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实验

2024-10-16

团队实验(共9篇)

团队实验 篇1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实验的建设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教学队伍、仪器设备装备、人文环境等方面。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实验教学队伍包括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素质人才的关键,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师资和设备3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水平及其整体素质会影响整个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水平。从近年高校实验室建设总体的情况来看,普遍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使硬件设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而在实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上却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眼下学校正致力于“争优创先”活动之中,在全校范围加大实验教学团队的力度,并号召全校师生出力献策,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实验教学团队的内涵及意义

实验教学团队是我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改善实验教学队伍,加强实验室建设,而对新组建的实验教学队伍的一个特定的称呼。它与传统的实验教学队伍的不同处在于,实验教学团队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组成的。为了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适应新的教学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而在全校范围内组建的实验教学指导小组。如我校的E R P实验教学团队来自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管理与经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并且,不同的团队承担不同的实验项目。也就是说,团队的组建是由实验项目的需要而确定的。从根本上说,这完全是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满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不同的问题的辅导的考虑。事实上,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教学效果是十分有效的,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教学团队的这一组建形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构成的格局,使理论教师也加入到了实验教学的行列,使实验教学过程,有了理论教学指导的声音,结束了实验教学缺乏理论教师介入的历史,使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同台合作,一同进行实验辅导,实现了不同人员的大融合、大合作。这种教学方式,消除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界限,大大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们对实验室的重要性的认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过去实验课只是理论课的附属、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课完全服务于理论课程。现在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同其他人员一道辅导学生,是理论服务于实践,是理论教师服务于实验教学,从而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地位。同时,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他们发现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有更多的优势,实验课本身就能学习、认识、理解理论知识,即认识世界,更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消除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实验中比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扎实、更牢固,应用更灵活;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寻求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理论课中无法学到的东西。从而更能增强他们进行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促进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实验教学的形式由实验教师单独辅导变成了实验教学团队集体辅导。这一教学形式,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理论教师加盟实验辅导,不仅感受和认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还能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处境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改变他们对实验教学的态度和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消除卑视行为,增加同情心,化解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待遇的低触心理,推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深化与改革,有利于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说,实验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实验教学的实践,对于深化、促进和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验教学团队的组建,无疑对促进整个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的配套制度建设没有跟上,致使其发展后劲不大。如R E P实验教学团队的组建,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2005年开始至今,这支队伍为我校连续获得荣誉,在全国R E P大赛中屡创佳绩,但是这支队伍成员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实惠,他们的付出与收获极不对称,这种情况产生了极坏的效果,致使后续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缺乏动力,精力投入不够,新的实验项目的开发无人出力,致使实验项目仍然停留在验证性实验之中,只是按照相应的软件进行随机教学,由于准备不够,准确地说是没有任何准备,就去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解答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罕见;不会使用计算机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的教师也为数不少。因此,我们在此呼吁,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校要采取果断措施,扭转这一局面。

3 组建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议

3.1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动力机制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动力机制,才能使这支队伍昌盛不衰。因实验教学团队是为实现某一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而组成的一个实验教学小组,其成员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实验项目的参与者。因此,学校要鼓励实验教学团队人员参与更多的实验项目,并对其实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使他们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解决我们目前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缺乏的问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实验教学团队人员,按照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待遇,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能够安心并可尽力。如在实验室工作8年者,可享受中级职称的待遇;16年者,可享受副高职称的待遇;24年者,可享受正高职称的待遇。同时,应在实验技术系列中增加教授级的职称(消除职业差距),并实行跨系晋升职称,即实验师可评副教授,讲师可评高级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可评正教授,这样,可使他们的工作感到有希望,从而稳定实验技术队伍。因此,建议学校人事处,要尽快制定并出台关于改善实验技术人员待遇相关制度,从而促进我校实验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

3.2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实验教学,也涉及理论教学,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的出现,不仅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是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我们只有将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整个高校的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设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才能保证这些项目的实验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3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与品牌课程、品牌专业的建设结合起来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动力问题:没有动力,就不会产生行动和保持活力。事实上,我校完全可以利用品牌课程、品牌专业建设这一契机,将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结合起来,凭借广大教师对品牌课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动力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品牌课程、专业的建设有了人力支撑,同时,也使其课程的实施有了人力保证,还可以使品牌课程的组成摆脱单调死板的书面形式,而形成具有含盖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实验项目,使课程内容项目化、实用化,真正实现课程的品牌化。

摘要: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力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实验教学团队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在指出目前我校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既要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也要与学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还要与学校的品牌课程、专业的建设相结合。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王启柏.农业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159~161

[2]赵万鹏.关于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6,1:46~49

团队实验 篇2

2012年2月10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风车”社会实践团队对高分子碳纤维研究所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团队成员对于高分子专业有了更形象的认识;通过与老师交流,同学们对于未来就业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次活动由材料学院高分子研究所于美杰老师带领我们参观碳纤维研究所,下午两点半,我们准时见到了于美杰老师,考虑到团队成员长途奔波,于美杰老师先是带领我们去会议室向我们简单介绍碳纤维研究所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带领我们去参观实验室。

在会议室里,于美杰老师向团队成员简单介绍了碳纤维的几名老师,随后详细说明了碳纤维研究的“三条线”,向团队的几名同学介绍了每条线的功能,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整体感悟。之后,同学们就考研和就业跟于美杰老师展开讨论,于美杰老师分别说了眼下考研和就业的利弊,虽不能帮我们下决定,但对于我们的决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畅聊了一个小时之后,于美杰老师领我们去参观实验室。实验室外表看起来向一个小工厂,走进里面,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设备,于美杰老师耐心的向团队成员讲解各种设备的功用,碰到同学们的问题亦认真详细的解释。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参观之后,每个人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大风车”此次的参观活动让每个人对碳纤维研究的东西有了形象的认识,对于以后学习意义重大。于美杰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此次参观非常顺利,对于以后的实习就业有很大帮助。

任萌萌

2月九日,做准备活动,例如联系老师,搜集相关资料

刍议高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 篇3

1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及效果

1.1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立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 我校加大了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在全校范围内整合实验室资源, 成立了经济学科实验教学中心, 并在原有教学队伍的基础上大胆改革, 成立了实验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团队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组成, 以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为主的实验教学指导组。如ERP实验教学团队成员来自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管理与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不同的团队承担不同实验项目的开发、设计, 并负责教学实施。也就是说, 团队的组建由实验项目的需要确定。从根本上说, 这完全是根据创新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 将各具优势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创新教育团队, 它不仅是创新实验教学的主力军, 也是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主体。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 改善了传统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构成的格局, 使实验技术人员、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同台合作, 一同进行实验辅导, 实现了不同人员的大融合、大合作。这种大融合、大合作使教学队伍成员相互学习, 知识结构更为合理, 加强了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

1.2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

1.2.1 团队协作——在互相学习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2003年, 我们开设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试点班, 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每次上课的主讲, 都是抽调对该内容最熟悉的成员, 其他成员起协助作用, 并一同进行辅导。这种形式使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 也使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很大提高。

1.2.2 项目驱动——开展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

随着实训课程的成功开设, 团队成员共同设计了更加科学的教学环节, 增加了ERP信息系统 (软件) 的实训部分。任何软件都有其局限性, 完美无缺的软件是不存在的, 只有不断地改进才会使其完善。我们根据使用的情况, 针对软件和课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按照学科特点, 分项目进行了二次开发。2005年, 又成立了ERP虚拟教研室, 扩大了团队人员, 积极进行教材建设。2007年6月, 在整合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ERP实验教学中心, 建立了横跨5个学院的实验教学团队。先后编写实验指导教材、著作10余部, 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获省级课题10余项, 发表论文30多篇。极大地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1.2.3 校企合作——提高实验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团队成员到企业去“定岗实践”, 参与企业生产、工艺管理、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职工培训等, 使团队成员紧密联系企业实际设计学生实验项目, 使学生能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一方面, 团队成员和本地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经常和企业各级主管交流。另一方面, 我校拥有用友、金蝶、神州数码3个国内主流ERP软件应用平台, 并不定期邀请软件设计人员和教师交流学习, 由于设计人员每天直面企业管理各个层面, 对企业管理有最新的体验和经验, 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要求, 这对教师设计实验项目很有启发, 对推动实验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1.3 实验教学团队的教学实施

实验教学由实验教师单独辅导变成实验教学团队集体辅导, 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去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补充, 完全服务于理论教学。现在, 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 同其他人员一起辅导学生, 是理论服务于实践, 是理论教师服务于实验教学。同时, 理论课教师进入实验室, 会发现实验课比理论课有更多的优势, 实验课本身就能学习、认识、理解理论知识, 即认识世界, 又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消除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在实验课上比在理论课上学的理论知识更扎实、更牢固, 更能灵活地应用,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寻求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并学会如何做事、做人等理论课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这更增强了他们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动了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4 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 ERP实验教学团队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实力, 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2005~2007年, 连续三年获得“用友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团体一等奖;2007年获得“用友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团体冠军;2007年获“金蝶全国大学生ERP大赛”北方区第一名;2007年4月, ERP综合实验室教改课题“ERP仿真课程建设跨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获山西省教育厅二等奖;2009年获得“用友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团体冠军;2010年获得“‘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团体一等奖。

2 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陈旧

尽管我校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是按照理论与实验单独设课的方式进行, 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不合时宜。因为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已在很多大学应用, 不论是实验教学, 还是理论教学, 利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直观教学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说, 未来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正朝着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实验教学人员, 还是从事理论教学的人员, 都应该掌握现代化教育装备技术, 这是大势所趋。而“计算机+应用软件”是很多高校实验室采用的建设模式, 只要在计算机上安装相应的应用软件, 就能进行相关的实验。在理论教学中, 完全可利用一些模拟实验模拟现实场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活动。采用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使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从教学人员组成来看, 许多高校理论教学人员是实验教学人员的许多倍 (我校理论教学人员与实验教学人员之比约为19:1) 。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 本不是难事, 可是许多理论教学人员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模拟教学不以为然, 只有改变这种现状, 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普遍提升。而我们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 仅仅局限于实验教学, 没有考虑理论教学的需要, 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符合未来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 这显然阻碍着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2 制度的缺陷

在现实中, 很多教师都不愿意从事实验室工作。其实, 这与人事分配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以我校筹建ERP实验室为例, 刚开始从各学院筹集人员时, 没有人参加——许多人担心从事实验教学后会脱离教师岗位成为实验教学人员。最后, 学校明确不改变其教师身份, 才勉强从各学院中抽出10名教师。仅从名称上看, 实验教学团队与实验教学队伍区别不大, 但事实上却有一定的差异, 实验技术人员必须8小时坐班, 处理实验室及管理方面的问题, 同时从事的实验教学课时只能折半计算, 或限制教学课时, 教学与技术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有力的考评体系。制度上的这些缺陷, 给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3 建设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议

在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中, 吸纳相当数量的理论教学人员, 使这些人员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引入模拟实验, 增强理论教学的直观性, 从而改善他们单纯说教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这不仅加强了实验教学, 也改善了理论教学。因此, 高校应把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当做提升整体教学队伍素质和能力的一件大事来抓。

3.1 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动力机制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相应的动力机制, 以使这支队伍昌盛不衰。因实验教学团队是为实现某一实验项目 (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而组成的一个实验教学小组, 其成员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实验项目组的参与者。因此, 学校要鼓励实验教学团队人员参与更多的实验项目, 并对其实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从而使他们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 解决我们目前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缺乏的问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对实验教学团队人员, 按照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 给予不同的待遇, 使他们能够安心并尽力地工作。如从事实验室工作满8年者, 可享受中级职称的待遇;满16年者, 可享受副高职称的待遇;满24年者, 可享受正高职称的待遇。同时, 应在实验技术系列中增加教授级的职称 (消除职业差距) , 并实行跨系列晋升职称, 即实验师可评副教授, 讲师可评高级实验师, 高级实验师可评正教授, 从而稳定实验技术队伍。

3.2 实验教学团队建设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任务, 要与全校师资整体建设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进行统筹规划, 科学安排。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有序进行。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体的安排, 就会出现低水平的多头建设, 保证不了项目建设的质量。

3.3 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与高校教学改革相结合

教学改革不仅涉及实验教学, 也涉及理论教学。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实验项目的出现, 不仅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也是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如果理论教学与之脱节, 就不可能提高整个教学的质量。因此, 我们只有将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彻底改革, 才能保证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并将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整体考虑, 从而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达到资源的有效配制。

摘要:从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出发, 在论述高校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 介绍了山西财经大学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中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验教学团队,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Z].

[2]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4:14-15.

[3]李淑芬.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途径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4:37-38.

[4]赵晋琴.高校实验教学团队建设探讨.高等建筑教育[J].2010, 2:154-157.

[5]张鸣.大学培养模式不改且勿奢谈学生创业[N].中国青年报, 2009-03-23.

[6]李勇, 李蕾.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06, 12:1602-1604.

团队实验 篇4

有幸参加了实验小学名师团队教学展示活动,聆听了实小的两位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分别是颜达妮老师带来的三年级《面积单位》和钟志向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字的用处》。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的问题,学生们活跃的课堂表现都是这次活动的亮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思考:

第一节课《面积单位》,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颜老师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这样的学习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团队实验 篇5

“焦作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学团队”共有49名语文教师,其中高级教师5名,省市骨干教师36名。团队的领军人是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名校长王思明老师。近10年来,在“优美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团队成员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推广“学导和谐”教学研究成果,走向了专业化、科研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领跑全市小学语文教学。同时,“学导和谐”教学也使得学生形成了“自信、自主、自强”的学风,实现了学生“书包不回家”,为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团队实验 篇6

从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趋势来看, 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因此, 需要进一步发挥高等学校科研平台的投资效益, 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 提升高等学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接下来从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目标激励角度, 来分析其激励体制问题。

二、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业绩目标特征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属于知识团队的范畴, 这种知识员工的工作团队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进行协作劳动的绩效组织, 它具有以下特征: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目的和目标不同于课题的目的和成果。共同的有意义的目的能确定群体的基调和方向。团队都是用在工作中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目的来确定方向、干劲和决心的。这个目标即属于这个群体, 也属于每个个人。这样的目标既可以激发自豪感, 也能激发责任心。优秀的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应该把他们的目标当作需要不断培养和关爱的产物, 团队的成员应该定期重新探讨这个目标, 以明确行动的方向, 澄清行动的意义。

由于高校课题研究的内容一般是具有创造性的、独特的, 从而使得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目标一开始存在较高的模糊性和粗略性。然而, 明确的目标是一个高效团队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只有明确的并具有指导性的目标, 才能团结团队内的所有成员并协调其活动。因此,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善目标的模糊性, 不断调整和明确团队目标, 实现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三、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目标的权威性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成员间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 他们通过形成有意义的目的和有吸引力的目标, 并达成共同的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员努力行为的驱动力不是来自于强制性的措施, 而是来自于对团队的认同感, 是对共同目标达成的一致认识。

组织的目标是组织凝聚力的核心。它体现了工作的意义, 预示着组织的未来, 并能够在理想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团队成员。团队成员的理想和信念应该通过组织目标来激励并与之融为一体, 团队或者组织应该制订清晰的目标, 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因此在进行目标激励时, 应把团队的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高激励水平的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是在团队目标、成员个人发展上达成一致, 形成一种心理上或其他形式的契约。这种心理契约, 是指契约各方能够相互感知、自觉遵守, 但不一定明确表达的、不被其他人所共享的心理协定。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忠诚度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必须通过缔结知识团队的心理契约才能形成。缔结知识团队心理契约, 可以使得团队目标有意义。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时代不同团体权威和权力的来源是不一样的, 对于科研创新团队来说, 清晰明确的目标比什么都重要。目标是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动力。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成功取决于目标以及参与过程的明确程度。

四、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如何进行目标激励

在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 应如何促使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过程, 从而取得成果, 真正实现目标激励的作用呢?结合上文研究, 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 应该尽量让每个团队成员充分了解团队的宗旨和目标, 团队成员在充分了解团队的宗旨和目标的基础上, 考虑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是否一致, 自己的期望值多高, 自己是否具有强烈的行为动机, 内在奖酬是否吸引自己, 工作报酬是否具有公平型, 在对这些因素肯定的前提下, 团队成员就会将团队目标视为个人的奋斗目标, 从而实现团队的最终目标。

其次, 在明确团队任务后, 要将团队目标进行分解, 形成具体的任务, 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 并不断进行沟通交流, 让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目标的达成, 宗旨的实现和良好愿景的形成, 是每一个团队成员专著于自身工作的结果, 是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 所有成员的工作都要围绕目标和自己承担的任务进行。

再次, 要注重过程沟通。团队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团队当前的运行状况, 并要求成员进行自我检查, 纠正目标与宗旨的差别, 在没有时刻监督的情况下, 让目标发挥其权威性。

此外, 要尽量减少那些限制团队目标实现的客观因素。比如要保证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能够保证目标的实现, , 组织应对团队有适当的授权、应为团队实现目标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等。

参考文献

[1]陈春花、杨映珊:《科研团队运作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陈春花、杨映珊:《科研团队运作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团队实验 篇7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学团队”是一个拥有2名特级教师, 23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优秀教师群体。该团队以“为生命奠基”为理念, 围绕江苏省教科院“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 培育精品课堂,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言语生长能力, 在生态课堂、生长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学团队”是江苏省语文课改先进集体。近年来, 团队成员在全国、省、市级优质课、基本功等比赛中有40多人次获特等奖、一等奖, 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

团队实验 篇8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 泰山移”。这些经典的谚语都在说着同一个道理, 团队协作胜过孤军奋战, 团结起来就会有无穷的力量。那么何为团队?著名的管理学家罗宾斯提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依赖的人, 为了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所以从这个概念来看也很简单, 团队就是有不同的人为了一个目标而组合在一起, 这个目标单靠个人力量是不易实现的。团队精神的含义是队员自觉以团队整体利益和目标为重, 形成一种顾全大局、牺牲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 相反, 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而明确的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1]。在理解团队的内涵时, 还要区分清楚团队与群体是两个概念的明显不同, 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院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工作群体, 但是不属于团队范畴。团队必需是在明确的任务目标引领下, 成员之间取长补短, 相互配合协作, 最终完成共同目标。

一个人的能力应该尽可能全面, 但是再全面的人也不可能是个完人, 即便是超级英雄、明星大腕也不可能代替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成员良好的合作是完成很多事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赛车场上, 赛车手要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 尽管奔驰的只是车手和车, 但是从赛车的制作到完成, 再到试车, 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的人投入其中。例如, 在西天取经过程中, 唐僧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但警惕性不高、麻痹大意;孙悟空神通广大, 但有时三心二意, 想逃跑;猪八戒能吃苦, 但贪吃好色;沙和尚憨厚忠诚, 但是不够灵活机动, 只有这四个人形成一个团队, 通过队友的帮助, 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才最终得以完成大任, 如果是单独一个人, 无论是谁, 恐怕都难以完成使命。在运动场上, 如果队员之间配合不良, 只想自我表现, 不顾团体协作, 甚至起内讧, 都必然会削弱团队的实力, 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对于科研工作者, 团队意识同样至关重要。每个科研机构会下设很多不同的实验室, 每个实验室在导师或骨干的带领下形成一支或多支研究团队, 在同一个团队里, 队员分工不同, 掌握不同的技术, 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 最终目的是解决同一个大的科学问题。一个人就算耗尽毕竟的精力也阅读不完所有的文献, 掌握不了所有的技术方法, 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完全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 尽量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 大家优势互补, 密切配合, 更快更好地达到共同的目标, 在共同目标完成的同时, 也实现了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周易·系辞上》中云: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团队意识在医学机能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上面所举的众多例子中可以看出, 团结协作对很多任务的完成都至关重要。作为医学院校, 在对本科生开展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团队意识。医学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的进行研究的实验学课程, 传统的机能实验课依附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20世纪末, 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据此计划, 首都医科大学实施了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三学科实验融合为“机能实验学”, 打破学科界限, 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门课程将上述三个学科的实验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综合性实验项目和探索性实验内容, 还比较系统地增加了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 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上呈现立体交叉、逐步递进原则, 既有正常生理功能测定, 又有异常病理生理变化观察;既有器官功能的分析, 又有药物干预机理的探讨;既包括典型的机能学知识, 又增加了部分形态与生化代谢方面的实验内容, 使学生们对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最后再递进到模拟科研过程的探索性实验, 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完成医学机能实验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团队精神才能让该课更加健康顺利的发展, 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三科融合, 本身就需要三科教师之间消除界限, 换散为整, 形成一个团队, 把机能实验作为一个整体去面对, 促进三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也需要不同资历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补充, 老教师经验丰富、对内容熟悉, 但弊端是思维定势, 较难快速掌握瞬息万变的新知识, 不易适应现代化先进的教学设施与手段;而新教师经验不足, 教学效果不稳定, 优势是思想开放, 容易接受新信息、新思潮、教学新手段, 比如在机能实验课上大胆启用从国外引进的“翻转式课堂”、“微课堂”等教学模式, 因此同一团队中不同层次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沟通, 互相学习,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最终达到机能实验学的目的, 即通过学习和了解动物实验学相关知识和技术来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去验证和巩固已知的医学规律, 通过探索性实验去探索未知规律, 并初步培养学生们的科研基本素质。

现在的教育理念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而非机械地灌输知识。作为医学机能实验课, 学生是操作实验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角[3]。学生们会分成不同的组, 每个组构成一个临时的团队, 这个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 比如, “验证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这一实验。为了达到这个验证目标, 需要队员们先思考并商讨如何设计实验, 如何将实验动物分组, 各抒己见后拿出最终最合理的方案;然后需要分工开展实验, 有人负责固定家兔, 有人负责注射药物, 有人负责手术操作, 有人负责传递器械, 有人负责记录。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在短短几学时的课堂中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任由每一个人自己发挥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发挥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好比一台戏, 光有主角是远不够的, 还得有配角, 幕后人员等等。在动物手术过程中, 还经常出现大出血、窒息、心跳停止等突发事件, 此时更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应对困难, 解决问题, 光有一个人手忙脚乱往往都会造成动物的死亡, 实验失败。可见, 医学实验机能课需要学生们通力合作。每次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项实验内容时, 就像完成一次小小的科研任务。要知道任何一项科研成果本身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因此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基础, 在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当代医学生的特点分析

从2008奥运年开始, 我国的高校已经迎来了“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当一个新时代的人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初露锋芒时, 总是受到更多的关注或质疑。这些成长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的共和国新人, 没有机会尝试老一辈经历战争与贫穷时的磨难, 没有机会感受上几代人为了强国富民而挥汗如雨、奋力拼搏的辛苦与光荣, 伴随他们成长的是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变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滚滚、思想观念的空前解放, 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90后”的时代特征。毋庸置疑, 这些英语比中文说的好、网友比朋友多、不屑于简体字却独爱“火星文”、喜欢在微博、微信、QQ、MSN上晒幸福胜过当面交流沟通、有些孤傲却渴望关爱的“90后”, 已经带着他们鲜明的个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现在大学的课堂里活跃的几乎都是“90后”学生的身影, “90后”医学生的特性给机能实验教学注入了活力,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注重自我, 但团队意识不强。接受素质教育长大的“90后”是人本化、个性化的一代, 个人能力普遍较强, 自我展现欲望浓烈, 分析问题时有自己的看法, 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喜随波逐流, 甚至会颠覆一些经典的东西, 他们用新潮的言行向人们宣示自己是独立高傲的个体。但与此同时, 很多人自以为很高明, 不需要别人对他们指手画脚, 接受不了别人的领导, 更看不到团队的作用, 缺乏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4]。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非常主动, 总是抢着做, 但是在出现错误操作时不听别人劝, 也不喜欢和大家配合, 久而久之受到了团队的孤立;另外一些学生正好相反, 认为课堂上的这些事情都没什么意义, 对团队的事情基本也都不太在乎, 更关心自己喜欢的, 玩手机、ipad, 甚至“宅”在宿舍看电脑, 对团队和集体没有主人翁精神, 不知道团队荣辱为何物。

勇于追求, 但抗压能力弱。像所有时代的年轻人一样, “90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 兴趣广泛, 往往不满足于常规课堂的知识, 自己寻找机会开展很多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自我的能力。但是普遍耐挫能力较差, 尤其是一路都好的学生。“90后”更多的是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的, 相对“温室”的环境让这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少了很多受折磨的机会, 心理脆弱, 教师一批评就会抑郁, 考试一不通过甚至可能想到自杀。在公司里, 有些“90后”员工无视团队组织纪律, 觉得高兴就干, 稍受委屈就“人间蒸发”了。心智上的成熟需要不断磨炼, 思想上的强大需要经历多种痛苦, 著名影星李连杰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风平浪静时自己会刻意制造一些困难来锻炼心智。所以社会历史环境让“90后”的学生普遍缺乏“苦难”这一课, 早熟但并不真正的成熟[5]。

有创新意识, 但动手能力差。“90后”的学生有可贵的创新意识, 他们思维活跃, 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在上课时也敢对书中的知识提出质疑, 对实验设计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 追求个性从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但是被家长呵护甚至溺爱长大的“90后”动手能力偏差, 有些学生在上大学前甚至都没洗过衣服, 叠过被子, 其实做实验和做家务有很多相通之处, 需要统筹安排的能力, 需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井井有条会让事半功倍, 邋遢马虎则会举步维艰、处处碰壁。所以“90后”往往理论高于实践, 思维胜于行动。

“90后”的医学生无论有多少优点或缺点, 都将是未来医疗卫生界的生力军, 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根据他们的特点,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奋进的心态、团结友爱宽容的胸怀, 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

4 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 笔者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 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 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

言传身教:在医学机能实验课上, 首先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感染学生。

正确引导: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们强调, 再优秀的个体也永远超不过一个优秀团队的作为, 同时经常鼓励学生要勇敢、自信、经得起失败。

合理分组:每次实验课都要进行合理分组, 将性格相近的学生分在不同组, 每个组自愿选出小组长, 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做好组内分工。分组时还需要经常打乱顺序, 让不同的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协作机会, 以便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

明确目标:分组后让队员明确每个小团队本次课上的共同目标, 不同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赛。比如, 速度快、质量高的组可以作为实验组, 相反的则作为对照组, 用更高的团队定位来集聚队员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优秀的团队组员会把个人的愿景与团队的愿望相结合, 以团队的荣誉为全体队员的追求目标, 积极发挥个人的风采, 同时相互之间密切配合, 这样才能发挥出集体优势。

强调沟通:团队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在构建实验课的临时团队时也很重要。每个队员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就显得更加重要, 队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谦让、顾全大局、学会分享、懂得奉献能够让团队氛围更加和谐, 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纪律与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的规章制度应该给学生反复强调, 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奖罚措施。比如, 对做的好、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实验得分更高;违反纪律的学生则可罚其做值日、帮助教师准备下次课的实验用品等。严明的纪律是对队员行为的约束, 是团队目标实现的保证, 没有纪律的团队终将是一盘散沙。

团队的英文是TEAM, 可以理解为together、everyone、achieve和more, 合起来译成中文就是每个人在一起获得的就更多, 这就是团队协作的实际意义, 也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准确定位。教师在医学机能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自我开展实验的能力, 更要明白团队协作在实验中的重大意义。这样, 一方面可提高机能实验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也为“90后”医学上将来服务于临床或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团队是指有共同目标的不同人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团队中队员之间的通力协作是完成很多事件的关键因素。医学机能实验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研究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实验学课程, 属于融合性学科, 该课程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作者结合当代医学生的特点, 探讨了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培养团队意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关键词:团队意识,医学机能实验,90后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庞映平, 梁正席, 等.加强高职学生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 2013, 23:59-61.

[2]郑先科, 李国华.机能实验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

[3]李军, 崔峰.教师职责基本内涵与现代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1) :36-39.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刊, 2010 (4) :111-114.

团队实验 篇9

关键词:留学生,机能实验,团队协作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医疗科技条件的进步, 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数量激增, 从最初几十人达到近三百人。招生国家从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扩展到孟加拉国、印度和阿富汗。这些国家百业待兴, 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 为了能够迅速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派大量的学生到中国学习医术。新疆的地缘、文化优势[1]和语言、民族优势[2], 吸引着他们不远万里来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求学。

医学留学生所学课程中,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它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后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研究揭示正常和异常生命过程中机体机能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验过程中, 需要小组成员的相互协作, 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培养医学留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不可或缺[3]。

我校临床医学的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阿富汗, 不同国家其文化、信仰、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之间交流少, 配合少, 集体观念不强, 团队协作精神淡化。且由于宗教信仰原因, 部分国家的男女生之间几乎不交流, 且女生基本不愿意参与手术操作, 而机能实验学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协作与配合才能完成, 这些给机能实验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针对留学生机能实验课上团队协作精神不强的问题, 本教研室采用以下解决方法:

1 课前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实验前强调什么是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在生理学实验及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精神要求人们把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结合在一起, 要求团队成员团结协作, 忠诚于团队, 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把团队的发展看作是个人的发展。机能实验学大部分都是在动物手术操作实验, 比如家兔颈部手术操作, 包括准备、麻醉、固定、游离气管、气管插管、游离动静脉和神经、动静脉插管等, 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组员的配合才行。就如同在医院里的一台手术, 手术结果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手术过程中主刀大夫个人的责任心与精湛的技术, 还需要同台手术的助手、麻醉师、护师、器械师等的通力配合。

2 不分国籍, 随机分组

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 由于习惯、信仰不同, 实验课大家都喜欢和自己国家的同学组成一组, 或者男生和男生, 女生和女生, 男女生之间、不同国籍之间极少交流。为改善这一状况, 第一次课由老师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每组4~5人, 由于女生较少, 我们就将女生均分到各组, 这样给大家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3 手术操作轮流替换, 经验相互交流

为避免有些比较活跃的学生一个人做所有的手术操作, 我们将家兔基本手术操作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称重、麻醉、固定;第二部分:备皮、分离筋膜层和肌层、游离气管、气管插管;第三部分:分离减压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分离颈总动脉及动脉插管;第四部分:分离颈外静脉及静脉插管。并要求每个基本手术操作部分, 小组成员轮换操作, 这次做第一部分的内容的学生, 下次就做第二部分的内容, 并给做第一部分内容的搭档当一助, 以此类推, 避免有的同学只会做麻醉, 有的同学只会做插管这样的现象发生, 以便每个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实验项目则由小组长安排分工。实验无论成功与否, 实验结束, 安排5~10分钟时间互相交流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有助于下次其他组员少走弯路, 共同进步。

4 课前预习, 上课由学生讲, 老师点评和补充

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及要点、思考题, 学生按照实验课分的小组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 上课时老师随机抽取一组的学生进行讲授, 组员进行补充。实验过程中, 老师巡回指导, 即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手法, 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原理、甚至实验结果有任何疑问时都可随时提出, 有的问题可直接回答, 有的问题可留在最后, 小组讨论后再回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实验操作的效率, 更能增进学生们相互交流沟通, 有困难一起解决的团队精神。

5 实验结束小组讨论

实验结束后, 各组派代表将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 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现场批改, 并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分给各组,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当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时, 对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都需要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同时, 我们还安排一些实验相关的小测试, 让学生们抢答, 抢答正确的同学所在小组的成员都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分, 不仅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 加强了实验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与应用, 更能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6 期末综合考核

学期末, 对家兔基本手术操作进行考核, 分组和考核内容由抽签决定, 4人一组, 每人做其中一部分内容, 共同完成试验考核, 评分标准不仅包括基本手术操作方面的分数, 还包括和组员配合方面的加分。这种评分规则不仅检验了个人的操作熟练度, 也检验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将来进入临床实习, 奠定了基础。

我们通过在机能实验学中对学生组内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同时, 学生通过协作实验, 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更强,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大大提升了留学生机能实验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华锦木.新疆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优势、不足与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 2011 (06) :125-128.

[2]伊莉曼·艾孜买提.新疆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对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 (4) :29-33.

上一篇:新型的农村读物下一篇: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