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版画(精选7篇)
中国传统版画 篇1
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今天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各国各门类艺术的不断交流。各种艺术门类突破了材料的局限, 纷纷拓展了自己的语言模式, 开创了新的语言天地。近现代油画就从版画的创作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 特别是具有自己独特话语方式的东方版画给西方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绘画发生了大的变革, 克利姆特、梵高、高更、米罗、马蒂斯等人接触到东方的艺术, 以及他们积极的吸取原始文明的元素。凡高的画作就有不少临摹东方版画的作品, 在他的众多画作中, 夸张的笔触, 跳动的纯朴的颜色, 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东方版画神韵。克利姆特对中国的传统版画的迷恋直接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 许多绘画的背景采用的是中国戏剧人物版画的背景, 极大丰富了他的创作语言。因此, 东方的版画以它特有的平面性、装饰性、主观性影响着西方绘画史。
在当今, 保持艺术的自我和民族性显得非常重要。中国版画以其独特的面貌在东方艺术中占据重要的角色。中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诞生可以追溯到汉朝, 从《金刚经》的印制就可得出这个结论。清朝后期, 版画艺术渐见衰落。近代的印刷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而传入我国, 传统的雕版印刷术, 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版画也开始遭受冷落了。
中国传统的版画有着自己一套理论, 如形象简单夸张、色彩浓烈鲜明、寓意广泛, 是一种意向造型艺术, 师法自然, 有着内在中国传统的精神。而中国的油画从一开始进入中国以来, 就处于一种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之中, 一直都在寻求着自己的民族根源。因此, 找到自己独特话语权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 而中国的传统木刻年画传统美学的观念相当明显。中国木刻版画有着其不可估量的独特性, 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的传统审美文化极为丰富, 认真分析其中的思想内涵, 必然可以为油画艺术带来一定的启示。从传统板画的色彩看, 单纯、浓烈, 这应该是因为中国的版画主要集中在年画题材, 所以用于节庆的时候就更偏重于单纯、热闹、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多是平面的色彩, 没有出现均匀过渡的色彩, 也没有明暗的差别, 对比很强烈。同样由于材料的限制, 传统的木刻版画以其爽快, 利落能多次复制的特点在各门类艺术中就很明显, 刀痕的爽快, 稚拙。油画上的笔触就可以模仿, 如梵高, 蒙克。中国传统的版画, 具有平面的装饰性, 极强的形体的样式化。克利姆特的绘画创作中就有很多装饰图案充实画面, 形成了他很独特的艺术语言。
中国油画从一开始诞生, 他的民族化的问题就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对如何把中国传统的语言样式融入油画这一问题上, 我们也作了很多努力。顾黎明的门神系列就是对中国传统语言形式进行探索的典型代表作品, 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去深入体悟和诠释民间木版年画的语言样式, 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纯文化的诠释, 从深刻的民族精神上来融合现代主义, 用传统的艺术精神丰富当代油画语言, 再创性的显示出中国文化在现代油画中所阐发的作用, 是对木版年画语言样式的成功借鉴。[1]他认为艺术作品民族精神的匮乏主要在于此。李天元在自己的作品中利用“单刀赴会”这一传统形象, 创造了传统和现实的连接, “既然现象出现了, 启示作用必然产生”。
各门类艺术之间是相通的, 把版画中的这些因素加入创作中可以丰富油画的语言样式, 同样, 从传统的中国版画中找到的中国的意趣, 让其中的中国东西能够分离出来, 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 形成自己的语言。但对于传统学习, 不可以照搬, 应该从文化内涵上去深刻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们独特的审美, 从艺术的本质去理解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不然就会不伦不类, 必须自己在吸收的同时重构自己的艺术语言, 这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艺术。
“一个在文化上不能强大的国家, 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油画是一种外来文化, 我们只有为我所用, 才能成为自己的特色。日本的浮世绘版画就是在吸收了中国的版画的基础上, 融入本民族的传统才形成自己的特色。潘天寿说过:“中西绘画要拉来距离”主张也为我们如何来开中国油画的语言样式起到了启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艺术的创新决定了艺术之间的不断的挖掘, 融合。因此, 油画从中国的传统版画中吸取能量也是必然的。也只有吸取了新的语言, 中国油画才能以一种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艺术舞台之上。
参考文献
[1]石虎《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
[2]潘公凯.未来中国油画与传统文化的一个接点[J].美术学报.2003 (2)
中国传统版画 篇2
关键词:传统版画,现状思考,新概念版画技法
传统版画主要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四种。我国传统版画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 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兴盛, 得到快速发展, 但随着科技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 传统版画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新概念版画是在当今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传统的版画上引用现代高新技术, 加入新的版画理念, 从而赋予版画时代的气息, 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版画和新概念版画并不是对立的, 而是相互融合的, 只有在传统版画上继承和发扬, 才能够使得新概念版画有条不紊的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传统版画的现状
传统版画主要是针对新概念版画所言的, 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 传统版画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出现断代现象, 传统版画滞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
其一, 在时代变革和文化转型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版画缺少创新的理念和社会的关注。由于版画的创作没有明确的艺术主张和精神导向, 传统版画的发展进程比较慢。只有突破传统版画的各种成规, 才能够将传统版画引入到当今的艺术主体中。
其二, 版画家对自身的身份意识不够全面。大多数版画家比较传统, 艺术视野比较狭窄, 过分痴迷于版画创作的细节, 对版画艺术观念和要求不够认识, 眼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大多版画作品缺乏内在的精神含量, 版画家只考虑到艺术的步伐进程, 然而忽略了版画的内在艺术和精神寄托。如何转变版画家的身份意识, 将版画中引入当代的人文特征, 提升版画的艺术文化含量, 加强版画的原创性、开放性、实验性, 是急需要解决的。我国版画家数量越来越少, 以往大多地区除了有专业的版画家外, 还有大多版画群体, 例如工人版画群体、农民版画群体、业余版画者等。
其三, 版画学术活动组织方式较落后且数量较少。传统版画展览的运作方式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单一的模式, 其艺术主张和学术定位概念模糊, 缺少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举办版画展览的活动较少。版画展览难以找到赞助商, 过去的版画展览活动大多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 现今需要自筹资金, 观众欣赏的比较少。另外, 一些所谓的学术展览和专题展览只是版画家内部人士的周末晚宴, 这些展览大多是家族藏品, 极大的降低了版画展览的学术标准和权威性, 阻碍了版画的发展, 消减了观众参观展览的热情, 从而使得版画不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四, 版画发展中缺乏技术条件。版画家的群落比较小, 大多集中在艺术院校或艺术群体创作中。由于版画对技术的要求较高, 需要投入较大的设备技术和资金, 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 技术占有重要的比例, 传统的版画技术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新概念版画的集中版画技法研究
其一, 独幅版画和传统黑白木刻结合的刻制技法。古代的独版画主要是用油墨在金属板上作画, 并运用刀刮、手抹等方式制作纹理效果, 最后运用铜版机将画压印到纸上。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制成的独幅版画, 例如运用纸板和菲林片制作的版画。独版画和木刻的结合主要是将独版画的黑白、效果强烈的特点在木刻的基础上制作的更加细腻, 造型比较突出。
其二, 凹印木版画的逐层套印技法。木板凹印技法在版画界已经成型且比较成熟。木版画套色的主要原理是运用版画上的凹凸高低的情况进行的, 印刷需要多次进行, 常见的套色主要是表面和底面进行套色, 多套色将区域滚色区分开, 主要针对底部和表明进行套色。分层套色主要是从制版开始, 在印刷中需要一次印刷制成套色的版子, 首先需要画好色稿, 根据色稿制作版子。然后根据色稿的颜色进行调墨, 用撤粘剂调出不同粘度的油墨备用。印刷时先打好底墨, 根据由深到浅的次序采用逐渐由软到硬的滚子上色。
其三, 拼贴纸版画、版画手绘技法。纸版画是一种比较普及的版画种类, 材料比较常见, 方法比较简单, 创作比较方便, 效果比较丰富。在制作纸版画的过程中, 需要运用到布、墙纸、胶带、木皮、树叶等材料, 运用刀进行划、刻、撕等方式进行。
通过对传统版画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 找出我国传统版画问题所在, 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在新概念版画的技法上进行研究探讨, 大多技法将传统版画的技术和现今先进技术和材料融合在一起, 赋予版画新的生命力, 能够在艺术发展中长期稳定的发展, 希望在对版画进行创新和传承的时候, 能够使得版画的艺术魅力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 期待版画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又立.丝网版画的发展考证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考[J].中央美术大学大学学报, 2011, 12 (07) :134-135.
[2]付如君.当代版画在当代艺术中所凸显的价值[J].艺术文学, 2012, 15 (05) :157-158.
浅谈传统版画中的年画 篇3
版画简而言之亦是“用刀说话”, 通过刻、印表现出明暗线条的特点, 最早可追溯到印刷术时期。版画分为木板、石板、铜板、锌板、麻胶版、丝网等创作形式, 在这我们来讲讲传统的木板版画。
木板版画按照色彩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按照制作方法可分为:凹版、凸版、平版、综合版以及现在的电脑版。传统版画在艺术的长河中有上千年的历史, 但在当代艺术的领域中却进入了喜忧参半的尴尬局面。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但越是民族的东西越不容易走入现今时尚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日常生活, 无形中就出现了被冷却的现象。但是, 我国的版画艺术家们仍然没有放弃对版画的传承和开拓, 这样的传承是一种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对于版画中的民族元素, 我们最需要提到的就是年画和门神, 在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 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贴上年画和门神, 预示新的一年里的祝福和祈祷。我国四大年画产地为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均衡和饱满的美术绘画制作表现形式, 主要运用色彩明快鲜明的配色方法以及饱满的形象使观赏者印象深刻。在线条和刀法上运用了朴实、简练的民族特色效果。在图案上多为中国传统的神明和图腾, 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 画面情节多但错落有致, 能引发诸多联想。这几大元素的结合是使个画面呈现出了一种鲜明的节日气氛, 把实用性和形式美的装饰效果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我国四大年画产地各具特色:
苏州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 演变自绣像图, 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 清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 清代雍正后最兴盛。年画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 多取材于戏剧、美女、胖娃娃等, 构图丰满, 线条工整, 色彩艳丽, 人物头脸多粉金晕染, 极富装饰性。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 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 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 清代达到鼎盛期, 年画题材广泛, 想象丰富, 重用原色, 线条粗犷, 风格纯朴。
四川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 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
从四大年画产地的特色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民族艺术的发展是和民俗以及地域个性紧密相连的, 所以要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我们必须着力于研究各地民俗和保护各地民族特色。而面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 年画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变和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无疑早已不能大范围推广年画这个传统的文化, 使年画和现代生活出现了格格不入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采用新型版画和传统年画相结合的方式, 使中国传统年画能在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下得以保存和延续下去。
当我们沉浸在年画的魅力之中时, 我们也得深思如何才能把民族的艺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更好地表现出来以及发展下去。鉴于时下年轻人在不停地对新鲜事物和高科技产品进行追捧,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者,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现在的学生知道艺术是历史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摘要:版画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的延续, 在艺术的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版画渗透着中国独有的民族元素, 30年代由鲁迅先生提倡的新兴木刻作为中国革命的无形力量被家喻户晓, 解放初期至今又以年画、门神等形式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连。民族特色极其浓郁的年画在我国艺术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探讨传统版画中年画的特色。
关键词:传统版画,年画,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版画[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bU07xyt8aOmc-oD9x7tk9szrxDz-bG5u5hUJRRThg_l84Gfs6CmdWwYJcxko0G4, 2014-02-20/2014-02-20.
[2]百度百科:年画[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HV5ipgi8Ed3TQggVYGdUjs3d_O_pM-aRLUH1Zy69Trd3p2_kwHDomjOx0nSrMvQ, 2014-01-05/2014-02-20.
中国传统版画 篇4
对于该影响的讨论, 我们首先应该把目光置于中国现代水印木刻版画的起源与发展阶段的过渡。正如上文所诉, 中国现代水印木刻起源于30年代初, 此时的中国艺术家正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但是就如高名潞所认为的那样, 中国的艺术是以民族自强和赶超西方现代文明为前提的, 因此它强烈的功能性需求导致后来抗战时期至改革前中国现代主义逻辑与西方现代主义的逻辑相背离。由于中国版画家发展水印木刻艺术是向传统木板水印和木板年画借鉴, 于是乎在中国现代水印木刻的起源阶段就面临着分化的问题, 如何体现出它的现代的文化归属性是中国艺术家面临的一个急切的问题。也许从表面上看来, 基于传统木板年画的现代水印木刻与木口木刻没有什么联系。然而在笔者看来, 在艺术语言上的革新与融合, 是为中国现代水印木刻寻找现代属性的一种解决办法。在新年画中, 中国现代水印木刻 (尤其是新年画运动) 中存在着一些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技法, 这其中就隐藏有西方木口木刻的影响。
新年画运动作为中国第一次现代水印木刻的运动。版画家彦1938年毕业于延安鲁艺, 毫无疑问原先参与过新兴木刻运动的版画家对他的影响较大, 他的作品的形式语言也更加偏向西方写实。他的水印木刻代表作《向封建堡垒进军》创作于1940年。为了表现大宅的石砖材质, 作者必须在印版时制作一版有石砖模样的建筑出来。那么, 如何让这个砖墙在处于远景的画面之中, 并与前景的人民拉开距离同时又不突显出来而退离其后呢?最后的画面效果体现了作者的绘画智慧。画面背景占画面绝大部分, 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版印上的颜色, 前景的石墙得益于阳线的雕刻而体现出清晰度, 而后景的大宅与远山, 彦涵则利用阴刻的方法刻画出它们的质感的同时还让其退于背景之中, 丝毫不夺前景与人物的眼球。这个过程并不仅仅只依靠着一个版面完成, 他依然是以水印木刻制作方法为基础, 阴刻则被利用在砖印的刻画或者远山的勾画中单独使用一个板面中。彦涵在《向封建堡垒进军》中一反传统地使用了阴刻技法。我们追寻这种手法的来源, 可以发现在西方木口木刻中的白线雕刻技法与其极为类似。因此, 我们可以推测这些版画家他们的版画语言是西方木刻与中国传统木板水印的融合, 其中西方木口木刻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白线雕刻这门技法上。
20世纪30年代伊始, 鲁迅发起新兴木刻运动。然而起初那些从柯勒惠支与麦绥莱勒等人具有强烈表现性的创作中找到革命与艺术的融合点的木刻青年没有考虑到的是群众的接受程度问题。柯勒惠支与麦绥莱勒的作品都是属于典型现代主义的风格, 它们的木刻作品都强调木刻本身的艺术表现性, 不再仅仅局限于再现事实。而这种对版画本体艺术语言的强调, 对于非精英知识分子的人民群众而言面临着阐释的无效。因此导致充满拙味、厚重的木刻语法需要做出调整以迎合普通人民群众的趣味, 并符合他们的审美习惯。于是, 西方木口木刻作品进入到木刻青年的视线之中。
18世纪, 英国人托马斯·比维克改进了木刻的白线雕刻版画技术, 并将布纹纸用于木刻版画印刷, 因此使得这种木刻版画更容易接受油墨的凸版1。同时不同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木刻艺术, 它在印刷效果上具有不逊于铜版画的视觉冲击力。它的画面效果首先在线条上显示出极为精细的程度, 而在明度的控制上则显然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宽度。木口木刻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在于它采用的是白线雕刻技法。白线雕刻的技法类似于作者通过把刻刀作为白色粉笔, 并将木质紧密并打磨光滑的木头横截面当做黑板, 把“白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素描的过程。它依然是属于西方再现系统里的艺术语言, 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于是乎在1934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个时间段里, 木刻版画艺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面所述的木刻青年希望通过将使用木口木刻技法的版画创作与革命结合起来, 达到社会批判性效果。第二个阶段则是战争期间, 其中包括对日抗战与国内战争。在这个阶段里, 由于政治的需要, 版画被包装成政治宣传的工具。木口木刻在19世纪已经被证明是最符合书籍插图的绘制的, 因此大量的木口木刻技法在这两个阶段被利用, 而其中最为明显的痕迹即是白线雕刻技法的普遍使用, 即使是立跟于中国传统的水印木刻也仍然受其影响。
中国第一次现代水印木刻版画期间, 西方木口木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模式体现在水印木刻的雕版语言上, 而这种模式一直在后来的中国版画家的创作中都有所体现。就像前文讲到的彦涵的《向封建堡垒进军》, 阴刻与阳刻的结合是在一个表现较为庞大的空间中的叙事或者背景颜色较为统一和深的情况下完成的。作者主要以阳线刻画人物, 以阴线刻画背景似乎成为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随着水印木刻的发展而被后来的艺术家继承。1956年全国美展一等奖获得着李焕民的次年创作《扬青稞》中就采用了这种模式进行刻画。他依然采用阳线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三位播种青稞的藏族女子, 而对于这些拿女子脚下的那片土地, 李焕民则用白线雕刻法沿着风向刻画出几条阴线, 不仅表现出土地的肥沃也让画面保持整体的秩序感。
在笔者看来, 这种模式对于那些依然坚持再现语言的水印木刻版画家而言, 它在能够将不同物质质感间差异性表现出来的同时也能保持画面的主次秩序以及完整性, 因此在现代水印木刻版画的创作中, 它仍有一席之地。
摘要:木口木刻作为西方19世纪被广泛采用的出版、印刷的手段, 于1930年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期间由鲁迅介绍给中国的美术工作者。中国的美术工作者结合中国社会实情, 大量采用西方木口木刻中白线雕刻的技法创作版画。但是, 他们对于该技法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木口木刻这一表现形式, 在后来的水印木刻版画, 他们利用该技法结合传统技法创造出一种特殊模式进行创造。本文即是对西方木口木刻中白线雕刻技法对中国现代水印木刻版画影响的论证。
关键词:木口木刻,水印木刻,白线雕刻,新兴木刻,新年画运动
注释
当代中国版画创作的嬗变 篇5
一、新时期创作群体的变化
中国当代版画的创作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院版画;二是画院、美协、美术馆的专业版画家;三是业余版画群体;但在一个地域的群体里, 大都是三位一体从事创作但也各有差别。上世纪90年代,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文化体制的转型, 中国当代版画创作受到强烈的冲击, 原有的组织模式和创作群体开始蜕变, 最主要的是业余版画群体逐渐消解, 画院后继乏人, 版画创作呈滑坡趋势。而学院版画在前两类群体相对减弱的情况下, 扩大招生规模, 青年教师与学生风格上的追随, 甚至主导了美术创作的新思潮, 呈现出在版画创作中的统领趋势, 其特征体现为:艺术性、探索性和纯粹性。它在版画转型中由肤浅走向深刻, 在丰富媒材、技法制作和探索版画的多样性发展空间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逐渐疏离社会生活, 淡化主题,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意识, 以其独立的文化身份与艺术品质, 在中国当代版画结构中往往呈现出前卫的姿态, 表现在新一代版画家对传统观念的消解与否定和现代意识的确立与逐渐增强这两个方面。虽然一些老版画家与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年版画家仍在倡导版画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强调版画的社会功利性。但是绝大多数年轻版画家已经无意于对新兴版画传统的弘扬, 而着力于对版画的绝对本体语言和纯艺术层面的突破。具体表现为“代言人”“遵命”的角色弱化甚至消退, 自我意识的无限放大, 忽视大众的审美趣味和需求;从现实生活中把握和挖掘时代精神的意识淡化, 主观表现的欲望极度增强, 转向极端的主观内心世界表达, 从先前的“自我”发展到“只有自己”。但我们还不能笼统的说新一代版画家完全无视社会生活和没有社会责任感, “主观表现、内心关照”其实也源于当代社会思潮和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上, 只是采取了嘲弄调侃甚至玩世不恭的态度, 版画又加上了多种媒材的专业技巧与个人语言的极端强化, 几乎完全无识大众审美诉求与欣赏习惯。伴随着一届届版画本科生与研究生走上社会, 中国版画已经完成了从“社会版画”向“精英版画”的过渡, 或者称之为“精英版画”已经取代了“社会版画”。
二、新形势下创作观念的嬗变
它首先表现在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挖掘上, 如对版画复数性与“印痕”的本体认识与理解上。徐冰在《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一文中说:“我们以往对复数性绘画的认识, 正在与缺乏对版画语言自身纯粹性的理解在创作中, 不能抓住版画艺术的特质, 使版画往往尾随其他画种, 而显示不出自身的优越性。所以我认为, 应透过这些表面的非本质的差异, 沿复数、印痕两条线索, 真正把握住版画艺术最深层的特点。”其次是版画题材的变化, 它表现在题材由客观的再现到对心象表现的转换, 表现形式由具象写实到抽象写意。就最具传统与最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木刻而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木刻版画与八九十年代的木刻版画在题材选择与视觉形式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异。正如齐凤阁先生在《转型期版画的转型》一文中写道“近年的中国版画经历了两个层面的转化, 一个是在语言形态上、在视觉方式上, 由本土的、民族的、传统的, 向现代的、国际性迈进, 一个是在精神内涵上、价值取向上, 由封闭的、单一的、附属型的, 向开放的、多向的、自主型的演变。”两位先生都特别强调了版画自身的艺术本质特征以及对这些艺术特征的探求与强化, 这对一向依附于宣传政策的中国版画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但我们也要适当顾及大多数民众对艺术审美的诉求和艺术语言的认同与领略, 尤其应该注意两点:即由体现时代精神向关注个人内心体验转变以及由版画惯用语言去体现对象和事件向纯粹的版画本体语言的转变这两个过程中不能疏离民众而孤芳自赏。
三、新形势下作品内涵的变化
摆脱历史的重荷而走进现实风情, 由“文革”中版画对政治的亲和转向了轻松愉悦的风情表现,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转折, 它标志着版画由政治的附庸转向了自主。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学院版画越走越远, 在作品内涵方面基本背离了传统的版画形态, 疏离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标准。齐凤阁先生曾在《学院版画的当下语境》一文中说“有的评论家认为‘学院版画不能以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为目标, 要保持学院版画的前卫状态, 要以提高大众的欣赏能力为宗旨, 把学院版画推向高新的成熟阶段’。”这一脱离了中国国情无视客观实际的理论, 实际上是作茧自缚, 即使破茧飞出全新的灯娥, 也不能为多数人认同。如果违背了中国数千年的审美意识, 试图强制民众接受前卫的脱离生活、脱离民众的令人费解的创作, 无论其技艺如何的精湛, 奋斗目标多么的远大, 恐怕都只能是自言自语, 都将无法摆脱中国当代版画的困境。
四、新形势下表现形式的变化
新时期的版画创作, 已不仅是单纯的木刻一统天下, 石版、铜版、丝网版, 以及综合版在创作中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这里经济形式的变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 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中国现在完成体制的转型, 走出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 艺术也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版画当然也不例外, 版画再也不是政治的宣传品而是要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 去接受社会和民众的选择。新的形势促使一些版画家去寻找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 另一些版画家受到艺术市场的制约在版画创作表现形式上趋于多样化甚至在创作观念上迎合市场的需求, 无论他们能否走出全新的道路, 但他们或多或少是基于现实潮流的影响和顾及了民众的认同和需求, 往往表现得讲究印刷工艺、制版材质、印刷颜料等媒介材料, 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效果和成品的精致。以学院为代表的版画家们则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研究尝试各种制版和印刷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版画的画面效果比以前更完整、精致。在版画的表现形式上, 学院派画家以其独具的优势, 通过新设备和新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 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 多种表现手法的尝试, 极大地丰富了版画语言, 使版画突破了以往的模式。但在相当大的范围内, 对主题思想的发掘和重大题材的抉择上, 已不再是学院版画的注意范围, 而新制作技术的精研和新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创新, 成了版画家刻意追求的唯一中心。较少体现当今社会的时代性, 而更多的表现为时尚性, 但它过分的注重自我内心关照而忽略了现实社会的本质和脱离了绝大多数民众, 忽视了绝大多数的民众审美趣味等方面, 应该是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但对于新技法、新材料、新观念、新追求应用在当前的版画创作中是应该明确肯定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的版画创作已经发生较大变化。新形势下, 版画家在创作意识里注入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关怀, 提升版画本体语言的文化含量与艺术含量, 强调版画的原创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和顾及公众的认知与感悟, 在进一步实现版画本体语言由表现手段的客体向有高尚精神情操创作主体的变化过程中, 创造既有版画审美特质又带有当代人文精神的与社会公众相关联的艺术形象, 成为当代版画作品应当具备的品格。
参考文献
[1]徐冰.对复数性绘画的新探索与再认识[J].美术, 1987, (10) :50.
关于中国当代版画的“低迷说” 篇6
一、主导地位的改变及关注点与思维的转化
中国版画自新兴木刻开始, 以其关注民族及国家的命运和建设, 贴近社会和政治的思想主题, 以及受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表现, 为广罗普众所接受自在情理之中, 相对于其他画种, 更广泛的传播性使其在被推向了显要位置。
20世纪70年代末, 人的思想得到了长期禁锢后的解放, 版画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此后的几十年, 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 为版画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生机。创作题材由五十、六十年代的再现社会主义建设转入了对现实风情的关注, 关注点的转换, 也许是有意识地避免版画创作充当政治话语工具。此时期的风情表现, 注重生活的现实感, 是对“文革”中“假、大、空”的反叛, 对风土人情的描绘强调作者的真情实感, 表现形式是写实主义风格的延续。
80年代中期之后, 在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 观念产生了转折性的变革。西方的哲学思想及现代主义美术观念唤醒了画家的主体意识, 新一轮的西方思想观念的冲击, 更多地激发他们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深层体验和版画本体语言表现的思考。版画艺术家更注重自我意识的深度挖掘与表达, 这是对传统版画强调再现现实生活的社会功能性和大众审美趣味观念的消解, 是版画表现现代意识的确立。西方现代艺术和本土传统及民间的造型语言资源, 一并融入了版画艺术家语言表现的探索与思考中。
在新时期观念的影响下, 版画艺术家更注重的是个体感受的表达和语言表现的个性化, 欣赏接受的范围在缩减, 自然不再出现那种轰轰烈烈的版画运动的局面, 于是甚至出现版画被边缘化的言论。但理性的分析会发现这是版画摆脱充当政治化话语工具, 而进入自主的思维表达与语言探索时期。
二、当代版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时期以来, 人们获得精神与思想的解放, 人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 西方的哲学观念与文化思想唤醒了受禁锢已久的国人的主体意识, 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 人的精神意识一度出现困惑的状态, 但经自省与反思后, 对东西方的文化价值作了重新的思考, 艺术家更多地回到艺术本体性问题上进行思索, 这是文化自觉下的艺术自律性觉醒, 在探索艺术的思维与表达的过程中, 艺术家的自主精神日益彰显。中国的版画创作, 在这段时期内思维观念及视觉语言形态表现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而相对于别的画种, 却表现出一种稳中求变的平和发展趋势。
1、守常状态背后的实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西方思想和文化观念汹涌而入, 中国美术界掀起了“85美术新潮”, 各种艺术群体峰起, 前卫性的展览此起彼伏, 油画和国画在其中表现得尤为激烈, 而版画却显出一种守常的状态。
“85美术新潮”运动, 是西方观念影响下的直接结果, 运动中强调观念的革新和前卫性。而在中国传统木版画和西方版画的共同影响下的中国版画, 版画的民族化已成为中国版画创作实践的事实, 其包括了观念和视觉语言形式的融合。版画的观念革新并非浮光掠影式的标新立异所能实现的, 因此在新一轮的西方观念冲击下, 版画并没有表现出狂热, 如此亦可理解“守常”是思考本体问题的冷静状态。此阶段的中国版画也并非超然度外地不受影响, 在此过程中, 创作观念在新老艺术家之间出现了分化, 社会责任感极强的版画家沿用以大众的审美为基点, 表现现实生活, 继承与弘扬新兴版画的传统;而较年轻的版画家则消解了这种观念, 更多地关注主体精神的深层体验, 转向了自我精神的表达。但两者无论是哪一种观念的表达, 都是基于版画语言的自主革新而实现的, 这样的观念革新主要来自于内因的驱动。因此版画在完善自身的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 是在其多年的中西语言融合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处于一种常态的发展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 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版画创作队伍的缩减, 而版画语言的表现探索却自此后进入了成熟时期, 因此这种“守常”状态的背后实质是:当代版画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拓展了观念表达的思维, 实现了版画表现语言的纯化。
2、多向性和自主型的发展态势
新时期的文化多元性发展, 为版画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由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及阅历的差异, 产生精神观念, 表达的不同取向, 新时期的版画进入一种多向发展期。这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觉醒后, 更多地关注内心精神世界, 生发了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不同年龄层次的艺术家, 在他们各自的精神根基上, 尽情吸收现代社会庞大资讯系统所带来的滋养, 以其敏锐的判断力和感受力, 阐释其对社会、环境及人性的独特理解, 使这种思想表达的视觉语言形式带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个性化表现语言的采用, 其目的是使语言形式更明确地表达作者独特的精神体验及思维方式, 体现了作者对关注问题的深层思索, 关注点的切入表明了作者明确的精神表达取向, 因而新时期的木刻版画呈现出一种多向性发展的特征。
多向性的精神表达取向, 是版画艺术家表达自我思维与观念过程中自主精神彰显的表现。新时期早期阶段经历了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 版画家对文化影响进行反思, 进入精神自省的状态, 对主体生命体验和版画本体作了深切的思索, 明确了版画是表现自我精神与思维手段的本质意义。版画家以自主的思维方式, 注重自我的精神体验, 在思维表达和语言表现的探索中彰显自主精神, 中国当代版画的创作摆脱了多年来表现依附于政治自主精神在版画本体观念表达及语言探索发展得以深化。
三、对版画的期望所至的“低迷说”
出现版画“低迷说”, 也许是由于评论或版画家自身对版画寄予了过多附加的期望。这种期望包括让版画呈现非常当代和前卫的状态、以及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使版画处于当代艺术的主导地位等。
版画终究只是绘画表现形式的一种手段, 通过印刷而使作品得以实现, 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特征, 因此其必然的存在某些局限性。当代版画在承印物的选择及版画的展示方式上作了许多的尝试与探索。但始终未脱离“印刷”这一手段, 而当代的艺术表现更多是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 因此版画或是油画等在表现形式上应归于传统绘画形式, 不具备明显的表现手段上的“前卫性”, 故此绘画作品的当代性应体现与艺术家对设身处地的当下状态的思考, 包括对环境、人类自身、人性、社会、哲学、宗教、种族等问题的感受及观念的表述中。由观念思维的切入而转向艺术表现形式的思索, 即艺术本体的思考与思维观念表达形成某种一致性, 表现手段的选择目的在于贴切地表达艺术家的观点, 基于这一意义, 任何的表现形式均是表现的手段而已, 无论其是“传统”或“前卫”都不表明其当代性, 只有作品的思想内涵能表现出艺术家的时代特征, 时髦和关注热点并非当代问题的全部, 其关注点也因人而异。
中国当代版画的“低迷”说, 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在版画的市场表现上, 版画的市场状态, 既有版画的“复数性”即“非唯一性”的影响, 也有收藏界对版画的认识程度及市场运作等多种因素, 但版画市场的低迷无疑对版画自身造成较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创作者对作品销路的思考, 以及画廊对版画作品营销的资金投入的顾虑, 甚至于产生部分院校对版画教学方向的改变。版画的创作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后锐减, 一改之前的版画普及、场面热闹的状态, 版画队伍的增大或缩减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趋同心理。人员的缩减也许有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 然而版画创作人员的缩减却未妨碍版画艺术表现探索的发展。当代版画家在版画本体问题的探索中, 体现其不断进取的意志力及创造性。
使自我从事的版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站主导地位, 这也许是某些版画家的一种情结, 版画曾经有过的辉煌在其中起着心理影响, 然而此非个人意志所能左右, 皆因历史的选择使然。版画只是艺术家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 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本无高低之分, 也无形式是否当代之嫌, 仅手段而已。思维的表达能通过恰当的形式手段进行表现, 这种表现形式便能焕发其蓬勃的生命力, 于是在某一画种之上承载过多附加的期望, 也许并非明智之举。
浅谈中国当代版画的美学意蕴 篇7
一、天然美感体会
版画这种艺术题材对于贴近人们生活的细节描写非常细腻,并且充分的展现出人们情感的丰富性。通过对大量版画的观察与品味不难发现,版画的构思来源于当下人们的生活,在画面的创造过程当中充分的展现出画家极高的观察能力,以及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贴切的人物和景致刻画,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波澜,展现出人们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情感受。来自于人们生活的纯天然美感需要深入的去体会,在实际的体会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敏锐的观察,通过版画艺术家的独特审美视角进行解读与展现1。版画中的世界是脱离当下真实生活喧嚣的,在画面中体现着返璞归真的环境氛围。自然环境中的美是不需要修饰的,而且自然中的美更加具有力量,能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震撼,也能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安宁。通过版画艺术去体会大自然的美,是自然给予人类的礼物,在粗糙有细腻的细节中引导人们走向美好。这份美好是不完美的,同时又是丰富的。版画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理念和实践美学的结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表现主体,在版画的内容中进行主题绘画内容的细致描写,进而呈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或者是涓涓细流的美好。
二、形式美学品读
在版画的绘制过程当中也能够发现,当代版画的艺术美感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美的氛围当中,还呈现在版画对于形式美的追求,这也是版画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知识体系。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来源于众多元素,但是形式的美感是版画艺术美学的主体,也的绘画艺术体现其审美价值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画面形式的设计可以成功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能够让观众将审美的时间不断的延长,在延长观察时间的过程里就会深刻的品味其中的美学价值,并且能够从版画的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和灵魂,希望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艺术交流2。艺术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广泛的人群,主要也是因为艺术作品当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并且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艺术品位。当代版画的表现形式更加注重对绘画技巧的应用,希望在实际的创造过程当中进行多元化材料的选择,通过对不同材料和媒介的应用展现出构图的艺术理念,并且进行技巧的多种应用。通过版画的形式能够展现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凹凸感觉,这也是绘画艺术家通过版画展示出真实生活感受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刻画和描写版画内容的过程中,从构思的设计到实际的作品呈现,都需要严谨的形式审美判断,并且需要高超的技术配合。当代版画的绘制更加重视创新和思维的变化,这是版画长久发展的重点元素之一,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能够体现出画家的技巧,同时又能够满足画家对自身情感的宣泄。版画以一种立体的浮雕形式展开了对生活的刻画,这种表现艺术的方式更能让观赏者能够体会到其中设计的强烈形式感,也能够体会到画家的创新意识,希望通过版画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情感和灵魂上的沟通。
三、意境美学价值
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产物,还具有极高的意境审美价值,也是我国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成为能够引领我国美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当代版画艺术的欣赏能够发现美学体系的构成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作用,在实际的品味过程当中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其意境的美好。意境的美好是极具表现力的,在我国众多的艺术体系当中也具有崇高的价值,通过体会意境美的精髓,能够发现我国社会在追求艺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对于审美的理解也充分的展现出意境的美好和价值3。意境是对绘画艺术家理念和情感的理解,也是对生活中事物的客观描绘和表达,通过将情感与实际存在的事物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够展现出一部完整的作品,才能够保证艺术价值的体现。版画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其对意境的理解,充分的达成了心灵与现实社会的融合,在交融的过程当中展现出两者结合的高度统一,也满足了人们对版画艺术欣赏的至高要求。通过版画的艺术变现能力,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并在观察和品味作品的过程中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版画的表现形式在意境的烘托之下形成了更好的审美价值,不仅是对于表象的演绎,更是对一种内在的诠释,也能够成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对比和寄托。版画的描写形式不仅仅是对生活环境的绘画,还是对一种人心灵意境的渲染,在作品实际的创作过程当中进行风格的拟订,希望能够通过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引导观众进行欣赏和细致的品味,从中体会出人类智慧崇高。版画给人的已经可以是虚无缥缈的,也可以是气势磅礴的,更可以是细腻甚微的。总之,在版画的内容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人们对于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也能够看到人们智慧的结晶4。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版画艺术,并根据版画艺术实际展现出的生活的环境和情感的本质。版画作品的发展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发展过程当中充分的展现出其艺术的价值和魅力。通过对绘画形象的描绘,加上雕刻机巧的修饰,向人们展示出一种留黑的艺术效果,并通过水印的方式加深人们对版画的印象。当代版画更加具有天然和形式上的美好感受,并且能够引导人们向更加深远的意境体会深入。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中国当代的版画审美价值,从中感受版画的美学意蕴。版画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当代的版画艺术体系。通过大胆的材料选择和版图设计,促成了艺术效果强烈的版画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满足了人们对于版画艺术的审美需求。除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以外,版画作品在表达的过程中也彰显出其对自然美的憧憬,以及对形式和意境美的强烈追求。
关键词:中国,当代版画,美学意蕴
注释
11.甘庭俭,赵建府.当代语境下的形式转换与观念认知——以中国当代版画语言形式的转换为例[J].当代文坛,2014,01:128-133.
22 .李晓莲,王霄蛟,王颖,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期刊、报纸类)[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8,01:75-189.
33 .陈菽现.版画创作中地域性风格浅析——两个地域群体版画形式语言的对比分析[J].中国书画,2007,09: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