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探讨

2024-09-06

调查与探讨(共12篇)

调查与探讨 篇1

1引言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对林业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 则应该要做好林业规划工作, 比如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加强林业产业的规划等。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加强林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是当前很多地区在进行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具体规划时, 应该对林业基本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进行林业生产之前,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林业资源概况进行调查, 如森林树木的种类、面积等, 从而对林业资源进行大致的了解, 然后对林业生产进行有效地规划, 比如设计具体的生产方案, 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地分割等, 从而使得林业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

2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管理现状

2.1缺乏调查规划设计意识

当前很多地区的林业生产还处于探索和转型阶段, 尚未完全建立起科学、规范、系统的林业生产工作机制。 在林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于林业生产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 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查和设计, 从而使得林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林业资源的了解并不多, 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正是由于缺乏调查规划设计的意识, 对林业资源只是一味地索取, 没有考虑到林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也没有进行足够的调查规划设计, 这项工作出现严重的滞后现象, 没有明确的林业生产用地和林业生产控制标准, 给现在的林业生产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调查规划设计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对森林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 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森林资源的保护, 都体现出我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虽然对林业调查规划也有一定的重视, 但是在管理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或者对于一些已经成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和执行, 对一些规章制度中所规定的技术规范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比如当前很多林业部门在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过程中, 并没有对相应的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而且一些技术方法也不是对所有的森林都适用的。

2.3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因此需要专业化的人员, 当前很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森林的调查规划一般由林业部门来负责, 没有高素质的调查与规划设计队伍, 因此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管理过程中效率不高, 所得到的数据也不是很准确。

3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的建议

3.1加强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认识和了解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林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未来的林业生产工作中, 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 将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以及发展林业产业纳入到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确定适宜的发展规划, 从而将各种具体的规划落实, 比如在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建设的时候积极加强对其他后续配套产业的发展, 以推进当地林业生产发展为核心, 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发展, 使得森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加强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重视的基础上, 还应该要加强对这个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林业调查。林业调查是进行林业生产的基础, 主要是对各种林业资源档案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 比如对森林的面积进行测量, 对森林资源的总量进行了解、对林业资源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解等。第二, 林业规划。林业规划指的是在林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产的要求和目标对各种林业资源进行规划, 对林业资源的应用进行宏观规划, 从而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 林业设计。林业设计是落实林业生产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进行林业设计的时候, 应该要对整个林业生产规划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然后根据具体的林业生产目标进行具体的设计。相关部门要对这个概念有充分的认识, 才能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方案, 促进林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完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管理制度

制度的完善是促进各项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过程, 在具体的调查规划设计过程中, 应该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一方面, 要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想提高森林的调查规划质量, 对森林资源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 则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 使规划到位, 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这就需要建立在对森林资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森林的调查规划不仅包括对各种森林资源进行测量, 还应该要结合现代化理念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进行充分的规划, 从而使得森林建设水平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另一方面, 还应该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沟通制度, 要加强调查规划与设计之间的衔接与沟通, 将设计方案落到实处, 设计人员应该要对调查部门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并且根据森林建设的目标进行合理地设计, 从而使得林业生产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3.3培养专业化队伍

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规划和设计, 需要有专业化的队伍作为保障。由于我国的森林面积十分广阔, 因此调查任务比较繁重, 规划设计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时候, 应该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在进行调查规划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员要担负不同的责任, 比如调查人员要明确进行林业调查的目标, 要对哪些具体的项目进行调查, 从而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规划人员则应该要对林业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从而能够对林业生产进行总体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该要对调查规划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从而能够将大体的规划方案落实, 比如对森林的开发面积进行细分, 对具体的开发任务进行设计, 对具体的开发步骤进行设计等, 从而使得林业生产的调查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 要招聘不同专业的人员, 共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落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

4结语

当前我国对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为了要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各个地区都在积极加强林业规划设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针对当前我国的林业现状, 要加强林业的规划调查和设计, 从而使得森林资源可以产生生态效益也能产生经济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提高的具体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 2015 (15) .

[2]许春菊, 李延星, 王琳.对提高森林资源调查质量的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 2000 (14) .

[3]陈厚猛, 宋春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 2015 (14) .

调查与探讨 篇2

2.2资金不足

由于林业工作复杂,在林业调查、规划过程中,对人才、设备的要求都较高,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众多的产业当中,林业受到的重视程度一直不高,财政资金对于林业的支持力度较小。从而导致林业单位设备陈旧并且数量严重不足,也难以聘用足够的专业人才,限制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2.3缺乏专业人才

调查与探讨 篇3

关键词:火灾事故;事故证据;收集;事故调查

引言

火灾事故调查是消防安全事业中的关键工作,专业性较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为了做好火灾事故调查,收集证据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提高消防火灾事故调查水平,应当充分重视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工作,认真分析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的难点、把握取证原则、提高取证水平、并以证据为依据,查明火灾原因、确定火灾性质、划分和处理火灾责任者、提高调查结果的公信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发展。

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通常情况下,火灾的发生都比较突然,证据的收集较为困难,且火灾证据包括很多种类,会受到客观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依据。以证明效力为区分,可以将火灾事故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两种,其中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直接运用的,如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则需要同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才能证明火灾事故的部分情节。证据问题是火灾事故调查的核心内容,火灾事故调查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而展开的。通过火灾事故取证,事故调查人员才能深入分析火灾事故原因。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消防火灾事故调查的取证问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现场经过火灾之后,由于严重破坏,混乱不堪,难以搜寻;其次,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使得火灾事故证据的类型也相对丰富,如事故相关人的证言、现场的燃烧痕迹和残留物,等等;最后,因为火灾事故中大部分的物证都经过火灾燃烧,事故调查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借助相对先进的取证、保存设备,才能更好地将所需要的证据提取并保存起来。上述因素都在客观上增加了证据收集、提取的难度。要重视并克服这些困难,切实提高取证工作效率,维护火灾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消防火灾证据收集的措施分析

2.1消防火灾证据收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火灾证据的收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火灾事故证据的准确性,为火灾事故的调研提供第一手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准确与否,往往会引发争论。证据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起决定性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的专业性很强。为了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必须坚持以下三点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与主观相对,是指人们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本来属性。证据是在火灾事故发生过程而出现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有效的基本特征。在火灾事故调查取证中,调查人员要坚持客观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公平、公正、科学地开展此项工作,使证据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客观事实,切实提高证据的有效性。(2)关联性原则。关联是对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状态的描述。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而证据就是证明这种逻辑关系的客观实际。通过对相关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能够找到事故原因、明确火灾性质、界定事故损失。(3)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即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为了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调查人员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法律标准和相关程序来收集、提取、保存和认定证据。唯有如此,证据才能成为火灾事故案件的定案依据。

2.2查明所需要证据的类型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证据收集过程中会面临着多种选择,为了提高火灾证据收集工作的效率,简化工作人员的工作,尽快地处理好火灾事故,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要的证据的类型。根据我国现有消防法律法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灾人陈述、火灾责任人的供述和辩解、技术鉴定结论、现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等八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火灾发生的原因越发复杂,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更加细致。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调查、提取和认证证据,使之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充分的佐证。

2.3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收集

火灾事故发生很突然,灭灭火灾和抢救人员、物资行动经常会破坏火灾现场,导致现场无法得到很好的维护,这给证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消防火灾事故调查取证包括询问相关人员、环境勘查两大关键部分。其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时,调查人员要帮助被讯问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维护证词法律效力的重要责任,并根据被询问对象的陈述制作《询问笔录》;现场勘查主要按照环境勘查、初步勘查、细项勘查和专项勘查四个步骤进行,应认真收集、发掘确定起火点痕迹物证、起火源物证、起火物证及其他有关证据,并在这一过程中核对与火场环境有关的证人陈述,提纯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4火灾证据收集的一般步骤

(1)明确调查任务:火灾发生后,立即成立火灾现场勘查小组,展开火灾调查。(2)分析已知证据:对火灾现场发现的证据进行详细的研究。(3)提出调查假设:在室外及在毗邻建筑相关位置勘查,看有没有室外纵火的可能。(4)收集保全证据:对现场进行反复勘查搜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妥善保管。(5)审查运用证据:综合物证人证。

3如何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1采取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

现场勘查与访问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做好调查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要么只做现场勘查、要么只做调查访问,降低了火灾事故调查的工作效率。通过调查访问,为现场勘查提供一定线索,缩小勘查范围,利于发现证物或痕迹,为分析案情提供参考;而现场勘查则是工作人员利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在火灾现场对相关人证、物证进行鉴别、查找,这也是一个发现、提取、研究证据的过程。

3.2加强火灾调查的装备配置

装备作为火灾调查的必备工具,对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关系。以现代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火灾现场画图及勘查笔录等方式相比,可让人对火灾现场产生更直观的理解,便于确认火灾发生原因。尤其在鉴定疑难电气火灾事故原因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加入,比如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等。

3.3完善火灾损失统计工作

以当前火灾事故收集与调查工作中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不能发挥统计数据的真实意义。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火灾损失统计的规范性,加快修订有关价格签证的法规,规范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3.4提高火灾事故调查人员的综合素质

火灾事故调查作为一项专业性、技術性较强的工作,而当前在消防部队中,基本有95%的火灾调查人员为兼职,责任大、事情多,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火灾调查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素质低、职业素质低等问题凸显,给火灾事故调查的权威性、严肃性带来一定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安消防机构负有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的重要责任。收集证据是摆在消防火灾事故调查中最基本、最细致、最复杂的基础环节。通过收集、提取、分析火灾事故证据,才能查明火灾发生的真实原因,为依法处理事故责任者和弥补事故损失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的火灾事故调查取证方面存在人员业务技能、技术装备、调查手段相对滞后于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制约了火灾事故调查事业发展。公安消防部门应当正视这一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解决问题,改变在当今社会普遍反映的火灾案件调查证据单薄、法律效力不强,事故定论简单草率的现状,推动我国消防安全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疆.浅谈火灾事故证据的收集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1-01

[2]汪清波,黄泉生,黄友银.关于火灾事故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2003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10-01

农村社区护理需求调查与对策探讨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德清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有“乡村医生”资质的人员。

1.2 方法

以《护理学基础》[2]和《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3]教材为框架, 以护理相关法律、护理安全、基础护理理论、常见病健康教育及常用护理操作为重点内容, 自行设计社区护理知识需求调查表, 共发放调查表125份, 收回123份, 回收率98.4%, 其中调查表填写完整、符合要求的118份, 占95.9%, 对有效表格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18名, 其中男81名, 女37名, 年龄29~66岁, 平均 (52±5.67) 岁;学历结构:小学29.4%, 初中34.8%, 高中10.5%, 中专25.3%。从业时间:10年以下15.8%, 10~19年22.7%, 20~29年31.3%, 30年以上30.2%。

2.2 各项护理知识需求情况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见表1。统计时“极需要”与“需要”均归入“需求”, 进行需求率的统计。

3 应对措施

3.1 制定计划

根据调查需求的程度, 制定培训计划。计划由德清县护理学会、县护理质控中心组织制定, 方法采用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短期进修。明确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的三所县级人民医院护理部负责培训计划的实施。

3.2 卫校培训

德清县卫生进修学校设在县人民医院内, 利用卫校场地, 组织乡村医生集中听课, 把计划中的部分理论内容进行讲解、考试, 达到人人过关。

3.3 例会培训

全县乡村医生平时每月1天集中到3所县级医院防保科召开例会, 接受防保人员布置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利用这一例会, 对乡村医生进行护理知识及操作培训。既使乡村医生获得了护理知识, 又不太浪费他们的时间, 很受乡村医生的欢迎。

3.4 进修提高

按照短期进修计划内容, 每个站先派1名乡村医生, 每人1~2个月, 到3所县级医院门急诊进修。进修有具体目标, 确定带教老师, 结束前进行考核, 要求达到优良成绩。试行一段时间后, 感到切实可行。

4 讨论

4.1 常用护理操作培训仍必需

根据县政府规划, 到2007年底, 全县共设置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2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全县300多名乡村医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 环境设施由政府投资得以改建或扩建, 但服务站人员以乡村医生为主体, 没有一名执业护士, 他们普遍存在学历低, 年龄大, 护理安全意识薄弱, 对社区护理知识如无菌技术、肌肉注射、输液等常用操作技能虽已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指导用书》中的内容进行过培训, 但没有具体正规的操作训练, 在调查中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员认为需要进行操作培训。因此, 必须对常用护理操作进行强化训练。

4.2 各种抢救技能及安全防范培训为首要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可能发生, 安全系数比医院小得多[4]。从表1中可看出,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判断与抢救、心肺复苏、吸氧等抢救技术, 是他们最迫切需要得到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 需求率达94.9%以上。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及防范知识需求率也在92.4%。这充分说明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抢救技能培训的及时性和必要性。

4.3 常见慢性病健康教育培训为迫切

从表1中可看出, 常见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目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内容, 需求率在93.2%以上。

4.4 有效的组织与实施是关键

目前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增长和社区护理服务供给滞后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5], 一方面由于经过社区护理培训的人员缺少, 至今我国尚没有一所专门培训社区护士的学校[6],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还在初始阶段, 各方面政策、投入以及规范化教育还很不完善, 尽管政府部门正在加紧落实和培养农村卫生服务人才, 但就现阶段人员结构状况, 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有系统的多种途径的在职培训是当务之急。因此, 充分发挥护理学会、护理质控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培训教育职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和业务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4.5 社区护理知识培训的内容有待扩展

社区护士的角色以二级预防的角色为主, 主要护理活动有静脉点滴、家访、测血压、测血糖、肌肉注射、送 (换) 药、健康教育、部分体检及协助等[4]。故对乡村医生护理知识培训围绕这些护理活动进行。这次调查只是社区护理知识的一部分, 还有其他慢性病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一系列知识有待进一步培训。

5 小结

为尽快开拓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新局面, 全面铺开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 还需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培训措施。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医生进行护理知识需求调查, 为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 以尽快提高现阶段农村社区服务站人员的素质。只要方法得当, 必将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 冯正仪, 夏海鸥, 等.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 (3) :232-234.

[2]崔焱,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包家明, 胡斌春, 姚蕴伍, 等.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陈贤梓, 何金爱.社区护理需求与社区护士培养方向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5, 11 (20) :1 751-1 752.

[5]陈正英, 申绪湘, 薛桂娥, 等.西部民族地区社区护理需求及对策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 (4) :314-316.

调查与探讨 篇5

1、中毒基本情况:

月2日中午和晚上,该大酒店承办6家喜庆宴席共121桌,累计1281人就餐。从10月2日17时到第三日上午10时许,在进餐者中,陆续发生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轻微发热等症状为主的病人191名。该县防疫站接到事故报告后,及时填写了《食物中毒报告登记表》,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局,并派人到医院和大酒店现场作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监督处理,进行个案调查,组织卫生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⑴有191例中毒者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食物中毒总罹患率14.91%(191/1281),其中中餐68桌的710人中,发病161人,罹患率为22.68%(161/710);晚餐53桌571人中,发病30人,罹患率5.25%(30/571);无死亡病例发生。

⑵调查的191例病人中,男性93人,占48.69%,女性98人,占51.3%;年龄最小2周岁,最大68岁;在县级医院治疗98人,乡级医院治疗10人,村级卫生室治疗81人,自行服药2人。

⑶病人分布县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来自苏州、北京、泰州等地在该酒店就餐人员也有发病。

⑷餐后5小时发生首例病人,潜伏期5--34小时,83%的病例集中在8--15小时后发病,平均潜伏期11.58小时(见附表1)

⑸临床表现:中毒病人表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伴低热等症状。其中恶心占83.77%(160/191);呕吐1次以上37.70%(72/191);腹痛表现为上腹部绞痛转至全腹痛为主,占95.29%(182/191);腹泻1次以上占100%(191/191),以稀水样便为主,无脓血便;头痛占39.27%(75/191);头晕占33.51%(64/191);部分重病人有脱水症状(见附表2)。经抗生素治疗,中毒病人很快恢复。病程以1--3天为主,少数人超过3天。与中毒患者接触的人群未发现传染现象。

2、对可疑中毒食物的调查及结果:⑴对10月2日大酒店所有食品,酒店当事人口述都为现买,验收和使用过程未发现有变质现象。⑵在191份中毒者的《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中,在共同进餐的“食物名称及数量”栏内,有162份仅填餐桌上菜“全吃”,没有详述,另29份表中食物名称列有餐桌食品3~8种,均无进食量说明;⑶对共同进餐但未发病者未作可疑中毒食物调查;⑷酒店在食品卫生监督员到达之前,已擅自清理了剩余食物及半成品和原料,及时封存采样工作未能进行;剩余食物是否引起其他人或动物中毒未能查证;⑸对客家自带的酒水、饮料、蛋糕、果胨等食品,未在个案调查中提及,未采样检测;⑹在事发第四天(个案调查于第三日结束)及以后是否还有中毒病例发生未追访。调查结果:有毒食物无法确定。

3、酒店现场调查情况:

大酒店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是当时该县最大餐饮场所,年5月22日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5月28日新酒楼正式启用。

调查与探讨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汽车专业;学习特点;调查研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57-02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其教学质量问题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学生是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学服务的对象与重点培养的人才。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关注学习的主体。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他们的学习特点,再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通过调查获得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以发现总体规律,了解个体差异,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探讨适宜的课程教学方法。

一、调查的背景与方法

为了推动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梳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和方法,深化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力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科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课题编号:100142)按照职业教育的类型划分研究子课题,第一批将以汽车专业为研究对象。2011年6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承担了子课题“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基于此背景下,课题组精心准备,细致安排,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全体三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设计调查问卷,下发问卷150份,回收143份,有效回收率为95.3%。在保证调查问卷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做一下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内部因素的调查分析[1],探索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因素,诸如围绕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方面,紧扣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

(一)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而言,虽然各有千秋,但当前人们还是更多的想进入本科院校学习,高职高专往往是分数不够的无奈选择,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学生学习的目的的调查,尽管有57.3%的学生选择来高职学习是目的是学习一技之长为将来谋生打基础,但还有14.6%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无奈读高职,而14.0%的同学是想进一步升本科而读高职。这也印证了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差别。

对于学习的目的性,有60.1%的同学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20.3%的同学是为了父母的期待。对于是否知道自己的擅长和感兴趣的工作,有39.2%的同学确定自己的兴趣与擅长,有近41.3%的同学对就业状况只是了解一、二,这说明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大方向是确定的,但是具体的奋斗目标还是不明确,对未来自己的就业情况了解不多。

(二)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规划

在学生学习规划问题方面,只有28.7 %的同学每学期开始前就制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14.7%的同学是依据学校制定的课表来学习。在安排课余时间方面,在一下三个方面:努力学习准备考本科、参加各种课外组织活动以及休闲娱乐,选择的比率各占26.6%、27.3%和25.9%,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利用各不相同。

(三)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38.5%的同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精神需要,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但还有32.2%的同学认为学习只为了通过考试。近65%的同学认为学好本专业知识,多考证可为以后多一些就业选择做准备。大多数同学能独立支配时间,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权。

在对待汽车专业课的学习上,只有31.5%的同学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在80%以上,而39.9%的同学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在50%左右。基本不听的为8%。那么,高职课堂学生注意力放在哪里呢?28.7%的同学注意力会放在教师身上,39.9%在课程内容上,18.9%在周围同学身上,而还有12.6%的同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

(四)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有较为明显的学习特征[2],例如,时间短、课程多;逻辑思维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动手实践训练。在现有招生制度下,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先天不足,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汽车专业学生必须面临着大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课堂学习,和长时间的设备操作训练。那么,什么因素最能激励学生学习汽车专业课?有28.7%的同学出于兴趣;有37.1%的同学是因为与生活密切相关,今后用得着;有16.8%的同学是为了考试;17.5%的同学是为了今后就业。学生们普遍认为,学习专业课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今后的职业发展,能够在未来生活中学以致用。

针对现有的高职汽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有47.5%的同学认为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们所喜欢的;有23.8%的同学喜欢课内动手实践性强,能够锻炼动手能力的课堂。有42.3%的同学认为,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是主要活动者,学生主要是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25.9%的同学则偏重自学后再请教老师的课堂学习方法。尽管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传统学习形式为主,但还是有41.3%的同学乐于参加积极活跃、动手操作的课堂。

在调查汽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情况的一些问题中,通过统计,37.8%的教师选择过项目教学,30.1%的教师选择过小组学习的模式,18.9%的教师选择过角色扮演,12.6%的教师选择过情景模拟。通过教师所做的这些改革,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有37.8%的同学认为这种课堂改革的好处是生动、利于记忆;具体、利于理解。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求助方式不是传统的书本,也很少去图书馆查资料,而是借助于网络,近39.2%的同学会选择通过手机网络迅速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9.4%的同学会直接问老师和同学。而在汽车专业课学习中遇到问题时,30%的同学会首选直接求助老师和同学,因为这样得到的答案更直接、更明了。

在问及“你认为老师需要提高的方面”时,有30.7%的同学认为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有29.3%的同学认为是专业知识,26.7%的同学认为是个人素质与个人魅力,只有13.3%的同学认为是教学方法与经验。可见,学生更注重教师与他们的相处方式,有一定专业背景和自身魅力的教师会更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利用问卷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学习动机、学习规划、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和技巧几个方面对我院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做了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近半数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学习一技之长,但具体的职业目标和就业方向还不明确,学习规划性差,没有很好的将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联系。

第二,多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半数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近50%,师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为主导,带动学生学习实用的专业技能知识,学生们已经认可现有的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并愿意参与到更多的以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的课堂中去。

第三,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求助的对象由传统的图书馆、书本等途径转移到了网络、教师以及同学,说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更趋于快捷、直观的方式。

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高职汽车类学生学习特点,才能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特点,探索更好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四、教学方法探讨

只有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学方法的调整势在必行。针对调查研究得出的几点结论,就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就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灌输汽车相关行业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观念。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生动、具体的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课中可以很好的得以实施[3],例如,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适用在汽车维修作业中涉及故障部件拆装检测的教学任务中;项目教学模式可以适用在汽车维修作业中完整系统故障归类一个具体项目的教学任务中,案例教学模式适用于汽车综合故障的检测教学任务中。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和总结,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形式要趋于多样化,让学生更愿意用眼去看,用手去做[4],学习方式倾向于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被动的灌输变成学生主动的学习,在完成任务后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教师一方面正确把握专业教学难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通过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乐于实践,降低学习难度,适时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要非常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不要忽视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从多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讨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逐渐转移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通过对我院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研究,使我们更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学生学习的现状。针对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作为高职汽车专业课教师而言,仅从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广大职教教师从教育观念、课程体制、课程模式等多方面不断完善和改革,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芳,刘利.关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2]申奇志,胡佳英,温宇.高职机械类学生学习行为调查问卷的设计[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3]孙连伟,倪旭宏.三种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0(4)

桑园套种花生的调查与技术探讨 篇7

1 桑园套种花生示范点的调查

1.1 示范点生产情况

从2011年至2012年, 汉阴县南窑村、汉滨区邹庙村桑园套种花生20hm2 (300亩) , 667m2桑园平均产花生230kg, 新增收入2300元, 667m2桑园两项总收入5300元。具体见表1。

1.2 综合效益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桑园套种花生以后, 单位面积桑园的产茧量非但没有受到影响, 总收入反而增加了76.6%, 其中套种花生的收入占到桑园总收入的43.3%, 此外2012年示范点养蚕张数还增加了6.25%。由此可见, 桑园合理套种其他经济作物, 不仅能充分利用桑园的土地资源, 提高单位面积的劳动生产率和桑园综合效益, 还能调动农民管桑养蚕的积极性, 进而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

2 桑园套种花生的有利条件

2.1 花生对土质、肥水适应性强, 适合桑园套种栽培

花生的适应性较强, 耐肥耐瘠耐旱, 既可在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光照热量较优的冲积平原沙质土壤中生长, 也可以在河滩洲地、山区丘陵种植。安康市大部分桑园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及河滩地, 具备花生生长的自然条件及土质要求。从示范点情况来看, 汉阴南窑村属于浅山丘陵区, 土质是壤土, 汉滨区邹庙村属于河滩地、土质是沙壤土, 都适宜花生生长。

2.2 桑园空闲期与花生适宜播种期重合

花生的播种期较长, 3月至7月间都可以播种。4月下旬以前和6月下旬也就是春蚕期前、桑树夏伐后这一时间段, 正好处于桑园用叶的空档期, 即春蚕前桑树光条期和夏伐后的桑园漏光期, 可为花生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比较适合套种花生。早播种的, 一般6月下旬可收获鲜花生或7月上中旬收获干果, 晚播种的一般8月中旬至9月上旬收获干果。

3 套种栽培技术

3.1 桑园类型及桑树品种的选择

施行套种的桑园一般是新建的幼龄桑园或稀植桑园及春伐、夏伐用叶空档期的桑园, 密植桑园及丰产速成桑园不宜进行套种。套种桑园的桑树以低干树型为好, 宜选择树冠紧凑、枝条直立、侧枝少或无侧枝的品种桑园, 如育71-1、选792、丰驰、农桑14、强桑一号等品种桑园。

3.2 花生品种的选择

选择种植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目前安康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普通花生品种和富硒黑花生。普通花生品种中的鲁花9号、鲁花11号、花育16号等结荚集中、抗旱耐涝、适应性广, 比较适宜桑园套种栽培。富硒黑花生抗旱、抗病性强, 对土壤要求不高, 产量高, 市场价格好, 套种栽培可大幅提高桑园产出率。

3.3 翻土施肥

套种桑园中耕翻土深度30~40cm, 施足底肥。底肥一般掌握在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kg, 碳酸氢铵20~30kg, 过磷酸钙50kg, 氯化钾或硫酸钾15kg左右, 整地前均匀撒施, 翻入耕作层。

3.4 适期播种

套种花生播种时期应结合春、夏季桑园空闲期管理阶段, 春花生最早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 夏花生以6月下旬播种为宜。

3.5 栽植密度

套种花生的栽植密度不宜过大, 否则不利于田间管理, 也会造成与桑树过度争水争肥, 影响桑叶产量和桑树树势。春伐和夏伐桑园最好隔行套种, 若每行套种, 则应加大桑园的肥水投入。春花生适宜密度在每9 000~10 000穴/667m2, 夏花生应在10000~12 000穴/667m2, 每穴2株。

3.6 田间管理

3月下旬或6月下旬, 正处于桑树管理关键时期, 通过套种花生, 进行翻土、除草、施肥, 能够改善桑园土壤结构, 增强土壤肥力, 提高单位面积的劳动生产率。当花生进入生长旺盛期时, 应结合养蚕优先采摘套种桑园的桑叶, 为花生的生长提供通风透光条件。

4 病虫害防治

4.1 根结线虫病的共同防治

1) 危害症状:根结线虫病是桑树和花生的共生病害, 根结线虫危害桑树后, 不仅使桑树产叶量降低, 还严重影响叶质;花生被害后, 植株叶片黄化瘦小, 开花减少, 生长势弱, 植株矮小, 提早落叶。

2) 防治方法: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土壤消毒是防治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即将石灰均匀撒布于土表后翻耕, 使石灰与土壤均匀混合后再行播种, 一般每公顷用石灰2 250kg左右;其次, 要加强田间管理, 增施堆肥和有机肥, 深翻改土, 合理灌水, 精耕细作。播种花生时, 可每公顷用10%克线磷颗粒45~75kg混适量沙土防治根结线虫病, 沟施或穴施, 但不能和种子直接接触, 同时要注意人畜安全。

4.2 花叶病的防治

1) 危害症状:花叶病是花生的常见病害, 发生花叶病后, 植株矮小, 果小而轻, 荚壳薄厚不匀, 籽仁变小。

2) 防治方法: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及无毒花生种子;其次是合理施肥, 有机肥和N、P、K肥配合使用, 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此外, 花生播种前要用种衣剂拌种。

4.3 红蜘蛛的共同防治

1) 危害症状:红蜘蛛是桑树和花生的共同害虫, 主要危害桑树和花生的叶片, 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危害轻时, 叶片停止生长;危害严重时, 叶片脱落, 植株枯死。

调查与探讨 篇8

1 建模方法研究

1.1 建模技术分析

目前常用的近地表建模专业软件有绿山和锐浪,非物探专业且用途较为广泛的是Surfer。绿山软件本质上是一套采集方法设计软件,它所设计的模型是针对目的层的深层模型做正演模拟,并确定采集施工参数;所以模型相对比较粗糙,不能精细地刻画表层信息。锐浪软件是一套国内自主研发的采集施工设计软件,功能和绿山类似,建模过程比较烦琐,只能解决任意角度三维显示、多个层位模型建立、断层数据加载等,也不能精细刻画逐点属性。相对来说,Surfer软件虽然不是一套专业的地球物理软件,不过该软件能够在单一层位图上叠加等高线和微测井点位等信息,施工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工区的小折射和微测井试验点位置;尤其该软件比绿山和锐浪多了一项数学计算功能,可以利用该功能来模拟计算激发井深。但是它只是利用数学方法实现三维图形显示功能,因此许多功能不是从地球物理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比如二次采集交叉测线的尖灭影响导致的时差校正问题就无法实时排除,造成计算数值精确性不高;并且Surfer只能实现单一的层位数据加载和显示,而不能在一个坐标系中显示几个层位,不能完全满足近地表建模的对比要求。现有的解释软件和油藏模拟软件,比如Earth Vision,能够建立较为精细的地质模型,但是这些软件不是针对近地表建模的,数据格式与近地表调查得到的解释资料也完全不同,不能直接用于近地表建模,尤其都不能加载观测系统、不能加载层位数据显示,因此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1.2 近地表建模流程研究

要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从自主研发的角度考虑,从数据格式统一、数值计算、三维模型显示等技术问题出发[2],研究出一套能够建立近地表模型并且为属性计算(激发井深等)服务的工作流程(如图1)。

建模技术的关键之一是空间曲面的插值计算,插值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技术直接决定了属性数据的精度[3,4]。

2 关键技术

2.1 表层调查数据二、三维投影技术

通过编写可扩展数据接口程序,将小折射、微测井、岩性、速度、井数据等表层调查基础数据分类转换成内部数据格式并输入。同理,也可以加载品质因子等属性数据。

实现小折射、微测井、激发井位置三维显示,则相当于在二、三维空间内加载观测系统。利用接口程序,利用导入的小折射、微测井和井数据等散点数据,通过网格化处理,最后将散点数据附加在层位数据之上,二维平面图形绘制可以直观显示控制点的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三维投影(图3)则反映测线间的空间展布。

2.2 近地表属性计算方法

在得到精细一致近地表模型的前提下,近地表属性的关键在于选择并开发合适的网格化方法。网格化方法研究如下。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提供了多种空间数据插值方法,但各种方法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基于调研需求并根据近地表多源数据的特征,利用实现的程序进行算法分析与对比,提出适合近地表数据插值的方法与技术,自主研究并实现了2种常用的插值方法。

距离加权反比法(inverse distance)比较形式简单,应用广泛,但它是局部插值算法,在设定临近空间范围与样本点的合理数目、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形式的空间加权,以及对局部特异值的反映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权重指数的选择难以保证临近区域的连续性[5]。

克里金法(Kriging)是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统计意义上说,是从变量相关性和变异性出发,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从插值角度讲是对空间分布的数据求线性最优、无偏内插估计一种方法。克里金法的适用条件是区域化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6]。表层调查控制点在施工设计时往往具有规则的空间连续性,所以从理论上讲,克里金方法会比较符合该类型数据的插值要求。

通过实验数据的应用,相比之下,距离加权反比在空间跳跃幅度大的试验点(或者异常点)附近,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边缘性效应(如图4所示),并且根据权值影响在格网区域内产生围绕观测点位置的所谓“牛眼”现象;而克里金法相应的高点会根据整体趋势沿一个脊连接,而不是被牛眼形等值线所孤立,外推走势较为柔和渐进,整体外形比较符合实际的地形走势(图5)[7,8,9]。

由于克里金方法追求的是空间属性相关性的权重,所以每个网格点的计算量明显要大很多,导致运算速度相比距离加权反比法缓慢[10]。

3 实际应用

先后在新疆麦盖提以及胜利瓦城等国内探区的施工中应用,通过基于表层调查控制点数据的近地表模型的建立,生成符合该探区地质条件的逐点计算激发井深数据,直接应用于野外采集生产任务。

3.1 新疆塔里木麦盖提工区激发井深设计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工区是中石化的重点勘探部署区块。该项目主要难点在于要求激发井密度要达到20 m×20 m,工区单个网格加密约200倍,并且表层调查试验点较多,约2 000个。

激发井深位置计算通常可以按照以下流程:(1)沿排列进行低降速带调查,在地表高程图上显示小折射和微测井的位置,了解全工区的表层调查情况;(2)内插出低降速带曲面及最佳激发岩性曲面,计算得出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曲面;(3)部署激发井位在地面的位置;(4)对应激发点位置,将最佳激发井深曲面散点化,并求取激发井深数值,以表格形式输出。

奇异点(图6蓝色所示)是指在某个试验点附近,如果再有多于1个的其他试验点,并且这几个试验点所观测的数据属性(速度、厚度等)存在较大的误差,那么称这些试验点为奇异点,奇异点多存在于多次勘探的工区。

通常人工处理奇异点时,一般是通过观测这几个试验点所处的测线情况,来判断这几个试验点的取舍或拉伸;但是不同的人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难以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对于网格较小、面积较大的工区,人工处理速度慢,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自动处理计算如下,设Pi为试验点,Hi为Pi点的某个属性值(可能是高程、低速带速度/厚度等),m为工区内所有试验点的个数,主要算法:

(1)取Pi(i=0,1,2,…,m),对所有不等于Pj(j=0,1,2,…,m;且j≠i)的采样点循环;

(2)计算P到Pj的距离L,计数k=0;

(3)如果L≤100 m(该数据要根据定义的网格大小调整)

判断H与Hj的差值,如果该值大于相应的阈值(该值与距离有关),则计数器k++;

循环下一个j;

(4)对这k个奇异点Pi和Pj的属性值Hi进行调整:

取Hj(j=0,1,2,…,k),判断Hj与其均值最接近的某个H对应的试验点保留,其余的作为奇异点剔除。

上述方法只是在特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不同的测区可能有不同的剔除原则,在此也只能提出一种思路理念,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相应的剔除方法也会逐渐完善。处理后的试验点才能够进行数据插值,建立工区表层属性模型。

图7是工区试验点观测系统图,图8是经过预处理后(奇异点剔除、时差校正)的工区试验点分布图,其中的淡蓝色为自动剔除的奇异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在交叉测线的地方都基本上都有由于二次勘探导致的奇异点存在。利用预处理后的工区试验点,插值计算出全工区的试验点属性(高程、深度、速度、岩性等)。

图9是该工区的实际岩性勘测图,自西向东岩性变化明显,通过将试验点地表高程数据网格化加密后,也能准确反映该地区的地貌变化特征,从两种不同网格化方法看出,克里金法(图10)在外推趋势效果上要优于距离加权反比法(图11)。

图12所示为麦盖提工区小折射试验点高程与潜水面三维空间展布图,其中上层是高程,下层为潜水面,通常经验一般是把最佳激发井深设计在潜水面以下3~5 m,而且实际生产中也常常把低降速带深度基本认为是潜水面的深度,这样做既不能保证每个激发点在最佳的激发岩性,另外的问题是,在高程起伏比较小的工区地区,低降速带深度与潜水面深度可能比较吻合,因为低降速带深度一般是静态的,基本不变,但是在高程起伏比较大的工区,潜水面的深度则有可能是动态的,有季节性,并且与该区雨水和含水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低降速带深度与潜水面深度往往就不一致,经验化的设计方案就难有说服力。

另一方面,针对山前带地区,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表起伏较大、表层结构异常复杂,按高程从高往低,地表类型可划分为山地、山前丘陵及戈壁平原等,由于其特殊的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对地震勘探所产生的影响非常严重[11,12,13,14],主要表现为:(1)地形起伏剧烈,山势陡峭,沟壑纵横,高差大,激发点位选择困难;(2)近地表低、降速带的岩性、厚度和速度在三维空间上不连续,变化大而快,分布无规律,表层结构调查困难;(3)潜水面埋藏太深,地面缺水,地表松散/致密无水结构,激发条件差;(4)岩石出露,地表破碎,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严重,激发效果差。其近地表特征和结构的极度非均一性对地震波激发接收产生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激发点位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施工前技术人员可以摒弃旧的设计思想,常规的勘探工区可通过结合调查岩性、潜水面的结果,综合小折射、微测井等方法获取低降速带深度。山前带勘探工区可采用分区分段的表层调查和建模技术,多种表层调查方法相结合和不同方法的相互补充,通过多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的综合应用,获取更加齐全的近地表信息,建立更加准确的表层结构模型,设计出整个工区的激发井深,相同的方法,也能建立低降速带、高速层速度(图13)和低降速带厚度(图14)的三维空间模型。

麦盖提工区实际覆盖面积2.073×1 010 m2,采用20 m×20 m的网格间距进行插值,实际插值点是5.182 5×107个,再加每个插值点具有多个属性,因此,一般的微型计算机配置是难以实现该密度网格划分的。我们先后开展了解释成果资料分析、算法研究、数据接口代码编写等工作,解决了该区块的近地表数据插值、大数据量优化等技术难题[15,16],生成了该工区20 m×20 m网格的庞大近地表信息数据库,形成一套专业的可视化系统,并输出符合甲方要求的井深数据库资料。

3.2 瓦城地区实际应用

胜利瓦城探区激发井深位置计算按照以下流程:

(1)小折射微测井点位坐标观测显示沿排列进行低降速带调查,并将采集后的小折射和微测井的点位置显示在地表观测系统图上,供施工人员直观地了解整个工区的小折射和微测井的分布情况(图15)。

(2)近地表模型建立与激发井深计算。由于该探区不属于二(多)次勘探任务,所以表层调查控制点测线没有交叉现象,不必进行奇异点剔除工作,直接参照施工设计25 m×25 m规则网格内插出低降速带曲面及最佳激发岩性曲面,根据最佳岩性曲面位置计算得出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曲面(如图16从上到下分别代表该3个曲面);最后将最佳激发井深曲面数据(图17)以表格形式输出,整个流程直观清晰,并且无须第三方软件介入,在工区设计阶段提高了效率。

4 结束语

调查与探讨 篇9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要求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这样才能严格执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标准, 为指导林业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也要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执行林业政策提供技术参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目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完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制度, 是每一个林业管理从业者都必须要面对的。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现状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在当前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实地调查勘测实事求是地做好相关设计, 能够为林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对有效保护林业资源有特别意义。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主要承担着查清林业资源状况、科学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科研重任。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是脑力劳动, 也是体力劳动。不仅劳动对象众多, 而且工作情况带有不可预测性, 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需要野外工作, 作业面积广阔, 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内业整理工作也比较繁琐, 调查成果要用内业资料的形式体现出来。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之处, 认识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人员素质低下、监管不力等不利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制约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

2.1 认识不够, 观念落后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是林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因为历史等原因, 人们对此重视程度不够, 不能把林业调查、检测、监督和林业发展有机融合, 林业建设缺少科学发展的基础, 对林业资源摸不清, 管理当然就缺少针对性, 有效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往往成为纸面上的口号。

2.2 资金不足, 设备陈旧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是比较艰苦的行业, 技术人员要常年在野外工作, 劳动强度很大, 生活条件比较差。由于受经济和社会条件的限制, 技术设备落后, 严重制约了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为经费不足, 技术装备落后陈旧, 好些设备还停留在20世纪70代的水平, 当然会对调查规划设计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3 人员不整, 技术滞后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 可从业人员的素质却是参差不齐, 有些人知识结构老化, 还有些人本身就不是科班出身, 技术功底也是先天不足。加上工作任务繁重, 有时还要赶时间赶进度, 必然会导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效率不高, 含金量低下。由于长期从事野外工作, 内业都是通过夜晚加班完成, 设计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2.4 意识不强, 监管薄弱

由于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一些调查规划设计人员, 法制观念淡薄, 经不住诱惑, 也会造成调查设计质量的下降。特别是监管不到位, 伐区调查规划设计质量更是大打折扣, 严重损害了林业的健康发展。

3 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的对策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林业体系, 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渗透, 我们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仅仅局限于资源调查这个单一的层面上, 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结构, 不能将调查规划设计和整个林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调查规划设计方案必然带有片面性, 改革势在必行。

3.1 加强学习, 提高人员素质

不管是林业主管部门领导, 还是调查规划设计职工, 都需要加强相关学习。要提高认识和工作积极性, 当然就要进行思想学习和改造;要提高技术水平, 就要进行相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领导要有长远的战略目光, 切实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抓紧抓实, 确保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有严明的制度, 有具体的目标, 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要把提高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当成一项建设工程, 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落实好学习计划, 让职工在工作中成长, 在学习中进步。

3.2 加大投入, 改善工作环境

加大投入力度是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物质基础。更新老旧设备需要资金投入, 人员素质提升了, 如果技术设备不给力, 调查规划设计成果依然不会完美。所以, 进行设备更新, 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调查规划设计人员长期工作在野外, 生活环境较差, 要提高其工资待遇, 增加一些生活补助, 有效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这对提高调查规划设计质量肯定有助推作用。

科技实力需要加强, 这方面也需要投入。要提高整体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素质,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可以征聘技术骨干加入到队伍中来。这样可以最快速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对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3.3 科学管理, 打造过硬队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专业性很强, 而且要求专业对口, 可以说, 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高低。所以, 做好专业调配, 对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3.3.1 要配齐配强设计人员

不妨在林业系统内部进行针对性招聘, 将那些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纳入设计队伍中来。只要待遇上有保障, 相信肯定可以配齐需要的人员。

3.3.2 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好多新知识、新方法需要学习, 所以, 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这样才能迅速提高人员素质, 保证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质量。

3.3.3 加强设计人员思想学习和法制教育

调查规划设计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 难免有人要有权钱交易的想法, 设计人员法制观念高低, 对设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加强设计人员思想学习和法制教育, 当然就是必须的和必要的。

3.3.4 设计工作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

只有充分利用激励措施的杠杆作用, 才能够迅速提升人员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要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 并作为单位评先树优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这对建立行业新风必定会发挥正能量。

3.4 技术创新, 提高工作效率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虽然劳动强度大, 可其效果未有很好的保障, 这与技术落后有直接关系。所以新技术开发, 对加快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肯定有积极意义。

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先进平台来做文章, 不仅是技术更新, 也是观念更新。可以建立林业地理信息系统, 把数据统计与计算机数据、遥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3S技术、森林资源数字模式等手段, 把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运用于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之中, 当然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3.5 明确方向, 适应社会发展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缺少系统性, 工作形式简单, 工作内容单一, 这都不利于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也是当务之急。

修补漏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不是孤军奋战, 它是整个林业的一支生力军。调查规划设计成果也不能和林业系统分离开来, 这些原始数据, 不仅是设计人员的辛苦劳动结晶, 也是整个行业的宝贵财富。要把这些数据和整个系统进行有效互动, 只有调查、检测、监管要遥相呼应, 才能有效保护林业资源指导林业健康发展。和木材市场建立有效联系。林业资源调查不能是闭门造车, 要和木材市场、木材深加工、林业机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也只有掌握第一手的市场动态信息, 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调查规划设计方案。

4 结语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整个系统中最艰苦的岗位, 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因为对林业资源的调查规划设计, 关系到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这对林业健康发展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杜建忠.建宁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 2013 (02) .

[2]蔡文春, 叶章发.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 2000 (02) .

[3]巩文.林业调查规划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3 (01) .

调查与探讨 篇10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入海的江河众多,入海的径流量巨大,在沿岸各江河入海口附近蕴藏着丰富的盐差能资源。据统计我国沿岸全部江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约为1.5×1012~1.6×1012m3,各主要江河的年入海径流量约为1.4×1012~1.5×1012m3,据估算,我国沿岸盐差能理论储量为3.58×1015kJ[3]。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当今,发展海洋盐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海洋盐差能调查与评估方法

海洋盐差能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发电装置的研究和调查区域盐差能理论蕴藏量的评估计算。目前国内外对于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流技术是采用渗透压能法和反电渗析法进行发电[4]。虽然还有很多关键技术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发电成本较高直接制约了海洋盐差能发电技术的利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法规的支持,相信将来这些技术难点会逐步得到解决。

在建立海洋盐差能发电站前需要先摸清该区域盐差能的理论蕴藏量,“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开展了“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调查与研究”,对我国近海海洋盐差能进行了实地调查。项目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形成了适合我国的盐差能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本文对上述项目使用的简化公式与文献[3]中的公式进行了比较和修改,并对蕴藏量调查和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

1.1 海洋盐差能计算方法

1.1.1海洋盐差能理论蕴藏量标准化公式

理论蕴藏量可按式(1)计算:

式中:N为盐差能理论蕴藏量(W);π 为渗透压(J/m3);Q为多年平均淡水径流量(m3/s)。

1.1.2 渗透压

目前渗透压估算的方法有以下3种。

(1)由范特荷夫首先提出了渗透压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式,但对于强电解质的海水修改后的渗透压公式可由公式(2)得出[5]:

式中:i为范特荷夫系数(Van't Hoff);C为液体的体积摩尔浓度(mol/L);R为气体常数,取8.314[J/(mol·K)];T为绝对温度(K)。

(2)淡水与海水间的渗透压是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函数,随着盐度和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同时,渗透压还与海水的冰点温度有关。实际海水的渗透压可以通过式(3)至式(6)经验公式计算得出:

式中:π0为海水0℃时渗透压(J/m3);t为相对温度(℃);ΔTg为海水冰点下降值(℃);DCl为海水氯度;S为盐度[6]。

(3)海水DCl中元素体积摩尔浓度与氯度的关系为:C=ρ·DCl%/m,其中DCl%为海水的氯度;m为Cl的摩尔浓度,35.45g/mol;ρ为海水密度,这里取1.015×103kg/m3。带入公式(2)得渗透压计算公式:

式中:t为海水温度(℃)。

海洋盐差能理论蕴藏量计算难点在于确定渗透压的计算方法,以上3种渗透压计算方法都属于估算,但不管哪种公式计算出的渗透压值误差都不会超过10%,决定海洋盐差能理论蕴藏量最主要的参数是淡水径流量,该值是盐差能调查中的重点和难点。

1.2 海洋盐差能调查方法

1.2.1 淡水径流量测量方法

淡水径流量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①通过流速仪和浮标等方法进行断面测流,同时进行测深,从而计算流量的传统方法;② 在测量断面使用ADCP进行流量的测量,分定点式和走航式测量[7]。

在海洋盐差能调查中宜采用简单易行、准确高效的走航式ADCP测量流量,ADCP走航测量流量已经在水利部门应用多年,研究学者对ADCP的原理、误差分析、感潮河段使用方法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8,9,10],积累的大量的测量经验。

1.2.2 水温和盐度测量方法

在淡水径流量测量断面上选取一个测点进行同步温度、盐度测量,并沿淡水流向方向上设置若干断面,在断面上布设若干站位进行连续同步观测剖面水温和盐度,并进行记录。

1.2.3 淡水径流量测量断面设站基本原则

宜满足以下基本原则:① 靠近江河入海口处;②测量断面所在的河段宜顺直,水流集中、稳定,无分流、岔流、斜流、死水等现象;③断面长度较窄、通视条件好、受风浪影响较小;④ 当河段内有固定分流,分流量超过断面总流量的20%时,应分别设置断面进行同步测量;⑤ 断面长度超过3km时需要进行多船分段同步测量。

1.2.4 水温和盐度测量站位布设基本原则

宜满足以下基本原则:① 断面和站位的分布、数量,以满足数据统计的需求及图件的比例尺要求为依据;②断面和站位的布设,根据该区域地貌特征和水文条件合理布局;③ 断面的设置方向,宜与江河入海的淡水流向一致,站位可采用等距离或沿等深线分布。

2 验证方法

2.1 计算公式验证

对于25℃ 的海水,其渗透压近似计算得24.8atm,但不同海域的温度和体积摩尔浓度都不同,因此不对此公式进行验证。利用式(3)至式(6)进行渗透压计算,结果见表1。

注:渗透压以标准大气压atm表示,1atm=1.013 25×105Pa.

比与文献[3]中给出的渗透压与海水盐度、温度关系表相比两者相差3%左右。

2.2 实测资料验证

在闽江入海口选取断面进行了5个航次的走航ADCP淡水径流量调查,并在入海口外选取站位进行了定点连续温盐观测。由于闽江水系呈扇形分布,具有源长、流域面积大、多支流、比降大等特点,闽江在汛期洪水量大,最大洪峰超过3×104m3/s。夏季调查受洪水影响较大,本次调查使用ADCP实测的结果无法代表整个夏季的径流情况,所以在计算闽江口盐差能蕴藏量时使用了永泰、竹岐水文站2009年的径流数据。计算得各季平均淡水径流量,春季为1 403 m3/s,夏季为2 008 m3/s,秋季为914m3/s,冬季为622m3/s。

闽江口外海温度、盐度及利用式(7)计算的海洋盐差能理论蕴藏量统计见表2。

文献[3]中统计1984—1987年的盐差能资料,闽江口年平均径流量为1.75×103m3/s,入海水量5.52×1010m3,渗透压取值24atm时计算理论功率为4.25×106kW。2009年闽江年平均淡水径流量为1.24×103m3/s,年淡水径流总量为3.91×1010m3,通过年平均温度和盐度计算出的渗透压为22.69,盐差能理论蕴藏量为2.81×106kW。对比2009年结算结果与历史资料的计算结果趋势一样。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淡水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存在风水年枯水年;二是采用的渗透压计算方法不同,但总体不影响海洋盐差能理论蕴藏量的评估。

3 建议

通过验证对比,本文的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对江河入海口海洋盐差能资源调查与评估,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

(1)历史资料的收集。尽量收集调查区域的相关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江河入海口附近水文站观测的淡水径流量和潮位历史数据;江河入海口外海洋站和浮标等观测的海水温度、盐度数据。为了对调查海域盐差能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对同时收集调查区域的地理、气候状况,流场、波浪、温盐等水文动力环境状况,水深地形、海底地貌及地质结构等状况,灾害、海洋功能区划、社会经济等状况等进行评估。

(2)流量测量断面的选择。流量数据直接关系到评估的准确性,因此测量断面的选择至关重要,而我国江河入海口多有岔流支流,在断面选择前进行现场实地勘察是很有必要的。

(3)调查时次和调查时间跨度的选择。建议调查周期为一年中的4个季度各施测3次,每次按大、中、小潮期施测,每个潮期观测时间长度内至少包含1个涨潮和落潮,落潮每小时测量1次,涨潮可以加密为每半小时测量1 次。为了提高流量测量精度,可以适当的增加施测次数。

参考文献

[1]韩家新,中国近海海洋-海洋可再生能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2.

[2]纪娟,胡以怀,贾靖,等.海水盐差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能源技术,2007,28(6):336-338,342.

[3]王传崑.海洋能资源分析方法及储量评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187-197.

[4]刘伯羽,李少红,王刚,等.盐差能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J].可再生能源,2010,28(2):141-144.

[5]李云才.关于建造海水渗透压能发电站的探索[J].海洋工程,1985,3(3):89-96.

[6]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8.

[7]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SL 337—2006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8]田淳,刘少华.声学多普勒测流原理及应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3.

[9]陈学林.声学多谱勒流速剖面仪流量测验精度分析[J].人民黄河,2005,7:12-14.

调查与探讨 篇11

关键词: 市场调查与预测 知识结构 优化策略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70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脉搏成为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因而市场调查与预测在营销研究与实践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对高等院校来说,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本文试图通过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优秀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的培育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建设改革与外部市场需求保持动态匹配。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培育的影响因素及培育策略

当前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新的市场情况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和组织能力,才能满足市场需要,成为优秀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然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的培养呢?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的培育策略呢?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培育的影响因素

市场要求决定了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培育的影响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四类:第一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置,第二是授课教师知识结构,第三是授课教师教学风格,第四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应用化程度。只有综合考虑这四类影响因素,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优化,培育出优秀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来。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培育策略

1.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科学设置。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设置是影响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能否培育成功的起点。为了培育出市场需要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必须全面考虑,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科学设置:(1)根据所招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实训基地的建立;(2)根据所招学生情况,建立与培训相应的师资队伍;(3)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规划,选择相应的学期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4)根据具体授课对象,选择相应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材。

2.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 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影响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影响到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培育的成败。因此,必须了解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发现其问题,并进行优化,才可能培育出市场需要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来。 Schon提出,教师是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他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等重要[1]。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授课教师来说,就更是如此,因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本身的市场参与性就决定了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不断参与企业营销实践,获取丰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知识,与外部市场保持紧密接触。自身拥有了平衡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3.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匹配。教学风格是教师所偏好的、得心应手的教学思路、方法、选择的总和(Oxford,2004)[2]。学生的学习风格则是个体对新信息与技能吸收、加工和保持所采用的天生的、习惯性的偏好方式,它不受教学方法、内容影响(Kinsella,2002)[3]。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决定其课堂真实状态。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Joyce & Hodges,1966; Yeatts & Strag, 1971)[4]。同样,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影响学生知识吸取的方式、效果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形成。只有实现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教学效果才更好。

4.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应用化。市场调查与预测属于营销策划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和组织能力的课程。因此,为了培育出优秀的、能够直接上岗的高技能营销策划专门人才,必须关注教学改革的应用化,即以实践为重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课程建设与实践环节紧密相扣,重点关注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改革:

(1) 教学环节的改革。教学环节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手段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系统化。教学手段多样化主要是指主讲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面授、网上辅导、学生自学等。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可在讲解中进行资料的剪辑、穿插,和图、表的制作;教学过程系统化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个课程与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另外,鉴于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系统性也应该随着课程的讲授同时展开实践。

(2) 实践环节的改革。教学的进度应该严格与市场调研环节的实践进度相吻合,并跟随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进行每一环节的实践。具体操作环节如下:第一,组建全真型的企业调查机构:将调查机构的成员构成与职责分配讲授清楚,然后进行人员竞聘与演讲,每组分别由项目主管、实施主管、技术督导、调查员构成。每个成员各司其职,既不能越权也不能玩忽职守,并且根据职位高低设置学生的成绩,同时利用内部牵制原则设置一套严密的监督办法和评分标准,完全实行企业化的奖惩制度。第二,根据授课进度布置实践任务:首先,每组项目主管根据授课的项目建议书的形式与内容组织本组成员讨论调查项目,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可行性论证与评判;其次,讲授调查问卷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与事例分析评判。然后,课后各组根据本组的调查项目设计调查问卷,之后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形式与实际内容的评判;再次,组织实施实践调查。实施主管和技术督导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和作用。最后,每个成员根据技术督导提供的数据资料出具调查报告。第三,组织实施可行的调查项目:可行的调查项目的组织实施涉及到该门课程的可持续性,市场调查与预测授课与实践结束后,应该将其中可行的调查项目在商务实践中进行实施以验证学生在前段调查工作中的市场情况预测是否准确。第四,考核与考试环节的改革:根据课程进度设置的实践的每一环节设置打分标准,实行全班后八位同学补考的形式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补考采取卷面考试的形式,基本是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家凤.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优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2]Grasha, A. Teaching with style. Pittsburgh, PA: Alliance Publishers, 1996.

[3]Kinsella, K. Understanding and empowering diverse learners in the EFL classroom. In: Reid. J(ed.).Learning Style in the ESL/EFL Classroo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pp170-194.

[4]刘友桂.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感知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6).

调查与探讨 篇12

一、莆田市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高素质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经济发展快的地区, 都在不断地加大高素质人才开发力度, 竞相出台高素质人才开发和高素质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莆田市现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 全市现有高素质人才1671人, 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4%, 比全国5.5%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名, 仅占全省的1.7%。这种状况不利于莆田市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

(二) 人才布局不合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国内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原有的一些经济成分、产业将在国际化的大调整中进行相应的变革与重组, 而莆田市人才队伍布局明显不够合理: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人才大部分集中在教学、卫生系统, 而从事农业、科技的人才寥寥无几。二是年龄结构老化。现有人才年龄偏大, 45岁以下的高级职称只有491人, 仅占29.3%, 35岁以下的只有25人, 仅占1.4%。现有2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有16人已退休, 平均年龄61岁, 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三是知识结构单一。现有人才中, 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极少, 单一型、继承型、传统型的相对过多, 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不利于莆田市进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三) 人才浪费现象严重

在人才十分短缺的同时, 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人才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部门, 人才“高消费”的现象相当普遍, 有些单位还存在对人才不够重视, 人才培训教育流于形式, 个别单位领导甚至还存在排斥人才现象, 出现了“好人才”调不进, “坏人才”硬挤进, 人才返乡意愿低, 凤不归巢。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人才观念出现偏差

近几年来, 莆田市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 但在实际操作上没有太多的兑现, 使人才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比如, 一个高素质的农技人员, 在山区乡镇工作, 一干就是十来年, 没有合理的流动机制让人才脱颖而出。

(二)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 但与需求相比缺口仍很大。尤其是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由于投入不足, 设备陈旧、科研手段落后, 难以激发人才投身科研的热情。二是人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莆田市每年用于人才继续教育的经费不足30万元, 经费投入也尚未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继续教育培训处于零散、可有可无的状态, 造成了人才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 人才的专业水平难以提高。三是人才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预算内专项安排人才培养、吸引工作经费与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很不相称, 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 发挥人才作用的环境欠佳

一是经济相对落后, 削弱吸引人才的力度。莆田市经济总量小, 底子薄, 建市时间短, 工农业基础差, 地方财力不足, 人才的收入总体水平偏低, 工作条件普遍偏差, 生活待遇水平不高, 这些是造成人才外流、引进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有关政策不够配套, 人才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莆田市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人才吸纳与留用机制缺乏活力, 人才的创业与竞争环境比较优势严重不足, 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流动、引进、管理等政策还不够完善, 影响了人才的引进工作和人才作用的发挥。

(四) 竞争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让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尚未建立,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 不能很好地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先富起来, 难以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在人才职务职称评聘和人才使用上还存在“算工龄、比年龄”的论资排辈和行政手段约束等问题, 一些高素质人才因年纪小、工龄短、资历浅而被束之高阁, 不利于让人才脱颖而出机制的形成。

三、莆田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 明确人才资源的战略地位, 实施优先开发人才资源战略

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 也是竞争制胜、基业常青的生命力所在。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开发战略, 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现代产业人才队伍, 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莆田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就应该突出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地位,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把人才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与抓经济一样抓人才队伍建设。

(二) 深化人才教育培养体制改革,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 改革现有干部教育体制, 确立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素质教育模式。

人才战略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才资源配置战略。过去, 我们在配置人才中往往强调“人”的配置, 所以干部培训往往以岗位业务培训为主, 教学内容单一, 不利于人才综合素质提高。入世后, 由于岗位竞争激烈, 岗位轮换更加频繁, 这就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和“能”, 必须是能够适应多个岗位的多面手, 因此, 每一个人才必须确立终身教育观念, 不断适应新的岗位变化。作为干训部门而言, 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通过高校、专职、民间办学等多种途径, 来弥补干训部门自身缺陷。干训部门也要加强自身建设,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设置相应的课程, 尤其是要把加强能力建设和提高创新能力作为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着力提高高素质人才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2. 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 提

高干部队伍结构中高素质人才的比例。当前, 区域之间经济的竞争, 更多是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干部培训的重点。从现实分析, 莆田市高素质人才比例较低, 但干部的绝对量还是有的。因此, 必须加大干部培训力度, 使继承型人才转化为创新型人才, 低素质人才转化为高素质人才, 这是重构和优化干部队伍人才结构的有效形式, 也是关键环节。为此, 应做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规划等基础性工作, 在对全市干部队伍摸底调查基础上, 通过考试考核和专家评估等方式, 拟定干部分类培训方案。要从莆田市经济实际需要出发, 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结构中高素质人才的比例。

(三)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上一篇:点火及安全下一篇:开发利用和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