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
浅谈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门课中,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只要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地理阅读能力。
一、地理图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地理图像考查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分值一般在60%以上。地理图像判读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较为难以掌握的学习技能。地图的阅读是地理学习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有地形图、气候图、政区图、光照图以及各种等值线图。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下列七个步骤,我们称之为过好地图的“七关”——识图、判图、记图、换图、填图、绘图、用图。
1、识图:是指培养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常识和认识各种类型地图的能力。地图阅读的基本常识是阅读各类地图所必须具备的共同的基本要求,它包括:①根据图名,分清地图的类型和地图内容;②根据图型(类型)判断地图方向,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③根据比例尺,判断实地范围的大小;④根据图例,判别地理事物的分布等。
地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的方法有多样,同一类地图也有多种,例如,按地图的内容分类就有综合性地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水文图、土壤类型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农业类型图、交通图、旅游图等,同一类地图也有多种,例如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等。分清各种类型的地图,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类地图的判读方法。
2、判图:是指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地图的一般判读方法。同一类地图其判读方法是类似的,例如,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其判读方法类似,前者以数字大小表示地势高低,后者以颜色深浅表示地势高低。不同类型的地图,其判读方法各不相同,在教学中要重在培养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能力。
3、记图:一方面是指记地图笔记,另一方面是指记忆地图。
记地图笔记,是要求学生把观察和学习别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记在笔记本上,这有助于地理事物相对位置的记忆和判别,例如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形区、行政区、城市、气候类型、植被类型,除了可以根据规律记忆外,还可以画图记忆,这就是地图笔记。
记忆地图,是要求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图,在无图考图的题型中,将记忆在
脑中的地图用适当的形式显现出来,帮助解题。记忆地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脑中建立空间,通过空间想象,把地理事物填入想象的空间图中。
4、换图:是指培养学生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图形转换是根据答题时需要而定的,并不是任何一种图形都要经过转换。图形转换能力最能体现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能够灵活地转换地图,充分体现了对地图的理解和阅读已达到一定的境界,是最具说服力的地图阅读能力。图形转换包括剖面图与平面图的相互转换。平面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各种光照图形的转换,文字与地图相互转换。图形之间或图文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难懂为易懂,更有利于解题。
5、填图:是指利用空白地图填上地理事物名称。这是培养掌握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相对空间位置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记图的辅助方法。
6、绘图:是指教师指定一定的空间范围,让学生自己绘制指定内容的地图,亲自体验地图的制作过程。绘图能力要求较高,一旦能成功地绘制地图,那么地图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有多大的阅读了。
7、用图,是指灵活应用地图的能力。应用于地图的能力,是基于读懂地图之上的能力,是地图阅读能力和升华,是地图阅读综合能力的体现,应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可重在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
地理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分析区域环境特征的基础,是解答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例如2012年咸阳市一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第36题中设置的3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渗透了区域空间定位,是一道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测试的成功试题。地理空间定位是地图阅读的综合能力体现,这种综合能力培养可着重两个角度,一是利用地图中的经纬网定位,二是借助地图中相应的相邻的地理事物或海陆轮廓特征等进行空间定位。
(2)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中有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地图阅读的敏感性和细心度的考量,培养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判定东西经、南北纬。
②通过计算确定经纬度坐标,如利用时间求经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求纬度,利用北极星高度求纬度等。
③参照重要的经纬线、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判断区域位置。
④依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地理特征进行区域定位。
⑤依据特殊地理事物进行区域环境特征判断,例如,长城是中国华北特有的地理事物,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特有的地理事物等。
⑥根据相关、相邻、相对位置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区域位置判断。
总之,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考能力测试的重头戏,我们要在教学过程充分渗透这种能力的培养。
二、地理数据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地理数据的考查也是高考考试的一项内容。分值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它是综合能力考试中提供知识背景的重要手段,它常见于选择题中的组合题中。因此,地理数据阅读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
地理数据在高考考题中往往以两种形式来表示:数据图和表格。它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数字化和形象化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或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解读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题材的能力培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
1、认真审题既要审清题材干中的问题要求,也要审清题干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审清图像表述的地理信息,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规律。
2、解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由题目问题要求入手,与题目问题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的地理信息,与题目内在联系紧密的间接地理信息,都是有效信息。
3、揭示地理内涵,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归纳、比较、判断、推理的过程,得到统计资料或图表,所揭示的变化趋势,演化规律或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地理数据图表的判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图表,判读方法和注意事项各有不同要求。下面列举不同三类数据图表类型进行阐述:
(1)坐标统计数据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像,常见的有柱状图、线状图。阅读能力要求:
a、明确坐标图上横坐标与纵坐标所代表的不同事物与数值,它既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b、解读坐标统计数据图时,要与相关地理图像对照使用。例如:解读“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图”要与“世界表层洋流图”、“全球大气环流图”进行对照分析,以利于真正理解掌握盐度的分布。
c、要重视对图像内空的综合分析。例如钢铁工业的分布不但与原料,燃料紧密相关,也和交通科技,劳动力等因素相关。
(2)结构统计数据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直观的地理图象展示,常采用几何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结构图数据的解读能力要求:
a、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b、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c、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C、表格数据:表格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列表展示形式。读表格题材,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的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具体能力要求:
a、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b、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c、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三、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培养
文字资料阅读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把握文字材料的要点,要求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理解能力,能准确无误地理解领会题目的要求。
2提炼关键词、主干语,从文字材料中提炼出的关键词和主干语往往是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
3图文结合,文图转化思维加工。通过阅读地图结合文字材料加以理解,或是将文字材料转化为熟悉的简图,再进行分析判断,比较研究,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
4拓展思维。利用文字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对相应的地理事物 主干知识体系的结构分析,得到回答问题的基本思路。
5、在充分理解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答案,答案要求具有科学性、地理性、规范性、简洁性。
综上所述,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需要学生在练习考试中不断的磨练,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2
一、高中地理阅读中存在的困难
1. 知识结构比较复杂
高中地理课程是广义上的地理, 即不仅包括地理知识, 还涵盖有大量的天文知识, 如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就有诸多篇幅来描述太阳系、银河系的知识。另外, 还涉及到了不少比较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 如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以及比较复杂的计算 ( 经纬度的计算和时区的计算等) 。这些知识与狭义上的地理知识盘根错节, 相互交杂, 给地理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高中生。而且很多同学在阅读地理内容的时, 缺乏对知识点的判读能力, 而很容易出现误读、误判。总的来说, 高中地理知识的复杂性, 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很难把握住关键信息, 而不得不反复阅读才能得其要领。
2. 知识比较抽象
虽然高中地理课程不像高中数学那样抽象, 但是, 由于缺乏比较主观的课程演示, 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 仍旧不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比较清晰的概念。例如, 在高中地理课程讲解河流湖泊的章节中, 对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的描述是这样的: 亚马孙河全长6440km, 流域面积691. 5万km2, 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 是世界第二长河, 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从秘鲁的乌卡亚利 - 阿普里马克 ( Ucayali - Apurimac) 水系发源地起, 全长约6751km, 它最西端的发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km高耸的安第斯山, 入口在大西洋, 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0亿m3。虽然这段描述层次分明, 数据清晰, 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对“全长约6751km、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0亿m3”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因此, 地理知识的抽象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3. 重要信息的提取比较困难
在地理信息的阅读中, 很关键的一点是关键信息的提取。无论是做地理习题, 还是理解地理知识文章, 提取关键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在提取出关键信息的条件下, 才能把握住地理信息文章的核心要点, 才能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但是, 由于地理阅读类的文章所包含的信息比较多, 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养成清晰的阅读层次感和发现关键信息的敏锐点, 若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 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 在提取出关键信息之后, 如何对提取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利用, 也是一个不小的难点。而无论是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还是关键信息的归纳和利用能力, 都是与阅读能力密不可分的。因此, 提高地理阅读能力对提高整个地理知识的学习非常必要。
二、培养高中生的地理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1. 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主观认识能力
主观认识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主观认识能力, 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地理阅读能力。而主观认识能力的培养, 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 一本教案、一面黑板、一本书的教学形式很难给学生提供比较清晰的、主观的地理信息认知。因此, 若想培养地理阅读能力, 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 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 如电子计算机技术) 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凭借电子计算机的声、图、视频处理能力, 就能将地理知识与概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地理阅读基础能力
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以比较坚固的地理基础阅读能力为依托的。地理基础阅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阅读基础能力, 二是地图的基础阅读能力。所谓文字阅读基础能力, 主要是指对地理信息整体知识脉络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 在阅读地理信息时, 必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搞清楚本则信息包含了哪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够出现什么类型的考查题型等。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阅读能力, 才能在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地图阅读基础能力同样非常重要, 由于地理课程的特殊性, 在地理信息阐述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各种地图来增强文字的说明能力, 如在描述一个地方的地理特点时, 不可避免地会插入很多专用地图, 如本地的地形地势图、降雨分布图以及温差图等。而在阅读这一类的地理信息时, 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读图能力, 如比例尺的计算、等高线的判读与绘画、温度曲线的判读等。总而言之, 在日常学习中, 学生应将这部分基础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如通过学习专门课程、注意技巧的积累以及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等, 来巩固基础地理阅读能力。
3. 学会应用一些地理阅读技巧
地理基础阅读能力固然重要, 但要在比较短的培养时间内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则是非常困难的。而学会应用一些地理阅读技巧, 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如对比阅读法, 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它主要被应用于阅读两则比较相近或者截然相反的地理信息阅读的情况, 利用对比阅读法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两则文章的中心要点与关键信息, 并能够快速感知文章的层次结构与阐述脉络。另一个比较实用的技巧是带入阅读法。代入阅读法比较适合地理考试, 它的阅读特点是根据所考查的题目, 分析出考查的知识点, 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地理信息文章中找所需要的关键信息。这种方法简单易用, 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 可谓是一把“利剑”。总而言之, 类似的地理阅读方法、技巧还有很多, 我们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累和联系, 对提高地理信息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结束语
地理阅读能力是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关键之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采取诸如上文论述的方法, 对高中生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培养。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 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万不可掉以轻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 地理教育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增强高中生的地理阅读能力、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海龙.浅谈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J].南方教育, 2011, (3) :12-13.
浅谈高中学生地理地图能力的培养 篇3
培养。
在十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初步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地图能力的培养可分下面四步进行:
一、认识地图概念及分类,做到心中有数
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地图的概念和分类。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面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在时间中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严格意义的地图有三大要素:一是数学要素,如,比例尺、经纬网;二是内容要素,如,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植被等)、社会经济要素(聚落、交通线等);三是辅助要素,如,图名、图例、图表、文字说明等。中学地理中的地图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各种类型地图以及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像、图表等,具体地说,主要有普通地图(地形图、行政图等)、地理统计图(表格、坐标图、结构图、风玫瑰图、人口金字塔图等)、地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原理示意图等)、景观图、地理漫画等。教师要呈现各类图表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地图概念及分类,做到心中有数。
二、图文结合与填绘地图,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空间概念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建立空间概念。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地理课本的文字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中去理解和掌握,并最终能脱离课本,能用地图来说明课本中讲的地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达到“图文合一”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填绘地图的训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模仿、记忆,做到手动、眼看、脑想,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图文结合与填绘地图,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促进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提高对地理课文的理解能力。
三、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阅读地理图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先读图查找有关信息,那么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就很必要了,读图应该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在阅读地理图表中,应明确读图目的,然后按一定顺序观察,先读图名,再细辨图例,后读图挖掘有用信息,从中找到相关知识的内在关系。
1.明确读图目的
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为不致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要培养学生善于抓住地图观察的主题,即确定为说明某个地理问题而需要在地图上去读取哪些内容,从而将观察对象从地图背景中分离出来。因而,读图时要先明确目的。
2.按一定顺序观察
在明确读图目的后,判读地图时应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要内容,因此,要先读图名,再看图例,明确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后据读图目的的需要挖掘有用信息。
3.空间定位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一些地理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图形判断地理区域,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地理区域,那么,从图上判读出的结果就可能是错误的。读图时,应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准确定位地图表示的地理区域。如判读某政区图时,可据经纬度位置、政区轮廓、典型地貌特点等确定区域名称。
四、多图并用,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在理解课文和解决某些地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将多张地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达到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多图并用”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决定使用“多图并用”的方法来综合分析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看看问题涉及哪些方面,用哪些图来综合分析”“图选好了又该如何去提取有用的信息”等,例如,为什么夏季日本本州岛东侧降水多于西侧?可选择相关地形图、大气环流图、洋流图来帮助分析,从大气环流图可知夏季日本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水汽,地形图可知日本岛东侧为山地迎风坡,有利地形雨的形成,洋流图上看有日本暖流从沿岸经过,对气候有增湿作用,故夏季日本本州岛东侧降水多于西侧。又如,了解某城市地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可引导学生将不同时期同一城市的地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分析。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图并用”有助于学生把握地理要素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读图、析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工具,在辅助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养成“心中有图,图文合一”的思维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从以上方面指导、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学生的地图技能必将有很大地提高,
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将更高。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4
摘 要:高中地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中,在高中地理教育的改革中对于学生地理学科的认知力、对地理信息知识的运用以及整合地理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要求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培养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地理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传统教学理念,还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
一、地理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传统教学中培育人才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于地理教学,教师现在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地理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对于地理学科中的图表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探索教材中不同类型的图表及相关的题目,并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学生一起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的比例尺、标注、图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二、地理实践内容的开放性助推实践能力的养成
地理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注重课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和互动性,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注重增加开放性的题材,老师更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的束缚,主动给学生补充课外的营养,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带领学生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或者是以观看影片的形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口的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更强。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必须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赵小漫。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11.
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篇5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马 丽
地图是基于特定数学法则的对一定 时空尺度内客观世界的具体而微的直观表达,其承载和传递着丰富的空间信息,是地理学科的第二种语言。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是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必不可少工具,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地图具有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适时 “ 以 图辅学”,将不便直观的地理事现在一定的平台上予以形象展示,便于学生更好 地将文字表达与地图呈现结合起来,进 而深化理解、强化记忆、拓展思维,以 适应地理的时空跳跃性、空间关联性的 知识特征,培养过硬的地理科学素养。
一、读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认知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 维相辅相成,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则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形式,有助于开发思维潜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地理学科内容保罗形形色色的地理事现,其具有鲜明的表象,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具有特殊意义。地理教学内容中不乏山、川、大气团、洋流、季风等各种可视或不便直观的地理事现,形象思维就是从这些事物的表象入手,分析、综合、抽象其特征、机理、联系,从而形成对它的认识、获得相应 的知识。在学习中,丰富的形象资料是深化认知、掌握智慧的必需,没有形象资料的支持,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具体的环境中 ; 而高级复杂的抽象思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没有抽象思维将形象资料的概括、升华,学生会对深层次的地学现象和规律一知半解,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 读图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需求
素质教育 以教人成人为核 心理念,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执行的重要平台,不仅应奉行的授业传道的宗旨,更应该有效践行其素质培养的使命。2 1 世纪,8 0 % 的信 息都与时空地理环境相关联,因此,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也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地理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图能力是构成的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必需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无论在地理教学还是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地图辨识、时空定位、地理要素辨析等相关地图知识,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要求。. 地图教 学的地位
现在地理教材中大量知识均 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并采取了以图注文的模式,这丰富了地 图的信息容量,使其成为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文渗透 构建起文 字理论 与地学现象之 间有机契合的桥梁,其蕴含的信息是教学基础内容,另一方面,地图是教学工具之一,其 “ 图形思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感觉器官,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延伸过程思维。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庞杂,而地理图表却是教学和应试中不变的主题,依图分析、筛选、判断、推理进而提取有效信息,厘清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分布规律、过程机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基本的学习要求,更是个人的能力期望,由此可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 1 . 建立兴趣基点,培养地图素养
地理教学与地图密不可分,教师应寻找多个兴趣点,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引导他们看 图、析图,使 之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为此,可有意地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对地 图认知热情,如在课外让 学生在地 图册 中标注各大洲排名 前 5的大河的流域、找 到世界 面积
排名前 十的岛屿等,激发他们竞学情绪 ; 也可安排 实践课程,在实地由教师的教授如何 绘制等高线图、辨认经纬线,以增强技 能体验 :还可让学生制作 自己最感 兴趣 的世界、全国或省级、市级 的旅游路线 图 :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接触地图,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看图、探索地图的兴趣,从实际体验中获得基本的读图能力。如此,学生对地图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了解图的源动力。. 勤于积累资料,善于识记辨析
读图能力的培养须基于对一定量地图素材的识记之上,将地图的位置和轮廓印记于心中,才能熟练、灵活地从图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地球表层,气象万千,地图也形形色色,尤其是中小区域的地图其形状、地理位置更加难以分辨 ; 于是我曾特意安排学生利用栅格法绘制中国区域图、省区图,世界区 域图、各大国的行政区图,专题地图如 洋流图、气候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路 线图等,还强调学生了解特殊区域如马 达加斯加岛、南极半岛、苏拉威 西岛、希腊半 岛、济州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克里米亚等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区位条件等,这些有意的训练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便能 日益对地图敏感,看到地图便会联想到相关区域的地理信息特征,增强辨别地图的能力。. 充分发挥联想,展开多维思考
在地理应试中出现的地图多是从某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6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地理事物、现象及蕴含于其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这些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界许多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提问,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因为初中生对创新的新奇的事情才会感兴趣,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想,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他们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于核心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地理思维。如我在导入樱花之国日本时,我借用朱自清的几句话慢慢的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花、梨花、樱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样通过春天引出樱花,一说到樱花的美丽和绚烂学生们就很兴奋和激动,从而导出樱花之国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设问题,如在讲亚洲的河流时,我先问亚洲的地形怎么样?地势怎么样?降水怎么样?然后再过渡到河流的特征?这样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给以展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
如在讲海陆变迁时我首先叫学生读书上的材料喜马拉雅山的变迁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就会很快的归纳出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然后再叫学生思考原因?在讲解地球的自传运动时,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的看出昼夜的交替,我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叫两个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并叫下面的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这样就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地图,重视笔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习惯
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读各种各样的图,可以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的潜力,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的驰骋。如学生在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时,首先叫学生分析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很快的归纳出冬季气温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点,学生也会归纳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这样通过图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也为阅读其他的气候类型积累经验和方法。有一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的说明笔记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笔记。
三、强调动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和书上的文字,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气温和降水时,我们叫学生拿温度计进行测试,讲中国地理时,可以叫学生动手画中国地图,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状像什么?这样既活跃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地理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区观察课内教学所部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未涉及的奥秘。
四、加强讨论灵活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整合性
在地理课堂中积极组织鼓励学生讨论地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如在讲到西亚时就可以叫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我们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平时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回答,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五、重基础、研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系统化
新课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力争搞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将抽象概括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表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如在讲解美国时分析它农业发达的原因老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分析方法,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环境(市场、交通、科技、劳动者素质等)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不仅能够分析美国也会分析其他国家,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地理老师的高度重视。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地理阅读的特点
1. 地理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
地理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地理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地理阅读重在理解领会, 而领会的关键性行为则是实现语意的转化, 即把阅读内容转化为自己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例如, 把一个抽象的表述转成具体的或不太抽象的表述, 也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再如, 把课本中用符号或地图表述的内涵转化为语言表述, 或把语言表述的问题用图描述出来。可见, 地理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灵活性。
2. 地理语言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每一个地理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 都有其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在阅读、理解一段地理材料或一个概念、规律时必须弄清其中的地理术语、符号的精确含义, 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地理知识点。另外, 在理解地理意义时要注意自身内部语言的严谨性, 以免影响地理含义的精确性。如:有些学生在阅读简谐振动的概念时, 这样理解: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中能量是守恒的。在这种阅读过程中, 地理语言转化不严谨、不精确, 造成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振动一定是简谐振动”的错误判断。可见, 地理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思维严谨性和深刻性。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措施
1. 加强地理教科书的阅读指导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学生在课前阅读时, 由于知识的陌生、抽象, 往往导致其阅读时无目的性, 抓不住重点、难点。这时, 教师应精心编写每节课的阅读提要, 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如:这节课中介绍了哪些新概念和新规律;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新概念、新规律, 它们是怎样引入的;新概念和规律是怎么叙述的;本节课内容中有哪些内容在你阅读时弄不明白, 等等。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看不懂的内容, 因为这毕竟是课前阅读, 学生遇到看不懂的问题往往容易失去耐心, 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个人的看法是,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看不懂的问题无需深究, 待放到课堂上去研究。若这部分内容的结论影响下面的阅读, 则让学生假设自己懂了, 以便往后阅读。待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之后, 逐步减少阅读提要, 让学生自己去找重点、难点,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内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 上课不能放弃课本, 要指导学生翻阅课本, 如课本上的某些概念, 教师没有必要全部抄在黑板上, 这时应当指导学生翻开课本, 阅读有关的内容,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关键性的知识点要注上理解内容, 对易混淆的知识点, 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明确其异同及联系。再如, 教师在讲课本中或练习册中的例题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 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性的字眼, 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反复读题, 只有认真读题才可能弄清题意, 分析清楚本题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 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 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并确定应用哪些基础知识和解题途经。
课后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归纳总结、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分三个层次阅读课本, 首先是通读, 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明确重点、难点。其次是精读, 即对课本上的重点、难点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条件及使用范围。最后, 消化重点、难点, 并整理简要的阅读笔记。这样通过自己消化、探索, 真正把课本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
2. 通过对科普文章、科技知识、STS问题的阅读,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应让学生多猎取一些课外知识, 除通过认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了解地理学史和地理学家的生平和成就之外, 教师还要在平时多搜集一些科普文章, 科学发展动态的介绍, 以及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普读物供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阅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55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
一、进行"文"、"图"转换训练,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
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文"、"图"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
二、地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正是由于达尔文的敏锐观察力,才有进化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魏格纳如果不进行长时间地观察地图上非洲西海岸与拉丁美洲东海岸的联系,是提不出划时代的地球板块理论的。可见观察能力多么重要。观察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在感知过程中体现和发展。在地图教学过程中要有步骤有意识地把学生思维过程引导到阅读、观察、讨论、辩论、想像、推理、归纳等方面来,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去获取图上的显性信息和显性信息背后的隐性信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生在学地理知识过程中等高线地形图就是要重点掌握的地图之一·,教学过程中要从方法、过程、实践等方面加以引导,首先引导学生从图例和注记人手,通过观察看图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各处于什么位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同一地理事物在空间、形态、数据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并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再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比较观察找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思维判断,概括出规律和特点。如山脊与山谷、陡坡与缓坡、陡崖与峡谷、高原与盆地,山地丘陵与平原的区别,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等等。这些思维过程完成后最后结合地图完成某些实践工作,如在图上修铁路、公路、桥梁、修建水库、工农业布局、规划居民点、选址建厂、建疗养院、气象站等等。没有观察力,就不会有丰富的想像、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地图教学可以发挥这方面的功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一图多思,学会归纳总结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因素的结合和联系,都可以通过区域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一图多思。每一幅圖都可以提出"有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什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既可以从中读出其分布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又可以与北美洲同类气候分布图比较,得出其差异及形成因素。还可以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加强记忆地理知识,区别不同区域的异同点,而且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交叉运用各类区域图进行对比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如观察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来自海洋信风、沿岸暖流、山地迎风坡等),再考虑和这一现象相类似的地区(澳大利亚和巴西东部沿海地区),从而总结出分布规律,得出热带雨林气候在大陆东岸可以向较高纬度方向伸展的结论。这样,从直观形象思维上升到概括抽象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多方位判断图像能力。
四、 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化思维
地图并不是“真山真水”,而是一种地理表现形式,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用来表示“真实存在的山和水”。比如中国地形图中对长江、黄河的表示就是用两条曲线代表的,其中当然是没有这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因为它们是抽象的,只是表现除了两条河流流经的省份、地形区域、弯曲情况等;再如等高线图、景观图等,这些都是对地理事物的概括。因此,在利用地图的时候,学生势必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抽象思维,也就是说,地图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抽象化思维。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形模型,它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作为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教材的地图模型,内容丰富多样,每一张图都可视为一个具体模型。从这些模型的研究对象上看,有状态模型,如政区图、地形图等;有过程模型,如各类经济联系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图等。这些模型都为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
础。比如对于生活区、工业区、农业区的分布是否合理,就要综合气候类型(考虑到季风等问题)、地形、河流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这就是多种模型的综合运用。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再遇到相同的问题,学生们就会生成一种判定模型,从而快速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结语:
应用地图可以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等。
参考文献
【1】邓绯鸿. 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点滴[J]. 试题与研究,2013(22)
【高中学生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09-09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10-18
在高中物理解题中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06-15
谈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10-10
原文阅读──强化高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由之路 论文05-13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10-19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