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2024-08-25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篇1

读《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读喻伯军老师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作为一个即将迈入教师岗位的毕业生,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选择小学科学中若干典型案例,具体详细地描述案例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用不同层次的评析对案例进行理论透视,然后提出总结论述,拓展性思考,还讲了教学策略,补充说明,各派观点等,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引用的案例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教学故事,有情境,有情节,是我们平时课堂的再现。喻老师提出的都是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思考题,只提问题,不做结论,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让我从反思中学到了更多。

本书有20个专题,分别有“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本质”“让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保证科学教学的质量”“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定位”“农村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科学教学”“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科学课单位目标的整合”等等,我将就几个专题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专题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无论哪门学科,都要求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能动的事。科学课也不例外。在课标中就把它作为六条基本理念之一明确地提了出来。到现在,几乎谁都能脱口而出“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的豪言壮语,可是真正能做到的究竟又有多少人呢?反思自己,没有能达到要求。

在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如果绝对化了,那么老师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了。我们说的主体地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站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来看待学习的任务,来完成学习的任务。而之所以有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就是因为老师强行把学生拉到老师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罢了。

学习了《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的第二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我们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也需要让孩子在自己能做到主的时候,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的潜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的能动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效。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老师们为了追求片面的“学生的主体性”而放大了主体性概念的外延,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近乎失控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在本专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上,往往听到这样的话:“你们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你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

对于这种话,我也经常听到。我想,这种教学语言的出现,应该有个语言环境。根据不同的教学语言的情境可以对这句话定不同的“罪名”。比如,老师和学生已经讨论出了材料选择的范围,或者是研究主题的范围和方向,那么老师的这句话顶多算是用词不当。老师也就没有“按律问斩”的大罪了。要是老师和学生还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没有明确的材料选择的准备,那么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就是“其罪当诛”了。说明这位老师是为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漫无目的地说了这些足以导致课堂失控的话的。他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清楚的认识。教学中的热闹也只能是表面上的吵闹,而没有更加深刻的价值。

学生的主体地位究竟应该体现在什么时候,是学生操作活动的时候,还是思考、讨论、汇报的时候,还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瞬间?

我觉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应该出现在老师的潜意识里。老师设计教案,如果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挂在心头的话,那么他设计出的教案应该是一份帮助学生学习、探究的帮助性的指导材料。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自己表演的一份完美的剧本。

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体现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从进入课堂之前,学生就是一个主体。在学习中还是主体,在学习结束后,还是主体。而老师的存在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 1 一个帮助者,指导者。当然这些话,都是每本书上都有的套话。不过我想,要是老师在设计教案前都能想想这节课要使学生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老师要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的话,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想不体现也“难”了。

比如,在学生思考的时候,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都需要调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假设和判断。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时间。在很多精彩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一气呵成,让听课老师也感到很舒服。可是我就怀疑,难道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步调的?对于每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是用了相同的时间解决的?我敢武断地说,在那流畅的背后是牺牲了半数学生的主动思考时间为代价的。那些学生就被拉着跟着大部队朝前赶,累得苦不堪言,跑得信心全无,兴趣索然!

主体性、差异性,又扯远了。不过我很坚持地认为,目前我们的课上学生的主体性还没有真正地体现,或许在某一课中能实现,但是在大多数课上还是个美好的愿望。

专题四: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定位 教师地位的转变一直成为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新课标也明确给教师的定位做了提醒:“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书中说,教师作为促进者,应该积极地旁观,及时掌握课堂中的种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应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把单向的信息交流转变成综合的信息交流。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领者,意味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拒绝滔滔不绝地讲授,拒绝不厌其烦地灌输,新课程倡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那么在学生亲历的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做些什么呢?又有哪些是不该做的呢?

教师不该把书上的知识直接递给学生,让学生得来毫不费工夫。

教师不该把书上的材料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毫无新意,吸引不起孩子的兴趣。教师不该一步一步教孩子如何完成每一个实验的全过程。教师不该把实验材料摆了一桌而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

教师不该在学生实验时,完全袖手旁观而不做任何必要的指导。教师不该在学生有创意时而不及时表扬。

教师不该在学生吵翻天时,还以为他们真在认真交流。

教师不该在设计教案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师不该在孩子有问题时,不做任何的提示。教师不该在孩子解决问题时,完全放任自流。

教师不该在学生完成课外任务时,不及时提醒和检查。

教师不该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自己而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孩子的单独交流中。教师不该把孩子精心设计制作的作品轻易扔进废纸篓。„„

教师一定要搞清楚过程和结论孰重孰轻;教师一定要搞清楚一节课的目标所在;教师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探究活动中去。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要纠正,当孩子出现偏差时要指引,当孩子出现火花时要激励,当孩子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出现。

有句话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我们科学老师来说,只要心里装着孩子,装着孩子的主体地位,就一定会摆正自己的地位。

总结:作为一个新的科学教师,我们知道,科学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它从自然课发展而来,但又不同于自然课。我们有自己在大学中所学习的各类理论知识,不管是否全面,是否正确,但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实践经历很缺乏,在《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中,老师结合各类经典案例,站在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让我既能学习到一线教师对于课堂中科学知识 2 点、课堂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理,又能结合各种理论去分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对科学的认识,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将理论应用于课堂事例中,是我们所真正倡导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阅读这本书,更大的意义是能应用。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了更大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专题教学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打破了过去按章节递进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和高度凝练的基础上,以专题教学为统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注重贯彻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在教学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主体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即按照章节顺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搞“一言堂”、“满堂灌”。其结果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日益凸显。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因此亟待改革。

(一)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更好地联系实际。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1]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单纯强调理论灌输,脱离大学生实际,说教意味过浓,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而案例式专题教学以案例为支撑,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为大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提供了有效渠道。

(二)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2]在传统教学中,虽然也可以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但这种理论分析往往流于表面,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运用和一定的理论深度。而案例式专题教学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方法,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体系及原理的如何运用、如何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研究”[3]。教师可以围绕所授专题,精选相关案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引导大学生系统、全面、深入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大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块整钢,“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4]采用案例式专题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和高度凝练,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有助于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避免大学生学习中的碎片化倾向。

(四)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缓解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由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而成,合并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程内容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教学时数却相对过去有所压缩。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一直贯穿于课程教学中。而案例式专题教学在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抓住热点,凝练出若干重要专题进行系统讲授,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五)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弥补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上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根据教育部“05”方案开设的新课程,其任课教师也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门课程的教师转化而来,因此,任课教师在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上往往存在一些短板和缺陷,导致部分教师不能完全胜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要补齐这一短板非一日之功。而采用案例式专题教学则可以让任课教师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专题进行讲授,从而消除由于任课教师知识结构上的缺陷给课程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讲解理论,奠定基础。

实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掌握相关原理,没有对相关理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式专题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关理论的选取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突出重点。所选一定要覆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最基本的理论观点;第二,关注热点。要注意选择和提炼出当前实践所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第三,解析疑点。要着重分析和研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疑难问题。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可以在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题做出总体性设计。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部分可以设计成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唯物史观四个专题,政治经济学部分可以设计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两个专题,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可以设计为苏联模式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以及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个专题。因此,本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为九个专题进行讲授。

(二)介绍案例,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选择的案例众多,如何从中去芜存菁是一个难题,在案例的选择中,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坚定政治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专题和案例的选择、设计和讲解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核心。尤其要突出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必须在思想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绝不能将案例式专题教学讲成一般知识型讲座。第二,突出创新性:我们既要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全新路径。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体现规律性、彰显时代性、富有创造性。第三,坚持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力求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课程教学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现实性与有效性。第四,增强时效性。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中国梦”、“依法治国”、“四个全面”等新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三)组织讨论、引导分析。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人生阶段,加之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其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对社会的认知极易出现偏差,容易走向极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适时加以引导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在案例式专题教学中,要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为核心,精心设计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努力打造生态课堂,构建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于一体的、知行合一的全新教学模式,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1.

[3]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专题教学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129-132.

[4]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

专题《叶》的教学案例及教后反思 篇3

一、看自然的落叶

(1)教师导语:(屏幕展示叶的生命旅程图片、配乐、学生欣赏)春风拂面,叶带着对阳光的向往,舒展在枝头;初夏时节,鸣蝉唱响,一片葱茏;秋风乍起,黄叶飘零,叶舞动着身姿,奔向了大地。

(2)学生观三幅落叶图片,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上一两句话,说一说看了这样的画面心里想着什么?

叶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叶的世界让人感慨万千。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叶的非凡本领,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叶落归根”这个话题。

二、赏文学的落叶

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往今来,“落叶”曾深深打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诗文。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这首《登高》。

学生自主朗读《登高》——合作交流,理解诗歌——学生归纳自己采用的诗歌赏析方法,教师强调落叶的形象和意义。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所写)

提问: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抓住了哪些词?2.创造性描叙诗歌所描述的画面。哪些词帮助你发挥了想象?3.你觉得颔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4.这使你又想起了杜甫的哪首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师:布置学习任务——

(1)浏览有关作品。(2)选择的对象与数量。(3)介绍赏析的一般方法。

(阅读文学作品。我们都有自己的喜好方法。在专题学习网站上,老师提供了与落叶有关的诗歌和散文,同学们可以先快速浏览,然后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体裁、活题或作者的作品,择其一二,加以赏析。在网站上,老师还提供了诗歌和散文的一般赏析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大家也可以借助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站外搜集”工具,到互联网上寻找更合适的方法。特别提示:在赏析时,同学们最好能联系生活中的人、事或阅读过的作品,通过在论坛上以回复帖子的形式发表评价,或在纸上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15分钟后,开始交流。)

(指名学生阐述完成步骤:明确目标(落叶)——浏览——选择——赏析)

3.学生自主赏析关于落叶的诗文,教师查看学生留言或评论,巡视指导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屏幕监控”功能将学生的操作情况在大屏幕上展示。

4.学生利用网站交流,并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要求:交流中,先介绍自己赏析的作品。其他同学快速打开发言同学所赏析的作品。)

三、思学习之感悟

播放《绿叶对根的情谊》音乐:“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学生欣赏动画。

师:同学们欣赏到的是小提琴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感受,你能用简洁而充满诗意的语言为这首音乐写两句歌词吗?

师:今天,我们通过浏览、赏析有关“叶”的诗文,体验到了人们对自然的情感,也感受到了“叶落归根”的感人情怀。走出教室,叶正在枝头展露着风姿,落叶美,绿叶更美。课后,同学们搜集关于绿叶的诗文,写下自己对绿叶的情感与思考,来充实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继续漫游叶的世界。

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前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教学科学的艺术化与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将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可见,它是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整合”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要熟悉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要熟悉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语文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精彩纷呈。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究有效教学的策略,立足于现在,着眼于将来,追求完美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甚至是有“喜出望外”的收获。这样,学生在感受人性之美、科学之美的同时,去感受人类灵魂的博大与深邃,感受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3.操作过程的目标意识。专题学习网站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然而,由于呈现的内容各有千秋,有时也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一定的干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有明确的指向,能够在纷繁的材料中,迅速搜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教学语言的简约与诗化。当学生面对丰富的网络世界,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作用越来越苍白了。这时候,教师的组织更要严谨,语言更要简约,富有启发性,富有情感性,富有诗意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不至于停留在欣赏的浅层面上。

5.“整合”的精彩在于恰当运用。这堂整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在讨论版中写下的对“叶落归根”的认识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便是明证,之所以产生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网站使用的时效性,是因为“整合”得恰到好处。可见,“整合”的精彩在于恰当运用。如果生搬硬套,那么势必削弱“整合”的功能。所以,我们在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同时,要避免机械照搬,更要回避作秀点缀。

狼专题(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篇4

1、能从多种角度来看狼,能对狼有客观、科学的了解。

2、能分析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特点,并说出狼给人的启示。

教学过程:

课前循环播放狼的图片,背景音乐齐秦的《北方的狼》 导语:

一、专题研究中狼的形象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展示课前制作的ppt)“狼之形象面面观”研究参考选题: 狼的百科

中国古代诗词之狼形象 中西方谚语之狼形象 狼仇恨和狼崇拜现象探源

二、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课内《母狼的智慧》——毕淑敏 课外《野狼》——聂还贵

(一)阅读《母狼的智慧》认真思考: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母狼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来说说。

2、假如你是老猎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两只小狼,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二)阅读《野狼》,整体感知:

1、认真默读选文,完成填空: 我认为,这是一只的狼,因为。(从原文中寻找依据)

2、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设想一下当时狼被我打中时的心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超过60字,写在选文空白处。)

3、结合课堂学习及下列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狼的认识。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笼,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材料四: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1875年南极狼在福克兰群岛灭绝,1911年白狼在纽芬兰岛灭绝,1917年佛罗里达狼在北美灭绝,1920年新墨西哥狼灭绝,1948年袋狼在大洋洲灭绝,1950年喀斯喀特棕狼在北美灭绝„„

小结:狼的特点凶残,食肉,它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被逼无奈,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裂断,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寄语:

善待生灵,和谐共存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篇5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33―03 设计思想

本复习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提取、整合、运用相关知识信息去分析解决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本次专题复习通过巧妙设计问题的内容、形式和出现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回顾旧知、发现新知;加强学生提取和组织脑海中原有的知识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相应育种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图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横向比较不同育种方式,以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目的、处理方法、依据原理和优缺点。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动植物育种问题上的具体操作过程,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是各种育种方式的目的、处理方法、依据原理和优缺点。教学过程

4.1 联系实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我国拥有全世界1/4左右的人口。然而耕地面积却只占全世界的1/10,因此,粮食问题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如果你是这方面的策划者,你会从哪方面人手去解决这个粮食问题?

学生讨论结果: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

教师趁势引问:种植性状优良的作物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粮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如何能够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呢?

学生回答:通过遗传育种,培育出性状优良的作物。

教师评价:同学们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生物的遗传育种问题。

4.2 横向对比探究,构建互动课堂

4.2.1 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幻灯片展示问题一:小麦的高杆对矮秆是显性,抗锈病对易染锈病是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2个纯系品种:高杆抗锈病(DDYr)和矮秆易染锈病(ddtt)。请设计两种育种方案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

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地提取和组织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信息去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评价并引导指正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出现的失误和容易忽略思考的问题,如:

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离体培养产生的是幼苗还是配子?

单倍体育种过程有无种子的产生?

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为什么是幼苗而不是成熟植株?

秋水仙索处理的是所有的幼苗还是一部分幼苗(目的品种)?

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单倍体吗?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横向比较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说出两者的目的、处理方法、依据原理和优缺点。

这个环节通过展示典型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提取脑海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去分析问题,以及引导指正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的惯性失误,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幻灯片展示问题二:现有黑色长毛兔(BBEE)和白色短毛兔(bbee),如何利用这两种兔子培育出能够稳定遗传的白色长毛兔(bbEE)?

学生的思维马上转移到问题―育种过程,想来个“依葫芦画瓢”,结果矛盾出现了。若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将黑色长毛兔(BBEE)和白色短毛兔(bbee)进行杂交,获得F。(BbEe)。对于植物而言,可采用自交的方法获得F2,并根据表现型筛选出需要的类型,将它们连续自交N代并逐代淘汰非目的性状个体后可获得纯系目的品种。然而,动物不能完成自交啊?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对于植物而言,可将F。代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因为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在离体等适当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全能性。然而已分化的动物细胞一般不能表现出全能性,而且秋水仙素处理动物细胞也不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那该怎么办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和兴奋,学习的激情很高,课堂气氛也将非常热烈。教师趁势建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获得Fl(BbEe)后,动物不能自交,但可以让F1(BbEe)中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获得F2,筛选出白色长毛兔(bbEe,bbEE)后,可以采取让这些白色长毛兔(bbEe,bbEE)与白色短毛兔(bbee)测交的方法,并根据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区分出白色长毛兔中的纯合体和杂合体,最终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白色长毛兔(bbEE)。

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巧妙创设与学生原有知识信息发生“矛盾”碰撞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兴奋,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4.2.2 多倍体育种

幻灯片展示多倍体草莓、水稻、无子西瓜、小黑麦等图片,提出问题,与原物种相比,多倍体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展示普通小麦(AABBDD)和黑麦(EE)染色体组的组成,引导学生分析八倍体小黑麦(AABBDDEE)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其中,秋水仙素处理的对象是什么,只能是幼苗吗?为什么需要对小黑麦(AABBDDEE)和黑麦(EE)杂交的后代用秋水仙素处理?如何判断生物是否可育?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多倍体育种处理方法,目的和依据的原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无子西瓜的培育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横向比较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异同点,在比较中进一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种育种方法以及提高运用相应育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3 诱变育种

幻灯片展示多种类型的太空椒图片,教师说明太空椒的某些性状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通过太空育种新出现的,并提问:太空椒的培育能用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或多倍体育种实现吗?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选择先让学生个别自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进行班级交流。学生讨论结果:上述三种育种方式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的重组或改变原有基因的数量,但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教师趁势引导:那么,应该选择哪种育种方式才能培育出太空椒呢?从而引导学生说出诱变育种的处理方法、原理、目的和优缺点。

4.2.4 基因工程育种

继续引导探究,上述几种育种方法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如果要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身上,该采用什么育种方式呢?展示抗虫棉图片和培育过程示意图,提出问题,抗虫棉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从而引导学生对基因工程育种方式进行复习。基因工程育种的操作方法比较难懂,学生往往不能准确说出,教学中可以采取设计梯度性的问题串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步步深入,终达本质。具体的,基因工程育种大体大包含哪几个操作步骤?如何获取目的基因?如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重组?如何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如何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I-?经过转基因操作后的受体细胞都拥有目的基因吗?如何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可以通过什么技术将受体细胞培育成抗虫棉植株?上述教学在问题串的引领下,促使学生进行连续递进式的思维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和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基因工程育种的目的,依据原理和优缺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4.3 列表总结归纳,完善知识结构(表1)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篇6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专题性设计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节目。在第1学时,我们分析了专题性设计教学中的三个问题。即 “如何把握专题性设计内容及其要求” “专题性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专题性设计教学中,如何集中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先请[姜老师]介绍一下所选取的课堂教学案例。

1’

姜腾:为老师们选取的这个课例的课题名称是《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逐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案例和流程设计的实践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力争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流程的设计方法。课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实践活动和总结延伸五个环节。我们今天的现场视频选择了其中的两个环节,一是,“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学采用教材案例“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围绕四个核心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流程设计的方法。二是“课堂实践活动”环节,老师为学生设置了“风筝制作的流程”为平台,进一步深入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和步骤,组织学生分组根据“风筝设计制作流程”进行风筝制作。

主持人

下面,请老师们带着本专题研讨的三个核心问题,收看《流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的第一部分。

播放:《流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第一部分。

主持人:《流程的设计》的课例先看到这里,请各位老师对《流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析。

程老师:流程与设计由了解流程、设计流程、优化流程三部分内容组成,成递进关系。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第二部分设计流程,它是建立在理解流程概念基础上,对分析流程环节、设计流程框图等方法的具体应用,又为下面学习优化流程所体现出来到效率、质量等技术思想打下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教学思路清晰明确。先由合成氨实例分析入手,分析流程设计要追求的目标,应考虑的基本问题等内容,并引导学生画出流程框图。比较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流程渗透于我们日常处理大小事务、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讲好,讲精彩并不容易。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流程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流程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

因此建议如下:

1、教学实例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由学生身边来到学生生活中去。仅一个合成氨是不够的。

2、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师生的互动性。如阅读合成氨案例之后,由学生来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问题。周老师 程老师说的很好,我觉得在《流程的设计》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案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这个教学视频中,老师选用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先由合成氨实例分析入手,分析流程设计要追求的目标,应考虑的基本问题等等内容,并引导学生画出流程框图。确实比较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但是要做到由学生来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可能对缺乏工业生产流程知识和经验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会让学生觉得无处下手。

这时学生就难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这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先用学生熟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一下铺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比如,在分析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之前,老师和学生回忆一下学生在化学课中所学的关于合成氨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实验条件,实验设备都有哪些,再提出来如果要把实验室中合成氨的过程转变为工业上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都涉及到哪些基本因素如材料、设备、工艺条件等等,这样就把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技术设计和实践中来,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就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来。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课堂活动也会活跃一些。

姜老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层次清楚,合理处理了教材的案例,特别是注重探索案例中所蕴含的流程设计的思想方法。教学牢牢把握了涉及六成以分析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和相关因素的基础,以时序和关节为设计的主线,将事物按一定的时序分解为若干个环节,通过流程图表达流程。

主持人:请老师们带着研讨的三个核心问题,收看课堂教学案例《流程的设

插入课计》第二部分。播放课堂教学案例录像:《流程的设计》第二部分 例录像-2 主持人:请各位老师对《流程的设计》课堂教学案例第二部分进行评析。

程老师 教师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风筝过程来体验流程设计的应用,形式较为新颖。教学组织较为严密,学生参与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准备充分,如制作材料的准备、制作前安全性提示等等,体现了任课教师的细心之处。建议:

1、发挥团队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在制作风筝之前小组内先集体交流设计,提出流程方案,再进行制作。否则会产生前面的教学与做风筝不相干的印象。

2、设计制作活动的工作量要适当,技术制作环节要为突出学生的大脑思考、总结、提炼的过程而服务,不建议太过复杂、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制作活动,否则会喧宾夺主。姜老师:开放的实用教材,课外的案例

 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通过小组这个团队的活动,除培养学生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分工协作:

 亲历设计实践的过程:全员、全程 案例 过程评价  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工具材料的准备,安全  多员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 探究

鲍老师:我很同意几位老师的分析与建议。课上教师以合成氨生产流程的设计为例,并注意对案例进行了分析,从中总结出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思想方法。之后又用风筝制作流程的设计为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合理的。教学中也注意到挖掘技术的思想方法。但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其原因在于案例的选择不合理。如能再讲完合成氨生产流程之后,安排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案例,师生共同进行流程设计,然后师生一起来总结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思想方法,学生可能会更有发言权,也能对设计步骤与思想方法有更深刻的体会。风筝制作流程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操作内容过多,这会影响学生体会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思想方法,因为才作不是本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不如选着一个操作较少,且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让学生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体会流程设计的步骤与思想方法上。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简单案例进行教学,这在教学新内容失实需要十分注意的。

主持人 感谢各位老师的评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篇7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 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 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 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主要识字量为12 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 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 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 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 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 看图说一说, 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 (齐声) 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 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 认识生字, 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 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 (齐声) 是!

师:现在, 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 难度越大, 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 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 (鼓掌) , 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 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 我们来阅读课文, 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 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 (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 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 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 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 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 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 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 (小组代表) :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 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白费力气”, 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 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 (小组代表) :通过绘画, 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 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 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 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 (小组代表) :通过表演, 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 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 力气无法集中, 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 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 可以发现, 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 才能拉动大车, 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 同学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 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 接受团结合作教育, 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 篇8

自08年江苏省在高考中增设“task-reading”题型,两年来考生的得分率并不高。针对这种情形2010年3月高三备课组便开设了一堂专门针对这一题型的学法指导研讨课。

二、任务型阅读题型的考查要求、形式

题型要求:根据所读,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即:在文章阅读之后, 对已读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文中要点,整合零散信息,把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有序地表述出来,使零散信息条理化、明朗化、简单化和形象化,通过阅读表格,读者能迅速理清文章结构、获取主要信息、抓住段落主题、了解文章大意。

题型形式:(一)表格式。(二)倒树状结构。

三、教学的目标:

a)知识目标:

1.学生了解任务型阅读题型的考查要求、形式。2.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解题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

b)情感目标:培养探究合作精神。

四、教具:试卷;多媒体。

五、教学策略: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

Step 1:Introduction:

1.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考试说明中对此题型的要求、考试的形式与考查的能力要求。即:词形变换能力;英文释义与浓缩的概括能力;逆向思维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课前完成讲义的第一部分。即,2008年江苏高考任务型阅读的答案。并将答案板书在黑板上。(说明:本文主要谈论了团队的精神,以及其基本规则、建议,并给了一个团队的精神如何在实例中操作的例子。文章内容较简单,脉络清楚。)

3.学生分析给出答案的原因。(答案如下:)

71.teamwork 72.ideas/opinions/views/thoughts 73.Support/Encourage/Back 74.Suggestions 75.given/assigned 76.responsibility 77.topic/subject/issue78.case 79.Exchange/Share80.Evaluate

4.学生讨论,将答案分成三种类别。(学生的答案如下:)

Step2:practice

A:词形变换能力

Example(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It is as efficient as a typical city. (efficient )…

B:英文释义与浓缩概括能力

Example:(示例)根据提示用意义相同的词完成各句,每格一词。

Despite lacking money, they sent their children to the USA. (in spite of)…

C:逆向思维能力

Example:(示例)根据提示用意义相反的词完成各句,每格一词。

The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resulted from years of low or negative birthrates.

Low birthrates brought about/caused rapidly amine population. …

Step 3:Summary:

1.针对信息归纳题,教师让学生分组回忆平时在做任务型阅读中常用到一些概括性词汇。

2.学生呈现回忆的结果。(教师补充并用多媒体呈现。)

3.学生朗读并背诵这些单词。

Step 4:Practice:

1.学生当堂完成试卷上A、B篇任务型阅读。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3.师生共同分析解决共性的错误问题。

Step 5:Homework:

1.识记任务型阅读中常用的词。

2.完成试卷上其余题目。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专题 篇9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一、注重教子做人。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

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

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

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郑板桥52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二、注重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一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法制校园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篇10

引言: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妨害校园安全的隐患到底有哪些呢?我们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学生上课患急症 学校延误应担责

[案例简介]

董某夫妇之子小虎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去年7月11日上午第二节课时,小虎发病,出现精神不振、额头出汗等症状。任课老师发现后,即派两名学生小刚、小强(当时均11岁)送小虎回家。小刚、小强将小虎送到家门口时发现大门锁着,就将小虎放在大门口地上,返回学校。不久,邻居陶老太太发现小虎躺在门口,当即喊来同村郭某让其抱着小虎去本村的诊所看病,因未找到医生返回,途中碰到小虎爸爸董某,董某将儿子送到乡医院,此时已是中午。乡医院诊断小虎患病毒性脑炎。下午4时左右又转到漯河市某医院。三日后转入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但为时已晚,小虎于当日死亡。诊断结论为小虎患急性食物中毒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共花医疗费4591.5元。虽然保险公司已赔偿医疗费,但痛失爱子的董某妇夫认为如果学校尽到职责,不延误治疗,事情或许有所转机,于是要求学校赔偿医疗费及死亡慰抚金等共计13783元。但校方认为他们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尽到了责任,小虎的死亡并不是学校造成的,不承担责任。无奈之下,董某夫妇便将学校推上了被告席。

[案例分析]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管理和监护的职责,应保护其人身健康和安全。本案中,小虎在校期间患急症,任课老师没有及时把他送往医院或直接与其家长联系,延误治疗1小时之久,后治疗无效死亡。任课老师履行的是职务行为,学校应为承担责任的主体。

【审判结果】

鉴于小虎的死因特殊,其死亡与学校无直接因果关系,并且医疗费用已由保险公司赔付,故判决学校赔偿二原告死亡慰抚金4000元。

班干部维持纪律造成损害学校承担赔偿

[案例简介]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案例分析]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对在校的未成年学生负有管理和监护的职责,应保护其人身健康和安全。本案中,小虎在校期间患急症,任课老师没有及时把他送往医院或直接与其家长联系,延误治疗1小时之久,后治疗无效死亡。任课老师履行的是职务行为,学校应为承担责任的主体。

【审判结果】

鉴于小虎的死因特殊,其死亡与学校无直接因果关系,并且医疗费用已由保险公司赔付,故判决学校赔偿二原告死亡慰抚金4000元。

班干部维持纪律造成损害学校承担赔偿

[案例简介]

2003年12月8日上午第四节课,某小学一年级(1)班学生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做作业。教师在上课前曾到教室给该班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各小组组长维持纪律。7岁的陈某在写作业时,多次与同桌说话。陈某所在小组组长郭某(7岁)便拿起课本击打陈某的头部数下,致使陈某当场昏倒在地。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派人把陈某送往医院,经诊断为癫痫病(击打行为系诱发因素)。陈某住院45天,其间花去医疗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7600元。后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陈某将学校和郭某及监护人诉至法院。

【分析评述】根据《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但这是一种职权,只能依法行使而不能随意转让。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到课堂维持秩序,应告知学校安排其他教师代管班级,而不能将管理学生的职责交给未成年的班干部,其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教育要求的。

【审判结果】学校应对教师疏于管理、安排未成年班干部维持课堂纪律的职务行为承担侵权责任。郭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按教师的指示维持课堂纪律的,对此造成的后果应由学校承担,受害人陈某虽有违纪行为,但并不成为他人实施侵权的理由,陈某本人没有责任。

学生上课受伤校方赔1.3万

近日,广东省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一宗由学生上体育课受伤致残引发的人身损害索赔案,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11岁小学生黄某获得该县附城镇某小学赔偿款13263元。

黄某是河源市龙川县附城镇某小学五年级男生。2002年10月15日下午,该校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体育老师黄某组织上体育课。课前,黄老师宣布参加乒乓球等项目比赛的同学进行训练,其余学生自由活动,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去玩单双杠,不要影响其他学生训练。由于黄某不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便与几位同学擅自去玩单杠。黄某因身高不够,几次跳起没能抓住单杠,便爬上单杠旁边的砖墙,跳过去抓单杠,但因没抓着而跌落在地上,摔伤右手,造成严重骨折致7级伤残,并花去医疗费等相关费用66316元。事后,黄某认为自己受伤虽自己有过错,但是在学校上体育课时受伤,学校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于是黄某将该学校告上龙川县法院,要求依法赔付其受伤致残造成的经济损失。

【分析评述】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审判结果】原告黄某在上体育课时违反学校管理制度,不听从老师的要求,在没有体育老师组织和指导的情况下,擅自并且不按规定要求去抓单杠,以致受伤,黄某应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校方(体育老师)虽在上体育课时对学生提出不要去玩单双杠的要求,但校方并未在可预见的单杠区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致学生受伤,校方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依照《民法通则》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规定,黄某造成损失的66316元由学校负责赔偿20%,即13263元,其余由原告黄某自负。

教师误伤学生

在本案中,原告张欣欣,男,10岁,某小学学生;被告为原告的教师王适之,男,28岁;第三人为原告所在学校和某镇教办。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数学课时,被告王适之检查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因学生陈某不能背诵,且东张西望,被告王适之便用教鞭拍击陈的课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击时,不料有一粒比牙签还细小的竹屑飞插入陈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体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拨出,当觉得痛和出血时便小声哭。后被告发现即停止上课来问及病否和察看眼睛,并叫原告到卫生站看病。由于当时原告不愿去,结果到中午放学时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车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继续坚持上学。开始

一、两天家长认为问题不大,自以为是热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视。后原告觉得眼睛很疼且睁不开,原告亲属即带原告到卫生站、卫生院、人民医院等地去治疗,期间,共用去医药费221.06元。后由于病情没有好转,相反恶化,才于1992年7月13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眼外伤,瞳孔闭锁,用去医药费共339元。上述有药费的单据共560.06元,无单据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经双方同意,由被告出资与原告到广州中山医学院眼科门诊再次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份(角膜血染)。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共用去人民币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厂州检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生活补助费共30450元。

[案例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过程中,有时会因故意或过失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伤害发生后,往往会引起赔偿诉讼。原告是确定的,是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学生,但被告的确定却比较复杂。起来说来,有这么几种情况:(1)被告为学校;(2)被告为教师;(3)学校和教师为共同被告;(4)学校为被告,教师为第三人;(5)教师为被告,学校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种情况。有关法律专家也赞同第一种做法,以为将学校列为被告,由其承担赔偿责任比

较合宜,因教师对学生造成损害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导致的。但这绝不是说教师不负任何责任,除负行政责任外,还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可在履行赔偿义务后,向教师追偿学校所赔偿的部分或个部费用。

【审判结果】被告造成原告伤害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药费、误工补助及生活费,本院应予支持。在整个事故中,虽然被告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客观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终身残废,被告应负主要责任。由于损害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第三人也应负一定责任。案经调解,双方各持己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19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7条的规定,判决如下:由被告王适之一次性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后的生活费 3600元(含已支付的600元),第三人赔偿人民币2000元,合共5600元给原告张欣欣。本案受理费50元,由被告负担。

学生上课受伤校方赔1.3万

在本案中,原告张欣欣,男,10岁,某小学学生;被告为原告的教师王适之,男,28岁;第三人为原告所在学校和某镇教办。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数学课时,被告王适之检查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因学生陈某不能背诵,且东张西望,被告王适之便用教鞭拍击陈的课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击时,不料有一粒比牙签还细小的竹屑飞插入陈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体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拨出,当觉得痛和出血时便小声哭。后被告发现即停止上课来问及病否和察看眼睛,并叫原告到卫生站看病。由于当时原告不愿去,结果到中午放学时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车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继续坚持上学。开始

一、两天家长认为问题不大,自以为是热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视。后原告觉得眼睛很疼且睁不开,原告亲属即带原告到卫生站、卫生院、人民医院等地去治疗,期间,共用去医药费221.06元。后由于病情没有好转,相反恶化,才于1992年7月13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眼外伤,瞳孔闭锁,用去医药费共339元。上述有药费的单据共560.06元,无单据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经双方同意,由被告出资与原告到广州中山医学院眼科门诊再次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份(角膜血染)。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共用去人民币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厂州检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生活补助费共30450元。

[案例分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过程中,有时会因故意或过失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伤害发生后,往往会引起赔偿诉讼。原告是确定的,是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学生,但被告的确定却比较复杂。起来说来,有这么几种情况:(1)被告为学校;(2)被告为教师;(3)学校和教师为共同被告;(4)学校为被告,教师为第三人;(5)教师为被告,学校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种情况。有关法律专家也赞同第一种做法,以为将学校列为被告,由其承担赔偿责任比较合宜,因教师对学生造成损害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导致的。但这绝不是说教师不负任何责任,除负行政责任外,还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可在履行赔偿义务后,向教师追偿学校所赔偿的部分或个部费用。

【审判结果】被告造成原告伤害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药费、误工补助及生活费,本院应予支持。在整个事故中,虽然被告没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客观上已造成原告左眼完全失明,成了终身残废,被告应负主要责任。由于损害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第三人也应负一定责任。案经调解,双方各持己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19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

上一篇:练习4答案及解析版下一篇:电气线路火灾成因及对策整改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