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翻译史(通用4篇)
女性翻译史 篇1
引言
翻译史研究是翻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告诉后人历史上重大的翻译事件, 更向我们系统地展示了翻译理论发展演变的过程, 使我们得以探求翻译活动的规律。我国有长达2000年的翻译史。但翻开我国的翻译史研究论著, 我们看到的是一部部男性演绎的翻译史。女性在翻译史中的地位是什么?我国应该有女性翻译史吗?
西方女性主义对翻译史的研究
受女权主义运动影响, 西方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性别与翻译的研究, 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领域均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到90年代日趋成熟, 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翻译流派——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翻译史方面的成果主要是发掘、翻译、整理英国、欧洲、北美历史上被遗忘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译者的作品并重新评价她们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使许多“失落”的女性作者和译者得以重见天日, 从而追溯了女性翻译历史, 梳理了女性翻译创作的传统。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成果不仅为我国的性别与翻译研究提供了话语理论, 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我国女性翻译史研究现状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新世纪之初传入中国, 近年来, 国内越来越多的翻译学者陆续发表文章介绍、评析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更有一些学者借鉴西方研究方法展开我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均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然而笔者不无遗憾地注意到, 性别意识尚未能进入我国翻译史研究领域, 对女性翻译史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换句话说, 我国还没有女性翻译史研究。我国有漫长而辉煌的翻译历史, 但是翻译史研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男性中心主义”的翻译史, 即从男性的视角解读男性译者的翻译活动。中国存在女性译者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据此我们推断中国有女性翻译史。但它的源头在哪里?女性翻译的传统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因为目前的翻译史研究不仅不能给我们提供答案, 而且可能从未尝试去探索这些问题。截至目前, 我国尚没有针对女性翻译的研究专著, 现有的众多译学史研究论著中, 如《中国译学理论史稿》、《翻译文化史论》、《翻译名家研究》等甚至鲜有提到女性译者的名字, 因此, 大量的女性译者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形成了一个“失落”的群体。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现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文学家冰心, 也是成绩卓著的文学翻译家, 但其作为女性翻译家所受到的关注却甚少。她提出的“文化过滤”翻译原则迄今未被深入探讨过。她的翻译观点散见于《译书之我见》、《我也谈谈翻译》、《我和外国文学》以及她为自己的译作写的序、跋、前言、后记和一些小短文中。到目前为止, 尚无专著对其翻译风格、翻译思想、翻译策略等进行探讨和研究, 只有个别文章对此作了专门的研究。一代翻译大家的遭遇尚且如此, 更遑论她之前的开拓者和她之后的众多女性译者。
对我国女性翻译史研究的思考
中国的性别与翻译研究必须根植于我们的现实需要, 同时从历史与传统中找寻其存在和发展的理据。因此, 进行女性翻译史的研究就显出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女性翻译史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
对女性译者的研究:我们是否可以仿效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工作者, 将那些“失落”的女性译者发掘出来, 将她们的译作和文论收集、整理、汇编成册, 对她们的贡献和历史地位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定位。另外, 依据挖掘整理的史料, 我们还可以研究探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意识形态如何影响到女性译者的翻译决策, 而她们的译作又如何反作用于当时的社会和主流意识形态;或者考查女性译者的译作占整个翻译作品的比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等。
对女性主义作品的翻译研究:这方面又可以细化为:1.对我国女性主义作品的翻译;2.对西方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3.对比中外女性主义作品译介的翻译策略及译作在目的语国家产生的影响。
一是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不乏女性作者, 她们的作品中有许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文化 (无疑也是男权文化) 对妇女的歧视与压迫, 也有少量作品表达了她们与男权抗争的萌芽意识。此外, 还有一些批判男权意识的作品是由明清时期的一些男性思想家、文学家所著。对这些女性主义作品的翻译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我国女性主义作品有无对外译介?在什么时期、什么历史条件下开始对外译介的?输出的方向主要是什么, 欧美还是第三世界国家?主要由男性还是女性译者译介的?在译介的过程中有无误读误译现象?误读误译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二是对西方女性主义作品的译介:与西方国家情况有所不同, 我国文学界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完成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与批评理论的译介过程, 而且这些翻译活动并非由专业的翻译工作者承担, 而是多由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者如朱虹、胡敏、林树明、王还等完成的。可以想象, 由于中外语言文化间的巨大差异, 在此类文本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一定更多也更独特, 相应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更宝贵, 但国内译学界只有个别学者对此作了个案性的探讨, 亟待进一步系统、深入、全面地归纳和总结。
结语
虽然这是一项繁琐且耗时、费力的工作, 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公正地评价历史上女性译者的价值和作用, 提升女性译者的地位, 激发当代女性译者的工作热情, 更在于这样做之后, 我们有可能得到一部女性翻译史, 并有可能梳理出中国的女性翻译传统, 这将为我国的性别与翻译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并推动其发展, 同时也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翻译史研究。湖《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 性别意识逐渐进入翻译研究领域, 在其影响下, 北美、欧洲和英国的翻译学者相继展开了“挖掘失落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译者”的研究活动, 其成果大大丰富了西方翻译史的研究, 并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流派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初,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被陆续介绍到中国, 并引发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情。但值得注意的是, 对我国女性翻译史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本文对我国女性翻译史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作出了反思。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与翻译研究,女性翻译史
女性翻译史 篇2
一、第一季:战前1900年—1914年以“S”形为主
《唐顿庄园》第一季的故事发生在1912年到1914年,这是战前女性服饰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剧中人物服饰主要以10年代风格为主,这一时期有鱼骨的裙撑已被彻底摒弃,法国女子沙洛特改造了传统胸衣,将紧身胸衣的上部边缘从乳房中部挪到乳房下部,使乳房解放出来。当时的女裙多呈长长的喇叭形,裙长多拖至地面。从1907年开始,紧身胸衣的S形曲线开始趋于缓和,胸衣的长度向下延伸,腰围放大,臀部收缩,紧身胸衣的线条趋近直线,使女装外部构造也相应变成直线。从此没有紧身胸衣的“S”形的服饰造型打破古典主义的洛可可、巴洛克、克里诺林和巴斯尔长裙,开始向现代主义服饰设计风格发展。
剧中其他人服饰都具有10年代新的特征,以芭蕾舞剧团服饰影响为节点,人们把时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东方艺术风格上来。吸收希腊罗马裙袍、日本和服、中国旗袍、印度莎丽和阿拉伯长裙等东方服饰的优点,通过设计师融入到适合欧洲女性的身材上并使英国女性显得优雅浪漫。最终的结果就是服装整体造型轻快流利,简单轻松,夏季面料轻薄飘逸,冬季面料一如俄罗斯天鹅绒厚重,色彩艳丽,同时用金银的丝线和亮片装饰、刺绣点缀出具有东方风格的图案。
二、第二季:战中1916年—1918年军装风格
第二季故事发生在1916年到1918年的战争期间,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动荡之中,俄国贵族逃亡英国的残酷事实,以往太平糜烂的生活不复存在,经济基础的改变直接影响到男女服饰的改变。由于战争的需要成年男性都上了战场,留在战争后方的女性必须参加工作,简洁的服饰,各种军装元素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服装整体造型多如军装,剪裁宽松、面料廉价和便于水洗,裙装开始变得短小,露出脚踝,简单的直筒裙开始流行开来。
三、第三季—第六季:战后1920—1925年直线型裙式
第三季开始于1920年,这是一个思维多元化的时代,一战结束,伴随着经济的复苏,艺术也在持续升温。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外来文化的进入撼动了时尚界的审美传统,妇女思想进一步解放。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抬升,女服不断的推陈出新,并发生了质的变化,制造出空前繁华的景象。同时20世纪20年代被装饰艺术所侵占,其影响遍布生活各层面。在服装史上被称为“女男孩时代”,指以巴黎为中心的女性服装男性化的趋势。女服的普遍特征是:1.日常穿的裙子长度再度缩短,直至膝的长度为标准,这是女子服饰一个突破性的转变,裙子呈直线型,腰线也低到腰部以下且下身裙子边缘不规则剪裁,形成不规则的形状;2.裙子的腰部两边有两片长过裙摆的面料垂下,这种面料可以是和裙身保持一样或不一样的材质,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3.对东方风格的追求,体现在裙子的面料、图案和造型上,如俄国的天鹅绒面料和印花、日本花卉图案和日本和服造型;4.在肩部或腰部用大花朵装饰;5.皮特潘领子开始从20年代流行起来,或者称为“娃娃领”,大大加强了人们的孩童气质;6.冬季的皮毛大衣有独特的装饰特点,一般在领口、袖口、下摆处用动物毛装饰,显得华贵大气;7.在夜礼服中,特别是以淑女著称的英国,虽然女子夜礼服大多长至脚面,但是坦胸露背的设计开始出现,长长的项链穿脖而过,垂在胸前,从此女人柔美、性感的躯体被直线造型修饰得更加妩媚多情。
四、总结
纵观以上对《唐》中女子服饰的分析来看,1912—1925年期间英国的女子服饰相对于19世纪的女装异常活跃,随着欧洲女性主义解放的呼声日益强烈,女性地位得到提升,追求自身的时尚与舒适健康变得更加重要,加上当下女性服装设计师如加布里埃尔·博纳尔·夏奈尔的设计与引导,使得西方服饰更新换代的速度愈来愈快,它逐渐打破本身服饰的固有模式,以十年一个风格的速度与法国一道保持着刷新服饰形式的速度。服饰时尚密切与穿着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并受新艺术运动、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化艺术流派的影响。设计师把当下最新的艺术风格表现在服装上,使服装的创新与其他艺术一样向着事物本质美的趋向,形成一定的规律并走在时代创新的前列。
摘要:《唐顿庄园》(以下简称《唐》)为当下热播英剧,它被称为英国版的《红楼梦》,剧中女性服饰精美绝伦,再现了英国20世纪初炫丽的服饰艺术,本文根据服装史的研究方法,以1912年1925年的时代背景,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本文的时间界限,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部分剖析《唐》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服饰风格。
关键词:《唐顿庄园》,女性,服饰,风格
参考文献
[1]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瑜.中西服装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论中西翻译史中译者地位变迁 篇3
在中西方的翻译史中, 翻译工作从传教士和作家的业余工作中分离出来, 逐渐成为一种有丰富理论支撑的系统的职业。译者从不被知晓的原作者的“仆人”, 逐渐提升为译作的“主人”, 即译者占据翻译的主体地位。这一巨大的变化与翻译理论的发展和翻译机构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对译者地位有提升作用的翻译理论主要有西方的阐释翻译理论、操纵派理论、解构主义。我国的案本、求信、神似、化境四个阶段所体现的对译者要求的不断提高, 也是反映译者地位变迁的重要论据。并且, 中西方翻译协会的形成也体现了译者地位的提升。
1 翻译理论的发展促进译者地位的提升
在西方翻译史中, 各时期翻译理论的发展不仅对译作有益, 而且对译者地位也产生了提升作用。
1.1 中古时期的翻译理论——视译者为听写工具
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位理论家马尔库斯·图留斯·西塞罗打破了翻译只限于实践, 不过问理论的局面, 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译作超过原作, 译者高于作者。”[1]19把译者地位定在与作者平等, 甚至超过作者之上, 认识到翻译应由译者选择翻译手法、词汇等进行灵活表达。这是一种正确的观点。然而, 中古时期的很多理论家却不认同, 从事《圣经》翻译的斐洛·犹达欧斯认为, 译者应该采取逐词对译, 这使译者变成一种“听写的工具”。
当然, 不能否认, 《圣经》翻译不能主观地增减词义及句义。但是这种死译的方式确实令当时的译者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 译者被剥夺了自主权, 却要靠他所掌握的有个人特色的知识结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等进行语言之间的转化, 是十分矛盾的。并且, 当时的译者并不是靠翻译作为赖以生存的职业, 却要承担宗教翻译的曲解风险, 是很艰难的。
中世纪时期, 翻译的选材也对翻译者不甚有利。绝大部分译者只能在能够找到的少数手稿中进行选择, 因此, 往往无法选到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其次, 译者要考虑读者的知识背景, 民族语的读者多数是普通百姓, 因此, 译者必须把晦涩的文本翻译得朴实易懂。由此可见, 这一时期, 翻译工作很艰难, 译者地位是被忽略的。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译者仍未完全解放
首先, 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 反对神的权威, 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其次,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重心, 从宗教作品转向古典文学作品, 文学翻译的内容从历史、哲学、诗歌到戏剧, 包罗万象, 这使当时的译者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 如果擅长写诗, 可以选择同类型的诗歌翻译, 因此, 译者便有更广阔的翻译空间。
在具体的翻译理论上, 赖希林、路德、伊拉斯谟等人坚持人文主义者的语言学观点, 认为语言各具无法逐词对译的特征, 因此多采取意译[1]65。这与中古时期大相径庭, 译者可根据原文采取直译或意译的方法, 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这是译者地位提升的表现。16世纪法国“翻译之王”雅克·阿米欧, 在翻译中追求“试与原作媲美”的豪情壮志, 一般文学史上都把他视为作家。由此可见, 在文艺复兴时期, 先进的译者可以进行一些创作性的翻译, 像作者一样, 在忠实的基础上可以由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如何翻译。译者地位有所提高, 但仍未完全解放。
1.3 近代、当代的翻译理论——译者才是创作的主体
近代翻译史中, 俄国翻译家们对翻译理论的阐述说明了其要求提高译者地位的意愿, 提出:翻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诗人特列佳科夫斯基说过, 译者和作者只是名目上的相异, 如果说作者的功劳很大, 那么译者的功劳就应该更大了。
现当代时期, 译者的地位开始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语言学和翻译活动本身的发展, 人们逐渐改变了对翻译研究的传统观点, 认为翻译研究是一门与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有关的学科体系。同时, 很多对译者地位有提高作用的理论被提出, 如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文化学派和具有颠覆意义的解构主义学说。
1.3.1 阐释翻译理论
斯坦纳认为, 翻译分为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译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文本上, 按译者的理解传达文本的意义, 而不用探究作者的本意;同时,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也将不可避免地把个人经验、知识结构和历史背景渗入原文, 使翻译变成对原文的再创造。由此, 译者也是作者, 具有独立性。
1.3.2 文化学派的翻译操纵观
按照勒弗维尔等人的翻译操纵观, 译者在处理原文本以及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有权也一定会取己所需, 对文本进行改写。勒弗维尔认为, 译者作为操纵者对文本进行改写, 是一种文化上的必然, 其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就肯定了翻译的确是依靠译者的主观选择而进行的, 把译者作为一个中心来讨论翻译理论, 足以证明译者的地位已显著提高。
1.3.3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20世纪60年代倡导的一种反传统思潮, 他认为能指与所指间存在差异, 原文意义不能确定, 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原文意义。解构学派的韦努狄认为, 在翻译中, 要求译者隐身是错误的, 应当有形可见。这与中古时期的斐洛等人将译者视为隐形人的观点相对立。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译者地位有了颠覆性的变迁。在中国, 译者地位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变化。
2 从中国翻译史中翻译理论演变看译者地位变化
2.1 早期佛经翻译——译者被视为“隐形人”
早期的佛经翻译, 大多数学者认为译者必须忠实、无改变。这一时期的译者是看不见的“隐形人”, 甚至, 译者没有权利在译本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之译佛经, 汉末质直。”翻译家支谦提出“因循本旨, 不加文饰”, 东晋道安也提出“案本而传”, 完全是直译派做法。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仅要严格忠实于原文, 而且要承担有可能“传事不尽”的责任。因此, 该时期译者地位是很低的。直到玄奘, 译经事业登峰造极, 直译意译开始能调和, 而非对立[2]4。
2.2 五四运动后, 以“信达雅”为中心的理论——对译者要求提高
五四运动后, 开创了白话文学的新纪元, 也开创了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这个时期, 著名学者严复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即“信、达、雅”, 于是, 其他翻译家开始就该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并涌现出许多新的翻译标准, 同时, 也有很多对译者的要求, 对译者要求的提高, 从某种角度说, 也能显示出译者地位的提高。
艾思奇认为“信”是第一要义, 是最根本的基础。朱光潜也曾表示, 翻译归根结底一个“信”字。傅雷更注重原文本意义的传达, 认为“所求不在形似, 而在神似”。也就是在忠实的基础上, 不是注重单纯形式的对等, 而要表达出原文的语境, 译文风格要与原文风格和基调都一致, 虽然形式不同, 但读者读译作的感觉和读原作的感觉是近似甚至相同的, 才是神似。这对译者的功力要求更高。另外,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再次提高对译者的要求, 成为最高标准。他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 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这种“化境”和傅雷的“神似”都是对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继承, 也是对“案本”“求信”的发展。这种理论上的发展, 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再处于被支配地位[2]12。
目前, 翻译主体研究提上了国内译学的研究日程, 学者研究视角和重点也不同程度地转向了译者, 译者主体地位逐步确定。译者地位的提高不仅与翻译理论有关, 还与翻译机构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3 翻译机构对译者地位的作用
3.1 现代中国的翻译协会
在我国, 文学研究会自1920年成立, 它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文学翻译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团体。其成员强调翻译的目的, 认为翻译与创作一样重要, 甚至更加重要。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 在上海成立,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转折, 也标志着翻译文学的重大进展。左联注重开展翻译理论研究、开拓翻译阵地和培养翻译人才, 这使译者的知识水平和翻译技巧都得到了提高[3]。1982年,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简称“译协”) 成立, 其成员都是中国各专业翻译领域的专家, 每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这样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 能更有效率地促使译员之间加强沟通和学习, 使译员的翻译水平和职业化素质优化进步。
3.2 二战后的西方翻译协会
在西方国家, 各种翻译协会在二战后相继建立。欧美国家的翻译协会和联合会, 普遍强调对译者待遇和地位的问题, 通过立法手段明确译者的法律地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译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译者的社会地位, 增加译者的经济收入;改善译者的学习和工作条件, 给译者机会以不断提高翻译水平[1]162。由此可见, 翻译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已经开始进入加强组织阶段, 其效果突出, 尤其是“提高译者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这种翻译协会或社团俨然已成为对译者权益的组织保障。
在各国翻译机构发展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了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 简称“国际译联” (FIT) 。其作为最权威的翻译工作者联合组织, 也明确强调了对译者的重视, 并写入其宗旨:维护全世界翻译工作者精神和物质权利, 推动各界了解和重视翻译工作, 改善译员的社会地位, 引导公众了解翻译工作, 并将其看作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结语
译者, 在从不能在译作上署名的隐形人, 到翻译家韦努狄提出“必须有形可见”;从字字对译的“活字典”, 到占主体地位的翻译活动的中心;从被称作“带着镣铐的舞者”、被喻为“像关在后面屋子里的老鼠”, 到当今社会扮演重要角色、承载国际交流重担的翻译工作者, 经历了由低到高的社会地位的巨大转变。然而, 社会地位的提高、工作任务的重要, 就要求译者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不断完善。译者不仅要通晓相关双语及其文化, 具备语言外的百科知识;对翻译原则、步骤娴熟掌握;对职场和商业运作有所了解;还要接受正规培训并获得合格资质, 并坚守本行业所规定的守则和精神;职业译员还要承担起文化协调人的角色, 尊重差异, 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G].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何其莘, 仲伟合, 许钧.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37.
[4]吴安红.翻译中译者地位及其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回顾[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2) .
女性翻译史 篇4
在翻译工作坊课程教学中,该文作者所参与完成的翻译文本是《冰淇淋:吃的全球史》。全书共7章正文,1章概述,其余为附录,共178页,需要翻译164页。全文讲述了有关冰淇淋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情况。本小组是第二小组,所翻译的部分是本书的第三四章,分别讲述了冰淇淋的走向大众和冰淇淋的黄金时代。这两章的文体属于说明文形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冰淇淋走向大众的过程和冰淇淋在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次翻译任务的翻译难点主要有:1)外来语的翻译:该文含有大量的外来语,包括意大利语等,如:Gelati,ecco un poco.2)文中关于冰淇淋叫卖或品尝的一些小诗。3)一些较难句子的处理。
需要特别解决的问题主要是:1)处理好各种外来语。2)处理好文中每章前面出现的小诗。3)根据上下文内容处理好对各种难句的理解,该拆分的拆分,该意译的意译。
2 任务过程
2.1 翻译人员角色和任务确定与分工
本文作者属于第二翻译小组,小组成员共5人。本组5位同学承担第三四章共34页的翻译任务。组长把翻译内容大致平均分配给组员,大家都参与翻译。本组共进行了6次翻译报告,每个成员完成一次,最后一次由大家总结讨论后组长代表本组完成报告。
2.2 译前准备
正式进行翻译之前,本组成员先进行前文本的阅读,对文本有个初步的了解,查阅本组翻译文本中所涉及的相关术语,包括地名、人名、冰淇淋专有名词等,并由组长统计词汇和制作词汇表。与此同时,各组员也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与冰淇淋发展等的相关资料。根据文章的文体风格,选择大体翻译策略,主要是直译和意译。
2.3 翻译过程
1)2013年10月8日—2013年11月5日,完成初稿1。
2)2013年11月5日—2013年11月26日,完成初稿2。
3)2013年11月26日—2013年12月10日,完成修改稿。
4)2013年12月10日—2013年12月24日,完成终稿。
3 案例分析
3.1 文中叫卖冰淇淋的文本处理
在《冰淇淋:吃的全球史》这本书中,有许多章节的开始处都是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这需要译者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正确理解小诗基本意思,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笔者所涉及的这部分文本中,有段文本就是关于冰淇淋的叫卖,英文原文如下:
Hokey-pokey,pokey ho.Hokey-pokey,a penny a lump.
Hokey-pokey,find a cake;hokey-pokey on the lake.
Here’s the stuff to make you jump;
Hokey-pokey,penny a lump.
Hokey-pokey,sweet and cold;
For a penny,new or old.(p.43)
译文一:
冰淇淋喔冰淇淋,一便士,一大块。
冰淇淋,来一块哦;冰淇淋在湖畔。
这东西让你蹦蹦跳跳多愉快;
冰淇淋喔冰淇淋,一便士,一大块。
冰淇淋,又甜又冰的冰块;
一便士,新的老的,快!快!快!
分析:译文一是笔者最初给出的翻译文本,此译文遵循直译的方法,直接按原文格式翻译,也注重句尾押韵,如“块”和“快”,为了照顾押韵笔者还在最后一句末尾加上3个“快”,也加强了语气。这个译文看上去能与原文保持紧密联系,形式上也尽量不偏离原文,但读起来却显得生硬,如“冰淇淋在湖畔”、“又甜又冰的冰块”,这样的表达让人觉得并不通顺。
译文二:
好吃便宜的冰淇淋!一个便士买大块哟!
来吧,来吧,走在湖边吃冰淇淋哟!
买上一个就心欢喜;
冰淇淋,冰淇淋,只要一便士。
冰淇淋,冰淇淋,又香又甜,凉滋滋哟!
买过的,没买过的,一个便士让你吃的爽!
分析:译文二风格与译文一不一样,译文二更加口语化,让人觉得朗朗上口,如“买上一个就心欢喜”但又感觉有点随意了。所以,经过小组讨论和修改,最后综合译文一、二的不同风格,给出了最终译文。
译文三:
冰淇淋喔冰淇淋,一便士买一大块哟。
快来一块冰淇淋哦,边游湖边吃哟。
它会让你多欢快哟;
好便宜的冰淇淋哦,一便士一大块哟。
吃起来甜滋滋,凉爽爽哦;
只要一便士,新的老的快来买哦。
总结:虽然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给出了译文,但最终的译文也让人觉得还有很多值得继续修改的地方。在翻译中遇到小诗等表达时,要根据语境来理解文本,翻译不仅要考虑和原文相吻合,还要考虑目的语的接受者,根据翻译的目的来选择翻译策略。
3.2 对一些熟悉词汇的武断处理
在笔者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在翻译文本中遇到一些比较熟悉的词汇,几乎是见到就能立即翻译出的词汇,正是因为这种熟悉,笔者就作出了武断处理,没去深究这些熟悉词汇的意思放在句子中能否理解通,这就影响了翻译的质量,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意思。
例如:In fact,some vendors went on to establish thriving ice cream concerns.(p.44)
译文一:实际上,一些小贩又开始关注冰淇淋产业了。
分析:在最初的翻译文本中,译者对单词concern的第一反应就是“关注、担忧”,所以就武断翻译成了译文一,在修改译文时,大家发现这句话的翻译与原文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经过再次查阅词典,译者发现concern这个词还有“产业、公司”的意思。所以,这句话最终翻译如下:
译文二:实际上,一些小贩还继续建立起欣欣向荣的冰淇淋工厂。
总结:当拿到一个翻译文本时,首先要进行前文本的阅读,只有掌握文本的基本风格,才能更好地处理译文。在着手进行翻译时,对一些不是很难的词汇,也要仔细琢磨,不应该只根据自己对某些单词的熟悉意思武断给出译文,要根据上下文来思考,力求找到最正确的理解,与此同时,应该利用好身边的词典和网络资料,多查阅相关资料。
4 实践总结
通过参与翻译工作坊的本项目翻译工作,笔者在整个过程中得到颇多的收获,丰富了自己的翻译实践,也体会了很多翻译心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体会:
4.1 加强翻译理论的学习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很缺乏翻译理论知识的指导,作为一名MTI的学生,要注重的主要是实践,但“没有理论武装的军队就是土匪”,在进行翻译实践的同时,我们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理论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会更加得心应手。
4.2 培养勇于专研的翻译精神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一个简单的词语,有时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便找出能与上下文相匹配的意思。对于一个复杂的句子,有时不仅需要在语法的角度来分析句子成分,还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对句子里面一些成分做出相关取舍,该增加的要增加,该减少的要减少。本项目中的一些小诗和叫卖语句,又不能只译出字面意思,有时也不能只注重前后押韵,还要考虑文中背景,做出相关修改。这一切的事情都不是一遍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反复的阅读,还要有不怕错的精神。
4.3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本项目的翻译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翻译任务都需要各组员的相互配合,无论在译文的推敲和选择上,还是单个难词难句的理解上,很多时候都需要大家的认真讨论,在每次讨论前,组员也要根据组长的要求按时完成自己的翻译任务,以免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在团队翻译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
4.4 要有勇于放弃的精神
在翻译的最后阶段,无论怎样的效果,最终的文本都要拿出来,对很多无法决定的句子词语要根据大家的讨论和上下文做出相应取舍,该放弃的就放弃,不要老是徘徊不定。
摘要:该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项目的原文是劳拉·B·怀斯(Laura B.Weiss)的《冰淇淋:吃的全球史》(Ice Cream:A Global History)的第三、四章。该书主要是介绍冰淇淋的发展历史。本项目是作者在研究生课程“翻译工作坊”中和同组组员一起承担的翻译任务。报告分为任务描述、任务过程、案例分析、实践总结四个部分。
关键词:翻译报告,冰淇淋,翻译精神
参考文献
[1]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赵一扬.《公民社会与信任》的翻译报告[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5]候银胜.《弯路》汉译节选与翻译报告[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女性翻译史】推荐阅读:
女性主义翻译策略06-02
中文圣经翻译史07-22
咏史白居易全诗翻译09-12
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06-26
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原文+翻译10-11
女性健康与女性保险06-16
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论文07-17
女性法律07-15
女性技术10-20
女性运动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