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2024-07-18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共10篇)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1

1 建立健全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

首先, 在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信息记录的电子化。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相关医院也进行了部分信息化建设。但是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仍旧只是处于局部运用的阶段, 并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尤其是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予以运用。病患的相关信息并没有及时地予以反映。而应用信息系统则可以将相关的医疗设备与信息系统连接, 实时监测相关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很方便地读取相关数据, 如病人的检查结果、病历等等。其次, 在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目前手术和麻醉的临床信息大多依赖于医生和麻醉师的手写输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压力, 无形之中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医院管理中大规模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和麻醉师做好信息管理, 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1.2 有利于病患管理

在医院管理过程常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医院管理建设不到位导致的。医院在进行病患管理的过程中, 完整、长期地保存病患的相关数据, 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些医疗纠纷。当病患对自身病情的相关数据存在疑问时, 医院可以及时、完整地出示相关数据, 对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予以解释。这对于医患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也有着重要作用。此外, 当遇见疑难杂症需要多方进行远程会诊时, 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也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会诊过程中, 医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相关记录及时了解病人是实时数据, 及时予以诊断建议, 帮助病人更好的康复。甚至相关专家教授在无法到场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以及电脑设备等, 对医生进行实时指导, 帮助医生完成相关手术。

1.3 有利于促进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传统的手工数据信息管理已经不适应于现代医院的发展。现代管理认为, 良好的管理同样可以促进医院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 在促进医院管理建设方面, 相关管理层应该予以更多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在医院管理中, 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的电子化, 更可以促进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麻醉药品为例, 医院管理层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反馈, 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医院的整体管理措施就会更加科学, 从而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完整的信息管理还有利于医院科研建设的发展。医院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不同, 它更多的信息是应用于医学研究中。而信息系统中, 完整真实的信息科研更好的运用于医院科研之中。

2 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功能

2.1 手术室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中, 对于手术室的相关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安排。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难免会出现手术室或床位安排不当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医生的工作, 也会对病人的康复带来一定的障碍,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医疗事故。而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手术室管理功能则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该管理功能中包括手术预约、手术室安排、病人管理、医务人员安排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当天的手术室值班表甚至药品以及相关器械管理等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医生、麻醉师的工作压力, 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为病患的康复提供了更周全的保障。

2.2 手术管理

病人手术前的相关情况管理往往是手术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以病人的手术风险为例, 在传统的手术管理中, 其风险评估往往依靠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手术经验。而手术和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则可以全面细致的对病患进行术前管理。这些管理包括病历查询、风险评估、使用麻醉药史、病人过敏史等。信息系统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可以让病患更放心地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 麻醉师也可以很好的进行麻醉监督, 及时录入分析相关数据, 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而手术后, 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对整体手术进行汇总管理。这样也可以帮助病患更好的进行术后恢复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数据管理的过程总, 既可以设置相关权限, 保护病患私人信息不被泄露, 也可以及时查询相关数据。甚至还可以利用相关打印功能, 使病患及时了解自己的相关信息。

3 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才刚刚起步, 其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相关的建设工作, 甚至开始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乃至进行投资。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推进医疗改革, 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革新。医院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建设对于缓解医患关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相关管理人士也应该注意到医院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医院信息建设系统的不完善,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深入改革的必然性。尤其是当前环境下,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是医院管理层应该予以注意的。

首先, 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下现象。尤其是当前很多医院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 往往会将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设置为独立工作系统。它的工作程序与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相匹配。其实这种作法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医院的相关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它虽然减轻了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压力, 但是却增加了医院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 医院在进行手术和麻醉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应该将手术和麻醉信息系统与原有的信息建设挂钩, 实现医院整体信息的共享。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医院整体信息系统建设, 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实现全体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

其次, 部分医院管理中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不适用于医院管理的实际。事实上部分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只是单纯依赖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设置, 而没有根据医院管理的实际进行调整。这种做法往往会与医院的实际管理脱节。在工作过程中, 信息管理系统与实际管理不一致, 不仅会降低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不利于工作的完成。因此,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优化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这就需要医院的相关信息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争取不断创新, 突破技术瓶颈, 真正践行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4 结语

医院管理过程中, 建立健全手术和麻醉临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完善地记录病人在手术和麻醉方面的临床信息。同时对于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 信息系统可以不断完善医院的病患管理和整体管理, 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医院管理层同样应该注意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 实现向现代医院转型的工作, 完成医疗改革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管理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开始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面对这种状况医院管理层应该逐渐探讨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尤其是在手术和麻醉的临床信息管理方面更应该推广信息系统的应用, 以不断提高医生和麻醉师的工作效率。该研究从建立健全手术和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入手, 介绍其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医院管理,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J].辽宁医学杂志, 2010, 15 (5) .

[2]李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3) :48.

[3]海宁.我国手术临床信息管理探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3 (2) :185.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2

一、教育信息化改变教学手段

一是电子课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每一学习领域由3个以上、同一个范畴的有逻辑关系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构成。学习情境一部分选自授课教材,另一部分选自典型工作任务案例。教师需要对教材和典型工作任务案例进行选取和排序。对于授课教材内容,电子课件无需照搬照抄教材内容,这样只会让学生淡化教材的作用,失去对教材的依赖,以后遇到问题都不懂得“翻书”。采用“引导式”和“提问式”等教学方式更适合制作这类教学内容的电子课件。对于典型工作任务案例,电子课件需要将任务要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实操步骤和实操现象完整展示出来。这些“无书可查”的案例以校本教材形式组成起来,丰富教学资源。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应注意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有利于形象思维的锻炼。例如,学习安卓视图组件,包括组件的概念、作用、属性、方法和事件。对于形象思维的受众对象,不善于接受这种符号系统,对学习内容产生排斥。如果把视图组件与员工信息登记这个环境联系在一起,受众对象通过这个学习情境学习视图组件,就更容易接收各种视图组件的作用、属性、方法和事件,更容易掌握各种视图组件的应用过程,解决“怎样使用”和“怎样更好地使用”视图组件。

对教学内容进行排序应注意3个维度、6个要素和6个阶段。3个维度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学习教材的知识点,而是工作过程中技能、知识和态度如何整合起来。要求学生学会“做什么”、学会“如何做”、学会“做得更好”,更要学会“一起做”。6个要素包括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它们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本课程的所有学习情境,还得让学生明白学习情境之间的平行、递进和包容关系。以科学发展的眼光预测6个要素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已习得的3个维度的能力解决新问题和新困难。6个阶段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会一个学习情境,就掌握一个学习经验。当面对类似的问题时,学生能够利用习得的经验来解决。但是当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学生就会显得“缺乏经验”。这种情况下,一种熟悉而有效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指导学生解决这些复杂问题。

二是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拍成教学视频,最终形成视频公开课。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远程学习等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把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的单一教学任务拍成微课。不超过10分钟的简短教学视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趣味创作,更容易实现“学生全程集中注意力”。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场合和学习形式在不断变化中。

三是动画。动画以一个场景形式展示学生内容。例如,动画可以将嵌入式实操训练的步骤和硬件连接展示出来。动画也可以制作成交互式,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动画要求学生拖拉图形模拟硬件连接,再提示学习者是否操作正确。可见,动画有利于学生进行虚拟学习。

四是模拟器仿真。学习者根据教材内容可以在电脑上搭建安卓开发环境,同时也完成模拟器的搭建。安卓模拟器能够完成安卓操作系统绝大部分功能,除了蓝牙、GPS和前后摄像头等与硬件有关系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器进行模拟学习。

五是论坛、QQ群、微信群和微博。与校企使用单位共建论坛、QQ群、微信群和微博。这些网络平台不仅提供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的环境,还有企业工程师参加,更前沿的信息扩展学生的视野,更专业的回答解决实际问题,更准确的行业发展趋势。

六是以“手机APP——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的网络架构模式,解决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困难,如图1所示。当教师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时,还需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获取”。在机房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获取全部教学资源;在多媒体课室中,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观看教学资源;在普通课室,难道要学生看着U盘吗?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让学生的手机立刻变成一台学习工具,让学生更自由、更容易、更实时获取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打通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最后一关。

七是网络实操平台。《嵌入式应用技术》以讲解安卓操作系统的应用为主,配合广州天嵌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 Cortext-A8硬件平台TQ210进行实操训练。实操训练需要带备一些工具,包括电脑、电源适配器、TQ210底板、7寸电容屏以及USB延长线等等,还要进行安装、调试和拆卸。本课程团队制作一套网络实操平台,包括实操训练工具、网络摄像头、云服务硬件终端、云服务管理平台、云服务用户终端。实操训练工具、网络摄像头和云服务硬件终端存放在实训室。教师和学生均可以通过云服务用户终端向云服务管理平台申请实操训练,成功申请后可以远程控制实操训练工具,通过网络摄像头观察实操结果。学生除了远程进行实操训练,也可以申请到现场实操训练。同时使用者可以将整个实操过程录下来,可以供教师演示、学生复习和教师点评。当学生实操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云服务用户终端向云服务管理平台申请远程观察,再通过文字和语音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实现“一对一”的专门辅导。这套网络实操平台不单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将教育信息化的优势进一步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提升学习趣味性

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融合。老师的角度可以是导游,要进行导学策略的研究;可以是教练,有针对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训练;也可以是医生,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诊断。教育信息化不单是要求教师制作一系列教学资源,更注重教师如何运用这些教学资源。电子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始终是没有生命,更像一个工具,不同教师在使用同一工具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育信息化的共享性让教师更容易获得教学资源,照搬照抄不可取,理解精神更重要。

一是教学视频过程适当使用慢动作、放大镜头、360度拍摄等拍摄手法。例如,教学视频只是一个镜头地显示教师在埋头苦干地完成安卓系统烧录到TQ210上。这样枯燥的教学视频勉强算是实现地教育信息化,但是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是一种摆设。适合使用慢动作、放大镜头、360度拍摄等拍摄手法,教学视频就像具有灵魂的生命体。例如,在拍摄过程中,对繁复的硬件连接来个慢动作,对细小接线处来个放大镜头,对镜头死角来个360度拍摄,等等。学生在观察教学视频时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二是动画增加鼓励性和奖励性的交互。学生对动画产生兴趣,表示学生爱上这个动画。教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爱上这个动画?”经过实践,动画制作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动画用于学习,其展示内容要突出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二,动画需要交互性,互动会产生交流,交流内容要一直在变化着。重复展示相同内容的动画很容易让学生失去新鲜感。第三,动画在交互过程中不应责备学生、不应批评学生。总的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动画的言辞,不应产生任何负能量。学生在交互过程中,成功就奖励,失败就鼓励。再厌学的学生也爱听好话。爱听好话的学生离不开这正能量的动画,学习积极性自然而生。

三是开发一种触控式的题型。电子试卷可以自动改卷,学生很快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电子试卷常是把纸质试卷的判断题和选择题直接转成电子版。判断题提供对和错两种单选,而单选题提供A、B、C和D四种单选。这两种题型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但是趣味性一般。为提高电子试卷的趣味性,本课程团队设计一种触控式的题型。它属于填空题的一种,但是答案数量比填空数量还要多,学生只需将答案拖拉到空格上方,不要求很准确的位置,只需答案与空格有一部分重叠就行,立刻弹出对话告诉答案,同时答对就有很丰富的奖品,而答错也有鼓励奖品。例如,《嵌入式应用技术》课程有一个学习情境是讲解如何编写linux硬件驱动。C语言、满屏的代码吓跑了许多学生。当第一次使用触控式题型来学习这个学习情境时,学生给了笔者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是全部学生都在训练,二是学生的笑容流露出学习的幸福感。

三、成效与结论

基于行动体系对《嵌入式应用》课程进行开发,再有机地融入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更注重如何运用教学资源,才能活化教学资源,让它们成为具有灵魂的生命体。以“手机APP——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的网络架构模式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教学资源,打通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最后一关。网络实操平台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远程教学、远程学习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教师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趣味性,还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氛围。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3

在推进医院信息化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是手术室信息化。以前“军卫一号”工程——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手术信息管理只有手术预约与登记和手术计价系统[1],国内其他医院信息系统厂商在手术室信息化方面也仅有上述内容,为数不多的厂商专门提供麻醉电子病历方面的产品,但很少看到关于手术进程管理方面的产品和应用报道。

在未使用手术进程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医院手术室常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时要在门口查看计算机打印或手写的纸质手术通知单,以确认自己在哪个手术间手术,特别是在手术医生集中进入手术室的时间段,大家都围着一张纸质手术通知单查看,效率低,也比较混乱;(2)手术室门口发放手术衣的门卫也需要通过纸质手术通知单查找手术医生,并核实是否有其手术安排,速度相当慢。(3)手术患者家属等候区也只有一张纸质手术通知单,患者家属对手术进展情况一无所知,只能等待工作人员当面通知手术结束。在手术结束前,患者家属不敢随意离开等候区,只能被动而又焦急地等待工作人员通知;(4)在手术室内部,科室领导和管理人员要想了解手术间的手术进展情况,需逐个向手术间打电话,或者亲自到手术间去查看,费时又费力,特别是我们医院有70多个手术间,要做到实时掌握所有手术间的占用和进展情况几乎不可能。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上述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传统的手工做法,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即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这些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手术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需而生。

2 手术进程管理的内容及研制目的

手术进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入出手术室管理、手术事件(进展状态数据)采集、手术医生报到管理和手术相关信息的发布与查询[2]。

系统研制目的是把手术排班信息和手术进展信息公告于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以帮助他们掌握所需信息、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更好地为患者家属服务。其中,手术安排信息公告是为手术医生设计,用于引导其进入手术室开展手术;手术进展信息发布是为患者家属和管理人员设计,用于帮助他们了解患者手术进展状况。手术安排和进展信息以及手术间占用信息的实时发布和查询,既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特别是可以为患者家属了解整个手术进程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手段。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构成

整个系统由“患者入出手术室登记”模块、手术医生报到登记模块、手术事件(即手术进展状态信息)采集模块、手术安排信息公告模块、家属等候区“手术进展信息发布”模块和工作区手术进展信息发布模块组成。

3.2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混合结构,入出手术室管理和手术进展状态信息(即手术事件)的采集采用C/S结构,而手术信息的发布采用B/S结构[3]。

3.2.1 患者入出手术室登记设计

患者身上佩带腕式条码带,条码带上打印有患者的ID号条码、ID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和床号信息。

入手术室:卫生员把患者推进手术室时,由门卫利用“患者入出手术室登记”模块的条码阅读器读取患者腕带上的条码,以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进行身份确认,同时记录患者的报到时间和播放语音,引导卫生员把患者送到几号手术间。在读取患者的条码信息时,如果数据库服务器中没有此患者当天的手术安排信息,计算机系统则会通过语音播放提示门卫,以避免推错患者。为了增加灵活性,系统也可以由门卫直接输入患者ID进行报到登记。

出手术室:患者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时,同样由门卫扫“腕式条码带”完成登记,并自动记录患者离开手术室的时间。

3.2.2 手术医生报到设计

系统提供手术医生使用指纹自动报到和门卫手工使用鼠标帮助医生报到2种方式。指纹报到方式:在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时,首先必须使用活体指纹进行身份确认,然后计算机自动查找数据库中的手术安排信息表,确认医生当天是否有手术(有手术排班方可进入手术室),并记录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的报到时间,同时计算机系统会播放语音提示医生进入哪个手术区、几号手术间。如果数据库服务器中没有当前医生的手术安排数据,则计算机系统也会播放语音提示医生,门卫从而拒绝医生进入手术室。门卫手工使用鼠标帮助医生报到方式与指纹方式基本相同,只是需要门卫手工定位,并确认计算机中是否有医生当天的手术安排。

3.2.3 手术事件采集设计

手术事件采集是指患者从进入手术室开始到患者离开手术室为止,对其间所发生的重要事情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和发生时间。手术事件的采集将为信息发布模块提供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手术信息的发布质量。

手术事件的采集点包括患者入出手术室门口、手术间及麻醉恢复室。手术室门口事件采集设计见3.2.1节,术中事件采集分为2部分:手术间护士使用和麻醉恢复室护士使用的功能模块。信息发布时,把采集到的手术事件转换为相应的手术进展状态对外发布。

目前,系统中设计了以下几种手术事件和状态,事件和状态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3.2.4 手术信息发布设计

手术信息发布包括手术安排信息公告和手术进展信息发布。手术安排信息公告的主要对象是手术医生;手术进展信息的发布对象分3类:第1类是患者家属,第2类是手术医生,第3类是麻醉科、手术室领导以及关心手术进展情况的院、部领导。对象不同,需求信息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手术进展信息发布时针对不同对象,发布的信息内容也不相同。

信息发布软件的设计采用B/S结构。客户机端(硬件配置:HP Compaq T5730“瘦客户”机)只需拥有IE浏览器即可。每个客户机节点需要显示的网页内容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表中,客户机只需要配置所要访问服务器的统一地址即可。该设计的优点是:所有客户机都统一安装配置,客户机节点显示什么内容由系统管理员在WEB服务器中设置,如果客户机显示的内容需要发生变化,只需要在服务器的数据库表中更改客户机所要显示的网页地址即可,从而节省了维护成本。手术信息发布模式软件构架流程图如图1所示[4]。

3.3 应用技术

3.3.1 条码技术

本系统使用的条形码为128码。128码的字符集支持值低于128的ASCII字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标点符号和控制代码。128码比39码密度大很多,考虑到用于打印患者腕带,我们选择这种条形码。

3.3.2 指纹认证技术

目前,指纹认证技术是一种应用比较成熟的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所谓指纹认证过程,就是通过把现场采集到的活体指纹与已经登记、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指纹进行一对一的比对(one-to-one matching)来确认身份的过程。使用指纹认证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手术医生的身份认证问题,因为医生必须使用活体指纹才能进入手术室。

在本系统中,我们预先采集存储了所有手术医生的指纹信息,即每个医生采集2个手指指纹。为了方便管理和记忆,我们统一要求采集2只手的食指。以后,在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时即可使用指纹进行认证,当通过认证并且有当天的手术安排时,方可进入手术室。

3.3.3 语音播放技术

系统使用语音播放技术主要是为了引导推“手术患者”的卫生员和手术医生到达手术间。由于播放的语音文字非常局限,因此,我们预先把需要播放的语音录制成wave格式的文件,然后再把文件存放路径写入数据库表中。需要播放时,调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函数进行播放即可实现。

3.3.4 Ajax技术

本系统在信息发布模块中使用了Ajax技术。具体实现时,使用了ASP.NET Ajax的UpdatePanel控件,实现发布信息页面的局部更新。UpdatePanel在现有的ASP.NET 2.0页面中作为一个容器,在此容器中的服务器端控件一改往日“武断”的作风,不再引发一次次的整页回送,而是进行“温和”的局部更新。当页面中只有一部分需要更新时,UpdatePanel省去了整页更新时传送其他不变部分带来的不必要网络流量。对于用户来讲,这种页面的局部更新也避免了整页更新方式所带来的页面闪烁,使页面中内容的切换显得更为平滑[5]。

4 应用情况与效果

4.1 应用配置

手术室医生入口处配置3台计算机:1台用于采集手术医生指纹,1台用于手术医生指纹认证,另一台为配备有42 in液晶显示屏“瘦客户”机,用于发布手术安排信息与医生报到信息。手术室每个患者入口处配置2台计算机:一台计算机用于登记和验证患者入出手术室,另一台为配备有42 in液晶显示屏“瘦客户”机,用于发布当日手术信息和引导卫生员推患者进手术室。手术室内每个手术区都配置带大屏幕液晶显示屏的“瘦客户”机,用于发布手术进展信息以及当前每个手术间正在进行什么手术、手术和麻醉医生姓名等信息。每个手术间内配备有一台计算机用于采集手术进展状态。麻醉恢复室配置一台计算机用于登记患者进出麻醉恢复室的时间。家属等候区配置多个带大屏幕液晶显示屏的“瘦客户”机用于发布手术进展信息。

4.2 应用效果

系统于200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手术室正式启用至今,应用效果显著。在核对手术患者、防止医疗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管理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为患者家属提供服务信息以及为手术室和麻醉科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手术间的利用情况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手术室、麻醉科以及手术科室医生都很满意,达到了预期效果。

图2~图5是系统主要应用点的场景图。图2为手术医生入手术室时报到的应用场景:图2左半部分为手术医生使用指纹进行报到,右半部分是大屏幕显示手术安排信息和医生报到信息;图3为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时的患者确认应用场景:图3左半部分为患者入手术室的核对与确认,右半部分为系统确认界面;图4为患者家属发布手术进展信息应用场景:图4左半部分为应用场景,右半部分为大屏幕显示的具体内容;图5为手术室医护人员发布“手术区”的手术进展信息应用场景:图5左半部分为应用场景,右半部分为大屏幕显示的具体内容。为了保护患者隐私,笔者把图片中的患者姓名信息做过处理。

5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系统投入使用2年来,运行稳定,效果明显,但也遇到了如下2方面的问题:(1)少数医生进入手术室时不愿意报到;(2)手术事件采集不及时。第一个问题对于手术室管理人员无法得知手术医生是否进入手术室,可能引起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之间的矛盾,因为有可能麻醉医生麻醉完毕等待手术医生手术时,手术医生却没有到达手术间,而手术医生却说早已到达,而是麻醉医生没有麻醉完毕,导致相互指责。解决方法:一方面要求手术室加强管理;另一方面,我们的计算机系统除指纹报到外,还提供给手术室门卫使用鼠标帮助手术医生报到的手段,这样即使少数手术医生不愿意使用指纹,门卫也能够记录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的时间点,从而实现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第二个问题容易引起患者家属的误解和担忧。曾经有位患者,上午8:20其手术状态为正在麻醉,10:30还是正在麻醉,患者家属看到这种情况,心情十分焦急,认为手术出事了,到处寻找手术室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结果是因为手术护士没有及时记录该患者的术中事件,从而使得手术状态没有及时更改引发了这场误会。类似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应从以下2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手术护士管理,要求责任护士及时输入数据,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另一方面,如果手术事件的捕获能够直接从医院已经应用的麻醉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得,那么数据会更加准确及时,但由于我院的麻醉电子病历系统属于引进公司产品,因此需要建立信息交换接口,这是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开展的工作。

摘要:目的:加强手术室管理、防止医疗差错,以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更好地为患者家属服务。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手术相关信息,并采用大屏幕显示设备发布手术排班和手术进展信息。结果:系统成功稳定运行近两年半,在核对手术患者防止医疗差错、精细化管理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为患者家属、手术室和麻醉科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结论: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管理效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手术进程,管理,信息发布

参考文献

[1]邱明辉.建立功能完善的手术信息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7,14(5):207-208.

[2]薛万国.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与医疗安全[J].中国数字医学,2010,5(5):9-10.

[3]刘同波,邱明辉.手术信息公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3):28-29,42.

[4]刘同波.基于Web的门诊实时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4):27-29.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4

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4380例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中发现的护理安全隐患、缺陷及处理情况。

结果:通过核对及时发现41例护理缺陷,并及时给予处理,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结论:在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安全核对单,可提高手术团队的安全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对单手术团队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1-02

加强手术患者确认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形式下,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我院2009年2月开始使用《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手术安全核对单[1],有一定的效果,核对单的内容较简单,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3方核对内容分工不明确,大部分都是护士去组织核对及填写。随着手术室专科的发展,广东省手术室专科委员会,针对手术室安全核对单的内容进行统一修定,我院于2011年4月开始使用最新版,以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3方为一体的手术安全核对单,现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4380例手术患者使用手术安全核对单,应用于手术病人中,并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于麻醉前、皮肤切开前、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及返回病房或进入ICU时等五个环节,分别在手术安全核对单上签名确认。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有效地确保了患者安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7月-2012年7月对我院住院的手术病人4380例,应用了手术安全核对单,其中妇产科手术1560例,泌尿外科1515例,普外科1100例,脑外科25例,耳鼻咽喉科118例,眼科62例。

1.2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方法[2]。

1.2.1进入手术室前的查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在术前一日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沟通交谈进行首次核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通过与病人家属沟通交谈征得知情同意,医患双方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名。手术当天,择期手术病人由病房护士护送到手术室,而急诊手术病人则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按术前核对单内容核对,确认无误,同时还要求手术患者的确认后双方共同签名,填写日期时间,方可将患者接入手术室。

1.2.2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主持,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逐项完成安全核对工作。①呼唤病人姓名,对神智清醒能合作的患者邀请其共同参与核对,并说明其参与核对的目的及重要性,使其能积极配合。主要通过麻醉医生按核对单逐一询问,患者回答,共同确认患者手腕带的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手术部位是否标识,标识是否正确。②确认手术方式,患者是否知情同意,确认皮肤的完整。③静脉通道、血氧、心电监测是否建立。④确认检查报告单有无异常;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⑤确认麻醉安全检查是否完成,是否存在气道障碍或呼吸功能障碍,若存在,困难插管器械及麻醉辅助人员是否到位。⑥是否有假体、植入体或金属,是否需要相关影像资料等。

1.2.3手术切皮前。①由手术医师主持,由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确认患者身份、手术程序、手术部位、手术体位。②手术风险预警,进行关注点沟通。手术医师强调关注点:预计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是否需要特殊器械或特别检查项目,需让团队知晓是否存在危险或意外的手术步骤。麻醉医师强调关注点:患者是否有特殊病情、ASA分级、需要哪些监测设备等。护士强调关注点:器械消毒是否确认、仪器设备有无问题。③是否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1.2.4手术结束由手术护士主持,手术医师、手术洗手护士共同核对,①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团队确认是否记录实施手术的名称,器械、纱布、缝针是否清点,数量是否正确。②病理标本是否已贴上标签,患者姓名、住院号是否准确,多个标本组织需要送检应按顺序排列,与手术医师核对清楚[3]。③检查皮肤完整性,确认引流管、尿管及其它管路数量是否在位、通畅,是否有标识。④仪器设备的完好性是否需要检修。⑤掌握病人去向:病房、复苏室、ICU。

1.2.5手术病人送回病房(或ICU)时。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将病人送入病房(或ICU),巡回护士与病房(或ICU)护士共同再次按核对表内容逐项核对,此时手术患者处于还不完全清醒状态,要求我们共同完成交接工作,转送者及接收者签名及注明日期时间[3]。

2结果

4380例住院手术病人应用了手术安全核对单,及时发现了安全隐患,并得到了及时的纠正与处理,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据统计,发现手术安全隐患、缺陷共41例,其中术前发现缺陷38例:病历姓名、性别、住院号填写错误4例;未戴识别腕带及手腕带填写错误11例;局部皮肤潮红6例;手术部位备皮欠干净5例;手术部位未标识10例;手术知情同意书家属未签名2例;术后发现缺陷:引流管、尿管未标识2例,手术标本填写病人信息错误1例。以上经过及时妥善处理后,均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及纠纷。

3讨论

3.1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责任感及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均加入到手术安全核对的全过程,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责任感及使命感,发挥了手术室护士的主人翁精神[4],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另外,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要求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按时到达手术间,避免了彼此的等待,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手术间周转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3.2改善了医患关系,消除了医疗隐患。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加强了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医师、护士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通过核对单及时获得正确、有效的信息,消除了医务人员担心对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弄错的顾虑,同时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信赖及满意度[4]。

3.3责任明确,避免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矛盾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确保了医护人员正确、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各科室间的理解与协作,杜绝了以往因出现差错导致的责任不明确,互相责怪等情况,也减少了科室之间的矛盾。

3.4作为原始资料记录手术过程。安全核对单设计简洁明了,有针对性,记录客观、真实、详细。手术安全核对单是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师三方共同在手术全过程核对患者身份、诊断、术式、手术部位的原始资料,具有真实性,可面对患者公开,若发生医疗纠纷,可作为重要依据。

3.5提高了护理质量。手术安全核对单的应用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保证了手术患者、器械设备安全,加强了手术过程的环节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廖新波.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第008013号

[2]廖新波,温伟群.广东省病历书写与管理规范.2010年版

[3]姜云,手术室风险管理与安全隐患预防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355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5

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 是金指标[1]。 为此, 各医院手术室采用各种措施加强对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 如对标本送检的流程再造、改进标本容器等, 但仍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我院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为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我院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 采用Oracle 10为后台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与管理, 以Web浏览器方式启动, 开发了手术病理标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消除了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该系统于2012 年7 月开发完成并投入临床使用。

1 设计开发

1.1开发目标

本系统以适应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流程为基础, 实现手术病理标本从采集、送检、接收到诊断的全程跟踪与动态管理。

1.2 开发环境与开发技术

系统采用B/S作为架构, 其通过Web浏览器 (Browser) 来处理事务逻辑, 主要的工作在Web服务器 (Server) 上实现。B/S架构系统不仅免安装, 还降低了用户端的数据处理量, 降低了用户端承担的负载, 且所有软件部署在服务器上, 能够轻松做到远程维护和升级, 大大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消耗的工作量和费用[2]。

为了顺利、 高效地完成系统开发, 实现软件与Windows兼容, 并为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保证, 选择服务器端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3]。 数据库采用高性能、高可用性的Oracle 10g, 开发工具采用适合多平台使用、可靠性高的Java语言[4]。

1.3 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手术病理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我们设计了如图1 所示的系统架构。

根据需求把系统划分为3 个层次, 第1 层为数据层, 主要是位于信息科的数据库服务器, 用于完成系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存储;第2 层为网络传输层, 医院院内网的架设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 系统的数据传输由医院院内网实现, 具有稳定、高速等特点[3];第3 层为应用层, 主要是在手术室及病理科使用的手术病理标本信息管理系统。

1.4 功能设计

该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 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登记、条形码的打印、标本状态追踪、标本数目查询与核对、 标本诊断结果录入、 标本诊断结果查询、系统维护。 各功能实现的具体描述如下:

(1) 手术信息登记:由手术室的巡回护士负责登记录入每一台手术有无标本, 以便送检人员核对标本的数量。

(2) 标本信息登记:对有标本的手术由巡回护士负责在系统上输入ID号, 自动读取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与唯一的条形码关联。 这时系统将生成一条状态为“标本已采集”的黄色 (急诊手术标本为红色) 的手术标本信息。 急诊手术标本需特别标注以便于核对标本数量。

(3) 打印条形码标签:标签统一为一式两份的条形码形式。 标签上方为唯一的条形码, 下方为对应患者的姓名、ID号。 如果标本分左右边, 需在左上角或右上角标有左或右, 以便标本信息再次核对。 每个标本都要在病理申请单和标本袋上各粘贴一张信息一致的条形码标签。

(4) 送检: 送检人员每天定时核对标本量、 系统显示标本量、实际应留取的标本量是否一致。 利用条形码扫描器录入送检标本的条形码, 使标本状态显示为蓝色的“标本送检”。 在录入条形码时要检查条形码上的患者信息是否与系统上显示的一致。

(5) 接收:病理科的接收人员利用条形码扫描器录入接收标本的条形码, 使标本状态显示为白色的“等待检查”。

(6) 诊断:病理科的诊断人员把诊断结果登记在相应的患者信息上并保存, 使标本的状态显示为绿色的“诊断完成”。

(7) 审核: 病理科的审检人员对相应的诊断结果再次审核并保存, 使标本状态显示为灰色的“审核通过”。

(8) 查询:在查询一栏内用户可通过条形码、标本状态、患者的基本信息、日期等条件查询到相应的标本信息。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s) 是指当一个用户使用系统时会在与系统的对话中执行一个在行为上相关的事务的序列, 用来定义系统的功能范围, 显示用例、角色和它们之间的交互[3]。 系统的主要角色有系统管理员、手术室护士、送检人员、病理科人员。 用例主要包括用户登录、 手术病理标本的各个处理流程中的功能需求、系统维护。 图2 具体描述了本系统的功能用例图, 图3 描述了系统中部分用例的包含、扩展关系。

1.5 数据结构设计

系统的主要数据结构表为: (1) 用户表 (sys User) 对系统登录用户进行维护, 字段设计见表1。 (2) 患者表 (patient) :主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 字段设计见表2 (3) 登记表 (register) :主要记录患者的登记信息, 字段设计见表3。

2 系统的临床应用

系统要投入使用并实现对手术病理标本的信息化管理需满足以下几点: (1) 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 (2) 配备相应的服务器; (3) 在各用户的Windows系统上保存相应URL地址的浏览器快捷方式; (4) 配备条形码扫描器及条形码标签打印机。 如图4 所示系统经临床应用, 可实现设计目标。

3 讨论

手术病理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 体现了标本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以下优点: (1) 可对每一个标本的全过程追踪杜绝了手术标本的丢失、遗漏; (2) 实现了标本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 减少了因标本引起的医疗纠纷 (3) 系统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 以Web方式启动, 易安装、易维护。

4 结语

医院网络化管理是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手术病理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现了手术病理标本从采集、送检、接收到诊断的全程跟踪与动态管理, 加强了手术标本的安全, 杜绝了因手术标本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 在管理上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资源。

摘要:目的:基于手术病理标本管理的需要, 设计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病理标本管理程序化和信息化, 为安全管理标本及标本信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 Oracle 10g为后台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与管理, 以Web方式启动, 将开发完成的系统投入临床实践。结果:该系统投入临床使用后, 运行良好, 且能够与医院HIS无缝连接, 实现了对病理标本的全流程控制和各类信息的统筹管理。结论:该系统适用于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工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且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手术病理标本,信息管理系统,Java,Oracle

参考文献

[1]廖松林, 温祥云.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2-3.

[2]郑雷雷, 宋丽华, 郭锐, 等.B/S架构软件的安全性测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 22 (1) :221-224.

[3]刘承军, 郭国斌, 邹佩珍, 等.消毒供应中心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7) :48-50.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妇科室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经过手术的患者共160例, 年龄最小的为18岁, 年龄最大的为54岁, 平均年龄为 (39.13±2.33) 岁。其中患者手术情况如下:共收治患者160例, 腹腔镜卵巢手术9例, 子宫内膜癌或子宫癌手术8例, 余下为子宫切除患者, 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有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而对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2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对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是进行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1.2.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在手术之间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因为手术引起的疼痛, 以往护理人员只是告诉患者疼痛发生的原因, 但是由于对待疼痛的观念有所偏差, 患者如果疼痛难忍可以大声的说出来甚至是喊出来, 这样对患者有正常的作息规律以及临床效果均有好处, 通过交流方式让患者建立起治疗的信心, 树立护理人员能够对其术后产生的疼痛有针对性解决方法的信任, 能够对其有效缓解消除, 只有医患之间建立其良好的沟通以及坚固关系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2.2 病房舒适护理措施

患者所处病房应该具有舒适的护理环境, 病房需要保持整洁。病房窗帘要有针对性, 遮光性能较突出。有部分患者会因为室内出现强烈光线而情绪起伏大。根据患者疼痛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而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患者做好术后护理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痛苦。除此之外医师、护理人员还有患者之间都需要有充足的沟通, 这样能够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患者进行手术前由护理人员带其进行手术室访视, 在这个过程中带领患者熟悉手术室的环境还有设备, 提醒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地方, 让患者对于整个手术过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减轻因为面对手术所产生的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 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我院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亲切感还有信任感。

1.2.3 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一些缓解方法以及技巧, 可以在病床上以自身觉得舒服的姿势然后摇起床头, 是自己从平卧姿势变成坐姿,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让患者感觉舒适, 更有利于患者恢复速度的加快。如要下床进行活动, 需要对伤口处密切注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完成手术之后的1d, 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 明显要高很多, 2组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2组患者的满意度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面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观念需要有所改变, 对于术后的护理要追求更加的人性化还有全面, 患者术后产生的疼痛要有正确的评价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应的预防还有缓解措施[2]。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 能够让患者的手术进行更加顺利, 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概率, 手术室护理当中的舒适护理能够让患者有更加良好的镇痛效果,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当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方法以及实践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160例患者, 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有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 进行护理。在患者完成手术之后, 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并且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结果 在完成手术之后的1d, 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 明显要大很多, 2组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 ;手术之后24h,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需求还有患者的满意度,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都高很多 (P<0.05) , 首次下床的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也是明显提前。结论 手术室护理当中的舒适护理能够让患者有更加良好的镇痛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郑莉, 庞林琳.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自控镇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2) :71-73.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探讨 篇7

1、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服务水平

在网络社会中,信息是正确决策的重要源泉。农业部门不仅是最大的农业信息资源拥有者,而且是农业资源信息开发的主体和资源提供者。随着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的发展进程,农业部门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公开自己的信息,提高政府服务的公开、公平和透明度。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利用与管理,可有效、便捷地管理涉农信息,促进信息共享。这不仅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而且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农业部门的服务水平。

1.2 有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逐步由“村村通电话”向“村村能上网”发展,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我国农业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社会化运作尚不发达,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还存在一定困难,在信息应用方面与城市也还有很大差距。深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广泛的途径使农民逐渐体验信息资源蕴含的价值,可促进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有利于农业信息服务向下延伸,进而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1.3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是最古老的传统产业,而信息是一种现代的资源要素。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资源像土地、空气、水等生产要素一样,逐渐融合到农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在农业行业中,信息资源要素的引进可及时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通过信息要素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2、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2.1 重点建设环节

2.1.1 信息采集渠道

开展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设计规划信息采集对象,明确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对于农业信息资源而言,信息主要产生于行业本身,包括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和组织等,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产业环节。由于农业行业特点,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且较为分散,给信息的共享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应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有针对性地完善、扩展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和交换机制,保障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和高效。

2.1.2 信息标准体系

在农业行业中,要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信息与系统、应用和服务的无缝集成,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如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信息将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和交互,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标准体系应是由一定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如信息分类、信息编码、元数据等面向开发利用和共享的标准和规范。标准建设应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修改,并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变化,能够易于扩展。

2.1.3 信息加工整理

农业信息资源主要为涉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因此,无论是政务信息还是市场信息资源,信息的加工整理应着眼于实际需要。农业信息资源繁杂多样,在方法上,应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去分析信息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挖掘、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充分反映出事物的本质。通过加工整理,纷繁芜杂的信息进行了浓缩,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了提升,从而能更好地为决策支持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2.1.4 基础数据库

数据库是信息存储的场所,可以稳定地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存取服务。经过采集和加工整理之后,有效的农业信息资源应逐渐转为实用的基础信息库,便于及时分析和调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信息挖掘,通过钻取、抽取或汇聚等方式,分析信息的不同侧面、时间序列等,或许能发现信息的深层价值。

2.2 主要应用方式

2.2.1 互联网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更加紧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也更为密切。截至2009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人,农村网民规模首次超过一个亿。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为44.6%,在农村仅为15%,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异。为加快推进信息的向下延伸,各地农业部门借助互联网络这一信息交互平台,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支撑,不断扩展网络应用,通过农业门户网站、专家咨询系统、网络互动点播等方式,充分展示本地农业特色,及时发布农业政策、科技、市场、预警等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透明度,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为广大公众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途径。

2.2.2 语音服务

相对于电话机、手机等通讯设备的普及,电脑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电脑拥有率更低。截至2009年底,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脑拥有量为7.46台,电话机62.68部,移动电话115.24部,完全依靠互联网尚不能及时满足农民获取信息的需求。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语音服务逐渐成为信息传递的便捷途径之一。电话语音系统通过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和文本到语音的转换,实现了信息资源更广范围的应用,农民可方便地通过电话机、手机等查询农业信息,如农业政策、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等。2006年以来,全国农业系统统一的公益服务号码12316在各地陆续开通,农民拨打当地的12316号码即可获得有关政策咨询、农技服务、农资打假等信息,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

2.2.3 电视节目

电视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农村中的普及率也较高。截至2009年底,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为108.94台。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各地农业部门不断创新信息服务载体,深化信息资源应用整合,通过与电视台合作设置实用的农业栏目,定期制作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如农业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专题等,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2.2.4 移动通信

截至2009年底,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率为每百人56.27部,手机在农村的拥有率远高于电脑。目前已有67.3%的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也高于同期城镇58.3%水平。手机成为农村网民主流的上网终端,也成为农户获取信息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随着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速,如短信定制、手机新闻等。许多农业部门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建立了短信平台,基于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短信接口资源,将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发送,此外,还可进行信息的报送和采集,及时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等情况,有效地推动了信息进村入户进程。

3、深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3.1 加强市场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入W T O以后,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农产品营销越来越受到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市场价格、数量的波动带来的传导效应比较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市场信息的需求日趋强烈,信息的偏差、不对称或是不完全性,都有可能会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不确定和风险性。因此,应加强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利用,如农业政策补贴、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灾害预警等信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中,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整体稳定。

3.2 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经过多年建设,许多涉农部门已经建设了相当数量的应用系统,在行业领域内积累了大量可用的农业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为跨部门的共享应用奠定了信息基础。在部门间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信息目录体系,搭建公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为政府、农户和企业提供及时、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解决部门间迫切需求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的问题。因此,应继续推进农业信息资源交换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内容和质量,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3.3 深化信息技术的业务应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创新内涵更加丰富,网络、应用、技术、服务深度融合。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加速推进,3G网络得到初步应用部署,物联网发展方兴未艾,云计算备受业界关注,移动互联潜力巨大,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手段。因此,应广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挖掘信息资源潜力,深化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郭作玉.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010年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8

2001年1月1日, 国家保密局颁布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 两网之间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的安全已经得到国家和民众越多越多的关注, 国家信息和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信息的网络安全,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就是指保护计算机及其信息资源和网络系统资源不会受到任何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遭受到破坏与丢失, 就是要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中的信息和网络系统中的数据, 不会遭受非法恶意侵入导致计算机数据被泄露、篡改、破坏等, 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持续有效地正常运行, 确保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的保护角度来说, 只要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及可控性的有关理论和技术, 都属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范围。广义的保护还包括要保护计算机本身设备的物理安全性, 换句话说, 就是要确保计算机系统上所有信息的安全。现在计算机所遭受的威胁, 通常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 物理安全风险

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以网络物理安全为基本前提的, 必须确保计算机设备的物理安全, 而目前网络物理安全存在的隐患主要有:地震、火灾、水灾等不可抗力事故造成的网络系统毁灭;电源故障引致设备断电, 从而引起操作系统失败, 导致数据库信息的丢失;电脑设备被盗、被毁而造成的数据丢失或个人信息泄露。

(二) 链路传输存在的风险

网络入侵者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到企业、政府机构内部网上进行窃取、攻击或是进行其他破坏, 还能把窃听装置安装在传输线路上, 切取网上传输的一些重要数据, 再通过特殊技术读取数据信息, 从而造成内部信息外泄, 或是篡改数据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 给企业或政府机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 网络结构存在的安全风险

网络结构这部分主要承受来自两方面的威胁:

1、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公网互联网与系统内部局域网络之间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否则, 内部局域网络就容易遭受来自外部侵入者的攻击。比如说:入侵者会通过Sniffer等嗅探程序来寻找内部网络和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窃取应用操作系统类型、系统保存用户名、网络IP地址、口令和开放哪些TCP端口号等安全信息, 并通过这些系统漏洞进行非法攻击。入侵者还会通过网络监听来窃取内部用户的个人信息, 冒充内部人员进行非法登录操作, 从而达到窃取内部重要信息的目的。

2、来自内部局域网的安全威胁:根据调查, 网络安全攻击事件中有70%都是由于内部网络的安全隐患。比如说, 内部人员故意泄露局域网的网络结构, 安全管理员故意透露用户名及口令, 还有内部一些员工将能够破坏内部局域网的程序故意在内部网上传播, 从系统内部破坏局域网平衡, 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与操作。

(四) 系统安全存在的风险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无漏洞的完美的操作系统, 任何系统都会有其缺陷性、不稳定性和漏洞。入侵者可通过系统的安全漏洞来攻击系统, 从而达到控制系统的目的。成功控制系统后, 入侵者会从一个不可信的主机转为一个可信的主机, 从而开始下一步的进攻。

(五) 应用安全存在的风险

应用安全主要是指电脑主机系统上所有应用软件的安全, 如数据库的安全和Web服务器的问题等。由于应用系统是不断变化的, 具有动态性, 所以应用安全性也应该具有动态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检查系统漏洞,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降低应用软件的安全风险。

应用软件的安全风险又包括共享资源、电子邮件、病毒侵入三个部分。

(六) 管理安全存在的风险

如果内部工作人员将内部网络的相关安全信息泄露给外人, 这就使得入侵者有机可趁, 利用现成信息对内部网络进行攻击, 盗取公司的重要信息, 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些熟悉内部网络运作程序的部门员工心存不满, 可能会利用系统漏洞, 对网络的正常运行进行影响或是直接进行破坏。

二、隔离技术

(一) 物理隔离技术

所谓“物理隔离”技术, 就是指从物理层面上, 将外部网和内部网完全隔离, 断开外部网和内部网的连接, 使内部网无法通过任何方式 (通过代理服务器或防火墙等) 与外部网相连接。物理隔离是最简单有效阻止网络攻击 (包括黑客入侵和拒绝服务等) 的方式。国家保密局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中就明确指出:“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 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尤其对那些涉及国家高度机密的政府部门, 为了保证国家信息的安全, 避免外部和内部攻击, 都必须采用物理隔离技术。实现物理隔离需达到以下三点:

1、在物理传导上断绝内外联系, 完全确保外网不能通过网络连接而进入内部系统, 内网信息也无法通过网络传输到外网。

2、在物理辐射上隔离内外网络, 确保内部信息不能通过耦合方式或电磁辐射的方式而泄露到外网。

3、在物理储存上隔断内外网, 将断电后会丢失信息的暂存部件 (CPU、处理器等) 在网络转换时进行清除处理, 预防残留信息泄露到外网。而对于断电后不会遗失信息的设备 (磁带机、硬盘等) , 要将内外网的信息分开存储, 互不影响。

(二) 协议隔离技术

“协议隔离”技术是在内网与外网的连接端点处, 配置协议隔离器———PSD, 即Protocol Separate Device, 通过这个隔离器来阻隔外网与内网的连接。协议隔离器通过两台不同主机上的通用网络接口来连接内网与外网, 而这两台设备要使用专用密码通道协议的专用接口卡来实现互联。正常情况下, 内网与外网是完全断开的, 只有在信息交换的时候, 内外网才能通过协议隔离器相连, 并在内网和外网之间构建其专属的“黑色通道”, 这通道只能允许专用协议通过, 绝对不允许黑客侵入, 黑客也无法在技术或安全漏洞上侵入通道。

PSD在工作过程中, 有电脑主机A机和B机通过专用协议形成协议自动机。一开始, 内外网独立, 自动机停止工作, A机和B机之间无连接, 处于相互隔断的状态。当其中一方有传输要求时, 经过密码算法, 访问PSD的实体并进行认证。通过认证后, 主机就可向另一方发出启动协议自动机的信号, 此时, 协议总动机开始工作, 将内外网连接起来。完成信息传输后, 启动方关闭协议自动机, 内外网就断开联系, 重新回到相互独立的状态。协议自动机的开关可采用人工或自动的方式, 人工方式需要在远程管理程序的人员帮助下才能完成。PSD技术采用密码技术, 大大提高了连接的安全性, 而且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方便性。

协议隔离是在有密码技术支持的前提下, 利用专用的安全通信协议隔离技术来实现的。在外行人眼中, 协议隔离器可“通”可“断”, 就像一个安全的银行保险箱, 采用了特殊的保护措施, 对于外部攻击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有效保护内部信息的安全, 使得侵入者想从外部进入盗取、破坏内部信息的想法成为虚幻。

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一)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资格认证、教育培训和人事考核等方面的鉴定, 规范内部工作制度, 严格工作程序, 杜绝集团内部员工把信息外泄的事件。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防止黑客等侵入者地非法入侵, 一旦有类似事件发生, 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将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保护计算机系统, 加强内外网连接通信链路的保护, 并定期对电脑的硬件方面进行检查、维修, 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确保内部信息的安全。大力提高防电磁泄露的能力, 既能给计算机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还能防止外部侵入力量的破坏。

(二) 严格控制访问

1、建立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系统, 将来访客户分为:一般用户 (系统管理员可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来分配相应操作权限) 、特殊用户 (也就是系统管理员) 和审计用户 (主要负责对网络安全的控制和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 。操作权限控制, 可有效将非法侵入者阻挡在内网之外, 保护内部信息。

2、建立属性安全的服务模块, 通过属性安全控制, 将网络服务器的目录、文件及网络设备和给定的属性联系起来。属性安全建立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 进一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通过网络属性控制以下方面的操作权限:拷贝某个文件、删除文件或目录、向某个文件写入数据或查看文件的系统属性等, 防止非法入侵者对重要文件的删除、修改等, 保护系统信息的安全。

3、建立网络服务器的安全设置模块, 设置服务器登录时间的限制、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对非法访问者进行检测、安装检测非法访问的设备等。安装防火墙是防止非法访问的有效方法, 通过设立一个可以用来阻止网络非法用户访问某网络的屏障, 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阀门。目前通用的防火墙类型有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和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两种形式。

(三) 确保信息网络安全

1、将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将主机中的重要数据、文件都进行备份, 并将备份文件拷贝到其他的地方 (如移动硬盘、U盘等) 进行储存。这样即使有非法侵入者对电脑数据进行攻击、破坏, 也不需担心, 只要将备份的原始文件拷贝回去就可以了。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是防止数据丢失、破坏的最有效的一种保护措施。

2、设置物理隔离网闸, 利用具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来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由于通过物理隔离网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逻辑连接、物理连接、信息传输协议、信息传输命令, 也不存在将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 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 对固态存储介质只具有“读”、“写“两个命令而已。因此, 设立了物理隔离网闸, 可有效抵御互联网上攻击, 例如对操作系统漏洞进行入侵、特洛伊木马、基于隧道的攻击和基于TCP/IP漏洞的攻击等。

3、建立有效的防火墙系统, 对信任度不同的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有效控制, 强制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 限制内部网络与外界用户之间的互相访问。防火墙会对经过它的网络通信进行监测扫描, 过滤掉一些网络攻击, 以免攻击程序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防火墙可将不适用的端口关闭, 禁止特定端口的信息流出, 有效封锁特洛伊木马。此外, 防火墙可以禁止某些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 防止不明访问者的所有通信, 在相当大的程度保护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四、结语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9

【关键词】阿洛西林;胸部围手术期;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78-02

患有肺癌、呼吸道感染和其它胸部疾病的病人一般要进行胸部手术治疗,而胸部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多种感染,这些细菌感染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对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一般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来预防治疗感染以保证胸部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阿洛西林作为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性阳性菌、革兰性阴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效果明显[1]。本试验对阿洛西林在胸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阿洛西林的抗菌效果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实施胸部手术的108例患者,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6.8±4.2岁。108例患者可分为3类,a组76例患者无术前细菌感染,其中肺癌和其他肺部手术患者5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18例;b组24例患者存在术前细菌感染,均为呼吸道感染;c组8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细菌试验呈阳性,应用其他抗生素效果不明显,3例术后肺部感染应用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治疗无效,5例为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 应用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治疗无效。本组病例排除青霉素过敏、严重脏器官疾病、明显副作用不耐受者。本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对本次研究无明显影响。

1.2 试验方法

根据三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手术围手术期给与相应的抗感染药物预防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化验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3 抗感染治疗

a组患者在进行胸部术前1天和实施手术时静脉滴注阿洛西林针剂3g(将其溶于200ml生理盐水),保证在30min滴完, 术后继续给药 4天, 每次3g,2次/天;b组患者在进行胸部手术前每天滴注阿洛西林针剂6g,分两次给药,患者血象恢复和感染控制后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静脉滴注阿洛西林3g,术后继续给药8g/天,分两次滴注,治疗6天;c组患者术后给药8g/天,分两次滴注,治疗10-14天。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主要有: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用药后痰、胸水量及其性状进行记录,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对患者的肌酐、 血清转氨酶和尿素氮进行化验检查,若有异常实施对症处理至指标正常,作痰、 胸水等药敏试验以观察抗感染情况;围手术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2]

显效:a组患者进行胸部手术后无感染症状出现,b、c组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和病菌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a组患者胸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轻微感染, b、c组患者术后病情发生显著好转, 四项检查指标中1项未恢复正常;一般: b、c组患者术后病情有一定的改善,但不显著;无效: a、b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脓胸或中重度感染, c组患者用药后病情未出现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采用数据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应用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应用阿洛西林抗感染的显效率为85.19%,总有效率为96.30%,三组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和病菌检查指标等和用药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共发生5例不良反应,不良发硬发生率为4.63%,其中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腹痛,2例血清肌酐水平发生升高,经过适当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未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和药物热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阿洛西林 阿洛西林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类广谱青霉素, 该药主要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青霉素结合蛋白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其造成破坏来达到杀菌目的。大量的临床报道[3]显示阿洛西林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如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等)和厌氧类细菌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不佳,因此该种抗生素主要用来预防治疗对革兰阳、阴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有关感染包括脑膜炎、败血症、化脓性胸膜炎、呼吸道感染、生殖器官和手术等。有关该药应用于生殖系统感染的研究报道已经较多,但对胸部手术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4]。本文通过对阿洛西林在胸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效果明显。

3.2 胸部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临床研究表明胸部手术后的主要感染病菌是革兰氏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本次研究通過对108例分情况应用阿洛西林抗感染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该结果说明该抗生素在胸部围手术期的抗菌效果非常显著,它可以抑制术中不良细菌的的侵染,保证手术成功率。另外本组病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3%,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药的安全性。

综上,通过对阿洛西林在胸部围手术期应用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胸部手术抗菌预防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 鹏, 梁永福, 金晋宇.阿洛西林在胸部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64-65.

[2] 陈淑敏,田文园,姜红.161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1,29(2):139-145.

[3] 王继红.阿洛西林钠临床应用情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3):1571.

手术信息应用与探讨 篇10

1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在当今时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建设上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电子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上尤为普遍和重要。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使得其操作越来越智能化, 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同时电子产品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 在使用范围上也越来越广。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高效化水平越来越高, 使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2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人力缺乏

电子信息技术集成了众多先进的科学技术, 对技术人才的水平要求极高。而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极快, 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跟不上它的发展速度, 造成了普遍的人才缺乏现象。这方面在国内表现得比较明显, 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算高, 基础也不好, 技术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落后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 严重制约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

2.2 发展环境不佳

这方面主要是指缺乏电子信息技术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国内由于电子信息技术需求猛增、相关管理制度缺乏等原因, 因此存在着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 这方面的现象在软件研究开发领域尤其严重。另外, 由于产权意识薄弱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失等原因, 国内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仍然一直受到诟病和指责, 相关的法制建设仍很缓慢, 没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 这些不足之处导致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高。

2.3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虽然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了, 规模也越来越大, 跻身世界前列, 但产业结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很少有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 产业结构还比较低端。很多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由于技术封锁等原因无法引进来, 而我国自身在这方面的研发能力又不强, 导致现阶段一直在产业结构的底端徘徊不前, 没法进行必要的优化升级。

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它的发展方向, 以便更好更快地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这些引领未来发展的研究领域。从目前来看, 电子信息技术明显出现了以下几个发展:

3.1 梯次化、全球化

当今的世界, 各国之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和生产技术之间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全球化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中, 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化特征。电子信息技术也表现出了这方面的特点, 在其技术的研发合作及相关的生产、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在世界范围内都各有分工, 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此外由于各国之间发展程度不同, 在发达国家往往占据这个网络的顶端, 掌握着电子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并在新技术的研发上占据领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掌握那些技术含量低的部分, 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也没有资金、科技的优势, 处于信息化网络的底层, 这些因素导致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梯次化的趋势。

3.2 规模化

一项技术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应用和发展的规模化至关重要。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不断更新发展的高新技术, 其对生产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 很多国家开始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学研结合和大规模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足够的回报来继续投入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也才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占得发展的先机。

3.3 国际化、网络化

当前的时期, 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越来越迅猛, 它们凭借自身充足的资金、雄厚的研发能力、顶尖水平的人才和遍布全球的网络等优势, 逐渐发展成为了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核心力量, 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全面快速发展, 也对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4], 其发展的趋势必须结合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潮流, 进行深度的整合。在研究、开发和创新等环节中, 一些中小科技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 在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某些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 并在网络化的整合上做出了非常大的成绩, 使得其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同时也使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4 结语

当前的时代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生产生活各领域所起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也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不足, 集中精力把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了解其未来的发展脉络, 尽可能集中精力对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新领域进行研发, 确保自身站在新技术的制高点上, 有效拉近和发达国家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高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电子科技, 2009 (03) .

[2]王章立.我国电子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趋势探讨[J].中国情报科技, 2009 (03) .

[3]何碧辉.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电子科技, 2009 (03)

上一篇:英语公共演讲课下一篇:二元超越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