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024-08-20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共12篇)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篇1

“听”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倾听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使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体现出自身的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倾听现状的分析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如皋市近几年全面推行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更加大胆、自信,也更有灵气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譬如,在讨论交流时,当一位学生正在发言,其他同学不是在认真倾听发言,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与之无关的事情。又如,面对同一个问题,总会有多位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想法,不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之上完善自己的说法。再如,一些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将小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喊着“我来!我来!”“我!我!我!”,这样不断地插话,既影响了自己“听”的质量,又影响了发言同学的思路。

上述情形在日常的教学中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而,我们有必要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一)调动倾听的热情

好动、好说、表现欲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说”的热情特别高,总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却不大喜欢听别人说。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听”的热情,让学生在热衷于说的同时,也喜欢听。

1.巧妙导入,让学生想听。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猜谜语、讲故事等形式,也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时,教师围绕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接着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大海美丽的景色,继续设疑:“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有阳光、山谷和山峰吗?海底的鱼儿到底什么样子?你们想知道吗?”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以他们显得特别兴奋。正是在这种轻松、愉悦、兴奋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进入了全神贯注的倾听状态。

2.适时提问,让学生愿听。

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中福楼拜对莫泊桑说过这样一段话:“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深深地震撼了莫泊桑,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如果福楼拜换一种说法,直接告诉莫泊桑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走法不一样的话,莫泊桑受到的触动肯定远不及此。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五年级学习修改《记一次拔河比赛》,原文最主要的问题是没能将比赛过程写具体。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学习福楼拜,问学生:“参赛队员拔河前的表现是怎样的?比赛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每一个参赛队员的姿势都一样吗?”一连三个问题让原本还没仔细听讲的学生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抬起头来。紧接着,我再问:“绳子又是如何移动的?啦啦队的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获胜队员的表现跟失败队员的表现一样吗?”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似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的眼中跳动着思维的火花。

3.及时表扬,让学生爱听。

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更多地关注积极发言的同学,而忽略静静倾听的同学。其实,教师在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时,对认真倾听的同学也不要吝啬赞扬。

当看到有同学双眼盯着发言的同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表扬:“你的神情告诉我你在认真听。”有同学指出别人朗读中的一个小错误,教师可以这样称赞:“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你都找出来了,听得可真仔细。”有同学概括或提升了别人的发言,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你真厉害,不仅会听,还会思考,是一个小小思想家!”通过不着痕迹的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到倾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而爱上倾听。

(二)教给倾听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除了调动起学生倾听的热情外,教师还要进行适时的指导,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使学生会听。

1.专心倾听。

面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教师要提出倾听的具体要求:不管是倾听老师讲解还是同学发言,都应放下手中的事情,看着讲话人或书本上的内容,不东张西望,不想其他的事情,做到神情专一、专心倾听。

2.用心倾听。

如果学生的倾听仅仅停留在表象上,那样倾听的效果必定有限。因此,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思考用心倾听,倾听后能够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果觉得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就把掌声送给他;如果有不同见解,可以作补充发言;如果同学的发言有错误,可以诚恳地指出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发言者提问。通过这些提醒让学生懂得,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只听不思;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只有用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给予恰当的评价。

3.耐心倾听。

很多同学由于太想表现自己,所以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且常常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别人的发言。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当别人话还没有说完时,不可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一定要等别人将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别人说得不是很流利,中间停顿之时,也要耐心地等一等;即使别人发言有错误时,也一定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用恰当的方式帮其纠正。

4.虚心倾听。

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要谦虚地倾听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思考,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拓展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观点,完善自己的语言。当自己的发言有错误,别人为自己纠正时,更要谦虚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及时改正。

(三)加强倾听的训练

学会倾听是一种素养,同时也是一种能力。要想提高这种能力,笔者认为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训练。

1.听写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听写训练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可以听写词语、名言警句、经典古诗词句,还可以听写优美段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听后写主要内容或感受的训练,即读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听后写出主要内容或感受,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思考去倾听。

2.听说训练。

听和说是不可分割的,听是为了更好地说,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听说结合训练的形式有很多种,一是复述老师的话或同学的发言,让学生知道不用心倾听是不能进行复述的;二是转述同学的发言,学会抓住精髓正确理解别人话语的意思;三是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之上加工自己的语言,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完善。

3.听辨训练。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以判断等形式让学生听后辨别,以此来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次小小的辩论会。在辩论之时,让学生做到仔细倾听,认真分辨。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倾听、辨别的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真正互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灵动起来。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篇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倾听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听,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孩子参加到倾听活动中,让他们想听,爱听。

二、循序渐进,教倾听方法。

虽然倾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

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

1、简单复述。

当老师或学生讲话后,问问学生,刚才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说了什么,让学生从简单地复述别人讲过的一段话开始学习倾听。

2、倾听前有明确目标。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听后“评一评他的发言”,“你有什么反驳的意见”,“你还能想到什么?”等目标指令性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3、细化“听”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发挥评价功能 鼓励倾听。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1、 良言一句暖三冬。

激励可以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

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你听得最认真”,“你不仅听得认真,还动脑分析了”,“你听的真用心”,“王璐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她的耳朵。”

“瞧,鲁兵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里一直有老师,善于动脑,回答的问题有创意, 我们应向他学习” ,“这位同学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真棒!”

“看,张婷婷听得多认真呀,眼睛亮亮地看着老师”“这么一点小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真是金耳朵呀!”,“这位同学不仅认真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啊!”,“你不但听明白了,而且还能指出不足,真了不起!”……

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励,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给其他同学也指明了努力方向,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

2、 激励可以是一个个细微的动作。

学生的心灵极其敏感,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动人的微笑,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3、激励可以是一个个诱人的荣誉小称号。

像“记忆之星”、“神耳朵”等荣誉小称号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小称号,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适当的表扬鼓励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认真倾听,长此下去,既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更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 篇3

一、明确倾听目的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由于家人的娇宠,“只张口,不长耳”,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因此往往缺乏倾听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通过讲故事,促进他们对倾听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认真倾听,捕捉到楚王语言上的漏洞,做出机智缜密的回答,最后让傲慢的楚王不敢不尊重他,从而为齐国赢得了尊严。《杨氏之子》中九岁的杨氏子能对答如流,也是因为他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除了课文,还应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影视生活中搜集相关事例与同学分享。对熟悉或崇拜的名人,学生的兴趣浓厚。而最能触动学生的则是身边的事例。班上成绩优异令人羡慕的同学,一定都有认真倾听的习惯,让他们介绍倾听经验,很能促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诸多生动的事例,让学生逐渐懂得:学会倾听,才能明白语言的含义,获取正确的信息。领会说者的意图,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地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二、训练倾听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留一定时间进行“听”的专项训练。

1.听“话”训练。小孩子生性好动,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课上一半,许多学生就开始骚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以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传话游戏活动,即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从教师那儿得到一句话,传给第二个同学听,然后逐个传话,最后一个同学反馈给教师,传递无误的胜出。这样既调节了学生的精绪,更让他们意识到专心倾听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听“写”训练。每个年级的语文课都可以安排听写的练习,如低年级的听写字词,中年级的听写词句,高年级的听写句群、听写主要内容等。通过不同方式的听写,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逐步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

3.听“读”训练。教师准备一些故事,课上适时给学生讲述,让他们听后复述故事内容,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等。高年级还可练习听读后完成相关的习题,即不出示阅读题短文内容,而是以教师或一名学生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学生必须认真倾听才能完成习题。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专注度,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表达技能。

三、传授倾听技巧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是一门艺术。不仅仅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这个道理。

1. 教师示范。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示范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即使对课文内容已熟记于心,也应拿着课本随学生的朗读专注地看着。比如教学第七册《巨人的花园》一课,课文的第一段描写花园,学生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一样的美丽,读出了喜悦的心情。教师边听朗读边看课文,不时地点头,将会意、赞赏的微笑流露于脸上。课文写巨人叫孩子们滚出花园,学生读得很温和,一点也感受不到巨人生气的样子,教师的眉头微蹙……教师的动作、表情无声地告诉学生,听课不仅仅要用耳朵,更应该用身心去倾听。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亲切地看着他,为他的精彩回答颔首;当学生的发言卡壳时,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理解地宽慰他,适时进行点拨。笔者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讲到“孩子们,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来到机场,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如果你就是雷利,你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一名学生哀伤地说:“爸爸,你不是说要亲手为我戴上蓝盔吗?”笔者肯定地点点头:“是呀,那曾经信誓旦旦送他蓝盔的爸爸就这样走了,他再也不能亲手为儿子戴上蓝盔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想说却已泣不成声,笔者没有催促,而是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轻声说:“父亲的突然离去,孩子是多么悲痛呀!”笔者这些言语、动作激发着大家的倾诉欲望。“可恶的战争,为什么要夺走我父亲的生命?”又一位学生站起来,怀着失去父亲的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大声地喊道……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中感受到倾听的力量,明白倾听时还应该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参与其中,当忠实的听众,只是偶尔提醒发言太大声的同学不要干扰到其他小组,鼓励胆小的同学大胆表达。等学生发言后,教师再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心中的疑问。要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时,同样应该注意倾听,在听中思考,才会有收获,实现个人、小组双赢。

2. 同学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发现课堂上善于倾听的同学,及时表扬,充分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学生发言后,有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教师及时加以赞赏:“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这样,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亦鼓励其他同学学他这样——倾听时动眼、动脑、动手。

四、养成倾听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忍不住插话,急着说他人讲得不对,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肯定其听得认真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等别人发言后再表达观点,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只有耐心地听完别人的发言,才能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课堂上,有的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完全处于认真倾听的状态,教师要及时用眼神暗示做小动作的学生,或用轻柔的抚摸提醒处于游离状态中的学生,或改变讲课的声调、频率,调控分心的同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 篇4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尝试了多种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聆听训练

聆听训练是指对学生进行耐心专注地倾听说话人话语的训练, 以养成学生的倾听习惯。老一辈学者曾经有“语文乃口耳之学”的说法。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重视“诵读”和“聆听”, 要通过习见习闻, 耳濡目染, 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聆听就是学习者要关注别人说话, 注重别人朗诵, 听别人演讲辩论, 包括听广播和电视播音, 从中领悟不同类别的文章要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 把握说话者或演讲者表达的表层和深层意思。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首先,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前, 我采用提问方式, 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时可讲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 以激发学生兴趣, 使他们情绪兴奋起来。比如在讲课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分心走神, 眼睛似乎看着老师但实际上心猿意马, 根本听不进去, 这时我采用适当提高声音、中断讲课或暗示的方法, 随时唤醒学生的注意力, 保证大部分学生能集中精力听好每一节课。第二, 训练闹中求静的本领, 在讲课中我向学生介绍名人闹中取静以锻炼自己注意力的故事, 例如毛泽东在城门洞中看书, 列宁在车水马龙的闹市读书, 以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和毅力;还通过播放音乐和噪音干扰来锻炼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给学生布置课外听力的训练作业, 让他们收听新闻, 听记故事或听别人讲述一些事件, 第二天再到学校讲给大家听;我还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 从广播、电视、网络上收集资料, 制成聆听教学的课件, 放给学生听, 将课外的内容引入课堂。这样做, 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又能使聆听材料更为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聆听训练材料的不足。在课外, 我还开展听记、复述、听后表演、辩论会等多种竞赛性的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聆听训练的兴趣。

二、听记训练

听记, 是指把听到的信息运用文字符号迅速地记录下来的技能。这是语言记忆力的训练。我对学生听记训练的内容很多, 如课文、报纸、新闻广播、生活见闻等。训练的方式有时是瞬时记忆, 有时是短时记忆, 有时则是长时记忆等。训练要求是先听读句子、句群、语段、新闻片段等, 记录原文, 再逐步过渡到听读整篇文章, 听说整个事件。我让学生先慢慢地听, 然后速度逐渐加快以达到训练目的。比如我选取过一段景物描写:“挟着春的气息的南风吹着他的头发;报春的燕子往来逡巡, 空中充满了它们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绿草, 笑眯眯地瘫软在地上, 像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在绵绵情话;杨柳的柔条很苦闷似的聊为摇摆, 它显然是因为看见身边的桃树还只有小嫩芽, 觉得太寂寞了。”读后, 我提出:“上面这段话是描绘初春景致的, 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去描绘?”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既要有抓住要点、剔除枝蔓的能力, 又要有随听随记的能力, 这样听和记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三、听写训练

听写, 是指把听读的材料逐字逐句准确地记写下来, 或听读后按要求写“感想”、“评论”、“简介”、“提要”等。听写训练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 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正是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所以说, 加强听写训练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 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第一, 记录性听写。由我说 (或者放录音、或指名让发音比较标准的学生说) , 学生边听边写, 用“写”来检查听的效果。这种练习, 要求学生听得准确, 写得正确, 有一定的速度, 如果是听写句子、段落、文章, 还要求随文加标点。第二, 记忆性听写。先让学生认真听几遍, 再要求学生把所听到的内容写出来, 最后让学生交流是怎么记的, 如果所写内容比较丰富, 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听写的方法:先让学生听一遍, 要求听懂大意有整体的认识;再听第二遍, 边听边想象;再听第三遍, 强化记忆后, 写出这段话;到第四遍, 边听边对照修改。第三, 辨析性听写。我在听写的内容里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错误, 让他们自己辨析改正。这样,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辨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感。

四、听说训练

听说, 是指把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进行, 听后做复述、评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 ‘说’字最基本, 说的功夫差不多, 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 在语言交流活动中, 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 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说是输出信息, 用口语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由此看来, 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篇5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心静不了,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会耐心、细心、用心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言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社会学家兰金曾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在《论教学方式转变》中提到,我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之一就是走向研究性学习,而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了“教学即倾听”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写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生倾听现状描述与归因分析

(一)年龄性别原因: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性别差异表现明显

由于身心发育原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的有效注意力平均在15—20分钟左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易走神,倾听的效果相对会比较差。而同一年龄段的女生往往表现出比男生倾听状态佳,很多男孩子比较调皮好动,静不下心,无法做到真正用心倾听,(二)家庭教育偏差: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去听别人的见解 现在处于低年级的学生都是21世纪出生的孩子,与以往其它年代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要显得更为重中之重,在家里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祖父母一辈对于孩子是听之任之,孩子在家简直就是“呼风唤雨”,成为家庭中的绝对重心。因此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自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说自己想说的,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说,而不会去听别人的见解,更不用说做到耐心倾听。这不是一朝一夕才形成的,而是家庭教育长期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爱说不会听。

(三)提前教育的弊端:孩子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太简单不想听

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很好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怕孩子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就提前给孩子“开小灶”,孩子早在幼儿园时期就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数学知识,因此当学生真正走入小学课堂,翻开数学课本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内容太简单了,我都会做了。”,想当然地就可以不用再听了。于是就在课堂上出现了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只管自己玩耍不倾听的现象。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儿童注意力转移除了自身年龄身心原因外,很重要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对他的吸引程度。如果教学是枯燥的,没有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思维难免不集中。因此数学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就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比如,在浙教版数学第三册《平均分》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兔子过生日这个情景来贯穿整节课。师:今天,柴老师邀请了一个小伙伴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瞧:它来了。(出示小兔子图)这周六,就是小兔佳佳的生日了。它想邀请好朋友和它一起过生日,这两天正忙着准备生日聚会的食物呢。我们看看它都准备了些什么?(出示图片)这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很认真地在听、看,仿佛都在参加小兔的生日聚会。接下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展示学生的两种不同分法,看一看他是怎么分的、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说的,模仿试着说一说。这些环节学生都非常投入。学生能倾听,操作、交流环节开展得顺利,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一些学生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很简单早就会做了就不需要听了,比如在上20以内进位加法这节课,当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后有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就开始走神做小动作了,他认为他会计算就万事大吉了。这时笔者结合主题图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在尝试本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把你怎样计算的过程写一写,或者是画一画。”这就给学生任务驱动,不仅要能得出计算结果,还要能清楚地写出这个计算的过程。带着算法多样化这样明确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那些优等生自然就会重新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了。

(二)调整座位、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人际关系。

学生处在明亮、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是学生做到倾听的前提条件,如果周围环境是嘈杂的,那么势必会让人分心,“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做到这点难度是相当大的。当然有些客观原因、突发事件也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学校所在的小区经常有红白喜事,一阵阵的鞭炮声震天响,这些是教师无法掌控的事,但是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听鞭炮声一边数一数,一

共燃放了几个鞭炮。这其实就是一个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训练,让学生能竖起耳朵认真去听,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数数的练习。

在教室座位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来搭配,一般采取一男一女作为同桌,而现在一个班中男生人数往往多于女生,因此部分座位只能是两个男生作同桌,这时就要选取一动一静的搭配,让会听会学习的带动另一人。这对于学生逐步养成倾听学习习惯也有促进作用。对于个别十分调皮的男孩子只能进行特殊处理。比如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个男孩子特别好动调皮,调整了好几次座位,但是不管坐到哪里都会殃及周围的学生,拉女孩辫子、拿同学的文具、和同学搭讪,总之一节课他要造出很多事端,不仅影响了他自己还严重影响了他周围同学听课,甚至为了处理他的事不得不停下教学影响了全班同学。和他的班主任、他的家长商量后我们将他的座位安排在了讲台旁边,一个人坐。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举措。不是说要孤立他,而是能尽可能的让他安静下来,远离同学的“辫子”、“好玩的文具”这些对他来说有趣的东西,他的座位离老师相对比较近就更能“照顾”到他,当他开小差不听讲了老师可以及时提醒他。这样安排座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间的关系也是学生能做到倾听的一个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孩子对老师都是很喜爱的,不会出现因为讨厌这个老师就讨厌这门课因而不听课这种现象。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当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就要和学生反复多次强调“听”的重要性,“我们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多听、多观察。”这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看看‘聪’这个字的结构,“耳”字旁,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会用耳朵听,并且是用心在倾听。”这是我和学生们常说的第二句话。要让“倾听”二字深入学生内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化作行动。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教师,与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并和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家就和在课堂上一样,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用大脑想一想判断其正确性,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倾听—思考—表达的过程。而家长同样要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是一个彼此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的表现。

(五)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暗示”、恰当评价,形成倾听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可以停下课来,目视该学生,当教学进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学生就会有所意识,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老师开始‘扫雷’啦!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注意力很集中。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不中断正常的学习,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亲亲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而是个别性提示,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妮妮今天听得多认真呀!”“萱萱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琦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篇6

[关键词]引导 倾听能力 激情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49

倾听,不仅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法,而且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关注的热点中提出暗示,让学生在保持强烈好奇心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倾听,摘录筛选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增强综合理解感知运用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组织活动,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知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相互倾听,让其思维情感在不断碰撞和激活中生成火花,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通过组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倾听,能使课堂更加生机活力。如在译林版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围绕“Can you tell us about your spare time?”开展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倾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同时,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围绕“What do we usually do after school?”进行互动表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关键点。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有倾听的机会,能使他们把握学习要点,在倾听对方意见的过程中增强感知。

借助活动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英语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能主动倾听,使课程更加生动、灵活。把握学生关注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交流中相互沟通,主动倾诉意见,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抓住重点,主动筛选倾听,促进自身的深化理解。

二、心理暗示,强化倾听意识

学生的学习定力具有短期性,需要教师反复地提醒暗示,借助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倾听,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能使他们保持一定的定性,让他们在认真听说、听讲的过程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增强主动倾听的意识。

在指导心理暗示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使他们在心理上主动接受。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Story time”教学中,围绕“Which fruit do you like best?”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开阔视野思维,找到学习的认知点。在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make fruit salad?”时,有的学生对他人的讲述产生不耐烦情绪,认为其制作的程序过于复杂,不如自己的观点好,表现出不愿倾听的神色。此时,教师就要投上关切的眼神,略微皱着眉头,给该学生提醒。待讲述完毕,要求该学生主动讲述自己的观点,让其有发言的机会。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建议,若不想倾听他人意见时,可先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如有不同见解,过后再主动提出。

借助心理暗示来指导学生强化倾听意识,给予学生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让他们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对方的观点,鼓励学生在倾听的过程融入自己的看法,自由发挥思维,主动交流。

三、提取摘要,升华倾听素养

倾听是接受外来语言文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建立在自我内化生成基础上的以中提炼和概括。将对方的观点主动概括提炼为有效的价值信息,为自己的理解看法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使倾听更具实际效果,能够提高自身的理解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提取他人的意见,归纳整理成最简练的观点,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找到倾听的精华。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倾听各自“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后,围绕“The value of favorite sport”进行主动概括,让学生在紧扣倾听对方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综合整理运用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倾听过程,搜集整理出其中的核心词汇,再按照连词成句的办法主动归纳,形成通顺的表达语句。

在倾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注对方的观点,借助对方中有效表达信息,融入自己的理解看法,使之形成更有深度的倾听观点,必要时还可以运用笔记的方式整理相应的语句。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认真倾听他人的诉说,有利于他们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交际综合运用能力。

数学课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7

“倾听”不等同于简单地用耳朵来听,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倾”和“听”.倾是指倾向性和关注性,不是一般的听.倾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基础,是一种心灵的接受,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倾听的习惯培养和能力积累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学生终身发展定下至关重要的基调.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就倾听培养倾听,而应在教育过程中综合训练、协同发展.

1. 教师要做善于倾听的表率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我认为首先教师自己要先做好表率,我在数学课堂上总是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观点和有价值的评价.

2. 让学生了解倾听的作用

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没有倾听,就不会有对自己观点的反思,就不会有对不同意见的思辨,就不会有对他人思想的接纳.特别是数学课上,认真倾听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实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不会倾听,大量的信息将会流失,难以追回,学习成绩也会大受影响.

3. 让学生懂得倾听的秘诀

倾听的秘诀首先在于虚心,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所以我在数学课上一直强调学生要养成虚心的好习惯,不要自以为是,要克服浮躁之气与轻慢之举,明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的人才能充分打开全身的收讯器,去倾听,去接纳.

4. 教师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倾听动机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适当的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始终如浴春风、沐春雨,欣然奋发,不可自己.因而,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你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你的耳朵.”“瞧,某某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你有一对神耳朵,居然把同学的话听得真真切切!”……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厉,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倾听动机,调动学生的倾听积极性,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5. 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会让学生受用终生,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是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就渐渐形成,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在交流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成长.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课堂上学会倾听,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交流,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高效地进行.训练必须从小处入手,持之以恒,习惯的训练要强调“反复”二字,必须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反复要求和训练才能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从小开始,教师就要循环地强调、重复、指导、纠正,才能使学生的倾听习惯得以巩固.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笔者以为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设计一份好的活动单,起到导游的效用;(2)细化倾听的具体要求,达到导引的作用;(3)制定合理的小组考核制度,发挥导向的功用.

在倾听诵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篇8

一、倾听诗词

1.“倾听”含义的阐释。

“倾听”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活动。在“倾听”的过程中,耳朵在倾听,身体在倾听,心灵也在倾听。朱光潜先生在《散文的声音节奏》中说:“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才生感觉。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重要,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

倾听不仅是接受别人的声音,也可面对自己。既能感知物态化的声音,如倾听口语及对书面语的声音复现;也能感知物态化声音的非物态化再现,如默读,在内心倾听文本的声音;还可倾听自我的内部语言,如人在与自己对话时,往往是不带对话痕迹的,仅仅表现为倾听。此时集合在自己的耳朵和倾听活动中的一切,实质上是无意识活动,是自己无法摹写的内部语言。

从言语接受的顺序看,人们总是先从语音识别进入词语的意义世界。正常人首先获得的是听觉语感而非视觉语感,言语表达也是首先具有口语语感。古人探求文气讲究涵咏,实际上主要是在恰如其分的吟咏诵读之声中作细微彻底的体悟。因为言语声音形态可以包含文字所能传达的意义、情调,言语声音形态,还有文字所不能传达的音韵、语调与节奏,能传达更为细腻微妙的情味与意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使学生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

2.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倾听情境。

教师在强化学生倾听意识的同时,要尽量创造适宜的倾听情境。众所周知,阅读效果跟主体所处环境和主体情绪密切相关。时代的阻隔、生活境遇的悬殊,使学生阅读古典诗词时容易产生“隔膜”。因此,古典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必不可少,它可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形成专注倾听的心理机制。

据季镇淮教授回忆,闻一多先生给他们讲授《楚辞》时,喜欢在黄昏时分授课。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的消逝,口含烟斗,腋夹布包的闻一多便笑容可掬地来到教室。落座后,闻先生让让烟,便高声吟诵一段源于《世说新语》的开场白:“痛饮酒,读《楚辞》,方可以为名士!”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后,授课才正式开始。闻一多的方法堪称诗词教学观赏阶段授课的典范。

缘此之故,古典诗词的教学,不仅有赖于教师具有相应的诗词知识,而且倚重教师创设阅读情境,营造阅读氛围的激情和感染力。学生只有对阅读材料产生“亲近感”,才会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专注地投入到“倾听”中去。

二、诵读诗词

1.诵读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即是对话。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与经典和古人的直接对话中学习。朗读和背诵就是直接面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与经典和古人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也是深化语感的重要途径。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操作理念就是“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诵读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优秀的文学传统被语文教学所漠视。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养成诵读的习惯。

诵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阅读文学作品,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言语的组合体。言语是我们感知文学形象的“桥梁”,只有首先提高言语的阅读,我们才能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感知文本的形象,并与文本对话、交流。

理解音乐需要对旋律、节奏以及音色、音调的感受力;欣赏绘画需要对色彩、线条以及构图的感受力;解读文学文本,则需要良好的语感能力。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这回环动听的叠字、缓慢低沉的节奏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无限的凄凉、悲苦和寂寞,仿佛感受到诗人沉重迟缓的足音,从而体味到一种走月流云的音韵美,体味到文本通过声、景、情所传达出的深层意蕴与无限美感,置身于一种反复回旋的抒情气氛中。

教师要让诵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继承这一文化传统对于形成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文明的传承极为重要, 同时对提高中学生审美鉴赏水平与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听读两方面均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词,鉴赏,倾听,诵读

参考文献

[1]林东海.古诗哲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2]许山河.诗词鉴赏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5年.

[3]申自强.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美学聚讼[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语文课堂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9

2002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但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却往往侧重说、读、写的训练, 对学生“听”的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严重阻碍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形成:轻则影响听课质量,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重则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制约其综合能力的后续发展。

一、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分析

1. 教师的原因。

课堂教学中, 老师的表率做得不够。比如, 学生的话刚一出口, 老师听了觉得不对头, 赶紧打断, 让学生坐下思考;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老师听了要么无动于衷, 要么给予毫无针对的夸奖。再就是, 老师虽然关注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缺乏科学实效的训练方法, 只是一味强调要注意倾听, 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效果了。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1) 学生本身的注意力品质弱, 注意力不集中, 不稳定, 不持久。他们精力旺盛, 活泼好动, 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思想开小差, 自我约束力差, 容易乱插嘴。

(2)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 表现欲望强, 生怕自己比别人差。因此, 在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一出来, 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举手, 别的同学发言他们不听, 一门心思争发言, 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

(3) 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决定了倾听不够。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我行我素, 总觉得自己的就是对的, 根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1. 强化能力训练, 让学生掌握倾听技巧。

科学研究表明, 倾听是有技巧的, 学生不会倾听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 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2. 丰富教学情感, 让学生产生倾听欲望。

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 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 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 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 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 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3. 多用激励评价, 让学生感受倾听魅力。

即使再平淡的课堂, 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 这时, 老师就应牢抓这一契机, 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 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 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数学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10

课堂上, 教师要及时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 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判断题、改错题, 设计巧铺地砖或合理租车等问题,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 评出“小医生”“小评论家”“小老师”等, 这些荣誉称号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多的时候, 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进行的, 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时时处处感到教师的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敏感的, 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 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 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 教师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 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候教师“无意”间坐到“听众”席, 真诚地和学生一起聆听, 让听者更感兴趣, 说者倍感兴奋。

二、示范引导, 培养倾听习惯

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 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了,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 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 倾听学生的发言, 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 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 不能有半点不耐烦, 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教师要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

教师要告诉学生, 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 不东张西望, 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 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 这是最基本的倾听礼貌。教师具体可以这样指导:在听同学的发言时, 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后仔细想想同学的发言重点是什么?他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三、强化训练, 发展倾听能力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 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启智、创新乃至创造。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重视说, 而忽视听与记, 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想法也没有做到。因此, 在数学课堂上, 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安排有效的训练,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这个阵地, 强化学生的倾听。

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 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 进行强化训练, 使学生善于倾听。在平时教学中, 有些教师经常让学生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 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时, 先说出前面发言同学说的内容, 并对听来的内容进行评价, 然后再讲清自己的观点。这样让学生转述别人的发言, 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 达到真正理解的高度, 从中得到启发, 触类旁通, 学会倾听, 培养了倾听能力。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 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 教师设计猜数游戏, 教师手心里写上一个数, 首先可以告诉学生, 这个数是我们认识的100以内的数, 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几?学生每猜一次, 教师都提示性的告诉他们: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或小一些。学生就能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 很快的猜中教师手心里的那个数, 而且兴趣盎然, 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发展。

四、榜样示范, 指导倾听姿势

倾听时, 注视讲话者是首先要养成的习惯, 是正确的倾听姿势, 这样便于集中注意力, 听明白讲话的内容, 同时也便于互动。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 都非常专注于倾听, 眼睛一刻也不离开教师, 同学发言时静静的看着发言的同学, 边听边想。因此, 要求学生倾听时一边听一边思考, 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 说理是否有据, 叙事是否合理, 说明是否恰当、准确, 思考自己是否能从中生成新观点等, 这是培养倾听能力的基础。

倾听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 是双边活动。学生在倾听中, 若听懂了对方的话, 善意地点点头或微笑一下;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或做一个苦脸也可以。课堂上, 教师就可以观察这些表情, 反馈所讲的内容学生是否听懂, 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进度。“倾听”既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那么倾听完后,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文明地反馈自己的观点, 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相符时, 尽量不直接否定, 以协商的口吻, 如“我以为……”“我的看法是……”教师更应避免“唯师独尊”, 否定一切, 扼杀课堂上新观点的生成, 扼杀学生倾听的积极性。

五、严格要求, 端正倾听态度

一是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如在一节练习课上, 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2小时后两车相距50千米。求两地的距离。在此例中, 题目的答案显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车行驶了2小时没有相遇, 还相距50千米, 在这种情况下两地相距 (80+60) ×2+50=330 (千米) , 这是教师预设的思路, 也是大多数同学所采用的通常的思路。有学生提出另一种可能是两车行驶了2小时已经相遇并且又离开了50千米, 这种情况下两 地相距 (80+60) ×2-50=230 (千米) 。这个同学的解答, 弥补了教师和其他同学思考的片面和不严谨。所以, 在倾听发言时, 教师和学生都要专心致志地去听, 用心去体会, 才能理解发言者的想法, 了解他们创新的观点, 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二是要轻松自如地倾听。有的学生倾听时往往神情紧张, 只关注教师, 结果同学的发言一点没听进去。对于这些学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要给其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自己先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 然后再进行思考, 这样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三是要谦虚、细心地倾听。无论是听教师讲课, 还是听同学发言, 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 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 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在平常教学中, 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 你自己也想发言, 对同一个问题, 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 再接着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自己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时自己会怎么想?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 是尊重和理解。

阅读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以“境”领听,吸引倾听的注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跟学生所处环境、情绪密切相关。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那么倾听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激情,才能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形成专注倾听的心理机制。

如上《美丽的镜泊湖》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入: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螺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灭祸。这件事传到天庭,引起王母娘娘的忌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红螺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便从天上掉了下来(这时课件中的宝镜从天而降,即将落在中国地图上的黑龙江省)。“你们知道这宝镜掉在哪儿了吗?”学生激动地抢答:“是我国的黑龙江省。”教师继续声情并茂地讲述道:“这宝镜掉下时,一震,你们瞧,它变成了什么?”(课件中出现了课文的插图——镜泊湖照片)此时的学生已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当听到老师问“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美丽的镜泊湖去看一看”时,他们那一声震耳欲聋的“想——”,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在不到一分钟的引入里,教师补充的这段传说,不但给镜泊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课件演示,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记住了镜泊湖的地理位置,这些无不激发起学生的倾听欲望,促使他们形成专注倾听的心理基调。

又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螳螂捕蝉》一课,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设计了课文表演这样一个环节:先让学生练读对话,并就当时情境写台词,再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吴王”和“少年”,其他人扮演导演。整个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综合的板块,充分激发了学生倾听的兴趣,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活动中入情入境,不但进行了有效的倾听,而且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和整体发展。

因此,巧妙创设阅读教学情境,给学生设置倾听的“磁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充分吸引学生倾听的注意力,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以“专”促听,端正倾听的品质

有效倾听的关键是倾听有效的信息,而“专注”是影响倾听效果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倾听专注度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种方法:

1明确指向

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学生自学课文前,支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下面我就让你们读书。我对读书只有一个要求。注意听我的要求:我什么问题也不提。读完了你站起来就应该有话要说。谈你的理解,谈你的感想,谈你的心得,谈你的体会,谈你的疑问都可以。行不行?”“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还有一个问题,要养成习惯:一读书就要拿出笔来。开始读,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想默读就默读;想朗读就朗读;想两个人一起读,想小组一起读都可以。开始。”学生潜心读课文,之后进行教师引导下的阅读交流。

本案例中,学生能全神贯注投入阅读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支老师给了学生明确的阅读任务与方法。在任务驱动下,学生才能专注倾听,深入阅读。在阅读中,不同阅历、不同性格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这些独特的阅读体验,只有在学生有效倾听后,在学生明确指向潜心阅读后才会获得。

2静心读书

先来看看薛法根老师《天鹅的故事》教学片段:给学生留足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默读“一只老天鹅破冰,一群天鹅破冰”这三个感人至深的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词句边上,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看似静默的课堂,其实学生们的思绪却在飞扬,情感正在激荡,智慧已在喷涌。听——“我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让人感受到了老天鹅很硬。‘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很勇敢。”“……老天鹅不怕痛,不怕受伤,连吭都不吭一声。这样一比喻,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这些精彩的回答就是最好的阐释,也是学生深入“倾听”文本的结果。“宁静才能致远,思考才能生慧!”只有静心读书,才能更好地“倾听”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为学生倾听同伴发言和参与课堂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注学生倾听的专注度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这犹如给学生的倾听加入“催化剂”,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倾听的良好品质。

三、以“拨”导听,培植倾听的深度

倾听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有了倾听的热情、倾听的要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听了。教师还要让孩子在倾听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直至拥有良好的语感。所以,让孩子善于倾听,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能力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有问题时

崔峦先生曾说:“教学中会遇到启而不发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的点拨,会给学生的思绪“锦上添花”,从而促进学生倾听得更有深度。

如上《灰雀》一课,当大家都在交流“从哪些词句可看出小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时,一名学生冷不丁地提出了“灰雀不是小男孩捉的,也有可能是小男孩知道某个人捉去的,是回去劝告他把灰雀放回树林的”这样的观点。教师沉着冷静地回应:“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大家再认真思考一下,想想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激烈的讨论又开始了,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通过讨论,学生又一次感受到了孩子的诚实。

上述案例中,学生提出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不光巧妙地引导学生解开这些疑问,而且在观点争论中,培植了学生倾听的深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锐度。

2需深入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显然,这又是建立在学生“倾听”与教师点拨基础上的。

请看于永正老师在《月光曲》中的巧拨:在交流“从‘断断续续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时,有学生说:“看出这个女孩子对这首曲子不是非常熟练。”“她非常喜欢这首曲子。”“对,弹得不熟练还要继续弹,说明她喜欢。来,握握手,你的这个发现是一般人发现不了的。”另一学生说:“可以看出弹琴的人很刻苦。”师点拨道:“不怕失败,这个发现也很了不起,再读读这个词。”“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答:“姑娘很懂事,其实她很想去听音乐会,怕哥哥难过,就随便说说来安慰哥哥。”师:“很好,读书就应该像这位同学这样,通过词句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于老师紧紧抓住“断断续续”这一词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孩子细心品味。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在教师精彩的评价、循循善诱中不断深入。可以这样说,教师的点拨有多巧妙,学生的理解就有多强,他们的思维就有多敏捷,他们的倾听能力就有多深。

新形势下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探微 篇12

一、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倾听不仅仅意味着简单地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努力让自己进入到说话者的思想里去,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说话者的想法,从而实现有效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育家莫里斯曾经说过:“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要学会听人家说话。”倾听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良好的倾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不断练习与积累,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的培养当然也不例外。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渗透进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在活动的选择上,首先,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活动的设计;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善于倾听孩子的语言。幼儿具体要做到哪些方面,才可以称之为拥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呢?(1)能够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进行倾听;(2)在倾听的同时,能够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辨析;(3) 在辨析的基础上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理解,全面掌握倾听的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渠道不断地重复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要让幼儿基本上做到:(1)当与长辈或者小伙伴进行交流时,能认真耐心地倾听对方讲话,不随便插嘴。(2)注意自己周边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讲述给他人听。(3)在各种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大胆回答提问。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兴趣是有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最好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倾听的内容感兴趣时,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所以,在活动中精心选择倾听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故事等,运用生动的直观形象、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关键

幼儿本身的思维习惯具有直观性,他们最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事物进行模仿,并会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针对这一特点,就有必要不断营造有利于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环境。比如,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幼儿听后,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模仿和创造。

3. 家园相互配合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纽带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仅需要幼儿园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还需要家园的共同配合。家庭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实际调查的结果中得知,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倾听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孩子。由于家长在学历、文化层次、价值观等等方面的差异,家庭教育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幼儿期是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喜欢模仿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良好家庭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4. 老师以身作则是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表率

学生经常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眼里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如果教师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那么就会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话,不管幼儿说什么都应该认真倾听,哪怕幼儿只是重复地讲一个单一的词或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认真去倾听每一位学生。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崇高的,为了这份纯真的感情,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讲话。老师倾听学生讲述见闻时,老师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要和蔼可亲,面露微笑,并时不时地用眼神或肢体动作进行回馈,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认真听,鼓励学生继续讲下去。在倾听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发音、用词等,帮助学生把话说完整,让学生觉得老师对他所讲的内容也是很感兴趣的,拥有一种被认同感。这样,在每天的日积月累的表达中,树立起了学生的自信心。

一位名人说过,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把一种性格播种下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好坏将决定着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一个人将终生受益。

摘要:学会倾听,有助于学生获取需要的信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上,往往忽略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中获取的经验,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阐述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百态人生下一篇:故障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