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精选12篇)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1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一、本课题实施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取向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本人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整体开始,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认识、了解,到会看、会用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开学初,我将在教室后面悬挂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地图。在讲解《地图》一章时,意识到学生接受地图的难度,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先指导学生看不同版本、不同图幅的《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再看各大洲图、地区图,城市图,通过反复地翻阅,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大要素,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对地图也就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还将并结合《敦化旅游图》,引导学生找寻各个旅游景点的位置及周围的乘车路线,并找出最近的路线。把地图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无形中会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会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敦化。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将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复习)俄罗斯时,我将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俄罗斯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洋、海和邻国,然后填写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再填写地形区、河流、矿产地、工业区、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会最好。
这样,只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七、实验策略或方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
3.多使用身边的地图,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中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读图是学习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地图, 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地形地貌和地理现象。地图是与地理共同发展的,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 这是地理的一个特点。地图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要想有很大的进, 首先就必须能够看懂地图。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强化地图知识的讲解, 加强对图例的记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工具, 在初中地理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地图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对地图基础知识详细讲解。比如, 比例尺的查看方法, 各省市及河流的分布, 山脉矿产的地理位置等。我在教学生认识地图时会通过编口诀的方式,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在讲各省份的时候编一套通俗易懂的口诀,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二宁青陕甘”, 这里的两湖指的是湖南湖北, 两广指的是广东广西, 两河山指的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通过巧妙记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在遇到相应问题时就会迅速做出回答。同时, 地理教材及地图册中包含大量的图例, 这些图例都是总结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图, 所以在教学生学习地图知识时, 我会让学生增强对图例的记忆, 帮助他们分析图例当中的考点和难点, 将图例作为读图的关键,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给地图赋予更具有灵动的精神, 调动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训练, 锻炼其探究学习能力
俗话说, 熟能生巧。地图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初中生来说还是比较复杂的, 无论是从省份城市还是从山川河流上都使学生感到困惑。因此, 初中地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 在日常练习或者考试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锻炼读图能力的形式有很多, 如我会引导初中生选择强化记忆地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和析图时的切入点。我还会让学生观察地图, 去自己发现地形的特点。比如, 中国的整体轮廓像一只雄起的公鸡, 黑龙江省像一只天鹅, 意大利的轮廓像长筒靴等。值得注意的是, 初中生学习压力大任务中, 地理教师必须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读图能力, 把读图和地理学习结合起来, 提高地图在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同时, 地理课堂要吸引学生的兴趣, 只有兴趣浓了才会对地理更加热爱。在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 在教他们读图的时候不宜选择太复杂的地形或者目标, 因为太复杂会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学生出现迷茫。要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自我分析中找到规律, 给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在地理教学前充分的备课,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点图型详细点拨, 培养初中生的读图技巧
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要注意循序渐进, 不仅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还要符合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也有所不同。比如, 对于初一的学生, 我会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读图和识图; 对于初二的学生, 我会教他们绘制基本的图形等。我在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争取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在地理课堂有所进步。地图中有很多重点内容需要详细讲解和记忆, 针对这样的图形我通常会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 如趣味教学法, 不仅将知识教给学生, 还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中成长, 这是初中地理教学需要达到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他们的读图技巧。比如, 在讲《世界人口分布》时,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 大致掌握什么地区人口稠密, 什么地区人口稀疏。当学生在整体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我还会进行拓展提问, 比如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人口稠密地区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让初中生自己去分析和总结, 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使用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任, 我会适当的引导学生, 给予他们帮助。
四、优化绘图能力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要进行绘图训练, 绘图是对读图的升华。在信息化时代, 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把抽象的地理符号用图表、声音、视频等方式形象具体的展示, 增强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 给予学生对地图的直观讲解, 增强初中生对地图的兴趣。
我在地理教学中会让学生多进行绘图训练, 如从简单的绘制等高线或者等深线, 到复杂的绘制经纬图等, 在不断的训练当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学习的课程比小学时多了很多, 因此为了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 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 利用绘制地图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能力, 给学生带来整体素质的提升, 让初中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应用地图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地理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地图, 地图将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的有力助手, 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初中地理教师, 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初中生掌握读图和绘图技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 2015, (15) .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正确步骤;直观教具;引导示范
培养学生识图、读图、析图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刚刚由小学阶段跨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地理在他们看来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他们年龄小、空间思维能力差,还不具备基本的地图概念,读图能力更是很难培养,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既难记又难学的学科。那么,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我就粗浅谈一谈我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正确步骤
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地图。而且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差,这就要求我们更要仔细、有耐心地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正确步骤。
第一步,要看地图的标题。这是阅读地图的首要前提,学生只有知道地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才能有目的性地去阅读。第二步,要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这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如果学生忽视了这些,只会增加他们记忆的难度。最后,就要看地图的具体内容了。教师要根据地图下面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利用地图进行思考,进而得到自己想获取的地理信息。总之,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观其图、知其地,知其地、求其理,最终使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借助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进行地理读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我们要借助课本插图、地理挂图、地球仪等直观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与我们的后期培养和适当引导有着巨大的关系。尤其是刚刚升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学生,尽管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可以一改过去传统的地图教学手法,借助直观性比较强的教学工具,如:地球仪、地理挂图、地理景观图等进行教学,并在合适时机向学生提问一些可以激发他们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他们对地图教学保持恒久的注意力,不仅有效激发了他们对地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读图能力。
三、教师进行引导性的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是极为丰富的,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们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地图,进而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这个过程要求身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做好引导示范作用,从而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步骤进行模仿。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河流”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正确找出黄河的源头到入海口所经过的省区,然后提示他们从干流自西向东进行查找,让学生根据这次的引导示范,自己查找长江所经过的省区。因为学生已从刚才教师的示范中获取了一些读图技能,很快就在长江流域图上获取了有用的信息。
综上所述,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重文轻图”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和良好的读图习惯,使学生在遇到地理问题时,可以借助地图进行有效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几点建议和体会,在这里拿出来与各位同仁们探讨,望能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陈澄.地理学习论与学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构建的课堂活动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通过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变学科的“封闭型”为活动的“开放型”,在学生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处理地图、图表的能力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应用地理信息手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舞台。因此,地理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配套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以开展地里活动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4、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11年5月——2015年5月,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5——2013、5)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
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及可以借鉴成功,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同时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从而提高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现状。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3年5月)为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形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汇集总结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汇集统计和分析
培养读图能力 提高有效教学 篇5
----地理课读图能力培养之探索
长武县教研室 李建兴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课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我认为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是提高地理课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地图是工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景观图等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
一.认真识图,激发兴趣
识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解决图中“有什么”的问题。识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图的类型,即初中地理课本中有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交通分布图、卫星云图、河流图、插图、景观图等;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图例符号,即在地图册中有“统一图例”的符号,学生明确相关地理事物名称要用相关的图例符号表示。例如洲界线和国界线图例符号的不同、首都和城市图例符号就有区别;再次要让学生认识图中的颜色并明确所表示的含义。例如在“地形图”中学生要知道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而在“卫星云图”中学生要知道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只要让学生认识图的类型、图例符号、图中颜色,那么了解图中“有什么”的问题就简单的多了,学生能读懂图就必然会产生兴趣。二.仔细析图,提高能力
析图是读图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明确图中“为什么”的问题。析图是对图进行积极的思维分析的活动,通过思维分析达到准确理解地图的内涵。1.分析地图要注意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有一幅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学习中要分步观察。第一步:认识石油资源的图例符号;第二步:看石油资源图例符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第三步:看石油资源图例符号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四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五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分析地图要注意探究性。即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例如在“印度”一节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水旱灾害是印度最频繁的自然灾害,那么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印度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对印度的影响;再例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大体处在同一纬度地区,而在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炎热,青藏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这就需要学生探究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除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外还受地形(海拔)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提的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
3.分析地图要注意对比性。即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所要记住的内容。例如印度地图和巴西地图的轮廓形状有些像,为了让学生区别清楚,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中让学生对比着去找各自相邻的海洋、相邻的国家、主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的城市等以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再例如在“长江的开发”和“黄河的治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的分析图列表比较它们的发源地、流向、注入地、经过的省区、经过的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将理论的知识与地图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
4.分析地图要注意时政性。时时政事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在“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联系1976年7月我国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5月我国的汶川地震、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及海啸,让学生明确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是火山和地震带;明确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明确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的分布区域。再例如在“中东”一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东是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教学中利用“班班通”设备向学生展示中东近几年战争的有关新闻报道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外战的原因有“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内战的主要原因有“匮乏的水资源”、“宗教文化的差异”和“领土纠纷”。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课本知识又有了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并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三.细心画图,灵活训练
画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尤为重要。自己动手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对于初中学生的画图训练要求画简图,即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将主要的内容标注在图中,达到训练和巩固之目的。地理画简图时应注意: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图中填注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围绕考点让学生训练。例如在“印度”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在图中填出相邻海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相邻国家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缅甸;主要的城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主要的地形区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再例如在“台湾省”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在图中填出相邻海洋台湾海峡、东海、太平洋、南海;范围构成中的澎湖列岛和钓鱼岛;地形中的玉山和日月潭;城市中的台北、高雄和基隆。这样既画图又填图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又达到了综合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方位意识又落实了重难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有效教学。
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性是和地图分不开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地理、从而提高有效教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学”,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对学生学习地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以后的地理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强化读图表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好习惯。这就要求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要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
到
“
读
图
四
步
走
”。
二、强化教材中图表的阅读与识记,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地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图表,只有对教材中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变式图、大比例尺的区域图等难度较大的图。
例如对变式图处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如有关晨昏线的读图题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特别多(约有20种)。但最基本的形式却只有两种,即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重点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是什么关系,是如何“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可以使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再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空是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只有从教材上识记,才能有助于认识区域
图。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 经过阅读步骤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常见图形的特点
和
阅
读
方
法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6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长相一样,构成这两个人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个性比较矜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这样的学生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教师的`鼓励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学生在实施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也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偏激,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极端,教师千万不可盲目制止,要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这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才不会受到打压,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而好的想法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和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到讲课和实验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学习效率自然也得不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主体角色的互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既定的知识,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变为“探索式课堂”而不是传统的“传授式课堂”。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而且在主动探索中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认识,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符号、连接方式、量程、大小格各代表什么,内阻怎样。要通过学生拿到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得到这些具体的各项内容,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树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好学生不一定所有问题都会,但是好学生一定问题有很多。这就说明,一个好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很大帮助,只要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只有将问题解决掉,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当一个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尽量多地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做实验,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同时进行学习,可以找到自己更多的问题,并及时能够解决出现的问题。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用已知解决未知,用“有”创造出“无”,而所谓“已知”和“有”,就需要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得到。
四、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有力途径之一。教师要抓好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安排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搞“题海战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许某种情况下看来是正确的,但是培养出来的只是分数高而能力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被淘汰。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安排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减少数量,注重提高质量,例如一道物理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种题多种方法即为学生自己的创新。在为学生批阅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启发,找到问题的源头,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或者教师试图让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检查,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相同的,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检查,既可以查找出错误,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切实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投入更加高涨的热情在物理学习上,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便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大胆尝试,不断发现并改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错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伟,于志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15)。
[2]陈安俊。物理学科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5(11)。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7
一、分清各种类型的地图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 涉及的地图数量很多, 不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 对于进入七年级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 还不能正确区分各种地图, 解决问题时也常会出现使用不正确种类的地图。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 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比如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图上了解中国地形的问题, 觉得无从下手, 类似的几次尝试后, 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 从而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清地图, 明确地图的种类。
在初中课本上学生能接触到的地图有以下几种: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分布图、地理原理图 (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 、地形剖面图、地理统计图 (包括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 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漫画等等。
二、由浅入深逐渐熟悉地图
弄清地图三要素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基础。弄清比例尺, 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是地理事物的标记, 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 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正确。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活动, 变难为易和变难为趣, 把方向和图例让学生在有趣味的学习中掌握。
三、学会读懂地图给出的信息
在熟悉地图的基础上, 将一幅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 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学生反复指示图, 使学生大脑中形成可视、可感、清晰而准确的地图表象, 能够经常保持和提取再现。把一些复杂的地图进行简化, 有利于更好的提取信息。例如学习“世界气候的分布”一节时, 让学生看“世界气候的分布”图, 在图上找出热带四种气候的分布位置、温带三种气候的分布位置、寒带气候;在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 找出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学习中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时, 采用一些空白轮廓图, 让学生先掌握主要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 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 做到胸中有图。
四、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首先要找出规律,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 因此, 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讲解分析, 找规律、抓重点, 图文结合, 使文字知识落实在图上, 图上知识转换成文字叙述, 从而达到强化教学、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
笔者教的学生很多是农民工的孩子, 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学习, 利用这一特点, 利用学生数量较多的省份的各种地图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家乡, 找到他们熟知的区域, 讲解交通运输铁路线一课中引导他们在地图上寻找出来到新疆怎么走, 经过哪些铁路线等,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地图中获得多种信息:地理位置, 经纬网大致范围, 重要的国家、城市、铁路、山脉、河流、地名、工农业、人口、气候等要素的分布规律等, 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层次思考, 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此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动态展示、拼图游戏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 形象具体, 再增强动画效果, 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会进一步提高。
在分析地图的过程中, 首先列出要找到的地区和要分析的地理事物, 然后尽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自己去完成对地图的分析, 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每一幅图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例如在“黄土高原”一课的教学时, 也适时地进行了对“黄河的治理”的复习, 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从而实现一图多思、多用, 进而达到多图并用。
五、绘制地图
当图形在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轮廓, 可以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去绘制一些比较简易的地图, 这样可以加深对地图的印象, 方便记忆, 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可让学生先学着用白纸描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地图, 例如学习七大洲时用“一笔画世界”的方法绘制出七大洲轮廓填出四大洋名称;学习“新疆”一节时根据经纬线绘制出新疆轮廓, 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8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兴趣激发,是重要的途径和切入点,教师要把握这个切入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要充分借助于色彩斑斓的地图,引导学生探索和揭示地图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地图的感知水平和分析能力,从而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
2.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散乱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淆和模糊,这样,就需要借助于地图,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地图上的图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在图形的帮助之下,可以将抽象的基本概念具象化,可以强化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二、培养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读图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识别地图的能力,提升读图兴趣
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最为简单的图像识别能力,要对地图中的信息点进行快速而准确地提取,由于地图的轮廓较为丰富、色彩也较为鲜艳,容易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这个“第二语言”的工具,引导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的地图进行观察和认识,要学生对身边的地图有所辨识和了解,如:城市天气预报图、旅游导流图、交通线路图、学校地图等,要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图像,增加对读图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一课中,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喜爱的海洋生物人手,让学生讲述在海洋中的海洋生物,并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特点等,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之下,进入到课文的读图环节中,并在读图过程中,找寻到不同的海洋,意识到不同海洋的轮廓特征和陆地的轮廓特征,加深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对地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通过地图进行地理知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分析,注重对地图的判读,从而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图像的内涵,例如:在陆地上的国家准确位置的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地图快速地获取国家的经纬度、空间位置等,并根据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知道太阳在这个国家的直射点,从而可以对该国的光热资源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该国的平原面积推断其耕地资源和气候类型等。总之,通过对地图的判读,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学习,提升地理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记图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地理知识记忆得更为深刻,可以利用地图要素进行知识记忆,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取地图中的信息,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快速生成图像,便于记忆。例如:在初中地理知识中,为了对某个地域的轮廓进行记忆,可以让学生读图并联想,使某个地域的图像在头脑中生成并强化,如中国黄河的形态在地图上酷似一个“几”字形;四川省的地图位置在长江的“V”形之间等,通过这些感官、形象的读图,可以快速地、有效地对地理信息进行记忆,提高地理知识记忆效果。
4.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地图是重要的地理“第二语言”,要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勤用图、勤画图的习惯,对于地理知识中的大洲、大洋、国家、山川、河流等地理要素,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描摹,形成画图意识和习惯,并培养用图释疑的观念,例如:绘制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利用三条横线、五条纵线,绘制出铁路线网,并标注城市的名称,这样,可以将地理知识化繁复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让学生掌握绘图的基本要素和技能,如:平面图的比例尺大小如何确定?平面图上的方位如何标注?如何绘制图例等,学生在掌握画图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识图、析图、记图的能力,提高了地理知识学习水平。
5.培养学生获取地图知识多元化的能力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下,地图不再限于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也融入了教育领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引领学生进入全新的地图查阅体验,通过新介质查阅自己所需的地理图像资源,提升地图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9
平定县阳胜中学
苏卫卫
一、课题名称及研究目标:
历届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都存在大量的因审题不清而丢分的现象,为此我确定了研究课题: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研究目标:
1、通过给学生讲述以往学生因不审题而造成的遗憾,使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2、通过例题教学、习题教学,培养学生读题审题中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有效信息的习惯。
3、通过老师跟踪、学生监督,让学生总结出不同化学题型中要审清的一些关键词。
4、通过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二、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目标我开始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1、调查研究:我首先和所带73、74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了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审题的习惯;其次,我发了一些调查问卷,了解了学生审题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2、明确目标:通过给学生展示以往学生因不审题而造成的遗憾,使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同时给学生明确要求:在以后做题时要按照我所教的方法一步一步进行审题。
3、审题训练:(1)、用笔尖,读通题。读题,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可以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根据不同的环境,学生可以选择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为防止出现文字跳跃,可以让学生用笔尖指着逐字逐句的读。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2)、找题眼,作标记。化学题讲究叙述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就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因此要特别关注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它就相当于“题眼”。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我指导学生在关键的字词(即题眼)下面用铅笔做标记,帮助他们排除一些无关的干扰,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为解题扫清障碍。(3)、写反思,常积累。在习题教学中,解题前尽量给学生足够的审题时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认真细致阅读题目,培养读题审题中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有效信息的习惯。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针对审题出现的问题写好反思,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不同题型的审题经验进行积累总结,为提高学生审题的灵敏性与精确性打下基础(4)、选优劣,以激励。每隔两周的化学自习时间,我会要求每个班的学生拿出自己的书、作业或试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组员一起讨论,看看哪位同学近期做题审题认真,进步较大。评选出来的优秀作业、试卷进行班级展览,表扬。对审题不认真的同学进行相应的批评指正,鼓励他们向表现好的同学学习。
在研究期间,虽谈不上硕果累累却也收获甚多,体会颇深。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发现学生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展这个课题研究一段时间后,我翻阅学生的笔记本时当我发现学生们用不同颜色的笔,用不同的图案圈出知识要点中的关键词时,我说不出有多高兴,当时我真的有了一种做老师的成就感。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做笔记时知道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勾划出一些要点,而且标记的很好,这样在做题、审题的过程中就易找到关键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中考临近了,收获的季节到了,我也想检验我的小课题研究进行的怎么样?我在自习课上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总结表:同学们,中考临近了,大家在中考中能否将自己的实际水平在考卷上客观反映出,甚至有超水平的发挥呢?除了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外,还要掌握一些应考的技巧,其中圈各题的关键词就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中考各题型的关键词。当小组交流时真的是让我出乎意料,从选择题、填空题到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每个题型中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哪些关键词,学生们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一个小组刚说完,别的小组争先恐后的补充,看着学生们一张张洋溢着成就感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年的研究中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做题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时教会他们方法和练习相结合,必须要坚持不懈,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更要有爱心,坚持方法指导,反复训练,及时反思,不断总结。我很自豪地说,我所带的73、74两个班的大部分同学的化学课本、化学笔记本、每次做的卷上都会用圆圈、波浪线、心型等圈出一些要点、关键词。我的学生不会再因没有审清楚题而丢很多分,不会因此在考试之后留下遗憾。在一年的研究中我也感到了老师的幸福。自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我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传道授业解惑。但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从未真正的用心的反思过,更没研究过。这次在县教育局有关领导、校有关领导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在研究中和学生一次次的交流、研讨;学生笔记本、考试卷一次次的展示;自我总结中学生的畅所欲言,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真正的幸福。
三、研究成果:
学校课题组进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一年来,主要成果如下:(一)、理论成果:2015年12月,我撰写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在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上发表。
(二)、实践成果:学校方面:
1、成功探索出适合我校的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思路:调查研究 —明确目标—审题训练。
2、总结了我校开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的方法:主要以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作为辅助。
3、形成了一批优秀案例分析、优秀论文和反思体验,并打造了一批精品笔记,精品总结等并汇编成册。
教师方面:
1、促进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视,提高了教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能力。教育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参与其中有真诚的投入,有不断的成长,有深刻的反省与思考,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在研究过程中可能生成了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这是教师最有价值的收获。通过课题研究启发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自觉性,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并将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最终形成自己对教育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以专业化的水准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立足于本校的课程资源,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长,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在这期间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除每一次写心得体会以外,还会在每半月一次的自习上和学生相互交流经验与感受,在互帮互学中,教师对小课题的认识由茫然到清晰,小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学生方面:
1、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通过观察我可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将所学知识中的要点、易错点标识在书上或笔记本上。在课堂上的交流环节许多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批评、敢申辩,个性得到了释放。学生直接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实践,使他们领悟到了开展研究所需的严谨态度、合作精神,掌握了收集资料、处理运用信息、撰写反思论文的实际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
2、促进了学生对审题能力培养的重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课题研究中误区警示的总结、中考不同题型中关键词的总结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也使他们体验到了课题研究所带来的成就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研究效果: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既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还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审题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每一堂课中。
虽然我做的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研究,但一年多的实践,学生不仅在化学学习中注重审题,而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意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也效仿化学审题训练中的方法记笔记、圈要点,做习题。一年多的尝试,学生不仅在初中阶段接受了审题的方法,而且升入高中之后继续按照我所教的方法做题。2015年9月,我所研究的班级73、74的好多学生步入了高中的大门。11月的一天,一些学生回校看老师,我有幸看到了一名学生的化学考试卷,熟悉的感觉呈现在我面前,卷上每道题都圈出了一些关键词。我不禁问:“苏鑫,你都念高中了,还是按我要求的方法做题啊。”她说:“当然了老师,这方法对我帮助可大了。”当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10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课堂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寻求标准答案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们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但是历史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将“单边式”的课堂教学转向多边“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质疑—讨论—解疑”的“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其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教材,然后再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质疑就是为了解疑,讨论就是论疑和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发现初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产生疑问:
1、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学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来度量古人。
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心应手,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为学生设疑解惑。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前,中学历史教学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以改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规定型”开放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中学阶段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自身应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公平的宽广胸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运用激励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凭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的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11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有效对策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上载有很多地理信息,结合地图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理解地理知识,还能够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为了使初中学生学好地理这门课程,教师应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学会轻松学习地理的方法。因此,基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地理教学活动的展开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相对于枯燥的教材来说,地图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地图所表达的地理知识,加之地图上涵盖了地区、山脉、河流等信息,既深奥又明了,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进行地图分析与探索,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探索地图的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
2、直观显示地理事物的特征。古人有云“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图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对于地理教材来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生动的特点,可以更加直接、简洁的呈现地理知识及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在地图的辅助之下容易掌握地理规律、地理信息等。所以,地图可以直观的显示地理事物,使学生可以准确的掌握地理知识,并且明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帮助学生记忆基础地理知识。其实,地理名称、景观、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与地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积极的进行地图分析及地图记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这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这门学科有很大帮助。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要想对地理知识融汇贯通,需要认识地图、理解地图、识别地图、运用地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基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具体做法是:
1、培养学生识别地图能力。初中时期地理教学伊始,地理教材第一章“我们怎样学地理”这节课程之中开篇便提到了地图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地图呢?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即根据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地图。也就是说,教师教授学生进行识别地图的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清图名,了解该图表达的主题内容和区域范围。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图例的学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形象符号,是读懂地图的“钥匙”,熟悉了图例,再阅读地图可以直奔主题,省时省力。最后,读取地图主题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地图,在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准确掌握地图要素,这对于后续学生有效利用地图解题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能力。在学生能够识别地图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这可以使学生从地图中提炼出重要信息,如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地理分析或地理问题解答。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能力,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的使用地图。当然,要想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分析地图能力,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与地图相关的综合性探索问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和分析地图,从而总结地图所包含的信息,如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地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世界人口分布图》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人口为什么这样分布?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气候图、世界地形图和世界工农业分布图,提炼结论,解答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是让学生学会将地图叠加,综合分析问题,进而解答问题。通过此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可让学生详细的分析地图、认真总结,这对于提升学生分析地图能力有很大帮助。
3、培养学生记地图能力。简单来说,记忆地图就是熟悉地图中找到的地理信息,并形成记忆。基于此,在培养学生记忆地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学生记忆地名、位置的训练。
(1)记忆地名的训练。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地名,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里约热内卢、阿塔卡玛沙漠等等。这些地名较长,不易掌握,如若学生不反复记忆,将很难记住,也会使学生难以有效的利用地图进行地理问题解答或克服地理方面的困难。所以,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地名记忆,如多媒体视频播放或传授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举一反三法等,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地名。
(2)记忆位置。记忆位置包括记忆地理位置、记忆地形与河流、记忆国家和城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位置,应当针对不同的记忆内容,引用适合的记忆方法来组织学生记忆地理位置,使学生更加牢固的记忆地理位置。
结束语:地图上载有很多地理信息,结合地图展开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理解地理知识,还能够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及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学生识别地图能力、分析地图能力、记忆地图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以便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地图解答各种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地理教学良好发展。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篇12
关键词:读图能力,比较法,定期复习
地图,相当于地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读图,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大地的走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主要地势。从地理的教材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类图表特别多。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呢?本人将在本文中展开简单的探讨。
一、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可以从学生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入手,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地图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展开课堂所学内容的回顾。 当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生活环境所绘制的地图后,再进一步加深地图的难度,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地图的认知,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展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教学。
二、通过各类图表比较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地理课程上各类图表的数量很多,要同时将其记忆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各类图表进行比较,通过每个图表突出的特点来加强学生对图表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只需要了解到每个图表的特点就能够有效地区分这些图表,从而掌握这些图表所代表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简化记忆,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对地理课程中各种图表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定期进行读图复习,加深学生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上,我们要能够展开定期的读图复习,既可以是老师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做出回答,也可以是分小组进行竞赛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图表的认识。而且,通过复习,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对各个图表的掌握情况,然后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增强学生薄弱的环节,提高他们读图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上学生的读图效率,自然就能够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成效。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10-18
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09-09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16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09-06
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0-10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11-29
地理读图能力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