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比例(精选3篇)
女性比例 篇1
摘要:本文从“团队”理念入手, 分析高女性比例会活动的主要目标, 讨论了组织工会活动的遵从原则, 为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工会活动, 形成团队, 发挥团队精神提供思考。
关键词:“团队”理念,工会活动,开展,思考
1. 引言
工会法第三十一条指出, 工会应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对教育工会来说, 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会会员常常在各自独立的空间和时段, 工会团体活动的组织显得更为重要。现代理念1994年, 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 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高效组织团体活动, 将有助于形成精气神、凝聚力、智能量, 更好地发挥互助合作功能, 共同完成好所在团体的目标任务。本文拟从“团队”理念思考工会活动的开展。
2. 团队、活动及其理念
“团队”是管理学界近年较为流行的一个词, 实事上, 现代管理的确愈来愈重视“团队”。同群体不同, 团队不是某个在一起工作的集体, 也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并且能很好合作, 追求集体的成功。
团队活动的绩效源于团队成员个人的贡献同时永远大于团队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而群体中成员没有协同工作的要求, 群体的绩效是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会活动方式是发挥团队力量, 赢得竞争的必要条件, 团队精神可以使组织保持活力、焕发青春, 积极进取。工会活动开展的效果就是要为团队的发展, 团队精神的形成、促进和发扬服务。
3.“团队”理念下开展工会活动应遵从的原则
笔者所在团体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女性比例高, 约占72%;二是年轻化, 平均年龄小于36岁;三是受教育层次较高, 集中性的89%为硕士以上学历。“团队”理念主张兴趣、成就和协作, 活动的开展服务于其主张。在工会活动开展过程中, 通过活动反馈、个体的访谈交流和意见征求发现, 在女性占比高的团队中设计、实施工会活动时应考虑活动的体验性、雅趣性、唯美性和协作性。
3.1 体验性—融入自然生活环境的活动
“团队”理念指出一个成功高效的团队成员首先是组织中的一员, 然后才是团队的一分子。联想到工会活动的开展, 首先, 最自然想到的是足球、篮球和排球等三大球类的比赛, 或者, 又想到组织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小球比赛。诚然, 这些比赛需要团队的参与, 但正如王颖 (2014) 提到的那样, 这些活动有一个较大的不足就是竞技性太强, 专业性要求过高。此外, 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会员重复露面, 参与面有限, 因而, 缺乏体验性。除在本单位或部门自有场地的体验活动外, 女会员更多地渴望走出去, 融入自然生活环境的体验活动, 以笔者所在单位每年隔季在春天和秋天分别组织女职工摘草莓、全体教工摘脐橙活动为例, 受到会员们的高度评价。会员们不仅对融入自然的活动体验感增强, 而且在团队中责任体验性也有加强。
3.2 雅趣性—展示女性魅力的活动
高女性比例的团队中的女会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她们外表可人, 富有吸引力, 行为优雅, 富有情趣性。团队精神的形成要求团队成员挥洒个性, 表现特长以保证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依据这样的理念, 则要求把她们在团队精神中的正向迁移作用 (张庆杰, 2013) 充分发挥好。如时装秀、插花比赛等活动的组织, 一动一静, 一外向一内敛, 则能把团队中会员的外向型和内敛型女性魅力尽展出来, 情趣高雅, 各显魅力。
3.3 唯美性—追求美丽时尚的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自我实现和成就认同为其最高层次。“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年轻、知识女性集中的单位里, 对美的追求层次尤高。刘梦丹 (2014) 在论述打造和谐团队时提出, 扎实开展“三美”活动:内在美、健康美和轻松美。从笔者所在单位举行的排舞比赛赛后反馈来看, 这样的活动真正体现了“三美”, 热情自信的表情传递的是内在美, 动感协调的舞姿展现的是健康美, 不惟活动而舞, 不惟比赛而舞, 一批排舞参加者把舞步带回家中, 融入晨练中, 随着时间推移, 甚至有不舞则憾的体会, 舞动生活才是轻松美。
3.4 协作性—团队和谐的立队基础
每一个员工都有成功的渴望, 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 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一木不成林, 满园春色才是春, 一个或少数几个员工的成功不是团队的成功, 只有在协作精神下共同的成功才是团队和谐的目标。以专业性要求较低的跳绳比赛为例, 参赛队员的分工协作至关重要, 没有协作就没有节奏, 没有速度, 更没有花式技巧, 不可能赢得比赛。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是大家都应该努力的。迈克尔乔丹说得真好:“一名伟大球星的突出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也变得更优秀。”每个团队也莫过于此, 用团队协作精神武装自己才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结语
“团队”理念下开展的工会活动在笔者所在的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团队氛围中形成了积极向上、勤奋奉献的良好心态, 女性成员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竞争上游态势, 各方面的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 出现你追我赶的喜人景象, 女工团体也因此获得本单位优秀女职工集体和上级工会组织授予的“巾帼文明岗”称号。“团队”理念下工会活动开展的启示, 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工会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更好地思考, 让工会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团队的发展和业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欣.加强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造就素质优良的工会女职工干部队伍[J].经营管理者, 2013第2期.
[2]梁彩玉.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人文关怀思想[J].现代商贸工业, 2012第7期.
[3]刘梦丹.扎实开展“三美”活动努力打造和谐团队[J].科技与企业, 2014第11期.
[4]王颖.工会开展文体活动的新思路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4第10期.
[5]杨小春.浅谈企业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 2011第06期.
[6]张庆杰.学院分工会凝聚教工力量作用的探索与实践示[J].才智, 2013第33期.
女性比例 篇2
来源: 宁海县妇联 发布日期: 2011-03-11 15:14:07
桃源街道党工委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动员大会上强调:“能否选出公道正派、心系百姓的村干部”;“能否找到具有雷厉风行般执行力的村干部”;“能否选出懂知识、会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做村干部”“能否保证妇女代表的比例及村村有妇女委员”成了参会人员的“四问”。
桃源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42个县重点工程的落户使得桃源成为宁海“中突破”战略的主战场,工作面广、量大。能不能选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村(社)班子,直接关系到街道的发展和稳定大局,影响着桃源未来三年甚至更久远的发展改革进度和“中突破”力度。动员大会上的“四问”就是要让党员群众清楚哪些人不能提名和参加竞选,引导党员、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不感情用事,不违法违规,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自己的当家人,把那些政治素质过硬、真心为群众办事、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拔到村(社)组织队伍中来。
一、抓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为了顺利完成村级换届任务,街道党工委将此次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党工委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妇联主席作为工作小组成员之一,负责抓好组织指导。在政策上予以保证,把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进村“两委”的比例纳入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总体部署。
二、抓组织,及时解决问题。为切实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街道实行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社制度,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参与换届选举工作,为换届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强化宣传指导,重点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村民对女性进“两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妇女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女性比例 篇3
科学活动自古以来就一直以男性为中心, 男性科学家在科学界是绝对的主角, 女性则处于一种配角地位。男性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优势使得人们认为科学是男人的事业, 女性在科学研究中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 她们要想跻身于这一属于男人的世界, 就会面临种种困难。即使在一贯倡导男女平等、经过女权运动洗礼的发达国家, 女性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也是很低的。
表1显示, 女性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 除美国略高、日本明显低外, 其他国家的比例都在20%—30%。女性极少参与科学研究事业引起世界很多国家的极大关注。
当欧、美、日本等国纷纷探讨女性很少进入科学领域的原因时, 苏联的女性科研人员数量迅速增长。1988年, 苏联科学领域女性科研人员的数量同1961年相比增长了4.6倍, 达到了科研人员总数的40.3%[2], 这个百分比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已经明显偏高。苏联解体后, 这一趋势在俄罗斯有增无减, 1991年末达到了51%。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领域呈“女性化”倾向的国家。
1 苏联-俄罗斯女性在科学领域的特点
1.1 女性科研人员年龄状况
女性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科研领域女性人员30—39岁和40—49岁的人超过女性科研人员总数的一半, 达到了52%和50.1%, 而50—59岁的女性科研人员有所增长, 从1994年的43.2%增长到2002年的46.8%[3]。
表2显示, 男女比例在年龄上是不平衡的, 年龄越小, 女性化比例越大, 29岁以下达到了55.7%, 30—39岁达到55.6%, 40—49岁达到53.5%, 50—59岁达到43.2%, 60岁以上的达到23.3%。可以看出, 女性化正在“年轻化”。
1.2 女性科研人员的学科分布
有资料显示,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明显成为女性“阵地”。女性化倾向在不同科学领域有不同特点, 比如:1993年女性科研人员占50%以上的主要在以下几种学科领域, 如药物制造68.6%、生物学61.8%、化学59.7%、医疗51.7%、技术科学50.4%、地质学50%, 在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如艺术51.4%、教育学55.7%、心理学60.2%、经济学62.5%, 而物理数学35.5%、政治学37%[6], 这说明物理学和政治学这两种学科领域还没有被女性“占领”。但是, 即使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医学这些女性占重大比例的学科中, 女性博士所占的比例也没有达到30%, 这说明女性化倾向并没有体现在高端人才比例上。
1.3 女性科研人员成就状况
表4显示, 男女科研人员在诸如“已经有毕业的博士和副博士”这种“硬件”方面所占的比例上, 女性明显低于男性。
女性由于种种原因, 她们取得的科学成果少于男性, 在科学界的声望和影响远不及男性科研人员, 因此, 在科学领域里虽然是女性在数量上占多数, 但是在权威、权力以及影响力方面男性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成果与声望上的这种差异又反过来影响了女性参与竞争的机会。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理事会28名成员中没有一位女性, 在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会理事会27个成员中只有一位女性[4]。
女性科研人员的学历与其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成反比。据1985年的统计, 俄罗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女性占40%, 有副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中女性占30%, 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中女性占13%, 在院士和通向院士中女性仅仅占5%。至今苏联-俄罗斯共有14位科学家荣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但是其中竟然没有一位女性。在从事辅助工作的科研人员中女性占大多数, 而在她们工作基础上做出的发明历来都属于从事领导工作的男性, 女性很难在科研机构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她们很少能成为科研机构的核心。
表5显示, 女性担任领导岗位的校长、副校长, 包括系主任、教授的比例是很低的, 还不到20%, 而担任讲师、助教职业层次比较低的人员却高达64%和67%。
对于男女科研人员成就与地位的差异, 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作出了理论解释, 但他们大多关注科研人员的个人因素, 如科研能力、智力、婚姻、生育、职业期望等, 认为结婚与生育对女性科研人员的事业成功具有重大的负面作用, 这是造成她们科研成就低的重要因素, 其基本逻辑是女性结婚之后便把工作放到了次要地位, 不把事业成功作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生育子女必然耗费她们的许多时间、精力, 影响她们对工作的投入。
家庭负担是女性科研人员发展自己的最大障碍。生育子女是女性一生的必经之路。由于前苏联、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家鼓励生育, 到1985年前苏联还实行缴纳“不生育税”, 即结婚后的男女如果不生育则要缴纳其全部工资的6%[8]。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强迫生育”。今天,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的解决仍然显得很迫切。
有学者曾经做过调查, 在调查中有73%的女性科研人员和81%的男性科研人员已婚, 有29%女性和14%男性没有孩子, 只有一个孩子的女性为42%、男性为28%, 有两个孩子的女性为27%、男性为48%。有64%女性认为, 是女性操持家务, 只有10%的男性认为是男性操持家务[7]。从这个比例中可以看出, 女性科研人员的家庭负担是很重的。
在科学事业上为了取得与男性一样的成就, 女性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对于影响女性科研人员取得成就的原因, 37.7%的被调查者认为女性自身素质不如男性, 另一个是家庭负担的拖累, 有20%的女性认为领导对她们的评价不客观[3]。
1.4 女性科研人员地位仍不平等
在科学领域女性所占比例的逐渐提高, 并不意味着她们已经在科学领域中具有优势, 实际上, 女性还没有获得与男性完全相同的权利。换句话说, 女性科研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受歧视。
女性科研人员受歧视首先表现是她们职业层次低下, 在科研机构从事着次要而单调的工作, 如摘抄卡片、清洗仪器, 给领导翻译相关文件, 这些琐碎的工作往往都由女性科研人员来做。其次, 在工资待遇方面, 男女科研人员也有明显差异, 女性工资大约为男性工资的73%。这与西方国家状况基本类似。美国科学领域的工资女性平均比男性低22%。[9]男性科研人员大多数可以从事第二职业, 都有额外收入, 而女性科研人员由于家庭负担很难从事第二职业。对自己工资的满意状况, 有67%的男性科研人员和56%的女性科研人员是满意的。对于为什么女性在科学领域中很少能从事领导工作的问题, 有48%的男性和35%的女性认为女性应该主要专注于家庭[7]。
女性科研人员比例的上升并没有使她们的地位得到提高。根据2002年的统计, 副博士中女性占34.7%, 博士中女性占19.1%,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中女性只占2.8%[9]。
如果女性和男性的学历相同, 在条件不好时受到冲击的大多是女性, 她们的工作往往是临时性的, 或非全日制的。1991年有研究者曾经对科学领域做过一些调查, 有45%的女性科研人员和28%的男性科研人员害怕失去工作[6]。
2 苏联-俄罗斯科学领域女性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苏联-俄罗斯女性进入科学领域有三次高峰:第一次为苏维埃政权成立后;第二次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科学事业粗放发展时期;第三次为苏联解体后转型时期。科学领域的每一次女性化都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
2.1 苏维埃政权为女性打开了通向科学的大门
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第一次高峰是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 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规定男女平等, 工农出身的女性还有附加的优惠条件, 这是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主要原因。这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男女平等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有进步意义。
在苏联成立以前, 女性是没有可能从事科学研究的, 女性接受倾向于家庭的教育。苏联传统观念认为, 女性接受教育是为了更好扮演母亲、妻子和家庭主妇的角色, 为此, 学校出台的教育大纲也是围绕着如何培养女性扮演好这几种角色。1850年, 苏联曾就“女性是否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展开社会大讨论。由于担心女性会拒绝传统角色和争取男女平等, 1861年5月31日政府出台相关政令, 禁止女性接受高等教育。1863年, 高校又明确规定, 不招收女性入学。但是, 8年后政府又出台了新的规定, 允许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开设“女学生班”, 但这只是用来培养初级学校的教师, 这种教育还没有使女性与科学研究联系起来[8]。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 女性的命运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通过法律, 规定在接受教育和职业选择方面男女平等, 为此, 大量女性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毕业后她们当中有一部分人进入到科学领域, 女性特别是工农出身的女性不仅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而且还有附加的优惠条件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职业。苏维埃政权不仅要消除文盲, 还要从广大人民群众中培养女性科学家。从1918年到1928年, 苏联女性科研人员占整个科研人员的1/4, 这种女性大规模进入到科学领域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2]。到了1941年前, 苏联女大学生的数量几乎达到了43%[8], 为后来女性科研人员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
2.2 科学事业粗放发展促使女性进入科学领域
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第二次高峰为20世纪60年代, 这期间苏联的科学事业粗放发展, 科研机构不断增加, 出现了大量的空位, 这就促使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进入科学领域。而当时女大学生的数量达到了毕业总数的一半, 这使她们从事科学研究成为可能。
表6显示, 科研机构从1955—1965年的十年间, 由3 562个增长到4 867个。科研机构的猛增必然引起科研人员数量的增长。
女性自身争取男女平等是她们力争跻身于“男性的领地——科学”的内部动力, 科学领域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及收入对于女性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男性的大量缺失导致女性进入到科学领域。20世纪60年代是经济、科学粗放发展时期, 苏联科学领域都是由于男性数量的不足, 出现了很多需要填补的空位, 女性进入科学领域成为必要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后期, 随着科学地位的下降和对科学投入的减少, 苏联科学事业的发展速度下降, 科学劳动待遇明显不如从前, 科研人员收入还不如一般的技术工人, 男性不愿到科学领域而导致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数量相应增加[2]。
2.3 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危机导致男性科研人员大量流失而女性相应增加
有研究表明, 在前苏联和俄罗斯, 当某一领域收入不理想时, 这个领域对于男性就缺乏吸引力, 就会导致女性进入该领域。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第三次高峰就是这样。
苏联解体之初, 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滑坡, 对科学事业的拨款大幅度缩减, 科研人员的地位一落千丈, 生活陷入窘迫之境。以1993年为例, 科学研究人员的工资还不到50美元, 这在当时很难维持最起码的生活, 于是, 俄罗斯的大批科学工作者开始谋求到国外发展, 或离开科学领域到商业或政府部门。
苏联解体后, 随着社会转型造成的危机加深, 男性科研人员大量离开科学领域也同样造成很多空位的出现。此时, 尽管科研人员的收入非常低, 但是, 工作的稳定对女性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如果说, 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第二次高峰是前苏联科学组织的扩大, 那么, 第三次则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严重社会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经济形势恶化促使科研人员为了生计作出选择, 要么不改变职业, 到其他国家从事科研, 要么放弃科研, 留在国内经商或从政, 这就是所谓的科学人才“外流”和“内流” [4]。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经指出, 科研人员的数量从1990年到2002年减少了一半, 这些人大部分是在1990—1994年之间流失到国外的。20世纪80年代, 前苏联号称拥有百万科学研究人员, 然而, 截至2003年, 俄罗斯科学研究人员只剩下48.2万。伴随科学领域人员总数的锐减, 在俄罗斯转型时期, 女性科研人员的数量减少了256 000人。但是, 科学领域中女性科研人员的比例没有下降。根据俄罗斯统计报告, 科学领域中女性所占的比例1993年为53%, 1995年为51%[12]。
应该注意一点的是, 科学领域的女性化趋势只是体现在数量上或者说是体现在男女比例上, 俄罗斯在科学领域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男性, 那些从事领导工作、学历高、在科研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的仍然是男性科研人员。这一点俄罗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状况基本相同。
3 结语
21世纪是科学教育发挥重大作用的世纪, 科学已经成为庞大的职业, 女性与男性在接受教育和从事科研方面已经获得同等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女性将不再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家务劳动上, 这将为她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从而提高女性在科技工作中的成果产出率和影响力。
苏联—俄罗斯女性科研人员比例的增长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它彰显了男女平等。女性科研人员以其自身优势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正面影响, 她们耐心、细心、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科学领域的工作满意度高, 女性会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成就。但是, 我们不能不看到, 女性化倾向是在科学领域对男性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这明显体现在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第三次高峰时期, 而科学领域对男性缺乏吸引力又折射出国家经济形势的潜在危机。另外, 俄罗斯科学领域女性化倾向只是体现在性别比例上, 在高端人才方面女性的比例仍是极低的。依据目前的经济状况, 女性数量超过男性, 特别是女性集中在较低的职业层次, 这对国家的科学事业来说未必是有益的。因此, 俄罗斯需要作科学技术政策调整以吸引各种性别高端人才, 才能促进本国的科技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И.Г.Дежина.Унаукиженскоелицо?[J/OL].[2008-09-05]http://www.rfbr.ru/default.asp?doc_id=5383.
[2]И.Ф.Богданова.Женщинывнауке:вчера, сегодня, завтра[J/OL].[2008-03-06]http://www.isras.ru/files/File/Socis/2004-01/bogdanova.pdf.
[3]И.Г.Дежина.Влияниегрантовогофинансированиянаположениеженщинывроссийскойнауке[J/OL].[2008-02-09]http://sj.obliq.ru/article/567.
[4]Н.С.Агамова, А.Г.Аллахвердян.Российскиеженщинывнаукеивысшейшколе:историконаучныеинауковедческиеаспекты[J/OL].[2008-04-05]http://vivovoco.rsl.ru/VV/JOURNAL/VIET/AGAMOVA.HTM.
[5]Центр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статистикинауки..НаукаРоссиивцифрах2005[M].Москва:Наука, 2005:27.
[6]Физикаиполитика?недляженщин[J/OL].[2008-11-06]http://www.tass-ural.ru/analit/review/?id=215.
[7]Н.А.Винокурова.Женщинвимужчинывнауке:двойнойпортрет[J/OL].[2008-11-06]http://www.ecsocman.edu.ru/images/pubs/2005/10/04/0000238219/011_vinokurova.pdf.
[8]Н.Л.Пушкарева.Историяскладываниядискриминационныхпрактиквотношениироссийскихженщин-ученых[J/OL].[2008-01-05]http://mncipi.narod.ru/l014.htm.
[9]И.Г.Дежина.Феминизациянауки-выдумка?обиженных?мужчин?[J/OL].[2008-07-07]http://maryxmas.livejour-nal.com/156950.html.
[10]L E瑙尔汀, M费什巴赫.苏联科研与开发的人力资源[M].王恩光, 等,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7, 33.
[11]柳光青, 董光南.转变中的苏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188-189.
【女性比例】推荐阅读:
判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10-10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运用12-07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08-26
比例原则01-15
比例测量01-17
设计比例05-11
性别比例06-25
黄金比例07-01
男女比例09-12
人数比例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