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识史”教学模式

2024-06-25

“读图识史”教学模式(精选3篇)

“读图识史”教学模式 篇1

摘要:随着现今教学手段多样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读图识史”教学成为一种颇为可取的历史学科有效教学途径。有效性历史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一大热门话题, 培养初中生的读图识史能力是历史教学中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读图识史”能力,培养

在初中历史探索学习中,图表的有效利用不失为学习的一条捷径。初中时期,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但他们的求知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处于开始形成阶段,感性思维还特别强烈,所以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相当执着,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事往往敷衍应付。因此,插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就带着文字永远也不可能具有的优势“登台”了,一下子就把“观众”牢牢地吸引住,而“读图识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就更显得迫在眉睫。

一、“读图识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读图识史”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教材中的地图、图表、图片这一重要的直观教具来开展活动,通过“图说历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

图表的有效利用不失为教学的一条捷径,而“读图识史”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显得举足轻重。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图识史”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的,以求抛砖引玉。

二、“读图识史”能力的要求分析及培养方法应用

1. 正确掌握,认真分析。

历史地图、图片、图表因其特征和表现的内涵不同,阅读时有不同的要求。开展“三图”教学的前提首先是要掌握正确的“三图”读法,学会科学分析,把握好阅读的层次和要求,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历史地图,它是在空间的维度上直观地展示人类历史活动及其所处环境,其基本要素与普通地图大致相同,只是更多地被赋予了历史特征。像《秦朝疆域》、《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等,阅读时可以借助于地理学科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会“三看”:“一看”指的是看图的说明,了解图所反映的历史活动或历史事件;“二看”是看图例,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好习惯;“三看”指的是看图例在图中的辐射,也就是把握和理解历史活动辐射的区域范围或宏观场面,从而识别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空间分布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其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历史图片在教材插图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有历史人物图、历史实物图、历史场景图和历史漫画等,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客观等特点。对历史图片阅读要注意两个层次的把握,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捕捉图片所体现的直接、表面的历史信息,其次要挖掘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历史信息,全面把握插图所体现的丰富历史信息,如阅读孔子的画像,他的神情是激昂得意,就会使人想到其积极入世的思想;而读老子忧伤之脸孔,不禁让人自然想到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消极无为的政治思想等。当然,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还要注重漫画体现的寓意。总之,读图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把握,“由表及里”地解读,这样才会真正读懂其所表达的丰富的历史信息。

历史图表,它的特点是以原始数据或统计对比的方式反映某一时期现象。表格中的数字可以说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说它死,是因为它是发生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历史事物的客观反映,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点、特定条件相联系,是不能被人随意更改的;说它活,是因为这些数字与历史的发展变化相联系,反映了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时,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数据变化的轨迹,即能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再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影响数据变化所体现的历史现象的成因、发展和影响,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八(下)中的《1957和1961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这张表,从表中发现农产品产量急剧下降,这实际反映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教师从中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得出这是由于我党犯了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反面说明了制定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 深入挖掘,精选典型。

“读图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图”的驱动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什么样的“图”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首先应该选择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典型的插图,要具有代表性,从中能反映较全的历史信息,有利于教师进行能力培养设计。选择的“图”在于精不在于多,一节课精讲几张就够了。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说: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其次,要能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心理学来看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所以选取的“图”除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能满足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思维发展的需要,这恰恰是学生读图识史能力中最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通过对历史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来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认识。

3.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热闹”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热闹的背后学生往往会被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刺激得眼花缭乱,似懂非懂,课堂教学被老师善意地引入了另一个误区。采用“读图识史”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过程比较简洁,不花哨,加上使用的素材大多直接来自于现成的教材,留给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以后看到相关图片、地图和图表,就会联想到上课的情景和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为“读图识史”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诠释和深化,同样可以配合教材设计出一系列富有自主探究的问题和活动,从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利用插图的培养要明确难易,大多数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分析,但是一些历史地理图片不宜对学生做过高的要求。

4. 养成习惯,夯实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后,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由感性识图上升到理性分析高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插图和课文的有机结合,勇于提出问题,并且在图中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图在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分析历史插图的能力培养,不仅使他们找到插图(包括器具、地图、人物等)与课文的呼应之处,而且要让学生把握该图的所属的典型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辨识该图所包含的隐性知识,把内容和其他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这样使得学生在感性的图的引导下把知识有条理化,以避免单纯的讲、背的机械化,达到以图述史的目的。二是渐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图比较、分析的方法,这样便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知识之间进行穿插比较,能力上有一个质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凸显,“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效,成为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并逐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史”能力。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我结合自己的见识来谈谈对“读图识史”的理解和运用,以求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图说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 (1-2) :107.

[2]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47.

[3]石忠献.教初中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5.

[4]陆贵湘, 何成刚.历史从插图中走出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10.

“读图识史”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一、组织学生学习关于地图的知识

七上地理第一章就是地球和地图,而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很差,这就要求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并且学会阅读地图。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抽象地图形象化,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地球仪,明确地球是不规则球体而不是圆形,形成立体思维,在学习地球仪时,对经线和纬线的描述要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描述经纬线定义和特点。而经纬度的划分还要结合板图,指导学生观察纬度和纬线在南北方向的变化,经度在东西方向的变化,从而能准确地描述给定地点的经纬度位置,两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对于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教师除了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外还需要教师利用肢体语言进行诠释,尤其是在南北极确定方向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拳头演示,学生在正反两侧观察,得出北极逆时针向东、南极顺时针向东,化抽象为形象,同时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永远是自西向东,但观察角度不同现象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其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如一般情况下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经纬地图上确定方向是难点,教师要结合经纬线特点进行讲解。经线上接近南极向南,相反是向北;在纬线上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为东,相反为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教师要对学生明确指向标箭头指北,其左侧为西右侧为东。量算距离时要利用比例尺定义进行计算,强调计算结果单位换算为米或千米。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地形图,地形图的基础是等高线地形图,而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是本节的难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教具,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后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再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等高线地形图不同部位的特点,如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山脊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并且河流在山谷处形成,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运用的几率大一些(教师一定要强调好地形图与卫星云图的不同之处。如地形图上绿色为平原而卫星云图上绿色是陆地)。最后教会学生看地图图例和注释,会看地图图例和注释,是看懂地图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识别一些图例并记住一些特殊的图例如:铁路、公路、洲界、国界等。

二、指导学生学习阅读地图

读图和从地图上归纳地理知识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方法。有些学生学习地理忽略了地图的运用,花费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很差。那么教学中怎么运用地图呢?首先,指导学生看插图下面的图标。地图下面的图标注明了地图的属性,新教材中地图和图片很多,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会找地图,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不同。学生只有会看图标才能快速地找到需要阅读的地图,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其次,组织学生看地图要先看图例和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完成填图时,不是寻找代表该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死记需要填注的地理事物在图中的位置,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时还出现将纬线填注在国家上的问题。这种忽略图例的作用是教学的失败,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厌恶地理,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图例。最后,教学生读教材中的插图,提取需要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读图,要紧扣地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归纳,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还要组织学生描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适时板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记图能力,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利用白板展示课本中插图,指导学生读图

初一学生注意力低,在课堂上有些时候就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进度,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展示书中插图,教师可以指图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从缤纷的地图中提取需要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图能力和记图能力。

四、利用板图锻炼学生记图能力

现代教学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很方便,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的话,这课堂就会过于五彩缤纷,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板图组织教学。板图的特点是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速记地图,降低了学习难度。但缺点是因为教师的板图能力弱或板图失真,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以板图和白板结合使用。最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填图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记图能力

浅议农村初中地理读图教学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绘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1

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让农村初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地图的教与学是关键的一环。在长期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到了一些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地图教学的宝贵经验。我们通过设计地理读图绘图作业,让学生进行做读图绘图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培养了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提高了我们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水平。下面是笔者在地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和方法

1. 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程序

(1)地图所采用的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要搞清楚。对这几大要素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开始进行读图,这是根本。首先,比例尺大小清晰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形成对抽象距离的具体化想象;其次,学生正确把握地图的方向可以确保正确用图;再次,正确理解地图的图例注记是确保正确读出地理名称的前提,便于迅速锁定目标。对地图这三大要素搞清楚才可以进行正确读图。

(2)地图的要素要明确,这样才可以进行读图。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想要在地图中快速找到目标,就要对学生加以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引导,让他们增强对所需信息的敏感性。

(3)树立读图意识,提前激发兴趣。有了读图兴趣才能更好地提升读图能力。地图上有时候会存在诸多复杂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因为名称太多难免造成记忆困难,教师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以旅行者的身份来进行路线设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效率。

2. 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方法

教师教授地理课程时,要注意针对不同课堂要点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读图方法进行读图能力培养,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暗射图再现法、中心突破法、对比归纳法、形状观察法等。第一,中心突破: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迅速找到并牢记地图关键点,且将之作为日后解读地图的切入点。第二,形状观察:教师让学生仔细研究地图形状、轮廓,然后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寻找记忆点,使得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图形判断,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三,暗射图再现:课前拿出一些暗射地图让学生靠着记忆标注地图上的代表性地名、山脉、铁路、公路、河流、湖泊等,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帮助其地理知识的积累。第四,对比归纳:地理图有时会存在相似性,教学中要将这些相似性进行有机联系,学生通过相似图形的比较,找到地图的异同,掌握同类型地图的解读方法。

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

1. 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说学会了读图,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看懂图像。多加思考是有效提升识图能力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看图引导时要形成积极思维,判别出地理现象的源起与过程。如学习非洲气候时,引导学生仔细查看非洲气候的分布和特点,指导他们结合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马达斯加岛当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时,赤道穿过非洲,西侧气候为热带雨林,东侧气候为热带草原,运用地图对该类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识图能力,锻炼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之外,要培养他们对地图的分析能力,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读图、析图紧密联系,前者为后者基础,后者的提升利于前者的积累。所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必须将析图能力也列入教学目标。析图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事物间的联系、规律。在地理的“美国”一课中,首先告诉学生美国处在什么地理位置和经纬度的具体分布以及该国的行政区划;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语言分析、总结教学要点。这对学习“北美气候图”等课程十分重要。要明确,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属于地理教学之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才可以高效而顺畅地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学生地理素质也会相应地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树立起先进的课标教学理念,以提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为日常教学努力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课程素养,使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指导学生绘制地图

学生绘制地图可以加深对地图的记忆,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又可以分为填图和绘图。

1. 填图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些空白地图或不完整的地图,填写补充完整。填图作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地图册,或填充图册,也可以印一些空白的地图让学生填图。比如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地形区、矿产、铁路等。这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绘图是读图的较高级阶段。通过绘图,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记忆。一些往届的学生反映,经过当年地理课堂亲手绘制地图,多年以后对这些地图还有印象。可见,绘图对增强学生记忆的作用之大。

总之,地图教学要引起我们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足够的重视。通过读图绘图,让学生进行读图绘图的规范化课堂训练,丰富了农村初中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上一篇:谈判技巧下一篇:清洁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