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2024-09-18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共12篇)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1

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学校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唱会几首歌曲上, 而应教学生如何唱好歌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终让学生达到会唱歌。会唱歌的要求很多, 范围也很广, 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不管做任何一件事, 如果学生对它没有兴趣是怎么也做不好的。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课前多下一番功夫。教师的范唱要做到声情并茂, 要感染到学生, 教师的伴奏要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产生想唱歌的欲望。

二、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学生的坐姿要正确。身体应坐正, 上身微微前倾, 胸脯挺起, 头微微抬起, 喉头放松……学生的发声训练也很重要, 教师最好能在每堂课上抽出一小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呼吸是否平稳自然, 发音是否正确, 咬字吐字是否正确而清晰, 有没有注意到声音的控制, 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是否有所进步和提高。当然,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应以表扬为主,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 使他们从心里感到高兴, 从而使学生喜欢音乐课。

三、让学生唱会歌曲

学生学唱一首歌曲前, 教师的范唱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演唱能否打动学生, 能不能做到声情并茂, 有没有把歌曲作者的写作意图完全表现出来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如果教师的演唱能感染到学生, 学生就会从心里感到要学唱这首歌曲, 他们学的时候就会很认真, 就很愿意去记忆歌曲的旋律、歌曲的歌词。聆听、模仿、重复是唱会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聆听、反复模唱。针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不要采用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方法, 可完整地跟着伴奏唱, 重点部分、难点部分可跟老师唱, 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会这首歌曲。

四、让学生唱好歌曲

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体现的, 唱会歌是唱好歌的前提。唱好歌有两层含义, 一是选好适合演唱对象所唱的歌。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演唱的歌, 内容要健康和积极向上, 能反映时代风貌。比如音乐教材中所精选的歌。二是把歌唱好。要把歌唱好, 首先, 要记住歌词。如果歌词记不住是怎么也唱不好的。其次, 是引导学生比较歌曲的哪些部分相同, 哪里有了变化, 哪一句唱得强, 哪一句唱得弱, 哪一句应唱得有弹性, 哪些地方需要换气, 歌曲结束部分应怎样处理。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来选择唱法, 选择唱法时要结合自己的个性, 要结合少年儿童的自身特点。强调歌唱的个性化是一种趋势, 要提倡唱歌时候有个性化的表现, 不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束缚了。歌词是歌曲的灵魂, 唱好歌需要反复研读歌词, 有感情地大声诵读歌词, 分析体会歌词的每一层意思, 分析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 逐步学会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在歌唱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注意咬字清晰, 要选择适合表现歌曲的音色, 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地歌唱, 能够比较自信地在大家面前有表情地歌唱。此外, 演唱时的肢体语言也是很重要的, 身体动作不要过大, 要大方得体, 要结合歌曲的内容、情绪自然而然、恰到好处地做出一些动作, 这样能提高表演者的演唱效果。

五、让学生会唱歌

会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 唱好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的要求很多, 范围也很广。首先演唱者要对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 要仔细分析研究歌曲的旋律、情绪。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就要进入演出状态, 要调整好自己的呼吸, 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如果是站着演唱, 演唱者应站直, 上身前倾, 微微抬头挺胸, 注意选择适合歌曲情绪的表情。咬字、吐字要正确而清晰, 要注意自己的音色, 声音要能掌控自如, 特别是渐强记号处, 不能一开始就把气用完, 最后该强的地方声音上不去, 甚至没有了声音。顿音记号处要唱得短促、有力、有弹性。还要特别注意装饰音处的唱法, 普通的演唱者往往不那么注意, 而会唱歌的人就十分重视, 通常要反复练习、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这就是细小的区别。会唱歌的人对歌曲的处理非常重视。歌曲的情感处理是歌唱艺术的生命和灵魂, 演唱者要对歌曲的内涵十分了解。所谓歌曲内涵, 是指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掌握歌曲的内涵是演唱者唱好歌曲的基础。歌曲的情感处理是作者赋予作品的形式和内涵, 这就对演唱者在文化素养、歌唱水平、嗓音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演唱者的演唱将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诠释和表现程度。优秀的演唱者对歌曲的情感处理不是单一局限、呆板僵化的, 而是合理、灵活、巧妙的。有感情的演唱是装不出来的, 应是从内心深处有感而发, 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只有具有真情实感, 才能感动观众。歌曲的处理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 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要靠平时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周芸.“音”材施教, 助力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J].内蒙古教育, 2015 (36) .

[2]邢金芳.音乐课堂的结课艺术探究[J].成才之路, 2016 (01) .

[3]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2

长垣县苗寨镇马野庄慈济希望小学 赵艳

摘要: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进实现其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音乐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这一课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歌唱教学、培养情感、创作背景、创设情境、范唱、歌词

正文: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歌唱教学中同样需要学生情感的参与,因此,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是否能打动听众,不仅要求演唱者有动听的嗓音和娴熟的技巧,还要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情感把握得好,歌唱表现就生动形象,如果把握得不好,那么歌唱就很乏味,毫无感染力。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标,而是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和欣赏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动情歌唱,使其自然而然的走进作曲家所表现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音乐的熏陶下,不断地愉悦身心,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当前的音乐歌唱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在作品艺术形式的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情感的培养,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由此看来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和其他的音乐作品一样,都凝聚着创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他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出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逐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缺乏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有时很难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在课前先给学生们讲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的话,有助于他们理解歌曲作品的情感,为他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唱歌曲《雪绒花》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雪绒花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介绍雪绒花的生存环境:雪绒花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上,只有在冰雪莲年的冬天才能见到它,使学生感受到雪绒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奥地利人把雪绒花作为自己的国花,只有最勇敢的勇士才能佩戴它,后来雪绒花就成了勇士的象征。然后向学生介绍法西斯时期纳粹党的残忍行径,丑上校和玛利亚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随着音乐学习歌曲,让同学们感受旋律的优美,带着对主人公的深切爱戴和对法西斯的痛恨,体会奥地利人民的苦难和光荣的斗争历史,这样在演唱歌曲时,学生就能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和音乐主题产生共鸣。

二、通过朗读歌词,深化学生的情感

演唱好一首歌曲不单单要求有较好的声音条件,还要求有真挚的情感,只有二者相结合去演唱,才能打动他人。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要让他们很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必须从歌词入手,因为歌词的语言形象是歌曲艺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歌曲中的内涵表达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一首新歌,在唱曲谱之前,我先让学生将歌词反复的朗读几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帮助小学生认识歌词中不认识的字,同时也可让他们在多次朗读中细致入微地领略和体会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深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演唱时才能流露出真挚的思想情感,使歌曲表达的更加完美。

三、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最爱听的就是教师的歌声,并且面对面的演唱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孩子们总盼望自己的老师能经常演唱歌曲给他们听,希望自己能向老师一样拥有美妙的歌声。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努力去模仿老师的歌声,希望能和老师的歌声一样动听。教师用优美的声音范唱歌曲,学生会对歌曲的旋律、音乐风格、音乐情感有一些初步的印象,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茉莉花》时,我先让学生观赏茉莉花,感受茉莉花的美,体会茉莉花的清香,然后我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不仅茉莉花很美,歌曲的旋律也很优美。此时教师的范唱,有助于学生记住歌曲的旋律,感受旋律的美,激发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使他们感情投入的演唱歌曲。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范唱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若能灵活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在歌唱时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表现音乐。

四、创设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

音乐课中的情境教学,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活动形式,主要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能唤起学生投入情感表现音乐的欲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直接体验了特定的情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可让学生现场表演音乐情景剧,在表演中师生可进行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学生也可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红帽》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和歌曲有关的图片,又让他们听童话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唱完歌曲后,学生对小红帽的形象也了解了,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歌词的内容为歌曲创编音乐情景剧,我巡视指导。我提示学生:小红帽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的心情怎样?当她遇到大灰狼时又是什么心情?当她平安回到家和妈妈进入甜蜜梦想后又是什么心情?在我的提示下,同学们设计出了小红帽的情景剧。我让他们一组一组上台表演,同学们的表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把小红帽的心情变化表现的非常到位。通过表演情景剧,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歌唱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歌唱的兴趣,使他们在自己的表演中细致地把握住了歌曲的情感,在歌唱中能用真情实感去演唱。

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明确情感目标,以利于在课堂中施舍和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牢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全身心投入地去上每一节课。只有老师先动了情,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集体活动形式让学生接受情感信息,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叶盛水.音乐教学要敢于创新.新课程,2013年12月

[2]王志明.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河南教育,2010年11月 [3]许革平.增强自身感染力,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河南教育,2009年12月

[4]程海霞.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河南教研,2010年第20期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3

【关键词】高师 歌唱教学 音乐教学法 歌唱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73-02

歌唱是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中占比最大的教学内容。当代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足特别是歌唱表达能力欠缺,反映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高等师范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应重视学生歌唱能力培养,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一、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歌唱教学存在的偏差

(一)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不适应。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音乐素质的高低。多年来,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与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以民族歌曲、美声歌曲等为主,儿童歌曲只是在即兴伴奏(弹唱)教学中体现。培养的学生能很好地演唱艺术歌曲,而到了中小学却连简单的儿童歌曲都唱不好,对歌曲缺乏文化理解,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弹唱儿童歌曲,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质量。与中小学歌唱教学需要相比,目前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出现非艺术化倾向。2009年和2011年笔者在黄山和重庆举办的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参加了几十节优质音乐观摩课,观察到既有很多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看到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活跃,偏离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采用一些非音乐的教学手段如教师设计学习新歌的音乐课时,在导入新课、开展活动、游戏拓展等活动上下了很大工夫,而只在最后几分钟才让学生演唱歌曲,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最佳学习阶段已经过去,学生只记住了音乐课中好玩的游戏,而没有记住音乐;歌曲在课堂上跟着钢琴伴奏能唱,离开钢琴伴奏不会唱。因此,很多学生课后基本不唱音乐课中学习的歌曲,而偏爱唱流行歌,这导致学生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歌唱教学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三)音乐教师歌唱基本功不足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一些音乐教师没有掌握好扎实的声乐理论和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管想教学生演唱技巧,但因底气不足,力不从心,其结果只能听任学生不科学地发声,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错误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教会唱歌就行了,没必要进行声乐技能训练,因为声乐技巧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讲解和训练费时费力,教师索性避繁就简,只要学生会唱歌就行,不愿意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训练。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要等学生变声后才能学声乐,满足于学生会唱歌而不管唱得好坏,从而放任学生长期喊唱和错误的模仿,导致学生的声带出毛病,造成声带损伤,甚至留下终身遗憾。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从每个孩子做起,进行歌唱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有方法,假如我们的教育方法还不如街边贸易音乐来的有策划、有技巧,那我们的音乐阵地就要输给这些街边音乐。”因此,歌唱教学的教学方法极其重要。而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课时,往往采用的是发声练习、复习旧歌、新课导入、范唱、新歌教学、拓展活动等程序。教学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法陈旧、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

二、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对当前歌唱教学的目标定位、理念、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是教会学生音乐专业各门课程综合运用的课程,从音乐教学法课程入手,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学校对歌唱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要求,是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基础音乐教学的需求的良好途径。

(一)树立儿童歌唱教学的理念。首先,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和吐字等基本歌唱技能。其次,在掌握基本歌唱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少儿歌唱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声乐课程中的技术学会迁移运用,学会声情并茂范唱少儿歌曲。再次,不断加强自身综合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努力提高歌唱水平,尽快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唱歌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重塑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歌唱教学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首先应重新定位音乐课歌唱教学的基本理念并确立“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敢唱”是歌唱的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当众演唱的锻炼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歌唱给予鼓励和欣赏,营造一种同学之间彼此尊重、欣赏的班级氛围。学生的歌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欣赏,其歌唱的胆量也自然就大了。“会唱”则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有关歌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爱唱”是在“敢唱、会唱”的基础上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尊重并保护学生的歌唱爱好天性,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快乐,完整、尽情、尽兴地歌唱。音乐教育师范生明白这些道理,才能在日后的音乐课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为基础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三)改进教学方法。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理解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新理念下的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发展,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课标对教学观念的改变、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等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模仿、深入探究、愉快合作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式学习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便于师生交流的学习氛围。例如,根据歌曲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音乐规律的方法学习歌唱。例如,以听唱法、视唱法、情景导入法、分角色演唱法、接龙式和对唱式演唱法、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等方法学习歌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护、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歌唱教学的环境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歌曲素材,最终体现在上课的过程中。这样的自发过程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教材歌曲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音乐美的愉悦,接受音乐美的熏陶,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少儿歌唱方法技能训练。少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成人训练有一定的差异,高师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少儿歌唱训练技巧。

1.歌唱教学的呼吸训练。儿童的呼吸因其生理原因,与成人相比延续性更短,换气频率更高,因此可以用以下训练进行如:一口气把生日蜡烛吹灭;把气球吹在半空中,尽量不让它掉落;游泳时吸口气后尽量屛住呼吸做气息保持等。这些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并喜欢。长此下去,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歌曲学习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如教学歌曲《小白船》时,教师要按歌曲乐句的要求,引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缓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2.进行趣味发声练习。高师音乐教学法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歌词内容、歌曲旋律等,精心选择和创编出有趣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模拟练声曲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常用一些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来进行发声技巧训练。如学习低年级歌曲《母鸡叫咯咯》时,可根据歌曲内容及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出模仿母鸡、小羊、小鸡等动物叫声的练声曲,并结合模仿小动物动作边做小动物律动边练声,以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另外,还可以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发声,如用大咬一口苹果的感觉练习打开喉咙,让气息通畅,声音统一,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从头腔高位置上发出,唱时感觉好像头顶有一只小鸟在歌唱等。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达到咬字吐字的技巧训练。在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按歌曲的节奏准确地读歌词,并对歌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朗读歌词时,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韵味,使学生掌握“字正腔圆”的基本要领。并把这种咬字吐字的要领与歌唱的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与歌词的语气、韵味、歌唱中的呼吸、共鸣等要素结合起来,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表现美妙的音乐,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如演唱轻快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灵活、轻快、敏捷;演唱优美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润、连贯;演唱雄壮进行曲时,咬字吐字应结实有力,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效果。

三、结语

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演唱实践活动中的技能训练,主要体现融情感、趣味、技能于一体。防止和杜绝专业化、成人化的高难度技能及反复枯燥的机械性训练,使歌唱技能的训练始终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特别强调每节课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另外,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从而积累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歌唱水平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如独唱音乐会、合唱、小组表演、卡拉OK比赛等活动,采取同桌检查、小组比赛等形式帮助要求学生记忆歌曲,真正实现学生“敢唱、会唱、爱唱”的培养目标,让歌声伴随受教育者的身心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让歌唱伴随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J].艺术创作,2010(6)

[2]李想.浅谈歌唱中呼吸的运用[J].文艺生活,2010(1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成果(2013JGA298)

【作者简介】周 琳(1962-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4

一、丰富感知, 理解生活

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歌唱教学中要有所表达必须以丰富的生活感知材料为基础。但是, 在目前的歌唱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面临的是没有什么内容值得自己去主动歌唱。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自我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缺少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生活感悟。要使学生具备感知生活的能力是目前歌唱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不仅仅要像过去的歌唱教学中, 注重歌唱的民族性、传统型, 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歌唱的素材, 如友谊、快乐、幸福、坚忍不拔等, 从而在自我独立思考中, 有所感悟, 有所提高。在感知生活过程中, 学生要学会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交流, 形成一种歌唱对话与情感的交流意识, 因此, 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们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 积累经验, 在感受中形成对话观念与思考意识。

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 获取情感体验, 可以说这是歌唱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在信息化社会, 学生面临着一个变化多样的世界, 众多的生活体验、广告设计、自然事物等都可以形成深刻的印象, 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有所发现。一方面, 学生要关注美妙的自然景观, 在大自然中获取无数的歌唱冲动:去登上那巍峨的高山、广袤的草原, 去欣赏那活泼可爱的春天、金黄收获的秋季, 可以说, 大自然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歌唱对象;另一方面, 在关注大自然的同时, 还要对生活进行观察, 将自己对于生活的喜爱进行描绘, 认识到人是社会的动物,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 引导学生对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系进行认识, 也是当下教学的重要任务, 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得到锻炼, 通过歌唱教学解除内心的忧虑与生活的烦恼,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

在歌唱教学中, 还需要学生多去学习各种积极向上的歌唱形式, 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 只有具备了充实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之后才能获取充实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情境, 主动演唱

中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 有着更加强烈的交流欲望与倾诉要求。歌唱教学中如果能够将这种需求转化为主动演唱, 那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与教学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歌唱。

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里, 学生永远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仅仅是一个被动而非自觉的行为。师生之间缺少积极的对话活动, 这必然造成学生不能进入活跃的创造性的歌唱情感中。要对此有所改观便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有着真诚的对话交流, 教师要感受到学生们这些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倾诉要求, 在情感上做出反应, 逐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学生也要在教师的情境教学中勇于倾诉自己的内心要求, 让音乐成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 形成一种倾诉与被倾诉的关系, 只有在这样的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中, 师生才能真正形成自愿平等的对话交流。

歌唱教学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启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备一种参与歌唱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不仅仅是个倾听者, 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心灵世界向学生展现, 以此来引发学生真情实感的演唱。这在教学实践中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在歌唱教学中, 教师的这种主动参与意识, 可以让学生在歌唱学习时与教师形成一种情感与心灵上的互动, 这样, 学生便自然而主动的进入歌唱状态。在此种教学情境中, 还需要教师以一种真诚的、亲切的、平等的态度与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来塑造良好的歌唱情境,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歌唱学习。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演唱欲望得到了激发, 但是如何将学生想要唱的欲望进行有效地表达?这便是歌唱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提到过将“他人话语”转化为“自我话语”来提高对话交流的能力, 因此,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演唱锻炼机会, 让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唱习惯。演唱习惯的获取一方面需要对经典作曲反复演唱, 经典曲目具有着朗朗上口的韵律, 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重要歌曲, 对于这些曲目要不断地演唱来体会到歌曲所特有的情感与魅力;另一方面对当下的流行歌曲不断地听取, 流行歌曲之所以受到大众的追捧, 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 因此对于这些我们不能一味的排斥, 而是吸收其优秀的成分作为我们的教学材料。

三、创新标准、激发热情

目前, 歌唱教学中学生之所以缺少独立思考的原因, 除了上文中所说的, 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想唱不敢唱。这与歌唱教学的教学评价有关, 在传统的歌唱教学评价中多是按照对经典而有限的曲目的歌唱好坏来决定学生的歌唱水平, 这极大的破坏了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事实上, 这种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学习能力, 更谈不上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歌唱评价上, 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演唱能力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思维个性的关注以及情感的交流沟通, 双方在平等的关系中真诚的交流。这样才能对成长中的学生有所帮助,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眼光去考虑问题, 提高学生演唱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是说, 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歌唱, 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

要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修改。当学生具有了自我修改的能力之后, 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评价与指导, 学生就可以主动地进行歌唱学习, 形成终身受用的演唱习惯。在教师指引下的学生自主评价修改既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等其他教学任务, 也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学生的自主评价修改形式既可以是自我评价、修改, 也可以说学生间的互评、修改。如此,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歌唱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可以产生集思广益的效果, 获得深层次的独立思考。在国外很多国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改, 如美国教师对学生的演唱提出意见,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指导意见进行反复的演唱训练, 最后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提高自我水平。这种做法将教师的歌唱教学评价中心转移到了学生对歌曲演唱的思考上,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声乐教学的歌唱心理培养分析论文 篇5

一、歌唱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声乐艺术作为人的一种专属艺术,在歌唱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人的声音,还贯穿着思想与情感,长短音、高低音及强弱的变化,歌唱与歌唱者的思想感情有着紧密的关系,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歌唱心理中“感觉”与“注意力”决定并影响歌唱者的水平。在歌唱中不管是发声的技能,还是发声的技巧,都与歌唱者的感觉紧密相连。换言之,感觉是歌唱者对声乐最直接的认知。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发声的感觉主要包括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歌唱时的`音色、音量及节奏,歌唱时的呼吸与共鸣等,这些日常中的训练,只属于歌唱者生理上的表现,但歌唱感觉则是歌唱者舞台中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其歌唱的发挥水平,受某种或者多种刺激影响,属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应急变化。此外,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注意力也是歌曲演绎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歌者在歌唱过程中,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够确保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用心歌唱,用感情带动声音,如此才能将歌曲的思想与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其次,歌唱心理中的想象、情绪及情感等,都对声乐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歌唱者丰富的联想能力,使歌曲的情感更加丰满,从而能在歌唱过程中,感动自己、感动听众。再次,歌唱心理中兴趣也具有重要意义,是获取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和开拓眼界的动力。在声乐艺术中,歌唱者只有喜欢,才会去听和看,从而激发兴趣,进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信息以及未来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那些初学声乐的、对音乐惧怕或者不热爱的学生,尤其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助于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去发现歌唱存在的乐趣。对此,针对歌唱者兴趣的培养,声乐教学内容应当积极向上,有较高的训练价值,难易要适中,要容易被学生掌握。老师教学中要充满情感地示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启发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障碍,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在歌唱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歌唱者融入音乐作品中,歌唱心理素质是演唱技能技巧和音乐表现的重要支撑,以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和声情并茂的演绎去感动聆听的观众,才能带给观众听觉及视觉上的享受。

二、歌唱心理失控的原因

(一)自信心的匮乏

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束手束脚。这种现象表现在声乐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在演唱中发声正确、音高准确,但因为怀疑自己,对自己不肯定,无法放开身心歌唱,这样就导致声乐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要求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将旋律与声音更自信地表演给观众。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在声乐学习中,部分学生认为歌唱技术就是声乐学习的全部,从而导致声乐学习只是追求歌唱的技能、技巧。但是,在歌唱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表现歌唱技法,歌唱心理却极度紧张,声音就无法自然优美地表现出来,这种恶性循环,加重了学生心理负担,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实际演出的效果。

(三)严重的个人得失感

在声乐学习中,很多学生除了单纯的热爱之外,更多的是想要通过音乐获奖或者一鸣惊人。这种心态使他们在舞台或者歌唱中容易紧张,思想负担重,压力大,从而导致歌唱表演的失败。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未来音乐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学生放弃音乐转行。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克服,保证声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加强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培养

(一)开展舞台教学

针对幼专学生,应努力开展舞台教学,创造舞台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舞台,从而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声乐教学中,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音乐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展现课堂中掌握的声乐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表演中,消除怯场心理。对此,学校还应当积极举办音乐会、声乐比赛、演出活动、联欢会等,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演出场所,熟悉不同的观众,并适应不同的演出环境与演出氛围。此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发声的误区,及时纠正。在舞台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表演不断增加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也会逐渐培养出较强的歌唱心理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歌唱本领不够,是学生怯场、不自信、心理压力大、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过硬的歌唱本领,提高歌唱实力,才能在临场表演中灵活自如,建立充分的舞台自信心。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演出训练。在歌唱演出前,歌唱者要对歌曲仔细品味,在乐句、歌词上下功夫,深刻地理解作品,领会作曲家的艺术意图,充分把握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表演中能够与音乐作品相融合,用心表演,打动听众的心。可见,在声乐表演前,学生做足功课,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掌握演唱曲目,是克服紧张、增强自信心的关键。

(三)在声乐学习中端正表演心态

在声乐学习中,幼师生要树立和培养良好的表演心态,全身心地投入,用歌唱表达作品,而不是因为名利、奖项这些虚荣心而去表演,要将每一次登台表演都当作是舞台声乐表演实践。在歌唱过程中,要努力投入到所演绎的音乐作品中,而不能是单纯地卖弄和表演歌唱技巧。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感情,才能用情用心去感染观众,打动观众。

(四)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临场失误

在声乐表演中,临场失误属于一种常见的现象,再优秀的歌唱家在演出过程中也难免留下遗憾。演唱者应该知道临场表演中如果遇到失误该如何处理。一般来说,临场失误多表现为忘记歌词、唱错歌词、个别音不准、乐句跑调、与伴奏脱节、破音等,如果声乐演出中出现这种情况,歌唱者要及时调整呼吸、调整情绪,避免因为慌乱出现更多的错误,应及时稳定情绪调整状态,切忌惊慌,努力做到心静如水、气定神闲,从容地将演唱继续下去,以免因一个小小的失误影响到整个演出的效果。

四、结论

本文简单论述了歌唱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歌唱心理失控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总之,声乐学习的过程是培养歌唱者综合素养的过程,声乐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歌唱者心理的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地培养歌唱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声乐的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只有充分地重视歌唱心理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地提升歌唱实力,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远.试论声乐教学中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2]陈希丽.试论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1).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6

【关键词】学生;教师;音准;提高;音高

随着新课标走进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重点。音乐是伴随学生成长的艺术,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都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选修音乐的积极性格外高涨,但音准差的学生比比皆是,教师不能因为音准差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弃而不教。教学中跑调学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一个学生的跑调会带动几个学生跑调,音准问题影响着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只有学生具有音准才能很好的演绎作品,音准成为歌唱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觉得学生唱歌“跑调”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音域窄,高音上不去,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唱歌;二是听辨能力相对较差,歌唱过程中音调忽高忽低,小二度音和大跳音准难以把握。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我的多年教学探究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的方法:

一、正确的发声练习拓宽学生音域,提高音准

在演唱中,掌握歌唱的技巧是把握音准的关键,发声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腔体共鸣、气息支点等歌唱技巧。我在教学中歌唱前让学生先进行发声训练,个别指导,使学生充分打开口腔,运用科学合理的歌唱技巧克服其发音器官客观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拓宽学生的音域,提高歌唱音准。教学中有的学生音域很窄,只能唱到小字一组mi ,fa的音准就开始出现问题,小二度的音高很难唱准,往往把音唱高,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控制气息强度,mi的力度强一些,fa的力度小一些,脑海里把小二度想象是爬着上的台阶,从而让学生掌握唱小二度的方法。在唱高音上不去时,可以让学生深吸气,加大气流强度,软腭抬高,眉心打开,使劲往下唱的方法。聲乐中讲究“气沉于底,声灌于顶”,但是初学的学生很难领悟这个道理,反而容易把气提上去,声音很飘,导致声音下移或跑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高音垂直往下唱找声音砸地的感觉才会把气沉下来,高音才能上的去,而且实而不虚,从而拓阔音域,提高音准能力。

二、闭眼听辨模唱,训练听觉,提高音准

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同于美术,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内心听觉,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聆听,训练听觉的敏感度。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音乐鉴赏或者聆听歌曲来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但是,音准很差的学生只是聆听歌曲或乐曲是不行的,需要从简单的单音练起。在教学中我探索出一个矫正跑调的有效办法——闭眼听音模唱。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闭上眼睛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到耳朵上,听觉能力会提高。

三、借助手势、音标和象声字建立音高,提高音准

手势可以让学生利用视觉感受音的高低,更形象更直观。在基本音阶do到si的发声训练中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来帮助学生建立音高,在训练二度、三度,五度等旋律音程之间的音高时教师可以边范唱边用上下平移手臂的姿势来为学生建立音高,还可以借助音标或者象声字让学生标记音高,训练音准。例如:在发声练习中do mi 三度音可以用手势上下平移的动作,感受音高;do sol 五度音可以把sol唱成四声降调, si do 有的同学唱不准,我让学生把si唱一声平调,想象成“西”字,高音do唱二声扬调。在视唱歌曲谱子时,偶尔某个音唱不准的地方让学生在谱子上用象声字或者音标注明,并对这个音高形成印象,从而提高音准能力。

四、利用曲线图把握音准

合唱教学是歌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声合唱教学中,各声部相互跑调的现象特别容易出现,尤其是低声部学生的音准很难把握,一般老师采用分声部训练,可是几个声部只要一起配合还是会用很多学生随别的声部跑调,难以把握本声部的音准,针对这种难题在教学中我让低声部学生先识记歌谱,重点记住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谱子的音高,然后让低声部的学生在自己声部谱子下随音的高低画出曲线,从而帮助学生把握音高的走向。低声部音准很难把握,但是低声部一般谱子走向比较平缓,所以只要学生看着曲线唱谱子就容易把握音高,从而提高音准。

五、鼓励和赞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鼓励和赞美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素质差的学生自尊心更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赞美,教学中对音准差的学生不能歧视,要帮助他们找出跑调原因,耐心训练,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和赞美,帮他们树立自信。例如:教学中经常遇到某个学生因跑调而惹的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从而让这个学生失去唱歌的信心,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厌学音乐,敌对同学和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制止,找到该学生歌唱中的优点进行赞美,如:表情很美、音色很独特、声音很洪亮等等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努力练习一定会唱的很好。帮助学生树立了努力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音准能力。

论声乐演员歌唱能力的培养 篇7

记忆是我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简言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提取和储存的过程。记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将外界信息变为自身资源的过程。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唱者记住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发音与声情并茂地演唱,还要求演唱者记住演唱中的情绪和情感是怎样把握的。比如在演绎《父亲》这首歌曲时,演唱者应处于一种感恩怀念的感情状态,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的真谛。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对心理素质的训练。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苦练歌唱技术技巧是舞台表演成功的保障,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歌唱技术基本功才能建立自信心。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首先要树立自信心,采取科学的发音训练方法,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巧,在声乐技术、技巧方面狠下功夫,拼搏进取,打下扎实的歌唱基本功,这样就能做到艺高人大胆,不会在舞台演出时怯场。自信来自于自己的实力,只要具备了歌唱实力就不会心虚胆怯,就会信心百倍地歌唱,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演唱水平。同时,作为声乐专业演员要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声乐就要热爱声乐事业,激发自己学习声乐的兴趣,这种兴趣有时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培养的。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就很难有出色的舞台表现。

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歌唱的兴趣

由于平时的声乐学习往往是枯燥的,因此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才不会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想放弃,不会因为枯燥的学习而烦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到“谱不离手,曲不离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让自己感受到学习声乐的快乐,不管台上台下都能自如歌唱。充分调动自己的舞台演出欲望,积极培育自己在歌唱演出方面的个性。另外,还要培养积极的、稳定的歌唱心理,形成良好的情感约束力。在演唱时要保证发声器官的稳定性,学会控制声音的能力,最好能训练到操控自如的程度。当然这一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排除各种杂念和干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专心致志,循序渐进。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时时刻刻做好舞台演唱的心理准备。研究演唱者在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有助于提高声乐表演的质量。

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及细节处理

以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为保障,才能在舞台上从容大方地演唱,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有的演唱者在台下演唱得较为熟练,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一到了正式演唱时,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连正式的演出都难以完成,音乐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演唱者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艺术实践,使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音乐表现力提升的重要保障。首先,要重视对名家演唱的鉴赏。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或实地演出的方式,对名家们的演唱进行学习,仔细观察他们的服饰选择、登台时的仪表和姿态,演唱中的动作和表情变化等,并在自己的演唱中进行模仿。其次,要主动参加舞台实践。舞台实践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每一次舞台实践都是对演唱者的一次锻炼,也只有通过这种锻炼,才能丰富自身的舞台经验。而且如果条件允许,要对每一次舞台演出进行录制,待演出结束后,通过录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本次演出中的进步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的演出中予以有针对性的完善。

四、提高演唱者的综合修养

声乐演唱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扎实和熟练的演唱技术,是形成个性化风格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想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必须以深厚的个人修养为保障。有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能够从容地驾驭作品,但是其演唱的整体效果却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正是缺乏个性化的表现。所以,除了技术训练以外,演唱者还应该树立起一种全面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声乐相关的一切知识与技能。或许这种学习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具体的成效,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演唱者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在具体的演唱技术方面,也应该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理念,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和风格中,而是要善于将各种技法相融合,为我所用。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声乐演唱中对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处理,能使演唱者更加完整地领会全曲的思想感情,并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酝酿感情,准确地投入到歌唱中。

摘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实践都是在心理机制和心理调控的基础上进行的。声乐演唱作为人的实践活动,自然也会受到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本文从演唱者的记忆能力、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综合修养的提高等方面,论述声乐演员歌唱能力的培养。

关于声乐歌唱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 篇8

一、培养学生的声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教师的声乐教学也不例外。高中生虽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是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歌唱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他们对声乐的兴趣。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欣赏声乐演唱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多欣赏和观看一些声乐演唱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二,丰富歌唱内容。要让学生接触多种类型的歌曲,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声乐类型,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声乐的海洋中享受歌曲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加他们学习声乐的热情。

二、加强学生声乐基础知 识的学习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的时间比较紧张,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都急于求成,不重视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会认为这些理论知识没必要知道,只要多练习提高歌唱能力就行。事实上,如果不掌握声乐歌唱的基本知识,会严重影响以后歌唱能力的提高。比如,对于歌唱中发声技巧知识和歌唱语言把握的学习。呼气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与正常的呼吸相比, 歌唱中的呼气更加有力、深沉。掌握正确的呼气方法,是每个歌唱者的基本功。歌唱语言与我们生活语言有所不同,它在发音质量和语言节奏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如何把握好歌唱语言,对于提高歌唱能力十分重要。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提高歌唱能力,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三、注意歌曲艺术的处理

歌曲的艺术处理对于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比如,歌曲的选择。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在歌曲选定之后,还要让学生对歌曲作品的时代背景、歌曲风格、歌词含义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在理解歌曲作品之后,在演唱的时候才会更加投入。另外, 歌曲中情感的表达也要注意。在歌唱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控制对于歌唱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指导。

四、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和 改革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提高。比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范唱能力。另外在高中,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声学教学仍然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集体教学模式可以节省教学资源和时间,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是,每个学生的性格、喜爱的声乐类型以及歌唱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出现的问题也多种多样。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要在集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灵活地解决学生在歌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五、重视歌唱演出实践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歌唱演出实践活动。学生歌唱演出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而且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自身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的歌唱演出实践, 可以使学生克服怯场、紧张等心理问题。教师通过观看学生的歌唱演出,一方面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指导他们改正;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 篇9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 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例如:本来练习得滚瓜烂熟的节目, 一到上场演出虽倍加留意却偏偏会“卡壳”, 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这一切都是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一面在起作用。这种消极的心理使学生受到很大打击, 若不加注意和引导, 学生就此背上了包袱, 产生恶性循环。有的破罐子破摔, 从此一蹶不振, 本来是一个不错很有潜力的学生, 就是没办法提高, 而导致不良后果。

在声乐教学中, 还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 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都充满着表现欲望, 甚至台上发挥得比台下还好, 他们渴望显示自己也许还不够成熟的才能;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 他们缺少表现欲望, 演唱时精神过分紧张, 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歌唱的心理很复杂, 它受每个人心理因素中的情绪、个性、意识、气质等方面的影响。 (1) 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歌唱者的喜、怒、哀、乐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发声、演唱, 虽其发声器官完全正常, 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 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 (2) 性格对歌唱的影响:人的性格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 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一般来说, 前两者属于外向型。表现在性情开朗、活泼好动、好表现, 不大容易“怯场”;后两者属于内向型。表现在缺乏自信、孤僻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 他们对受到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为敏感。而大多数人则属于两种类型兼而有之的中间型。但初上舞台或考试, 也不免产生“怯场”心理。

那么将如何克服怯场,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平时就该注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沉着、有自制力, 让学生多接触与声乐活动有关的事物, 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来克服情绪的干扰, 加强艺术修养, 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 增强声乐学习的动力。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 对歌曲进行再创造, 这样演唱起来可把自己的成败置之度外, 思想集中在歌曲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发声上。

还可依赖潜意识来减轻显意识的压力

若在演唱前感到紧张, 可用几次均匀的深呼吸来减轻紧张, 增加轻松感;还可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暗示, 摈弃消极态度。而感情的转移也是避免紧张感的好办法, 因为人在同一时刻, 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若能时刻提醒自己的镇定和勇敢, 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 就可战胜害怕和恐惧。

平时需注意歌唱欲望的培养和歌唱环境影响的培养

一个人在演唱前, 需要注意精神上、身体上, 以及发声器官等方面是否准备好;在歌唱前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并对歌唱情绪进行培养。而所谓歌唱环境影响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平时应注意多锻炼, 并习惯于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经常上台表演的学生, 不仅心理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而且声乐的演唱技巧也有很大的进步, 所以, 除上课时经常组织学生在舞台上演唱外, 声乐考试也组织学生在舞台上进行。学生通过经常性地上台表演, 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舞台形象。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 学生会越来越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当然, 一切心理素质的训练均需建立在发声器官受过良好训练及演唱技巧较完善的基础之上, 俗话说“艺高胆大”也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教师应针对具体对象施以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增强歌唱的信心和乐趣

我个人主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上课, 以鼓励为主。教师应分担学生演唱前的心情, 并让学生知道他们这些感觉别人 (包括老师本人) 都经历过,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 让他们独自迎战, 战胜恐惧。总而言之, 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锻炼同等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要记住自信, 永远不要胆怯, 不要畏惧和软弱无力。要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艺术, 这样就能在精神上、生理上获得真正的协调、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偏重于学生感觉上和心理上的指导

由于声乐学习的非直观性, 也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 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规范化或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述, 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抓住学生演唱中某个好的、合乎歌唱要求的某个音或乐句, 提醒学生注意到这个音或这乐句的演唱, 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这个音或这乐句从感性的高度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从无意识的演唱逐步转化为有意识有控制的演唱, 通过多次练习以便巩固, 能做到随时再现, 并以这个音或这乐句为楷模, 来带动其他的音或乐句的演唱。这样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于正确的、良好的声音逐渐建立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认识, 为歌唱时打好基础。

总之, 音乐是美的艺术, 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要使学生真正懂得音乐的美, 真正会唱歌, 有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成功演唱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 华乐出版社.

浅谈小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 篇10

一、良好歌唱姿势的培养

唱歌的声音是靠气息支持的,没有顺畅的气息,就不会有优美、连贯的声音。而气息是否顺畅,又与歌唱的姿势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的唱姿是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身体的正直,坐时人坐椅子的二分之一处。双手放在腿上或身体的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下巴略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缺乏持久性,注意力不易长久集中,尤其对于保持正直的坐姿及站姿更会感到难以忍受。然而不这样做就不会有一个良好的歌唱习惯,而没有良好的歌唱习惯又会直接影响到演唱的效果和学生今后的学习状况。

因此,我从一年级新生刚一入学开始,就着重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培养。我并没有把培养良好唱姿,单纯地作为音乐技能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是首先把它看作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表扬、鼓励入手,对唱姿正确、能坚持长久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在低年级学生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也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奖励。时间一长,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姿势。

二、良好歌唱声音位置习惯的培养

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也好,还是在生活中聆听自然界中的一切声音时也好,都希望能够听到最美的、令人享受的声音。同样,对在音乐教育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声音,更是寄予了美好的愿望。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听到的范唱歌曲,都是事先录制好的最佳效果。但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演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坚持不懈的引导。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唱歌技巧方面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保持自然、圆润的声音就可以了。然而就是这一点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也是不太容易做到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加以强化、引导。学生刚一入学,唱歌的声音处在最自然的状态,没有一丝一毫的思想顾虑,想怎么唱就怎么唱。这虽然符合唱歌要保持自然状态的要求,但是有很多学生特别容易发生喊唱的现象。这既不是我们所要求的自然状态,同时也容易损害学生稚嫩的声带。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一是学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嗓子,二是学生错误地认为谁唱的声音大,谁就唱得最好,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用“高位弱声”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习惯。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学会辨别两种好坏不同的声音。比如在教唱一年级第一课《上学》这首歌时,我运用了教师示范法,用喊唱和“高位弱声”这两种方法为学生做演唱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演唱时的嘴型和表情,分辨究竟哪一种唱歌的方法最好听。当学生得出正确的判断后,教师再教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演唱,让学生在演唱中体会到:唱歌时嘴型要张圆,眉毛要提起来,脸上是笑的表情,这样才能唱出高位置的声音。然后,让学生体会用轻声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会歌曲后,并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演唱比赛,如:分组比赛、个人比赛等,让他们多观察其他学生唱得时候眉毛、笑肌是否提起来了,嘴型是否张圆了,听一听演唱音色是否连贯柔和,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听演唱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11

关键词:歌唱;音准;能力;提高

歌唱活动是直接与情感相连,与心灵相通的。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歌唱活动与情感相关联,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活动。不管是成年人还是中小学生,要想唱好歌曲,就必须拥有一个好的音准。可是,在如今的中职音乐课堂上,学生发音不准,找不到调的问题十分严重。音准是演唱的基础,而我们有很多学生在音准上存在问题。有的能听出音高,但是音唱不准;有的发声方法不当,导致唱出的音跑调,学生幾乎不识简谱和五线谱,甚至有的学生天生的“五音不全”,学生唱时谈不上歌唱音准、发声方法和技巧,这给我们音乐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为解决学生歌唱的音准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以使学生的歌唱音准能力得到提高。

一、建立课堂常规,养成良好演唱习惯

在上课前用5分钟的音准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音准是我在歌唱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的高低形成音高概念,能把基本的音高关系掌握好,这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本素养,因此我在教学中把音准的常规训练放到了每节课的组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乏味,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训练。

二、采用游戏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音准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做游戏能使身心愉悦。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将游戏穿插在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歌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带领学生做游戏《找朋友》,先请每个孩子按自己的理解、想象,用“dɑo”唱出一个固定音高的长音,然后自己唱自己的音随之走动,互相接近,同时听别人的音,发现对方唱的音和自己一样,就靠在一起;发现另一个人唱的音比自己高,两人就向他走去,并提高自己所唱的音,使之和它一样高。最后大家向唱得最高的人靠拢,统一在最高音上。然后教师在钢琴上弹出“dɑo”音,学生再模唱练习,到唱准为止。在游戏中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不仅使枯燥乏味的音高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歌唱音准能力。

三、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歌曲节奏,提高学生的歌唱音准能力

节奏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我从节奏入手对农村学生进行歌唱音准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运用身体动作,训练歌曲节奏能提高学生歌唱音准能力。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表达对节奏的认识。

四、教师范唱,拉近师生距离

我们是音乐教师,因此我们要以自身的优势,把歌曲的美通过言传身教来进行传授,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歌曲的美而且能感受到音乐教师的魅力所在。它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歌唱状态。如,正确的呼吸状态、正确的口腔状态和规范的语言等等。“正确的声音概念”即“歌唱者对嗓音歌唱声音的音乐物理属性的思考、认识与理解形成的具体思想概念。”学生歌唱得好与坏,关键在于这个学生是否有一幅好的音乐耳朵,能否通过听觉来分辨自己的声音与范唱声音的差别。因为教师的范唱是全方位的,不仅可以清晰地让学生听到正确的歌唱,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唱时的姿势和口型以及表情和体形动作,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及正确的演唱。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好的范唱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歌曲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五、鼓励学生进行创编,提高歌唱音准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创编歌词,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机会。

歌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非常重要,教学方法不当,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让歌唱教学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跳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歌唱能力、音高、音准、识谱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不断地总结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地练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晓爱.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 篇12

1 声乐中呼吸训练原理

发声的物体受因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波,之后声波经过空气等介质传入到人的耳中,与耳膜共振产生的信息经由大脑后形成声音。在唱歌的时候,人类所发出的气息是发声的动力,这种动力驱动声带的震动而产生声音。气息的压力通过呼吸运动而加强,声带的震动频率就会加快,从而产生高音或强音,反之,当气息的压力通过呼吸运动而减缓的时候,声带的震动频率就会变慢,则产生低音或弱音。当气息作用声带的时间较长的时候,就会发出很连贯的声音。通常来说专业的歌唱人员要做好气息的控制,使其能断能连,高低分明、强弱适度等,达到歌唱要求的标准,产生声乐的美感。而声音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呼吸相辅相成的,是由气息压力的强弱或长短所决定的。气息对声音良好的控制表现在声音的均匀、柔和、平稳、持久等多方面。这与歌唱者本身的呼吸控制能力和呼吸器官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古代对声音有着“气为声之本”的解释,在声乐的教学之中,对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气息的训练是决定发声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歌唱者唱歌的动力,要想得到更好的音质,则需要合理的控制呼吸,这需要大量的持之以恒的呼吸训练。一般来说,呼吸有顺、逆两种,人在吸气的时候,横膜就会下降,呼气的时候,横膜便会上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也是顺呼吸。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可以有助于顺呼吸的控制。而人在吸气时横膜会上升,呼气的时候横膜会下降的现象就是胸式呼吸,也是逆呼吸。通过对胸肌的锻炼可以对其控制予以加强。人在逆顺呼吸时都可以发出声响,顺呼吸呼气时腹部会内凹,声音是经过气体压缩而带动声带产生的;在逆呼吸呼气的时候腹部会产生外凸,是通过气体的释放来使声带发声的。

2 关于体育运动和呼吸训练的研究

歌唱是通过人体的发生系统的运动产生的,人的发声器官有:呼吸、震动、共鸣和咬字四大部分。肺部、气管、胸廓等部位构成了人的呼吸系统,呼吸运动是肺部、气管、横膈膜、腹肌、腰肌、肋肌等相互协调运动的结果,正确的呼吸,是保证歌唱质量的前提。

该文随机抽取某市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20人为研究对象,抽取10人作为实验一组,10人作为参照一组,对其体育运动的肺活量、呼吸胸围等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校声乐系的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523份,回收515份,其中有效问卷429份,有效率为83%。

实验共有三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对象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

第一阶段是对象的选取阶段,在2014级的声乐专业中选取了20名相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并对半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对组员的肺活量和腰腹肌压力等指标配合仪器进行检查记录。然后再观察其歌唱,配合体育项目进行研究。体育训练方法如下:仰卧起坐。学生两腿尽量弯曲趋近于70°的夹角,由组员按压小腿,学生俯卧在垫子上,双手交于脑后,以腹部的力量进行起卧,两肘触及双膝为一次,要求双肩在运动中触及垫子;背起。动作要领:学生两腿并拢并且伸直,由同组压住小腿,学生仰卧在垫子上,双手置于脑后,抬头,身体抬起,还原,运动中保证手臂不与垫子接触;高抬腿跑。大腿抬起到水平位置,脚尖向下,要求下落时前脚掌着地;单杠斜向上。要求学生双手紧握住单杠,宽度与肩平齐,双脚前伸,并放在前方距离单杠垂影处一定的空间,学生的身体要求挺直,整个过程中,保持伸直的姿势,要求不许借助脚力;仰卧举腿,学生仰卧在垫子上面,并且双手固定,两腿要并拢且伸直,脚面紧绷,上身要固定,下腹部要用力收腹,抬腿,缓速回落;仰卧抬举。学生双手各握一个哑铃,双臂要同身体保持垂直,仰卧在垫子上,抬起手臂保持与地面的垂直,循环抬举;俯卧两头起。学生双臂上举,并且身体俯卧在垫子上面,腰背部的肌肉要迅速的发力,同时要抬头挺胸,双腿要绷直并用力向上抬高,用腹部着地并成弓形,之后,腰背部的肌肉要放松,将上体与双腿还原成俯卧的姿势;仰卧两头起。学生双臂要上举,双腿并拢绷直,脚面也要绷直,躺在垫子上面成仰卧的状态,之后迅速收腹并发出力量将上体抬高,双腿举起,以臀部着地,双手要触及到脚背,然后还原并重复动作。

2.2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训练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完善,保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准确性。此阶段进行了网络调查,搜集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经过调查显示,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可以提高歌唱呼吸能力。

从实验组和参照组各抽取5名同学,实验组从学生a到学生e,参照组从学生f到学生j进行呼吸系统检测,实验前后的对照,虽然在过程中也有所起伏,但是总体来看是呈上升趋势的。在对胸廓呼吸的运动结构进行研究时,以肌肉的收缩运动来决定呼吸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人体的肌肉诸如担肋肌、肋间外肌、横膜肌等,其在运动时的收缩性能可以对胸廓在正常的运动状态下保证吸气运动,而剧烈的运动等状态下进行强度较大的呼吸运动的时候,除前文提到的肌肉运动,还有肩、颈、腰等部位的配合也就是胸锁乳突肌、胸肌、斜方肌等的运动作用。

2.3 第三阶段:归纳阶段

从第二阶段可以看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在歌唱方面的呼吸运用技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把各项数据总结出来,形成表格等形式作为存底和对照,并根据情况进行训练的调整。得出结论:歌唱之中,气息是源动力。气息推动声音表达音乐艺术。歌唱中的呼吸运动是与体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体育是依赖呼吸的,良好的呼吸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状态和心情,呼吸是要求质量的,尤其是在歌唱中,气息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歌唱的质量和水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设计有助于歌唱呼吸的体操,将原本简单的呼吸训练与体育完美的结合,提升体制的同时,增强了呼吸器官的机能,提高歌唱的水平。

3 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运动前后的肺活量等各项呼吸指标都有所升高,良好的肺活量可以保证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完美的气息掌控能力,并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歌唱气息运用技巧,加快其学习声乐的进程,并且歌唱的水平也明显的提高。所以说,在教学方面,要响应推动新课改的实施进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声乐课中学生的呼吸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将体育运动加入其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在歌唱方面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特殊教学。其中的呼吸技巧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经大量的实践表明,体育锻炼会对其呼吸能力的提高有所促进。该文结合体育锻炼,从中发现其以声乐中呼吸能力的关系和特点,进行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体育锻炼,声乐专业,歌唱呼吸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建华,孙慧敏.声乐基础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16(6):95,97.

[2]臧学军,张溪桐.探讨无声练习在声乐学习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6(6):98,100.

上一篇:道德权利与义务下一篇:提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