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

2024-10-16

案例教学(共12篇)

案例教学 篇1

一、背景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 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 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 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主要识字量为12 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 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 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 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 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 看图说一说, 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 (齐声) 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 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 认识生字, 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 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 (齐声) 是!

师:现在, 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 难度越大, 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 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 (鼓掌) , 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 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 我们来阅读课文, 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 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 (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 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 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 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 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 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 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 (小组代表) :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 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白费力气”, 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 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 (小组代表) :通过绘画, 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 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 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 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 (小组代表) :通过表演, 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 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 力气无法集中, 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 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 可以发现, 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 才能拉动大车, 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 同学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 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 接受团结合作教育, 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教学思想, 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探究逐步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案例教学 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管理教育的发展,许多机构都声称他们使用案例教学法,许多学员也趋之若骛,引以为荣。但最近对案例教学法的各种说法中不乏夸大与误解的成分。什么是案例,如何使用案例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和学生的重要问题。

在一些情形下,许多的学员反映,使用案例教学,他们仅仅听到了一个故事;也有学员反映,通过案例教学知识点过于零散,没有整体的框架;更有甚者,他们觉得,讨论简直是浪费时间,因为其他同学的发言简直不着边际。这些都意味着,案例学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需要学习者对案例廓清一些认识,掌握一些适用于案例学习的方法。案例和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某个组织里一些人所面对的实际商业情形的描述,它通常涉及一个组织(家庭、企业、产业甚至课堂)中的某个决策者所面临的困难、挑战、机会和问题等,案例里面包含了组织的背景材料以及关键人物处理事务时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美国的法学院。后来哈佛商学院首次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取得很大成功。现在案例教学法已经是商业教育领域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充当决策者,取得管理和拥有权,感受压力,分析形势,识别危险、并作出决策。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协同工作。由于案例来源于不同地方、不同的组织类型和规模、不同的职能区域和不同的责任级别,因此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到理论的实践方法。

此外案例的真实性、实战的模拟性,可以激活学生充当决策者位置的意识,从而仔细鉴别相关数据资料,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案例学习的过程

对于学习者而言,有效利用案例这一学习工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多数情况下,通过案例学习需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课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对于管理类课程来说,效果可以更好)。一般而言,案例学习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个人准备

认真的个人准备是案例学习的基础,一般每个案例我们建议要花一两个小时仔细阅读。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可能不尽相同,我们把一些学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1.浏览案例的最初几个段落,然后以很快的速度把案例剩余的部分翻阅一遍,并思考:这个案例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将要涉及哪些方面?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供我分析?

2.仔细阅读案例,并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作出标记,读完之后,回答:案例的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记住,尽量假设你就是案例的事主,而不要置身事外。

3.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的问题与重要的事实,再通读一遍案例,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这个时候,你也许需要一些初步的计算,或者需要基本的分析框架,如果有必要,翻阅一下你的教材也许有帮助。

4.将你的分析整理出来,并得到分析的结论和你的建议。

自此,你的个人准备就已经完成,可以拿到学习小组与大家分享了。

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不一定需要严肃的形式,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都可以。这个阶段的并不是为了就案例事主所处形势和建议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他/她自己对案例的分析。

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老师会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引导讨论的进程。有时候,老师会点名让某个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对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有时是“不留情面”的追问。她/他这么做的目的决不是与你为敌,更不是对你个人有什么看法。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或者是容易产生混淆的观点,老师需要全班认真思考。有的时候,老师还有意挑起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事实上,每一种意见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例中复杂的管理问题的一个侧面。兼听则明,不同意见的交锋往往能让我们对问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案例讨论结束时,老师会小结讨论的成果,并通过案例,给出分析的思路或者学习的结论。这并不是最终的结论,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在充分吸收了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以后,仍然有不同的看法,没关系,管理从来就不是教条,让你今后的实践来证明。

对大量案例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真的个人准备,你很难在下面的小组讨论中与同学相互激发,相互学习。同样,如果你仅仅在上课的时候才匆匆浏览一下案例,老师精心设计的讨论过程对你也了无意义。只有认真准备,积极讨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于案例学习的建议

案例学习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也许

下面的建议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案例学习的特点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学习过程。如果你没有仔细地阅读案例,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积极思考案例事主的处境,一堂课下来,你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同样的,如果你不把自己置身于案例事主所处的困境,“不把自己摆进去”,始终抱着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很容易口若悬河,不着边际。只有主动、积极地把自己想象成案例的事主,才可能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才有可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中学习决策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一个使用案例教学的课堂来说,每一个成员--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责任为其他人的学习贡献自己的智慧。

2.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案例的讨论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其优势是可以利用集体中每个人的思索,对复杂管理问题的各个侧面进行全面的考察。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合理之处,以开放的心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哪怕是与你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意见),从中吸取合理的营养,不仅是有效的利用案例学习的优势的正确方法,也是未来的商界领袖必须的职业素质。

3.致力于问正确的问题,而不要试图寻找正确的答案。在案例讨论结束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在此强调,对于案例学习而言,从来没有正确的答案。课堂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形成若干“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千秋。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Charles I.Gragg指出的那样:“商业还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至少迄今为止还不是。对于商业管理问题而言,并没有所谓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不等指望通过翻翻教科书背后的习题解答就可以验证自己是不是正确地回答了一个商业管理的问题,相反,最通常的情形是,最佳的解答可能根本找不到,即便是老师也找不到。”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学生对若干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既讨论方案的优点,也讨论方案的缺憾,最后,老师还可能告诉大家最后实际发生的结果。无论实际发生了什么,或者某个人认为应该发生什么,都不能视为唯一正确的或者完全有效的。真正有效的恰恰是,通过案例学习,你知道在一个特定情况下,如何分析和处理不同的决策选择。

案例教学 篇3

摘要:我国是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初中生必修地理课程有:“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把丰富多样又与学生家乡联系密切的乡土地理知识案例融入地理課堂教学中与教材案例结合,是对普通地理教材的丰富和补充,也培养学生用已学的地理知识来认识一些身边的地理现象甚至是解决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案例;乡土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13-01

一、教材与当地实情分析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三节。

这一节分为了:“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三个教学板块。其学习目标是: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其中教学的重难点是: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材运用了大量世界的和中国的案例,以图片的方式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分析聚落相关的地理知识。

2013年6月22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被国内外的人士所广泛关注。这为红河哈尼梯田带来的发展的机遇,但也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如在当地大量的传统建筑——蘑菇房被迅速推倒。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且具有生态功能的朴素、温馨、平和的传统村落,现今变成了尘土漫漫的大工地。由于地理学科的性质,在对当地学生进行地理学科文化知识的传递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思维的灌输也是地理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乡土案例”与“教材案例”组合教学

(一)城市与乡村。

很明显我们居住的是村寨,属于乡村聚落而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聚落,而下面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案例对比来看,A是非洲的原始村落;B是北美的乡村,可以看出来地广人稀的大农场;我们处于C图中人口密集的亚洲乡村,由图4.18可以看出,亚洲的山村,大多选址在河流经过的平坦地区,沿着河流、河谷成条带状分布。

而我们当地的村寨并没有选择在山谷地区,而是选在了海拔在1850m—1860m之间的山腰,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的景观。这里的村寨也有着亚洲村落的普遍特点:人口密度大。这样规模小而人口密集的村寨如粒粒明珠散落在群山的腰间。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由于聚落的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类型。由上面的拍摄图中的层层梯田可以知道,我们的聚落是农村,主要从事稻田耕作。

(二)聚落与环境。

早先聚落的选址都会选择如图3所示的“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如我们的哈尼“哈巴”(一种哈尼古歌,哈尼族没有文字,用口耳相传来传承文化)所唱的一样:“从前哈尼爱找平坝,平坝给哈尼带来悲伤,哈尼再也不找坝子了,要找厚厚的老林高高的山场,山高密林的凹塘,是哈尼亲亲的爹娘……”(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的一段》)。我们哈尼族是个迁徙而来的名族,一般认为我们是甘青高原氐羌族的一支,不断向南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为找到适合定居和生产的地方——“平坝”而与那些原著民族发生战争,最终渡过红河,进入了山高林密的哀牢山区,在这里经过祖祖辈辈的努力,建造了世界农业奇迹——“红河哈尼梯田”。红河河谷地区由于处于背风坡,气候炎热、蛇虫鼠蚁众多,对于从凉爽地方迁徙而来的哈尼族来说,适宜不了河谷炎热气候,爆发疫病。最终进入大山在山腰凉爽的地方定居下来。半山不仅气候凉爽,靠近森林也有丰富的水源和建材、食物。在山脚开辟层层梯田便于梯田管理和冲水施肥。

表1(选址半山的优势)

气温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山腰较河谷地区凉爽,无严寒和酷暑

森林靠近森林有丰富的泉水资源进行生活和生产;森林提供大量的建材和丰富的菜肴

梯田便于利用山上下来的水流,把肥料冲去梯田施肥,省时省力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都是当地环境和当地民族文化的反应,我云南省的傣家竹楼为了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环境也采用了干栏建筑,下层架空,用来堆放杂物,楼上才居住人。由于我们红河哈尼梯田地区,多雨湿润的气候条件,哈尼村寨的传统建筑——蘑菇房采用的也是“下畜上人”的形式。

传统的蘑菇房是就地取材建起来的建筑,运用粘性较强的黄壤,甚至运用长期浸泡在梯田水里的水稻土(它更为细腻),放在木制的模具中脱水成型来制成泥砖建造房屋。所以蘑菇房和周围的自然从审美上是和谐一致的。哈尼人把牛等牲畜和柴火放在底层,二楼用来居住,常年不熄的火塘,不仅可以用来做饭,由于大山的湿冷环境还能起到增温、除湿的作用。顶层的阁楼很低矮,勉强可以算做三楼,通风效果很好,可以储存玉米等食物。经济条件宽裕的人家会给成年的儿女在主屋的旁边修建耳房,耳房的顶部通常都弄成平顶作为晒台,方便晾晒谷物和纳凉、绣花等,因为在山区很难找大面积的平坦地方作为晾晒场地,建造平顶晒台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传统的蘑菇房不仅仅具有生活的功能,还具有生产的功能。在蓄养耕牛的底层墙上,哈尼人会把牛的粪便拍在墙上,待脱水掉下后收集起来,在播种玉米等旱作植物的时候放在挖好的坑下面,作为底肥再撒上种子,这样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地区最著名的还是大面积的稻作水田,要为村寨下方成百上千阶稻田施肥还有更巧妙、独特的方法——“冲水肥田”。完整的蘑菇房一般都配有一个小型的“肥塘”,哈尼人把一些剩下的菜叶、家禽的粪便或者是枯树叶扫进肥塘,在这里沤的漆黑发臭变成很好的肥料,待到山水来的时,顺着四通八达的沟渠冲到梯田中,这样的施肥方法省时、省力还生态环保,也是哈尼人顺应山地的地势的“独创”。

在整个村寨的下方,也就是整个村寨海拔最低处,设置有公共厕所和一口大肥塘,每当要进行插秧以前,搅拌整个肥塘里的肥料,开水口把肥料冲入梯田为秧苗的成长做好准备,所以本地区森林、村寨、梯田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生态系统,凝聚着哈尼人对环境的深刻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智慧。

案例教学 篇4

战略管理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宗旨在于系统地介绍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战能力,以便其未来能为培育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递不断发展的理论知识,还要更加强调操作和实践。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率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它对于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体系并能在实践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其主要区别见下表:

资料来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

案例分析为未来实际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实践方式,让他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公司里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战略管理案例一般来说都提供了有关各种行业和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所处的环境等详尽的信息。通过分析,一是可以学习不同公司管理的经验,以及各行业和各公司的背景知识,二是可以检查应用战略管理工具和技能的能力,三是可以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提出有实际意义的行动方案的能力。

尽管目前高校在案例本身、教学设施、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多数学生认同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比较生动活泼,在分析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本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资料,模拟决策等方式,使同学们的能力和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增强了团队精神。并且,采用案例教学以后,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的单向交流,而是更为互动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 选择和准备战略管理教学案例

目前在战略管理教学中通常运用多种案例辅助教学,案例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二是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两类案例各有优劣,在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列举德鲁克式案例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理解原理;而在理论学习的综合小结部分,采用哈佛式案例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式学习。

在个案的选择上,国内企业实践的案例较为缺乏,多数案例来自国外企业。由于东西方文化以及社会与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来自国外企业的案例中所存在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缺乏体验,导致对案例中的材料没有深刻认识,对案例中战略管理者的思路与决策难以透彻的理解。而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实践,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实际,具有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特色的案例目前又相当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我们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收集编写案例,这样既能丰富我们案例教学的内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针对性、可读性和新颖性;二是案例的难易程度适中,案例所涉及问题能够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三是案例要具有综合性,能够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全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复杂的背景资料和纷繁杂乱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要素,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合理安排案例讨论

战略管理的教学案例一般较大,内容多,情境错综复杂,需要团队合作方能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进行合作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团体环境,将自己溶入团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而且能激发其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结果是发挥出团体的“合作力”。实践证明,在一个彼此协作、相互支持的团体中学习,产生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独的个人学习。为了便于案例讨论的组织,通常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从而不利于思想的充分交流;人数太少则可能形成不了讨论气氛,不利于集思广益。在分组时,学生应采用自愿组合的原则分组,同时,注意男女比例的协调,以便于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应由小组成员推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案例的课内或课外讨论,组织准备案例讨论的汇报提纲,并指派成员做好全班交流发言的准备。案例讨论中对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内全班交流发言。

案例讨论效果的好坏,课内讨论的组织是重点。首先,由组长在课堂内汇报、演讲小组分析报告;然后采用同学自愿或随机抽取的形式,围绕分析报告展开讨论,促使同学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意见和创新观点,对案例讨论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思考要求,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案例。同时要告诫学生,案例分析很少只有一个解决方法或一套行动方案。只要认真负责地去准备案例分析,并且有充足的证据去支持自己的观点,就不必担心所作分析是否是正确的答案。

三、案例教学中的学生成绩评定

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一些评分手段往往只能根据每个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团队的成绩,无法识别出学习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效果,从而无法较为准确的评定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群体中工作时,特别是当个体的工作没有被单独识别出来时,会出现一种人们平均的努力程度降低的现象,叫做社会惰化作用(socia loafing)。由于一个团队的成员将获得相同的成绩,因此很可能存在团队中只有一部分人花费时问精力完成任务,而另一部分人没有付出足够努力的现象,这就是搭便车的行为(free riding)。吴志明、武欣(2006)[2]的研究表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对团队学习的效果往往会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Brooks等[5]对管理类课程教学的研究发现,采取同伴评价的方式能够减少搭便车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学习效果。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当教师试图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时,学生仍保持被动的惯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的思考;学生喜欢急于从教师那里寻求标准答案,而忽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就导致了课堂讨论不活跃,出现“冷场”,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角色应作适当变换,成为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和聆听者;学生要从“配角”变成“主角”,是案例分析、讨论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走下讲台,坐在同学中跟同学一样听讲、提问,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具有评分的权力,这样使得课堂氛围较为融洽,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讨论的评分由每一小组选派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为其他小组的课堂演讲、讨论表现评分,每一小组所获得的平均得分就是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

我们借鉴Brooks等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小组同伴评价表、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能适应案例教学自身特点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该成绩评定方法的核心,成绩评定计算公式为:

S=(T1+T2)×P,其中:

S——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成绩;

T1——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得分,满分30分。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参考老师课前提供的评分细则,根据该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中的表现评分:

T2——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满分70分。由教师根据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质量评分:

P——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反映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该系数通过计算分析小组同伴评价表得出,绩效系数位于0-1之间

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评分原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2)战略关键问题是否涉及到,是否深入;(3)观点的创新性;(4)决策方案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5)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情况;(6)格式的规范化。

在学期初,我们设计了小组同伴评价表和课堂演讲评分细则两份表格(见表1,表2)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合理、客观、公平地评价学习团队中其他同学以及其他小组的学习绩效。

小组同伴评价表采用匿名方式,学生在表中不仅评价同伴在团队学习中的表现,也同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诚实的评价。表中每一单项的评分采用5分制:5=非常好;4=较好;3=一般;2=较差;1=非常差。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P=V∕25,其中:

P——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中的绩效系数

V——小组同伴评价表中学生个体所得评价总分的平均值。例如,在一个5人学习小组中,针对甲同学的评价总分共有5个,分别为23、20、22、23、21,则V值为:(23+20+22+23+21)/5=21.8。

这里,我们通过一个例子介绍表二的使用方法。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每5人组成一个案例学习小组,形成6个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中,每小组派出一位同学参与这一环节的评分。第一小组的成绩为第二、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例如,各小组所给出的分数分别为25、23、24、26、22,则第一小组在课堂演讲讨论环节的成绩T1为(25+23+24+26+22)/5=24;以此类推,第二小组的成绩为第一、三、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第三小组的成绩为依据第一、二、四、五、六小组的同学对其在演讲讨论环节中的表现所给出的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

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使用这一成绩评定方法后,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这一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在案例教学部分的绩效表现。它有利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搭便车行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同时保证了教师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许晓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案例精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志明武欣:MBA学生团队学习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1月,第3卷第1期

[3]袁界平:应用多维互动法改进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4]陈一君田北平:基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8期

案例教学 篇5

背景描述:中英西南项目已经在从江县实施几年了,教育公平也真正开始走进课堂,许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开始感到老师可亲可敬了。过去的严师出高徒,板起脸孔教学,师道尊严,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育公平的主流化趋势已浮出水面。从江的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也开始了许多新的探索。然而,要让我们的学生确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课堂中的公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正视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揪住学生的不足而不放。可是现实中的课堂,我们许多的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或者认为无足轻重。我自己的一个真实故事让我坚信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说小一点,可以帮助许多同学拾回自信;说大一点可以让老师成为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

故事描述: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后,要求两个同学(其中一个女的坐在前面,另一个男的坐后面)上黑板前,听写词语,其他的同学在下面写。我读了“马革裹尸、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宰割、彷徨、鞠躬尽瘁”等共十个词语。其中前面的这个女同学完整地写对了八个词语,另两个词语,分别出现一个错别字。后面这个男同学完整地写对了七个,后三个词语也分别出现了三个错别字。结果我在纠错时,学生的.问题,让我永远也难以忘怀。

我说:“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交换,对照课本检查错误,看他(她)写错了几个?”

我又示意在黑板前听写的两位同学回座位对照检查。两分钟后同学们检查起了,我按照惯例,给在黑板写的两位同学纠错。

我问:“大家看,我们请的顾重秀同学(女同学)还写错了几个词语?”同时我注意到她也意识到写错了,满脸变得通红。

同学们:“两个!”

我说:“不小心了吧?以后要注意啊。”

我说:“大家再看潘良坤写错几个词语?”

同学们:“三个!”

潘良坤满不服气地说:“老师,我只有三个字还没写对,其余的全对。”

潘良坤的话,让我楞住了:是啊,为什么?我总是强调出的错误,而不是他做的对的呢?他说的多好呀。为了掩饰我的尴尬,我便对同学们说:

“大家看,老师的话与潘良坤的话有区别吗?”

很多同学陷入了沉思,这时语文水平较高的唐班长站起来发言了:“有区别,您和我们强调的是他的错,他强调的是他的对的。”

“那么,老师应该强调对还是强调错呢?”

“老师,我觉得应该强调对的,也就是我们的优点,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唐班长的话音一落,全班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注意到,潘良坤同学眼里闪过了一丝自信和高兴。我也随着同学们拍起了手掌。

“好,老师给你们道歉,同时向大家承诺,今后我就强调你们的靓点,希望你们展现更多的靓点给老师看,好吗?”

“好!”全班同学声音整齐有力。……

故事后的反思:在教学中,往往我们老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强调学生学习的错误,希望他们能立马把自己所传授的学会,所谓恨铁不成钢,殊不知好铁成钢也有个过程,这过程还必须讲究技巧,才能炼出更好的钢来。老师强调学生学习的错误,出发点虽善,但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很容易使学生泄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挫伤学生的成就感。这可以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为,中小学生从心理学来讲,更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对孩子来讲,就像炎炎夏日一丝凉爽的清风;老师一个赞美的眼神,就像寒冬天里一缕温暖的阳光。所以课堂上需要鼓励,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给他们学习的快乐,让他们体会成功。而要做到这点,就要老师正视学生的闪光之处,不要紧紧地盯着出现的不足。如果一堂课,一个老师有几句鼓励的话,几个欣赏的眼神,几句赞美的话语,那孩子们该会怎样的高兴啊!试想这样的课堂,谁不欢迎呢?

所以让教育公平走进课堂,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闪光之处。

教学研究案例 篇6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他叫塞米克别克,我是2010年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当时就发现每天没有交作业的都有他,找到他问,他不是说忘在亲戚家,就是本子丢了,刚开始我还相信,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是他没有写,而且他相当的讨厌写作业。所以一个单元的考试他也是在60分左右徘徊。这样下去不行,写语文作业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巩固;老师也要通过作业检验学生听课的效果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再说他不写作业,上课明显云里雾里的,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更谈不上他学习的收获和提高。我得想办法让他写作业。本人没有拆穿他的小计谋,而是告诉全班的同学,以后咱们班忘带作业的同学要把作业重新写一遍,下午放学之前交。我发现他在下课时就开始补,但很不情愿,他也想到外面玩,可是要写作业,他更加讨厌写作业了,他故意写得很慢,下午放学也交不上来,第二天照样不交作业,他的作业是越积越多。我叫他到我的办公室谈话,得知他跟他的爷爷生活,爷爷是山区的,为了他上学专门到阿图什,租了房子,只能保证他吃饱和穿暖,一句汉语也不懂,他不喜欢写作业,回家当然更不会写,找各种理由搪塞,看来找家长这一条路行通可能性不大。可是他不写作业怎么办?我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他写作业的兴趣,让写作业成为他的需求、爱好。首先得让他喜欢上写作业,我就找到他,给他说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自己挑着完成一项就行,每天下午留下来写,老师培你一起下班,下课你照常玩吧。他没有任何感觉,点头答应了。开始的第一天,他写一会儿就要抬头看看我,感觉很不乐意的样子,不过我很守信用,他把他自己挑的很容易完成的作业一写完,我们就回。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写了什么作业,他写得很好,把这一项作业写完了,我瞧见他有那么一丝喜悦挂在脸上。过了几天,他再在班里写他选的那一项容易完成的作业时,他的眼睛里有了光泽,自己埋头写着。又过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可以很快地写完,我就和他聊天,问他回家干什么,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可以玩,我说大冬天的你可以玩到什么时候呢,他想了想说,只要天黑了就不玩了,我又问他,你觉得这几天写作业有意思吗,他说作业太简单了,我追着问,你愿意写作业吗,他说愿意,那你愿意花些时间写作业吗,他说可以。于是我对他提出明天开始你可以选你自己喜欢写的两项作业写。这样循序渐进,他每天写完两项作业,我会对他的作业予以肯定,评价五星,他很高兴,每次发作业时他还要给同桌看看,后来我让他在学校完成一部分作业,在家里把没有写完的作业写完,回家后是先写作业,再玩。刚开始他在学校写作业时先多写些,家里就少些,期间还要不时地给他鼓鼓劲,你看,塞米克别克,你像小男子汉一样,作业写得又好又对,老师看了还要给我们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他们都说你的作业写得好,继续加油。我渐渐发现写作业是他的需求,他喜欢上了写作业,过了半个月,我让他在学校少写些,在家多写些,他也做到了,我一下子给他在红花园地里贴了五朵红花,以后一说写作业,他的眼睛都会放光,看来这种培养他写作业的兴趣让他有了写作业的动力,每每写作业时也成为了他的快乐时光。这次的语文期末考试塞米克别克考了88.5分,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提高的方法之一是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写作业。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教育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近学生,学生接纳了你,才能走进学生,做好教育。我们能做好的就是对学生多宽容,就像专家谈到的小时候犯错多总比长大了犯大错好得多。我们害怕学生犯错绝对是错的,学生处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给机会和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将错误改过来,再让他们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写作业的习惯是我们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保证。

案例教学 篇7

关键词:二力合成,平行四边形,情境与探究,物理教学案例

一、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背景

在教的过程中, 倡导民主平等教学, 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 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 强调了师生间的平等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重视学生体验成功。因此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 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统一。对物理学科来说, 与学习知识同等重要的是科学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 并尝试通过探究找寻答案。情境与探究相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科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 强调围绕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而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贯穿于问题解决过程始终的情境中,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动构建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情境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内涵

情境与探究相结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达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二力合成的学习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是教学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生的学习中调动眼、耳、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则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

为此创设情境和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主线: (1) 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演示二力合成的图片, 模拟二力合成的实际生活情境,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讨论, 先让学生得出二力合成可以用“等效代替”的思维方法。然后在师生共同完成随堂小实验的基础上讨论自己的探究方案。 (2) 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使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去探究规律, 教师再分析并总结, 给学生提供科学而丰富的信息资源, 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

三、教学案例反思与总结

贯彻课改精神, 创设物理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要相信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应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方法和过程, 而对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不能脱离“学习”而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探究的步骤, 领悟探究的方法, 自主地建构知识, 探究过程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本案例中对二力合成规律的猜想, 对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案例由生活情境出发引出了二力合成的等效代替思想, 由师生共同的随堂实验铺垫了探究实验的思路, 另外还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作用, 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同步画出力的图示, 学生很容易逻辑推理、猜想、验证出二力合成的规律。知识靠学习者自己建构, 而不是由教师提供。

(二) 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DIS数字实验系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逐步地进入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平台, 它能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自己的设计愿望。在本案例中, 通过计算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 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就减少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时间和提高了精度。

(三) 当然在本案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1) 有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差, 个别女生不敢放手做实验; (2) 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和作图能力掌握不够, 所以在实验当中有些组未能完成实验。

总之本案例以情境创设与实验探究相结合为主, 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将物理情境、实验探究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渗透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意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 篇8

一、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并且将一个个具体的管理场景搬进讲堂, 学生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进入角色, 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 不承担任何风险, 不付出任何代价, 又能及时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塑造性。

2.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已学的基本知识。课堂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是必要的, 能够达到时间短、见效快的目的, 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对所学知识如不加以巩固, 很容易遗忘。案例教学把现实生活中企业碰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讲堂, 从而使学生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 大大扩展他们的视野和经历,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争论, 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

3.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尤其适用于培养管理者。通过分析案例, 可以帮助未来的管理者学习如何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 以及如何运用他们的知识、智慧进行科学的决策。案例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试验他们的主意和想法, 有机会彻底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机会和别人交流思想、分享思维成果, 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责任中心。一个是教师, 他们有责任选择案例教学形式和案例教学教材, 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 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环境;另一个责任中心是学生, 学生拿到教师发给的案例或特定材料后, 必须据此作出真实生活中的决策, 并从中得出现实的有用的结论。

(一)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教”

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主要不是讲授, 关键在于启发、诱导, 具体工作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拟定思考题, 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选择案例或编写案例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由浅入深, 要注意案例内容与强化所学知识有关, 案例难易程度与学习知识的深浅程度有关, 案例篇幅与案例教学时间相适应。一般来说, 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

描述了管理过程中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故事;

与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要求相关;

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的直接引语;

引人深思, 有争论余地和启发作用;

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价值。

准备好案例后, 教师再反复钻研案情, 结合学生理论学习深度和实践经验, 看哪些地方需要提示或需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拟定思考题或讨论题。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案例内容确定思考题、拟定的思考题要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诱导性和可争辩性。

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讨论范围的大小, 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教学环境等确定案例的组织形式。如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分析讨论会;管理形式的模拟或角色扮演;分组集体讨论 (4~8人不等) , 各组织代表上台发言;大型辩论会等等。

2. 主持案例课

教师利用案例教学前几分钟, 介绍案情或相关的背景材料, 然后提请学生思考拟定的讨论题。学生利用一定时间, 对照讨论题, 反复思考, 推敲案情, 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 得出案情基本结论时, 再组织讨论。

教师在主持案例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当“导航”“导游”“导演”, 倾听学生发言, 适时地引导学生, 或提示、或反问、或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 引起争论, 使讨论不断深入, 要引导大多数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充当上述“三导”角色时, 切忌充当“三员” (忌当“演说员”, 不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忌当“评论员”, 对学生的发言品头论足, 发表见解;忌当“仲裁员”, 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 。

3. 讨论后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 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讨论发言积极与否、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问题是否透彻、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等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作简明总结, 明确哪些方案不可行及原因, 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 哪些属于新颖的见解, 以及案例讨论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教师对总结材料, 要加以整理, 做好记录, 作为案例教学资料的积累。

(二) 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学”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 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讨论前, 学生对案例讨论内容准备如何是关系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教师介绍案情, 提出思考题 (讨论题) 后, 要求学生:

(1) 联系实际、仔细阅读、把握全貌。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仅靠教师介绍案情是不够的, 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仔细阅读案例。有些案例实在理解不了, 可以跟周围的同学交流、磋商, 从案例情节的细微处去捕捉线索, 在错综复杂的描述中梳理头绪, 把握案情全貌。

(2) 根据问题找原因、提措施。在把握案情总体面貌的基础上, 学生要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主要原因, 提出各种可能措施, 再根据企业内部、外部环境条件, 切实分析每一条措施的可能性。

(3) 在综合分析基础上, 拟定发言提纲。学生在联系实际, 认真阅读, 把握全貌, 找到措施以后, 要将自己的思路加以整理, 写好讨论发言提纲。

2. 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

进行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 部分同学发言不积极, 怕自己的看法不成熟, 被人嘲笑。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也应把讨论发言当作提高自己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素质的机会和场所, 只有通过发言、辩论才能使案例问题逐渐明朗化, 才能深化和巩固自己所学知识。

3. 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 教师作了必要的总结以后, 学生要总结自己在阅读案例、发言准备、案例讨论中存在什么问题;在知识的巩固、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在这一案例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

三、案例教学成绩评定

教学活动要有成绩记载。在案例讨论时学生成绩的评价不能用一个框框去套, 主要看学生准备是否充分、发言是否积极、说理是否透彻、论据是否有力、观点是否新颖、有创意, 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等等。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成绩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对于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案例, 应主要看定性分析, 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定量计算的案例, 应着重看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其次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对于有几种可行方案的案例, 应着重看其选择方案的理由, 而不单是选择方案本身;

4.评价一个案例的答案, 固然要参考答案标准, 但框框不能过死, 尤其要注意答案中的独到之处与新颖简介;

5.评价一个案例的分析及答案正确与否, 不应看重评论案例本身价值高低或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多少, 而应着重看学生是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决策的能力;

6.案例允许多解, 并不要求唯一解, 因此, 评价案例主要是案例分析的思路与结论是否呼应, 是否系统的应用了所学的知识。

案例教学 篇9

相比语文和英语等文科科目来说,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是较强的,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文科科目那样活跃,而是一门较严谨的学科。在数学课程设置逐渐深入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往往会因为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态度不对、学习习惯错误等原因而使得数学这一科目成绩较差。而后随年级的增长,数学的难度也在增加,这就让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我国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1.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与案例式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

1.1我国小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国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为了应付每次的考试而学习, 而且小学生还处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 ,自身的主 动学习意 识不强 ,学习目标 不够明确 ,这样一来 很容易造 成教师对 数学这一 科目的教 学难度加大。 经观察可以发现, 我国很多小学生都有错误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薄弱。很多小学生的家长由于长期外出打工、忙于工作或个人文化水平较低等,没空看管孩子学习和作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数学成绩下降,于是学生逐渐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只会使其学习形成恶心循环。案例式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方便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更简单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2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小学生较多, 因而逐渐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社会现状下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就只重视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授予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方法,只一味授予学习重点,小学生只能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重复等各种方式达到牢记的目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会在每一次考试前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压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接受,在时间不充裕时还会占用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加课辅导,这就在无形中加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在学习数学时思维不活跃,缺乏创新意识,个人能力无法得到发挥。还有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小学生在每一场考试中从容应对, 正常发挥,就在课上课下通过不间断地试卷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考试,把原本应该有趣的教材知识转化成了各类枯燥的练习题。学生在成长阶段应有的灵活思维都变得迟钝,数学的魅力也被各种练习题所埋没, 小学生每天在一堆重复的劳动中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取案例式教学策略,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和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为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供保障。

1.3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及教学设备不一

虽然我国已经有大部分小学院校已经采取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依靠于黑板和粉笔及简单的幻灯片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无法在创造中学习。而且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专业水平不一,多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就不够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就只会依照教材适当进行浅层面教学, 无法深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 也无法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便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小学生不能接受到较深入的数学知识。

2.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式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将较隐形的知识向显性转化的教学方法,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所具案例一定要贴近实际,真实性较强,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该案例也要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2.2教学中所举案例要具有真实性

在我国各方面都迅猛发展的现状下, 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本以获取高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思想,而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学会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的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现实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一定要有真实性这一特点,在设立各种教学任务时都以实际出发,譬如在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如“100-37-29=?”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实际情景:小明的妈妈出去买菜,一共带了100元钱,在购买土豆和鸡肉时共消费37元,然后又购买汤圆和白糖共消费29元,小明的妈妈还剩下多少钱? 这种依据于实际的案例不但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而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也大有帮助。

2.3案例式策略要有开放性

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案例也不需要规矩不变的模式,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譬如在对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让学生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然后根据其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有学生认为, 若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向内对折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该长方形的长为三角形的底边的二分之一,长方形的宽是该三角形高的二分之一,因此该三角形面积为长方形的两倍,即三角形的底边长×高÷2。

让学生推向不同的解决方法: 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将两个边对其拼成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边×高,其中底边为二分之一三角形的底边长,高为三角形的高,该公式所得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因此三角形的面积为底边长×高÷2。

第三种解 决方法 : 把一个三 角形纸片 的顶角平 行折向底边 , 然后沿折 痕将三角 形剪为两 部分 ,即梯形和 三角形 ,再将其中 的三角形 进行中间 对折并沿 折痕剪开 ,所得两个小 三角形分 别放置于 梯形的两 边 ,可以得到 一个长方形 。此时长 方形的面 积为底× 高 , 该长方形 底为三角 形的底 ,高为原来 高的二分 之一 ,因此三角 形的面积 为底边长×高÷2。

这样就让 小学生凭 借自主思 维实现该 堂课的教 学目标,改变原本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课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其创造性。同时学生也能够透彻地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不再是死记硬背,不但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而且学生在对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 能力大大 增强 ,既获取知 识 ,又形成获 取知识的能力。

3.结 语

案例教学 篇10

出, “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将是理财”。国内理财市场发展非常快速, 200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额是2千亿元, 2007年则突破了1万亿元, 2008年银行理财市场以3万多亿的规模震动了整个理财市场, 短短几年时间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大众理财的方式之一。为了适应理财市场的发展和增加学生就业, 不少高校金融专业近年推出了《理财规划》课程。

《理财规划》是一门新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非常强的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综合理财知识对处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因此,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财规划的理论知识, 还要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 现实案例教学应运而生。现实案例教学就是拜现实为师, 以不同阶层和年龄段的真实客户为案例背景, 设计理财方案, 并将方案反馈客户进行真实评估。现实案例教学将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商业活动的真实感觉, 锻炼出清楚的理财规划逻辑。因此系统研究现实案例的选取和教学设计,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案例的选取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对理财规划的感性认识, 选取合适的现实案例是十分重要的。选取现实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以现实为师。

现代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就是存在众多值得关注的商业现实案例。以现实为师,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际理财活动的真实感觉, 提高自己在理财方面的认知水平, 而且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理财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体验、思考。关注现实的方式多种多样, 既可以置身事外、冷静观察, 还可以切身体会, 比较分析不同的理财人群的行为特点。

2. 参与性。

现实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可以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所谓实际参与, 主要指学生以理财师身份观察体验理财活动, 比如为不同的实际客户群体设计理财方案;而所谓虚拟参与, 即把自己想象成现实理财活动中的特定角色, 比如从客户的角度体会自己面对不同理财方案的感受和反应。

3. 主动性。

案例内容设计必须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 培养他们对理财现象及过程的兴趣。而且, 一旦感知其中到有意义的东西, 就要进一步分析、思考并作出判断。久而久之, 建立对理财本能般的反应, 让注意思考的过程由初期刻意以求变得自然而然、无处不在, 锻炼出清楚的理财商业逻辑。

4. 实证性。

无论是实际参与或虚拟参与的案例, 都要从现在的理财市场背景和真实客户出发, 并据此作出理财决策。理财习惯是有区域特点的, 中国地域广泛, 不同区域间存在收入差距和观念差别, 理财市场情况和案例难免有差异。而现实的案例处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 未来市场的学生就业肯定更多地与现在有关, 从现实中获得的感悟无疑更具有实证性和可靠性。

二、现实案例教学在理财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1. 案例教学的准备。

该阶段包含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有:结合上课内容及教学目的选择好案例, 将客户资料仿真化, 通过设计市场调查、仿真规划、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 结合真实案例的分析, 培养学生胜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线理财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学生准备主要包括熟悉并记住案例的主要内容, 确定并列举出本案例分析所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等。

2. 明确案例角色要求。

案例角色要求首先是对客户风险偏好调查及客户资料的收集。小组成员实地操作, 以问卷或拜访方式进行风险偏好的调查并收集客户资料。其次, 学生必须了解理财产品及其风险和收益等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 否则无从对客户进行理财分析和建议。通过明确案例角色要求, 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 并以学习目标为基准, 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目的。

●邱晓明

3. 案例实际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 设计不同的情境, 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 以学会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从而提升沟通技能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引导出个人理财的目标、内容、步骤。在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进行理财规划时, 引入个人理财的相关理论知识, 根据不同偏好的客户提出初步的理财分析和理财建议,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4. 小组讨论。

一般要求学生按照每组4~6人分成若干小组, 在小组内围绕论题逐一展开讨论, 针对每一问题形成该小组的基本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学生讨论, 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理财规划分析报告, 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理财设计方案。

5. 课堂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 可给每组10~20分钟的时间, 由每组推举一名代表作课堂发言, 阐述案例, 分析问题并提出小组理财方案, 然后其他学生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案例, 阐明自己的看法、分析及理财方案。在此过程中, 教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表现。

6. 案例总结阶段, 教师是总发言人, 讨论结束后, 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

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 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 还可以针对理财方案的优劣作一个评讲, 将所讲的内容与理论结合起来, 使枯燥无味的课堂讲授重新具有活力。

7. 理财案例教学的成绩评定。

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可以占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的50%。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和案例作业两部分组成, 案例讨论表现50分, 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以及讨论参与程度等因素来确定。要求学生参加群体评估, 每小组就案例教学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 首先由学生相互评分, 然后是小组之间相互评分, 最后是教师评分。学生按照评价标准, 既作自我评价, 又评价他人。案例作业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案例分析书面作业和总结的情况来打分。

三、体会与思考

1. 在理财规划课程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现实案例教学,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现实观察、感受、思考的习惯, 培养他们对理财的敏感、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 不但自己要经常以现实作为教学内容的范例, 还要将讨论的情况计入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对理财规划的兴趣、素养, 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思考, 应当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

2. 现实案例教学可以为广大的学生提供一个假定的实习平台, 在这

个平台上, 让学生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前提下, 在“做中学, 学中做”,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之, 把在“做”中学到的个人理财理论与方法再应用于经济社会的理财实践。现实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缩短培养合格金融人才所需的社会成本。

3. 建立过程反馈系统。

正如确保产品质量的最好方法是防患于未然一样, 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过程反馈系统, 这样做有利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沟通, 学生可以对现实案例教学过程的提高不断地提出意见, 教师及时进行一些微调,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文章认为在理财规划课程的教学中, 重视现实案例的应用。将现实案例和理财课程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理财实践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现实案例,理财规划,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练焦.现实案例在经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 2008 (05)

案例教学“三法” 篇11

一、案例讲授

讲授是使用最早、运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阐明道理。

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讲述了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曾经“杀狼保鹿”的故事,并深情地说:“自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传开以后,人们无不对狼深恶痛绝,然而,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又把狼先生请回来作‘客’了!对此,你有何感想?”深刻的故事、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兴趣倍增,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谈到“保护珍稀动物”,有的谈到“保护母亲河”,有的谈到“保护热带雨林”,有的谈到“保护大气层”,有的谈到“保护南极冰川”,有的谈到“应对气候变暖”,还有的谈到“倡导低碳生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潜滋暗长起来了。

案例讲授虽然使用最广,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果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可能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因此,案例讲授必须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使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模拟

案例模拟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事先编好案例脚本,教学时由学生扮演相关角色,通过情境剧、小品、模拟法庭等形式再现案例情境,并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教学方式。

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学会调控情绪》时,教师设计了“勇闯情绪迷宫”活动。教师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烦恼卡”上,折叠后放进“情绪迷宫”中的“消极情绪召集盒”;接着由“宫主”(学生扮演)抽签读出“烦恼卡”的内容,并分组讨论,帮助对应的同学想办法走出“情绪迷宫”;然后,发给每名学生一张“快乐卡”,让他们填写“我的快乐宣言”;最后,在《快乐老家》的轻音乐声中,“宫主”抽卡宣读“我的快乐宣言”。

学生在模拟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着模拟体验的快乐,不仅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帮助部分有不良情绪的学生走出了心理困境。

三、案例讨论

讨论既可以成为案例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在自由研讨、激烈争辩的气氛中求得共识,获取新知。

教学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世界上最短的小说——美国布朗先生的科幻小说《无题》:“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听到敲门声……”然后引导学生讨论:①地球上怎么只有最后一个人?其他人呢?②这个人坐在屋子里干什么?③谁来敲门?敲门的来意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说,由于地球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地球人只好迁居月球。有一名地球人为拯救地球留了下来,这时他正坐在电脑前同“银河系环境联合会”联络。一个受联合会派遣来援助地球人的外星人正在敲门……还有的说,因被人类的不良行为激怒,F18星球的怪兽降临地球,使地球人感染了一种植物病毒,全都变成了植物人。一位正在研制这种植物病毒的科学家因服用了对应的疫苗,幸免于难。此时,这位科学家正在研制让人类复活的解毒剂,恰巧地球人的救星奥特曼敲门造访……

这段教学,由于选用的案例典型,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教学案例:《手指》 篇12

课程改革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 我们学习它的理论, 并且希望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理论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 也是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我希望能够把我学到的一点点东西都回馈给我的学生, 希望他们能够在我的课堂上每天都朝气蓬勃, 每天都能够学到哪怕一点点知识或者做人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手指》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结构清晰严谨, 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三、学情分析

刚上完体育课的学生有点累, 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虽然这篇文章对于他们而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奋点, 使他们都全身心地参与进来, 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3.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感悟人生哲理。

五、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

六、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七、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比较累了, 我们刚才扫清了基础字词, 也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我们下面就来请同学们根据相关语句来归纳出每个手指的特点并加以分析, 可是我觉得你们今天都有点腼腆, 我们换个方式来学学。 (学生乐)

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来熟读课文, 一会儿我们要演一个小品, 我们找五个同学来分别扮演这五个指头, 每个人要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你要在课文的语句中找出证据, 也可以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来加以补充。

师:这么一看, 你们谁都很有用啊!谁来总结一下啊!

大拇指:手上的五指, 各有姿态和性格, 如果五根手指团结起来, 就能成为一个拳头, 那就根根有用有力量了!就好像我们全班同学, 要团结起来那力量是无穷的!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全体:同意!

师:他们表演得好吗?

学生全体:好!

师:没想到你们现场发挥得这么棒!五根手指都有什么特点?大家理解了吗?

学生全体:理解了!

师:那文章的道理呢, 你们都明白了吗?

全体:明白了!要团结一致!

九、教学反思

《手指》这篇文章是略读课文。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就要把舞台还给学生!希望他们通过学习阅读文章的方法来归纳、分析、领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

我希望学生在了解文章的知识点, 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不足的地方是, 没有像以往那样逐句分析的时候能连带分析此语句或段落的写作方法。这个只能事后补充!

上一篇:团队实验下一篇:投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