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案例

2024-11-29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12篇)

国际贸易案例 篇1

一、基于主体性视角探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素材为背景, 由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思考和分析案例要素, 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尽管案例教学已被学术界和教学实践领域广泛关注, 但基于学生主体性视角对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仍显不足。

采用案例教学是哈佛商学院成功的基础, 其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推导, 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增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傅永刚在针对案例教学对MAB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中得出, 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方式, 案例教学在改善思维方式、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锻炼沟通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另有研究得出, 案例教学对学生在逻辑思考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分析与决策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 (影响别人的能力) 方面有较好效果。随着案例教学的独特优势被充分认识, “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实践作用”成为学术界与教学实践领域重点探讨的问题。

基于笔者多年的国际贸易实务一线实践教学经验和相关调研发现, 学生对不同课程内容存在熟悉程度的差异。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一般可划分为四部分:贸易术语、合同条款、合同签订与履行及国际贸易方式, 而学生对质量条款、数量条款和贸易术语、保险条款等内容存在熟悉程度的差异。在针对“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研究中, 有学者得出案例的实践性、新颖性和典型性, 彼此沟通, 个人性格和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 而内容熟悉度对这些因素有重要影响作用。据此, 本文大胆推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度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 以此为切入点, 探讨教学内容熟悉度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主体性发挥的影响, 并据此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依据内容熟悉度, 给出最大化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案例教学模式选择策略, 以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效果, 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提供借鉴。

二、不同内容熟悉度下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积极性的差异分析

基于内容熟悉度, 通过开发式访谈获取学生关于案例内容与形式的调查问项结果, 发现学生对不同熟悉度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案例模式需求。如, 对于高熟悉度的教学内容, 学生反映案例内容缺乏吸引力, 案例问题太简单;对于半熟悉度的教学内容, 学生反映案例与所学理论联系不大, 无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熟悉度低的理论内容, 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 了解案例太费时间。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模式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为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案例教学方式应在情景剧案例创造、基于实践应用的案例分析和基于理论理解的案例分析间做出灵活选择。具体案例教学启示如下:

1.对于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积极性在于创造与实践。为使案例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针对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宜采取情景实验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案例背景, 即运用语言和各种视听手段, 描述特定的管理情景, 以便学生能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 对相关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 在建立贸易关系的环节构建情景剧的案例。首先给出背景介绍和标的产品, 让学生分别扮演签订贸易合同的买卖双方。要求学生基于自己扮演的角色, 针对设定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沟通与决策。站在实际从业者的立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建立贸易关系的情景案例中, 学生最初更多地围绕在讨价还价环节, 在老师的提示下, 学生进一步注意到即使对于单纯的价格条款, 也存在贸易术语和计价货币的选择问题后, 思路逐渐打开, 而后扩展到针对合同的十二条款, 逐一展开激烈讨论。引导学生对于他们各自的角色行为进行分析补充, 努力寻找更合理的做法, 最终形成大家比较认可的结论, 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学生高熟悉度的教学内容,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难度不大, 并且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 产生学习兴趣, 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和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针对学生有一定熟悉度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积极性在于挑战与发挥, 宜采取具有一定难度的基于实践应用的案例教学方式设计。 如设计当事人面临两难处境的案例,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 通过对案例的讲述和评析,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清晰的认识。具体如以下案例所示:

示例一:中方某对外工程承包公司, 于5月3日以电传方式请意大利某供应商发盘出售一批钢材。我方在电传中声明:这一发盘是为了计算一项承造一栋大楼的标价和确定是否参加投标之用;我方必须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送交投标书, 而开标日期为5月31日。意供应商于5月5日用电传就上述钢材向我发盘。我方据以计算标价, 并于5月15日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5月20日意供应商因钢材市价上涨, 发来电传通知撤销其5月5日的发盘。我方当即复电表示不同意撤盘。于是, 双方为能否撤销发盘发生争执。及至5月31日招标人开标, 我方中标, 随即电传通知意供应商我方接受该商5月5日的发盘。但意商坚持该发盘已于5月20日撤销, 合同不能成立。而我方则认为合同已经成立。对此, 双方争执不下, 遂协议提交仲裁。试问, 如果你为仲裁员, 将如何裁决?说明理由。

关于示例中的案例, 要求学生在众多的矛盾中发现关键矛盾, 排除干扰信息, 实现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3.针对学生不熟悉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积极性在于认识与激发, 宜使用难度适中或难度较低的基于理论理解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在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 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这时案例的选择不应难度太大, 其内容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概念。如以下案例所示:

示例二:A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茶具, 买方要求A公司代为租船, 费用由买方负担。由于A公司在约定日期内无法租到合适的船, 且买方不同意更换条件, 以致延误了装运期, 买方以此为由提出撤消合同。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对于示例二的理解, 可给学生如下提示:若案例内容中, 买方要求代为租船的不是A公司, 而是第三方公司, 则案例的结果一样么?

三、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选择策略

案例教学由于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联合思考教学内容熟悉度与学生主体性进行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实现案例分析与结论的多元化。这种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如针对熟悉度较高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模拟情景案例中, 通过扮演从业者的角色, 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熟悉度的教学内容采取强化理解, 侧重基于实践应用的案例教学思路, 由于此类案例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启示和提醒注意事项, 对学生主体性进行调动, 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对于内容陌生的教学内容使用难度适中的基于理论理解的案例, 以分析案例内容为主, 在案例中至少蕴藏一个关键知识点或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总之, 案例教学要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要求, 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 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 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选择难度适当的案例,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9, 2 (4) :286-291.

[2]卢小丽, 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9, 2 (1) :67-70.

[3]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5) :89-91.

[4]刘志军.主体性发展的时代内涵[J].中国教育学刊, 2005 (4) :26-28.

国际贸易案例 篇2

1、:

我方按CIF“卸到岸上”条件对外出口,并按规定提交了全套符合要求的单据,货轮在航行途中触礁沉没,货物全部灭失,买方闻讯以“卖方需将货物运到目的港并安全卸到岸上才算完成交货任务”为由拒付货款。请分析买方拒付的理由是否合理?我方应如何处理?

案例

2、我某出口公司拟出口化妆品去中东某国。正好该国某佣金商主动来函与该出口公司联系,表示愿为推销化妆品提供服务并要求按每笔交易的成交额给予5%的佣金。不久,经该佣金商中介与当地进口商达成CIFC5总金额5万美元的交易,装运期为定约后2个月内从中国港口装运,并签定了销售合同。合同签定后,该佣金商即来电要求我出口公司立即支付佣金2500美元。我出口公司复电称:佣金需待货物装运并收到全部货款后方能支付。于是,双方发生争议,请分析这起争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出口公司应接受何教训?

案例

3、某年我进出口公司售以西欧甲商货号为A101,B201,C301的商品各5公吨,2—4月每月分别装5公吨,D/P即期付款。2月份A101,按约如数装运出口,并顺利收汇。但3月份的装运,因B201缺货,短少2公吨,拟用较低等级的同类产品B202。该公司在与甲商洽谈替代货物B202的数量和价格时,在电传中将应为每公吨RMB27000元的价格,少打了一个“0”,错成了2700元。随后甲商曾两次在电传中重复确认“2700元”的价格,但我方有关人员不仔细阅读电传,始终未察觉。3月间B201和部分替代货物B202装运出口,替代部分的价格,我方按RMB27000列发票,经银行向甲商托收,遂遭甲商拒绝。试分析我方应吸取何教训?

案例4:

l我国某出口公司与外伤按CIF成交一批出口货物,货物在出口合同中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受载船只在航运中触礁沉没。当该公司凭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据要求国外进口商支付货款时,进口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请分析出口方有无权利凭规定单据要求进口商支付货款? 案例5:

l有一份CFR合同,成交一批蜡烛,货物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合格,符合合同规定。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发现有20%的蜡烛有弯曲现象,因而向卖方索赔,但造卖方拒绝,其理由是:货物装船时,品质符合合同规定。事后又查明,起因是货物交给承运人后,承运人把货物装在靠近机房的船舱内,由于舱内温度过高而造成的,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拒绝的理由是否成立?问为什么?

第二章 合同中的品质、数量与包装条款

品质

案例1:

我国内某单位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份最高含量为14%,杂质不超过2.5%。成交前我方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抵达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具相应证书证明货物的质量比样品低10%以此要求我方赔偿15000英镑的损失。请问:我方能否以该项交易并非凭样品买卖而不予理赔?为什么?

2、出口服装夹有断针引起的纠纷

案例2:

1986年,日本一女士在商店里购买里一套中国产的童装,其女儿穿上后,双手插进衣袋,不料右手被遗落在衣袋里的一根断针刺破,流出血来,该女士即向消协投诉,要求商店赔偿100万日元。进口商为此向我某外贸公司提出索赔。

日本某株式会社是我某外贸公司的大客户,双方合作多年,互惠互利,业务逐年发展。1985年11月,日商向我方订购了15万套童装,合同规定翌年8月交货,同时,声明童装所需的纽扣、商标、吊牌、胶带等辅料均由日方提供,定于5月底运抵上海。

某工厂按照外贸公司要求备妥了面料,但因日方提供的辅料未能如期送到,而推迟了成衣生产日程。7月外贸公司收到日方开出的信用证,其规定的最迟装运期是8月30日。工厂为了使货物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出运,加班加点,突击生产,终于在8月下旬缉拿个5万套统装载“鉴真”号按时出运。

1986年1月,日本商店接到女士的投诉后,随即赔出100万日元,并停止发售这批童装,同时向日本株式会社提出索赔要求。进口商应商店的要求,组织人力重新进行检验,又发现十余枚断针。

日商于1986年2月,派员到我外贸公司。递交了断针纠纷案的有关材料,日方提出:

要求中方赔偿已赔出的100万日元。

要求中方赔偿已支出的商品重新检验的人工费用200万日元。要求中方赔偿商店停止发售所蒙受的损失100万日元。要求中方改进质量,防止再发生此类事情。

中方认为,发生断针事件虽然应由工厂负责,但由于日方辅料迟到,工厂为了按期交货,只得加班加点,致使缝纫工和检验员忙中出错,发生问题。中方认为,双方对此事件均负有一定的责任。几经磋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由中方赔偿日本株式会社1万美元,并由日方在日本代购3台检针机。中方表示要加强对生产厂商的质量把关,保证不再重复类似事情。案例3:

我国某公司与英国某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大豆的合同,数量为1000长吨,单位为每长吨80英镑CIF利物浦,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4%,杂质不超过2.5%,成交前我方公司曾向对方赠送过样品,签约后又电告对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并出具了当地检验公司的检验证明,由此向我方提出降价5%的要求。而此时,我方留存的复样已遗失,但我方坚持所交货物品质符合合同规定,并有转运前的商检证明为证,所以坚持拒绝降价。双方争执不下,请问如何解决争议。

数量

案例1:

国内某公司出口至俄罗斯黄豆一批,合同的数量条款规定:每袋净重100公斤,共1000袋,合计100公吨。货抵俄罗斯后,经检验,黄豆每袋仅重96公斤,1000袋合计96公吨。适值黄豆价格下跌,俄罗斯客户以单货不符为由提出降价5%的要求,否则拒收。请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案例2: 出口彩电4000台,装运时发现库存仅剩3900台,卖方若以这3900台交货,是否构成违约? 案例3:

出口彩电4000台,装运时发现仅存3900台,请问卖方能否沿引5%的增减幅度以3900台彩电交货,为什么? 案例4:

我国某公司与日本一客户签署出售驴肉25公吨的合同,按合同规定,该批货物应装于1500只箱子,年、每箱净重应为24.9公吨,所差100公吨可以不再补交。当货物运抵日本后,海关人员在抽查过程中,发现每箱净重不是16.6公斤而是20公斤,即每箱多装了3.4公斤。因此,此批货物实际上装了30公吨,但所有的单据上注明装了24.9公吨。由于货物单据上的净重与实际重量不符,日本海关认为我方有帮助客户偷税嫌疑向我方提出异议。客户也以所交货物包装不符合合用规定,不利于在当地市场销售为由,拒绝提货,拒绝付款。请问:

(1)、我方应如何解决该案例?(2)、应从该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l 案例4:

l某公司出口生丝,合同为100公吨,溢短装5%,约定标准回潮率为11%。现有生丝104公吨,回潮率为9%,回潮率为9%。问:这批生丝符合约定回潮率的重量为多少?是否符合溢短装条款的重量?应取出多少回潮率为9%的生丝? 练习题:

1、什么叫“以毛作净”?什么叫“公量”?什么叫“溢短装条款”?

2、如卖方按每箱150美圆的价格出售商品1000箱,合同规定“数量允许有5%增减,由卖方决定”。试问:这是一个什么条款?最多可多装多少箱?最少可少装多少箱?如实际装运1040箱买方应付款多少?

包装

案例1:

菲律宾客户与上海某自行车厂洽谈进口“永久牌”自行车10000辆,但要求我方改用“剑”牌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Made In China”字样。买方为何提出这种要求?我方能否接受?为什么?

2、出口商品已刷制唛头,目的港通关时,海关未发现而要求买方补制,买方照办后要求我方赔偿其支出的费用。对此我方应如何处理? 案例2:

中性包装可否接受?

一港商订购我某种“船牌”化工原料转口台湾。但要求包装上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和“船牌”商标。为了打开销路,扩大出口,我方是否可接受?

第三章 合同中的运输条款

案例1 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受载船离港4小时后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手中持有的提单、发票等装运单据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与付款,于是双方发生争执。问:此案应如何解决?为什么?

(提示:风险划分界限、交货性质等)。案例

2、大连某进出口公司与日本某公司签定了一份出口150公吨冷冻食品的合同,合同规定:3—7月份,每月平均装运50公吨,凭即期信用证支付,后来证规定装运前由港口赏检局出具船边测温证书作为协议单据之一。我方3月—5月交货正常,顺利结汇。但到6月份,由于船期延误,拖迟到7月6日才装运出口,而海运提单则倒签为6月30日,而送银行的商检证书在船边的测温日期为7月6日,议付银行也未发现弊端,在7月10日,同船由装运出30公吨,我方所交商检证书上在船边的测温日期为7月10日。但开证行收到单证后来电表示拒付这两笔货款。请问,我方的失误在哪里?开证行拒付的依据是什么? 案例

3、有一CIF合同,规定:“CIF汉堡,卖方必须提交提单、保险单和商品检验证书三项单据,买方凭单据付款。”事后,买方发现提单和商检证书有擦改的痕迹,买方提出疑议并暂停付款,事后查明,擦改的是配舱的舱位号,而且是在单据签字前擦改的,试问,买方能否坚持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 案例

4、某公司以CIF马赛对法国出口冷冻品一批,对方开来的信用证规定,最迟装运期和议付日期均为10月31日,不准转船。出口方预计中远公司某船于10月下旬到港,10月29日开始装船,11月2日才能装完。出口方以保函向船方预借10月31日已装船提单并于当日送银行议付,经议付行审核无误,即寄送开证行索偿。不料此船装完这批货物后,冷冻机于11月3日损坏,不得不将该批货物卸下,由中远公司另行安排船只运输。因此,耽误约一个月,至11月30日才运出。货到马赛时已超过圣诞节这一旺销季节。客户以实际到货船名与结汇单据船名不符,同时以货物不适应当地迟交影响市价为由,要求索赔30万美元。请问卖方应如何处理? 案例

5、我国某出口公司与某外商按CIF某港口,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信用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规定的装运期内将货物装上直始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达提单办理了议付。但承运船只在途径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只继续始往目的港,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的时间晚了2个多月,影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为此,买方向我出口公司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达提单,而实际上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船舶的舱位亦是我方租定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应由我方承担,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索赔。你认为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案例6:

l 上海运往肯尼亚蒙巴萨港口“门锁”一批计100箱,每箱体积为20CM X 30CM X 40CM,毛重为25公斤。燃油附加费为30%,蒙巴萨港口拥挤附加费为10%。门锁属于小五金类,计算标准是W/M,等级为十级,基本运费为每运费吨443港元,试计算运费为多少? 案例7:l 我方拟出口某商品10公吨,原对外报价FOB黄浦 每公吨1500港元。先客户要求改报CFR新加坡问:我方应报价多少?(该商品按重量计收运费)

第四章 合同中的保险条款 案例1:

海轮的舱面上装有1000台拖拉机,航行中遇大风浪袭击,450台拖拉机被卷入海中,海轮严重倾斜,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则有翻船的危险,船长下令将余下的550台拖拉机全部抛入海中。请问:这1000台拖拉机的损失属于何种性质? 案例2:

有一台精密仪器价值15000美元,货轮在航行途中触礁,船身剧烈震动而使仪器受损。事后经专家检验,修复费用为16000美元,如拆为零件销售,可卖2000美元。问该仪器属于何种损失? 案例3:

有批货物已投保了平安险,该货在装船过程中有8件落海,其中5件因打捞及时,仅造成部分损失,其余3件全部灭失。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赔偿几件货物? 案例4:

一批货物已投保了平安险,分装两艘货轮驶往目的港。一艘货轮在航行中遇暴风雨袭击,船身颠簸,货物相互碰撞而发生部分损失;另一艘货轮在航行中则与流冰碰撞,货物也发生了部分损失。请问:保险公司对于这两次的损失是否都应给予赔偿? 案例5:

上海某单位以CIF条件从国外进口某货物一批,卖方已代办了一切险。该批货物在上海卸货后,当晚在码头被偷窃。买方能否向保险公司要求赔偿? 案例6:

一批货物已经按发票总值的110%投保了平安险。货轮在航行途中于5月3日遇暴风雨袭击,该批货物受到部分水滞,损失货值1000元人民币;该轮在继续航行中又于5月8日触礁,货物再次发生部分损失,损失额亦为100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钱?为什么? 案例7:

我国某进出口公司向挪威出口一批货物,装于某某号货轮上。同一货轮上还有日本和韩国的货物,三家货物的价值分别为:60万元、75万元和80万元。船在航行途中触礁,船身底部发现一处裂口,涌入大量海水,致使舱内部分货物遭水浸泡。船长命令将船始向浅滩进行修补,而后为了起浮又将部分笨重货物抛入海中,请问:在这些损失中,哪些属于共同海损,哪些又是单独海损? 案例8:

国内某厂以到岸价CIF广州进口数批机械,在货物到达广州后,我方会同有关单位,预先检验,发现外行良好,无破损,但没有开箱检查(事实上在广州无法开箱),但当货物运到工厂时,箱子的外表仍然完好,开箱复检时,发现破损及短少。请问:

(1)我方应向谁索赔?(外国出口公司附有出口独立公证报告)

(2)如果船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外国出口商互相推脱,不予以理睬,我方应采取何种措施挽回损失?

案例9:

某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下令往舱内灌水灭火,呼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货船拖到附近港口修理。事后调查。造成的损失有(1)、1000箱货被火烧毁;(2)、600箱货由于灌水灭火受到损失;(3)、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毁;(4)、额外增加的燃油和船长、船员的工资。

试分析以上各种损失的性质,并指出至少应投保何种险别,保险公司才负责赔偿? 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 篇3

国际贸易课程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职高教育教学的老师们都有这种体会,自己有学识,但是怎样才能合理的科学的教授给我们的学生,这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来源于教材不足以吸引我们的学生注意力,二是不少老师的方法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反响,三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不高。但是我们老师是教育教学中的主动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学到有用的知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一番收获。案例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中意义和作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中人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谈到教师教育的

案例时,理思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我们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包含比较多的学科,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实务、商务英语、商贸法律、单证实务等,在这些专业课程中不少是理论,学生很难理解,这样就给实际教学中带来了不少的苦难。

我们的学生不少都是中考的失败者,心生气馁之意,读了职高不少就认为是可以玩了,久而久之形成厌学情绪,滋长了不良的习惯。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众多的障碍。

针对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也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教学中,一是我们的教材需要加注不少的案例来完善它的理论,这样内容就浅显易懂,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二是我们学生对案例的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一些实际的案例,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案例教学的运用

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合同的特征时,有这样一个案例:张明和小英是一对恋人,小英为庆祝自己的24周岁生日月张明吃饭,小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要是你不来的话,你就要向我支付违约金1000元,结果到了时间,张明由于公司加班,无法如期赴约,问小英能否请法院判令张明支付1000元违约金?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从开始的第一句话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顺利成章的把案例中的精华内容,违约金和书面及口头合同的效力给解释清楚。

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在所有形式的专业教育中,都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让被培训者学会像某一特定的专业人员一样思考,律师、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都是如此,教师也不例外。像一个真正的教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往往是传统的课程中所不能涵盖的,因为这些课程常常是以学科定向的,这些学科有着自身的逻辑,由概念、命题、原理等相互联系构建而成。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当然有其重要的作用,如系统化地掌握基础知识,建构起严整的理论大厦。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个的事件,就要对案例的事件进行动态的描述。以《进出口中贸易实务》中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总值110%投保平安险,6月初货物装运顺利开航。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遇到暴风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2100美元。数日后,该轮又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部分损失,价值为8000美元。显然这样的案例学生比较清楚案例中的顺序及所包含的信息。

每位学生都会以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参与矛盾冲突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发表意见,重演决策过程。这种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极强的针对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入地思考,互相交流,主动学习。例如,宁波甲企业出口家具给韩国的乙企业,约定在收到余款20000美元后,甲通过电放的形式要求承运人放单给乙企业,但是甲迟迟没有收到余款,多次催促,乙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甲可以采取怎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案例阅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

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另外,借助于案例,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例如,有一份CIF合同,出售60吨货物,单价是每吨500美元,事后卖方只交付了5吨。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主张何种权利?如果卖方交货50买方有何种权利,如果卖方交货90这时买方又有何种权利。尽管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题干,但所包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去比较,让学生有一个朝两个方面的思考的过程。这个题目就说明是多交与少交怎么处理问题。

学生在平时的上网和看电视中收集相关的案例,然后把自己的好的例子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并在讨论中相互提高,分享各自的心得。在国际贸易的课程中,同样也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但是让学生收集案例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因此选择案例的内容比较重要。我在教学中选择了倾销和反倾销的案例,学生的反馈率也达到了85%。

三、案例在培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1.案例教学的教授过于表面化

在很多的教学中,授课教师会把案例作为实例说明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来检验学生对学过的原理的掌握情况,便以以往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法。实际上,案例法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用举例来对学科的内容进行说明。案例法需要提供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只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通过一个用案例法的课程,学生应该感到有过实际解决问题的经历。

2.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要有针对性

由于教育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需要根据课堂的需要来确定是否采取案例法。案例方法在应用经济类课程中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实践的证明。但是,就如对案例的学习不能代替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样,案例法也不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如果我们把案例法的教学方法用于不当的教学领域或目的,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对案例法的有效性产生误解。

3.案例往往是虚拟的,但是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实际的

管案例是对一个真实事件的纪录或叙述,甚至模拟出一个环境,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所以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做决策时所感受的压力与现实中的压力是不同的,所以,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会存在。因此,如果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的环境,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案例法就不能发挥出它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案例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更好的运用知识,但是如果不合理运用案例教学也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案例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实际,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费景明,罗理文.进出口贸易实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案例教学网.

[3]魏炳麒,王志伟.商贸法律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对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思考 篇4

1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意义

1.1 符合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 课程实践性强, 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程序、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多种对象, 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操作难度大、连续性差等特点。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金融、保险、运输、海关、法律、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 并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市场调研、业务联系和谈判、外贸函电的写作、单据的制作和审核等多种业务。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 可以将知识点有效融合, 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知, 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2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填鸭式”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教师照本宣科, 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 师生之间没有双向互动, 学生缺乏自主性, 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消极为积极。学生需要自己分析讨论问题, 使学生由讲授法中的“要我学”抽象的理论变成“我要学”抽象的理论以分析具体的案例[2]。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教学互动的局面也得以形成。

1.3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及考核形式, 注重的都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强调的是学生“记住了多少”, 轻视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忽略了学生“会用多少”。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案例分析讨论中, 学生积极发言,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不同意见同学间的交流, 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2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运用

2.1 精选案例

案例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信息量大, 涉及部门和知识较多, 因此在案例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应同时做好教学计划, 明确本次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并根据案例的内容事先设计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引导学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讨论。

案例的篇幅要适中。受授课时数和课堂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环节过多、信息超量的案例。每一章节内容学习完毕, 安排与所学章节相关的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几个章节理论知识学习结束, 应设计综合性案例, 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 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案例的时效性。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国际经贸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单据方面, 电子单据在很多领域替代了纸质单据。惯例和规则方面, UCP600取代了UCP500。运输方面, 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发展, 使传统运输单据的使用发生改变。因此, 在选取国际贸易案例时, 要与时俱进, 反映行业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

案例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大多来自于国际经贸实践, 比较形象直观, 但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的选取应尽可能联系现实情境, 增强趣味性, 比如在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案例中, 可以穿插索马里海盗、日本地震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分析讨论案例, 这样兴趣更浓, 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2.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案例课中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每次案例课之前, 教师要认真备课, 对准备的案例做到心中有数, 并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案例, 提示学生做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准备, 避免因课堂时间不足, 使案例课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案例课上, 教师需要向学生交待清楚本次案例分析的意图, 使学生明确应掌握的理论知识。

案例讨论方式上, 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要求学生提前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成员6人左右, 各组成员应实力相当, 每组由组长负责, 组长轮流担任。在课堂讨论过程中, 各组先分组讨论, 教师在全班巡视, 观察各组讨论进展, 适时参与, 可进行提示, 可故设疑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勇于发言。第二阶段, 各组协调意见,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表达本组观点, 其他同学可作补充发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最后, 由教师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

学生发言阶段, 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显重要。鼓励学生发言,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意识到案例解决的方法不止一种, 要勇于探究, 不墨守成规。在讨论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冷场、偏激、跑题等情况, 教师要进行疏导, 避免纠缠。教师引导的关键, 是将讨论引向重点问题, 使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3 评价的导向性

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教学更加重视, 仅靠教师的鼓励或引导是不够的, 要注意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避免学生不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可将每个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时的表现与课程考核成绩挂钩, 根据参与讨论发言的积极性, 发言准备是否充分, 发言水准如何来给予成绩。对于要求学生完成的案例书面分析, 教师可严格计分, 给出优、良、中、差成绩。

在学期末成绩考核时, 将案例分析的成绩记入总评成绩。一方面, 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按比例计算, 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平时作业、案例讨论组成, 每部分各占10%的比例。另一方面, 在试卷试题量上, 减少理论性试题的比重, 加大案例分析试题比重, 以此激励学生加强案例分析讨论。

2.4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有条件的院校, 在案例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由教师将精心挑选的案例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 师生在网络平台讨论相关案例, 学生完成作业提交。这种形式比较受学生欢迎, 而且可以展示给学生更多案例, 解决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 考核每个学生的工作量。

3 结束语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 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始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基础打得牢, 在分析案例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论教学, 两者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切忌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割裂开来[3]。

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 也不可以一概全, 一味强调使用案例教学法, 而忽视其他教学方法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结构、课程内容, 综合使用情景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导入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 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案例教学法非常切合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教师精心准备案例,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及时督促, 认真评价, 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案例教学应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学坤.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案例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8 (19) :53.

[2]肖武岭.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84.

[3]刘兵权.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81.

国际贸易案例题 篇5

2..有一笔新闻纸进出口交易,出口商与进口商签订FOB合同,港口为伦敦,装运期为9月份,进口商指派的船舶在9月30日之前没有能够抵达伦敦港,实际船舶10月5日才到。正巧10月3日一场意外火灾让货物损失80%。出口商让进口商赔偿损失,进口商说货物没有装船,不属于进口商承担的风险,出现争议,如何处理?

3.有一份FOB合同,买方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仓至仓”条款的一切险。货物从卖方仓库运往装运港码头途中,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损失, 事后卖方以保险单含有“仓至仓”条款为理由要求保险公司赔偿但遭拒绝, 后来卖方又请买方以卖方的名义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但同样遭到拒绝。请结合FOB术语及其他的知识分析保险公司拒赔的原因以及此案的教训。

4.我国某公司以CFR条件进口一批大豆,在约定日期未收到卖方的已装船通知,却收到卖方要求该公司支付货款的单据。此后我方接到货物,经检验部分货物在运输途中因海上风险而丢失。问该公司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5.某公司以CFR条件进口一批面粉。国外卖方按期租船将货物发往我方目的港。货到目的港后,发现该批面粉严重霉变。经调查,原因是运货船舶是艘超龄服役的船,设备老化,航行速度慢,且船方又沿途招揽货物,致使航期延长了一个多月。由于是高温、潮湿季节,长时间在船舱中,面粉因此发生霉变。对此损失,我方应向谁索赔?

6.我方按CIF条件进口一批床单,货物抵达后发现床单在运输途中部分受潮,而卖方已如期向我方递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并要求我方支付货款。问我方能否以所交货物受潮而拒付货款并向卖方提出索赔?

7.买卖双方按CIF条件签订了一笔初级产品的交易合同。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卖方备妥了货物,安排好了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输事项。在装船时,卖方考虑到从装运港到目的港距离较近,且风平浪静,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因此,没有办理海运货物保险。实际上,货物也安全及时抵达目的港,但卖方所提交的单据中缺少了保险单,买方因市场行情发生了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就以卖方所交的单据不全为由,要求拒收货物拒付货款。请问,买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此案应如何处理?

8.某公司以CIF条件对外出口一批罐头。(1)合同签订后,接到买方来函,声称合同规定的目的港最近经常发生**,要求我方在办理保险时加保战争险。对此,我公司应如何处理?(2)这批货物抵目的港后,我方接到买方支付货款的通知,声明因货物在运输途中躲避风暴而增加的运费代我公司支付给船公司,故此付款中已将此项费用扣除。对此,我公司应如何处理?

9.某公司按照FCA条件出口一批商品,合同规定4月份装运。但到了4月30日,仍未见买方关于承运人名称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此期间,备作出口的货物,因火灾而焚毁。问此项货物应由谁负担?

10.一份CFR合同,甲方卖3000吨小麦给乙公司,甲公司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5000吨散装小麦装船,其中的3000吨小麦属于卖给乙公司的小麦。货抵目的港后,由船公司负责分拨,甲公司装船后及时发装船通知给乙公司。受载船只在途中遇险,使该批货损失了3000吨,其余2000吨安全运至目的港,卖方宣称卖给乙方的3000吨小麦已全部灭失,并按CFR合同规定货物风险已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给买方为由对此项损失不负责任。请问卖方应负责任么?

1、卖方仍应承担交货责任

2、注意风险转移问题

11.国内某厂向国外出口一批灯具。合同上规定每筐30只,共100筐。我方工作人员为方便起见,改为每筐50只,共60筐,灯具总数不变。请问这种处理方式是否构成违约?

12.上海出口公司A与香港公司B成交自行车1000台,由A缮制合同一式两份,其中包装条款规定为“Packed in wooden case”(木箱装)。将此合同寄至B方,然后由 B签回。B签回的合同上于原包装条款后加“C.K.D.”字样,但未引起A公司注意。此后,B公司按合同开证、A公司凭信用证规定制单结汇完毕。货到目的港。B发现系整台自行车箱装,由于自行车整台进口需多交纳20%进口税。因此,拒收货物并要求退还货款。卖方此时才意识到C.K.D.是指COMPLETELYKNOCKED DOWN(完全拆散),只好认赔。

评析: 1.卖方忽略C.K.D,造成实际装载与合同不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卖方虽然已经结汇,但买方仍有拒收货物的权利。

13.一批出口货物,自广州运往纽约,船公司已签发“已装船清洁提单”,货到目的港后,收货人发现(1)5箱欠交(短量险)(2)10箱包装严重破裂,内部货物损失50%(明显为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船方);(3)10箱外包装完好,内部货物有短少(出口商漏装,应补发)。分析进口方就上述损失,分别向谁索赔?

Shipped on board in apparent good order and condition(unless otherwise stated)the goods or packages specified herein and to be discharged at the mentioned port of discharge or as near thereTo as the vessel may be safely get and be always afloat.The weight, measure, marks and number……being particularFurnished by the sellers, are not checked by the carrier on

loading

14.信用证规定,从中国港口运至神户100公吨红小豆,不允许分批装运,最迟装运日期为7月18号,受益人向银行交如下单据,能否获得付款?(1)第一套提单上载明:船名为“STAR”,航程为“018”,装运港为“TIANJIN”,卸货港为“KOBE”,净重“51”,装运日期为“7月11日”。(2)第二套提单上载明:船名为“STAR”,航程为“018”,装运港为“TIANJIN”,卸货港为“KOBE”,净重“51”,装运日期为“7月17日”。如果信用证规定最迟装运日期为7月15日,银行是否付款?

15.某公司向美国出口茶叶600箱。合同与信用证上均规定:Each month shipment 200C/SCommence from January,问如果1月份装200箱,2月份不装,3月份和4月份各装200箱是否可以? 不可以,必须按合同规定每月装运200箱否则属于违约。

16.某厂欲向国外出口一批日光灯(低值易碎品),采用海洋运输方式,请问投保什么险别合适?保险金额为多少合适?(平安+碰撞)

17.我某外贸公司与荷兰进口商签订一份手套合同,价格条件为CIF鹿特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一切险。生产厂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手套的温度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然后用牛皮纸包好装入瓦楞纸箱内,再装入20英尺集装箱。货物到达鹿特丹后,检验结果表明:全部货物湿、霉、沾污、变色,损失价值达8万美元。据分析:该批货物的出口不异常热,进口地鹿特丹不异常冷,运输途中无异常,完全属于正常运输。试问:

(1)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损失是否承担赔偿责任?(2)进口商是否对货物支付价款?(3)你认为出口商如何处理此事?

由于货物本身特征无法避免,属于保险公司的除外责任,不能赔付。CIF必须照单付款,进口商赎单后再与出口商协商索赔。适当退还货款,并委托进口商就地处理,根据货物污损程度决定丢弃回收或削价清货。

18.国内某公司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以CIF条件向法国采购奶酪3公吨,价值3万美元,提单已经收到,但货轮到达目的港后却无货可提。经查,该轮在航行中因遇暴风雨袭击,奶酪被水浸泡,船方将其弃于海中。于是我方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拒赔。请问:保险公司能否拒赔?我方应向何方索赔?

[分析]不一定。如果法国方面保的是一切险或者加保了淡水雨淋险,那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如果保的只是最低险别,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19.上海某造纸厂以CIF条件向非洲出口一批纸张,因上海与非洲的湿度不同,货到目的地后因水份过分蒸发而使纸张无法使用,买方能否向卖方索赔?为什么?

[分析]买方不能向我方索赔。因为,虽然CIF表明由卖方承担保险费,但是风险划分依然以船舷为界,因此风险由买方承担。再者,卖方承担保险费一般只投保最低险别,除非买方要求加保附加险(受潮受热险)。

20.某出口公司按CIF条件成交一批货物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货物在转船过程中遇到大雨,货到目的港后,收货人发现货物有明显的雨水浸渍,损失达70%,因而向我方提出索赔。

问题:我方能接受吗?

[分析]不能接受。货物被雨水浸湿属淡水雨淋险范围;保险公司和卖方对货损都不负责,由买方承担损失。

21.我某公司以CIF价格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合同的签订日期为6月2日。到6月28日由日本东京银行开来了不可撤消即期L/C,金额为XX万日元,证中规定装船期为7月份,偿付行为美国的花旗银行。我中国银行收证后于7月2日通知出口公司。7月10日我方获悉国外进口商因资金问题濒临破产倒闭。在此情况下,我方因如何处理?

分析:由于两个业务行,开证行(东京银行)、偿付行(花旗银行)都是资信很高的银行,我方可以办理出口手续,将货物出口。理由: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因此,我方应在7月份按时发货并认真制作单据,交单议付,由议付银行向东京银行寄单,向花旗银行索偿。

22.日本某银行应当地客户的要求开立了一份不可撤消的自由议付L/C,出口地为上海,证中规定单证相符后,议付行可向日本银行的纽约分行索偿。上海一家银行议付了该笔单据,并在L/C有效期内将单据交开证行,同时向其纽约分行索汇,顺利收回款项。第二天开证行提出单据有不符点,要求退款。议付行经落实,确定不符点成立,但此时从受益人处得知,开证申请人已通过其他途径(未用提单)将货提走。议付行可否以此为理由拒绝退款?

23.不能拒绝退款。理由:(1)L/C业务是纯单据业务,单证不符不能付款,银行仅处理单据,不问货物真实情况。(2)尽管开证申请人将货物提走,但开证行并未将单据交给开证人。所以,议付行应向受益人追索所垫付的货款,退款给开证行。

24.国外贸易公司从我进出口公司购买小麦500吨,合同规定,1月30日前开出L/C,2月5日前装船。1月28日买方开来L/C,有效期至2月10日。后由于卖方不能按期装船,故电请买方将装船期延至2月17日并将L/C有效期延至2月20日,买方回电表示同意,但未通知开证行。2月17日货物装船后卖方到银行议付时,遭到拒绝。(1)银行是否有权拒绝付款,为什么?(2)作为卖方,应当如何处理此事?

(1)银行有权拒付。据《UCP500》规定,L/C虽是根据合同开出的,但一经开出就独立于买卖合同。银行只受信用证条款的约束。本案虽合同条款改变,但L/C条款未改,故银行只按原L/C条款办事,2月17日超出了原L/C的有效期,故银行可以拒付。(2)作为卖方,当银行拒付时,可依据修改后的合同条款要求买方履行付款义务,卖方也可要求修改信用证。

25.卖方向买方销售某种商品10000吨,在合同中规定了6至10月分5批装运,每月各装运2000吨,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买方按约于5月15日按合同开来信用证。卖方在前三个月每月装运2000吨,银行已分批凭单付款。但是9月份卖方因故未能按时装运,并延迟至10月初才装运。当卖方持有相关单据向银行议付本批货款时却遭到银行拒付,银行同时声称最后一批货物的装运也已经失效。分析银行拒受单据、拒付货款以及宣布最后一批失效有无道理?

[分析]卖方确实违反了合同,银行的做法符合有关的国际惯例。有关信用证规定在分批装运时,如果任何一批未按规定装运,则信用证对该批和该批以后的货物均告失效。

26.我某外贸公司与外商于2004年7月10日以CIF方式签订了一份向对方出口价值150000美元商品的销售合同,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合同中规定我方应在8月份运出货物。7月28日中国银行通知我外贸公司,收到外商通过国外银行开来的信用证。经审核信用证条款与合同条款相符。但在我方装船前又收到外商通过银行转递的信用证修改通知,要求我方在8月15日之前装运货物。由于我外贸公司已预订了8月25日开航的班轮,若临时变更手续较为繁琐,因此对该修改通知未予理睬,之后按原信用证的规定发货并交单议付,议付行随后又将全套单据递交开征行。但是开征行却以装运与信用证修改通知书不符为由拒付货款。请分析开证行是否有理由拒付货款。

[分析]开证行没有理由。本案例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对于不可撤销信用证未经有关当事人同意,开证行不得单方面修改或者撤销。由于修改通知是在我方预订了班轮以后到达,达到不及时,我方也未同意对信用证的修改,因此开证行没有理由拒付货款。

27.我国 A公司向加拿大B公司以CI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4月份装运。B公司于4月10日开来不可撤销信用证。此证按《UCP500》规定办理。证内规定:装运期不得晚于4月15日。此时我方已来不及办理租船订舱,立即要求B公司将装期延至5月15日。随后B公司来电称:同意展延船期,有效期也顺延一个月。我A公司于5月10日装船,提单签发日5月10日,并于5月14日将全套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交银行办议付。

试问:我国A公司能否顺利结汇?为什么?

结论:A公司不能结汇 理由:(1)根据<UCP500>规定,不可撤销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和撤销,只要受益人提供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义务。本案中A公司提出信用证装运期的延期要求仅得到B公司的允诺,并未由银行开出修改通知书,所以B公司同意修改是无效的。(2)信用证上规定装运期“不晚于4月15日”,而A公司所交提单的签发日为5月10日。与信用证规定不符,即单证不符,银行可以拒付。

28.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女上衣 1000件,合同规定绿色和红色上衣按3︰7搭配,即绿色300件,红色700件。后国外来证上改为红色30%,绿色70%,但该出口公司仍按原合同规定的花色比例装船出口,后信用证遭银行拒付。

【问题】(1)为什么银行拒付?(2)收到来证后,我方应如何处理?

(1)信用证项下要求单证必须相符,否则银行不予议付。本案中装运单与信用证不符,所以银行可以拒付。(2)卖方应于收证后立即通知开证人改证,绝不能置信用证于不顾而单凭合同规定行事。

29.我某进口企业按FOB条件向欧洲某厂商订购一批货物。当我方派船前往西欧指定港口接货时,正值埃及与以色列发生战争,埃及被迫关闭苏伊士运河。我所派轮船只得绕道南非好望角航行,由于绕道而增加航程,致使船只延迟到达装货港口。欧洲厂商要求我方赔偿因接货船只迟到而造成的仓租和利息,我方拒绝了对方要求,因此引起争议。

欧洲厂商的要求不合理。因为我方所派船只迟到,是由于战争造成,这属于社会原因引起的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项,对欧洲厂商提出的赔偿要求,我方可不予理睬。

30.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以CIF鹿特丹条件出口食品1000箱,并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一切险。货到目的港后,经进口人复验发现下列情况:(1)该批货物共10个批号,抽查20箱,发现其中1个批号,即100箱内出现玷污现象;(2)收货人实收998项,短少2箱;(3)有15箱货物外表良好,但箱内货物共短少60千克。根据以上情况,进口人应当分别向谁索赔?

[分析](1)属于一般附加险,包含在一切险范围,应向保险公司索赔;(2)属于短量险,应向保险公司索赔;

(3)由于外表良好,应为出口商所装食品量不足,是交货以前发生的,向出口商索赔。

31.有份CIF合同,出售矿砂5000公吨,合同装运条款规定:“CIF Hamburg,1989年2月份:由一船或数船装运。”买方于2月15日装运了3100公吨,余数又在3月1日装上另一艘轮船。当卖方凭单据向买方要求付款时,买方以第二批货物延期装运为由,拒绝接受全部单据,并拒付全部贷款,卖方提出异议,认为买方无权拒收全部货物。

根据合同“由一船或数船装运”的规定,可以认定该合同是允许分批装运的。卖方在履行合同时,分两批装运,第一批货物的装货时间是符合合同规定的,只是第二批货物违反了合同规定的期限。因此,买方不应对符合合同的第一批货物拒收或索赔权力。至于第二批货物,虽然违反了合同,但是,装运时间仅仅超过期限一天,一般不能视为根本性违反合同,因此,买方拒收第二批货物的理由也是不充分的,最多只能要求赔偿。

32.我进口商向巴西木材出口商订购一批木材,合同规定“如受到政府干预,合同应当延长,以至取消”。签约后适逢巴西热带雨林破坏加速,巴西政府对木材出口进行限制,致使巴西出口商在合同规定期内难以履行合同,并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我方延迟合同执行或者解除合同,我方不同意对方要求,并提出索赔。请分析我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

[分析]按照国际惯例。政府颁布禁令属于不可抗力,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巴西出口商依据合同规定向我方提出延迟或者取消合同的要求,有据可依,我方的索赔要求不合理。

33.A国的甲公司与B国的乙公司签订了购销麻纺织品的合同,约定由甲公司于1999年12月底之前交付200吨麻纺织品给乙公司,而当乙公司收到100吨货物后,于1999年5月明确通知甲公司由于麻纺织品销路不畅,不会接收甲公司的继续供货。这时甲公司仓库下存麻纺织品10吨。甲公司为了赢利,在收到乙公司通知后,继续按双方合同约定为乙公司收购了其余的90吨麻纺织品。后因乙公司拒绝接收后100吨麻纺织品,酿成纠纷。

问:本案谁违约?属于哪种违约行为?本案应如何处理?

在本案中乙公司是属于违约的一方当事人是毫无疑问的,他的行为构成了不完全履行的违约责任。依法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在本案中应该要求乙方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但是由于甲方在乙方明确告知即将违约的情况下仍然继续采购了90吨的麻纺织品,扩大了损失的范围,所以甲方在本案中也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4.我方某公司与英商签订一笔服装合同。合同按CIF伦敦即期L/C方式付款,合同和信用证中均规定不允许分批装运和转船。我方按时将货物装上直达轮,并凭直达提单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向银行议付货款。该轮船中途经过某港时,船公司为了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服装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伦敦。由于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该批服装比原定时间晚了2个月到达。为此,英商向我公司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达提单,而实际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问:(1)我方应否赔偿?(2)如何处理?(3)为什么?

[分析]我方不应赔偿。应让买方凭直达提单向承运人交涉,凭保险单向保险公司交涉。因为按CIF条件成交,买卖双方的风险转移以船玄为界,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玄后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所以,船方擅自转船造成的损失也应由买方承担。另外,CIF属象征性交货,只要卖方按合同规定在装运港将货物装船并提交全套合格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需保证到货。

35.我某出口企业按FCA Shanghai Airport 条件向印度A进口商出口手表一批,货价5万美元,规定交货期为8月份,自上海空运至孟买;支付条件:买方由孟买X银行转交的航空公司空运到货通知即期全额电汇付款。我出口企业于8月31日将该批手表运到上海虹桥机场交由航空公司收货并出具航空运单。我随即向印商用电传发出装运通知。航空公司于9月2日将该批手表运到孟买,并将到货通知连同有关发票和航运单送孟买X银行。该银行立即通知印商前来收取上述到货通知等单据并电汇付款。此时,国际市场手表价下跌,印商以我交货延期,拒绝付款、提货。我出口企业则坚持对方必须立即付款、提货。双方争执不下,遂提起仲裁。问题:假如你是仲裁员你认为谁是谁非,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分析]该按例规定交货期为8月份,我出口企业8月31日,将该批手表运到上海虹桥机场交由航空公司(承运人)即完成交货。印商认为9月2日到货时间为交货期,与FCA术语规定相矛盾。

结论:仲裁员的仲裁结果有利于卖方。

36.中国A公司从德国B公司进口一套大型生产设备,合同规定分三批交货,分期付款。第一批交付的货物符合合同的要求,A公司支付了货款。第二批交付的货物为该设备的主要部件,其型号、性能与合同不符,无法安装投产。中国A公司因此提出撤销整个合同,要求B公司退回第一批交付货款的已付款,并支付违约金。B公司对此提出异议。

国际贸易案例 篇6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包括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训室体验实际操作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及其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案例教学具有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众多课程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所在。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是抽象枯燥的,如果只是将理论知识简单的照本宣科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看见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足为奇了,时间长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不用说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课堂中的待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1.2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遇到新的事物能够举一反三,能够独立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达到培养自我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双边互动的关系,是学生相互讨论,根据实际解决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导演”的作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3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的目的在于“授之以渔”而不再于“授之以鱼”。主要着眼于学生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和答案的唯一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提出各种质疑,在探讨中解决问题,甚至可以打破传统的解决办法想出更好的办法。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灵活运用

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中的《国际贸易实务》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它的综合实践性极强,教学内容涉及采购、包装、报价、运输、报关、保险、结算、索赔、仲裁等多个业务环节,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难度大、变化快等特点。如果理论不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很难在今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方与荷兰某客商以CIF条件成交一笔交易,合同规定以信用证为付款方式。卖方收到卖方开来的信用证后,及时办理了装运手续,并制作好一整套结汇单据。在卖方准备到银行办理议付手续时,收到买方来电得知载货船只在航海运输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大部分货物受损,据此,买方表示将等到具体货损情况确定以后,才同意银行向卖方支付货款。问:(1)卖方可否及时收回货款?为什么?(2)买方应如何处理此事?”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得知需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在CIF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是什么?在此条款下费用及风险是怎么划分的?题中的意外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信用证支付方式中买卖双方的责任有哪些等问题我们都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相关规定在不断更新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例如《2010通则》相对于《2000通则》有很多的变动而且国际上的贸易规则会根据实际会采取非常措施等这些都说明了国际贸易实务这么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需要我们灵活运用。通过案例分析迫使我们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多种案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案例教学法在灵活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方法有许多种,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法之一,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还需学会和其他教学方法融合使用。例如在一些知识概念的识记上传统教学方法是很好的,因为有些知识只有识记了才能理而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会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自如。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3.2合理选择典型案例,及时更新:国际贸易所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国际经济是在不断的不化,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在不断革新,例如网络技术的应用、通过流程的变更及国际贸易惯例的修订等,这都说明我们教学也要跟上变化的节奏,案例教学中案例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3.3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从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上我们知道后者是基础,所以案例问题的解决都是在理论的掌握理解上的,例如上面的案例中是用信用证来支付货款如果没有信用证知识的学习根本不知买卖双方的责任那么我们就无法解决该问题。因此,我们案例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两者都不能轻视,必须相互配合利用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受益匪浅,能使老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更好的做到授业解惑,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使学生在學中更好的领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博斌,袁晓娜,《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 篇7

(一) 内容枯燥无趣

虽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 但多数情况下, 如果仅靠教师通过语言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述, 而不辅以案例, 有些时候则难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领悟某些知识点。如在讲解汇票这一概念时, 学生经常会认为出票人应该签发以自己为付款人的汇票, 所以想象不到在实际贸易中由出口商可以签发以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收取货款。退一步讲, 即便是逻辑再清楚, 如果没有案例支撑, 也会使课程内容显得较为枯燥, 难以引人入胜。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来说, 听课几乎成为一种负担, 此时如果没有严格的考勤纪律约束, 少数学生可能会选择逃课。

(二) 课堂气氛沉闷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作用。由于缺少案例互动环节,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和记笔记, 而且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难度不大, 没有过多的复杂理论, 况且老师所讲的内容大多在课本上可以找到, 不少学生甚至不做笔记, 直接在书上做标记。在整个课堂上, 只有教师一人在讲, 不关注学生的反应, 没有很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果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课堂纪律涣散, 致使教师常常要用很多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此外, 面对一群面无表情的学生, 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从而降低教学水平, 形成恶性循环。

(三) 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

当前很多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 按照学分收费, 总授课学时和各专业课时普遍被压缩, 国际贸易实务课的课时往往从原先的每周4课时减少到每周3课时, 对于其他经管类专业课程可能只有每周2课时。用更少的课时讲授同样的课程内容会加大教师压力, 因为很多学生并不进行课前预习, 加上部分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课堂不认真听讲, 仅靠听老师在课堂时间讲述, 很难系统掌握重点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掌握了相关概念, 如果不经过实践训练, 仍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案例互动教学的优势

(一)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 针对重要知识点, 给出案例,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并适度引入辩论。通过案例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课堂参与的机会, 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 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似案例, 在课堂上会认真听讲, 做笔记, 并留意细节。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也提振了教师的情绪, 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二)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当教师讲述完某些知识点后, 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 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案例, 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 学生会查找课本和笔记本上的知识点, 或与周边的同学讨论, 从中找到能够解答该案例的知识, 并考虑如何判断并解释。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并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特别是有些案例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 完全是开放式的, 不同的人出于不同考虑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只要能自圆其说, 允许给出个性化的判断。例如, 关于索赔的案例中, 对于凭样品成交的交易中, 由于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已经过了约定的检验期限, 货物出了问题, 要不要进行赔偿?有人主张无责任, 不应赔, 有人主张从长期角度考虑, 有必要适当赔偿。

(四)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驱动力。当学生对案例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并在课堂上公开陈述自己观点时, 如果获得老师的肯定, 学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自信心会得到极大增强, 以后课堂发言会更加积极踊跃。通过案例进行互动教学,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说的机会, 可以使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一旦多数学生适应了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就会自发地融入课堂, 并争相发言, 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 案例筛选

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与快速发展, 为教师收集教学案例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 贴切原则, 所选案例必须与所讲知识点密切相关, 不能离题太远, 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目的;第二, 精炼原则,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案例不像管理学的某些案例那样长, 通常只需一两页PPT即可, 便于学生阅读、记忆和理解;第三, 时效原则, 由于有些国际贸易惯例为适应新的贸易形势 (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最新版为2010版) 会有经常修订, 及对贸易术语的解释也会有所变化。因此, 需要用新的案例加以解读, 以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 案例展示

关于案例的展示方式, 应首选多媒体。目前, 各高校大都建有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 使用多媒体平台展示教学案例既节省纸张和时间, 又便于学生阅读。如果没有多媒体平台, 那么只好由教师把案例的内容读出来,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案例的记忆和理解要打折扣, 而且浪费时间。因此, 教师可以将这些案例进行整理, 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前自行复印, 或印发讲义, 以便学习和作为日后复习的参阅。此外, 对于有些案例可以即兴修改部分假设, 形成不同的场景, 再进行探讨,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知识点。

(三) 案例讨论

当学生了解案例内容以后, 可以进入案例讨论环节。此时, 应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准备, 可以翻阅教材、笔记, 也可以相互讨论。准备时间结束后, 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了避免冷场, 可以先随机从名单中选取1~2个学生, 如果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 可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如果课堂氛围很好, 则以自愿为主。为了保证大家的积极性, 应以赏识教育为主, 及时予以肯定, 对于回答不上来或答错的, 也不要批评。因为是新知识, 如果每个人都会, 就不需要搞案例分析了。另外,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还要做好课堂记录, 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四) 案例点评

讨论案例时, 不同学生往往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会得出不同结论, 当然不乏错误结论。因此当学生阐述完自己观点之后, 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点评, 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答案。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判断为什么是对的, 或为什么是错的, 对所学知识点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就知道如何分析了。

参考文献

[1]陈砺, 唐勇.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用的新思考[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2 (2) .

[2]吴珍彩.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4) .

[3]黄辉, 田俊芳, 谢少安.互动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1) .

[4]白孝忠.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3 (2) .

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案例 篇8

案例一:进口TT+进口押汇

YTGJ公司2011从国外代理进口医疗器械, 合同总金额为324万美金。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国内客户交来全额货款, 正常情况下YTGJ公司应于当日TT电汇对外付款。但YTGJ公司经过对汇率市场的分析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会继续升值;并且公司在银行有充足的进口押汇等授信额度可供利用。因此, 公司将该笔业务在银行办理了进口押汇。具体做法是:

1.2011年5月19日, YTGJ公司与银行签订进口押汇合同, 合同期限为3个月, 由银行代公司对外付汇;公司在银行同时存入一笔金额为2 138.40万元的3个月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归还押汇的保证。

2.银行于2011年5月19日对外付汇, 美元卖出价为6.516 5。

3.3个月后, 即2011年8月22日, 公司购汇还款。购汇时美元卖出价为6.407 0元。

YTGJ公司该笔业务项下的收益测算, 单位人民币元:

案例二:人民币定期存款+进口融资+远期售汇

YTGJ公司2013年1月从国外代理进口通用机械设备, 合同金额为211.6万美元。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国内客户交来全额货款。YTGJ公司经与银行沟通, 决定利用其开发的贸易融资产品“汇利达”, 该产品的优点是不占用公司正常的授信额度, 不产生其他风险, 并且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趋势节约购汇成本, 在叙做时即锁定收益金额。具体做法如下:

1.2013年1月24日, YTGJ公司在银行存入一笔1年期定期存款, 金额为人民币13 182 680元;并以该人民币定期存款存单为质押, 向银行申请办理进口外汇贷款2 116 000美元, 贷款利率按LIBOR加60点, 实际利率为1.29%, 并于当日对外支付进口货款。当日美元卖出价为6.23。

2.2013年1月24日, YTGJ公司委托银行办理一笔远期售汇交易, 交易汇价为6.331, 买入货币金额为USD2 143 675.50, 卖出货币金额为RMB10 871609.60, 交割日期为2014年1月29日;并约定到期由银行释放质押人民币定期存款存单交割后归还进口美元贷款本息。

该项业务由人民币定期存款、进口融资和远期售汇三部分组成。YTGJ公司该笔业务项下的收益测算, 单位人民币元:

如果时机得当, 收益水平会比上例高得多。

案例三:出口福费廷业务

福费廷业务即无追索权的买断业务, 其实质是出口商将因远期收汇而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买断行, 同时获得买断行的即期付款。福费廷业务可以帮助出口商转移远期债权下的债务人信用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有助于出口商提前收回货款, 改善现金流量。

例如:2013年2月, YTGJ公司向欧洲某国出口服装一批, 合同金额为USD590 000元, 结算方式为信用证90天;工厂要求发货后60天内支付货款。为解决经营资金需求、提前锁定汇率, 规避汇率损失, 公司向银行提出申请叙做福费廷业务, 并得到银行批准。2013年4月初, 银行在收到国外客户承兑书后, 向公司发放福费廷款项, 实际融资期限30天。

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论 篇9

(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作为调整商事组织和国际商事交易的各种法律规范总称, 国际商法是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国际商法课程内容非常庞杂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我国相关商事法律的基础上, 着力于比较、分析, 力求把握相关国际商事条约、惯例及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的有关商事法律规定, 熟悉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游戏规则、初步具备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

( 二) 教学对象

通过先期课程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但法律常识并不等同于商事法律常识, 学生的起步知识和国际商法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知识间有着很深的“鸿沟”。法律来源于生活, 是社会生活、物质基础最基本的反映, 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够也是学好国际商法的负能量。

( 三) 教学方法

国际商法课程大都沿袭传统“注释式”的法学教学方法, 考核也以“再现”老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这种纯理论、经院式讲授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学活动就是理论灌输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被灌输”的过程。二是缺乏互动要素, 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命和服从,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欠缺互动的基础和动力。其三, 从教学结果看, 学生知识型成果颇丰, 但应用型能力不足, 更遑论用己所学去解决未来之困。最后, 评价手段单一, 没有考查实践能力的手段。在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是一种高效、可行的选择。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解析

( 一)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 内涵。案例教学是指以老师选定的案例为教学主线, 学生通过个人研习、小组讨论及班级研讨等多重互动手段, 分析研究案例案情及相关问题, 借此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良好批判性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起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式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师生之间展开地位平等的问答式辩论, 通过不断发现并揭露对方对话中的矛盾且随着错误的陆续修正, 最终形成对某一问题包容性的理解与认同。1870年,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戴尔首次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法学教学并获得骄人的教学效果,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尝试案例教学。

2. 基本特征。 ( 1) 多边互动性。在案例教学背景之下, 教师只是“导演”, 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听众”, 案例教学开创出的这种多边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格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边互动性是案例教学所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也是教师讲得较少而学生收获较多的重要原因。 (2) 民主参与性。案例教学借助“案情”这一“现实模拟”, 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现实情境之中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 案例教学也是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参与案例教学各方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 否则案例教学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就相关问题启而不发, 也可适当引申加以点拨;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案情事实的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认识, 在组际之间可以展开激辩。随着观点的碰撞、理解的深入、思维的扩展, 真理也就逐渐呈现。

( 二)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迁移理论比较圆满地解释了案例教学为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迁移,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相同要素理论认为相同要素越多, 迁移的程度越高。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一般源自于真实的实例或高度“仿真”例, 学生阅读案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亲历”现实, 思考和解答案例相关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处理”未来的真例。可以说, 案例教学是“今天举别人昨天发生的故事来推演你明天将要遇到的现实”, 案情的高度“仿真性”确保了未来的迁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案例教学中所概括出的相关案例所涉问题的一般原理 ( 经验“泛化”) 更加有助于未来类似问题的解决。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运用, 更在于教会你如何学习, 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创设出一种“迁移”学习情境, 更为重要地是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如何学习的能力。

三、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剖析

( 一) 课前准备

1. 构建国际商法案例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根本, 是案例教学全过程的主线, 其效果如何与选编的案例休戚相关。选编国际商法案例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把握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案例的案情事实与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对应性, 案情需能较好地揭示相应的法律规则。要选编那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且应用性强的案例, 比如讲授合同法有关合同何时成立问题时, 就要选用能体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到达主义”和“投邮主义”不同规则的案例。 (2) 注重新颖性。国际商法案例的新颖性要求之一是案情内容要新颖, 案例选编要根植于国际商事法律实践, 所选案情要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 其次, 案例所涉法律规则要随着国际商事法律规范或惯例的修订同步更新, 比如讲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时要选编案情内含DAP、DAT术语的案例。 (3) 体现层次性。对某些关键的知识点要选编由单一型案例和综合型案例构成的、由易至难的阶梯递进式案例。

2. 老师布置案例, 学生事先研读。教师要适时提前把对应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 提示重点、难点, 提供案例所涉及的国际商事法律规范。老师要对案例所涉的教学知识点要熟烂于心, 要善于发问, 研究提问的时机、技巧, 也要善于应答, 对案例教学中的变数要有应变之策。学生事先研读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 该环节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要自主通读案例, 理清案情的各种法律关系, 查找资料, 试着解答案例所附问题, 找出理解中的模糊点, 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 为了阐释看法还要准备课堂发言稿。

( 二) 课中实践

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课中实践环节的所有设计均以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问答与辩论的高效运转为必要。关于案情呈现可以是教师简练归纳, 也可以借用多媒体, 还可以把主动权一开始就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或动手能力。分组的可行策略为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为宜, 人员组合应以彼此间的熟悉程度为考量因素之一, 也可直接以学生之间的自然关系分组, 要形成有利于“人人有话说、个个能发言”的良好氛围。对于单一性案例, 宜采取控制性讨论方式, 案情呈现之后, 教师就所授理论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讨论或辩论, 待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较为明晰时老师要适时总结和归纳。综合型案例适用的开放式讨论赋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及能动讨论的机会, 因为案例的相关问题可能没有确定答案, 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要循循善诱, 对建设性的观点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课中实践环节教师是研讨的组织者、辩论的提示与参与者, 学生才是运动员, 教师要明确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 三) 课后评价

完整的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过程理应包含评价环节,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为过程评价, 参与讨论积极性、合作精神、表达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而不以表述结论或观点的对或错来进行评价, 评价途径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来综合评判。对案例本身适用效果的评价也要征询学生的意见, 教师要对整个国际商法的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归纳得失。

参考文献

[1]陈雄.苏格拉底法学案例教学法之应用[J].文史博览, 2010, (2) .

[2]向玉兰.法学案例教学法之案例讨论的准备与组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 .

[3]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3) .

国际贸易案例 篇1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国际化, 精通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中国际贸易课程以课堂进行传统讲授法为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对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该教学法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动性,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教与学相促进。培养现代化国际贸易人才需要在一定互动的教育体系中培养人的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只依靠传统讲授法进行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一般情况下都希望学生去实习单位进行弥补,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各实习单位都怕泄露商业机密, 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 这种实习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我们应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环节发挥的重要作用。该教学方法是为了某种既定教学目的, 围绕着一定的管理问题而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做的客观描述, 在课堂上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与专题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模拟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为培育出有一定理论水平, 且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 显现了其在培养学生面对与国外进出口商、银行、海关、商检机构、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发生进出口业务时的决策技能方面的有效性。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个虚拟的贸易环境中进行, 学生通过分组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的当事人, 通过相互竞争与协作的角色扮演, 学生将面对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银行、海关等的日常工作, 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 体会客户、供应商和政府机构等的互动关系, 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 充分体验国际贸易的风险和乐趣, 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该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是一个系统的渐进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工作。

1. 根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对于多数教师来说, 课前的准备是一个不断地试验和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直到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对预置于课堂的案例事实和数据透彻分析, 避免出现在课堂上胡乱翻找关键信息和统计数据的现象, 所有重要信息都要做到信手拈来。除了对案例的情景有把握, 教师还应对超出案例情结的相关情形进行了解, 掌握更多的行为背景状况, 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由于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 应该对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中的重点议题做优先安排, 根据教学的目标不同, 教学重点也有不同的侧重。国际贸易案例教学特有的重点是对进出口问题的识别与分析, 对资料与数据进行分类与说明, 深入进出口流程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关备选方案和决策。

2.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 它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余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安排和操纵, 而必须根据其内在的规律, 确定相应的结构, 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课程进度、教学目标、学生的准备情况及学生对进出口业务流程各环节的管理经验实施发散式的教学引导, 以拓展学生面对国际贸易业务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另外, 教学的组织还应根据具体案例的特点有效引导。一般来说, 对无结构或结构不明显的案例, 教师应予以较多控制导向的引导, 而对结构较明显的案例则以放手导向方式引导。究竟采取控制导向还是放手导向的引导,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案例教学的经验。把握好引导程度, 是案例教学的教师永无止境的课题。

3. 灵活运用网上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对本科生教育的要求, 在必修课、选修课、必选课的课时分配及理论课程的课堂讲授, 在学时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这些课内学时进行基本知识及理论的讲授已不充足, 再实施案例教学则更难得以保证。如能利用日益普及的校园网开展网上案例教学则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可以将学生按照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等角色分成不同的小组, 在网上进行具体的国际贸易决策。首先, 解决了因课堂授课时间限制, 使案例不能保证充分讨论的课时。其次, 解决了师资问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案例教学教师为数不多, 在短时间内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国际贸易教育对师资要求。利用网上进行案例教学可以打破仅限于一个班级范围内的课堂讨论, 师生交流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 进行案例讨论进度安排或可同时选择几个不同的案例进行讨论。虽然网上教学可能缺乏真实感, 但对于课时少、学习中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总之, 国际贸易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能迅速提高学生面对国际贸易业务问题的应对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 如何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中, 进一步完善它, 将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摘要: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功能是开发人的智能和创造性,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拟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探索国际贸易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渐进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传统讲授法,国际贸易课程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董武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9)

[3]王临军:案例教学推行不畅的原因[J].现代企业教育, 2000, (02)

[4]李松梅 陈佳丽 何 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2)

国际贸易案例 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课程;传统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及特征

提到案例教学法,教育界的人士马上会想到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美国哈佛商学院,因为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尤其是在哈佛商学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世人所瞩目的成功。那么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到底与哈佛大学有没有关系呢?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发现,“案例教学法”,英文为 Case-study teaching method,确实是来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这种教学方式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哈佛商学院应用的,其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人士的热烈讨论。当时教授们给MBA专业的学生上课,但是却没有合适的教材供学生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授课教师为了获取上课所需的资料,便直接到企业的第一线采访企业经理人并记录他们的商务管理案例,然后仔细整理,最后把材料打印好分给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这种教学法不再是传统的那种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所有案例均来自于实际生活,激发了同学的兴趣,而在课堂上也是以讨论和互动式提问为主,使同学们在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中掌握了管理理念和相关知识。由于案例教学法授课效果极佳,后来这种教学法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导向的作用,教学的主要内容便是案例本身。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课前认真准备好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一定和教学目的有很强的联系,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分析,甚至是争论,最终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方式变革缓慢,课堂教学方式死板。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了案例教学法,不过引进案例教学法后,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国际商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领域。

2 国际贸易类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类课程主要是研究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理论性比较强,是国际经济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愈发深化,中国的经济也已经溶入了世界,这已经是非常客观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教授国际贸易课程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类课程包含了很深的经济学知识,很多学生对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觉得困难,而且内容枯燥,因此缺乏兴趣。可是如果把国际贸易类的相关知识与当前动态的世界贸易实际联系起来,就会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当前的事实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联系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都为应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提供了支持。

3 传统教学方式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3.1 教学方式过于单调

中国的传统教学的方法是填鸭式的,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上课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手段单调呆板。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忽略,所以很多人都没有积极性参与课堂互动。由于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沉闷,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由于国际贸易知识含有较多的经常学理论知识,以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对这类课程的厌烦情绪。因此,如果利用案例教学法灵活多变且紧密联系实际的优点,那么就能刺激学生对国际贸易类课程的兴趣,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注重与实际结合,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当前世界经济动态的变化,培养他们分析国际经济的能力,使学生不再“读死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3.2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国际贸易类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点较多,所以学习起来需要认真思考,因为这些知识点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把实践教学放在了次要地位,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枯燥地重复那些深奥的理论,反而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思索这些理论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及意义,所以最终导致了国际贸易课程的形而上学的授课及学习方式。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国际贸易课程的这些理论知识。相反,案例教学法却能抛却传统教学手段中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缺点,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今天的国际经济问题时掌握那些经典的经济理论知识。

3.3 课堂互动性差

由于教师在传统教学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学生基本上接受的就是“填鸭式”的知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含有很多理论知识点,比如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等传统贸易理论知识,还包括以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总之,无论是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还是后来的新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学上都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国际贸易类课程是理论性太强了,而实践性却比较弱。当前教育界的思想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没有实务性的知识点或者该类的知识点过少,则无法“学以致用”,在就业时也比较麻烦。因此,当前学生的这种认识就为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必定会非常的反感,在课堂上没有兴趣与教师进行互动性的配合,有的学生甚至故意抵至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

4 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同,应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1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选取当前生活中的案例讲授国际贸易类的经济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案例的铺垫,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在分析案例时会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辅助点评和剖析,学生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对知识的思考也必然更加深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由于具备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更重要的是因此增加了课堂上知识探讨的互动性,确保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国际贸易类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各种各样的案例,学生也可以列举身边与该课程有关的案例进行讨论。因此,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所选取的内容进行筛选,只留下对该问题有意义的信息。通过长期的训练,在对信息筛选、加工及运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必将得到提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4.3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理解国际贸易课程中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要选取很多相关的案例,这些案例来自于实际,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面对案例中的实际情况,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认真思考,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应用,通过这些知识去分析老师课堂上布置的案例。国际贸易中牵涉到了很多的知识点,学生在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会养成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5 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案例教学讲授国际贸易类的课程,教学效果当然会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是,如果在选择案例时不加思考,或者教师只选取了案例而再也不管其他的事,教学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贸易类课程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5.1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关键,如果教师没有认真选择案例,那么学生就可能不会很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也当然谈不上把理论知识进行很好地实际应用了。恰当的、适合的案例为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注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轻松地学会理论知识;相反,差的案例则容易使学生误解该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对学生理解这些理念知识造成了误导。由于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选择案例。

5.2教师必须有效地把案例展示给学生

有效地案例展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认真选取了教学案例之后,下一步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案例展示给学生,也就是说,如何让学生对这个案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把案例展示给学生,还是在讲授理论知识点之后再把案例展示给学生。尽管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着辅助作用,但教师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在展示案例时,教师要把握好这两个作用,第一是导演的作用,要组织好学生,同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评,要让学生的讨论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方向前进;第二是媒介的作用,教师在案例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让学生大胆思考和发言,拓展学生的视野。

5.3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认真地点评

对于每个案例的分析,学生由于知识存量不够,可能不会恰当应用新的知识分析老师布置的案例。正是由于缺乏对这些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必须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的点评应该在学生对案例充分讨论之后。教师的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升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进行案例点评时,教师要掌握好两个原则,第一是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案例点评时切忌喧宾夺主,不能只顾陈述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学生讨论的质量,也就是说,必须结合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第二是坚持教学目标原则,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好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因此案例分析应在教学目标的范围内进行,而不是从任意角度分析问题,否则,就失去案例教学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2]郭峰.案例教学法小议[J].校园心理,2011(9).

国际贸易案例 篇12

本案涉及的中国政府颁布的措施有:生效于2004年5月21日的对发展汽车工业的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8号令) (简称为“政策第8号令”) ;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定性为完整车辆的行政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125号法令) (简称“第125号令”) , 生效于2005年4月1日;将进口汽车零部件定性为完整车辆核查的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05第4号公告) (简称“公告4”) , 生效于2005年4月1日????。

2006年3月30日, 欧盟和美国、加拿大于2006年4月13日, 要求就中国的强制措施与中国磋商, 声称这些措施对欧盟、美国和加拿大出口到中国的零部件产生不利的影响。

欧盟认为, 这些措施违反了以下协议:GATT1994第2条第1款 (a) 及 (b) , 第3条第2、第4及第5款以及原则性的规定, 第3条第

1 款;《TRIMs协议》的第2条第1 款和第2条第2款以及附于该协定的说明性清单的第1 款 (a) 和第2款 (a) ;SCM协议第3条。

美国认为, 这些措施违反了下列规定:《TRIMs协议》第2条;GATT1994第2条 (包括第1段在内) 以及第3条 (包括第2、第4及第5段在内) ;SCM第3条 (包括第1、第2段在内) ;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 (WT/L/432) (包括计划的I.1.2和I.7.3部分, 和第93、第203工作组报告) 。

加拿大认为, 这些措施违反了: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 (WT L/432) (包括计划的I.1.2和I.7.3部分, 和第93、第203工作组报告) ;GATT1994第2条 (包括第1段在内) 以及第3条 (包括第2、第4及第5段在内) ;《TRIMs协议》第2条;《原产地规则协议》第2条, 特别是 (b) 、 (c) 和 (d) ;SCM第3条。

2008年10月26日, 专家小组公布本案的裁决报告。专家小组的结论和建议为:

关于中国对一般汽车零部件进口的措施, 小组的结论:“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不符合GATT1994第3条第2款的规定, 任何缔约方的产品进口至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时, 不得对其直接或间接征收超过对同类国内产品直接或间接征收的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不符合GATT1994第3条第4款的有关规定;“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没有理由根据GATT1994第20条 (d) 的规定得到适用。

在替代措施上, 专家小组的结论是:“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不符合GATT1994第2条第2款 (a) 和第11条第1款 (b) 的规定;“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没有理由根据GATT1994第20条 (d) 所规定的得到适用。

关于CKD和SKD kits进口措施的问题, 专家小组的结论为:“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不符合GATT1994第2条第1款 (b) 的规定。

本案中, 有争议的措施被分为三类, 一般零部件进口的措施、替代措施和汽车零件以CKD和SKD kits方式进口的措施, 对这些措施是否违反《TRIMs协议》第2条的规定, 专家小组还是首先检验这些措施是否违反GATT1994的相关规定。

在对中国对一般零部件进口的措施的验证中, 专家小组认为, 中国在“政策法令8”, “法令125”和“公告4”中的对一般进口零部件的进口, 如果其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 按照整车标准征收关税的措施, 违反了GATT1994第3条“国民待遇”中关于国内税费的规定, 其第2款规定“任何缔约方领土的产品进口至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时, 不得对其直接或间接征收超过对同类国内产品直接或间接征收的任何种类的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 而我国的对一超过整车总价60%的一般零部件征收整车关税的措施正好落入这一款的规定当中, 当然就违反了GATT1994第3条的规定。

其实在双方争论的过程中, 起诉方就曾提到过, 我国实施的政策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并且措施直接违反GATT1994第

3 条的规定, 所以就可以认定它违反《TRIMs协议》第2条的规定。

在这起纠纷中, 中国经历了磋商、专家小组直到上诉, 最终败诉。我国虽然在这次纠纷中败诉, 但是积累了在WTO体制内解决纠纷的经验, 以后再卷入类似纠纷就会以此为鉴, 争取取得胜诉。从另一方面来说, 本次纠纷的最终审理结果, 对我国未来避免违反WTO组织相关规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要:《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成果之一, 从此之后, 跨国投资被纳入多边谈判体系,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协议一诞生, 世界贸易组织就受理了很多相关的案件, 我国因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 也成为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一方。本文就此案件展开研究, 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实践给予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投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国民待遇

参考文献

[1]余劲松:《论“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 中国法学, 2001年第6期。[1]余劲松:《论“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 中国法学, 2001年第6期。

[2]余劲松:《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外资准入阶段国民待遇问题》, 法学家, 2004年第6期。[2]余劲松:《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外资准入阶段国民待遇问题》, 法学家, 2004年第6期。

[3]赵维田:《论关贸总协定关于数量限制的规则 (上) 》, 国际贸易问题, 1994年第7期。[3]赵维田:《论关贸总协定关于数量限制的规则 (上) 》, 国际贸易问题, 1994年第7期。

上一篇:自然风貌下一篇:CAD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