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案例小论文

2024-06-20

金融案例小论文(共8篇)

金融案例小论文 篇1

案例一: 马钢可分离交易债券分析

可转债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给予持有人在一定期间内依约定条件和转换比例将债券转换成本公司股份的一种公司债券形式。目前,我国发行的可转债有两种: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简称分离式可转债)。1992年,深宝安(000009)发行了我国A股市场上的首只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2006年11月13日,马钢股份发行了我国首只分离式可转债,截至2007年9月14日,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分离式可转债共融资201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分离式可转债发行势头迅猛,在上市公司融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钢股份发行的可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为例,从资本成本、期限结构、现金流以及融资便利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财务管理者能有所裨益。

一、马钢股份分离式可转债的融资特点

分离式可转债的特点:一是可转债中的债务部分与认股权证分离,符合条件时两者可以独立上市交易。二是债券持有人不能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只能由发行人在到期日还本付息。三是认股权证仅是一种期权,不能定期取得利息和本金,持有人可按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行使认股的权利,即以现金购买发行公司的股份。四是对发行人来说,分离式可转债是一次发行、两次融资。第一次是债权融资,在不摊薄每股收益的前提下,获得了现金流;第二次是股权融资,也就是持有者行使认股权时带来的现金流。当然,发行企业在债券到期时还需要向持有者偿还本金。马钢股份(600808)是我国的大型钢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线材、板材、型材和轮环件等钢材产品,是国内惟一的火车车轮、轮箍生产企业,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亿元,净利润22亿元。2006年11月,马钢股份发行了分离式可转债,筹集资金55亿元,分离交易的认股权证达12.65亿份。

马钢股份这次发行的55亿元可转债共分为两块,一块专供8.04亿股A股流通股股东,每股优先认购2元钱债券,共可买16.08亿元,另有38.92亿元供公众投资者认购。买100元债券可无偿得到23张认股权证,即55亿元债券共派发权证12.65亿张,24个月后按1:1行权,行权价3.40元/股。

二、投资者角度分析保本交易赢面大

假定一个投资人以3.50元/股的价格买进10000股马钢,便可优先购买20000元分离债,然后得到4600张认股权证,这时他就可以同时在三个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权证市场交易。在股票市场上,若24个月后马钢股价涨上去了,例如涨到4元,他就可以按3.40元/股行权,相对市价有15%折价;若马钢股价跌了,权证似乎变成了一张废纸,但权证赖以派发的20000元债券仍在(若债券没有卖掉的话)。在债券市场上,他既可以买卖债券,也可以到期(5年)还本付息,只不过利息低一点而已(马钢分离债利率的询价区间为1.4%—2%),“本”是绝对不会输掉的。而权证市场又适合激进型投资人,弄得好,作为尝新品种权证大炒一把,可意外地赚上一笔,即使权证价很低,反正是无偿派发的,也无所谓。

三、当事公司主体分析低息融资有利公司

对上市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新品种。马钢股份这次发行55亿元债券,主要用于投资建设500万吨冷热轧薄板生产线,该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钢铁产量500万吨,即增加半个马钢(目前其产量在900万-1000万吨之间)。公司目前发行的55亿债券要到5年后归还,而2年后附设的认股权证即可行权,按12.65亿张权证、每股行权价3.40元计算,公司可获得股权融资43亿元,在股权融资到位时募资项目已经投产,而股本不过增加19.6%,每股收益不会摊薄很多。由于规模扩张50%,收入和利润随之上升,公司不过支付1.4%—2%的利息,比银行贷款要低得多。

四、分离式可转债融资对企业财务的具体影响

1、筹资成本较低。由于在发行时派发权证,分离式可转债票面利率不仅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普通的公司债,而且也低于不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利率。马钢分离式可转债的利率为1.40%,远低于长期的银行借款利率。

2、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影响。分离式可转债的债券部分在到期时需要还本付息,而权证是否行权一般在两年内就可以确定,有利于企业加强现金管理。

3、对资本结构和税收的影响。发行分离式可转债和不可分离交易可转债都会增加企业的长期负债,相应也增加了所得税递延负债。另外,发行可转债不会过多地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

案例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分析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定义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其中,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以其信用账户的资金和证券为担保,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买入,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垫付资金,完成证券交易的行为;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以其信用账户的资金和证券为担保,向证券公司申请融券卖出,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垫付证券,完成证券交易的行为。它对于丰富证券交易方式、完善市场功能有着重大意义。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目前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方式及意义

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Margin Requirement)。它是证券信用交易的一种形式。相对于证券现货交易而言,证券信用交易是交易客户在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时,向经纪人一般指证券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或者证券,其差额部分由经纪人或者银行通过借贷而补足的一种交易形式,其又被称为保证金交易。它的基本作用在于通过信用的授予,满足投资者利用财务杠杆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

(一)融资交易

当投资者预期某种股票将会大幅上涨,而自己手里又没有足够多的资金,那么投资者这时可以选择融资交易。融资方式购买证券,首先要在证券公司开设保证金账户,证券公司则向客户收取垫付款的利息和经纪业务的佣金。用保证金购入证券的动机是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获取较多的收益,即产生杠杆效应。信用交易在带来杠杆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杠杆风险。

(二)融券交易

当投资者预测某种证券价格不久将下跌时,可以进行融券卖空交易。证券公司按照客户的要求卖出客户并未拥有的股票,所需的股票由证券公司从自己的账户或其他证券公司处融通解决,“卖空”所得价款存于证券公司处。当证券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再买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客户在借入证券时,则需要向证券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三、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融资与融券业务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融资业务远大于融券业务、原因一方面是可交易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比较少,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券商为了控制风险,对融券控制比较严格,且融券源主要来自于券商自营盘,数量有限,因此市场融券基本没有发挥作用。

(二)融券业务交易费用太高

目前进行融券交易的手续费用高达10%,如此高的费用水平显然不符合目前中国市场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价格水平。但当前过高的定价水平已基本将潜在客户都逐出了市场。

(三)融资融券市场占比相对比较小

尽管融资融券的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但相对于两市日均千亿的交易额来说,融资融券的市场占比非常小,融资融券业务总量占A股交易总量的0.6%-0.8%。

(四)融资融券业务中信用风险加剧市场风险

在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中,券商要求投资者的证券账户中有大于等于130%的维持保证金比例,并实施“逐日盯市”的风险管理措施。当客户的维持保证金不足时,被要求追加保证金至150%。如果客户不能即时追缴,其信用资金账户和信用证券账户中的担保品便会被券商强制平仓。这势必造成投资者流动性不足,如果在整个证券市场大多数投资者都被强制平仓,必然会造成市场性的恐慌,从而带来严重的市场风险。

三、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优化对策与措施

(一)放宽投资者资金的利用率

在市场成熟后,适当放宽限制。例如,对于融券业务,允许投资者利用卖出证券所得资金买入其他证券,经过一定比例的折算后再存入信用账户,充当担保物。考虑到风险控制问题,建议在放宽限制的初期,将再投资对象限于风险较低的国债、基金等,等相关制度健全后再逐步向其他金融产品放宽。

(二)扩大标的证券池

具随着标的池的扩大,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另一方面,应通过政策手段扶持和鼓励中小证券公司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随着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更多证券公司会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从而增加市场上证券的供给。西方发达国家融券的主要提供者为指数基金、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金额极为庞大。而我国目前可供融券的标的证券只在300亿左右。若社保基金等资金雄厚的基金参与融券业务,将会极大增大证券源的供给。

(三)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制

融资融券交易较强的杠杆特性能够使得投资者能够在短时期内以较少的资金撬动大规模的交易额度,而证券公司作为融资和融券交易的主体,也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不菲的收入,高额的利润吸引着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纷纷参与其中。然而,由于投资者的资金实力参差不平,投资水平差异也较大,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加

案例三: 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

一、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与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同价.与全流通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使得非流通股获得流通不一定就要进入实际流通领域(即与流通权是否立即执行无关),它与市场扩容没有必然联系。

同时证监会规定,国有股在获得流通权后,前一、二年上市流通的比例权,但一般不得超过5%和10%,第三年后,才能获得“全流通”的权利。

二、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臵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改革试点。2005提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权分臵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为了增强试点公司的代表性和改革方案的适应性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为全面解决股权分臵问题积累经验拟进行第二批改革试点工作6月19日第二批股权分臵改革正式启动包括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42家公司入围尔后股权分臵改革全面提速截至2006年底沪深股市共计1317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臵改革至此除一些像深圳发展等难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外我国的股权分臵改革基本完成。

三、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 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制度安排使得大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不关心股价的涨跌。扭曲证券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与定价机制。扭曲股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影响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了股票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

第二、有效保护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理顺了市场机制,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改进了股市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尽管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使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但它限制了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日期,即流通权的执行要在一定时期以后。然而,终究面临非流通股进入实际流通领域的问题,即大小非的解禁问题。因此,大小非解禁是股权分置改革的产物。

四、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为了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全面开展股权分臵改革工作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积极推进新老划断促进各股差异化、第二加强资金供给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缓解扩容压力资本市场的供求平衡、第三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的决策权利监管部门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全流通的实现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有必要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掌握对其的绝对控股权。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尽管目前市场各方对改革的认识还不太一致改革的效果还未能充分体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股权分臵改革在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性意义改革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案例四: 金融创新下的互联网金融

2010年之后,一些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掌握互联网入口的第三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产品。比如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阿里小贷,是大电商企业在小微贷领域的创新;人人贷、拍拍贷等公司推出的互联网个人对个人的信贷业务(Peer to Peer)、基于互联网和复杂数理模型下的比特币(bitcion)。互联网金融创新逐步打破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多方面的垄断。2013年6月,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通余额宝功能,与天弘基金公司合作,直销中国第一支互联网基金。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不足一个月,客户转入余额宝资金规模已突破百亿元,引起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讨论。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整体偏负面,主要体现在对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和基金代销业务会造成一定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

1、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相比,余额宝的收益远超银行活期存款利息,以2013年6月28日为例,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6.084%,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仅0.35%,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存款产生一定分流作用(数据来源:和讯财经)。

2、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相比,余额宝不仅能够因持有货币基金得到较高收益,还能随时赎回基金用于消费支付和转出,其流动性与活期存款相当,而且余额宝对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一元钱就能购买,让广大支付宝用户通过“存零花钱”方式就能获得增值机会,从而可能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构成一定冲击。

3、随着未来支付宝公司引入更多的资产管理公司,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加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效仿的聚集效应,很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经济学解读

1、从功能金融观的角度分析,凭借信息处理和组织模式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在多数金融功能的发挥上较传统金融更加有效率,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可能会更低。

2、从机构是视角,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与其他主体相比,传统金融有相当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多种因素长期演进的结果,同时也受到现行法律的认可监管。

3、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二者有很大的融合空间,(1)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吸取、应用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组织模式,以实现自身的转型与调整;(2)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

4、从本质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更接近于金融市场的一种服务模式,其发展与壮大,会有助于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和金融结构的优化。

三、正确对待互联网金融的态度

第一、货币当局应该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完善对这些行业的监管制度,同时积极倡导银行利率市场化。

第二、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应当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管理团队和专家顾问团队,规范自身投资行为。

第三、普通民众应当冷静的看待这一新兴的市场,理智的分析,不要从众,并且在在自己内心做好一定的风险预期。正如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曾今说过一句话:年轻时太激进的人往往很容易在年老时变得保守。面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年轻的行业,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谨慎和冷静避免当这一行业在不久的将来规范化,更具生命力之后,而我们却不在有年轻时的勇气。

如何有效的对金融创新下的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是监管机构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限制余额宝,取缔虚拟信用卡乃至关停拍P2P网贷机构这些粗暴简单的行政手段,不仅不能有效的监管,更重要的是挫伤了金融创新。

案例五:“8·16”光大乌龙指案分析

一、事件经历

2013年8月16日当天,光大证券自营部门发生交易系统错误,在进行ET F套利时下单234亿元最终成交72.7亿元,大量买单瞬间推升沪指5.96%,造成当天A股和股指期货市场大幅波动。随后,光大证券做出了借道ET F(交易所交易基金)卖出股票和股指期货锁定亏损的措施。同年8月30日证监会通报,“8·16”光大证券事件中采取的补救措施为内幕交易。光大证券被罚5.23亿元,徐浩明、杨剑波等4名责任人被分别罚款60万元,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光大证券除固定收益外的自营业务被暂停,并在同年11月1日正式实行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今年2月8日,杨剑波因不服证监会对该事件的判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请求撤销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作为原告方,杨剑波的诉讼请求是撤销证监会针对原告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和市场禁入决定。证监会方面则进行了反驳,称对原告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及市场禁入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

二、原因分析

“8·16股市事件”的肇事者光大证券的“乌龙指”,周五上午瞬间让整个A股市场增加了3400亿的市值,但飙涨的奇迹没有持续上演,仅仅两分钟后,指数又像被抛高的石块一样直直下坠,收盘时以下跌终场。这意味着光大证券在现货市场将遭遇巨额亏损。然而,有心的投资者会发现,中金所信息显示,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期货在16日收盘后,持有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F1309卖单量为10194手,比上一日激增7023手。人士分析,如果光大证券足够灵活大胆,他们不会亏钱,甚至可能赚钱,只要卖空足够量的期指锁住亏损,甚至可以裸露风险增加净空头。一位资产管理界资深人士甚至向媒体表示,光大证券可能会在2013年8月19日通过上证50、沪深300卖出砸盘,以此通过49亿元的空单来赚钱。触发原因:

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深层原因:

交易员级:对于交易品种、开盘限额、止损限额三种风控,后两种都没发挥作用。部门级:公司监控系统没有发现234亿元巨额订单,同时,或者动用了公司其他部门的资金来补充所需头寸来完成订单生成和执行,或者根本没有头寸控制机制。

交易所:上交所对股市异常波动没有自动反应机制,对券商资金越过权限的使用没有风控,对个股的瞬间波动没有熔断机制。(上交所声称只能对卖出证券进行前端控制)

三、引发的思考

1.积极研究完善相关风险的前端防控制度

此次事件中,市场对于交易所为何没有对券商自营席位交易数量、金额进行前端控制也颇有疑问。对此,上交所表示,从根据现行证券法的规定,投资者的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因此证券买入的前端控制,由掌握投资者资金信息的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负责。此外,登记结算公司建立了最低结算备付金制度,要求证券公司缴存结算备付金,并在交易结束后的次日缴足结算资金,以完成交易的交收。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证券公司的自营交易是“超额买入”或“信用 交易”。虽然交易所市场监察系统具有相关交易预警指标,能及时发现异常交易,但毕竟是在交易达成后,只能进入事后处置环节,无法进行有效预防。为此,上交所将在监管机构统筹组织下,积极研究完善相关风险的前端防控制度和措施。

2.进一步研究论证熔断机制和“T+0”机制

此次事件发生后,证券交易的熔断机制和“T+0”制度再次成为市场呼吁的热点问题,对此,上交所发言人指出,证券交易的熔断机制,是指当股市大盘或个股波动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时,触发交易中断或暂停的机制。事件发生时,部分欧美市场采用了这一机制。我国证券交易没有建立熔断机制,但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制度。

总体上看,在大盘和个股已有涨跌幅限制的前提下,熔断机制的作用可能有限。但从给市场提供冷静期以消化信息的角度看,熔断机制有一定作用,上交所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一句话就是“习惯了执法身份的证监会,似乎并不适应被告席的板凳”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自身的官僚习气,被利益集团左右,自律制度的缺失也是对监管制度较真的考量!

金融案例小论文 篇2

事实上, 互联网金融在海外并不是新鲜事物,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大多是海外模式本土化的结果。我们一直关注着这个战场上各大巨头推出的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也想在这场热潮背后提出一些“冷思考”, 详细分析一些国内外的不成功案例, 或能提供一些启示, 避免一些错误, 少走一些弯路。

众贷网满月即夭折

2013 年4 月2 日, 上线仅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布破产, 成为史上最短命的P2P网贷公司。该公司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表示, 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经验的缺失, 造成了公司运营风险的发生, 所有的投资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公告同时称, 对于投资者的损失, 已经用自己的资金先行按照一定比例垫付给了投资人, 垫付款已经通过网银转账给投资者。

资料显示, 众贷网注册资金1000万元, 隶属于海南众贷投资咨询公司, 总部在海口市, 定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同时也自称是“P2P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提供多种贷款中介服务。据第三方网贷平台统计, 众贷网运营期间, 共计融资交易近400万元。众贷网的投资模式与大部分P2P一致:投资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国付宝或银行将投资款打给众贷网, 拍标完成后再由众贷网将此笔款打给借款人。

对于公司倒闭的具体原因, 该公司法人代表卢儒化曾对媒体表示, 众贷网破产是“栽”在了一个项目上。由于缺乏行业经验, 审核工作没有做到位, 众贷网未能及时发现一个300万元左右的融资项目的抵押房产已经同时抵押给了多个人, 到众贷网这里已经是第三次抵押了。在资金难以追回的情况下, 众贷网只能走向破产这一步。

众贷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倒闭的P2P公司, P2P网贷在我国爆发性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因为理财市场和小贷市场有效对接与监管真空, 促使行业规模高速增长。高利差和监管套利保证行业的高盈利, 不断吸引着新的进入者。但P2P行业有着与银行类似的风控模式, 来做银行不愿意放贷的客群, 这样的模式必然十分脆弱。

谷歌钱包推进困难

谷歌钱包推出于2011 年, 谷歌钱包采用NFC技术, 用户可以通过谷歌钱包绑定信用卡的功能直接刷手机消费。所谓NFC, 即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配备此功能的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与10 厘米或更短距离内的另一台NFC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包括优惠券、现金卡或信用卡付款授权。

尽管谷歌钱包服务在银行卡方面支持万事达卡、Visa、Discover、美国运通卡等, 但在手机硬件方面, 市场上仅有不足15 款智能手机设备支持NFC技术且不包括苹果的i Phone手机。在美国四大移动运营商中, 只有Sprint Nextel支持谷歌钱包的服务。另外, 商家们一直不愿意支付升级销售终端的费用, 如果不升级销售终端, 那么商家又将很难接受通过NFC进行的付款。正是这种复杂的利益链, 最终导致了谷歌钱包的推广不利。

谷歌钱包的负责人Osama Bedier于2013 年5 月份辞职, 或能表明谷歌在基于NFC技术的移动钱包方面面临的困境。彭博《商业周刊》也曾如是描述谷歌钱包的窘境:“目前, 谷歌有数百名开发人员从事谷歌钱包项目, 而谷歌也花费了3亿美元收购多家数字支付创业公司, 从而帮助谷歌钱包的开发。不过, 消费者仍未接受谷歌钱包。根据谷歌Play应用商店的数据, 在推出的两年内, 谷歌钱包应用的下载次数不到1000万次。”

2013 年9 月, 谷歌钱包取消了对NFC的硬件要求。此举将让该应用兼容更多Android智能手机, 并提高产品对Pay Pal等对手的竞争力。同年11月, 谷歌推出与谷歌钱包捆绑的实体卡片, 用户可用这种相当于借记卡的卡片提取现金或购物, 希望借真卡关联谷歌钱包的方式来引导消费者, 借助有形的卡来获得人们对其移动支付的认可。

没有成功不代表失败, 谷歌钱包将何去何从, 能否抢回一部分流失的客户, 我们拭目以待。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研究:济宁案例 篇3

关键词:金融;文化产业;分割与融合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started with coexistence of culture industry’s commonweal and commerce. The solution project is summed up b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finding the cut-in point of sustaining culture industry by finance. The intention is exploring how culture industry is benefitted from finance support.

Key Words:finance,culture industry,support,division and amalgam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37-04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桎梏:文化产业的特性

在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已经变得愈发重要,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产业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但是,和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着显而易见的特殊属性。

(一)文化产业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

不同于其他行业单纯的商业特性,文化产业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并且更多的时候其公益性色彩更加浓厚。按照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涵盖范围以及《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件中确定的范围,文化产业具体可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以及其他文化服务等八大部分。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这些内容,大部分带有很强的公益性,甚至有些如新闻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更是以公益性为主。正是由于文化产业这种浓厚的公益色彩,使其想从以盈利为目标、以审慎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手中获得信贷支持,变成了一个难题。从具体表现来看,就是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对文化产业支持不足的现状。

(二)文化企业群体特征决定融资能力天生不足

一般来说,文化企业具有以下风险点:一是由于文化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程度相对较差。二是很多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趋同,缺乏经营特色和比较优势,同业竞争异常残酷,企业生命力不强。三是文化企业资产规模一般较小,很难满足银行对贷款的抵押要求,同时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仍很欠缺。四是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周期较长,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企业与生俱来的这种高风险特性往往使商业银行对其望而却步,银行贷款更为审慎,文化产业信贷支持乏力也在情理之中。

二、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破冰之旅

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闻名遐迩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也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伏羲氏、轩辕氏黄帝、少昊帝、舜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诞生在济宁。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在济宁诞生。济宁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现有各类旅游资源35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60处、市级145处。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更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济宁市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将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剖析,来看金融如何逐步突破这些制约瓶颈。

(一)宝相寺开发中的金融实践

宝相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从汶上现存北魏铜鎏金佛造像、东魏石刻弥勒造像、北齐文殊般若碑和水牛山摩崖斗字刻石等大量佛教遗存资料记载,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建应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归途经曲阜、过中都时,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并住跸宝相寺。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1112年),是由京师赐紫僧知柔和主管佛教的副功德僧云太亲自监造、仿照京师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皇家佛牙塔(宋真宗尝迎“道宣佛牙”至开宝寺灵感塔供奉)。1994年修塔时,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在塔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汶上佛教圣物显世的新闻,同时在《探索》频道也制作了发现宝相寺的专题节目,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和关注。每年3月15日前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都有“佛光”祥瑞的显现,为宝相寺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宝相寺也享有了“第二法门寺”的美誉。但多年来,由于缺少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宣传,宝相寺一直未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对宝相寺开发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一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迟迟不敢行动的重要原因,除了宝相寺的开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外,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由于缺乏政府支持,适合金融支持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因此,金融机构在介入这一项目前期,也对其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发现宝相寺的开发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而且其公益性和商业性也无法具体区分。基于此,金融机构在具体介入时,采取了如下方式和步骤:

第一步,获取政府支持。在对宝相寺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进行增建、扩建,增加旅游景点。金融机构在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后,由汶上政府委托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完成了景区规划工作,并注册登记山东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宝相寺的开发,该项目也被确定为山东省旅游开发建设扶持重点。引进僧人组建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增建、扩建,增加旅游景点。

第二步,寻找商业性切入点。宝相寺的开发、修建以弘扬佛教圣物、打造圣地品牌、促进寺院建设为宗旨,不但可以吸引国内外的佛教徒和游客,还可以提升汶上知名度和文化氛围,从而吸引更多商机。所以对宝相寺的开发虽然是个公益成分居多的项目,但公益性中也蕴含着很强的商业性,对宝相寺的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大有益处,这就使金融机构的投入有了充分保障。

第三步,商业性和公益性的虚拟分割。经过对该项目的初步评估测算,可以大概估算出该项目先期投入需要多少资金,带来的商机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多少,预测出的多增加的财政收入即可视为该项目的“商业性”,也就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还款保障。这样就可以对该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虚拟分割,由政府按其虚拟分割后的公益性比例先行介入,金融则按其虚拟分割后可能形成的商业利润作为担保伺机介入。经调查,该项目在政府先行投入专项资金4900万元作为该项目的先期开发资金后,由于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该项目又从民间融资1000万元,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汶上县工行、农行分别贷款8600万元、10000万元、3900万元,金融的介入保证了宝相寺开发的顺利进行。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宝相寺”中都博物馆、供奉殿、碑廊、地宫、太子灵踪塔、大雄宝殿、礼佛大道等建设。宝相寺的开发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虽然还没有完工,但已经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游客和佛教信徒前来观光朝拜。除此之外,宝相寺的开发更多带来的是商业机会。据悉,目前联想集团已经开始筹备在汶上设立联想(汶上)循环经济示范区,一期拟投入50亿元,并计划随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另外部分外地企业的投资项目也在洽谈中。

(二)中华文化标志城中的金融规划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最初来源于1995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中提出的“文化纽带”重要思想。此后,钱其琛等同志在1997年倡导建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提出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战略性任务,并组织发起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工作。经过专家学者长时间、广范围的勘察调研和认真科学论证,工程初步选址于著名的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2004年1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代表12位省部级领导和资深专家,提出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具体规划是:紧密依托曲阜、邹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并与两城之间的九龙山区自然景观三区一体,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区域。在空间结构上形成曲阜、九龙山、邹城三个板块。曲阜城区、邹城城区两个板块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九龙山区为人文生态景观区。使曲阜、九龙山、邹城形成一个协调统一、有机融合的文化空间和人文环境。

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规划投入300亿元,对于一个如此庞大而且复杂的项目,仅仅靠各级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肯定需要金融的支持,但同时,金融的介入无疑也是非常慎重的。初步分析,除公益性之外,该项目还存在不利于金融介入的特性,主要是投资周期过长。即使如此,济宁当地的商业银行均对这一项目表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个别商业银行还对此进行了考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这种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并可分割的项目,金融的介入可以按照以下设想来进行:

一是可以考虑分层次介入。对于公益性子项目,比如其标志性建筑物、一堂两馆(国家纪念堂、中国历史展示馆、中国文物展示馆)和神州广场体现了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建筑的尊严和威望,应由中央(地方)政府全额财政拨款,专款专用;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类似项目,如国家讲堂、国学研究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文明对话中心等可以考虑发动全球华人捐赠而建;对于其余项目,如中华百戏堂、神州万象院、民族家园等具有盈利模式的场馆,以及纯粹商业性的宾馆、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项目,完全可采用金融介入的方式进行筹建,如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

二是可以考虑分时段介入。对于一期工程以及二期部分工程,其公益性成分居多,可以主要考虑由政府财政介入和接受海外捐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而对于二期后段以及三期工程的项目,其商业气氛更浓厚一些,则可以逐步引入金融支持。如此安排,把公益性部分和商业性部分进行分割,利用其公益项目——标准性建筑物、一堂两馆等来吸引人气和商机,同时金融后期介入商业性子项目,不但可以解决该项目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使商业银行适当避开该项目的公益性和周期长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近年来,济宁市金融机构正是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性,进而做相应的介入,支持了一批文化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济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济宁市金融机构发放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80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增长393.75%,将近四倍的增幅,居各产业贷款增幅前列。并且,正在建设和未来准备建设的项目还有很多,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对这些项目进行考察。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突破: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分割与融合

济宁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的实践,通过对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特性先分割再融合,找到了一条解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之路。总结起来,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商业性、公益性的区分与金融的分割支持

对于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诸如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其公益部分和商业部分可以有效区分,要获得金融支持可以先把文化产业中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分割”,分为商业部分和公益部分两块;然后,对分割后的两部分分别进行评估,公益部分由政府拨款或接受外部捐赠,商业部分则由金融进行支持。这样,金融支持通过分层次和分时段的介入,可以保证文化项目获得足够的资金,而文化项目的公益性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为商业部分带来更多“商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那种在一个项目中有若干子项目,有的是公益性的、有的是商业性的,通过对这些子项目进行分割,然后按性质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融资。

(二)商业性、公益性共存与金融的虚拟分割支持

对于公益性和商业性无法具体进行区分的项目,诸如宝相寺的开发是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的项目,且公益性和商业性无法有效区分,可以采取“虚拟分割”的方式进行。即对此项目的公益性需要多少投入、带来的商业性能产生多少效益进行评估测算,然后按照不同比例选择由政府拨款或者金融支持等。

我们看到,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金融介入的前期,成为阻碍金融介入的制约因素,此时需要对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分割”,由政府部门先行介入其公益性部分,引导文化产业的顺利开展;在金融进行有效支持后,文化产业的公益性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又发挥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效应。因此,我们认为,破解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对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公益性吸引更多商机,而商业性又促进了公益性的发展。可以说,正是由于金融的介入,使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产生“1+1>2”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双赢。

文化产业与生俱来的公益特性是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首要顾虑,同时,当前文化产业还存在金融介入的两大缺陷:从内因看,文化企业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其缺乏吸引金融介入的足够动力;从外因看,文化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欠优。这些因素决定了当前金融介入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仍以济宁市为例,由于偏重依靠自然资源优势,济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近几年才注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缺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政策支撑。同时,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以来,新闻媒体、新华书店等国有文化单位兼有行使行政职能的权力,造成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垄断经营。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僵化,经营约束软化,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晰,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尽管经过金融机构的突破创新,支持了一批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文化产业总体信贷投放规模所占比重仍然偏小,仅分别占全部公司类贷款和第三产业贷款的0.43%和1.30%。据初步统计,2009年济宁市文化项目融资需求50亿元左右,其中贷款需求22亿元左右,而贷款满足额只有3.8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可以说,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结论和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增长、调结构”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由于具有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注定了其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案例,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分割与融合,在金融如何支持文化产业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将对济宁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生有益影响。今后,针对文化产业的特性,可以考虑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优化发展的目标。

(一)树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要引导各金融机构抓紧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改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形成文化产业财金共济体制。可以借鉴高科技产业的经验,孵化、扶持新兴文化企业、中小文化企业与文化个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和人才培训,扶持一批确有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者贴息;通过各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优惠政策来引导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调整税收”的政策,对创新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三)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引入民间资本、注入资产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的注册资本,使企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二是金融机构应尽量安排文化企业作为信用企业培植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融资渠道、抵押担保条件等进行培植,使之能够独立地进行建设经营,获得稳定的收益,有能力按时还本付息。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3).

金融法案例评析 篇4

盛钰彬2013031064

主要案件事实;

案例一: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广安科塔金属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2015)四中民(商)初字第159号

2014年10月22日,借款人科塔公司与贷款人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向借款人提供6400万元贷款,期限为12个月。2012年3月28日,抵押人科塔公司与抵押权人进出口银行签订《房地产最高额抵押合同》,约定抵押人同意将其所有的26942平方米的土地抵押给抵押权人,抵押额度为8300万元。后又补充约定抵押额度由8300万元变更为17153万元。2014年10月22日,保证人中鸿公司与债权人进出口银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提供最高额不超过1亿的连带责任保证。2014年11月18日,进出口银行依约履行了贷款义务。而科塔公司构成违约。进出口银行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起诉要求科塔公司偿还贷款本金6400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复利和罚息;要求对土地使用权折价、拍卖或变卖所得的价款享有原两次合同约定的优先受偿权;要求被告中鸿公司就上述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最后,法院判决原告即进出口银行胜诉。

案例二:云南宇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城东支行借款合同纠纷案(2006)昆民五终字第488号

2004年5月19日,原、被告签订《个人消费借款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借款人民币650000元用于购房及消费,借款期限从2004年5月28日起至2009年5月28日止。被告申萍久、石俊贞还以其所有的两套房屋为该笔贷款提供抵押担保。保证人云南宇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被告王彦霞从2005年8月28日至今已连续十一个月拖欠贷款利息。故原告要求解除合同,由被告王彦霞偿还贷款本金人民币650000元,至起诉之日止的利息、罚息及复利共计人民币36518.85元及逾期利息。原告胜诉。在二审中,法院经审理所确认的事实与一审法院审理确认的事实一致。维持原判。

案例三: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与陈现举、河南银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2013)开民初字第00574号

2011年12月12日,原告民生银行与被告陈现举签订《个人抵押、保证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200万元,借款期限为2011年12月12日至2012年12月12日,年贷款利率为9.84%,逾期年利率为14.76%。当天,原告按约向被告陈现举发放了200万元贷款,被告银基公司与原告签订了《最高额抵押合同》,以其名下房产为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担保。同时被告银基公司与原告签订的《最高额保证合同》,为上述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法院经审理确认上述法律事实,判决原告申诉。

案件评析;

上述三个案例都涉及到金融借款合同中同时有物权的抵押担保与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其

1法律关系皆为借贷契约关系。然而对于担保的顺位问题法院往往要依照法律和具体事实作出不同的裁判。

案例一中,保证人中鸿公司与债权人进出口银行签订的《最高额保证合同》为债务人科塔公司提供的担保是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最高额保证合同》中的担保独立于 1《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债权人就被担保债务所取得的任何其他担保,即使被担保债务之上存在其它物的担保,保证人仍应承担本合同项下的全部保证责任。换言之,《最高额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的约定,有约定的应遵照约定。即便债权人进出口银行放弃抵押人科塔公司的抵押权,保证人中鸿公司仍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连带责任。所以对于中鸿公司主张进出口银行应依法先就科塔公司提供的抵押物担保实现债权,中鸿公司在抵押物担保受偿范围内减轻保证责任的主张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科塔公司与进出口银行本身是一种借贷契约关系,科塔公司未能履约造成债权人权利受损。依照合同约定债权人可以就此终止契约关系并且要求偿还本金、利息、复利以及罚息。如果债务人不愿清偿或者无能力清偿的,债权人可以选择处理抵押物并优先受偿或者直接跳过债务人向连带责任保证人追偿。所以本案中法院判决债务人在十日内偿还本金、利息、复利以及罚息;债权人对抵押土地处理后的价款享有合同约定的优先受偿权;保证人有连带责任且清偿后可向债务人追偿是符合法律与事实的。这里的抵押物权担保与有合同约定的保证人的连带责任保证是并列的,没有先后顺序而由债权人选择的。

案例二,同样也是在一个借款合同中,债务人既有房产抵押担保,同时又有保证人担保的情形。但是有所不同的是该案例的担保人直接约定在借款合同的条款中并加盖了公司公章,而没有像案例一一样另外订立合同约定保证人的担保。依照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保证人只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即被告云南宇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仅对抵押物承担责任以外的债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所以法院在一审中判决借款合同取消,由债务人按时偿还借款本金、利息、复利以及罚息并支付诉讼费用;原告对抵押物的处理具有优先受偿权;被告云南宇邦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对抵押物承担责任以外的欠款承担连带责任。这里的抵押物权担保与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却是有先后顺序的。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先处理抵押物权让债权人优先受偿,若仍不足清偿的再有保证人偿还余下的部分。

案例三的情形与上述两个案例有所不同。原告债权人民生银行与被告债务人陈现举签订的个人借款合同中并没有陈现举个人的房产抵押担保,而是由银基公司与原告同时签订了《最高额抵押合同》与《最高额保证合同》。对原告而言,银基公司既是抵押人又是保证人。

这就符合了法律规定的“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2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情形,只不过在这里第三人与保证人是同一人。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如果不能获得偿还就可以拿抵押物权实现或者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法院判决银基公司对本案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原告对银基公司的抵押房产有优先受偿权是合乎法律的。因为无论是处理抵押物权使债权人优先受偿还是按照《最高额保证合同》由保证人直接承担完全的连带清偿责任,其承担主体都是银基公司。

关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既有物权担保又有保证人保证时的担保顺序问题,从这三个案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总结。首先借款合同作为契约,其约定必然优于法律。如果在合同中法律关系以及担保受的顺序约定十分明确,那么必定是遵从约定的。就像案例一中除主合同以外还有《最高额保证合同》来约定保证人的具体的保证类型。其次,像案例三的那种由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情形,债权人既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最后,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就必须依照我国的《物权法》与《担保法》来实现。例如案例二的那种情形,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而保证人只在主合同中草草提及,保证责任不明。债权人就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然后保证人对抵押物权仍不能清偿以外的欠款承担连带责任。

2《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但是担保法并没有规定有明确的合同约定由同一主体同时为债务人担任保证人并进行物权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孰先孰后偿还的问题。因为无论法律怎么约定,除债务人能够自己偿还的那一部分以外,其余的都是由这一主体承担。换言之,这一主体承担的是连带清偿责任,而这一责任中有多少百分比是基于作为无权抵押人承担的,又有多少百分比是基于作为保证人来承担的并不重要。因为这对法律的实践是没有意义的。

结论

互联网金融案例研究 篇5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即为阿里巴巴的小额信贷业务,即阿里金融。和传统的信贷模式不同,阿里金融通过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为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等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可持续性的、普惠制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其所开发的新型微贷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和互联网。[5]

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

同时,阿里金融微贷技术也极为重视网络.其中,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即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不仅保证其安全、效率,也降低阿里金融的运营成本;另外,对于网络的利用,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更能向小微企业提供365*24的全天候金融服务,并使得同时向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现实。这也符合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

阿里金融已经开发出订单贷款、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从其微贷产品的运作方式看,带有强烈的互联网特征。类似淘宝信用贷款,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审批、获贷、支用以及还贷,整个环节完全在线上完成,零人工参与。[6]

随着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5.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电子商务已经广泛渗透进入金融产品消费等领域。比如,2010年平安、安邦等多家保险公司集体入驻淘宝网开展保险产品销售业务。基金管理公司等基金销售机构自有网络平台受制于多种因素,业务发展缓慢,希望可以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群和用户体验优势,提升自身的网上基金销售业务能力。[7]

风险控制体系

阿里金融微贷技术中有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在信贷风险防范上,阿里金融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具体来看,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节节相扣,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同时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帐号关停机制,提高了客户违约成本,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典型案例之人人贷:

所谓“人人贷”,即是P2P(Peer to Peer)(peer有个人的意思)借贷的中文翻译。简单地说,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其中,中介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这种操作模式依据的是《合同法》,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只要贷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就是合法的。

P2P平台英文全称“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个人对个人的信贷平台,P2P平台首先在国外悄然兴起,美国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是Prosper(译名为“繁荣网”),而欧洲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是Zopa,这两大平台都通过其网站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资金借入或借出,在此之前个人借款都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个人将存款汇集到银行,由银行作为媒介发放给贷款人。

P2P平台的兴起使得资金绕开了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实现了“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出借人可以自行将钱出借给在平台上的其他人,而平台通过制定交易规则来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同时还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性质的工作,以帮助借贷双方更好的完成交易。在P2P平台诞生之前,个人如果想要申请贷款,首先想到的是银行,需要身体力行地前往银行设立的网点递交申请、提供繁复的材料,之后经过冗长的等待,才能获得想要的资金。P2P网络借贷则大为不同,个人通过登陆网站成为注册用户后,填写相关信息,通过相关验证,便可以发布个人贷款信息。P2P相对传统银行贷款业务,特点之一是便捷。此外P2P网络借贷对于个人及中小企业借贷方具有门槛低、审批快、手续简、额度高等优势。

2运作模式

人人贷(P2P借贷)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信用良好但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工薪阶层和微小企业主等,帮助他们实现培训、家电购买、装修和兼职创业等理想。对于这些借款人,无需他们给出贷款抵押物,而是通过了解他们的身份信息、银行信用报告等,来确定给他们的贷款额度以及贷款利率,然后,中介机构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资金出借人,由他们双方直接达成借款协议,资金出借人获取贷款利息。

3发展现状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格莱珉银行、Prosper、LendingClub、Zopa等。此模式于2006年传入中国,现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其中人人贷是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机构之一。

4三大特点介绍

1、直接透明:出借人与借款人直接签署个人间的借贷合同,一对一地互相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出借人及时获知借款人的还款进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最真切、直观地体验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

信用甄别在人人贷模式中,出借人可以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评估和选择,信用级别高的借款人将得到优先满足,其得到的贷款利率也可能更优惠。

2、风险分散:出借人将资金分散给多个借款人对象,同时提供小额度的贷款,以人人贷为例,投资人出借1000元,最小投标金额50元,出借给20个有资金需求的个人,风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

3、门槛低、渠道成本低:人人贷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用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信用交易可以很便捷地进行,每个人都能很轻松地参与进来,将社会闲散资金更好地进行配置,将中高收入人群的闲余资金合理地引向众多信用良好且需要帮助的中低收入人群。

5三大意义详情

人人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贷款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

在中国,银行对个人信用贷款的条件要求很高,个人从银行系统融资面临很多困难,人人贷模式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人人贷模式主要是以个人信用评价为基础的贷款,它的发展有助于个人体现自身的信用价值,提高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人人贷模式扩宽了个人投资的渠道,加大了资金的流动,提高了社会闲散资金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典型案例之爱投资:

典型案例之中国平安淘宝店铺:

典型案例之网盛融资

生意宝(002095,股吧)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浙江网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这意味着,作为生意宝“互联网金融”战略闭环圈的最后一环“网盛融资”公司正式宣告挂牌成立。

据了解,8月8日,生意宝发布公告称已获融资担保牌照,“互联网金融”业务有望迅速推进。据悉,生意宝的互联网金融战略核心主要由B2B在线交易平台、B2B大额支付平台和供应链融资担保平台组成,三个平台的注册资本分别为4000万元、1亿元和1亿元。

生意宝董事长孙德良表示,网盛融资前期将面向会员提供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后期将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开展多元化的第三方融资贷款服务。“每家融资的会员企业,从申请贷款——银行授信——放贷——还款,一整套业务流程完全实现了纯互联网化操作。每家生意宝的会员企业最高授信可达300万元”。

融360:

公司简介

融360,中国领先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是为广大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搜索和推荐的互联网平台。2011年10月,融360由一批成功的互联网和金融专业人士组建成立,并于2012年3月完成A轮近千万美元融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目前在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设有运营机构,全国设有分站。

融360致力于为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免费提供最可靠、最便捷、最划算的贷款推荐结果。平台上的金融产品来自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广大用户可以通过融360独有的智能搜索、匹配系统一站式、直接申请到最优贷款(低息、高效、省心)。

融360团队成员曾分别供职于海内外各大互联网、银行机构和金融公司。创始人团队成员曾分别于百度、阿里巴巴、美运通、PayPal、宁波银行、第一资本银行等公司担任管理职位,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专业经验。

商业模式

融360并不仅仅满足于搜索,它同时将触角伸向了申请环节。用其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的话说,“我们希望把过去全线下的申请模式,完全搬到线上来完成。”具体而言,用户只需在网上输入贷款金额、期限以及用途等关键词,系统就会进行比对和处理,输出一份相应的银行及其他信贷机构的列表。这张列表上呈现了银行名称、信贷产品、利率、总利息、月供、放款时间和贷款总额等信息。用户进行比较后,可以在线填写申请材料,申请一家或几家银行的贷款。

申请完成后,相关银行的信贷经理会与申请人进行电话联系,确认信息,申请人可以再度比较各家银行的产品,之后就可以去分行或支行申请贷款。

对银行而言,融360是个快速获取客户的渠道,因此,融360的盈利模式是对上游合作金融机构收费,对中小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则完全免费。[1]

融360专心地扮演着一个信息中介的角色,本身并不参与到交易中去,也不会触及到资金往来。“不碰钱、不放贷”是叶大清经常挂在口头的字眼,相反,公司在平台上引入了大量的银行业务人员,让用户与信贷经理直接对接。用他的话说,融360是促进银行实现互联网化的“帮手”,并不会与银行形成直接的竞争。[1]

叶大清表示,融360虽然志在成为互联网金融业的“百度加天猫”,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会对金融业构成致命打击,“融360对于银行业而言不是一股革命性的颠覆力量,我们不会自己做小贷产品,我们的角色是加速银行业适应互联网,让产品和用户的匹配更高效、信息更对称。融360是银行的帮手,也可以看做是银行一块业务的外包者,但绝不是颠覆者。” [2]

余额宝

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余额宝的优势在于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灵活便捷。

服务特点

1、操作流程简单

余额宝服务是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流程就跟给支付宝充值、提现或购物支付一样简单。

2、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

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一元钱就能起买。余额宝的目标是让那些零花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让用户哪怕一两元、一两百元都能享受到理财的快乐。

3、收益高,使用灵活

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更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供高收益,还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几乎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一方面在时刻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同时,与支付宝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支持T+0实时赎回,这也就意味着,转入支付宝余额宝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至支付宝余额,实时到帐无手续费,也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

4、安全

支付宝对余额宝还提供了被盗金额补偿的保障,确保资金万无一失。余额宝转入及转出都无需手续费,支持实时转出,及时到账支付宝账户余额中。

5、手机随时随地操作[4]

2013年7月1日,余额宝功能在支付宝钱包(即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上线,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每天在手机上操作余额宝账户,随时买入、卖出、查看收益。与在电脑上使用相比,也就是说,用户把余额宝里的钱转出到支付宝余额后,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转回任意的银行卡,并且不需要手续费。

相对优势

余额宝优势在于: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非常灵活便捷。让您赚钱花钱两不误。

在安全方面,余额宝的安全措施与支付宝余额相同。手机客户端还有手势密码、手机宝令、手机绑定等安全辅助措施。

余额宝推出之时正值“钱荒”闹得厉害,最初其年化收益能达到6%以上,随着shibor的逐步下降,它的年化收益也渐渐回归,和一般的货币基金差不多,年化收益在4%左右。不过其流动性完胜传统货基。

1.7*24小时可操作。不管是在工作日还是在周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利用电脑、手机进行转入与转出操作。转出资金到支付宝余额中,可以立即用于银行卡转账、信用卡还款、购物消费等。

2.可随时用于购物消费。当你用支付宝进行支付时可以勾选余额宝支付,视为余额宝自动赎回。

3.手机客户端银行卡转账零手续费。先将余额宝转出,再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转账,2小时内到账,无手续费用。但是要注意转账金额限额,不同银行有所不同,并且部分银行周末转账需次日到账。

4.随时随地信用卡还款,当天到账。需要进行信用卡还款时,从余额宝转出相应金额后,可以立即用于信用卡还款,当天到账。注意根据银行的不同到账时间有所差异。例如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广州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23家银行能实现立即到账,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2家银行当天到账,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0:00-23:30当日到账,而23:30-24:00次日到账,而中国银行在0:00-17:00当日到账,而17:00-24:00次日到账。还款时要注意操作时间。

对比银行

余额宝购买的是货币型基金。货币基金是所有基金产品中风险比较低的一类产品,一般用于投资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而活期存款的年收益只有0.35%。简单来说,10万元,通过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0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至4000元左右,收益比活期高出近十倍。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招行最大的威胁来自马云,而非其他银行。显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正在一点点蚕食原本属于银行的领地。有观点认为,除了提升客户的账户价值外,余额宝将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涌向支付宝,势必对银行的业务造成冲击。

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货币基金出现亏损的情况。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并不等同于保本的活期储蓄,理论上依然存在亏损的可能,只是从历史数据来看收益稳定、风险较小。

支付宝方面人士透露,每周一到周四的下午3点前将钱转入余额宝是最合算的。举例来说:转入余额宝的资金,随时就能用于消费,但要获取收益就要等基金公司进行货币基金的份额确认了。周一下午3点前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基金公司会在周二确认份额,周三中午12点前将周二的收益发放到余额宝内,也就是说周三中午12点前就能看到余额宝带来的收益了。

如果你现在的钱是存定期的话,特别是存2年期以上的,建议还是不要随便拿出来转到余额宝,毕竟存2年期的收益会比余额宝要高,而且余额宝是投资收益,是有浮动的不能完全百分百保证有3%或以上收益。银行的利率都是固定的,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决定是否转存余额宝.风险分析

货币市场风险:货币型基金的收益并不是固定的,余额宝也是如此,如果货币市场表现不好货币性基金收益也会随之下降,余额宝的收益是来自货币基金市场收益,并非支付宝支付。与银行竞争风险: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实际上为了提升用户的粘度,把用户闲散的活期存款吸引到支付宝中的余额宝,方便用户在淘宝购物,一定程度上会危及银行的利益。纠纷风险:余额宝明确提醒用户货币基金的投资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巴林银行案例 篇6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

1995年,巴林银行宣告倒闭,以一英镑卖给了荷兰银行集团。

230多年的历史的破灭,导火线只是一个交易员,里森。

里森是MorganStandley的一名清算员,1989年进入巴林,在印尼分部工作,工作十分出色,有毅力,有耐心,加上期权和期货的专业知识,让伦敦总部十分欣赏他,短短三年,就被派去新加坡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他在那里同时任职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并且建立了一个88888的错误帐号,用来对冲一些由于人为或者系统失误造成的损失。

里森就是利用了自己是清算主管的重要职位,控制着这个88888。

手下King操作失误,当天损失2万英镑,过了几天,损失变成4万英镑。

里森害怕上面归咎下来影响他前途,没有上报,隐瞒起来。

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同样犯错,错误买入价值800万英镑的期货。

里森继续隐瞒。而且由于损失金额太大,他必须把它赚回来,所以开始加大风险额度投资,毕竟是最优秀的交易员,到1993年,88888帐户已经有赢余。

里森自己在1993年下旬,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在电脑故障的前提下,人手记录交易,损失170万美圆。

1994年,对待亏损的不断扩大,里森心理已经崩溃,7月时候,已经损失5000万英镑。接下来,读者都想象得到的是,亏损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1995年,在这种溃败心理的主导下,里森再次判断错误,他买日经指数上涨,但是随着1月日本神户地震的发生,日经指数不断下跌,此时,里森犯下我认为最严重的错误,补仓。

一补再跌,一补再跌,1995年2月23日,亏损高达86000万英镑,宣告死亡。监管不利的文章,遍地开花,本文尝试从其他方面探讨巴林银行的失败。

二.交易员心理与监管机构心理

作为一个交易员,里森犯了以下几个错误:

1.感情用事

成熟的交易员,一定不可以受到感情的影响,要以市场的变动,技术的指标,基本面的变化来做分析,而里森首先担心影响自己职位,二来保护朋友的错误,是大忌,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发生,现在投资银行有个文化就是,当你犯错后,尽量让公司里更加多的人知道,这样就可以避免亏损的扩大,从里森的错误可以看到,1994年也就5000万英镑已经是犯了多个错误产生的了,要是这个时候可以坚决上报,尽管他免不了承担巨大的责任,但是比起后来86000万英镑,还不到十分之一,应该可以保护这个200多年历史的巨头的生命。

2.没有尽快承认错误

在上面一点已经进行了阐述,这里再加以补充,快速承认错误也是优秀交易员所必需的心态,前面说到里森和乔治都犯了低级错误,并不是说他们不优秀,可以说,是有原因和背景的,乔治与妻子离婚陷入巨大的悲痛,把卖出按成买入,里森在损失5000万后,判断错了日经指数还继续加码,我们看到,他们都是在重大压力下做这些决定的,不能不说是一点

客观原因。

如何处理这些错误呢,也不是没有办法,第一是培养或者只使用那些在任何情绪下都可以进行工作的人才,这个是有点困难,而且有一定风险,第二是给这样的员工放大假,好好放松一下,暂时不要投入工作,尤其是这样动辄几百万的交易。

3.没有设定一定的止损额度

我始终认为,里森不是一个顶级的交易员,错误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本质错误就是第一个,在产生了压力资金后,一切交易都会变样,投资员最重要的是心态,有压力的判断和有压力的资金如何能够让其自如操作呢?产生了要靠交易补回亏损的心理后,不用看那帐户以后是否有机会盈余,有了这种心理,输是必然的。

因为投机和赌博不同的就是,有一定的智慧分析,技术手段和心态不同,当心态变得成赌博一样,那就应了那句话“十赌九输”,里森输了,一点不奇怪。

投资之前一定要设立止损额度,也就是说,当损失到了哪个位置,你必须平仓认输,里森没有,我们来看看他的投资组合:

在日经不断下跌的情况下,他疯狂进仓,可以说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价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了480亿日元(2.37亿英镑)。

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账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0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

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因此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里森作为鞍马式选择权的卖方出现了严重亏损,到2月27日,期权头寸的累计账面亏损已经达到184亿日元(当时汇率约合9100万英镑)。

可以分析出,他主要亏损在期货另外有相对少量的期权,组合上来说,还是合理的,注意,我只是说投资组合的结构,不是说数量。

因为期货是可以控制到一定的亏损量的,比较好把握,而期权假如是卖出的话,不附加条件的话,有可能无限度地亏损。

既然风险和亏损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里森这位优秀的交易员也一定计算过或者说一定可以计算出来,但是很明显他已经冲昏了头脑,在不在自己可以承受的亏损额度上想一飞冲天,或者他在想,最后搏一铺吧,完全赌徒!或者说,已经崩溃了,在做垂死挣扎。

作为监管机构,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多次放过里森

很多文章都提到,这件事情的主要责任是监管不力,导致出现如此重大的事件发生,我赞成,但是我认为,其中有一些问题还没有任何一篇文章看透。

在88888到达5000万英镑亏损的时候,伦敦曾经派了人下来新加坡查,但是被里森混骗过去,1994年底,伦敦发现资产负债表出现5000万差额后,也没有调查1995年初,里森有段时间每天叫伦敦汇1000万英镑下来,伦敦也没有怀疑,之后随着亏损的越来越大,保证金的追加也越来越多,伦敦仍然相信里森,不断汇款。

大部分文章观点相信,监管人员由于里森以前的业绩十分卓越,对其信心十足,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以致完全超过英格兰银行监管的限制额度后,还不断汇款。

里森在进入监狱以后,写了一本书,回忆他如何放倒这个金融巨人的故事,里面我摘录一些出来,做分析素材。

”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是不对的,但他们仍旧支付这些钱”“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我认为,即使这书可能有部分夸张成分,但是在一个做出如此重大罪行之后,坐在牢狱中,必定有反省之心,这些话再结合事实,我们是可以知道一点端倪的。

难道那些银行大亨们都是傻瓜?

难道那些银行大亨们都不会看财务报表?

难道那些银行大亨们都是只会给钱不问原因的慈善家?

连我们这些小市民都可以看出的不是,为什么到了他们的眼中变得如此正确?我大胆推断,不是信任,而是阴谋!

里森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或者说他被利用了,不断地纵容他的错误,有经验的交易员都知道,这等于喂他吃毒药,而监管机构,并不是监管不力,而是故意使然,培养一个出色的赌徒,把这个庞然大物放倒。

2.行为动机

这个问题,一可以解释上面的种种现象,二会带出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某些银行家要这样做?

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我不可以判断里森是否知道这个计划。即使他要坐几年牢(后来判了6年半,3年提前保释),以他的年龄,假如之前达成某些重要的交易又或者他被某些人威胁,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他还年轻,暂且不讨论。

假如这个真的是个阴谋,那原因也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手想要收购(后来被荷兰银行集团收购,资料不足,希望读者可以去查),二是敌意报复,三是其他原因。

作为一个230多年的金融机构,你说它监管如此松懈,高管如此低能,或者其他公司职员如此盲目,我不是很相信,而假如这是一个阴谋,一切都说得通了,可能这个借鉴意义没有监管不力那么大,但是我认为这才是合理的解释,是故意纵容不是监管不力!

三.衍生品制度

除了从内部看,这个阴谋还有一个帮凶,就是衍生品制度。

从巴林银行的股份资金来看,在1995年2月中旬,有47000万英镑,而最终亏损达到了86000万英镑,那么值得疑问的就是,哪里来那么多钱?

这里我首先要介绍一下保证金制度,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是以保证金制度来交易的,然后辅以一定的杠杆比例来进行交易,假如杠杆比例是1:100,那么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一搏百了。

以外汇交易举个例子,譬如现在欧元对美元是1.3334,杠杆比例是1:100,我要买入100万欧元就等于要卖出133.34万美元,但是我只需要付出1万欧元就可以完成这单交易,当汇率变动到你刚好亏损一万欧元的时候,那就会被迫平仓,由于汇率变动都是以万分之一的基点来变动,所以可以有比较大的杠杆比率。

之前,里森一直是运用这种制度来交易的,而像大型交易,一般不会超过20倍的杠杆,这个仍然不是什么漏洞,只是鼓励投资并且放大风险,而漏洞在于,为什么里森不断亏损值到超过银行所能够支付的额度还没有被迫平仓,额外的亏损如何来?

假如外部没有钱再进来,而交易所又按照规矩办事,不平仓的要求就是不断地追加保证金来维持亏损,而到后来,明显巴林已经没有那么多现金了?里森如何交易?

资料不足,我也只可以做些大胆猜测,有交易所职员和里森是朋友等的关系,让其签下欠条暂时不用追加保证金,怂恿其放大杠杆,或者外部配合让里森负资产投资下去,导致巴林的破产。

去过澳门的朋友可能就知道,澳门靠高利贷养活了不少黑社会,当一些大户在赌场输精光的时候,他们会借钱给你,输到你破产,原理非常相象。

所以外部的衍生品制度还是存在人为的监管缺陷,假如按照规则不断追里森要保证金,里森偿还不了,就被迫停仓,也许,债权人现在会有更加多的钱,巴林也不致于倒闭。

四.参考结论

本文从巴林银行的倒闭,结合交易员和监管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动机分析,以及外部衍生品制度下人为的缺陷,或者追加保证金制度的不足,分析推理出,它的倒闭更加可能是一个阴谋!

而且在其多次有机会逃过一劫的机会下,继续向里森输送资金,让他做执行者,里森,在某种程度下,是一个受害者,替死鬼。

金融案例小论文 篇7

金融工具,是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资产,主要是指现金、对方的权益工具、收取现金等金融资产的合约权利或者是以潜在有利条件与对方进行金融工具交换合约或者以自身权益工具交割的合约,包括主体有权利收取一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和通过一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一定数量的现金或金融资产之外的衍生工具,但这些权益工具不包含未来收取或派发自身权益工具的合约。[1]金融债务是支付现金等其他金融资产的合约、以不利条件与对方交换金融资产或债务的合约,或者以自身权益工具交割的合约,包含期权、互换、期货等为风险投机或对冲的金融衍生工具。这里的权益工具是指拥有扣除所有负债后企业资产中剩余权益的合约,衍生工具是指具有特定特征的金融工具,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比市场条件变动具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合同要求较少的净投资,且在未来日期结算。

1 金融资产与债务的识别和注销

金融资产与债务的识别应在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确认,识别时计量是含交易成本的公平价值而不是用以交易的公平值,相应的交易成本需要资本化。[2]金融资产注销是在金融资产所有权的报酬和风险已经消失或相应的现金流合约权利已经过期,如金融资产被销售时所有权的报酬和风险已经消失可以注销金融资产;但作为专业财会分析核算人员应该从公允与真实的角度审视交易业务的实质,准确把握金融资产的注销必须涉及所有权的报酬与风险的转移。金融债务的注销是在合约特定的义务偿付、取消或过期时,如债务偿付、法庭胜诉或发行可转债。如果借款方与债权工具的出借方在重大不等条款下交易,或现有金融债务交易条款的实质修改,如债务清偿以少于成本时,应该注销原金融债务而记录新金融债务,同时确认旧金融债务注销所产生的损益。

案例:Kashmir公司遇到现金流问题,销售应收账款10万美元给保理商,融资8.5万美元,其中所选应收账款发票均是公司长期客户预期6个月后到期,保理商要求该公司担保返还自到期日3个月内未收集的任何发票面值。按法律对客账受让规定,公司债权应在出售时注销,同时确认出售损失为10-8.5=1.5万美元,然而这并没有公允和真实反映此笔交易实质内容。虽然此笔交易应收账款发票已转移给保理商,但与债权相关的坏账风险并未转移,一旦出售给保理商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Kashmir必须保证返还发票面值和利息给保理商,因此收取的现金存在须返还的可能,出让应收账款业务实质是一项贷款交易活动;所以正确的会计核算应该是保留该项资产在账户中,直到保理商在6个月后收回应收账款时其风险与报酬才消失,故而Kashmir会计核算此笔出让应收账款业务时,应借记现金,并同时贷记贷款。

2 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是指具有固定或可确定金额和固定期限且企业明确打算并能够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上采用成本分摊法。但是当主体出售持有到期的资产的数量显著或是不能合理预期、非重复且单独的事项,则所有其它持有到期投资必须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此类金融具如固定利率和期限的债券或贷款。[3]

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是指主要为从价格或交易商保证金的短期波动中获利而购置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此类金融工具的主要特征是属于投资组合的组成部分,且有证据说明最近该组合可实际获得短期收益,包含了非指定为套期工具的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以公允市值损益调整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而其价值变化则反映在它们的投机与贸易活动的损益表中。允许公司有权选择指定任何金融资产以公允值损益计量,会导致减少公司之间的可比性,因而这些零成本或低成本的衍生合约在年末应以公允值重新计量。

企业发起的贷款或应收款项融资,是指对于因参与另一借出方的贷款所形成的贷款。如果企业在该借出方发起贷款当日就提供了资金,则取得的贷款属于企业发起的贷款。[4]但是,获得在一组贷款或应收款项中的权益(比如与证券化联系在一起)是购买行为而不是“发起”行为;因为企业没有直接提供货币、商品、劳务给潜在债务人,也没有在潜在贷款或应收款项发起日,通过与其他借出方共同参与的贷款获得其权益,本质上是购买以前发起的贷款的交易,不是企业发起的贷款。例如,对未合并的特定目的实体的贷款,其特定目的实体是为融资来购买其他实体发起的贷款而设立的实体,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不能归为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和企业发起的贷款与应收款项的其它金融资产。应收账款融资,是固定和确切的支付,没有涉及销售市场,并不供出售,以成本分摊核算且核算上不再提取可疑或坏账备抵,而是倾向于减值核查并减值到可恢复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增加通过盈余公积和其它综合性收入账户确认损益;当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出售时必须在账户中注销,同时在权益中识别的累积损益必须确认为收入。年末减值评估原则要求每年财会年末所有公司都被要求评估是否存在金融资产减值的客观证据,若发现有金融资产减值的证据,则公司被要求准备详细的减值计算来确认减值损失。

案例:Tobage公司购买股权投资10 000美元,交易成本500美元,年末投资的公平值上升至15 000美元,年末后不久股权投资资产出售为16 000美元,此项金融资产应在Tobago进入股权投资合约时确认且以出价的公平值度量同时考虑交易成本:借记金融资产10 500,贷记现金10 500;在年末股权投资应归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价值变化部分通过权益体现:借记股权投资4 500,贷记盈余公积4 500。股权投资出售时收到的现金确认为收入,资产现值15 000被注销,然而在确认的收益不仅是出售溢价,而是包含之前记入权益的重估过剩,因而确认收益4 500+16 000-15 000=5 500元。

案例分析:Lagos公司在2005年1月1日发放三年期贷款1万美元给客户,要求客户支付利息年利率10%,而实际利率是10%。假设当前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所有应计支付均如期收到,但借款者陷入财务困境,现在估计现金流仅在未来一年内有5 000元,此笔贷款本金满三年后偿付。由于公司是借款合约一方,Lagos需要在2005年1月1日确认金融资产,最初确认以公允值计量,当公司放款时确认为应收贷款,随后用成本分摊法反映实际利率费用。2006年底资产现值为10 000美元,需要进行减值分析。可恢复量是未来预期现金流入的现值5000*PVIF(1,10%)=4 545美元,因而减值损失是5 455美元计入损益表。

3 金融债务的确认与计量

金融债务可分为:按成本分摊的金融债务,如贸易融资和应付债券等;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包括不属于套期工具的衍生负债和交付空头卖方(即卖出尚未拥有的证券的企业)所借证券的义务。[5]一项负债用于为交易活动筹措资金,不说明该负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投机性衍生金融债务,以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计量,账面价值与公允值的差额在损益表中确认。上述第一类金融债务通常需要成本分摊法进行会计核算与计量。成本分摊法是指金融资产或债务以市场实际利率计量损益,并一定等于该种金融工具年现金流入,因而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需要通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计算分摊额。实际利率,指将从现在开始至到期日或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重新定价日预期会发生的未来现金支付额,精确地折现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当前账面净值所采用的利率;这项计算应包括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到的各项费用和百分点,实际利率有时称作至到期日或下一个重新定价日的平均收益率,是该期间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内含收益率(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第31段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第61段)。用成本分摊法计量金融债务时,债务并不重新定价而是因实际利率而逐年增加,计入应还利息费用同时增加债务,若偿付现金偿付时减少债务。假如偿付的现金多于实际利息费用,则年末债务将减少,如融资租赁业务。

案例:Barden公司借入为期两年实际利率10%的贷款40万美元,则第一年会有4万美元融资费用。假设贷款方同意利率5%于每年末支付,则年利息费用实际支付2万美元(5%*40)。按上述贷款条款规定的赎回溢价是4.2万美元,此项债务在接收到贷款金额时应确认债务并用成本分摊法核算,损益费用应以实际利率计量。由于财务费用不仅包含实际支付利息,而且包含赎回溢价,第一年实际利息费用是40,扣除实际利息支付,在第一年年末,债务将增长到42万美元;第二年实际利息费用则以第一年末债务余额42万美元计算(42*10%),扣除实际利息支付后,第二年末债务余额为44.2万美元,如表1。同样,放款方的此项贷款属于资产类中应收贷款,用成本分摊法确认利息收入。

(单位:万美元)

4 债务与权益的分离计量

融资采用的金融工具对债务与权益的划分直接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其划分基本原则是按照合约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而且必须在金融工具最初计量时确定;划分标准是具有以现金或类似物支付的部分属于债务,不具有此项义务的部分属于权益。按此划分标准,可赎回优先股和累积优先股实质上都是债务工具,因而应以成本分摊法计量实际利息费用并计入费用账户。可转债券则是混合金融工具,从发行人角度,既包含债务也包含权益工具,可转债包含着换股权允许持有者以股份而不以现金偿付,因而有必要在发行时划分债务与权益,债务部分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而换股权权益部分则以剩余的价值计量。

案例:Yunan公司发行两年期票面利率2%的可转债10万欧元,实际市场利率8%。由于可转债是包含权益与债务的混合金融工具而非单纯债务工具,包含债务置换为股权的换股权成份,因而需用权益分离会计核算。由于债务是偿付现金的义务,可以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为89 301欧元,权益成份则是除债务成份后的余额为10 699欧元,将被计入换股权公积账户;债务部分用成本分摊法核算,使融资成本以实际利率计量而不是以实际支付的利息计算,第一年融资成本是7 144欧元(89 301*8%),第一年年末债务余额为89 301+7 144-2 000=94 445欧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上)》[J];《会计研究》1999(6):21-26。

[2]财政部会司:《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下)》[J];《会计研究》1999(7):19-26。

[3]朱海林:《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露与列报(上)》[J];《会计研究》1995(12):30-38。

[4]朱海林:《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露与列报(下)》[J];《会计研究》1996(1):34-42。

金融案例小论文 篇8

2010年和2011年,浙江阿里小贷和重庆阿里小贷公司分别成立。这两家小贷公司为阿里平台上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和网商个人创业者提供“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纯信用小额贷款服务。

阿里小贷是当前中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成功标杆,但这种小贷模式的阿里金融存在一个致命的局限,即小贷公司不能像银行一样吸收存款,除资本金外,只能从银行融入资金。两家阿里小贷的16亿元注册资本,只能从银行再融入16亿元,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32亿元。相对目前阿里小贷累计约300亿元的贷款总额,贷款周转了10次。

阿里小贷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资金来源的限制。如果没有新的办法,阿里金融显然难以担负马云所言的“支撑整个未来”的使命。

一个办法就是申请银行牌照,这也是外界一直猜测阿里巴巴会做银行的原因所在。但银行牌照的申请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能否申请下来也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另外,银行也未必适合阿里巴巴“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贷业务,而且还要受到诸多约束,比如要求与客户面对面、不能异地提供贷款服务等。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将贷款出售,回笼资金,再放贷,加快资金周转。此前阿里巴巴通过信托计划进行了尝试。2012年重庆阿里小贷通过山东信托发行了“阿里金融小额信贷资产收益权投资项目集合信托计划”,向社会募集资金2亿元,通过发行“阿里星2号集合信托计划”,向社会募集资金1亿元。这等于为阿里小贷新增了3亿元可供贷款资金。

据悉,此次阿里巴巴的资产证券化,是将阿里小贷公司的50亿元贷款组合出售给东方证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此贷款组合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50亿元证券,其中40亿元的优先证券由社会投资者购买,阿里巴巴购买10亿元的次级证券。通过资产证券化,事实上是阿里小贷公司把40亿元的贷款出售给了证券投资者,回笼40亿元资金,从而能够发放新的贷款。换句话说,这40亿元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在证券到期之前,如果贷款组合中的贷款偿还了,可以用偿还所得的资金购买新的贷款,如此循环,一直到证券到期。由此,短期贷款和长期证券的期限错配问题得以解决。于是藉此,阿里巴巴得以用更大规模的贷款来支持客户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促进阿里巴巴自身的发展。

好处不仅于此,阿里金融还能增加新的收入来源。重庆阿里小贷的年化贷款利率在18%到21%,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6%左右,除掉各种资产证券化操作费用,即使从出售的贷款组合中,阿里金融也能获得可观收益。

据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在95%以上,而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这跟中国的金融结构有很大关系。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中,约70%是银行存款,而五大国有银行又占据了其中约一半份额。从经营定位而言,这些国有大银行不愿、也不适合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那些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中小银行,却常常受制于资本金和存款的不足,贷款资金来源受限。

就如资产证券化能够解决阿里巴巴小贷公司的贷款资金来源问题,资产证券化也能够解决中小银行贷款资金来源问题。中小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中小企业贷款出售,从资本市场获得相应资金,从而在同样的资本金和存款条件下,能够发放更多的中小企业贷款。

上一篇:采购员的工作标准下一篇:银行员工演讲稿:优质服务创信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