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通用11篇)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1
案例教学法最初起源于美国, 现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之一。相比之下, 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大多还是教授性的灌输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偏低。金融学的本科教学也不例外。我国的教学模式与西方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差异,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传统文化的差异引起的。西方的传统文化是以自由、民主为基础, 注重启发, 鼓励创新。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则是以遵循秩序、服从权威为基础, 所以导致在教学方法上偏重略显死板的教授式, 单方面地注重讲授的内容而容易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而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缺少案例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
金融学在本科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 研究和分析了金融体系、时间与资源配置、价值评估、风险管理与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以及公司金融等等。这些复杂的理论和模型联系着现实中的货币、资本和财富运动, 因而使用与现实相联系的案例来讲授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1]。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帮助学生加深对金融学理论的理解
金融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任何一部分内容都针对某一特定经济运行环节, 需要在实践中找出相关的案例来佐证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的目的。另一方面, 金融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 存在大量数理逻辑推导、图表和公式等。案例教学以生动的形式将复杂的金融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避免了学生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际感受的状况, 还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2]。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融学基本内容是抽象化的理论和实证化原理, 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授课时, 由于包含较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复杂、枯燥, 不易掌握和运用。通过以经济生活或贴近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学案例, 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金融学知识的动力,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更深入的理论认识。
(三)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如果只局限于书本,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很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 致使学生对金融学的实质的理解很浅薄, 仅仅停留在运用模型、公式来解题的层面, 知识面就会变得狭隘。使用案例教学能促使学生将金融学中的理论知识或模型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当中, 同时推动学生去主动了解现实的经济形势与状况, 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3]。
(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不易理解, 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来说还比较片面。学习金融学不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案例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其所学理论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推理、分析及表达等能力, 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相关的实际经济生活进行思考, 学以致用。
(五) 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通常都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金融学的本科教学也不例外。而这种课堂氛围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运用案例教学模式,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使学生融入良好的教学氛围当中,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活跃地思考, 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 对案例教学的性质及目标认识不到位
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最本质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 力图通过案例的描绘将学生带入金融事件中, 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案例教学的课堂上, 案例讨论多数是以老师为中心来开展, 仍未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思想。这种教师向学生单方面输出式的教学方式, 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深度[4]。师生角色的异位使得我国的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性不够, 也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差。
(二) 本土化案例比例过小
在我国本科金融学课程建设中, 专门的金融学案例教材较少, 导致很多教师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选取国外的金融学案例教材。这些案例虽然形式规范, 内容全面, 但毕竟是围绕西方经济形式展开的。而我国与西方在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模式等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 一方面学生对西方经济制度的不熟悉可能会导致不易理解, 不能感同身受, 另一方面学生一味关注西方经济, 对于我国国内实际经济形势了解较少, 不能满足我国对金融学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 能结合我国目前金融实际状况撰写出理论与应用上的本土化案例很少, 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案例的讨论、辩论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目前, 我国商学院案例库中本土化案例入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 但仍不能满足金融教学对我国本土案例的大量需求。
(三) 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在案例教学的模式中, 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金融学专业, 更需要具备一定时间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教师。但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建设时间不长, 加上金融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对于案例教学的忽视, 使得目前金融学教学中真正具有较高案例教学水平的教师匮乏, 师资力量薄弱[5]。
三、金融学案例的撰写
(一) 案例素材的选取
案例本身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在金融学案例素材的选择中, 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内容的可读性, 尽量贴近生活, 使学生感觉到金融就在身边, 可以学有所用。案例教学的素材选取应直接来源于实践, 在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保持金融事件的原貌, 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把握金融基本理论和观点[6]。金融案例的撰写者更要密切关注金融时事变化, 以便提供给学生生动及时的案例。鉴于现有的金融学案例多以西方的历史文化为背景, 系统的本土化金融学案例匮乏。因此在金融学案例的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引用西方国家的经典案例,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 有关部门更要重视案例素材的收集, 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调查和访谈企业工作, 并安排专人从事案例编写。
(二) 案例内容的设计
金融学案例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类是为了讲述该节的知识点、使理论知识更易被学生理解而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在内容上首先要营造事件背景, 事件要清晰生动并具有逻辑性, 随着事件的发展自然引出知识点的讲解。比如在兹维·博迪 (Zvi bodie) 等著的《金融学》教材中[7], 讲解生命周期储蓄模型时以案例的方式更生动地阐明保持消费支出相同水平的储蓄或支出方式, 并自然引出人力资本以及永久性收入等概念。再比如在该模型的延伸运用上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提出“你是否应当投资于一项专业学位?”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进而又引出成本与收益的计算。第二类是在讲授完一章或一节的知识后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而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的内容要有特定的经济背景, 描述具体的经济事件。例如, 国家或金融机构推出新政策、金融体系面临某种压力等实际经济情况, 并由此展开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在这种案例中可以引入专业术语, 并做出简要解释方便学生理解。内容上最好使用真实发生过的经济情况, 并引用数据使案例严谨清晰。
(三) 案例写作的框架
金融案例无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写作的大体框架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引言:
要开门见山做到点题, 交代案例背景, 其中包括案例主体 (个人或企业) , 必要的经济环境交代, 根据真实事件编写的案例还应注明时间、地点、决策者、关键问题等信息, 尽量简练。
2. 相关背景介绍:
包括行业背景、公司历史及财务状况、主要人物和事件等, 内容翔实, 能有效辅助案例的课堂讨论分析。
3. 主体内容:
案例所涉及的事件发展过程进行详尽生动地描述, 还应包括与案例内容相关的调查统计数据、金融学概念或公式注解等。大中型案例适宜分节叙述, 并拟定节标题;陈述案例时不要出现作者的主观评论, 决策点清晰明确, 案例的内容及使用的相关数据需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
4. 结尾:
案例的尾声或以第三人称的总结评述。此部分用于引导学生明确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教学案例还应附案例的使用说明, 基本结构包括:
1.教学目的及用途:适用对象, 教学目标等。
2.思考题:提示和引导学生思考方向, 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一般2~5题为宜。
3.分析思路与理论依据:给出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所需要的金融学相关理论, 及具体的分析计算结果。
4.关键点:案例分析中的关键之处, 所涉及的主要金融学知识点等。
5. 建议的课堂计划:
就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小组的分组及讨论内容、案例的开场白及总结等提出建议。
(四) 案例编写的技巧
案例撰写时, 应以教学目的为本, 撰写能反映教学主要内容的典型案例,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写案例要随经济形势而变化, 最好能反映社会舆论热点, 利于激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要能够将案例教学目的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 通过案例将课本中的金融知识准确、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在撰写过程中还应准备包含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框架的相关阅读材料。
金融学案例本身既不能是抽象的纯理论性内容, 也不能是简单的事例的罗列, 还应包含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能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空间的引人深思的金融案例, 使用时教学效果才会比较理想。此外, 教师应以我国经济发展为背景编写本土化的金融学案例, 更多地关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以便更好地将金融学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实践相结合。案例的编写还要符合使用对象的情况, 既不能太复杂难懂, 使得学生无从入手失去信心和兴趣, 也不能过于简单、缺乏知识含量。因此, 编撰者需广泛收集素材, 尤其是我国金融领域内的案例素材, 建立适合本科金融学教学的案例库,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类课程的案例教学。
四、案例的使用及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案例的使用
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日常教学当中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经济问题的机会, 旨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并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学活用的能力。在教学案例使用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使案例更加有效地融入理论教学当中。案例教学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讲解式案例教学法。
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 需要教师生动并且清晰地将案例讲述给学生, 紧靠教学目的、围绕重点难点, 叙述出案例中所反映的金融问题, 从而阐明金融学理论原理或模型方法。
2. 随堂讨论式案例教学法。
在金融学教学的过程中, 由教师将案例的主要内容介绍给学生, 并提出金融性的思考问题, 让学生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汇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解决实际经济方面问题的能力。
3. 书面式案例教教学法。
教师给出书面案例, 由学生来撰写有关案例的分析报告, 提出解决该金融问题的方案或对策。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 同时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
(二)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案例本土化。
20世纪初, 案例教学法最早被采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管理课程教学当中。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并将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学科的教学中。我国目前本科金融学教育中, 大多使用的也是国外教材, 例如由兹维·博迪 (Zvi bodie) 等著写的《金融学》一书, 其中所包含的基本上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实例, 而联系到我国实际经济情况的案例却很少, 因此学生在金融学的学习中大多接触和分析的是严重脱离我国经济实际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及相关学者积累我国经济运行方面的资料, 编撰“本土化”的案例, 让学生快速融入案例当中。
2. 案例的使用需符合教学目的要求。
金融学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原理, 并能将其运用到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当中。因此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理论教学方法, 而是通过案例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这就要求金融学案例教学在方式、时间等方面都要适合教学目的的要求, 实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完美结合。
3.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中, 教师是大多通过讲授的方法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扮演着处于核心位置的输出方的角色, 而学生则成为了被动的接受方。这种角色定位削弱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教师来设计和展示金融学案例, 不要一味地输出理论知识, 而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面对案例中的所描述的环境时, 能够摆脱被动学习的束缚, 自主分析、大胆质疑, 通过亲身参与案例讨论来自主学习。
五、结语
金融学案例教学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现阶段尚缺乏“本土化”金融学案例, 且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中还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我国金融学案例的撰写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期望能够对改善我国金融学案例教学现状, 推动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摘要: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其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对提高本科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金融类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及案例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现状, 接着从教学案例的撰写、使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方面阐述了金融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尔茜.我国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 2013, (3) .
[2]石巧荣.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 (4) .
[3]萧毅鸿, 周献中, 凌海风, 唐建, 案例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师教育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32) .
[4]张中锦.案例导向型方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3, 26 (3) .
[5]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 2011, (6) .
[6]孟令国.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 (6) .
[7]Zvi bodie, Robert·C·Merton, David·L·Cleeton.Fancial Economics[M].Beijing, 2011.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2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
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
(三)反思:
1、案例一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二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与数学无关的回答,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因为问题可使学生产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一些教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还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陈祥文在《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中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定的新颖性,灵活的技巧性,明确的目的性,适度的障碍性。
二、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一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图,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子让人感到舒服?
生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
生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舒服。
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
(二)案例二
师:老师这件衣服漂亮吗?
生(齐说):漂亮!
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
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
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
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
(三)反思:
1、在案例A中,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来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不仅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的积极性。
2、案例二老师浮浅的问题,使学生不用思考脱口而出就能回答,不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这样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虽然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
3、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并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三、解决问题中的案例: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三年级上册)
(一)案例A:
1、呈现例题:计算48÷4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如果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
3、学生自主活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4、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
5、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
(二)案例B:
1、呈现例题:计算48÷
42、学生自主活动: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并交流结果
3、结合直观操作的过程及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口算。
4、结合口算过程,教师讲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三)认识分数的教学案例
1、创设情境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一半?
2、学生折、剪。(用直观的方式表述)
3、画直观图。(用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形语言表述)
4、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经验中创生数学符号。(用数学符号这种抽象的方式表述)
怎样用数来表示一半?
(1)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创生出不同的数学符号)
(2)师小结: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大家的创造都有道理。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统一表示成,板书分数符号。
(四)反思:
1、案例A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讨论都是缺乏引导的。对于除法的笔算,从形式上分析,与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过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过课本,一般不会想到,原有的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经验只会带来负迁移。对于一种全新的知识,由于教师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讲授,所以学生碰到困难是很自然的。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个性化再创造的过程,逐步组织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积聚感性经验,凭借直观操作和图形展开思维,形成的认识成为后续学生的“生长点”。当让学生自主创生新的表示方法时,学生都能有意义地进行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水到渠成地进行抽象思维,再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意义地建构起抽象的分数二分之一。
3、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案例教学 反思
我省自2006年秋季起全面启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数学新课程中,有大量的阅读与思考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其中不泛有些是经典的案例。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第55页的阅读与思考中就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A.Landon)和罗斯福(F. D. Roosevelt)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 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
实际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 接下来给出了一个思考: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个案例,编者想给学生的揭示是:在做调查统计时,抽取的样本必须具有好的代表性。
在新课程教材中这样的案例有许多,且多选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能给人以启迪和深思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在和教师的深入交谈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这样的案例教学很不重视,有的认为学习时间紧,这部分内容又是阅读与思考,对高考影响不大,所以不去深入讲解;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干脆不提;有的让学生自己自学。这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对新课程理念不深入领会的浮躁表露。笔者通过对新课程增设的这部分案例教学,有这样几点体会:
1.案例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这些案例来自现实生活,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安排的,又与现在所学的数学内容密切相关,能用现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所以具有极强的活学活用的现实意义。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然而我们用枯燥空洞的说教又岂能产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效果?不如认真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自觉产生学好数学的冲动,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程实施以来,探究性学习倍受青睐,教师也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氛围,创设探究的学习环境。然而从笔者的教学实践观察看,许多课堂实际上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探究而没有“实质探究”,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缺乏真正的数学含义。
3.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促使教师自己编拟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案例。新课程教材中提供的这些案例都可以启发教师自己编拟一些好的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案例,这无凝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借鉴学习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平台,同时也为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机遇。
当然在教学案例的编拟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具有时代特色。这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新课程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⑵必须与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实际能力相匹配。由于所教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拟案例时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无从下手或没有意义的感觉。
⑶必须与学生当前所学知识相衔接。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希望学生能解决得了的,如果案例所用到的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则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很难,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的学习。
⑷尽可能撷取现实生活中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数学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很有意义。
⑸适当穿插一些历史上的趣事和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数学教学案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也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4.要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时间、深度和形式。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对教学案例的内容无限扩展,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当前所学知识内容适时进行一些数学案例的教学,既不要扩大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深度也不要视而不见。其实书本中的数学案例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具有很好的作用。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经,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多进行一些数学案例的教学,多进行一些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数学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5册
2.《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实验分析》徐斌艳 中学数学月刊 2007年第11期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4
1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我们的课程教学必须围绕能力培养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多数高职院校财经金融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别,且前开课程和后续课程有所不同。其次,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参加高考而未能被普通高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其数学功底多数不如本科院校学生,所以在理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会有较大障碍。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弱,因此,作为高职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从现实案例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通过案例的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在高职《国际金融》课程中的运用方式
2.1 案例准备
首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以下准备:(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案时,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一定要全面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案例教学。结合《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特点,很多都是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比如: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影响;汇率制度的类型及其优缺点;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及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等,这些知识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而且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案例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学生要明确案例讨论问题的核心,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观点的归纳。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每个参与的生都应该按照教学计划提前预习,熟悉案例,收集资料,并解答思考问题,归纳自己的观点,提出存在的疑问。这样在案例教学时才能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多层面地剖析案例反映的问题。
2.2 案例教学实施
首先,教师应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流程:案例内容介绍、案例问题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并最终有导向性的到达要学习的知识和理论上。其次,在各个环节教师都需要把握节奏,调动或控制课堂场面,使得整个过程在轻松、融洽、民主的氛围中完成。
在案例介绍与案例问题的提出部分,教师尽量将案例事实阐释的简单、生动、容易理解,问题要求提出须明确。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应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师应既让“风筝”飞的高;又能时刻把握住“风筝”的线。即尽量给学生创造轻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发挥,各种不同的观点与思想相互碰撞,在讨论与争辩中获取知识,激发灵感,提高能力;与此同时,要紧密的关注其中的问题:比如防止过分的脱离主题,避免出现过分冲突,避免少数学生“包场”,对有沟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等等。
教师点评与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是案例教学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最终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教师针对讨论环节学生的充分发挥,给予总结和评价,进一步清晰梳理学生的观点,使得部分观点得以升华,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能力提升的空间。
3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3.1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协调好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时间分配,考虑到高职教育及金融市场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应在实践教学上分配较多的时间,尽量避免案例教学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一方面当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在讨论时能恰当的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发言应及时打断,引导学生回到讨论的内容上来,最后适时进行收尾总结。
3.2 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国际金融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因此国际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而要围绕一个理论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国际金融环境、理论命题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而更有助于国际金融案例教学的开展。
3.3 注重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在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要求教师也要随时关注最新的理论和时事,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更广范围的问题。由于案例教学的推广,有不少案例集相继出版,同时有些教材里也包括了案例资料。但选择案例一定要新,最好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案例更容易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因为事情正在发生,会有许多新闻报道,学生处于事件环境中,感觉更真实。
参考文献
[1]文婕.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改革.才智,2015.12.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5
作者:陈作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611 更新时间:2006-8-8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探索
陈作民
一、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意义、方法和价值
1. 意义:
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对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医学、法律)
教学案例一般是从学校管理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丰富的案例及其评点,将为广大教师提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示范性的作法,科学有效、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策略将为改革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下面所说案例一般指课堂教学案例)
2. 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
坚持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点评相结合,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教学案例可按概念教学、定理法则教学、数学知识应用教学、专题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
同课异构方式——对同一内容、同一课型的不同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同课同构模式——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的研究,如由多位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设计某一小环节案例进行研究
3.教学案例研究的价值
使某些感性的实验结果理性化得到推广,提高教学效益。特别是通过案例研究,升华实验假说或理论,丰富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心理学、素质教育及其方法论的理论。
二、数学教学案例的四个基本要素
从广义上来讲,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写成教学案例,但作为数学教学研究的案例来说,必须具备下列要素:即客观、典型(优劣)、有效、现实(意义).1.客观
案例是数学教育实践的真实记录,客观是案例的首要条件.所谓客观,就是对数学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特定环境,主要情节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实的介绍,而不能随意取舍和歪曲事实真相,分析要就事论理,从事实中引出道理,启发人们思考。
所以,案例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写作者直接和间接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课、答疑、个别辅导、思想教育和听课、交流等教学、教研活动。
2.典型
在这里典型的事例(不能仅理解为课堂教学)是指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可能会遇到,但又不太注意到的事件,而它却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数学教育思想的问题。正因为选择的问题很典型,有的案例就具有故事性、可读性(余世伟《细节决定成功》,《清十二帝疑案》,课堂教学案例《以问铺路 调节难度》)
3.有效
案例是真实的,但真实的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所谓有效是指案例本身具有应用价值、理论研究价值.它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学原理上的现实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领悟出教学原理含义的闪光点,是教学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4.现实意义 教学案例价值体现在对目前的数学教育教学有针对性、指导性、反思性、及时性,也就是现实意义要强。(例子见附录)
从目前来看数学教学案例应具备六个时代特征
(1)问题情景体现文化底蕴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中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
(2)教学设计体现教育原理
教学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在反映数学教学过程的案例中,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进行分析,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所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表现出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原理.(3)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精神
课堂上应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是通过 “会话” 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
(4)知识建构体现序进过程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
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
(5)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一般的演示课件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数据、过程向学生作出展示,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课件的演示结果,更有甚者的是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计算机的演示走,计算机课件反而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
今天的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数据可以修改,课堂成为实验室;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
(6)思想方法体现学科特征
数学的基础性、生活化、思维性、严谨性等通性通法应得到坚持。例如:认识三角形,特殊与一般,如何探寻规律;探究与证明的关系。
三、案例的类别及制作要求
1.案例的类别
数学教学案例在我国研究的时间不长,对其分类还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从案例形式上分,可以分成“描述性案例”(即写成文章用以描述教学情境及过程)和“可视案例”(即制音像制品)。如果从内容上来考虑,又可分成“片断案例”和“完整课型案例”。教学片断案例可包括情景引入、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合作交流、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完整课型案例可包括概念课型、复习课型、应用课型(公式法则应用,实际问题应用等)、探究课型(知识探究,方法探究,应用探究等)。其中文字案例多以片教学片断形式出现,完整课型案例也可以以剪辑成教学片断形式.2.文字案例制作的几点注意:
(1)主题与背景 :
主题指案例所说明的教育思想的主题,而不仅是教学内容的主题。背景指学生学习状况的背景,体现 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冲突背景。(2)情境描述
案例的实践内容描述,关键的、能说明问题实质的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定要明确地、详细地、客观地描述,使之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详略得当。
(3)问题讨论
案例作者讲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将过去的教学与现实的教学予以对比。
(4)诠释与研究
上升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高度 进行反思,提出的数学教学更深层次的见解,并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诠释,或在理论上提出进一步的发展。
(5)案例分析点评
焦点突出,观念多种,启发价值,知行合一,突出特点(评说案例中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传统教法的优劣,提出新的见解)
四、案例 举例 片断案例
课堂教学案例以问铺路 调节难度.doc 完整案例
师生活动主线型:课堂教学案例李秋萍说课讲稿李秋萍说课讲稿.ppt 实录型:课堂教学案例一百万有多大》课堂实录点评陈作民.doc
节选加说明型:课堂教学案例8年级上教案 李 琳陈作民蚂蚁怎样走最近呢.doc
附录:
天象图片欣赏
如图1是2004年5月5日2 点48分到3点52分在北京拍摄的从初亏到食既的月全食过程.数学问题解决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6
随着金融事业的飞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出现,金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幅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加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和相应的风险防范研究的力度,加快培养能胜任金融衍生产品定价工作的金融从业人员的速度是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问题是金融数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金融数学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金融数学的教科书在国内外已经出了不少,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的教科书还不多见。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姜礼尚、徐承龙等合著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数学模型与案例分析》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篇,是作者在5年前出版的《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一书的发展和延伸。在这部分,作者集中阐述了随机分析中Brown运动及相关知识与偏微分方程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后续研究和发展。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问题上,在理论上偏微分方程方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应用上更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就是通过偏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的,这个公式自1973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既伴随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出现而产生,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1998年期权定价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数学的发展,特别是偏微分方程在衍生品定价问题上的发展。以偏微分方程的应用为核心内容的期权定价已经成为金融数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的有关研究工作;第二章是本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倒向Kolmogorov方程与Feynmau-Kac公式,首次逸出时间与吸收边界条件等基本理论,阐明了计价单位转换这个随机分析技巧在偏微分方程方法中的实施;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跳一扩散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随机利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随机和不确定波动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以及支付交易费模型下的期权定价。作者透彻地阐明了随机分析中鞅方法与偏微分方程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进一步展示了偏微分方程方法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
全书的第二部分案例篇,是作者和他们的研究生结合金融业的实际案例撰写的论文组成的。总共有20个案例,涉及一些金融和保险部门近年来推出的实际金融理财产品,信用风险衍生产品等。这些具体的衍生产品包括:与黄金价格挂钩的存款理财产品,与汇率挂钩的外币存款理财产品,触发式汇率期权,结构性人民币存款产品,定期存款所含嵌入期权,收益与汇率变化范围挂钩的存款产品,可延期交付的附息票债券期权,随机利率模型下欧氏看涨外汇期权等。对这些案例中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基本的假设一般都包括市场无套利,无摩擦,基础产品价格服从几何Brown运动等条件;通过△-对冲技巧,并依托Ito公式,建立产品定价的数学模型,都是偏微分方程;然后介绍这些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应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原理,给出价格的具体表达式。对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定价公式,还详细讨论了价格与某些参数的依赖关系。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教科书中如此详细地介绍衍生产品实际案例并给出相应的定价公式。不仅对读者确切掌握衍生产品定价原理和方法,深入理解Black-Sholes期权定价原理以及偏微分方程方法有重要帮助,而且对我国衍生产品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在由美国次债问题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全球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势下,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定价问题更受业界关注,这本教材就更显得重要。
这本教材不仅适用于高等学校金融数学专业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相关课程,也是金融业专业人员从事衍生产品创新和经营的重要参考书。姜礼尚教授这本教材和已经出版的《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一样,都是非常出色的教科书。我深信它们必将成为高校金融数学课程的基本教材,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7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 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和分析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并且能够对分析的技术进行灵活的运用, 进而使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教学要求制定的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 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运用, 并经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探讨, 进而在案例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 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在让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或者是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而通过对实际案例在课堂上的解决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融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方式, 其优势体现在:第一, 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可谈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国际金融学中的知识时, 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进而产生乏味的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如果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方法, 就能有效通过与课程相关的真实案例, 让学生通过自行的思考来进行问题的分析, 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让学生在自行的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第二, 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运用能力。教师在国际经融学的课堂中通过情景的构建来融入真实的案例, 可以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在案例中进行有效的串联。而学生在实际的案例解决中也可以将课程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 既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 又可以对学生的金融运用能力实现有效的提高。第三, 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要使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成果, 就必须对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案例, 并根据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对案例进行有效的更新。而教师在这样的形式下就需要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 以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 通过在国际金融学中案例教学的融入, 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1、构建完善的案例教学的教学制度
国际金融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就要求学校能够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来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案例进行搜集和设计, 并要能保证对其尽心及时的更新。同时, 学校也可以根据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与评价情况来实施相应的积分制, 以推进案例教学在学校的发展。
2、根据课程的内容恰当的选择案例
在国际经融学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当根据课程的内容来进行划分。首先, 基于国际金融学的理论知识, 在深入的对金融现象分析之间所需要作出的描述课以运用描述型的案例;其次, 当所要研究的对象以超越了教材理论的界限时, 可以运用探索性的案例;最后, 当课程的内容是要对某项全新的内容进行检验时, 就可以运用实验型的案例。
3、对案例教学的环节进行优化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一方面, 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结构的梳理以及对其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要点进行整理, 并通过话题的融入来构架与学生之间的话题的探讨, 进而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生生之前的问题探讨, 以实现对学生关于课程知识要点内容的加强,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探讨
当学生以课堂的主体进行案例的探讨时, 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 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案例的探讨, 并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探讨的活动中, 并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拓展, 根据案例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而教师则要实现有效的从旁指导, 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案例的讨论与总结
当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讨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时, 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表述, 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总结。学生对与案例的分析总难免会有顾及不到或者是不全面的地方, 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结论之后就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 并针对其结论进行更全面的补充, 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也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 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在问题分析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有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 强化他们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引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并优化他们自身国际金融知识的知识结构, 以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实现学生国际金融学成绩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波, 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1 (01)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8
关键词: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应用,改革
世界经济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经济、贸易、金融一体化的出现, 加快发展一体化经济成为国内外的一致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迫使人们加快金融合作, 并引导人们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世界性的金融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 任何一方的金融问题都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在这种形势下, 积极开设国际金融理论课程, 让学生掌握金融操作技术与管理规范就变得十分重要。国际金融课程涵盖了国际间国币资本的流通、周转等诸多内容, 对推动金融全球化、经济现代化, 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影响。所以, 我们有必要根据现阶段国情, 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推动国际金融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通过重现、模拟实际生活的某些场景、环节而将学生带入预定情境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初用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高校开始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 各种针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涌现, 被普遍运用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国际金融课程的理论性、规律性较强, 是对现实金融环境进行了较高的抽象与综合, 所以, 我们有必要还原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现象, 采用应用型案例教学法, 推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 使学生能透过金融现象看到金融本质, 进而掌握较高的金融分析与操作技能。
一、应用型案例教学的优势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是优化传统案例教学法的结果,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基本的技能,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与团体协作完成教学内容及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从而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案例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 有助于完善案例教学
传统的案例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而受时空限制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取得预定效果, 所以传统案例教学法具有诸多不合理的因素。而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则可同时在线上线下进行, 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参与, 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能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内容。
(二)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两个显著特征, 它能快速融入学生的实际工作, 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培养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在不断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能力将获得较大提升, 动手能力与理论转化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三) 有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论及方法, 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整理成可理解的系统。在这种情况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的将逐渐落实, 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理论联系实际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套话。所以,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必然将促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并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所碰到的各种专业问题。
(四) 有助于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一方面, 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 集思广益, 冲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 整合各方资源, 提高学生参与度。这种做法极好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为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平台, 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案例, 从而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
国际金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变化都可能改变原有的金融格局, 大学生对国际金融中出现的新变化、新事件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与热情。从往年的招生及就业情况看, 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具有超前的眼光, 对经济现象的观察较为敏锐, 生源质量就就业情况都相对较为理想。但大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 很容易在后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逐渐削弱。
(二) 现有教材难以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各国经济的总体趋势都在向前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 国际金融领域的新观点、新问题、新成果、新动向层出不穷, 针对金融层面的创新行为也逐渐多样化。高校的国际金融教材的更新速度却远慢于国际金融的发展, 现有教材难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一是陈旧的教材极大地约束了教师的教, 新观点、新事件难以系统地呈现给学生, 以致于大学生的学习面变窄, 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二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渴望学习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与技能, 现有教材却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以致于学生的国际金融知识与技能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虽然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也将教学改革覆盖到了国际金融课程中, 但对为何要进行课程改革、如何构建完善的国际金融课程、怎样进一步落实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上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 针对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难以取得预定成效。另外, 现有的高校教学评估模式仍然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 对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金融课程的内容、能否完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关注较少, 以致学生考前背、考试抄袭、考后忘等现象十分普遍, 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难以有效释放。
三、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改革
(一) 整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内容
国际金融课程的核心是外汇、汇率, 其主要内容为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外汇风险与管理、外汇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等。作为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国际金融课程具有较强的实务性, 我们有必要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围绕“重基础、讲实用, 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 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结合国内外国本国际金融教材, 我们可将教学内容初分为四个部分, 即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国际金融政策管理、国际金融实务与国际金融的新发展。根据教师精讲与学生合作学习、自学相结合的要求, 我们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等级:I级, 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与规律;II级, 理解国际金融的相关政策及其管理;III级, 能进行正常的外汇、汇率换算, 并解决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IV级, 了解国际金融的新发展、新动态, 并预测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所以,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而有所区别, 即针对I级、II级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积极搜集真实的案例, 让学生了解这一原理、政策具体出现的情境;针对III级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积极筛选、改编、包装案例, 开始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引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使大学生的讨论与合作更加深入;针对IV级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释放大学生的激情, 让其参与辩解, 使之能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总结与归纳国际金融的新发展与下一步发展趋势, 从而提升其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预测能力。
(二) 融合相关理论的典型案例与实际工作中的实务案例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 高校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国际金融理论的教育, 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职业素养进行培养, 使之熟悉各种金融交易环境, 能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进行金融操作。所以, 在实施应用型案例教学法之前, 我们有必要区分针对理论内容的典型案例和针对实际工作的实务案例, 以便于深化应用型案例教学法, 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一方面, 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基本原理, 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案例, 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并形成有效的观点, 从而自主获得学习内容。另一方面, 实务案例则主要源于现实生活,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原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严格来说, 典型案例是一种低层次的案例教学, 而实务案例则建立在典型案例的基础上, 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解决一定的问题, 其难度相对较大, 需要多个学生的参与, 否则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例如, 我们可将欧盟国家新推出的一种统一货币——欧元作为案例, 要求学生对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在这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这既是一个典型案例, 又是一个实务案例。
(三) 建立健全案例库及讨论组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确保案例质量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团结协作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案例库。教师可亲自到各类金融类企业搜集案例, 从各个环节丰富案例, 使学生接触的案例符合其将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一旦案例搜集成功, 教师应按照一定理论对案例进行整理、修改及归类, 实现案例教学数据库资源共享。另外, 教师要积极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创造新案例, 使每次所使用的案例都有所区别, 不断充实案例内容, 丰富案例教学。二是积极组建讨论组。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为大学生建立相对开放的线上、线下讨论区, 开拓大学生视野, 实现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教学理念, 从而集中团队的力量提出新问题、新观点。
应用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我们有必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变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健全教学评估体系,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案例教学, 进而提升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旭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08:65-66.
[2]洪丽君.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应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8:100-101.
[3]张建波, 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01:244-245.
[4]于秦, 居太亮, 段景山.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S1:204-207.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9
许多金融计算问题具有共同的抽象性和严密性的数学特征,其中大量的复杂计算和严密分析的实践基础是现金流分析和货币时间价值计算.首先表现为所建立的金融模型都应满足金融的基本性质.而它们的一个共性是:既然都是金融领域的计算问题,都要求计算,都要研究算法.而能体现这一共性的内涵莫过于“利息理论的基本计算概念和方法”这五章内容了.因此,我们在“利息理论计算基础性”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因为算法比较“基础性”而轻易跳过“教学步骤”而是抓住“算法基础性”做文章,通过课前预习,讲解重点,总结,习题课,归纳复习,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利息理论计算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寻找优化算法规律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引玉之砖,讲授了题为“利息理论计算在金融数学计算问题中的作用”等专题习题课,对利息理论计算基础性方法,总结已学过的五种计算方法:利息基本计算,年金计算,投资收益计算,本金利息分离计算和固定收益证券计算.明确指出,利息基本计算是基础,年金的计算是许多复杂现金流计算的基础,是利率计算的最直接的方法.将相对简单的年金现金流计算推广到一般的现金流计算.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介绍一些的现金流价值计算方法.
个人认为,这种形式的分析、探索、实验、归纳和总结,可直接应用于投资和融资的计算方法的分析、探索、实验、归纳与总结,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金融行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探索、实验、总结与归纳也正好解决了学完全章内容之后,在做综合题或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不太熟悉的金融计算问题,如何把它们化为熟知的金融计算问题,采用何种计算方法或算法这是一个难点.
利息理论的基本计算,基本上是19世纪和20世纪发展起来的资金理论,如今,一般称之为金融的基本计算.不过,似乎简单的内容“基本计算问题”往往并不简单.此外,金融基本计算或算法并非不重要.这不仅仅因为它有着实际的金融应用背景,而且由于它的计算方法或算法对金融学科的理论及其应用发展有着较深远的影响.
对金融数学今后的发展,这类基本问题的计算是否还有待开发的潜力?目前仍是金融数学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然而,从金融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根据西部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学生学习金融数学首先要学好利息理论的基本问题计算,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从“确定性”想到“随机性”
就利息论课程而言,我的一个“思考”是假定未来现金流的金额和时间是确定的,这些假定当然使计算更加简单,但显然与现实的许多事实情况是不符的.而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市场利率变动一般是随着时间不确定性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的变化取决于两个条件:1.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市场利率水平;2.同一历史时期不同投资期限对应的不同市场利率水平或资产和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我们将利率的这种不确定性称为利率风险.而在现实的金融产品计算中,已经很难找到那种经典的确定性利率模型或资产价格模型,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本身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技术和方法的强有力支持.在金融市场中的量化模型大多数为随机模型,同时模型的建模和分析也是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笔者认为,金融数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以随机或不确定模型表述的.所以,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完成金融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就不能只看到确定性的金融模型,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的“随机性”有关知识,不进行知识的更新、教法变革和教材的改革.个人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借助于金融数学课程向非师范生介绍一点“简单”的随机过程概念.但如果完全照搬国内“985”或“211”高校等学校以至国外著名高校的教材,这是与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因此,我们除在随机利率基本模型中一般地介绍了随机过程的定义,并给出简单性质外,着重介绍了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方法.这一算法,不仅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确定性模型”如何演变到“随机或不确定模型”,而且直接可应用研究金融期权模型.尤其重要的是我们明确给出了“随机或不确定模型”,这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随机或不确定性金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感性基础知识.
总之,在整个金融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知识潜力,又考虑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加合理有效地发挥出学生自身的知识能量,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现代金融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扎实的基本功.这也就是我们的从“确定性”想到“随机性”.
摘要:基于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为迁移而教”的教育口号,因此在金融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呈现知识顺序的改变,从确定性模型到随机模型,使同学们在未知而学的求知愿望中进入金融数学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金融数学,教学改革,体会,思考
参考文献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10
解题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一道数学题, 学生不会解, 往往是对题中关键处, 或者不理解而不知所措, 或者理解错误, 或者处理不当, 这样的关键处, 就是解题中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 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教“方法”, 学生被动接受, 机械模仿, 没有自己的思考, 形成解题依靠老师的习惯, 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所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生学会思考, 突破难点, 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联想能力, 养成学生顽强攻坚、积极进取、求异创新的人格.
解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典型的实例来分析如何做好数学解题教学.
例 设f (x) , g (x) 分别是定义在 (-∞, 0) ∪ (0, +∞) 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 当x<0时有f′ (x) g (x) +f (x) g′ (x) >0且g (3) =0, 求不等式f (x) g (x) <0的解集.
本题是学完了导数的应用后, 在周测试上的一道典型题目.由于我们班的学生数学底子较弱, 批改时, 发现这道题只有极少数人做对.若讲评时, 教师满足于按自己的解题答案从头到尾地讲完, 学生可能听得“头头是道”, 但真正放给学生自己动手, 学生又会感到困难重重.所以, 我在讲评时, 先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障碍, 最后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此题.
障碍一 若函数y=f (x) 在R上可导且满足不等式xf′ (x) +f (x) >0恒成立, 已知a>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
A.af (a) >bf (b) B.af (b) >bf (a)
C.af (a)
障碍二 已知f (x) 是定义在 (-∞, 0) ∪ (0, +∞) 上的偶函数, 当x>0时有xf′ (x) +f (x) >0且f (-1) =0, 求不等式xf (x) <0的解集.
障碍一的目的是提供类似问题, 唤起相关联想, 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根据题意构造合适的函数.障碍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画出函数的草图, 让学生运用直观图形, 变抽象为直观.
经过一番艰辛努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 完成题目后, 要求学生思考:这道题的命题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学生进行反思后, 我又做了下面的处理:
一、当堂练习
1.若函数y=f (x) 是定义在 (0, +∞) 上的可导函数, 且满足不等式xf′ (x) -f (x) >0恒成立, 已知a>b>0,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
A.af (a) >bf (b) B.af (b) >bf (a)
C.af (a)
2.已知方程x3-3x+a=0有三个实根, 求a的取值范围.
(考查学生运用直观图形, 变抽象为直观的思想方法)
完成此题后, 学生接着思考:当a取何值时, 方程x3-3x+a=0有两个实根?a取何值时, 有一个实根?
二、课后拓展延伸
3.若函数y=f (x) 是定义在 (0, +∞) 上的非负可导函数, 且满足不等式xf′ (x) +f (x) <0恒成立.已知b>a>0,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
A.af (b) >bf (a) B.af (b)
C.af (a)
4.若方程x-ln (1+x) 2+ (1-a) =0在[0, 2]恰有两个实根, 求a的取值范围.
通过以上实例, 更多的是在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的艰辛探索, 本人深深的感悟到:
首先, 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合理的引导作用.选择合适的典型例题后, 无论讲解, 还是设置障碍, 或者引导学生做其他的深入思考, 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引导, 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受挫感, 甚至会重新堕入“教师讲, 学生听”的轮回, 无法完成预定的解题教学目标.
其次, 解题教学中必须重视练习.教师要精心设置练习, 练习的设置要讲究层次: (1) 在“基础题”中抓“衔”:“衔”即衔接, 要充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 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 (2) 在“中档题”中抓“探”、“变”:“探”指学生自我探索, 通过课本或教辅材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现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并初步体会到尝试成功的甜头.再通过“变”, 即变式训练, 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3) 在设计“延伸题”时抓“伸”:“伸”即延伸, 鼓励学生努力探索, 大胆尝试, 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 使学生在能力培养上起到延伸作用.
最后, 对于解题教学的效果要及时的检测.合理的引导, 适当的练习还不能保证解题教学必然取得良好的效果.及时的检测, 通过查看检测结果, 才能了解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 是否能够真的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了.假若检测结果不理想, 就应当及时的对引导方式和练习题的设置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近几年发展较快;尽管发展迅速, 但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 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06年由教育部备案, 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 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至今已招收五届高职学生。由2006年招收700名学生, 到2010年的3200名学生,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前两年是学院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型时期, 后三年学院的中心任务转移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的改革上来。在此期间进行了两轮教学改革, 2008年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的第一轮教育教学改革, 2009年又进行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的第二轮教学改革。为了配合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各个专业、各门课程根据各自的特点, 提出改革方案进行实施。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也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院高数课程的设置
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办的比较早, 经过多年实践, 课程设置比较成熟和完善。基础课程也是这样。例如, 韩国在基础课程设置上, 把数学分为公共数学和专业数学两部分, 公共数学必修, 专业数学根据专业设置内容。而美国、加拿大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特点是模块式教学, 是较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我国的高职教育最近几年对基础课 (包括高等数学) 也在进行改革探索, 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改革的成效不明显, 还未进行深入的改革, 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探索、研究。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现在学院有六个系, 除了商务外语系的各专业及信息系的艺术设计与装潢专业不开设高等数学外, 其余系的各专业高等数学都是必修课。共开设两个学期, 第一学期周课时4节, 第二学期周课时2节, 讲授的内容以微积分为主。总的教学原则是淡化理论教学, 以必需、够用为度。
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建院最初两年的时间里, 即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之前, 高等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各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及所用教材、讲授内容一样。未按不同专业的需求去做, 与专业相脱节。
(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上课基本上还是一本书, 一支粉笔, 未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先进教学设施 (多媒体) 进行教学。
(3)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源数量的下降,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越来越低。这一两年报考高职的最低分数线降到190分。数学成绩低, 基础知识不扎实, 缺乏学习兴趣, 自律性、自控力差, 这是其一。其二, 各专业都是文科和理科兼招,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成绩差距较大, 增加了教学难度。其三, 进入大学, 学生思想上过度放松, 进入学习状态慢,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面对上述问题, 只有进行教学改革, 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学院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计划, 教学内容也做相应调整
第一学期, 讲授一元函数的微积分, 第二学期, 根据专业不同讲授不同的内容, 如会计、经管类专业讲授线性规划、概率与数理统计, 机械及自动化专业讲授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微分方程。教材也有所区别, 工科专业用《高等数学》, 财经类专业用《经济应用数学》, 教材是自己编写的, 针对性强, 并且实用。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高等数学课枯燥, 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种局面, 一是备课时, 根据专业不同, 增加与实际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的例子,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与实际相联系的。二是上课时,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三是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做法是:演算式子多的内容, 不用多媒体或少用多媒体, 如洛必达法则这样的内容, 就不用多媒体;而图形多的内容, 采用多媒体, 如极限概念的演示、函数图像的描绘、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应用等用多媒体, 直观形象,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践问题的桥梁, 学习数学建模,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院2009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获得山东赛区三等奖, 2010年又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 以此为契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提高学习兴趣。
4.利用现代网络, 建立数学网站
利用校园网络, 将各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计划挂到网上, 让学生进行浏览。还将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每章的小结、复习题、自测题挂到网上让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因材施教, 进行分级教学试点
针对生源质量下降, 学生数学成绩相差较大, 在一个班中进行分层教学, 已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下, 2010年学院在2010级会计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实施《高等数学》分级试点教学。目的是为了解决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 学生分级。将学生分为A、B级, A级适合于数学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 讲的内容多、范围广、速度快、有一定的深度, 并满足进一步深造的需要;B级适合于一般学生, 教学中, 根据专业对数学运用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 内容少、范围小、速度慢、深度浅, 达到专业的基本需要。
第二, 教学分级。不同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进度计划、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第三, 考核分级。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
新生入校后, 遵照“学生自愿, 学校遴选”的原则, 根据高考数学成绩和学生兴趣, 确定学生A级、B级。开课后两周内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根据听课情况可再一次选A级或B级教学班。A班与B班的的期末试题不同, A班的试题相对难一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 学生反响较好, 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 学院的各项改革也在有序的进行, 各专业各门课程都在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研究和探讨。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将在认真总结前面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调整、完善和继续探索, 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宏林.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 .
[2]张春杰.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2) 121-122.
【金融数学课程案例教学】推荐阅读:
拉夫堡大学数学金融专业硕士课程07-19
莱斯特大学金融数学与计算学硕士课程10-07
金融数学09-19
金融数学专业06-10
金融工程和金融数学的期末考试要点总结08-12
利兹大学金融数学硕士05-18
传统金融案例教学10-21
金融数学研究前景展望10-13
深圳大学金融数学期末12-11
课程教学金融学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