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2024-05-30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精选12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1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4x=120 6x=24×5

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 1.5∶0.2=30∶4

二、揭示意义、自主探究:(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x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2.学生交流得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解比例20∶25=4∶x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说一说:如何转化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20x=25×4.(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个别学生板书.2.补充练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确定等式一边的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写出多个比例.四、回顾总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2

教科书32~3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教学, 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复习导入

什么叫做比?

在我们人体上就有许多有趣的比, 例如, 双臂平伸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 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作用可大啦!假如你是一个警察, 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 就能估计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 这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 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板书课题

二、教学实施

课件出示课本32页的四幅图:

1.谁能具体说一说这四幅图的内容?

2.找一找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师:对,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是我国主权和尊严的象征, 它已经高高地飘扬在联合国总部的广场上, 显示了中国的强大。

3.出示四组国旗的数据。

4.根据这些数据,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你能根据这个表, 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并求出比值。

(2) 根据求出的比值, 你发现了什么?

(3)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 怎么办?

6.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 你还能找到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生讨论并汇报)

7.完成做一做。

8.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 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它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看课本第34页, 结合自学提示自学这部分内容。

自学提示:

(1) 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内项?

(2) 在比例2.4∶1.6=60∶40里, 两个外项的积是多少?两个内项的积是多少?这两个乘积有什么关系?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9.生汇报

10.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那两个数?内项呢?内项乘内项怎样乘?外项乘外项怎样乘?

11.完成第34页做一做。

三、自主测评

1.课本第36页23题。

2.课本第37页56题。

浅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 篇3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同时让学生列出比,问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2.8月8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与120∶75)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到,老师指出像15∶3=25∶5和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然后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这种用学生感兴趣的身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渗透学习目的教育。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本课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子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然后教师板书:

7、让学生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4(2)0.2∶2.5和4∶50(3)和18∶12

当学生判断感到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这样做: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将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如果积相等,就能组成比例,积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如,

因为0.2×50=2.5×4,所以0.2∶2.5=4∶50。

又如: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24)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小华第一次用0.36元买了3本练习本,第二次用0.5元买了5本练习本。分别写出每次买练习本用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求出比值,看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分别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2)1∶4和7∶10(3)0.5∶0.2.

4.把9×4=18×2写成一个比例。

5.猜数游戏。

(1)4∶3=8∶( )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

参考资料: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

(2)归纳比例的意义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找比比:

(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2:8    9:27

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二、新授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2、教学例4

(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2)、学生写不同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3)、学生探索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

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

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

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3=(  ):6      4:(  )=(  ):5

3、 做练习十第1、2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例5,“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十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

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练笔: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   =(  ):12       4:(  )=(  ):6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新授

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

(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

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

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板书过程,总结思路

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师生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5)、练习提高,再说思路

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6、7、8题。

学生交流

四、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相关作业www.xkb1.com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6

一、因为这部分内容不多,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让学生先自学,后小组交流,在巡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在自学进都能自学,基本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二、全班交流时,大部分小组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个别小组有困难。然后我提出质疑。学生在汇报时,不太能清楚明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可能是由于平时的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发言习惯,我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引导,也没有给学生锻炼机会,以致没有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水平有限,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改进。

三、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针对每一自学提示都设计了相应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说概念、说方法、独立说、同桌说、小组说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么做,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合理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或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38-39页例4,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发现并使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什么叫做比例? 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2.师: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化简比、求比值。

3.判断下面每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4:8和3:6 20:5和28:7 生1:因为 4∶8 = 1∶2

3∶6 =1∶2

所以 6∶10 = 9∶15 生2: 因为 20∶5 = 4∶1

28∶7 = 4∶1

所以 20∶5=28∶7.

(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4.师:除了化简比,求比值,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例4 请看屏幕,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回答问题:把原来的三角形按几比几来缩小的?

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2.认识比例的项

(1)观察这几组比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內项。(2)结合6:3=4:2具体说一说

在比例6:3=4:2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6、3、4、2”叫作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6和2”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3和4”叫作比例的內项。

(3)提问:你能说出其它三个比例的內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认真观察所写出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1)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內项。

(2)6×2=3×4,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4.验证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一个比例,验证规律。

(1)与同桌每人写出一个比例,交换验证。

(2)全班交流:有没有谁举出的比例不符合这个规律?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6.小结

其实这个规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学生齐读比例的基本性质.7.如果把比例6:3=4:2改写成分数形式,可以怎么改写?(1)在这里,谁是内项,谁是外项?

(2)如果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会怎样呢?(3)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明确: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就是把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所以它们的积是相等的。8.教学“试一试”

(1)假设每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说出组成比例的内外项分别是什么。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3)交流:以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用什么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1)从表中你知道哪些信息?(2)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

追问:为什么每两个数相乘的积相等?(因为每两个数分别表示速度和时间,它们相乘的积表示路程,甲乙两地路程一定,所以乘积都相等。)(3)根据“80×6=120×4”写出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像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写出,难免会有重复或遗漏,怎样思考才能很快地一个不漏地写出来呢?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80和6当做外项,再把80和6同时当做内项。这样一共能写出几个比例?

2、练习七第2题

(1)下面四个数5、7、15和21可以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能写出的有什么规律?

说明:任意给出4个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找出最大和最小项相乘,再把其他两数相乘。

(3)判断2.4.6.8这四个数。若不能组成,你能换掉一个数,使之组成比例吗?

3.任意从1-10中,写出4个数,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与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写,另一个判断。4.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2)如果4a=3b,(a和b均不为0),那么a:b=4:3。()(3)2:3=9:6()(4)因为3×10=5×6,所以3:5=10:6。()5.完成“练一练”第2题

(1)6和4是比例的什么?联系比例的基本性质,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指名填空,并说理由。(2)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

四、全课总结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练笔: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4=():124:()=():6

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二、新授

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

(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

(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

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 篇9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俞静丽

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和应用。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一系列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比值是2的比,可以是整数比也可以是分数比或小数比,同桌检查一下,比值是不是2。如果我从中任意选2个比,能组成比例吗?谁来报一下,再来一个,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中间用=连接,那你们同桌两人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和你后座的比能组成比例吗?把你们写的比组成的比例写在草稿纸上。

我们已经写出了好几个比例,那什么是比例呢?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一个比例有几个数组成,这四个数就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外项、内项。

如果这个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那么它的外项和内项分别在哪里呢? 板书分数的形式:

这是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二)猜数: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比例

12:□=□:2,不过它的两个内项看不清了,你能猜猜这两个内项是哪两个数吗? 1.根据学生有序板书。

2.你能报出两个内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在自己草稿本上试试。3.像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4.请大家仔细观察上面这些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5.验证:大家非常善于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那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拿出刚才我们同桌,前后座组成的比,再来验证一下。展示汇报。你们都是这种规律吗?有不同的吗?

(三)小结

1.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2.厉害了,你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3.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写成ad=bc或bc=ad。板书:a:b=c:d ad=bc或bc=ad 如果比例是分数的形式如:6/7=12/14,这怎么相乘?仍然是两个外项相乘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这种形式数学上叫交叉相乘。

三、分层练习。

(一)学是为了用,请判断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6:3和8:5 2.1/3=1/6和1/2=1/4 3.5/9和10/18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交流汇报。还有别的方法吗?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是啊,那是利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的。

4.比赛:我们来个比赛吧,一二两组用求比值的方法,三四小组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1.2:7/8和4/21:5是否成比例,谁来汇报一下。这道题看来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速度快一些。求比值的方法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两种都可以判断比例是否成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还有别的想法吗?是呀,最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才好。

(二)课件出示:小华根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的?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你们写了多少个?交流汇报。怎样才能根据乘法等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写出比例呢?小结:要有序的思考。

(三)课件出示:3a=4b 那么a:b=():(),你怎么想的?

(四)课件出示:a:b=4:2,则a一定是4,b一定是2.这种说法对吗? 说得完吗?只要怎样就行?你很会观察,更会思考。

(五)猜猜我是谁?

课件出示:6:()=5:4,猜猜()里会是谁呢?你是怎么想的?你真了不起,如果把()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40~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41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⑴媒体出示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课件出示)

在3、8、15、40这四个数中,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入挑战课堂。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 =3/2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了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和的关系。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景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及签约仪式。情境中都有国旗,各个图都标出了国旗的长与宽。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p33做一做)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本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就做些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已知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利用这个式子改写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三个判断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第4题是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12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两组数据,独立写成比例,再联系比的前项和后项的知识激趣:“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请自学第43页的内容。”学生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完成后进行反馈,并充分应用学生书写的8组比例来强化内外项的知识。然后再进行激趣:“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大家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再随便找几个比例,看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设疑”、“探究”、“应用”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组成。在“设疑”这个环节中,我能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过渡自然流畅。采用问题解决式展开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探究”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怎样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中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在“应用”这个环节中,强调及时应用及时反馈,重视在练习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巩固练习在层次上由易难,在形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山老师语录:管理学院2013新年致辞下一篇:小学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