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6-29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篇)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

大杖子学区车河堡小学 薛金武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求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复习一:

找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

1、甲数比乙数多25%。

2、六(5)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女生有多少人? 复习二:

1.女生20人,男生40人,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几? 2.去年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有20人,今年有4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复习三:

六年级

(四)班有男生16人,女生比男生多4分之1,女生有多少人?

六年级

(四)班有男生16人,女生比男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二、新授

1、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3)引导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4)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第一种:1400×12%=168(册)1400+168=1568(册)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2、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3、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教师总结

四、作业:

学生做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4题。

五、课后反思:

本部分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部分内容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只是相应的分率转换成了百分率。因此,在复习上,我安排了与例题较为相似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题目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二者的联系。因为题型及解题方法几乎都相同,学生学起来也较为容易。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本节课是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农村中学的常态课,课堂中数学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所用教材为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第四章“4.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3)”.我在进行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时, 在例题教学环节举出了下面这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 cm,BC=12 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以1 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 cm/s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QB的面积等于8 cm2?

(设x秒后,以下x都表示运动时间)

师:大家做得很好,如果我换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回答得很好,(带有挑衅的语气)看来这两个题目都难不倒你们, 我来编一个问题难难你们.(板书变式2: 几秒后,△PQD的面积等于12 cm2?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1:(表情很得意)利用勾股定理先用x表示PQ、DQ的长,再利用△PQD的面积公式可列方程

师:你们同意吗? (学生们都面面相觑,有些小声赞成,这时有一名同学表示反对)

师:这么多同学赞成,你却反对,说说你有什么高见?

生2:刚才生1 这样列方程其实默认∠PQD = 90°,题目中并没有这个条件.(看见生1 脸有点红,也意识到自己错了)我认为可以利用“割补法”来求面积,可列方程

师: 看来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生2 感到很开心,生1 就显得有点消沉)但我要特别感谢生1,他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板书变式3:几秒后,DQ⊥PQ? )

(看到生1 脸又红了,微微一笑.我心想: 老师的一句话既能解除生1 的尴尬,又能活跃课堂气氛,看来当好一名老师真的很重要)

生3:在Rt△DPQ中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6 - x)2+(2x)2] + [62+ (12 - 2x)2] = 122+ x2.(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并有意将方程写得很长)

师:生3 灵活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此题,的确很妙.但我对他有意见,这个方程写下来好累呀! 你们累吗? 有没有更加简捷的方法? (这时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都非常好,思考片刻便有好几名学生举手)

师: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平时不仅要追求正解,还要思考有没有其他解法, 有没有其他更简捷的方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收获.我现在又要感谢生4 了,他又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板书变式4:几秒后,△DCQ与△QBP相似? )

(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激发出来了, 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讨,有学生说不是跟上题一样吗? )

师:(追问一句)真的一样吗? 下面你们就小组讨论到底是否相同?

师:今天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肯定有不少收获,你们谈谈自己的感想吧!

生:数学真的挺有意思的,同样一个题目可以变化成这么多问题,也考查了这么多数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

从一个例题的展开,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在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下来,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变式教学,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与总结解决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深刻、广阔、发散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另外,由于巧妙设计变式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课堂的丰富多彩,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 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绪.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四策略 篇3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2÷。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利用画线段图,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样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采取多种策略,抓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那么这部分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扎实有效,学生学得相对比较轻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 315300)endprint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以前整数范围内解决问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再加上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已做较大改变,教学课时的压缩,使得本来就很难掌握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为此,许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惜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这样不仅无益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厌恶感。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2÷。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利用画线段图,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样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采取多种策略,抓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那么这部分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扎实有效,学生学得相对比较轻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 315300)endprint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在以前整数范围内解决问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再加上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已做较大改变,教学课时的压缩,使得本来就很难掌握的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了许多。为此,许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惜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这样不仅无益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反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对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厌恶感。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利用类比,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实现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正迁移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自身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去尝试学习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实现两者的正迁移。

练习1、2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行程问题,通过对第1、2小题的解答,明确“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解答第3小题时,学生就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迁移:2÷。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同样适用。这样,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与用整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比较轻松地学会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理解问题本质,发展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时,教材出于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中小学教学衔接等方面的考虑,选择了较为优化的解题方法——用方程解。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用方程解,而舍去其他方法。笔者觉得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多找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多种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又能体会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连通,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对比,认清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行程类问题解决中的数量关系一样,可以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导出其他关系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围绕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根据此关系式推出: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交流、对比、观察中,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和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关键,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利用画线段图,厘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太符合基本结构特征、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的稍复杂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在数和形的转化中找到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这样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弄懂题意,理解相对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基本上能正确列式解答。当然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本身就是一种技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以提高画线段图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讲的确有难度,但并非难以理解和接受,教师只要充分理解编写意图,了解教材知识结构中的前后联系,采取多种策略,抓实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理解,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必要的练习,那么这部分的教学一定会变得扎实有效,学生学得相对比较轻松,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4

成功之处:,

1. 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理清解决问题思路。百分数问题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思路,本册教材这方面的知识就是着重解决生活中关于百分数的内容。事实上,生活中的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就是百分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就是把折扣、成数转化成百分数,然后再按照百分数问题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2.注重们每个小节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和折扣和成数时,几折和成数都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也就是80%;八成也表示十分之八,也就是80%;七五折就表示十分之七点五,也就是75%;七成五也表示十分之七点五,也就是75%。把这两个内容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不会感到所学知识是新知识,会把新知识融入到旧知识中,学生也会学得非常的轻松无负担。在教学税率和利率时,也是把这些知识转化成百分数的乘法应用题,都是知道把总收入和总钱数看作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税率(利率)来解决问题,但也注重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不足之处:

关于折扣的写法。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八五折写成了85折,虽然貌似都读作八五折,但是表示的意思却不同,正确的写法应为8.5折。

再教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5

该课是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中的一节复习课。通过这一节复习课主要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把较抽象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通过划线段图、转化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在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找准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画出较抽象应用题的线段图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先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大致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第二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第三类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但由于这节课的量比较多,没有设计这三类的相关练习。接着复习这三类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找单位“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和根据问题补充条件,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单位“1”与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找准数量对应的分率。然后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容易出错、比较抽象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图来分析题目,找到单位“1”的量,弄清要求的数量与单位“1”的量之间的关系,找准数量对应的分率。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反思总结 篇6

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提醒学生注意: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为学生学习新课解决数量关系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接着改动②求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该如何求?让学生先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让学生总结,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①、②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然后再 改变问题:

师:如果问题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怎么解决呢?6比5多1,5比6少1,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那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就少16.7%呢?许多学生都回答是,我并不急于作判断,而是让学生接着思考讨论,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否定了自己的结论。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师: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讨论,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5页例1及练习二十一第1~4题。【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理解它们表示的具体意义。2.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3.感受百分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信息:西大街小学六(1)班有40人,其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6人。问题: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思路,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二、学习新课

1.把复习准备的问题改成:六(1)班男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1)学生尝试解决。

(2)让学生交流解决思路,比较改动后的问题与复习中的问题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由相同之处再次深化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明确还是分别用男生人数÷总人数和女生人数÷总人数来解答,由不同之处可得知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从而共同揭示出: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决。关键是先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2.学习例1。

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测试的情景。

出示两条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1)师:对于小精灵给我们带来的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

可以简单介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内容,重点解释: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取生与生、生与师的对话方式)(2)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总结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3)全班交流达标率的计算公式,阅读课本第85页,看看书上的公式与自己总结的有什么不同。讨论:书上的计算公式为什么要乘100%?对此,你有何看法? 3.学习例2。

(1)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发芽率的含义)(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统计表。

(3)分组交流讨论,概括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4)让学生观察填写完整的统计表,解释绿豆的发芽率是97.5%、花生的发芽率是92%、大蒜的发芽率是95%的具体意义。根据这三个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里的同学们所做的种子发芽实验有了怎样的认识?

(5)简单介绍发芽率的应用价值。4.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

(1)让学生在认识例1和例2中的达标率和发芽率的基础上,讨论:“率”指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即百分比或百分率。

(2)师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很多,师生共同补充常见的一些百分率的例子。(3)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小组讨论: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说一说它们的含义和列出相关计算公式。(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公式多而且合理)(4)全班反馈交流。5.深化理解百分率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的信息: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用1个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图上表示达标率是75%。课件显示这个圆的75%的部分涂上红色。

(2)这个圆的红色部分表示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75%,那么剩下的部分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剩下的部分表示未达标率是25%。

(3)达标率和未达标率这一组百分率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达标率+未达标率=1,理解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一个百分率,就能根据它们的关系求出另一个百分率。

(4)你们还能列举出象这样的一组百分率吗?(5)根据以上的学习,讨论“百分率一定小于100%”这句话对吗?可让学生根据百分率的意义及一些实例来进行辩论。

(6)讨论: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说明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2.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的第2、3、4题。

课外作业:调查一些常见的百分率(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弄清它们的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五、课堂总结及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2、某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回答。

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一)初步感知

1、学生尝试解答各自的“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和“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解法相同,关键是找准单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的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二)共同探讨

1、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很广泛,如前面说到的你们在口算比赛中,各自“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这是你在这次口算比赛中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就是错误率。像这些正确率、错误率等我们通常称作“百分率”.你能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吗?

2、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举例的同时要让学生说说他所举百分率的意义。

板书学生所举的百分率及其含义。如:

3、尝试解答例题:

(1)出示课本例1(1)的条件:

例 1: 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20人,?

(2)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答(3)学生独立完成例1(2)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86的“做一做”第1、2题

2、练习二十的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说说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是怎样的?这类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关系?

2、学生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3、4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3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教材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中(第90页)例4的教学内容。是在之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迁移和延伸。它们的解题思路完全。教材提供了两种基本的解法,体现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看到每种解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着重理解“增加了20%”,是增加了谁的20%。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有了能够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六年级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特别是有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和经验,能够初步使用对比、转化、迁移、举例、画图等方法进行学习。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以给学生为本单元的这部分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采用迁移类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是学生能正确的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问题。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教法学法: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单位“1”.科技书的本数比连环画多。全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

1。5016今年的图书册数比去年增加了12%。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0.5%。

2、我校六(2)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有多少人?

二、新授课。

1、教学例4(1)出示例题: 我校六(2)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20%,女生有多少人?

(2)默读题目,先思考,再合作。

小组讨论:①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分析思路是什么?②尝试列式计算。

(3)小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把谁看做单位“1”。)

(4)引导思考:从“女生比男生多20%”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①女生比男生多的部分是男生的20%。②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

15列式:第一种

20×20%+20

=4+20

=24(人)

第二种:20×(1+20%)

=20×120%

=24(人)

三、我能行。

养鸡场用2400个鸡蛋孵小鸡,有5%没有孵出来,孵出来的小鸡有多少只?(只列式不计算)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发现?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只是题目中的分数变成了百分数。

四、我最棒。

1、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2、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原来20米团结路,道路拓宽后增加了25%,,现在路宽有多少米?

五、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1、找分率句。

2、找准单位“ 1”。

3、分清多或少

归纳解题方法:(1)单位“1”的量×增减幅度+单位“1”的量(1)单位“1”的量×(1±增减幅度)

六、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多少

关键:

解题方法:

1、找准分率句。

单位1的量×(1±增减幅度)

2、找准单位“ 1”。

单位“1”的量×增减幅度+单位“1”的量

3、分清多或少七、一课一测

(一)只列式不计算。

男工人有200人,女工是男工的25%,女工有多少人?

男工人有200人,女工比男工多25%,女工有多少人?

男工人有200人,女工比男工少25%,女工有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

1、某饭店上月营业额为30万元,这个月下降了6%,这个月的营业额是多少?

2、一件衣服200元,提价10%,现在价格是多少元?

八、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10

按照教材安排,用分数乘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第二单元,用分数除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第三单元。如果分开来进行教学,学生由于受定式影响,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都用乘法;学分数除法时又都用除法,看似掌握很好,一旦混合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混淆,看来还没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题的分析方法。因此,我们就把两类应用题放在一节课进行对比教学。

二、运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

启动体验阶段。我通过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从而调动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积极性。

体亲历时阶段。首先是自主体验,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是小组体验,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共识;最后是班级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分享他人的成果。

总结内化阶段。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找出两道例题的异同,感悟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应用提升阶段。这个环节分成2步,(1)基本练习,通过比较,进一步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拓展练习,通过让学生解决较难的此类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这节课,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首先通过让学生独立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得出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先划出题中的关键句、圈出单位“1”,再写出关系式,然后代入数据,最后列式解答。

四、不足之处

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仍有个别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这少部分学生,教师既要肯定他们的方法是正确的,但要引导他们最好采用所学的一般方法, 这样便于学习“稍难的分数、百分数的解决问题”。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篇11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最近一段时间,从分数的乘法到分数的除法,对于单纯的计算方法孩子们脸上似乎没有露出愁色。但是对于一直相伴至今的分数应用题,孩子们理解与区别起来似乎确实比较吃力,各种数量关系确实比较难分析、判断。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解答方法,是孩子们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关键,对此,我总结以下几点体会:

1、一找、二看、三判断

分数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要抓住的就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单位1分率=对应量,包括分数除法应用题,仍然使用的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要把这个关系式吃透,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率,什么是对应的量,从中总结出:一找:找单位1;二看: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三:判断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在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中,反复使用这个解答步骤以达到熟练程度,对后面的较复杂分数应用题教学将有相当大的帮助。

2、弄清对应量、对应分数、单位1

教到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抓住例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难的两种题型加强训练,就是已知对应量、对应分率、求单位1和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两种题型,对待前者要充分利用线段图的优势,让学生从意义上明白单位1对应分数=对应量,所以单位1=对应量对应分数。在训练中牢固掌握这种解题方式,会熟练寻找题中一个已知量也就是对应量的对应分数。对于后者,要加强转化训练,要熟练转化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变成甲是乙的1+(或-)几分之几,对这种转化加强训练后学生就能轻松地从多(少)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中得出是几分之几的关键句,从而把较复杂应用题转变成前面所学过的简单应用题。

3、线段图、数量关系、关系转化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画线段图是强调量在下,率在上。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分率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话翻译成一个等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一个数量关系,即可求出题目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一点必须教会给学生。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当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答。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篇12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复习。

(1)课件出示复习题。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春蕾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2)引导学生思考。

①解答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50×)1 / 4(3)尝试解答。(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做)2.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分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及解法,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准备。⊙学习新课

1.旧知迁移,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2。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蕾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2)学生尝试解决,交流解题思路。(全校人数×20%)方法一 750×20% =750×

=750×0.2 =150(人)方法二 750×20% =750×=750× =150(人)

/ 4(3)比较改编后的问题与复习题中问题的异同。(引导学生从题意及计算方法、思路等方面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①解题思路相同:都用全校人数×对应的分率。

②计算过程不同,复习题中的问题是用整数乘分数计算的,而改编后的问题是用整数乘百分数计算的。(4)小结。

解决百分数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进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关键是弄清谁是单位“1”,谁和谁相比。2.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1)尝试转化。

师:例2的解题过程是分别将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进行运算的,你能将下面的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吗? 120% 35% 学生尝试后汇报: 120%=1.2 35%=0.35

(2)观察、讨论: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3)汇报: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4)小结:在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 4 ⊙巩固练习1.教材85页3题。2.教材87页7、8题。⊙课堂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9、10题。板书设计:

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方法一 方法二 750×20% 750×20% =750× =750×

=750× =750×0.2 =150(人)=150(人)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课后反思:

上一篇:党组织书记培训办法下一篇:与气象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