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爱华案例

2024-05-22

华爱华案例(通用6篇)

华爱华案例 篇1

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观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和欣大二 曹茜

4月20号,华师大教授华爱华老师就《寄语游戏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对我园的老师做了讲座,让我感觉醍醐灌顶,理清思绪。

一、幼儿园老师的自身素养——如何观察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学前教育里程碑的意义是让教师把眼睛转向幼儿,转向幼儿意味着要观察和了解幼儿,意味着必须把游戏还给幼儿。游戏水平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水平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幼儿玩出来的。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照样在游戏中学习成长,但有教师的介入能助推幼儿的发展,前提是教师必须能看懂幼儿的游戏。华教授认为,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分析幼儿的行为,导致了目前教师群体专业地位的下降。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园所必须开始重视游戏,因为游戏不仅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游戏成长中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成长

华老师对游戏将游戏分成了两个步骤来阐述,第一步,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单次游戏的时间要充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作品也会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单次游戏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果时间不足,幼儿的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教师实施游戏活动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合理使用专用游戏室。比如户外场地不仅仅在于运动,户外游戏也非常重要。

第二步,投放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一方面,由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自制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限定了各种功能的材料,往往会限制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开放性的材料才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使用开放性材料能换着花样玩,怎么玩都不会腻。另一方面,幼儿的行为需求决定材料的更换频率。陌生的材料投放下去的时候,诱发的是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他们会试探材料的玩法,这个时候幼儿的游戏水平是不高的。而当幼儿对材料的熟悉程度增加,就会开始诱发创造性行为,以自己的意愿来玩游戏,越熟悉材料,游戏的水平越高。因此,教师要记住这个原则:材料不要变,让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变;种类不要多,逐渐递增,让幼儿自行组合。

通过今天华老师给我们一线老师专业的指导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

华爱华案例 篇2

时隔两年, 幼儿园的游戏研究和儿童游戏的现状是否有所改善?带着疑问, 记者又一次采访了华爱华教授。

记:华教授, 您好!2009年曾与您谈及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时隔两年, 您认为目前幼儿园在游戏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是否有所进展?

华:整体来说仍然不容乐观。我说的不只是这两年, 而是包括教育改革以来的十年。比如说, 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不能保证。这有两层含义, 一是时间上不能保证。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游戏时间少得可怜。二是形式上被异化了。当教师用各种各样规定玩法的所谓游戏让孩子去操练、去机械地实现一些目标的时候, 孩子还会认可这是游戏吗?

记:那么, 您认为幼儿园是否应该让孩子以自主性游戏为主?

华:这要谈到游戏种类问题。有两类游戏, 一类完全是孩子自发生成的游戏, 即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 其中有潜在的、可能的教育因素, 我们可以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 没有游戏之外的目的, 是一种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 也是幼儿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这种活动是重过程轻结果的, 是非功利的, 因此它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一类是教师设计的游戏, 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组织的游戏, 其中有游戏的体验, 有游戏般的乐趣, 我们可以称之为游戏化教学, 但是以游戏为手段, 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这种活动的进程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 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 只是幼儿年龄小, 不能过早承受压力和紧张, 所以必须淡化实现目标的功利意识, 不要求过于注重结果, 更不要求追求统一的结果, 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 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 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 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 幼儿园必须给幼儿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游戏, 能让幼儿学到我们要求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但为了有效地促进发展, 为了避免压力给幼儿造成的心理损害, 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这两类游戏的时间和频率不能一概而论, 它们在幼儿园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受制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年龄的问题。年龄越小, 就应越多地以自发自主游戏的方式体验直接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 逐渐过渡到以实现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主的学习活动, 以至从以游戏为主的学前期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学龄期。

其次是活动内部结构问题。同样是教学游戏, 幼儿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组织方式以及不同的组织结构中, 对游戏的体验是不同的。由于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控制程度不同, 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被允许的自由程度和所获得的游戏体验的强弱不同, 所以活动过程从开放的到封闭的、从低结构的到高结构的, 可表现出多种形式。

记:为什么教师认为“活动区就是儿童游戏区”, 已经给了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 而孩子却完全感受不到呢?您能谈谈这个问题吗?

华:对活动区实际上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活动区就是游戏区, 孩子的活动应该是自由的。还有一种是将活动区作为个别化学习区域, 孩子选择的内容是受限的, 玩法是老师已经规定好了, 供孩子选择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达成一个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操练。这种个别化学习被部分老师称为游戏, 但它绝对不是自主游戏, 我认为就是孩子的作业、操练。相应的, 你再去看一下活动区, 教师投放的很多结构化材料是没有意义的, 不投放, 孩子照样能发展。

记:怎样让自发游戏也成为有效的学习呢?

华:这要求教师不是只看见自己预设的学习成果, 也要能看得见孩子自发游戏中的学习因素。

有一个我在南西幼儿园听到的例子, 有的孩子在搭动物园的围墙:红黄红黄……搭到一半这种颜色的积木不够了, 这实际上就是孩子在探索模式排序。这个时候教师让小朋友去借红黄色的积木, 最终还缺好几块。教师就建议幼儿把积木拉松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虽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但是幼儿认为围墙有空隙, 就不安全了, 小动物要跑出去的。怎么办?有两种办法, 一个可以用绳子绕, 将围墙间的空隙封闭起来;还有一个办法, 在间隔中插入蓝色积木来补空。缺几块?怎么补?这就是测量, 对规律的认知。这些都是学习啊!并不是弄个画板, 让孩子对应按规律摆的训练才是学习。

记:您认为怎样提高教师的游戏组织能力?

华:主要的方式应该是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园本教研也面临转型, 要从任务驱动向问题导向转型, 从行政式到发展性转型, 通过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比如说在一些幼儿园, 自然角、活动区这样一些非常常见的评比, 其评价标准往往都是呈现在眼前的可以看得见的东西, 而不是孩子和教师教育素养的发展, 其实质就是对教育问题的扭曲, 将教育问题演变成为管理问题。

我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餐后的一段时间教师既要关注吃得快的孩子, 又要注意吃得慢的孩子。先吃好的孩子在教室里闹, 一片混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过去就是搞评比, 但教师发现评比之后没几天, 问题又来了。教师们后来讨论的结果是星期一折纸日, 星期二图书分享日, 星期三美工活动……这种形式有没有解决问题?表面上看解决了, 安静。但是有没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采用的仍然是行政管理的方法。恰巧我有一个本科生在幼儿园实习也遇到这个问题:“华老师, 先吃好饭的孩子应该在图书角看书, 为什么他们都不看书?一人手上拿一本书, 就在那里闹哄哄地玩?”我对她说:“你去观察, 孩子们在闹什么?”她回来告诉我:“孩子们在游戏, 游戏的内容全部跟手上的图书有关。有的在学奥特曼, 有的在玩‘扮演恐龙’的游戏”……那么我们就要提出问题了:为什么孩子拿着书不看, 而是拿着书玩?如果你认为餐后睡前应该安静活动, 不应该玩, 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才能让他看书而不是拿着书玩, 我们先要清楚什么样的材料诱发的是孩子的游戏, 什么样的材料诱发的是孩子的探索。我们知道, 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 所以孩子非常熟悉的材料引发的一定是游戏, 陌生的材料、新颖的材料引发的才是探索。下一步马上访谈老师:这批书放了多久?如果更换掉一批书的话, 再看看孩子是游戏还是探索 (看书) 。陌生的书籍引发的肯定是孩子的探索行为。他会重复地看书, 直至这本书对他认知方面的价值已经都实现了。除了更换图书, 我们还要清楚的是, 为什么熟悉的材料引发的是游戏?因为幼儿面对陌生的材料想的是“这是什么”, 所以探索, 而面对熟悉的材料, 想的是“我能用它来干什么?”“还能用它来干什么?”游戏的特点就是要研究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引发他的什么行为, 当材料被孩子熟悉之后, 我们还能用什么材料来替代、不断地替代, 孩子会玩出好多好多的新花样来。如果你想让孩子安静活动的话, 除了更换图书, 你可以投放一些纸和笔, 因为对熟悉的图书, 孩子除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图画书, 还会用画图来表达, 会模仿绘本上的图, 或者在纸上表达对图画书的理解, 涂鸦也是一种游戏啊。

记:玩往往需要材料作中介, 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什么材料来支持幼儿的玩呢?

华:提倡给幼儿提供没有设计过的非结构材料。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是两点, 首先是去看幼儿是怎样玩的, 你这个材料投放下去, 幼儿自己已经玩出多少种花样, 然后分析每一种玩法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先做第一步, 然后再做第二步, 即判断与介入, 教师判断“我要做什么”。每个游戏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脱离了具体的游戏情境是没有办法去评判游戏的价值的。只有在明确了游戏的意义以后, 才能判断这里面需不需要教师的介入, 用什么介入方法。

记:那么, 您能否谈一谈目前游戏的介入方式问题?

华:这取决于老师对孩子行为的判断。介入有几种效果。一种是有效介入, 第二种是无效介入, 还有一种是负效介入。有效介入是顺应孩子游戏变化, 推动游戏发展的;无效介入没起到作用, 孩子不理你, 还是我行我素;负效介入干扰了孩子的游戏, 硬要孩子转到你的思维上来。怎么才能做到有效介入呢?必须是顺着孩子本身的游戏情节和意愿展开, 使他的游戏更好地开展下去, 既帮助他解决了发展的问题, 又推动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有些情况是非常确定要介入的, 但确实存在吃不准的时候, 到底要不要介入, 这个时候尝试性介入也未尝不可。当尝试性介入之后, 发现孩子不理你, 或者不理解你要做的事情之后, 就马上退出。

但很多教师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更多地是在做预防游戏纠纷的工作, 比如在游戏之前给孩子限定很多的规则来尽量防止游戏纠纷的发生。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出现纠纷而置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于不顾。当然我并不是说规则不重要, 相反规则很重要。只不过我们必须要分清哪些规则是必要的, 是有助于孩子游戏发展的, 哪些是限制孩子发展的规则。

“严某诉育华学校案”案例分析 篇3

近些年来,“特殊体质”侵权纠纷不断出现,案件审理引来各界人士的关注;责任分配交织着法理与政策的取舍。

一、案情提要

未成年学生严某(原告)刚刚入学的第5天,在校方组织的搬运课桌的过程中右腿碰到课桌角,使得下肢瘫痪。经鉴定,严某患有胸段脊髓血管畸形,下肢瘫痪系外力诱发畸形血管出血所致。此前,无论是被告还是原告本人及其监护人均不知特殊体质的存在。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组织的活动从课桌重量、搬运距离看对于一般正常的中学生来说是完全能够承受的,在法律上属于合法的公益活动。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均认定被告在该案中客观上不具有违法性,主观上无过错;原告同样不具有过错要件。指出被告组织的活动确实是原告病情发作的诱因,符合公平责任承担损害后果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最终依据公平责任原则判令被告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本案核心争议点在于:特殊体质要素对因果关系及责任分配的影响。

二、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述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在符合侵权责任法的责任构成要件(包括责任成立与责任承担)的体系框架内,在加害来源与损害后果(不考虑预防性救济)之间具有关联性。①有学者将因果关系概括为两个范畴:一为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一为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②有学者认为这两对范畴只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称呼:指出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又叫做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又称为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③ 在因果关系的认定理论中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两种学说即相当因果关系说和规范目的说,其中相当因果关系说大陆法系判断因果关系的通说。我国实务界也多采用”相当因果说”,同时不少学者也主张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

三、“相当因果说”在本案中的应用

(一)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判断

本案中被告方的行为(抛开违法性的讨论,本文仅就因果关系予以说明)是积极的作为,为此用剔除法(but for)进行检验。被告组织的活动加速了受害人的病发,据此可以认定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事实因果关系。原审法院与上诉法院均认定了事实因果关系的存在。

(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判断

在事实上因果关系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判断原因是否具有可归责性,即确定因果关系的相当性。 ④很多学者认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渗入了更多的价值判断和政策性考量。特殊体质立法基于保障残障人士享有与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之法律政策考量,弹性地运用相当因果关系说。该阶段的判断存在不同的认定标准,下文从生活通常风险、可预见性、责任基础标准对本案进行分析:

1.生活通常风险考察

搬运课桌时,身体轻微触碰到桌角是绝对正常的现象,几乎没有可能杜绝发生该类触碰,不能对任何人进行苛责。诚如霍姆斯所言,“意外所带来的损失,必须置于其落下的地方,除非有特别干预的理由”。⑤

2.可预见性考察

在本案中由于被告实施的是合法的行为,为此不存在继续讨论该行为是否“侵害”严某权益的空间。此处抛开违法性因素的考虑,假设被告实施的行为是侵权责任构成中的行为,再分析可预见性问题。

3.责任基础

被告的行为与原告的损失只能成立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而不能成立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是更多的是自然科学的范畴,向人们揭示发生了什么,并借此还原行为与损害的关系,属于“归因”范畴;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则是进行法律评价的依据,是归责的基础,解决侵害与损害之间的关系,属于“归责”范畴。

之所以不能将公平责任原则视为独立的归责原则是应为无论是过错责任原则还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亦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其实质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私法公平,如果将公平责任原则视为与上述三种归责原则并行的第四种归责原则,难免会使人产生上述三原则的目的并不在于实现公平价值的疑惑。

四、解决途径

(一)以可预见性规则区别对待特殊体质因素

1.行为人知道受害人特殊体质,且行为时存在主观过错的,不能主张减责。

2.行为人知道受害人特殊体质,但行为时没有伤害的故意或过失,应承担比一般情形更高的注意义务。

3.仅受害人知道特殊体质,行为人不知情的,根据原因力决定责任大小。

4.受害人不知,但行为人知道特殊体质的不得主张减责。

5.受害人和加害人均不知特殊体质的,任何一方都不应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要求其更高的注意义务缺乏归责依据,应案“意外事件”处理。

(二)正确对待归因与归责的区别

归因属于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解决的问题,而归责则属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解决的问题。“条件性”满足并不一定成立“相当性”,还需严格按照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三)公平责任原则适用应受到严格条件限制

公平责任原则本质上不是独立的归责原则,而是损失的分担。责任分配与损失分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该种分担承担了社会法救济的功能,存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因素的考虑。只有在其他的归责原则不能适用的时候才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防止在名义公平之下创造新的不公平,因为并不是每件案例中的行为人都是强势一方,并不是每个案例中的受害者都属于弱势群体。

注释:

①朱岩.侵权责任法通论(总论上册).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183

②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06

③程嘯.侵权行为法总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

④面对实务界中混淆归因与归责的现象,有人呼吁应重视归因与归责的关系,二者不能相互混淆.如:孙运梁同上注3;孔祥俊.同上注5;龚海南.特殊体质受害人之侵权赔偿刍议[J].法律适用,2012(8); 周小锋.同上注2.P93;赵克祥.论法律政策在侵权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作用——以英美侵权法之最近原因的分析为中心[D].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4):59等

⑤[美]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普通法[M].冉昊,姚中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83

作者简介:吴涛(1989—),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法学硕士,辽宁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贾爱华:“猪妈妈”的童话世界 篇4

“猪妈妈”说她的童年是在书本与书签里度过的。严厉的父亲,美好的书本,还有一群陪她玩耍的小朋友,这些童年的美好回忆构成了她独有的童话世界。

军区大院里的童年

1972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7岁的贾爱华蹑手蹑脚地跟在父亲及其下属后面。虽然暴露在冷空气中的小脸冻得绯红,大眼睛里却透着兴奋。“嘿!今天终于又能看到爸爸用枪打狼了!”

小爱华尾随父亲走进军区后山,藏身树后,透过微弱的路灯光线,看到除了父亲及其下属以外,还有两个满脸胡子的人。这俩人的双手被绑在身后,双腿不停颤抖,充满恐惧的双眼不受控制地不断流出泪水。随着父亲一声令下,两个下属端正枪支,对着那两个人连开几枪,直到他们倒在血泊中。

看着这一切那么真实地发生在自己眼前,贾爱华忘记呼吸,傻傻地瞪着那两个已经停止颤抖的身躯。直到父亲的呵斥声把她惊醒。

回到家后,父亲看着依然有些呆楞的贾爱华,眼神中充满担忧。一直不知该如何与孩子交流的他沉默很久后,对小爱华说:“那两个是死刑犯人。”

因这件事,本来就对严厉的父亲有些敬畏的贾爱华,更不敢跟父亲讲话了。

“父亲是国家第二批去苏联留学的飞行员,我的童年就是在军区大院中度过的。因为父亲太忙,我从小都是跟着警卫员玩。父亲很严厉,我直到读大学才敢跟他沟通。”

虽然贾爱华小时候不太敢与父亲亲近,但是,她从小就把优秀的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

在父亲的影响下,贾爱华自小爱书成痴。高中毕业后,她以高出录取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她大学毕业后第二年便获得一个电影家协会的奖项;次年又获得一个有些名气的文学奖项;生完孩子后又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学位;工作、上学之余,花7年时间写了1000集的《Q城宝贝》……

贾爱华说:“童年受父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父亲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勤奋。我现在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工作勤奋就是基于此处。直到现在,动画片里的分镜头都由我亲自执笔。”

每天都是“六一”

看见对面走来的士兵,躲在墙角的小爱华马上转身,对着另外两个小朋友做噤声的手势。士兵快走到他们旁边时,贾爱华迅速伸出小脚。“砰!”那个士兵被绊倒,摔了个“狗吃屎”。

贾爱华赶快和小朋友大笑着迅速跑开。

虽然贾爱华一家因父亲职位调动,刚刚搬到武汉军区,但是,活泼的她已经与大院的孩子打成一片,继续以前的恶作剧。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六一’的概念,觉得每天都是‘六一’,成天开开心心地玩游戏、捉弄人。而且,我们经常搬家,这样我就有很多小朋友,到哪儿都一样开心。”

随着父亲因工作调动,贾爱华从小就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过,太原、郑州、武汉、北京……

直到现在,把公司搬到深圳的贾爱华依旧在“漂”着,她带着儿子在单位和儿子的学校旁租了一套公寓。身为西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老总,她完全有能力在深圳买房。可是,她说:“没这个必要,我从小就习惯了‘漂’着。我没车没房,出门坐公车、地铁,挺好的。而且,这样我就可以观察人们的言行、穿着打扮,这有利于我深入生活,写出来的作品才有‘人味’。”

红楼梦中人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窗边一个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女孩单手托腮,慢慢低喃着这句诗,反复咀嚼。这就是我。”贾爱华说她上小学时曾从父亲书柜里偷偷拿过一本“大人书”看。

虽然不太理解里面的爱恨情仇、尔虞我诈,她还是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她喜欢书中的意境。“感觉自己化成了一滩春水,或一阵微风,徜徉其中。就和我爱看的画风细腻的小人书一样,那么优美,仅靠一两句话、一两幅图就可以让我在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中失神很久。”贾爱华从小就对书籍以及文字感兴趣。除了看书,她还尝试着写作。

一天,在武汉读小学的贾爱华翻阅《儿童文学》时,被上面的“六一儿童节征稿启事”吸引。还不完全理解“征稿”涵义的小爱华,只觉得这件事好像挺好玩的,喜滋滋地拿起铅笔和作业本,埋首创作了一篇有许多汉语拼音的作文,投给杂志社。

就在贾爱华逐渐将这件事淡忘时,她收到了《儿童文学》寄来的一张书签。“书签细细长长,上面有浮雕——刻着白娘子和一只仙鹤。手法特别细腻,白娘子的秀发丝丝分明;仙鹤仿佛真的能展开双翅……”小爱华屏住呼吸,害怕童话般的梦幻景象太快消失,睁着闪亮眸子凝视着这张烫金书签。

贾爱华把这张书签保留至今,那是儿时的她为自己打造的第一个童话世界。这个唯美的幻境成为她童年的小秘密,赋予了她别人无法理解的快乐。因此,身为人母后,贾爱华也决定给儿子砌造一个童话世界,给予儿子她小时候感受到的一切美好。

十分关心孩子启蒙教育的贾爱华,走遍了大小书店,却找不到以东方文化为背景,易于幼儿理解的童话书。于是,她把一些生活小常识编成“小猪故事”,讲给属猪的儿子听。

谁知贾爱华的“小猪故事”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次,有人见到贾爱华的故事手稿后,提醒她,“要是这些故事能动起来多好呀!”贾爱华动了心,成立西贝创意工作室,为自己创作的小猪故事塑造卡通形象。

2006年新年第一天,1000集大型儿童养教动画故事片——《Q城宝贝》,在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猪妈妈”贾爱华为全国小朋友建造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童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能会有一些灰色记忆,但我不会让成长中不阳光的事物一直勒着自己,甚至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毕竟,怨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

我的个性童年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

贾爱华(以下简称贾):很难回答,没有忠诚度,现在很爱玩儿子的玩具

青:小时候最喜欢唱的儿歌?

贾:小时候会唱的歌就那么几首,会唱很多样板戏

青:小时候有没有看过动画片,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动画片?

贾:《渔童》

青: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

贾: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正规的游戏,都是体力游戏

青:小时候梦想自己长大最想干什么?

贾:我很小就觉得自己会当作家,那时鲁迅是一面旗帜,虽然不知道他写过什么,只觉得当作家是很风光的事

青:小时候最不愿意做什么事?

贾:喝牛奶

青:小时候最崇拜的人?

贾:爸爸

青: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

贾:小人书

青: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贾:小时候欢迎过西哈努克亲王

青:最怀念的一次六一儿童节?

贾:没啥印象,那时没啥“六一”的概念

青:理想中的“六一”?

爱华英语:小荷才露尖尖角 篇5

在前不久的4月,爱华英语刚刚过完了11岁生日。紧随其后,5月25日,爱华英语的第四个分校盛景国际分校盛大开业,如今,世纪金源分校也即将揭开面纱,面向社会招生。11年5个校区,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数字,相反,这个在社会舆论中受到颇多美誉的学校扩张速度如此之慢,不禁让人疑惑。但这件事情在陈曦看来,她非但不感觉奇怪,反而认为正是这种稳健的步伐成就了今天的爱华。

“与其和同行们比学校的规模,不如拿质量说话。”陈曦清脆却不失温婉的语气中,夹杂着自信。当然,陈曦有她的王牌,早在2009年,仅有两个校区的爱华就被评为“代表北京最高办学水平的英语培训机构”,到了2010年,爱华又被评为“最具推荐价值的小学生英语培训机构”。这是陈曦走过艰辛的11年中最大的欣慰。

小荷才露尖尖角,爱华英语虽然没有在规模上疯狂扩张,陈曦的钱包也没有多鼓,但是爱华经过陈曦的精雕细琢后,似乎离教育的本质更近。爱华英语十余年积攒的“量变”将要、或者正在发生“质变”。

在中国教育体制中逆行

陈曦从创业开始,就在做一件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

陈曦曾在爱尔兰留学并工作5年,是学校留学生办公室的负责人。这原本是一份很安稳的工作,但在常年与留学生们交流之中,她却背上了一个重大的思想包袱——在90年代从世界各国走出的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都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的综合素质都相对较高,绝非单纯依靠优越的家境。但是当他们踏出国门,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往往会遇到诸多麻烦。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交流障碍。“这些考托福分数极高的孩子,到国外竟然听不懂老师讲课。虽然他们考试的分数并不比来自英语国家的孩子低,但是他们却多数有交流障碍。这真是件让人心痛的事!”陈曦处心积虑,“中国的教育怎么了?!”

这段经历让陈曦无论在语言教学的层面上,还是在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化上,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心得。于是她凭着一种夹杂着冲动的热情回到中国创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举国上下都以分数评高低的年代,陈曦却要办一所“实用派”英语培训学校。她却另辟蹊径,将应试教育拒之门外,不辅导孩子考试,而侧重于孩子的口语表达,并以小班制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还格外着重对孩子阳光心态的培养。这种办学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这也给爱华英语早期的运营带来麻烦。最初来爱华英语报名的家长,多数会询问:“有考前冲刺吗?”“有剑桥英语吗?”爱华英语当然是无法满足这样一类家长的,爱华曾一度陷入招生困境。

但是,陈曦却固执地一条路走到黑,她不但没有改变学校的教学模式,反而再度向自己提出挑战,将小班制定位为“一对八”的模式,即一个全职外教带八个孩子,把教学做到极致。于是,我们今天看到,来爱华咨询的家长多数会问:“这里的语言环境是什么样的?”“这里的外教都是什么资历?”“我的孩子胆子很小,来爱华就真能大胆张口说英语吗?”“我们想让孩子出国,这里除了教英语外,有国际文化课吗?”

家长观念的转变,让陈曦认为她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的力量虽然是有限的,但我会尽可能地去影响我可以影响的人。”说到此处,陈曦爽朗地笑了起来,露出大大的酒窝,她的这个在当初被众人看成是空想的想法,如今终于成为现实。

打造良心工程

人们都熟知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自于客户的需求。表面上看,陈曦的做法似乎在与中国体制抗衡,向传统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语言教育说“NO”。实际上,是陈曦的目光看得很远。

2001年,陳曦开始为创办爱华英语做准备,而这一年恰好中国申奥成功。这样的一个历史事件对于陈曦来说无疑是最适宜的机遇。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全国、尤其是北京开始重视英文表达,这也成为推动中国语言教学发展的一个绝好的契机。

此后,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领域的深度沟通,更加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融合,语言的障碍在逐渐扫除。在这样的社会里,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人只会说汉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双母语时代即将、或者正在到来。时代的发展是语言教育市场的鞭策者,与其说陈曦在十年前是逆水行舟,不如说这是她的先见之明。

爱华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是相吻合的。陈曦在采访中说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尊重教育规律”。爱华英语从2002年正式招生开始,直到2007年都只有一个校区。在初创学校的几年,陈曦一门心思想把学校做得完美,与教学相关的事情,她几乎都要亲自过问。包括课程设置、选取教材……她在每个细节上都要精雕细琢。然而,经过孩子们和家长们口口相传后,爱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其中一个远住大兴的孩子为了来爱华学习英语,来回往返路途竟需要花费4个小时。而且这个孩子一学就是6年。家长们都说:“爱华这么优秀,为什么只有一个校区呢?”这句问话突然让陈曦开窍。“我当初回国的时候就是想让中国更多的孩子张口说英语。我为什么不能把规模做大一些,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呢?”陈曦开始反问自己。于是,在2008年底,爱华英语走出了石景山,走向了海淀,创建了第二个校区。到了2010年,爱华英语走进了中关村……

爱华英语的这种扩张是稳健的。从陈曦办学的态度和她的行事风格中很容易会发现,她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她能控制自己不为利益驱使的能力。一个集团,尤其是一个教育集团在疯狂扩张的背后,所牺牲的一定是孩子们的利益。“教育不能怠慢,成长不能重来。”这是陈曦在每一次对爱华新员工进校后第一次培训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她多年恪守的准则。“教育是良心活,教育工作者不像普通制造型企业的员工,制造型企业允许有次品率,但教育是绝对不能有次品率的。人长过3岁,就没有3岁了,教育是良心工程。”陈曦说得很认真。

nlc202309040250

“爱华如莲”

当然,爱华的成功除了离不开陈曦的努力以外,还离不开另外一个人。

在采访陈曦的时候,陈曦话里话外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她的合伙人、爱华英语的外方校长——心理学硕士、文学博士大卫·考特(Dr.David Cotter)。考特博士绝非是学校的名誉校长,而是全面监管爱华英语的全球选师团、师资培训、教学督导和研发等重要管理工作的校长。

考特博士是爱华英语的创始人之一,他当初抱着对中国的向往,对合伙人陈曦的信任,以及他的满腔抱负——希望为中国孩子做些事的愿望来到中国。而在此后的11年里,考特博士因为工作繁忙,只回国探望两次,他把中國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并娶了中国的妻子,还有个可爱的宝宝。在爱华成立的早期,考特博士经常亲自给学员上课,他每次走上讲台都活力十足,教学方式诙谐幽默,孩子们非常喜欢他。对于他来说,爱华英语的每位员工和学员都是他的家人和朋友。

说起考特博士对老师和孩子们的爱,每一个爱华人都会想起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的回忆。事件虽已过一年,但对于每一个爱华人来说,却依然历历在目。

事发当天,爱华英语学校80多名孩子正在北京房山青龙湖少年军校基地开展夏令营活动。傍晚,正当孩子们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房山是重灾区,水位迅速上涨,基地一侧的围墙已经被冲毁了,洪水滚滚流出,把基地门前公路冲开了一个十多米长、四五米宽的豁口。彼时,校长陈曦正在带领海外游学营的孩子在国外,考特博士恰好在北京。当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让司机开车去事发现场,“我要让我的学生和老师第一时间看到我!”考特博士当时心急如焚。但是当时北京的4环和5环交通已经完全瘫痪了,车辆无法驶入现场,直到第二天凌晨天蒙蒙亮的时候,冲锋舟率先驶入了现场,考特博士看到后,摆脱众人的劝阻,愣是一个人淌了过去,一米九的大个子,大水却已齐胸之深。当学生和老师看到他的时候,抱着他哭。

危难见真情。陈曦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眼眶有些湿润,“考特博士简直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白求恩!”她说。

爱华团队就是由这样一群有梦有爱的人组成的。采访时陈曦突然想到前些日子看过的一本书,名为《人生如莲》。她突然发觉爱华也如莲。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成功或者失败等结果的呈现,都是莲花露在水面之上的花朵,而生出如此美丽的花朵的根源却在于水下看不到的深层养分的积累。“成长是有过程的,坚守也好,扩张也好,我们会找好平衡点,支撑学校长足、健康地发展,奔着英语行业里的清华——‘百年爱华’这个方向去走。”陈曦说。

华爱华案例 篇6

有Wi-Fi时,它是一台中规中矩的平板电脑

MTV500采取了经典的黑白配色方案,机身材料为ABS塑料,机器整体做工精细。机身右上角集中了开关键和音量加减键,右侧则分布了耳机插孔、TF卡插槽等插口。

硬件方面,则采用1GHz的CORTEX-A8处理器、512MB内存、7英寸800×480分辨率G+G镜面多点电容触摸屏,安卓4.0.3操作系统,除了内存稍小以外,其余参数都属于主流配置,屏幕触控效果优良,但是显示素质较为一般。常见的应用和游戏例如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UC浏览器等程序都能流畅的运行。

无网情况下,它是一台移动电视

在MTV500机身左上角隐藏了一个天线,将天线抽出、点击CMMB应用,此时MTV500就变身成为一台移动电视。

现在,全国CMMB信号已经覆盖了1200多个城市,除了能收看CCTV1、CCTV5、CCTV新闻频道外还能收看当地的电视节目(通常为当地的一套、二套和卫视),一般为7至8套电视节目,图像信号分辨率为320×240,与传统电视节目之间的时滞约10秒。爱华MTV500内置了三年免费的CMMB服务,后期CMMB信号的覆盖面会增加,图像信号分辨率也会提高。

夜深人静了,“睛彩”仍在继续

除了能收看电视以外,MTV500还首家支持中广最新的CMMB数据推送业务。只要在睡觉前记得把MTV500的天线抽出放在CMMB信号较强的位置,保证一晚的电量供应(事先充满电或插电),MTV500就会在夜间自行接受CMMB基站推送的睛彩报纸、睛彩杂志、睛彩排行榜等数据业务内容,一晚累计的数据推送量达到几十MB。或者,你可以睡前点击“CMMB服务”应用,定时录制想收看的电视节目。这样等你一觉醒来,MTV500就已经有了很多可看的新鲜内容,足够打发班车上无聊的时光了。

编辑寄语

上一篇:仓库人员培训计划下一篇: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