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心灵的泉水(精选8篇)
倾听心灵的泉水 篇1
摘要:作文时必须要有真情, 才能打动读者, 使他们的心与你产生共鸣。本文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谈论了怎样抒发情感。
关键词:真情,抒情名篇
在很大意义上来说, 作文无非是情感的产物。人们可借助文章吐露心声, 传情达意, 以达到影响人、鼓舞人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 作文时必须要有真情。只有真情实感, 才能打动人。为此, 感情的抒发要讲究自然的流露, 不伪饰, 不造作, 要敞开心扉把一颗真心捧给读者, 只有这样, 才能打动读者, 使他们与你产生共鸣。那么, 怎样抒发情感呢?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 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就是在文章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古人有语“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要想打动读者, 首先要感动自己。把你的真情实感融到文字中, 这时它们不只是表意的符号, 而更是情感的结晶。如同曹雪芹写出《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结果《红楼梦》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究其原因, 就因为曹雪芹在创作中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毕生的心血, 《红楼梦》可以说是蘸着血泪成就的伟大作品。直接抒情的标志性作品就是抒情散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情感, 表达喜怒哀乐以及好恶爱憎。这样的文章感情色彩强烈, 极富感染力, 因而更容易打动读者。如:“巨龙啊, 长城!你的龙尾甩过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你的龙头探进了波涛汹涌的海湾, 你的四肢从古至今都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母亲的万水千山、沃野良田。关于你的美丽故事、神话传说, 多得如同你那满身辉煌的甲片。宏伟啊, 长城!不只在你近旁能够观赏到你壮丽的容貌, 即便远在月宫、银河, 也能望见你的雄姿绵亘无边。”这段文字通过对长城雄姿的描述, 赞美了长城的雄伟壮丽, 从而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深情。
叙事性文章多有直接抒情的文字, 或是表达决心, 或是升华主旨, 或是申明看法等。《回忆我的母亲》一文, 在文章结尾处直抒胸臆, 深切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怀念之情, 并由此上升到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从而升华了主题: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另外, 像中学课文《白杨礼赞》的结尾一段文字: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段文字, 情感炽烈, 爱憎分明,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 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精神的可贵。
二、间接抒情
作者将感情融于写景、叙述或议论之中。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可以熔情景事理为一炉, 从而使文章内涵丰富, 多彩多姿。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散文, 都是此方面的杰出代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
1. 通过写人抒情。
在对人物的刻画中抒发真挚的感情, 这是写人记叙文常用的方式。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即为此方面的代表。作者通过写人物的言行表现, 寄予自己深厚的感情。文中“父亲”买橘子的镜头, 表现得尤为感人, 读之催人泪下。
2. 通过写景抒情。
这种方式也即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作者把浓厚的感情寄予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情景交融, 抒发感受。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 都是此方面的典范之作。
3. 通过状物抒情。
寓情于物, 状物抒情, 也是抒情常用的方式。就是借写某一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 托物言志即指此方面而言。中学课本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如《白杨礼赞》《爱莲说》《陋室铭》等都是此方面的名篇。
4. 通过叙事抒情。
寓情于事, 叙事抒情。或在叙事中抒发情感, 娓娓道来, 不露声色, 含蓄委婉, 令人回味;或先叙述事物, 借事抒情。情由事发, 真切感人。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藤野先生》都是此方面的代表作。
除以上几种方式之外, 还有通过议论抒情, 议中带情。总之, 只要在日常的写作中, 做到有感而发, 情自然浸透字里行间, 从而达到感染人、启发人、鼓舞人的目的。
倾听心灵的泉水 篇2
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有一年,6个失聪的少年在慈善机构的捐助下,来到一家著名的诊所接受治疗。在此期间,负责照顾他们的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几个月过去了,有的孩子恢复的很快,而有的却是希望渺茫。于是,在宣布治疗结果的前夕,善良的露茜为了减轻孩子们得知真相时的痛苦,决定带孩子们去茵梦湖,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清晨,在美丽的茵梦湖湖畔,露茜对着孩子们指指心,指指耳朵,示意他们闭上眼,将手轻轻覆在花蕾上。不久,太阳神升起了,而孩子们抚摸着的睡莲花也都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了。虽然孩子们都紧闭着双眼,但却都能清楚地感觉到花开的那一瞬间,仿佛听见了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孩子们惊喜极了,互相欢快地打着手势。这时,露茜站了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故事讲完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深思与遐想。试想一下,如果那些孩子们没有这么一番奇妙的经历,那么,当他们得知了治疗结果后,某些希望渺茫的孩子,又会是什么心情呢,又将会以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以后的生活,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他们会自暴自弃,成为无所事事的懒人,又或是去做傻事,甚至去死。然而,就再睡莲花开的那一瞬间,这一切糟糕的事便成为了不可能事件。露茜修女就像是天使,她用一种美妙的方式,重新燃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从此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轨道。
倾听教师心灵的声音 篇3
一、教师的精神追求
做了8年的教师之后, 体会最深的是: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如此坚定, 教师对物质的要求如此简单, 教师的忍耐力是如此之强。单位里一位具有特级教师职称的老教师, 年过六旬, 本已退休, 也就意味着他从此可以过一种悠闲的生活。然而多年的教师生涯使他早已陶醉于教育教学工作, 不能自拔。当学校决定返聘他为高三的班主任时, 他便欣然地答应了。他已习惯于每天早早地起床, 早早地到教室, 早早地看着学生跑步;他把班主任一天中的五次签到当成了生活中的必修课;他虽经验满腹却会经常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地备课, 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一个教师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教育事业, 使他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并使他得到宽慰呢?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一种精神追求, 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感。教师的生活尽管清贫, 但精神上却并不贫瘠。每当教师站在讲台上, 把自己的知识满怀激情地传授给学生时, 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每当学生手拿大学录取通知书时, 教师心中的快乐绝不比学生少半分。送走了一批批的学生, 又迎接来一张张新的面孔, 教师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终生都是如此。心中除了些许失落之外, 更多的是慰藉, 因为教师亲眼看到一个个孩子长大成人, 内心深处就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幸福。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大公无私、忘我工作的人, 只要满足了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他就会感到无比的欢乐, 找到了真正的生活。[1]
二、教师心中的酸楚
学校犹如一个果园, 教师就是园丁, 勤勤恳恳地栽培着、灌溉着、祝福着。这种思想与教师亲密无间, 深入教师的心灵, 永远活跃在教师的脑海中, 即使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碰到忘恩负义的事情, 也心甘情愿, 用培养孩子聊以自慰。[2]即便如此, 有些学校领导仍会抱怨教师不求上进, 抱怨他们只满足于一时一事, 抱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来的教学热情, 最后甚至意志完全衰退。然而, 他们除了抱怨批评教师之外, 又何尝追究过其中的缘由, 理解关心过教师内心深处的委屈呢。一般而言, 刚毕业的教师工作热情相对比较高, 这是因为他们刚刚告别多年的学生生活, 对工作心怀憧憬与向往, 他们踌躇满志, 渴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当有些教师意识到他们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时, 当他们遭遇最不公正的待遇时, 他们的进取心怎能不受到打击?以教师的职称评定为例, 教师一旦符合条件, 晋级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可是上级非要规定出一定的名额限制, 那么即使大家条件都符合, 也只能积分排名, 其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们为此争得相互猜忌, 伤心不已。而上级呢, 为了把更多的人挡在门外, 每年都要变换或附加一定的晋级条件, 且不提前通知, 习惯搞突然袭击, 弄得教师们措手不及, 盼了、等了一年, 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晋级对于教师而言, 与其说是为了提升工资, 倒不如说是能让自身价值博得大家的认可。试想, 一个从业多年的教师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后来者都先于自己评上了职称, 稍有自尊心的人定会感到脸面无存, 一次打击尚可承受, 多次打击岂不让人心灰意冷、麻木不仁。
再以教师的工作调动和进修为例, 这本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权利和自由。但在一些单位看来, 这却是教师对学校的不忠诚, 对工作的不热爱, 于是就百般阻挠, 采取各种强制的手段压制教师, 譬如对考上研究生的老师扣除上一年的奖金、不办手续等。校领导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杀一儆百, 敲响警钟, 以免他人效仿。然而, 他们的目的能达到吗?一个个离去的教师, 心中所感受到的是切切实实的人走茶凉的酸楚, 而其余的教师对学校的绝情做法也不敢苟同。殊不知, 教师已是思想成熟、有辨别力的成人, 教师的工作热情, 并不是靠恐吓、威胁就能激发出来的, 褒扬与鼓励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其实作为教师, 他们早已学会克制, 不把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不愉快、在社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在校领导那儿受到的委屈发泄在学生身上。可教师也是人, 有感情的人, 他们心中的苦楚又向谁倾诉呢?更多的时候, 他们是在默默地忍受, 因为他们深知, 教师要保持“安贫乐道”的美德, 只有这样, 教师才不会气馁, 才会安于现状, 精神才不会松弛。[3]
三、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1. 教师应当受到学生的尊重
目前, 学校和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尊重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 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可这并不等于说学生就不应该尊重教师。在大学的公共课堂上, 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上课姗姗来迟, 课堂上交头接耳, 接打手机, 发送短信……难道这是对教师的尊重吗?事实上, 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只有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才能建立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 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 教师应当受到家长的尊重
教师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 教师承担了最艰巨的神圣义务, 用课堂教学来培育儿童的灵魂、情感和智力并且身体力行, 因而, 教师应当受到家长的尊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当学生的成绩不能使家长满意, 或学生表现不好时, 学生家长往往会对教师产生不满, 甚至责怪教师;当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时, 家长会误认为教师专门找学生的麻烦;有些家长还会在学生面前对教师妄加评判, 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感。
更有甚者, 有的家长竟对教师大打出手。相信不少人看到过人民网2008年6月13日的一则报道:当着课堂上55名初一学生的面, 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儿子, 身为警察的夫妇纠集其他3名亲属, 对一位27岁的英语女教师实施殴打, 致使被打者受伤出血, 大便失禁。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这位家长的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好, 教师经常发现他的英语作业不能正确完成, 多次向其家长提出批评和建议, 引发了家长对她的不满。毋庸置疑, 警察闯进课堂殴打教师的恶性事件, 给受害人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的伤痛一辈子都不可能愈合。与此同时, 也使所有目睹此次恶性事件及浏览此则消息的教师们感到十分心寒。
事实上, 教师与家长一样, 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其目的是一致的。因此, 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沟通, 构建一种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良好氛围, 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 教师应当受到上级的尊重
教师要接受上级的领导, 接受上级的监督, 而上级在制定方针政策时, 也应从爱护教师的角度出发, 使教师享有一定的参与权与决策权, 改变教师只是形式上的出席者的局面。如有些学校虽成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 但却形同虚设, 大都是对一些本就决定好的事情进行讨论, 走走过场。此外, 作为上级更需认真听取教师反映的教学中的问题或工作进展, 给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并参与其中, 以便给会议提供决策的依据。[4]
4. 教师应当受到同事的尊重
教师和同事之间是友好的伙伴, 是志同道合的群体。教师之间只有团结互助, 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经常交流, 相得益彰, 同舟共济, 才能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反之, 否认同事的权利, 侵占他人的优先权, 破坏平等原则, 贬低他人, 会损伤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更糟糕的是, 如果教师们长期处于一种充满敌意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中, 则可能导致产生各种问题, 使学校受到损失。
5. 教师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目前, 社会上仍有不少人对教师怀有世俗的偏见, 不按价值和贡献取人, 有人竟嘲笑教师只不过是和课本打交道的教书匠。殊不知对教师职业的歧视会严重挫伤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事实上, 教师地位的高低应通过其社会作用的大小来衡量。不可否认, 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其次, 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 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5]显然,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不可取代, 教师的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总之,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而尊重教师正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因此, 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受人尊敬的职业,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2][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7、187、205.
[4]Jane Fraser.Teacher to Teacher[J].Portsmouth, NH:Heinemann, 1998.
倾听心灵的泉水 篇4
心灵的声音,那缓缓回荡的声音,震动着警示着我们?生活如一道七色彩虹,有橙,有紫,有绿……金闪闪的黄,广阔无垠的蓝。
成功不必骄傲,因为下一步有你不可想象的艰难,失败时,不必气馁,因为前方会有柳暗花明的机会,失意时,不必抱怨,因为定有灿烂阳光在身边,多彩的生活有不同颜色的笔画与调板,这时不妨听一听心灵上的答案。
人生就像一道道选择题,在人生的转折点当你面对重大的选择时,你是选择盲目的从众,还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我们迷失方向时,不会失去动力,还能静下心来,想着自己的目标与梦想从而不懈努力。古今中外,因为坚守内心,所以取得成就的人不胜其多。
也许你们问我,我与她的笑容为何如此灿烂?其实你无需惊讶,这是因为我与他享受着生活。我们在每一个地方都放开自己的心怀,同时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奇妙而有神圣的自由空间。
我很喜欢聆听那蜂儿飞舞的声音,因为这种声音使我眼前出现了许多小生灵的生命,让我感悟:小东西的生命是那样短暂,但他们一生辛辛苦苦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生活本生就是一幅画,但在懵懂无知,认不清方向时,我们只是观画者,当我们经历了风雨,品尝了生活的味道时,也就学会倾听来自心底的声音,做不一样的自己。这样我们才是画中的主角,才有自己的精彩!
作者:陈瑾
指导老师:肖民权
倾听心灵的泉水 篇5
倾听是通往学生心灵唯一的桥梁, 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就必须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呼声, 了解学生的疾苦。对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就可以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 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增加老师的亲和力, 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 学会倾听。可是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往往会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 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比学生高明, 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然而事实上只有学会了倾听, 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只有在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后, 他们才会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 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 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 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 就是心与心的交流, 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我班有个学生叫盛逸文, 经常看到他郁郁寡欢, 好象有许多心事, 我找他谈话, 他就是不愿意开口。有一次, 我找到他, 他却说:“老师, 有些事情我不愿意说, 我感激你对我的关怀。但是我不愿意说我的心情。”在多次之后, 他甚至会躲避我的审视的目光。渐渐地, 我也不再去过问。然而, 不时的会有孩子会跟我打他的小报告, 一会儿说家庭作业没完成, 一会儿又说体育课逃课了……种种的问题总是会发生在他的身上, 他俨然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问题学生”。
在多次的“教育”未果之后, 我已无计可施, 对这个总是低着头不说话的孩子渐渐地失去了耐心。但就在那个平凡但又绝不平凡的下午, 我看到了那个孩子最最脆弱的内心。那个寒风肆虐的冬日下午带来了他人生中无法承受的又一次重大的打击。
他的父亲早在几年前, 就因为车祸而过世了, 而疼爱他的母亲也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家庭, 离开了年幼的他。母亲改嫁后, 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他的生活一下子就失去了重心和依靠, 然而年迈的爷爷和奶奶已是风烛残年。他好害怕, 好害怕, 好矛盾, 好矛盾。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她很想告诉老师, 又怕老师笑话;很想告诉老师, 又怕同学们知道了, 不好意思;很想静下心好好学习, 可是回到家, 一看到爷爷的愁容, 就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心就乱的不行了。
就在这样摇摇欲坠的家中, 一直陪伴他成长的奶奶终于抗争不过病魔而离开人世, 一向坚强的他终于崩溃了……
我在倾听时, 不插话, 不打岔, 他有什么就说什么, 而且始终看着他的眼睛, 关注他的事情。他此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 说罢了, 就有放松的感觉。我听了以后, 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 不仅影响到他的求学之路, 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在那次静静的倾听后, 我这才真正了解到他的孤独的内心世界, 然而解铃还需系铃人。在那次深入的了解之后, 我终于按耐不住找到了孩子的母亲。当我拨通电话时, 对面传来的温暖的女声让我心中的那块石头有稍稍放下的感觉。在那个电话后, 那位满怀愧疚和爱的母亲对我倾吐了心声。这又是一次静静的倾听。她哭了, 她是爱他的, 但是迫于生活, 她向现实低头了。作为一个母亲, 她承认自己是自私的, 但她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然而, 那个懂事的孩子, 他用脆弱的小身板迎接着生活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终于令人心疼的这个孩子终于用他的勇敢, 他的执着感动了他因面对压力而胆怯的母亲, 温暖了他因为受伤害而满怀憎恨的爷爷。
今年刚开学时候, 他交给我一篇日记, 短短的文章中, 他用朴素但最真挚, 最温暖的语言讲述了跟妈妈一起过新年的琐事。记得他在日记中写道:妈妈在一旁用开水和面, 而我却在一旁捣乱, 我抓起一把面粉就往妈妈脸上撒去, 顿时妈妈就成了戏台上的白脸曹操了。我想这回肯定要挨骂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但妈妈说了半天看完也没在听, 只好无奈地摇摇头。也许在旁人看来, 这只是一个最最简单的一个生活的片段, 这些事每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着, 但在我看来, 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风雨之后的彩虹才是最美的不是吗?新的学期到了, 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活泼乐观、奋发向上的好学生。上课时, 总能看到他认真思考时微微皱起的眉毛, 频频举起的小手;课间, 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看到他快乐玩耍的身影;放学时, 无论来接他的是爷爷或是妈妈, 都会让我觉得格外欣慰。
用心灵去倾听 篇6
这天中午, 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班长就来告状了——侯超与彭茹在教室嬉闹, 侯超把老师放在教室的三角板给摔坏了。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个侯超, 不但学习差, 而且整天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真不让人省心, 今天得好好教训教训他!”我立刻来到教室找到侯超, 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这时, 其他学生也纷纷围拢来数落侯超的不是, 有些同学还义愤填膺地向我控诉起侯超以往的种种劣迹来了, 侯超成了众矢之的了。刚开始他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为自己辩解, 但看到我与其他同学这种群起而攻之的阵势, 终于寡不敌众, “哇”地一声哭了, 边哭边说:“反正我已经习惯了, 不管什么事, 每次老师、同学全都认为是我的错, 三角板我出钱赔!大不了就是挨我妈一顿打。”听了他的这番哭诉, 我立刻冷静下来了, 尤其是他说的“反正我已经习惯了, 不管什么事, 每次全都是我的错”使我的心受到了震动——原来侯超并不像我想的那样“没心没肺”。“我已经习惯了”这句话便是他有思想、有切身体会的有力证明!是呀, 他已经习惯了被别人误解、冤枉、甚至背黑锅;习惯了破罐子破摔……想到这些, 我便为我刚才冲动、武断的言行感到后悔。于是, 我马上示意其他学生走开, 我拍拍他的肩膀, 让他坐下, 我也坐在他身旁, 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对不起, 刚才老师太冲动了, 没问清楚事情真相就乱下结论, 把责任全推给你了。现在, 你给我讲讲到底是咋回事好吗?请相信我, 我绝对会公正处理这件事的!”他听到我这样说, 就不再哭了, 情绪也慢慢平静了。就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我又叫来彭茹, 让她也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结果和侯超说的一样, 并且我还从他俩的述说中听出, 彭茹也有错, 我当场便批评了彭茹:责怪她刚才还与其他同学一同说侯超的不是, 完全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嘛。遇事应先检查自己, 不能只想着为自己开脱而一味地指责别人。此时, 侯超一见这情形, 马上说:“老师, 三角板是在我的手里摔坏的, 我一个人赔就行了, 我以后不会再和别人瞎胡闹了。老师, 三角板你帮我从城里买, 好吗?”看着他那还带着泪痕的脸庞, 听着他不带任何情绪的话语, 我知道, 他这才是在真心实意地在向我认错。我说:“三角板我可以帮你买, 但钱得根据你们两人责任大小, 由两人合出。你出一多半, 彭茹出少半, 你看行吗?”“行!”“行!”他俩都痛快地答应了。
我立即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侯超家的电话, 因为我了解到, 侯超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 一年半载难回一趟家, 而侯超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 遇事根本不听孩子解释, 动不动就是一顿打, 骂那更是家常便饭了。我把刚才发生的事, 包括我的处理决定都如实告诉了侯超的妈妈, 同时再三叮咛她:“侯超回家要钱时你千万别打他, 男孩子家好动、淘气, 又有谁家的孩子不犯错的?多给他讲讲道理, 打骂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打完这通电话, 我这才如释重负,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这次“三角板事件”中, 我深刻体会到:在任何时候, 我们都不能把孩子当做没有思想, 没有尊严, 任人摆布的木偶, 要静下心来, 用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给他们说真话、倾诉的机会。可我们多数时候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或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有时还带着可怕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稚气未脱的孩子们。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纠纷的时候, 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实际的教育效果与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倾听心灵的泉水 篇7
《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 来源于西班牙《都市生活报》, 译者顾周皓。课文紧扣“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 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 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课文以儿童的特点和观察的视角, 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只要拨“105”, 就能得到她的帮助;当“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 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 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 “我”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 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 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 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 “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 苏珊不幸病逝了。一桩桩、一件件平凡的琐事凸显人物品质, 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一句句、一声声朴实自然的语言, 真实可信, 涌动真情。教学时要在学生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理解“问讯处”、“从未谋面”、“耐心”等词语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 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感受真情的美好, 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融入情
1. 谈话导入。
师:通过学习《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 我们懂得了耐心的倾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课文,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 揭题质疑。
(1) 《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这两篇课文中的“听”有什么异同, 本文的“听”重在什么?为什么?
(2) 课题中“倾听”是什么意思?看了课题, 你还有哪些疑问?
3. 分组学习。
(1) 交流预习收获和疑虑,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2)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听”的句子, 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真情故事,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及求知的欲望;通过分组交流解疑求同, 扫清生字词障碍, 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自读课文感知情
1. 汇报收获和感想。 (学生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和学习中的困惑。教师根据汇报进行归纳整理。)
2. 再读课文感受情。 (出示通过小组交流, 合作整理归纳出的问题, 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 谁在用心灵倾听? (我:汤米。) 他在倾听什么? (小精灵———苏珊的帮助和抚慰。) 课文围绕“用心灵去倾听”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小时候“我”对家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电话机。) 电话机里面的小精灵叫什么? (问讯处———苏珊。) 苏珊帮助“我”解决了哪些困难? (引导学生先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 长大以后, “我”试着拨通电话, 提起“修理”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体会呢? (引起对方回忆, 并从中勾起被询问人想起询问人的身份。说明他们的感情已经很深厚了。)
(4) 最后拨通电话听到的是苏珊的一句什么话?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前文的“到另一个世界幸福地歌唱”有什么不同? (面对动物的死亡, 苏珊用一种美好的说法———“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宽慰孩子, 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 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 引导孩子走出痛苦的阴影。而后一句主要是苏珊对汤米的安慰, 希望自己死后汤米不要伤心, 要乐观地看待生死。)
(5) 苏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珊是一个善良有母爱的人, 她会用自己的心跟孩子交流, 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孩子的述说, 用自己的真诚、耐心赢得孩子的信任。) “我”是怎样知道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以及后来的交流中知道的。)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描写中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设计理念:通过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预习,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师生交流互动, 查缺补漏,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能力。
三、探究阅读升华情
1. 精读课文, 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1)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 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 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听到苏珊温柔的嗓音, “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 孩子的天性突然释放———放声大哭。这当中既包含着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 又蕴含着孤独中找到希望而幸福的哭。)
(2)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 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对于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 小精灵每次都像母亲那样耐心地、细致地回答。课文语言朴实, 读起来让人心灵震撼, 形象地描写了苏珊的人格和爱心。)
(3)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 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苏珊像母亲那样, 耐心倾听“我”的心声, 困难时给予帮助, 痛苦时予以安慰。这为“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做了铺垫,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 探究性阅读课文。分组读一读、议一议。
(1) 找出相互照应的句子, 读一读、讲一讲。 (1) “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相互照应。 (2) “她沉默了一会儿, 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 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相互照应。 (3) “汤米,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你知道吗, 这只可爱的小鸟, 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相互照应。)
(2)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得全文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
3.
苏珊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苏珊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话务员, 但她在工作上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竭诚为寻求帮助的人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一样, 不仅用心灵倾听, 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而且用自己的真诚、耐心得到了孩子的信任。)
设计理念:本环节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发现和总结规律,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在感悟和思考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
1. 思考问题, 交流感情。
(1) 此时此刻, 你们最想对苏珊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可以是一首小诗, 可以是一段感悟……
(2) “用心灵去倾听”会给人带来什么?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内容有哪些?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学生分小组交流。)
2. 展开想象, 提升能力。
(1) 小练笔。请读一读苏珊最后写的留言, 想一想, 她写之前会想些什么?请用笔把苏珊想的内容写出来。
(2) 交流小练笔。 (学生分组交流, 班上交流。)
在雨中倾听心灵 篇8
子夜, 独倚窗栏, 声声雨滴击打着窗棂。音律将人带入另一番境界, 倾听心灵的呼唤。我听见荆轲离别时高呼“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时悲怆之泪打在匕首上的脆响;我听见黛玉西去前悲吟“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悲恨之泪落在旧帕上的轻吟;我听见陆游离开前痛喊“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时伤国之泪落在枕巾上的轻弹……
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承载了多少绵绵细雨, 轻轻落泪, 感感心愁。雨, 你是太白失意时感伤之泪, 是秋雨想家时思乡之泪, 是香港回归时亿万中国人的欣喜之泪!
屋内, 静谧无比, 柔和的灯光照着温馨;屋外, 喧闹无比, 风中夹杂着雷的怒吼、枯叶的呻吟, 越是这安静的时刻, 越可清晰的听到心灵的对白。荆轲的牺牲, 成全了天下的安定;黛玉的悲愤, 宣告封建制度的不公;陆游的伤感, 透露出拳拳爱国心。一个个心灵呼唤着、呐喊着, 让自由归来、让公平归来、让爱归来。
荆轲告诉我, 他也渴求过上恬静平淡的生活, 但是, 家仇国恨只能让他选择无奈;黛玉告诉我, 她也不愿在屋中流泪、在孤愤中离开, 但是, 封建制度的束缚只能让她如此一生;陆游告诉我, 他也不愿金戈铁马入梦来, 但是, 朝廷的无能只能让他在雨中消逝。
雨中, 我倾听着一个个心灵的呼唤, 是他们令历史的长卷生气盎然, 是他们令历史的长河生辉添彩, 但是无尽的精彩后又有多少的心酸、多少的苦楚, 他们在雨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挥洒了自己的生命, 令雨有了它那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雨, 一直在下……
导师:罗威
【倾听心灵的泉水】推荐阅读:
倾听心灵的诉说11-07
12用心灵倾听08-12
用心灵去倾听教案07-01
用心灵去倾听答案07-15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09-11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设计一10-22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及反思10-29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杨开荣)12-22
倾听的作文600字:在倾听中感知快乐06-11
教师的倾听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