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精选6篇)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篇1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一个人的生命意识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开始。小学语文是洗礼儿童思想的学科, 是对生命意义教育的前沿领域。但是, 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小学生的生命意义教育。因此, 我们对生命教育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语文学科中生命教育内涵是博大的, 它全面涉及了儿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以及道德观念等诸多内涵。那么, 我们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 寻找生命教育的营养
新编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的安排了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课文, 为小学语文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提供广阔的教育空间。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 与作者对话。在阅读与理解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获得情感的体验, 从而塑造小学生的个性。例如:三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卧薪尝胆》《军神》《掌声》《孟母教子》等, 都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与生动具体的事例, 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世界生命的美好,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这样, 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阅读中感悟, 是人文学科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常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如通过开展“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活动, 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感受幸福生活的美好。以及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时怎样面对生活, 从诗歌的内容中积累了关于生命意义的哲理。从而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爱惜自己的生命。
二、广泛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
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学科是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 因为每一篇课文中在字里行间里都体现生命的意义。所以, 我们应该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有关生命意义的阐释, 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例如:在指导课外阅读《与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时, 让学生从认识时间的意义开始, 学会如何利用时间、对待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 珍惜时间的要求显得太高, 而珍惜生命是现实的、质感的。并且要求学生把这种理念付之于行动, 才是现实的。因此, 在阅读中开展了《我与时间赛跑》的读书笔记活动。首先:谈谈“我”应该如何与时间赛跑?其次:学习生活中如何赢时间?最后:就此活动进行拓展说话训练。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每天早晨抽出几分钟朗诵课文, 或者默记英语单词;有的学生这样珍惜时间:每天少玩一会手机, 多看一些课外书籍, 等等。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 每个人都有自己珍惜时间的办法, 珍惜了时间也就珍惜了生命。
三、习作练笔, 在作文中渗透生命教育
有人说, 作文不仅是对生活的思考, 更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习作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当今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 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种种现象都会引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能把这些体验记录下来就能潜移默化的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在教学《放飞蜻蜓》后写了《爱护动物》这样一篇作文。首先, 要求学生感受课文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关键性的词语,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 要求学生通过某个细节来说明自己对动物的爱护。最后, 让他们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谈谈人与动物的关系, 有部分同学还能够利用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人与自然》中介绍的有关原理谈谈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从而把握了作文的重点。原来, 生命是宝贵的, 人类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要保护动物。所以, 利用语文教学在作文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四、综合实践, 在活动体验中珍爱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触及了教育的灵魂。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活动。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验文本中人物内心。这样, 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 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体谅别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潜移默化的懂得了珍爱生命。例如:在教学《孟母教子》时, 了解孟母对儿子的教育。孟母督促儿子勤奋学习, 并且用织布来比喻学习活动。通过断织来说明废学, 这样的比喻本身就具有说服力。孟子本来对学习不太认真, 学习的时候漫不经心。所用, 孟母就采取了断织的办法。这下让孟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从而很快的改变不良习惯。又如, 在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中, 让学生走访自己所在街道中的盲人、聋哑人等, 学生们感受到残疾人对生命的热爱。回来后把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成作文。在这样的活动中, 让学生们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与痛苦。在交流中小学生们能从残疾人的角度谈如何关爱生命, 同时, 孩子们也意识到自己应该珍爱生命, 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之,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实施生命为主题的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体验生命的珍贵,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真切的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李曙霞.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J].现代教学, 2014 (9) .
[2]陈莉.中段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积累与有效运用[J].教师, 2013 (19) .
[3]徐媛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 2014 (7) .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篇2
以前早有了声音,以后也该永远有声音。都是因为生命。
其实我也咕出了多少声音,尽被几人听听——太多的太多都是自己。
忘了,最早的声音并未被自己的耳朵所录下,或许那无端地就被挤成最早——“妈妈”。
我并不觉自己对不起父亲,正如那些人都相继喊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样。父亲因为工作过于繁忙常在教书,那是在乡下——也只得让我与母亲常“蜗居”在镇上。
那“蜗居”我并理解,可以说也算是懂的——然而我偏要这样说,只不过是两人之间挨得太近,以至于无法望见身外的天地——只剩声音了。
母亲每晚都会给我讲故事,——这真是我强迫,扰得她每晚都睁开一缝眼,那时我并不通情达礼,只是叫着:“妈妈,快讲,快讲嘛!”她只得吞吞吐吐地说着:
“乖……妈……妈再讲……啊……从前……”
“从前”之后便不再有下文了,她又合上了眼,我巴望着,呆呆地,只等她何时候再开口,等得不耐烦时我便又叫她醒——其实我并不知道她已睡熟,只是对她叫着:
“妈,妈……你快说啊!”我使劲摇她的手,又有意抽取她握紧的书,而她并未醒来,我便有些疑惑。
“说,后来呢?”我对着她喊,正对她的耳。她振了一下,手 抓着什么——书,又眨了眨眼,几欲睁开——而又未成。
“哦,哦,后来那只小白兔……小白兔……又……”母亲的手贴在了我的脸上,又丝溜溜地滑下来,从脸颊的一边又滑至下鄂。抽了一下,似伸似缩,而后钻进被窝,和声音那样不见了。
我只等待了一下,再没有等待的机会,似乎她很快又像原先的旧戏重演。待她稍有恍惚便推动她的手,终于她恢复了精神,又摸摸书面,而她并未看就露出了声音。
“乖,后来啊那只小白兔钻进树丛……”她看着我,略有些与往日不同。而我那时无从知道,现在只是感受到了其中的米粒般的道理,她所发出的声音我都听到了,正如她在梦中也倾听我的那样。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篇3
“点亮”课堂文化
构建自主活力课堂
2012年10月,南湖小学2-5年级的学生家长进入课堂,亲身体验该校的“点亮课堂”:课堂中,学生自主读、想、说,并尝试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胡岚老师注重从学生的习作入手,引发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思考,自己总结出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并把方法迁移运用到刻画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片段所呈现的人物心理中,课堂氛围热烈异常;刘冬梅老师的音乐课把音乐与舞蹈、美术、文学、影视等学科有机整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从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直至下课仍对课堂恋恋不舍……
郑竹青校长介绍,“点亮课堂”就是构建“自主活力”的课堂,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尊重差异性,追求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每一节课都力求有特点、有创意、有情趣、有活力,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与能力”的教学境界,让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诞生想法的地方”。
南湖小学的“点亮教育”始于2010年的“‘点亮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构建自主活力课堂的研究》是其子课题。该课题将“一核心四拥有”教育理念贯穿课堂,紧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教学观(一核心),努力实现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拥有自主学习的提问权以及习惯和方法(四拥有),让课堂真正成为点亮师生生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乐园。该校的一位教师说,正是通过课题研究,他们对“点亮课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仅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受益,老师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点亮”学生
构建“自我点亮”活动文化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素质得以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点亮”,这是南湖小学实施“点亮教育”的独特方式。近年来,该校通过各种主题的德育实践,设立丰富多样的社团等措施,用多种评价形式赏识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
每周一、二、四的下午5:30-6:30,南湖小学的校园里就活跃着武术社团小队员们的身影。小队员们在武术教师的指导下,拳来剑往,刀砍棍扫,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采访中,一名满头大汗的队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参加武术社团,我不仅可以参加比赛获得荣誉,还强壮了身体,意志也坚强了!”该校是自治区武术传统学校,以特色的武术教学、独创的武术操、辉煌的武术赛绩致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武术队已成为该校特色教育的一张名片,赢得上级部门、社会、家长等的赞誉。
机器人社团是南湖小学设立的众多社团中的一个,也是学校举办一系列科技活动的主阵地。每学期初,社团辅导教师会根据上一阶段训练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学期末,社团辅导教师要作社团活动总结,并综合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评选出“机器人编程之星”“机器人搭建之星”“机器人创意之星”等,让学生在社团中“发光”。平时,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学生在其中不仅学到了科学技能,还锻炼了思考和创新能力。
南湖小学还开设了包括民乐、合唱、小记者、航模、舞蹈、篮球、英语、文学社、科学、美术、阅读、心理成长小组等众多社团,各社团根据学生年龄段进行分班分层教学。社团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点亮教育”的核心理念——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独特禀赋,在此基础上成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多一条成长路径。
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是南湖小学激励、唤醒和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另一重要手段。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期末散学典礼等活动中,该校都设有隆重的“‘童星闪耀’红地毯”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先自行申报,学校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读书小博士”“小数学家”“小歌唱家”“环保小明星”等,让获奖者像明星一样走“红地毯”。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都有获奖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正是得益于这样精心设计的“点亮”活动,南湖小学的学生从“被点亮”到“自我点亮”,学会了自我教育,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点亮”教师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我希望成为光芒。”南湖小学青年教师韦婵芳在教学随笔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对于我这样刚入行没多久的新教师来说,南湖小学无疑是一个充满着温暖光芒的地方。……每一位师长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闪闪发光的他们,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有期待……”韦婵芳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该校为“点亮教师”作出的努力。
教师团队建设应和教师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教师认识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场所,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基于此,南湖小学多年来实施了“师表工程”“师能工程”“骨干工程”“青蓝工程”,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的教师团队,造就了一流的师资。
“师表工程”重在师德培训,除传统的学习、培训形式,该校每年还在教师节组织全体教师诵读入职誓词——《爱的宣言》,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与激情;注重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自主培养高尚师德,如学期末给教师设立的“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工会积极分子”“教育教学创新奖”“科研积极分子”等多种奖项,在每年的“创新杯”教学竞赛中,除评出一、二、三等奖外,更不拘一格地根据教师的申报及课堂实际,给每位教师评出如“教学设计奖”“学法指导奖”“课件制作奖”等至少一项教学单项奖,尽可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师能工程”“骨干工程”“青蓝工程”重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该校倡导教师自主学习,把“学习化”作为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点亮”教师思想,进而“点亮”教师职业生涯。每到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学校都会赠送给教师购书卡,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个人素养,并通过开展“美文诵读”“师德演讲”竞赛、书写竞赛等活动,促使教师扎实修炼基本功。该校还提出“六个一”教师自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自学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最佳教案、作一次中心发言、上交一篇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每月写一次教学随笔。
此外,该校积极挖掘教师的潜能与价值,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打造“校内名师”,促使教师“自我点亮”。每周三下午,该校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每次必有的“短、平、快”的“教改微型论坛”是最精彩的节目。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自由确定专题,轮流担任主讲“专家”,如《有关批评的建议》专题,心理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学生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从理论上给予阐释,用实践加以证明,并介绍了适合不同群体学生的批评方式,引发了其他教师的思考。
南湖小学还非常注重科研引领,以研促教。学校教师人人有课题,每年通过“科研成果推广会”“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沙龙”、“金钥匙、金点子”班主任工作艺术研讨会、师徒结对子、“创新杯课堂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展示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更多途径,让教师们在多元的舞台上更闪亮。
目前,南湖小学共培养了1名广西特级教师,9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12名南宁市学科带头人,25名南宁市教学骨干,还有1名教师入选“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5名教师成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养对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点亮教育”不仅照亮了学生的前进道路,也燃烧了教师的梦想,让师生们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正如郑竹青校长所说:“积极寻找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方式,关注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尊严,努力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根繁叶茂,硕果满枝,这就是我们办教育的目的。”
(责编 蒙秀溪)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篇4
周韫轶:“体悟式阅读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基于自己多年来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矫枉过正现象的体验和感悟而提出的, 意欲通过研究、实践, 还语文阅读教学以语文的本色。
新课程改革给一度迷惘、困惑、备受社会责难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经过教改思想洗礼之后的语文教师开始以反思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执教生涯, 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 努力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教师不再囿于“应试”的藩篱, 开始自由舒展自己的教学个性, 开始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而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矫枉过正的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用“虚、闹、杂、碎、偏”五个字, 精练地概括了这种倾向, 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花花动作多, 花拳绣腿多, 花里胡哨多……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 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确有“被抹去了本色, 拧干了原汁, 使语文教学错位、变形、变味、变质”的倾向。
基于这种认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本色”的语文教学。很欣赏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 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 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 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由此我领悟到, 本色的语文教学应该能让学生徜徉在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中, 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心灵, 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观照作者的情感和体验, 在作者营造的温馨意境中放飞心灵, 吮吸汉语言文化的乳汁, 健康幸福地成长。于是, “体悟式阅读教学”在我的脑海中就闪现出它特有的灵光, 我要把语文教到学生心里, 让学生倾听到自己生命成长的声音。
记者:“体悟”似乎是一个比较玄虚的语词, 它应该是指向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活动。您能否谈一谈为什么会选择从这个角度去探索语文阅读教学, “体悟式阅读教学”的内涵是什么?
周韫轶:好的。记得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一句话:“西洋语言是法治的, 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西洋语言讲究的是规律和逻辑, 而“人治”的中国语言讲究的是直觉感悟, 追求韵味和精神。汉字本身就是表意文字, 它不仅声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 而且还以意美而感心。由汉字组成的经典文章更是充满意蕴之美, 阅读这些文章就要感悟这种美, 体验这种美。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曾说:“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这里说的“涵泳”, 是指读书重在追求与作者的“意合”, 重在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韵味和精神。因此, 语文教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传统经验便是“涵泳”。无论是朱熹的“学者读书, 须要敛身正坐, 缓视微吟, 虚心涵泳, 切己省察”, 还是曾国藩的“涵者, 如春雨之润花, 如清渠之溉稻……泳者, 如鱼之游水, 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 须视书如水, 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 庶可得之于意之表”, 都强调读书必须全身心地沉浸到文本的语言环境中去口诵心惟, 这样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我探索“体悟式阅读教学”, 是对“涵泳”这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正如你所说, “体悟”的确是指向主体内心的, 但它并不玄虚。因为它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旨归, 并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 直接将阅读文本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之中, 引导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经验带有感情色彩地进行体味、反刍, 从而实现经验的升华与超越, 最终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 “体悟式阅读”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积累去把握文本, 去体验感悟, 去思考内化。
记者:可以看出, 您对这个课题的探索既有着丰厚的历史渊源, 又是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 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有何“体悟”?
周韫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体验”“感悟”可谓关注有加, 诸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等等。“体悟式阅读教学”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契合的。学生的灵气、灵性是客观存在着的, 他们对文本有着自己的独特体验, 可以与文本对话。但大量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灵性, 只是在挖掘教材里的东西而没有挖掘“人”本身的东西, 这直接造成了学生灵性的泯灭、志趣的丧失。我在教学中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体悟式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努力促进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 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我理解古人的所谓“涵泳”, 体验、感悟应该是应有之意。因此, 面对传统教学思想, 我们应怀有敬畏之心, 汲取合理成分发扬光大。这就是我行走在历史与现实间的一点“体悟”, 这个问题让我似乎也倾听到自己专业成长的声音!
记者:您让我们对“体悟式阅读教学”有了一个比较理性的理解, 在实践操作中如何去贯彻这些理念, 您有没有一个操作流程或者一种操作模式?
周韫轶: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架构了“体悟式阅读教学”三个环节:激活———体悟———融通。具体教学流程是:激活 (导读启思, 披文入境) 、体悟 (研读品味, 体验感悟) 、融通 (美读内化, 意理迁移)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激活”这个环节是通过创设适合体悟文章内涵的情境, 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 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初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其情境, 学生才能与作者有同样感受, 才能建立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心理的沟通、情感的联系, 否则只能当局外人, 作壁上观。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借助想象, 以促使学生进入文中, 步入境里, 观其行、通其心、感其情, 从而发挥情境的感染效应, 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在执教《学步》一文的时候, 首先给学生回放了许多幼儿学步的照片,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步经历并谈感想, 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叙说了许多温馨画面和童年趣事。在这样的情境之中, 我引导学生观看一幅幅儿子学步的生动画面, 学生很快就从“推开椅子走到了门口”“挣脱怀抱拼命要下地”“摇摇晃晃走自己的路”等语句中感受到“儿子”学步的一个个细节, 并体会到儿子学习走路的过程既充满惊喜, 又饱含快乐, 虽处处潜伏危险, 却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那份坚持和执著。这样, 通过唤起学生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所反映的生活画面进行体验、感悟, 并把两者有机和谐地融合起来, 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体悟”环节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它是在前一环节学生联系生活、初步感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又一次入境体验, 通过想象、合作、交流升华体验, 努力营造一种实践的课堂、体验感悟的课堂、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情意浓浓的课堂。由于阅历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加至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存在差异, 有时仅靠形象的还原、角色的替换, 学生往往还是身不由己、情不由衷。这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适时适当地设疑、点拨引读。或描述画面、提示情境, 或挖掘内涵、提示情感, 或渲染气氛、提示语气, 以促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如学习《“番茄太阳”》一文, 在学生初读课文, 认识了盲童明明的纯真、可爱、充满爱心、特别爱笑等体貌特征之后, 我抓住了“盲”“笑”“追”三个字, 引导学生研读品味、探究体验, 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与“盲”对话,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生下来就是盲童意味着什么?同学们想象一下她会遇到哪些困难?”意在让视光明为寻常的学生走进“盲”这一陌生的世界, 感知其不易与不便, 为下文感受明明的“笑”做铺垫, 使学生在鲜明的反差与对比中体悟明明的性格。与“笑”对话, 我引领学生走进明明的心灵:“明明无法看到这美丽精彩的世界, 她甚至不知道爸爸妈妈的模样, 她每天都要面对随时随地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危险, 她有着太多太多伤心痛苦的理由, 可是, 明明却笑得开心, 笑得纯真。你从这笑里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在感悟中真正触摸了明明的自信、乐观与坚强。与“追”对话, 我通过音频让学生在感官参与和相互交流中真切体验:“文中说笑声追着人走, 笑声怎么会追着人走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明明银铃一样清脆的笑声呀? (放音频) 听了这么清脆的笑声, 你有什么感受?”设计这个问题意在让明明阳光般的“笑”也“追”进学生的脑海中、心田里, 以便更好地感受、理解作者心情的变化。三处对话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驻足、品味、回环、咀嚼, 在读懂明明的“笑”的同时, 也读懂了同为残疾人的作者的心情变化历程: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融通”环节重在将学生的所体所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品质。南宋学者陈善主张读书须知“出入法”, 他说:“读书须知出入。始当求所以入, 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 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 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 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 则又死在言下。”如果“体悟”环节是引导学生“入得书”, “融通”则是引领学生“出得书”, 使学生从文本所展开的“世界”中走出来, 站在一定高度和距离上对文本再做冷静的审视, 通过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美读”方法, 实现学生阅读情感的内化和意理的迁移。叶圣陶强调学生阅读时的美感, 不仅使阅读课文时的内容考究“理智地了解”, 更在于“亲切地体味”, 从而“与作者的心灵感通”, 达到对文本的美感共鸣。他因此强调阅读时情感的融通作用、共鸣作用。就是说, 对于课文的认识, 不是为了无生趣的文字符号, 而是为感受鲜活的情感流动。阅读时, 只有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融通了, 情感共鸣了, 其学习语文的“兴味方面和受用方面才有莫大的收获”。执教《掌声》一文, 学生体悟到两次“掌声”在小英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应, 让原本自卑、胆怯、忧郁的小英变得自信、坚强、快乐, 我引导学生回味“掌声像冬日的暖阳, 能温暖人们的心田;掌声像葱郁的大树, 为炎炎夏日送来一丝凉爽……”,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让我们轻轻地告诉自己……让我们真诚地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同学们, 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掌声毫不吝啬地献给需要他的人, 把我们的爱撒播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在美读中实现了情感升华, 在美读中丰富了人生体验, 在美读中完成了生命成长。
记者: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肯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感怀, 沉淀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 请您择其中一二事与广大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分享, 好吗?
周韫轶: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历经岁月淘洗的佳作美文, 皆为浩瀚文化海洋中的珍品, 每篇美文都是一个沁人肺腑的情感磁场, 都是一段意蕴深厚的人生积淀。阅读它们, 就是与大师对话、与智慧对话、与人生对话, 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使单薄的心灵因一种精神的充溢而丰满起来。在探索实践中, 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 阅读教学是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体验、感悟, 让学生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因阅读体悟而更加丰富。当然,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人生体验, 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才能确保在文本与人生间出入自由, 伸缩得体。
因此, 我觉得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语文教师会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让自己和学生在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美妙地相遇。一个热爱生活的教师会永葆童真, 充满活力, 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帮助他们树立前进的目标。歌德说:“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 爱或激情越强烈, 越充沛, 认识就越深刻, 越完整。”因此, 我常常告诉我的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文字功夫, 缺少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生活的体验,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言就会干瘪苍白, 枯燥乏味。我总是试图将文本和学生的生活世界, 和学生的课外阅读打通, 不只着眼于对一个字的揣摩、一句话的斟酌, 而是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积累、生活积淀, 用最真切的生命体验和文本与学生进行对话, 引导孩子们透过文本这扇窗, 睁眼看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汝果欲学诗, 工夫在诗外。”我发现当把视野投向教学之外, 反而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大量的灵感, 让自己的教学思路变得更加灵动而多元。
语文教学向生活挖掘资源应该是语文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 这种意识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 是水乳交融的, 这是生活的厚度、语言积累的厚度、感悟的厚度。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唤醒孩子们的感受, 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 爱生活, 爱家人, 爱朋友……推开心扉, 用心灵触摸自然, 拥抱生活, 品味情感。师生用彼此的经历和感悟去扩充课文的内涵, 让文字变活, 流露出人性, 让课堂开放成一扇窗, 引领孩子们走向更为宽广的天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语文教师是用整个人生在备课, 也是在用整个人生在上课。
另外, 教师要有文化, 这个文化不是知识, 不是学历, 而是一种文化积淀。我们不能有知识没文化, 有思想没理想, 有欲望没道德。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在文化积淀上下工夫, 当然, 这文化积淀也包括知识。语文课堂要充满书卷之气、史化之气、儒雅之气, 文而不冶, 雅而不俗, 活而不乱, 情趣盎然。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篇5
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苍鹰搏击蓝天时发出的充满自豪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婴儿说第一个字时发出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生活中有许多生命拔节的声音,而我,就乐衷于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那是一个天气炎热的下午。蝉趴在树梢上,无力地唱着一首首不知名的歌。科学老师捧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考试。”紧接着,便听到同学们打开铅笔盒的声音,准备着考试的开始。试卷发了下来,沙沙的落笔声清晰可闻。同学们都埋头做着,思考着。时间一晃而过,不一会儿,45分钟就过去了。铃声响起,可我最后一道还没做,试卷已被收了上去。“好难啊,我很多都没做出……”“我都来不及……”太阳向西方落下,我的泪水已模糊在这声音中了。
第二天,结果如我所料,鲜红的分数正如一把锋利的剑,将我刺得硬生生得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于是,我那样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的测试,我没有考得不如预期。
一丝凉风吹来,我走进了竹林。抚摸着竹子的枝节,将耳朵贴近竹子,我仿佛听见了“我长大了”的声音。呀,这就是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篇6
【关键词】语文;生命;意义价值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通过思维的启发让学生活动生命的体验,从而切实感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样,中学生才能真正领会生命的内涵。
一、依托文本,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
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很多文本内容都涉及到生命意义的阐述。而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十分重视对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的思考,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契机。例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诗人的生活背景,并且把诗人的人生经历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呈现给学生。这样,师生们就能深入分析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原来:诗人生活的年代正处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时期。此时的诗人的家庭生活与自己的仕途十分的艰难,正是这样的生存意识唤起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同时,通过诗歌的疾呼来反映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这样的疾呼,让底层百姓生存状态通过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倾泻,从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学中我们紧紧的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集体的交流与讨论后,得出这样的共识:“人的一生中应该让有限的生命表现出应有的价值。”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开展不同的生命活动中可以有效的构建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紧紧的依托文本并尽可能的开拓语文教学视野,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与感悟。
二、合作探究,阅读中咀嚼生命价值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在“完形—顿悟”学说中说过,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实质的构建。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把蕴含在文本中的生命意义的教育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咀嚼,并在合作与探究中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中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例开展分析,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生命、体验生命。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时,就引导学生对结尾句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对闰土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深层的思考。那就是虽然在旧中国贫穷落后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对社会的不断改良,劳动人民一定会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正是这样的坚定信念,所以作者认为“路”通过努力,是一定可以走出来的。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怎样选择合适自己的人生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从而咀嚼生命的价值与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引导体验,领悟生命教育的意蕴
每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咀嚼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真正的领悟语文学习中生命教育的意蕴。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生命的敬畏。在此基础上,再来进一步理解生命的价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体验到生命意义的内涵。例如:在学习过的《斑羚飞渡》时,首先,通过介绍背景知识。然后,收听课文的视频朗读。最后,通过课件展示头羊率领斑羚飞渡崖谷过程。这样,就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营造了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情境再现,再利用问题启发:从班玲飞渡的视频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生命启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逐渐失落了人性?世界上一切的生命价值是平等的,而且生命的灵性是相通的。然而,在动物身上我们仍然可以间接的反映出生命对理想与自由生活的追求。那么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来进一步挖掘人文因素呢?文学作品中反映生命意义的作品太多太多,甚至很多古代神话或者寓言故事中都反映了一些超生命力的力量。通过这样的力量来表现人类生命意识中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体现了人类要征服超自然的愿望。如《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愚公的愿望。
四、提升生命,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更要教会学生热爱生命、欣赏生命,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升生命。一切有生命的生物中人是有高级思维的动物,因而人的生命具有丰富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也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样,才能在社会进步中改变自己的生活。并且使自己的思想内涵不断的丰富起来。我们知道,人的一生时刻都在体验着生命的意义。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自己的人生目标。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4—17周岁,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在这一辈人身上得到实现。因此,每个学生要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中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真正的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要不断的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知道人生的道路有希望有坎坷、有甜蜜有幸福、有失败有成功。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去品尝、去体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困难的精神,勇敢的面对挫折与失败,把遇到的挫折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把人生的坎坷看作是考验意志的难题。这样,我们就会积极的面对人生。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推荐阅读:
倾听生命的拔节06-01
生命行走的声音11-01
倾听生命初中优秀作文08-29
关于倾听生命读后感优质12-22
倾听自然的声音05-21
倾听地球的声音作文08-28
倾听竹子拔节的声音06-01
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06-26
倾听岁月的声音作文09-14
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