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2024-09-06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精选12篇)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地质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及服务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希望能够为后期的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服务,勘探

地质资料属于地质勘探工作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同时它也是在地质科研等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种极具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源;地质档案资料不仅能够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进行直接的利用, 同时借助现有的地质档案资源还能够促使地质工作程度得以有效地提高, 并实现对我国丰富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总之, 地质档案资源对于地质工作及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 伴随着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度的不断加大, 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地质档案资源, 并实现对其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也就成为现代地质勘探事业中的一项迫切课题。

一、地质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 促使档案工作得以良性发展、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我国而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绝大多数的地质矿产资源都是由相应的地质档案管理部门掌握的, 但在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却一直都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 单纯地只是为了能够给相关利用者提供简单的查询服务, 严重缺乏一种主动服务意识。而地质档案资料加工及信息开发等相应工作的实施, 不仅能够形成一套对地勘单位和社会全面开放的同时又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地质矿产资源信息, 而且也促使相应服务工作更具主动性, 这对于更好地实现地质档案资源的自身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帮助档案工作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地质档案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也具备了现代信息产业的基本特性, 并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促使社会信息的市场化得以有效地实现。另外, 也正是通过地质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才促使相应的数据信息处理与加工等成功地转化为相应的信息产品, 进而在市场上得以流通。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地质档案信息的市场化进程要严格遵循相应的矿权及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 而且还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其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地避免一系列麻烦和纠纷事件的发生。

(三) 是实现我国档案工作国家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档案工作中, 通过对一些比较分散的地质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 则形成了一套形式丰富、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另外, 通过对矿产资源与相关矿业信息的开发、搜集与整理, 也为政府对于相关矿业政策的制定及修改等工作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依据, 同时也给找矿工作以及产品的出品及市场的导向等各项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支撑。在这样一种形势下, 也就迫切需要相关管理者能够进一步深化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同时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地质档案管理经验与技术, 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从而促使我国地质档案工作能够尽早同国际接轨。

二、地质档案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长期的发展, 虽然我国地质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就对其中的几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一) 落后的思想观念。

在地质档案工作实践中, 部分管理工作者思想观念的落后, 市场经济意识严重缺乏, 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依然放置在如何“管好档案“, 对于地质档案资源所潜在的一些巨大作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由此导致出现了明显的地质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与现代经济建设工作的不协调问题。

(二) 现行的地质档案管理统计不利于进行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现代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 尚未存在一套有效的信息利用反馈机制, 只是存在一种简单的针对地质档案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制度, 而对于地质档案资源利用之后的实际效益情况的分析工作没有足够的关注。比如, 只是单纯地注重档案资源的增减情况、件次、份次等信息, 并没有重视对于档案资源利用之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问题。

(三) 现行编制工作过度强调保密阻碍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 由于档案编制工作的滞后性, 使得相关利用单位及个人无法准确地了解地质档案资源的全面情况, 因此对于哪些是可利用资源、哪些是不可利用资源、可用资源的利用程度又有多高、可用价值有多大等多方面问题也就无法弄清楚。其次, 因为受到传统保密观念的长期影响, 在现代地质档案工作中还依然普遍存在着一种一成不变看待地质档案秘密性的现象, 对于地质档案资源秘密性的时效及范围没有足够的重视, 单纯地重视保密工作, 而严重地忽视对其的利用与开发, 由此所导致的就是档案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全面的利用。

三、加强地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地质档案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更好的地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也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一)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大力引导地质档案管理部门推行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服务形式。主动服务与当前各档案工作部门所实施的被动化服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不同就是:首先, 主动服务有效地突破了传统滞后服务理念的束缚, 并彻底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服务模式。其次, 主动服务要求人们能够以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地质信息进行了解和利用, 并及时地完成对所需信息的搜集。再次, 主动服务属于一种超前的服务形式, 它能够促使人们从以前单纯地进行日常接待和借阅等服务状态转变为一种主动超前的服务形式, 更好地体现了档案服务工作的开放性与主动性。

(二) 转变传统服务方式。

长期以来, 我国地质档案工作都沿用着传统陈旧落后的服务方法, 即按照借用者的具体需求来为其提供所需矿产资源信息的手工借阅服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这种传统的服务形式已逐渐地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缺陷及不足, 因此也无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近年来, 我国地质档案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相应地对于地质档案利用需求也就更为多样化, 并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基于这样一种形式, 也就迫切需要档案服务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转变传统服务方式, 更好地适应当代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因此, 新时期, 我们所需做的就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 积极地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影像扫描技术等) , 以此来有效地推动我国地质档案服务的信息化发展, 进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为广大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进一步强化对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现其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不仅是实现地质档案资源内在价值的重要形式, 而且还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虽然我国地质档案工作历经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地呈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及不足, 由此在后期也就需要针对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去努力改善。相信随着国家及相关部门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 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必将得到显著的提升, 同时也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曼.国土资源档案开发利用与创新服务工作浅思[J].办公室业务, 2014 (03) :52+54.

[2]丁开银.浅析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J].黑龙江史志, 2014 (15) :120.

[3]李红.增强青年责任感, 服务地质档案的开发利用[A].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广西卷) [C].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 2010:10.

[4]王恩德.油气田测井地质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A].行与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档案工作[C].2012:5.

[5]李义红, 周瑞华.论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J].西部探矿工程, 2006 (04) :296-297.

[6]於顺然.浅论地质矿产档案资源建设及其开发利用[J].江苏地质, 2001 (03) :158-160.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篇2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知道超导材料具有导磁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悬浮特性,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前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新材料研究的新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重 点: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前景.

难 点:知道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知道超导材料具有超导磁悬浮的特性,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虽然社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品,但是为了制造物美价廉、性能更好的物品,人们正不断研究性能更好、更容易制造的新材料。引入课题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

一、超导材料

1、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让学生看课本P160页第一、二段后回答:什么现象叫超导现象?什么材料叫超导材料?

强调: ①只有当温度在某一低温(称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以下才具有超导性。②不同材料的转变温度不同,如汞(4.15K)、钨(0.012K)、锌(0.75K)等。现在的一些高温超导材料,由一般导体转变为超导体的温度已达到100K以上。我国研制的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已达到134K。

2、让学生看课本P160页第三至七段,提

出问题。师生共同作答:

超导磁悬浮现象是一个超导体与一个永磁体(或电磁铁)叠放时,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超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激发很强的磁场与永磁

二、研讨、交流

(1)超导现象

有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某一温度时,材料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材料叫超导材料。

笔记老师强调说明的问题。

(2)1933年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发现了超导磁悬浮现象,如图19—29。提出问题,如:超导磁悬浮现象是怎么回事?

超导材料有哪些应用?

答案 A、D 理由:输电导线、电磁铁的线圈选用超导材料,可减少导线因发热而损失的电能

看课本P160页第八段至P161页内容,知道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当材料的微粒大小达到纳米级(10-9m),就是这种材料的微粒由几个分子组成时,材料的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如颜

色、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磁性等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由纳米材料组成的物质也就有了许多一般物质没有的特性。

观看投影,进一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答案 D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

四、当堂检测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篇3

高校檔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教学科研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的真实写照,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信息的充分开发利用,必将促进教学科研的改革和发展。为此,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新的视野和超前的意识,积极探索为教学改革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验,探索强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规律和模式。

一、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首先,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创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信息的收集,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等基础工作之余,不但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转变思想,勇于创新,还要参加档案培训学习,与其他档案管理人员多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开创出一条适合高校发展的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新路子,推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其次,积极推行档案现代化管理手段。要全面推进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知识,改进档案著录方法,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构建高校档案管理安全系统,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保密性。

再次,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工作。由于高校部分教职员工档案信息概念比较模糊,缺乏档案意识,使得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因此档案部门应把档案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广泛宣传档案信息资源的意义和作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作好档案编研工作。档案编研工作高层次地反映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作好档案编研工作,可以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加工,减少信息资源利用者查阅的时间,使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高校的宝贵财富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信息作用。

二、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把握高校教学科研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知识和信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对依靠和利用档案信息提出了更为迫切而广泛的要求。高校师生要掌握和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教学科研的多种动态信息,需要学校档案系统提供准确、有应用价值的信息,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教学科研的任务加大,要求高校档案系统提供高效服务。由于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所承担的国家、省、市级的教学科研任务不断增多,课题的起点和难点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积累、开发和利用,对于决定教学科研项目起点的高低、加快教学科研项目的进程,提升教学科研的社会价值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高校档案系统要以教学科研为核心,围绕教学科研中心任务,对档案信息资源从各角度、各层次进行整理和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理清高校档案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路

高校档案系统应该强化档案服务的创新观念,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创新思维去指导高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把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作为高校档案资源的重点服务项目,准确把握用户的利用需求,帮助用户获得准确的档案信息。长期以来,高校档案一直存在着种类单一、资料不全的现象。因此,必须在现有档案资料基础上及时调整档案接收、征集范围,充实档案内容,重构档案结构体系。首先,要建立以教学科研档案为主体,兼顾其他档案内容的结构体系。尤其是科研课题档案、教改研究档案、学术论文、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教材资料等必须在馆(室)藏档案中占主要地位。其次,要在档案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建立完善个人业务档案。为了深化利用,应将分散在科研档案中的科技专著、科研成果、学报刊载的论文、教学档案中的教材、学位论文以及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的论文等,按个人体例建立专门业务档案。通过业务档案可以全面展示一所高校的学术成就和综合实力。最后要丰富档案品种,加强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的收集,充分体现档案载体的多样化和完整性。

高校档案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和价值是通过档案的利用来体现的。档案工作的本质就是管好档案以方便利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档案馆应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教学科研的进展情况,开展定向服务,及时向利用者提供准确的档案信息。

(三)构建高校档案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科学的高校档案管理机制。一是要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高校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等各项实践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应当由高校档案部门全面收集、集中管理。二是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要使高校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并且操作性较强的档案材料归档的规章制度。要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克服随意性,持之以恒。三是要对高校教学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到学校、部门的计划、规划,纳入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纳入教师、专业人员和机关干部的职责范围,并且要布置、检查、验收档案工作。只有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高校档案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才能落到实处。

2.着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档案队伍,是搞好服务教学科研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知识,还必须了解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同时,档案工作者还应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甘为人梯、热心服务的职业精神,使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始终处于最优化服务状态。

3.密切高校档案同教学科研之间的联系,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同教学科研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高校档案资源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此外,档案作为高校一种重要信息资源,校际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对口高校之间更应密切合作。一方面,双方交流彼此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情况,另一方面,相互吸取办学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共同实现高校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有效服务的目标。

(四)强化高校档案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手段

1.做好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的辅导工作。目前,高校档案用户以管理人员居多,教师和学生用户非常有限。教师和学生很少或者不用档案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档案馆(室)藏情况,或不熟悉查找方法。因此,高校档案馆(室)应当做好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档案资源利用辅导工作,使他们能够了解档案资源,并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灵活自如地利用档案资源。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很多人无暇经常到档案馆(室)查阅、了解有关教学科研的档案资料信息。这也是档案资源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高校档案馆(室)可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公布与教学科研有关的档案资料目录。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档案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提高馆(室)藏档案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广大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2.跟踪教学科研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定期服务。定期服务是指档案馆(室)根据利用者的要求,主动提供馆(室)内有关某一专题的全部档案资源信息,包括档案原始信息和资料信息。定期服务针对性强、效益显著,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因此,高校档案馆(室)与学校教学科研部门如教务处、科研处及各系(院)等部门要建立广泛的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学校重大的教学科研活动,并根据活动的主题开展定期服务。

3.编研与教学科研有关的档案参考资料。高校档案馆(室)一向重视档案的编研,但长期以来,主要侧重于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基础数字汇编、重要会议简介等的编写,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主题却往往被忽视。为了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档案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高校档案馆(室)必须加强编研与教学科研有关的档案参考资料。

4.建立专门的高校档案资源研发团队。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所高校的档案资源研发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校的综合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并使之高效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研发团队,担负起学校的档案资源的全面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真正地建立一个高素质的高校档案资源研发团队,不仅需要高素,解决档案研发人员的校内质的研发人员,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设置编制问题,提供足够的工作场所,还要给予足量的工作经费。只有这样,专门的高校档案资源研发团队才能正常、有效地运作。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对于档案资源研发团队的考评机制,激发该团队的工作热情,进而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有效的综合服务。

5.注重高校教学科研档案资源的全面电子信息化处理。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高校非常有必要实现学校教学科研档案资源的全面电子信息化。以高校档案资源研发团队为依托,对学校的所有教学科研档案进行电子扫描或进行其他类型的电子加工,使档案资源全面实现电子信息化,并且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门户连接,使全校师生分等第、分层级地利用这些电子档案信息。对于一些需要加密的电子檔案信息必须做出相应处理,例如,对于一些有资格、有权限的特殊利用者,可以告知其登录密码,并对密码进行定期更换,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跟其它高校共建教学科研档案资源网络,实现电子档案资源网上共享,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

总之,高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任务之一,我们必须从丰富高校档案馆(室)藏内容、改善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手段等多方面出发,寻求更加有效的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和方法,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金平.谈高校档案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 (2).

[2]陈妹.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浅探[J].扬州大学学报,2005,(10).

[3]甘璐,杨卫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高校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05,(8).

[4]于人伟.加强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为高校教学评估服务[J].现代情报,2006,(1) .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篇4

1 成立组织机构, 制定管理办法

为加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与监督, 鹤壁二矿成立了总工程师、生产矿长为组长, 地测副总、生产副总为副组长, 地测、生产有关人员、采煤队队长参加的资源储量管理领导小组;各采煤队成立采出率管理小组。

根据上级在煤炭资源采出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范、规定, 结合二矿矿井衰老、资源日趋枯竭、所剩储量极其有限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二矿煤炭资源采出率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矿长、总工程师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及保证采出率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负全面责任;采掘区队主管技术员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及保证采出率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负直接责任;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的技术管理工作;设计部门负责从设计参数上保证采出率达到技术政策的规定;地测部门是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采出率实测、检查的监督管理机构, 负责各项储量管理规程、办法和有关技术政策贯彻实施的具体工作。除严格执行有关提高采出率的规定外, 各采煤队采出率管理小组针对每个工作面情况制定提高采出率管理办法, 经矿采出率管理小组同意后执行, 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具体问题, 制定了专项补充措施, 经矿相关部门会审后实施。

2 制定采出率指标及提高采出率措施

根据有关储量管理规定, 分层工作面采出率不小于95%, 网下放顶煤工作面改正后采出率不小于85%, 全层炮放、综放工作面改正后采出率不小于80%。

为达到或超过上述规定的采出率指标, 制定以下措施: ①要求地测部门每旬进行一次煤厚钻探, 为计算采出率提供依据;②回采工作面不得无故丢底煤, 若因地质条件变化必须丢底煤时, 必须以文字形式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并送地测部门备案, 未经批准擅自丢底煤时, 按每吨20元对单位罚款;③严格控制采空区丢浮煤, 必须把清理浮煤作为采煤工作面一道正常工序认真执行, 并当作工作面工程质量的一项主要验收项目。采空区浮煤控制标准为:分层工作面不得超过60 mm, 分层底工作面不得超过30 mm, 放顶煤工作面网下不得超过150 mm, 否则对超出部分按每吨20元罚款;④回采工作面必须按设计位置终采, 如未经批准擅自提前终采, 则按丢煤量每吨罚款20元;⑤对放顶煤工作面, 依据作业规程, 凡发现放煤步距超限者, 每发现一处罚款500元;放煤口间距超过规定后, 每处罚款200元。在回采过程中, 要执行间隔多轮次放煤, 避免在某放煤口或区段超强度集中放煤, 综放工作面放煤后要架架见群矸, 炮放工作面要见群矸后, 合拢放煤口, 发现不放或放不净, 则每个放煤口罚款1 000元;⑥当顶煤较硬、块度较大、放煤困难时, 必须按措施强制落顶及执行煤壁注水工作, 避免放煤时出现大的块煤堵塞放煤口, 否则每发现一处大块煤堵塞放煤口罚款50~100元。

3 改进回采工艺

(1) 改变工作面放煤步距为0.6 m。以往放煤步距为0.8 m, 由于放煤步距过大, 丢煤较多, 顶煤不易放净。通过现场试验, 发现煤层厚度在6.0 m以上时, 采用0.6 m放煤步距最佳。

(2) 限制工作面推进度。资源储量管理人员每月初按计划产量和规定采出率确定各工作面推进范围, 每旬对各采面推进度进行考核, 发现在规定推进范围内或超过推进范围但其采出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 否则进行重罚。

(3) 加强工作面端头放煤。采取工作面上下靠老空侧打戗棚等支护手段加强端头支护、工作面放煤先放上端头等工序, 使工作面端头得到充分放煤。特别是工作面端头临近采空区, 或附近不再布置工作面且附近无火区或采空区自燃时。放煤时在回风巷上帮打好戗棚, 对巷道断面内工作面机尾正上方进行剪口放煤, 使工作面的采出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4) 加强工作面煤壁注水和回风巷静压注水。工作面煤壁注水严格按注水措施执行, 注水过程中安全检查员现场监督, 并在注水原始记录本签字。

(5) 采用无煤柱开采, 使资源充分回收。

(6) 对残采煤柱进行合理回采。目前, 二矿存在许多残采煤柱, 储量少, 系统不完善, 压力大, 回采难度大。为充分利用资源, 在矿领导的积极支持及带动下, 综合分析研究, 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 尽量回收这部分资源, 为二矿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①对煤柱周边情况进行技术分析, 合理布置了生产系统, 保证生产安全。②由于两巷压力大, 为保证通风安全, 提前对两巷进行加固。③采用沿空掘巷、调整工作面方向等技术完善生产系统。④合理确定保护煤柱的尺寸及终采线位置, 保证煤炭资源的回收。由于老巷较多, 提前做好过老巷的技术措施。⑤制定合理的防灭火措施, 对周边火区进行综合治理, 保障残采煤柱的安全生产。

(7) 采用先进技术。利用“三下”采煤技术对3208、3203煤柱, 鹤壁集村庄保护煤柱3204工作面及鹤壁北站煤柱1、3条带工作面进行开采, 使得原有呆滞煤量得以解放。截至2009年3月底, 已采出煤量93.5万t,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强化现场管理

矿方赋予了储量采出率管理小组了很大的权力, 对不合理丢煤者, 不仅有处罚权, 还有对采煤工作面的停产权力。2009年一季度, 储量采出率管理小组人员进行采出率检查22人次, 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各采煤队的工资结算与采出率指标挂钩。在正常情况下, 采出率降低1%, 罚回采单位2 000元;超过1%, 奖回采单位2 000元, 各回采单位对采出率奖罚按各自管理办法兑现到每个人, 并签字备查。除储量采出率管理人员经常去采煤工作面进行煤炭资源采出率情况检查外, 生产管理人员、安检人员也把采出率检查作为工作面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全矿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5 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2008年, 3802 (南) 工作面克服了坡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 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回采地质说明书中指出该工作面地质储量37.3万t, 可采储量29.9万t。实际该工作面动用储量35.13万t, 动用储量比回采地质说明书中少2.17万t, 实际采出32.29万t, 采出量比回采地质说明书中多2.39万t, 改正前采出率达91.9%, 超规定11.9%。

同时, 班组通过开展竞赛活动, 大大制约了丢煤和不放煤现象, 提高了现场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 变被动为主动,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释放, 杜绝了煤炭自燃现象, 缓解了接替紧张局面, 同时为二矿每年节省防灭火材料近百万元, 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储量工作由监督行为逐步转变为自觉行为, 使储量采出率得到明显提高, 工作面采出率改正后在83.0%左右, 大大超过了设计采出率。

6 结语

电力企业档案开发和利用论文 篇5

一、电力企业档案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档案信息利用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在企业的档案工作中,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做好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信息。我们不仅仅要重视档案的现实价值,同时也要看到档案的历史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档案,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兴衰荣辱,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最有力的参考。

二、电力企业档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档意识薄弱,资料不全

由于对档案意识的淡薄,企业的部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对企业的一些重要资料和文件无法做到及时的归档或者随意归置,从而导致企业出现资料毁损和流失的情况。不规范的档案管理,常常会造成所需查找的资料不全或者是找不到的现状从而使得档案无法充分发挥出作用。另外,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在对电力企业的一些工程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时,容易忽略对声像之类的资料的收集,偏重于文字资料的采集,跟不上时代潮流,使得档案资料显得死板。

(二)管理制度欠缺,利用率低

档案管理是需要建立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但是由于部分电力企业管理者对档案独特价值的忽视,只是将档案简单的看作是记录资料的载体,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从而导致档案的收集、保管、借阅和安全等很多方面都没有保障,比如借阅档案比较随意,不办理相关手续,导致档案丢失;档案管理人员随意更改档案资料或外泄公司机密,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很多企业虽然有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档案的价值,只是重收藏轻利用,导致利用率低下,并没有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科学的决策。

(三)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

目前来看,企业档案工作者的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总体业务素质不高,学历较低的,责任心不够强的兼而有之。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都比较欠缺,业务能力低。另外,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薪资待遇普遍低于职位,严重打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档案的管理。

三、加强电力企业档案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丰富馆藏,重视归档

要让企业档案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服务,就必须要有丰富多样,种类齐全的档案资料作为保障。所以我们要有目的的拓宽渠道,扩大某些项目的归档范围,不断丰富馆藏,收集能够满足各方面利用需求的信息。同时应优化归档资料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有价值的真实可靠的资料入馆,保证所收藏资料的完整性和有用性。除此之外,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不可随意乱放,应及时整理归档,避免档案资料的丢失。

(二)完善档案管理和利用系统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收集的档案应统一集中管理,同时配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备,建立有效的检索信息系统,把档案资源建成一个综合的信息库,对保存的档案资料的存放位置、数量以及种类等录入系统,进行信息系统化的管理。

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大家对企业档案的利用意识,这样当问题出现或者有需要利用档案的`时候,大家自然会想到到档案馆去查找档案资料,从而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作为企业管理制度,更要高度重视档案的作用,加强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比如可以安排专业的分析团队对公司的档案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适合自己电力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三)提高档管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的档案管理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档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结构,拓宽工作人员的知识而,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以适应档案管理最新发展的需要。增强对档管部门的重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档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保证档案资料的完好和安全,更好的为公司发展服务。

四、结束语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篇6

1.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利用

1.1加快档案电子化进程,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已成为档案部门的发展趋势,所以积极建立网上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面对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国土资源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档案管理的需要。此外,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而且,土地管理的许多业务工作,如动态监测、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地价评估都是建立在地籍、土地详查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分局从2012年开始将日常利用率较高的地籍、用地类档案进行原文著录及扫描,利用技术手段建立电脑查询系统。如需查询,只需通过电脑数字索引平台,就可直接进行原文检索、打印,大大缩短了查询时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统计、鉴定、借阅利用等功能,机读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建立,真正做到了档案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档案利用与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1.2加强档案服务意识,做好国土档案服务文章

树立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和经济主战场的意识,不仅要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服好务,而且为社会经济发展、安全稳定服好务。既要为政府发展经济当好参谋,又要当好群众土地纠纷“协调员”。分局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长效性,为群众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将很多土地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了国土档案“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分局还扩大查阅范围,除保密文件外,其他档案都可以进行公开查阅,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通过合理、高效地使用档案,更好地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土地档案的价值。

2.创新服务促发展

2.1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建设和发展与土地的开发利用密不可分,管好用好国土资源档案,也是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工作的逐步完善,国土资源已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土资源档案是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凭证,从现实的角度看,它为国土资源管理、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提供服务。如:在项目建设办理用地手续时,都要先查阅土地利用规划图档案,看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不符合规划的,决不允许供地,对符合规划的,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切实保护好耕地。国土资源档案为產权的变更及换发证书提供重要凭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市场非常活跃,土地用途变更、使用权转让时常发生,土地档案为土地产权登记、变更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旧村改造和房屋拆迁等城镇建设工作中,土地档案就成了确权、赔偿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城镇结合部和农村的房屋拆迁工作,有不少农户没有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甚至有的土地证已经丢失,给房屋拆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通过查阅土地档案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从历史角度看,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法律依据,使很多纷繁复杂的土地权属纠纷迎刃而解,因一纸档案而免受几百万或上千万损失的事例也不鲜见。国土资源档案在处理土地纠纷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有时邻里之间或相邻单位之间发生土地纠纷告上法庭,为处理纠纷,相关人员都要查阅土地档案,在确定土地权属问题,为土地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2创新服务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立足之本,也是职责所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建设和发展这个中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服务上,充分发挥土地档案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一是根据建设和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开发档案资源,对档案进行深层次加工,增强有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运用网络技术和强大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系统,提供网上查询。三是在服务上创新,开展电话查档,提供快捷、高效档案利用服务。每年临朐县国土资源局辛寨分局档案室接待社会各界和本分局内查阅利用档案900多人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档案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利用频率越来越高,用手工方式在上万卷中查找一份档案,最少也要10分钟,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电脑查档,最多不超过2分钟,方便快捷。

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 篇7

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 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二、内容分析

从了解金属矿物的开发引入, 通过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 认识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 化学方法是由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惟一方式, 金属活动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选择金属冶炼方法的主要依据。金属冶炼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改进工艺条件、降低能耗、回收废弃金属制品等, 就成为与冶炼金属同等重要的问题。

三、设计思想

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发现金属、合金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金属矿物及工业上金属矿物冶炼过程等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采用“学生阅读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课时设计, 具体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等4个方面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为:多媒体展示多种金属矿物及当代矿物开发水平→展示从金属矿石中提炼金属的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所学有关金属制备的知识, 由具体到一般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归纳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归纳几种常见金属冶炼方法→合理开发金属资源→活动探究 (研究性学习) 。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 掌握冶炼金属的本质和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2) 了解我国的金属资源, 了解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和归纳相关素材, 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循环再生以及开发寻找金属替代品, 减小资源浪费, 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 (主要是金属冶炼) 中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 了解适用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引入有关金属的生活素材, 并让学生举出常见金属物品,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欲望。

学生发言:常见物品 (如铜线、金银首饰、铝合金门窗) 。

过渡:我们使用的金属材料有些是合金, 有些是纯金属。而金属 (如Mg、Al、Fe、Cu、Ag、Au等)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 (游离态或化合态) 存在呢?

学生回答:略。

放映短片: (了解工业上金属冶炼的过程)

投影:通常工业上将矿石制得金属单质的过程分成三步: (1) 富集; (2) 冶炼; (3) 提纯。

探究问题1:写出一个冶炼金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这一反应。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分析, 然后教师引导导出金属冶炼的原理 (由具体到一般)

小结并投影:金属冶炼的本质:Rn++ne-=R

探究问题2:阅读课本内容 (88页-89页) , 分析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探究问题2”, 结合工业冶炼金属常见方法, 揭示金属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投影: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

讲述:除了上述常见冶炼方法之外还有如湿法冶炼、火法炼铜等。

演示实验:铝热反应 (课本89页表4-1) 。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 书写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金属冶炼原理和方法。

学生活动: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课本89页表4-1) 。

投影:我国矿产资源简介 (培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 。

探究问题3:根据有限的金属矿物资源, 你认为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金属?

学生活动:讨论金属回收再利用、循环再生、寻找代用品、改良冶炼工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

八、小结

金属的冶炼原理、方法及金属的综合利用。

附课后研究性学习课题:

1. 利用废弃金属铝制取明矾的研究;

2.××社区废旧金属的再利用状况调查与建议;

3. 海底金属资源开发的设想;

合理开发和利用品德教材 篇8

一、针对性地开发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 确立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 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 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下,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开发教材资源。

(一) 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开发资源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 每一课都会出现1—3个关键词, 它们明确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在同一话题的展开过程中自然就引向不同的方向,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开发资源, 这样既不会偏离目标, 又能体现品德课程的“螺旋上升”。

《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 说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安全隐患时, 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了很多, 比如, 运动时摔伤、扭伤等等。可是, 这一课的关键词是“居家安全”。学生说的明显偏离了主题。当我认识到后马上作了调整, 把重点放到“居家安全”上。这时, 课堂上讨论得更有针对性, 目标也很好地达成了。

(二) 抓住教材与学生生活结合点开发资源

在品德教材中, 会有一系列“生活”, 但他们基本上是一些“美好的生活图景”, 而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所以, 在教材的“美好的生活图景”和学生真实的生活之间应该寻找合适结合点来开发教学资源, 以此作为相互进入的通道, 让学生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

例如:《品德与生活》一上《学习真快乐》, 教材一开始就展示了一组反映学生对学习有着积极感情体验的图画“课堂乐趣多”, 来激发学生喜爱学习之情。但学生却很难将教材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在教学中通过录像资源, 将班中学生学习的情景一一回放:“语文课认真地写字”、“体育课快乐地运动”, 以此还原教材中的生活情景。此时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于是再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生活, 以此感受课堂学习的种种快乐。录像架起了学生现实生活与课本之间的桥梁。

二、选择性地使用教材

虽然我们教材内容的选择是符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是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但是学生原有经验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兴趣点不同, 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存在很大差异。教材中的内容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所以教师应该科学地选择使用教材。

(一) 根据学生原有经验选择教材内容

现在的孩子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在选择教材内容时, 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 以此为依据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从具体的事实入手, 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 再现生活情境, 由此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品德与社会》三下《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通过课前与孩子教材中“雨中情”这个故事作为切入点, 孩子们由“雨中情”联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真实的生活为儿童, 为品德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交流, 学生原有的表层情感体验引向了更为丰富的、鲜明的、深刻的生活情感体验。

(二) 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材内容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它能激起孩子求知的欲望。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一特点, 教师应该采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那么孩子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呢?能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快感的事物, 他们都会感兴趣。

《品德与社会》四上《神奇的电话》第一课时, 翻开品德书, 书上呈现了很多种公众电话号码, 但是, 哪一种是学生最喜欢的呢?于是, 课前, 老师做了一个调查, 发现孩子们普遍对号码百事通很感兴趣。于是就模拟设计了一个现场拨打114的环节, 帮同学和家长安排一个完美的旅程。让教材的内容和孩子们的兴趣点完美结合。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选择了合适的教材内容, 教师还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当然,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得知道教材的设计结构, 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 明白为什么这样安排教材内容, 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使教材内容用得恰到好处, 为教学目标服务。

(一) 加减法———给教材做做“算术题”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 它包含着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使用加减法, 是指教师对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取舍, 有增加也有减少, 而主要活动环节则保持不变。在教学四上《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中教材安排了电视、书籍让学生感受传媒的作用, 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兴趣班并没有很多时间可以看电视, 而阅读指导学校又有专门的阅读课。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加入了信息量大而又被学生忽视的报纸作为重要的传媒进行教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报纸、快速读报小技巧、电子报的阅读几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报纸的魅力。通过重组教材, 适当地给教材做加减法后, 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 替换法———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

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教学情境, 但书上的情境并不都适合所有地区的学生, 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因此, 教师在开展活动前, 要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学习个体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替换, 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如三下《家乡特产知多少》, 教材安排的都是杭州的特产介绍, 针对这个情况笔者修正了教学目标, 把了解嘉兴特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让孩子们结合实物用自己的方法自由介绍嘉兴特产, 我们一起了解五芳斋粽子, 平湖西瓜……让教材真正为我所用, 为学生所用。

(三) 整合法———合理使用“拿来主义”

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树立大教学观, 进行学科整合, 教师可以在品德教材中融合进语文、音乐等元素。在开展品德活动的同时与其他学科内容相联系, 这样既充实了品德课堂的内容, 也让孩子明白品德教育的无所不在。

如在组织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时, 先出示一段法国文豪雨果描写圆明园的文字, 引出活动主题, 在“毋忘国耻”的环节中, 笔者又让孩子们拿出笔算一算“在条约中, 清政府共赔款1000亿两白银”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这么多的钱可以让我们一家人用上几年?”孩子们在多学科整合的品德活动中, 用心铭记了这段耻辱的过去。这“拿来主义”, 让品德课变得丰富生动了。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9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然而, 许多教师提起课程资源, 就想到教材、图书、图片、光盘等, 而很少想到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际上, 从广义的课程资源来理解, 学生无疑是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从狭义的课程资源来分析, 学生的生活体验、个体知识、思维方式等都是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中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同时,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与教育活动的主体, 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作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1. 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生活体验也不同, 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 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 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 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 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 实现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 在课上有意识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 如果向东走3米记作+3, 则向东走5米记作什么? (2) 如果向东走3米接着左转向北走2米。如何标记终点与起点的关系? (3) 谁能找出更多的只用数轴不能表示出位置关系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会提出大胆属于自己的问题。不但有课本举例中的温度变化和找座位的问题, 想确定教室内电扇、电灯、窗格、地板砖位置, 课本中某个字的位置, 生活小区中两楼之间的位置等等。由此可知, 只要给学生提供机会, 学生定会发散思维, 参照大量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 还你一个惊喜。

2. 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受多种因素影响, 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真正关注, 真正做到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真正使课堂成为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长的空间,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课堂中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发掘与引导。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情境, 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探索性成果, 使学生树立自信, 从而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

3. 开发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精心设计的数学环境,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

例如:学习《台球桌面上的角》时, 教材中的内容是利用台球桌上的角, 让学生学习互余和互补的概念。怎样改造CD垂直台球桌的牵强为自然一些呢?教师们创造性地提出如下教学设计, 先去掉CD, 学习互补;再从互补迁移互余, 于是, 有如下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多媒体, 让学生观察打台球, 得到如下图:

进而, 提出以下3个问题, 也让同学们分组探索解决。

(1) 图中有哪些角?

(2) 这些角与∠1有什么关系,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 并给予适当的分类。

(3) 改变打台球的角度, 图中的角有什么变化?他们与∠1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同 (2) 比较, 哪些关系改变了?哪些关系没有改变?

对于问题 (1) 的回答, 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

对于问题 (2) 的回答, 由于图形简单了, 只有5个小于平角的角, 可能性不像教材内容那样多而复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的回答是:

组1:有三类。

第一类, 大小关系, 如∠1<∠ADB, ∠1<∠EDB……

第二类, 相等关系, 如∠1=∠2;

第三类, 和差等量关系, 如∠1+∠ADB=∠EDB, ∠1+∠ADF=180°

组2:可以分为四类, 组1的第三类可再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为定值180°, 另一类是和差不为定值的。

对于第 (3) 问题的研究后, 学生发现并认识到, 第一类的大小关系中有一部分会发生变化。而第二、三、四类的等量关系不变, 进而形成互补的概念, 为了巩固互补, 再从图中找出一对互补。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探索互余关系。

学生积极探究, 实践验证, 增强了动手能力,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掌握了互余、互补的概念。这样通过观察、猜想、探索、实践、验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学生真有所获, 确有所得。

二、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 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面临的是新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在教学思想上, 要将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在教学方式上,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四是在教学准备上, 教师不仅要准备教材上的知识, 还应广取博览, 览大干世界, 取众家之长, 吸收一切文化精华, 为自己所用, 并用之于数学教学。

2. 发挥自身特长, 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自己的特点, 发挥自己的专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 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 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

3. 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编制调查问卷, 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对数学课感兴趣, 希望学到哪方面知识, 希望教师怎样讲课等。这样, 教师通过调查学生情况,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计划性, 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从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4. 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教学内容虽有固定性, 但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 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方式很多, 如教学日记、录像带、录音带以及教学心得等。教师不仅通过这些方式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跟踪, 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 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 同事观察与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数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 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投影仪、幻灯片、电视机、录像机等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图片、播放与数学教学有关的电影、录像、动画等, 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从而生动地学习。

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10

第一, 实验材料易于获得, 演示或分组实验方便.

生活中的所有材料、物品都有一定的物理属性, 只要将其合理组合均可显现出一定的物理原理.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 将两只吸盘式衣钩相互压紧后, 再将它们沿轴线方向拉开, 体验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一个普通的杯子和一张纸做“覆杯实验”, 与直接使用“马德堡半球演示装置”相比, 操作更简单, 更便利, 更安全, 现象更明显, 且便于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注射器针头堵塞起来, 将活塞向下拉, 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还能利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到大气压的数值;再如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活动中, 可以让全班学生用一只手轻轻地摸在自己声带附近, 然后朗读课文, 读完后进行提问:“你们的手有什么感觉?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你们能用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来么?这些东西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这些事实提醒我们, 学生的生活空间即“物理实验室”, 生活中的所有材料、物品都是我们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其物理本质的重要课程资源.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类物品、器具、材料种类繁多且容易得到, 手边材料及人体或人体局部更是随时可以利用.如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时, 让学生取出一端削好的铅笔, 将两个食指分别压在笔尖和笔尾, 比较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学生容易完成该实验, 且现象明显, 结论易得.这就为我们突破材料及时空限制, 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

第二, 实验贴近生活, 学生亲身体验, 亲近感强.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经常使用或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和物品很熟悉, 用它们呈现物理现象, 探究它们的物理属性或原理, 会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亲近、真实、可靠, 亲身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技术以及物理与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感受到学习物理就是从本质上认识和探究周围世界, 了解其客观规律.如人们经常食用的鸡蛋, 在演示物理实验和解释物理现象时都能起到较多的而且是很好效果.例如:

1.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 直接用手拿时, 虽然较烫, 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 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 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这说明液体蒸发时是吸热的.

2.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 在瓶底放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 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待火焰熄灭后, 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这让我们亲眼目睹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鸡蛋浸没在装有盐水的玻璃杯中, 使其悬浮.往盐水中加入浓盐水, 发现鸡蛋缓缓上浮;再往盐水中加入清水, 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物体的浮沉是受液体密度的直接影响.

4.惯性现象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 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 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将一硬纸板放在垫有海绵的烧杯上, 再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 用力迅速击打纸板, 鸡蛋落入烧杯中, 这令我们看到了惯性的魔力.

5.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外壳完好的蛋, 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 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 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这就是分子的“神奇力量”.

学生课后都能找到这些实验器材, 可以在家中完成这些实验.有时在课上设计一些类似小魔术的实验, 学生在课后都愿意自己再做一做.实验完成后, 鸡蛋一般不被污染, 仍可食用或再利用, 这样既节约了资源, 又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第三, 课堂实验新奇有趣, 学生乐于接受.

我们可以将其他用途的材料或物品甚至是废旧材料或物品制成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如利用空易拉罐、饮料瓶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利用废旧小瓶和大饮料瓶制作成“浮沉子”;用废可乐瓶做罩子、驱蚊香制造烟雾, 成功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将废录音机中的扬声器和小电动机拆卸下来, 利用扬声器研究声音的特征, 利用小电动机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这种运用场合的新异、课堂结构的新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呈现出学生预料之外的新奇现象, 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认知动机.

第四, 引导学生一物多用, 挖掘学生的实验潜力, 体现自主创新.

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常常涉及并解决“一种生活材料或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 一项实验活动可以利用哪些生活材料和物品”的发散性问题.医用注射针筒结构简单, 比较常见, 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中有其独到之处, 可说明许多问题.

应用一: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应用二:演示压缩气体做功.

应用三:演示喷泉实验.

应用四:演示连通器原理.

应用五:演示潜水艇原理.

应用六:演示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等.

笔者发现,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学生实验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实验潜能, 让学生通过用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和学习,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分散难点,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因此, 借用生活材料和物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 可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自创性, 即使教师采用他人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 对学生而言同样具有启迪作用.

第五, 便于自主实践, 体验性强.

这些物理实验所用材料、物品在生活中容易获得, 使学生课后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成为可能.由于实验方案、原理、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 实验装置易制易修, 不怕学生弄坏.如利用胶带体验摆的运动特点;利用学生堆放的书本做惯性实验;自制杆秤;利用空饮料瓶制作潜水艇;在惯性的教学中, 让学生把教室作为一辆汽车, 教师与学生同方向站立, 教师念到“启动”, 由学生做出汽车启动时的人的姿态, 教师念到“刹车”, 由学生再做出汽车刹车时人的姿态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必进行“不要搞坏”之类的告诫, 学生在操作时手指肌肉和心理放松, 自由触摸体验, 在与实验装置和现象进行充分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深切感受.

“学习错误”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篇11

一、“学习错误”资源浪费的现状透析

“学习错误”是小学生学习成长必然出现的客观产物,“错误”中隐藏着许多能巧拨妙引、变错为对的教学良机。但当下的数学课堂,绝大多数教师唯恐对“错误”避之不及,浪费了“学习错误”这一动态资源。

1害怕“错误”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但是,事实却是许多教师害怕学生出现错误,奢望学生没有错误。作业本上的“错误”成了学生听课不认真的有力证据;课堂上出现“错误”更成了打乱教学预设、影响课堂流畅的“罪魁祸首”。学生出现错误时紧张、害怕,不敢暴露出错状况。

2掩盖“错误”

“掩盖错误”的现象在教师公开课上表现尤为突出。教师为了课堂不出错,不在自己同行面前“出洋相”,打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无错课堂”。课堂上,学生表演式的一猜就中、一试就准、一列就对、一验就灵,思维过程全部掩盖。即便有学生偶尔不幸发言错误,教师大多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权威的姿势加以“纠正”;或是用一个“请坐”的姿势来掩盖,再走马灯似的换学生回答,直至答案正确为止。

3拖延“错误”

许多教师对待“错误”,采用了延缓处理的办法。他们采取课外大量补课的方法,不厌其烦地给出现“错误”的学生讲解。乍看起来,问题得到了解决,可当后来一旦遇上同类题目时,学生又会出错,如此恶性循环,教师教得精疲力竭,学生学得心烦意乱。

二、“错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处理学习错误,变学习错误为教学的宝贵资源,及时地、有针对地帮助学生认错、纠错,增强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富有动态生成性呢?

(一)积极尝试“错误”

1营造宽松氛围,允许学生出错

如教学乘法简便计算24×25,学生抢着说出以下解法:

①24×25=6×4X25=6×100=600

②24×25=(20+4)×25=20×25+4×25=600

③24×25=3×8×25=3X200=600

④24×25=12×2×25=12×50=600

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也举了手,于是老师请他回答,他刚开口说“24×25=20×4×25”时就引起同学的一片哄笑。教师冷静地对大家说:“大家不要笑,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如果每个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还要我这个老师来干什么?”学生听后都静下来参与讨论,寻找错误原因,探究正确方法。正是有了“课堂是你出错的地方”这张“保险单”,让学生在错中发现闪光点,在错中不断成长。在如此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学得更快乐,也最容易进发创新的火花。

2优化处理教材,暴露学习错误

如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如果按照课本编排,教一个例题,再相应练习,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学生都能用除法夹列式计算,乍看上去,效果很好,可到综合练习,就搞得稀里糊涂。针对这种情况,例题教学后,可穿插一题求几倍数的应用题:音乐兴趣小组有8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是音乐兴趣小组人数的2倍,美术兴趣小组有几人?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尝试练习。果然很大一部分学生因思维定势或审题不清等原因列出8÷2=4的错误算式。

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将潜在的错误及时呈现,然后通过比较、思辨,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省中引出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

3提供尝试机会,经历学习错误

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在学生学会这一方法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金龙鱼每桶售价35元,妈妈带了100元钱能买多少桶?

解答此题,学生往往出现可以买2桶油的错误做法。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检验。他们会发现,购物时钱不够就不能买东西。100元钱可以买2桶油,还剩30元,而30元不够买一桶,买油的数量应该是整数,取近似数时要把2.9桶末尾的9舍去,不要进1。这就创造出了用“去尾法”求近似数。

(二)即时捕捉“错误”

捕捉错误信息,需要师生的有意注意,及时捕捉“错误”,抓住错误中蕴藏的“闪光点”,将“错误”转化为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

1在倾听中捕捉“错误”

要想捕捉“错误信息”,教师需要学会倾听,并及时分析整合信息,让学生参与到辨错、改错活动中来。学生既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更要倾听同学发言,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这样在思维碰撞中悟出正确解法,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培养学生听的敏捷性。

2在巡视中搜索“错误”

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体育老师去商店买体育用品,每个足球42元,每个排球30元,买了3个足球和2个排球,共花多少元?教师边让学生尝试解答,边巡视捕捉信息:生1:(42+38)×(2+3)=80×5=400(元)生2:42×3+38×2=126+76=202(元)请不同解答的两人板演。这时,有学生叫起来:两种结果不一样,第一种是错的。师:哪里错了?生3:足球和排球单价不同,数量也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生4:足球是3个42元,排球是2个38元,合起来不是5个80元。这样的学习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更佳。

3在改作中捕捉“错误”

教师在平时的改作中要注意井及时搜集、整理、记录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想出反馈矫正的对策。教师可拟定如下“收集卡”,记录学生出现的学习错误,然后加以科学分析、归类,设计各种形式的对比练习、强化训练,这样能提高辨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收集卡(教师填)

制表人________

(三)有效处理“错误”

1“亮”错

“亮错”是指教师或学生把学习错误充分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辨错、悟错、改错。

其一、抓准时机,课内亮错

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估计学生学习某项知识时可能会发生哪些错误,在学生未错之前,先把这些错误亮出来,引导学生找错、认错和改错,把错误消灭在将发而未发的萌芽状态。

其二、设置平台,课外亮错

在班上以四入学习小组为单位,成立“错误诊所”,选一位同学任所长,负责批改每天的课后作业,并帮助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辅导他们得出正确答案。

为体现资源共享,可在墙角设置“错误信息发布台”。展示“错题卡”,做反面教材,反例正用。

2“评”错

呈现错误信息,需要及时评价,既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的评价。如判断“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学生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见,正方认为是对的,反方认为是错的。是对还是错’教师及时组织“互辩”。正方:“三角形有三条边,它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吗?”反方:“光由三条线段组成是不对的,如果这三条线段不是封闭的呢?”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让正方来分辨。就这样。学生在“互辩”中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3“纠”错

在课后学生把自己作业中的错题编制成错题卡(如下表)。

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途径 篇12

1 林业资源的定义

林业资源包括森林资源与林地资源。森林资源的综合性较强, 它主要以林地资源为主, 具体包含林木资源和所有与森林相关的内容, 例如:林区的土地、天空、动物、水源及非森林植物, 森林资源是林区内所有能利用资源的总称;林地资源是指能够用来生产及再生产的森林资源的所有土地。

2 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能够给很多其他产业创造生产需要的原材料, 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林业资源关乎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很高, 它可以提升林业产品附加值, 帮助其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林业资源的重要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因此, 必须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 这既是发展林业经济的要求, 也是加强与改进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

3 林业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难度较高

我国林业资源具有种类繁多, 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所以, 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一定难度。林业资源种类与数量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也存有很大差异, 因此, 管理各地林业资源时不能运用同一种方法实行统一管理。这时就需要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及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 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千篇一律, 要全面分析地区特征, 因地制宜的区别对待, 这种因地制宜的管理形式所对应的监督工作不能运用统一的监督体制, 防止这些给林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带来一定影响。

3.2 利用与开发方法缺少科学性

要合理利用与开发林业资源, 不能仅仅依靠一套科学方案, 因为实际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做详细的分析, 并注意研究最佳的利用模式和开发模式, 充分考虑林业资源总体情况, 切记不能片面性地考虑自身需求。另外, 我国林业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林业利用与开发工作含有的科技含量较低, 一些实际利用与开发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进而对林业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3.3 建立的利用和开发制度存有不足

随着林业资源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便利, 人们日常生活对木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筷子、家具、办公用品等都要利用林业资源, 这就导致了我国林业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树木生长过程十分漫长, 因此, 使用树木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生长周期, 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一个有效、完善、科学的体系, 才能避免林业资源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4 合理利用和开发林业资源的措施

4.1 注重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项牵扯面较大的社会工作, 它不能仅仅依靠几个文件就能解决。因为这项工作复杂, 必须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落实。具体就是与林业相关的部门, 例如:计划部、农业部、林业部及科技部等都需要互相协调, 做好资源保护工作。保护林业资源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树木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工作。在管理与保护原始森林过程中, 需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度, 保证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找到具体负责人, 按照树木所在区域, 划定不同区域给相应的负责人进行严格管理与保护, 并禁止该区域内发生乱砍滥伐。

4.2 推进林业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

要消除林业资源方面的消极因素, 一定要及时调整林业资源方面各项政策。现阶段, 我国实行的是统分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运用该种体制, 一定要注意不断克服各种不利于林业开发运用的因素, 给林业资源利用与开发营造轻松的环境。要实现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这一目标, 一定要始终坚持开发者就是受益者的原则, 承包、开发林地使用权应该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注意保护资源的开发者。林业产权制度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 探索既可以保护资源又可以利用资源的好方法, 明确林业资源的投资权、所有权及经营权, 鼓励放开经营与投资开放, 保证林木生产由专门人员负责, 积极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生产者的智慧, 促使林区经济发展。植树造林方面, 要积极推动社会造林, 让广大人民群众都主动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扩大林木覆盖面积, 让全社会都关注林木的开发与利用。

4.3 建立科学的开发利用体系

保护林业资源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林业资源培育工作, 不断提升培育质量。相关林业部门应该根据林业资源的特征, 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运用体系, 营造良好的林业投资环境, 进而来招商引资,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合理性与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天然林资源, 还需要加快速生林养护工作与培育工作, 大力推行退牧还林与退耕还林工作, 积极推广工业用木。培育速生林时可以把培育位置定在低山区域, 具体重点发展以杨木为主的林木。与此同时, 还要建设企业林业资源的加工基地, 依此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进而形成更完善更科学的利用开发体系。

4.4 坚持用科技振兴林业, 使林业做大做强

科技是一切进步的力量, 林业产业要做大做强, 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力量。在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时, 必须注意不断引进先进的林业开发技术与利用技术, 提升林业中的科技含量,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在部分林区成立一些科技示范点, 给其他林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促进整个林区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市场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不断研制和开发市场上所需要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 让资源成为一项优势, 带动林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5 结语

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对生态环境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开展林业资源利用与开发工作时,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将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结合到一起, 林业管理部门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管理林业资源, 并及时解决管理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 进而让林业可持续发展及促进其他产业健康发展。

摘要:林业资源开发是一项重点工程, 林业资源开发对林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林业资源既能缓解水污染与空气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还能改变林业资源的应用现状, 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于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有很多问题, 研究林业资源的利用方法与开发途径势在必行。

关键词: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开发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悦凤.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取向[J].北京农业, 2014 (18)

上一篇:调查与探讨下一篇:教育公益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