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2024-09-20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精选8篇)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篇1

案例题:

1)每篇内容包含那些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具有哪些贡献?

答:《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的力量,也蕴含着改造自然过程的曲折性和前途的光明性,包含了原始的辩证思想,也包含着“有志者事竟成”、人定胜天的思想。能激发人们不向困难低头,产生敢于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的《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三篇文章被称为“老三篇”。三篇文章篇篇经典,字字珠玑。饱含着中国传动管理哲学思想,是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文章风格朴实、说理透彻,极具教育意义,分别从不同侧面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了不自觉的阐述。

2)从中国传统人性论角度分析,愚公、白求恩的人格品质。答:愚公不知老之将至,乐观、豁达、胸怀远大、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关于白求恩,毛主席已有论断---“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且颇有些“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和亲身体会和中国传统管理哲学谈谈雷锋过时论和现代发扬“圣人”品德的重要性和遇到的障碍。

答:人说雷锋是一座丰碑,但他毕竟已成历史,今天再提已无必要,不值得今人学习;有人说,雷锋非常可贵,但他只适合那个革命精神的年代,今天情况已经大变;甚至有人恶意贬损雷锋„„我们时常在想:雷锋精神真像一些人说的过时了吗? 周恩来同志曾精辟地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江泽民同志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尽管时代不同,思想各异,今天的我们对雷锋精神的人性化展现有越来越多的不理解,但我们却不能不对雷锋那种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浓情厚爱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国家之为国家,都需要健康的心态和机制来贯穿始终。而雷锋精神,已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一以贯之、气势磅礴的坚守力量。雷锋精神将是一种永远能引起人们内心美好向往的道德关怀,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人文情怀和公民精神。50年了,不管褒贬,我们还在热议雷锋精神,这一现象本身就证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现代社会发扬“圣人”品德对于构筑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但总个别人不理解、不支持,这也是多元化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社会的主流还是好的,大方向不会因为一点杂音而改变。

4)对于批判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3-5点自己的看法。答: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客观分析。3.继承和发扬其中的优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篇2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1999年,教育部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课。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现象、体系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人文类核心课程”,具有其他专业性课程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化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开拓学术视野,延伸思维触角,一直是文化概论课程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国思想文化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先哲思想的精华,领会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能融汇到自己的人生思维中,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笔者试以道家哲学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个案,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初创,《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与人类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们以无穷的思想启迪。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学、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如果学生文史功底薄弱,在理解上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状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明确“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无为而治最早的出处源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常被误解为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其实,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无”,表面上守弱处静,无所作为,实际上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足知止,就已经是有所作为,也能无所不为。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最生动的说明了“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治理国家犹如煎小鱼,煎小鱼乱搅就会搅烂,不乱搅,就是无为。用这种“无为”的办法煎好了鱼,治好了国家,就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在解释清楚“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对“无为而治”的最好实际应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图片与科教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之后进行相关的总结。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说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李冰创建都江堰,2260余年来,川西10余州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沃土。故史称之为“川西第一奇功”。而今,都江堰也是正使用着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地区1010万亩良田和提供7市36县的城市、乡镇的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养殖业用水,旅游业用水。如此通古贯今,造福于人类的大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全世界唯此一处。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坚持以和谐为本。表现出来就是“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

通过介绍都江堰的文化意义,学生在无形中对“无为而治”的抽象思想就有了形象的把握。但是如何与自身、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自己能够智慧生存,我们可以适当的举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用现代管理学的事例来让学生感受“无为而治”的奥妙。老子的思想是管理哲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时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复体味这一思想,从终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们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标与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说明无为而治的现代管理学应用,形象生动,便于说明。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初接触中国文化理论的学生,大都会因其茫如烟海和博大精深而产生畏惧心理,故而教师必须始终做到把自己真正消化的知识和体悟用最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必要时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打消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困难和顾虑以后,就可以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性上倾注心力。我们认为,文化情怀的熏陶和文化生活的创造,是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之所在。通过研修课程,希望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文化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生活里,华贵而不可有铜钱臭,简朴清素而不可邋遢无礼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师生课堂讨论(按各重点、难点章节安排):在上课时事先提出讨论任务,学生听完课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程讨论。事先指定个别同学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完一位发言后,先让其他学生提问,然后作出点评。随后下一位学生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每学期可以安排2次-3次课堂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

(2)多媒体演示、参阅网络:尽量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思考文化现象,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观看有关文化影像:例如在讲述思想文化时,我们既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安排观看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名家讲授来更深刻领悟大家思想之美。讲授器物文化时,组织观看《探索发现》栏目。让同学们感到既在学习,又在享受,调节学习节奏,形成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活跃局面。看完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小论文)。

总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内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中难以尽述,教师必须以轻松活泼的教学技法让学生易学易懂并将其身心沉浸其中。这种教学技法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迫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把握、课堂氛围的调节诸环节上精心推敲并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蔡世华.“中国文化概论”课定位与教学视点[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2) .

[2]刘红.中国文化教法的多元化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 .

[3]宦书亮.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 2008 (5) .

从案例分析谈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 篇3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中国企业;案例分析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办厂,国内许多实力稍强的企业也走出了国门,而在国际化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就是跨文化管理。由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信仰、习俗、价值观的差异带来的企业管理上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企业、甚至世界各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跨文化管理的概念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三、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现状简述

第一,文化排斥增添管理难度。在国际化拓展初期,由于文化因素间的相互排斥,不可避免地产生跨文化冲突。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企业的组织协调与运作模式选择、考核机制的制定等带来一定难度。

第二,激励机制忽略跨文化差异。大多数中国企业采取的目标管理法,从定量考查绩效和定性考查员工思想、态度两方面对员工进行无差异评估。这种方法忽略了企业员工的文化背景,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第三,培训体系不健全。很多中国企业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不愿意对员工进行长期的投资,认为对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员工提供更高的工资等物质激励即可,培训在短期会使企业经济利润减少。所以,国内企业中能做到长远打算、为员工提供提高业务技能、个人能力的很少。

四、从跨文化管理角度分析肯德基(中国)公司和联想

(一)肯德基(中国)公司的有效管理模式

1、产品本土化

肯德基(中国)公司在保持母公司产品特色的同时,还致力于开发具有中国风味的“京、川、粤”口味的新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该公司在维持自己在鸡类食品独特口味的市场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揣摩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推出典型的中国化产品,如十全如意色拉、芙蓉鲜蔬汤、盐酥拌翅等菜式,还根据中国人早餐喝粥的习惯推出“培根鸡蛋灌饼”、“珍鲜四宝粥”等新产品。

2、人才本土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肯德基(中国)公司采用了人才本土化战略,即着力发展、培育中国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本国经济政策、竞争环境和市场特点的优势,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开始到现在,该企业一直保持员工百分百本土化。可想而知,它在中国提供了多少就业个岗位和个人发展机遇。

3、供应商本土化

截至2003年,肯德基(中国)公司的原料供应95%来自中国国内的供应商,这不仅提高了其在中国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更增添了品牌的亲切感,这在中国是很能打动消费者的一点。该公司所采取的供应商本土化战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给自己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带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从跨文化管理角度分析联想并购IBM-PC部

1、跨文化管理存在障碍

联想收购IBM-PC部之后,从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来看,面临着两大障碍。

一个障碍是两国员工难以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中文和英语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沟通障碍。虽然联想雇佣了很多英语优秀的员工,还有专聘的英语教师进行语言培训,但是毕竟与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员工之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员工生长的语境不同。高语境和低语境的差异,更是难以跨越的一道障碍。

另一个障碍是文化认同度差异和冲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仍然是低价格产品和低管理效率。在这样的企业印象下,美籍员工会认为自己企业的文化优于中国企业文化,而中国员工又出于各种情结排斥被合并的外来文化,这两种互斥的态度为后期的文化整合带来难度。

2、双重文化差异

第一重是中美文化差异。根据格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维度、权力距离维度、不确定性回避维度、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维度、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维度五个维度分析,中美文化差异非常大。举例来说,权力距离维度,美国人接受程度低,提倡人与人之间生而平等;中国接受程度高,表现为社会等级分明、权力距离大。联想中国员工倾向于远离权力中心,与上级管理者保持一定距离;IBM美国员工则很少有这种概念,上级也会采用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重是联想和IBM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由于发展历史长短差距大,联想在IT领域的发展晚了近80年。从核心价值观来看,在“裁员风波”之后,联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饱受质疑;而IBM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和激励,设计更完美的绩效激励制度。在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方面,联想作为一家新兴的IT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的文化认同度远没有IBM员工对自己的企业的文化认同度高。而在管理风格上,相比于联想所强调权力距离和科层制管理,IBM的管理风格更加民主。

五、对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启示

第一,实施有效的跨文化培训。一般来说,跨文化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针对总部或第三国的外派任职人员的培训;针对东道国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多元文化团队的组织与训练。主要是对文化的认识、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等。通过有效的跨文化培训,同一企业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沟通更加有效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便利。

第二,创新企业文化,共建统一价值观。不论是跨国企业还是并购重组的企业,由于是跨越文化界限的组织,那么,该企业的文化就不能是单一的某一国的文化,而应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这需要企业内每一个员工的积极参与,为企业的未来共同奋斗。

第三,建立差异化的激励机制。国际化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传统,将不同的激励方法结合并灵活运用。对西方员工实行人本主义激励政策,而对中国员工可采用群体激励的方法。尽可能满足外籍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辅助以物质报酬和提升,而对中国员工应更多适当地添加情感激励。(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裴学成,杨叶倩.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以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例[J].中国市场,2013(3).

[2]操凌嘉,丁艳平.从肯德基(中国)看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科技信息,2010(3).

[3]李建平.浅析跨国公司在华的跨文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4).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篇4

摘要: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要上好一门课有很多的因素和环节。但无论这些“因素和环节”有多少、是什么,它们所指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无兴趣,在教学结束后有无收获、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民俗文化 兴趣 课外实践

0 引言

文化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任何一个教学者和学习者都不应该忽视其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实现文化课教学的最大效益化呢?本文就以一堂留学生的文化课作为案例,对“文化课的有效教学”作进一步的分析。案例描述

案例选择的是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汉语中级班的《中国民俗文化》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一课。

1.1 案例背景。该班学生共15人。其中14人来自老挝,1人来自泰国;9名女生,6名男生;13人最终学历为高中,2人具有大专以上教育背景。在上该堂课以前,所有学生均接受过13个月的汉语学习,学习科目包括汉语阅读、精读、听力、口语,已经完成汉语初级班的学习任务,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中国民俗文化》课为第二学年课程,每周2个课时,已经上课3个月,学生已接受并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春节》是这一阶段当中的一个教学子阶段,分3次课,前两次课每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师连堂授课,每次课90分钟,一共4课时,180分钟;第3次为课外文化实践。全部教学环节在三周内完成。

1.2 具体案例描述。第一次课(2课时,90分钟):课堂PPT教学。教师用讲解、提问、展示相关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导课(8分钟):教师先以提问的方式对上一堂课《中国传统节日概述》进行复习和回顾;学生作相应回答。

PPT教学环节――上半段(45分钟):PPT依次展示春节的含义、起源和历史、“年”的传说、节前大扫除、贴春联、年画和窗花、购买年货、“饺子”的文化寓意、准备年夜饭及菜式的文化意义(如:年年有“鱼”)、守岁、“除夕”的意义、大年初一拜亲友、压岁钱,等等。

PPT教学环节――下半段(10分钟):教师提炼出春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重点讲解,即“包饺子”。在上一段教学过程中,已对“饺子”的文化寓意进行了教学,所以在下半段的时间里,教师主要安排了包饺子整个操作步骤的教学。PPT依次以图文并茂、先文后图的方式展示了和面、拌馅儿、擀皮、包饺子、煮饺子的整个过程。

视频欣赏环节(25分钟):依次播放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学习,必要部分,教师作适当讲解。

作业布置与结语环节(2分钟):教师要求学生课后通过老师、朋友、书刊、网络、影视等途径收集与春节和春节期间中国传统活动有关的素材,每人准备一份《我了解的春节习俗(文化)》的讨论稿,不要求形成书面稿,下一次课作话题讨论。

第二次课(2课时,90分钟):课堂话题讨论。

讨论围绕“春节文化”而展开,主题《我了解的春节习俗(文化)》为上一次课所布置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每人必需围绕主题发言,每个学生发言时长在2-5分钟之间。学生发言的相关内容有:中国红、吃年夜饭的文化、春节庙会、春晚、春节穿新衣、放鞭炮、包饺子、舞龙和舞狮、压岁钱、老挝华侨过春节,等等。当所有学生发言结束后,开始讨论环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之前的话题互相提问。

第三次课:课外文化实践。实践内容――包饺子,实践地点――超市和教师家,实践时间――半天。

教师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到超市购买包饺子所需的材料之后到教师家去包饺子。包完、吃完饺子后,有学生询问现成饺子皮的保质期。他们想买了回国包饺子给亲朋好友吃。教师告知学生,现成饺子皮经不起长途跋涉,最好是根据课堂上教授的“和面”和“擀面皮”的方法回去自己做饺子皮。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课后每人写一篇《我们学包饺子》的作文,于下次上课时交给老师。案例分析

2.1 优点:①文化教学中不丢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国民俗文化》是留学生汉语语言班的课程之一,其设置的主要宗旨还是为语言教学服务。所以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同样也是不能忽视的。该案例中,教师在“PPT教学”、“话题讨论”和“文化实践”三个环节分别运用了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学生作话题发言、课堂讨论、文化实践后写作文等多种形式,在文化教学过程中,穿插了汉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技能训练。②多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了问答、讲解、图示、举例、“以已学带动新知”、类比、图译、讨论、实作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图、文、声、影并茂,实作性强,深入浅出。如:多媒体教学材料(图片、音频、视频)的使用和举例法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点;“以已学带动新知”、类比、图译法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生词;话题讨论法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认知和感悟。③向教学要“质”,而非盲目追求“量”。教学只一味追求“量多”,而不顾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会导致无效教学的产生。特别针对课时量少,内容又比较艰涩的文化课教学更是如此。在此案例中,教师首先选择了放弃教材――北语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文化》。因为经过一年的使用,教师认为该教材难度偏高,不适合该校学生的学情。④留意反馈信息,并以之指导教学。教师注意在每个教学环节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应对处理,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益化。⑤注重文化教学与环境的有效结合。首先,教师亲自带学生到超市购买包饺子的相关材料,而不是列出清单让学生自己去购买,是为了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汲取更丰富的文化养料,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带学生到自己家里去包饺子,既能让学生更直接地融入中国人的家庭,感受中国文化,也能让学生在真正的中国文化氛围中,体验“包饺子”这一中国文化活动。⑥语言教学时不“即时”纠错,而文化实践时则及时纠错。案例中,在PPT教学环节,当学生朗读文章有发音不准或读错现象时,教师没有打断学生,而是在学生朗读完毕后进行纠正,并注意纠错方法。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朗读的连贯性,又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而在文化实践环节,在学生包饺子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学生,当发现不对的地方及时为学生纠正”。这样能有效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能确保学生真正学到、并学好“包饺子”这一文化手艺。

2.2 缺点:①没有教材。虽然教师根据学情自编了相关的文字内容,并通过PPT呈现,但这样的教学效果毕竟不能与教材教学相提并论。仅依赖PPT的无教材式教学,缺少了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多揣摩、课后复习的必要学习阶段,势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②教学时间过长。《春节》作为一个教学内容,耗时三周才完成,每次课之间间隔一周的时间,容易使学生造成知识结构的断层,导致学生遗忘率的升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③教学空间跨度过大。由于教学场地本身存在的缺陷,几个教学环节不得不分开进行。理论教学和讨论环节在教室里进行,文化实践环节就转战到了超市和教师的家中。这样,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拖长了教学时间,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④文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不完整。在文化实践环节,教师没有完全教授包饺子的全过程,之中省略了“和面”、“擀皮”和“拌馅儿”的步骤,使学生不能完整了解到饺子的文化和学习到包饺子的技能。由于缺少了这三个步骤的教授,也连带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如包饺子时面粉的种类。试想,如果学生希望回国以后包饺子给家人品尝(案例中,学生已有这样的需求),而当地又没有现成的面皮和肉馅,学生将很难做出正在真正的饺子;如若学生要自己和面,在选择面粉时可能也会出现问题。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改进对策

3.1 保证教学中有合适的书面材料,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找不到适合的教材,教师(或教研室)应尽量“量身”编著符合自己学校校情和学生学情的校本教材。倘若受到时间、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施,退而求其次,也应该编撰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文字材料,并以纸制形式印发给学生。这些都能方便于学生预习、学习、复习,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教学过程是在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多媒体教室进行,那么,不用纸制文字材料也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布置合理的课后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衔接间隔较长的两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课程课时少,教学时间间隔过长,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尽量减少由此而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更有效地衔接同一个教学主题前后两次的教学内容,教师因根据已上过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并结合下一次课的教学布置合理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温故知新”,并为下一次课做准备。

3.3 针对文化课教学,应配备专门的教学场地。文化课涉及面非常广,特别是中国民俗文化,不仅包括书法、国画、剪纸、中国象棋等相对文静的部分,还包括武术、京剧等动作比较大的活动,更有诸如包饺子、包粽子、做中国菜等需要一些特殊用具的教学。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和经费开支,同时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设备,同一个教学主题应在一段相对持续的教学时间内,在同一个场地完成。如:前半段为理论知识教学,后半段为实践教学。这就对文化课教学的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其间应配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基本的厨房设备、仓储柜等;课桌椅应易于搬动,教学时呈U形摆放……这样势必会带来文化课教学的最大效益。

3.4 文化课教学的教师,在尊重文化本身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文化实践环节教学过程的不完整,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教师了解文化活动的全部过程(如:包饺子的整个过程),但在教学时有意避开了比较麻烦的步骤(如:包饺子中的“和面”、“擀皮”和“拌馅儿”)。这是对文化本身不尊重的表现。其二,教师对文化活动的整个过程了解得不清楚。这是教师自身文化积累不够的表现。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必将给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文化形成阻碍。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文化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需要尊重所要教授的文化,更要努力提高相关的文化素养。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整个《春节》的教学过程,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在轻松、愉悦的节奏下进行。学生训练到了汉语听、说、读、写、理解等方面的语言技能,学习并了解了有关春节各种文化背景和文化现象,还掌握了春节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包饺子”的方法。虽然尚存需要改进之处,但总体而言,《春节》一课符合有效教学的理论,应该可以纳为《中国民俗文化》课有效教学的范例。

参考文献:

[1]臧胜楠.论语文课堂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J].教育文化论坛,2013(1).[2]徐韵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学[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3).[3]史健.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语文教学营养的有效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4]江玲娜.浅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民俗文化教学的必要性[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5).基金项目: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篇5

吉利收购沃尔沃——高攀的跨国姻缘1 1.本案例由天津大学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郭焱撰写,版权归天津大学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所有。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摘 要:本案例从吉利总经理安聪慧的角度直视引起业内巨大地震的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文中讲述了吉利控股公司并购沃尔沃的背景,实施收购的过程以及吉利在成功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整合问题。同时本案例也对并购成功至今一段时间内吉利的运营状况做了进一步阐述,为企业提供一个海外并购的成功样本的同时,也为海外并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充实的教学素材。关键词:海外并购;企业整合;战略管理0 引言 2011年3月27日,瑞典哥德堡,Hotel Riverton正对泰晤士河的一个房间中,吉利总经理安聪慧静静的坐着,面前堆积成山的文件告诉了人们这个男人肩膀上压着多么沉重的担子,而他轻轻翘起的嘴角却显示着内心的愉悦,刚冲的绿茶云雾氤氲,往事一幕幕浮现安聪慧的眼前。1 全球产业重组,机会来临 1.1 吉利垂涎已久,六年等待终结果应该是2008年吧,当时是年终,公司每年最繁忙的时候,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匆忙,财务人事等等各种繁杂的事情一时间出现在了人们面前,让人措手不及。福特公开出售沃尔沃的消息就赶在这么个时候来添乱了,最起码很多职员都是这么想的,这意味着今年的春节又要加班了。依然记得李书福当时很激动,召集我们开会的时候声音大了许多,神采飞扬的眼神告诉了在场的所有同事他对收购沃尔沃的势在必得,也难怪,李总2002年就预测福特会出问题,一直就想吃下沃尔沃这块肥肉,不过当时公司发展刚刚踏上正轨,每个人都只当笑话听听,都没想到收购的契机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2 李总一直对汽车情有独钟,吉利从刚开始做摩托车,到自力更生做出自己的汽车,从低端廉价的经济型轿车到各项测试标准都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的主流轿车,一路风风雨雨,在最艰难的时候李总也没有放弃过做“造老百姓买的起的好车”的梦想。吉利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民营汽车品牌,李总也成为了中国汽车业内的风云人物。镜头前李总最多的话是“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如何让吉利成为世界品牌,成了李总不断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要将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自主研发,要在关键技术上不落人后,另一方面就是进行海外并购,借梯上树。加入WTO后,中国车企按照常规的企业成长方式迅速形成竞争力是不太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总带着我们研究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技术、服务、品质和管理的附加值,最终形成竞争力,得出的结论就是:要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道路。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有可能把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品牌要做到世界先进水平难度则非常大。因此,在国际上并购一个有影响力的汽车公司,以解决品牌瓶颈问题和技术瓶颈问题,是我们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所追求的道路。1.2 福特无奈放手,十年经营无起色

福特公司是在1999年收购的沃尔沃,当时的福特汽车被看作全球最具有营利能力的公司,在1999年《财富》的全球车企排行榜中位居榜首。在当时汽车工业并购做强的浪潮下,福特接连收购了捷豹、阿斯顿马丁、路虎、林肯等豪车品牌。这一系列大手笔的收购与当时的福特掌舵人纳赛尔所坚持的战略也有着很深的关系。他走马上任时福特正值壮年,财大气粗,整个福特的主旋律就是扩张。纳赛尔考虑到自己设定的百万销量目标和沃尔沃在汽车安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顶着福特家族的压力在收购了多家品牌后又斥巨资将沃尔沃收入囊中。

但是事与愿违,沃尔沃并没有像纳赛尔所期望的那样给福特带来巨大的收益。在福特经营的10年时间里,在竞争对手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时候,沃尔沃却在经营战略上受到福特整体战略的主导和束缚,出现了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方向受限、市场布局与品牌定位冲突、成本结构居高不下、动力研发与平台共享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那段时间里,沃尔沃汽车销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沃尔沃公司税前利润为-14.65亿美元,原因是汇兑损失、资产分离成本和裁员成本。金融危机后,福特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调整,由战略扩张改为战略收缩,专注于其自有核心品牌,确定了“ONE FORD”即“一个福特”计划,加之沃尔沃公司连年亏损,出售沃尔沃公司称为了“一个福特”计划的重要内容。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3 2 双方正式谈判,硝烟弥漫 2.1 团队低调出征,重临旧地多感慨

收到福特公司出售沃尔沃品牌的通知后,公司迅速组建了收购团队,由副总张芃和首席财务官尹大庆领衔与福特开始收购事宜的联系,当时回到哥德堡真有种物事人非的感觉,年初李总带着我们一些同事来这里的沃尔沃总部时,福特狮子大张口用60亿美金的入场价把我们逼了回去,首席财长勒克莱尔那趾高气扬的动作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十分恼火,现在时过境迁,福特却主动请我们回来谈并购,真是意想不到。

虽然在2006年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最大的出租车制造企业锰铜公司,让自己的经济型轿车进入了欧洲,2009年又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公司,已经积累了一些海外收购的经验,但是这次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其中包括沃尔沃研发团队、生产基地、营销渠道、企业负债以及近2万名员工的安置问题,工程浩大,谈判的艰苦和漫长,堪比一场战役,在这个过程中,收购团体的同事们也感觉到了经验的缺乏。我们请老朋友洛希尔投资银行出面牵头,邀请全球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富尔德、国际“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著名汽车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以及著名企业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合作,组建了多达几百人的团队,对沃尔沃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尽可能快地击退竞争对手,以取得双方的互信并推动谈判的进程。

到了2009年的4月份,国内的兄弟企业纷纷入场,要分一杯羹。北汽、奇瑞和长安都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奇瑞很快便退出了竞购,随后,北汽和长安也都没有了下一步动作,公司成了收购的最大可能,慢慢地占据了谈判的主动,最起码桌子对面的洋佬不会再说爱要不要之类的话了。谈判向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缓慢地推进。转眼便到了当年的8月份,我们终于和福特达成了初步意向。团队里的同事们那一天都很高兴,而李总则在酒店中沉思半夜,我明白他的担忧,并购后裁员问题、市场布局问题、技术转让问题等等都是搁在谈判双方之间的需要攻克的壁垒,现在只是万里长征踏出了第一步,任务依然艰巨。之后的日子平淡如水,只有累计如山的资料如实地反映着谈判的旷日持久。

由于谈判保密协议的限制,公司一直保持低调的形象,一直到当年的10月28号福特宣布我们成为了首席竞购商,大家才舒了一口气。当天深夜,我睡得天昏地暗的时候被一阵敲门声弄醒,开门的时候看见的是兴奋的李总和一帮子睡眼惺忪的同事。“为了庆祝收购的阶段性胜利,来陪我打篮球”李总如是说。后来的事我选择性忘记了,只记得第二天早上困顿欲死。2.2 谈判重归起点,四面楚歌临绝境

有句老说叫“好事多磨”,真是一点都没错,当我们以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时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4 候,突然发生了好多事,让我们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先是沃尔沃工会对我们收购后人事安排、福利待遇等方面提出质疑,西方国家对现代中国一直怀有偏见,最起码很多西方人是这样,我们正式上交了收购标书后应邀去参观沃尔沃的工厂,当时就有工会的领导人表示对我们收购后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不信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某些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恶意中伤使得我们的解释很乏力。同时,他们也怀疑我们是否能够懂得沃尔沃文化,知道沃尔沃品牌的价值所在。

而在收购期间访问中国的瑞典国务秘书哈格隆在了解收购沃尔沃一事后也放出了消极信号,公开表示“积极信号被放大,双方还未达成一致”,事后我们与福特公司就此事进行联系,他们在技术转让问题上有了反复,要求保留部分关键沃尔沃专利,这与我们的收购目标相差甚远,谈判瞬间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福特也对我们收购的资金来源产生疑问,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的时候花费64.5亿美金,本次出售沃尔沃开始报价在45亿美元左右,福特公司要求我们公开是否筹集到收购所需资金,甚至要求了解这笔交易背后有其他策划者和投资者。的确,公司虽然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外也有一系列收购动作,但一直名声不显,不像各大老牌的跨国汽车巨头一样被人关注,让人信服。当时,公司一边是奋勇的收购沃尔沃,另一边的确还有着百亿的欠债。这一次收购行为着实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公司的实力提出了质疑。

更令人头疼的是突然冒出两家财团伏击我们,一家是沃尔沃的高管及瑞典汽车工会领导人组织,另一家是美国CROWN基金组织,是由前福特汽车管理人员丁曼和前福特汽车及克莱斯勒管理人员拉什文牵头,据说福特公司一直鼓励该基金,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收购用的资金,替代我们收购沃尔沃。当时听了这些消息,不管真假,心里都像吃了一只苍蝇。

一时间,阴云笼罩。

2.3 努力必有回报,柳暗花明大丰收

事情开始发生转机时已经是寒冬腊月了,那天雪下的很大,夜深的城市依然明亮,会议室里每个人都兴奋的听着李总宣布的各项事情:“吉利收购沃尔沃计划已经获得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批准,商务部公开申明将助力吉利收购沃尔沃”。“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吉利收购沃尔沃计划,在政策上会予以帮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初步表示同意贷款”。“高盛出资3.3亿美金入股吉利”。“收购所需资金大部分都已到位”(收购及发展沃尔沃的27亿美元资金组成见图1所示)。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5 图 1 收购及发展沃尔沃的资金组成

在场的同事们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都在大笑着释放这几个月来胸中的郁闷之气。

几天后,我们再次同福特汽车公司高管共同飞赴瑞典哥德堡沃尔沃汽车总部同沃尔沃工会代表对话,沃尔沃工会成员当即就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问我们能不能用三个词来说明为什么吉利是最合适的竞购沃尔沃的公司。就在福特公司代表陷入尴尬时,李总主动请缨:“我想说的三个词就是I love you!我爱你们,我也爱沃尔沃这个品牌,能够运营好沃尔沃品牌以及爱护沃尔沃的员工、保障沃尔沃员工的利益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全场掌声雷动。

我们一方面在不裁员和保障沃尔沃员工利益方面做出书面承诺,另一方面邀请瑞典媒体和沃尔沃工会代表到中国访问吉利总部,亲自为工会代表和媒体解答问题。沃尔沃工会代表团访问我们公司,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得到了我们的满意答复。瑞典沃尔沃轿车工会当即也发出联合声明表示接受吉利集团成为沃尔沃股东。

而那两家基金组织,高调出世低调消失,想起来没有他们给予的压力,我们也不会这么快的成长。

自从2010年10月28日福特公司正式宣布我们是沃尔沃的首席竞购方,而且是唯一的竞购方之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了。

CCTV,新闻联播:“北京时间2011年3月28日晚,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正式签约,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这是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也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全资收购海外车企,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首次收购高端品牌车企。”

2011年3月28日是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晚的聚会,李总穿了一身唐装,用古筝弹了一首《百鸟朝凤》,惊艳绝伦,我们看了半天都没想明白,那个只穿同一样式藏青西装,动辄发飙,一股子犟劲的李总和台上那个淡定内敛的人怎么会融合在一个身体里。3 小子迎娶新娘,中西融合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6 从那天起,吉利公司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了国内外最热门的话题,一时间世界瞩目东方,无论是一直预言收购失败的专家,亦或是冷眼旁观等着看笑话的西方政客,还是热心出谋划策的朋友,都在媒体平台上争执不休。不过这一切李总都不关心,也没有时间关心,收购后能否成功整合的问题已然摆在我们面前,并购成功与否,二分收购成功在手,八分整合前途未卜。吉利这个农村小子在成功迎娶到“北欧新娘”沃尔沃之后能否成功应对各种水土不服带来的问题,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3.1 新娘情系中国,世纪姻缘早注定

1999年,处于盛世的福特巨资从沃尔沃集团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轿车,但是此后福特却没有经营好这一豪车品牌。根据波卡尔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从2005年至今,沃尔沃汽车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从10%下滑到了8%,其中欧洲和北美市场份额都下降了10%左右,北美地区下滑最为严重。就在沃尔沃全球市场全面下滑甚至与亏损的同时,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则从原来的6%上升至10%。中国市场更是连续5年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

全球车市的落寞,凸显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美丽。2009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在豪华车市场中,沃尔沃汽车的表现令人瞩目,销量达22405辆,实现全年销量劲增80%的优异业绩。见下表1所示。

表1 2001-2009年沃尔沃汽车销量 年份(年)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销量(辆)2000 2000 2800 2700 5000 7000 12500 12000 22405 2009年是中国年,不仅中国的车市一枝独秀,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中国经济也在金融危机的浪潮中“风景这边独好”,大连达沃斯论坛的的与会者也都认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世界的目光渐渐聚焦到了古老的东方。这不仅增加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信心,也让昔日的国际巨头被中国市场的魅力深深吸引,相信来到中国将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吉利与福特签订协议,成为了沃尔沃轿车的新东家。吉利决定还原沃尔沃管理的独立性,回复沃尔沃往日的竞争力,继续巩固和推动沃尔沃在安全和环保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巩固欧美传统市场,开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拉长和拓宽产品线,满足多层次用户对安全、环保型汽车的需求,重新打造沃尔沃曾经有过的全面领先地位。10年前沃尔沃结盟福特,慢慢枯萎,10年后,沃尔沃花落吉利,希望能够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7 变成一场涅磐重生。

3.2 东西车企相融,整合事宜面面观

李书福说过“扛着别人的旗帜登上珠穆朗玛峰是愚蠢的”,吉利从投身汽车领域的第一天开始就把创造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当做最高的追求。在自主品牌的平台上,既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又勇于购买海外先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9年闪电收购DSI变速器公司使其变速器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自己的品牌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吉利并购沃尔沃,其最终落脚点依然是提升品牌形象。沃尔沃在安全和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果在业内有口皆碑,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碰撞测试中心,还在最近开发出了一系列预防式安全技术。沃尔沃还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2500多家经销商,以及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这些都是吉利将品牌推向世界所急需的。而吉利所拥有的中国本土优势和其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也正是沃尔沃的短板。将二者的优势进行整合,会是资源发挥出最好的效益,这是件双赢的事情。想法付诸于实践,往往会遇到很多很现实的问题。整合沃尔沃,这件被业内称为“蛇吞象”的任务,想要顺利达成,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二者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以及相差甚远的企业文化的整合。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并购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协同性,如果协同性做不好,过程再美好,结局也必然是悲惨的。一般来说,两大车企的并购,其协同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研发,现在汽车的生产模式是研发汽车平台,同一个汽车平台又可以演变成不同的车系和品牌。第二个协同性来自于零部件的采购。如果同一个平台可以演变出不同的品牌,而内部的零部件又大同小异,那么多个品牌就可以共用一个采购体系,大大降低零部件成本,而零部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70%左右。第三个协同性就是市场渠道的协同性。通过并购,一个品牌可以在另外一个国家打开局面,扩大销售。

回头考虑吉利收购沃尔沃,吉利的品牌目前属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中低端,而沃尔沃却是高端品牌。同时二者的采购体系也完全不匹配,不能相互采用。现在双方唯一可能达到协同的就是沃尔沃变成一个以中国投资者为主要股东的公司后,可以大规模的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时降低成本。现在李书福所做的,就是为了让这一个唯一潜在的协同效应能够极大化。

除了考虑的协同性问题,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整合问题。首先是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的融合。吉利收购沃尔沃本身是属于以弱收强的反向收购,必然会导致经营战略和管理上的巨大差异,整合这种差异,避免出现重大分歧则十分必要。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8 其次是文化背景的融合。吉利是标准的草根出身,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从各方面来看都与国际化的沃尔沃有所区别,只有做好各方面的文化融合准备,才能加大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最后就是技术融合。沃尔沃是一个世界品牌,在技术方面尤其是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世界领先。收购之后沃尔沃技术与吉利产品的融合问题便极为关键,亟需解决。

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开出了美丽的鲜花,璀璨夺目,让世界的目光聚焦东方,然而如何能够通过辛勤运作,使其结出可口的果实,则是如今摆在李书福面前的人生考题。—————— “笃笃笃”

“安总,起床了,庆祝会快开始了”

思绪被拉回了现实,一缕阳光悄悄地溜进了卧室,不知不觉一晚上就过去了。2011年3月28日,今天可真是个好日子,吉利并购沃尔沃转眼已经1周年了。4 结束语

在金融危机硝烟还没有完全褪尽的世界汽车市场上,中国的农村小伙终于追到了瑞典高傲的公主,可以说,吉利达到了“高攀”的目标,成就了一个美满的跨国姻缘。但是,鉴于二人的品牌差距,大家都会担心这个跨国姻缘能幸福和长久吗?吉利能管理好、保护好沃尔沃的DNA以及其原本的价值与它的品牌吗?2011年10月23日,沃尔沃的国际化董事会团队全班人马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当主持人陈伟鸿问到沃尔沃被并购后战略以及运营情况时,李总回答说:“我们充分尊重沃尔沃的独立性,继续秉承民主、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文化担当,继续推动沃尔沃在全球的安全和环保的地位”。“经过1年多的磨合,我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去年沃尔沃全年盈利3.2亿美元,销售营业收入超过18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超过230746辆,同比增长20%。在中国市场,过去6个月保持60%增长速度,9月份甚至达到113%的增长”。国际知名的市场资讯公司J.D.Power近期针对德国市场的客户满意度调研中,沃尔沃的美誉度超过了奔驰与宝马以及日本制造商,成为2011年排名第一的公司。这些数据和事实使大家对这桩跨国姻缘的幸福和长久越来越充满信心。但是,《对话》中李书福也坦言在磨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车型的确定、发展速度的确定以及市场的确定等等。吉利能否在以后的日子里仍然与这位公主相敬如宾,能否顺利地完成这段跨国姻缘的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教学案例 9 磨合期,同时在世界汽车市场上能持续地再现沃尔沃品牌的风采,没有人能做出定论,只有时间和行动来考验了,大家都将翘首以待„„(案例正文字数:8079)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篇6

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标题: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京剧脸谱所属学科:语文所在组别:小学语文作者姓名:原艺工作单位:临泉路第一小学联系电话:

***

一、教学背景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的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我个人觉得应该注意在三个方面着力:第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对现代人类文明的认同,是一个兼顾古今的科学系统。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三个层面的倡导:一个是国家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中,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恰恰又是现代文明的标尺,因此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当中如何系统性、科学性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到课堂教学之中,便是我等教师有必要关注、有必要学习、有必要推进的重要工作。

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升级的镇痛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古与今、中与洋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甚至在新兴科技手段的冲击下发生了洋进中退、厚今薄古的不良风气。因此,在广大学校必须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其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政方针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追求现代文明的和谐演进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培养一代又一代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胸襟的知礼守法的学生群体。

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内容,也有悖于时代精神的内容。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甄别、去芜存菁,注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发觉与当代转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明相融相通,与新型课堂相结合,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要求。

第三是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区域众多,一些有特色、有传承的地方文化亦可适当引入到教学中,起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作用,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地方区域文化中去教授给学生。安徽虽然是清初才设立的一个“新省份”,但自古就是一片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的沃土。从春秋时的老、庄开始,直到近现代的陈独秀、杨振宁,两千多年里江淮大地人才辈出,可谓是人杰地灵。更不用说以奇绝黄山为代表的秀丽自然风光和芜湖铁画等地方特色风物,把安徽的区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充分开展地域文化资源的体验课、兴趣课等课程,打造江淮特色、合肥魅力的文化教育品牌,不断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在现今的教学中不但很有必要,而且亟须开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现阶段的语文教材,我开展了一堂以“黑脸包公”为代表的戏剧脸谱兴趣课,将传统戏剧文化与地方历史名人融在一起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把“公正廉明”的优秀品德向学生做一定的普及与渗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准备

1.《唱脸谱》歌曲MV及京剧《打龙袍》选段;

2.对应《唱脸谱》中歌词所唱人物,配上京剧中的脸谱图片;

3.重点介绍包公的脸谱,并对脸谱形象和人物生平做简要介绍,配上包公的画像、影视剧照以及包公祠、包公园的图片。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戏曲等传统文艺的兴趣;

2.通过认识包公,引导学生从包公事例中汲取优秀、向上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首先询问同学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歌曲,歌名是什么,如有活跃学生可请其现场演唱几句。(生十分活跃,频繁举手报出歌名)而后进一步发问:“除了歌可以唱,还有什么是可以唱的?”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唱戏”。(生答“唱戏”)随即再提问:“同学们都会唱歌,哪有没有哪一位同学会唱戏呢?”(生不能唱,有答家中爷爷奶奶爱听戏者)最后导入:“既然大家都不会唱戏,老师也不会唱,不过我们先来听一首有关于戏曲的歌好不好?”(生集体答“好”)2.播放《唱脸谱》MV(生观看)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唱得是什么呀?”(生不能答)教师将脸谱这一词介绍给学生,点明脸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3.不同人物的脸谱展示

依次将窦尔敦、张飞、典韦等人物的脸谱图片放给学生观看,看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一个颜色的脸谱,为什么。(生讨论,各执看法)待讨论完毕,请学生回答。(生多喜欢鲜艳、夸张的脸谱)学生答后,教师将不同脸谱颜色对应的不同人物性格粗略地向学生讲一讲,以引入下一环节。4.包公脸谱介绍及包公文化概述

在大屏幕上展示包公的脸谱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黑脸”表现出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而后请学生回答。(生讨论,有回答严肃的,有回答厉害的,有回答很容易晒黑的)因学生答案多样,教师暂不总结,而是播放《打龙袍》高潮片段,通过戏中人物动作再次询问包公是怎样的人。(生观看,回答教师问题)根据学生第二次的回答,总结出包公的人物形象:正直、廉洁、公正。同时结合《打龙袍》的主要情节,将人物形象的关键词与包公的小故事相对应,播放包公的画像、剧照。最后询问学生:“大家知不知道包公是哪里人?”(生回答,不中)教师告诉学生,包公为合肥人,简要介绍其生平,同时播放包公园、包公墓等图片,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去过现场,没有去过的可让家长周末时带去游玩。5.思想品德教育

以包公为榜样,询问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生多答“好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突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能做欺软怕硬之事,要团结友爱,公平公正。

全课到此结束。

六、教学反思

戏曲艺术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且其表现形式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深奥晦涩,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有一个最基础、最初步的了解即可以。同时,抓住“包公是一个正直的官员,他出生在合肥”这句话,浅浅地点到思想教育,以免学生不知教师所云。

中国传统文化案例 篇7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卷烟厂成立至今已有30余年, 在这风风雨雨的三十年中, 湛江卷烟厂取得了许多辉煌, 这与我们几代湛烟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尽管今天的成就值得庆贺, 但我们仍然清楚地感受到部分职工身上的不良思想仍然突出, 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具体表现为:

1) 工作中漫不经心, 得过且过, 缺乏责任心。例如某些职工在工作专挑容易的, 对于困难工作能推就推, 推不了就应付了事。

2) 对生产原料及厂内的公物及设施不爱惜, 随意浪费。例如部分车间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只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 造成生产原材料的浪费, 还有部分职工在使用生产设备时不知爱惜设备, 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的缩短。

3) 职工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无法有效地配合完成工作。例如部分职工在工作中只当“推手”, 不当“抓手”, 给厂内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改善存在于职工中的各种不良工作习惯, 厂领导班长除了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用以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之外, 更旨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系列为广大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并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在把握人的本性及需求的基础上, 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

2 实施措施

我厂近年来在公司“共创喜悦新生活”以及“真心传递喜悦”等双喜精神指导下, 注重“喜”文化的传播, 寻找职工心中喜悦之事, 将职工之喜与企业之喜融合, 以达到企业与职工的共喜的目的,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旨在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在职工中培养“家”精神,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1 打造“亲情”湛烟, 增强职工的归宿感

为了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 湛江卷烟厂近年来招收了不少大学生, 这些新生力量的注入, 使湛江卷烟厂的职工队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其中不少新大学生迅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担当起了重要作用, 成为了湛江卷烟厂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但是由于这些新大学生中许多人都是独自一人远在异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难免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湛江卷烟厂领导察觉了这种情况后, 经过与有关部门的协商, 组织了“相约湛烟, 和谐家园”大学生亲属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的方式是利用中秋佳节的时机, 邀请近几年入厂工作的大学生的家长及亲戚, 到厂里看一看, 聊一聊, 让家属们了解我们企业, 顺便看一下自己的子女所生活的城市, 让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让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在中秋佳节团聚的家庭得到了团聚的机会。座谈会上, 大学生们因为得到了在自己的亲人面前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兴奋不已, 纷纷施展才华, 贡献了多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而家长们则从自己子女的表演及汇报中, 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以及改变。

本次活动共吸引了四十多个家庭的七十多名亲属参加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 湛江卷烟厂很好地演绎了广东中烟公司“共创喜悦新生活”以及“真心传递喜悦”的内涵要求, 将四十多个家庭的喜悦汇聚在一起, 成为其乐融融的大欢喜, 同时将湛江卷烟厂这个大家庭的亲情关怀传递到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们心中, 犹如一家人一般度过一个特别的中秋佳节。

2.2 完善厂长接待日制度, 建立厂与职工沟通的桥梁

近年来, 为了更好地在职工中宣传与贯彻厂的管理理念及制度, 同时解决职工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拉近厂领导班子与普通职工之间的距离, 厂在2008年开始实行厂长接待日制度。厂领导的接待时间定在每个月的10号与20号, 来访的职工只需提前预约, 就可以在接待日当天与轮值的厂领导进行深入交流, 而厂领导一般会当场对职工的诉求做出答复, 就算无法当场答复的, 也会在会后责成有关部门向来访职工做出一个全面的解释。厂长接待日制度的开展, 为基层职工们提供了与厂领导进行平等深入交流的机会, 同时也为厂领导更好地把握基层职工的思想动态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卷接包车间一名职工长年因工作及生活的原因纠结在思想的误区,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在班组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通过厂长接待日厂领导的促膝长谈, 耐心解答, 最终打开了来访职工的心结, 调动了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厂长接待日制度的开展, 搭建了职工与厂领导的沟通平台, 畅通了职工民主反映意愿和要求的渠道, 引导教育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为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 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 切实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

为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 构建和谐企业, 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厂每年通过走访慰问、扶贫济困、权益维护、精神关怀、强化服务等, 对全体职工, 特别是对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 切实把湛烟大家庭的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当中。

我厂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 都组织开展主题送温暖活动, 为困难职工送上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如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 我厂开展以“缓解职工难、情暖职工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除组织全厂职工召开喜迎新春座谈会外, 还对患病、家庭困难、军残等75位职工进行了送温暖活动。另外, 近年来我厂还多次通过组织劳模座谈会、新入职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多不同的职工群体进行了慰问, 切实做到帮扶困难职工、服务广大职工、稳定职工队伍, 构建幸福湛烟, 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4 开展大型职工生日会, 让喜悦共享

为了加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宿感, 贯彻执行“真心传递喜悦”双喜文化价值观, 同时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力度, 企业近年来一直为职工举行庆祝生日的活动。活动开展的方式有发生日卡、祝福短信以及举行职工生日会。其中在生日会上, 厂专门集中了近两个月生日的职工一同庆祝生日, 由厂领导宣读祝福致辞, 并与寿星们共同分享了生日蛋糕, 共饮了香槟酒, 许多员工情不自禁发表了生日感言, 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通过举办员工集体生日会, 加深员工的企业归宿感和集体荣誉感,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形成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和谐氛围, 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湛烟!

3 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使我厂的职工在工作生活中有了明显的变化:

1) 整体职工队伍的责任心提高了, 通过“家”文化的思想教育, 职工对企业的态度由单纯的工作单位逐渐转变成为了像家的一部分, 更加懂得珍惜现有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平时没人敢管的管理盲区现在有人管了、平时没做到位的自检工作现在有人做了、平时不经意间就浪费掉的材料现在有人注意节约了。

2) 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融洽了, 通过各种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 主要体现在现在职工是更多地去理解和执行企业新颁布的规章制度,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抗拒和逃避。

3) 职工的情绪更加稳定了, 通过开展各项困难帮扶和慰问工作, 使职工现在遇到了困难能找到合适的部门帮忙解决问题,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出现情绪波动, 甚至影响工作;同时, 新入职的大学生也更加脚踏实地, 安于本职工作。

4 经验总结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企业文化活动, 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总结经验如下:

1) 开展企业文化激励, 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实施情感激励, 必须至上而下, 由领导以身作则, 才能引起职工的共鸣, 才能调动职工的情绪。通过领导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来感染职工, 让职工认同企业, 从而自觉地提升责任意识和归宿感。

2) 开展企业文化激励, 把握职工思想动态是核心。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关键是要了解目前职工中的主流思想动态是什么, 才可对症下药, 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活动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职工思想动态调查上。

3) 开展企业文化激励, 宣传是重要一环。文化最关键是要宣传, 想要在职工群众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必须将宣传工作做到位。为此, 应拓宽宣传渠道, 创新宣传方式, 保证宣传质量, 确保企业所倡导的文化理念能正确地传达给每一位职工。

5 借鉴意义

案例:教师次级文化 篇8

我发现,我周围的同事聊天的越来越多,上班偷跑的也很多,虽然领导大会批小会骂,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已经麻木,因为大家不愿意让那根弦绷断。都是拉家带口的,总有些事情要处理,有休息日时,可以集中突击,没有,只好平时零星办了。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我也渴望成为专家和名师,我也曾经不断地努力和追求,但在一次次冷水灌顶后,我妥协了,我逐渐变成了两面人,虽然我的内心依然桀骜不逊地战斗着,但我表面的言行却投降了。我终于承认我和名师大家的区别,我没有恒心和毅力,更没有义无返顾不顾一切的精神,当然也缺乏伟大的智慧。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需要普通人的一切,而当这一切得不到满足时,我会苦恼、痛苦,甚至于用懈怠去报复。我也知道这不好,但我依然做着,和周围人一样,因为,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 殷建光《一个普通老师的独白》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教育者了解学生次级文化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同样拥有“教师次级文化”。在很多时候,也正是学生次级文化与教师次级文化的相互对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非正式交往”,管理者与学习者相互疏离。

教师与学生的对抗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传统与学生需求的对抗。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权威,教学中采用教师一言堂,缺乏沟通与反馈。在这样的封闭教师文化中,教师不认为自己有向学生开放了解的必要。

其二,是功利性与纯净性的对抗。在应试教育实质为主导的教室中,衡量学生的好坏标准就是文化课的成绩,这无疑于成年人强硬规定学生的次级文化优劣:排斥学术亚文化之外的一切学生次级文化。

其三,是教师内部的独立性与派别性表现。典型的代表便是班主任与课任老师。

班主任们或是开朗或是严肃,或是随便或是严谨,或是平易近人或是清高孤傲。面对各种事件,班主任往往靠自己的经验和临场来解决问题,比如该如何批评学生,如何和家长沟通,面对抄作业的学生该如何处理。班主任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是排得满满的。因而班主任的处事智慧颇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然而,个人英雄主义的扩大化就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结局不管是对教育还是教学都有着极大的损害。

相较于班主任的“侠客行”,课任教师更像是集团军。同一组的,同一年级的,同一个地方的,同样爱好的,都会形成一种派别性的教师文化。这些小团体教师们从属于相互分离的、甚至是彼此竞争的团体。派别主义的存在带来了不同派别间的矛盾和斗争,会造成教师之间隐性矛盾,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严重阻碍了学校内部的稳定和课改创新。

遗憾的是,解决这三类对抗并没有校长可奉行的一致办法,事实上也并非一校之长的努力便可化解。这样的问题早已溶入中国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只能期待未来的综合性治理。

下面,我们推荐五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次级文化、学生了解教师次级文化、加强师生沟通的影视剧,供教育者和学生们欣赏。

1.《高三》

荣获2006年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第三届“reel china 纪录片双年展”评委会奖。

本片聚焦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武平一中,一个山区小县城的年轻的学子们琐碎、重复和疯狂的高三生活。

懂事的学子悬梁刺股,绝望的学子叛逆逃学。而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王锦春老师更是以他循循善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和“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2.《请为我投票》

本片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的长名单。

《请为我投票》讲述的是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三年一班的一次班长选举,老师要同学们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来选出自己的班长,强调民主的概念。老师推荐三个候选人供同学们投票,分别是成成,罗雷和许晓菲。三个孩子各自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断地为班长的竞选而努力准备,而且这场班长之争慢慢演变成家长在背后出谋划策,用各种方法来打击对手,收买人心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民主”了……

3. 《幼儿园》

影片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导演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4. 《BBC中国学校》

BBC的独白:中国的在校生有数亿人之多。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只把焦点放在几个学生身上。

《中国学校》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集中拍摄了一组家庭、老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生活。

这个故事里有艰难痛苦也有欢乐喜悦,通过它可以了解中国成千上万个同它一样的学校。不仅对一群孩子和一个小镇的印象有了新的了解,而且能见到中国教育鲜为人知的一面。

5.《三傻大闹宝莱坞》

本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影片分级为ⅡA(香港电影分级ⅡA表示“家长陪同及指导子女观看”)。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

上一篇:茶文化和健康饮茶总结下一篇:从入职培训到辞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