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教案

2024-06-26

解比例教案(精选13篇)

解比例教案 篇1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 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 =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

5=40

(三)教学例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 =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四、巩固练习

(一)解下面的比例.

1.2.

3.(二)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

2. 和 的比等于 和 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等号右端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家庭作业 :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解比例教案 篇2

在中考试题中, 有些综合难题, 根据物理现象的内在联系, 用比例关系解决比较方便, 而且容易切入试题, 争取时间。如例一:2008山西中考最后 (24题) 一个计算题的第 (3) 问。例二:2009山西中考最后 (24题) 一个计算题的第 (1) 问。有些综合难题, 则必须用比例关系才能解决。例三:1992山西中考实验题。

例一: (2008山西24题) 妈妈为了让明明在家里有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买了一台科龙牌挂式空调, 细心的明明观察后发现这台空调的铭牌参数如下表所示:

请问: (1) 略; (2) 略; (3) 若明明家空调在用电高峰时, 其两端的实际电压是200V, 那么, 这台空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瓦?

常规解法:

比例解法:

例二: (2009山西24题) 在图16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定值电阻R1=10Ω, R2为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S, 当滑片P在a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3A;当滑片P在b端时, 电压的表示数为2V。求: (1)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2) 略。

解: (1) P在a端时, 根据欧姆定律:I=U/R,

电源电压:U=IR1=0.3A×10Ω=3V

P在b端时, R2两端的电压:U2=2V

R1两端电压:U1=U-U2=3V-2V=1V

例三: (1992山西实验题) 其题意为:一张长方形《山西省地图》, 其纸质较厚且均匀。现有天平、刻度尺、剪刀等工具可提供使用, 请你用物理方法求得山西省地区的实际面积。

分析:由于地图纸的厚度h, 密度ρ, 体积V等物理量均为未知数, 也不可能用题中提供的工具较准确地直接测量出来。事实上, 根据题中的物理现象, 求出它们的相对关系, 即可解得题中的要求, 而没有必要去寻求其中任何一个未知量的具体数值。

实验的操作与步骤:

1.观察《山西省地图》上的比例尺, 并计为1:K。2.用刻度尺测量出整张图纸的长a、宽b, 即其面积为:S=ab。3.用天平测出整张图纸的质量m1。4.用剪刀沿着《山西省地图》上的省界线将山西省区样剪下来, 并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2。

实验的计算与结论:

由ρ=m/v知, ρ一定, m与V成正比,

由V=Sh知, h一定, V与S成正比,

将 (1) 、 (2) 两式联立得:m2/m1=S2/S1

所以, 山西省地区的图纸面积为:S2= (m2/m1) ·ab

山西省地区的实际面积为:S2= (m2/m1) ·abK

反比例函数错解诊断 篇3

错解:k=xy=OM×AM=S△AMO =。

诊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第二象限,所以k<0,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误认为OM即为点A的横坐标,其实点A的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所以AM=y,而OM=-x,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忽视点的坐标与线段的相互转化是同学们常见的错误。

正解:设A(x,y),则OM=-x,AM=y,所以k=xy=-OM×AM=-S△AMO=-。

例2 已知函数y=(k2+k)xk2-k-1是反比例函数,则k的值为()。

A.-1B.1C.0或1D.0或-1

错解:由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有k2-k-1=-1,解得k=0或1,所以选C。

诊断: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x≠0,所以y≠0。应用这一概念解题时要注意:(1)k≠0;(2)x的次数为1;(3)xy=k。反比例函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为y=kx-1,此时x的次数为-1,在解决有关问题时要注意这一点。

正解:方法一:由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有k2-k-1=-1,k2+k≠0。解得k=1,故选B。

方法二:将选择支代入函数表达式,当k=-1或0时,k2+k=0,不符合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故排除k=-1和k=0;当k=1时,k2+k=2,k2-k-1=-1,符合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故选B。

例3 (广西梧州市中考题)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像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 B.y2<0<y1 C.y1<y2<0D.y2<y1<0

错解:在反比例函数y=中,由于k>0,所以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由条件x1<0<x2,可知选B或D。

诊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当k>0时,它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在图像所在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它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在图像所在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一定要注意它所在的象限。函数的增减性是指在同一个象限内的增减性。而本题中的两个点不在同一个象限中,所以不能直接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事实上,点A在第三象限,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负数,而点B在第一象限,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是正数,所以应该选A。

正解:方法一:因为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0)图像上的两点,且x1<0<x2,所以y1<0,y2>0,所以y1<0<y2,故选A。

方法二:令k=1,则有y1=,y2=,因为x1<0<x2,所以<0<,

即y1<0<y2,故选A。

方法三:如图2,作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草图)。

在x轴上取x1和x2,使其满足x1<0<x2,分别过这两个点作x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于A点和B点,由其纵坐标的值易知有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比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

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解比例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能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应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预习检测纸当堂达标纸

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检测是否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解比例?应用什么知识解比例?

2、8:2=24:(     )15 =45 这两个比例怎样解?

说说你的想法。

3、比例的解怎样进行检验?

请对上面的两个比例进行检验。

合作探究

探讨例5给我们的启示

(1)、图形放大后和放大前什么是不变的?根据什么列的比例?小组探讨,集体汇报。

指出:图形放大是根据一定的比例放大的,其原来长与后来长的比的比值、原来宽与后来宽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

(2)检验。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3)那么还可以怎样列比例式?这样列的想法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列出不同的比例式,并解比例、检验。

汇报这样列的想法。小结:两组量之间成比例关系,这样的比例式可以列成不同的形式,并具有自己的意义。学习中我们要多总结经验,并试着对自己的假设作出判断。

合作解决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解法。

完成试一试,并自觉进行检验。

小组合作,研究形如2.4:3=χ8 的解法。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就这个比例的内外项的确定、比例求解的依据、以及怎样进行检验等方面进行。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练一练。分组练习,全班交流。

小结: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我们要先确定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避免这些问题?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看课本47页第6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小组合作解决这样的问题,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释。

探究列比例的依据。在这样的题中,是哪些组的比的比值相等?怎样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比例式?又如何进行检验?

(2)还能列出哪些不同的比例式?每个式中又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3)小结。

5、探究思考题的解法。

小组合作解决。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三、当堂达标检测。

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下面的比例(第2题请检验)

1220 =x5 0.1:0.01=100:xx:512 =60:10

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①3和7的比等于72和X的比。

②一个数和0.4的比等于12.5和20的比。

③两个外项是10和6,两个内项是x和12。

3、拓展。

(1)、下面的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0.25,请填空。

20:()=():20():8=8:()

(2)、已知a:b=e:f,现在将a扩大2倍,b缩小到原来的12 ,e不变,f应

《解比例》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反思: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解比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解比例》教学反思》。

本课时如果先教学例2,那么,这个例题的负担太重,既要学习列比例,又要教学解比例,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两头不落实。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时的教学预案时,把解比例和列比例解应用题分开教学,先学习解比例,再学习用比例解应用题。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得较为轻松,学生掌握得较好。几个导学题前3题学生完成很好,第4题多数学生都在说解比例和解方程的相同点,共同订正后,学生掌握了二者的联系,从而很好地完成新知与旧知的顺应。

解比例教案 篇7

一、以练激趣

(设计“找朋友”的练习活动)

师: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找一找, 谁和谁是好朋友?把“好朋友”找出来, 组成比例。

(学生找到两组相等的比组成比例1∶10=32∶320)

通过这个练习的设计,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复习了比例的意义, 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以练导入

(设计3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

因为1∶10=32∶320, 所以1×320= () × ()

因为1.5∶2.5=6∶10, 所以 () × () = () × ()

通过这一组题的设计, 让学生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第二层次练习:

因为1×320=10×32, 所以1∶10= () :320

因为2.5×6=1.5×10, 所以1.5∶2.5=6: ()

通过这组练习题, 既巩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引入“未知项”的概念。

第三层次练习:

在这组练习中引出了含有未知项x的比例, 从而导入本课课题“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三、以练导思

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用“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的比例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将1∶10=x∶320, 这两组比例解答出来, 在尝试练习活动中,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解比例的具体方法, 既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又加深了学生对解比例方法的理解和记忆。在学生自己总结的基础上, 教师再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 师生最终共同总结出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四、以练反馈

在总结出解比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之后, 教师再设计一组练习, 让学生口述如何将比例转化为方程:

通过这一环节来检查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 进一步加深印象。

五、以练巩固

在理清了解比例的计算原理和解答方法之后, 再出示课本中的例题, 让学生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m, 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 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这样, 通过解比例练习和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巩固了解比例的相关知识。

六、以练评价

(最后设计几道测评题)

1. 知识指标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 知道了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 () , 解比例是依据 () 把比例转化为 () , 最终求出比例中的 () 。

2. 技能指标题

(2) 解决问题:照片上的小明和小明实际身高的比是1∶20, 照片上的小明高6cm, 小明的实际身高是多少厘米?

3. 情感指标题

今天, 我在 ()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 方面表现不够好, 我对我今天的表现打分 (满分100分) , 我的心情 (高兴、一般、痛苦) 。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掌握的情况作出评价。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8

向阳小学

焦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5页例

2、例3。

教学目的:

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适时提问什么是比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新知

1、初步学习解比例

师: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它还有更重要的用途。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已知其中的任意三项,而不知第四项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求未知项;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未知项。)

2、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师: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师: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比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一般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3、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 1.5/2.5=6/X(1)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2)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然后板书:1.5X=2.56

(3)学生独立在书上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P35“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拓展题: 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故事《放牛娃量树》

谈话:聪明的小放牛娃不畏强权,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量出了“神树”的高度,免去了百姓们沉重的负担.小朋友,你看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呀!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解比例)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的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几? 14:21=2:()1.25:()=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 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铺垫)

二. 互动新授

(一)课件出示北京世界公园短片。

1.关于万里长城你有怎样的了解呢?

万里长城是七大奇迹之一,全长2.1万千米,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15个省区市。2.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80座金字塔遗迹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叫胡夫金字塔,它的高度约146.5米,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3.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高度约320米呢。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北京世界公园里的建筑是原建筑吗?

古代埃及金字塔,就是按1:25的比例缩小建成的,模型高度5.4米,原塔高度146.5米。

(二)教学例二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度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小组内交流讨论。埃菲尔铁搭的高度约320米,埃菲尔铁搭的模型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让我们求埃菲尔铁搭模型的高度。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么解答?

学生列出比例,这个比例和前面的5.4:146.5=1:25作对比,使学生初步感知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到含未知数的比例也是种特殊的方程。

(3)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解比例,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x:320=1:10 10x =320×1

320x1 X= X=32 答:这座模型的高度是32米。

(3)检验 左边=1:32=,右边=1:10=,左边=右边,所以,x=32是原方程

1010的解。

(三)教学例4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46解比例 =。

1.5x(1)让学生说说这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多少?

内项是1.5和6,外项是2.4和x(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订正。

解:2.4x=1.5×6

1.5x6 X=

2.415 X=(4)小结。

提问:解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的等式(即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确定x与320的位置,列出正确的比例,此时与方程稍作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教学过程中还突出解比例的关键,怎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解方程

例2: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x:320=1:10 10x =320×1

解比例应用题练习 篇10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工厂运来一批原料,原计划每天用15吨,可用60天。实际每天少用3吨,这批原料能用多少天?

3、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4、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8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几天可以读完?

5、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度是多少?

6、农场收割275公顷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割完? 7.农场收割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 8.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1:1500配制而成,现有3千克药液,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

10、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 11.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1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 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1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14.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15.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6.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

小学数学说课稿:解比例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课本35页,例题

2、例题

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

(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安排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5、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6、说学情、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解比例的,对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已经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了以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园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说图片的认识,适当教育)(这样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

复习引新出示按1:25制成,模型高度是5.86米,实际高度是146.5米的金字塔图片

(1)同学们请用这四个数写一个比例,(请学生展示作品)。

(2)比例同学们已经写出来了,那么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表扬学生)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齐说)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板书)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

(1)、提问:这道例题和刚才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动笔写一写。)

(2)、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3)、揭示课题 例题2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例题2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了吗?(能)

出示练习题 8︰12=X︰4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出示例3:(略)

请同学们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这个比例,求出未知项x,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然后教师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出示练习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小结方法。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解比例教案 篇12

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1、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女生有30人,男生有多少人?

2、一种农药药液和水的比是2:500,现有药液500千克,配制成农药需要多少千克的水?

3、一条路全长12千米,前3天修了1.8千米,按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六年级下册解方程和解比例练习题 篇13

3258116 x

=

0.24x-1.8=4.2

x = × 解比例:

x:10=: 0.4:x=1.2:2 1413123= 2.4x572

310 x-21×23=4

25x-13x = 310

x÷4=15528

12x-25% x=10

x-0.25=14

23x÷14=12 x-6=38

112x + 6x = 4

x+738x = 4+0.7x =102

34x1438 9651

3.6x÷2=2.16 821x = 415

x-37 x=12

4x-3 ×9 = 29

89x =16×1651

12:15=14:x 0.8:4=x:8

1.25:0.25=x:1.6

x: 2243=6: 25

2.8:4.2=x:9.6

x:24= 3:143 8:x=

2=89x 4.5x=62.2110:x=18:14 2.8:4.2=x:9.6 4:354 34:x=3:12 36x=543 5118:6=x: 12

上一篇:关于初中学生军训感言500字下一篇:山前学校班主任安全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