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流通网络(精选10篇)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能电脑、手机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迅猛。2015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1932亿元,同比增长11.8%。①同年,我国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96%,②农村电商交易额创历史新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提升了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电子商务在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必然的选择。电子商务在降低农村流通物流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 电子商务突破了农村商品流通的地域限制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城市延伸至农村,农村原有的商品经营模式受到挤压,大量的经营业务逐渐被电子商务所替代。电子商务的引入彻底打破了农村商品流通的地域限制,促进了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电商业务开展以前,市场商品营销网络和物流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农民购买所需商品和出售农产品十分不便。有的边远乡村甚至没有专门的农产品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网点。农村交易市场以简易棚为摊点,以路为集市,设施简陋,场地狭窄,商品流通不畅,信息沟通受阻,导致“买”与“卖”之间出现脱节和断层,交易成本较高。不畅的农村“商流”、“物流”,必然对农村流通业发展带来障碍和困难。农村电商业务的开展,冲破了地域分割界限和商品销售模式,通过农村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把原来仅仅是区域市场的商品扩展为全国性市场的商品,为农民购买和出售商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2. 电子商务能够较好地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更为通畅的流通渠道。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销售的主要问题是渠道不畅,信息不通,无法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种类及数量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农民尽管在生产和流通各个方面积极适应市场需要,但是在实现销售方面还是与市场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无法积极主动地选择最为有利的市场进行农产品销售,而是只能被动地等待市场进行选择。电子商务在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搭建了新的桥梁,一方面,农产品买卖双方能够直接对接,从农产品的价格、数量、到货时间、到货地点等方面进行认可,方便了买卖双方,提高了农产品的成交率,为农产品销售和购买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农民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可以把自己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3. 电商交易可以弥补农村传统经营方式的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农村商品市场需求分散,成交批量较小,交易方式主要采取供给方与需求方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方式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而且交易场所大多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国内许多大型的流通企业在分散无序的农村市场面前投资欲望不强,农村的商业网点基本上是小型商业企业和个体商贩无序布点,加之零售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较高,造成农村市场上低层次各类商业总体上呈急速发展态势,经营企业鱼龙混杂,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农民常常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业务的开展,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节约了流通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成本,改善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商家能够随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掌握市场情况。有利于优质工业产品下乡,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样的消费服务;提高了农民的消费品质。
4. 电子商务为农村青年回乡创业提供了舞台
农村电商创业主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农村青年人为主的创业群体。过去由于农业收入低,农村生活苦,而城市工作相比农村轻松,收入比农村高,生活条件也相对较好,因此多数农村青壮年以外出打工为主,仅在农忙时回家干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大批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已经成为农村电商的最活跃的群体。目前农村电商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农民工回家创业开网店。不仅本地的青年回乡创业,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甚至周边城镇的创业青年。大批农村青年通过技能培训、互帮互学、外出学习等方式,走上开设网店或从事其他配套产业的道路,多数地区的农村电商实现了本地化就业,带动了农村多元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目前,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新兴阶段和成长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撑条件有待改善。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备直接导致农村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准确性;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也直接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成败。从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情况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着以下主要障碍:
1. 农村电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有发达的网络、健全的物流体系以及计算机使用的普及。然而我国农村宽带网和基站建设发展水平目前还比较落后,制约了一些地区农村电商业务发展,对于部分生活困难农村家庭而言,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成本也较高。虽然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迅猛增加,农村家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大幅度增长,但相对于近7亿的广大农村居民,使用电脑比例还是较低的。农村互联网用户和农业网站用户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用户还比较少。另外,国家资金对农村宽带网和基站建设投入较城市地区少,导致农村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农村相关数据库的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的网络化水平低,基层科技投入资金不足,硬件环境缺乏,城乡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平衡,农村地区要达到大中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还需要做艰苦的努力。
2. 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物流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农村物流运输总量需求较大,但因物流仓储设施较少,货物运输条件较差,物流系统运营成本高,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物流的障碍较大,大多数物流公司的配送网络仅覆盖到县一级和部分乡镇,村一级较难到达。带来的弊端就是农村地区物流费用高、时间长,快递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企业对电子商户和普通消费者收费较高,承接业务时存在费用标准不统一,货物损失赔付对象和数额不明确,托运物品交货延迟以及旺季爆仓等问题,对农村电子商户的经营诚信造成较大影响,难以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一些边远地区的农村目前只有邮EMS服务可以深入进去,然而邮政物流系统带有鲜明的公共服务特性,不可能用于其大规模的商业物流。这就需要政府、民间社会资本、电商经营者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物流系统构建方案。
3. 电商经营同质化竞争严重
目前农村电商整体上处于初创时期,经营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知识产权意识淡漠,缺乏品牌销售意识,经营网店相互模仿现象普遍,网店管理较为粗放,网店经营策略、网络营销技巧都极为缺乏,仅有少数农村电商企业注册了自有商标,多数网店没有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经营方式主要采取网络分销形式,从当地工厂拿货进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品的同质化程度高,不仅加剧了价格上的竞争,电商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4. 农村电商人才匮乏
随着农村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优秀电商人才缺乏越来越突显出来。“联网+农村流通业”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前“会上网就能开网店”的观点已过时。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产品策划、质量标准的制定、品牌包装、推广、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一类的电商人才由于在城市有更成熟的设施及服务,以及更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更倾向于留在城市。对于电商人才而言,主观上把农村视为落后地区,很少有专门人才去研究和发展农村市场,甚至连普通的劳动者都不愿意回到农村,这就导致农村电商人才以及劳动力不足。农村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电商人才缺乏的矛盾已形成。因此,电商模式要在农村普及和成熟,就需要吸引人才和劳动力回流。
5. 农村居民电商知识少,消费观念滞后
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居民,接触新事物、新技术和新商品的机会也相对很少。尽管电商在城市之间已经普及数年,然而很多农村居民几乎没有接触过电商服务,更有部分偏远地区的居民甚至没有听说过“在网络上买卖东西”的概念。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较少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因此,要将广大的农村居民纳入电商的流通网络中,并将农产品的买卖渠道纳入电商平台,需要首先在农村推广电商的概念。而电商具跨越时空的差异性,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方式,而农民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此不容易接受。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促进“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的对策
2015年5月商务部制定《“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其目的在于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思维,努力提高流通效率和扩大国内需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不可能一步到位,其成熟和发展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情况下,不断探索、逐步推进将是较为适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步骤。
1. 建设支撑农村电商发展的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流平台
积极参与“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带来的机遇,实现农村流通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较为完善的电商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要继续抓紧农村电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电信宽带建设和网络交流平台建设,提高智能电话、家用电脑的普及率,提供优质的宽带服务水平,降低电信使用成本,减少电商运营费用,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
(1)在电商发展较好的地区,建立大型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构建县、乡、村三级联网的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农民积极进入电商市场,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鼓励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参与电商经营活动,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商的优越性、便利性,改变传统农业流通渠道和交易方式。
(2)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建立电子商务园区,引进发达地区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农村电商提供所需信息、技术、管理等多项服务。县、乡电商园区可以为附近的村民提供整合性物流发货平台,提高农村电商的议价能力。
(3)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积极合作,如与淘宝、京东、苏宁等网站合作,在知名网站开设专卖店、旗舰店,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增强其市场占有率。
2. 构建与农村电商发展相配套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我国农村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既包含了由国家控制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销售系统,也涵盖了以农村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物流运作系统。我国农村物流尚处于商流和物流合二为一的阶段,农产品生产者的采购和销售运输主要依靠自行解决。农用的生产和消费资料在进入农户之前主要由生产部门和和收购部门负责,没有专业从事运输和保管的第三方物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应的机构有着严格的地域和行政区划上的限制,机构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物流设施重置现象严重;从供应链来看,各个供应链的商流和物流随着物权的转移而断裂,商流环节众多,不利于农产品的保鲜和运输。
构建与农村商贸业发展相配套的农村物流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设农村区域物流中心点。要成为农村区域物流中心点,不仅要求自身物流系统及工商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具有较高的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较低的综合成本,而且要求对区域内的物流活动及各相关产业发展形成重要影响,对周边地区的物流运作要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支持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电商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这些中心包括农产品采购中心、加工包装中心、分捡运输中心、储存保管中心、农产品供应服务中心、城市农产品销售配送中心等。通过对区域物流中心点的建设,强化本区域在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组织管理、经营运作、信息服务等物流活动中的区域中心地位,成为区域物流活动或物流组织管理的枢纽。
(2)建设区域农产品物流网。农产品的区域物流网建设应该是一个集农产品的收购一加工一配送的过程于一体的网络建设。区域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应形成以批发配送、仓储中转、水运直达运输、公路快速运输、航空高速运输、铁路大宗运输和信息及时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体系,构建满足区域生产、生活需要的农产品区域快捷配送网络,支撑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3)推进农村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农村市场除了农产品流通外,农民生活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物流配送的重要对象,要积极整合农村物流配送资源,依托原有的供销社、邮政通信、零售店服务网点,发展新的物流快递配送网点,方便农民生活。
(4)设计区域配送中心的层次结构。1~2小时农产品高效配送圈。在该区域周边地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及配送中心体系,探索农产品基地直配城市社区模式。以此为依托,服务于都市商圈内农产品加工、农贸市场、大型超市。24小时内分捡及终端配送物流圈。以城市为中心,对内服务于经济区内的地、县级城市及乡镇,对外服务于全国的中心城市,满足商品集散的需要。
3. 利用电商模式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利用电商营销模式,建立农产品市场现代流通体系,培育良好的农产品流通市场机制及顺畅的购销渠道,有效地引导农产品产销流通,有效地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农产品具有产品种类多,生产单位小,市场化程度低,配送需求多点次,运行过程中环节多、信息量大的特点,物流技术难度较高。实现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畅通是各级政府和百姓关心的大事,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了可行条件。
(1)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电商和物流企业对现有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园区进行符合电商经营模式的升级改造,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根据农产品对储藏和保鲜要求很高的特点,充分利用电商营销方式,并配备现代化的集装箱、农产品专用运输车进行长途运输,使农产品可以实现快速流通,农民实现农产品销售增收,消费者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构建农村流通新型网络。
4. 对农村电商实施职业培训
电商在农村是新生事物,大多数农民对于网络信息、计算机的运用仅有粗浅的知识。“互联网+农村流通业”要在农村大发展,就必须对农村电商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科普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
(1)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农村电商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电商高层人才和优秀管理团队。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和管理型农村电商人才和农村电商经营者。
(2)组建农村电子商务专家培训团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电商和普通农民进行现场培训或远程培训,加强技术指导,使更多的农村电商经营者和农民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营销。耐心教会农民怎样使用电商平台,怎样在网上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如何在网上进行交易、如何在网上进行结算,使得农民的可以参与电商的使用和经营。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纠正农民对于电商的偏见,宣传电商的好处,要让农民从使用和经营电商中获得实惠,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摘要:电子商务以创新的流通方式构建了新型农村流通网络,突破了原有农村商品流通的地域限制,促进了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本文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促进“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注释
1新华网: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2016年1月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言,2016年1月19日。
2新浪网:2016年4月8日推进“互联网+流通”,李克强要求破除四大“瓶颈”,2016年4月8日。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2
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资金的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文件中提出的“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办发[2009]3号文件精神。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商品流通服务规模、档次、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步伐,特此提出申请解决“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中”所需资金问题有关意见。
近年来,宿豫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诸如:创建为农服务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重组基层供销社,开办村级食品放心超市等方面,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全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主要存在问题
1、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商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全区180多个行政村中,符合现代商品经营标准的仅占16%,通过
一、两年改造后能符合条件的也只占32%,其余均是村民在自家房屋里开设的不足20平方米以下的小商店、小
卖部,卫生条件和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宿豫区供销社系统在建市以来经历了三次区划调整后,已经被分解的肢离破碎,几代人苦心经营起来的流通网络体系遭到了重创。
3、政府过去赋予供销社的许多行政职能受到弱化,目前尚未进一步明确供销社系统的职能,致使作为“起来”举步为艰。
4、“新网工程”所需建设投入枯竭,供销社系统所属流通企业自2000年改制以来,总社机关既无收入亦无积累,自身无力投入。鉴于上述等因素,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通知》苏办发[2008]20号文件中提出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供销合作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供销合作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财政要安排落实专项资金,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着重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为农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建设等”要求,为使“新网工程”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生产,扩大消费,服务三农”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几点建议
1、切实解决流通体系建设和市场建设层次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供销社系统的职能,把涉及商业流通方面的工作职能、权限从其他环节分离出来,由一个部门牵头,供销社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供销社应有的重要作用,让供销社系统承担起全区城市、乡镇、村组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设置、建设打造等任
务,形成完整有序的流通体系。
2、加强对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府投入。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含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更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把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好,把为民办实事办好。
3、加强对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目前省内已有很多市、县(区)政府,专门拨出资金作为服务和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专项资金,并制订了一些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4、新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和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拉动与形成,并达到规范有序运行是一项长期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除了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外,其他相关行业,所涉部门都应通力合作,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确保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顺利推进,使农村商品市场能够尽快尽早地融入到整个大市场、大流通,使这项工程早日惠及宿豫人民。
三、初步规划和设想
1、统一规划建设村级生产、生活资料服务超市。
计划在全区189个村级组织所在地分别建设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以此来推动村级经济组织相对集中,形成村级社区经济、文化、卫生、科技、信息等项目的服务中心。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规模,统一标识,统一经营,形成连锁效应。
2、以龙头公司建设统一的配送中心。
拟以供销合作总社组织、协办,通过社会入股组建的江苏万隆
超市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580万元,准备启动经营),计划在宿豫区政府所在地开办8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和5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一处。
3、建成后经营情况评估。
以每个村3000人口、每人每年消费200元计算,全区全年供销社系统在农村市场可增加和拉动消费近1.2亿元,宿豫新城区的中心超市每年销售预计8000万元,合计全年营业额可达2亿元以上。
4、建设所需资金和渠道。
按照每个村级日用品超市需要投资15万元计算,共计需要2835万元。江苏万隆超市有限公司在宿豫新区建设的大型超市和配送中心预计需用资金8000万元。由江苏万隆超市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区财政对每个村日用品超市拨付专项扶持资金5万元,每个行政村投入2万元,承包者投2万元,其余缺口资金8134万元恳请国家、省、市以及全国供销总社和省供销总社给予重点帮扶。
5、运作模式。
各级财政拨付的专款、全国供销总社和省供销总社的帮扶资金全部委托供销总社代为管理,由区供销合作总社、江苏万隆超市、村委会、村超市老板共同组建股份制经营公司,统一标识,统一经营,统一配送,统一纳税,盈利按入股比例分红。
该工程建成运营后,将为全国供销总社、省供销总社、地方各级政府提供一个“新网工程”建设的亮点工程、明星工程、形象工程、示范工程和民心工程。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3
通知指出,扩大内需重点在农村市场,开拓农村市场重点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商务部门与供销部门要密切合作,积极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商务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指导,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的经营网络优势,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重点工程和工作:供销合作社立足于自身优势,加快“新网工程”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通知提出六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一是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提升和完善已有农家店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加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协调落实农家店经营药品、邮政用品、电信、文化用品的相关政策,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二是着力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有重点、有步骤地将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重点批发市场纳入“双百市场工程”,支持其发展骨干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系统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供销合作社要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
三是加快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农资流通企业按照《农资农家店建设与改造规范》,在重点农业产区建设和改造农资门店;支持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提高网络运营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四是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积极搭建农村商品产销对接平台,加快发展农村各类新型社区服务组织。规范和改造再生资源网络,形成回收、分拣和初加工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五是扎实做好家电下乡等重点工作。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和消费条件的综合评估。同时,在“家电下乡”,蚕茧生产流通、边销茶储备和民族贸易工作中,商务主管部门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开展经营业务,提供相关服务。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4
为了协调城市和乡镇的发展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特色城镇化建设目标,其中重点提出新型农村建设,力求不断加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就目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两者是相互促进和推动的关系。
1 农村商贸流通业和新型城镇化概述
1.1 新型城镇化概念
新型城镇化,它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其基本发展特征为城乡统筹、产城互动以及生态宜居等,是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一种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该发展着眼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发展体系。与传统的城镇化发展不同,新型城镇化囊括了居住环境、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农村经济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农民利益,是真正涵盖土地、人口、服务、农村等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该模式统筹了城乡发展,是城乡发展协调统一的最新发展模式。
1.2 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
所谓商贸流通业,就是商品之间进行流通的一种产业,该产业还包括所有促进商品流通的其他产业,产业包括餐饮业、物流业、批发零售业等等。而农村商贸流通业是指农业产品和服务进行流通的一种产业。它是农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交易环节,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的商贸流通过程,因为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直观体现,不健全的农村商贸流通会严重阻碍我国农村的发展,所以必须积极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流通业发展水平。
1.3 两者之间关系分析
目前,就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关系,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建立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使用格兰杰检验等。通过模型建立方法研究得出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流通业水平将提高2.436个百分点,而百分点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推动城市的消费、就业以及GDP大幅度变化和发展。商贸流通业和城镇化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流通业可以短期或长期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策略研究
2.1 积极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
建设新型城镇化,首抓的就城镇化建设的质量,质量建设必须稳抓发展机遇,通过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来实现。就目前的国内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后者对前者而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首先着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措施为:深入进行人口户籍制度改革,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调整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改善城市环境等。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挖掘并建设高层次的服务,满足城镇居民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2.2 调整农村商贸产业结构,提升流通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的农村的商贸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发展方式也较少,今后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并升级该结构。要想发展农村的商贸流通业,必须依托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会大大影响商贸流通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具体的措施可以加强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商贸流通技术水平,完善交通业,适当设置城乡商业网点,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等。
2.3 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推动关系
因为农村商贸流通业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关系,所以必须积极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积极完善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流通体系建设。具体措施为建立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可以兴建大型农村产品交易市场,或者增设连锁超市,扩大流通渠道,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深度加工农产品等。
3 结语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也较为乐观,两者之间属于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关系,本文分析两者的发展现状和互动关系,并就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力求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商贸流通做出贡献。今后,望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不断积极推动其发展,提高发展水平,争取实现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目标。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逐年加快,随着国家对城镇建设的投入,我国目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不断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一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由此可见农村商贸流通业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性地研究了目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并就与农村商贸流通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5
县供销社从1993年起,全面推行了“社有民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供销社原有的传统经营网络普遍显现出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经营业态趋同、群众化服务水平不高等种种弊端,供销联社一班人经过认真分析,市场考察,明确提出以农村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村共繁荣为目标,确定了一条建网络、促连锁、广推进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新网工程”,为打造新型农村现代营销模式,繁荣农村市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供销总社主任白立忱、省长袁纯清等各级领导曾先后来我县视察,对网络整合的做法给予肯定。目前,我县供销社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作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供销社的一面旗帜。
一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成立了佳华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以此公司作为“新网工程”的实施企业,在县城建成配送中心,在益店、青化、枣林、五丈原供销社成立了4个直营店,营业面积4000多平方米,与300多个厂家供货商建立了稳固的关系,经营品种3万多个,年商品经营额达到3000多万元。县供销社还投资3万元在五丈原同星村、蔡家坡水寨村、青化镇孙家村
等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和改造了日用工业品和农资经营小超市。经营品种近万种,涵盖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以村组为基础,以乡镇为重点,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农村供销网络体系。“新网工程”的实施,发挥了流通在连接生产与消费、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缩小了城乡差别,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
二是增强合作,打造农资经营网络体系。按照引强联大、借力发展思路,将陕西中农瑞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引入岐山,成立了县秦瑞农资日用杂品有限公司,在蔡家坡建立了县农资配送中心,组织生产、流通企业成立农资协会,发展会员108个,在全县基层供销社、专业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和个体经营大户中发展连锁经营店面113个,形成了上联厂商保货源,中联网点保网络,下联农户保供应的格局。全年配送化肥总量达到4.9万吨,销售额7200万元。
三是加强协会建设,构建农产品经营网络体系。以县农副公司、宝鸡联达贸易公司为龙头,联合社会上的经营大户,相继成立了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辣椒流通协会、发展会员328户,分期分批对全县303名农产品经纪人进行技术、职业道德等知识培训,有152人获得了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级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年均经营辣椒干2400吨,苹果3100吨,为农民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同时,成立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和烟花爆竹个体经营协会,规范经营主体,严格执行归口经营政策。四是改善购物环境、实现了政府、供销社、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共赢。通过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的购物环境和消费方式得到了
改善,产品质量有了保障、农民享受到了像城里人一样方便快捷的现代服务,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农村需求。同时农民还可以将农产品交由供销社销售,实现“双向对流”。供销的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底,商品购销额为3.46亿元,较未办超市前的2003年比商品购销额同比增长48.9%。超市的建设也为镇容镇貌增添了新亮点,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五是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联社始终把“新网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农村合作服务组织体系,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民和入社社员提供信息、物资、技术、销售等服务,带动了“一村一品”产业的形成和壮大。至日前,全县已建立专业合作社31个,协会6个。
县供销联社立足市场,勇于创新,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但要进一步扩大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奋斗目标,仍需全县各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全方位支持,为此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新网工程”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新网工程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核心体系,也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做好农村现代流通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认识这一工作。建议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帮助解决供销社在推动农村现代流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扩大覆盖面,提高运行质量,实现三级网络的无缝对接,打造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动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力度,特别是各级有关支农、惠农的政策应通过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予以实施落实,从农资供应上减少农民支出,增加收入。计经、财政、经贸、工商、税务、国土等部门对供销社领办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优先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开发项目,积极支持供销社拓宽服务领域,畅通渠道,形成合力。金融系统在服务网络项目建设上要给予支持,在严格掌握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信贷政策,解决项目建设上贷款难的问题。
三是县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中要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连锁门店的互动、行政的推动作用,扩大连锁经营在全县的网点布局范围和商品配送半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山西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篇6
山西全面启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 山西全省供销合作系统力争实现对农村“三个全覆盖”, 基本形成网络健全、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三个全覆盖”包括: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县, 连锁超市覆盖到乡 (镇) , 新农村便民店覆盖到行政村。
从现在到“十二五”期末, 山西省将整合现有资源, 建设农资配送中心150个, 农资超市和农资便民店1万个, 统一配送率达90%以上, 经营服务网络覆盖全省乡村;在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上, 山西将建设初具规模的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00个, 综合超市1500个, 新农村便民店1.5万个, 商品配送率达60%以上, 确保农民安全消费。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7
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 增长15.5%,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 增长15.7%, 县及县以下消费比重仅占32.08%, 可见单纯农村消费的比重就更低了, 而农村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56%。如何启动巨大但沉睡多年的农村消费市场一直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尤其在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需要内需拉动经济的今天, 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农村“重生产, 轻流通”观念的烙印很深, 对流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造成了我国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薄弱, 农村的优质农产品不堪高昂的流通费用只能滞留产地, 造成极大浪费, 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 农村流通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影响“三农”问题的重要因素。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郑州供销社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SWOT分析
2.1 郑州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优势分析
(1) 在农村市场和农民中有多年形成的信誉。供销社作为最重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以其独特的身份, 长期活跃在城乡之间, 曾在加强城乡经济联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过历史性作用。随着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村流通领域的搞活与开放, 供销社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但是由于供销社长期从事为农服务, 供销社了解农村市场与环境, 了解农民的需求特点, 与农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农民对合作社理念有一定的理解和认同, 农民在供销社经营网点购买商品比较满意和放心。
(2) 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流通网络。近年来, 郑州市供销社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初见规模。截至2009年底, 郑州市供销社培育了华正、田园、郑州供销总公司等14家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组建了14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乡镇超市81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086个, 覆盖了全市43%的乡镇和41%的行政村;规范再生资源集散市场5个, 改扩建再生资源中转站582个。目前, 以现代流通方式为主的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已经形成;发展历史较久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正在升级;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趋于完善;市场广阔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正在整合。
2.2 郑州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劣势分析
(1) 包袱沉重, 资金短缺, 龙头企业规模小。供销社包袱重, 负担大, 历史遗留的庞大职工队伍和承担的沉重经营性亏损, 使供销社积重难返。各县市供销社单单就消化历史包袱, 安置退休人员, 就是个很大的负担, 在市场放开后, 供销社的实力更是大幅减弱。构建现代流通网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各县市供销社在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中, 普遍存在着资金严重短缺问题。当前, 全系统龙头企业虽然有14个, 但因产权分属, 各龙头企业在财政和经营独立, 这种网络分割, 资源分散占有, 各自为战, 甚至存在相互竞争关系, 导致龙头企业规模小。
(2) 人才匮乏, 缺乏管理。构建现代流通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项目, 需要一批懂得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的人才, 但目前供销社由于经营效益所限, 许多基层社已经多年没有引进过新人;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和僵化的思维, 使一些社会能人难以引进。由于人才的匮乏, 所以缺乏管理。供销社对加盟店加盟之前缺少加盟标准考核, 加盟后又缺乏定期的动态监督管理, 这导致供销社统一采购和配送无法实现, 连锁经营有名无实, 只剩下统一的招牌和标识。
2.3 郑州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1) 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 涉及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政策越来越多。2006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启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旨在大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2009年4月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又联合发出《关于共同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通知》, 国家再一次将把目光聚焦农村;200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可见国家对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所起作用的肯定和支持。
(2) 现行竞争对手相对弱小, 农村居民收人稳定增长。从目前情况看, 国内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还没有关注农村市场。同时, 农村仍以传统的杂货店、夫妻店等形式为主, 市场竞争力弱。而供销社扎根农村, 网络遍布城乡, 网点分布广。同时,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决定因素是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具体来看:一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 2009年郑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21元。二是农民年均生活消费支出逐年增加, 2009年农民年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372元, 2006年为3288元, 增加了63.4%。三是农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 2005年农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 为28.7%, 比2006年的32.5%下降3.8个百分点。
2.4 郑州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面临的威胁
(1) 流通成本过高。与人口密集的城市不一样, 农村的人口密度比较小, 分布比较分散;部分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地方财政实力不足, 致使包括道路在内的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很大部分的供销社村级服务社采取加盟形式, 这些村级社营业规模小, 店主在进行商品采购时多采用小批量、多频次的方式。以上因素为供销社的流通网络构建带来很大困难, 流通成本相当高, 利润微薄, 经营风险加大。
(2) 农村金融信贷发展滞后, 融资困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目前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贷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发放权的高度集中, 制约了下属基层银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加之激励和约束机制失衡, 严重制约了信贷在农村的发展, 供销社在农村获取金融信贷的支持十分困难。此外, 大部分县市供销社由于固定资产、不良资产在社有资产中的比重偏高, 致使整个供销社系统难以实现资本良性循环, 自身发展能力不强, 这样的现实状况又为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了融资困难, 束缚了进一步发展的步伐。
3 推进郑州市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3.1 提升供销社综合竞争力, 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垒实基础
整合供销社系统内外资源, 全面参与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改造和建设。供销社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 按照统一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 打通系统内市、县行政区划的断层, 充分利用好系统的网络资源。通过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引进外资、加盟等多种形式积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联合做好农村流通网络。与此同时, 应注重人才培养。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短期, 可以利用聘请专家、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学的形式, 开展对供销社员工的培训。中期, 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员工到国内大型现代企业进行培训和进修, 掌握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长期, 实行人才兴社战略, 采取委培、招聘等多种形式, 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 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不断优化员工知识和年龄结构。
3.2 布点、连线、织网, 建立流通网络管理机制和发展体制布点
直营店布局规划要严格遵循以质取胜的原则, 对每一个预开设的超市进行充分论证, 综合考虑现有经营业态、竞争格局、交通状况、当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心态等因素, 争取开一家店, 赢一家利。连线。配送中心作为流通网络的核心枢纽, 其运作模式很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流通成本的高低。供销社在配送中心建设上, 应根据农村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适时发展, 统一规划。织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流通网络, 把孤立、分散的经营网点连结起来, 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整合行业资源, 在企业内部和合作伙伴之间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系统, 系统内实现信息共享, 产销对接, 对市场进行快速的反应, 使传统的流通网络焕发生机和活力。
3.3 争取政府支持, 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予以积极的引导及政策支持。建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 把建设新农村流通网络作为重点来抓。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外, 政府还应优化农村金融信贷环境, 拓宽供销社的融资渠道。同时, 加大对供销社的扶持力度, 采取积极措施, 帮助供销社妥善解决历史包袱问题, 为供销社从事的服务三农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从资金、土地供应、税收等方面给以扶助。
4 结语
郑州供销社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中所面临的优势和机遇、劣势和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国各地流通企业农村流通网络构建中所面临的境况, 因此各流通企业应抓住历史机遇, 以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为导向, 整合企业资源, 通过建立良好的流通网络管理机制和发展体制, 不断发展和优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
摘要:近年来, 我国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郑州市供销社通过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还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主力军, 但是郑州市供销社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在一些方面还有待改善和提高, 这既有郑州供销社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不规范等自身因素的限制, 又有农村流通成本高、市场发展滞后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为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郑州市供销社应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流通网络,农村流通现代化,供销社,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经济运行数据[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2]李国剑、范雪梅, 供销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13) :4-6.
[3]李定珍, 关于我国农村零售组织创新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 2007, (6) :130-133.
[4]袁平红、武云亮, 论以供销社为依托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模式[J].特区经济2007, (9) :126-128.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助农增收,便民惠农,拉动农村消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精神,中央财政设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服务体系的改造。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安排遵循公开透明、规范合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二章资金支持范围
第四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1.农资经营企业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2.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冷链物流系统、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3.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升级改造项目;
4.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点、分拣加工中心和集散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5.供销合作社主管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协会等各类组织以及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农化服务体系、农副产品、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6.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资金支持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支持方式。
(一)贷款贴息。对于投资规模大、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60%。
(二)以奖代补。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但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经审核符合奖励条件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三)财政补助。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且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量化评价困难,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补助方式予以支持。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比例较高及地方财政给予支持的优先安排。
第四章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
第六条专项资金主要采取项目法进行分配。财政部每年印发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明确当年申报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七条符合本办法和当年申报指南规定的项目单位,供销总社所属单位通过供销总社向财政部申请,地方供销合作社所属单位通过省级供销合作社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供销总社或省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五)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供销总社或省级财政部门按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规定的时间要求,将项目补助资金申请及按规定应提供的申报材料,一并上报财政部。
第十条财政部会同供销总社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当年专项资金财政预算安排,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预算。专项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供销部门加强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财政部会同供销总社将不定期抽查。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将已经拨付的财政补贴资金全额收回上缴中央财政。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821号)同时废止。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9
一、新兴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发展弊端
1. 农产品流通成本高
我国城市流通组织通常经营品牌或高附加值商品,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所经营的商品附加值都不及城市,因此城市流通中价格高于商品本身是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城市和农村流通情况不平衡的问题。在利润驱动下流通企业,形成批发、零售及储运分割的局面,无法分工合作,使城市和农村的流通组织往往不能满足生产企业发展需求,也呈现过大过小的极端情况,无形中增加了传统分工协作难度,降低当前城市和农村分工协作水平,一定程度影响农村市场的开拓。
2. 现代化程度低
首先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较低。由于农民意识相对落后及受硬件条件限制影响,使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能力较为薄弱。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专业的平台能发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相关信息,大部分农产品流通市场没有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基础,无法为农民提供准确、权威的农业信息,常常出现农产品和销售脱节现象。
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我国批发市场仅有5%入网,说明最大农产品信息网农业部信息网没有完全采集到相关信息,很多农民流通主体的素质较低,而农产品流通企业又不愿将自己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对外公布,同时也没有较强的运用和分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能力。另外当前的农村流通业大多数是由小型的个体户与供销社合作发展,规模较小,且交易环境差,降低了农村商品流通的现代化程度。
二、新兴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有效构建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必要性在于缩短交易环节,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指出,交易费用越低,交易就越容易进行,相反交易费用过高则无法形成交易。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构建,除了能提高农产品及其信息的流动和宣传效率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伪劣农资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需求下,供销社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应运而生。它是在农村现有供销社的基础上,构建商品流通网络,不但能够加大农村现有商品流通资源应用,同时还能够促进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迅速发展。
1. 构建供销社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系统
供销社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管理信息体系的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的网络化,其涵盖了存货、加盟、配送、供应等多个环节,将零散的信息节点进行集中管理,能够有效捕捉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信息数据,并作出科学的分析。供销社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信息管理体系能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传输与整合,并对重要信息进行储存与管理,整个农村市场的动态发展以及市场需求都能够通过该体系呈现出来,只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农民的消费观念的变化,才能够为农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产品,同时也为供销社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解决“三农”问题,使供销社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更加科学、规范。
2. 构建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供应链网络体系
当前,我国的农村商品流通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受到自然风险的影响,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风险,农民买卖苦难,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村腹地,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供应链网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经营机制方面来说,要严格遵循市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牢牢把握市场发展规律,打破地域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实现多种经营模式共同发展。从我国农情出发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要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集中销售农产品时可建立辐射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农业批发市场。其相对稳定、交易量大及吸纳较多就业人口为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妥善储藏、快速运输及保鲜加工,解决传统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分散性、地区性出现的矛盾。
其次,选择和培养一批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农村原材料基地向餐饮等企业运输食材。或培养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相一致的农业组织,目的在于组织农民生产和流通农产品,与农业专业协会、农业流通企业等组织进行协调,以此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
最后,强化农产品流通网络,这有助于形成大流通及大市场。建立信息网能使农民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市场价格动态,便于及时调整商品的流量和流向,最重要是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半径。同时还能解决市场信息的需求矛盾。信息网有较大的辐射强度,便于农民根据市场预测调节农产品在淡季、旺季的上市数量和时间,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率。
3. 构建供销社农村现代商品流通虚拟市场
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为农村供销社现代商品流通网络体系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商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建立农产品销售、购买虚拟市场,将信息作为商品流通的先导,充分发挥流通在生产中的促进作用,利用农资、农产品购销电子平台,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发展虚拟市场。
首先,在网上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其次,要加强对农副产品流通人才的培养,使流通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网络信息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实现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一体化发展,促进农副产品网络经营的顺利发展。另外,还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对农副产品物流给予高度重视,对传统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进行改进、优化,保障农副产品冷藏、运输功能的有效发挥,建立完善的农副产品资源信息库,为农副产品的购销提供多种渠道。除此之外,要加强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为供销社农村现代商品流通虚拟市场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们的购买力,进而使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与运行,而且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对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以上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构建策略,为我国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一个参考与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不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流通领域的体制性问题对农产品流通的负面影响不断凸显出来,因此,我国必须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现代商品流通网络机制,创新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积极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使其更好地发挥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衔接作用,提高农产品流通运行效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农村电商
参考文献
[1]刘晶.我国农产品贸易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检验与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5,4,(36):89~91.
[2]李耀华.基于生态经济视角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36):19~21.
[3]王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遂昌电子商务考察报告[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31~35.
[4]叶琼伟,宋光兴,李振东,等.基于新兴电子商务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的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乡村流通工程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5):98~104.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篇10
一、农村流通体系与连锁经营网络
农村流通体系包括农村消费品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国内销售、农产品出口和农村市场监控服务等五大体系。近年来, 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鼓舞下, 建立新型农村流通体系, 把现代商业流通模式——连锁经营网络引入农村, 启动了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工程, 推进和引导商业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特别是“连锁超市”这一商业业态在农村发展迅速, 建立起上下贯通、物流通畅的日用消费配送网络, 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向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发展, 现代流通网络初见端倪。这种新型农村流通模式, 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为我国消费安全最为薄弱的农村提供了一种安全模式, 保障了农民方便、放心消费。
二、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现状
1. 现代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模式及其发展迅速的原因
目前, 农村市场流通网络的主要模式是连锁经营。即连锁经营企业借助其强大的采购、管理、服务等优势, 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输出品牌、管理模式、商品货源等, 将零散性强的农村商业资源重新组合, 用直营、加盟等方式将现代经营理念、营销方式, 与连锁网点一起延伸到农村, 取代以个人和家庭为主的农村固有的流通模式和消费方式, 形成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 配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三个环节互补互动的经营网络。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桔子红了”,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一, “千万工程”是实事工程, 是关注民生的切实之举, 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植;其二, 农村原有商业的局限性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连锁超市这一新颖经营业态和销售模式, 顺应了新时期农村消费求真、求廉、求便、求全的发展趋势;其三, 农村连锁超市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既避开了与大超市正面交锋, 又牢牢占据农村市场份额, 同时, 国内外大中型连锁企业经营中很多现成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 缩短了农村现代连锁网络构建的摸索过程;其四, 特别是供销系统牵头的农村连锁超市既借助供销社的商业网络、阵地、资源、人才优势, 又利用民营企业现代经营理念和先进的超市管理技术, 多种优势互补, 相得益彰, 网络构建更是如鱼得水。
2. 农村连锁经营网络模式瓶颈分析
应该说“配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的经营网络模式无论从国外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种非常成熟、成功的模式。然而, 中国农村独特的市场氛围, 在经营中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两大问题:
(1) 直营店很难开得下去。所谓直营店是指由连锁企业直接经营的分店。应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开设一定数量的分店, 有利于占领市场份额。但在广大农村开设直营店, 一是管理成本高, 投入资金、人员多;二是商品价格缺乏灵活性;三是缺乏管理农村直营店的人才、经验和机制;这就是国内的一些大型连锁企业不敢涉足或实践失败的原因所在, 如2005年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在全市25个乡镇开设了超市, 其中7家为直营店。不到一年时间, 直营店全部关闭。
(2) 最大的瓶颈是配送跟不上。中国农村独特的市场流通环境, 连锁经营网络构建瓶颈就集中在物流配送上。一方面, 物流业本身作为微利性行业, 特别是仓储企业, 利润率只有3%~5%;货运代理企业的利润更是只有2%~3%。因此, 它必须得“连”, 而且要“连”成规模, 缺乏一定的规模, 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企业都在拼命增加网点数量, 有的甚至已经突破县际省际地域的限制。另方面, 农村连锁超市多远离城区, 经营网点分散且规模小、商品统一配送运输成本高、经营风险非常大。如杭州华辰对乡、村的配送中, “二次短拨”运费年年贴补上百万, 企业不堪重负。连锁企业物流现代化水平不高, 一旦物流配送价格过高, 常常导致好“连”难“锁”, 这样, 假冒伪劣产品依然乘虚泛滥, 农村消费市场的安全难以保障。
三、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实施路径选择
1. 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经营模式
2005年, 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按照商务部的要求和规定建立起来, 三年来, 在实践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完善, 企业由小变大, 销售每年上一个台阶, 2008年销售总额达2.4亿元。公司连续三年被杭州市政府授予“农村乡镇连锁超市发展工作先进企业”, 2008年被浙江省经贸委授予“千万工程优秀龙头企业”和商务部“万千工程”承办企业, 杭州华辰超市有限公司因此成为本地知名企业。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成功, 主要得益于实践中闯出了一条自身发展的路子, 即杭州华辰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是配送基地——配送分站——连锁门店。公司建有一个配送基地, 仓库面积近3万平方米;下设四个配送分站, 桐庐、余杭、临安、杭州各一个;连锁门店突破500家, 配送放心店、经销店2000余家。
2. 运作机制与借鉴
从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实践看, 本人以为这种运作模式比较符合农村实际, 也是可行的。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几年来主要在“连与配”上下功夫。
(1) 全力建设商品物流配送中心
一是建设一流的物流配送基地。连锁企业要将工作重心投入在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巩固、完善中, 提高配送中心的配送功能, 增加配送车辆, 扩大配送范围, 加强配送服务, 并在打实本市配送基础上, 将配送触角延伸到西湖区、桐庐及临安。
二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脊梁和神经, 没有信息化的支持, 就没有现代物流管理。杭州华辰2008年在信息平台建设中开发“供销通”, 使信息管理与业务发展同步, 从进货管理、商品盘点到配送, 系统运行, 企业从中得到的效益不断增长。初尝甜头后, 决定加大开发农村电子商务, 预计到2011年富阳城区及乡镇主要集镇开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的供销生活驿站50个;连锁门店、配送分站要货报单全部实现手持无线终端报单机;协助政府农副产品市场开发建设信息平台 (农产品信息、农资信息、当天价格信息、实时监控、新产品广告发布等) 。供销通的开发成功, 不仅开了全国“千万工程”龙头企业要货报单信息化的先河, 也为公司向周遍县、市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优化配送网络, 提高利用率。一网多用、双向流通是方向。
其一, 推进“一网多用”,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杭州华辰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 与浙江移动合作承担“供销通”联合开发试点;与百合医药合作乙类非处方药配送;与浙江中国石化加油站实施供货配送;与农业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 开展连锁企业安装银行涮卡机, 实行全市农行惠农卡业务;与盐业公司开展全市食盐配送;开展体育彩票销售业务等等, 逐步建立以日用消费品流通为主体, 集日用生活消费品与药品、农产品收购、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综合购物和综合服务网络。
其二, 实现双向流通。不管是大型批发市场, 还是大型超市都有一个特点, 就是大量采购农产品。从国外来看, 大型连锁超市销售农产品的规模正在逐渐超过批发市场, 因为超市网络非常大, 尽管中国目前做不到这一步, 但是连锁超市走综合经营的路子, 要扩大功能, 把由主要以销售商品为主变成双向流通, 实行“三位一体”:即收购农副产品供应到城市, 把日用消费品供应到农村, 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给农民。杭州华辰与28家本地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专门开设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专柜, 把当地有特色的较高品位的农产品、工业品通过连锁网络扩大销售, 同时, 开展农产品回购, 超市直接与农民交易,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了采购成本, 实现农村流通网一网多用, 既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 又丰富城市的“菜篮子”供应, 还解决了配送车辆返空问题, 真正起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双向流通、一举多得。
(3) 以主导商品“促”连锁。每一个超市都有自己的定位, 确定了自己的定位, 也就决定了自己的主营商品, 连锁经营光凭协议, 配送中心没有加盟店所依赖的商品是难以立足的。所以, 作为农村连锁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农村农民需要的主导商品是什么, 增强主导商品的配送力度, 提高批零环节的控制力, 以主导商品“促连锁”, 扩大连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杭州华辰共有食盐、娃哈哈系列、上海家化、李字蚊香等总经销、总代理商品30余个1000多种, 由于有了零售消费必备的商品, 在连锁门店配送供货时就有了主动权、有了凝聚力, 以主导商品带动其他常规商品, 促使连锁门店经营与配送中心的供货越来越紧密, 越来越融洽。
(4) 以价格优势“引”连锁。在买方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 除了有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和优良服务外, 价格的高低仍然是竞争的关键。采用低价策略是超市经营取胜的一种重要手段, “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是超市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在配送商品价格上, 杭州华辰始终坚持压缩公司利润空间, 确保连锁门店的价格与大超市基本持平。同时, 对公司总经销商品采用销售返利, 节假日促销等。由于零售网点与城市供应商品一个价, 吸引了更多的新开门店、放心店积极要求加盟、连锁、配送。
(5) 以优质服务“保”连锁。发展壮大配送中心的同时, 首要工作是抓服务。针对连锁网络遍布乡、村角落, 点多面广战线长, 杭州华辰分片包干、落实专人 (业务员) 上门报单。对季节性商品, 公司召开订货会低价供货, 并采用整货零发, 随叫随到。又如一般超市订货400箱, 发货时可随门店要求发货, 剩余商品由公司仓库代管, 解决连锁门店无仓库的困难;对连锁门店食品全面实行定期检查, 对到期和临期食品由配送中心下架调换, 确保食品供应安全。
四、结论与建议
用现代流通方式, 走连锁经营之路, 是开拓农村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连锁经营是先进管理在农村的延伸, 是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在流通领域的体现。通过上述模式比较与路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构建的保证是在于上上下下的支持上, 关键在于连锁企业的经营理念上, 连锁企业的工作重点在于合理有效的配送服务上。
1. 政府支持、形成合力是保证
实践证明, 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建立新型农村流通网络, 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各级政府应因势利导, 把农村超市建设作为整合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重点来抓, 通过多方式推进, 多措施整合, 多形式督促, 多领域联合, 全力打造农村商品流通新体系。真正把农村连锁经营办成扶农、惠农、富农的“民心工程”。建议制定发展规划, 将构建现代农村流通网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 建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为连锁经营龙头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确保配送中心建设用地, 对引进著名品牌、总经销权、网络扩大给予奖励, 购置配送设备享受特殊优惠, 开辟配送绿色通道, 给予运输补贴, 项目建设以奖代补, 鼓励一网多用, 地方性税费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等。
2. 连锁经营企业创新服务是根本
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要把握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需求脉搏, 坚持“价格低廉、购物方便、商品齐全、质量保证”的经营特色, 实施低成本运作、电子化管理、网络化发展、便捷化服务战略。
(1) 专营主业, 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农村连锁经营企业是流通网络的直接构建者, 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网络升级上下功夫, 保证加盟方、供货方和自己三方都赢利, 集中配送、集中采购、降低价格、确保质量才能赢得永久的市场, 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一个真正安全、放心、便利、实惠的消费市场环境。因此, 连锁企业的落脚点必须放在成本控制上, 在降低成本上做足功夫。
(2) 千方百计, 在配送便捷上求突破
农村超市和便利店往往以店小见长, 货少新鲜取胜。配送跟不上势必影响效益和形象, 即送即卖成为鲜明特色, 能否快捷送货上门成为了生存发展的关键, 能否配送上讲便捷求突破也成为了农村连锁经营企业的生死考验。
摘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一直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需要内需拉动经济的今天, 显得更为重要。我国自2005年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的陆续出台, 农村市场是风生水起, 加盟、连锁、超市等零售业态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次农村零售业的革命, 也是一次农村现代消费经营网络构建的生动实践。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中, 这种零售业经营究竟能走多远?能否重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本文以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实践为例, 作些粗浅分析。
关键词: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本工作思路[S].北京.2005
[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研究室. (2006) 现代流通助推新农村建设——山东莒南调查[J], 求是, 12
[3]杨兰波:浅谈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消费导刊.理论版[J].2007年第2期
[4]杨国军钟立群: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年第13期
[5]宋玉军:试析连锁超市向农村扩张的积极效应[J].商业时代, 2006, 3
【新型农村流通网络】推荐阅读:
新型的农村读物10-16
新型农村金融创新06-21
新型农村金融体系09-08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07-19
互联网+新型农村10-17
新型农村经纪人05-22
创建新型特色农村小学05-30
新型农村文化建设06-11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问题07-04
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