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型(通用12篇)
案例型 篇1
“案例型”课型有以下特色:一是直观生动,深化认知。“案例型”课型的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二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三是学生参与,提高能力。"案例型"课型的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师生相促,教学相长。“案例型”课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准确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的一种教学类型。“案例型”教学法是科学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它利用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资料,依靠一定技术对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属于定性研究。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的重要方法,并不是所有课程和某一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适于应用的,它受问题的类型,操作者的控制能力,还有时间等等因素的限制。“案例型”课型,主要有五个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对于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在《实践:一种课程的语言》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是由于对理论根深蒂固的、不加考察的错误依赖而造成的。教与学的问题需要从实际的而不是理论的观点来处理,也就是说强调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但绝不等于要使理论“实践化”。而是主张将理论奠基于实践并发展于实践。“案例型”课型的教学从课程材料、过程、思想和参与者等几方面都必须体现出这一原则。
(1)在案例的选择上,实践性原则要求关注人生活本身,从人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素材。心理学家拉帕萨德曾说:“人生来早熟,他带着一系列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或不利的生存环境中成熟起来,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弗洛姆也说个人的整个一生,只不过是使他自己诞生的过程。人要学习和成长必须走入生活,在生活中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自己。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远离人生活的世界,把教育定格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它将使教育丧失生活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难以培养个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生活实践中,素材有丰富的源泉,有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热点问题,还有学生周边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身临其境的现实感素材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教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在案例的学习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而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和学生自由地通过相互作用发展自己的课程,创造性地设计、创造性地选择,通过问题条件的改变、自己编制考题然后互换等诸多自主学习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前置性原则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也是存在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的实践化”,用讲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剖析案例,它的教学目的重在知识的讲述上。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并不是“理论的实践化”,而是在实践中获取理论。它注重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人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学习,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设问,并从中寻找真理的东西。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采取的就是前置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真实案例,然后来到课堂,教师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先问一系列有关案例的问题,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和辩论,然后再改变问题的假设条件,启发学生再思考,再讨论。如果采用后置案例教学则无法克服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同时也不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想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实现案例教学的三元目标,必须坚持前置性原则,这一原则客观地也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3、自主教育原则
经验或自我实现主义课程观把课程视为经验,主张以人的内在天性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不要对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当让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主张让学生通过经验去学习,“经验具有生长的价值”,“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就是教育”。在教育中反对把课程作为纯粹的知识问题来探讨,认为“人的生活的深刻性只有在独立个体的生活领域中去寻找,而不能从个体以外去探求”。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活生生的存在。所以,学生应当是学校课程的主体,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和一些教授创造课程的能力。真正的教育在今天应当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案例型”课型强调反思,要求学生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汲取知识和营养,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的生活方式,并在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本着这样的出发点和目的,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预先“安排”而是预先“准备”。安排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类似于预演是为了避免教学的意外而事先做好的“补救”。在“安排”的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方式是命令式的(无论态度多么温和)。“准备”则截然不同,它不是为了补救,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教师的课前准备只是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一般性的指导,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其意图是“模糊”的,并不是用来贯彻和遵从的特定程序,那些主要的具体的准备工作通过“前置案例”教学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自主收集、选择案例;自主组合,选择主讲者;自主合作准备答辩或讲义;自由讨论、自由辩论或主讲;甚至在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应试教育中,教师不断地要求学生“注意用词”,“仔细阅读”,希望寻找解决教育难题的最好方式。但是“为测试而教学”并没有真正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相反,人们发现另一种做法却很有效,那就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很重要,但并不多,教师只需提供一些数据,学生依据这些数据资料设计一系列不同的问题,分组研究,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要求他们进行“尽可能多的组合”,甚至鼓励他们设计一些离奇的或因资料不足而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每个小组共同设计并修改案例中的问题,然后交给另一组去解决……,学生在自主设计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问题的结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互换解决问题的竞争也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成就感。离开自主教育的原则,案例教学法没有任何实践意义。
4、交互对话原则
教学是需要控制的,失去控制是可怕的。但是机器式的控制同样是危险的。机械式控制通常意味着外部干涉,教师是他人价值的强加者,最多是解释者,教师通过要求学生“出席,认真听、仔细观察,注意”等达到知识的传递,知识被确定地外在于“那里”、“最好的”学生按照老师的传递方式接受知识,然后用考试的分数来标明和反映。“案例型”教学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作用和内涵,要求以“描叙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更多的“背景性认识”而不是“技术性认识”。留下更多的不确定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进行思考允许异样性并鼓励学生自圆其说,在师与生共同探究、平等的对话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渐渐走向真理。案例教学中主张对话,目的就在于通过平等的师生间的对话,完成双方态度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控制,教师需要学生的挑战以便在互动中发挥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乐于面对,同时要求学生“延缓对教师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案例教学中对话并不是探究真理的“伪装形式”,它是促使参与者做出明智选择的活动,这种对话原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能更好地发挥教学互动效果。传统的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作为“机织工程”的讲授者,我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厂房平面图和整个的计算过程,加之一定的音响效果,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可以用十分丰富的手段吸引学生,提高课程科学性和可信度,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而相信课程和老师,同时使课程建设和其他课程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5、思想政治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将“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采用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通过现实感的案例教学,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本质特征,即做出分析性归纳结论,找到因果关系,建立和深化理论。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并通过认知、能力、情感的培养教育,完成人的社会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案例教学中切忌就案例而案例,本末倒置。教学中从案例的编制、选择到最终的考核,评价,每一环节既要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又必须注重政治教育性、针对性。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各抒己见,又要坚持真理,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懂得做人的道理,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教学以当事人观点“进入角色”,站在案例中所设立的主要角色的立场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真实感、压迫感与紧迫感,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案例内涵之目的,避免以个人的“一孔之见”,造成错误的判断。一定要避免以“裁判员”的身份来评价案例和案例中的人物。如从销售经理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综合性机织案例,就需要更好地思考涉及企业全局的问题,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机织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型 篇2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情境:同学们喜欢去广场吗?今天我们也要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哪呢?那里没有好吃的,好玩的,但是那里有趣的数学问题等我们开动我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儿去解决,想去吗?在去之前,我们先打扮一下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师这有四件衣服(课件)你喜欢那套衣服?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选择。那到底能搭配多少套呢?拿出手中的学具摆摆看。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你喜欢那一套,我们就在心理穿上你喜欢的衣服去数学广角了。
问题:数学广角的大门是由1和2 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问题:数学广角里有这么多好玩的,数字乐园、生活乐园、运动乐园,我们先到哪玩呢?
先到数字乐园,你们可以把1、2、3、三个数变成不同的两位数吗? 同学们纷纷举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在说自己组成的数时没有按排列组合的方法说,所以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经常有说重复的数。
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探究
这时,我请同学两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数学卡片摆,另一人就在纸上把摆的数字记录下来,看看哪个组写的最多最全。一组汇报:12、31、23、13、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另一组说还有21、32 我及时的进行评价观察的真仔细!要想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1放在十位上可以组成12、13,再把2放在十位上组成21、31。师:谁按照他说的规律,接着写出两位数? 生:把3放在十位上组成31、32。
生:我摆出12,然后在颠倒就是21,再摆出23,颠倒后是32,再摆13,颠倒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六位数。
生:我把1放在个位上组成21、31,在把2放在个位上,组成12、32,把3放在个位上,组成13、23。我鼓励同学们真棒,摆出了这么多的两位数,更可贵的是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不重不漏的有序的好方法。
全班学生也为自己精彩的表现拍手叫好。
三、学以致用,鼓励每位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来到了一家商店,这件商品1元5角,你打算怎样付钱呢?把你准备的钱举起来。同学们说出了自己不同的付钱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广角,你们玩的开心吗?除了开心之外,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知道了怎样排列数字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学生2:我知道了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排列和组合。
教师: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你更聪明。
五、评价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意设疑,引导学生合作,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评语: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使用情境性问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以“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应用”为主线,情境来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学生更聪明,这节课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 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3、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消极型教师转化与调控的案例解读 篇3
一、待他与众不同
[案例一]W老师,年轻的数学教师,为人热情而仗义,因此在频繁的交际应酬中养成了贪杯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由于经常上班迟到,考勤奖也与他无缘,正因如此导致了他情绪的低落。一天下班时校长对他说:“我有几个同学晚上聚会,你也过来!”“你们同学聚会,我去不合适吧?”W老师客气地推却道。“都是自己的弟兄,有什么不合适的!你一定过来啊!”晚上酒过三巡后,不胜酒力的校长对w老师说:“虽然我酒量不如你,但今天咱弟兄俩满干三杯!”“还是少喝点吧!酒虽是个好东西,可一旦过量容易误事。”w老师朝其他几位同学说道。“哈哈哈——兄弟啊,你说得太好了!就冲你这句话咱们也要干!反正晚上没事了!”一饮而尽后,校长接着说:“兄弟,你说得太好了!酒是好东西,可一旦过量容易误事。虽然你的考勤奖被我扣了,但今天我却给你准备了一瓶好酒。”说着指了指墙角里一盒精装剑南春。“为了以后不误事咱们都注意点,行不?”“大哥,什么也别说了!一切都在酒里了!”“哈哈哈——”两人会心地朗声大笑。此后W老师真的再未迟到。
解读: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重视自己,待自己与众不同。因此,当你给别人一些异于常人的对待,稍多一点的好处,让他感觉到特殊的话语和行为时,都会引起对方的好感。所以学校管理者要想消除自己与消极型教师这一特别群体间的心理隔阂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对待。这种特殊不在于实质的多少,只在于对方感觉你待他与众不同。“星期天一起钓鱼去?”“下班后别走了,一起去吃饭。”这看似随意的话语仿佛灵丹妙药,立刻使他感觉校长待他与众不同,不让他感动都不行。
二、温暖让她不再心冷
[案例二]W老师是一名女教师。很早时胃癌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年老的父亲瘫痪在床,丈夫又下岗在家。因此专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得到的重视和认可也大打折扣,也曾对学校牢骚最多。校长得知其情况后对其给予了真诚的关心、帮助。从其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可见一斑。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本想大干一番,但由于自身病情严重,加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原因,给学校带来的尽是麻烦。在这种状况下,校长对我不仅没有一点嫌弃。反而给予特殊照顾和关心。一次上课时,我犯了病,晕倒在地后摔伤了。在我自己看来本没什么,只不过耳后多了道伤,可校长非要我回家休息不可,并亲自看望我。她坐在我的身边,握着我的手,平易地和我唠着家常。此时的我激动得手打颤,真想像女儿扑进母亲的怀抱一样扑进校长的怀里,因为,这一天是我这个孤零零长大的女孩,20年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并且是来自学校领导的关心!病好后上班的第一天会计就通知我到财务室,原来是让我领补助金。一看上面的数字,我的心就“嘭嘭”直跳——我月工资刚刚过千,可学校竟一次性补助五百!原来这是校长在了解了我家庭的状况后给予我的特别照顾,手拿沉甸甸的补助金,许久未掉过一滴眼泪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解读:“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个人都愿意对他人的关心施以同样的回报,这是关心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感化消极型教师,让他们体验到被关注、爱护的感觉。某位教师气色不太好,可以主动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此外。还可以过问一下他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当他们中的某些人生病或者家里有婚丧嫁娶的事情时一定要主动去看望。问问他们还需要什么帮助。哪怕一时没有办到,只要尽力了他们也会铭记在心,隔阂自然也就消除了。
三、宽容其实比惩罚更美丽
[案例三]Z老师,虽年方20多岁,却一直坚信自己踏入教育行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认为自己若没有走错行的话。说不定在其他领域已早有成就。因此对于来自同事、领导的善意规劝从不接受且大有“你劝我一句我非说你三句”的气势,更不要说让其承认自己的错误了。一次教职工会上,正当校长在讲台前慷慨激昂地演讲时,人们突然被一阵打鼾声所吸引,寻声望去坐在会议室最西北角的Z老师趴伏桌面上早已“梦见周公”去了。于是旁边的老师急忙用胳膊肘狠狠地捣了他两下。面对睁开朦胧睡眼的小Z,面对大家的忍俊不禁,校长却莞尔一笑后继续他的演讲。散会后,校长给Z发了一则短信:“今晚早点睡吧!”小Z回复:“校长,知道了,对不起,我昨晚上网上得太晚了。对于今天开会时我荒唐的行为向您表示十分的歉意!请原谅!”
解读: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比惩罚更美丽的智慧。但很多时候,下属犯错时,领导者都会严词批评一番,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其实,有时过于关注教师的错误,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你一定会成为最受教师欢迎的人。
四、尊重让他热情勃发
[案例四]L老师,一位有近30年教龄的教师。由于平时心高气傲。对学校一些不良现象看不惯,直言纳谏却又很少被采纳,时日一长便产生抵触情绪,对领导满腹牢骚。大有“气吞”领导之势。因为和原单位领导关系很僵,不得已调过几所学校,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年轻的校长特意到他家里拜访。“我当了20多年的老师,你是第一个到我家里来的校长。”他激动地对校长说。“您20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对于我们学校来讲是一笔难得的宝贵的财富,如果学校工作中有什么不妥之处真诚地欢迎您及时指出,我需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支持啊!”万万没有想到年过半百的L老师眼眶竟然润湿了,“校长啊。我老了。没用了,但只要能用得着我您尽管说话!”从此以后L老师变化很大。主动上两个毕业班的数学课,平行班级的一位女教师由于请产假,学校又暂时增加了他一个班的教学任务。但他却愉快地接受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累点,但心里畅快”!
解读:人无论是作为自然人还是作为社会人,都有着一种被认同、尊重和推崇的潜在意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克雷戈提出了著名的管理Y理论,他的Y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的厌恶工作,通过善的人性激发,人会自治自律地达到目标。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教师的人格、劳动、意见。当教师的优点建议得到认同、尊重和推崇时,教师便没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的担忧,却具有“范人以式,人必模之;颖脱于世,人必仰之”的骄傲和自豪。蕴藏在内心的原动力,积蓄在自身深处的才能和热情自然勃发出来。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五、给他一个机会,还你十分惊喜
[案例五]Z老师,30多岁,喜爱看书,善于思考,写作能力较强,有许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尽管教学基本功不差,工作态度也很认真,但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阻碍了个人发展,几年来情绪一直低落。许多次校长和他谈心时他都不自觉地流露出“再怎么认真干也不会有大发展”的悲观情绪。一次,全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在该校举行,他所在的学校得到了一个可以直接出线参加市决赛的名额。学校领导反复商量后决定把这次机会让给他。“这次赛课对于你来讲是个很好的机会,只要你有实力,不会有任何因素干扰你的。好好准备吧,我坚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校长一边说,一边用手在他的背上拍了拍。“校长。大恩不言谢!我什么都不说了。您就看我的行动吧!”结果Z老师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此后,他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全面激发,目前已经是市青年名教师了。
几何概型教学案例 篇4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几何概型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在古典概型之后出现,它是在古典概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它是另一种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掌握几何概型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在数学学习中学好概率,而且有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合理地解释一些问题。
1.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并要求会计算简单的几何概型的题目;难点是如何利用几何概型,把概率问题转化为各种几何概型问题,运用概率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目标分析
2.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并运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古典概型的比较,引出几何概型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发现几何概型的特点,师生共同研究探讨,进而给出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类现象,启发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情分析
3.1 学生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的意义,以及概率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还学习了古典概型,了解了古典概型的概念、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特点。这样就不仅为学习几何概型作好了知识的铺垫,而且为学习几何概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类比对象。
3.2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进入高二后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对新课程的理念更加适应。但是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
3.3 现在的高中生反感传统的说教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手段,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4. 教学过程设计 (摘要)
4.1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PPT视频1:2004年8月22日,雅典奥运会男子步枪3×40决赛。还剩最后一枪时,美国人埃蒙斯领先中国选手贾占波3环,位居第一。贾占波率先发枪,10.1环。这意味着,埃蒙斯只要不打出低于7.1环的成绩,就能将金牌收入囊中。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埃蒙斯将稳稳夺冠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埃蒙斯要击发2号靶位,澳大利亚人普拉纳尔站在他旁边。普拉纳尔在9枪之后,暂时排在第5位,已经与金牌无缘,普拉纳尔是3号靶位。埃蒙斯扣动了扳机,但是他的2号靶纸上竟然没有纪录。一脸茫然的埃蒙斯随后转过头,朝场内的裁判说:“我射了!(I shot!)”为了证明自己的确开了枪,埃蒙斯还拉开了枪栓,取出弹壳,然后叫裁判过来检查。几分钟之后,当值主裁判德里奥斯宣布:“二号靶位的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的成绩为零环。”此时,3号靶纸显示出已中两弹,这是怎么回事?两弹分别是10.6环和8.1环,难道埃蒙斯帮助普拉纳尔打了一枪?这种射击史上少有的场面如何判罚?三名官员围在一起,最终结论是埃蒙斯最后一枪为0环。那么普拉纳尔是打中了10.6环,还是8.1环?裁判断定普拉纳尔打中了10.6环,这也是普拉纳尔当天最精准的一枪。如果埃蒙斯最后一枪在自己靶纸上打出这个成绩,他就稳登冠军宝座。结果埃蒙斯的总成绩只有1257.4环,而贾占波就以1264.5环的成绩“侥幸”获得了冠军。
PPT视频2:2008年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3×40决赛。美国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只要不低于8环就稳拿金牌。谁都没有想到贾占波在雅典夺冠的奇迹再次发生了,埃蒙斯虽然没有出现雅典脱靶的失误,但是居然只打出了4.4环。邱健则打出了10环,凭借这一枪,他领先了乌克兰选手苏霍鲁科夫0.1环获得金牌,斯洛文尼亚选手德贝韦茨获得了第三名。
PPT视频3:雅典奥运会上的“脱靶事件”之后,卡捷琳娜用她温柔的眼神温暖了埃蒙斯受伤的心,也开启了这段童话。2007年的夏天,在姑娘的家乡捷克皮尔森,26岁的埃蒙斯和23岁的卡捷琳娜结婚了。埃蒙斯夫妇的婚礼简单朴素。埃蒙斯记得最有意思的事是捷克亲友们抢着把盘子摔碎,然后扫到一起,来祝福他们。
师:同学们应该都看过奥运会的直播,看了这两个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1:这个埃蒙斯好倒霉,老在最后一发把金牌丢掉。
生2:我觉得埃蒙斯的心理素质不好,最后关头没有顶住。
……同学们继续讨论。
师:我也通过这件事得到一个体会:人生有失必有得。在学习生活中,顺便送同学们一句话:如果你看到你前面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情感教育)
师: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埃蒙斯在雅典把子弹打到别人的靶上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或者在北京埃蒙斯最后一发在没有脱靶的情况下,不低于8环的可能性多大,即夺冠的可能性多大?这里的可能性能不能用前面学过的古典概型来计算?
生3:应该不能用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的总数无限。
师:很好。我们知道古典概型的一个特点是基本事件的总数是有限的。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两个视频里的试验———射击,基本事件的总数是无限的。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
4.2 引入新课,自主探究。
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师:由几何概型的定义,结合刚才两个视频中的例子,几何概型有怎么样的特点?
生4: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无穷多。
师:对,就像射击中,子弹的落点有无穷多个位置。既然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那么几何概型还有没有别的特点?
生5: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师:对。所以以后判断一个概型是不是几何概型,就观察这个概型是不是具备上述两个特点。
问题1:假设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馆中,靶子所在的墙面长10米,高3米,每个靶的半径为0.2米,总共有8个靶。假设埃蒙斯随机朝靶子所在的墙面射击,那么埃蒙斯的子弹击中普拉纳尔的3号靶的概率多大?
学生通过计算, 得出概率。 (这是一个很小的概率, 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问题2:假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击馆中,每个靶子的半径为0.2米,规定半径为1厘米的中心圆为10环,往外1厘米的圆环为9环,再往外1厘米的圆环为8环,依次类推,最外面1厘米的圆环为1环。那么埃蒙斯在最后一轮的射击中,保证子弹不脱靶且子弹等可能落在靶上的情况下,获得不低于8环的概率为多大?
教师分析和学生计算,得出概率。
由上面的两个例子,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到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师: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为0,那么这个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吗?
生6:概率为0肯定是不可能事件。
师:朝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飞镖靶子投掷飞镖,中靶心的概率是多少?
生 (全体) :议论纷纷, 最后得出结论, 概率为0。
师:那么飞镖中靶心这个事件可不可能发生呢?
生 (全体) :可能!
师:所以说,在几何概型的知识框架中,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同样的,概率为1的事件是不是一定是必然事件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明?
生7: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就拿刚才飞镖的例子,不中靶心的概率为1,但是也有可能会中靶心。
师:非常正确。
结论:在几何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
4.3 例题精析,知识活用。
例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假设电台只有整点报时),求他等待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师:分析引导:电台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打开收音机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该怎么解决?
生8:“等待时间不多于10分钟”这一事件的构成区域的长度为10分钟,而这个试验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长度为60分钟,所以概率为:
师:分析得很好。
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事件A恰好是打开收音机的时刻位于[50, 60]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得。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几个练习。
1.有一杯1升的水,其中含有1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0.1升,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
2.取一根长为3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少于1米的概率有多大?
例2: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少?
4.4 小结评价,拓展引申。
知识框架:
规律方法:
(1)几何概型适用于试验结果是无穷多且事件是等可能发生的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主要解决与长度、面积、体积有关的题目;
(3)如果事件A对应的区域不易处理,可以利用对立事件概率公式逆向思维。
5. 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两届奥运会射击项目引入,带有戏剧性的过程不但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很顺利地将学生的思维往几何概型的方向带,并为接下来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新课讲解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索的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实录型游戏案例玩轮胎 篇5
案
例
名
称
中班体育游戏《玩轮胎》
所
在班
级
中六班
教
师
姓
名
夏小云
申
报
园
所
信阳市百花幼儿园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一、活动背景 (主要介绍游戏活动所需的玩教具材料、环境创设、儿童的兴趣和前期经验、教师预期、游戏规则或玩法等。)
(一)玩教具材料:清洗消毒过的废旧轮胎,响铃环 (二)环境创设:轮胎有规则摆放(三)儿童的兴趣和前期经验: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交往能力,也经常参加一些游戏活动和讨论活动,幼儿园中设有公共轮胎区,孩子们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走、跑的技能,在这些基础上创造利用轮胎进行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同伴间的相互合作的意识也会有了积极性的上升。特别是男孩,一向都是以活跃的群体出现在老师的面前,他们对趣味性较强的轮胎充满了好奇。
(四)教师预期:
1、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走、钻爬、滚动、搬运等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2、让幼儿能够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运动中受益,体会合作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游戏规则 1、分组滚轮胎 幼儿分成两组,女孩一组,男孩一组,把轮胎从起点滚到对面的终点再回来,不要推挤,不要摔倒。
2、过小桥,走轮胎 男孩女孩分组合作,用轮胎铺一座又长又好走的小桥,从桥的这一端走到桥的那一端,注意安全慢慢走,不推不挤,尽量不要摔倒,走到终点以后回到队伍后面。
3、钻山洞,爬轮胎 男孩一队,女孩一队,从起点出发,爬过轮胎再钻过这个山洞,完成后回到队伍后面。
4、轮胎翻跟头 幼儿每人一个轮胎,将轮胎快速的从起点翻到终点,比一比谁的速
度最快。
5、碰碰车,轮胎碰轮胎 请幼儿进到轮胎里然后用双手将轮胎抬起来,跟旁边小朋友碰一碰,看谁碰的次数最多。
6、爬大山,攀轮胎 请小朋友把轮胎小山堆起来,从这边爬上去,从另一边下来,不要推,不要挤。完成后回到终点,最快回来的为胜。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主要介绍游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包括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互动、探究和交往的关键环节和典型行为,以及教师的支持与回应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初步练习玩轮胎 1 1、变换速度,跑步练习
师:看!今天天气可真好呀!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好不好?小汽车出发喽!小朋友们跟上了,快速跑!放慢跑!2、幼儿分散玩轮胎,探索轮胎多种玩法
师:终于到了游乐园门口,大家都发现了什么?(轮胎)它可以怎么玩呢?请小朋友试一试?比一比谁的玩法多,谁的玩法最有趣。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撞到别人,自己不要摔倒。教师观察幼儿有哪些玩法。
教师总结: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玩轮胎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跳进跳出、踩轮胎、滚轮胎,小朋友们真聪明!
(二)开展游戏,集体练习玩轮胎 1 1、开汽车,滚轮胎
(1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
师:轮胎有很多玩法,请小朋友找一个最简单最省力的办法把轮胎
送到老师这边。看谁能快速的来到老师身边!
(2 2)分组滚轮胎
师:老师看见了最简单最快的办法是把轮胎立起来滚着走。小朋友都知道把轮胎立起来,轮胎滚着走就像开小汽车一样,我们比一比谁的小汽车跑得最快?请小朋友分开站成一排,把轮胎滚到对面的终点再回来,不要推挤,尽量不要摔倒。女孩先来,男孩为她们加油,然后换男孩,我们看看男孩速度快还是女孩速度快。2、过小桥,走轮胎
(1 1)铺轮胎,搭小桥
师:一不留神小汽车开到了游乐园里,可是前面有一条小河我们该如何利用轮胎去过这条河流呢? 幼:搭一座桥。
那请小朋友们搭起一座桥,帮助我们过河!男孩女孩分成两组,合作用轮胎铺一座又长又好走的小桥,想一想怎样的桥最好走。
(2 2)幼儿分组走轮胎
师:现在我们的桥已经完成了,男孩女孩搭的桥都很好,我们来试一试,到底是谁的桥最好走呢,请小朋友从桥的这一端走到桥的那一端,自己注意安全慢慢的走,不推不挤,尽量不要摔倒,走到终点以后回到
队伍后面。(提醒:摔倒了自己起来继续加油!)3 3、钻山洞,爬轮胎
(1 1)教师放轮胎做山洞,引导幼儿钻山洞
师:小朋友们终于进到了游乐园里面,游乐园里真好玩,看!在我们面前有一个山洞呢,我们要钻过这个山洞,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那要注意安全,我们开始吧!
(2 2)幼儿集体钻山洞
师:请分成男孩一队,女孩一队,从起点出发,爬过轮胎再钻过这个山洞,完成后回到队伍后面。4、轮胎翻跟头
(1 1)个别幼儿示范轮胎翻跟斗
师:我们已经钻过了山洞,在游乐园里有一块很大草坪,小朋友都在上面休息,有的小朋友在翻跟头,那谁知道轮胎是怎么翻跟头的?请你来示范一下。
(2 2)幼儿尝试,集体翻轮胎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想)那每人找到一个轮胎,看谁能将轮胎快速的翻到老师这里,如果你累了翻不动了,可以找其他小朋友帮忙。
(提醒:加油!后面的小朋友,加油。)5、碰碰车,轮胎碰轮胎
(1 1)引导幼儿玩碰碰车
师:小朋友累不累,在游乐园里还有很多好玩的,看老师,进到轮胎里然后用双手将轮胎抬起来,游乐园里的碰碰车开启了,碰碰车是你们最爱玩的,看谁碰的次数最多,跟旁边小朋友碰一碰吧。
(2 2)幼儿集体玩轮胎碰碰车6、爬大山,攀轮胎
(1 1)幼儿合作把轮胎堆成大山
师:碰碰车好不好玩,除了碰碰车在游乐园里还有一座大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小山堆起来。
(2 2)幼儿分组爬大山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爬轮胎山的游戏,小朋友从这边爬上去,从另一边下来,不要推,不要挤。完成后回到老师身边,看谁能克服困难,我们请小女孩先开始,小男孩给他们加油,到小男孩的时候小女孩给他们加油。
(三)结束放松活动 师:今天大家在游乐园里玩得开心吗?(开心)那我们回家休息休息,和老师一起放松放松身体吧。
三、活动的分析和评价(主要介绍游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反思教师支持行为的适切或不足,分析可能的教育契机及支持策略等。)
((一))游戏活动的特点1、开展“一物多玩”游戏
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本次活动将轮胎变废为宝,开展“一物多玩”的体育活动,利用废旧材料作为体育器械,不断生成新的玩法,点燃幼儿创造的激情,比如,将轮胎交给幼儿让他们探索轮胎的各种玩法,可以当做小汽车推轮胎,用轮胎搭小桥走轮胎,轮胎立起来钻山洞,还可以创新的将轮胎堆积成小山,幼儿从上面翻过去,这样不仅获得了思维的创造性,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创设情境达成目标
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且注意力易分散,重复动作技能的联系会使他们易于疲劳,产生厌烦情绪,以致经常出现难以实施教学的现象。因此,我把游戏活动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这个游戏中练习“走、钻爬、滚动”等动作时,我设计了“小朋友去游乐园游玩”的故事情景,构思了有趣的故事情节—游乐园里有条小河,我们要利用轮胎过河,要经过山洞,让轮胎翻跟头,玩碰碰车,最后翻过大山,一天的游乐园之行才算结束。在富有趣味的情景中,幼儿体验了不同的玩转轮胎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锻炼要求。3、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中班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游戏活动时根据老师的大概思路已经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非常重视孩子自主性的培养。在设计搭小桥环节时,我把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设计,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主。
(二)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废旧材料作为教育资源,其功能不可忽视,轮胎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具有安全环保、经济耐用、多功能性和可变性的好处,它一直是幼儿活动的好材料,孩子们对轮胎很感兴趣,活动时也喜欢去玩轮胎。2、促进幼儿 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的发展
我们结合平衡训练的内容,用搭小桥和轮胎相结合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很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独立缓慢单边走过轮胎,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了多种方法探索,促进了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的发展,使幼儿的兴趣越来越浓。3、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钻爬能力
《指南》在动作发展目标 3 中提出: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在日常活动中,适合幼儿用来锻炼力量的器具并不多。但是力量确实必须通过练习才能逐渐增加的。在玩轮胎时,小朋友的轮胎倒下后,他很用力的想把轮胎竖起来,在搬运、翻转的过程中充分的锻炼了手臂力量,在幼儿爬行熟练的基础上,将轮胎竖立其中,变成山洞,这样逐渐加大难度,锻炼幼儿钻爬能力。
(三)反思教师行为的适切和不足1、反思教师行为的适切
整个活动过程中,活动量、练习密度适宜。学生能够积极动脑想玩法,亲自尝试,不断探索,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我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分享、创造轮胎的多种玩法,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2、不足之处:
(1)活动材料以轮胎为主,但只有轮胎使趣味性减低了,应该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搭小桥时可以加上平衡木,把轮胎放在平衡木的端口,增加活动的难度。
(2)鼓励语言较少,在活动过程中应多鼓励幼儿,不能只关注孩子们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的点滴,这样会有部分没有成功的幼儿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会遭受到打击,因而失去了继续探索的动力,也造成许多教育契机的丢失。
(四)分析可能的教育契机及支 持策略
教师要细心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用素材,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轮胎翻跟头环节中,几名小女孩落在了后面,显然是轮胎太重,活动也开展了一段时间,身体弱的幼儿体力透支了,这时我可以对她们说:“虽然你们落在后面,但我要表扬你们,因为你们坚持到底,没有放弃。”然后可以对完成的小朋友说:“现在朋友有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帮助她。”接下来就可以开展两人或三人合作,用较粗的棍子抬轮胎,衔接下一环节的堆小山,这样利用教育契机,不仅解决了个别幼儿的困难,而且可以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
四、专家组推荐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案例型 篇6
摘 要:在班级内部存在一些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他们的行为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而且影响着班风的建设,长期以来教师在对其教育时多采取打压措施,而不愿意花心思去思考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仔细分析探究背景才能为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案例描述;正面鼓励
一、案例描述
侯××、李××、李×是我校18班的学生。他们性格相同,对学习得过且过,经常一起玩耍,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小群体。三名同学自升入高中以来,学习成绩较差,上课不爱听讲,爱插嘴,影响老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同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差,喜欢玩手机,晚上在寝室不按时就寝,逆反心理强,而在教育他们时,他们总是不屑一顾,因此教育效果不理想。
侯××,性格外向,脾气较倔强,喜欢玩手机,爱出风头,在群体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其父亲是村干部,母亲在外打工,因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其宠爱有加,使其养成了娇生惯养、任性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只有顺其心意才行,不然当众反抗。父母也缺乏对其管理和教育,与父母沟通也很少。
李××,身体偏瘦,火气很大,很讲哥们义气。本来初中在外地读书,在其父母的管理和监督下。现在,回本地上学,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并且在初中非住校生,自由散漫惯了,现在住读使其特别不适应、不自在,多次违反寝室规定,屡教不改。
李×,性格懦弱,没什么主见,特别爱面子,喜欢撒谎,喜欢玩手机,初中成绩很不错。其父母离婚,现在跟随父亲生活。母亲自己经营一个公交车,父亲也忙于生意,没时间管教孩子,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当孩子犯错后,老师请其父亲来学校谈孩子配合教育问题,但父亲找到孩子后,耐心不够,三言两语就要动手,父子关系紧张。
认如何转化这三位同学,使其小团体中的每位同学在德智体上得以均衡的发展,我做了如下探索。
1.多正面鼓励。他们这类学生因为缺乏自信,因此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就采取课堂上接老师的嘴,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和老师生气就觉得有面子。我在与科任老师沟通交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单独回答问题,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老师的尊重,让他们自己感觉到再也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接老师的嘴。
2.与家长配合。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并告知家长学生的境况。希望家长不仅关心自己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并能够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错误,而不是简单的拳脚相踢和臭骂一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多鼓励和关心自己的孩子。
3.个别谈话,分化瓦解。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采取“各个击破,分化瓦解”的方法。和侯××谈话,着重情感教育,让他认识到父母的艰辛,肯定他的号召力,分析其违反学校纪律的危害性。尤其对李×,让其利用周末参与母亲的工作,让其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待李××,让其多与父母电话交流,用溝通去化解他们心中的不理解。并诚恳地提出希望和要求。
二、案例分析
客观环境使得接触机会多。有些以前是同班同学,或者是邻居,或者父母是同事等,接触机会多。班级某些具有号召或影响力同学的带动。班级中的特长生、身体特别强健高大的学生等,他们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自然成为非正式群体重要的核心人物。
三、案例启示
案例型 篇7
设计“自由之城”:设计型学习案例
设计型学习 (D e s i g n-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即D B L) 被定义为“让学生创造能够反映主题、概念和标准的有形物体。有了这些物体, 学生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学习基础学科, 以促进信息的回忆和再利用”。设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又将学习得到的结论反馈于设计, 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设计随着学习的开展而不断深化。同时, 信息技术在设计过程中既是探究工具、交流工具、建模工具、知识建构工具, 也是学习评价工具。
设计“自由之城”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 在美国特雷西小学的五年级实施, 最终的成品是在教室中建立一个微型城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实物材料和信息技术技能完成设计任务, 从而学会课程知识。本项目的设计者S a m-A n a F e n w i c k, 是特雷西小学的任课老师。在执教的1 3年中, 她发现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学得更好, 她希望学生能够学习、应用并修改所得到的信息。设计型学习正好为她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手段。
本项目用到的设计型学习的方法是“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与传统的“顺向思维”教学过程始于基本事实不同, “逆向思维”学习的过程始于最高级别的推理。学生开始在计算机系统中设计和制作从未见过的学习对象, 而这些对象正是他们将要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学生解释学习对象的功能和属性, 然后通过传统的课程学习基本的课题。下面的案例是该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前所未见的自我介绍”, 其实施步骤如下。
根据课程目标提出主题。教师根据整个学期或学年的课程目标, 设计一个主题, 即通过建模软件创建一个“前所未见”的城镇。
根据课文提出问题。在计算机构建的城镇模型中, 学生作为城镇中的居民, 必须相互了解。教师提出的挑战任务是, 学生要用“前所未见”的方式介绍他们自己——把自己比喻成城镇中的一个物体, 以学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以自己为例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她把自己比做一把钥匙, 因为教师就像钥匙一样, 要为自己的学生开启各种各样的知识大门。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评估准则。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了如下表所示的评估准则。
让学生自己制作三维模型。在“前所未见的自我介绍”这个挑战任务中, 学生先在纸上给自己的模型画上皮肤, 并把它剪成一个简单的模型, 套在身上代表自己。如有一位学生制作了一副很大的眼镜, 戴在身上代表自己。因为他觉得当他遇到不懂的知识时, 自己就要像眼镜一样看得更清楚, 并且获得更多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活跃, 积极主动地帮助那些没弄清楚状况的学生, 并且给出自己的建议。S a l v a d o r曾经是一个在上课时经常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 现在他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并且热情地帮助那些还没有找到自己队伍的学生。S a l v a d o r建议音乐书应该和铅笔、图画在一组, 因为它们都能为人们创造出美妙的东西。学生在合作和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消除了隔阂, 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教授指导性课程。这一步本来是我们传统“顺向”教学中的第一步, 而在设计型学习中, 这一步起的主要作用是修正和巩固课程知识, 因为大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在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中习得了。在本步骤中, 学生学习课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口语对话, 纠正前面活动中出现的表达错误。教师选择虚拟城镇中的不同学习情境, 要求学生完成表达和人物对话。
写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运用学会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模型, 使其更形象地代表自己。
本项目共有1 2个子项目, 每个子项目持续一个月。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 就像在故事中漫游, 而他们是整个故事的主角, 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只为整个故事的旅程拉开序幕。
设计型学习: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
技术如何提升和促进教学革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简单地将技术定位为再现和呈现工具有损于技术的认知功能, 与一定的活动结合, 共同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设计型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它为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学习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锻炼了学生设计的思维和能力,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利用实物操作和信息技术设计与创作, 使学生体验到认知概念的建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型学习虽然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国内对其的研究还是空白。这也可以作为我们创新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使设计型学习模式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之二) [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2) .
[2]Yaron Doppelt, Matthew M.Mehalik, Christian D.Schunn, Eli Silk, and Denis.Krysinski.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s:A Case Study of Design-Based Learning in a Science Context[J].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spring2008.
[3]Resnick, M.Distributed Constructionism[J].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the Learning Sciences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In Education, 1996.
[4]Wijne, W.H.F.W., Towards Design-Based Learning[EB/OL].http://w3.tue.nl/fileadmin/stu/stu_oo/doc/OGO_brochure_1_EN.pdf.
[5]Design Based Learning[EB/OL].http://www.lrdc.pitt.edu/schunn/research/design.html.
[6]Design-Based Learning MA Degree[EB/OL].http://www.ceis.csupomona.edu/departments/dbl/.
案例型 篇8
某公路开发区高架桥在25~31号墩有灰岩分布,上覆厚层第四纪地层。桩基施工过程中,25b-4、30a-3等桩位处相继出现了漏浆或塌孔问题。为进一步查明桥址内灰岩区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勘察。
1 桥址区域地质条件
1.1 地层岩性
桥址地处冲湖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表浅部硬壳层为粉质黏土,夹粉土,软~可塑状,部分路段缺失;下卧淤泥质土,底深19.1~23.3m;中部以海积软塑状粉质黏土为主,部分路段残留冲积中砂、冲湖积可~硬塑状粉质黏土等;下为中密状含黏性土碎石。24号墩下伏基岩为凝灰岩,31号墩为炭质泥岩、凝灰岩等,25号墩左幅以凝灰岩为主,25号墩右幅及26~30号墩处为灰岩。灰岩层顶埋深33.5~52.5m。
1.2 地质构造
测区所处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之钱塘台褶皱带,对本区有影响的区域深、大断裂主要有14学川-湖州大断裂、16湖州-嘉善大断裂和17长兴-奉化大断裂,区域深大断裂分布见图1。
受区域构造影响,场地中次级断层较发育,钻孔25-a0、26a-4、ZKS30-1均揭示到构造角砾岩,均为隐伏断层。
1.3 桥址岩溶发育条件
岩溶发育需具备的条件包括:可溶岩、有溶解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地下水有流动的途径。
(1)可溶岩:可溶岩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桥位处下伏二叠系栖霞组灰岩,连续厚度较大,有利于岩溶发育。
(2)有溶解能力和足够流量的水:桥址地下水位埋深仅0.9~1.4m,地下水较丰富;灰岩顶面普遍分布一层含黏性土碎石,厚2.5~6.1m,透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
(3)地下水有流动的途径:水对可溶岩的溶蚀作用是沿可溶岩的裂隙或孔隙运动中完成的,如果水量得不到补充或流动受阻,其部分或全部被CaCO3所饱和,即丧失对可溶岩的溶蚀能力。本桥址处于区域深大断裂交汇处附近,次级断层、节理裂隙较发育,透水性较好,岩溶多沿断层等发育成管状通道。另外,在灰岩表面,由于其上含黏性土碎石等中含有丰富的松散岩类孔隙水,流动性较好,表部溶蚀发育。
2 勘察方法
2.1 勘察手段的确定
通过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大范围的工程地质调查,可初步判断桥址具备岩溶发育的条件。由于桥址地处杭嘉湖湖沼积平原,第四系厚度大,地下水位浅,难以通过工程地质调查、物探等手段查明岩溶的发育特征;仅能依靠传统的钻探手段查明岩溶发育情况,故需要布置大量的钻探工作。
2.2 钻探工作的布置
在设计阶段勘察时,共布置钻孔9个,基本做到逐墩有钻孔控制。施工勘察中,在充分分析利用设计阶段勘察资料及桩基施工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性布设,并及时根据钻孔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施工勘察共完成钻孔24个。钻孔平面布置见图2。
3 岩溶发育情况
3.1 岩溶发育一般规律
据《浙江省水文地质志》:由于新构造运动间歇的不等量抬升,形成了多层岩溶带,高程大致可分为六级,即650~540m、450~400m、300~200m、50~30m、25~15m、10~2m,分别与各级剥夷面和阶地高度基本相对应。本项目沿线灰岩顶面高程约-28.85~-48.99m,处于岩溶发育带之下的相对稳定地带,水平岩溶发育相对较弱(见图3)。
设计及施工阶段勘察揭示的岩溶发育情况与区域资料揭示的岩溶发育规律一致,溶蚀现象虽较发育,但以溶蚀裂隙为主,多发育在中风化灰岩顶面附近;沿断层岩溶发育深度略大,发育成小规模溶洞,洞径一般0.2~2.8m。共施工钻孔33个,10个揭示到溶洞,钻孔遇洞率30.3%(见图4)。
钻孔揭示溶洞顶板最大埋深约49.6m,标高约-44.38m;溶洞底板最大埋深约52m,标高约-46.82m。根据埋藏条件判断,场地内岩溶属深覆盖型。
3.2 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
场地内岩溶在宏观上发育较有规律的同时,微观上又具极不均一性,据钻孔资料揭示:26、28、29号墩及25号墩左幅、27号墩左幅、30号墩右幅处溶蚀发育较弱,以中浅部的溶蚀裂隙为主,中风化灰岩岩面总体较平稳,起伏不大;25号墩右幅、27号墩右幅和30号墩左幅处岩溶较发育,均揭示到溶洞。30号墩岩溶主要发育在30a-0桩位附近,桩位中心布置的钻孔30-a0揭示一洞径约7.7m的溶洞,而在距该孔约1.2~1.5m范围内的布置的3个钻孔中揭示的溶洞规模约1.7~1.9m。
4 施工验证
该桥根据施工阶段勘察成果,设计对25号、27号、30号墩溶洞发育的段落进行了注浆预处理。目前桩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在后续桩基施工过程一切顺利,未再发生漏浆、塌孔异常。
5 结语
隐伏型岩溶由于其隐蔽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工程勘察领域的难题。本场地又是地下水位较浅的深覆盖岩溶,目前的勘察手段仅能依靠钻探。
在设计阶段,因设计桥梁配跨、桩基布置还存在调整的可能,投入大量的钻探工作,容易造成勘察工作的大量浪费;另外,目前勘察设计市场普遍存在的低价中标现象使前期投入大量的勘察工作不现实。
鉴于岩溶发育具宏观有律、微观无序的特征,开展施工勘察工作就十分必要,有关各方应引起高度重视。施工勘察尤其使逐桩勘察工作即是保证工程安全的需要,又可以优化桩长以节省投资,查明岩溶发育情况后通过采取预处理措施可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对工期控制也大有好处。
摘要:开发区高架桥位于湖沼积平原区,部分桥墩有灰岩分布,被厚层第四纪地层覆盖。设计阶段勘察成果揭示了岩溶发育的宏观规律,但由于工作精度所限,桩基施工过程中,部分桩位遇溶洞后出现漏浆、塌孔问题,遂进行施工勘察。通过高精度的勘察,揭示岩溶发育规律-宏观有律,微观无序。
关键词:隐伏型岩溶,施工勘察,岩溶发育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中国岩溶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79.
[2]李中林,等.工程地质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3]戚筱俊,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4]浙江省地矿局.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案例型 篇9
只有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 才能使它绽放魅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和语境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我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为英语老师献上一份礼物——那就是一张自制的英语贺卡。第二天, 我收到了100张精美的贺卡, 从中挑出30张, 分别贴在八一班和八二班学习园地内, 让学生共同欣赏。下边是八二班雪静同学的示范贺卡:
这份作业不仅巩固、练习了贺卡的书写格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达到了学中用和用中学的任务目标。
二、表演性作业
分角色表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思想上减轻学生“背诵课文”的压力和负担, 同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编写对话, 在快乐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愿望, 不知不觉地习得知识与技能。因此, 我在布置作业时, 不是让学生“背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自由组合2人小组把课文改写成对话, 在第二天上课时表演, 师生共同检测效果。下边是在学习了Go for it Unit 10 Section A 3a之后, 八一班的郝静杰和张彤改写的对话表演内容:H—Hao Jingjie Z—Zhang Tong.
H: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Z:I’m going to be an artist.
H:Where are you going to work?
Z:I’m going to work in Paris.
H: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Z:I’m going to study hard and be a student at an art school in Paris.I’m going to study French at the same time.I’m going to hold art exhibitions because I want to be rich and buy a big house for my parents.
H:I hope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Z:Thank you.
H:You’re welcome.
这份作业的设置不仅让学生巩固、练习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调查性作业
中学生求知欲望很强, 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布置了他们既感兴趣又乐于完成的任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成为学生的调查对象, 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对现实有所思、有所悟, 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 在学了Unit 10 Section B Part 4之后, 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4~6人小组, 上网查找或问父母, 共同完成Part 4的作业要求。第二天, 我把各小组代表性作业收起来, 挑选出四份优秀作业, 分别在数码展台上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共同欣赏。下边是八二班郭梦露的作业。
1. We’re going to have speech competitions about the Olympic.
2. We’re going to learn English well in order to talk with foreigners.
3. We’re going to exercise every day.
4. We’re going to hold some Olympic exhibitions.
5. We’re going to learn the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这份作业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如何做才能使奥运精神永存的优秀品质, 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四、想象性作业
想象性作业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 教师只有设计出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业, 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 在学了Unit 10 Section B Part 4之后, 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4~6人小组, 要求各小组充分发挥想象能力来完成这个作业。第二天, 我收了各小组的作业, 出乎我的意料, 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作业中几乎没有什么错误。下边是八二班王晰同学的作业。
这份作业的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口语交际、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过去比较, 在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边是100分成绩对比表: (学生总人数50)
参考文献
案例型 篇10
李某, 男, 20岁, 某地方院校化工专业大二学生。父母都是农民, 在他一周岁时就外出打工, 过年或有特殊情况时才回家。多年来, 李某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很少能顾及他的学习及心理发展。李某没有得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疾病, 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
2 研究过程
2.1 收集资料
2.1.1 观察李某自己前来咨询, 刚进咨询室显得精神疲惫, 入座后目光游离, 不敢与咨询师对视, 神情拘谨。
2.1.2 心理测验
采用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1]进行测试:总分186分, 强迫症状2.0分, 偏执2.2分, 人际关系2.2分, 焦虑2.3分, 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2分。
2.1.3 访谈
李某自述自己可能得了某种心理疾病, 总是担心些什么, 每天喝水必须一次性喝完, 否则放在桌子上, 有同学从旁边走过就不想再喝, 他认为水瓶里的水太烫, 喝一次水要花很多时间。另外, 看到同宿舍同学或家里人窃窃私语, 总是怀疑在说自己, 常为此很苦恼, 睡眠也不是很好。李某的叙述条理清楚, 并能配合咨询师的询问清晰回答问题, 注意力集中, 思维反应适度。但情绪低落, 被心中的疑虑困扰, 且异常痛苦, 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2.2 评估与诊断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 》[2], 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 没有自知力, 一般也不主动就医, 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 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李某的知、情、意统一, 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并主动求助, 无逻辑思维的混乱, 感、知觉异常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故可排除精神病的可能。严重心理问题表现为反应强度强烈, 已泛化, 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大于2个月。虽然李某的心理困惑持续时间较长, 但他的心理问题并无泛化, 也没有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根据综合收集李某的资料以及以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可诊断李某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同时, 基于李某固执、敏感、多疑等特点, 可诊断其具有偏执型人格特征。
2.3 探寻原因
2.3.1 心理因素
从心理方面来说, 偏执、多疑是由于缺乏自我安全感而产生的, 这种人格特征往往源于不美满的家庭生活。李某曾是一个典型的长期留守儿童, 断乳后父母就离家外出打工。多年来他随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性格木讷, 很少与他沟通, 李某在孤独中长大。五年级时, 李某甲状腺肿大, 母亲回家带他到医院看病, 医生说可能要做个小手术, 要他们第二天再去医院全面检查。第二天早晨, 母亲给他准备了3个鸡蛋, 说:“多吃点, 今天还要做手术呢”。李某诚惶诚恐地到了医院, 做了一些检查后就回家了, 也没做手术。母亲回家后就忙家务活, 第二天没跟儿子交待什么就外出打工了。李某一直在想为什么没有做手术?是不是钱不够做手术?什么时候做手术?做手术是不是很痛?这些疑惑在他心里存在了2年, 直到上初二时, 他的甲状腺肿大因吃碘盐、海带等逐渐消减, 后来在书上看到相关资料时, 他才明白甲状腺肿大并不需要做手术。而这2年, 他在怀疑、担心、恐惧中度过, 并逐步形成疑虑、偏执的人格特征。2.3.2社会环境因素弗洛伊德认为:每一种心理症结都可以追溯到童年, 而童年的情结只有遇到外界诱因时才会爆发。李某疑虑、偏执的人格特征因高中二年级巨大的学习压力更加明显。据李某回忆, 喝水的痛苦产生于高中二年级的一次意外事件。上高中时学校离家较远需住校。由于家庭条件较差, 他每周都要用罐头瓶装咸菜带到学校下饭。一次吃饭时不小心将罐头瓶打落在地, 考虑到下饭无菜吃的情况就捡起可吃部分。饭后觉得胃不舒服, 他担心自己吃下了瓶碴, 经B超检查后一切正
注: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 (2005SK151) 和校教学研究项目 (2008yjy30) 阶段性成果
常。尽管如此, 其心理还是留下了阴影, 表现为疑虑重重, 与他人沟通不畅, 人际关系敏感, 整天处于紧张状态, 如吃东西小心谨慎;喝水要左闻右看, 一次喝完才放心。
由此可见, 李某疑虑、偏执的人格特征源于童年家庭教育的缺失及亲子沟通不畅。高中二年级时升学压力及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 导致其偏执型人格特征更加明显。同时由于缺乏对自我、对心理健康概念的正确认知, 李某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 又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疑虑与痛苦。
2.4 确定咨询目标
2.4.1 短期目标 (1) 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2) 和治疗师分享
与疑虑有关的创伤经历; (3) 就产生疑虑、偏执的原因达成共识; (4) 学会运用认知领悟原理对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进行分析; (5) 学会运用行为理论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形成积极的心理与行为。
2.4.2 长期目标
确立正确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模式, 增强自信心, 增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消除偏执症状及其继发的强迫、焦虑心理, 改善缺乏安全感的人格特征, 促进人格健全。
2.5 治疗方案
针对李某的具体情况, 联合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3]。
2.5.1 精神分析疗法
首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给予来访者尊重与关心, 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精神分析疗法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 重视来访者的童年创伤和无意识动机。本案的治疗重点在于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积极想象等挖掘李某的无意识动机及其精神创伤, 然后进行合理解释, 使李某认识到自己疑虑、偏执的根源是亲子关系不良, 尤其是童年的甲状腺肿大, 使他感觉不到安全, 无法信任他人。
2.5.2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以精神病理学理论为基础, 强调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 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情绪障碍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 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本案治疗的重点在于使李某认识到自己疑虑、偏执的根源是亲子沟通不良, 父母外出打工也是出于无奈, 如果父母不外出打工, 他可能连上学的费用都没有。母亲教育方法简单, 遇事与孩子沟通少, 是因为母亲文化水平有限, 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李某的问题是人格不良, 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和自我调适就可以解决, 因此需提示李某没有必要再怀疑自己的心理健康与否。
2.5.3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 按一定程序来矫正人们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治疗技术。本案治疗的重点在于鼓励李某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 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安全感。同时采用快速脱敏法[4], 从李某最害怕处着手, 即一周内每天都将一杯水放在桌子上, 亲眼看着同学走来走去后迅速喝下去。通过直接面对最害怕的处境, 并不断重复, 使其对这一处境习以为常。
3 疗效评估与结论
李某初来就诊时精神疲惫, 疑虑重重, 情绪低落。通过一个半月的心理辅导, 偏执症状明显消除,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李某自我评估:通过心理辅导, 他意识到当前的身心状况与童年留守经历有关,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自己感觉不到安全, 这种不安因高二学习压力太大而表现为明显的疑虑和偏执。因此, 坚持运用认知领悟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安慰, 坚信自己并没有重大的心理疾病, 调理后就能好转。通过快速脱敏法, 已能坦然面对桌子上的一杯水了, 并觉得自己以前的一些看法和行为可笑、幼稚。另外, 只要自己主动交流, 就能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心理测验:再次采用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测试:总分下降为169分, 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焦虑等因子分均小于2分。
结果证明, 联合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治疗大学生偏执是有效的。
4 讨论
本案例中, 治疗师联合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 遵循并使用心理治疗的基本程序和技巧施治。治疗的重点和目标在于使来访者认识到人格的缺陷是其疑虑、偏执的根源。故整个施治过程紧扣来访者生活史的3条相关线索进行: (1) 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积极想象等分析李某的无意识动机以及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然后进行合理解释, 使李某认识到自己疑虑、偏执的根源是亲子沟通不畅; (2) 帮助李某科学认识当前遇到的问题只是人格不良, 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和自我调适是可以解决的,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3) 采用快速脱敏法, 鼓励李某直接面对桌上的一杯水并不断重复, 使李某对害怕的处境变得习以为常, 同时, 引导李某主动参加各项活动, 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安全感。
精神分析疗法强调追溯童年经历, 对潜意识因素进行理论性解释, 有助于澄清当前的心理困惑, 但治疗时间长。认知疗法着重解决此时此刻的问题, 强调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 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件的解释。认知疗法没有对心理障碍者的心理结构进行分析, 一旦遇到类似复杂问题, 必然就会影响治疗效果[5]。行为疗法注重实践和操作性, 求助者采用咨询师提供的“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不良行为, 使自身行为更接近现实。3种方法可单独使用, 当遇到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 为提高治疗效果, 可根据实际情况将3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本案治疗结果也证明, 联合使用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治疗大学生的偏执症状是有效的。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整个施治过程过于关注来访者的偏执症状, 对来访者的其他困惑如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关注较少, 如果能同时关注, 效果可能更好;二是只关注来访者的心理困惑, 对其外围环境引导不够, 如无促进亲子沟通等。
关键词:偏执型,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参考文献
[1]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J].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 (2) :68~70.
[2]陈彦方.实用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3]傅安球.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案例型 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 任务教学 任务 案例 口语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外国学生的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具体包括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和多样性四个指标(赵雷,2008)。这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共识,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纵观近几年口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强调“以意义协商为核心,在完成一系列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任务教学法成为广受关注的理论和研究的热点。吴中伟的系列论文(2005a,2005b,2005c,2008)对任务的性质、特点,任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教学中形式和意义的平衡以及输入、输出等问题对该教学法做了系统的介绍,其观点很具启发性。吴勇毅(2005)从任务型教学反思了口语教材的编写。赵雷(2008a,2008b)则对建立任务型教学系统以及如何通过任务型教学实现口语教学的目标做了一系列有意义、有理据的研究。许希阳(200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任务的具体实施为例,探讨了在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口语课堂教学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以上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任务”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可概括为:任务执行前的提示启发作用;任务执行中的激励主导作用;任务完成后的聚焦巩固作用。任务到底是什么?任务设计的依托和理据何在?如何保证任务在以上三个阶段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在现有研究中没有给出必要的解释。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与以上问题直接相关,并能为其提供有意义的阐释。
一、案例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的相关性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最早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戴尔提出,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基于各种理论和相关实践,人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综合而论,可以将其界定为“教师以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讨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2.强调集体合作,而非个人单干;3.学以致用,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4.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意识。目前在语言学领域,案例教学法多应用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第二语言教学界兴起了任务型教学,90年代后期该理论在中国得以介绍。它被认为是交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理念是:使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合理分配注意力;提倡在以意义为中心的前提下,同时关注语言形式,主张把形式焦点即在以意义为中心的前提下关注的语言形式有机地组织到交际任务和交际活动中去。(吴中伟,2005)
案例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的相通之处在于:1.强调有意义的互动,反对机械式操练和生搬硬套;2.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反对教师主导课堂,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3.强调“在用中学,在做中学”,注重学习的时效性;4.采取小组合作式的课堂组织模式。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真实性、趣味性、价值性等特性;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也要求满足适切性、相关性、趣味性、开放性等要求。若将“案例”引入任务型汉语口语教学,则更有利于任务的顺利执行及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案例”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按照Willis(1996)的任务型学习模式,任务型口语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聚焦。
(一)任务前阶段
在任务前阶段,教师要导入主题,给出任务,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及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任务指令,为执行任务做好准备。具体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设计好真实、有趣、难易适度的任务。
2.输入与当前任务相关的语言形式、相似的任务样本,促使学生注意语言形式。(赵雷,2008)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多以文本形式出现,因案例教学法起初应用于法学,“案例”实际上就是一宗宗法律纠纷、法律案件的文本档案。但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案例”却不拘泥于文本。连环画、音频、视频材料都是很好的案例素材,只是在任务型口语教学的聚焦阶段,要将这些材料转化成文本,以达到相应的口语教学目标。
下面以“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不同”为主题,探讨“案例”在这一阶段的作用。
分别输入关于中西方婚礼现场的无声视频。选择“无声”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学生将注意力过分地分配给听到的新的语言形式,将其注意力锁定在画面所传递的意义上。这样做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使其发现已有知识与完整表达画面意义所需要的语言知识之间的差距,进而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去猜测视频声音所传递的新词汇、新语言形式及文化知识等,将传统教学法的被动“预习”变为主动尝试。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不同,除了婚礼举办场所、新人(尤其是新娘)的装扮、婚宴的举办形式等差异外,还蕴含着中西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婚礼收送礼物的不同等文化因素。通过无声视频展现给学生一些真实的流动画面,无疑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将同样的视频以有声形式输入两遍,声音包括婚礼现场的有声交际及对视频场景的解说,促使学生注意语言形式。Schmidt(1990)提出的“注意假说”认为,只有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才能引起语言的变化。任务是语言意义和形式的联姻,因为意义的确定性、情境的特定性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形式,而学习者对这些语言形式的注意很可能会达到中介语发展的临界点。任务型口语教学中,任务前没有严格意义的语言形式讲解,因此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是建立在既定意义的基础上的,属于自发行为。这就对任务前的输入,包括有声材料及文本等有较为谨慎的要求。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说,要满足“i+1”的要求,即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特别要注意对“i”的收集,即学生完成交际任务所需要的与其已有知识相关的邻近语言知识,这些知识应是学生可理解的,而词汇、句型等有选择的余地。(刘勇,2009)
(二)任务环阶段
1.案例是任务的依托
赵雷(2008)在论述任务型口语教学与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时指出:“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其提供具有特定的交际对象、交际情景、交际目的等具有信息差、推理差、观点差等各种类型的交际任务;同时要为学生完成交际任务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准备,通过视觉和动态的音、像、图、文全方位输入,成为学生交际的依托。”
针对“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不同”这一主题,教师可在任务环阶段,将学生分成三人或四人小组,以视频案例为依托安排如下交际任务:通过“信息轮流交换(required information exchange task)”,要求学生分别转述两段视频的主要内容,即从视频材料里看到了什么。信息轮流交换,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各抒己见,对视频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和补充。尽管小组成员间存在着思维、表达等各方面差异,视频案例中意义的确定性确保了交流中的“意义协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表明,掌握语言必须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和输出,而决定输入输出质量以及输入输出过程中学习者认知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意义协商(赵雷,2008)。意义协商中交际各方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平等互动,话语的产出是自然流露,不再受提问的驱使。
2.使用案例更有利于各项口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Skehan(1998)提出了语言运用的三个维度,即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赵雷在此基础上指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外国学生的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具体包括“准确性、流利性、得体性和多样性”四个指标。(赵雷,2008)
语言的准确性,一般是指输出的语言形式是否符合规范。Willis(2002)对准确性的解读颇为独特,他认为准确性应该描述为言语交际时人们想表达的内容和已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Willis站在说话者的立场,强调意义传达的确切性。我们理解为意义和语言形式之间是相互选择的关系,而不是前者顺从于后者。在完成转述中西方婚礼视频的任务中,各小组成员一般都会对他人的发言表现出宽容和灵活的态度,只要对方基本表达了意思,交流就可以继续,如有不理解之处,也会与之反复进行意义协商。视频案例确保了交际性口语活动始终以意义为中心,任务前没有严格的语言形式讲解,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建立在既定意义的基础之上。完成任务时,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会出现一些停顿,即努力思考该用何种语言形式表达头脑中的意义。一般通过主动查字典、询问同学、请求老师帮助或回顾任务前阶段的有声输入等途径实现Willis所指的语言准确性。
张文忠(1999)认为,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应该从“流畅连续性、连贯性和言语可接受性”这三个方面考察。他把流利性定义为使用一种可被接受的第二语言变体,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根据周卫京(2005)和周丹丹(2006)等人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听觉输入对口语流利度的提高影响最大;输入、输出频率对口语质量有影响,频率高能使流利性和准确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任务前阶段,我们输入两遍视频内容和解说,任务中,学生们之间的相互讨论,都是听觉形式的输入,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另据周爱洁(2002)和梁雪琼(2005)等人的实验研究,让练习者数次重复同一材料的内容也可使他们在流利性和准确性上的表现超出平时所能达到的标准。在任务后的聚焦阶段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文本材料,除以视觉形式巩固新的语言形式外,还将要求学生以关键词句为纲,复述文本内容。其阅读复述的过程无疑也会增强其汉语表达的流利性。
对外国学生来说,得体性是指说话者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时,能按照汉文化交际规则和跨文化交际规则,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的不同,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和言语及非言语交际手段来完成交际,其表达能适应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心理,言而有礼(赵雷,2008)。由于汉文化交际规则还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开放性,学生无法直接学习规则本身,让学生在真实有效的语境中感受、感悟、领会,就显得尤其重要。案例一直是外语教学中培养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有效依托。案例中所展现的中西文化差异,或案例中所描述的引起交际冲突和误解的具体事件,能更为直观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而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讨论加之教师对具体事件的合理分析,又将更好地培养学生“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增强言语交际的得体性。
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主要指的是能够根据语境运用丰富多样的词语、句式和语气语调来表情达意的能力。无声视频的输入,除了在任务前阶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外,还能在任务执行过程的讨论中,成为多样性表达的依托。任何一种语言,尤其是汉语,表达同一功能意义往往可以采取多种表达形式,由于在任务前阶段我们没有详细讲解语言形式,学生在选择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既定意义时是自由的、开放的。小组成员间思维差异、语言水平的参差不齐,都为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教师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巡视指导,可以为这些多样性表达的准确度和得体性进行把关。而无声视频的输入,也可能会促使学生联想到与主题相关的其它表达,创造性地发展组内成员的中介语系统。
(三)任务后的语言聚焦阶段
此阶段主要包括对任务完成的评估评价和任务后的语言提升两项活动。这是帮助学生巩固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使用、平衡注意力的最后时段。案例在这一阶段的作用表现在:
1.案例为任务的评估提供标准
任务完成后,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讲等方式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激励进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而案例为评估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标准。这时的案例需要以文本形式以听和看的形式分别再次输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关注语言形式,尤其是新的词汇表达和语言结构,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与目标语或者更高阶段的中介语的差别。而教师以文本案例为纲,对语言形式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操练,有利于学生将这些陈述性知识程序化,程序性知识自动化。从而内化新的语言知识和形式,达到语言习得的最终目的。
2.复述案例,进一步内化新的语言结构。
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意或许不足以改变实际的语言行为,即不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需要趁热打铁,督促学生在意识到语言差距后做一些弥补性的尝试。复述是一种提高语言流利度、准确性、多样性的有效办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案例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案例内容,及围绕“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不同”这一主题,各自发表自己完整的看法。完成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录音。
三、结语
案例有别于传统汉语口语教材的课文,不局限于文字形式,也不仅仅是会话、独白形式的“语言范本”。案例必须满足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和价值性四个要求。只有满足以上要求的案例才能在任务型汉语口语教学中发挥作用。
用于汉语口语教学的案例必须来源于真实的言语交际。根据中高级阶段交际目的的不同,教师可以从电视剧、语言类娱乐节目、演讲稿等典型的语言应用场景中获取素材。
典型场景中的典型案例,大都会自动满足语言适切性的要求。既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包含新的语言形式和相关表达,满足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要求及“i+1”要求。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案例进行剪裁取舍,也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合理变化其中的语言形式。这都不会影响任务型口语教学的直接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雷.建立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
研究,2008,(3).
[2]赵雷.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目标的实现[J].汉语学习,2008,(6).
[3]吴中伟.“任务”的性质和特点——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一[A].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8-200.
[4]吴中伟.语言教学中形式与意义的平衡——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二
[A].对外汉语研究(第一期)[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7.
[5]吴中伟.从3P模式到“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研究之三
[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5,(3).
[6]吴中伟.输入、输出与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研究之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7]吴永毅.从任务型语言教学反思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J].
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5,(3).
[8]许希阳.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以对外汉语口语教
学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2009,(3).
[9]刘勇.口语教学中的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
究版),2011,(12).
[10]张文忠.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发展的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
1999,(2).
[11]周卫京.语言输入模式对口语产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
院学报,2005,(6).
[12]周丹丹.输入输出的频率效应研究[J].现代外语,2006,(2).
[13]周爱洁.论4/3/2活动对提高英语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影响
[J].外语教学,2002,(5).
[14]梁雪琼.一种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的教学模式[J].教学在线,
2005,(3).
[15]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
Longman,1996.
[16]Schmidt.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11):129-158.
[17]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8]Willis.D.Accuracy,fluency and conformity[A].Willis.
J&Willis.D.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5-46.
案例型 篇12
客诉:7日龄时, 2倍量免疫新支二联, 13日龄发生呼吸道症状, 用药3天后不见效果 (三农呼泰+强力霉素原粉) , 采食量低于正常75千克, 16日龄时呼吸道症状突然消失, 不治自愈, 17日龄开始伤鸡, 当天死亡较低 (10~20只) , 第二、三天死亡率为2%,
1.1 临床症状
大群精神较好, 只有个别精神沉郁, 饮水量增加, 拉白色稀粪, 由于稀便较多, 造成鸡舍氨气味较大。建议客户在保温的同时加强通风。
1.2 剖检特点
从150~200只病死鸡中取11只鸡剖检发现:鸡爪干瘪, 肌肉发绀, 肝脏发暗, 气管有轻微出血, “花斑肾”严重, 直肠后端沉积大量白色粪便。
2 治疗方案
2.1 首先冲肾2天, 不用任何药物, 两天后再用抗继发感染的药物 (抗病毒+大肠杆菌药) 。
第1~2天, 肾必治 (主要成分:乌洛托品等) 本品500克兑水150千克, 计算出全天用药量, 勿超量, 于晚上集中6小时饮完, 全天用药量按每袋500克兑水40千克水即可同时本品500克+1000克葡萄糖于傍晚开始服用, 连用2天。
第3~5天:上午:优力锋 (主要成分:氨苄青霉素+头孢喹咪) 150千克水+康替优A (干扰素) (1000羽) , 集中于上午饮用, 用三天。
第3~7天:晚上:益肝护肾 (主要成分:氯化胆碱、亚硒酸钠等) 150千克水, 集中于晚上6小时饮用 (在此阶段一定要注意保肝护肾, 实践证明, 用益肝护肾后该病恢复的较快, 不易反弹) , 用5天。
3 治疗结果
用药后2天 (肾必治) 死亡率下降2/3, 大群精神好转, 采食量没有变化。用益肝护肾5天后, 鸡群状态较好, 基本无伤亡 (只伤亡些鸡爪干瘪的弱雏) , 采食量上涨75~100千克。
同样的案例用此方案治疗了5例, 有效率100%。
此方案效果明显, 成功率100%, 需要改进的是益肝护肾连用5~6天效果更佳。
4 注意事项
最近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也很高, 给养殖朋友带来不小的损失, 在治疗时一定要延长用药时间, 实践结论证明, 冲肾的药要连用7~8天, 才可达到治愈目的, 抗继发感染的药物连用3天即可, 不要给肾脏带来负担, 不使用任何刺激肾脏的药物。
此时, 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 50千克饲料中添加10~15千克玉米粒 (颗粒大小与饲料相似, 便于提高其适口性) 。
供给充足的饮水, 一定不要断水, 断水后则增加伤亡率, 同时在水中加入速能维他。
【案例型】推荐阅读:
吃喝玩乐型员工案例10-19
教学型案例酒店管理06-03
几何概型教学案例10-10
不遵守公司制度型员工案例10-29
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案例的设计08-19
生物案例与案例教学06-20
案例与案例分析论文12-01
mpacc教学案例库案例10-23
薪酬体系规范与完善案例案例11-06
【案例】——管理学案例分析题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