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2024-10-21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共11篇)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1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金融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发展的特征明显, 这就决定了国际金融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通过教材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 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 使学生能从特殊归纳一般,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 其最大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学习,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各种类型的经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判断并作出决策,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好的优点, 近年来其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 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金融学课程教学中。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运用的关键环节

(一) 完善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

案例教学成功运用的一个关键点是案例的收集和编制, 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 仅靠个人力量很难收集和编制出众多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这就需要学院或系里教研组集体编制案例库, 学院应当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案例库的建立。此外,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心血, 因此需将案例教学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 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 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 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所以, 引入案例教学需要对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他制度协调, 以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持续性。

(二) 选取合适的案例

选择适当的案例材料、以精选的案例为材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在案例教学中容易出现为案例而案例的情况, 一定要注意选取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 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案例。国际金融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 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 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 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与当前的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时, 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 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国际金融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 又不是简单的事例, 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越能引人深思的国际金融案例, 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 教学效果就越好。此外, 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 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 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案例过易也达不到教学目标, 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案例。教师平时要注意从多渠道多途径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案例, 比如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网站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国际金融市场有关的资料。此外, 教师要注意不断更新旧的案例,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目的。

(三) 注意案例教学环节的衔接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提出。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提出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案例。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变得更为重要。由教师选择案例的优点是可以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且便于教师课前设计教案, 更好的把握教学过程。但学生的关注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精心挑选的案例有可能学生并没有兴趣讨论。因此, 可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 安排不同的时间由学生自己选择讨论的案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便于教师更好的了解班上学生的关注点。其步骤是:第一, 准备演讲的小组自由选题, 完成选题后需与教师沟通并为正式的案例分析题目。第二, 学生在选题基础上制作案例资料。第三, 课堂上安排该组学生配合PPT资料进行演讲, 如果案例比较复杂可以先将演讲资料发给其他小组的学生。第四, 学生讲演完毕, 可由其他组的学生提问, 讲演的学生来回答。第五, 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应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 并对小组成绩进行评定, 通常可以从选题的价值、演讲水平、同学的反应等方面给予评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 而且通过上课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一个主要缺陷是时间往往占用过长, 特别是讨论热烈时往往时间难以控制, 这无疑会挤掉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时间。传统的教师讲授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概念理论都没有掌握的话, 是不可能结合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 考虑到本科教学及金融市场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还是应在传统教学上分配较多的时间, 尽量避免案例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一方面当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 比如应事先把案例发给学生, 让学生先作准备, 或者在案例讨论时事先明确规定讨论的时间 (一般在下课前留20~30分钟, 这样时间易于控制) , 在讨论时能恰当的引导学生, 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 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内容上来, 最后适时进行收尾总结。

(二) 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 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 以案例分析为主,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这样, 既便于学生对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的掌握, 也便于在国际金融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因此,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 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国际金融基本原理, 然后, 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案例材料需要重新进行组织编排。一个好的国际金融案例不是简单机械的课堂陈述, 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 使学生能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原理作出判断。因此国际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 而要围绕一个理论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 使其更具针对性, 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国际金融环境、理论命题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从而更有助于国际金融案例教学的开展。

(三) 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若使用一些近似案例的国际金融现象或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相距较远, 就会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因为学生不可能积极地为一个虚假的案例作充分的准备。案例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有来龙去脉, 从而使学生掌握获取国际金融数据的方法。此外, 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 内容可能会陈旧过时, 缺少时代特色, 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 要求教师也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时事, 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广范围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的推广, 有不少案例集相继出版, 同时有些教材里也包括了案例资料。但选择案例一定要新, 最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案例更容易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因为事情正在发生, 会有许多新闻报道, 学生处于事件环境中, 感觉更真实。如, 20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金融教学案例。另外, 新事件的发生和结果的时间差便于学生验证自己结果或推论的正确性, 从而更好的关心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

(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理论性和实践性俱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十分必要。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 使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 而不是为了让教师教, 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的思想都激发出来。成功使用案例的关键是如何对学生提出问题, 而不是给出答案。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和调动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作以下准备: (1) 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 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案时, 对基础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部分一定要全面设计, 从而保证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案例教学; (2) 把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划分到学习小组里, 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所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 小组的划分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教师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通常喜欢同质倾向的组合, 要调动班委的积极性来调配小组成员; (3) 精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首先要选择最新发生的事件制作成案例;其次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 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案例都不适合。最后要注意案例讨论的频率, 在哪个章节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应达到什么目的, 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摘要:在西方国家, 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国际金融课程属于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均较强的课程。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国际金融,案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1) .

[2]朱文案.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10) .

[3]徐雪梅.案例教法在《管理沟通》中的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 (3) .

[4]张家军, 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1) .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2

(一)教学思路

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本文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此你怎么看?2.组织大家交流、评析课前围绕“项羽”专题搜集的诗文。

(二)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综合运用点拨法、自读法和讨论法,拟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适当介绍历史背景以导入新课。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点拨,疏通文句。将读文与读画以及根据画面写说明文字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重点场景的理解。

教学要点:

1.结合注释,利用古汉语词典,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①古今异义:“盗”、“非常”等。

②通假现象:具―俱;距―拒;内―纳;要―腰;蚤―早。③词类活用:“活”、“王”、“兄”、“籍(吏民)”等。

④特殊句式:具告以事;毋从俱死;为之奈何;孰与君少长;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客何为者。

2.阅读课文的重点场景和相关的连环图画,用自己的语言给图画配说明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抓矛盾线索 2.理情节结构

宴前(战还是不战)

①项羽下令击刘 ②刘邦拉拢项伯 ③项羽轻信“说项” 宴中(杀还是不杀)①刘邦诡表心迹 ②范增举示玉玦 ③项庄舞剑 ④樊哙闯帐 ⑤项羽赐座

宴后(收还是不收)

①刘邦趁机离席 ②项王接受赠璧 ③范增砸碎玉斗

3.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讨论“宴上”斗争的“三起三落” 教学难点:

如何从实际出发,认识情节发展的“三起三落”。第三教时

主要采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深入感受人物的性格内涵,同时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广阔的天地,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要点:

1.分析、概括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内涵。2.关于“妇人之仁”和“君人之度”的评论。3.组织学生交流、评析围绕“项羽”专题搜集的材料。教学难点:

对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不同看法的评论。

(三)教学实例(部分教学片断实录)教学片断一:给连环图画配说明文字

采用实物投影仪,或预先制作成课件,投影出下列连环图画: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以上画面,辨明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观察人物的举止神态;然后仔细钻研课文中的相关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可以适当交代画面内容的前因后果,切忌亦步亦趋的“硬译”。

图一:第二天一大早,刘邦赶赴项羽的驻地鸿门,向他赔礼道歉。项羽的情绪有所缓和,并设宴款待刘邦。

图二:宴席上,范增屡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都不表态。范增只得召进项庄,让他在祝酒之后舞剑助兴,寻机刺杀刘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

图三: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法下手。

图四:张良立即外出,把情况告诉守候在军门外的樊哙,樊哙带剑持盾闯了进来,面对项羽,历举刘邦反秦之功,严辞斥责项羽听信谗言,企图诛杀有功之人。项羽无言以对。

以上说明文字不是“标准答案”,只要扣住画面,语言简洁、顺畅,都值得鼓励。

教学片断二:“三起三落”的讨论

师:有人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气氛顿趋紧张;二起是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于是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严辞斥责,情节发展到最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三落:一落是对樊哙闯帐,项羽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赐酒赐肉,被樊哙斥责之后反而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由逃离项羽军营。对这一说法,你们怎么看?请展开讨论。

生一:对“三起”的概括应该说是准确的。范增举玦、项庄舞剑和樊哙闯帐三处情节或者说细节确实充满了杀机,大有一触即发的危险,让人为刘邦的命运深感忧虑。

生二:“起”和“落”是相对的,有起才有落,它们应该在同一条横轴上展开„„

生三:是啊,一落是项王“默然不应”,视而不见;二落应该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而项羽对此置若罔闻,让人为刘邦暂时松了一口气。

生四: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高度警觉,而当明了他的身份后,称之为“壮士”,先是赐酒,后又赐彘肩,一声不响地听了斥责以后又赐坐,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到这里,刘邦所受到的生命威胁应该说是基本上消除了。这就是“落”。把后来刘邦托辞逃席看成三落是不恰当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宴席上杀不杀刘邦是斗争的焦点,而杀不杀刘邦的关键看项羽的态度。三起三落是对应的,宴席上闪耀着刀光剑影,但又张中有弛,跌宕起伏。这一场面描写实在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最典型的体现。

教学片断三:有关“妇人之仁”和“君人之度”的讨论

师: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而苏轼在《范增论》中说这体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这两种说法,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一:项羽虽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但从宴席前和宴席上的表现来看,是一个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生二:说项羽在宴席上“优柔寡断”是不准确的。他的叔父项伯替刘邦向他表功和求情之后,项羽实际上就有不杀刘邦之意。正因为项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范增的再三暗示置若罔闻,对项伯的庇护加以纵容。项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是不准确的。

生三:项羽为什么没在席间杀死刘邦?项伯的求情固然起了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项羽以为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对自己根本构不成威胁,只要刘邦不在关中称王,对自己俯首称臣,就可以饶他一命。这样看来,我倒是有些赞同苏轼的看法,尽管这样的“君人之度”是缺乏战略眼光的,项羽日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四:什么是“君人之度”?就是统治者的宽广的气度,对臣下的过错也能够容忍和宽恕。从项伯的求情和刘邦的“表演”来看,刘邦不但没有丝毫过错,反而有莫大的功劳,不但不应受到任何责罚,反而应该受到封侯封王的奖赏。项羽答应“内奸”项伯的求情,相信刘邦的连篇鬼话,根本不是什么“君人之度”,而只能说是缺乏知人之明,缺乏审时度势的智慧。有人说项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是没有道理的。

„„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些思想交锋的“火花”闪耀出来。在这里我不想对大家的发言作老吏断案般的评判,有的议题不必去追求“唯一答案”。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项羽有一个分析,对我们理解项羽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有帮助:“‘言语呕呕’与‘喑呜叱咤’,‘恭敬慈爱’与‘僄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阬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

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谈士每以‘虞兮’之歌,谓羽风云之气而兼儿女之情,尚粗浅乎言之也。”

(四)教学体会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串讲法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教师成了无所不知的主角,学生是附庸,是被动的接受者。运用这种方法,尽管也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古汉语以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足够的展现和发挥,因而也就影响了情感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对这种传统的教法进行了改革,将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自我钻研、互相讨论相结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古人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索的精神。变“教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给学生提供自读、研讨和历练的宽广的“平台”,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

2.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鸿门宴》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对于这样的作品,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立体的教学设计,从整体上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正是这样去追求的。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和文化常识外,还注重引导他们去积累与课文有关的历史知识,感受项羽和刘邦特别是项羽的形象,领悟对比、张弛和细节刻画等表现艺术;同时,组织他们搜集相关的材料,对值得商榷的专题展开讨论,提倡思想交锋,鼓励唇枪舌剑,以提高他们搜集、分析和利用材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3.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课内只是一个很小的“点”,课堂只是一处狭窄的“方塘”。理想的教学应该由课内辐射到课外,将课外容纳到课内,让“天光云影”在“半亩方塘”里“共徘徊”。本案例就是这样去做的,在课前要求学生围绕“项羽”这个专题广泛搜集材料,进行分析、筛选,为讨论作准备。有的同学发现“鸿门宴”的情节互见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和《樊哙列传》,只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彼此互有详略的不同;有的搜集到了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续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有的复印了苏轼的《留侯论》和《范增论》;有的还查阅了楹联辞典,抄录了霸王灵祠中项羽塑像两旁的对联:“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王一时气盖人世间,汉皆已得楚乎乌骓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3

笔者在《金融法》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组织案例讨论,选择一些涉及理论上有争议、社会上有关注或者学生中有困惑的典型案例,通过细致编排内容,精心选择设问,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该方法较好的提高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人文关怀。

1. 案例准备

选取适当的案例是成功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法学专业本科阶段,《金融法》多在第三学年开设,学生已经修完法学基础课程,有了一定的部门法学习经验。因此,筛选的案例一般要求有深度、有难度,内涵层次丰富,外延真实可信。我们一般依照如下几点进行。

其次,真实性。我国目前仍尚认判例可以作为法的渊源,但我国最高法院对某些具体案件的司法解释与之有类似的作用。所以选取时下发生过的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案例,有利于学生从书本知识到社会实践的过渡。

再次,争议性。要求案件在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范畴内,有各抒己见、分析探讨的层次和空间。法律争议在目前我国法制完善过程中仍不同程度的存在。通过对争议的讨论,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厘清相关法律范畴的界定和判断。

2. 问题设置

这是教师驾驭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将其主要情景和事实系统归纳整理,发掘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观点及最新的理论动向。以此为切入点,将整个案例有机分为几个情景段落。一般地,我们将案例分成案例陈述、实际结案情况及法律理论运用和拓展3个部分。

2~4个主要的讨论问题围绕案例设计,一般放在第一个情景段落案例陈述之后,指向实际结案情况。使学生思考、讨论时有的放矢,不偏离主题。并适当预留几个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的点,鼓励学生自己从案例中发现,以期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锻炼其发现疑问、提炼观点、设置问题以及分析解决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逐步锻炼学生在学科上的质疑、探索的精神。

在第二个情景段落,也就是实际结案情况提出后,可设置争议性问题,交由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的案例,可选取大组或小组的不同分组方式进行安排。大组讨论,即分为两大组,适用于相对容易区分为正反两种主要观点的问题。小组讨论,即将分为3个以上的小组,适用于有超过两种以上主要观点的问题。分组后给学生1周左右的时间进行准备,一般是查找资料、组内讨论等,最终形成本组观点。

做为第三情景段落的法律理论运用和拓展,重点在于从案例讨论回归法律理论。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具体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深刻领会相关法律理论的应用过程。并努力指引学生向更加深入的层次探索,拓展一定的法律学术思维和视野。

3. 分析讨论

这是整个PBL教学法在《金融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阶段。占用课时相对较长,若教师控制不当,则可能导致“冷场”或者“闹场”等极端情况的出现。只有讨论热烈而有条不紊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有所得。我们一般按照学生演讲、课堂讨论和教师点评等环节进行。

在学生演讲中,要求每组选择代表一名表达本组成员的观点,其他成员可以补充,一般要求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教师和其他同学可在演讲结束后进行提问。另外,教师可以就发言者本身的讲话过程、表情及动作等进行简短的穿插点评,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锻炼当众讲话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营造更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有益于讨论生动、热烈展开。

课堂讨论,一般针对不同的案例或分组方式具体安排。小组讨论中,一般顺接各组学生演讲,而其他组成员则可针对演讲中所表达的观点或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反驳、诘问。大组讨论中,可参照一般辩论形式,每组要求至少4名成员代表发言。随后与小组讨论安排大致相同。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发言,应鼓励学生言之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进行有理有节的辩论。同时,也要掌控讨论的气氛和节奏,始终保持热烈而不激烈的气氛,避免个人攻击等情况出现。指导同学充分发现和运用团队的优势,在各组集体参与下充分交流信息和碰撞思维,引导学生朝着学术素养塑造方向,将讨论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

教师点评,是PBL教学法案例教学的总结阶段。在讨论完成后,学生能收获多少,与此阶段密切相关。教师要对案例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引导学生从讨论回归书本,从实际回归理论,进一步强化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日后学生熟练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一步步打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4. 优势

①调动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围绕案例给出的具体情景,就某一具体法律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PBL教学法创造了让学生们自己去发挥、去探讨的机会。PBL教学法将学习与更大的学习任务或问题挂钩,不仅涵盖了法律知识、理论,而且还涉及了关系到社会背景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知识。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查阅参考资料,讨论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思考和整理相关的法律处理,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专业及相关知识,使学生跳出了书本条条框框的束缚,变被动为主动。

②培养综合能力。Prince等对采用PBL和非PBL教学模式的荷兰4所医学院校两千多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PBL毕业生职业技能、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与非PBL毕业生的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调查分析也表明,PBL教学模式下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培训质量更为满意。

金融企业会计模拟案例教学探索 篇4

“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是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殊行业的专业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好这门课,不仅对学生进入金融行业就业有帮助,也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会计和金融课程有促进作用。由于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不能将此课程完全作为一门实践课,而是应当配合相应的理论设置相应的模拟案例,通过模拟案例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

2 金融企业会计模拟案例教学现状

2.1 院校间差距较大

在部分职业类金融院校,由于直接面对的是银行等金融单位的订单式就业,在金融企业会计的教学中注重与模拟实验教学相结合,且部分院校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且与实际较为接近的实践教学系统。然而在本科类院校,更加注重金融理论教学,对于金融实践课程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教师大部分没有金融行业的实践经历,因此并未形成具体的系统性实践教学。从目前的就业情况看,本科类院校毕业的金融专业甚至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大量进入金融行业,且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具体综合柜台、贷款等业务。因此加强本科类院校金融相关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必要,而金融企业会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此课程可以通过强化模拟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

2.2 模拟教学方法单一

在很多本科类的院校,模拟实践教学只是根据购买的软件进行操作,没有形成模拟案例实践教学系统。一方面对单据填写和流转的认识浮于表面,单据的填写毫无规矩,单据流转仅靠流程图进行认识;另一方面,对应每一项业务的模拟案例较少且不成体系,在模拟案例环节没有切实让学生进行具体角色的扮演以及角色之间进行配合操作。因此学生对业务的理解无法深入且兴趣不足。

2.3 考核方式单一

本科类院校该课程的考核重点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以及相关业务会计处理的考核,因此仍然是偏重理论。如果建立系统的模拟实践案例,可以在分值上有所侧重,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模拟案例教学改进

文章主要针对本科类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以及二本类院校结合金融企业会计对此门课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同时目前教学中金融企业会计主要侧重在银行会计,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也主要针对银行模拟实践案例。接下来结合本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几个业务环节梳理模拟案例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存款业务模块、贷款业务模块、结算业务模块、外汇业务模块、代理业务模块五大主要模块。这五大模块涵盖了目前传统银行的主要业务,对于学生进入金融行业,从事各种岗位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1 存款业务模块

存款业务模块又分为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对公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课程设置中更加偏重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的业务介绍及会计处理,对应模拟实践也更多会侧重个人业务。但这样不能让学生对存款业务有整体的认识,因此对公存款业务也应当并入这个模块。在各个子模块中根据具体业务特点设置开户、续存、支取、销户等业务以及对应模拟案例。另外对公存款业务中,虽然开户环节比较复杂,也要让学生有所体会。同时每项业务要确定需要学生掌握的凭证数量,从凭证的填写、凭证流转的程序、凭证的留存等方面对学生安排模拟案例环境进行训练。

3.2 贷款业务模块

贷款业务模块可分为个人贷款和对公贷款。由于该业务在现实中需要涉及繁多的步骤并涉及银行的很多部门,因此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侧重。对于购买了贷款业务软件的学校,可根据软件的内容进行模拟练习。对于没有购买相应软件的学校,可以将重点放在借款人的综合评估,设置几个借款人的模拟案例,练习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最后形成是否同意借款的综合评价,可加深学生对业务原理的认识。

3.3 结算业务模块

结算业务模块主要包括支票、本票、汇票以及汇兑业务等。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流程的理解,使学生对资金和票据流转过程有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是掌握流转中涉及的会计处理,加深学生对业务的认识。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还需要相应的模拟案例的练习。根据各个结算业务,可设置较为丰富的案例。在模拟中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分别负责票据的填写,使票据在不同的角色间流转,通过主动地实践,学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4 外汇业务

外汇业务模块主要包括结汇、售汇以及套汇业务。具体业务中凭证使用较少,且没有复杂的流转过程。因此这里的教学重点在于对外汇理论在业务中的理解,以及换汇过程中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买相关软件进行教学。

3.5 代理业务

代理业务在很多金融企业会计教材里面没有相关的内容,一方面是因为代理业务涉及的会计处理主要是手续费收入的核算,另一方面是目前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不断,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代收水电费、代发工资、代销保险和基金等传统业务。但作为银行业务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学中也应当有所交代,再配合相关软件把基础业务加以练习,学生会对银行业务有全面的认识。

总之,在本科类院校中,金融企业会计这门课程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摆设,应当让这门课在理论上发挥出其对金融类和会计类学科的连接作用,同时以此课程建立相应的模拟案例教学系统,并在最后的考核中对实践部分有所体现,提高学生对金融以及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枫.金融企业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郑红梅.模拟银行综合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孙伟艳.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教学[J].黑龙江教学,2011(7).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5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页/【

2384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京剧脸谱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在新时代下如何更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我认为应该注意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认同,是一个兼顾古今的科学系统。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个层面的倡导: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中,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恰恰又是现代文明的标尺,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当中如何系统性、科学性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到课堂教学之中,便是我等教师有必要关注、有必要学习、有必要推进的重要工作。

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升级的镇痛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古与今、中与洋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甚至在新兴科技手段的冲击下发生了洋进中退、厚今薄古的不良风气。因此,在广大学校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其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政方针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追求现代文明的和谐演进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胸襟的知礼守法的学生群体。

(二)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也有悖于时代精神的内容。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甄别、去芜存菁,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发觉与当代转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明相融相通,与新型课堂相结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要求。

(三)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区域众多,一些有特色、有传承的地方文化亦可适当引入到教学中,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作用,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地方区域文化中去教授给学生。XX省自古就是一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的沃土。这里不但人杰地灵,而且风景秀丽。因此,充分开展地域文化资源的体验课、兴趣课等课程,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不断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现今的教学中不但很有必要,而且亟须开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现阶段的语文教材,我开展了一堂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戏剧脸谱兴趣课,将传统戏剧文化与地方历史名人融在一起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把“公正廉明”的优秀品德向学生做一定的普及与渗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

(一)《唱脸谱》歌曲MV及京剧《打龙袍》选段;

(二)对应《唱脸谱》中歌词所唱人物,配上京剧中的脸谱图片;

(三)重点介绍包公的脸谱,并对脸谱形象和人物生平做简要介绍,配上包公的画像、影视剧照以及包公祠、包公园的图片。

三、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对戏曲等传统文艺的兴趣;

(二)通过认识包公,引导学生从包公事例中汲取优秀、向上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首先询问同学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歌曲,歌名是什么,如有活跃学生可请其现场演唱几句。(生十分活跃,频繁举手报出歌名)

2.进一步发问:“除了歌可以唱,还有什么是可以唱的?”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唱戏”。(生答“唱戏”)

3.再提问:“同学们都会唱歌,哪有没有哪一位同学会唱戏呢?”(生不能唱,有答家中爷爷奶奶爱听戏者)

4.最后导入:“既然大家都不会唱戏,老师也不会唱,不过我们先来听一首有关于戏曲的歌好不好?”(生集体答“好”)

(二)播放《唱脸谱》MV

(生观看)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唱得是什么呀?”(生不能答)教师将脸谱这一词介绍给学生,点明脸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三)不同人物的脸谱展示

依次将窦尔敦、张飞、典韦等人物的脸谱图片放给学生观看,看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颜色的脸谱,为什么。(生讨论,各执看法)待讨论完毕,请学生回答。(生多喜欢鲜艳、夸张的脸谱)学生答后,教师将不同脸谱颜色对应的不同人物性格粗略地向学生讲一讲,以引入下一环节。

(四)包公脸谱介绍及包公文化概述

在大屏幕上展示包公的脸谱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黑脸”表现出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而后请学生回答。(生讨论,有回答严肃的,有回答厉害的,有回答很容易晒黑的)因学生答案多样,教师暂不总结,而是播放《打龙袍》高潮片段,通过戏中人物动作再次询问包公是怎样的人。(生观看,回答教师问题)根据学生第二次的回答,总结出包公的人物形象:正直、廉洁、公正。同时结合《打龙袍》的主要情节,将人物形象的关键词与包公的小故事相对应,播放包公的画像、剧照。最后询问学生:“大家知不知道包公是哪里人?”(生回答,不中)教师告诉学生,包公为合肥人,简要介绍其生平,同时播放包公园、包公墓等图片,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去过现场,没有去过的可让家长周末时带去游玩。

(五)思想品德教育

以包公为榜样,询问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生多答“好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突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做欺软怕硬之事,要团结友爱,公平公正。

全课到此结束。

六、教学反思

戏曲艺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且其表现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深奥晦涩,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有一个最基础、最初步的了解即可以。同时,抓住“包公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他出生在合肥”这句话,浅浅地点到思想教育,以免学生不知教师所云。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管理学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33-02

《管理学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我院2003年成立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2011年成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把管理学基础纳为这两个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管理学基础》已经成为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因此,如何选用适合于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案例教学是我非常亲睐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侧重实践和案例的讲解分析,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则更注重概念定义的讲解,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学习。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主张案例教学应该作为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也有人认为传统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因此为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满意度。笔者在给几个年级、专业讲授《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并跟踪了解了教学效果。

1 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便于比较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教学效果,首先选择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为确保比较结果更公平合理我选择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9-1班和公共事业管理11-1班两个班级作为试点。因为这两个班级专业相同、授课教师相同,授课时间分别是上下两个学期。时间间隔较短,并且都是文科生。最后确定管理09-1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管理11-1班使用案例教学法。(为方便起见,以下称传统教学班为A班、案例教学班为B班)这两个班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课堂教学的设计

2.1 传统教学(A班)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其特点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分级要求,也就是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使学生听课能够分清侧重点,教师利用讲解、书写板书和PPT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则完全接收教师的教导,并按照教师要求,回答一些问题,并完成课后作业,这是一种在当前教育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2.2 案例教学(B班)的课堂教学设计

(1)学生自行准备。

在学习新章节前一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准备。

第一次案例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对公共事业管理11-1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后上课按照此分组方式不变,具体划分5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每组设一个组长,小组成员可轮流担任组长。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进行讨论,教师不进行干涉

(3)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的组长,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处理意见,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性回答。每组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10min以内,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4)总结阶段。

在各小组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做出点评,并对重要知识点做出讲解。最后教师安排学生课下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 教学效果的分析

期末考试和平时课堂发言情况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具体比例分配如下:本门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包括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期末考试占80分,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选择题和案例分析;平时成绩占20分包括:阶段性测验10分、学生出勤情况4分、学生课堂表现6分。

3.1 试卷结构及考试成绩统计如(表2)

3.2 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

(1)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主观题)来看,A班平均分为19,得分率为63.3%;而B班平均分为86.7%,可见采用案例式教学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强于传统授课班。

(2)从知识点掌握部分(客观题)来看,A班平均分为41.5分,得分率为83%;而B班平均分为31分,得分率仅为62%,可见传统教学知识点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案例式教学。

(3)平时表现成绩,因为我校对学生管理较为严格,不存在旷课的学生,并且学生对专业课重视程度很高,回答问题比较积极,A班平时成绩为16分,B班平时成绩为17分,无显著差异。

(4)平均成绩来看,A班的平均成绩为76.5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74分,因此管理09-1班与管理11-1班级期末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4 结语

传统讲授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但是单纯的采用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期待和依赖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案例式教学使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是单纯的案例教学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容易使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就一味的采用案例式教学,也不要为了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就忽略了能力的提高,而完全采用传统式教学,关键是我们要弄清什么时候用传统式教学、什么内容要用案例式教学;怎样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这并不是矛盾,而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并非是一种方法讲到底。

参考文献

[1]戴瑞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7(15).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金融教学,应用

随着金融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社会和金融企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注重金融人才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注重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 因而注重综合能力提高的案例教学法也逐渐被各个高校应用到金融教学当中。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下, 高校金融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都会得到提高。

一、案例教学法的论述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 因而案例教学法也被人们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其大体内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提出案例, 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再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疑问,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解决问题, 最终得出结论, 同时进行相应的评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案例教学法被注入了新的界定:即在课堂上, 老师通过案例来设置相应的情景, 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讨论、分析, 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 注重案例的实用性

案例教学法中对案例的选择一般都是要求能够贴近实际生活, 同时也会注重案例内容在情节上的跌宕起伏, 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通过在案例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 让其通过自身角色在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 从而联想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会遇到的问题, 进而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要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2. 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在氛围上是比较活跃和轻松的,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同, 课堂上师生是双向互动的, 老师去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案例, 学生是案例教学中的主体, 因而他们自由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 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在老师的协助下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 而且师生的共同参与也是案例教学法得以实施的一个重点。

3.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的过程是设置案例, 然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 因而在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决, 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

4.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中, 学生通过相互的合作与交流来解决案例, 在这过程中, 他们的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 同时经过彼此之间意见的讨论与争辩, 能够提高自身的说服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而且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 能够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的心态, 最终对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金融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 当前高校金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高校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注重教得过程, 主要以知识的授予为主,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调动, 而且老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只注重系统性, 而不注重实用性, 最终导致在枯燥而单一的课堂上, 学生对枯燥的金融理论知识也没有多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久而久之, 在金融专业的学习上就产生了懈怠、厌倦的心态。

(二)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金融教学中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 因而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解决, 能够提高学生们对金融知识的运用, 有利于提高他们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技能。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金融的教学课堂上, 老师提出的案例都是与所学的金融知识相关的, 因而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同时, 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3. 有利于老师更好地启发学生。

在提出案例之后, 老师会正确地引导学生该以怎样的思路去进行探讨, 从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 努力地去进行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间的共同参与是实行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点, 课堂上,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老师与学生之间会进行知识、思想以及技能方面的互动, 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5.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而不是单向的知识授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金融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步骤

高校的金融专业属于经济类的专业, 纵观当前高校金融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着重教的过程, 而不注重学生真正掌握到的能力, 因而在高校的金融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金融现代化的发展, 金额业务几乎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都会办理的, 因而金融问题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高校应该将案例分析法运用到金融专业的教学当中, 促进学生们金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发展。以下论述了在高校金融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一) 设计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老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既要注重其实用性, 又要符合教学的目标,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具体的要求如下:

1. 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要具备一定的典型性。

2. 案例必须要是精炼的。

3. 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能够针对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形式、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来进行金融教学。

(二) 出示案例

将案例进行出示, 可以选择在所讲金融知识之前, 通过案例的出示引入所要讲解的金融知识, 同时选择在金融知识的讲授之后, 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巩固学生们对金融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当然了, 具体的顺序还是要依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来定。

(三) 分析案例

对案例的分析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那么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首先老师要对案例的背景、内容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然后才能正确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而且老师在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 要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同时提出一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此外, 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要结合教学的目标, 在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讨论和交流的时候, 要注重他们讨论的节奏以及氛围, 更加要防止他们跑偏题。在小组表达观点的时候, 可以向其他小组提问是否同意该组的观点, 如果的又不同意的小组, 可以提出让他们来进行自己观点的论述, 之后可以再让别的组来进行补充。要争取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有发言的机会, 做到人人参与。

(四) 总结并评价案例

学生在经过分析和讨论之后, 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了解决的办法, 最后要有老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于学生们在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成绩, 老师要加以指正和补充, 但更多的还是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要对学生们进行提问, 诸如在这次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中, 同学们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等等。在对学生案例解决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之后, 可以让学生们写下心得体会,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掌握到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概括, 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案例教学法所带来的成效。

综上所述, 面对当前金融现代化的发展, 社会和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提高, 因而高校应该加强金融教学的改革, 更新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对高校的金融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但是只有各个高校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的引用势必会带来质的提高, 会真正培养出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西学院学报, 2009 (3)

[2]刘建莉, 杨洁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0 (10)

我国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篇8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

金融学在本科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 研究和分析了金融体系、时间与资源配置、价值评估、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以及公司金融等等。这些复杂的理论和模型联系着现实中的货币、资本和财富运动, 因而使用与现实相联系的案例来讲授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1]。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帮助学生加深对金融学理论的理解

金融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任何一部分内容都针对某一特定经济运行环节, 需要在实践中找出相关的案例来佐证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的目的。另一方面, 金融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存在大量数理逻辑推导、图表和公式等。案例教学以生动的形式将复杂的金融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避免了学生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际感受的状况, 还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2]。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融学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 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授课时, 由于包含较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复杂、枯燥, 不易掌握和运用。通过以经济生活或贴近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学案例, 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金融学知识的动力,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论认识。

(三)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如果只局限于书本,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很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 致使学生对金融学的实质的理解很浅薄, 仅仅停留在运用模型、公式来解题的层面, 知识面就会变得狭隘。使用案例教学能促使学生将金融学中的理论知识或模型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当中, 同时推动学生去主动了解现实的经济形势与状况, 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3]。

(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不易理解, 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来说还比较片面。学习金融学不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其所学理论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推理、分析及表达等能力, 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相关的实际经济生活进行思考, 学以致用。

(五) 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通常都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金融学的本科教学也不例外。而这种课堂氛围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使学生融入良好的教学氛围当中,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地思考, 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 对案例教学的性质及目标认识不到位

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 力图通过案例的描绘将学生带入金融事件中, 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案例教学的课堂上, 案例讨论多数是以老师为中心来开展, 仍未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这种教师向学生单方面输出式的教学方式, 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深度[4]。师生角色的异位使得我国的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性不够, 也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差。

(二) 本土化案例比例过小

在我国本科金融学课程建设中, 专门的金融学案例教材较少, 导致很多教师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选取国外的金融学案例教材。这些案例虽然形式规范, 内容全面, 但毕竟是围绕西方经济形式展开的。而我国与西方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模式等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 一方面学生对西方经济制度的不熟悉可能会导致不易理解, 不能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学生一味关注西方经济, 对于我国国内实际经济形势了解较少, 不能满足我国对金融学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 能结合我国目前金融实际状况撰写出理论与应用上的本土化案例很少, 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案例的讨论、辩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目前, 我国商学院案例库中本土化案例入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 但仍不能满足金融教学对我国本土案例的大量需求。

(三) 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案例教学的模式中,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金融学专业, 更需要具备一定时间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教师。但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建设时间不长, 加上金融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对于案例教学的忽视, 使得目前金融学教学中真正具有较高案例教学水平的教师匮乏, 师资力量薄弱[5]。

三、金融学案例的撰写

(一) 案例素材的选取

案例本身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在金融学案例素材的选择中, 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内容的可读性, 尽量贴近生活, 使学生感觉到金融就在身边, 可以学有所用。案例教学的素材选取应直接来源于实践, 在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保持金融事件的原貌,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把握金融基本理论和观点[6]。金融案例的撰写者更要密切关注金融时事变化, 以便提供给学生生动及时的案例。鉴于现有的金融学案例多以西方的历史文化为背景, 系统的本土化金融学案例匮乏。因此在金融学案例的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引用西方国家的经典案例,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 有关部门更要重视案例素材的收集, 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调查和访谈企业工作, 并安排专人从事案例编写。

(二) 案例内容的设计

金融学案例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类是为了讲述该节的知识点、使理论知识更易被学生理解而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在内容上首先要营造事件背景, 事件要清晰生动并具有逻辑性, 随着事件的发展自然引出知识点的讲解。比如在兹维·博迪 (Zvi bodie) 等著的《金融学》教材中[7], 讲解生命周期储蓄模型时以案例的方式更生动地阐明保持消费支出相同水平的储蓄或支出方式, 并自然引出人力资本以及永久性收入等概念。再比如在该模型的延伸运用上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提出“你是否应当投资于一项专业学位?”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进而又引出成本与收益的计算。第二类是在讲授完一章或一节的知识后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而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的内容要有特定的经济背景, 描述具体的经济事件。例如, 国家或金融机构推出新政策、金融体系面临某种压力等实际经济情况, 并由此展开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在这种案例中可以引入专业术语, 并做出简要解释方便学生理解。内容上最好使用真实发生过的经济情况, 并引用数据使案例严谨清晰。

(三) 案例写作的框架

金融案例无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写作的大体框架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引言:

要开门见山做到点题, 交代案例背景, 其中包括案例主体 (个人或企业) , 必要的经济环境交代, 根据真实事件编写的案例还应注明时间、地点、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 尽量简练。

2. 相关背景介绍:

包括行业背景、公司历史及财务状况、主要人物和事件等, 内容翔实, 能有效辅助案例的课堂讨论分析。

3. 主体内容:

案例所涉及的事件发展过程进行详尽生动地描述, 还应包括与案例内容相关的调查统计数据、金融学概念或公式注解等。大中型案例适宜分节叙述, 并拟定节标题;陈述案例时不要出现作者的主观评论, 决策点清晰明确, 案例的内容及使用的相关数据需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结尾:

案例的尾声或以第三人称的总结评述。此部分用于引导学生明确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教学案例还应附案例的使用说明, 基本结构包括:

1.教学目的及用途:适用对象, 教学目标等。

2.思考题:提示和引导学生思考方向, 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一般2~5题为宜。

3.分析思路与理论依据:给出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所需要的金融学相关理论, 及具体的分析计算结果。

4.关键点:案例分析中的关键之处, 所涉及的主要金融学知识点等。

5. 建议的课堂计划:

就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小组的分组及讨论内容、案例的开场白及总结等提出建议。

(四) 案例编写的技巧

案例撰写时, 应以教学目的为本, 撰写能反映教学主要内容的典型案例,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写案例要随经济形势而变化, 最好能反映社会舆论热点, 利于激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要能够将案例教学目的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 通过案例将课本中的金融知识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在撰写过程中还应准备包含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框架的相关阅读材料。

金融学案例本身既不能是抽象的纯理论性内容, 也不能是简单的事例的罗列, 还应包含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能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空间的引人深思的金融案例, 使用时教学效果才会比较理想。此外, 教师应以我国经济发展为背景编写本土化的金融学案例, 更多地关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以便更好地将金融学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案例的编写还要符合使用对象的情况, 既不能太复杂难懂, 使得学生无从入手失去信心和兴趣, 也不能过于简单、缺乏知识含量。因此, 编撰者需广泛收集素材, 尤其是我国金融领域内的案例素材, 建立适合本科金融学教学的案例库,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类课程的案例教学。

四、案例的使用及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案例的使用

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日常教学当中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机会, 旨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学活用的能力。在教学案例使用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使案例更加有效地融入理论教学当中。案例教学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讲解式案例教学法。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 需要教师生动并且清晰地将案例讲述给学生, 紧靠教学目的、围绕重点难点, 叙述出案例中所反映的金融问题, 从而阐明金融学理论原理或模型方法。

2. 随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法。

在金融学教学的过程中, 由教师将案例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学生, 并提出金融性的思考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汇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解决实际经济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书面式案例教教学法。

教师给出书面案例, 由学生来撰写有关案例的分析报告, 提出解决该金融问题的方案或对策。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 同时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案例本土化。

20世纪初, 案例教学法最早被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管理课程教学当中。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并将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教学中。我国目前本科金融学教育中, 大多使用的也是国外教材, 例如由兹维·博迪 (Zvi bodie) 等著写的《金融学》一书, 其中所包含的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例, 而联系到我国实际经济情况的案例却很少, 因此学生在金融学的学习中大多接触和分析的是严重脱离我国经济实际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及相关学者积累我国经济运行方面的资料, 编撰“本土化”的案例, 让学生快速融入案例当中。

2. 案例的使用需符合教学目的要求。

金融学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并能将其运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当中。因此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理论教学方法, 而是通过案例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金融学案例教学在方式、时间等方面都要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 实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完美结合。

3.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中, 教师是大多通过讲授的方法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扮演着处于核心位置的输出方的角色, 而学生则成为了被动的接受方。这种角色定位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教师来设计和展示金融学案例, 不要一味地输出理论知识, 而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面对案例中的所描述的环境时, 能够摆脱被动学习的束缚, 自主分析、大胆质疑, 通过亲身参与案例讨论来自主学习。

五、结语

金融学案例教学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现阶段尚缺乏“本土化”金融学案例, 且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中还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我国金融学案例的撰写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期望能够对改善我国金融学案例教学现状, 推动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摘要: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其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对提高本科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金融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及案例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现状, 接着从教学案例的撰写、使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方面阐述了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 2013, (3) .

[2]石巧荣.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 (4) .

[3]萧毅鸿, 周献中, 凌海风, 唐建, 案例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32) .

[4]张中锦.案例导向型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3, 26 (3) .

[5]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 2011, (6) .

[6]孟令国.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 (6) .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9

1 案例教学的特点和必要性

所谓“案例”就是指教材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实例,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能典型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事例。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举例,它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使学生能从特殊归纳一般,是一种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西方国家,案例教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师教育中,许多大学还建立起了案例教学的网站,举办过案例教学的比赛,还开发了许多适用于教师教育的在线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集实践性、直观性、启示性于一体。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如何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此外,通过案例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极为必要的。它可以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方法因教学情境而有所不同,笔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

(1)在讲授金融市场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理论时,采用说明式案例教学,用案例来辅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比如在讲到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时,举了一个期货的套期保值例子:

河南某大型油脂加工厂于1999年底因生产需要在美国市场上定购了一船大豆,总共5万吨,合计进厂价为2240元/吨,当时国内大豆现货价为2300元/吨,此船大豆船期为三个月,即2000年2月中旬才到。企业担心到明年2月若大豆价格下跌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回避这种价格风险,该企业决定通过期货交易来进行套期保值,于是在河南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开立了一个期货交易帐户,当时大连大豆3月合约期货价在2400元/吨左右。通过河南中期,该企业果断在期货市场上以2380元/吨的价格在3月合约上卖出5万吨的期货合约。春节过后,大豆价格果然大幅下跌,跌至2100元/吨左右,该企业在现货市场上大豆每吨亏损2240-2100=140元,5万吨共亏损700万元;而同时,因期货价与现货价具有同方向波动的特点,期货价也跌至2200元/吨,这样,企业通过卖出3月期货合约每吨获利2 3 8 0-2200=180元,5万吨共获利900万元。期货现货赢亏相抵后,该企业不仅没有因为现货价大跌受损失,反而赢利200万元。

通过这个套期保值案例,学生很快就对抽象的风险管理功能有了形象的理解,同时也掌握到如何运用衍生工具来管理风险的方法。

(2)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理论热点问题,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资本市场工具时,恰逢财政部上调印花税率,遂以此为背景作了一个案例,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案例背景:财政部5月29日深夜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上调当日,上证综指收盘下跌281.84点,报4053.09点,跌幅达6.50%;深成指收盘下跌829.45点,报12627.15点,跌幅达6.16%。在两市成交量以4152.6亿元再度创下了历史纪录的同时,12346亿元市值在一日内灰飞烟灭。对此次上调印花税市场反应不一,有人认为目前股市指数涨的过高,交易过度频繁,而上调印花税税率主要就是为了抑制股市的过度投资,是个比较好的决定,因此市场会做出相应的反应,短期内进行幅度较深的调整;也有人认为上调印花税会令做庄交易成本增加,但对散户实际影响不大,主要是心理影响。

讨论:

1、何为印花税政策?政府如何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

2、此次印花税政策出台的背景?

3、历次印花税上调对股市的影响?

4、此次印花税上调对股市的影响预测及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

在进行讨论前,先把案例发给大家,并让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讨论后派一个代表来陈述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反驳,最后再进行概括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在总结中,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之前讨论的内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有可能的话,还会提出新的问题,比如让同学们思考下一步政府还可能出台什么政策来抑制股市过热等等。时间总共控制在30分钟。由于案例紧密联系实际,同学们的兴趣很大,大家积极查阅相关的书籍、报刊和网站,然后经过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这种讨论不一定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最主要是同学们能够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大家由于害羞还有点放不开,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学被吸引加入到讨论中来,最后大家对印花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作用都有了全面且较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对如何抑制股市过热也有了较深的了解,教学的目的也很好达到了。

此外,为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我还定期让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即由学生自己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编制成案例,然后小组讨论得出本小组的观点,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向大家作报告。其他小组也可以向主讲小组进行提问,最后根据主讲小组的表现,按照幻灯片制作、语言表述能力、逻辑性、理论性和启发性这几个标准由老师和其他几个小组对该组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该组此次案例分析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实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选取合适的案例

这是成功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在案例教学中容易出现为案例而案例的情况,就是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运用了案例,但这个案例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并不紧密,对说明问题也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学了这个案例也并无多大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选取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案例。教师经常会发现现成的适合教学的案例很少,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案例。教师平时要注意从多渠道多途径收集与教学有关的案例,比如从各大财经报刊杂志、网站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金融市场有关的资料,此外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较快、变化较大,还要注意不断更新旧的案例,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目的。

3.2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一个主要缺陷是时间往往占用过长,特别是讨论热烈时往往时间难以控制,这无疑会挤掉了传统理论教学的时间。而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概念理论都没有掌握的话,是不可能结合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考虑到本科教学及金融市场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应在传统教学上分配较多的时间,尽量避免案例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一方面当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比如应事先把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作准备,或者在案例讨论时事先明确规定讨论的时间(一般在下课前留20-30分钟,这样时间易于控制),在讨论时能恰当的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内容上来,最后适时进行收尾总结。

3.3 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

案例教学成功运用的一个关键点是案例的收集和编制,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仅靠个人力量很难收集和编制出众多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这就需要学院或系里教研组集体编制案例库,学院应当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案例库的建立。此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心血,因此需将案例教学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由此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就需要对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它制度协调,以保证能有足够的持续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陈子清.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审计月刊,2001,(10).

[2]唐世纲.案例教学的价值取向[J].人民教育,2007,(9).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10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及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casestudy)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将学生带入典型案例的特定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

金融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表现为:一生的渊源上来看,其理论主要产生于人类最早的货币借贷实践活动,金融学的理论多数是从金融市场运行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二是从内容上来看,不论是货币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还是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都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任何一部分内容,都针对着某一特定的实际的经济运行环节,都需要在实践中找出其相关的案例来佐证,以便加深学生对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三是从学习目的上来看,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金融学也是致用之学。学生学习金融学理论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金融学其教学内容在表面上表现为大量的数理逻辑推导、图表、公式及数学证明等,比较抽象。加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直接由中学考入大学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经济的了解,尤其是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行过程、货币市场与金融工具创新等实践的深层次的了解。因而,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传授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增强金融学理论的现实感。将国外成熟先进的金融学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案例分析成为一种最合适的载体。比如在讲完金融衍生工具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郁金香泡沫、327国债风波等案例,学生们都能表现出浓厚兴趣,能自觉地把学过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而金融学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通过案例教学这一载体,这一难题就可迎刃而解。因为金融学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或贴近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成“其乐无穷”的求知欲。以货币职能教学为例,按原来的教学模式对其基本理论进行系统讲解,由于该理论包含了较多的专门术语,许多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和运用。而如果从“你会花钱吗?”、“电子货币是钞票吗”等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问题入手,则可以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阶段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综合案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内容复杂、头绪诸多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完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等基本理论之后,就可以选取“我国过剩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以强化所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案例穿插设计

在讲解某一章节金融学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案例加以分析说明,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这一形式主要适用于理论讲解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如讲授货币需求和供给时可以联系“我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讲授行为金融学时以“人的非理性行为”为例来解释;这些例子都是金融学中的经典例子,具有不可替代性,也会使得学习金融学变得兴趣盎然。

(二)小案例讨论

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小案例,让学生自由分析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一形式主要适用于对某一章或某一问题的理解。如讲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热钱”等。采用这一形式应当注意的问题是所选案例要紧扣所讲授的金融学理论,并且案例不宜过分复杂。

(三)综合案例讨论

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金融学理论问题系统讲授结束后,有意识选取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例如在讲金融危机的案例时,授课一开始,先向同学们提供有关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资料:从1997年7月2日泰铢贬值开始,直到1999年7月2日,东南亚各国才逐渐走出了长达两年的金融危机。在看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接着,大家一起分析什么是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以及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何来应对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由东南亚金融危机联系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为使我国远离金融危机,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使我国经济在新世纪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的案例教学课,必须注意案例教学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布置题目、分组讨论、同学发言、教师总结等。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事物。多媒体教学可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是展现案例教学的最好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实践中遴选出来的特色案例直观地通过动态化和形象化画面表现、演示出来。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模拟仿真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领会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难点问题。

(二)教学案例“本土化”

“本土化”是针对金融学教学中的“西方化”提出的,指金融学案例教学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具体国情相适应。从20多年高校进行金融学教学实践来看,所运用的大量案例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事例,而我国本土所产生的实际案例很少,从而导致了在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严重脱离我国实际的问题。因而,搜集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就成为任课教师的主要备课任务。案例的搜集,虽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但作为金融学任课老师,必须学习、阅读我国经济运行方面的资料,日积月累,渐进形成案例本土化。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金融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金融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解决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这就要求金融学的案例教学方式、时间、数量都必须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时数和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案例教学内容。如研究生、本科、专科教学内容,应区别对待,难度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金融学案例教学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金融学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组织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采用穿插安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尽可能实现案例本土化,从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教学,实践性,综合素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磊.加强金融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0(3):63-64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 篇11

1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我们的课程教学必须围绕能力培养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多数高职院校财经金融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别,且前开课程和后续课程有所不同。其次,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参加高考而未能被普通高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其数学功底多数不如本科院校学生,所以在理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会有较大障碍。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弱,因此,作为高职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从现实案例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通过案例的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在高职《国际金融》课程中的运用方式

2.1 案例准备

首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以下准备:(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案时,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一定要全面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案例教学。结合《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特点,很多都是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比如: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影响;汇率制度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等,这些知识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而且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案例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学生要明确案例讨论问题的核心,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观点的归纳。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每个参与的生都应该按照教学计划提前预习,熟悉案例,收集资料,并解答思考问题,归纳自己的观点,提出存在的疑问。这样在案例教学时才能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多层面地剖析案例反映的问题。

2.2 案例教学实施

首先,教师应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流程:案例内容介绍、案例问题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并最终有导向性的到达要学习的知识和理论上。其次,在各个环节教师都需要把握节奏,调动或控制课堂场面,使得整个过程在轻松、融洽、民主的氛围中完成。

在案例介绍与案例问题的提出部分,教师尽量将案例事实阐释的简单、生动、容易理解,问题要求提出须明确。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应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师应既让“风筝”飞的高;又能时刻把握住“风筝”的线。即尽量给学生创造轻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发挥,各种不同的观点与思想相互碰撞,在讨论与争辩中获取知识,激发灵感,提高能力;与此同时,要紧密的关注其中的问题:比如防止过分的脱离主题,避免出现过分冲突,避免少数学生“包场”,对有沟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等等。

教师点评与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是案例教学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最终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教师针对讨论环节学生的充分发挥,给予总结和评价,进一步清晰梳理学生的观点,使得部分观点得以升华,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能力提升的空间。

3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3.1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考虑到高职教育及金融市场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应在实践教学上分配较多的时间,尽量避免案例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一方面当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在讨论时能恰当的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内容上来,最后适时进行收尾总结。

3.2 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国际金融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因此国际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而要围绕一个理论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国际金融环境、理论命题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而更有助于国际金融案例教学的开展。

3.3 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也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时事,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广范围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的推广,有不少案例集相继出版,同时有些教材里也包括了案例资料。但选择案例一定要新,最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案例更容易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因为事情正在发生,会有许多新闻报道,学生处于事件环境中,感觉更真实。

参考文献

[1]文婕.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改革.才智,2015.12.

上一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下一篇:PDCA持续质量改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