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2024-10-18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精选12篇)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1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 以诏地事。”地图, 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 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 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 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 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 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地图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 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 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 经过高度概括, 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 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 上升到领会、运用。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 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 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 或者新图、变图时, 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 就觉得太难, 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 建立兴趣, 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 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 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 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 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 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 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 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 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三、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 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 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 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 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 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 树立起感性认识, 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 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 但是比较抽象, 容易遗忘、混淆, 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 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 是读图的基础, 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 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 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 从典型到变化, 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 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 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 让学生掌握后, 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 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 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 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 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 并以此为索引, 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四、结语

总之,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 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4)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2

一、本课题实施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取向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本人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整体开始,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认识、了解,到会看、会用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开学初,我将在教室后面悬挂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地图。在讲解《地图》一章时,意识到学生接受地图的难度,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先指导学生看不同版本、不同图幅的《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再看各大洲图、地区图,城市图,通过反复地翻阅,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大要素,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对地图也就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还将并结合《敦化旅游图》,引导学生找寻各个旅游景点的位置及周围的乘车路线,并找出最近的路线。把地图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无形中会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会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敦化。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将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复习)俄罗斯时,我将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俄罗斯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洋、海和邻国,然后填写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再填写地形区、河流、矿产地、工业区、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会最好。

这样,只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七、实验策略或方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3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本身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比文字叙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显示的规律更为直观、鲜明和紧密。它使我们有可能在更长远和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考察、思考、分析、比较问题。学地理归根到底都是落实到地图上,所以,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日本为例,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明确读出日本领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度到45度,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罗斯、朝鲜相望。南部和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大致类似,都属于亚热带;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类似,都属于温带。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温带季风气候的类型,并深受海洋影响和便于海运。通过从分层设色、等高线以及火山等符号,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而且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地,地壳活动比较剧烈,板块不稳定,所以日本属于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谈,和“5·12”大地震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其实地震这样的地质灾难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事实上就在我们身边。还可以利用我们学校的地震测报站的硬件条件,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板块学说的理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会形成一系列的岛弧链。回到地图上,可以看到在这两大板块的交界处,有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正好符合了板块学说的理论。在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一幅图扩展开去,无形中又复习巩固了前面的板块学说的理论,这样就使得学习比较有系统性。再者由于日本群岛狭长的外形特征,而且呈南北方向排列,山地东侧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位置上,因此夏季多雨;西侧位于掠过日本海的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上,因此冬季多雨雪。如果再辅之于洋流图,日本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效应,在jE海道附近与千岛寒流交汇,气候温暖湿润,北海道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理解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日本的河流比较短,并且顺着地势大多_向东西两侧分流单独人海;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地图上日本矿产符号很少,工业原料、燃料缺乏而需大量进口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很自然就可以明白日本是资源小国。日本平原面积小,山地丘陵多,耕地自然少,小型农机具和农场规模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沿海港口众多,海运发达,为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进口和产品大量销售国外提供了方便,所以日本适合发展“临海型”的工业布局。这些在地图上都是非常直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图表示的地理知识容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更有深广的外延;而且地图色彩丰富、符号别致,这样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从而拓宽思路、发展想象力、提高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文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星空,自己动手做天文伞之类的活动,这样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学地理也是一样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高一打基础阶段开始就有良师的谆谆教导和长期训练。除充分利用地图册和教学挂图外,教师的板书水平十分重要,边讲边画,比较有条理,效果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前画,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教学中加强读图析图训练,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来读图分析,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数据记忆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主要是关于数据的记忆比较多。比如说对喜马拉雅山高度的记忆,对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的记忆等。很多的河流湖泊山川、诸多的矿藏资源需要记忆,其实地理和历史学习一样,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如果没有以基本的记忆性的知识做基础,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去分析的,选择正确的记忆方法至关重要。

1规律记忆法

抓住数据的内在特点,找出其规律性。比如说二分二至是反映地球公转过程中季节和昼夜的转换点,这些日期分别是: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月22日前后,秋——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从春分算起,四个节气的月份依次为3、6、9、12,均为3的倍数,而日期分别为21、22、23、22,这一来就易于记了。

2比较记忆法

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指的是把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出事物间的大小。比如说同一纬度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气候差异。纵比指的是同类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说同一海区在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通过比较,从中找出一定量的关系。通常有下列三种情形:

(1)相等关系

如:我国南北长度=黄河长度=5500千米

(2)等差关系

如:2×长江长度=尼罗河长度+密西西比河长度

2x6300千米=6600千米+6000千米

(3)数字间的巧合

如:我国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加上30万平方公里为加拿大面积,减去一个英国面积为美国面积。

3形象记忆法

如黄河含沙量之“大”可形象地说“一碗水半碗泥”,还可以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讲到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中下游的水质破坏和下游的泥沙堆积,与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联系起来,还可以与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理论联系起来。如讲到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时,可不照搬课本数字,而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突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记住。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策略 篇4

一、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刺激,以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图像的认知和记忆。传统教学可以通过经常使用教学挂图、教师边讲边画、学生动手、读图强化训练等手段达到目标,现代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加了生动感,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并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新课导入时,笔者播放了“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空业”新闻视频:当地时间2011年5月21日位于冰岛南部的格里姆火山喷发火山灰,从冰岛蔓延到波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上空,导致欧洲航空运输再次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看完视频后,对此火山喷发现象很感兴趣,笔者顺势提出问题:“火山灰为何会从冰岛扩散,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在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这一难点时,笔者播放了“三圈环流形成”Flash动画,并描述其形成过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形成原理。过去同样是讲解这个知识点,没有利用多媒体,反复讲三到四遍学生还是不理解。可见,多媒体具有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使地理课堂“活”起来。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先看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明确地图所示的主题内容。例如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还注明了时间是北半球冬季。

2.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等有助于获取地图中的准确信息。

3.精读地图,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往往有体现,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例如,对比分析“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时,读出鞍山本地有丰富的铁矿和周边省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所以能成为我国的大型钢铁基地;而宝钢及其附近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资源,相对于鞍钢来说,它的煤炭来自内地省份,而铁矿需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运入,原料和燃料的运输距离较远,但在上海宝山同样也能形成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其原因则与上海的消费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4.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5.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必修一课本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其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通过对比分析主图和辅图,可以得出规律:北印度洋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由此可见,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切不可忽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多用图引导学生,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的使用,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实现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使学生对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逐渐熟悉起来。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课堂上带好地图册,养成“左图右书”、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坚持一看图名、二看图边(即图例、注记、符号)、三看图中的顺序,看地图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图中某种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延伸方向或轮廓形状特征,必须仔细查看并进行记忆。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读图的过程中就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总之,地理图像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成绩。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近年的高考中,地理考试“无图不成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及时对读图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掌握读图的一般方法。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4、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8——2016.9)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

1、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及可以借鉴成功,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同时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从而提高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现状。

第二阶段:(2016.10——2017.5)为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

第三阶段:(2017.6——2017.7)为汇集总结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汇集统计和分析,同时,完成结题报告。

六、初中学生地图读图能力低的原因对策

1、学生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掌握不够;

2、学生对地图的类型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某个地图所代表的区域;

3、学生对地形图、气候图的特点没有掌握;

4、教师在授课时,对地图部分讲解不到位。

我们经调查、问卷、谈话、归纳得出提高学生地图阅读能力的措施、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地图阅读能力的辅导,强化地图基本要素的讲解,加强学生对图例的记忆。

第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孰能生巧,并在小组内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对重点图型,进行点拨,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

第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区域轮廓图、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七、研究成果

经过对以上措施及对策的实施,大部分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学生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逐步提升。

八、成果验证

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这次期中地理考试中,学生人均分数比上一学年提高了五个百分点,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读图、填图方面成绩提高幅度较大。

九、新发现的问题 在我们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

1、少数学生懒于动手动脑,不利于学生地图读图能力的提高;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再也不能按照高考中各个科目所占的分数比重去划分主科与副科,高中地理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在近些年来的课程改革潮流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但是,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复杂的。很多高中生都认为学习地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想要牢固并且持久地掌握住地理基础知识便已经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其根本原因便是学生没有找到学习地理的合适方法,地理知识是非常灵活的,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变通性。要想学好地理,最首要也是最关键的方式便是要拥有高水平的读图能力。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大多数的高中学校里,地理教师的师资力量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地理教师奇缺的现状,在职的很多地理教师并不具备足够专业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教学的能力,在地理课堂上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高中地理虽然受到了重视,但是与高中其他科目相比较,不论是在课时安排还是教学地位方面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资料还不够完善,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地理模型更是少之又少。

地理本身应该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先抛开实践性不谈,关于高中地理的教研活动便已经落后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地理教师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少,必然会影响到地理教学的与时俱进性。地理教学中长期缺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更没有新鲜元素的注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

1.提高高中生的读图意识

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起高中生图不离手的好习惯,引导高中生从图中找到课堂讲解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完成从背图到会看图的转变,充分利用地图掌握其他的地理位置、分布规律和特点等等,坚持寓教于图的教学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真正融入到地理图片当中,保证图文结合,促使高中生熟悉并且掌握好地理图像。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插图一般包括分布线图、景观图、地形剖面图以及分布图等等做种类型,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同一种类型的插图进行归类整理,帮助高中生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地图类型的读图技巧,提高高中生的读图与识图能力,逐步达到脑中有图、随调随用的状态,通过引导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不断挖掘图表在地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让高中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清晰的地理识图网,帮助高中生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2.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实践,没有实践、空有理论并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价值,如果教师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范围紧紧局限在地理课堂上,这会是一种非常偏执的教学方式,地理本身就是有着显著的实践性特征需求的,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要将生活实践归入到地理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列当中来。高中生必须要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高中生对图形的绘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举例说明:地理课堂上经常接触到的基本知识便是地球的组成以及地球上的经纬线的划分,这些知识在地球仪上有着非常显著的体现,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制作地球仪,进而加深学生对于地球经纬线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结合各种地理旅游图和交通图来设计出一份专属于自己的理想旅游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天气预报图来绘制本地区的降雨表,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读图与识图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地理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在趣味性活动中提高读图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上举办各种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不同的地理读图比赛,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多渠道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次的地理读图比赛中,地理教师可以给予其中一些完成质量高、效率高的学生适当的奖励,来让他们享受到成功后所获得的满足感,同时也激发起其他学生的斗志,更好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的学习并不是高中生想象中的那么难,地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打破高中生的学习地理的心理障碍,再教授他们读图的技巧,让他们意识到读图能力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地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强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将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引导高中生寻找到一条学习地理的合适道路。

参考文献:

[1]胡英.《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研究.

[2]杨帅.《新校园旬刊》-2016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探讨.

[3].姚灵.《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试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4]吴卫阳.《教師》-2015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浅析.

[5]韩文东.《新课程·下旬》-2015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7

图像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气候图、等高线图等。相对于单纯文字描述的地理知识,图像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地理和其他学科存在的主要差别。运用好地理图像,将会极大的促进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好地理图像,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地理图像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方面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是主要工具之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最终运用所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知识是抽象的,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地理图像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空间感,在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同时巩固和理解已经学会的知识。如果抛开图像开展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学生虽然会读图,但是缺少发散性思维,不知道根据已经学会的图去推断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对所得信息进行有效归纳。传统教学并不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即使教师详细讲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遇到生疏的地理图像时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极大的影响了做题的正确率。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2.高中地理读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中并没有开展有效的读图教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运用地图,学完后不知道如何读图等,都是当前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轻文

很多高中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为地理和语数英等不同,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副科”,不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自然也就不重视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做题过程中,都不知道运用地理图像去解决问题,而是单纯依靠理解问题和抽象思考来解决地理问题,做题正确率不高,地理读图教学也很难发展。

2.2 教师不重视读图教学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读图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不清,开展读图教学太过强调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图教学过于“模式化”。

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3.1 看图

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率。目前高中生在读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基本的地理知识、不了解地图中的注记和图例、分析和理解地图缺乏全局思维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看图障碍。例如在一幅等高线图中,左下角和中央分别有山顶和湖泊,让学生根据图像判定下面几个选项:a.湖泊为咸水湖b.地势四周低中间高c.湖泊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断裂下陷d.水系为放射状分布。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左下角的山顶,等高线数值会随着向山顶迁移而增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2)注意看图顺序。看图顺序正确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读图,例如在分析洋流图时,看图顺序一般是热带—副热带—极地—副极地,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图像情况灵活变化,例如在分析山脉图时,可以根据方位看图,也可以根据山脉走向看图;(3)注意整体看图。图像中的点、线、面都是包含在整体环境中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注意整体性,例如在分析铁路分布图时,就要注意沿线河流、工业基地等,根据整体了解周围事物,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2 分析

掌握了看图的方法后,就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根据图像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地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但是要注意的是重视理解图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时,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它们的分布情况,但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不甚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理解和运用基本原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图像中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地理知识,研究地理知识的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如果对亚洲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有充分理解,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形成的原因;(2)构建知识网。实际上就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有些初中地理知识就能够用于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可以举出初中地理中喜马拉雅山的“地形雨”等例子,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结束语

综上,新课改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掌握了这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才能有效提高地理成绩。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灵活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囿于传统教学的束缚。而地理是一门综合型学科,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这是高中生地理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就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8

一、从看图入手帮助学生提升读图用图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文化基础比较差的美术生在初中地理学习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是跳过地图或者只看彩色图片, 缺乏基本的读图意识。针对这种现象, 我充分利用美术生的专业优势, 从高一年级的第一堂课开始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看地图, 帮助他们提高看图读图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地理读图的重要方法, 从而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比如, 在实际教学中, 我会把生活中的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气象图、车站中乘车的线路图、简单的旅游图、学校环境示意图、商场导购图等展现在学生面前, 向学生说明地图比语言文字更直观、更具体、更简明、更形象、更清晰、更明了。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 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学习、生活中需要地图, 地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从而使学生养成了在学习中主动找图、读图的习惯。

二、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一) 有序读图法

有序读图法是指按地理事物的一定顺序进行读图的方法。根据读图顺序的不同, 有序读图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空间顺序法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方法。只要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 都可采用此法。如:阅读《水鸟》时, 可先指导学生采用由近及远的方法, 依次读出近处是碧波荡漾的湖水, 远处是茂密的水生植物, 天空中有飞翔的鸟群, 整体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反映了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在读一些水平分布地图时, 还可以采用由远及近法、中心辐射记忆法、顺时针记忆法、逆时针记忆法等。

时间顺序法也一种常用的方法, 像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地球运动图、人口增长统计图、大陆漂移图等用以表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的插图都具有明显的时间顺序, 都可采用此法。如阅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时, 可以按“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的时间顺序, 依次读出各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低气压带、高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再把各节气的单幅图组合在一起联系成一个整体, 这样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情况。

逻辑顺序法是一种重要对地理事物内在联系进行深层思考的读图方法。像地理特征图、地理成因图、地理规律图、地理联系图等用以揭示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插图, 都可采用此法。如阅读《辽中南工业区图》, 我们就可以按辽中南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中心→工业区的地位→环境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 引导学生运用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这一经济地理学原理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重点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运输条件、市场、劳力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 简图绘制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利用美术生较强的美术功底, 引导学生亲自绘制有关的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析图、识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利用山体模型的侧视图绘制地形剖面图;根据大气层发生发展的过程, 设计出简明的“三圈环流”“地壳物质的循环”等地理示意图 (原理示意图与过程示意图) , 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地理教学, 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基本方法

(一) 通过强化读图训练, 使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顺序

当学生遇到一幅图时,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先读图名, 即这是幅什么图;再读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再次读有无坐标轴, 若有坐标轴, 要看清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最后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这种读图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历年的地理高考题中由于学生不正确的读图习惯, 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二) 明确地图标示的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读图

我们看到的教学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有效读图, 让他们全面找出所需要的地图信息。

四、通过读图练习, 提高学生综合用图的能力

(一) 图文结合能力

学生看到一幅分布图, 要学会从“有什么、在哪里和为什么”三个方面入手, 并用准确的、科学的地理语言表达出来。同样, 如果给出一段文字, 学生脑海中要迅速浮现出所对应的地图, 并一一定位, 其他地图亦然。

(二) 多图合一能力

学生学习一个区域, 要能够在一幅地图上综合掌握其上的自然地理知识 (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类型、河流与湖泊、资源) 和人文地理知识 (国家、城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 , 做到多图合一, 提高掌握地理知识的效率, 并且要能够很好地将相关的知识加以总结。

(三) 图图转换能力

地理学在表现同一内容时, 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图表形式。如地形图, 既有分层设色的地形图, 也有地形剖面图。以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为例, 我们可以在其基础上, 沿经线或纬线或其他有特殊意义的线进行剖面图的解析。又如, 在描述一个地区气候资料时, 既有统计图 (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 也有数字表格, 学生要能够将二者进行迅速、准确的转换。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9

一、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 读图能力培养的心理学依据

在认知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则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形式,有助于开发思维潜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地理学科内容保罗形形色色的地理事象,其具有鲜明的表象,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具有特殊意义。地理教学内容中不乏山、川、大气团、洋流、季风等各种可视或不便直观的地理事象,形象思维就是从这些事物的表象入手,分析、综合、抽象其特征、机理、联系,从而形成对它的认识、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学习中,丰富的形象资料是深化认知、掌握智慧的必需,没有形象资料的支持,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具体的环境中; 而高级复杂的抽象思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没有抽象思维将形象资料的概括、升华,学生会对深层次的地学现象和规律一知半解,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

2. 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需求

素质教育以教人成人为核心理念,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执行的重要平台,不仅应奉行的授业传道的宗旨,更应该有效践行其素质培养的使命。21世纪,80% 的信息都与时空地理环境相关联,因此,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也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地理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图能力是构成的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必需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无论在地理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地图辨识、时空定位、地理要素辨析等相关地图知识,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如此,学生对地图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了解图的源动力。

3. 地图教学的地位

现在地理教材中大量知识均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并采取了以图注文的模式,这丰富了地图的信息容量,使其成为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文渗透构建起文字理论与地学现象之间有机契合的桥梁,其蕴含的信息是教学基础内容; 另一方面,地图是教学工具之一,其“图形思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感觉器官,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延伸过程思维。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庞杂,而地理图表却是教学和应试中不变的主题,依图分析、筛选、判断、推理进而提取有效信息, 厘清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分布规律、过程机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基本的学习要求,更是个人的能力期望,由此可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

1. 建立兴趣基点,培养地图素养

地理教学与地图密不可分,教师应寻找多个兴趣点,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引导他们看图、析图,使之形成种学习习惯。为此,可有意地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对地图认知热情,如在课外让学生在地图册中标注各大洲排名前五的大河的流域、找到世界面积排名前十的岛屿等,激发他们竞学情绪; 也可安排实践课程,在实地由教师的教授如何绘制等高线图、辨认经纬线,以增强技能体验: 还可让学生制作自己最感兴趣的世界、全国或省级、市级的旅游路线图,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接触地图,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看图、探索地图的兴趣,从实际体验中获得基本的读图能力。

2. 勤于积累资料,善于识记辨析

读图能力的培养须基于对一定量地图素材的识记之上,将地图的位置和轮到廓印记于心中,才能熟练、灵活地从图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地球表层,力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要求。气象万千,地图也形形色色,尤其是中小区域的地图其形状、地理位置更加难以分辨; 于是,笔者曾特意安排学生利用栅格法绘制中国区域图、省区图,世界区域图、各大国的行政区图,专题地图如洋流图、气候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等,还强调学生了解特殊区域如马达加斯加岛、南极半岛、苏拉威西岛、希腊半岛、济州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克里米亚等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区位条件等,这些有意的训练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便能日益对地图敏感,看到地图便会联想到相关区域的地理信息特征,增强辨别地图的能力。

3. 充分发挥联想,展开多维思考

在地理应试中出现的地图多是从某个视角、方面提取出来的部分地图, 学生在读图时往往“不知其所云”,这时应该针对地图的特点,发挥联想,找到自己的思维与图中实证的契合点。如展昏线图、太阳高度角图等,各个地图的投影中心不同,地图呈现也有巨大差异,而考试中的题目往往会截取全球晨昏线图或全球太阳高度角图等各系列地图中的一部分,由于图示不完整和信息缺乏,这就更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思维联想,即凭借个人经验将“不完整”图补充完整,寻找到具有特殊意义的点( 极点、晨昏线与经纬线交汇点等) 和线( 极圈、赤道、晨昏线等) ,以确定地图的中心点,进而展开分析。如此有序的进行解图,可以使学生从这一个“部分” 而认识到图的全貌,以便学生举一反三,深刻领悟到此类知识点的本质。

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图表中的显含信息,揭示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关联系,是地理教学须直面的话题。长期以来高中地理学科被定位为文科性质,教学也偏向教师教材讲解、学生被动识记,其教学效能不高、效果不明显。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崇的时代,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当从自然科学点出发,有意识地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学生能力提高、发展智力、个性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作为地理学特有的语言,地图既彰显了学科特色,又服务于学科教学,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作为信息传递、知识反馈的栽体而具有特殊效用。在认识解析地图能力的培养对增加地理智慧、提升地理素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策略。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10

关键词:读图能力,比较法,定期复习

地图,相当于地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读图,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大地的走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主要地势。从地理的教材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类图表特别多。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呢?本人将在本文中展开简单的探讨。

一、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可以从学生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入手,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地图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展开课堂所学内容的回顾。 当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生活环境所绘制的地图后,再进一步加深地图的难度,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地图的认知,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展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教学。

二、通过各类图表比较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地理课程上各类图表的数量很多,要同时将其记忆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各类图表进行比较,通过每个图表突出的特点来加强学生对图表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只需要了解到每个图表的特点就能够有效地区分这些图表,从而掌握这些图表所代表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简化记忆,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对地理课程中各种图表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定期进行读图复习,加深学生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上,我们要能够展开定期的读图复习,既可以是老师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做出回答,也可以是分小组进行竞赛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图表的认识。而且,通过复习,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对各个图表的掌握情况,然后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增强学生薄弱的环节,提高他们读图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上学生的读图效率,自然就能够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成效。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方法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门语言,还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基础。认识和阅读地图,要掌握分析和绘制图表的方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图文转换能力,才能自主有效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具备地理读图能力非常有意义。

一、当前地理学科学生读题能力的情况分析

1.未实现对读图能力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在多数地理教师的思想中,读图能力就是学生面对图表的感觉能力。学生只要对地理知识掌握到位了,自然会看得懂地理图表,因而图表的阅读能力属于感知能力。还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加强学生对图像的认识,学生的地理感知能力就能相应地得到提升,就没有必要再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但地理图像具备有效的地理语言,并且有效表达并概括了各地区地理条件。教师对地理图表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读图能力。

2.不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能力主要有学生在面对地理图像时具有的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挖掘地理图表中深层信息的能力,在数量庞大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更为重视学生对表面地理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并未训练学生挖掘深层信息的思维能力,进而无法完善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培养并提升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1.了解读图程序,掌握阅读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识记常用图例,要求学生对图表中的图例和文字说明进行掌握,对图中各个符号表示的含义进行了解,掌握分布图、地理联系图、景观图等具体概念。同时要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空间地理概念。在指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要遵循图文结合、精简和联系的原则,实现图像和文字的紧密结合,简化地图中庞大的信息含量,实现学生将新老知识进行密切联系,使学生自主发现相关规律。

2.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

为了加强对地图上具有的重要价值的隐性信息的获取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图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分析。其主要指在获取信息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分析信息及地理特征归纳基础上发现地理规律和成因以及内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图像的阅读。教师要善于综合、归纳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图多思多用的技能。在面对同一幅图时,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绘图技能

填绘图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动手操作技能,教师要结合适合绘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带着相应的问题读图并在地图上进行填绘练习,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巩固,实现课本知识向自身知识的转化。在教学服务的需求角度,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可以采用描摹、填绘、仿绘、地理图表的绘制漫画等形式开展。教师要重视高中填图练习,促进学生将自身在平时的学习中的知识在地理填图练习中有效运用,并对学生进行督促,掌握学生的填图练习结果,归纳学生在填图练习中表现出的不足。针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引导学生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图表的转换能力,进而提升解题能力

目前,高考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获得高考中所要求的各种能力。图和图之间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剖面图形向平面图形的转换,局部图向整体图的转换,表格向图形的转换等。切记不要靠记、背来实现图形的转换。

总之,读图能力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会看图用图,对将来的能力发展十分必要。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逐渐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秀.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75.

[2]黄师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126.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篇12

地理图象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而设计的地理图和画组成的系统。地理图象包括插图、附图、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图册、自制教学挂图等, 也包括幻灯、投影和录像等。地图技能指阅读地图、使用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地图学习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要抓住高考试题所具有的“有图析图, 无图考图”等特点, 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地理成绩。地理学习当然离不开地图, 但是, 学生对地理读图学习有较强的畏难心理, 学生的读图能力不强, 因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地图学习, 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 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 形成“意境地图”, 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 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 更为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 实现高效学习。

一、注重方法, 提升读图能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 注重读图方法的讲解, 做到“授人以渔”, 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识记和积累“常用图例”并认识并记住图中的图例、文字说明等相应信息, 这样才能了解地图上的各种符号以及其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教师要教授学生在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分布图、统计图以及地理联系图表等专门地图的概念。同时, 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将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转移”到地图上,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力, 理解相应的概念。为了能够阅读地图并读懂地图, 要能够让学生先看地图的名称, 确认地图的内容, 之后根据经纬网确定所研究事物的相对位置、方向和范围, 再根据地图符号、确认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和湖泊、城镇、村屯、交通线、资源、物产、工业、自然保护区、污染源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遵循图文结合、精减以及联系的原则。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新旧衔接, 实现知识的立体结构化, 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 提升学生的地图学习的效果和读图能力。

二、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良好习惯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地理图象导学的教学方式, 通过图象来设计相应的问题, 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图象来实现积极思考和自觉讨论、探索, 最终获取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教学环节的设计, 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城市化”时,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 再分步骤进行教学。我先是创设问题情境, 为提出问题做好准备和铺垫, 通过导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展示图象 (中国政区图、无锡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等, 让学生观察;然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所展示的图象提出问题, 并指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象, 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最终对问题进行解答;之后是探索问题和总结问题, 找小组成员来指图作补充、修改, 我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 让学生用简图、示意图、逻辑图、迁移图等图象画好。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 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设立一本画图薄, 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 教师定期进行检查, 并将好的作品利用墙报展示出来, 引导和约束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地图制作活动, 开设地图制作课外活动小组, 联系生活布置绘制本校地理平面图等, 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此外,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提升图表解题技能。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基础,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活用图表”, 以图析题, 锻炼学生的图、文双向转化, 提升图表解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精心挑选和设计读图题,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图文变换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原图之后, 可通过变换图形, 叠加图形或改变提问角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总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地图以及读图等方面的学习, 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 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是学好地理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图和阅读地图, 能够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 实现图文双向转换, 掌握学好地理的良好方法, 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关键词:地图,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高效

参考文献

[1]张世温.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江苏教育, 2001, 11

[2]吴培娇.在地理课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广东教育, 2006, 8

[3]陈智宏.地理教学中图像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3

上一篇:中国餐桌上的世界地图下一篇:跨文化视域比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