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习题的利用价值(精选10篇)
开发习题的利用价值 篇1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载体。在实践中, 大多数学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 但不屑于对教材习题进行研究, 有时仅仅把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缺少对习题的深度挖掘及整合, 这使得习题功能弱化。事实上,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习题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数学习题的单调与机械模仿, 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富于思考性、探究性的开放性作业。因此, 开发利用课本习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数学课本习题的开发利用。
一、拒绝重复、高于例题——让学生练得透彻
习题呈现
一年级下册77页第5题。
现状分析
这是一年级下册《加减混合》内容后练习十二中的第5题, 由于算式中有提示的数据, 让学生填对算式就算完成。在《加减混合》例题教学中, 教师通常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或减的全过程, 学生只是直观、形象地列出算式, 并没有真正理解图意, 而一旦离开了动态的画面, 在实际的解答中, 学生就错误百出, 有的学生把减法算式列成了加法算式, 还有部分学生把剩下的数当成了总数。所以, 这道题的练习, 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填对算式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
开发策略
在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减法题目中, 找出总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尤其是在加减混合的图中, 困难就更大。教师要深入挖掘这类习题的具体功能, 让学生练得透彻。如上面第2幅图的教学:
师:小朋友, 请你自己根据图片说一说图意。
生1:车上本来有6个人……
师:哎, 老师只看到车上有4个人, 你怎么说有6个人啊?
生1:因为有2位乘客站在了靠近门边的地方, 不看见。
生2:因为图下面的算式6-□+□=□中, 第一个数是6, 所以本来车上有6人。
师:是这样的吗?
生3:不是的, 是因为有2个人已经从后门下车了。这2个人原来也在车上, 所以本来有6个人。
师:你看得真仔细, 谁愿意来指一指这位小朋友说的刚下车的2个人在哪里?1名学生走到讲台上来, 指了指下车的2个人。
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数一数。
生:1, 2, 3, 4, 5, 6。
师:那这车上的4个人又表示什么?
生:2个人下车后剩下的4个人。
这样简单的一道练习题, 花了近10分钟的时间。练习的呈现由新授课时的直观形象演示改换成了静止抽象的图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车上有6个人不是4个人, 为什么要先减再加而不是连加算式。
习题不是例题教学的简单重复, 通过练习不仅要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更要进一步完善、拓展新知, 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
二、凸现表演、重视体验——让学生练出感悟
习题呈现
一年级下册《左右》教学中的“生活中的数学”。
现状分析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 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 (如握握手, 听反话等) 来帮助学生辨别, 但一些学生还是感悟不深。于是, 对这些学生一时理解不了的知识, 教师就让他们练习大量的习题。这样, 不仅练习效率低, 而且还忽略了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的运用以及情感的体验, 久而久之学生感到非常乏味, 数学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开发策略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 教学中, 教师通过一些课堂表演, 帮助学生辨别。“生活中的数学”这个板块就可以为我们所用, 让学生身临其境, 真切感悟。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左右的知识, 请小朋友想想,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有哪些事需要按左右的规则来办呢?
……
生4:走路时要靠右边行。
(有学生在下面发出反对的声音, 有学生随声应和着, 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
师:那就请你来当一回交警, 指挥两位小朋友行走。
(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致, 两位小朋友被请到了路的两端, 小交警示意让他们各自靠右行走。)
师:他们为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右边行走呢?如果其中1人靠左行, 可以吗?
(这时, 教室里沸腾了, 学生们争相举手发表意见。)
生5:他们都要靠右行, 如果其中1人靠左行, 会撞在一起的。
(两位小朋友表演1人靠自己的右边行, 1人靠自己的左边行最后相撞。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师:为什么相向而行的2人, 都靠右行走就不会撞在一起呢?
生6:因为2个人面对面的时候, 1个人的右边和另1个人的右边不在同侧, 所以就不会相撞。
师:那交通规则一定得是靠右行的吗?如果让你来定, 你还可以制定怎样的交通规则?
……
生8:还可以都靠左行。
师:为什么?
生9:因为2个人面对面的时候, 1个人的左边和另1个人的左边也不在同侧, 所以不会撞到。
师:你真厉害!其实香港的交通规则就是靠左行的。
“生活中的数学”——这道本应是教师作为生活知识讲解给学生的题目, 却因教师别出心裁地处理, 焕发出无限魅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面对真实而生动的体验, 这些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 会用学到的左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对“两人面对面, 左右相个反”的理解有了深刻的感悟。
三、化零为整, 创造提升——让学生练出深度
习题呈现
三年级下册87页。
第8题:判断下面各题, 对的画√, 错的画×。
(1) 略。
(2) 边长4米的正方形, 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 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 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第9题:有2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 长都是36厘米, 宽都是18厘米。
(1) 拼成一个正方形, 它的周长是多少?
(2) 拼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多少?
(3) 拼成的两个图形, 面积相等吗?是多少?
现状分析
由于本单元内容的例题只涉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及一些基本应用, 于是面对练习中的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许多教师束手无策。学生作业完成后, 教师大多就题论题, 采用一些简单的方式进行反馈, 或订正答案或集体评讲。教师关注的只是本次习题练习学生正确率的高低, 而对这些习题的内在价值及学生练习过程中思维的开发, 很少有教师关注。教师教学的层次停留在只要学生做对就行, 没有充分发挥习题的内在价值。
开发策略
周长和面积是三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两个重要概念, 但他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常常因概念不清而出错。于是, 我们把这些零散的、孤立的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设计成一个题组, 采用对比的形式, 直击问题实质, 达到融会贯通、创造提升的目的。
题组 (一)
师:用1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你有几种拼法?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学生操作后, 填表。
师: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1:这3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而周长却不相等。
生2:我还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长与宽越接近, 它们的周长越短, 相反就越长。
……
题组 (二)
师:画出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 你有几种画法?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操作后, 填表。
师: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1:这4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面积却不相等。
生2:我还发现长与宽的长度越接近, 面积越大, 当长和宽相等时, 面积最大。
通过直观的操作和理性的计算, 学生学会了根据已知的周长或面积, 一一例举长与宽的可能情况来求面积或周长, 对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再去做书本上的这几道习题, 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教师把学生对周长、面积的零散认识, 通过“有心”的组合, 呈现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鲜明的视觉冲突, 更是强烈的理性思考。以上两组题的设计, 对书本习题资源内容进行了创造和提升, 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这样的拓展延伸, 使得习题教学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就题讲题的层面上, 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拓展了他们的认知结构, 形成了一定的解题策略。
四、连贯知识、遵循体系——让学生练出能力
习题呈现
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
115页第11题:豆腐店有10袋黄豆, 每袋50千克。1千克黄豆能做4千克豆腐, 这些黄豆能做多少千克豆腐?
118页第9题:一块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阔叶林,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它每天能制造氧气6千克, 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
现状分析
这两道题我们过去称“应用题”, 而现在归为“解决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在做出第一步解答后, 就束手无策了, 他们不知道第二步该用乘法还是除法。
原来课标实验教材删除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章节, 给一线教师造成了错误的理解, 许多教师认为新课程的“解决问题”只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 不强调数量关系的教学。从此, 数量关系不敢讲了, 生怕“套模式, 束缚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块内容, 于是便造成这一尴尬的局面。
开发策略
数学教材的编排有着严密的体系, 这两题中用到的乘除数量关系其实早已在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 (一) ”和下册“表内除法 (一) ”中出现过。
现行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已经把数量关系的教学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教科书创设了大量的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 教师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抽象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表内除法 (一) ”中“解决问题”的例3, 教材呈现了做游戏、运苹果等情境, 在学生初步掌握解题策略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各个数量进行分析、归类。在后续的教材中, 也有许多乘除数量关系的内容。如:“表内乘法 (二) ”、“表内除法 (二) ”、“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等单元中的“解决问题”, 我们在教学这些内容时, 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正确解答的层次上, 而是逐步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 概括出份总数量关系。
如果教师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都能抓住数量关系的教学不丢弃, 实现数量关系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的有机统一, 那么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这样, 学生解答以上2道习题自然是水到渠成。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课本习题, 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正确把握、深挖教材、有效处理教材习题, 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 相信每一节练习课都能满载学生成长的精彩。
课后习题教学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篇2
课后习题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教师教学指明了目标,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方法和思路。教师如果认真钻研课后练习题,充分利用,精心设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学生自学的拐杖
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预习往往是随意性的,大多只是读读课文、查查字典等。没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思考,预习往往达不到效果。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稍作改变、整合,使之成为一个预习提纲,将能帮助学生增强预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预习效率。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课后有三道练习题:“这个故事真感人,我要多读几遍。”“我们来交流交流: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我从一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如,‘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下来。”这些练习从朗读、理解、体会、表达方面提出了要求,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思考,为学生预习课文提供了导向。于是,笔者把它们改编成了一个预习提纲,发给学生。
根据课后练习提炼的预习提纲,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且花时不多,是帮助学生有效预习的一根拐杖。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再慢慢放手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自行设计预习提纲,学生形成了按提纲预习的习惯后,不仅提高了预习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重点的参照
当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感到无从下手之时,可以参读课后习题来设计教学,因为课后习题往往提示着教学的重点、难点。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笔者不知该抓哪个点来展开教学,教研组的一位老教师指点道:通读单元,关注课后练习,理解编者意图。经过反复研读,笔者豁然开朗。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八单元中,目的是让我们感受异国风情,品味他国的民俗民风。仔细研究课后习题,第二题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这不正是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相匹配的内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于是,笔者带领着学生去异国他乡尽情地畅游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海中,感受着德国这个民族特有的风情,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造了多么美丽的奇景啊!
又如,《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一题:“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中彩那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二题:“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抓住这些重点问题,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我们确定教学重点提供依据。
三、语言积累的优化
在课后练习中,有很多关于积累的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课后第一题:“课文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好好读一读,并背下来。” 《触摸春天》课后第一题:“多美的课文,我要好好读一读,还要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丰富语言积累,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目标中很重要的一方面。然而教师往往把这项内容放在课后,学生没有采取有效的背诵方法,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效果不佳。如果能把这类练习融入教学过程中,使背诵化整为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第四题是:“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在理解中积累,用多种方法进行背诵。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再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作者又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学生在文中圈出表示连接的词语,并概括完成以下板书。
学生对照作者的读书方法,想想这样读书的妙处。然后看着板书,同学之间回忆背诵,互相指正。接着教师引读,和学生一起背诵。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理解了作者的读书方法,而且抓住关键词很容易就完成了背诵。
四、文字迁移的妙用
课后题目中有很多“小练笔”,给学生提供了写话的材料。它们以教材为凭借,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如果能巧妙地把小练笔和课堂阅读教学相融合,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同思想、共呼吸,学生自然文思涌动,习作语言丰富感人,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教师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让学生感受它的内心世界,并适时进行补白。在深情地反复朗读中,战象嘎羧的忠诚、灵性深深感染了学生。在情动而辞发之时,笔者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以下是学生的写作片段。
生:嘎羧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它决定离开寨子。它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寨子,离开乡亲们呀。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心潮澎湃:二十多年来,乡亲们敬重我,像亲人一样照顾我,疼爱我,你们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可是,我必须离开了,因为我是一头战象,我知道我的归宿在哪里!
生:嘎羧站在沙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心潮汹涌:想当年,我和同伴们在这里浴血奋战,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势不可当。它踏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礁石呀,你见证了我们悲壮的战斗,见到你,我感到多么亲切!我忘不了自己是一头战象,忘不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忘不了我的战友们……
生:嘎羧向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那激越悲壮的吼声,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啦啦跳出水面。别了,我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战友们哪,你们听到我的呼声了吗?我知道我已到了归去的时候,我来了,我的战友们!
小练笔和课堂阅读紧密结合,学生有感而发,在体验得到升华的同时,也迁移运用了“课文语言”,使小练笔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小小习题并不简单,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这一课程资源,了解编者意图,并根据习题特点,在适当的时机使用相应的练习,努力发挥其最大实效。
沙棘的开发利用价值研究 篇3
关键词:沙棘,开发利用价值,研究
中国拥有世界上的最大沙棘天然林, 占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5%,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沙棘种类多、分布广, 具有共生固氮能力, 能在非常严酷的环境中生长, 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耐旱、耐寒、耐瘠薄, 对土壤、水分、气候等环境因子要求低, 易串根、繁殖快, 枝叶茂密, 分蘖萌生蔓延能力强, 侧根十分发育, 生物量大, 具有很好的保持水土, 改良土壤作用, 被喻为“地上像把伞, 地面像条毯, 地下像张网”。 沙棘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沙棘的生态价值
沙棘是联合国入选的特用经济林树种, 除它的造林适应性很强以外, 更重要的是经济价值极高, 称之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区荒山绿化、改良土壤、水土保持和砒砂岩治理的先锋树种。
1.沙棘成活率高、成林快, 生物产量增长迅速
从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同等立地条件下造林, 沙棘成活率为87%, 刺槐为65%, 山杏为41%, 三者比较沙棘成活率分别高出杏树的46%、刺槐的22%。 沙棘植苗造林, 成活率很高, 一般造林后3 年可成林, 第4 年亩干生物产量达到300~500 千克, 以后每3 年可平茬1 次, 是营造薪炭林及水保林的首选树种。 在我国北方连续遭受干旱灾害的几年中, 许多地区树死草枯, 但沙棘林却安然无恙。不仅如此, 种植沙棘的成本也比较低, 仅为种树成本的1/2。
2.水土保持作用, 特别是治理砒砂岩有特效
沙棘在护坡保土、拦截泥沙、抗风沙、阻土地表面径流方面作用明显。沙棘的根系网和密集的群落枝干具有很强的降低流速功能。 1 株3 年生的植株, 每年可向周围扩展2 米左右, 在黄土高原地区, 沙棘林可减少地表径流80%, 减少表土水蚀75%, 减少风蚀85%。 在砒砂岩上使用专用工具种植沙棘易于栽深, 工效提高3~5 倍, 寸草不生的砒砂岩上沙棘种植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并且, 通过多年现场试验观测和室内模型试验, 基本探明了沙棘植物拦沙坝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在侵蚀沟布设沙棘拦沙坝, 能够控制流域产沙量的86%, 很多原来呈V字形的侵蚀沟道变成U字形沟道, 可以在沟道治理中大面积推广。
3.固氮改土, 促进生态平衡
沙棘系非豆科固氮植物, 但可与某些固氮菌共生, 能固定游离氮素, 形成根瘤, 且根能将不溶性的有机和矿物质变为可溶的状态, 有利于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鄂尔多斯市水土保持研究所对沙棘栽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照:栽植前土壤p H值为8.865, 栽植后到化验为8.775;P20 的含量为栽植前的0.037%转化为栽植后的0.043%;K2O为1.52%转化为栽植后的1.32%; 速效氮的含量栽植前为3.7%, 栽植后为4%;有机质含量栽植前为0.67%, 栽植后为0.699%;全盐的含量栽植前为0.0753%, 栽植后为0.0730%。
由此可以看出, 营造沙棘林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 p H值下降, 含盐量降低, 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变, 沃化了土壤肥力。调查表明, 生有沙棘的林分, 能在短期内形成密集繁茂、满地落叶的灌丛, 栖息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 从而形成新的生态系统。所以, 沙棘具有丰富生物链的作用。
4.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有效减少入黄泥沙
沙棘根幅可达10 米左右, 根系可深达地面高度的5 倍, 须根横向生长可达5 米多, 每株沙棘固沙保土面积可达70~80 平方米, 固沙能力之强是其它乔木、灌木无法比拟的。沙棘的抗风、降低风速的作用十分明显, 它可延缓水分流失, 使有限的降水在土壤中存留较长时间, 大幅度增加土壤水分。 沙棘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其枯枝落叶分解后转化为肥沃的养料, 对土壤改良有重要的作用。一般7~10 年生的沙棘林, 年产沙棘叶干质量达2000 千克/公顷。 东胜区大力推行沙棘林的营造, 治山治水, 并连续7 年进行现察, 得到的数据比对照荒山年径流量减少96.30%, 泥沙量减少95.20%。 实践证明, 沙棘是治理黄河泥沙的有效措施。
二、沙棘的经济价值
沙棘是生长在干旱、贫瘠的不毛之地上的经济植物, 其产品即可食用, 又可药用。 它的这一特点, 是其他经济植物难于代替的。目前国际国内已开发出的沙棘产品有药品、保健品、酒、饮料、化妆品等多种产品, 同时, 沙棘也是很好的饲料、肥料和燃料。前苏联利用沙棘油为原料, 开发出了近十种药品。 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 发展势头很猛。我国近几年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鄂尔多斯即将建成最大的沙棘种植园区和加工园区。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 农民也将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和参与种植、管护增加收入。
三、沙棘的社会价值
1.沙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用沙棘加工的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迎合了现代人返朴归真、养身保健的心理, 同时, 又可以满足人们从温饱食品向无污染、安全、营养型食品转变的追求。沙棘制成的药品、保健品等对治疗癌症辅助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 沙棘油还能减轻癌症患者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 沙棘的药用价值不仅具有某些奇效, 而且是人类通过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解决化学药品副作用的理想选择对象之一。
2.沙棘产业发展后既可以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也可以大量安排城乡富裕劳动力, 这对西北地区来讲, 能够有效解决地广人少的问题, 便于进行大规模种植, 快速恢复植被。
3.从总体上看,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选择正确的生物措施不仅决定了当地生态建设的成败, 而且关系到全国生态建设和西部开发的大局。沙棘它不但可以给荒漠带来希望和生机, 而且以其自身富含人类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而造福人类, 为荒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浅析工业遗产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篇4
关键词:工业遗产;价值;改造;开发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56-02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而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遗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大众的关注。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年7月10日至17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在下塔吉尔通过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内容上看,工业遗产既包括车间、厂房、仓库、码头、办公室等不可移动文物,也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可移动文物,还包括契约合同、商标、字号等记录档案材料。甚至生产技能、工艺流程、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等可以纳入工业遗产的范畴。
由上可见,无论在内涵状态上,还是在历史延展上,工业遗产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历史价值,是值得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大量的工业遗产都位于城市的工业区内,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向外扩张,许多工业遗产正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核心区域,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环境保护的时代要求,这些工业遗产所代表的落后产能结构正在逐步失去其原有的生产功能,并被赋予新的价值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历史价值
几乎所有的工业遗产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工业生产和工业活动的见证者,它们在创造人类社会工业发展史的同时,也对工业化的生产活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作为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工业遗产无疑是人类文化遗产发展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曾今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现代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利用还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同时,保护与改造利用工业遗产能够振兴衰退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契机,并为区域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2.3 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其发展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其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相应的精神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工业遗产是劳动群众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力。
2.4 文化价值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工业遗产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性传递着文化发展中可继承和发展的优秀内容,体现出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能促进社会文化地不断发展和前进。
2.5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在建立之初都展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工业遗产几乎都是科技发展史的见证者,体现了相应的科技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工业技术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6 审美价值
工业遗产作为建筑艺术的延续,它和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同时,由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所以工业遗产形成了无法替代的不同城市特色,极具有审美价值。
3 工业遗产的利用和改造
目前,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关于工业遗产的利用与改造,首先要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然后根据价值来确定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中的地位,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措施。通过重新设计和规划,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工业遗产的利用与开发,为城市文化遗产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3.1 改造成博物馆
通过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博物馆的形式来展示某段历史时期的某些工业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激活历史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同时激发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国内外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博物馆已成为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如德国洪堡变电站改为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柏林分部;中国西安1935年投入生产的长安大华纱厂改成主题为“大华·1935”的多功能博物馆。
3.2 改造成城市主题公园
在工业遗产旧址上改建成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市民运动、休闲和娱乐的城市主题公园。美国费城市将市中心的一条废弃的高架轨道改造成了一座长达5 000 m的空中高架公园,如图1所示。它蜿蜒穿过55个街区,为数万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法国巴黎也成功的将一段长约4.5 km的废旧铁轨改造成绿荫步道。
3.3 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模式
将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定期举办相应的工业博览会,并与商贸活动、旅游等有机结合。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钢铁厂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和景观公园;废弃的铁路及火车设施变成了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厂房、仓库变成了餐厅和娱乐设施;甚至将旧贮气罐演变成了潜水池。经过不断的改造利用,鲁尔区由一个衰败、落后的工业区,摇身一变成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综合体。这种用“混合使用”理念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的案例也在美国出现过。如美国的西雅图煤气厂经过改造利用,成为了由工业雕塑、餐厅、室内游戏室、咖啡屋、LOFT工作室、文化设施、儿童游戏区等组成的工业遗产建筑群和富有吸引力的公共活动场所,既保持了其历史、美学和实用的价值,又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4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在废弃的工业区建立一个旅游中心,并协同建立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健身和儿童游艺场所等,变身成为集游玩、消费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区域。德国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因经营不善而关闭,该州州政府的资产收购机构和埃森市政府共同组建的管理公司将其策划为工业遗产旅游区,整个项目建成后,保留了20座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每年有组织的光顾这里的参观者就有10余万人,而自发来这里的游客更多达50万人以上。
3.5 创意产业园
在工业遗产的改造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创意是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创意产业园区后,将空置厂房进行改造和利用,逐渐使其发展成为画家工作室、画廊、摄影棚、艺术文化传播机构、设计公司等各种艺术团体的聚合,用以展示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比如美国曼哈顿苏荷艺术区、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区、上海苏州河畔的M50创意园、北京“798”艺术创意区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3.6 LOFT工作室
20世纪90年代左右,LOFT工作室开始风靡全球,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们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将其分隔成居住、创作、收藏、交流、休闲等各种空间,面积大约30~50 m2不等,层高在3.6~5.2 m左右,在这些厂房里,他们进行自由创作,主办作品展,相互交流、沟通,构造出各种生活方式。因为个性、前卫,这些厂房广受年轻人青睐,如美国著名设计师卡里姆·瑞西德的LOFT工作室全部由瑞西德本人设计,五颜六色、多种几何图形的组合运用完全集合了瑞西德的设计风格。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出现了LOFT工作室,并发展迅速。
4 结 语
事实证明,工业遗产并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宝贵财富,它不仅是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同时还具有相应的价值。在工业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只有把它当作文化资源,采用科学性和持续性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促使人们产生自觉保护它的意愿,并由此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社会资金进入到工业遗产的保护领域,使工业遗产资源能发挥它的余热,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蕙兰的繁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 篇5
1 蕙兰的繁殖栽培技术
1.1 繁殖技术
蕙兰的繁殖常用方式为分株繁殖, 选择种植2~3年的壮苗, 分株时间以每年的3—4月或9—10月为宜。将用于分株繁殖的蕙兰, 用工具从地里起出, 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芽点。用手捏住假鳞茎的基部, 找出兰株之间的分割点, 用消过毒的剪刀剪开, 要求分株的每丛蕙兰至少保留2株以上。剪除分株后原有的空根、腐根、断根、枯叶和假鳞茎上的干枯叶鞘, 同时剪除无叶、干瘪、腐烂的假鳞茎。修剪后的伤口, 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退菌特等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并适当干燥, 使假鳞茎略显萎缩即可栽植。
1.2 栽培方式
1.2.1 露地栽培。
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通风顺畅的地块, 要求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 深翻精耕细作, 施足基肥, 然后筑床, p H值5.5~6.5, 要求苗床宽度1.5 m、高30 m, 长度依地块而定, 留出排水沟和人行步道, 夏季和秋季栽培需铺设遮荫网, 高度2.5 m, 冬季栽培用塑料大棚进行保暖, 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0℃[1,2]。
1.2.2 室内栽培。
建立栽培温室, 选用高3 m、宽7 m的框架阳光温室, 温室内配置温、湿度控制系统, 温室外采用双层遮荫网, 室内土壤精耕细作, 中间留出步道, 两侧低床栽培。
2 蕙兰的具体保护措施
2.1 成立专业管护组织, 制定管理制度
蕙兰在栾川县以区域性分布有几大种群, 为充分保护该野生植物资源, 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 在栾川县林业局的具体指导下, 洛阳蕙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着全县蕙兰的保护工作, 该公司制定有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科研发展计划,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蕙兰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奠定基础[3]。
2.2 建立蕙兰野生种质资源保存库
蕙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珍稀物种, 资源分布少, 自然繁殖缓慢, 为有效保护该野生物种, 在该物种野生聚集地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库, 通过项目申报, 将该物种纳入到国家种质资源保存库中进行重点保护, 该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建立, 能有效地保护该濒危野生种群不灭绝, 物种的遗传基因不丢失,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
根据野生蕙兰在栾川县的分布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 洛阳蕙庆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在集中分布区实行原地保存, 现确定保存面积26 hm2, 在原地保护的基础上, 该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蕙兰迁地保护科技攻关, 在栾川县三川镇建立蕙兰迁地保护试验基地, 实行原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 对该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4]。
2.4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自主保护意识
利用全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普及生态法律宣传, 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使人们认识到珍稀物种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存、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 从根本上认识到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的自主保护意识。
3 蕙兰的开发利用价值
3.1 使用价值
一是观赏价值。蕙兰具有多彩多姿的外在形态, 淡淡的兰香, 生于深山幽谷之中, 不与百花争艳, 深受人们喜爱, 被誉为“花中君子”, 无论单株栽培或种群分布, 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二是药用价值。蕙兰是上好的中草药, 在古代药典中都有记载,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炎止血等药用功效, 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三是食用价值。蕙兰可以用来制作花酒, 同时也能腌制、凉拌食用, 还可以制作花茶, 制作饮料、面包等食品, 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四是香用价值。用蕙兰能提取香精, 制作成香味料, 是饼干、冰淇淋等食物的高级天然香料, 香用价值高。
3.2 文化价值
一是审美价值。蕙兰多彩多姿, 在人们的观赏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美感, 这种美感促使人们去研究、鉴赏, 体现着人们的审美价值, 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这也是蕙兰几千年来成为文人骚客抒发情感的载体之一, 审美价值极高。二是教育价值。中国的兰文化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蕙兰高洁、典雅、坚贞不屈, 是优秀人格、品质的象征, 以兰为主题的作品鼓舞着人们去学习探讨, 培养坚贞不屈的人格, 教育价值极大。三是伦理价值。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人们的精神财富也需要不断提升, 兰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人们对美感的追求, 用文化的方式体现了出来, 把蕙兰的文化价值与做人的情操和道德标准联系在了一起, 借着蕙兰的魅力, 抒发自己的情怀, 具有一定的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征宇, 殷丽青, 沈伟良.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繁育中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 2012 (5) :95-96.
[2]周银等, 徐嘉敏, 肖政.兰花繁殖和育种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3 (13) :204-207.
[3]忠根詹.蕙兰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06 (3) :120-122.
菘蓝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 篇6
1 生物学特性
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 别名茶蓝、板蓝根、大青叶,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北板蓝根。菘蓝是二年生草本, 主根深长, 直径5~8 mm, 外皮灰黄色。茎直立, 高40~90 cm。叶互生;基生叶较大, 具柄, 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 在下部的叶较大, 渐上渐小, 长为3.5~11.0 cm, 宽0.5~3.0 cm, 先端钝尖, 基部箭形, 半抱茎, 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阔总状花序:花小, 直径3~4 cm, 无苞, 花梗细长;花萼4, 绿色;花瓣4, 黄色, 倒卵形;雄蕊6;雌蕊1, 长圆形。角果长圆形, 扁平翅状, 具中肋。种子1枚。花期5月, 果期6月。菘蓝自然分布于海拔600~2 800 m, 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菘蓝适应性较强, 能耐寒, 喜温暖, 怕水涝。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时, 叶片生长肥大。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 根部顺直, 光滑, 产品质量好。生长在低洼积水的土壤容易烂根。
2 价值功能
2.1 药用价值
菘蓝味苦, 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等功效。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症。药理作用:一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菘蓝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感染性疾病的病因, 大量试验证实菘蓝具有广泛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及抗菌作用。菘蓝水浸液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大量试验表明:菘蓝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菘蓝及其活性提取物对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二是抗内毒素作用。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内毒素具有普遍的影响, 众多学者对菘蓝抗内毒素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现菘蓝可显著降低内毒素性DIC家兔血清LPO水平, 提高其SOD的活力, 从而拮抗内毒素的生物效应。三是解热作用。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据研究, 菘蓝能降低伤寒、副伤寒等所致的体温升高, 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四是抗炎作用。非特异性抗炎试验表明, 菘蓝能显著拮抗细菌、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五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研究表明, 菘蓝对二磷腺苷 (ADP) 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 有效成分为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水杨酸等。六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菘蓝多糖对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营养价值
菘蓝茎叶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成分。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 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其总糖量、纤维素、谷氨酸含量、钙和钾含量较高[2]。从表1中可以看出:其营养价值与其他几种十字花科蔬菜相近, 它还有治病防病的功效, 开发利用菘蓝药菜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开发利用
常见的几种食谱:一是菘蓝煮汤。在菘蓝苗长到15~20 cm时, 可以将菘蓝连叶带根或茎叶洗净, 用沸水煮3~5 min, 放少许食盐、味精即可食用, 稍有苦味。二是素炒菘蓝。先放点油, 放点辣椒、大蒜、葱, 再把切好的菘蓝或茎叶入锅炒即可。三是腌制咸菜。将菘蓝茎叶洗净、晾干、切段, 放入食盐、辣椒粉、茴香粉拌匀入罐密封腌制一段时间即可食用。四是凉拌菘蓝。将菘蓝茎叶洗净, 放入沸水中至变色, 取出晾凉, 切段, 放少许食盐、蒜泥、葱花、油辣椒、味精、酱油、食醋等拌匀即可食用[3,4]。
(上接第134页)
注:表中数据为每100 g的含量。
4 结语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重要食品, 其品种繁多, 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效保障, 也是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微量元素、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对增强人体健康十分有益。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从温饱走向小康, 人们对蔬菜及副食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从大众蔬菜到名优稀特的精细菜, 以及具有药用、保健功能的特种菜、保健菜等, 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因此, 将菘蓝作为药用保健蔬菜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空间, 不失为药农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5,6]。
参考文献
[1]胡娅, 方建国, 刘云海.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 2005, 24 (10) :921-922.
[2]李玉鹏, 黄燕, 谢惠定, 等.大青叶营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7) :12910-12911.
[3]李咏梅.菘蓝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中国林带副特产, 2003 (1) :5-6.
[4]孙宝琏.菘蓝的栽培及其药用价值[J].中国养兔杂志, 1991 (3) :4.
[5]王晓丹, 李慧庆.板蓝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 2010, 23 (2) :241-243.
新时期档案的开发管理与价值利用 篇7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做好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者应站在战略思维的高度, 遵循科学发展观, 推动档案工作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一要树立开放意识。二要增强服务意识。三要突出创新意识。档案工作必须从传统走向创新。四要强化发展意识。档案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各级档案部门要自觉地将档案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联系起来, 将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争取发展机会, 拓展发展空间, 推动档案工作加速发展。
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落实到档案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 既要抓好传统的档案系统内部的各项工作, 也要搞好档案系统与外部各方面联系;既要抓好传统的档案基础业务工作, 也要搞好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各项服务;既要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也要抓好档案中各种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既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传统载体的档案, 也要运用传统手段和方法保护新型电子载体的档案, 既要尊重档案的形成规律和保管的原有基础, 又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对之进行系统地开发和利用;既要保留并发挥档案工作基本的传统功能, 又要不断拓展档案工作新的更多功能, 使档案事业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是档案工作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 要努力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通过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教育和引导档案人员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档案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广大档案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政治敏锐性和严明的政治纪律, 以及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 要热爱档案事业,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不记名利、不患得失、为档案事业奋斗终身, 才能真正履行好档案工作的重要职责。
其次, 要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档案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所有这些都要求广大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业务能力。要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需要, 广大档案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努力学习档案法律知识和档案专业理论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必须努力学习现代化技术、知识, 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了解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 注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以不断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 当前必须大力发展档案教育, 完善档案教育体系, 为档案工作者提高业务素质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培养, 更要注重对基层档案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特别是要加强对刚刚从事档案工作不久的档案工作者和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使他们能够尽快具备档案专业知识, 迅速胜任自己从事的档案工作。此外, 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者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 通过接受继续教育, 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在此基础上, 还要鼓励档案工作者勇于探索档案学科未知领域和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 营造良好的档案工作学术氛围。
三、努力创新, 提高档案利用和服务水平
档案服务创新与档案利用的目的, 是实践党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满足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需求的客观要求, 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 将档案信息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 激活档案信息, 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
首先, 在创新中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收集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现在档案馆普遍存在“文书档案多, 经济、科技档案少;历史文件多, 现行文件少;纸质档案多, 声像、实物档案少”的现象, 我们必须努力丰富馆藏, 注重收集档案资料, 在管好用好传统档案的同时, 要及时收集一些新兴领域的档案, 在收集纸质档案的同时, 要注意收集声像、实物等特种载体档案。整理工作是为档案利用和服务创新的顺利开展、为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而抢救、整理档案, 做好档案整理工作是发展档案事业根基;其次, 是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档案服务。我们已经习惯了咨询、阅览和编辑出版档案史册等档案利用方式, 然而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发展要求我们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开展档案服务。我们档案部门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向为数众多的、分散的大众进行档案信息传播活动, 进一步提高档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水平, 变消极为积极, 变被动为主动, 以“积极开发, 主动服务”的新姿态向社会提供迅速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技术, 对档案资料进行综合性开发。
摘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也要遵循新思路, 寻求新突破, 不断开创新局面, 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 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关键。
开发习题的利用价值 篇8
一.用海洋文化丰富语文课堂
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 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用独特的海港景观欣赏惠特曼的《啊, 船长, 我的船长哟!》, 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回望海滨的千帆竞发, 感受她的意味深长。高尔基的名篇《海燕》、苏教版读本中的《六月, 我们看海去》、刘再复的《读沧海》等等教材中的很多内容, 就是引导我们对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燃起学生生活体验的火苗。
区域内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歇后语不乏经典语言, 如“老大多撑翻船”“你有春风, 我有夏雨”“穷奔沙滩富奔城”等, 是古镇语言文化的精粹, 把它们引入语文课堂, 可以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语境学习语言, 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用我们所处的独特的海滨环境, 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生活, 用海洋文化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走进语文, 从而思作者所思, 悟作品所悟, 必然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二.用海洋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要加强美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用海洋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海洋文化, 以海洋文化作为载体, 引导学生鉴赏海洋文化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美的语言, 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美、品读美、创造美。
地名文化是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 吕四相传为吕洞宾四来此地而得名, 清咸丰年间当地文人张宗绪所撰《慕仙楼志》阐明了吕四地名文化的内涵, 集中反映吕洞宾的嫉恶如仇、至善至美的崇高情操。这里是兵家纷争的军事要塞, 佛道聚集的祥瑞之地, 这里有保国抗倭的英烈故事, 古树银杏的美丽传说, 廖角分潮的美妙景观, 这些都是海洋文化中的美育素材, 若引入语文课堂, 可给学生生动形象的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 真正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
吕四渔号唱响江苏, 走进央视, 屡获金奖, 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汛期间, 渔舟进港, 渔号此起彼伏, 响彻吕港上空, 场面热闹非凡, 令人精神振奋。叶圣陶有言“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面临这种环境场合和气氛, 学生很快进入《滕王阁序》中所述“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之中, 引发与王勃相同的情感共鸣。海洋文化中的吕四山歌《鹤城升起一轮朝阳》《渔家妹是一枝花》《思念》可以直接引入诗歌课堂, 让学生感知其时代性、哲理性和进步性, 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这种语文课堂上的海洋文化审美活动, 就是以教师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 撞击出审美体验。
三.用海洋文化激发创新意识
吕四以其惠灵之气孕育了不少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杰, 形成了激发后人创新意识的人杰文化。明彭大翼游历山川、呕心沥血, 撰成的百科著作《山堂肆考》, 被悉数收入《四库全书》。陶桂林, 求实创新, 潜心建筑, 终成名闻遐迩的建筑大师。自信自立的现代吕四人以其拼搏创业精神唱响了家乡发展的主旋律。语文课堂中, 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创造空间, 丰富了多样的海洋文化实践体验活动锻炼学生创造思维, 并以独特的滨海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种类繁多的吕四海鲜造就了独具一格的海鲜文化, 说明文教学中可融入海鲜菜肴的制作方法和海洋生物标本和贝壳工艺品制作的过程等内容;从吕四节日民俗和渔民出海规矩探寻区域风土人情, 可引导学生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让学生整理区域内山歌小令、采集神话传说, 在语文课堂演唱演讲;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渔民生活故事, 探访海域渔业生产和保护的情况, 从平凡的滩涂中认识其不平凡的深沉底蕴, 写好调研文章;撰写家乡特产广告词, 组织家乡海产模拟推介会等等, 这些都是鲜活的、动态的、开放的、体现创新发展的语文活动课, 创造了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批判, 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开发习题的利用价值 篇9
一.用海洋文化丰富语文课堂
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用独特的海港景观欣赏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给学生独特的体验,回望海滨的千帆竞发,感受她的意味深长。高尔基的名篇《海燕》、苏教版读本中的《六月,我们看海去》、刘再复的《读沧海》等等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引导我们对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燃起学生生活体验的火苗。
区域内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歇后语不乏经典语言,如“老大多撑翻船”“你有春风,我有夏雨”“穷奔沙滩富奔城”等,是古镇语言文化的精粹,把它们引入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语境学习语言,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用我们所处的独特的海滨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课外生活,用海洋文化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语文,从而思作者所思,悟作品所悟,必然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
二.用海洋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用海洋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海洋文化,以海洋文化作为载体,引导学生鉴赏海洋文化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美、品读美、创造美。
地名文化是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吕四相传为吕洞宾四来此地而得名,清咸丰年间当地文人张宗绪所撰《慕仙楼志》阐明了吕四地名文化的内涵,集中反映吕洞宾的嫉恶如仇、至善至美的崇高情操。这里是兵家纷争的军事要塞,佛道聚集的祥瑞之地,这里有保国抗倭的英烈故事,古树银杏的美丽传说,廖角分潮的美妙景观,这些都是海洋文化中的美育素材,若引入语文课堂,可给学生生动形象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受到教育,真正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
吕四渔号唱响江苏,走进央视,屡获金奖,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汛期间,渔舟进港,渔号此起彼伏,响彻吕港上空,场面热闹非凡,令人精神振奋。叶圣陶有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面临这种环境场合和气氛,学生很快进入《滕王阁序》中所述“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之中,引发与王勃相同的情感共鸣。海洋文化中的吕四山歌《鹤城升起一轮朝阳》《渔家妹是一枝花》《思念》可以直接引入诗歌课堂,让学生感知其时代性、哲理性和进步性,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这种语文课堂上的海洋文化审美活动,就是以教师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撞击出审美体验。
三.用海洋文化激发创新意识
吕四以其惠灵之气孕育了不少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杰,形成了激发后人创新意识的人杰文化。明彭大翼游历山川、呕心沥血,撰成的百科著作《山堂肆考》,被悉数收入《四库全书》。陶桂林,求实创新,潜心建筑,终成名闻遐迩的建筑大师。自信自立的现代吕四人以其拼搏创业精神唱响了家乡发展的主旋律。语文课堂中,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创造空间,丰富了多样的海洋文化实践体验活动锻炼学生创造思维,并以独特的滨海生活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种类繁多的吕四海鲜造就了独具一格的海鲜文化,说明文教学中可融入海鲜菜肴的制作方法和海洋生物标本和贝壳工艺品制作的过程等内容;从吕四节日民俗和渔民出海规矩探寻区域风土人情,可引导学生散文的阅读与写作;让学生整理区域内山歌小令、采集神话传说,在语文课堂演唱演讲;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渔民生活故事,探访海域渔业生产和保护的情况,从平凡的滩涂中认识其不平凡的深沉底蕴,写好调研文章;撰写家乡特产广告词,组织家乡海产模拟推介会等等,这些都是鲜活的、动态的、开放的、体现创新发展的语文活动课,创造了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有效地开发海洋文化资源的语文价值,努力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崇尚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智慧、充满活力。
徐正辉,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浅谈胶东文献库开发利用的价值 篇10
1 胶东文献库收集范围
1.1 地方史:
它记载胶东地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 内容有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种。综合性历史文献如《烟台历史》、《烟台大观》、《烟台史话》、《老烟台影览》等;专门性的主要指经济史, 教育史、自然史等。如《烟台港史》、《烟台教育史》、《登州海市》等。
1.2 方志:
它是以行政单位为范围, 用一定的体例, 对胶东地域的建置沿革、自然现象、自然资源及政治、经济、文化、风情、人物等, 分门别类整理记载了胶东地区的文献, 展示胶东历史与现状的概况, 所以, 又称"胶东的百科全书"。如《烟台市志》、《登州府志》、《烟台百科全书》、《烟台文化志》以及《《福山县志》、《文登县志》等县志。
1.3 年鉴:
它是以时间为单位, 汇集一年内胶东地区的重要文献和各项统计资料, 是胶东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如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烟台年鉴》 (1990年-2006年) , 记载了每年的烟台市社会、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 反映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情况, 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资料, 为各级领导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1.4 地方报刊:
它指胶东地区党政领导部门、机关团体以及私人编辑发行的报纸刊物。内容一般包括当地政府机关发布的指示、文件、报告、法规、人事任免、财贸、文教、卫生、体育等, 具有新闻性、区域性、史料性和连续性。烟台地区报纸的类型有: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今晨六点、烟台各县报等;烟台地区刊物的类型有:通报、公报、学刊、会刊、年刊、丛刊、特刊等。如《烟台人民政府主办的公报》 (月刊) 系统地汇集刊登烟台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 以及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定, 为烟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和组织指导工作提供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等。
1.5 丛书:
它是以烟台等地区为单位, 专门汇集烟台等地区人物著述或有关本地区的文献, 又称"郡邑丛书"。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烟台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写的烟台文史资料;胶东文化研究中心编写的"胶东文献研究丛书"及烟台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写的"烟台地情资料系列丛书"等。
1.6 族谱:
它的乡土气息浓厚, 记录胶东地区一个家族、一个区域民族发源的沿革, 许多家谱记载了家族的兴衰, 对曾出现在社会各历史时期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创造出业绩的杰出人物, 都有详细记载。如烟台图书馆藏收烟台市芝罘区珠矶村捐赠的五幅大型族谱, 记录了该村季、王、张、陈等四大姓的发展历史。还存有《莱阳宫氏族谱》、《莱阳王氏九族支谱》、《蓬莱李氏祖谱》等等。
2 胶东文献库体现的经济价值
2.1 记载了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和自然资源。
烟台三面环海, 素以水产资源丰饶, 渔业发达著称于世。如《烟台水产志》记载1852年到1986年烟台水产专志, 内容包括大事记、渔业水域环境、水产资源等, 为当地渔业养殖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再如《烟台林业志》记载了1840年--1985年烟台市林业的兴衰、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 突出了造林营林和森林等内容, 反映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为决策和科研提供资料, 促进烟台经济振兴。
2.2 记载了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海市奇景。
胶东半岛山海秀丽, 有无数的名山大川。这些秀丽风光在《县志》中都有记载;如《蓬莱县志》记载了飘渺的"海滋"、虚幻的"海市蜃楼"、形态奇异的雾等独有的自然景观。整理开发这些文献资源, 为当地旅游事业服务。
2.3 记载了独特的地方工艺和生产技术。
在长期改造自然的活动中, 人类利用特定地区提供的特有资源发明创造。这些地方手工艺, 有的已经失传, 有的一直延续到今天, 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如《烟台市工业企业大全》等多本书中记载莱州市的草艺编制、龙口花编历史悠久, 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 浓厚的乡土特色和兼备欣赏与实用的价值, 远销世界各地。如今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4 记载了地方名特产和地方名牌。
胶东地区物产丰富, 地方特产经过长时间深入人心, 成为地方名牌, 在市场经济中产生名牌效应, 成为当地独有的资源优势。如刘雪峰主编的《烟台美食》对烟台美食文化的地域特点、历史渊源、形成原因以及烟台美食在鲁菜中的地位等做了客观、系统的阐述。为宣传烟台、介绍烟台特色文化饮食, 发挥了地方文化遗产价值。
3 胶东文献库体现的文化价值
3.1 用于胶东地区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的研究。
杰出人物因为对人类社会和地方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而得益他们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 杰出人物的知名度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文物古迹, 是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开发资源。有时甚至连名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和涉及到的事物, 因为家喻户晓, 也能产生名牌效益。如烟台市县区中都有本地的杰出人物, 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杰出作用。在烟台地区史书、历史故事与传说、叙事诗、宗教经书、家谱、族谱、碑刻等等资料中都可以找到研究这些烟台地区杰出人的史料。《王懿荣世家人物传记》以族史的面目出现, 共收录王氏各代人物101人;安家正著《戚继光》, 以史实为根据, 描绘了民族英雄、爱国名将、一代儒帅戚继光的生平及抗倭业绩;《牟氏庄园史实写真》是一本全景式的反映地主庄园方方面面的力作以及莱州文峰山上的郑道昭碑等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3.2 用于文学、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
胶东地区文学类文献在研究胶东地区语言、文学、历史、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各方面都有重大价值。这类文献数量多、篇幅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如胶东地区文化史包括胶东地区文化的起源、演变、文化交流、民族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等等。张铭元主编的《烟台作家作品选》体现了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刘凤鸣主编的《胶东文化概要》第一次系统地对胶东地区每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做了详尽的阐述, 书中对胶东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及事件和人物产生的文化背景做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剖析, 是一本很有启迪的胶东文化研究的专著。对深入开展胶东文化研究有很好的价值和作用。
3.3 用于家谱研究。
近几年来, 家谱族的编修不断升温, 对其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 保存了历代不同的区域与世系活动相当的丰富资料具有史料价值。有些正史中的未解之迷也从中找到答案, 其次, 它具有独特内涵, 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 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今天的谱学, 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 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 更要注意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体, 增强民族凝聚力, 为进一步扩大烟台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交流, 促进世界各国华人华侨的友好往来, 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现海外华侨和港台同胞对族谱的收集和研究很重视, 经常有海外华人来寻根问源。
4 胶东文献库体现其他方面的价值
4.1 用于研究胶东地区在各自然科学学科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
胶东地区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中都有辉煌的建树, 譬如像医药学、天文学、气象学、地震学、航海学、建筑学、冶金学等等都有卓越的成就。烟台地热资源分布广, 如我们从《地方志》找到一些温泉条目, 招远温泉有三个特点:一是水温高, 泉水涌出时的温度高达97℃, 居全省首位。二是矿化度高, 浮力、压力大, 对人体的作用力强。三是所含的矿物化学成分丰富, 最高为5395.64mg/T。泉水中含有钙、钠、铁、镁、硫等20多种矿物元素和具有重要医疗价值的微量放射元素--镭、铀、氡等, 对医治慢性关节炎、外伤、肥大性关节炎、光线刺激性皮炎、坐骨神经痛、慢性胃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 都有较好的疗效, 这些资料对研究这些温泉有无开发利用价值, 开发利用那些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又如戚立心主编的《烟台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研究》从不同角度收录了对烟台今后开发海洋资源提出设想的优秀科研成果, 分析了烟台市的滨海优势和发展势力。。
4.2 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 编制发展规划, 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和历史文献。
地方决策机关需要地方文献。由于胶东文献库收录了当地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状况, 历史和现实的真实反映, 因而对本地具有明显的资治作用, 历史是各地政府机构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 地 (市) 县图书馆采集、研究、利用并通过文献形式, 主动及时地提供给本地区各级决策机构, 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价值。如烟台图书馆每月定期为烟台市人民政府"外地报纸看烟台"系列题录服务。
4.3 是活生生的烟台乡土教材, 能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
地 (市) 县图书馆可利用胶东文献库开展素质教育, 为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服务, 熟悉国情, 实事求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对读者了解弘扬优秀文化, 提高文化素质是很好的教材。如《烟台历史》是一部内容完整的烟台地区历史教材。
摘要:胶东半岛是全国第一大半岛, 其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烟台,胶东文献库,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蔚丽.地方文献的科学研究价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
[2]郝耿.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地市级图书馆[J].企业家天地, 2008, 1.
【开发习题的利用价值】推荐阅读:
沙棘的价值与开发利用11-16
《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练习题05-1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05-08
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06-07
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07-11
城市雨水的开发利用10-28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08-09
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利用07-17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5-26
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