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评点

2024-09-13

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评点(通用14篇)

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评点 篇1

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1.教师讲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引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 一上课,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组织讨论。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1/4=2/8=3/12,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 3/4=6/8=9/12。

(3)我们班有40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0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 1/2=2/4=20/40。

3.引入新课:黑板上三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1.出示思考题。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6/8。

板书: 3/4=3×2/4×2=6/8(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 3/4=3○□/4○□=9/12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 都乘以)

(6)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

: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板书: 零除外)

(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 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猴王分饼”和分析班级学生人数得出的三组相等的分数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材料,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 3.出示例2: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4.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 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5.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3/4=3÷4=(3×3)÷(4×3)=9÷12=9/12 [ 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新知化归旧知。]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1.口答。(共4题)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⑴2/9=2×4/9×4=8/36(共计6题)

运用反馈片判断,错的要求说明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哪几个字不相符。3.在下面()内填上合适的数。1/3=()/6 10/16=5/()9/21=()/7 12/24=()12/24=()/()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4.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得多。让写出相等分数最多的学生报出来,师生予以表扬鼓励。

5.1/a=7/b(a、b是自然数),当a=1,2,3,4……时,b分别等于几? 讨论:a与b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依据是什么? 6.把6/20、70/100、45/50、1/2和4/5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分数的分母相同了,有什么作用?揭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好、用好。

7.圈分数游戏:圈出与1/

2、1/3相等的分数。

让学生拿出写有若干个分数的练习纸,圈出与1/

2、1/3相等的分数。然后,教师在投影仪上,用叠片框出学生圈出的数,•影幕显示出“星星火炬”的图案,表扬学生为“星星火炬”增添了新的光彩。

[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其间还自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对出数做题,能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揭示1/a=7/b(a、b自然数)中a与b的倍数关系,巩固了新知,通过举例,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4、5题。

七、动脑筋出会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已的分数后先离场,与2/3相等的再离场,与3/4相等的最后离场。

[这是黄老师参加全国计划单列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的一节获奖课,这节课的成功可以用“设计巧,效率高,气氛活”九个字来概括。作为借班上课的教师,把教材中普普通通的一节课,上的有声有色,课堂气氛活跃,感染性强,在上千人的会场中,使师生之间、上课与听课教师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很难得的。

先说巧和活,教材中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从比较3/

4、6/

8、9/12的大小引入,教师巧妙地改为“猴王分饼”,分给猴1一块1/4,猴2要两块2/8,猴3要三块3/12,使分剩的饼分别成为3/

4、6/

8、9/12;并结合上课学生数的实际,求第一、二组学生的总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使一道例题变为三道例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规律,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既不多占时间,又比只举一例就归纳更有说服力。又如,下课的动脑筋出会场,既巩固了知识,又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一举多得,灵活巧妙。

再说效率高,高就高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课上得有趣、有吸引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学习效率必然高;课上扎实,重点突出,讲求实效,更是教学效率高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揭示规律,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到都乘以相同的数,都除以的相同的数。“都”字用得好,怎么改?把第二个“都”字换成“或者”为什么好?再到零除外,重点突出,步步深入。又如,沟通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联系,练习有层次、有坡度,从乘以或除以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数,从唯一答案到有多个答案,逐步深化。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了运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起来有味道。听课的教师听起来更有味道,上课结束时,上千名教师自发地热烈鼓掌,就是大家时这节课的评价。

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评点 篇2

一、利用故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 我利用一则有趣的故事轻松导入。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大家都认识吧, 他今天拿来一个西瓜要和八戒分着吃, 他对八戒说:“八戒我给你二分之一西瓜吧!”八戒撅着大嘴说:“不够, 不够!”孙悟空第二次说:“四分之二?”八戒还是摇头。孙悟空第三次说:“六分之三?”八戒继续摇头。孙悟空第四次说:“八分之四?”八戒依然摇头。直到悟空说“十分之五”时, 八戒终于满意地点头笑了!这时, 孙悟空和沙僧大笑起来!可唐僧却一个劲地摇头!请问:八戒高兴什么?孙悟空和沙和尚笑什么?唐僧为什么摇头?

这样, 有趣的故事引出有趣的话题, 新课内容顺利导入。学生围绕这个生动的故事进行讨论, 最终得到三点认识。八戒的高兴在于:他以为得到的西瓜变大了, 其实西瓜的大小没有变。孙悟空和沙和尚的笑在于:他们觉得八戒很傻。唐僧摇头在于:他懂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大, 分数值不变, 可惜八戒却搞不清楚这一点。总之, 利用故事导入可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知识迁移”

接下来, 我又问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大, 这个我们看到了;分数的大小没变, 这个不容易看出来, 谁有办法证明分数的大小没变呢?这样, 把要研究的问题抛给学生, 让他们梳理刚刚领会的知识, 看看他们能否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看到分数想到平均分, 于是, 提出画图法。进而, 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1:先画圆, 再平均分, 从而表示大小一样。

学生2:先画线段, 再平均分表示, 从而表示大小一样。

教师:这都是通过画图的方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3:2÷4=0.5。

这时, 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知识, 发现除了可运用画图法, 还可运用计算法, 于是, 便把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迁移到当前的问题解决中来。

“变异理论”认为:任务A的学习之所以对学习者在任务B上的表现有影响, 是因为这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因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这同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在本质上相同。

三、利用“正例”与“反例”的对比

“变异理论”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正例”与“反例”的对比进行概念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设计了崭新的教学环节。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并出示数轴课件, 如图1所示。]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具体运算。]

教师:之前为什么会认为它们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学生思考和交流。]

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评点 篇3

[关键词]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3-0055-02[作者简介]慎立美(1972-),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阶段有关分数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是学生学习约分、通分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他分数知识的重要前提。了解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知过程及思维方式,才能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以下是学生对该内容的三个认知阶段。

一、感知和体会“分子、分母都各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可以相等”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认识”的过程中,对分数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理解和简单归纳,对“大小相等的分数”有初步的感知,但是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要进一步感知和体会“分子、分母都各不相同的分数,大小可以相等”。

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学生充分的体验感知达成。苏教版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并不相同但大小却相等的现象,让学生形成“大小相等的分数”的直观表象;接着引导学生利用折纸操作,找出几个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亲历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对“分数等价类”思想获得初步的感知。分数等价类中每一个表示,各有各的用处,都有特定的价值。分数的这个特点,既有学习难度,又有思想高度,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1]。这一思想方法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以有利于它将来的发展。

首先,观察能力的高低影响学生的水平。例如:学生发现分子分母并不相同但大小却相等的分数的现象,不仅要注意到分数的大小相等,而且要注意到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并不相同,它们是不同的分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形成整体印象的基础上细致地观察局部,通过比较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学生在寻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的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如何找到分数,还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在折纸的过程中正方形的涂色部分分数所发生的变化,为抽象和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表象基础。

其次,学生亲历操作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通过涂色来表示1/2这个操作步骤意义重大,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深化了分数与面积的对应关系,对所涂色区域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很高的关注度,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提供事先已经涂好色的正方形纸片给学生,那是达不到上述效果的。

如折纸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眼、手、脑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为将来形成“分数等价类”的思想做准备。

二、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通过第一阶段的观察和操作,学生发现等式中分子分母变化的规律是比较容易的,主要问题是语言表述的全面、准确与精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依据细致的观察分析进行归纳,通过分享交流、比较反思得出明确的结论。

这个阶段的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归纳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一种,合情推理凭借的是经验和直觉。在这里,仅仅依靠学生的行为操作活动经验进行归纳推理是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的思维操作活动经验。因此,教材让学生脱离具体的图形,直接观察和分析等式中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情况。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每个等式的变化情况,并将变化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较为完整地经历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

发现学习策略可能掌握许多重要的技巧,但是发现并不意味着掌握。[2]在归纳推理的过程结束之后,教材要求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这是“发现”后及时“掌握”所必需的环节,不能忽略。教师可以结合第一阶段学生看到的和找到的两组分数,让学生再说一说其他和1/3或1/2相等的分数。这一方面达成了及时掌握的目标,同时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每组中大小相等的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进一步渗透“分数等价类”的思想。

三、验证和解释“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缺少两样东西:通过条件预测结果能力的培养和依据结论探究成因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这两项能力,就无法完成一次真正的创造过程,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3]。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看到了现象,也归纳出了规律,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条件预测结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学生对规律内在成因的感知比较模糊,应该让抽象的结论再回到直观的经验中,并与过去的知识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培养学生依据结论探究成因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教学以指导学生分别运用“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验证和解释,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主。

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分数大小不变的规律只能算是一种猜想,需要通过验证才能真正称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举例加以验证,但这并不是科学的验证方法,充其量就是概念、定理外延的扩展罢了,当然,举反例另当别论。鉴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阶段性,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内在的密切联系,将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商不变的规律,用已有的知识来验证新知,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实际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地经历转化的过程,不能一带而过。

教材中练习十一的第一题让学生在同一幅方格图中寻找表示相同涂色部分的不同分数,教师可以利用这道题帮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当学生提到1/2=4/8时,脑海中既有两个对应的图形,也有分子分母同乘4的算式。但是由于整数认知对分数的干扰,学生会产生疑问:一个分子是1,一个分子是4,它们的大小怎么会相等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折纸时对1/2形成的深刻印象,将分子分母同乘4的过程通过课件在正方形中画出来。通过画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将正方形从平均分成2份变成平均分成8份,就是将其中的每一份都平均分成4份,4/8所表示的“4份”就是原来1/2所表示的“1份”,所以1/2=4/8。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历了感知和体会、发现和归纳、验证和解释的认知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由直观到抽象,再回到直观。教材的编写遵循这样的认知与思维过程,教师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精心设计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等.小学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美〕戴蒙(Damon,W),〔美〕勒纳(Lerner,R.M).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二卷上[M].林崇德,李其维,董奇,等,译.第六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分数的基本性质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新课

【新课讲授】

2101、出示教材第57页例2,把3和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提问: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2)学生审题,分析要点:①分母是12;②大小不变。

(3)提问: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

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然后请学生试着在教材上填写。

2老师以3为例提示:先想分母3怎样变成12,再想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知识解答这个题的?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注意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者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

2、完成教材第58~59页练习十四的第6~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

4、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或25的分数,再进行比较。答案:

两个班用的时间一样长。

11: 所以“知识城堡”“生活乐园”和“生活园地”的版面一样大;“历史足迹”和“开心一刻”的版面一样大。12:他的说法正确,因为。

【课堂总结】

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篇5

第1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例

1、例

2、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在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综合、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正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这节课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

2、出示例1图。你能看图写出哪些分数?你是怎样想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1。

(1)这四个分数,为什么分母不同呢?前两个分数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2)你知道其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分数相等的?(3)演示验证。

(二)教学例2。

(1)取出正方形纸,先对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它的1/2。学生操作活动。(2)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找出和1/2相等的其它分数吗?

学生操作活动。交流汇报。对折后,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涂色部分有多少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板书)

(3)得到的这些分数与1/2相等吗?能不能再写一些与1/2相等的数?

(4)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观察、思考,试着完成填空。在小组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6)讨论分数基本性质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关键?为什么要“0”除外呢?(7)你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学生尝试完成。

(三)比较分数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

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你能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在小组中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

涂色表示已知分数,再在右图中涂出相等部分。说说怎么想的?(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汇报想法。5到15乘了几?1怎么办?先看哪个数?(分子9)9到1除以几?分母18怎么办?

2、完成练习十一(1-3)第1题。

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表示多少份?涂色表示。涂色部分还表示几分之几? 第2题。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补充练习》第44页第1、2、3、4、5题。拓展题:

五、总结

今天有了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时候可能会用到它?

在巩固练习部分增加以下练习:

(1)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母是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2

8/24

10/30

(2)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分子是1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16

5/15

7/35

(3)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到指定的括号里。

60/84

4/6

14/21

20/28

15/21

30/45

15/35

10/1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6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了解它与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较好的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熟练、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为了让你们了解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在科技周活动中,学校做了三块科普展板(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三块展板)。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猜想对解决问题很重要,它们到底相不相等?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来验证一下。

二、新授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好的方法,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是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画了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表示三块展板,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再分别去其中的1份、2份和4份涂上颜色(展示学生画的图)。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涂色部分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

生2:我们组是用折纸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取了三根同样长的纸条,通过对折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和8份,分别涂色表示(展示学生的折纸情况)。通过折纸我们组也发现(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验证)

师: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同学们现在小组内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认真讨论)

师: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课本第80页1、2、3、题。

其中,第1题引导学生通过涂色和比较,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直观感受。

第2题二生爬黑板板演,第3、4题学生自做。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基本性质;能比较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基本性质”的联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大小不变的改写,为约分和通分作好准备。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的的基本性质的发现和应用过程,体验比较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教学用具:三张同样大小的的长方形纸,分数卡片。

教师教法:质疑引导、探索思考。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

师:一天孙悟空与嘴馋的猪八戒在一块分吃一个西瓜,于是他们准备分吃这个西瓜。孙悟空说:“八戒,这西瓜的二分之一给你”。八戒嫌太少了,于是聪明的孙悟空想了想接着说:“那我把这西瓜的八分之四给你”,这时八戒心里乐滋滋的。

师:其实啊,这里还隐藏着一道数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里边的秘密吧。

设计意图:一堂好课要看开课是否具有创新、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激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生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死气只会产生死气,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这里用学生特别熟悉、而又十分感兴趣的西游记人物进行导入,一下把学生分散的心,聚集到课堂。

2、相机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知合作探究

1、折纸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折出如下图形:

(2)各小组观察比较、探索以上三个分数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3)小组汇报

2、归纳概括、并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生讨论分数基本性质应注意哪些?

设计意图: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环节中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又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结论。这是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生命线。

3、游戏活动

(1)找朋友

逐一出示三张分数卡片 、 、 让学生找出几个与它们相等的分数。

(2)考考你

以小组为单位,其中一个同学任意说一个分数,让其它同学找出相等的分数,依次轮流。

设计意图:课堂如果缺少游戏,就好比小树缺少阳光,把游戏带进课堂,可以增添课堂向分生机,更而使学生感受到在“乐中学,学中乐”,学习就是游戏,游戏也是学习,只不过活动地点在教室。

4、把 、 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

(3)说说方法

三、人人参与(巩固训练)

教科书76页“做一做”

四、论收获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作业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8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用“猜想——验证——反思”的方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组织学生自主活动,进行主动探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围绕牵动教学主线的“猜想”,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于实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人生态度。

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学法的设计。

1、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兴趣,我想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4.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5.从这节课的整体效应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①课堂气氛活跃,可是慢待了待优生儿童的学习,对他们的指导、辅导不够到位。

②巩固练习时我发现待优生儿童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今后的设想: ①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②积极实践,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③关爱学困生,多一份笑容、多一份鼓励、多一份指导与呵护,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④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方法与技能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习惯、兴趣。

《分数的基本性质》听课随感 篇9

这节课,徐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她着重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引导观察→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从中我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以“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填空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节课徐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让学生发现规律,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老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三幅图的异同之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从而证实变化的规律,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折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来说明概念,降低了难度。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概念,这样概念形成过程十分清晰,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三、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

练习题的设计也是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老师说分母,学生说分子或老师说分子,学生说分母;“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等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多向思维,效果也不错。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与沟通。通过一组练习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知识的迁移,既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本节课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求的空间,把探索、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力图让学生在开放、愉悦、和

谐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四个特色:

1、创设情境,合理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什么样的情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徐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巧妙地从学生设计数学报的版面分配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与需求。

2、自主探索,培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都知道,学生把“分数的基本性质”纳入自已的认知体系中可能是残缺不全的、肤浅的。如何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更完整呢?本节课,徐老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幅图的异同之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从而证实变化的规律,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折、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来说明概念,降低了难度。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又让学生亲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3、关注学法,注重迁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徐老师能以学定教,留足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如,当学生通过活动直观地从图形中感受到几个相等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后,徐老师不满足于如此形象直观地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是适时地进行抽象、提升,“刚才大家借助图形发现三个分数是一样大的。那么,你们还有其它的方法来验证它们的大小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相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再次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算一算,利用已学过的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运用已形成的 “商不变的规律”的知识 “类结构”进行“用结构”的迁移性尝试与应用,线条清晰,收放合理,层次分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适时评价,促进发展。《数学课程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徐老师的激励性语言“真不错”“很好”“老师欣赏你”“太好了”“更精彩的发现肯定在后头”等等的调动下,学生们发现三个相等分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时,脱口而出“你能用我们

学过的旧知识来解释新知识,真棒!”,师生间真实的、融洽的情感互动此时此刻达到高潮;当其中一组学生试着总结规律时,徐老师选择了学生互评的方式,“其他组是不是赞成他们组的看法?”先让其他同学各抒己见,再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较为完整的分数基本性质。

在学生畅谈收获、反思总结阶段,徐老师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学习本课的感受,形式新颖,既能畅谈师生的感受,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又能再次巩固本课的新知识,可谓“一箭双雕”“一举多得”。正是因为徐老师在课堂中的有效调动与适时有效的评价才让教学获得了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可能与条件。

徐艳辉

黄爱华《分数的基本性质》及评点 篇10

一、对比量做不变量

例 东风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这学期转进10名男生后,男生人数占全年级的,原来有男生多少人?

分析:男生人数和全年级的人数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女生人数不变。上学期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13-5),这学期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3∶(33-13)。上学期女生人数是8份,这学期女生人数是20份。因为女生的人数不变,所以女生人数的份数比也应该不变。找出8与20的最小公倍数40后,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5∶8改写成(5×5)∶(8×5)=25∶40,而13∶20=(13×2)∶(20×2)=26∶40。当女生人数都为40份时,上学期的男生人数是25份,下学期的男生人数是26份,多出的1份就是转进来的10名男生。也就是说,1份是10人,原来的男生人数是25份就是250人。

二、总数做不变量

例 甲、乙两车间人数的比是3∶5,从乙车间调20人到甲车间后,甲车间人数占甲、乙车间人数和的,现在乙车间有多少人?

分析:甲、乙车间的人数均发生了变化,但两车间的总人数不变。变化前,甲车间人数∶乙车间人数∶总人数=3∶5∶8;变化后,甲车间人数∶乙车间人数∶总人数=7∶9∶16。变化前的总人数是8份,变化后的总人数是16份。由于变化前后两车间的总人数不变,因此可以找出8和16的最小公倍数16,将变化前的3∶5∶8改写成6∶10∶16。这样,变化前后总人数都是16份。甲车间人数从6份增加到7份是多了20人,也就是说1份是20人,现在乙车间有9份,就有180人。

三、差做不变量

例 甲、乙两仓库各有一些货物,甲仓货物的吨数占乙仓货物吨数的,甲、乙两仓各运走24吨后,乙仓货物的吨数占甲仓的,原来两仓各有货物多少吨?

分析:由于两仓库各运走24吨货物,因此两仓库货物的吨数之差不变。变化前,甲仓库货物吨数∶乙仓库货物吨数∶甲、乙两仓库货物吨数的差=27∶15∶12;变化后,甲仓库货物吨数∶乙仓库货物吨数∶甲、乙两仓库货物吨数的差=5∶1∶4。找出12与4的最小公倍数12后,将5∶1∶4改写成15∶3∶12。这样,就使变化前后两仓库货物的吨数差一样。甲仓库变化了(27-15=12)份,也就是说24吨是12份,1份就是2吨。原来甲仓库是27份,就是27×2=54(吨);乙仓库是15份,就是15×2=30(吨)。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解此类题时,先将变化前后的量的比例关系写出来,然后找出不变的量,将不变的量的份数变成相同,其他的量依照比的基本性质做出相应的变化,再抓住其中一个量的变化找出份数与量的关系,就可以顺利解题了。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11

马金良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必须深入研究学法,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法的设计,从大胆猜想、实验感知、观察讨论到概括总结,完全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而设计的。具体表现在:

1、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大胆猜想。

通过创设“老爷爷分地”的故事,让学生猜测一组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科学验证。

在学生大胆猜想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揭示猜想内容,并对学生的猜想提出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验证性质时,通过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行选择用以探究的学习材料和参与研究的学习伙伴,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思维特性,在具有较为宽泛的时空的自主探索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猜想结论的正确性,突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特性。整个教学过程以“猜想——验证——完善”为主线,每一步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让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巩固深化。

在练习的设计上,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第1、2题是基本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第3题是在第1、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听课反思 篇12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有幸听了赵老师的这一节课,觉得她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一、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学习兴趣被激发到最大化

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是有关分月饼的`问题。

丁丁把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分给了爸爸,把这个月饼的八分之二分给了妈妈,那爸爸妈妈的月饼是一样多吗?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春天到了,丁丁的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桃花山春游,丁丁走到翠湖公园就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爸爸说丁丁已经走了全程的六分之二了,可妈妈说丁丁已经走了全程的三分之一了,他们谁说的对呢?

再看第三问题:是有关办小报的问题,数学趣题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的,这个女同学说约占二分之一,这个男同学说约占四分之二,这个男同学说约占六分之三,这个男同学说约占八分之四,如果四张小报的大小是一样的,数学趣题占的版面是一样的吗?数学课的核心是“问题”,而问题对于情境。一个好的、合理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习就会有效率。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猜想创新的精神。

在新授过程中,赵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组组材料,让学生去观察、感悟,并且进行大胆猜想,进而又进行了验证。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三、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既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虽然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但是教师的语言缺乏鼓动性、激励性,与学生仅仅停留在问答上,缺乏感情的交流,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

2.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充裕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课教案 篇1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 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 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使学生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幻灯片、每小组准备三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直尺、彩笔等。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趣味性、主体性、开放性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法,通过故事、游戏等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力争使课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权威,实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

四、说学法

学生做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中,我安排了故事引入;探索活动;课堂活动;巩固练习;反思评价;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一)故事引入

讲授新课之前,先用故事导入,比如: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8块,分给第三只小猴四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多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这的样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贯穿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活动

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分别把它们

2448124引导得出: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八分之四。(板书: )

248321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直接观察图形,找到另一组相等的分数。

963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们的、、。

12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两组分数的相等关系,并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

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第一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二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引导学生把两个变化规律归纳成一句话,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一个数,这个除数能不能是‘0’?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给予补充、强调,从而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

(三)课堂活动

1、自学第75页例1并完成相应“做一做”。(学生自学完成后,教师指名汇报)

2、校对: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及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我首先安排了三个判断题,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其次我又安排了在括号里填数、对对碰游戏及找朋友等 3

题。通过学生对这几道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能力和熟练程度。〕

(五)反思评价。

1、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认为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你帮助了谁或谁帮助了你?

〔设计意图:不但让学生谈知识技能方面的收获,还着重让学生谈谈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绪体验。〕

(六)板书设计:(略)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根据板书归纳、整理本课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转化分数。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备三张同样大的纸片。教学过程:

一、主题介入

1、讲故事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大一块。猴二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二2块。猴三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三3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2、学生猜想: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一名学生上板贴上自己折后涂色的纸片,并写上对应的分数。)师生共同观察、比较后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4、引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后自学。

①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③假如我们班有40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0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之和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2、学生汇报结果。

3、观察黑板上的几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三、合作交流,总结归纳规律。

1、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2、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

3、学生回答,教师趁机板书。

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扩大了2倍,得到了6/8。3/4又是怎样变化成9/12呢? 要求学生试着总结变化规律。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没变。

4、思考:都乘、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

5、还有要补充的吗?(零除外)

6、到现在为止这个规律我们就总结完了,那在这个规律里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呢?(“都”、“相同的数”、“零除外”)

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四、多层练习,达标检测。

1、如果把你上完这节课的感受看作整体“1”,请说说你的快乐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遗憾呢?(师将学生所说分数板书在黑板上。)

快乐

遗憾

你能说出与这些分数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吗?

2、完成书上43页做一做和试一试。

3、提升题:如果把3/8的分母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想使分数的大小不变,那么分子应该加上()。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本第44页第1、2、3题。

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那么,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变了吗?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上一篇:物流部规章制度及员工奖惩制度下一篇:六一儿童节优秀周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