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农村读物

2024-10-16

新型的农村读物(精选3篇)

新型的农村读物 篇1

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是应当引起整个出版业重视的一个焦点。在进行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的开发时, 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有序开发农村出版市场

应当注意避免大呼隆, 一拥而上。开发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是一件重要而严肃的事情, 也是一件既当务之急又持之久远的系统工程, 简单地蜂拥而上极容易造成应景和走过场, 而应景和走过场一方面会使关注农村这样的重大决策在实施中走样、夹生, 流为形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出版物人为的积压与恶性饱和。同时, 上述行为还会败坏农村读者的阅读胃口, 糟蹋出版资源。

二、合理开发出版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资源要开发、利用, 但更要注意对市场、资源的培育、保护。资源只有在注意保护, 适度开发的情况下, 才会得到长远、持续、合理的利用。天下没有不种树就能乘凉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富量的矿脉, 不能把它节节割裂, 那虽然也许会有短期的回报, 但却失去了未来。我们不能像某些旅游区进行的“开发”那样, 缺乏长远的眼光, 对资源不加保护, 掠夺性地消耗使用, 寅吃卯粮, 结果是哪里进行了“开发”, 哪里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这是贻害子孙后代的行为。出版的资源也需要培育, 也需要前人栽树才能后人乘凉, 来不得滥砍滥伐, 前代曾有整理古籍而古籍亡的鉴戒, 此于今天的意义当然不止于古籍类出版物。

三、农村读物的开发要符合农村现实

在进行农村读物的开发时必须要针对农村的现实, 在题材、写法、包装、定价、发行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农村读者的需求。据浙江省书刊发行业协会和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研究》杂志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 近年来农村读者对农业科技类图书的需求大幅增长, 其市场需求率为88.2%, 受欢迎率为53%, 但实际供货率仅为4.7%。上述结果一方面显示出相关出版物的市场开发空间, 同时也反映出相关出版物在供应、备货等方面存在很大缺口。这其中固然有发行上的原因, 但也必然有选题的对路与否, 写法的适用与否, 包装、定位的合理与否等等问题。这是所有准备进行或正在进行农村市场、农村读物开发的出版人需要切实考虑的事情。

四、保证农村读物的实用性

在重视与开发农村读物时候, 要注意杜绝图解与投机应付的暗流产生, 不能只要是挂上“农村”字样, 拼凑上相关却未必适用的材料就可以算是“农村读物”了, 如果是那样, 我们又何必要下那样大的决心和力量来开发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呢?其实, 在认为是农村读物与农村读者实际阅读的出版物之间, 并不只有等于关系, 且在实际中二者往往有脱节现象存在。当然, 这种现象也并不仅仅限于农村读物, 其他类读物也大多存在这个问题, 否则, 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积压和库存了。

五、准确定位农村读物的选题

农村读物的题材定位必须要有准确、客观的认识。其实就像在外国并没有中老年服装这个概念一样, 农村读者的天地并不是完全与非农村读者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这一点与上两点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改革开放其实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农村的变化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大于城市,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虽然仍然存在 (不存在也就无所谓区别城、乡这两个概念了) , 但的确已经缩短了不少,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故农村读物与非农村读物之间其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重合, 比如农村读者也会关心政策、时事, 也会注意穿戴, 甚至也有一翻闲暇类读物的兴趣, 这是我们尤其应当注意的。据前述浙江省的调查显示, 目前农村读者的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读者群体得票率分析, 依次为:中小学生 (88.2%) , 各种专业户 (77.6%) , 农村知识青年 (73%) , 乡镇企业人员 (61%) , 各行业技术人员 (56.4%) , 学校教师 (53%) , 农村技术人员 (51.7%) , 农村各级干部 (47%) , 个体经商人员 (44.7%) , 学龄前儿童 (42.3%) 。农村读者最需要且真实购买力较大的出版物类别按得票率依次为文化教育 (88.6%) 、农业技术 (88.2) 、文艺 (77.6%) 、生活实用 (67%) 、少儿 (63.5%) 、医药卫生 (60%) 、工业技术 (52.9%) 、社科法律 (48.2%) 、图片 (43.5%) 、工具书 (41%) 。在最受农村读者欢迎的前15种图书当中, 农技类8种占53%, 文教类 (含工具书) 6种占40%, 生活保健类1种占7%。这些定性分析的结果与不少出版者的臆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其与非农村地区的阅读需求也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差距 (比如文教类的名列前茅) 。因而, 不要认为只有挂上“农”字的出版物才是农村读物, 其实, 即便是挂上了“农”字, 也未必就适应农村读者的真正需求;而不挂“农”字的出版物未必就不是农村读者所需求的, 形式主义、形而上学、教条主义等等不应当再泛沉渣。

六、注意农村读物与其他图书的比例关系

农村读物与其他类型的读物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毕竟, 出版物市场不是仅仅有了农村读物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任何一类读物都不可能包括、代表所有市场, 不能以偏概全, 那是对付而不是对待。

此外, 从前述调查结果中也再次印证了金盾版农村读物的大受欢迎, 其出版物占总受欢迎品种数的31%。金盾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现象, 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其对应市场、适销对路的选题, 服务周到的发行方式, 铺展细密的发行网络, 及时反馈的销售格局等等, 都是值得出版业借鉴、思考的。但是金盾模式尤其是发行模式并不是任何出版社可以简单照搬的, 也不应是由其他出版社简单照搬的。任何好的经验如果全都可以拿来径直使用, 那世界上的事情就实在是太容易了。生吞活剥是最省事的, 但也是最致命的。如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要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经过深思熟虑的琢磨、艰苦卓绝的尝试、精到确实的总结等等之后才产生出毛泽东思想一样, 任何理论和经验必须经过切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消化、升华, 方能得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精髓。世界毕竟不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形式构成的, 并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苹果, 这是尤其应当提起我们注意、思考的哲学理念。

摘要:农村读物是出版物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别, 其市场因农村的分布广大和农村出版物受众的繁多而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随着农村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发展, 农村的确是出版业应当提起极大关注的一个巨大市场。而以往出版业对农村市场的关注应当说是很不够的, 这是今后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农村市场开发的富有广大上冲的空间。

关键词:农村读物,新闻出版,农村市场

新型的农村读物 篇2

一、初步成效

试点工作在我县正式启动已历时一年,进入医疗费用补偿程序已有10个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展有序。目前,全县参与合作医疗农户约24.5万户、83万人,参加率达79%。今年1-3月受益群众7.39万人,补偿金额467万元,其中住院补偿6092人,人均补偿500元,试点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

1、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题。

我县在试点工作中坚持按照“大病统筹为主,预防治疗双管齐下”的方针,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对年内未住院的农民实行免费体检制度,初步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确保群众“无病保健康,小病自筹费用,大病统筹关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体系,对患重大疾病的农民实施“大病特补”,从治疗费2万元以上起,超支部分按30-50%不等的比例予以补助;对农村五保户实行二次补偿,二次补偿实行零起付点,按实际费用补偿50%;对农村“大病特补”、“二次补偿”后仍无力承担剩余医疗费用的农民实施医疗救助。

2、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就医习惯。

实施合作医疗试点后,通过提高补偿比例、降低门槛费、封顶线后,农民就诊、住院比例明显上升,农民健康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起不来”的现象得到改变。农民高兴地说,一年只花10元钱,就能享受到“公费医疗”,值得;在县内出院时当场就能获得补偿,方便。

3、有效地激活了乡镇卫生事业发展。

许多乡镇卫生院在试点工作开始前人员四分五裂、名存实亡。试点工作进行后,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重组,以往的医务人员又回来上班从事试点工作。而从操作来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服务机构诚信、优质、高效、细致的服务工作对于引导农民自愿参与合作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疾病,有利于促进全县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构筑了定点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平台,促使全县卫生资源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诊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医患纠纷逐步减少,实现患者需求与医疗机构自我发展的“双赢”。去年全县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6%,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构成比下降2.38%,开大处方和滥用药、造成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过重的现象得到了遏制。

4、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抽样调查,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平桥乡1村9社农民陈维润患白血病在广东和南充中心医院住院花费3万多元,由于参加了合作医疗,报销药费7450元,解决了继续住院的经济问题。受益群众感慨地说:“农村税费改革,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减负;新型合作医疗,政府实实在在为我们拿钱,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二、存在问题

1、宣传工作不够深入。

一是党政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方式简单,部分农民还不知道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更不知道具体的操作程序。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把握不准,对农民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对这一德政工程理解不全面,甚至产生误解。

三是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互助共济观念淡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十分了解。

2、试点工作权责利不够清晰。

一是工作相互推诿。部分乡镇党政领导认为合作医疗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具体的工作应由乡镇卫生院去实施。有的地方虽由政府牵头,但要求乡镇卫生院支付工作经费等,造成工作脱节。

二是岗位职责不清。由于村、社与医院之间职责不明,信息不畅通,在做基线调查时意见不统一,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工作效率低下。在试点过程中,由于登记、造册、收缴费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填发《医疗证》、建立家庭帐户、个人信息资料录入和送审、农民办理住院补偿等后续工作,群众有意见。

3、群众对费用报销不够满意。

一是农民认为报销费用低。部分农民认为手续多,审查严,报帐较为麻烦,到手的钱少。河东区老鸦镇流杯村三组参保农民吴显发因骨折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去费用3700元,几经周折实际报销才278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是农民受益面小。合作医疗定位于“大病统筹”,在报销医疗费用中,未住院则不能享受基金补偿。假定一次大病在县以上医院住院后,补偿费用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个人全年的所有医药费,也就是说覆盖率仅为1%左右,其结果可能造成“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没顾上,发展成更多的“大病”。

三是审核工作缺乏公正性。有的乡镇卫生院为笼络病人,该审核的项目不审,或审核出的项目不计数,夸大报帐金额,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的公平、公正。同时,部分乡镇卫生院补偿公示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

四是医药收费标准不统一。药品报销范围太窄、品种太少,甚至出现同一种药品,在定点医院拿药的参合患者比不参合患者支付的费用要高,正规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比个体私人诊所和药店的药品价格要高。更为突出的是报销有“封顶线、门槛费”,还有“好药不能报”的限制,影响到了农民受益。

4、合作医院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不够完善,整体服务功能低下,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就医需求。同时,设置定点合作医疗,门诊费用的报销只能在合作点报,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直接影响农民参保。

二是收治住院病人把关不严。无论具备住院条件与否,能收的就收,故意延长住院时间,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看病热情,这一点在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

三是处方用药违反规定。有的合作医疗点,开大处方、人情方的时有发生,群众产生攀比心态,也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进展。

5、财政经费投入不够充足。

一是合作医疗业务费用负担过重。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乡镇卫生院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工作量宽面大,而财政没有一分钱的补助,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有的乡镇卫生院形成了新的债务。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县合管办年度预算经费不足。县财政核算的20万元工作经费,远远不能适应县合管办业务费用的需要,加重了乡镇医院的经济负担。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扩大试点工作的影响力。

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的、原则、意义、基金的管理运行、费用报销流程、转诊等内容,宣传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要通过“典型带动、压滤机滤布示范引导”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农民自愿参加的积极性。同时,系统地设计一套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宣传方案,力争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领导,提升群众参与的认可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财政资金长期、稳定投入,有效解决“筹资难”等突出问题。县合管办要组建试点工作督导组,设立举报电话或,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到群众有意见可以提,有“猫腻”可以举报,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不透明等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农民的认可度,真正让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健全制度,促进试点工作的规范化。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的筹资形式,对因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而垫资的乡镇,县委、政府应采取补救措施,切实减轻乡镇村社干部负担。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费用的报销要坚持做到乡、村张榜公示,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情况、受益群众名单以及参合农民的补偿数额和比例,确保参合农民的知情权。要坚决防止截留、挪用、滥用合作医疗资金的事件发生,确保专项资金有效用在农民身上。

二是要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坚决杜绝合管办既对医疗机构的费用单据实行审核,又直接办理报销拨付现金的做法。对乡镇收缴的医疗基金,要及时上缴县财政专户,做到“收钱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使用。

三是要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全面落实各定点医疗机构对农民的各种优惠服务措施,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4、科学操作,增强试点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简化报帐程序。要全面推进科学合理的报帐结算制度,加快报帐速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先行垫付的办法,实现农民随时出院、随时结算、随时报帐。

二是取消门诊补偿费用。将个人缴费全部用于住院统筹基金,一次性趸交收费10元,5年为收费周期,平均每年统筹2元。这样既可体现互助共济的原则,又能够节省人、财、物,降低运行成本,更能够消除定点与非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因价格竞争而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矛盾。

三是要让利于群众。各定点医疗机构要降低医药费、服务性收费,药品价格、费用的审核报销要坚持阳光运作,做到公开透明,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5、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一是严格资格审核。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上岗的合管员严格进行资格审查,重新认定,确保基层审核、补偿工作质量。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对农村合作医疗点骨干医生,县财政应拨付专项资金,加强对全县专业人员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后备力量。从当地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聘一部分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村医疗机构中来,以提高乡镇、村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平,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题。

6、增加投入,保障试点工作的有序化。

一是要统筹经费。县委、政府对县合管办的工作经费进行核定,应根据实际业务量的多少和相关费用的支出酌情考虑,也可参照人口、参合率确定区乡镇经费比例,属于由县级财政承担的经费,应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篇3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

1、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要妥善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即正确认识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社区与村民自治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2、要从农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满足群众公共需求。能否满足农民的需求和尊重农民的意愿,关系是否能够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才能保证农村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农民的需求有轻重缓急之分,有层次高低之分,只有在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农民才会关心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对高层次需求感兴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民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区域的农民需求也会不尽相同。各类需求急缓程度不同,不同地域需求层次差异性明显。因此,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愿望和实际需求,首先要从群众最欢迎、最满意的活动做起。

上一篇: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下一篇:团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