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精选8篇)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1
海海论文网[][Q398089779][***]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体制不断更新与完善,已经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由资本资源竞争,自然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跟随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而同步,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不断更新,人力资源会计的介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随之受到社会潮流的追捧,人力资源会计已普及性的进步传统会计的范畴内,在实际中不断发展完善,从而融入传统会计的领域里,整合了传统会计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弊端,使会计突显它记录、核算及监督企业经济业务的功能。
人力资源会计分为社会人力资源会计与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社会客观的制约及理论研究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人力资源会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必将变更出新的价值体制,传统的不可能取代永远,人力资源会计把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知识与人力资源的开发融合为一体,相互渗透,必将在未来的时段里广泛运用,人力资源会计能够促使管理者重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去人力资源信息的仔细分析与研究,帮助企业的高层做出理性正确的合理决策,企业需要高端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更需要提高企业的精神文化,传统的会计只是单一的进行计算,没有把专业知识的充分运用到企业行业中,所以变革的必然点就呈现了。
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呢,这一观点已是会计学者长期争论的话题了,每个人的观点看待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无形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还是值得利用与研究的,所以人力资源会计的市场还是很宽广的。
传统会计的四大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假设,将同样使用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中,运用到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之后,这四大假设也产生了新的涵义;人力资产的含义是劳动力的资产,而劳动力的不可脱离便是人力的不可缺少,这是引进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又一因数。
第一章绪论
1.1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内容
人力资源会计主要是为了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提供资产信息的取得,开发成本与人力资产的重新安置,它包括了两个内容:人力资产核算和劳动者权益核算
1.11人力资产的核算
人力资产是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为未来经济取得利益的人力资源,它分为人力资产成本与人力资产增值;人力资产成本一般运用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稍作改变来使人力资源的折旧而得到补偿;而人力资产的增值是人力为企业的经济效应和经济潜能;人力资产的增值一般分为个人价值、整体人员价值与群体的价值。
1.12劳动者权益的核算
劳动者权益是作为劳动者作为企业中人力资源中相对取得的相应权益,它包括人力资本核算与劳动者权益分成核算。
1.2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科学体系的完善,人们已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时代中企业的竞争与发展的前景,不单一是取决与企业规模的大小,资产的雄厚,而最值得重视的是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经济水平与人力资源的发展是成正比的上升趋势,所以人才是企业的灵魂与支撑点,●第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进度,使经济的头衔笼罩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客土用相关的宏观调控是后端来促使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为人力资源确定前进的方向,在宏观上优化人力资源的配制。
●第三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企业争取到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存活的重要因数,在这样的条件迫使下,企业的竞争也扩展到了人才的竞争,随之也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人才开发的制度完善,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的推动力也就渐渐加大。
●第四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从会计核算的领域中,现行会计对于人力资源的处理有多方面的不妥,例如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的费用与将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站在会计原则的角度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是市场的需求。
第二章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2.1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特点
人是有价值的组织资本,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给予确认、计量与记录,并将报告给企业或有关方面,的一种会计管理的方法,人力资源会计是将成本与价值用计量与报告的形式报告来作为组织的资源。
2.2人力资源会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
●第一“人力资产”的账户,该账户在核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来支出发生的资本性与评估人力资产的增值。
●第二“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贷方按照摊销率来对人力资产摊销额的计算,而借方则按退休、离职的原因退出企业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则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此账户要按照相应的人力资产明细来设置相应的明细账户。
●第三“人力资产成本费用”账户,这个账户是用来核算人力资产的收收益支出。●第四“人力资本”账户,这个账户是属于所有者的权益的账户。
●第五“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此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人员的跳出转让时收取的补偿费用与账户净值间的差额。
第三章人力资源会计的影响
3.1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初创阶段,1967年,萌芽了一种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在一阶段中,运用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
·发展阶段,(1971—1976年),在此阶段中,出现大量关于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和将传统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结合的理论。
·短暂的停滞阶段(1977—1980年),在这一段时期里,人力资源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企业无法信任高投资却又没有保障的人力资源会计的项目投资,所以企业的拥护率很低。
·恢复活力阶段(1981年至今)虽然前段时期出人力资源会计现几乎停滞的下降趋势,但由于美国海军研究署出资建立了一个研究海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项目,低落的时段才有了复苏的迹象,801后,很多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使人力资源会计在社会中占了重要的位置,出现人力资源会计史上的一个高潮点。
3.2人力资源会计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经济知识的到来,企业的竞争性也在呈上升趋势,而此时的竞争也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被开发利用治理的需求,就必要要对人力资本与价值的确认、计量、与记录,所以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满足复核了市场的需求。它的出现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四章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性质与作用
4.1人力资源会计的性质
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对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给予确定、计量与记录,它结合了传统的会计模式,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基础,来创新出融合市场的全新模式。
4.2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在现行会计的制度中,企业往往忽略了企业的第一生产动力,即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文化,在知识的经济时代,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人力资源会计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科技研发潜力,有助于财富最大化的增长,资产规模相当的情况下,所销售产品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而利润最重要的另一个空间便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分挖掘上,因此,我觉得要将人力资源项目纳入会计核算中,财务人员必须引入人力资源会计这一个新的理念,来适应市场变更的需要,所以人力资本应作为会计核算的中心点。
联系人:魏女士
QQ: ***965
手机:***电话:05***05***
网址:邮编:224002
地址:盐城市工农南路100号鸿基花园12幢4001室南第二间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2
森林资源资产是指用货币价值表现的森林物质财产、环境财产和无形资源。其实物构成包括立木资源、林内动植物和微生物、林地及森林环境产品等。其价值构成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以及由市场决定的效用价值。与其他一般资产相同的属性是在经营中能给人们带来收益。
森林资源资产是一个多形态、多用途、多属性的资产。按提供的实物形式划分,森林资产可分为实物资源资产和环境资源资产。实物资源资产又分为林地资产、林木资产和森林中的其他动植物资产;环境资源资产又分为防护资源资产、风景资源资产和其他环境资源资产。按定价的难易程度划分,森林资产可分为易定量计价资产和不易定量计价资产。易定量计价资产又分为林地资产、林木资产和林副产品及森林生物资产;不易定量计价资产又分为森林旅游疗养资产和森林生态社会资产。按森林资产的经营形式和森林功能划分,森林资产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又分为用材林资产、经济林资产和薪炭林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又分为防护林资产和特种用途林资产。
能够进行资产化管理的森林资源,必须是那些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具备资产性质的森林资源。但由于森林资源资产构成的复杂性,加上其受人类劳动与自然力的双重作用,特别是林木资产的自然增值性和生长的长周期性,使得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涉及到诸多的因素,既要计算经营者的各种投入及其货币时间价值,还要顾及自然力的作用、森林资源的稀缺度和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要精确计算这些因素对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影响十分困难,致使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计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能够纳入资产化管理的森林资源主要包括林木资产、林地资产以及已开发的森林景观资产等。如果要把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可以入账的资产加以认定、计量、记录和核算,即对其实行会计核算和监督,首先必须明确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会计学把“资产”定义为“是由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用货币加以计量,并能为其经营者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资源。”因此,满足“资产”概念的“森林资源资产”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一种森林资源,这是最基本的条件。第二,必须能够被会计主体(主要指林业企事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这里的“拥有”是指掌握其所有权,“控制”是指掌握资产的实际经营权或使用权。也就是说,要判定一项森林资源能否作为资产入账,是否拥有其所有权并不是必要条件,如果某单位对某一森林资源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却实际控制着它,就可以认定其为自己的资产。一般来说,国有或集体林业企事业单位,对已经发放《林权证》的森林资源虽然不“拥有”所有权,但实际“控制”着森林资源(拥有经营权、使用权),就可认定其为产权主体。第三,必须能够以货币加以计量。这是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所强调的价值量管理的前提。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者虽然无法确切地加以计量,但可以合理地予以估计。如森林景观资产,当其能够被某一会计主体所实际拥有或控制时,通过企业有效的运营,就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些经济效益可以通过门票收入等形式用货币加以准确计量或合理估计,从而形成森林资源资产的一部分。第四,必须能够为其会计主体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就不能称其为资产,如因自然灾害而毁损的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资产化的核算
(一)林木资产的会计核算。
林木资产核算包括人工林的林木资产核算,以及由于产权变动和依法认定取得的人工林或天然林林木资产的核算。
1.林木资产核算对象。人工林林木资产以培育周期内各年度营林生产成本之和计价。依法认定或产权变动取得的林木资产,按实际买入价或评估价计价,天然林改造林木资产后期追加成本计入林木资产的累计成本。
2.林木资产的成本计算期。用材林、薪炭林计算到可采收林产品为止,正常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成本,以后继续发生的培育管理费用,计入当年林产品成本;特种用途林计算到达到培育日的或更新采伐时止的累计成本。
3.会计处理。(1)营林生产过程中,分设造林、抚育、低产林、林管护、营林设施、良种试验、调查设计等明细科目,按林种核算生产费用,借记“营林成本”科目,贷记“现金”等科目。(2)每年度终了,营林成本账户余额分林种转入林木资产,借记“林木资产”科目,贷记“营林成本”科目。同时,将用于营林生产的育林基金、专项拨款转入林木资本,借记“育林基金”、“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林木资本”科目。(3)将用于营林生产的利润转作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4)用材林正常采伐,减少林木资产,将林木培育成本(若同时存在二种生产方式时)按木材产量来分配,计入各自的成本,借记“木材生产成本”、“营林成本”科目,贷记“林木资产”科目。(5)林木资产发生损毁、损失、盘亏时,需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资产管理部门)予以冲减,借记“育林基金”科目,贷记“林木资产”科目;发生盘盈时,借记“林木资产”科目,贷记“育林基金”科目。
(二)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的核算。
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主要指森林生态及林区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森林景观和森林环境所发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明显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在自然保护、旅游、休息、观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当森林景观和林区环境为某一经济法人实体拥有和控制时,它就成了森林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的价值,是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笔者认为,比照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方法,对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价值加以确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因为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与无形资产有其相似之处:一是两者均无实体性。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一般没有固定的实物形态,人们只能利用它来获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不能在空间上将其任意转移、分割等,这与无形资产具有共同的特点———无实体性。二是两者均具有寿命周期的不确定性。森林资源物质资产的形成过程是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的产生和使用过程;森林资源物质资产价值形成过程,也是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补偿过程。即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依附于森林资源物质资产。森林资源物质的灭失之日,便是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的终止之时。同样,无形资产因技术进步、企业破产等因素影响而随时消失。森林景观和环境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寿命周期均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三是两者的未来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时效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使未来的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任何单位和个人只能拥有使用权。在常规资产会计核算中,土地一般情况下不单独计价入账,只有在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时,才计价入账。因此,林地的计价和核算也可照此处理,以便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保持一致。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与核算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核算;会计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90-02
人力资源会计是反映人力资源的取得和运用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在向企业和外界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还要注意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智力资源的能动利用。
1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
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化先生的文章,他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新领域专题研究组”于1999年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首届“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专题研讨会。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只是在理论方面获得了发展,在实务应用方面仍然处于停滞不前阶段。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首先,它是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又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其次,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是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单从会计核算原则来考虑,现行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也有诸多不妥。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受益期不易辨别,其受益程度更是难以计量。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最大程度的挖掘职工的潜力,合理进行决策,以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本利润率。更为重要的是,职工成为权益所有者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2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2.1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是人力资源。就某个经济组织来说,人力资源的占用形式表现为“人力资产”,来源形式表现为“人力资本”。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人力经济资源,即通过人力资产的使用和支配能为经济组织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概念,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它的确立意味着要承认劳动者在经济组织中的应有地位。
2.2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2.2.1账户设置
(1)“人力资产”账户。属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借方登记人力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人力资产的减少数,其余额在借方。由于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为了反映人力资产的质量,该账户应按劳动的“等级”设置明细分类账。
(2)“人力资本”账户,属劳动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劳动者权益的增减变化情况,贷方登记劳动者权益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劳动者权益的减少数,其余额在贷方。该账户应按具体的劳动者设置明细分类账。
(3)“人力投资”账户,属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员工的招聘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资及摊销情况,借方登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贷方登记每期摊销数,余额在借方。
(4)“人力费用”账户,属期间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应费用化的部分及人力投资(资本化的部分)的每期摊销数,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需要说明的是,人力费用是劳动力的取得、维护与发展成本已费用化的部分,而工资是劳动力的使用成本,应在“应付工资”账户核算并分配到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中。
(5)“人力资源开发”账户,该账户的借方归集劳动力受雇后其成本应予资本化的部分,包括招聘费、选拔费、培训费、开发费等项目,贷方登记雇员交给有关部门使用时结转到“人力投资”账户借方的金额。劳动力受雇后成本直接费用化的部分归集在“人力费用”账户的借方。
2.2.2账务处理
(1)当雇员被录用时,应该根据人力资源评估机构对其评估的价值,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人力资本”账户。年终,企业应对其人力资源进行财产清查,由人力资源评估机构对人力资源重新评估其价值以保证账实相符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如评估价大于原账面价值,应按差额部分,借记“人力资产”账户,贷记“人力资本”账户,反之,则作相反的分录。
(2)当雇员被解雇后应按评估价值借记“人力资本”账户,贷记“人力资产”账户。
(3)在发生应予资本化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等费用时,借记“人力资源开发”账户,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雇员正式交付给有关部门使用,结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时,借记“人力投资”账户,贷记“人力资源开发”账户。
(4)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借记“人力费用”(直接费用化的部分)账户,借记“人力投资”(资本化的部分)账户,贷记“现金”等账户。摊销人力资源投资时,借记“人力费用”账户,贷记“人力投资”账户。
(5)期末,结转人力费用时,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人力费用”账户。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4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研究,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的论述。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的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指对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产在其招募、录用、开发、使用和重置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是企业在招募和录取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四大类。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是企业为提高职工的`生产技术能力。为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构成。
3)人力资源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维持成本和奖励成本。
4)人力资源保障成本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工作及退休后的保障费用。
5)入力资源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指由于任者离开某一职单位所造成的费用损耗。支付给离职人员的工资和离职补偿金、离职管理费、离职前的效率损失和空职成本。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账务处理
2.1账户设置
1)“人力资产”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人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成本;2)“人力资源成本”账户设置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五个明细专栏;
3)“人力资产费用”。“人力资产费用”账户核算不同类别人员各种人力资产的收益性支出,如工资、福利费等及由本期生产经营成本负担的应摊销的资本性支出;4)“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摊销”账户核算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该账户核算摊销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反映记入当期生产经营成本的人力资产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的累计数额。摊销方法也可分为个别和集体两类进行摊销;5)“人力资产损益”。“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核算人力资产因变动和消失而产生的损益。
2.2账务处理
现假设A公司进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具体核算时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分类。计划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20人,本年度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3月份发生的招募人员的附加直接劳务费用共计6 660元。3月中旬,该公司参加招聘会发生直接业务费9500元,间接管理费用2 500元,招募成本=6660+9 500+2500=18 66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18660贷:银行存款等18660
(2)6月份公司录用己经选拔出来的20名员工。企业在录用这些职工时,支付的录取手续费30元/人,冲减管理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600
贷:管理费用600
(3)7月份开始安置已录取的20名职工,发生各种行政管理费用计元;录用部门发生在安置新员工时损失的时间成本为60元(30影小时)(2小时);为新员工提供办公用品80元/人。上述费用冲减管理费用,计366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得成本一取得成本3660
贷:管理费用3660
[4)结转成本,即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编制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产—新员工22920
贷:人力资源成本—取得成本22920
(5)7月3日开始,20名员工进行上岗前教育,聘请培训教师进行。工资为100 ff~//Jnj,每天4个小时,历时6天。另外发生教育管理费用1200元,资料费400元,教育设备折旧400元。则上岗前教育成本=100 x4 x6+1200+400=4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一开发成本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00
管理费用1600
[6]从7月15日开始,公司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有具体业务部门经理负责。经理离职成本100元/天,培训收入400元/天,计16天培训。另发生各种办公用品、设备损失为2600元,资料费400元,其他管理费用3000元。则岗位培训成本=(100+400)×16+2600+1400+3000=15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人力资源成本一开发成本1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6400
管理费用8600
(7]结转新员工培训成本,转入“人力资产”,编制分录如下:
借:人力资产—新员工 28320
贷:入力资源成本一开发成本28320
(8)上述招聘的新员工从9月份开始正式进行工作。其工资计入使用成本。本年度共支付工资240000。
借:人力资源成本—使用成本24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240000
本例中将所有的支出视同一个月的分录。年末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编制如下分录:
借:人力资产240000
贷:人力资源成本一使用成本240000
(9)年末一次性计提健康保证成本。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5
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不承认人力资本和资本产权所有者对企业是一种投资的`概念,致使职工分享不到企业的剩余.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对人力资本化会计体系进行改革,增设“人力资产”科目,在“实收资本”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收入分配和工资制改革.会计核算改革就是在现行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人力资源的核算内容.
作 者:曾爱青 刘智勇 作者单位:曾爱青(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刘智勇(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6
非货币性福利是职工薪酬中的一项重要核算内容。非货币性福利的发放,应当视同销售,并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计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许多情况导致企业会以低于该商品的公允价值计量。本文就此情况的处理展开了讨论。
一、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
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该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时应分别情况处理。其中企业以自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
例1:某彩电制造企业将100台液晶彩电和20台LED彩电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给企业职工,车间生产工人80台液晶彩电,在建工程工人20台液晶彩电,管理人员20台LED彩电。其中,液晶彩电每台成本1 200元,每台售价3 000元;LED彩电每台成本3 000元,每台售价6 000元,增值税率17%.该企业应作如下分录:
1.将彩电发放给职工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491 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 000×100+6 000×20)4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0 000×17%)71 400
2.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
贷:库存商品 180 000
3.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生产成本 280 800
在建工程 70 200
管理费用 140 4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91 400
上例显示,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发放非货币性福利、结转成本和分配应付职工薪酬。企业为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时,按照自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进行合理分配。
二、非货币性福利处理的改进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企业会以低于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向职工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并且企业和职工也往往希望能以尽量低的价格计量,以使企业少交税、降低成本,职工也能多得福利。税法规定,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因为发票价格就是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售价,故可按发票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于是实务中有的企业这样处理,既然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应当视同销售,那么企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给职工,在记账和纳税时也可以按照商业折扣之后的净额来计价,即把产品打折发放给职工并且入账。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欠妥。
(一)不符合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企业以其自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该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薪酬。此外,企业还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发放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显然,以商业折扣之后的净额来计价不符合规定,还偷漏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当税务部门或审计单位检查时,上述漏税部分应依法补交,甚至还会受到处罚。
(二)不科学。以商业折扣之后的净额来计价,低估了职工付出的劳动,没有客观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若作为资本化处理时还会减少企业的资产。此外,折价后还减少了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这些都没有科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不合理。一般销售中的折扣折让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交易公平的基础上的,折扣折让的目的是销售方为了尽快实现现金的.流入。而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企业和职工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平等的,过程也不是公平的,且其折扣折让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纳税、变相降低生产成本,是违法行为。三、非货币性福利折扣的处理方法探讨(一)企业向职工提供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企业可以以低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商品或服务,但其差价需要企业来承担,并且不能偷漏相关的税费。以提供含补贴的彩电为例,企业应当将出售价款与成本的差额分别情况处理。例1中,如果发放彩电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取得彩电后还应当提供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例2:接例1,企业将液晶彩电以成本价1 200元,LED彩电以成本价3 000元,作为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并有协议规定职工在取得彩电后必须服务满6年。该企业应作如下分录:
1.将彩电发放给职工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10 600
长期待摊费用 280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1 400
2.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80 000
贷:库存商品 180 000
3.分配应付职工薪酬时:
借:生产成本 112 320
在建工程 28 080
管理费用 70 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10 600
4.以后每年按如下分录处理,以直线法在6年中摊销长期待摊费用:
借:生产成本 28 080
在建工程 7 020
管理费用 11 7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46 800
(二)如果发放彩电给职工的协议或者合同中没有规定职工在取得彩电后必须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该项差额相当于是对职工过去提供服务成本的一种补偿,或看做企业对该非货币性福利折价的承担。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7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管理界开始兴起人力资源理论研究活动, 许多学者尝试将其运用到管理实践当中去, 这促进了企业管理观念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从而将管理理论带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将人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要素投入, 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发掘人的创造潜力, 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进入到21世纪以后, 人在社会竞争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性决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 社会生产逐渐开始从过去的生产导向型向科技服务导向模式发展和过渡, 这个转变更加凸显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如何科学管理人力资源, 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管理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不断增长, 必然会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有效刺激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帮助企业节省人工成本, 提高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能够将企业经营成本更客观全面地体现出来。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
所谓人力资源成本, 是指企业用于取得人力资源进行的投入和支出所付出的成本,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一切费用总和;从狭义上来看,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用于购买劳动力的投入成本。综上所述, 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可以定义为:对有资格成为会计主体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选拔聘用、培训开发、投入使用及退出企业等活动中产生的各项支出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根据企业员工从入职到离职过程中企业投入的相关成本, 将其分为以下五种成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离职成本。在下图1中, 给出了人力资源成本具体组成结构:
1.取得成本, 是指企业招募新员工所投入的成本费用, 例如员工招聘、办理员工入职手续等产生的费用, 在人才市场上, 企业获取人力资源必须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取得成本主要来自举办招聘会、招聘广告发布、组织面试、体检等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
2.开发成本, 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员工适应新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 例如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 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工作, 对新员工来说, 开发成本投入多寡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这方面主要包含员工上岗培训、岗位内容培训和技能专项提升等。
3.使用成本, 是指员工在为企业工作过程中, 企业需要向员工支付和投入一定成本的费用, 例如发放员工工资、为员工购买社保、发放福利津贴等。
4.保障成本, 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产生的成本。员工如果遇到意外事故导致工作能力丧失需要特别补偿或者救济, 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保障责任, 需要为员工购买各种失业保险、劳动保险、养老保险等, 这也会增大企业的开支。劳动保障成本是指员工在遇到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残疾或者丧失职业能力时, 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定社会保障产生的成本。
5.离职成本, 是指员工主动辞职时, 企业需要按照法定规定支付给员工一笔津贴, 或员工离职造成岗位暂时空缺导致的损失、企业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给员工一定的解聘补偿等费用。
二、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问题
人力资源的投资不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它具有延续性, 因此人力资源应按会计分期的原则分别计算每一个会计期间形成的人力资源成本, 并在期间终了时予以确认。记入“人力资产”账户, 形成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人力资源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而发生的投资, 因此人力投资成本应按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在各期间分期摊销。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是指依附于企业的全部人力资源, 为实现全部人力资源获取和增值而支付的费用之和。企业某年的人力资源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本期摊销值和当期可变成本两大部分。下面就这两个部分进行核算分析。
(一) 企业人力资源总成本核算
1. 固定成本本期摊销处理。
一般来说, 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 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需要采用加速摊销法来处理人力资本。加速摊销法是指将多数成本计入前期、少数成本计入后期。这里我们以变率递减法作为例子, 分母为企业的固定资产预期折旧年限内不同年份数值加总, 再将从早到晚的年限每年数值作为分子计算折旧率, 将这个比率乘以固定资产总值与预期净残值之差, 我们就可以得到每个年份的折旧数值。这里假设人力资源成本总值为100, 其使用周期是五年, 最终净残值为10, 将1、2、3、4、5加总得到15作为分母, 再分别用5、4、3、2、1作为分子得到相对应年份的折旧率, 它们分别是1/3、4/15、1/5、2/15、1/15。第三年的折旧率为1/5, 将其乘以人力资源成本总值100得到20, 扣除净残值10后就是当期折旧额10。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来说, 新员工对企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劳动合同终止后也不会继续为企业服务, 因此其净残值可以视为0。鉴于此, 可以将人力资本视为没有净残值的资本。但是也有部分员工会选择继续为企业服务, 而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人力资本取得成本是0, 换言之, 企业得到了人力资本增值部分, 此时不能将人力资本净残值视为0。
2. 当期可变成本计算。
传统的会计将当期所有人力资源的支出当作期间成本与费用处理, 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账户中列支。而人力资源会计则将支出的一部分作为期间成本与期间费用, 其余的则处理为“人力资产”, 并在其后的服务期间进行分摊。员工本期可变成本主要计算本年度人力资源投入的员工培训费用和管理成本。应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人力资产”, 人力资产记录人力资源的原始取得价格和价值增减变动情况, 按期对人力资源进行摊销 (类似“固定资产”科目) 。下设反方向科目“累计摊销”。
(二) 个体成本核算
第一, 获得成本主要是招聘员工个人有关的费用支出。第二, 开发成本是企业对已聘用的员工进行培训, 使其熟悉企业, 达到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能力或提高员工的现有技能而发生的费用, 如上岗前培训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第三, 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统计企业员工薪酬福利数据。第四, 员工本期可变成本主要计算本年度人力资源投入的员工培训费用和管理成本。例如企业员工招聘支出是400元, 对员工开展培训需要投入400元, 假设员工月工资为3 500元, 奖金为200元, 公司为员工购买各类保险费用支出700元, 员工本期可变成本是500元, 将上述成本加总起来就是企业对该名员工投入的总成本, 400+3 500+400+200+700+500=5 700元。“人力资源成本”下设几个二级科目: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等。以使用成本为例, 分录如下:借:人力资源成本──使用成本──*人, 贷:应付工资──*人;应付保险费──*人;应付福利费──*人。
结束语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管理工作,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这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理论提供了有益指导。对于企业来说, 要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的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 企业将人力资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意识, 还能够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 为管理层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人力资源内涵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当前企业来说,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最正确的选择, 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企业人力资源具有资本和成本双重特点, 如何实现投入与控制的合理平衡, 如何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投入,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从人力资源成本的概念出发, 论述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及核算问题, 旨在为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的支持。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柴永卓.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 2011.
[2]娄玲玲.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人学, 2012.
[3]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 (第7版) [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 2003.
[4]张媛.浅谈人力资源成本会计[J].现代会计, 2012, (2) .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 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生命周期;项目核算;内部会计控制
目前,我国存在众多的科研院所及科研企业,它们一方面承担着国家与地方科技计划等科研课题,另一方面也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专利、论文、产生新成果等。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不容忽视,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也对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是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它是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而这四个阶段具体分成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个过程组。不难发现,科研经费从预算到项目结题贯穿了整个科研项目生命周期,怎样科学进行项目预算、有效执行,确保科研经费的安全高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一直是科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讨论的话题。
一、科研单位项目核算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一)科研单位项目核算的意义
以项目为对象的会计核算是科研单位核算重点,每个科研项目是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反应其从“孕育”、“申请”、“立项”、“执行”、“结题”等阶段的资金流,归集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预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等会计信息。当一个项目结题了,针对这个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就结束。不难看到,以项目为对象的会计核算能够帮助科研单位更好的实施预算管理,使其编制有参考、执行有比较、调整有依据,同时合理配置科研经费和单位资源,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保障科研单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科研任务的有效开展,提高科研单位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科研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任何一个单位,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企业性质特点不同,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建立企业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确保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实现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保障,同时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帮助科研单位更好地预测风险、分析风险和处理风险,为科研单位的运营降低风险发生率。
二、完善科研单位项目核算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应用思考
(一)在科研项目生命周期规划阶段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管理
科研项目孕育阶段,相关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预算的编制审核,认真阅读相关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报坚持:(1)目标相关性原则:课题经费支出应以课题任务目标为依据,各项费用支出总量、强度与结构等符合课题任务的规律和特点。严禁使用课题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2)政策相符性原则:课题经费支出和经费预算执行应符合国家财务政策和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课题预算书承诺的有关事项;(3)经济合理性原则:课题经费使用和支出要勤俭节约,要严格按照经费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执行,预算执行应经济、合理、高效。
(二)在科研项目执行到结题阶段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管理
科研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在科研项目执行到结题阶段是科研资金活动频繁期,比较典型的是科研院所,在我国科研院所一般属于事业单位性质,随着科研成果逐步向市场转化,使其同时具有企业核算特性,所以既有来源于经营活动的资金,也有来源于各类科研经费拨款的资金,科研经费强调专款专用,尤其是来源于同级财政的科研经费,严格要求在零余额账户内拨付及使用,资金计划性强;与此同时非财政拨款的科研性资金,通常在每年年末集中支付,科研项目开支的资金占用量大,占用时间长,造成年底突击支付,这样造成资金的“季节性”波动大,针对这些资金现象内部会计控制需要制定严格的预算资金使用制度,根据项目定期分阶段比对预算执行进度,找出预算和实际的差异,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编制科学的预算调整,严格预算的报审制度,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各项经费开支的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有力保障科研任务的完成。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竞争力
科研单位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如今科研单位的经营环境在发生着变化,很多的科研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将会进行市场经济,所以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必不可少。林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申报项目之前必须对项目将来会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对于不同的风险要做出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结语
科研单位要想有效地实施项目会计核算,首先根据科研单位项目核算的特点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针对项目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风险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措施,制定科学的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其次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保证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最后科研单位必须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单位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使得科研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祖军.浅谈林业基层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J].当代会计,2015,(8).
[2]黄荣.林业科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档案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
【人力资源会计与会计核算的探讨】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的会计核算08-27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07-26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06-18
石油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探讨论文08-18
也谈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与计量12-14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12-17
中级会计职称与人力资源谁更值钱?10-08
人力资源会计的再思考10-01
环境资源会计核算09-25
现代人力资源会计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