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案例(共12篇)
国际案例 篇1
一、国际商法课程的教情、学情分析
(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作为调整商事组织和国际商事交易的各种法律规范总称, 国际商法是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国际商法课程内容非常庞杂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我国相关商事法律的基础上, 着力于比较、分析, 力求把握相关国际商事条约、惯例及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的有关商事法律规定, 熟悉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游戏规则、初步具备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
( 二) 教学对象
通过先期课程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但法律常识并不等同于商事法律常识, 学生的起步知识和国际商法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知识间有着很深的“鸿沟”。法律来源于生活, 是社会生活、物质基础最基本的反映, 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够也是学好国际商法的负能量。
( 三) 教学方法
国际商法课程大都沿袭传统“注释式”的法学教学方法, 考核也以“再现”老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这种纯理论、经院式讲授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学活动就是理论灌输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被灌输”的过程。二是缺乏互动要素, 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命和服从,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欠缺互动的基础和动力。其三, 从教学结果看, 学生知识型成果颇丰, 但应用型能力不足, 更遑论用己所学去解决未来之困。最后, 评价手段单一, 没有考查实践能力的手段。在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是一种高效、可行的选择。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解析
( 一)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 内涵。案例教学是指以老师选定的案例为教学主线, 学生通过个人研习、小组讨论及班级研讨等多重互动手段, 分析研究案例案情及相关问题, 借此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良好批判性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起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式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师生之间展开地位平等的问答式辩论, 通过不断发现并揭露对方对话中的矛盾且随着错误的陆续修正, 最终形成对某一问题包容性的理解与认同。1870年,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戴尔首次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法学教学并获得骄人的教学效果,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尝试案例教学。
2. 基本特征。 ( 1) 多边互动性。在案例教学背景之下, 教师只是“导演”, 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听众”, 案例教学开创出的这种多边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格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边互动性是案例教学所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也是教师讲得较少而学生收获较多的重要原因。 (2) 民主参与性。案例教学借助“案情”这一“现实模拟”, 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现实情境之中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 案例教学也是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参与案例教学各方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 否则案例教学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就相关问题启而不发, 也可适当引申加以点拨;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案情事实的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认识, 在组际之间可以展开激辩。随着观点的碰撞、理解的深入、思维的扩展, 真理也就逐渐呈现。
( 二)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迁移理论比较圆满地解释了案例教学为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迁移,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相同要素理论认为相同要素越多, 迁移的程度越高。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一般源自于真实的实例或高度“仿真”例, 学生阅读案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亲历”现实, 思考和解答案例相关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处理”未来的真例。可以说, 案例教学是“今天举别人昨天发生的故事来推演你明天将要遇到的现实”, 案情的高度“仿真性”确保了未来的迁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案例教学中所概括出的相关案例所涉问题的一般原理 ( 经验“泛化”) 更加有助于未来类似问题的解决。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运用, 更在于教会你如何学习, 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创设出一种“迁移”学习情境, 更为重要地是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如何学习的能力。
三、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剖析
( 一) 课前准备
1. 构建国际商法案例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根本, 是案例教学全过程的主线, 其效果如何与选编的案例休戚相关。选编国际商法案例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把握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案例的案情事实与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对应性, 案情需能较好地揭示相应的法律规则。要选编那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且应用性强的案例, 比如讲授合同法有关合同何时成立问题时, 就要选用能体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到达主义”和“投邮主义”不同规则的案例。 (2) 注重新颖性。国际商法案例的新颖性要求之一是案情内容要新颖, 案例选编要根植于国际商事法律实践, 所选案情要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 其次, 案例所涉法律规则要随着国际商事法律规范或惯例的修订同步更新, 比如讲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时要选编案情内含DAP、DAT术语的案例。 (3) 体现层次性。对某些关键的知识点要选编由单一型案例和综合型案例构成的、由易至难的阶梯递进式案例。
2. 老师布置案例, 学生事先研读。教师要适时提前把对应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 提示重点、难点, 提供案例所涉及的国际商事法律规范。老师要对案例所涉的教学知识点要熟烂于心, 要善于发问, 研究提问的时机、技巧, 也要善于应答, 对案例教学中的变数要有应变之策。学生事先研读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 该环节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要自主通读案例, 理清案情的各种法律关系, 查找资料, 试着解答案例所附问题, 找出理解中的模糊点, 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 为了阐释看法还要准备课堂发言稿。
( 二) 课中实践
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课中实践环节的所有设计均以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问答与辩论的高效运转为必要。关于案情呈现可以是教师简练归纳, 也可以借用多媒体, 还可以把主动权一开始就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或动手能力。分组的可行策略为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为宜, 人员组合应以彼此间的熟悉程度为考量因素之一, 也可直接以学生之间的自然关系分组, 要形成有利于“人人有话说、个个能发言”的良好氛围。对于单一性案例, 宜采取控制性讨论方式, 案情呈现之后, 教师就所授理论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讨论或辩论, 待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较为明晰时老师要适时总结和归纳。综合型案例适用的开放式讨论赋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及能动讨论的机会, 因为案例的相关问题可能没有确定答案, 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要循循善诱, 对建设性的观点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课中实践环节教师是研讨的组织者、辩论的提示与参与者, 学生才是运动员, 教师要明确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 三) 课后评价
完整的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过程理应包含评价环节,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为过程评价, 参与讨论积极性、合作精神、表达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而不以表述结论或观点的对或错来进行评价, 评价途径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来综合评判。对案例本身适用效果的评价也要征询学生的意见, 教师要对整个国际商法的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归纳得失。
参考文献
[1]陈雄.苏格拉底法学案例教学法之应用[J].文史博览, 2010, (2) .
[2]向玉兰.法学案例教学法之案例讨论的准备与组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 .
[3]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3) .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 .
国际案例 篇2
2、贸易壁垒指什么?常用的保护贸易的工具有哪些?
3、世贸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P66-674、使用信用证收付款有何特点?P1605、FOBCFRCIF是什么意思?P116-P12
2以2000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而2005年出口价格上涨7%,进口价格下降3%,即2005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7,进口价格指数为97,则
贸易条件指数=107/97*100=110.3即贸易条件改善程度为10.3%。
香港某中间商A,就某商品以电报邀请我方发盘。我方于6月1日向A发盘并限6月6日复到有效。6月5日我方收到美商B按我方发盘开来的信用证,同时收到A来电称:“你1日实盘已转B”。由于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猛涨,我方将信用证退回开证行并按新价格向B发盘。B则认为其信用证于发盘有效期内送达,是有效的承诺,故合同已订立,拒绝接受新价,要求我方按原发盘价交货。
分析:我方是要约人,A是被要约人,B则是第三人。尽管B在有效期内开来信用证表示完全接受我方发盘,但这种接受不构成有效承诺,我方与B之间未产生合同关系,故可据此驳回B的要求。
案例:中国C公司于2001年7月16日收到巴黎D公司发盘:“马口铁500公吨,每吨545美元CFR中国口岸,8月份装运,即期信用证支付,限20日复到有效”。我方于17日复电:“若单价为500美元CFR中国口岸可接受500公吨马口铁,履约中如有争议在中国仲裁”。D公司复电“市场坚挺,价格不能减,仲裁条件可接受,速复。”此时马口铁价格确实趋涨。我方于19日复电“接受你16日发盘,信用证已由中国银行开出,请确认”。但法商未确认并退回信用证。(1)合同是否成立(2)我方有无失误
分析:(1)合同不能成立。理由是:D公司16日经过C公司17日的还盘已失效。
(2)我方失误。具体有二:
1、我C公司不接D公司16日发盘,而应接受其17日盘。
2、在作“接受”时,不应用“请确认”样或文句。
案例:我国某出口公司向德国商人出口大麻籽一批,合同中的品质条款规定:含水:最高15%;含杂质:最高3%谈判过程中,我方曾向对方寄过样品,签订合同后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到德国后,经检验,货物品质达到合同规定的规格要求,但买方提出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7%,并出示了检验证明书,要求我方赔偿600英镑的损失。
思考:本案例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我方是否可以以该交易并非凭样品买卖为由而不予理赔呢?
分析:此案的焦点在于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或是既凭样品又凭规格买卖。从合同规定来看是凭规格买卖,但我方在成交前向德方寄去样品,且未声明是参考样品;而订约后又通知对方货物与样品相似,这就使该项交易变成既凭样品又凭规格买卖。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的有关规定,凡属凭样品买卖,卖方所交货物必须与样品一致,否则买方有权提出拒付并索赔。因此,在该项业务中,我方应在赔偿后吸取教训。
进口羊毛10MT,买卖双方约定标准回潮率为11%,经测定10KG羊毛经科学方法除水后净重8KG,问这批羊毛的公量是多少?
解:实际回潮率=[2/(10-2)]×100%=25%
公量=10×(1+11%)/(1+25%)=8.88MT
中国某公司从国外进口某农产品,合同数量为100万公吨,允许溢短装5%,而外商装船时共装运了120万公吨,对多装的15万公吨,我方应如何处理?
分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卖方所交货物的数量大于合同规定的数量,买方除了可以拒收多交部分外,也可以收取多交部分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但因按合同价格付款。如果卖方所交货物的数量小于合同规定的数量,卖方应在规定的交货期届满前补交,但不得使买方遭受不合理的不便或承担不合理的开支。即使如此,买方也有保留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某出口公司在一商交会上与外商当面谈妥出口大米10000公吨,每公吨USP275 FOB上海。但在签约时合同上只是写10000吨,我方当事人主观上认为合同上的吨就是公吨,而发货时外商却要求按长吨供货。请问:外商要求是否合理?应如何处理此纠纷?
分析:1.这是一起外商利用合同计量单位的规定不严格而要多付货物的纠纷事件。
2.由于双方在洽谈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公吨,同时,作为计量单位的吨又有公吨、长吨、短吨等不同解释,因此外商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
3.处理方法:一种是将合同中的吨改为公吨,仍维持原合同价格;另一种是将合同中的吨改为长吨,原合同价格按长吨与公吨之间的比例作相应更改。
案例:我国某出口公司对外出口一批罐头,合同规定数量为454克X24听纸箱1000箱。我方根据库存情况,实际出口454克X48听纸箱装500箱。外商我方包装不符为由拒收货物。问:外商拒收是否有理,为什么?
评析:依据有关惯例,包装也是贸易合同的要件之一,包装不符合合同要求,进口商可以拒收货物并且提出索赔。
菲律宾客户与上海某自行车厂洽谈进口“永久牌”自行车10000辆,但要求我方改用“剑”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MadeInChina”字样。我方能否接受?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分析:1.定牌中性包装。2.注意:首先,无法判断对方所用商标在国外是否有第三者注册,这应在合同中列明“若发生工业产权争议应由买方负责”。其次,要考虑我方品牌产品在对方市场的销售情况,若我方商品在对方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则不应接受,否则会影响我方的产品地位。
某新被批准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企业(A厂)与外商(B商)以CIF条件成交了一笔出口空调的合同,B商签约时提出,CIF条件就是成本加货物运到目的地的保险费和运费,CIF合同就是到货合同,应当到货后由买方检验,在其认为合格后才能付款。听了外商的这番话,A厂领导认为有道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加之他认为其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也不怕对方检验。所以,双方在合同中签署了“由买方收货并检验合格后付款”的条款。A厂收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按要求出运货物,并向银行交单索汇。可是一个星期后,不见开证行付款,催要时开证行复电说,现在开证申请人尚未验货,所以不能付款。A厂立即与B商联系,对方答复说,权威机构目前没有时间检验所以不能付款。两个月后,B商来电称,经权威机构检验,发现部分货物的个别指标不合格,要求退货。双方为此多次洽商,又托了1个多月,最后,争议以A厂对所谓不合格的部分货物作6.5折处理而告终。A厂遭受了晚收款3个月的外汇利息和部分货物打折损失,共计12万美元。
分析:A厂对CIF合同的性质没有正确理解。CIF术语是装运港交货的贸易术语,卖方承担的风险只限货物装上船之前,卖方在装运港完成交货义务,并不保证将货物送到岸。合同的“检验后付款”的条款从根本上改变了CIF合同的性质。
国外一进口公司与我国一出口公司签订一笔食品出口合同,交易条件为FOB大连,付款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随后,卖方收到买方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即按期将货物装上买方指派的船只,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装船结束后半小时载货船舱出现火情,船长立即组织救火,先启用CO2系统灭火,但该系统失灵,只好用消防水灭火将火扑灭。经商检部门鉴定,该批货物因火灾和严重泡湿而完全丧失商业价值。卖方立即通知买方,征求处理意见。买方来电称,卖方应负责卸下损坏的货物,重新备货装船,并声称将指示银行撤销已开出的信用证。卖方则认为,合同义务已履行,没有义务卸下损坏的货物和重新备货装船,并认为买方应该支付货款。船方因货物已毁损,拒绝签发提单,并以火灾免责为由拒绝承担赔偿。分析:买方不能要求卖方负责替换货物。买方不能拒绝付款。主要责任应由谁来承担(意外失火和灭火不利造成的损失分开)。
某公司出口纺织品一批到欧洲某港口,原定价为欧洲港口每打CFR105美元,保险费率为0.8%,按加成10%作为保险金额,改报成CIF价格后的保险金额计算方法如下:
CIF=105/[1-0.8%×(1+10%)]=105.93美元
保险金额=105.9322×(1+10%)=116美元(取整)
我方与外商以CIF价成交,成交金额为2000美元,含3%的佣金。现在外商要求该报CIF净价,并要求相应降低价格。在保持我方净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应如何报价?
解:CIF净价=CIF含佣价×(1-佣金率)=2000×(1-3%)=1940美元
我方对外出口某商品,CFR净价为1000美元,现在外商要求改报CFRC5%价。在保持我方净收入不变的前提下,应如何报价?
解:CFRC5%=CFR净价/(1-佣金率)=CFR净价/(1-5%)= 1000/(1-5%)=1052.63美元
某开证行按照自己所开出的信用证的规定,对受益人提交的,经审查符合要求已履行了付款责任。但在进口商向开证行赎单后发现单据中提单是倒签的,于是进口商立即要求开证行退回货款并赔偿其他损失。问进口商的要求合理吗?
分析:凡涉外经济合同中的重要条款在信用证上有所更改,造成两者不一致时,卖方既要重合同守信用,不违背合同条款;又要严格遵循单据与信用证严格相符的原则,以保证安全收汇。所以,应尽早向客户指明不符条款,令其修改信用证,以实现信用证与合同的一致。
我某进口企业按FOB条件向欧洲某厂商订购一批货物。当我方派船前往西欧指定港口接货时,正值埃及与以色列发生战争,埃及被迫关闭苏伊士运河。我所派轮船只得绕道南非好望角航行,由于绕道而增加航程,致使船只延迟到达装货港口。欧洲厂商要求我方赔偿因接货船只迟到而造成的仓租和利息,我方拒绝了对方要求,因此引起争议。问题:请问欧洲厂商的要求合理?为什么?
分析:欧洲厂商的要求不合理。因为我方所派船只迟到,是由于战争造成,这属于社会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项,如果我方在合理的时间内通知对方,并提供有效的不可抗力证明,则可免除赔偿责任;否则,应付赔偿责任。
某年,我国A公司与英国B公司成交小麦100公吨每公吨CFR London 400英镑,总金额为 40000英镑,交货期为当年5月~9月份。签约后,A公司购货地发生水灾,于是我方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除交货责任。但对方回电拒绝。问题:我方要求以不可抗力免除交货的理由是否充分?
分析:不可抗力事由发生后,带来两种后果,解除合同与变更履行。本例中,合同中小麦并非特定产地产品,某一产地发生水灾可以从其它产地调集,所以A无法要求免除交货义务。
某日,三地外汇市场的外汇行情如下:
纽约: EUR1=USD 1.1100/1.1110--①
法兰克福: GBP1=EUR 1.4300/1.4350--②
伦敦: GBP1=USD 1.7100/1.7150--③
某投资者准备投入1000万USD套汇,试分析:(1)在这三个市场套汇,可行否?(2)如果可行的话,该怎么运作?收益如何?
分析:(1)分析可行性:A、在同一标价法下B、买入汇率乘积或卖出汇率乘积≠1将③式可转换成USD1= GBP 0.5831/0.5848
1.1100×1.4300×0.5831=0.9255可行
(2)比较在伦敦卖出美元和在纽约卖出美元:
1/1.715与(1/1.1110)×(1/1.4350)的大小
1/1.715<(1/1.1110)×(1/1.4350)
所以在纽约卖出美元,则套汇路线为:纽约---法兰克福---伦敦
1000
1.11101.7100=1072.58万美元获利:72.58万美元 1.43501收益率:7.258%
例:某交易者预测英镑对美元汇率将下跌,他买入2份看跌期权(欧式),每份合同金额6.25万英镑,约定汇率GBP 1=USD 1.5610,期权费每英镑0.02美元。
当合同到期日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010,GBP 1=USD 1.5410 ;GBP 1=USD 1.5510,GBP 1=USD 1.5650时,分析买方是否履约及盈亏情况。
分析:1 当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010
1.5010<1.5610, 履行合约,盈利(1.5610-0.02-1.5010)×12.5=0.5万美元当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410
1.5410<1.5610 , 履行合约
(1.5610-0.02-1.5410)×12.5=0盈亏平衡当市场汇率为GBP 1=USD 1.5510
1.5510 <1.5610 , 履行合约
(1.5610-0.02-1.5510)×12.5=-1250美元亏损,小于期权费
国际专线电路调试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封装协议MSTPMTUGFP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众多国内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国际专线电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际电路的开通也面临涉及段落多、异设备、异厂家、跨国际运营商的复杂环境,开通难度非常大,目前国内运营商可借鉴的经验非常少。
1案例背景
客户A是国内运营商X的重要合作伙伴。近期,其申请了到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的3条国际MSTP专线电路。
运营商X国内端采用华为Metro 1000传输设备EFS单板接入以太网专线业务,对端(国外运营商)采用思科15454传输设备,在电路开通调试中碰到以下几个问题:
1. 日本电路 全程业务数据配置完成后,测试两端无法ping通。
2. 英国电路和意大利电路 调通传输电路后,进行全程联调,ping 65500字节的大包有3%丢包;用MSTP仪表打环测试能够达到10M带宽,但两端使用单台电脑下载达不到10M带宽。
2案例分析
下面对这3条电路的开通、调试过程详细分析如下:
1. 日本电路
(1)检查国内传输网元告警,Metro 1000设备EFS单板有LP_TIM_VC12、LP_SLM_VC12、LP_RDI_VC12告警,说明两端设备J2、V5字节设置不一致。
(2)由于对端设备查询这两个字节比较困难,华为默认的J2字节为HuaWei SBS,V5字节为异步,因此对J2、V5字节尝试更改,当J2字节修改为“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16进制方式16个0)后,LP_TIM-V12告警消失。V5字节从0X01至0X0D依次修改,发现对端设备采用GFP_F封装协议时,V5字节为0X0D(GFP映射),当对端设备采用HDLC封装协议时,V5字节为0X08(其它映射(测试使用)),设置和对端一致后,LP_SLM_VC12、LP_RDI_VC12告警消失。
(3)封装与映射中需要配置的包括映射协议、扰码方式、校验字段长度、FCS计算位序、扩展头选项,而对端思科设备只能看到映射协议和校验字段长度两项。在映射协议上,华为EFS单板支持GFP、HDLC、LAPS三种封装协议, GFP协议包括GFP-F和GFP-T协议,华为的EFS单板支持的是GFP_F协议;对端选择GFP-F协议,本端选择GFP协议,校验字段长度上,对端选择CRC32,本端选择FCS32。其它三项扰码方式、FCS计算位序与扩展头选项只能通过设置不同的选项来测试,最终选择扰码方式为“X43+1”, FCS计算位序为“Big endian”,扩展头选项为“没有”。
(4)端口内外部属性设置,进入华为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如果不带VLAN,则需要将外部端口属性设置为ACCESS,同时在入端口后打上默认的VLAN ID(具体VLAN ID可以修改),如果进入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带VLAN,则需要将端口属性设置为Tag Aware,对数据进行透传。之前了解到对端思科设备为VLAN为7的数据,需要将端口属性设置为Tag Aware,来透传数据。后来与日本端联系,了解到对端设备不带VLAN,因此将内外部端口属性都设置为ACCESS,默认VLAN设置为1。
(5)以上设置完成后,通过电脑能够ping通。
2. 英国和意大利电路
(1)分别在英国POP点与国内长途落地机房SDH设备上配置以太网落地,国内端采用Metro 3000设备EFS单板接入以太网专线业务,对端(国外)采用思科15454设备。
(2)英国POP点架设FTP服务器端,国内使用FTP客户端进行下载测试;最高下载速度为525KB/S,平均保持在300KB/S。经检查英国POP点传输设备端口为强制10M全双工, FTP服务器端口为自适应,将该FTP服务器端口修改为强制10M全双工,再进行FTP下载测试,网速稍有好转,平均下载速度保持在360KB/S。英国POP点发现传输设备(思科)有异常:伦敦向国内测FTP时端口的PM,检测到思科传输设备端口上ifInErrors计数值增加的比较多。检查国内端传输设备无异常。在国内段的PC机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进行抓包, 发现许多“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且报文长度均为1248字节。因此判断在分段和重装过程中影响了传送效率,使得带宽不能充分利用。而要使得一个报文不被分段和重装,可以调整全程线路上的MTU值至最大,或者将PC机TCP MSS值调整小点。
(3)出于以上的分析,检查MTU值。英国POP点告知思科设备无法修改MTU值,且无法找到该值在何处。由于华为设备默认为1522,华为国内端直接将MTU值由1522修改为9600,再次测试该电路,传输速率保持在1.17MB/S,问题得到解决。
(4)将整个电路放通。由国内客户PC机至英国PC机直接进行测试,Ping 65500的包有严重丢包现象,使用飞秋传送文件速度最高为30KB/S。该测试表明用户使用为非正常状态。
(5)抛开客户国内及英国两端路由器进行测试。测试发现,“飞秋”传输速度只有500-600KB/S。该结果也为非正常数值。经检查客户国内端PC机网卡端口模式为100M半双工,经协商同时将双方PC机网卡端口模式同时改为100M全双工,修改后客户英国端PC机闪断(飞秋可以登陆然后就断掉,之后端口无法启用),并发现客户英国端只能使用10M全双工模式。双方又同时将PC机端口模式修改为10M全双工,使用“飞秋”传送文件发现“飞秋”传输速度只有250-300KB/S,仍为非正常状态。将客户国内端PC机网卡模式修改为100M全双工,与英国端PC机重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Ping 65500 的包,无丢包现象,“飞秋”文件传输速度为891KB/S,英国伦敦POP点查看端口流量使用率为80%。在传送文件同时进行65500的大包Ping测,共计Ping 包495个,丢包0个,丢包率为0%。意大利也按照同样方式更改设置,测试亦正常。
3案例总结
总结上述三条国际电路的开通过程,调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封装协议采用华为设置GFP协议,思科设置GFP-F协议,校验字段长度华为设置FCS32,思科设置CRC32,华为扰码方式设置“X43+1”, FCS计算位序设置“Big endian”、扩展头选项设置为“没有”,思科设备无此三项;
2. J2字节设置为16进制的16个00,V5字节设置为0X0D(GFP映射);
3. 内外部端口属性设置,根据FE口对接设备来选择,本案例内外部端口都设置为ACCESS;
4. 传输设备MTU需要匹配成最大值(思科设备默认为9600,华为设备默认为1522),故以后碰到类似电路开通时,建议本端华为传输设备MTU值都用9600;
5. 用户端路由器相应端口模式应该和传输设备的端口模式一致。
International Line Circuit Debugging Case Analysis
Yang Bo
(China Unicom Chongqing branch,Chongqing 40004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tional line circuit involves several key technology and specific method of debugging
Key wordsencapsulation protocol,MSTP,MTU,GFP
国际专线电路调试案例分析 篇4
1案例背景
客户A是国内运营商X的重要合作伙伴。近期, 其申请了到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的3条国际MSTP专线电路。
运营商X国内端采用华为Metro 1000传输设备EFS单板接入以太网专线业务, 对端 (国外运营商) 采用思科15454传输设备, 在电路开通调试中碰到以下几个问题:
1. 日本电路全程业务数据配置完成后, 测试两端无法ping通。
2.英国电路和意大利电路调通传输电路后, 进行全程联调, ping 65500字节的大包有3%丢包;用MSTP仪表打环测试能够达到10M带宽, 但两端使用单台电脑下载达不到10M带宽。
2案例分析
下面对这3条电路的开通、调试过程详细分析如下:
1. 日本电路
(1) 检查国内传输网元告警, Metro 1000设备EFS单板有LP_TIM_VC12、LP_SLM_VC12、LP_RDI_VC12告警, 说明两端设备J2、V5字节设置不一致。
(2) 由于对端设备查询这两个字节比较困难, 华为默认的J2字节为HuaWei SBS, V5字节为异步, 因此对J2、V5字节尝试更改, 当J2字节修改为“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16进制方式16个0) 后, LP_TIM-V12告警消失。V5字节从0X01至0X0D依次修改, 发现对端设备采用GFP_F封装协议时, V5字节为0X0D (GFP映射) , 当对端设备采用HDLC封装协议时, V5字节为0X08 (其它映射 (测试使用) ) , 设置和对端一致后, LP_SLM_VC12、LP_RDI_VC12告警消失。
(3) 封装与映射中需要配置的包括映射协议、扰码方式、校验字段长度、FCS计算位序、扩展头选项, 而对端思科设备只能看到映射协议和校验字段长度两项。在映射协议上, 华为EFS单板支持GFP、HDLC、LAPS三种封装协议, GFP协议包括GFP-F和GFP-T协议, 华为的EFS单板支持的是GFP_F协议;对端选择GFP-F协议, 本端选择GFP协议, 校验字段长度上, 对端选择CRC32, 本端选择FCS32。其它三项扰码方式、FCS计算位序与扩展头选项只能通过设置不同的选项来测试, 最终选择扰码方式为“X43+1”, FCS计算位序为“Big endian”, 扩展头选项为“没有”。
(4) 端口内外部属性设置, 进入华为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如果不带VLAN, 则需要将外部端口属性设置为ACCESS, 同时在入端口后打上默认的VLAN ID (具体VLAN ID可以修改) , 如果进入以太网端口的数据带VLAN, 则需要将端口属性设置为Tag Aware, 对数据进行透传。之前了解到对端思科设备为VLAN为7的数据, 需要将端口属性设置为Tag Aware, 来透传数据。后来与日本端联系, 了解到对端设备不带VLAN, 因此将内外部端口属性都设置为ACCESS, 默认VLAN设置为1。
(5) 以上设置完成后, 通过电脑能够ping通。
2. 英国和意大利电路
(1) 分别在英国POP点与国内长途落地机房SDH设备上配置以太网落地, 国内端采用Metro 3000设备EFS单板接入以太网专线业务, 对端 (国外) 采用思科15454设备。
(2) 英国POP点架设FTP服务器端, 国内使用FTP客户端进行下载测试;最高下载速度为525KB/S, 平均保持在300KB/S。经检查英国POP点传输设备端口为强制10M全双工, FTP服务器端口为自适应, 将该FTP服务器端口修改为强制10M全双工, 再进行FTP下载测试, 网速稍有好转, 平均下载速度保持在360KB/S。英国POP点发现传输设备 (思科) 有异常:伦敦向国内测FTP时端口的PM, 检测到思科传输设备端口上if InErrors计数值增加的比较多。检查国内端传输设备无异常。在国内段的PC机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进行抓包, 发现许多“TCP segment of a reassembled PDU”, 且报文长度均为1248字节。因此判断在分段和重装过程中影响了传送效率, 使得带宽不能充分利用。而要使得一个报文不被分段和重装, 可以调整全程线路上的MTU值至最大, 或者将PC机TCP MSS值调整小点。
(3) 出于以上的分析, 检查MTU值。英国POP点告知思科设备无法修改MTU值, 且无法找到该值在何处。由于华为设备默认为1522, 华为国内端直接将MTU值由1522修改为9600, 再次测试该电路, 传输速率保持在1.17MB/S, 问题得到解决。
(4) 将整个电路放通。由国内客户PC机至英国PC机直接进行测试, Ping 65500的包有严重丢包现象, 使用飞秋传送文件速度最高为30KB/S。该测试表明用户使用为非正常状态。
(5) 抛开客户国内及英国两端路由器进行测试。测试发现, “飞秋”传输速度只有500-600KB/S。该结果也为非正常数值。经检查客户国内端PC机网卡端口模式为100M半双工, 经协商同时将双方PC机网卡端口模式同时改为100M全双工, 修改后客户英国端PC机闪断 (飞秋可以登陆然后就断掉, 之后端口无法启用) , 并发现客户英国端只能使用10M全双工模式。双方又同时将PC机端口模式修改为10M全双工, 使用“飞秋”传送文件发现“飞秋”传输速度只有250-300KB/S, 仍为非正常状态。将客户国内端PC机网卡模式修改为100M全双工, 与英国端PC机重新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Ping 65500的包, 无丢包现象, “飞秋”文件传输速度为891KB/S, 英国伦敦POP点查看端口流量使用率为80%。在传送文件同时进行65500的大包Ping测, 共计Ping包495个, 丢包0个, 丢包率为0%。意大利也按照同样方式更改设置, 测试亦正常。
3案例总结
总结上述三条国际电路的开通过程, 调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封装协议采用华为设置GFP协议, 思科设置GFP-F协议, 校验字段长度华为设置FCS32, 思科设置CRC32, 华为扰码方式设置“X43+1”, FCS计算位序设置“Big endian”、扩展头选项设置为“没有”, 思科设备无此三项;
2. J2字节设置为16进制的16个00, V5字节设置为0X0D (GFP映射) ;
3. 内外部端口属性设置, 根据FE口对接设备来选择, 本案例内外部端口都设置为ACCESS;
4. 传输设备MTU需要匹配成最大值 (思科设备默认为9600, 华为设备默认为1522) , 故以后碰到类似电路开通时, 建议本端华为传输设备MTU值都用9600;
5. 用户端路由器相应端口模式应该和传输设备的端口模式一致。
摘要:本文探讨了国际专线电路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具体调试方法。
国际贸易案例 篇5
1、有一份买卖机器零件的合同规定:“„„买卖各方的义务按照《2000年通则》中FOB的规定处理„„,装运港为中国×××口岸,目的港为日本×××口岸„„”。卖方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地履行了交货义务之后,因该批货物在运输途中遇到风险,结果不能到达日本×××口岸。买方以货物不能到达日本×××口岸为理由拒绝付款,但是卖方认为他已经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履行了交货义务,买方应该接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并支付货款。试问:(1)《2000年通则》中FOB对于卖方履行合同的义务主要有哪些规定?(2)在该交易中卖方有无权力要求买方付款?为什么?(3)你认为买方应该如何处理该业务才能确保不能发生损失或能够尽量减少损失?
(1)《2000年通则》中“FOB”对于卖方义务的主要规定有:①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在指定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按港口惯常方式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②负责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办理货物出口手续;③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④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经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如果买卖双方约定电子通信,则所有单据均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EDI message)所替代。(2)在该业务中卖方有权利要求买方付款。原因可从以下三点来讲:
第一,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卖方已经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地履行了交货义务,故卖方不存在未尽义务。
第二,《2000年通则》中“FOB”对于买方义务有规定:负责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收取卖方按合同规定交付的货物,接受与合同相符的单据,等等。由此可见,当卖方已经严格地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履行了交货义务,买方就有义务接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并支付货款。
第三,“货物不能到达日本X X X口岸”不能构成买方拒绝付款的理由。因为FOB合同是装运合同,即卖方的义务是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交货,卖方没有义务保证货物在什么时候到达目的港或保证货物一定能到达目的港。
(3)由于《2000年通则》中“FOB”规定,买方要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因此,当买方收到卖方有关货物已经装船的通知之后,买方应该及时选择保险人和适宜的保险险别办理保险事宜,只有这样,买方才能确保不会发生损失或能够尽量减少损失。
2、有一份买卖奶粉的合同规定:“„„在该批奶粉到达目的地×××口岸时,凭装运单据付款,奶粉到达中国×××口岸是买方付款的限制性条件;除这一条件之外,买卖各方的其他义务按照《2000通则》中CIF的规定处理„„”。该批奶粉在运输途中遇到承包责任范围内的风险,结果不能到达中国×××口岸。买方以货物不能到达中国×××口岸为理由拒绝付款,但卖方认为他已经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投保了规定的险别,买方应该接受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并支付货款。试问:(1)卖方有无凭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的权利?为什么?(2)卖方应该如何处理该业务?
(1)卖方不具备仅仅凭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的权利。其原因是:由于合同规定“„„在该批奶粉到达中国X X X口岸时,凭装运单据付款,奶粉到达中国XXX口岸是买方付款的限制性条件;除这一条件之外,买卖各方的其他义务按照《2000年通则》中CIF的规定处理„„。”可见,该合同虽然使用了CIF价格术语,但该合同并不是一个CIF合同,而是一个“货到付款”的合同,因为合同申明确规定了“奶粉到达中国XXX口岸是买方付款的限制性条件”,因此,根据合同的这一规定,买方就有权利以货物没有到达中国X XX口岸为理由拒绝付款。换言之,卖方不具备仅仅凭装运单据就要求买方付款的权利。
这个案例要求我们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正确理解“合同的规定”与“合同所适用的惯例的规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某一具体事项,如果合同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使该规定同“合同所适用的惯例的规定”相互抵触,则合同双方应该遵守“合同的规定”而不是“惯例的规定”;对于合同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不具体的事项,则合同双方应该遵守“合同所适用的惯例的规定”。[意思自治](2)由于该批奶粉不能到达中国XXX口岸是由于在运输途中遇到“承保责任范围内的风险”,因此,在买方没有接受单据并付款的情况下,卖方可以凭装运单据向保险人获得保险单据中规定的损害赔偿金额。
3、我方拟出口一批滑石块,于2000年2月向香港客商报价USD80/MTCIFHK。港商回电同意我方价格,但要求我方贸易术语改为FOBHK,即要求USD80/MTFOBHK。请依据INCOTERMS的规定,分析我方可否接受?
依据INCOTERMS的规定,我方不应该接受这样的规定。
USD80/MTCIFHK中的HK在这里表示的目的港即香港港。中国的出口商只需负责将货物从中国的某一个港口出运,风险以货物越过船舷为界。而USD80/MTFOBHK中的HK表示的为初始港,即中国的出口商应该将货物从香港港出运,货物从船舷为界。这样中国的出口商必须将货物运至香港以后并且还要将货物装上船。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FOB价与CIF价相同,这样存在投保以及运输费用的时候,好像FOB价更有竞争力。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根据上面对CIF以及FOB的概念的介绍,我们知道,事实上中国的出口商如果采用FOBHK的时候,首先要将货物运至香港,而这些运费将和保险费已经相当于CIFHK中的保险费与运费了,而且还不包括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风险直到将货物从香港港出运交付越过船舷的时候为止。其中在香港的仓储、报关等等费用都将由中国的出口商来负担,这样出口商所承担的费用就很高了,出口商也就得不偿失了。
4、我国某出口公司拟出口化妆品去中东某国。正好该国某佣金商主动来函与该出口公司联系,表示愿意为推销化妆品提供服务,并要求按每笔交易的成交金额给予5%的佣金。不久,经过该佣金商中介,与当地进口商达成CIFC5%、总金额为5万美元的交易,装运期为订约后2个月内从中国港口装运,并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该佣金商即来电要求我国该出口公司立即支付佣金2500美元。出口公司复电称,佣金需待货物装运并收到全部货款后才能支付。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议。
请分析:这起争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该出口公司应当接受什么教训?
这起争议发生的原因是事先未协商好佣金的支付时间。我出口公司应吸取的教训是今后与佣金商就何时支付佣金做出明确规定,并达成书面协议。一般而言,出口业务中,佣金应该在出口企业收到全部货款后才能支付。因为,中间商的服务,不仅在于促成交易,还应负责联系、督促实际买主履约,协助解决履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合同得以圆满履行。
5、我某外贸企业向国外一新客户订购一批初级产品,按CFR中国某港口,即期信用证付款条件成交,合同规定由卖方以程租船方式将货物运交我方。我开证银行凭国外议付行提交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了款。但装运船只一直未到达目的港,后经多方查询,发现承运人原是一家小公司,且在船舶启航后不久已宣告倒闭,承运船舶是一条旧船,船,货物均告失踪,此系卖方与船方互相勾结进行诈骗,导致我方蒙受重大损失。试分析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教训:在采用CFR贸易术语进口时,因租船订舱是卖方,投保是买方,装运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所以买方要调查卖方及船公司的资信;进口如能采用FOB贸易术语(租船订舱、办理保险都在买方),会比较安全。
信用证
1、我国某公司向国外甲商号出口一批货物,甲商号按时开来不可撤销即期议付信用证,该证由设在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乙通知并保兑。我方公司在货物装运后,将全套合格单据送交乙银行议付,收妥货款。但是,乙银行在向开证行索偿时,得知开证行因经营不善已宣告破产。于是,乙银行要求我公司将议付的货款退还,还建议我方可委托其向甲商号直接索取货款。
问:你认为我方公司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2、我国某公司从国外某公司进口一批货物,货物分两批装运,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每批分别由中国银行开立一份信用证。第一批货物装运后,卖方在有效期内向银行交单议付,议付行审单无误后,向卖方议付货款,随后,中国银行对议付行作了偿付。我方在收到第一批货后,发现货物品质不符合合同,因而要求开证行对第二份信用证项下的单据拒绝付款,但开证银行表示拒绝。
问:开证行这样做是否有道理?
开证行拒绝有理。因方要求开证行拒付,实质为撤销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未经有关当事人同意不得撤销。开证行在单证相符时必须付款,不管货物是否与合同相符。有关品质与合同不符,进口方应直接向出口方索赔。
3、买卖双方按CIF条件和信用证支付方式达成一项买卖粮食的大宗交易,合同规定“1-5月份分批装运,每月装运1万公吨”。买方按合同规定开出了信用证,卖方在1-2月份,每月装运10000公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3月份卖方因故未按时装运,而延至4月份才装运出口。当卖方持提单等有关装运单据向银行议付时,却遭银行拒付,而且银行声称,原先约定的4-5月份的装运也已失效。
试问:银行拒受单据、拒付货款和宣布以后各批失效有无道理?
4、A与B两家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对外成交出口货物一批,双方约定各交货50%,各自结汇,由B公司对外签订合同。事后,外商开来以B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信用证,证中未注明“可转让”字样,但规定允许分批装运。B公司收到信用证后及时通知了A公司,两家公司都根据信用证的规定各出口了50%的货物并以各自的名义制作有关的结汇单据。问:两家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5、我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凭不可撤销L/C向某外商出售货物一批。该商按合同规定开来的L/C经我方审核无误,我出口公司在L/C规定的装运期内将货物装上海轮,并在装运前向保险公司办理了货运保险,但装船完毕后不久,海轮起火爆炸沉没,该批货物全部灭失,外商闻讯后来电表示拒绝付款。
问:我公司应如何处理?根据《2000通则》和《UCP600》分别说明理由。
国外来证规定装运期为10月,信用证11月15日到期。我方10月21日装完,11月13日备妥单据前去银行议付,银行拒付。我方认为信用证尚有效,银行不应拒付,请分析。
6、我某企业与国外A商达成一份合同,支付条件为托收付款交单见票后45天付款。当跟单汇票通过托收行寄抵进口地代收行后,A商及时承兑了汇票,货抵目的港后,A商用货心切,出具信托收据向代收行借单提货并转售。汇票到期后,A商因经营不善,不能偿付货款,代收行以汇票付款人拒付为由,通知托收行,并建议我方直接向A商索取货款。对此,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理由何在?
7、中方某出口企业与美商按CIF纽约不可撤销即期L/C支付条件成交,出口合同与开来的L/C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达提单去议付了货款。承运船只途经某港时,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达船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进口方对货物的使用。为此,买方要求开证行对议付行拒付,理由是出口方提供的是假单据。同时,买方认为我方擅自转船是违约行为,向我方提出索赔。问:(1)开证行能否拒付?(2)我方是否有理?并述理由。
8、出口公司与日商在2009年11月份,按CIF条件签订一份出口10万匹棉布的合同,支付方式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日商于2010年3月上旬通过银行开来信用证,经审核与合同相符,其中保险金额按发票金额加一成。我方正在备货期间,日商通过银行传递给我方一份信用证修改书,内容为将投保金额改为按发票金额加三成。我方按原证规定投保、发货,并于货物装船后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向议付行提交全套装运单据。议付行议付后将全套单据寄开证行,开证行以保险单与信用证修改书不符为由拒付。问:开证行拒付的理由对否?为什么?
答:开证行拒付不对。①《UCP600》规定,在受益人向通知修改的银行表示接受修改之前,原信用证的条款对受益人仍然有效。②本案我方信用证修改书并未表示接受,故原证条款仍然有效,开证行不得拒付货款。
9、我某丝绸进出口公司向中东某国出口丝绸织制品一批,合同规定:出口数量为2100箱,价格为2500美元/箱CIF中东某港,5-7月份分三批装运,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买方应在装运月份开始前30天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合同签订后,买方按合同的规定依时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其中汇票条款载有“汇票付款人为开证行/开证申请人”字样。我方在收到信用证后未留意该条款,即组织生产并装运,待制作好结汇单据到付款银行结汇时,付款银行以开证申请人不同意付款为由拒绝付款。问:(1)付款银行的做法有无道理?为什么?(2)我方的失误在哪里?
答:(1)银行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本案中,信用证条款规定“汇票付款人为开证行/开证申请人”,该条款改变了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开证银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性质,使本信用证下的第一付款人为开证行或开证申请人,只要开证申请人不同意付款,开证行就可以此为由拒绝付款。因此,银行的拒付是有道理的。(2)我方的失误在于收到信用证后,没有对信用证进行认真审核,导致未发现该条款,使我方丧失了修改信用证的机会。
10、某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与国外H公司按CFR条件签订一份棉织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10月份,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外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9月底开始,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10月5日,收到开证的简电通知书(详情后告),我方因怕耽误装运期,即按简电办理装运。10月28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正本上对有关单据作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我方审证时未予注意,交银行议付时,银行也未发现,开证行即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试分析:我方应从此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我方应吸取的教训有:
①在合同中一般应明确规定买方开到信用证的期限,而在本合同中却未作出此项规定,考虑欠周。②装运期为10月份,而出口公司直到9月底才开始催证,为时过晚。③10月5日收到简电通知后,即忙于装船,过于草率。
④以信用证付款的交易,即使合同中未规定开证期限,按惯例买方有义务不迟于装运期开始前一天将信用证送达卖方,而本案的信用证迟至装运期开始后第23天才送达,显然违反惯例。我出口公司理应向外商提出异议,并保留以后提出索赔的权利,而我方对此却只字未提。
⑤收到信用证后理应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审核,而我方工作竟如此疏忽大意。
不可抗力
1、买卖双方以CIF价格术语达成一笔交易,合同规定卖方向买方出口商品5000件,每件15美元,信用证支付方式付款;商品检验条款规定:“以出口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检验证书为卖方议付的依据,货到目的港,买方有权对商品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作为买方索赔的依据。”卖方在办理装运、制作整套结汇单据,并办理完结汇手续后,收到了买方因货物质量与合同不符,而向卖方提出的电传通知及目的港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但卖方认为,交易已经结束,责任应由买方自负。问:卖方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我方某公司与新加坡某公司以CIF新加坡的条件出口一批土产品,订约时,我国公司已知道该批货物要转销美国。该货物到新加坡后,立即转运美国。其后新加坡的买主凭美国商检机构签发的在美国检验的证明书,向我提出索赔。问我公司应如何对待美国的检验证书?
答:根据《公约》第38条第3款规定: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改运或买方须再发运货物,没有合理机会加以检验,而卖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这种改运或再发运的可能性,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新目的地后进行。因此,我方应当承认美国检验证书的有效性。
3、我方按FOB条件进口商品一批,合同规定交货期为5月份。4月8日接对方来电称,因洪水冲毁公路(附有证明),要求将交货期推至7月份。我方接信后,认为既然有证明因洪水冲毁公路,推迟交货期应没有问题,但因广交会期间工作比较忙,我方一直未给对方答复。
6、7月份船期较紧,我方于8月份才派船前往装运港装货。因货物置于码头仓库产生了巨额的仓租、保管等费用,对方便要求我方承担有关的费用。
问:我方可否以对方违约在先为由,不予理赔?为什么?
4、某公司以CFR条件对德国出口一批小五金工具。合同规定货到目的港后30天内检验;买方有权凭检验结果提出索赔。我公司按期发货,德国客户也按期凭单支付了货款。可半年后,我公司收到德国客户的索赔文件上称上述小五金工具有70%已锈损,并附有德国某内地一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对德国客户的索赔要求,我公司应如何处理?
5、中国从阿根廷收购普通豆饼2万公吨,交货期为8月底,拟转售欧洲,然而,4月份阿商原定的收购地点发生百年未见的洪水,收购计划落空,阿商要求按不可抗力处理,免除交货责任。
试问:中方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6、国内某出口公司与某外商签订一份农产品出口合同,签约的日期为9月1日,合同规定的装船日期为10-12月份。但是,9月中旬以后,国内市场上的该产品价格上涨,该公司因亏损过高而不能出口。经查,发现国内市场上产品涨价的原因是7月中旬产地曾发生过严重水灾,货源受损所致。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是否可以利用不可抗力条款来免除责任?在本案中,我方应吸取什么教训?
答:无法交货是由公司亏损所致,公司亏损由价格上涨所致,价格上涨由水灾所致,因此,这属于正常的商业风险,而不是不可抗力。教训:可以签订期货合同来规避风险。
7、某公司以FOB上海合同进口食品1000箱,即期信用证付款。卖方装运货物后凭已装船清洁提单和已经投保一切险的保险单向银行收妥货款。货到上海进口方复验时发现下列情况:
①抽查20箱货物发现涉及到200箱食品内含有沙门氏细菌超过我国的标准; ②只收到998箱,短少了2箱; ③有15箱货物外表良好,但是箱内货物共短少60公斤。
问:分析上面情况,进口方应分别向谁索赔?
国际贸易保险经典案例分析 篇6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保险金额比较大的保险纠纷,这些纠纷往往与保险当事人保险业务知识匮乏和外贸合同条款签订欠妥有关。本文将就上海海事法院于2009年审结的一典型的国际贸易保险案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国际贸易从业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贸易实践的发展。
一、案例回顾
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罗盖特(中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称罗盖特公司)于2003年初承包了位于连云港开发区的一项工厂建筑工程。
为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罗盖特公司在2003年4月1日,便就整个建筑工程向中国财保连云港支公司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期间为自2003年4月2日起至2005年4月30日止,保险金额为人民币892,580,197.53元。中国财保连云港支公司出具了编号为PQYL200332079700000001的保险单。
出于建筑工程的需要,于2003年11月25日罗盖特公司以CIF连云港285,650美元的价格向美国纽约特灵公司订购两台制冷器。规定特灵公司应于2004年4月12日前将货物运至连云港港口。
2004年2月24日货物由American Independent Line对货物付运,并签发了编号为AILW 4314734的提单。与此同时,特灵公司还向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就该批货物投保,保险金额314,215美元。于2004年2月24日,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向特灵公司签发编号为W000059385的特殊海运保险单,保单载明保险的范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采用仓至仓条款,并载明保单的有效期为自货物交付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的最后仓库或15天期满(如果货物承保所至的目的地在港口范围以外,则为30天)为止。其中保险单左角有“INAMAR Ocean Marine Insurance an ACE USA Company”的字样。同时,保单还表明,保险时限从承保货物卸离海船完毕之日的午夜开始起算。保险责任为保险人对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有形损失,承担一切险。并表明保险单所承保利益隶属于优先于该保险单的其他保险单所承保的范围,该公司只承担超过优先保险的金额”。
涉案货物于2004年3月25日运至目的港后,罗盖特公司委托连云港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用卡车将装有货物的集装箱从码头运至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跳高新区振兴北路23号的工地。4月1日,在货物进入到达罗盖特公司工地时,集装箱发生倾倒,货物受损。
罗盖特公司于2006年3月31日向上海海事法院邮寄材料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法院于同年4月7日立案受理,于2007年1月26日,罗盖特公司申请追加北美补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北美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要求因纳玛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请求判令两被告连带赔偿货物损失314,215美元及利息损失,并承担案件诉讼费。据悉虽然承保期限已过,但于2007年2月12日,人保连云港分公司还是委托道富评估拍卖有限公司对涉案两个受损制冷器进行拍卖,拍卖价值为人民币620,000元,并于同年6月13日向人保连云港分公司支付了上述款项。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保连云港分公司在其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项下已就涉案货损向原告支付了1,859,687.50元人民币。另外,在合同中双方并没有就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规定。
二、案例引发的问题
本案比较复杂,引发的有关国际贸易保险的问题比较多,典型问题有五个:
第一,此案应适用何种法律?在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中,适用何种法律,直接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要争取适用自己熟悉的本国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以利于在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案中罗盖特公司和特灵公司并没有在合同中规定法律适用条款,而这种情况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又极为常见,这就需要贸易从业者了解法院适用法律的原则;
第二,一旦发生国际贸易纠纷,当事人在没有选择仲裁而协商又不成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就要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如果被起诉的当事人没有法律资格,法院将驳回当事人的诉讼。本案中就涉及到这个重要问题,罗盖特公司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只是北美公司的代理公司,因此,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是否是适格的被告,将成为罗盖特公司首先面临的问题;
第三,如果货物发生货损,此损失只有发生在保险区间内,保险公司才承担货损保险责任。在此案中,罗盖特公司与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到底怎样理解“连云港”?海运提单所适用的“仓至仓”条款的具体含义如何?损失是否发生在保险区间内?都是本案面临的难题;
第四,诉讼失效决定着原告是否享有胜诉权的问题,如果诉讼时效已过,原告就得不到法律的救济。本案中罗盖特公司的起诉是否在诉讼时效之内,正是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
第五,国际货物保险是当事人为了防止可能的风险和损失而向保险人投的保,但是,它具有补偿性的特点。本案中罗盖特就货物进行了双重投保,是否中国财保、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和北美公司都应该赔偿罗盖特公司,也是本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当事人对法律的适用无规定时,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
在国际贸易中,法律的适用十分重要。当事人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多变,最容易引争议,因此,交易的双方一般来讲在合同中都应该订有仲裁条款,以解决发生争议时的法律适用问题。在仲裁中,仲裁地的规定极其重要,这是因为仲裁地点与仲裁所适用的程序法以及合同所适用的实体法关系最为密切。按照各国仲裁的通用做法,凡属于程序方面的问题除非仲裁协议另有规定,一般都适用仲裁地的法律。如果双方当事人决定采用诉讼的方法来解决争议,也是如此。
在本案中,保险单项下纠纷涉及货物自美国西雅图至中国连云港的海上运输,具有涉外因素,罗盖特公司应与特灵公司就法律的适用作出具体规定,但是,双方在合同中并没有就此做出规定。依据纠纷解决的一般原则,应该适用诉讼地或仲裁地法律。当事人在此案的解决方式上选择了诉讼方式,故应采用我国法律作为解决争议的依据。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双方当事人一定要订立解决争议的条款,以防纠纷的出现。为了案件的迅速解决,双方当事人最好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在仲裁条款中最好以“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作为仲裁机构,以“中国法”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当然,双方当事人还可以在仲裁条款中,选择其他仲裁机构作为仲裁机构,选用其他国家的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依据。
(二)诉讼当事人应当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
在贸易案件发生后,一方当事人要想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另一方当事人必须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否则,他就没有参与诉讼的权利。
一般来讲,当事人要具备充当诉讼当事人的资格,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诉讼权利能力,即具备依法能够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能力;(2)诉讼行为能力,即具备亲自进行诉讼活动,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3)和诉讼标的物具有一定的法律利害关系。作为一个法人,他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是同时取得和同时消灭的,自它依法成立时就开始取得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只有依法成立的法人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至于一个法人和诉讼标的物有无利害关系,则以法院最后调查确定为准。
在本案中,罗盖特公司要想起诉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与北美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首先要看这两个当事人是否具备充当被告的资格。
首先看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它只是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在各国的法律上均不具备法人资格,它不是法人,只是法人的分支机构,因此,它不具备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它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后果均应该由其委托人承担。至于和诉讼标的物具有一定的法律利害关系,发货人特灵公司并没有向纳玛保险代理公司直接投保,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标的物也并没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保单的左角有其名称而卷入诉讼,因为其不是法人,我们也只能把它的行为当成代理行为,它本身对代理后果不承担责任,责任应当由被代理人北美公司承担。
至于北美补偿保险公司,它是依法成立的法人,自其成立时起,就具备法律上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它接受了特灵公司的投保,并且指示其分公司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出具的保险单,和保险标的物有直接的法律因果关系,应当作为适格的被告。
在国际贸易中,不管我们签订何种合同,都要注意当事人的适格问题。国际货运中的货运代理人,保险中的保险代理商以及分公司等都不是适格主体。货运中我们最好直接和船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当委托货运代理人运输时,一定要订立书面合同,并直接将运费汇往船公司;在进口中,如果我们和对方订立的是CIF合同,我们一定要规定保单应由法人地位的保险公司出具,以避免将来索赔出现困难。
(三)对“仓至仓条款”应准确理解
“仓至仓条款”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中较为典型的条款,其英文为Warehouse to Warehouse简称W/W。其含义为保险人保险责任自货物从保险单载明的起运港(地)发货人的仓库或储存处开始运输时生效,到货物运达保险单载明目的港(地)收发人的最后仓库或被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非正常运输的其他储存处所为止。
“仓至仓条款”是运输货物保险中较为典型的条款,进出口公司要得到运输货物的保险赔偿,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所发生的风险是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第二,所遭受的损失与发生的风险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三,在保险标的遭受风险时,索赔人对其具备保险利益;第四,被保险货物遭损的时间和地点是在保险期间之内。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本案中,北美补偿保险公司下属因纳玛保险代理公司向特灵公司签发编号为W000059385的特殊海运保险单,保单载明保险的范围就是采用的仓至仓条款保险条款。保险单载明的保险期限为货物交付到保险单载明的目的地的最后仓库或15天期满(如果货物承保所至的目的地在港口范围以外,则为30天),到目的港后的货物也在保单的保险期间。罗盖特公司也具有经特灵公司背书转让后的保险单下的保险利益,即与保单上载明的货物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问题是此保单下的“仓至仓”应该怎么理解?损失与风险直接有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原保单载明的保险期间为从“Seattle”到“Lianyungang Port”,此处并未明确表明到底是到“连云港口”还是“连云港市”。根据各国《合同法》的一致解释,当事人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时,应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合同一方的解释。本案中的保险单是由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下属机构提供的,应当作出不利于北美补偿保险公司的解释,即应将“Lianyungang”解释为整个“连云港市”。也就是说,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应是从“西雅图”至“连云港市”的任何指定地点。那么,货物从卸船后到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宋跳高新区振兴北路23号的工地之间的保险责任理所当然地应由北美补偿保险公司承担。根据我国保险条款陆运险条款的规定,货物在运往工地途中的遭受碰撞、出轨、倾覆或在驳运过程中发生任何事故均应由保险人承担损失。根据以上分析,罗盖特公司是有权要求北美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
在国际贸易保险实践中,“仓至仓”条款是最为常用的保险条款,为避免争执的发生,我们和客商在订立合同时,最好在合同中表明“仓至仓”的具体含义,即表明保险的起止地点。在出口合同中,最好表明起止地点为“XX港”至“XX 港”,或“XX 地”至“XX地”;在进口合同中,如果保险由出口人投保,最好表明起止地点为“XX港”至我方用于分配货物的具体储藏所。
(四)保险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一个诉讼当事人,要想起诉对方当事人,还应当注意起诉的时效问题。如果超过诉讼失效,法院将拒绝受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根据海上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两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本案中罗盖特向上海海事法院邮寄材料起诉因纳玛(INAMAR)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日期为2006年 3月 31日,于2007年1月26日申请追加北美公司为本案共同被告。应当以起诉日期为诉讼时效的开始日期,补充材料的日期不应视为诉讼时效开始日。货损发生在2004年4月1日,此日期离2006年3月31日尚不足2年,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故罗盖特公司行使权利在法定诉讼期间内,它应当享有案件的胜诉权。此处,从另一个侧面也表明了,法律选择的重要性,如果当事人选择了其他国家的法律,诉讼失效就应该遵循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罗盖特公司就可能丧失胜诉权。
由此可以看出,诉讼时效在国际贸易中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对诉讼时效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丧失了胜诉权。在国际贸易中,一旦我们和国外客商发生争议,要及时解决。在不得已仲裁或诉讼时,一定要注意我国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并且要注意保存相关的证据材料。
(五)保险标的物不应该重复投保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告和北美公司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关系成立,涉案货损事故发生在保险人北美公司的保险责任期间,罗盖特公司确因货损事故遭受损失,其对北美公司的起诉也未超过诉讼时效,故北美公司应负责赔偿罗盖特公司的全部损失。但是,案件的最终结果是罗盖特并未得到期望的赔偿。其原因就在于保险合同具有补偿性特征。
从理论上说,保险活动本身应该是非盈利性的。保险费的厘订取决于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一定个体的风险概率加上经营性费用;保险公司的盈利,应该来源于保险资金的运用。保险合同都应该属于补偿性合同,也就是说保险人所给付的保险金的目的在于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发生所受实际损失。此损失一旦弥补,保险人则不再行负责赔偿。本案中,罗盖特已经从人保连云港分公司就其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项下获得了相应的补偿,就无权再要求北美补偿贸易公司另行赔偿。
合同的补偿性原则是国际贸易中许多人都容易忽视的原则。特别当货物要经过风险比较大的地区时,当事人容易出现在和不同的保险人经过磋商后,以低廉的保费就保险货物重复保险现象,期盼一旦出现所保风险就可以得到双倍甚至多倍赔偿,这是不现实的。如果多重投保的话,其结果也只能和罗盖特公司一样。
此案虽已经审结,但有许多国际货物保险问题确实值得深思,它的教训是值得国际贸易从业者吸取的。
[1]黄伟青.论国际海运货物保险的可保利益[J].海商法研究,2001(3).
[2]石兴.保险产品设计原理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3]马静.保险代维求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10年.
《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 篇7
一、《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第一, 激发学生对《国际经济法学》的学习兴趣。作为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特点的新兴学科, 其发展变化快、体系庞大、内容繁多, 学生常望而生畏。另外, 与传统学科相比, 《国际经济法学》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要远一些, 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 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国际经济法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灌输,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而开展案例教学则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来源于丰富多彩的国际实务的教学案例, 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国际经济法学》的应用价值, 而且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状态下进行探讨, 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 将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中选用的案例相比,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所面临的案例更加复杂, 因此, 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 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对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而案例教学无疑可以增强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尽管课堂上使用的案例与现实的案例相比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明了, 结论也相对明确, 但与其他课程相比, 《国际经济法学》的案例还是显得比较复杂, 案情描述需要占用较大篇幅。因此, 掌握如何有效地阅读和分析案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 司法考试的考核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自2002年以来, 在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后, 无论法学院 (系) 是否情愿, 其教学质量都必须接受司法考试的统一检验, 成为法学院 (系) 学生就业的一道高门槛,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 法学教育不能不关注司法考试的题型、内容和考核目标。司法考试从法律职业素质着眼, 全面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法律事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并不是传统法学教育方式所能达到的。案例教学法强调对案例的分析、提问、讨论、辩论,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契合司法考试的要求, 促进法学教学模式与司法考试的接轨。
二、《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 精选案例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作为教学使用的案例, 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 应主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 典型性原则。所谓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案件事实与所探讨的法律规则具有较强的对应性, 案例能够较好地说明或解释一个或几个法律规则。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 国际商法的教学案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关键在于所选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选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且能够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 新颖性原则。也就是案例的选择应尽量反映现代生活中所出现的国际经济法新问题。因此, 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国际经济法随着国际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选取一些新近发生的案例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世界贸易组织法之后, 笔者组织学生讨论新近发生的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案例,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解。通过这种训练, 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良好习惯。
第三, 启发性原则。一个好的国际经济法案例还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 问题要能启发人们的思考, 问题越诱人, 就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 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 对案例的选择应注重启发性。众多的国际经济法案例源于社会生活, 教师应以有利于启发学生理解国际经济法的规范、原则、制度、精神为标准来选取, 通过选择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 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 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
第四, 针对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需要, 切忌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选择的案例在内容上要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课堂中某些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 能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国际经济法学》体系庞杂、内容繁多, 而课时数又非常有限,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课堂上案例的选取和讲授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来展开, 剔除那些无用的信息, 使案情介绍言简意赅, 力求知识点的集中, 不必面面俱到。
2. 运用案例
《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案例的运用, 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 呈现案例。一个成功的案例讨论, 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应事先将案例呈现给学生, 以使学生在课前充分地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 进行深入思考。关于案例的呈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口述或者通过板书、多媒体等载体展示;二是教师在课前事先给学生指定案例, 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梳理案情并整理概括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我国目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 基本上都是采取第一种由教师展示案例的方法。对于第二种由学生展示案例的方法, 笔者认为, 可以使学生在梳理案情的过程中锻炼法律思维, 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法律关系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上, 而不必在介绍案情及背景资料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因此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第二步, 分析讨论。分析讨论阶段是对课堂效果的检验, 讨论越深入、辩论越精彩, 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整个分析讨论阶段, 应该注意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才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 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 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当学生无从下手时适当予以提示, 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适当予以引导。在学生发言不踊跃或观点碰撞不激烈时, 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提示, 以促使学生积极发言, 让观点激烈碰撞。法学理论在思想交锋中可以渐渐明晰, 实务操作能力在唇枪舌剑中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步, 总结评述。案例讨论是全班同学发散思维的过程, 学生各抒己见, 再加上有时对知识理解得不够, 错误观点的表述难以避免, 必然会出现观点分散的局面。因此, 在讨论结束前, 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进行客观的总结点评, 好的归纳总结是认识升华的必要保证。在总结评述时, 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分析思路和结论的评价, 指出学生在辩论中的可取之处或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总结时, 教师不要轻易指出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更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针对所讨论的案例还可以启发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3. 撰写总结
案例教学课后的总结撰写是案例教学的后续环节, 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撰写一篇案例总结报告, 以此使学生将讨论中迸发的思想火花用文字的形式进一步深化, 一些尚不成熟的想法通过写作进一步论证成熟, 对课堂上言犹未尽的问题进一步思考、拓宽思维空间, 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对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中所反映的问题, 从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理论研究上进行指导和评价。撰写案例分析总结也有助于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熟悉判决书、公诉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的写作。
三、《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笔者认为, 根据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 在《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即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不处理好这两个关系, 案例教学法就难以有效开展, 难以发挥作用。
一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学方法的确定并非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而是一种多元化的结果。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过程中, 确实要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但也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法律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是整个法学学科的基石, 是众多法律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是法律的最一般的原则, 它对部门法的学习和法律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 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理解不透彻, 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是不可能解决复杂的案例的。因此, 只有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教与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法能够克服“填鸭式”教学的缺陷, 但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相配合, 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配合, 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 变成“教师自己推举案例, 对案例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的模式。由于案例分析要比一般原理、法律条文的简单记忆难得多, 教学实践中, 一些学生有畏难情绪, 对案例不注意思考, 在讨论过程中习惯于当听众, 满足于教师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 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讨论空间, 使学生处在情绪饱满、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之中, 自觉参与讨论并各抒己见, 以期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 (增刊) , 2002.
[2]杨桢.英美契约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城市运动行销的国际案例及启示 篇8
半个世纪前,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仅仅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途径或者少数生活的调剂品而存在的,然而,时过境迁,几十年后的今天,在人们物质生活趋近饱和,有了比过去更多的金钱、时间、愿望去充实精神生活时,体育运动的普及性、需求度、多样性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而其抽象意义、商业意义较之过去也变得丰富了许多。从人文角度上讲,体育现在不仅仅是人们业余闲暇时的消遣健身的方式,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品牌象征,更深层次意义上,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或国家的精神风貌,如同地标一般让外来者在第一时刻对该地的风土人文有着直观的认识,这也是作为“国际语言”之一的体育所具有的基本职能。
从商业利益上来讲,就可以引申出更多的内容和话题了,在今天的这样的一个商业化社会中,成功明智的商业运作与决策不仅仅可以将体育业所蕴藏的潜力无限挖掘并且放大,还可以使之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新职能,甚至有时还可以改变一个城市。
2 国际城市运动行销的成功案例
2.1 巴塞罗那
作为1992年奥运会承办地,巴塞罗那在以响亮的口号拉开这一届盛会的帷幕后,不仅以兼具西班牙传统风格和新时代艺术造型的场馆吸引了来访者的眼球,热情好客的态度,周到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成功举办了一届奥运会,还以这一个月积攒下的人脉和口碑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吸引了数倍于过往的观光客,也使得自身从塞维利亚、巴伦西亚、毕尔巴鄂等西班牙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从一个肮脏灰暗的港口到一个于首都艺术之城马德里并驾齐驱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真正意义上打开了大门走向了世界,历来通过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一级赛事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城市不在少数,但通过一届赛事完成了城市设施,城市精神升华的案例却不多,巴塞罗那便是其中的典范。
如今,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在绿茵场上屡获佳绩,短短数年内夺得锦标无数,将“巴塞罗那”从一个球队的名称、一个城市名称升华为一个品牌,一块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继而得到了联合国世界儿童基金组织的垂青,与之成为球衣胸前广告合作伙伴,不但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还大大提升了球队和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他们还从每年丰厚的收入当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回馈社会,帮助城市中需要援助之手的人们,在球场上他们是席卷世界的宇宙队,在球场下他们是爱心大使,慈善代言人,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更是一个城市与世界衔接的枢纽,可以说是21世纪体育商业运作的典范。
2.2 迪拜
迪拜,可以说是自强不息白手起家的典范。在数十年前的迪拜,不过是个仅有10万人口,地处沙漠中的一个小港口。但凭借其领导人独特的创意及思想格局,从而打造出许多梦幻别致建筑,最突出的当属世界岛、棕榈滩、帆船饭店,而这些独特的建筑在令世界为之惊艳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迪拜的领导人并没有让自己的城市止步于一个精粹建筑展览地的境界,而是借鸡生蛋,用现有的筹码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个途径就是体育。
其实,从气候条件上来讲,地处热带沙漠性气候,全年无冬,普遍高温的气候类型并非体育赛事的首选,然而通过积极行销手段和在金钱上的毫不吝惜,迪拜仍旧成功地迎来了阿加西和费德勒于帆船饭店顶层圆形网球场的两代世界球王对决,以及老虎伍兹对计划建设中的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建议。虽然这些在媒体眼中不过是一时一刻极佳的新闻素材而已,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通过这些明星运动员,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具有的品牌效应,迪拜通过此举完成了国际顶级城市打造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收获了颇丰的利润。
2.3 悉尼
作为澳大利亚这个曾经的英属殖民地,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岛国的先驱,悉尼在2000年成功打响自身品牌的同时,也让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不由得一改往日谈到澳洲只想起袋鼠的老观念,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审视这片未完全开发,且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潜力的土壤。
为了成功申奥,悉尼在竞标时可谓是不惜工本,在1993年就花了大力气大价钱对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旅馆、公园等基础设施展开了为期5年的建设修缮工作,这份努力和诚意无疑是竞标成功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块筹码。在申奥成功后的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态度大多都倾向于质疑,认为悉尼之所以能力压北京等强劲的竞争对手中标乃是因为地缘考虑,毕竟即使南半球国家数量不多,也不能长期让奥运会“北漂”而影响到世界一家的奥运宗旨。然而在这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各方的疑虑戛然而止,转而变成了赞许和钦佩。之后悉尼政府即刻宣布未来增加游客数量的策略,除重整澳洲旅游协会网站、推出许多套餐及假日旅游活动外,还加大力度打造“高品质生活地区”与“东亚华尔街”的品牌,最终使得悉尼逐渐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大型峰会举办地,可谓是在奥运前后的二十载间完成了城市价值的提升以及国家地位的助推。
3 当前体育发展与我国城市营销面临挑战分析
综合上述,欧美著名体育城市主要是利用运动行销的主要四大策略:运动赛事、运动场馆、职业运动与知名一流运动员。
3.1 我国体育市场的发育不良
首先,我国体育商业化的进程为两极分化,以北、上、州为首的一线大城市为其中翘楚,市场整体的多元性、广褒性、层次性都不逊色于诸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而另一个极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和市场的匮乏,即使有出色的方略,体育营销也很难展开,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商引资拓宽市场,所以整体发展情况可谓贫瘠。
3.2 体育职业化程度
由于体育职业化的理念的提出与实施最早起源于欧洲后壮大于美国,继而影响到亚洲,所以整个亚洲的体育职业化道路尚属借鉴学习的起步阶段。以我国的篮球足球职业化为例,仅仅只有20余年,需要改进革除的弊端还有很多。即使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一支出色的职业体育队伍不仅仅是在周末的休闲时间里为体育爱好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比赛,更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图腾与名片,民众心中的信仰与偶像。他们有着狂热的粉丝和忠实的拥趸,也有着在全国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及品牌效应,很显然当下的中国没有任何的职业球队可以做到这一点。
3.3 大型体育赛事内涵的理解差异
虽然广州于去年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北京在20年里承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各一次,但这样四年一届的盛会毕竟是昙花一现,并非稳定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F1、职业网球赛事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诸如数十场,虽然时间不长,然而其引发的链式效应却是不可忽视的。门票销售、授权的纪念品、合作企业的赞助、媒体转播的分红、观光收益等等都会给举办地带来超额的收益,。虽然现在上海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了F1分站和喜力网球大师杯的举办地,然而在悉尼、伦敦、蒙扎、东京等城市面前,这两项赛事在可以说是处于萌芽阶段,在周边产业的推动和群众影响力方面还有待完善。
3.4 基础体育设施及功能规划思想差异
运动设施,不单单是指诸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八万人体育馆等大型场馆,还指供大众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没有时间和金钱的去运动,而发达地区的人们在没有足够的场地去运动,因此想要将体育普及成为一种文化就很困难了。在筹建大型运动场馆的同时,我们不能眼高于顶而不顾根基。再以巴塞罗那队为例,在以诺坎普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建造了许多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身的主题公园,不仅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还创造了许多新工作岗位。从另一方面来说,大赛结束后闲置的场馆也可用来举办各式各样的演出或者展览以保障其使用率,更能使得自身得到永恒持续的发展。
4 我国城市利用体育进行城市营销的建议
4.1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方向
在比较发达、有一定经济及群众基础的东部沿海地区,要争取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根本发展,不仅仅要有世界一流的场馆,更要有专业成熟的配套软件服务和周边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知名运动员、夯实群众基础,让大众不必远渡重洋就可以领略明星的风采。此外就是加大力度进行职业化的整顿,去其槽粕、取其精华,进而推出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运动品牌和运动团队,打造出中国的“巴萨”与“湖人”。
4.2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向
中西部地区则需要挑选一些基础较好的中型城市作为试点,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让大众在各个方面切实感受到参与运动的益处,并且予以普及发展,然后再在配套的软硬件上做文章,进而由点至面地带动周边地区的体育经济的发展。
4.3 利益背后的风险
利用运动作为城市的行销工具虽然能在某种意义上较快较大程度地提升国际影响力,但其终究不是百试不爽的万灵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城市自身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才能在获利的同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譬如交通,一届体育赛事的召开会引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观众游客,在瞬间为一个城市带来数十万的流动人口。北京奥运会就是最佳的例证,虽然北京的交通状况历来就是一大问题,但是在奥运筹备阶段主办方还是竭尽所能地设计了一套整改方案。有对道路本身进行整改的,也有在通行时间上规划的,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奥运会的交通难题。
4.4 开源节流,降低运营成本
更为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审计与整合过程,对自身的财政、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精确的计算与衡量规划出一个行之可达的目标,继而做出计划如何通过现有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然后通过强大的执行力予以完成。在这过程中不但要节流,还要在开源方面做文章,招商引资扩充实力,最终实现互惠双赢的局面。
5 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行销作为一个新领域,新行当,新学问,在中国这片孕育了一个个奇迹的土地上可以说具有着无穷的发展前景,只是目前有待挖掘,虽然在西方世界有着许多成功案例可以效仿,但是因为国情,文化,信仰,思想的差异,西学中用未必是是上上之策,借鉴一二尚可,全套照搬就未必能收到一样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遇到,找出,解决问题,并累积成经验,才可以总结得到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体育行销方略。
摘要:利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简述了悉尼、巴塞罗那、北京等城市体育行销案例及经验,并结合我国当下国情、体育产业概况和未来前景,体育营销业发展情况,论述了我国城市利用体育进行城市营销的可能性、问题、缺点及策略。
关键词:体育城市,体育行销,国际案例,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卉.体育营销:企业营销新领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47.
[2]张锦年,梁强.体育营销的作用机制与应用模式选择[J].体育学刊.2006,13(1):54.
[3]杨康民.体育用品的品牌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63.
国际案例 篇9
国际营销学是市场营销学的进阶课程, 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的延伸扩展。相较市场营销而言, 国际营销面对不同的国家、民族市场, 学生不仅需要灵活运用原有营销理论, 还需要拓宽视野, 利用更广泛的资源、运用更科学的方法发现并解决深层次的营销问题。同时, 不同的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涉猎, 如经济学、行为学、管理学、社会学等。
二国际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案例老旧
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学基础, 因此作为营销专业的进阶课程, 国际营销学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放在案例讲授或案例分析上。虽然书本上有较多的案例, 但大都过于老旧, 个别案例虽较为典型, 但明显不适用于当下的营销环境, 需要更新。同时, 作为教材的补充, 课上会加入一些当下较热门的案例, 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 学生往往过分依赖网络现成的材料, 缺乏自己的思考, 从而使案例分析达不到原计划的效果。总之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安排不科学
国际营销课程内容繁杂,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难以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也给案例的设置与整合工作增加了难度。若安排某个公司的整体国际营销案例, 学生在未充分了解、掌握足够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 无法顺利开展案例分析工作, 最终仅能泛泛而谈, 缺乏分析的深度和针对性;若分阶段设置案例又容易使学生割裂整体看待营销问题, 案例之间缺乏合理的组织, 话题彼此割裂, 很难引导学生系统地思考, 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现象。
3.案例作业效果不佳
案例作业一直都是学生课后参与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国际营销学的作业形式主要是问题思考、方案设计。这样的作业形式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思考、讨论课程相关问题, 但就目前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质量来看, 这种作业形式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非常有限, 有的学生会借用网络材料草草完成, 有的学生会过分依赖书本观点而缺乏自己的理解。在方案设计作业中, 最突出的问题是, 由于学生缺乏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的渠道, 设计的方案明显脱离实际。
4.被动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在国际营销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仍充当了课堂的主导角色。由于教学进度安排要求, 许多原本应该靠学生自己发现、解决的问题都通过教师直接讲授完成, 学习的过程往往是提出知识点再用案例来证实知识点, 而并非在案例中发现知识点再深化知识点。因此, 目前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加上目前多数的营销相关课程都已加入案例分析环节, 学生难免会在课堂上产生厌倦情绪。
三国际营销课程案例教学的改进思路
传统的案例教学通过教师的编排和策划将一定的理论知识融入特定的案例中并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形成反复的交流互动。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 教师的思考也难免有局限, 所以这样的案例编排容易让学生陷入教师的主观思维中, 缺乏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 仅教师选用的案例无法囊括国际营销学的大部分内容, 所以此种案例的编排只能作为课程的辅助和补充。因此, 可以尝试从企业和市场两个角度组织案例。
1.案例组织形式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3~4 人的学习小组, 再将各个小组分为两类, 即国际市场分析小组和公司情况评估小组。国际市场分析小组需要选取2~3 个国家或地区, 分析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微观市场环境, 具体的分析主要采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和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公司情况评估小组需要选取2~3 个公司, 了解公司历史、主营业务、员工数量、经营方式、年度销售额与利润等。为了便于充分了解公司现状, 所选取的应是国内现有的公司, 同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具备一定的市场扩张动机。
2.案例操作形式
案例操作在确定好国际市场分析小组和公司情况评估小组后展开, 在各类小组完成初步的市场或企业分析后, 由各国际市场分析小组首先陈述其分析结果, 为企业组的国际目标市场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之后, 企业组需要在已分析的2~3 个企业中评估每个企业的国际市场扩张的必要性以及和各个国家组所分析市场的匹配程度, 确定一个企业, 为其选定准备扩张的两个备选国际市场, 并确定一个扩张市场。最终, 企业组制定并陈述其扩张方案, 方案应包括:选择此国家市场的原因, 选择何种跨国企业扩张战略及其原因, 企业管理、营销等制度的调整以及针对当地特点设计的具体营销推广方案等。在案例操作的整个过程中, 国家组需要为企业组提供必要决策帮助及信息支持。
3.案例信息支持
要完成上述案例操作需要大量的国际市场信息做保障, 但目前学生的相关信息来源不多, 主要依靠各类网络资源, 信息准确性不足, 也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难以形成体系。所以, 在案例的实际操作中, 我们主要使用可信度较高的国际市场信息资料, 如综合市场情况主要来源于CIA官网中的The World Factbook开放资源, 其中涉及全球267 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人口、政治、经济、自然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的详细介绍及数据分析资料;对不同市场文化环境的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霍夫斯泰德中心的开放资源 (Geert-hofstede.com) , 其从霍夫斯泰德的五个文化维度分析了全球200 多个国家的文化环境。利用上述资源,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系统的参考信息, 并与课程重点分析内容、方法相结合。
4.案例考核方法
针对案例操作的考核, 主要有两个标准, 即案例陈述质量和案例匹配度。案例陈述质量主要由PPT质量、表达质量和合作质量构成。PPT质量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考评每一小组PPT的设计, 表达质量主要涉及小组中每个陈述者的表述能力, 合作质量可从陈述过程中评估每个小组在案例操作中团队精神的体现。另外, 案例的匹配度分为国际市场分析小组和公司情况评估小组两种考核标准。国际市场分析小组的匹配度主要包括:材料选取的匹配度、材料与现状的匹配度、信息支持与企业组需求的匹配度等。公司情况评估小组的匹配度主要包括:公司现状与分析材料的匹配度、市场选择与公司扩张动机的匹配度、扩张方案与目标市场的匹配度等。
5.案例中教师的作用
在案例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在掌握学生操作进度的同时, 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及内容, 及时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此类问题也能丰富教师的课程内容, 成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如文化是国际营销研究的重中之重, 但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各个文化圈文化特性的了解明显不足, 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的国际营销思维方式。针对这个问题, 课堂的教学除了理论的介绍、方法的运用, 还应包括文化现状的介绍。教师可在不同课程阶段辅以不同文化圈文化特性的专题介绍 (如美国和英国的文化对比、日本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的来源及影响、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潜力对比等) , 以具体事件或热门话题为切入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还可利用网络课堂、网络论坛等平台, 以话题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各类专题讨论中, 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总结
经改进后的案例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拓宽学生的营销视野,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 国际分析组和公司评估组在案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沟通, 以提高各个小组成果方案的针对性;其次, 尽量避免多个公司组选取一个国家组, 导致出现各个小组任务不均衡的现象;最后, 由于案例组织形式的随机性大, 涉及繁杂的相关信息, 要求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总之, 案例教学是国际营销课程的具体实践教学方式,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营销的案例教学目前还未形成十分完善的教学体系, 课程在注重案例教学的同时, 应注重案例的编排和案例的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断改进、优化案例教学流程, 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营销能力与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冯超.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J].才智, 2012 (13)
[2]齐宏卓.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0)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初探 篇10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的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出结论,进而学习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精神和法律规范,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法学教育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没有实践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究其原因,首先,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实践;其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践。总之,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跨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不仅数量上非常庞大,而且种类也各异,这一切无疑增加了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其实,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源远流长,众所周知,案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自然,案例法的学习与研究是这些国家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早在1870年就已经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师讲授与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去阐述概念或定义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熟悉和掌握法律的理论与精神,达到提高学生法律理论水平,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案件资料,学生在熟悉案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法律理论知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结论。在课堂上,授课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针对案件的基本事实,通过变换假设条件,提出一系列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和理解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规范,并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1)案例教学法成了近代一百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尽管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但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以致有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现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也日益重视案例的编纂与研究。
案例教学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面临了全所未有的新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唯有通过改革法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法学教育质量,培养既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
2 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甄选的标准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可以说案例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甄选是否恰当。(2)在挑选国际经济法案例时,一般必须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2.1 结论的不确定性
挑选的案例的结论应具有不确定性,换言之,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案例的结论显而易见,那么这样的哪里对于教学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案例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总会隐含着业界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但这些行动或对策只对学生起某种提示或引导作用。总之,教师在甄选和制作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修改案件的案情,使得该案例具有可讨论性,避免限制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案情。案例结论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根据条件变化的不同情况,探寻解决案件的不同方法,并在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更佳和更有效的解决手段。(3)
2.2 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中的案件事实与拟讨论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较强的对应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较清楚的诠释某个或某些法律规则的意涵。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不同,案例教学不仅要达到传授理论知识的目的,还要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目的,在选择案例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必须保证所挑选的案例既具有国际经济法理论价值,同时兼具国际经济法实践意义。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案例,才能够达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律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才可能会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并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论,并能够熟练的使用该理论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3 案例的针对性
所谓案例的针对性,是指不能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来挑选案例,案例的选择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并为教学的需要服务。因此,针对性要求教师在挑选案例时,必须考虑案例在内容上是否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这样,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对于某些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就可能更为深入和透彻,也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众所周知,国际经济法既包含国际法也包含国内法,其庞杂的体系与繁多的内容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掌握国际经济法知识,这要求教师所挑选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拟讲授的理论知识,换言之,教师应该对原始的案件资料进行加工,剔除案情中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不必面面俱到,尽量使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案例的基本情况,当然,对于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必须要充分交代清楚。
3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案例的整个背景及发展情况,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进行适当加工后,应该把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和准备。与此同时,根据案例资料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国际经济法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规定以及其他的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案例。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预习课本,另一方面要仔细研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提炼案例涉及问题的主要观点与依据,为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立场作积极准备。这样,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了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目的和步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手段,亦即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偏重其中某一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首先是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案例的教学与讲解。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效率高、形式活泼等优点。(4)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会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而且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具可操作性,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立体。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已经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适当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做最后的陈述。总之,应该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5)
3.3 案例实践理论化
案例实践理论化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最后环节,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经过前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案例资料的准备与消化,以及充分的课堂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对其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不仅要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而且要分析其发生错误的原因,还要将课堂教学中所讨论的案例内容加以理论化,尤其要注意告知学生通过怎样的理论分析过程得到最终的案件结果,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或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反思能力,而且也是对案例所涉及的国际经济法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对于重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教师可提供相应格式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以书面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案例教学。(6)
参考文献
①祁建平.论法学创新素质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60.
②肖天乐《.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河南教育,2011(12):24.
③党伟.国际贸易法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用.航海教育研究,2008(2):67.
④伍艳.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初探.甘肃农业,2011(12):47.
⑤刘衡.案例教学在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7.
运动员国际流动问题若干案例分析 篇11
关键词:运动员 国际流动 案例分析
运动员国际流动这个概念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首先出现的是运动员社会流动这个概念,再后来演化为运动员“海外兵团”、“海外使团”的概念,再后来有学者界定为运动员国际流动概念,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本文从案例分析的角度,结合不同案例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就运动员国际流动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有不成熟的地方还望学界包容。
南非申办两次世界杯的口號都集中于宣传非洲身份认同这一概念,当然这一口号为南非赢得了成功,但是也为这个国家在非洲大陆上的外交制造了挑战(下面将详细讨论)。发展中国家申办重大赛事或者支持其他国家申办重大赛事受到了资金、投资以及贸易中利益的驱使。在2006年申办的最后投票环节,南非媒体中一个臭名昭著的报道就是在投票之前美国克莱斯特公司、德国汽车公司与韩国现代公司签署了一个重要的贸易协议,足联中的亚洲联盟为德国投了票而不是其他四个候选人。尽管这个例子举得有些极端,但是像足联或者奥运会委员会这些机构中(在公众的压力下,这些机构目前已经开始改变其投票规则来防止类似已经存在很久的潜规则现象)这样的摇摆投票会对这些机构的审议带来影响已经成为这些机构组织中存在的特有现象,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机构作为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玩家的权威性。
国家政府同样也越来越意识到参与申办重大体育赛事在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和政治目标中的重要性。申办体育赛事可以使一个国家实现多个目标:增强国际影响力或者向国际社区传达国家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越来越多的世界不发达国家申办举办世界重大赛事的尝试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做作的行为,虽然这些国家自嘲说他们是在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有限的目的以此来增加一国的国家地位、实施外交谋略或者进行国家自我营销。在过去的十年间,许多非洲的国家比如说尼日利亚、多哥、贝宁以及加纳都尝试过申办世界杯。由于各种因素,这些国家都未能申办成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集资来支持申办活动。但是也有人提出既然资金不足,这些国家何尝不提前退出申办活动,用这些有限的资金来举办专门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上述的例子强调了当代重大体育事件中与外交政策最为密切的两个方面:第一在重大体育事件的经济因素是怎么为全球政治经济带来变化的,而这些变化也许可能会刺激国家采取特定行为来积累国家财富。重大体育赛事本身就是一种连续的政治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节奏。例如,这些赛事为国家的参与提供了舞台,以前这种舞台的作用还没那么突出,但是现在这个舞台使得各国的外交在不同的全球环境下摩拳擦掌。第二,重大体育赛事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了南北国家之间的交流接触,尤其是为南方国家提供了一种途径将自己有限的资源转化成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或者外交资本。因此,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或者只是申办重大体育赛事成为了这些国家可选择的重要政治商品,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体育赛事以及围绕体育赛事所做出的一系列政策为这些国家的外交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这样的一种“示范效果”成为南非过去十年间申办和举办体育赛事的一种规律。最开始,南非在1995年成功地举办了橄榄球世界杯,接着在1996年举办了非洲杯,这两项赛事的举办鼓励了南非申办2004年的奥运会以及2011年的橄榄球世界杯(这两项申办都未能成功),最雄心勃勃的是南非申办2006年和2010年的世界杯。此外南非还举办过一些比较重大的体育赛事,比如说2003年的板球世界杯以及总统杯,这些赛事同样增加了南非政府以及其它参与者(比如说国家足球协会,该协会发起了申办世界杯的提议并承担了申办工作,同时一些合作公司旨在通过签订赞助协议来获得利益)的申办信心,这样南非就有能力和条件(历史的、政治的、道德的)使得这个国家比其它国家有竞争优势。而这些特点中道德因素(南非在政治历史中成功地转型,这得益于道德因素的趋势)多次被南非使用于申办权的竞争中。
参考文献:
[1]黄璐,郭超,兰健.应理性看待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体育“海外兵团”现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313-1315.
[2]黄璐,兰健.中国体育“海外兵团”开发的战略意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29-31.
[3]邹德新.运动员可持续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体育学刊,2012(5).
[4]黄璐.体育政治传播学案例分析[J].新闻知识,2011,(11):41-42.
[5]黄璐.新闻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发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1):7-9.
[6]尹维增,万发达,张德利.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的隐性指标探析[J].体育学刊,2012(5).
[7]黄璐.世界足球主要联赛球员国际流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5):546-550.
基金项目:
国际案例 篇12
一、道康宁公司ACL审计软件应用及其分析
在审计实务工作中, 审计人员受工作量限制往往忽视对基础工作的执行或者采用抽样数据进行数据验证。但是一旦缺少这些基础工作, 必定会造成后续数据分析工作产生偏差, 导致审计人员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从而对内部审计程序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作为一家涉足多种行业的跨国企业, 道康宁公司力争通过国际扩张和收购并采取以提高最终收益为目的的成本控制措施, 来做到协调发展。这种两头兼顾的要求意味着, 道康宁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不断扩大的业务版图。同时,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法律法规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职责。利用ACL, 道康宁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全球业务和立法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道康宁公司在每个业务流程审计程序中都要使用ACL软件和补充性的Direct Link for SAP R/3应用程序, 其中包括:规划与日程安排、库存与交货执行、采购、客户服务、资产管理、产品成本计算以及薪金名册。ACL数据分析软件的灵活性还有助于审计小组应对不断增加的工作量, 以满足公司的审核要求。道康宁使用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来管理自己的业务流程。通过ACL, 内部审计小组获得了一套覆盖全球的高效监控机制;通过这套机制, 可以轻松访问公司SAP R/3系统中的数据。在实施ACL审计软件解决方案之前, 作为标准审核流程的一部分, 内部审计人员往往需要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在SAP系统中生成报告, 下载数据并用电子表格进行处理, 然后才开始搜索不符合业务规则的异常情况。有了A-CL Direct Link软件之后, 这一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完成。
二、斯坦福大学ACL审计软件应用及其分析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 它包括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水平越高, 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实施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 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由于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管理体系, 斯坦福大学不仅仅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 它实际上成了一个自治的行政单位, 或是一个企业。大学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评估相关的风险, 并协助管理层减少面临的风险。在2003和2004年间, 斯坦福全校共运作了3500多个由外部资助的研究项目, 总预算高达8.85亿美元。由于5000多名教职员工都有签字的权利, 因此斯坦福大学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必须实行有效的控制, 以管理各项支出的登记与支付情况。重复付款可能会迅速成为收益流失的罪魁祸首。如果采用传统的抽样审计, 会造成潜在收益流失, 增加风险。因此, 负责“应付账款”的员工使用ACL技术对总额超过1.5亿美元的年度应付款交易进行了全面审计。利用ACL软件, 负责应付账款的人员可以在打印供应商支票之前分析所有付款记录, 以查出重复付款的情况。这一流程每个月都可以找出40000多美元的潜在重复性付款, 每年可以多节省出数十万美元的资金。
三、奥地利财政部ACL审计软件应用及其分析
当内部审计人员发现流程中存在控制缺陷时, 应及时提出审计建议并进行改进, 以增加“组织价值”。但大多数的审计建议是难以量化的, 其价值的隐蔽性决定了其往往不具有说服力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奥地利财政部每年的预算超过1100亿欧元, 主要负责奥地利全国的赋税协调和关税计划制定等各项工作。其审计部门负责人一直怀疑某些酒馆和饭店以“不正当”手段从酒类销售公司手中订货, 并在没有照章纳税的情况下向公众销售酒品。因为这些嫌疑销售活动采用的都是非法途径, 所以很难查出支持我们推测的相关记录。通过ACL数据分析技术, 可以使用法务审计手段从订货、交货, 到付款全程跟踪各种交易, 准确查找存在的差异。审计部门使用ACL技术针对早期的记录核实相关信息。发现了一些违规行为, 然后根据审验酿酒公司的客户名单搜集数千家饭店和酒馆的记录。证实了自己的怀疑之后, 向各地方政府审计部门下发了各大酿酒公司的税务和交货记录。审计人员将这些数据与当地酒馆和饭店提供的各种记录进行比对, 最终确定所有无法解释清楚的交货记录。通过深入分析交易数据, 财政部的审计人员发现, 他们的怀疑完全正确,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黑市交易的舞弊欺诈行为。饭店和酒吧只记录部分发运;在许多情况下, 高达40%的交货都未入账, 而这些酒品均在没有缴税的情况下便销售了出去。因此, 这些饭店和酒吧每年都能向政府少报巨额应缴税款。在调查期间, 依靠ACL技术所捕获的审计线索, 财政部最终与存在问题的企业达成了协议, 令他们向奥地利政府补缴了8500多万欧元的税款。
纵观上述应用ACL审计软件的案例, 我们发现,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提高企业的洞察力, 能帮助内审团队识别业务流程的改进空间。此外, 内部审计对企业建立健全的治理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主管能推动管理层更持续、更系统地监控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能够而且应该成为这些方面的倡导者。信息技术的运用支撑着大多数关键业务流程, 这也引起了如何在内部审计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思考。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 要“以数字化为基础, 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 总结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 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谁拥有技术, 谁就拥有未来。技术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将不断提升我国内部审计的价值, 引领内部审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ancy Hala.Accenture's internal auditors keep pace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global risk coverage (J) .The Global Internal Audit, 2010,
[2]ACL.ACL Technology Analysis (J) .The ACL Technol-ogy Brochures SC,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