工入职温馨告知下一篇:招聘计划制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