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07-2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精选12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 学生一提到作文就非常讨厌, 老师也是显得束手无策。平时学生的作文是为了交差了事, 结果往往会发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显得枯燥无味, 甚至有的学生还懒于动笔, 因为他们实在不知从何下笔。其实作文并不难,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借鉴行家的做法, 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俄国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在作文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最佳方法。

作文是写来给人看的, 大多数学生都怕自己写的文章不好而不敢去写, 他们平时是不会动笔写的, 往往是迫于交作业才去动笔, 对自己能写好文章失去了信心。作为语文老师, 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 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写, 用自己的眼,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生活、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不要怕别人取笑, 只有多写, 才会得到提高。学生只要有胆量, 愿意将自己的意思写出来, 不论完整通顺与否, 老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 作文题目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命题要尽量新,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有话可说。老师借此机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方法, 学生对作文就会渐渐入门, 越写越好。

二.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写作材料, 再好的写作高手也难以完篇。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过:“我只写我体验过的东西, 我思考和感觉过的东西, 我爱过的东西, 我清楚看见过和我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 我写我自己的生活与之常在的东西。”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留心周围的事物,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否则, 言之无物, 只是一句空话。

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 指导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爱观察的习惯。老师要教给学生观察身边人和事物的方法, 让学生把感知的人和事物的一切材料积累起来, 写作时才不会没有话可写。另外, 老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看课外书籍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无数事实证明, 离开学生的多读多看,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困难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别人的方法, 随时摘录、整理, 做好读书笔记。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说明要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写作素材要靠语言材料的组合才能表达出完美的意思。学生要有一个积累本, 平时将自己喜欢的精彩语段、妙词佳句、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等及时分类整理。另外要求背诵适宜的重要段落。通过背诵, 作者的语言便成为学生语言仓库的宝贵财富。积累多了, 写作的时候想用的词汇, 某些句式, 某些表达方法, 就会得心应手。文思泉涌, 自然而然就会使文章具体生动, 表情达意就更加流畅。在写作中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 是为了“薄积而后发”, 是为了让文章能更准确地进行表达。

三.指导学生互改互评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写完作文就没事了, 而最为繁琐的工作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 费力费时却收效甚微, 教师以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学生的优劣, 有时甚至还歪曲了学生的主观表达, 等作文本发下来, 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也不看一眼。学生的作文评改工作可以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来完成。互改互评作文, 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 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学生成了作文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这对他们 (特别是作文能力较差的那些学生) 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千言万语不如一次行动的力量。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也可能经常给学生以鼓励, 但其力量是不能与让学生去评改作文给予的鼓舞相提并论的。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评改指导, 告诉学生作文评价的具体方法。让学生懂得看作文要纵观全篇, 整体评价要考虑作文的选题, 表达的中心, 选材的精巧, 语言的精炼, 结构的严谨, 抄写的工整等。使学生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修改,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同学之间互改互评中,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增进友谊, 增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开辟了作文批改的一条新途径, 也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2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法,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感受生活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一)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在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善于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那么,怎样积累呢?

1.充实生活,丰富生活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观潮》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去体会,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带学生去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学生在导游的讲述和亲眼目睹凶恶的狼、可爱的马来熊、温顺的长颈鹿、美丽的孔雀,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2.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

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二、多种感官综合利用

(一)要让学生会说作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得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

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投沙包。”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

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二)由说到写,写好日记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1.持之以恒。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2.循序渐进。

日记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及其他方面都有极大帮助的这一文体,要使学生终身享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训练中,按照规定的训练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一是在训练中对学生记日记的数量要求达到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只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记记日记,四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三篇,老师要定期在一定时间收阅,形成惯例。二是在训练记日记的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因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第一学段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格式的规范和怎么记一件事情上,第三学段放在要有一定的条理上。这样,使学生的日记训练由低学段向高学段不断地发展。

3.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这样让学生在音乐、动画的氛围中进行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闭着眼睛听着音乐心理想象古诗词描述的优美画面,然后在睁开眼睛轻声诵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3)引导学生善于续写、扩写或补写。

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常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为续写的起点,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张开合理想象,顺着课后的思路,进行续写故事的结尾。有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的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文章,我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兴趣浓,乐意写。同时注意假写,假写是直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假设,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或一段话。通过实践研究,利用课文进行想象做训练,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内容,渗透了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3

关键词:写作能力;广泛阅读;走进生活;互相评改;及时鼓励

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写作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很有可能是由于教师长期引导不当造成的,那么,对于已经对作文感到难写的学生,我们怎样才能逐渐消除他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名著,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可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散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和发展打下基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社会、人文、民族、历史、政治等都感兴趣。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另外课本中也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些也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教材课文中大部分课文是名家名篇,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现实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材料,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事例写出来,把平时所看见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比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且随时把思考所得记下来,养成爱记笔记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

三、学生相互评改作文,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对作文进行批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作文评改的基本要求:中心思想要明确,围绕中心去选材,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开头结尾,错别字、标点、语句等统一要求和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共同讨论,评议优劣,肯定成功之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分组讨论写出评语,接着综合各小组评改意见,师生共同给文章用符号修改,初一教材上就有修改符号,这些要学生记住(且要会眉批)。能改正错别字,改正病句;能评析词语用得优劣;会旁批。能看出优美语句,并能赏析,能对文章开头结尾、段落层次、总体结构等进行点评;能够根据不同文体来下总评语。能够评出作文的优缺点(会评讲)。能看出个别同学评语的准确与不准确,并能提出正确的建议。学生批改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一种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批改水平差的作文,会帮助作文水平差的同学提高;差生批优生作文会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忽视鼓励的点滴进步。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

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尝试 篇4

一、转变观念与培养兴趣相结合

现代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冰心说过:“我们可以给孩子指导, 不能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思想, 且他们的思想多驻在‘明日’的巢中。”因此, 教师批阅、评价、指导学生的作文时, 不要千篇一律, 按自己的想法、水平去衡量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见解、思想、情感, 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 便是美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要降低标准。每次作文, 不要提太高的要求, 可以让学生先把书写放在首位, 再附加上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即可。否则, 学生容易望题生畏。其次, 要注意表扬、鼓励。差生的作文, 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准确, 一句话说得得体, 也要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对那些较成功的习作, 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站、报刊宣传出去, 可以向《初中生周报》之类的报刊推荐,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作文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然而, 在平时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是分别对待的:学习课文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作文课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 很难取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我们不妨在日常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穿插写作教学, 要从课文的写作技巧入学, 还要穿插习作训练, 哪怕是一句话或一个片断, 久而久之, 必有益处。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开放性作文。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 可以要求学生把三个事例中的任何一个改写成消息;学习《一面》, 可以让学生写一下“我”接受赠书时的心理活动……这样能使学生养成平时练笔的好习惯。

三、积累词语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古人说:“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细节抓起, 积累词语就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积累词语, 即要求学生除了对所学词语完全掌握外, 还要从课外读物、词典等上面加以摘抄, 摘抄时要将原句一同抄下来。对课外词语的积累, 每日数量不宜太多, 一般以3-5个为宜, 要定期在班内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每天都能接受一些新信息, 他们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教师鼓励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这将成为他们写作的材料库。或许, 一开始学生不知写什么, 不知怎样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观察、思考、体会。例如, 遇到大雾、下雪、下雨、升国旗、过集等情况, 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感受, 按照自己的眼光去写, 综合筛选一下, 就可以成为很好的作文。然后找一篇与之内容类似的优秀作文, 分析人家是如何落笔的, 让学生对照, 从而使他们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 可以让他们写即景作文, 也就是组织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练习实际观察作文, 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 做好年级优秀作文报的编整工作

从年级各班中挑选作文水平较高, 责任心强, 能熟练使用电脑的学生, 让他们轮流值日, 编辑小报, 面向全年级学生征稿, 所有稿件教师要加以审阅, 附上评语, 打印后在全年级传阅, 这样有助于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2.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可向学生推荐《青年文摘》《辽宁青年》《小小说选刊》等杂志, 一般文章可粗读, 对上面的精典文章应仔细研读, 然后分组讨论, 谈体会、收获, 写心得、感受。这样做既可以增强语感,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能扩大视野, 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组织演讲比赛

此项活动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演讲多为临场发挥形式的即兴演讲, 评委现场打分, 能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

4. 限时作文比赛

限时作文即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同时必须达到三点要求:一是书写要工整清楚, 二是要达到规定的字数, 三是要有真情实感。经常开展此项活动可以使学生适应考试作文, 改掉书写散乱的毛病,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篇5

写作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训练手段,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然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写的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起推动作用。学生在写的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词汇量少、语法不熟练。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写的困难,把写的练习适当分层次、分阶段是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写作安排的规划性

写作时间、内容、方式要做好规划性的安排,可安排每周或每个单元写一篇作文。根据各年级各学期所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备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拟好各年级各阶段的实施步骤与具体措施。这样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才能心中有数,避免出现盲目、随意现象。

二、写作教学的系统性

1、理清听、说、读与写的关系。“听”是写作前的练笔,是知识的“输入”。听写句子、对话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初步的写作,淡化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从而产生兴趣。通过写的练习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的熟悉会更深刻;对文章题目和内容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也会更透彻。

书面语是从口语发展来的,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

加强师生或学生间的对话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开阔他们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话时,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纠正错误,表达内容精益求精,从而为书面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是写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进行广泛阅读甚至大量的背诵,才能为书面语训练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

语言的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注重书面语训练的渐进性、多维性。写作作为一种综合技能,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注意安排内容形式的层次与角度。我们可灵活运用结合句型训练造句能力,利用对话训练改写能力,根据课文训练缩写能力,仿照课文提高仿写能力,指点迷津,强化命题作文能力等多种方式。

三、写作训练的多样性

1、遣词造句。造句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1)用所给词或短语造句。如用look forward to(doing)sth.这个短语造句,先给出范例,再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用不同词作宾语。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 Micheal / Jane / him / my grandpa…

Mary is looking forward to her vacation / the trip / the concert…

(2)连词成句。例如:I / the food festival / will / organize / to / think about / how可将上面的词语连成:I will think about how to organize the food festival.(3)用常用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例如:He got up very early./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可连成:He got up very early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 He got up very early so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 Because he got up very early,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2、连句成段。将句子通过衔接、转接、语气等综合处理,组成有意义的段落。该项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范文仿写。模仿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手段,英语写作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初始阶段适宜进行仿写练习。仿写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放宽要求,降低难度。如提供一些词语、句型。指出人称、时态的变化等等。在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所拓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4、看图作文。由于图画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能激发学生说与写的兴趣,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可先让学生对图的内容进行复述,再要求写。这样既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能照顾到中下层生,给予他们写作的成就感。

5、命题作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作适当的启发和

指导。例如:“My Hobbies”一题可提出从过去的兴趣、现在的兴趣、喜欢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命题作文具体应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即:(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2)把握材料、确定要求;(3)要点、架构提纲;(4)悉心写作、仔细核查。写作训练的题材要贴近生活,使学生对英语写作充满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复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写作评改的针对性

1、师生共同评改,让学生参与讲评。英语写作训练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各类错误。单靠教师精批细讲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错误率。我们可以给出评分标准,通过学生互相评改,变“单向讲评”为“双向参与”,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共同进步。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写作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1、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例如造句训练中,看谁造的好,连得准,编得巧。

2、开展多种评比活动。例如,作文评改中的“找茬专家”,习作展评中的“小作家”,妙句赏析、谁的构思最有心思、最有创意,作文进步奖等等。

3、优秀作文的示范性。好的作文在课堂上范读、师生共同赏析,然后张贴在“优秀作文展”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增强写作的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6

关键词:利用教材;开阔视野;重视修改;批后指导

在学生听、说、读、写的诸多语文能力培养中,写作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综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经验。

一、利用教材范文,培养写作能力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有不同于其他单元的个性特点,要在阅读教学中使两者紧密结合,以提高写作能力。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项目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训练学生认识中心思想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表达方式等。在教学这个单元的每篇课文时,要侧重训练学生懂得什么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区别与联系等。

教师可根据单元特点有针对性地选一两篇课文或其中片段做范文,在完成这篇课文的全部课堂教学之后,要求学生针对课文或课文中某一段落或某一景物进行写作,因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可提出不同要求,可以是两三句话,可以是一个小片段,也可以是一篇小短文。教师不做严格限制,把广阔空间留给学生,写作要求当堂完成,学生要读自己的文章,这样根据单元课文安排的不同,训练的内容也不同,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学生写作能力会不断提高。

二、开阔学生视野,积累作文题材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如何让学生获取生活材料,参与自主写作,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光靠对教材的学习和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而材料的积累必须依赖学生开阔的视野。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和课外写作,课外阅读的内容很多,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着重配合课文学习开展课外阅读或读书比赛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安排一些与本单元课文有联系的课外阅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搜集读物,可以从作文刊物、报纸上摘选一些作品在班级朗读,如有情文并茂的小文还可以刻印,学生人手一份。

课外阅读固然有利于积累材料,但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生活的认识体验,学生习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甚至编造一些假话,极少有作文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带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必须凭借生活的积累。根据学生实际,我在布置作文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有自己的观察和认识,如写《家乡见闻》时,要求学生利用假日去观察;写《我们的学校》时,利用课间,观察学校的每个建筑。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我们要经常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贴近生活。

三、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无不经过几次甚至几十次、上百次的修改,才能成功。培养学生自主修改文章,不仅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好处,对提高阅读水平也有很大帮助。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作文一直由老师批改,学生写得较多,教师批起来也很累。但是实际上,学生作文水平并没有很大提高。自去年春季开始,我尝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介入作文批改,具体做法是:

1.自改。作文写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修改,重点看标点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字是否正确,词语是否准确,句子是否明了简洁。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互改。自改后,学生交换修改。重点是看句子是否能准确表达意思,段落与文章中心是否相连。这样,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写作上的缺点,也可以看到他人写作的优点,在相互批改中既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又达到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3.师批。作文经自改、互改后,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重点是批语,教师在作批语时要带着一颗爱心,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和学生进行交流。恰当的语气和关爱的心态是写出富有情感魅力批语的保证。在写批语时应始终本着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量“多就少改”,按学生的思路去疏通句子、校正段落层次,而不是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学生的想法。即便是批评也应以婉转、商量的语气来写,如“这里写得不够具体,是不是可以……”对于写得较好的片段,一定要及时鼓励,不要吝啬赞美的词汇。

四、合理利用范文,做好批后的指导

我有过这样一个经历,在我布置《一个平凡的人》后,我朗读了事先准备好的范文,范文写的是母亲,结果学生的作文居然有70%记的是母亲。如写《我的小天地》,不外乎写房间的摆设、书桌及书桌上的书;如写《我的家乡》,就从衣、食、住、行这几方面来对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突出家乡的变化等等。究其原因是范文造成了作文本不该有的雷同,是范文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思维产生依赖,更谈不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作文批完后,教师选出一两篇较典型的学生作文和教师的“下水文”一起刻印成书——《集优录》,然后发给每个学生。教师指导他们与自己的作文比较后进行讨论,这使学生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也能知道其他同学的优点,做到取长补短。除此以外,教师要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较好的语段或句子在班里朗读(不看作文档次),分析精彩之处,承认作者的能力,并给予表扬。整个作文批后指导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加以指导,更需要学生形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7

一、当前新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可实践性差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在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的,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展开教学, 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材, 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并不具备教学的新闻写作能力, 且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学生对文字消息关注力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出现了各类新兴媒体, 像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学生更加依赖从网络获取信息, 而不能通过报纸新闻获得信息, 因此, 对新闻写作产生陌生感, 对新闻报纸、文字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且可持续的注意力时间较短,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阻碍作用的。

(三) 追求新奇, 忽视核心能力培养

在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逐渐出现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因此, 在高校教学中也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在新闻教学中逐渐开发了新的课程。高校开发课程是为了使人才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实现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发展, 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传统媒体新闻实践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地运用新媒体或者媒介融合的方式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综合能力。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很多设备与课程都是全新引进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追求新奇, 不能认识到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追求新奇的现象后, 不能实现新闻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新闻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 为了能够不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能积极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 从而促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 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在新闻写作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求, 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学院和学生都应该正确看待新闻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加强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及写作练习。其次, 相关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合理的规划, 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学校要重视新闻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为该门课程配备教师时, 需要考虑教师的专业水平, 并能确定和安排两位备选教师, 在一些必要情况下, 充分发挥备用教师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要求这些备用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也可以是一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新闻媒体工作者,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经验, 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 让教学向课堂外延伸

因为就新闻写作其本质来看,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如果学生想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实践就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是比较困难的。新闻写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还要用于讲解知识点, 剩余的时间, 通常只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练习, 如果要写作篇幅较长的稿件, 就缺乏足够的时间, 学生不仅不能进行实际采访, 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新闻稿件进行润色。因此, 学生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知识, 并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练习。例如, 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主题,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采访, 并及时写成新闻稿件。如果条件允许, 学生还可以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采访社会新闻, 进行新闻写作。通过多次的实践与练习, 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积极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共同讨论学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写作练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剪报评阅等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闻写作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强调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示例时也要尽量遵循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新近的报道案例, 对学生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对该新闻写作示例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相关的写作技巧与写作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问题,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 学生要想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需要进行必要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多读报纸。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可以用来分析案例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因此, 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新闻报道, 并能够通过剪贴新闻报道的学习习惯, 进行素材和案例积累。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证明,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较好的写作技巧, 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与改进, 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使学生积极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 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珏.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语文, 2012 (9) .

[2]刘凡.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 (教育教学版) , 2010 (6) .

[3]董玉芝.如何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36) .

[4]王雯靖, 王宏敏.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新闻写作教学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0 (17) .

浅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8

中华民族的文化, 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 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 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 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的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很大。

社会的英雄人物, 心目中的学习楷模:如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现实生活上的雷锋, 抗震救灾的人民解放军, 身边的优秀人才等等。通过学习认识, 而通过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 很多教师觉得这样会让作文教学失去“主心骨”, 会让学生在历史的淹没、文化的阴影中失去自己的声音, 实践证明:不会。在对待这些内容的时候, 他们不是简单的抄袭、搬用、套用, 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 加深理解, 是在历史雄浑的历史文化支撑下找自己的路, 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如有的学生为了弄清《诗经》中黄河的清浊, 翻找史料, 如学生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与现代的表达手法进行区别……历史折射出的光辉经过学生敏感的心灵过滤, 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有内涵。

“文学贵为有感而发、缘事而发。”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为心声的道理。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 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 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 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 常常一节课过后, 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地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 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 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 可惜, 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为此, 在教学中, 可引导学生做到“日忆”, 即每日一忆, 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 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 即入睡前, 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 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打破这些框框, 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 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 以等级打分, 激励学生。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开放性习作的研究和探讨, 要求教师在批改习作时注重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在第一次评改时, 教师可控制优级人数, 只有极个别优秀作文可打优级, 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善于抓住进步点、闪光点, 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 家校结合,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持久的写作兴趣

老师就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教学经验, 提示学生思维切入一些平易的事例, 然后引导学生“如何选材”。谈到如何把握文体, 如何缩小范围等, 为学生作文思路展开而启示。

学生能“切问而近思”的人并不多, 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感受, 经过老师浓缩提炼, 正值有穿透力和心灵辐射的效果, 运用起来就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 获得自然贴切的效果, 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这能促进学生感情的激发, 思维的扩展。就像开渠引水一样, 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汩汩而出。只要学生能抓住向他们袭来的, 由一个小人物、一桩小事情、一幅画而产生的真情实感, 抓住像一根扎到心头的长针, 像一阵卷向奔涌而来怒潮, 让学生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学, 指出心尖上的那一霎惊惶。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极力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 教会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 只有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 能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在充分感受、体验的基础上积累材料, 从材料中汲取新鲜的写作素材, 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放飞心灵, 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闪烁着创意的亮点。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作文就不落俗套, 给人更胜一筹的感觉。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人们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 认识社会生活, 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生活与人生, 而且, 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只有熟读、多读名人的作品, 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 才能学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并用于写作实践中去,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浅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篇9

一、 激发写作欲望

“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写作, 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 学生没有主动权, 自然写不出好文章。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由表达, 所以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 把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 从思想上解放学生。 由于考试中作文占的分值大, 而很多学生的作文成绩不高, 使他们逐渐失去了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学生无法通过写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 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爱上作文课, 爱写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关键。第一,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不同给出不同的题目进行写作训练。题目的选择由易到难, “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 (《 语文课程标准》) 这样贴合实际, 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水平, 认同自己, 产生自信心。第二, 激励与表扬, 人最大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欣赏, 不论成人还是孩子。所以, 在作文写作的指导与讲评中, 如果教师多鼓励、多欣赏学生的优点, 无疑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教师可以在评语上下些功夫, 多写赏识性、肯定性、富有激励性和人文关怀的评语, 尽量发现其文的亮点, 闪光点, 而不要用训斥或生硬的语言, 以致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 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等问题也要及时引导。自信心有了, 就会越写越主动, 有了写作的欲望, 才能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 才能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二、 寻找源头活水

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作, 布置一篇总要等数十日才能交上, 且更多的是拼凑的机械制造。写的内容, 总是简简单单, 草草了事, 空洞乏味, 多是假话废话。 主要原因是积累的材料太少, 胸无成竹。“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关键是无源头活水, 写作素材匮乏。 培养学生寻找积累素材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多读书。 阅读是积累的基础, 积累的东西愈多, 写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外知识丰富多彩, 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学校图书积累材料。但农村的学生可阅读的书籍毕竟有限, 加之交通不便, 无法看到报刊杂志, 而课本无疑是最亲近最廉价的资料了。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实际,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选材方法, 积累写作素材。并且通过阅读, 学生开拓了视野, 陶冶了情操。

2.观察。 新课标要求:“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文学作品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 我们所写的文章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教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关注生活, 留心身边的人、事、物、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 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考察河道沟渠, 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撰《 水经注》 四十卷。 这些都说明观察是积累材料的捷径。

3.勤写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练笔的好方法, 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 自由表达, 书写真情, 将日记作为日后写作的题材。 但很多学生写上几天就不写了, 也有为应付教师检查, 一次写几篇的, 所以教师要勤检查, 多鼓励, 让学生乐写, 认真写。

三、 培养写作技能技巧

《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 写作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写作的技能和技巧是写作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开展写作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在平常的作文写作与讲评中,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循序渐进, 精讲精练, 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包括审题的能力, 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分析综合的能力, 语言运用的能力, 构思立意的能力。 另外, 《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 写记叙文, 做到内容具体; 写简单的说明文,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日常应用文。 ”当然, 这些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 还要融入平常的语文教学之中。

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篇10

关键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我们经常说学习英语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但是在这些能力当中, 写的能力经常不被重视。其实, 写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提倡记忆, 多读多记

语言是个复杂的体系, 是人类思想的载体。从词到句, 从句到篇, 需要缜密的思考。一系列的思考需要一个语言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是存储在大脑之中的, 它应该包括大量的词汇、典型的句式、结构精巧的段落和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要每天诵读和记忆, 由少到多, 由简到繁, 日积月累, 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出口成章。学生在大量阅读的时候,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完善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数据库, 还可以在写作中, 有效地减少文章中的病句, 为文章增添色彩, 增添文化底蕴。

二、模仿创新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模仿提供了一个将语言活学活用的机会。学生通过使用熟悉的单词、句型、语法结构、文章结构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有了这种尝试, 学生就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进而有所创新。具体方法如下:

(一) 遣词造句, 由浅入深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 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七种基本句型的教学。学生要牢记这七种句型:主+动、主+动+宾、主+动+宾+补、主+动+状、主+动+间宾+直宾、主+动+宾+状、主+动+补 (表) 。在不断运用和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 教师要将句型教学作为一个基本点, 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句型句式的转换练习。通过简单直观的句型教学, 可以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课文重点都融入其中, 反复操练, 使原来各成系统的语法、词汇和文章内容真正达到相互结合使用。其次, 进行组词、组句练习时,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写一些句子结构, 为以后英语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一般场合使用英语时, 我们不要求英语句子过长、过于复杂, 但要求简练、句式多变、用词恰当。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 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 加强听说, 促进写作

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 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 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通过听说的渠道获得的语言信息及表达方式, 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使用英语, 多开展听说训练。不光是英语课要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 其实每一个有关英语的科目都可以以各种形式,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比如课堂提问时, 被提问的学生要用英语回答问题, 这是锻炼说的能力, 但是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写的能力, 因为这里要用到组词造句的能力, 它是写和说的基础。其他的学生虽然不回答问题, 但是听别人回答问题, 听到的内容要明白其意思, 这就可以锻炼他们听的能力以及写和译的能力。听、说、读、写、译是没有办法完全分割的。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氛围中, 去体会, 使用英语。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能够使用正确的、地道的英语进行交谈和写作。

(三) 紧扣教材, 多读多写

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好句子和好文章。在阅读中要注意常用的句子结构、习惯表达方式, 让典型的语言材料在多次反复的信息冲击下沉淀下来, 成为学生记忆的一部分, 这样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再就是谚语、俗语的记忆和使用, 写作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教学中, 可以限时让学生听写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或者写摘要, 复述文章。这样既锻炼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又锻炼了遣词造句和笔头连贯表达的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摘要、改写、复述、仿写等多种文体格式。比如摘要的写作, 它要求简洁、概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这是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每一段的大意, 然后再整合, 适当裁剪, 突出重点, 要注意使用学过的某些词语加以替换。

三、排除母语干扰, 强化英语思维

学会一门外语的同时, 要学会适应一种外国文化。要克服母语对英文写作的干扰, 就必须进行一系列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中文和英文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的不同, 小到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还要注意选词, 选词很多时候涉及使用习惯或者说习惯用法, 遇到习惯表达方式, 教师要多提醒学生记忆, 教师还要经常帮助学生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需要不同的表达结构, 要注意句子的正确性和适合性。教师可以拿一些英文原版的东西和学生的习作相比较, 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的异同。完全排除母语干扰是不可能的, 但是要尽力向英语思维靠拢。

四、开展讲评, 以评促写

教师在课堂上拿出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讲评, 或者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习作进行修改演示, 是很奏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评学生作文的时候, 要多表扬少批判, 要保护学生的写作激情。对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 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多提醒、多纠正, 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像拼写和语法这样的小错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和修改。通过有效的写作讲评, 学生既可以把握写作的基本方式, 又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他们会更喜欢写作。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1

【关键词】作文 能力 培养

一、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准备。

词、句是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词、句基础,写作时,如无米之炊的巧妇,很难写好作文。所以,在一年级。二年级或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分类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心理的、动作的;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描写景物的、动物的等等。让它在无形之中变成自己的语言,再写作文,这样不就可以胸有成竹,信手拈来了吗?老师还经常列出几个词、或句子让学生写一段话,为三年级写成篇作文打基础。

二、让学生博览群书,在书中找到快乐的源头。

孩子们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引导他们博览群书,能让它成为快乐的源头。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极少部分学生能亲身经历外,对生活的认识还得靠学生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和交际。同时,通过这些阅读和交际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等等都说得非常明白。对于习作来说,读书当然不是写作之源,但我们从许多优秀作品的阅读中,能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写作技巧上的借鉴。我引导学生看《小学生习作》、《童话故事》。

《作文同步训练》等书籍,让他们互相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把自己看的好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这样大量的阅读和交流,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开阔视野,从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妙。这样,学生再写作文,便不会觉得头脑空空了。

三、热爱生活,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寻找快乐。

生活是广阔无垠、丰富无比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而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应要从观察开始。在生活的每一刻,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如一棵草,一朵花,一只小狗。学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观察着,可这些印象他们可能很容易就遗忘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课或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讲讲身边的事,引导他们思考、观察。但学生的观察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老师要引导他们有意观察,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互相交流。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秋天的田野让学生们觉得很美,那我们就领学生们去观察、体会金色的稻田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细细观察中体会到一望无际的金色稻海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春天是美丽、迷人、播种的季节,我们就让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山间,走进农家,去观察春,去体会春,去领悟春。这样的有意观察,相信学生再写作文时便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他们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他们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在生活的海洋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地观察这些素材,会让他们的作文因生活而闪亮,写作文再也不是头疼的事,而是快乐的,有意义的事了。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也来当一当凡间仙子。想象,让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美丽的翅膀,他们可以参加森林里的小动物举行的舞会,可以穿上脚下神奇的鞋飞上天空,可以和太空人一起邀游太空这时候的作文让他们觉得快乐,他们可以让这股快乐之水流得更多,更快。因此在作文中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篇故事,续写课文的结局,可以让他们改变文童中人物的名称、叙述顺序等,可以让他们看图作文,可以让他们从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的哑剧中想象作文,可以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声音中想象作文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有了上面积累、观察、想象的准备,学生就会进入会写、爱写、愿写的境地。下面我们便可以让学生把写文章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来坚持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 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游泳是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的。我们要让学生多去进行写作的实践,要让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开始他们也许写的并不如意,但没关系,在老师的一直鼓励下,他们喜欢上写日记就可以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不断观察生活,不断去写。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时间与他们进行交流,比如谁的习作有真实性,可以让学生念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他是怎么写的。比一比谁进步得快,让进步的星星贴到他的星座里。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气氛中快乐地写日记。 老师只有让学生在作文中感受到了快乐,他们才会将快乐进行到底!

五、教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对待小学生的作文,教师不要总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总觉得不成形。其实小学生的作文并不是将要出版的文章,非得写出高水平,弄的学生手足无措,只好写送老奶奶过马路,拣钱包等。我认为,只要是他们认为可以写就让他们写。那怕是一件最微不足道的小事。比方说小鸟,铅笔,一件小事等,随他们自由的写,不要限框框。 例如,我教三年级时有个学生在《弟弟爱小鸟》一文中写小鸟死了,它死了足足一天了,可弟弟仍舍不得扔它,弟弟在一个小纸盒里铺上纸,把小鸟放在里面,然后装在玩具箱里。这段话写得真实,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写出了弟弟爱鸟的心情。这篇文章写的事是学生亲眼所见,写起来就有内容、具体、感人,不受约束,真实展现儿童生活特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2

一、创造课堂氛围

创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写作课堂氛围是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热情度的一个关键环节,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创造力思维。传统的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枯燥的写作练习也难以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再加上初中生的词汇量掌握得较少, 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也没有形成, 所以在英语写作课堂上, 不仅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英语短句的使用,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 以进行作文的创作。例如, 在让学生写“My favourite animals”这篇作文时, 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Old mcdonald has a farm》来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让学生应用英语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教师可以进行提问:“Why do you like this animal?”学生进行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 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加入一些小幽默, 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 在教师设问的同时学生就已经形成了写作思路, 在教师不知不觉的引导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外, 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增强了对于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逐渐完成对于英语的写作。随之写作的不断成功, 也就增加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在考试中学生就不会再对英语作文感到害怕、紧张了。

二、创设英语情境

创设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的教学手段, 学生只有在面临某种实际需要时才能明确写作目的, 才能产生写作的内驱力, 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在平时的写作课堂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找寻话题和素材, 让学生用英语概述简单的生活话题, 例如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假期是如何度过的, 即“How did you spend your holiday?”, 由于英语写作的练习离不开想象力和创设新的情境或故事, 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积极发挥想象力。比如, 在讲解“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这篇文章时, 在讲了她的生平事迹后,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Hepburn?”这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讲述自己对于奥黛丽·赫本的一生的感受,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想象力。找到吸引学生的情境, 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掘, 设立的情境话题要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相适应, 从浅到深进行, 不要让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情境练习既可以增添写作乐趣,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让学生愿意自发地进行英语写作练习。当然, 教师也可以将丰富的课外知识作为情境练习引入写作课堂中, 既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加入更多的素材、有更多的思路, 又能让学生增长见识,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丰富的课外知识也会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

三、活化讲述内容

学生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对于英语作文的讲述过程过于乏味,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想要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很难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鉴于此, 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与视频教学结合起来, 以播放视频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这是因为视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要强得多。活化英语写作的讲述内容还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讲述内容的难易程度, 在讲述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由易到难的讲述安排, 以增加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 教师在英语写作课堂中还应避免一味地灌输写作技巧、写作思路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使讲述内容的方式更加多变。例如, 教师在写作课堂上想要讲述一些英语短语在作文中的使用, 就可以创设一个小接力游戏, 让每个学生事先准备几个常用的英语短语, 在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说出短语的内容、形式、用法等, 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 所掌握的短语种类也不同, 利用游戏的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量, 又能将枯燥的讲授短语过程转变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对话,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起来, 丰富、活化教学内容, 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还能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方式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上一篇:C/S与B/S混合下一篇:未来数字化广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