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1篇)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海水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3.掌握简单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归纳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资源保护意识以及合理开发意识; 2.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难点】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碘、溴、镁等化工产品原理及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内容分析
从了解金属矿物的开发引入, 通过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认识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化学方法是由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惟一方式, 金属活动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选择金属冶炼方法的主要依据。金属冶炼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工艺条件、降低能耗、回收废弃金属制品等, 就成为与冶炼金属同等重要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金属、合金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金属矿物及工业上金属矿物冶炼过程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采用“学生阅读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课时设计, 具体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4个方面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为: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 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归纳几种常见金属冶炼方法→合理开发金属资源→活动探究 (研究性学习) 。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 掌握冶炼金属的本质和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 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 了解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和归纳相关素材, 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开发寻找金属替代品, 减小资源浪费, 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 (主要是金属冶炼) 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 了解适用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引入有关金属的生活素材, 并让学生举出常见金属物品,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欲望。
学生发言:常见物品 (如铜线、金银首饰、铝合金门窗) 。
过渡: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有些是合金, 有些是纯金属。而金属 (如Mg、Al、Fe、Cu、Ag、Au等)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 (游离态或化合态) 存在呢?
学生回答:略。
放映短片: (了解工业上金属冶炼的过程)
投影:通常工业上将矿石制得金属单质的过程分成三步: (1) 富集; (2) 冶炼; (3) 提纯。
探究问题1:写出一个冶炼金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这一反应。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分析, 然后教师引导导出金属冶炼的原理 (由具体到一般)
小结并投影:金属冶炼的本质:Rn++ne-=R
探究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 (88页-89页) , 分析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2”, 结合工业冶炼金属常见方法, 揭示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投影: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讲述:除了上述常见冶炼方法之外还有如湿法冶炼、火法炼铜等。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课本89页表4-1) 。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 书写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金属冶炼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课本89页表4-1) 。
投影:我国矿产资源简介 (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 。
探究问题3:根据有限的金属矿物资源, 你认为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金属?
学生活动:讨论金属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寻找代用品、改良冶炼工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
八、小结
金属的冶炼原理、方法及金属的综合利用。
附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利用废弃金属铝制取明矾的研究;
2.××社区废旧金属的再利用状况调查与建议;
3. 海底金属资源开发的设想;
教学错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研究 篇3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课堂呼唤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而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对待差错。在教学中,笔者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有意义、有活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错误资源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来自错误文本预设;二是来自教师的错误,包括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故设的错误和不小心随机生成的错误;三是来自学生随机生成的错误。
一、预设“差错”,文本挖掘深入化
教师对文本的挖掘要深。在教学时,笔者通过深挖文本,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分析错误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想好应对的策略,让差错资源为我所用。如:
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改正过来。
a3·a2=a6、b4·b4=2b4、
x5·x5=x10、 a3 - an=a3-n、a8÷a2=a4、 - x2·( - x)3=- x5。
让学生从错误中找错误,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主体角色,加深了对幂的运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故设“差错”,启迪智慧
“故错”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从而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它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某些易错问题的注意,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剖析错误、改正错误,提高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唤醒了学生的潜能,激活了学生的自信、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如:
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 3、4,要使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第三边的长。
许多同学误解:设第三边长为x,由勾股定理得x=5。教师不失时机地评析,在直角三角形中,同学们只看到边长为3、4,马上联想到勾三股四弦五,这说明大家对这组勾股数很熟悉。但题目中并没有说明第三边就是斜边, 因此应分以下两种情况:
(1)当两条直角边为3、4 时,则第三边为斜边等于5。
(2)当一条直角边为3、斜边为4时,则第三边为直角边等于■。
这种自主学习的培养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在训练中会面临很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也会耗费一些时间与精力。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留给自己的是终身有用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三、妙用“差错”,促进动态生成
在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教学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
如图1,点A、B、C在同一直线上,以其中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几条?
由于题目简单,学生很快数出共3条线段。为了让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教师在图2中继续让学生探索直线上标有A、B、C、D4个点的情况,5个点、6个点的结果又是什么呢?“10条、15条,不对,11条、16条……”学生抢着回答。回答之中,混杂着错误答案。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静下心来,“直线上标有5个点、6个点,同学们的答案就这么不一致,要是标有2005个点哪?n个点呢?大家可怎么数呢?本题数线段的条数有没有规律可寻呢?”经过启发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的规律探索之中。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得到的结论是:直线上取一个点时,有0条线段;取两个点时,是1条线段;取n个点时,有n(n-1)2条线段。这时,笔者接着又问:“若题目中的点不是排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落在一个平面内,问题的结果有变化吗?”学生又陷入了沉思。对于上述问题的处理,让学生们在好奇的情景中,激起思维波澜,进行思维活动,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可准确澄清“形”的模糊,“形”能直观启迪“数”的计算。
教师巧妙利用错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2分钟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黄铁矿图片
石?
新课教学25分钟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些化学反应?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化学方程式。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
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学方程式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2CO+O22CO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
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展示例题
例1.某炼铁厂每天需消耗5000 t含Fe2O3 76%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生产含Fe 98%的生铁多少吨?
提示学生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代入的数据都是纯净物的质量,所以需要求出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学生在讨论、计算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例题后交流。
例1.解: Fe2O3质量为
5000 t×76%=3800 t
设:生铁质量为x,则纯铁质量为98%·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3800t 98%·x
160∶3800 t=112∶98%·x
x= 2714.3 t
答: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8%的生铁2714.3吨
体会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某炼铁厂每天生产1000t含Fe 96%的生铁理论上需消耗含Fe2O3 70%的赤铁矿石多少吨?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例2.解 :Fe质量为
1000 t×96%=960 t
设:铁矿石质量为x,则氧化铁质量为70%·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70%x 960t
160∶ 70%x=112∶960t
x= 1959.2 t
答:需消耗含氧化铁70%的赤铁矿1959.2吨
巩固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展示图片认识其他几种金属矿石。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发现更好的冶炼金属的方法。
学生观看图片,聆听老师讲解几种矿石。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课堂小结3分钟
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炼铁的原理: 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3.炼铁的设备:高炉
4.炼铁时发生的反应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5
发布时间:2011-11-1
4信息来源:
□万育生 张继群
摘 要 21世纪,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供水需求矛盾,我国政府在大力提倡节约用水的基础上,采取了如兴建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但上述传统措施只能实现水资源的时空位移,而不能增加淡水资源总量。如何从占全球水量97%的海水中获取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分析我国以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为目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海水的水资源化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海水淡化 开发利用
一、海水的水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
海水的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用海水代替淡水和海水养殖、海水农业等技术,即通常所讲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综合利用等。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从海水中析出各种化学元素,从而达到获取淡水的目的,如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二是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如蒸馏法、反渗透法、水合物法、溶剂萃取法和冰冻法等。蒸馏淡化技术又分为低温多效、多级闪蒸和压汽蒸馏三种。目前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也较适于产业化的技术。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主要是在防腐、防海洋生物附着等技术的基础上以海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节约淡水资源的相关技术的总称。包括海水冷却、海水冲厕等。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据统计,城市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工业冷却用水。开发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冷却用水,对缓解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意义深远。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国家已大规模应用,是海水冷却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海水冲厕)代替城市生活用淡水,具有非常重要的节水意义。城市生活用水占城市用水的20%,而冲厕用水占城市生活用水量的35%40%,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冲厕用水,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海水综合利用涉及海水中微量元素的提取以及相关元素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以及海水养殖、海水农业等方面。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目前世界上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二、我国海水利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内海,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有1.8万多km的海岸线。如何利用海水资源以缓解水资源危机是我国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时采用的是电渗析技术,以后逐步过渡到反渗透技术和蒸馏技术。1981年,我国在西沙群岛建成第一个日产200m3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之后,在浙江嵊泗县、山东长岛县和大连常海县相继建立了千吨级的海水淡化工程。在科技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在“八五”“九五”期间,发展很快,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已全面掌握国际上已经商业化的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等海水淡化主流技术。“十五”期间已经进入工程示范阶段。目前在辽宁、山东、浙江、河北、甘肃等地已建、在建规模在500~18000m3/d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示范工程已达到12项。全国包括引进系统在内的反渗透海水、苦咸水(半海水)淡化产量估计日产达35000m3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应用,不仅使产量提高,而且淡化成本也在大幅度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7元/m3左右降至目前的5元/m3左右。
此外,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我国青岛、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厦门、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近百家单位均有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的实践。我国海水直流冷却已有近70年的应用历史,更先进的循环冷却技术在我国业已取得成效,已具备了示范条件。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海水冲厕)代替城市生活用淡水,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香港地区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广海水冲厕技术,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目前香港的海水冲厕已达总数的75%,每年节省淡水约为2.12亿m3。目前我国海水直接利用的规模还很小,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年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仅为216 亿m3,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m3,美国每年约为1000亿m3,差距很大。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
尽管国家各级部门对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相当重视和支持,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方面,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但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等诸多问题,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和相关产业的综合利用。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起步虽早,产业化进程却较为缓慢。海水淡化相关设备国产化率低,海水淡化技术虽然有许多成果,但存在示范和显示力度不够,缺乏工程验证的缺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认识不足、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产业化技术和政策引导,积极推动海水利用的发展。
2.从海水淡化和长距离调水的对比看急需更新的理念
海水淡化和调水都是解决区域性水资源不足的方式,两者可以互为补充。
(1)从水源条件看,海水淡化的水源条件优于调水。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水资源为沿海地区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水资源奠定了基础。相对海水资源,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为实施调水工程提供了条件,但水资源总体紧缺,又限制了调水的开展,为避免对调出区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就必须控制调水量。
(2)从供水范围看,调水工程供水范围远远大于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先处理后输送,输水设施技术要求高、投资大。此外,海水淡化水源地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淡化海水的受益范围相对有限,不适合远距离输送到内陆地区。调水工程的水源虽然总体上有限,但水源地分布很广,为大范围开展调水提供了条件,而且工程调水是先输送、后处理,对输水设施的技术要求低。单纯从技术上讲,调水工程基本上可以覆盖内陆地区。
(3)从技术进步看,海水淡化的技术进步快。海水淡化的成本比调水工程有更大的下降空间。相对海水淡化,水利工程的技术进步潜力相对较小,建成后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美国有资料认为,远程调水超过40km,成本就将超过海水淡化。
发展海水利用事业,首先要进行观念更新,打破海水不能用的旧观念。海水利用并非全部需要淡化,也可以直接利用,海水直接利用要比淡化利用的水量更大,成本当然更低。当然,海水作为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要经过淡化处理。决定海水淡化成本高低的一个关键 是其能耗。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提高以及新型能源的利用,海水淡化的成本已大大降低。反渗透技术通过膜滤器来淡化水,能耗指标较传统的热能方法降低了90%左右,太阳能技术和受控核聚变技术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淡化水成本的降低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在远距离调水与海水淡化比较已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海水淡化不失为解决沿海地区生活用水、特殊工艺用水等需求的有效措施,我们应加强对海水淡化的研究,将其作为沿海城市的补充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规划中。
3,对策建议
(1)制定国家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立足于水资源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科学论证,制定国家海水资源利用发展规划,明确海水淡化及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水资源战略中的地位。
(2)加强与产业界的结合,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在对海水淡化现有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利用研究机构的技术优势和大型企业的管理手段、营销渠道,以市场经济的模式和规律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及相关技术研究。海水直接利用的技术包括:业已成熟的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与海水直接利用有关的技术包括耐腐蚀材料、防腐涂层、防生物附着等技术。
(4)推进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我国可管理和利用的海域达1.47亿hm2以上,盐碱地0.4亿hm2,滩涂近200万hm2,发展海水养殖、海水农业在减轻对陆地的依赖,缓解用水紧张状况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5)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长期以来,国内海水淡化行业一直着眼于国内市场,缺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在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的同时,为缓解沿海地区的淡水紧缺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6
【设计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在组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第8章第3节,本节主要内容为: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铁钉锈蚀的实验需提前一周进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将实验过程用网络展示。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知识与废金属回收等,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相关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知识,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
微机室室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
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损失。
2、在宽松和兴趣盎然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网络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辅助学习的工具。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获取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回收等知识。
【教学难点】
技术难点:建立怎样的网络平台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学习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学习
【所需时间】
1课时
【设计思路】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金属会生锈,而有的金属却很难生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但并不知道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原理是什么。铁钉锈蚀实验需用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将实验过程拍照后用多媒体展示,有利于学生了解铁钉锈蚀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由于本节知识学生要了解的常识性的内容较多,完全可以采用自主上网学习,我尝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金属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只作为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
(一)创设情景:教学一开始,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问题情景。
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人们需要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防护的方法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二)确定问题:要防护金属,减少锈蚀,就必须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废
金属有哪些?随意丢弃废金属有哪些危害?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用哪些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书籍收集资料、上网查询、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信息,从而掌握如何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当学生分组找到信息来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五)效果评价:以一组课堂检测题,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作如下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了五个小专题,分别是:学习要求、知识讲解、课堂练习、本讲小结、网上交流。
【教学实录】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目标说明
明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浏览网站
(61.132.31.58:82/web/guof/class/01/)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
浏览网站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工作。
创设情景
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只搪瓷洗脸盆,盆底因使用不当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是如何形成的?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损失,人们应该如何保护金属?如何充分利用金属?
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要探究金属防护的方法,要先知道哪些信息,了解相关知识,激发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考:
1、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锈蚀?
2、人们常用什么方法防护金属、避免金属锈蚀?
3、什么是废金属?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网上探究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讲解”栏目首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搜索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掌握知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评价
1、引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栏目
2、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1、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
随堂检测
网上自主探究完成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练习”栏目
1、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2、将知识内化。
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扩展视野
对于已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入知识讲解中的拓展视野栏目,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知识面。
浏览网页中“知识讲解”栏目内容中的“拓展视野”。
拓宽视野,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归纳
1、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
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归纳,总结
【教学后记】
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进行网上讨论。如果不具备这几点,自主探究就会受阻。
2、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建议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行简短培训。
3、网络教学需要网络课件的支持,学生要在网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学习,所以网络课件的设计是网络探究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7
主要教学法:
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多媒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探究铁生锈条件实验模拟演示,金属腐蚀图片及防止金属腐蚀的图片等)主要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
[设疑引入课题]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金属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投影展示]:由图片我们知道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炼,而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就是矿石。我们也知道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那么铁是如何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
[投影展示]:
1.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
2.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设问]
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课件展示实验装置]: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创设情景]:
上面这两种方法都是炼铁的原理,都是纯净物之间的反应,但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例如:炼铁时用到的赤铁矿除了含有Fe2O3外还有杂质,而炼出的产物生铁除了含有Fe外还有其它物质。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杂质的计算问题。
[投影例题]:
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投影给出正确解法]: [展示投影资料]
资料一: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资料二: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下图所示(不包括今后新探明的矿物储量、一些国家的金属储备量和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议一议]1.金属腐蚀可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2.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总结]由大家刚才的讨论可知,金属腐蚀和金属资源短缺对人类是严峻的挑战。
[引入]因此,保护金属资源也就成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投影]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试设计实验比较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速度。注:此实验在约一周前已给学生布置。[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导致铁钉锈蚀的因素。[讲解]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设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铝的作用。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不能。
[讲解]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具有吸水性,它能让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穿过它的空隙,不断向里层渗透,继续跟铁反应,直至铁被完全锈蚀。故铁锈反而能加速里层铁的生锈。
[教师启发]铁制品的锈蚀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锈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铁制品锈蚀
[讨论]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 [学生讨论并回答]刷漆、涂油脂、镀其他金属等。[过渡]上面我们讨论了铁制品的腐蚀和防护。对于金属资源,除了采取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使金属资源得到保护呢? [启发]废品收购站为什么要收购废铁、废铜和易拉罐等金属? [讨论]废弃金属的回收有什么意义?
[讲解]据估算,回收一个铝制饮料罐比制造一个新饮料罐要便宜20%,1t废钢铁回炉冶炼可炼成近1t钢,跟用铁矿石冶炼比,能节约11t煤和铁矿石,减少污染空气的悬浮微粒11kg,可见回收利用废金属,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和90%以上的金属得到了回收和利用。
[讨论]你还知道保护金属资源的其他途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合理开采矿物,可避免乱采矿所引起的金属资源的浪费;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也可使金属资源得到保护;进一步研究金属的结构和性质,使各种金属都能最大限度地得以运用。
[讲解]金属资源不可再生,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资源呈日益短缺之势,故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希望大家能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也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且能在将来利用你的智慧找出更多的金属代用品,从而使我们的未来不再为金属资源的匮乏而发愁。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铁的冶炼原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同时讨论了金属资源的保护问题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高温
2.设备:高炉
3.原理:3CO+Fe2O3 ====2Fe+3CO2
4.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潮湿的空气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8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发展观,促进课程资源的更新与发展。使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都得到开发和利用,从而服务于地理教学。一般来说,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教材(教科书)资源、图书资料;教具资源:挂图、模型、标本、罗盘等教学器材;电教资源:多媒体课件、素材库、录象、影碟等;人力资源:科任教师、班主任、学习专长生以及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等教风学风。
第二、开展社会调查,摸清当代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资源的需求,以便确定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结构和分布状况。如当地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类型及特征等,使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和当地的生活地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观察一般学生及特定受教学生在地理学习与地理活动中的日常表现,掌握学生所需的地理课程资源内容。
第四、分析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条件,制定地理课程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第五、筛选与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建立地理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和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协调机制。
第六、乡土资源。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物古迹等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引导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红学生也会学会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第七、挖掘社会新闻、时事;社区人力资源;学生生活资源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我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学生的演说能力。
第八、开展自主探究和课题研究。地理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地理学习与探索。学生是人力资
源中的变量,是联结家长与教师的纽带,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应该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学生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学生要很好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斡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成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如在假期中,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社区、街道进行访问,调查这一地区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的状况,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又组织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学校曾要求同学们在暑假中收集废电池,我抓住契机,布置假期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等途径研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调查学习,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9
蔡青青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资源的意识十分淡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首先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教材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教师用书也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但这样一来,也无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
对于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来讲,我觉得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量代换”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一课时,教师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孤零零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首战成功“我能行”“题目大变脸”“挑战自我”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 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不断增强。2.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9加几
例如,9加几一课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所以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例如,商不变规律的归纳与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3.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顺序,一般在教材中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的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细致的安排。
例如,在教学在 “找规律”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加工处理,设计了一个系列活动:
一是“猜一猜”,根据已有排列发现规律,猜出接下来的图形或物体应是什么样的;
二是“说一说”,针对同一个排列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不同的规律(如形状、数量、颜色、长短、大小等);
三是“摆一摆”,自选材料摆出某种有规律的排列;
四是“演一演”,用声音、动作、图画、节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规律;
五是“找一找”,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
这样的设计,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更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都同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封闭的例题、习题作为学习材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封闭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4.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对于那些对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
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1.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数学广角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结果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有说一共要比赛6场的;有说一共要比赛12场的;有说一共要比赛3场的。针对这种情况,教
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还是同意一共要比赛6场的同学说服了大家,形成了全班统一的结论。2.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
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活、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就要求教师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社区,掌握翔实的材料,确凿的数据。
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向家长或到附近的银行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在上课汇报时,学生从课外获得的信息,要远远大于教材中所介绍的知识。3.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计算机已经入普通百姓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
现实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到网上收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例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一课时,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神州五号的有关信息,课上进行了下面的设计: 师:(教师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图片)照片上的这个人你们认识吗? 师: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首次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
师:在这句话中涉及到哪些时间单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板书: • 时间单位
•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 师:你们还想了解关于“神州五号”的更多资料吗? • 师:(出示课件)
• “神舟”五号飞船总长9.2米,总重7790千克。
• 用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首次采用了55项新技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起飞重量479.8吨。• 师:在这几句话中,涉及到哪些质量 • 教师板书: • 质量单位 • 吨、千克 • 师:(课件出示)
• 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尺寸相同,重约10克,为尼龙质地。飞船还同时搭载了一面未展示的大号联合国旗,重约330克。
• 师:在这几句话中,又涉及到哪些质量单位? • 教师板书:克
• 师:同学们对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一下整理。
接下来,便组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课上表现得兴趣浓厚。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0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丽
摘要:文章旨在通过保护区目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区 资源保护和利用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是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980]167号文批准建立的。2003年1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南天山的托木尔峰山汇区,总面积23.76万公顷,属半干旱山区气候,是我国稀有的高山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处帕米尔高原与昆仑山等自然地理交汇处,托木尔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冰川面积占天山山脉冰川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有现代冰川197条,冰川达1219.68平方千米。保护区内除现代冰川外,古冰川遗迹也随处可见。也孕育了塔里木河的最大支流阿克苏河,更是阿克苏绿洲的生命之源。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使之成为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动物有77种,属国家Ⅰ类保护动物有6种,属国家Ⅱ类保护动物70余种,有1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其中属I类保护的有雪豹、北山羊、金雕、胡兀鹫、玉带海雕,属Ⅱ类保护的有棕熊、石貂、草原斑猫、兔狲、猎隼、暗腹雪鸡、纵纹腹小鸮;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中的濒危物种有:雪豹、棕熊、北山羊、纵纹腹小鸮、香鼬、狼、猎隼等七种。昆虫千余种,植物382种,能够供药用的植物达100余种,供观赏的植物有20余种,在海拔2300—3200米分布着大面积原始针叶林,是极高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南疆干旱区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是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屏障,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流量,促进下部山地草原的发育和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以及维护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绿洲的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是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1. 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1.1森林旅游
保护区内有两处旅游景点和一条登山线路,天山森林公园于1998年由自治区林业厅批准建立,由地区天山林场负责管理,平台子旅游景区由保护区2000年对外开放, 温宿县旅游公司目前在平台子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未履行正常的报批手续,与保护区的管理矛盾突出。此两处旅游景点目前规模小、档次低、娱乐项目单一。登山线路进经保护区履行正常的报批手续后对外开放的有一条通往托木尔峰的登山线路。1.2畜牧业
保护区实验区内有温宿县一乡两场13个大队近5000人从事畜牧业生产,由于传统的放牧加之载蓄量过大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水平低,农牧民收入低,一地三证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较大困难。1.3采矿业
保护区实验区内有温宿县及农一师的矿山企业合计7家,主要以煤矿为主,大部分在保护区成立前建立,其中小台兰煤矿在缓冲区内,结合申遗工作地区以下文关停,其余煤矿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文件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保护区实验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复建和整合矿井,已有矿井至寿命期结束后自然退出。2. 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分析
2.1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威胁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传统的放牧加之不断增加的载蓄量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破坏了保护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带,使长期依赖生长和栖息于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带的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威胁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2.2低收入人群贫困化威胁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保护区实验区以及周边由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牧民收入普遍较低,传统的放牧加之不断增加的载蓄量造成草场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威胁保护区的生态安全。2.3采矿业技术含量低破坏资源和环境严重
保护区实验区内的煤矿生产由于技术含量低,回采率低, 资源浪费大,三废超标排放造成环境破坏严重。2.4森林旅游发展具同质化的倾向
由于没有合理有续的规划和资金投入,保护区实验区内的森林旅游业大都起点低,服务项目单一,大都靠门票收入,向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仍很漫长。
2.5保护管理与国土权属分离造成多头管理
保护区长期一地多证的现象造成了保护管理与国土权属分离,形成多头管理,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2.6保护区自身执法力量不足和巡护设施匮乏
保护区长期没有自己的森林公安,保护区自身执法力量不足,加上缺少资金投入,巡护设施匮乏。3. 加强保护与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 3.1积极稳妥地推进牧区生态移民工程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扶贫和保护区社区共建工程,积极稳妥地推进牧区生态移民工程,由此改变传统的过度放牧造成的环境破坏。
3.2加快保护区法的出台实施
国家应加快保护区法的出台实施,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得到根本的保障。3.3国家应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和科技投入
国家应继续加大对保护区的资金和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推进牧区生态移民工程和社区共建工程,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科技力量发展替代产业,帮助周边群众提高生活水平。3.4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共生融合的新型关系
通过必要的环境治理,还原不良行为引发的环境退化,保证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有续利用,从而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共生融合的新型关系。3.5增强全民自然保护参与意识
鼓励当地和周边的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区的建设。保护区和当地政府相互合作提高自然保护参与程度,解决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共同建设保护区。3.6积极稳妥地推进森林生态旅游业
合理有续的规划和开发保护区的森林生态旅游,提高周边群众生活水平和保护区的自养能力。4. 结束语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1
1.下列生活垃圾可跟铝制易拉罐归为一类回收的是 A.废旧书报
C.废弃铁锅
B.旧玻璃瓶 D.一次性塑料饭盒
2.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A.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C.防止金属的腐蚀
B.寻找金属代用品 D.回收易拉罐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纯铜片比黄铜片硬度大 C.铁制品在沙漠地区极易锈蚀
D.常温时铝制品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4.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生铁<钢
B.含铁的质量分数:Fe2O3>FeO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铝>铁 D.金属的导电性:铜>银 5.下列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B.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 C.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D.铝壶内的水垢用质量分数为18%的热盐酸长时间浸泡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铁丝表面有红色氧化铁附着
B.铁丝光亮,没有变化
C.试管中的液面无变化 D.试管内液面上升
7.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只有④
8.[2017·淮安]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 C.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 D.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
9.[2017·青岛]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10.[2017·沈阳]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是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
11.[2017·长沙]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12.[2017·河北]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丁
D.丙和丁
13.现代社会使用大量的钢铁,钢铁与_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14.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1)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_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赤铜矿(Cu2O)
B.赤铁矿(Fe2O3)
C.软锰矿(MnO2)
15.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1)下图所标示的共享单车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为了防止铁质链条生锈,可以采用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篮一般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制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车篮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7·成都]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1)反应:①Fe2O3+3CO2Fe+3CO2,②Fe2O3+3C
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填序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金属的
________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017·滨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试按要求填空:
(1)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首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中导管末端加一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废旧报纸不是金属材料,错误;B、旧玻璃瓶不是金属材料,错误;C、废弃铁锅属于金属材料,正确;D、一次性塑料饭盒不是金属材料,错误。故选C。2.【答案】A 【解析】A、过度开采金属矿物,不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正确;B、寻找金属代用品,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错误;C、防止金属的腐蚀,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错误;D、回收易拉罐,是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错误。故选A。3.【答案】D 【解析】A、常温下,汞是液体,错误;B、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能优良,所以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大,错误;C、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错误;D、常温时铝制品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正确。故选D。4.【答案】C 5.【答案】B 【解析】A、铝合金门窗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将会破坏这层保护膜,错误;B、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可以采用覆盖保护层的方法防锈,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能使铁与氧气、水分隔
绝,能防止生锈,正确;C、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使药效降低,错误;D、用盐酸长时间浸泡铝壶内的水垢,除去水垢后铝与盐酸接触,能发生置换反应导致铝壶损坏,错误。故选B。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解析】A、定期用清水清洗会加快铁的锈蚀;B、让观众触摸,观众手上的汗液(含有氯化钠、水等)会沾在铁剑上,加快铁的锈蚀;C、盐水不与铁锈反应,且盐水会加快铁的锈蚀;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铁剑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隔绝了氧气和水,可防止其锈蚀。故选D。9.【答案】B 【解析】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能防止铁与水分接触,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B、用盐水清洗菜刀,盐水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故选项防锈措施错误;C、铁锈很疏松,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能减缓铁的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防止铁锈蚀,故选项防锈措施正确。故选B。10.【答案】A 11.【答案】B 【解析】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2.【答案】B 【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13.【答案】氧气和水 涂油(或刷漆等)
【解析】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容易生锈造成损失,在钢铁表面采用涂一层油漆的方法可以防止钢铁生锈。14.【答案】(1)青铜(2)Fe+CuSO4(3)B
Cu+FeSO4
【解析】(1)我国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所以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4Cu+FeSO4。(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锰、氧化亚铜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赤铁矿,故选B。15.【答案】(1)②③
(2)涂防锈油(或其他合理答案)(3)铝合金比纯铝的机械性能好 3O22Al2O3
①
在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Al+ 16.【答案】(1)②
(2)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N2 +4
延展(4)使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降低碳的含量
(5)Fe2O3+3H2SO4Fe2(SO4)3+3H2O
【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学设计 教案】推荐阅读: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中化学 《4.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9-24
第46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5则范文07-01
开发和利用潜在资源10-19
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09-30
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教案08-27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09-06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07-22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05-16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08-11
充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