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形考案例(精选8篇)
国际公法形考案例 篇1
B 北海大陆架案: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问:
1.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
答:自然延伸系指沿海国之海岸前端向海的持续延伸。大陆架区域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和在海下的自然延伸。沿海国根据对其大陆领土的主权,并作为沿海国为勘探海床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的扩展,对于构成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到海洋或海下的大陆架区域的权利,事实上并自然就存在。简言之,这是一种固有权利。为行使这种权利,无需经过特别法律程序,也不必履行任何特定法律行为 陆地领土或领域,或沿海国陆地主权经由处于该国完全主权之下的领海海床向公海和在公海下自然延伸或继续的原则是比邻近概念更为基本的原则。海底区域不能由于或仅仅由于它们位于一沿海国的附近就实际归属于该国。单纯邻近本身不能赋予陆地领土所有权。赋予沿海国大陆架权利的是有关海底区域是该国领土的延伸或继续。因此,如果一特定海底区域不构成一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或最自然延伸,那么,即使该区域距离其比任何其它国家的领土更为接近,也不能被认为是属于该国,或至少在该海底区域应被视为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国家提出竞争性要求时是如此,纵然该区域距离其没有那么近。2.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
答:划界必须按照公平原则进行。这不是把公平简单地作为抽象的公正来适用的问题,而是根据那些一贯成为大陆架法律制度在此领域发展的基础的观念,适用一项其本身要求适用公平原则的法律规则的问题,即(a)当事国有义务进行谈判以达成协议,并且不仅仅把经过一种形式上的谈判程序作为缺乏协议时自动适用某种划界方法的一个前提条件;它们有义务使谈判富有意义,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坚持已见而不准备作出任何修正,则不要求如此。(b)当事国有义务这样去行为,即在特定情况下,并考虑到所有情况,适用公平原则,一为此目的,可以采用等距离方法,但如果存在其它方法,也可以根据有关区域的情况单独采用或合并采用。(c)任何国家的大陆架必须是其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并不得侵占另一国家领土的自然延伸。公平并不一定意味着平等。从来不可能有任何完全改变自然的问题。公平并不要求一个没有通海道的国家应当被分配给一个大陆架区域,否则就可能发生把一个拥有广阔海岸线的国家同一个拥有有限海岸线的国家的情况等量齐观的问题。平等是被看作在同一水平上,而不是那些公平能够补偿的自然不平等。相同程度的平等理论可能导致不公平。为此,这种情况是不能接受的:即一个国家应享有的大陆架权利同其邻国所享有的那些权利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则仅仅是一方的海岸线在形式上不显得凸出,而另一方的海岸线则显著凹陷,尽管这些海岸线在长度上相差无几。因此,这不是一个不顾事实完全改变地理的问题,而是鉴于几个国家间准平等的地理状况,减轻可能导致不合理差别待遇的偶然性的特殊特征引起的后果的问题。适用公平原则必须达成公平的划界结果,即划界必须寻找的不是一种划界方法,而是一种目标。划界必须是公平的。更确切地说,首要的问题是要确定能够实现划界且被认为是公平的方法。为达成这种方法,国家可能考虑的因素没有法律限制,而且,通常是权衡所有这些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而非依赖其一排斥所有其它因素。赋予考虑的各种因素以相对重要性的问题自然堕情况而变化。
3.根据国际法院在本案中的判决,自然延伸原则与公平原则在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中是否能同时适用?
答:不存在任何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强制性的划界方法。等距离方法不是习惯法的强制性规则。其根本原因在于:如果该方法被强行适用于所有情况,这就会同从一开始就反映了划界问题上的法律信念的某些基本的法律概念相抵触在某些地理环境下,等距离方法会导致不公平。就大陆架划界的结果而言,海岸线上最细小的不规则现象都会被等距离自动地扩大。因此,在海岸线凹进或凸出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等距离方法,那么这种不规则越大和划界区域距离海岸越远,所产生的结果就越不合理。这样,对于自然地理特征所造成的结果的扩大必须予以纠正或尽可能地给予补偿,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在北海的情形,不顾地理环境而单纯根据等距离方法划界,由此引起的表面简化将是多么不公平。所以判决在战后大陆架划界法的历史上首次较科学地、权威性地提出了符合一般大陆架地理地质状况、同时也符合大多数沿海国利益的按照自然延伸的原则与公平原则划界的主张,否定了以中间线或等距离规则作为强制性的习惯国际法规则的主张。
诺特鲍姆案:诺特鲍姆1881年生于德国汉堡,其父母均为德国人。问:
(1)何为实际国籍原则?
答:为什么国际法院否定了列支敦士登的国籍是诺特鲍姆的实际国籍?国际法院根据实际国籍联系原则否定了列支敦士登是诺特鲍姆的国籍。所谓实际国籍联系原则,就是指国籍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国籍,即该国籍符合基于个人与国籍国间有最密切的实际联系的事实.所谓最密切的实际联系的事实包括惯常居所地和利益中心地,家庭联系,参加公共生活,对子女的灌输,对特定国家流露出的依恋等等。在本案中诺特鲍姆具有两种国籍,即德国——出生取得,列国——归化取得。从诺特鲍姆的一生活动来看,他虽然取得了列国国籍,但他与列国的联系并不密切,而长期侨居在外从事商业活动,那么在实践中个人与他国国籍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为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本案来看,诺特鲍姆虽然取得列国国籍,但与列国并没有建立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法院否定了列国为他的实际国籍。(2)危地马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诺特鲍姆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国际法?
答:危地马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诺特鲍姆采取的措施其中大部份符合国际法,小部份不符合国际法。战争状态的出现导致战争法规的启用。危地马拉逮捕诺特鲍姆并把他拘留在美国,扣压他在危地马拉的财产作出取销其国籍行政决定,拒绝他回危地马拉的申请,拒绝撤销关于取消列支敦士登国籍的决定符合战争法中关于敌侨的规定。危地马拉没收诺特鲍姆的财产和商店违反国际法,根据国际法规定,因为在战争时,交战国对其境内的侨民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对敌侨的财产可限制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
H 湖广铁路债券案:中国清末预备修建的湖广铁路是指“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的粤汉铁路”和“湖北省境内的川汉铁路”。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在美国享有豁免权?为什么?
答:国家及其财产享有司法豁免权是国际法的一项公认原则,它源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这一习惯规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这一原则,一国法院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以外国国家财产为诉讼标的的诉讼,除非得到后者同意。即使一国在另一国法院应诉或败诉,也不能对它采取强制措施,尤其是不得强制执行判决。简言之,一国法院不得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的对象和强制执行的对象。在本案中,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与美国建立有正常的外交关系,承认中国在美国享有司法豁免权是美国的法律义务。美国法院无视国际法和美国承担的义务,对一个主权国家行使管辖权,向中国外交部长发出传票,竟对一个主权国家作出缺席判决,这在国际法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权豁免作为中国所固有的权利,除非自己放弃,任何国家或其机关都无权剥夺这一权利。尽管随着国家参与经济活动而出现了有限豁免原则,但它并没有形成为一项习惯法规则。有限豁免原则以国家行为及其财产的性质来判定是否给予豁免的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问题。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是否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为什么? 答:美国转向有限豁免立场后颁布的《外国主权豁免法》只是一项国内法。该法规定国家的商业性行为不能享有主权豁免,那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主张。在没有国际条约规定的情况下,一国通过其国内法单方面地剥夺它国的主权豁免是不适当的。而且,就如美国上诉法院所说,即使1976年法律有效,其效力也不能追溯到1911年的行为。因此,中国反对美国法院行使管辖权、拒收传票、拒绝出庭和拒绝判决的立场是合法的。
(3)为什么说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有义务继承?为什么?对于国家债务的继承,“恶债不予继承”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规则。这个规则在英美的实践中早已得到承认。湖广铁路债券是清政府为了修建一条便于镇压南方各省的革命运动的铁路而发行的,根本不是什么商业行为。该债券在英、法、德、美列强之间认购,是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的历史证据。因此,这笔债务毫无疑问地是“恶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然不予继承。
荷花号案:1926年8月2日,法国油船“荷花号”在地中海的公海上与土耳其船波兹一库特号相撞,土耳其船被撞沉,8名土耳其人死亡。
问:请分析,土耳其对法国船员德蒙上尉进行刑事诉讼是否违反国际法原则? 为什么?
答:本案涉及属地管辖权和公海管辖权问题。属地管辖即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行使管辖。一国是否可对在其领域之外的人或事行使管辖权呢?国际法承认一国可以根据“属人优越权”(国籍)、保护性管辖原则、普遍性管辖原则行使管辖权。例如,根据保护性管辖原则,为了保护国家及其国民的重大利益,国家有权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所犯的某种罪行实行管辖。这表明,正如法院在本案中所判决的那样,刑法的属地性不是国际法的一项绝对的原则,也并不与领土主权完全一致。虽然本案判决超越了刑法的属地性原则,但并不等于说本案的判决就是正确的。事实上,本案的判决在下述两个方面长期受到国际法学界的批评,也为后来的国际实践所否定。一是法院否认当时存在着船旗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具有专属管辖权的国际法规则,1958年《公海公约》和1982年《海洋法公约》对此都作出了明确否定。公约规定国家对在公海上的本国船舶,包括船员、乘客、货物有权行使管辖。《海洋法公约》第97条还排除了船旗国和船长或船员的国籍国以外的国家对他们行使刑事管辖权。二是法院将一国在公海上的船舶等同于该国领土,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浮动领土说”的反映。虽然某些国际公约为了便于解决管辖权问题而将船舶称为“拟制领土”,但它毕竟不是一国实际领土。而且,“浮动领土”是与“治外法权”相联系的,因此,法院的这个观点是过时的和不恰当的。
G
光华寮案:光华寮是座落在日本京都市的五层楼,该寮建于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京都大学受托于日本政府“大东亚省”将该寮租用作为当时中国留学生的宿舍。
问:
(1)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后,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为什么?
答: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地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它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提起诉讼。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理所当然的日本法院不可以受理台湾代表中国的诉讼,日本的所作所为严重的违背了国际法,是出尔反尔的行为。
(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答: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符合国际法,因为日本在实际行为中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论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所以1977年的判决是符合国际法,故前中国政府对中国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已经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的判决或裁定是符合国际法的吗?为什么?
答:1982年以后的大阪高等法院和京都地方法院对光华寮案的判决是不符合国际法,并且也违背了日本自己在1972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承认,1986年的判决,实际在分裂中华人民共和国,搞两个中国的伎俩,我们决不答应,抗议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判决,这样做只能引火烧身,我们呼吁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尊重国际法,重新作出公正裁判,我们期待着。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判决不符合国际法,理由是:国际法规定国家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对内可以自由行使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对外可以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或进行其他往来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的一切权利,并把蒋介石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无权代表中国对外交往并承受国际权利义务。日本法院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大阪高等法院不应受理原告的上诉,京都法院寻找的理由是在玩弄两个中国的把戏,什么“旧政府没有完全消灭,旧政论在外国的财产不为新政府所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在实践中,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符合政府承认的规则,既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的承认,那么对台湾国民党政论应以否定。在光华寮案中,置国际法不顾,人为的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我们坚决的反对,我们相信,只要遵循国际法精神的国家都会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上。
L “露斯坦尼亚号”案:1915年5月7日,英国库纳特轮船公司的一艘没有武装的商船“露斯坦尼亚号”,在离爱尔兰海岸12海里的地方被德国潜水艇用鱼雷击沉。船上乘客遇难者约1200人,其中有128人是中立国美国人。
问:德国击沉“露斯坦尼亚号”在战争法上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德国击沉“露斯坦尼亚号”在战争法上引起两个后果
(1)国际条约禁止攻击非武装商船,根据1930年在伦敦签订的《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潜水艇在对商船的行动中,必需遵守水面军舰所应遵守的国际法规则:不得在预先安置旅客、船员和船舶文书于安全地方以前击沉商船或使其不能航行。”“露斯坦尼亚号”是一艘非武装商船,德国击沉该船是应承担战争法责任的。
(2)不得伤害中立国国民。根据传统的中立法,中立国的人或货物应受到保护,德国应该赔偿128名美国国民的损失。总之,德国滥用潜艇用鱼雷造成不分皂白的大量伤亡,是战争法所禁止的。
M 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一九八七年九月十日至二十八日,西藏**十四世喇嘛出访美国,在美国国会讲坛的发言中提出了所谓“五点和平建议”:
一、使整个西藏变成一个和平区。建议把整个西藏,包括昌都地区和青海省藏区,变成和平区。
问:请分析,美国参议院通过 “西藏问题“修正案是否违反国际法?为什么? 答:(一)所谓修正案是违反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从国家主权原则引申出来的一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它是指一国不准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外事务,不准以任何手段强迫他国接受另一国的意志、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因此,有关西藏的任何问题都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别国是无权干涉的。而美国国会的少数人围绕所谓“西藏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任何国家或者任何人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也是永远不会得逞的。事实上,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都把他们的魔爪不断地伸向西藏,妄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但是他们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
(二)所谓修正案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原则的重要内容和表现。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处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这早已为世界各国所承认。现在,美国国会的所谓“西藏问题”的修正案,妄图把西藏从我国领土分裂出去,这就是破坏和分裂领土完整,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三)所谓修正案违背了美国承认的国际义务。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中庄严宣布:“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之间签署的公报中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对中美双双都具有法律拘束力。而美国国会关于“西藏问题”的修正案,严重地违背了美国在中美的联合公报中承担的义务。西藏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对西藏问题以何种方式来解决也是由中国决定的内部事务,绝不允许任何外国的干涉。
蒙特利尔公约:《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1971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的航空法外交会议上签订,1973年1月26日生效,已有144个国家参加,公约共有16条。它是在《海牙公约》基础上,进一步对防止危害干涉、破坏和损坏民用航空安全的各种非法行为作为规定。主要内容有:
(1)关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确定。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行为属于犯罪:①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②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及它的飞行安全;③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④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⑤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均属犯罪。
(2)关于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同《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相比,该公约将处罚范围扩大到使用中的航空器,即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综合《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①航空器的登记国;②航空器降落时,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③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④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⑤嫌疑犯发现地国;⑥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 中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不受关于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的规定的约束,这表明我国在申请加入《蒙特利尔公约》时声明对公约第14条第1款持保留态度。同年10月10日公约对中国生效。
N 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在1983年底和1984年初,美国派人在尼加拉瓜的布拉夫等港口布雷,并封锁了港口,范围包括尼加拉瓜的内水和领海。这种布雷活动严重威胁了尼加拉瓜的航行安全,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其中包括第三国人员、船舶等损失。
问:美国的做法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答:美国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法。其对尼加拉瓜的行动违反了尊重国家领土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及于每个国家的内水和领海。在他国内水或领海布雷,构成侵犯他国主权的行为。布雷妨碍了进出港口的权利,也阻碍了该国的海上交通和海上商业活动,因而构成侵犯国家主权原则的行为;美国在尼加拉瓜境内的行动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构成对尼非法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美支持尼反政府武装是对尼内政的干涉,明显违反了不干涉原则;美国鼓励了尼反政府武装从事违反人道法原则的行为,美国在尼港口布雷造成第三国船舶及其人员的人身、财产损害的行为也构成了对人道法原则的违反;美国有义务立即停止并不再采取任何上述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并对违反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纽伦堡审判是由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进行的。问:
1.什么是战犯?战争犯罪属于什么性质?
答:战犯指在战争中从事违犯战争法规和惯例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包括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共谋者等。战争犯罪是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人类安全的犯罪,属于国际性罪行。
2.为什么说纽伦堡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发展了战争法?
答:因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实践是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战争犯罪的各种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的成功范例,其不仅创立了惩治战犯的各项原则,还表明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争犯罪是一种使国际得以遵守和执行的良好形式,为以后建立国际审判罪犯的机制积累了经验。
3.1946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哪七项原则?
答:七项原则是:①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此而受到惩罚;②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③被告的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责任的理由;④政府或上级命令不作为免除国际责任的理由;⑤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权得到公平审判;⑥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⑦共谋上述罪行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4.纽伦堡法庭审判德国战犯的根据是什么?
答:1945年《关于控诉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协定》及其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5.确立战争罪行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答:没有侵略便不会有国际战争,没有国际战争便不会有杀伤、破坏、虐待俘虏、残害平民等各种战争罪行,战争犯罪是危害全人类的最严重的国际罪行,确定其概念和性质,有利于惩治这类犯罪,追究犯罪者的责任,同时也使后人遵守国际法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Y 英伊石油公司案:1933年4月,伊朗政府(当时称波斯)与英国一家私有公司一英伊石油公司签订一项协定,授予后者在伊朗境内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问:
(1)国际法院认定这种特许权协定不构成国际法上条约的法律与事实依据是什么? 答: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国际协议。只有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间订立的协议才是条约,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与国家间订立的协议,不论内容和形式如何,均不是条约而只是契约。虽然在签订这项协议前,两国政府间进行过谈判,但协议本身只能被认为是一国政府和外国法人之间的一项特许合同,英国政府并非契约的当事人,英国政府同伊朗政府无契约上的法律关系。伊朗政府既不能根据契约对英国提出任何权利要求,而只能向该公司提出要求,也不对英国政府负担任何契约上的义务,而只对该公司负担义务。协议文件由伊朗政府与英伊石油公司双方签署,惟一的目的是规定伊朗政府同公司之间有关特许协议的关系,绝不是调整两国政府间的关系。
(2)一国政府与一外国公司签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的法律性质是什么?这种协定应受何种法律调整?为什么?
答:一国政府与一外国公司签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的法律性质是合同(租让合同)。因为本案中缔约双方是在平等的地位上通过谈判及交换对价,根据国家缔约方立法确定其权利义务关系,并经国家缔约方政府依法定程序审批成立的,因此本合同具有国内法上合同的性质,应属国内法调整。
(3)一国政府是否有权变更或废除它与一外国公司鉴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该国政府是否对其为公共目的的单方废除这种协定行为承担国际责任?
答:既然是契约而非条约,那么就应以合同性质看待变更与废除,如属于单方违约,则依相应冲突规范处理。Z 卓长仁劫机案:1983年,从沈阳机场运载105名乘客飞往上海的中国民航296号班机,自沈阳东塔机场起飞后,被机上乘客卓长仨、姜洪军、安卫建、王彦大、吴云飞和高东萍等6名持枪歹徒采用暴力和威胁的方式劫持。
问:
(1)韩国对中国被劫持地96号民航机、机组人员及其乘客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
答:关于被劫持的航空器、机组人员和乘客的保护问题,对于被非法劫持的航空器及其内的机组人员和乘客,依公约规定,航空器的降落地国应予保护。《海牙公约》第九条规定:“当第一条第一款所指的任何行为(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胁迫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任何此类未遂行为)已经或即将实施时,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以恢复或维护合法机长对航空器的控制。”“前款所述情况下,航空器或其旅客或机组人员所在的任何缔约国,应对乘客和机组人员尽快继续其旅行提供方便,并将航空器和所载货物不迟延地交还给合法的所有人。”韩国对我国被劫持的296号民航客机的机组成员和乘客提供了方便,应日本乘客要求让他们返回了日本,协助中国乘客和机组人顺利返回中国。并将航空器交还给中国。所以说,韩国是严格遵守了《海牙公约》的规定的。(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是否违反国际法?为什么?
答:韩国当局对此案有管辖权。实际上,韩国是《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的缔约国,本案所劫特的飞机属中国所有,而迫降在韩国境内。根据《东京公约》,在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及其他危及航空安全的行为,原则上由航空器登记国行使管辖权,这与船舶适用船旗国管辖权相似。缔约国应采取措施,对在本国的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行使管辖权,因此,对此案,中国当然具有管辖权。但是,航空器登记国优先行使管辖权并不排除其他国家根据其国内法行使管辖权。《东京公约》第四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航空器登记国以外的国家也可行使刑事管辖权:犯罪的影响及于该国领土;受害者具有该国国籍或在该国有永久居所;犯罪行为危害该国安全;犯罪行为违反该国有关航空器飞行或操纵规则;该国为遵守国际多边条约的义务,有必要行使管辖权。《东京公约》第3条第3款还规定:本公约不排除根据本国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辖权。因此,根据上述规定,韩国无疑对此案具有管辖权。而根据《海牙公约》第四条第一款,下列国家具有管辖权:在其内发生罪行的航空器的登记国;犯罪嫌疑人至降落时仍在航空器内的航空器降落地国;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的承租人主要营业地国或永久居所地国;发现并逮捕罪犯的国家。该条第三款规定:本公约不排除根据本国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辖权。根据上述规定,除了航空器登记国中国对此案有管辖权外,航空器降落地国韩国、发现并逮捕罪犯的国家即韩国也有管辖权。因此,不管是根据《东京公约》,还是根据《海牙公约》,韩国法院的管辖权是肯定的。(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的根据是什么?
答:根据《东京公约》,在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及其他危及航空安全的行为,原则上由航空器登记国行使管辖权,这与船舶适用船旗国管辖权相似。缔约国应采取措施,对在本国的航空器内发生的犯罪行使管辖权,因此,对此案,中国当然具有管辖权。(4)什么是“或引渡或起诉原则”?该原则有何意义?
答:《海牙公约》第八条规定,非法劫持航空器的罪行是可以引渡的罪行,如果缔约国间是以引渡条约作为引渡的条件,而它们又未订有条约时,可以自行决定以本公约为对该罪行进行引渡的法律根据。但公约并未强加缔约国有引渡义务。依据《海牙公约》上述规定,罪犯所在地国要么引渡犯罪嫌疑人,要么在当地起诉犯罪嫌疑人,即“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是与普遍管辖相联系并作为拒绝引渡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而出现的。“或引渡或起诉”,是根据荷兰法学家、近代国际法奠基人格劳秀斯1625年在其《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的“或引渡或处罚”的名言发展而来的。这个原则的最初实践是不同意把罪犯引渡给请求引渡的国家时,被请求国应承诺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处罚。但是在其由双边条约中的协议向国际刑法通则过渡的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时至今日,它已经发展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刑法原则之一。该原则的确立,旨在通过国家间的刑事合作,使每个实施国际犯罪的人,不论逃到世界的哪个地方,都无法逃避应受的刑事制裁。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在国际刑法公约中的一般表述为: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罪犯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毫无例外地并无不适当延迟地将案件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该当局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罪行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在学术界,这一原则通常被表述为:在其境内发现被请求引渡的犯罪人的国家,按照其签订的有关条约或者互惠原则,应当将该人引渡给请求国;如果不同意引渡,则应当按照本国法律对该人提起诉讼以便追究其刑事责任。按照这一原则,在其领土内发现被指称的国际犯罪分子的国家,应当将案犯引渡给有权管辖并提出引渡请求的国家;作为一种选择,如果在其领土内发现罪犯的国家不愿将罪犯引渡给请求国,那就应当按照普遍管辖原则,将其交给本国有权对其进行起诉的机关,按照本国法律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一原则,作为国际刑事合作中的义务性规定,对被请求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在其境内发现犯罪人的国家,当他国对该犯罪人提出引渡请求时,被请求国就必须在引渡与起诉之间作出选择,要么将该犯罪人引渡给请求国,要么对其进行司法审判。
国际公法形考案例 篇2
(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作为调整商事组织和国际商事交易的各种法律规范总称, 国际商法是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国际商法课程内容非常庞杂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我国相关商事法律的基础上, 着力于比较、分析, 力求把握相关国际商事条约、惯例及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的有关商事法律规定, 熟悉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游戏规则、初步具备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能力。
( 二) 教学对象
通过先期课程的学习, 学生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但法律常识并不等同于商事法律常识, 学生的起步知识和国际商法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知识间有着很深的“鸿沟”。法律来源于生活, 是社会生活、物质基础最基本的反映, 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够也是学好国际商法的负能量。
( 三) 教学方法
国际商法课程大都沿袭传统“注释式”的法学教学方法, 考核也以“再现”老师讲授的内容为主。这种纯理论、经院式讲授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学活动就是理论灌输活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被灌输”的过程。二是缺乏互动要素, 教师是教学的权威, 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命和服从,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欠缺互动的基础和动力。其三, 从教学结果看, 学生知识型成果颇丰, 但应用型能力不足, 更遑论用己所学去解决未来之困。最后, 评价手段单一, 没有考查实践能力的手段。在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是一种高效、可行的选择。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解析
( 一)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 内涵。案例教学是指以老师选定的案例为教学主线, 学生通过个人研习、小组讨论及班级研讨等多重互动手段, 分析研究案例案情及相关问题, 借此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养成良好批判性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起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苏式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师生之间展开地位平等的问答式辩论, 通过不断发现并揭露对方对话中的矛盾且随着错误的陆续修正, 最终形成对某一问题包容性的理解与认同。1870年,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戴尔首次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法学教学并获得骄人的教学效果,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在高等教育中尝试案例教学。
2. 基本特征。 ( 1) 多边互动性。在案例教学背景之下, 教师只是“导演”, 学生既是“演员”又是“听众”, 案例教学开创出的这种多边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格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边互动性是案例教学所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也是教师讲得较少而学生收获较多的重要原因。 (2) 民主参与性。案例教学借助“案情”这一“现实模拟”, 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现实情境之中由此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 案例教学也是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参与案例教学各方的地位必须是平等的, 否则案例教学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就相关问题启而不发, 也可适当引申加以点拨;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案情事实的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认识, 在组际之间可以展开激辩。随着观点的碰撞、理解的深入、思维的扩展, 真理也就逐渐呈现。
( 二)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迁移理论比较圆满地解释了案例教学为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迁移, 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相同要素理论认为相同要素越多, 迁移的程度越高。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一般源自于真实的实例或高度“仿真”例, 学生阅读案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亲历”现实, 思考和解答案例相关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处理”未来的真例。可以说, 案例教学是“今天举别人昨天发生的故事来推演你明天将要遇到的现实”, 案情的高度“仿真性”确保了未来的迁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案例教学中所概括出的相关案例所涉问题的一般原理 ( 经验“泛化”) 更加有助于未来类似问题的解决。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运用, 更在于教会你如何学习, 案例教学不仅能较好地创设出一种“迁移”学习情境, 更为重要地是在“迁移”过程中学生发展了如何学习的能力。
三、国际商法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剖析
( 一) 课前准备
1. 构建国际商法案例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根本, 是案例教学全过程的主线, 其效果如何与选编的案例休戚相关。选编国际商法案例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 把握典型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案例的案情事实与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对应性, 案情需能较好地揭示相应的法律规则。要选编那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且应用性强的案例, 比如讲授合同法有关合同何时成立问题时, 就要选用能体现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到达主义”和“投邮主义”不同规则的案例。 (2) 注重新颖性。国际商法案例的新颖性要求之一是案情内容要新颖, 案例选编要根植于国际商事法律实践, 所选案情要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 其次, 案例所涉法律规则要随着国际商事法律规范或惯例的修订同步更新, 比如讲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时要选编案情内含DAP、DAT术语的案例。 (3) 体现层次性。对某些关键的知识点要选编由单一型案例和综合型案例构成的、由易至难的阶梯递进式案例。
2. 老师布置案例, 学生事先研读。教师要适时提前把对应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 提示重点、难点, 提供案例所涉及的国际商事法律规范。老师要对案例所涉的教学知识点要熟烂于心, 要善于发问, 研究提问的时机、技巧, 也要善于应答, 对案例教学中的变数要有应变之策。学生事先研读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步骤, 该环节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要自主通读案例, 理清案情的各种法律关系, 查找资料, 试着解答案例所附问题, 找出理解中的模糊点, 列出自己的主要观点, 为了阐释看法还要准备课堂发言稿。
( 二) 课中实践
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课中实践环节的所有设计均以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问答与辩论的高效运转为必要。关于案情呈现可以是教师简练归纳, 也可以借用多媒体, 还可以把主动权一开始就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或动手能力。分组的可行策略为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为宜, 人员组合应以彼此间的熟悉程度为考量因素之一, 也可直接以学生之间的自然关系分组, 要形成有利于“人人有话说、个个能发言”的良好氛围。对于单一性案例, 宜采取控制性讨论方式, 案情呈现之后, 教师就所授理论的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讨论或辩论, 待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较为明晰时老师要适时总结和归纳。综合型案例适用的开放式讨论赋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及能动讨论的机会, 因为案例的相关问题可能没有确定答案, 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要循循善诱, 对建设性的观点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课中实践环节教师是研讨的组织者、辩论的提示与参与者, 学生才是运动员, 教师要明确定位不能越俎代庖。
( 三) 课后评价
完整的国际商法案例教学过程理应包含评价环节,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为过程评价, 参与讨论积极性、合作精神、表达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而不以表述结论或观点的对或错来进行评价, 评价途径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来综合评判。对案例本身适用效果的评价也要征询学生的意见, 教师要对整个国际商法的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归纳得失。
参考文献
[1]陈雄.苏格拉底法学案例教学法之应用[J].文史博览, 2010, (2) .
[2]向玉兰.法学案例教学法之案例讨论的准备与组织[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5, (7) .
[3]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3) .
在家上学的国际案例 篇3
高中生瑞贝卡为何逃离学校?
“在学校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总会让你感到压力,从来没有时间坐下来想一想‘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瑞贝卡对记者这样解释。而在家中,她可以和她父母讨论学习计划,然后通过网络学习课程。“通过网络确实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虽然这种学习方式违反传统,但我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要多。”
俄亥俄州图书馆也是瑞贝卡常去的地方,在成年人纪实图书区,她会选择一本感兴趣的书,然后花几天时间钻研。最近,瑞贝卡迷上了暗物质。“在学校里做任何事情都是浅尝辄止,很难深入。”
遇到难题,瑞贝卡会打电话咨询老师。当然,如果对答案还不满意,她就抛却杂事专心思考这一个问题。每周一,瑞贝卡会到附近一所小学教艺术,闲暇时则去旅行或去附近小学做义工。在她看来,旅途、与小学生的交流也是在学习,因为“处处都是学校”。
如今,瑞贝卡已经提前高中毕业,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她特意多修了几门选修课,思考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瑞贝卡还在学习斯瓦希里语和西班牙语,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学古希腊语和意大利语。“或许家庭学校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它使我能够自主地制订教育规划,给予我更多的呼吸空间,以及现在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的很多东西。”
美国这种在家上学的学生已经有150万人左右,年龄大多在5岁至17岁,占美国学生总数的2.9%。数据还显示,美国一些最优秀的大学常常接受家庭学校的孩子入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家上学的孩子更成熟、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性,对大学的准备更充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各州陆续出台一些相关法律,确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1993年秋季,“在家上学”在美国50个州全部实现合法化,但每个州规定各不相同。有些州将家庭学校纳入私立学校类进行管理,考试成绩、教师资格都有明确规定;有的州则要求家庭学校满足所有普通学校规定,定期向学校或地区教育局报告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进度,参加州统一考试;有的州只要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承认的学校考核就行了。
美国学生在家上学的学习方式非常灵活,他们由家长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并选择教师。家长们或自己授课、或聘请家教、或与其他的家庭联合,共享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料。同时,大多数家庭学校的孩子每周都有时间到附近的正规学校上学、参加考试等。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往学校,美国的教育学家们开始担心,他们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会使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上学的儿童多来自有兄弟姐妹及父母双亲为白人的家庭,学习效果与家长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有直接关系。
教育专家认为,在家上学的孩子的教育主要依靠父母,如果家长缺乏教育经验,教育方式不当,再加上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批评者指出,在家上学缺乏美国联邦级别的监控,师资水平也无统一认证标准,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一些州在监控在家上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能否大规模推广此类教育方式,还是未知数。
俄罗斯:
卡斯塔涅达太太的选择
纳塔利娅·卡斯塔涅达家里有两个孩子,孩子们都没有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接受教育。如今大儿子已完成了四年级的课程,小女儿完成了一年级的课程。卡斯塔涅达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变得健康和快乐。”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很丰富,在音乐学校上课,在武术俱乐部训练,还游泳、画画、玩耍、做早操、吃健康的食物、参与家务劳动……
“学习的时候,并不需让孩子完成教科书上的所有习题,一些可以深入研究,一些则略过就可以了。”卡斯塔涅达这样分享教育心得,“需要灵活处理,这样才能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1994年,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颁布条例为“在家上学”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承认了在家教育经历的合法性,但在家上学必须达到俄罗斯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在俄罗斯,在家上学的孩子必须在普通学校注册。家长可根据需要在小学、初高中任意阶段决定孩子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形式。开始之前,还要写一份申请给教育主管部门,然后由其审核,只有通过审核才允许孩子在学校注册,在家中接受教育。同时,家长和孩子所注册学校还要签订合同,写明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为家长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学校还要对在家上学的学生进行考核,要求他们按规定参加学校考试。如月考、季考或学期、学年考。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继续在家上学,否则就要回学校上课,而通过学年考试的学生才可升入高一级的年级。如果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吃力或效果欠佳,也有权利在任何阶段决定返回学校接受学校教育。
教育管理部门对在家上学的学生的毕业考试有严格规定,其义务及要求与普通在校生相同。学生必须参加统一毕业考试,合格者才获得相应教育程度的国家证书。
据俄教育部统计,俄罗斯每月花在每个小学生身上的培养费用是500卢布(约合93元人民币),按规定,凡获准进行家庭教学的家长都可拿到这笔补贴,有些地方政府还会额外再给一些补贴。
尽管政府不反对学生在家上学,但选择家庭教育对家长来说并非易事。
一名叫斯维特兰娜的母亲说,支持自己进行家庭教育的人只有丈夫和孩子,其他亲友都坚决反对。“他们恐吓、威胁、责怪、抱怨,甚至怀疑我脑子出了问题,还声称要跟我断绝关系。不过儿子已按照我们给他安排的教育方法完成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考试结果显示我们的教育方式相当有效……我们一定会成功。”
台湾地区:
“学校教育不是我们的菜”
周一下午,当其他同龄人坐在教室里上课时,15岁的慧洁刚刚结束“饥饿十三”大型公益活动,活动是她和几名高一学生一起策划的。
“宜兰的八百个高中生被我们集中起来,十三小时不进食,尽管感觉很饿,但通过体验觉得生活在台湾有饭吃,好幸福噢。”慧洁在宜兰的家中向妹妹分享着活动经验。
陈慧洁的父母在教会工作,闲暇较多,因不希望家里的四个女儿为升学压力所累,陈慧洁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在家学习。她告诉记者,自己会和家人一起规划学习时间,“早上起来念书,写功课。我们家没有固定课表,常以一个礼拜为单位,父母会规定每个礼拜要读完什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看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学期我还常去大学演讲,讲自学的经验和主办公益活动的收获,所以念完功课的话还会准备演讲的材料。”
在台湾,和慧洁一样在家上学的学生约有2200人,年级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之间,他们不进入学校系统,依靠家庭教育及社会资源进行学习。
1997年,4个来自台北的学生家长向教育部门申请,希望让孩子在自家上学。次年,“在家上学”开始在台北试行。1999年,在家上学在台湾合法化。按照规定,适龄学生可选择在家学习的方式完成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课业。
按照规定,如家长希望孩子在家完成教育,要根据学生户籍所在学区进入学校编制,让他拥有学籍。每年开学前,学生以及家长要向学籍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并向教育部门指派的评鉴委员提出该年度教学计划和目标,经审核通过才可在家自学。学期结束前,自学学生要有“成果发表”,要定期接受根据教育部门课程大纲为内容的“自修学力鉴定考试”。
陈慧洁介绍,每个学年开始前先拟定本年度学习计划,再交由父母讨论。出于对公益事业的兴趣,每年她都会参与主办一场大型公益活动,事后会写成报告和学习功课的心得体会一起交给学籍所在学校,学校会根据她的报告给她评分。
慧洁说,很多人会认为在家上学的学生比较“宅”,不太会与其他人相处,但每年组织公益活动让她有接触其他人的机会,除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灵活,她认为自己和在校上学的同伴们没什么不同。
在台湾,“在家上学”包括在家自学、团体自学或机构自学三种模式。许多在家上学的人都会通过网站、社会团体等途径寻求志同道合者来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各地也建立了不少“在家上学联盟”。台湾保障教育选择权联盟发起人陈怡光的一对儿女也一直在家上学,他认为“学校教育其实不一定不好,只是不是我们的‘菜’。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是迫不得已,因小孩在学校被欺负,或因学习压力太大对身心造成伤害。”
台湾教育模式灵活,“非学校形态实验教育实施办法”已正式出台超过十年,“在家上学”的学生年满十八岁时,就能以同等学力进入大学。目前,台湾大学入学有学校推荐、个人申请以及统考三种渠道,而台湾考试中心拟在2015年加入第四种——特殊选才。陈慧洁表示:“考大学目前不太担心,特殊选才为我们这些在家上学没法得到学校推荐的学生提供了新选择。如在公益方面继续努力再取得一些成绩,上大学应该没问题。”
陈怡光则认为,在家上学团体应争取更多权益。他15岁的女儿陈明秀在自学高一课程的同时,还担任新北市电视节目主持人,对影像艺术特别感兴趣,她拍摄制作有关花样滑冰的影片也在多个博览会得奖。
但在台湾,大学入学不能通过作品申请,而要看统考成绩,这令陈怡光担心。“特殊人才虽即将成为升学的新选择,但特殊人才的具体标准尚未确定,还需跟教育部门进一步沟通和协商。”
(文据《环球》)
2018年国际经济法形考2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公约中有关提单的国际公约是:(A)A.汉堡规则 B.纽约公约 C.华沙公约 D.华盛顿公约
2.《海牙规则》规定的承运人使船舶适航的责任,限于(A A.在开航前和开航时 B.航行中 C.开航前
D.开航后至到达目的地时
3.根据《海牙规则》的规定,承运人的责任起讫为(A)A.自装运港起吊至目的港脱离吊钩 B.从收货到交货为止 C.自装运港至目的港 D.自卖方仓库至买方仓库
4.《海牙规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是(B)年 A.二 B.一 C.半)D.四
5.《海牙规则》实行的承运人责任制是(A)A.不完全过失责任制 B.无过失责任制 C.过失责任制 D.严格责任制
6.提单的签发人是(B)A.承运船大副 B.承运船船长 C.卖方 D.托运人
7.被保险人把残存被保险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保险公司,并请求赔付全额保险金的条件是货物发生:(B)A.实际全损 B.推定全损 C.共同海损 D.部分损失
8.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就总的承保条件事先约定,细节留待以后申报的保险单是(A)A.流动保险单 B.预约保险单 C.重复保险单 D.保险凭证
9.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规定的基本险别不包括(B)A.平安险 B.战争险 C.水渍险 D.一切险
10.平安险不赔偿(B)A.自然灾害造成的实际全损 B.自然灾害造成的单独海损
C.意外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 D.自然灾害造成的推定全损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主要公约有哪些?(AB)A.海牙议定书 B.华沙公约 C.海牙规则 D.汉堡规则
12.在承运人责任期间货物发生灭失或损坏时,承运人在(ABC 情况下可不承担责任。
A.火灾,但由于承运人本人的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B.货物包装不良或标志欠缺)C.管船过失 D.管货过失
13.提单的作用有:(ABC)A.提单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物权凭证。
B.提单是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订有运输合同的凭证。C.提单是承运人从托运人处收到货物的凭证。D.承运人收到货物重量证明
14.《海商法》规定了承运人必须履行的最低限度责任:(ABC)A.适当和谨慎地装载、搬运、配载、运送、保管、照料和卸载所运货物
B.照约定的或习惯航线或地理上的航线将货物运往卸货 C.承运人须在开航前和开航时恪尽职责使船舶适航 D.必要时可以绕航
15.《海商法》规定承运人须在开航前和开航时恪尽职责使船舶适航,其具体含义是:(ABCD)
A.船员的配备、船舶装备和供应适当; B.在开航前船舶适用于航行; C.在开航时船舶适用于航行
D.船舶要适合货物的安全运送和保管;
16.我国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基本险别包括:(ACD)A.平安险 B.特别险 C.一切险 D.水渍险
17.被保险人通常承担的义务包括(ABD)A.及时提货 B.保全货物 C.支付保费 D.如实申报
18.伦敦保险业协会新的货物保险条款将保险险别分为(ACD)A.A险别 B.附加险别 C.B险别 D.C险别
19.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包括:(ABCD)A.陆上货物运输保险; B.航空货物运输保险; C.海上货物运输保险; D.多式联运保险。
20.国际货物运输中会遇到各种意外事故,这些意外事故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A B D)A.意外事故。指与航行有关的如触礁、颠覆、碰撞、失踪等意外事故。B.自然灾害。指与航行有关的海啸、地震、飓风、雷电等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C.海上险 D.外来风险。
三.案例5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一)案情简介:
2007年3月29日,福建A公司与卖方日本国某公司签订了进口3千台日产"东芝"牌窗式空调机的买卖合同。
合同规定:价格条件为CIF福州、总价款式16950万日元;卖方应于6月30日前和7月30日前各交货1500台;付款条件为买方在收到卖方的装船通知后在货物装船前30天开出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
买方按期开出了约定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于6月30日收到托运人(日本国某公司)的第一批1500台空调机后装船,并签发了联运提单,7月1日启运后该批货物按时运到福建。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在7月22日收到托运人(日本国某公司)托运的第二批1500台空调机,于7月25日提前签发了指名"大仓山"轮的联运提单。该提单载明:"承运人为日本RO公司;提单签署日期为7月25日;本提单生效后为已装船提单"等内容。但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实际于8月20日才将第二批货物装船。因此,8月底第二批货才抵达福建A公司所在地。福建A公司于7月25日接到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第二批货已装船的电传后,于7月29日与福建B供销公司以每台2千元人民币的价格签订了买卖合同,交货期为8月20日前。
后因货物迟到,致使福建B供销公司解除合同并向福建A公司索赔违约金60万元人民币。因错过空调销售季节,市场行情出现变化,福建A公司多方努力仍无法在国内销售,最后只得以每台1700港元的价格向香港复出口,损失惨重。
福建A公司于是向海事法院起诉,要求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赔偿因其提前签发提单所致的经济损失计货款及利息损失共计日元4846万元;违约金人民币60万元,预期利润75万元及律师、差旅费等合计人民币1.7万元。
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辩称:福建A公司因买卖合同发生的纠纷而导致的损失不能归责于承运人,按国际集装箱运输惯例,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作为承运人在收货后签发的提单是“备运提单”,承运人收货后在提单栏目上签署的日期,只有在货物实际装船后,该提单才成为“已装船提单”。
21.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提前签发提单属于什么提单?(b)a.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提前签发的提单是已装船提单。b.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提前签发的提单属于预借提单。
22.提前签发提单的法律性质和后果如何?(b)a.预借提单是合法的。b.预借提单实际上是承运人与托运人的共同欺诈行为,法律不许承运人伪造装船日期。
23.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a)a.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要承担福建A公司的损失责任。b.日本RO集装箱运输公司不应该承担福建A公司的损失责任。
(二)案情简介:
有一艘载货船从天津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命令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火虽然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货船拖到天津港修理,检修后重新将货物运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如下: A.1千箱货物被火烧毁; B.600箱货由于灌水受到损失; C.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火烧坏; D.雇用拖船的费用若干;
E.因为船舶维修,延误船期,额外增加了船员工资以及船舶的燃料。24.按上述各项损失的性质区分,哪些属于单独海损?(C)A.A项和E项属单独海损。B.A项和D项属单独海损。C.A项和C项属单独海损。D.A项和B项属单独海损。
国际公法案例题汇总 篇5
一、光华寮案
问题
(1)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后,日本的法院是否可以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为什么?
(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案的的判决或裁定是符合国际法的吗?为什么?
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不具有独立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因而不能代表中国在日本法院起诉。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即构成国际法上的政府承认,其法律效果对日本国内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日本法院不能受理台湾当局代表中国的诉讼,否则就违反了国际法的准则。
2、日本京都地方法院1977年的最初判决符合国际法。因为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所以前中国政府对中国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已经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3、1982年及其后日本各级法院对光华寮的判决或裁定不符合国际法。它违背了国际法有关政府承认和政府继承的基本规则,违背了日本政府应承担的相应国际义务,并且以司法判决的形式制造了“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构成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从而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湖广铁路债券案
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在美国享有豁免权?为什么?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是否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为什么?
(3)为什么说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有义务继承?为什么?
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享有豁免权。这是因为,国家主权豁免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根据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对另一个国家行使管辖的权利,一个国家的法院没有经过国家同意,不能受理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对象的案件。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无可非议地享有司法豁免权。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不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这是因为,美国地方法院以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被告诉讼,行使管辖权,作出缺席判决甚至以强制执行其判决相威胁,这是完全违反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法原则,违反联合国宪章。对于这种将美国国内法和美国法院的管辖强加于中国,损害了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尊严的行为,中国政府理应坚决拒绝。现在,本案由于中国坚决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上,坚持国际法的原则,最后并没有有按照美国法院的“缺席判决”执行。1987年3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定,驳回了美国债券持有人的复审要求,撤销了不利于中国的判决。
3、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因为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中国政府无任何义务-1-
继承这笔用于镇压革命的恶债。因为,这涉及新政府对前政府的债权问题,新政府如何处理债权取决了该政府政策利益等方面,国际法上的继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新政府如何处理旧国家或旧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问题。在这里,只涉及到新政府的债务继承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推翻国民党政府而建立的新政府并且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我国政府在处理旧政府的债务时,也坚决适用“恶意债务不予继承”,这是久已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因为这次借债是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和镇压中国人民的辛亥革命,勾结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加快修建铁路,由于财政危机只能向帝国主义借债,因此,我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不予承认这一债务,这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而且也为国际法实践所证明的。
三、荷花号案
请分析:土耳其对法国船员德蒙上尉进行刑事诉讼是否违反国际法原则?
为什么?
答:本案涉及属地管辖权和公海管辖权问题。属地管辖即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行使管辖。一国是否可对在其领域之外的人或事行使管辖权呢?国际法承认一国可以根据“属人优越权”(国籍)、保护性管辖原则、普遍性管辖原则行使管辖权。例如,根据保护性管辖原则,为了保护国家及其国民的重大利益,国家有权对外国人在该国领域外所犯的某种罪行实行管辖。这表明,正如法院在本案中所判决的那样,刑法的属地性不是国际法的一项绝对的原则,也并不与领土主权完全一致。
虽然本案判决超越了刑法的属地性原则,但并不等于说本案的判决就是正确的。事实上,本案的判决在下述两个方面长期受到国际法学界的批评,也为后来的国际实践所否定。一是法院否认当时存在着船旗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具有专属管辖权的国际法规则,1958年《公海公约》和1982年《海洋法公约》对此都作出了明确否定。公约规定国家对在公海上的本国船舶,包括船员、乘客、货物有权行使管辖。《海洋法公约》第97条还排除了船旗国和船长或船员的国籍国以外的国家对他们行使刑事管辖权。二是法院将一国在公海上的船舶等同于该国领土,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浮动领土说”的反映。虽然某些国际公约为了便于解决管辖权问题而将船舶称为“拟制领土”,但它毕竟不是一国实际领土。而且,“浮动领土”是与“治外法权”相联系的,因此,法院的这个观点是过时的和不恰当的。
四、湖广铁路债券案
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否在美国享有豁免权?为什么?
(2)美国1976年的《国有主权豁免法》是否适用湖广铁路债券案?为什么?
(3)为什么说湖广铁路的债券是恶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否有义务继承?为什么?
答:(1)国家及其财产享有司法豁免权是国际法的一项公认原则,它源于“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这一习惯规则,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这一原则,一国法院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以外国国家财产为诉讼标的的诉讼,除非得到后者同意。即使一国在另一国法院应诉或败诉,也不能对它采取强制措施,尤其是不得强制执行判决。简言之,一国法院不得以外国国家作为诉讼的对象和强制执行的对象。在本案中,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与美国建立有正常的外交关系,承认中国在美国享有司法豁免权是美国的法律义务。美国法院无视国际法和美国承担的义务,对一个主权国家行使管辖权,向中国外交部长发出传票,竟对一个主权国家作出缺席判决,这在国际法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主权豁免作为中国所固有的权利,除非自己放弃,任何国家或其机关都无权剥夺这一权利。尽管随着国家参与经济活动而出现了有限豁免原则,但它并没有形成为一项习惯法规则。有限豁免原则以国家行为及其财产的性质来判定是否给予豁免的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问题。
(2)美国转向有限豁免立场后颁布的《外国主权豁免法》只是一项国内法。该法规定国家的商业性行为不能享有主权豁免,那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主张。在没有国际条约规定的情况下,一国通过其国内法单方面地剥夺它国的主权豁免是不适当的。而且,就如美国上诉法院所说,即使1976年法律有效,其效力也不能追溯到1911年的行为。因此,中国反对美国法院行使管辖权、拒收传票、拒绝出庭和拒绝判决的立场是合法的。
(3)对于国家债务的继承,“恶债不予继承”是一项公认的国际法规则。这个规则在英美的实践中早已得到承认。湖广铁路债券是清政府为了修建一条便于镇压南方各省的革命运动的铁路而发行的,根本不是什么商业行为。该债券在英、法、德、美列强之间认购,是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的历史证据。因此,这笔债务毫无疑问地是“恶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然不予继承。
五、北海大陆架案
问题:
1.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
2.什么是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
3.根据国际法院在本案中的判决,自然延伸原则与公平原则在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中是否能同时适用?大陆架划界的自然延伸原则是指由陆地海岸向海洋自然平缓延伸的部分,平均坡度约0.1度上覆盖水深一般在50米到550米之间,宽度在70到110海里之间的水域的界面内划界的方法和规则.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是指各国在划分大陆架界线时应根据相应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状况公平划界.在划界时应充分考虑一切条件和因素情况下,在公平的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之间线或是等距离中间线的方法,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协议划定,以便公平解决或用政治或用法律的方法加以解决并在解决之间有关国家应该基于合作的精神尽一切努力作出的临时安排,并在此过度期间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及不妨碍最后的结果的划定.可以同时适用,根据公平划界原则,在划界时应该考虑一切相关因素其中主要是大陆架自然延伸这一自然现实因素.在这一因素的情况下与公平划界原则想结合才能最终就划界问题得以解决和确定.六、卓长仁劫机案
问题:
(1)韩国对中国被劫持地96号民航机、机组人员及其乘客所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
(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是否违反国际法?为什么?
(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的根据是什么?
(4)什么是“或引渡或起诉原则”?该原则有何意义?
1、答:韩国将中国被劫持的96好民航机及机组人员和乘客及时潜还给中国政府,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
2、答: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不违反国际法。因为中韩两国并无外交关系,更无引渡条约可言。根据《海牙公约》的规定,对卓长仁等劫持民航机的犯罪行为,作为被劫持飞机降落国的韩国也有管辖权,当两国无引渡条约时,被请求国有权“自行选择”是否以公约作为引渡的依据。且韩国方面已根据“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对卓长仁等罪犯予以起诉并依其国内法作出相应判决。应该说韩国当局的这一做法是符合《海牙公约》的规定和国际法的引渡规则的。但韩国法院在法院判决书中强调所谓“动机”、“自卫”,且判刑太轻,与《海牙公约》规定的“以本国法任何严重性质普通罪同样方式作出处理”不符,有偏袒犯罪人之意。
3、答:中国和韩国都是《海牙公约》的成员国,根据概公约有关危害民用航空器犯罪行为管辖权的规定,作为96号民航机的登记国,对该犯罪行为享有管辖权,且该犯罪行为属于可引渡的罪行。据此,中国可以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罪犯。
4、答:所谓“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是指在其境内发现被指称的犯罪嫌疑人的缔约国,如不将此人引渡,则不论罪行是否在其境内发生,应无例外的将此案件提交主管机关以便起诉,该机关应按照本国法律以对待任何严重性质的普通犯罪案件的同样方式作出决定。这一原则的确立,意味着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犯罪不得以政治犯论处,应以严厉的刑罚予以惩处。这对于打击危害民用航空器安全的犯罪行为,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七、诺特鲍姆案
问题:
(1)何为实际国籍原则?为什么国际法院否定了列支敦士登的国籍是诺特鲍姆的实际国籍?
(2)危地马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诺特鲍姆采取的措施是否符合国际法? 答:(1)国际法院根据实际国籍联系原则否定了列支敦士登是诺特鲍姆的国籍。所谓实际国籍联系原则,就是指国籍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国籍,即该国籍符合基于个人与国籍国间有最密切的实际联系的事实.所谓最密切的实际联系的事实包括惯常居所地和利益中心地,家庭联系,参加公共生活,对子女的灌输,对特定国家流露出的依恋等等。
在本案中诺特鲍姆具有两种国籍,即德国—出生取得,列国——归化取得。从诺特鲍姆的一生活动来看,他虽然取得了列国国籍,但他与列国的联系并不密切,而长期侨居在外从事商业活动,那么在实践中个人与他国国籍之间的法律关系应为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本案来看,诺特鲍姆虽然取得列国国籍,但与列国并没有建立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法院否定了列国为他的实际国籍。
(2)危地马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诺特鲍姆采取的措施其中大部份符合国际法,小部份不符合国际法。战争状态的出现导致战争法规的启用。危地马拉逮捕诺特鲍姆并把他拘留在美国,扣压他在危地马拉的财产作出取销其国籍行政决定,拒绝他回危地马拉的申请,拒绝撤销关于取消列支敦士登国籍的决定符合战争法中关于敌侨的规定。危地马拉没收诺特鲍姆的财产和商店违反国际法,根据国际法规定,因为在战争时,交战国对其境内的侨民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对敌侨的财产可限制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
八、英伊石油公司案
问题:
(1)国际法院认定这种特许权协定不构成国际法上条约的法律与事实依据是什么?
(2)(2)一国政府与一外国公司签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的法律性质是什么?这种协定应受何种法律调整?为什么?
(3)一国政府是否有权变更或废除它与一外国公司鉴定的合作开采其自然资源的协定?该国政府是否对其为公共目的的单方废除这种协定行为承担国际责任? 答:(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国际协议只有国度、国际组织等国际法主体间订立的协议才是条约,任何天然人或法人与国度间订立的协议,岂论内容和情势怎样,均不是条约而只是契约虽然在签署这项协议前,两国当局间举行过会商,但协议本身只能被认为是一国当局和外王法人之间的一项特许合同,英国当局并非契约确当事人,英国当局同伊朗当局无契约上的执法关系伊朗当局既不克不及凭据契约对英国提出任何权利要求,而只能向该公司提出要求,也分歧错误英国当局包袱当何契约上的义务,而只对该公司包袱义务。
协议文件由伊朗当局与英伊石油公司两边签署,惟一的目的是划定伊朗当局同公司之间有关特许协议的关系,绝不是调解两国当局间的关系。
(2)一国当局与一外国公司签订的互助开采其天然资源的协定的执法性子是合同(租让合同)。
由于本案中缔约两边是在平等的职位地方上通过会商及互换对价,凭据国度缔约方立法确定其权利义务关系,并经国度缔约方当局依法定步伐审批创建的,因此本合同具有海内法上合同的性子,应属海内法调解
(3)既然是契约而非条约,那么就应以合同性子对待变动与破除,如属于单方违约,则依相应冲突规范处置惩罚。
九、“露斯坦尼亚号”案
问题:德国击沉“露斯坦尼亚号”在战争法上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 德国击沉“露斯坦尼亚号”在战争法上引起两个后果:
(1)禁止攻击非武装商船,根据1930年在伦敦签订的《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潜水艇在对商船的行动中,必需遵守水面军舰所应遵守的国际法规则:不得在预先安置旅客、船员和船舶文书于安全地方以前击沉商船或使其不能航行。”“露斯坦尼亚号”是一艘非武装商船,德国击沉该船是应承担战争法责任的。
(2)不得伤害中立国国民。根据传统的中立法,中立国的人或货物应受到保护,德国应该赔偿128名美国国民的损失。总之,德国滥用潜艇用鱼雷造成不分皂白的大量伤亡,是战争法所禁止的。
十、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
问题:
1.什么是战犯?战争犯罪属于什么性质?
2.为什么说纽伦堡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发展了战争法?
3.纽伦堡法庭审判德国战犯的根据是什么?
4.1946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哪7项原则?
5.确立战争罪行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1)答:战争犯罪的组织者、教唆者、领导者和共犯者称为战争罪犯或战争犯罪分子,简称战犯。战争犯罪性质,联合国宪章等文件规定,战争犯罪是对全人类的最严重的侵害,是严重的国际犯罪。因而战争犯罪的实质是一种严重的国际罪行。这一罪行不适用法定实效的规定,任何时候国际社会都可以对这一罪行进行惩罚。
(2)答:它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一系列国际宣言、法令、条约中所确定的规则,在实践中确认了一项国际法原则:发动侵略战争是严重的国际罪行,有关国家和个人必须为此承担国际责任并应受到惩罚。这对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和国际责任法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3)答:关于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就主要战犯协定》及附件《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4)答:一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二是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三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四是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原则五是集体协助原则六是普遍遵守原则七是不干涉内政原则。
(5)答:战争罪的概念:违反战争法规定和惯例的战争行为,如杀害平民、奴役平民,出于其他目的而杀害战俘、海上人员、人质,掠夺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破坏城镇、农村,除军事需要之外的破坏等行为视为战争罪行。其意义:有效惩治战争罪及危害人类罪,是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十一、尼加拉瓜的军事与准军事活动案
问题:美国的做法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国际公法4案例分析 篇6
在1983年底和1984年初,美国派人在尼加拉瓜的布拉夫等港口布雷,并封锁了港口,范围包括尼加拉瓜的内水和领海。这种布雷活动严重威胁了尼加拉瓜的航行安全,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其中包括第三国人员、船舶等损失
问题:美国的做法是否符合国际法?为什么?
美国对尼加拉瓜的港口布雷和封锁等行为不符合国际法。
这是因为:首先,美国在尼加拉瓜港口设置水雷并进行封锁活动,并非出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要求,因而,美国的上述行动违反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构成了对尼加拉瓜非法使用武力和武力相威胁。
其次,美国在尼加拉瓜港口布雷,造成了对第三国船舶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的损害,违反了构成1967年海牙第八号公约基础的人道主义原则。最后,美国的行动违反了国家领土主权原则;
本案是国际法院所判案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案件,它对现代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进一步地肯定。对他国使用武力、侵犯他国领土主权完整、破坏和平秩序、违反人道主义原则,是违反现代国际法的最严重的犯罪行为,行为国应对此承担国际责任。
因此,本案中美国的行为是对尼加拉瓜非法使用武力,违反了人道主义原则,侵犯了尼加拉瓜的主权及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因此,美国应对此承担国际责任。“ 露斯坦尼亚号”案
1915年5月7日,英国库纳特轮船公司的一艘没有武装的商船“露斯坦尼亚号”,在离爱尔兰海岸12海里的地方被德国潜水艇用鱼雷击沉。船上乘客遇难者约1200人,其中有128人是中立国美国人。
问题:德国击沉“露斯坦尼亚号”在战争法上会引起哪些后果?
答:德国击沉“露斯坦尼亚号”在战争法上引起两个后果:
(1)禁止攻击非武装商船,根据1930年在伦敦签订的《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潜水艇在对商船的行动中,必需遵守水面军舰所应遵守的国际法规则:不得在预先安置旅客、船员和船舶文书于安全地方以前击沉商船或使其不能航行。”“露斯坦尼亚号”是一艘非武装商船,德国击沉该船是应承担战争法责任的。
(2)不得伤害中立国国民。根据传统的中立法,中立国的人或货物应受到保护,德国应该赔偿128名美国国民的损失。总之,德国滥用潜艇用鱼雷造成不分皂白的大量伤亡,是战争法所禁止的。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案 问题:
1.什么是战犯?战争犯罪属于什么性质?
2.为什么说纽伦堡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发展了战争法?
3.纽伦堡法庭审判德国战犯的根据是什么?
4.1946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哪7项原则?
5.确立战争罪行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1)战犯指在战争中从事违犯战争法规和惯例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包括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共谋者等。战争犯罪是破坏世界和平,危害人类安全的犯罪,属于国际性罪行。
(2)因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的审判实践时国际社会依据国际法对战
争犯罪的各种行为进行审判和处罚的成功范例,其不仅创立了惩治战犯的各项原则,还表明建立国际法庭惩治战争犯罪是一种使国际得以遵守和执行的良好形式,为以后建立国际审判罪犯的机制积累了经验。
(3)1945年《关于控诉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协定》及其附件《欧洲
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城市运动行销的国际案例及启示 篇7
半个世纪前,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仅仅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途径或者少数生活的调剂品而存在的,然而,时过境迁,几十年后的今天,在人们物质生活趋近饱和,有了比过去更多的金钱、时间、愿望去充实精神生活时,体育运动的普及性、需求度、多样性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而其抽象意义、商业意义较之过去也变得丰富了许多。从人文角度上讲,体育现在不仅仅是人们业余闲暇时的消遣健身的方式,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品牌象征,更深层次意义上,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或国家的精神风貌,如同地标一般让外来者在第一时刻对该地的风土人文有着直观的认识,这也是作为“国际语言”之一的体育所具有的基本职能。
从商业利益上来讲,就可以引申出更多的内容和话题了,在今天的这样的一个商业化社会中,成功明智的商业运作与决策不仅仅可以将体育业所蕴藏的潜力无限挖掘并且放大,还可以使之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新职能,甚至有时还可以改变一个城市。
2 国际城市运动行销的成功案例
2.1 巴塞罗那
作为1992年奥运会承办地,巴塞罗那在以响亮的口号拉开这一届盛会的帷幕后,不仅以兼具西班牙传统风格和新时代艺术造型的场馆吸引了来访者的眼球,热情好客的态度,周到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成功举办了一届奥运会,还以这一个月积攒下的人脉和口碑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吸引了数倍于过往的观光客,也使得自身从塞维利亚、巴伦西亚、毕尔巴鄂等西班牙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从一个肮脏灰暗的港口到一个于首都艺术之城马德里并驾齐驱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真正意义上打开了大门走向了世界,历来通过世界杯、奥运会等国际一级赛事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城市不在少数,但通过一届赛事完成了城市设施,城市精神升华的案例却不多,巴塞罗那便是其中的典范。
如今,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在绿茵场上屡获佳绩,短短数年内夺得锦标无数,将“巴塞罗那”从一个球队的名称、一个城市名称升华为一个品牌,一块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继而得到了联合国世界儿童基金组织的垂青,与之成为球衣胸前广告合作伙伴,不但奉献了自己的爱心,还大大提升了球队和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他们还从每年丰厚的收入当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回馈社会,帮助城市中需要援助之手的人们,在球场上他们是席卷世界的宇宙队,在球场下他们是爱心大使,慈善代言人,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更是一个城市与世界衔接的枢纽,可以说是21世纪体育商业运作的典范。
2.2 迪拜
迪拜,可以说是自强不息白手起家的典范。在数十年前的迪拜,不过是个仅有10万人口,地处沙漠中的一个小港口。但凭借其领导人独特的创意及思想格局,从而打造出许多梦幻别致建筑,最突出的当属世界岛、棕榈滩、帆船饭店,而这些独特的建筑在令世界为之惊艳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迪拜的领导人并没有让自己的城市止步于一个精粹建筑展览地的境界,而是借鸡生蛋,用现有的筹码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个途径就是体育。
其实,从气候条件上来讲,地处热带沙漠性气候,全年无冬,普遍高温的气候类型并非体育赛事的首选,然而通过积极行销手段和在金钱上的毫不吝惜,迪拜仍旧成功地迎来了阿加西和费德勒于帆船饭店顶层圆形网球场的两代世界球王对决,以及老虎伍兹对计划建设中的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建议。虽然这些在媒体眼中不过是一时一刻极佳的新闻素材而已,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通过这些明星运动员,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具有的品牌效应,迪拜通过此举完成了国际顶级城市打造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收获了颇丰的利润。
2.3 悉尼
作为澳大利亚这个曾经的英属殖民地,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岛国的先驱,悉尼在2000年成功打响自身品牌的同时,也让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不由得一改往日谈到澳洲只想起袋鼠的老观念,而以一种新的方式审视这片未完全开发,且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潜力的土壤。
为了成功申奥,悉尼在竞标时可谓是不惜工本,在1993年就花了大力气大价钱对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旅馆、公园等基础设施展开了为期5年的建设修缮工作,这份努力和诚意无疑是竞标成功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块筹码。在申奥成功后的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态度大多都倾向于质疑,认为悉尼之所以能力压北京等强劲的竞争对手中标乃是因为地缘考虑,毕竟即使南半球国家数量不多,也不能长期让奥运会“北漂”而影响到世界一家的奥运宗旨。然而在这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各方的疑虑戛然而止,转而变成了赞许和钦佩。之后悉尼政府即刻宣布未来增加游客数量的策略,除重整澳洲旅游协会网站、推出许多套餐及假日旅游活动外,还加大力度打造“高品质生活地区”与“东亚华尔街”的品牌,最终使得悉尼逐渐发展成为亚太地区大型峰会举办地,可谓是在奥运前后的二十载间完成了城市价值的提升以及国家地位的助推。
3 当前体育发展与我国城市营销面临挑战分析
综合上述,欧美著名体育城市主要是利用运动行销的主要四大策略:运动赛事、运动场馆、职业运动与知名一流运动员。
3.1 我国体育市场的发育不良
首先,我国体育商业化的进程为两极分化,以北、上、州为首的一线大城市为其中翘楚,市场整体的多元性、广褒性、层次性都不逊色于诸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而另一个极端,在中西部地区由于资金和市场的匮乏,即使有出色的方略,体育营销也很难展开,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商引资拓宽市场,所以整体发展情况可谓贫瘠。
3.2 体育职业化程度
由于体育职业化的理念的提出与实施最早起源于欧洲后壮大于美国,继而影响到亚洲,所以整个亚洲的体育职业化道路尚属借鉴学习的起步阶段。以我国的篮球足球职业化为例,仅仅只有20余年,需要改进革除的弊端还有很多。即使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不例外,一支出色的职业体育队伍不仅仅是在周末的休闲时间里为体育爱好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比赛,更应该是一个城市的图腾与名片,民众心中的信仰与偶像。他们有着狂热的粉丝和忠实的拥趸,也有着在全国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及品牌效应,很显然当下的中国没有任何的职业球队可以做到这一点。
3.3 大型体育赛事内涵的理解差异
虽然广州于去年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北京在20年里承办了奥运会、亚运会各一次,但这样四年一届的盛会毕竟是昙花一现,并非稳定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F1、职业网球赛事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诸如数十场,虽然时间不长,然而其引发的链式效应却是不可忽视的。门票销售、授权的纪念品、合作企业的赞助、媒体转播的分红、观光收益等等都会给举办地带来超额的收益,。虽然现在上海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了F1分站和喜力网球大师杯的举办地,然而在悉尼、伦敦、蒙扎、东京等城市面前,这两项赛事在可以说是处于萌芽阶段,在周边产业的推动和群众影响力方面还有待完善。
3.4 基础体育设施及功能规划思想差异
运动设施,不单单是指诸如北京的鸟巢、上海的八万人体育馆等大型场馆,还指供大众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中国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没有时间和金钱的去运动,而发达地区的人们在没有足够的场地去运动,因此想要将体育普及成为一种文化就很困难了。在筹建大型运动场馆的同时,我们不能眼高于顶而不顾根基。再以巴塞罗那队为例,在以诺坎普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建造了许多集文化、休闲、娱乐于一身的主题公园,不仅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事业,还创造了许多新工作岗位。从另一方面来说,大赛结束后闲置的场馆也可用来举办各式各样的演出或者展览以保障其使用率,更能使得自身得到永恒持续的发展。
4 我国城市利用体育进行城市营销的建议
4.1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方向
在比较发达、有一定经济及群众基础的东部沿海地区,要争取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根本发展,不仅仅要有世界一流的场馆,更要有专业成熟的配套软件服务和周边行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知名运动员、夯实群众基础,让大众不必远渡重洋就可以领略明星的风采。此外就是加大力度进行职业化的整顿,去其槽粕、取其精华,进而推出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运动品牌和运动团队,打造出中国的“巴萨”与“湖人”。
4.2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向
中西部地区则需要挑选一些基础较好的中型城市作为试点,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让大众在各个方面切实感受到参与运动的益处,并且予以普及发展,然后再在配套的软硬件上做文章,进而由点至面地带动周边地区的体育经济的发展。
4.3 利益背后的风险
利用运动作为城市的行销工具虽然能在某种意义上较快较大程度地提升国际影响力,但其终究不是百试不爽的万灵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城市自身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才能在获利的同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譬如交通,一届体育赛事的召开会引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观众游客,在瞬间为一个城市带来数十万的流动人口。北京奥运会就是最佳的例证,虽然北京的交通状况历来就是一大问题,但是在奥运筹备阶段主办方还是竭尽所能地设计了一套整改方案。有对道路本身进行整改的,也有在通行时间上规划的,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奥运会的交通难题。
4.4 开源节流,降低运营成本
更为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审计与整合过程,对自身的财政、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精确的计算与衡量规划出一个行之可达的目标,继而做出计划如何通过现有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然后通过强大的执行力予以完成。在这过程中不但要节流,还要在开源方面做文章,招商引资扩充实力,最终实现互惠双赢的局面。
5 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行销作为一个新领域,新行当,新学问,在中国这片孕育了一个个奇迹的土地上可以说具有着无穷的发展前景,只是目前有待挖掘,虽然在西方世界有着许多成功案例可以效仿,但是因为国情,文化,信仰,思想的差异,西学中用未必是是上上之策,借鉴一二尚可,全套照搬就未必能收到一样的效果,只有在实践中遇到,找出,解决问题,并累积成经验,才可以总结得到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体育行销方略。
摘要:利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简述了悉尼、巴塞罗那、北京等城市体育行销案例及经验,并结合我国当下国情、体育产业概况和未来前景,体育营销业发展情况,论述了我国城市利用体育进行城市营销的可能性、问题、缺点及策略。
关键词:体育城市,体育行销,国际案例,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卉.体育营销:企业营销新领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4):47.
[2]张锦年,梁强.体育营销的作用机制与应用模式选择[J].体育学刊.2006,13(1):54.
[3]杨康民.体育用品的品牌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63.
国际公法形考案例 篇8
2003年2月26日,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一家疗养院发生火灾,造成10人丧生,10人受伤。
点评:住在疗养院中的大多是病人或健康状况不佳的弱势群体,这些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弱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些场所历来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
4.韩国一小学宿舍火灾造成8人死亡17人受伤
2003年3月26日深夜,韩国忠清南道天安门的一所小学发生火灾,造成8人死亡、17人受伤。
火灾发生在这所小学的足球俱乐部宿舍,当时在宿舍住宿的该校足球队员正在两个房间里酣睡。火灾发生后,八名小足球队员还没有来得及逃生就被浓烟窒息而死,包括一名教练在内的17名伤者当晚被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救治。
据警方说这场火灾并不大,但火灾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其主要原因是该宿舍房间很小,住宿人员太多,而且宿舍通风设备严重不足,出入口窄小。
点评:狭小的房间里居住了太多的人,而浓烟又是在人们熟睡中来到,使得八名小学生永远不能再醒来,从中可以看到安全问题时时刻刻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失去警惕就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5.俄罗斯一聋哑学校清晨失火28人死亡
2003年4月10日清晨,俄罗斯南部一所聋哑寄宿学校发生火灾,造成28名学生死亡,并造成100多人受伤。
点评:学校尤其是有学生宿舍的中心小学校,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学生们年幼无知,再加上学校安全条件不甚理想,很容易造成惨重的事故。近年来由于受经济状况的影响,俄罗斯许多学校建筑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加之管理不到位,造成安全问题重重,这使得学校的安全问题越发显得突出,去年11月20日发生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友谊大学的火灾,造成36名学生死亡。惨痛的教训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同时我们国内一段时间以来也相继发生校园火灾,所幸未造成严重伤亡事故,这都提醒我们要对学校的安全有所重视。为此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了学校安全状况的检查和监督。岁末年初又值冬季,学校里用电用火的机会增多,这都增加了火灾的可能,为了避免俄罗斯学校火灾悲剧的发生,请各地一定要重视学校消防安全,及时检查发现问题,整改隐患,保证中小学生和莘莘学子的生命安全。
6.沙特监狱发生大火,死伤数字大相径庭
2003年9月15日,沙特阿拉伯最大监狱发生大火,据沙特官方称,共有67名犯人在大火中被烧死,另有20名犯人和三名监狱的安全人员被烧伤。但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月17日根据可靠来源提供的消息称,这次火灾中的死亡人数达184人,这与沙特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大相径庭。
点评: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人的命运就改变了。对沙特等海湾产油国来说,石油价格暴涨,巨额财富潮水般涌来,使得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然而监狱的状况呢?据悉,因为该监狱条件太差,以致电线短路而引发大火。
【国际公法形考案例】推荐阅读:
国际公法案例题汇总05-20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答案汇总01-02
司法考试国际公法真题05-14
国际公法名词解释排版07-02
国际公法网上作业答案10-02
国际案例05-19
中软国际案例12-14
国际贸易案例11-29
国际营销案例汇总07-07
国际法案例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