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读图能力

2024-09-20

地理读图能力(精选12篇)

地理读图能力 篇1

一、读图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1. 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目前, 我国地理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弱, 这主要与“填鸭式”或“听—记—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关。在知识学习的过程和结论两种形态中, 传统教学主要注重若干个结论学习, 而现代教学则更注重过程的学习, 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我们当然是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 但我们更希望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习, 这就告诉我们“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才是学生学好地理、真正“会学”地理的关键。

2.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 它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高效的理解课文内容, 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比如在讲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中的“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自东向西减少”内容时, 仅依靠教材对此的阐述, 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要想完全理解这一知识点, 可先让学生阅读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7页的“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据图可知:该地区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之后让学生阅读“中国降水分布图”, 并尝试描述出我国西北降水量与西北的植被景观有什么关系。那么, 西北地区的降水怎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只要我们把“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展现给学生, 答案就一目了然了。这是因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随距海洋渐远, 其年降水量也在逐渐减少。因此, 水是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生命线。由上述教学案例可知:地图有助于阐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在教学中只要正确运用地图引领学生学习, 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命题“指挥棒”的引领。

就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 几乎达到题题有图的局面, 且采用书中原图的较少, 越来越多的新图出现在卷面上。以图考图、以文考图、以图代文的考题, 从不同侧面, 以不同形式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真所谓是无图不成题、无题不带图。这也就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辨别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例如知道各大洲的轮廓, 并能在地图上迅速的辨别甚至绘出各大洲;二是熟练运用各种等值线图、剖面图和各种统计资料图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有了这根“高考指挥棒”的指引, 教学中也就不得不加强对各种图、表的训练。

二、教学中致使读图能力弱的原因

1. 教学环境有限、方法陈旧。

首先, 在地理教学中, 由于缺少专题挂图, 且部分挂图因图幅所限, 致使很多学生离挂图稍远就看不太清。课堂上, 老师在讲台上带领学生读图、分析图, 学生只能在下面揣摩。其次,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 由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独自操控着整个教学过程, 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 只能被动的紧跟老师的思路走, 不会跟或跟不上的学生就会掉下队来,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最终会演变为“学困生”。

2. 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让地理理论在走向生活中展现出来, 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学生的生活有用,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的新教学理念。就拿“工业区位选择”来说, 课堂上假设让学生自己当老板去选择自己的工业区位, 学生都会纷纷说出自己对区位的大致要求, 细听可以发现学生们所说的区位条件和我们教材上的基本相同, 然后教师再加以归纳即可, 这样做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愿意学习地理、分析地图。

3. 对地图重视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谈话等方式, 发现部分同学对地图不够重视, 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到, 总以为考前背背书就行了, 不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 缺少读图意识, 没有用图习惯, 这严重违反了地理教学的规律。也有部分同学虽然了解了地图的重要性, 但因基础知识欠缺, 使他们对地图“一知半解”, 连最基本、最起码的地理轮廓图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面对地图只能一脸茫然, 更不用说分析地图、运用地图这种高层次的要求了。

三、读图能力提高的途径

1. 培养读图兴趣, 让读图成为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授课中, 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拿出来让学生感知, 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分布的地区, 学生听起来会津津有味, 日积月累学生便对地图有了感性认识, 不但知道了地区的地理位置, 还意识到我们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学生有了读图的兴趣, 让读图成为一种习惯便成为可能, 为了培养这种习惯, 我在教室内张贴了世界政区图和中国政区图, 课余时间, 学生有意无意就会看一看, 这对地理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提供读图方法, 加强指导。

在教学中, 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懂地图, 面对地图一筹莫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多用图, 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 切实做到心中有图, 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使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自己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和技巧。对一些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的图, 如经纬网、各种等值线图、地形剖面等, 还要进行特殊的训练, 并加强对此类图的阅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读图时注意事物的内在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所在, 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3. 温故知新, 及时总结。

由于人的学习不可能过目不忘, 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学过一次就能终身不忘, 这就需要学生经常看图、练图, 对于考试大纲中列出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做题中的易错点, 应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把学生容易出错或看不懂的图形再拿出来进行专项总结, 告诉学生阅读这些图形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具体情况, 在考试前再把一些自己不会的专题图拿出来反复认识、及时总结, 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元化展示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课堂上仅用两张单一的地理挂图上课, 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了。在日益网络化的今天, 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 将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太阳光照图等以课件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 图、文、声并茂, 不仅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的明显得提升。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必要工具, 其地位在地理教学中十分突出。因此, 作为新时代下的中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 本文对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几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尝试性措施。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文国峰.提升中学生读图技能之我见[J].中国教育论坛, 2007, (5) .

[2]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研究, 2009, (9) .

[3]陈武安.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J].白沙中学地理组, 2012, (10) .

地理读图能力 篇2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马 丽

地图是基于特定数学法则的对一定 时空尺度内客观世界的具体而微的直观表达,其承载和传递着丰富的空间信息,是地理学科的第二种语言。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是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必不可少工具,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地图具有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适时 “ 以 图辅学”,将不便直观的地理事现在一定的平台上予以形象展示,便于学生更好 地将文字表达与地图呈现结合起来,进 而深化理解、强化记忆、拓展思维,以 适应地理的时空跳跃性、空间关联性的 知识特征,培养过硬的地理科学素养。

一、读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认知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 维相辅相成,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则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形式,有助于开发思维潜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地理学科内容保罗形形色色的地理事现,其具有鲜明的表象,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具有特殊意义。地理教学内容中不乏山、川、大气团、洋流、季风等各种可视或不便直观的地理事现,形象思维就是从这些事物的表象入手,分析、综合、抽象其特征、机理、联系,从而形成对它的认识、获得相应 的知识。在学习中,丰富的形象资料是深化认知、掌握智慧的必需,没有形象资料的支持,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具体的环境中 ; 而高级复杂的抽象思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没有抽象思维将形象资料的概括、升华,学生会对深层次的地学现象和规律一知半解,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 读图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需求

素质教育 以教人成人为核 心理念,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执行的重要平台,不仅应奉行的授业传道的宗旨,更应该有效践行其素质培养的使命。2 1 世纪,8 0 % 的信 息都与时空地理环境相关联,因此,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也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地理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图能力是构成的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必需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无论在地理教学还是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地图辨识、时空定位、地理要素辨析等相关地图知识,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要求。. 地图教 学的地位

现在地理教材中大量知识均 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并采取了以图注文的模式,这丰富了地 图的信息容量,使其成为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文渗透 构建起文 字理论 与地学现象之 间有机契合的桥梁,其蕴含的信息是教学基础内容,另一方面,地图是教学工具之一,其 “ 图形思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感觉器官,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延伸过程思维。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庞杂,而地理图表却是教学和应试中不变的主题,依图分析、筛选、判断、推理进而提取有效信息,厘清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分布规律、过程机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基本的学习要求,更是个人的能力期望,由此可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 1 . 建立兴趣基点,培养地图素养

地理教学与地图密不可分,教师应寻找多个兴趣点,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引导他们看 图、析图,使 之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为此,可有意地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对地 图认知热情,如在课外让 学生在地 图册 中标注各大洲排名 前 5的大河的流域、找 到世界 面积

排名前 十的岛屿等,激发他们竞学情绪 ; 也可安排 实践课程,在实地由教师的教授如何 绘制等高线图、辨认经纬线,以增强技 能体验 :还可让学生制作 自己最感 兴趣 的世界、全国或省级、市级 的旅游路线 图 :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接触地图,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看图、探索地图的兴趣,从实际体验中获得基本的读图能力。如此,学生对地图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了解图的源动力。. 勤于积累资料,善于识记辨析

读图能力的培养须基于对一定量地图素材的识记之上,将地图的位置和轮廓印记于心中,才能熟练、灵活地从图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地球表层,气象万千,地图也形形色色,尤其是中小区域的地图其形状、地理位置更加难以分辨 ; 于是我曾特意安排学生利用栅格法绘制中国区域图、省区图,世界区 域图、各大国的行政区图,专题地图如 洋流图、气候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路 线图等,还强调学生了解特殊区域如马 达加斯加岛、南极半岛、苏拉威 西岛、希腊半 岛、济州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克里米亚等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区位条件等,这些有意的训练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便能 日益对地图敏感,看到地图便会联想到相关区域的地理信息特征,增强辨别地图的能力。. 充分发挥联想,展开多维思考

在地理应试中出现的地图多是从某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篇3

一、利用景观图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景观图形象直观,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景观图适合创设问题情境,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探讨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景观图的阅读方法有:

1描述

观察景观图片,让学生看景观图后用语言描述。如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2回答

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传统民居和地理环境的图片。北方的四合院院落较阔、墙体厚、窗户小,土墙,室内有火炕(利于防寒保暖);而陕北窑洞则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和木材)。南方多用竹木、砖瓦材料,院落较小,墙体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

3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综合分析。如学习西北地区,让学生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及景观变化示意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后分组讨论:

(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多少毫米?

(2)自东向西年降水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3)自东向西植被是怎样变化的?

并将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天山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像力与主动性被激发出来,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探究区域地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综合法一般是从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人手,逐项研究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将它们综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区域间的差异。列表比较是比较法中最常用的形式。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加深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对差异性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利用北方地区图和南方地区图来进行比较,包括在中国的位置,各区域所包括的省市区,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临海等来确定区域范围,明确南北方划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

三、重视统计图表、示意图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有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圈、饼状图、扇形图等。教师应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读图及动手能力。方法有:

1会读

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气温、降水的特点,而且能够分析总结气候类型。如北京和广州的气候图。北京冬冷少雨、夏热多雨,属温带季风气候;而广州冬暖少雨、夏热多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两者差异表现在冬季1月平均气温的不同,北方雨季短,南方雨季长,共同点为雨热同季。

2能绘图

要求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绘制有关统计图。如

学生先自己动手绘图,然后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学生会发现该地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可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且1月为冬季,7月为夏季,再结合降水特点即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这样就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通过绘图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创建了—个自主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平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展示、发展,从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进而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篇4

一、地图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 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 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 经过高度概括, 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 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 上升到领会、运用。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 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 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 或者新图、变图时, 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 就觉得太难, 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 建立兴趣, 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 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 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 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 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 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 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 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 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三、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 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 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 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 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 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 树立起感性认识, 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 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 但是比较抽象, 容易遗忘、混淆, 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 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 是读图的基础, 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 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 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 从典型到变化, 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 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 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 让学生掌握后, 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 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 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 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 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 并以此为索引, 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四、结语

总之,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 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9)

地理读图能力 篇5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各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系统”。这些图像系统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负载着大量显性的或隐性的地理信息,一方面为教师讲解知识、演示地理原理、说明地理成因及地理分布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变化规律提供了方便,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重视地理图像,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才能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理清教材图像,解读课标要求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地理图像可分为5种类型:

1、地图:包括各级各类政区图、地形图和专题图(如气温、降水量、资源、人口、交通分布图等);

2、示意图:包括线形图(如各类等值线图、经纬网图等)、剖面图(如地形剖面图等)、立体图(如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等);

3、统计图表:如气温、降水量数据表格及各类扇形统计图等;

4、景观图;

5、以提示某一地理主题为内容的地理漫画。

关于地理图像的阅读,课标中有明确的能力要求。例如:掌握地图基本知识,正确阅读地图和各种地理图表,正确地从地图或地理图表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根据地理图像中的显性信息获取隐性信息等等。仔细解读地理课标,不难归纳出地理学科教学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最基本的要求,即:学会识图、学会记图、学会析图。

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1、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是读图的第一步,其根本要求是学生能看懂图像,看出“有什么”、“怎么样”。

首先,要为学生识图排除“障碍”。地理图像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看懂图像的起点和关键。我们知道,不同图像对地理信息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地图表达信息主要是依托其三要素,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达信息是依靠其坐标的意义等等。因而,教学中下大力让学生理解各种图像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是学生能读懂图像的关键所在。于是,概念教学就应该是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序看图。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进行。比如,看区域位置图,就应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一步步地进行指导。通过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训练,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识图习惯的养成。

再次,要指导学生多角度看图。图看三遍其“义”自见。但是,反复看图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比如,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上,可以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区域,从黄河、长江各流域,从各地形区甚至各省区等不同角度去认识。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不仅能形成巩固,还能使认识全面。

此外,要引导学生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看图。特别是在看区域图时,不能让学生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是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但对于区域中的一些重点地区,又应该进行“放大”观察,细致入微地认识其细部特征。比如: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对于其“十字路口”位置的认识,就要把它放到更大的范围,看到它与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甚至美洲、欧洲、非洲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形成“十”字形象;同时,对于“十字路口”之“咽喉”马六甲海峡的认识,又应该把其范围缩小,把局部放大,细致观察它的准确位置和细部轮廓特征。这样把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看图,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

2、析图能力的培养

所谓析图能力,就是学生对图像展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其根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分析出“为什么”。

首先,在意识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图像所反应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有的互为因果,有的相互制约,并且这些联系之间一般有普遍规律、共同原理可循。例如: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与其气候、河流、植被等要素之间有相互联系,并对工农业生产、建筑交通、旅游和聚落等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自然资源、能源、交通、人口分布等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并对工业或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等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的联系分析,放开思路,瞻前顾后,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其次,方法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学中可着重进行两类思考方法的训练:一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普遍规律。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的分布面积小而狭长,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普遍规律;二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个别现象,分析其特殊原因。例如: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赤道及其附近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东非高原出现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训练,可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避免在析图过程中,片面、绝对、静止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

3、记图能力的培养

既然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那么很显然,对图像的记忆能力应是学生读图能力不可或缺的。记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记忆图示的重要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心理图像”。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记忆训练。例如:

形状联想训练(如长江干流形似“V、W”,黄河像“几”字,广东像“象鼻”,黑龙江像“天鹅”),相对位置记忆训练(如四川省大致在长江“V”形中间,武汉位于长江“W”中间凸起处,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空白地图填绘训练(如在中国空白地图上绘出主要山脉、填注主要地形区、省级行政单位)等等。通过各种感观的结合,形成有效记忆,从而更多地积累地理信息。

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121

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这既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地理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学习中一项基础性的技能。针对当前部分初中生读图能力低下的实际状况,教师应当强化分析研究,以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提升学生读图能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一、明晰主题类别,帮助学生快速区分

初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图种类很多,许多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熟悉,认识上混淆不清,这就对有效读图产生了制约。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强化这一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对地图的主题与类别进行准确的区分。初中地理学习中所涉及的地图主要分为几种:地理原理图、分布图、统计图、模式图、自然景观图与人文景观图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些地图的区分训练,可以针对不同主题与类别的地图,逐一举例子进行讲述,并通过“地图归类”、“地图命名”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地图主题与种类区分的准确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准确区分地图的不同主题与种类,能够为读图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这也是学好初中地理的重要基本功。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强化了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对地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而言,教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区分能力,也能够缓解学生对地理读图学习方面的畏难情绪。

二、强调图文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要点

初中地理教材中既有文字的叙述描写,也有各种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整合地理教材中文字与图形的作用,图文结合开展教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对地图进行正确的分析、深入的研究以及准确的再现。教师在图文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与调整、优化,从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的角度组织教学。如在教学“34 个省级行政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相关的文字整合起来,将分布在不同单元之中的图片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这样的图文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不同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称呼以及行政中心驻地等方面知识点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而且读图、用图能力显著增强。由此可见,图文结合的教学指导方式,对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读图训练的要点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推广经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效率

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读图方面的经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读图的技巧方法,促进学习效率提升。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向学生推介了四种行之有效的读图方式:一是中心突破读图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地理内容时,将地图中的关键因素与要点读出来并加以关注,这样的读图方式实现了紧扣中心的目标,能够为下一步的细致读图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形状观察读图法,重点指导学生对地图中不同图形的形状进行认真的观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抓住图形的显著特点,进一步加强理解与记忆的效果;三是暗射图再现读图法,重点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将代表性的名称以及地理标的物标注出来,如山川、河流、铁路等等,既能够帮助学生迁移地理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读图乃至填图的综合能力;四是对比归纳读图法,重点针对学生容易混淆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将相似地图集中起来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提高学生读图辨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地图判读的技巧水平。

四、培养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析图

在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析图能力水平的提升并有效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中的各种要素,全面领悟地图所蕴含的各种信息,这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具有基础性作用。教师要将析图训练作为重要的抓手,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清晰认识,进一步探究和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达到准确读图、全面读图、深刻读图的综合目标。例如在“美国”和“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等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传授了美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经纬度分布等读图知识,接下来要求学生熟练读图,用地图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重在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运用地图语言进行总结与概括,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析图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美国地图以及农业带分布图的了解,这对下一步“美国人口分布图”、“美国地形图”等方面的教学具有奠基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指导学生准确区分地图的主题与种类,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要点,强调学生读图技巧与析图能力训练,综合着力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为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策略 篇7

一、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刺激,以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图像的认知和记忆。传统教学可以通过经常使用教学挂图、教师边讲边画、学生动手、读图强化训练等手段达到目标,现代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加了生动感,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并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新课导入时,笔者播放了“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空业”新闻视频:当地时间2011年5月21日位于冰岛南部的格里姆火山喷发火山灰,从冰岛蔓延到波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上空,导致欧洲航空运输再次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看完视频后,对此火山喷发现象很感兴趣,笔者顺势提出问题:“火山灰为何会从冰岛扩散,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在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这一难点时,笔者播放了“三圈环流形成”Flash动画,并描述其形成过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形成原理。过去同样是讲解这个知识点,没有利用多媒体,反复讲三到四遍学生还是不理解。可见,多媒体具有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使地理课堂“活”起来。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先看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明确地图所示的主题内容。例如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还注明了时间是北半球冬季。

2.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等有助于获取地图中的准确信息。

3.精读地图,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往往有体现,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例如,对比分析“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时,读出鞍山本地有丰富的铁矿和周边省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所以能成为我国的大型钢铁基地;而宝钢及其附近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资源,相对于鞍钢来说,它的煤炭来自内地省份,而铁矿需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运入,原料和燃料的运输距离较远,但在上海宝山同样也能形成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其原因则与上海的消费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4.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5.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必修一课本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其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通过对比分析主图和辅图,可以得出规律:北印度洋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由此可见,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切不可忽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多用图引导学生,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的使用,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实现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使学生对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逐渐熟悉起来。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课堂上带好地图册,养成“左图右书”、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坚持一看图名、二看图边(即图例、注记、符号)、三看图中的顺序,看地图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图中某种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延伸方向或轮廓形状特征,必须仔细查看并进行记忆。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读图的过程中就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总之,地理图像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成绩。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近年的高考中,地理考试“无图不成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及时对读图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掌握读图的一般方法。

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分析 篇8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这既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地理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学习中一项基础性的技能。针对当前部分初中生读图能 力低下的 实际状况,教师应当 强化分析 研究,以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提升学生读图能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一、明晰主题类别,帮助学生快速区分

初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图种 类很多,许多学生对此并不十分熟悉,认识上混淆不清,这就对有效读图产生了制约。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强化这一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对 地图的主 题与类别 进行准确 的区分。初中地理学习中所涉及的地图主要分为几种:地理原理图、分布图、统计图、模式图、自然景观图与 人文景观图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些地图的区分训练,可以针对不同主题与类别的地图,逐一举例子进行讲述,并通过“地图归类”、“地图命名”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地图主题与种类区分的准确性。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准确区分地图的不同主题与种类,能够为读图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这也是学好初中地理的重要基本功。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强化了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对地 理学习基 础相对薄 弱的学生 群体而言,教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区分能力,也能够缓解学生对地理读图学习方面的畏难情绪。

二、强调图文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要点

初中地理教材中既有文字的叙述描写,也有各种插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整合地理教材中文字与图形的作用,图文结合开展教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对地图进行正确的分析、深入的研究以及准确的再现。教师在图文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与调整、优化,从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的角度组织教学。如在教学“34个省级行政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相关的文字整合起来,将分布在不同单元之中的图片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这样的图文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不同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称呼以及行政中心驻地等方面知识点理解和记忆更为深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而且读图、用图能力显著增强。由此可见,图文结合的教学指导方式,对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读图训练的要点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推广经验技巧,帮助学生提升效率

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读图方面的经 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读图的技巧方法,促进学习效率提升。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向学生推介了四种行之有效的读图方式:一是中心突破读图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地理内容时,将地图中的关键因素与要点读出来并加以关注,这样的读图方式实现了紧扣中心的目标,能够为下一步的细致读 图奠定良 好基础;二是形状 观察读图法,重点指导学生对地图中不同图形的形状进行认真的观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抓住图形的显著特点,进一步加强理解与记忆的效果;三是暗射图再现读图法,重点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将代表性的名称以及地理标的物标注出来,如山川、河流、铁路等等,既能够帮助 学生迁移地理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读图乃至填图的综合能力;四是对比归纳读图法,重点针对学生容易混淆之处进行对比分 析,将相似地 图集中起 来进行对 比分析,能够提高学生读图辨别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地图判读的技巧水平。

四、培养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析图

在初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环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析图能力水平的提升并有效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中的各种要素,全面领悟地图所蕴含的各种信息,这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具有基础性作用。教师要将析图训练作为重要的抓手,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清晰认识,进一步探究和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达到准确读图、全面读图、深刻读图的综 合目标。例如 在“美国”和“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等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传授了美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经纬度分布等读图知识,接下来要求学生熟练读图,用地图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重在指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运用地图语言进行总结与概括,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析图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美国地图以及农业带分布图的了解,这对下一步“美国人口分布图”、“美国地形图”等方面的教学具有奠基作用。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篇9

一、培养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正确掌握绘图、填图技能

在读图的绘制教学当中, 绘制地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地图分析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提升。对于读图能力的再创造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在进行填图和绘图的过程中, 就应该把握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方式, 让学生对读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边讲边画, 通过熟练的技巧与简单的板图绘制出简单的示意图, 要求方便实用, 简单易行。可以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 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变化的过程与趋势, 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巩固。

比如:在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教学当中, 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在黑板上面画图, 也要求学生能够将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光照示意图等画出来。在气候, 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教学当中, 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能够对气候的特点进行表述。增强学生的审美观点, 培养学生随手画图的习惯, 养成通过“图形语言”来进行思考的能力, 并且对于一部分绘图的基本技能也有一定程度地掌握。

在上课之前, 下课之后, 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挂图等, 进行地理空白填充图的填注, 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巩固与消化, 加强记忆, 将自己的掌握情况加以反馈。这对学生读图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锻炼。

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亚洲气候类型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绘制世界、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简图, 并且做好相应的比较分析, 探究分布的规律与典型的地区分布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查找亚洲地区缺少的气候类型, 使学生对亚洲气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又如:在世界地理位置的教学中, 像日本, 可以先由教师将“日本”展示出来, 可以通过挂图、板图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读图, 并且根据自己的观察, 将日本的轮廓特征使用白纸描绘出来, 进而认识到日本的轮廓、形状特点以及地理位置, 将日本周边的海洋填出来, 找准日本四大岛屿, 再根据图片进行个别提问, 检查填图收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提问, 日本本身的轮廓特征以及广阔的海域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何种有利条件?学生在经过了思考之后得出:日本拥有众多的岛屿, 海岸线漫长、曲折, 这样就说明日本海洋航运非常便利, 并且拥有较多的优良港湾。通过读图与填图教学, 学生也可以对日本的位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并且根据具体的位置特点, 也认识到日本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影响 (有利于产品的出口, 有利于原材料、燃料的进口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 做到手、脑、眼的并用, 强化了对地图的认识, 达到了心中有图的目的。每完成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地区的教学之后, 都可以通过地图作为载体, 对读图能力加以测试, 及时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帮助学生读图能力记忆的加强。

二、常见图像读图技巧——区域图的判读

在地理测试中, 区域图的判断都是重点内容, 区域图考查的方式主要是以综合题的方式来进行, 主要包含了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区域图的学习, 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图示地区究竟在什么地方, 根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等进行识别。在这里需要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的是, 在提升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夯实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在一边读图, 一边画出思维导图的能力, 这也是测试越来越注重的“能力立意”。对于试题的设问方式不仅仅表现在多样性, 也要拥有较大的知识跨度。

比如: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请尝试着指出G河流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并且进行具体的分析。思维导图具体如下图一:

参考文献

[1]姚凌元.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J].考试周刊.2011 (14) :56-57.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篇10

一、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

1. 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要搞清楚

对这几大要素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开始进行读图,这是根本。首先,比例尺大小清晰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形成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 其次,学生正确把握地图的方向可以确保正确用图; 再次,正确理解地图的图例注记是确保正确读出地理名称的前提,便于迅速锁定目标。对地图这三大要素搞清楚才可以进行正确读图。

2. 地图的要素要明确,这样才可以进行读图

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想要在地图中快速找到目标,就要对学生加以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引导,让他们增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

3. 树立读图意识,提前激发兴趣

有了读图兴趣才能更好地提升读图能力。地图上有时候会存在诸多复杂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因为名称太多难免造成记忆困难,教师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以旅行者的身份来进行路线设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效率。

二、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

教师教授地理课程时,要注意针对不同课堂要点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读图方法进行读图能力培养,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 暗射图再现法、中心突破法、对比归纳法、形状观察法等。第一,中心突破: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第二,形状观察: 老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 寻找记忆点,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三,暗射图再现: 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地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地理知识的积累。第四,对比归纳: 地理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三、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说学会了读图,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看懂图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学习非洲气候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非洲气候的分布和特点,指导他们结合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马达斯加岛当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时,赤道穿过非洲,西侧气候为热带雨林,东侧气候为热带草原,运用地图对该类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读图方法之外,要培养他们对地图的分析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读图、析图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基础,后者的提升利于前者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必须将析图能力也列入教学目标。析图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在地理的“美国”一课中,首先,告诉学生美国处在什么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的具体分布以及该国的行政区划。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语言分析、总结教学要点。这对学习“北美气候图”等课堂十分重要。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属于地理教学之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才可以高效而顺畅地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生地理素质也会相应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树立起先进的课标教学理念,以提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为日常教学努力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程素养,使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五、既注意规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成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六、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副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地图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这副图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 但把它作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这一副图上也可以归纳出世界人口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们都能够以此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左图右书,学习地理,不离地图的习惯; 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通过阅读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事物跨时空广,地理知识繁多,同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很多,有地形图、政区图、柱壮图、扇形图、剖面图、景观图等。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恰当运用地图,启发学生,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较差,一直困扰着地理教学。如何提高读图能力,是地理老师急需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篇1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效率

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重要因素,地图把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综合化,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学生在阅读地理教材时,往往跳过地图部分,只阅读教材的文字部分,而教材中的很多地图,是最基本的地图形式,掌握教材中的地图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想培养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就要立足于地理教材,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教材中出现的每一幅地图,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知识,将文字信息转移到地图上,鼓励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训练学生利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例如,“中国的地形”教学,教师利用“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在地图上找到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空间位置,借助地图加强记忆,让学生感知我国的主要山脉、地形分布和地势特点,形成清晰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框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以绘图为形式,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地理和地图密不可分,没有地图也就不能进行地理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除了用好书本的地图外,教师还要注重绘制地图,例如,教授“新疆地形特点”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笔画描绘出新疆地区“三山夹两盆”的简图。学生兴趣勃勃地画图,通过画图,新疆地区的主要山脉、盆地的空间位置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学生在手脑并用中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分析综合能力,读图、析图也得到锻炼。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需要长期地训练,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學实践中要不断摸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把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吴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1(14).

地理读图能力 篇12

一、理清读图程序, 读图快速上手

很多学生在拿到地图以后, 面对地图中大量的信息往往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头脑中缺乏一个具体的读图程序。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般的读图程序, 在拿到图以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分析读图,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地图中的信息, 又不容易在读图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遗漏等问题。要想全面快速的读出图中信息,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程序来进行读图:

1. 确定地图的种类

在地理学科中, 地图的种类有很多, 在自然地图中常见的有气候图、地形图、天气图等等, 在人文地图中常见的地图包括人口图、行政区域图、交通图等。在各种各类的地图中, 每一种类型的地图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用途, 并且每一种地图在读图的时候侧重点都不一样。因此, 在拿到地图以后,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地图的种类, 了解该种地图的主题, 然后再依据不同地图的要求和特征确定读图的方案。

2. 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方向、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要素, 在拿到地图的时候, 首先要读的就是这三个内容。首先, 拿到地图以后, 通过阅读地图上的比例尺, 可以将地图上抽象化的线段距离转变成实际的距离, 使得学生通过地图在头脑中产生实际的概念;其次, 通过阅读地图上的方向, 可以准确地判定地图上的信息, 保证读图的准确性;最后, 通过阅读地图上的图例, 可以把图例同具体的地理事物、名称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 把地图信息准确地转化成文字信息, 这才是我们读图的目的。

3. 明确读图的目标

同样一幅地图, 不同的目标往往决定不同的读图方法。因此, 我们在拿到地图以后, 要认真理解和把握地图的目标, 根据目标来筛选地图中的信息。例如, 当我们拿到一幅北印度洋的海洋图时, 按照题目的要求, 要通过读图来找出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围绕着这一目标, 我们在观察地图的时候就要从洋流的流向进行分析, 再结合南亚地区冬夏两季的风向, 这样通过综合的分析就可以找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了。由此可见, 通过读图目标的确定, 可以帮助我们在读图的过程中略去图中无用的信息, 选择有用的信息, 从而最终达到读图的目的, 读取到正确的地图信息。

二、巧用读图技巧, 轻松读懂地图

1. 形象读图法

在读图的过程中, 一些特征较为明显的地图在题目中往往不会给出具体的文字表述, 而是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图形进行大致地图信息的判断, 这时候, 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了。为了避免在读图的第一步就被卡住,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一些典型的地图, 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记下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些在外观上比较具有特征的地图, 在遇到这种地图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采取形象读图法来进行读图。例如, 在讲到中国行政图时, 在读各个省区行政图的时候, 形象读图法就会被经常用到, 如西安省的行政图就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黑龙江省像只天鹅、辽宁省像个逗号、云南省像一只开屏的孔雀等等, 通过这种形象的记忆方法, 把这些图形记忆在头脑中, 这样在读图的时候, 一遇到这样的图形, 我们的头脑中立刻就能够调动出相关的信息, 从而为进一步的读图打下基础。

2. 空间读图法

所谓空间读图法, 顾名思义, 就是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顺序进行读图。在一张地图上, 凡是地理事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 我们在读图的时候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读图。最为常见的像是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 我们就可以用地图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顺序一步步地读出图中的信息, 掌握地图中的知识要点。

3. 时间顺序读图法

在读图的过程中, 当我们遇到一些按照地理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顺序所绘制的地图时, 我们在读图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地图中原有的时间顺序来读取地图中的信息, 如地球公转示意图, 我们就可以按照地图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时间顺序, 读取每个季节中地图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又比如, 在读人口增长图是, 我们就可以按照某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的年份顺序, 来读出地图中所反映出来的每个时间段中人口增减的数量、速度、性别比例变化等信息。

4. 对比读图法

在地理地图中, 有相当的地图在内容或者形式上都带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曲线图、柱状图等统计类的图像。当读到这些地图时, 我们就要注意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来进行读图, 通过对比, 找出这些地图中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从而在对比归纳中发现重要的信息。通过这种对比读图法, 往往可以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地掌握一个大类的地图的读图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算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三、善用教学策略, 培养读图能力

1. 培养学生图文并用的意识

在地理教材中, 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配有大量的地图。然而, 很多学生在阅读地理教材的时候, 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一些文字内容上, 而忽视了大量的地图内容。因此,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 就要从意识上抓起, 培养学生图文并用的意识。例如,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读图一遍看文字内容, 把文字与图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得学生意识到, 地图同样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学生养成了图文并用的意识, 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 一旦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学习一些知识的时候, 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相关的地图, 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充分利用教学挂图

在地理教学中, 挂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然而, 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为了图方便, 往往很少把挂图拿出来用, 很多教师在需要用到图的时候, 往往拿着教材上的小地图简单地给学生比划一下, 或者利用语言描述, 让学生在自己的教材上看图。有一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虽然也会利用挂图, 但是在选择挂图的时候往往不注意地图的实用性, 例如, 有些教师喜欢选择一些包含信息很多的综合性的挂图, 这样, 一张图往往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然而, 这种包含信息过多的地图往往看起来不够清楚明了, 容易影响学生的读图效果。因此, 教师在利用挂图的时候, 要尽量选择一些内容单一、图像清晰的地图。当遇到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时, 教师不要怕麻烦, 可以用几张内容比较简单的挂图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开讲解, 待学生理解以后, 再把几张图进行叠加, 这样学生会更容易读懂地图, 理解图中的信息。

3. 培养学生一定的绘图能力

很多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 在读一张地图时, 可能连着读上好几遍, 也很难将地图中的各种信息记住, 但如果照着地图画上一遍, 则很多的信息就如同刻在脑海中一样难以抹去。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做”。学生要想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 有意识地进行绘图训练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事实上, 绘图不仅仅是对地图的一种临摹, 很多时候, 绘图还是对已知信息的一种再创造。一些在读图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通过绘图往往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领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进行地图的绘制, 从简单的地图开始学起, 逐渐提高绘图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 更是学生学习地理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在地理学习中, 读图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要想读好一张图, 往往既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 又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判断地图的技巧。因此, 我们也可以说, 读图能力的高低反应了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作为教师, 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地图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旦学生掌握了读图能力, 就等于在地理学习中多了一个好助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地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提高学习地理兴趣[J].科学之友, 2010年02期.

[2]李德铭.读图·识图·用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J].甘肃教育, 2010年01期.

上一篇:领域知识数据挖掘下一篇: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