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2024-10-09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共11篇)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调查点村名:调查户姓名:

1、您的家庭人口有60岁以上人,46-59岁16-45岁人,15岁以下

2、您的家庭2011年人均纯收入是:_____元

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渠道是:()可多选

A.农业收入B.外出打工C.当地企业打工D.本地务工E.其他

4、您对收入用于支出的优先顺序是?___________

①基本生活②教育③医疗④养老⑤其他

5、您是否当心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

A.很当心B.比较当心C.不当心

6、您希望将来养老的方式是?()可多选

A.依靠子女B.依靠自己C.依靠养老保险D.其他

7、您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了解多少?()

A.很了解B.比较了解C.有一点了解D.完全不了解

8、您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可多选

A.电视B.网络C.广播D.报纸E.村干部宣传F.其他

9、当地农村养老保险是否强制执行?()

A.强制B.不强制

10、您或您家里人认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障碍是?()

A.收入水平B.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束缚C.制度了解程度

D.制度合理性E.其他

11、您对我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满意?()

A.满意B.比较满意C.不满意

12、您是否愿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

A.非常愿意B.愿意C.不愿意

13、您的家庭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46-59岁的有人参加,16-45岁的有人参加。

14.您的家庭每年缴纳的保费是___元,其中缴纳100元的__人,200元的__人,300元的__人,400元的__人,500元的__人,600元的__人,700元的__人,800元的__人,900元的__

人,1000元的__人。

15、您或您家里人如何看待养老金缴纳标准?()

A.很多B.有点多C.刚好D.有点少E.很少

16、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出台了很多政策,对此您的看法是?()

A.很好,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有利于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B.出台政策过多,让农民不明白国家的态度,不利于人们了解基本养老保险

C.没什么用处,形式主义严重

D.没了解过这些政策,没什么看法

17、您认为我省的养老问题严峻吗?是否应马上解决?()

A.相当严峻,应尽快改善

B.严峻,但不是当务之急,还有其他问题得先改善

C.不严峻D.不清楚

18、谈谈你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看法、希望或意见?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2

1、试点县总体情况。

项城市是河南省6个重点扩权县之一, 隶属于周口市, 总人口121万人, 农村人口占81.9%, 有98万人。16-59周岁符合参加新农保条件的人数为61.7万人, 60周岁及以上符合参加新农保条件的人数为14.2万人。2009年全市完成GDP170.1亿元,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708元, 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条件和经济基础。2010年项城市申请成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市, 项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并组建了相关的工作小组, 前往各个乡镇政府开展办理有关新农保的事宜。9月份出台了《项城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和《项城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首先在丁集镇进行新农保试点工作, 随后召开了新农保工作动员大会, 开始在全市乡镇范围内推开新农保工作。

2、新农保工作开展主要情况。

由于新农保工作是富有开拓性和挑战性, 并且是全新的一项工作, 其政策性强, 工作难度较大, 因此项城市和各乡镇政府均高度重视, 通过各项举措来抓好这项惠农工程。一方面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召开全市新农保动员大会, 并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实况转播。各乡镇、办事处也分别召开动员大会, 行政村、自然村召开村民会议。各乡镇均做到了电视、报纸有新闻, 村村有条幅和标语, 户户有新农保政策资料。另一方面是市人保局对乡村两级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了新农保工作的业务培训,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办理新农保手续过程中, 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宣传组织登记到人, 参保手续办理到人, 参保凭证发放到人, 杜绝让参保人员在村里、乡里来回奔波的现象。

二、试点县农民参保意愿调查

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养老情况及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等。有32.6%的样本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 年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占31.5%, 在10000元以上的占35.9%。这表明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 国家一系列保民生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村居民的收入已经足以支付新农保的参保费用。

被调查者中, 有55.6%的人选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选择家庭儿女养老的占21.3%, 选择土地养老的占15.7%, 偏好储蓄养老的占7.1%。这说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实行的必要性, 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农民意愿的。农村居民正在逐步摆脱传统式的家庭养老模式, 但是受农村经济、孝道文化和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这个转变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 农村居民基本上在思想上接受了依靠社会分散供养的模式。

60岁以上农民的参保率达到了86.4%, 最多的是56—60岁之间的农民, 这说明大多数农民对新农保的态度还是积极的。26—45岁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参保率较低, 这部分农民很多家庭都有子女在上学, 或者是儿女该婚嫁需要盖房子办婚礼。25岁以下农村居民的参保率最低, 这些农民认为自己离60岁还早, 万一以后政策有变, 缴纳的费用拿不回来, 觉得到年龄了再参保也不迟。

有28.1%的农村家庭每年可以支付100-200元档次的养老费用, 选择每年支付200-500元养老费用的家庭占的比例达到37.1%, 能承受500元以上养老费用的家庭只占9%的比例。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受各自家庭收入的影响, 500元以上的养老费用对于他们来说确实较高;二是有少数农民觉得每年都交那么高的费用有风险, 将来不知道能得到多少回报, 不愿意缴纳太多费用。

调研发现, 项城市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产生了明显的需求, 随着新农保惠农实质的不断显现, 农民会得到越来越多切实的好处, 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参加。新农保规定的保费缴纳标准为每年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五个等级标准, 也较易为多数农民所接受。

三、新农保开展中应当注意的方面

1、农民对新农保各方面认识尚有不足。

部分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很模糊, 还有一些农民对新农保政策存在顾虑, 对新农保信心不足, 害怕将来不能够得到回报, 没有长远的考虑。有些较为富裕的农民还认为参加新农保的金额小, 手续繁琐, 不如把钱存在银行保险。

2、部分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由于老农保让相当一部分农民经历了从对农村养老保险充满希望到尝尽失望这一落差较大的心理变化, 老农保带来的不安全感尚未完全消失, 当新农保工作开展时, 农民自然先持观望态度, 担心新农保会重蹈覆辙。

3、新农保手续办理流程繁琐。

新农保的参保手续繁琐也是制约农民投保的一个因素。项城市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中的青年劳动力都在外打工, 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受过教育, 并不认识字, 而新农保的参保表格需要每人填四份以便建档保存, 且表格内容较为复杂, 填写中也不能涂改, 有些本来就对新农保存有疑虑的农民认为办理过于麻烦更不愿意投保。

4、相关的养老保险衔接制度不完善。

笔者在试点县发现, 有一部分农民在其打工所在的城市已经参加了商业养老保险或者社会养老保险, 当家乡开展新农保时, 这部分农民虽然很希望投保新农保, 但是由于国家的政策规定已经参加过其他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不能再参加新农保, 又没有相关的衔接措施, 最终无法投保, 并且这部分农民参加的商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较重, 这样就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新农保的优惠之处, 也影响了新农保的参保率。

四、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的措施

1、加强新农保的宣传力度和引导。

由于新农保是自愿参加的, 而他们参与的意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宣传与引导。因此试点县的政府要加强新农保的宣传引导工作, 利用电视、广播、墙报、标语和传单等各种方式增强农民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让更多的农民清晰的了解新农保, 认识到新农保对他们以后生活的影响, 引导已经参加新农保的农民能够自觉的向身边人传输这样的理念。还要发挥村级相关工作人员的作用, 加强对村级干部和有关人员的培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新农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技术性, 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应该加强县、乡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建设, 目前河南省省市两级新农保行政机构已经成立, 但是各省辖市的相应机构尚未建成。

解决好相关社保政策的衔接。由于项城市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 在外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后, 回到原籍后从事田地劳作, 仍要求参加新农保, 这就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间的制度衔接问题。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 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 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 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 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 也可互相转移。可见国家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还现实中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依, 得不到解决,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步伐。

摘要:2009年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 (市、区、旗) 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计划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以解决农村居民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本文以项城市为例, 对当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的问卷调查, 发现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对如何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更好更快的推广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参考文献

[1]王霞.以运城市为例: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J].经济师.2009, (12) .

[2]刘东燕.广西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查报告[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 (12)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3

摘要:针对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深入市县农村养老保险中心,宣汉县乡镇,对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宣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得出对策和基本结论。为继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关键词:农村  养老保险  调查

0 引言

老龄化问题被公认为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从1999年起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也已经开始呈现。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试点。四川省宣汉县列入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在近三年的工作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现状的调查,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关注“新农保”,也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可借鉴的资源和信息,使此模式成为解决宣汉县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甚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1 宣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本次调研是围绕宣汉县的农村进行,也是我们调研的主要场所,宣汉县有54个乡镇,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乡镇和宣汉县周边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访谈、调查问卷和座谈等多种形式,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了287份,有效问卷256份,其中五个乡镇每个乡镇50份,周边地区有50份,访谈了达州市和宣汉县“新农保”中心的负责人。随机抽取了一些被调查对象开了座谈会。调研内容包括“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过程、资金来源、管理部门、农民的看法、政策衔接等。另外,我们坚持每到一个地方都写日志和材料。通过调研的数据和材料,回校后进行分析和梳理。参考一些专家的观点,深入分析了政策实施的原因,政策现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及从社会、政府的角度去探讨“新农保”未来发展的趋势。

1.1 宣汉县政府大力推进新农保政策

自宣汉县被全国确立为“新农保”首批试点县以来,宣汉县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新农保试点政策,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保试点各项工作。宣汉县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并根据宣汉县具体实际情况出台了《宣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各乡镇人民政府也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建立了乡镇党政负责人包片、办点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原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充实了1-2名新农保专职工作人员,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工作设备。各村支村两委明确1人为新农保工作联络员,负责与乡镇联系衔接新农保的各项工作。县、乡、村三级新农保工作网络基本形成。从256份问卷调查显示有244份是有听说过新农保,近95%的农民接触“新农保”,充分表明宣汉县为“新农保”宣传所付诸的努力。

1.2 农民对“新农保”基本认可

中国历来的养老方式是靠儿女,家庭养老仍是目前农民的最主要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父母不愿给子女过多的压力,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养老。从发放的问卷显示,有94.3%的受访者在了解“新农保”政策之后表示认可“新农保”同时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对于政府给予的养老感到陌生,除了60岁以上的无需上缴养老档次费用且已经领到了55元的老人,16岁至60岁的农民对于每年交费,而且要到60岁以后才能领取补助有些抵触,更不想再多交钱增加基础养老金,明显表现出对于政策的持续性的担忧,一方面是农民本身收入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觉得时间太长,这个政策还是否持续实行不敢确定,还不如给儿女或者投入其它方面。从与不同的受访者交流不难看出,广大农民对于养老政策是认可和赞许的,宣汉县“新农保”参保人数比例逐步提高,宣汉县”新农保“自2010年实施以来到2013年12月截止,参保人数做到了应保尽保。

2 宣汉县“新农保”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保政策与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与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不相符,立法层次低,与农村社会保险的地位不相符,立法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2.2 农民参保意识淡薄,亟需政策的完善和宣讲

一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老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依靠家庭养老,许多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缺乏透彻的了解,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二是即使在已经倡导使用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地方,由于基金监督不够或者挪用现象的存在,农民对养老保险政策没有读透,还不够信任。

2.3 新农保的资金来源单一化

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养老资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新农保的继续推行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筹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养老金由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各级政府和村集体应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的补贴投资巨大,但是分到每个农民身上时钱就不多,地方财政又比较薄弱,农民自身收入较少,缴纳的钱有限,所以养老的核心是靠钱,而这个来源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其次养老资金的保值与增值,现有基金管理办法是在1996年以前的金融政策、基金运营环境下制定的,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管理,没有合法的运营主渠道,管理层次低且分散,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2.4 投入有限,养老资金额度发放偏低

养老保障现在应该趋于社会化,虽然他们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是政策和理论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靠儿女养老的负担只会加重,而且农村的社会养老方式比较单一,而新农保作为政府提供的养老方式风险小,无偿对农民加大补偿的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据问卷统计,占87%的农民认为每月的养老资金偏低,60岁以上的已经领到基础养老金的农民认为55元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是不可能养活自己的,这些钱基本是花在改善生活,到镇里买点自己爱好的东西,而基本生活的用品还主要靠儿女或自己其它收入来源。当然农民的生活开支是较小,但是老人的身体不是很好,占80%的老人都有疾病缠绕,所以这部分的开支比较大一点。所以,提高宣汉县的新农保覆盖率,让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受益是现在推广新农保的必然要求。

3 关于完善“新农保”政策的建议

3.1 优化资金筹措机制

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农民、集体和政府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其次,养老资金保值增值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市)级统一管理,存在基金规模小、增值渠道不畅、管理机构众多、监管成本大等问题。因此,应尽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机制。

3.2 讲透农保政策,提高参保积极性

克服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对这一政策及实施形式形成正确的看法,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自愿参保,就必须加大对新农保的的宣传力度。在这个问题上,基层政府要负起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考虑到大部分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要大力宣传实施新农保的重大意义、目的以及对农民群众的好处,对农民群众询问的有关问题的回答要做到不厌其烦。

3.3 实现“新农保”经办工作高效化,规范化

农保经办工作是面对每一个参保个人的,这种特点要求经办工作必须做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农保经办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必须与该趋势相结合。这就需要在新农保制度推进初期,就应该考虑其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在各个层面上的衔接,使新农保和城保的经办机构和人员是融通的,技术手段是共用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

4 基本结论

宣汉县新农保政策,是国家在宣汉县推行的试点养老政策,它对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推行,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整个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在认真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我们以宣汉县新农保政策的现状进行研究和调查,认识到它的实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成功的运行需要长时间和各个部门的协调、支持与配合。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4.1 大力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

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逐渐上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合理有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无疑会为传统家庭养老提供有力补充,有利于加快构建农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于二元经济造成了我国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明显落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而建立合理有效的新农保制度,将会缩小城乡差距,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当前农村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的矛盾。总之,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它对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新农保”政策的推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老龄化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随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就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这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从农村当前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

4.3 “新农保”政策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任何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其完善的过程,新农保作为新生物,需要从各方面不断加以完善,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制度的完善与优化过程,制度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社会的进步。新农保政策在农村的实行,是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的呼唤,农民的期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杨翠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尹慧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出版社,2009.

[4]曲巍,褚志亮.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存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8).

[5]陈桂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初探[J].商情,2013(39).

[6]贺巧知.农业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例[J].南方农村,2013(7).

[7]袁琳虹.浅析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J].经济师,2013(9).

[8]李琼.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现状及展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4

闫若莹郑常玉

为了了解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以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并考虑养老保险新政策在农村实行的可行性。知民情,晓民意,对农村问题深入分析,为学校的三农研究和经济研究提供参考。经济系在舒城市城关镇孔集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普及知识以及问卷调查。我组领队王梦瑶,组员郑常玉、陈东赫、何长斌、张骏、张健、权家国、杨欣妍、刘芸芸、彭玥、闫若莹有条不紊的进行活动。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从7月9日的下午开始,我组人员在领队王梦瑶就开始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在城关镇孔集村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对象(尤其是老年人)进行详细的调查。活动主要是以做问卷的形式为主。其中,对于一些养老保险知识欠缺的,我们有时对他们进行相关信息的普及。

二、活动自我评估

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

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我们在之前对问卷题型等进行了详细的计划。

2、密切配合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我们在问卷调查人员分配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大家男女搭配积极配合。

3、分工安排较合理

综合考虑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活动中没有出现因村民不了解就放弃调查的情况,大家精心为他们讲解。

4、活动影响较好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得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注意了自身的感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认识。

三、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调查范围的局限性。由于事先没有研究周围居民住宅情况,导

致我们在有限的地方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的单一性。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没有根据村民的作息时

间合理的安排调研时间,导致部分村民因时间问题拒绝调研活动。

3.没有安排合理的团队工作秩序,导致在做问卷过程中出现一些的混乱。

四、活动建议:

1.精心策划,及时行动。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必须认真而细心

地做好活动的策划工作,并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策划工作一旦完成,必须及时付之行动,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

2.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只有宣传工作做的好,才能保证活动顺

利的开展。

3.纵横出击,加强沟通。在做问卷的时候,需要将心比心,将自

己融入到调查者内心的世界,学会与其多多沟通,只有沟通无碍,沟通能够顺利,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从而得到最准确的数据。

4.重视细节,力求全面。从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到策划以及中间的活动具体项目,都是需要团队的每一个人去细心的完成,注重细节,细节乃为成功的关键。

虽然在工作中,我们成员会有一丝丝疏漏,团队之中会有不和谐的音符。这也将成为我们以后工作改进的动力。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这次的问卷调查活动很成功,收获很大。也希望在日后会改掉此次不足之处,发扬优点。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合肥学院经济系《农村养老保险问卷调查》课题组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5

1、总的来说,您如何看待本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值得大力推行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需要一定改进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很少能真正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需要作大量改进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法真正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在本地根本行不通

(5)说不清楚

(6)其他(请注明)

2、在您看来,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

(1)宣传很到位,政策介绍很清楚(2)宣传基本到位,但政策介绍不是很清楚

(3)宣传力度很不够,需要大大加强(4)几乎没有什么宣传

3、对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水平,您有什么看法?()

(1)过低(2)偏低(3)适中(4)偏高(5)过高

4、下面,请您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区内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各项服务指标逐一进行评价。

(1)很不满意(2)不太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非常满意

村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 县(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市级以上医保转诊机构 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数量

医务人员态度

医疗设备

医院环境

医疗服务质量

药品档次

药品实用性

药品价格

报销过程

报销比例

5、您认为本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可多选)()

(1)政策宣传(2)参保动员(3)缴费标准(4)基金分配标准

(5)补助办法(6)医疗服务(7)报销过程(8)报销结果

(9)基金管理(10)其他(请注明)

6、您认为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改进?(可多选)()

(1)增加医保定点单位医务人员人数(2)改进医保定点单位医疗设备

(3)改善医保定点单位医院环境(4)改善医保定点单位服务态度

(5)提高医保定点单位医生技术水平(6)增加可报销药品及服务种类

(7)降低医保定点单位药品及服务价格(8)简化医疗费用报销手续

(9)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10)加强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与介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6

问卷编号:

**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朋友:

你好!

我们是**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员,我们这次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市新农合的实施现状,探索促进**市新农合发展的途径。我们在**市5个县开展了这次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协助。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统计法》要求进行,不用填写姓名,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在每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中选择的答案打钩或直接填在空格上,或者根据问卷中某一题的具体要求进行填答。您的回答无对错好坏之分,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保密,您无需有任何顾虑。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祝您全家生活越来越好!

**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年**月**日

1.您的性别:(1)男(2)女

2.您的年龄:岁

3.您的文化程度是:

(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及中专(4)大专及以上

4.您的婚姻状况

(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婚(5)其他

5.您家有几口人?口人

6.您家有几口人参加了新农合?口人

7.您家一年的总收入大约是多少元?元左右

8.您家每人每年交纳新农合参合费用元:

(1)10元以下(2)10元—20元(3)20—30元(4)30元以上

9.您们村新农合费用按收取:

(1)年(2)季度(3)月(4)不确定(5)不知道(6)其他

10.您每次交纳新农合参合费用是通过:

(1)到当地信用社交纳(2)到村大队交纳

(3)乡镇或村干部入户收取(4)其他

11.您认为您的身体状况如何?

(1)很好(2)一般(3)差(4)很差(5)其他

12.您一年大概得多少次病?

(1)几乎不得(2)很少,2至3次左右(3)5至10次左右

(4)10次左右(5)常年有病

13.您家每年看病大概花费多少钱?

(1)100元以下(2)100—300元左右(3)300—500元左右(4)500元以上

14.您每次患病后一般几天内就诊?

(1)3天内(2)3至7天(3)7至14天(4)14天以上(5)不就诊

(选(4)或(5),则继续做15题,否则跳过15题,直接做16题)

15.生病后两周以上才去看病,或者是不看病,是因为:

(1)医药费太高,舍不得花钱(2)身体好,过几天总会好的(3)说不清是为什么,就是不想看病(4)觉得看病也看不好,不如不看

(5)其他

16.如果您病了,医生建议您住院治疗,您会住院吗?

(1)会(2)不会

(如果选择不会,则继续做17题,若选择会,则跳过17,直接做18题)

17.如果不住院治疗,是因为:

(1)虽然有新农合补助,但是自己要交的那部分费用还是很贵,舍不得花钱

(2)新农合补助的病的种类很少,常得的病一般都不包括在内

(3)感觉医生们太夸张了,其实没那么严重

(4)其他

18.您近一年中有没有得过大病,即需要住院的病?

(1)有(2)没有

(如果有,则继续19题,若没有,则跳过19题,直接做20题)

19.如果有,那您住院的费用主要来自:

(1)家庭收入(2)向朋友亲戚借钱(3)新农合补助(4)其他

20.您生病后一般在看病:

(1)村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2)镇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3)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4)不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看病

(5)看病情情况而定(6)其他

21.您觉得乡镇或村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治疗服务怎么样?

(1)非常好(2)好(3)一般(4)不太好(5)很差(6)其他

22.您对乡镇或村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的态度是:

(1)非常满意(2)基本满意(3)一般(4)很不满意(5)其他

22.您认为参加新农合后,您的医疗负担:

(1)大大减轻(2)减轻了一部分(3)没有减轻(4)其他

23.您对新农合态度是:

(1)非常满意(2)基本满意(3)一般(4)很不满意(5)其他

24.您对新农合有哪些建议或想法?(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7

截至2015年3月底,云南省除昆明市外的15个州(市)参合人数达3 283.99万人,参合率达98.5%,与2014年度基本持平。其中,民族自治地方新农合参合率早在2010年就达到了95.9%,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参合率也达到了93.3%。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全省新农合的推进、受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省卫生厅的帮助下,根据试点先后、参合水平、少数民族聚居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的玉溪市红塔区、曲靖市富源县、昭通市鲁甸县、保山市龙陵县、临沧市沧源县、楚雄市元谋县、大理市云龙县、红河市绿春县、文山市广南县、迪庆市维西县和怒江市福贡县等11个县(区)选取了1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涉及540户农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经过审核,有效问卷为540份,问卷合格率为98.0%。经过问卷调查发现,新农合的实施在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及制约因素多, 一些阻碍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也不断出现。因此,本文从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以问卷调查为切入点,分析云南省新农合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该研究对于增强新农合制度对农民的吸引力,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及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农合参合及受益情况

1.1 参合基本状况

调查统计显示,户均参合的人数为4.56 人,根据统计户均人口数为4.67人,对比2个数据表明在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用成员都参加了新农合。其中一开始参合的主要原因是出于自愿参加的占53.5%,上面领导干部要求参合的占28.3%,跟着别人做的占15.4%。后来继续参合出于自愿的比例上升到74.3%,而按照要求被动参合的比例下降为3.3%,这充分说明参合后村民的确从中获得了益处,在就医方面获得了保障,农户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合。

1.2 农户对新农合的利用及评价

调查了解显示,农户参合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03 年、2008 年和2009 年这3 个时间段。参合后到医院看过病的有502 人,没有看过病的有36 人。在参合前有42.0%的人到乡镇卫生院就医,有50.7%的人到县(区)医院就诊,有5.0%的人选择到州市医院,有0.4%的人到省级医院就诊。参合后在医院选择上认为会到更好的医院就诊的有63.8%,不会到更好医院就诊的占36.2%。这说明农户参合后的确对就医选择有了影响,在减少农户的就医成本,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都有好处;不会选择去更好的医院就诊的农户,他们普遍认为尽管新农合可以报销一部分的医疗费用,但是自己要承担的部分还是比较多,没必要去更好的医院,持这一观点的有160 人,占29.6%;有14.5%的人认为到级别更高的医院就诊,需要花费的交通成本更高;另外有14.0%认为现在要住进大医院很难,没有熟人根本住不了院。

对新农合的整体评价,有86.2%的农户认为是好的,有13.2%的农户认为一般。大多数农户都持比较认可的态度,他们表示,新农合或多或少都在医疗方面为农户减轻了经济负担。调查显示,47.7%的农户认为参合后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效果不太明显,有43.2%的农户认为参合后明显减轻了经济负担,有8.9%的农户认为参合与否都有没区别。

2 云南省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2.1 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地方财政负担过重,个人保险责任意识淡化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2.0%的村民认为目前个人参合缴费偏高,但对比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幅,个人缴费增长却是很慢的了。这对于新农合作为一项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2007—2013 年,全省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07 年的50 元,逐年提升到2013 年的340 元,其中,个人缴费由2007 年的10 元,逐年提高到2013 年的60 元;中央及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由2007年的40元提升至2013年的280元。2007—2010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新农合配套补助标准按1∶1 实施。从2011 年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外,对新增财政补助额度而言,中央财政对云南省等西部地区补助80.0%,地方财政配套补助20.0%。2011 年新农合新增财政补助人均为80 元,其中,新增补助额度的80.0%即64 元由中央财政承担,达到124元;云南省、州及县三级地方财政新增财政补助额度的20.0%,即16 元由地方各级财政承担,达到76 元。同样,2014 年、2015 年新农合财政补助各新增60 元,这两年中中央财政补助每年新增32 元,占新增补助额度的80.0%;地方各级财政补助每年新增8 元,占新增补助额度的20.0%,见表1。

注:(1)数据来源于云南省卫生厅工作总结(2007—2015);(2)*数据是除昆明市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外的15 个州、市115 个县(市、区)的数据;“-”为待统计。

从以上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比例可以看出,新农合制度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共财政的支持,尽管个人缴费也在逐年上涨,但所占比例不到20.0%。80.0%都来源于财政配套,年均上涨不足部分都要州、县一级财政补齐。对于我省这样一个“边、少、贫”集中的特殊省份,部分县(市、区)的地方财政对此已是不堪重负。同时,由于筹资标准中个人缴费占比较低,政府与个人责任不明晰,容易给参合人以不合理的心理暗示和预期,随着政府对补助的不断提高,渐渐淡化个人应承担的保险责任,让参合人应承担的社会保险义务与其对应的权利失衡,长期发展有损于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2.2 就医成本高,就医可及性差

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导致村民就医成本高,甚至根本无法就医。首先,我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4.0%,与边疆地区重合,自然环境恶劣,村落布局分散,且交通条件较差。村民要到乡镇卫生院或县医院看病十分不便,开展巡回医疗的难度也较大,甚至在部分边境山区,村子距离卫生室有近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例如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最远的乡镇距离县医院有170 km,从村到乡镇卫生院最远的有90 km,自然村到村卫生室最远的有30 km,且很多地方不通公路,只能靠步行。贡山县的独龙江乡甚至有“隔山能对话,见面走一天”的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就医所需的交通费用从169~3 000 元不等,交通成本在就医成本中占据第3位。其次,就医成本高还表现在陪护家属所需的食宿费用开支。调查中了解到,农户就医所花费的陪护费用从278 元~4 000 元不等,在就医总成本中占据第2位。其中沧源县、福贡县2个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被调查者对就医所花费的较高的交通和陪护成本反映比较强烈,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有关系。调查中还了解到,当农户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时有80.7%的农户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5.6%的农户选择找银行贷款,4.1%的农户选择变卖家庭财产。

调查中了解到,如果只是患上一些感冒、拉肚子等病,农户自己觉得病情不太严重的话,首选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到村卫生室就诊(42.2%),或者是自行到药店买药。之所以做出以上的选择主要原因是距离近、方便(43.5%),有33.7%的农户认为费用比较低。如果是遇到一些急重病,农户首先选择的处理方式是到县医院就诊(65.2%),也有12.2%的农户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就诊。主要原因是认为县医院的医术较高(34.4%),对病情的诊断治愈更有利,也有30.7%的农户认为县医院的医疗条件好,有助于病情的治疗,见表2。

%

注:“-”表示未统计。

农户在选择何种方式就诊时除了受医疗费用、医术水平和医疗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交通条件的制约,特别是云南的部分村寨都处于山区,交通状况十分恶劣。在调查中也反映出如果不属于严重突发的疾病,农户普遍都会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

2.3 农民对报销程序仍然不熟悉,报销标准差异大

首先,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参合农户表示在门诊报销过,有7.1%的表示住院报销过,有37.3 的农户在门诊和住院都报销过,仅有12.8%的农户没有发生过门诊及住院都报销的情况。更为关键的是,尽管有九成的受访者知道新农合可以报销,但是有10.0%的受访者对于报销的比例一点都不知道,有49.3%的农户表示他们知道一些费用可以报销,但是对于具体可以报销的比例不是很清楚。对于从来没有进行过新农合报销的农户来说主要原因是,不了解新农合的报销范围(34.7%),具体而言就是不清楚哪些检查和治疗可以报,报多少等等。还有一些农户对报销的比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20.2%的农户认为目前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已经比较合适了,有63.7%的农户认为目前报销的比例偏低,有9.4%的农户认为报销的费用太少了,家庭难以负担。其次,标准各异,同病种病人补偿高低有别。在对元谋县的调查中,村民李某表示:“去年我因患胆囊炎到州医院做手术,和一个来自禄丰县的病人住一个病房,他也是和我一样的病,出院时我们就发现所支付的费用相差较大,我两还对比了每日的用药检查等项目,出入不大。于是就产生了疑问,最后来到医保办讨要说法,医保办解释说是各个地方的医保政策规定不一样,县与县的报销比例有别,但我和家人都表示无法理解,当时觉得这是医院乱收费,欺负我们农民不懂政策”。之后课题组就此问题到省卫计委农村卫生管理处做了深入调查,发现这与新农合制度本身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的原因所致,以县为单位统筹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各个统筹县的补偿比例、病种和起付线等的不同,全省129个县(市)可能会出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标准。全省129个县的省级就医补偿标准从40.0%~70.0%不等,在当地州级医院就医的补偿标准也有差异,低至50.0%,高至70.0%。以楚雄州为例,全州所辖的9 个县,县与县之间在州级医院就医的补偿标准大不一样,高的如禄丰县、双柏县为70.0%,低的仅为60.0%(姚安县、牟定县)。

2.4 卫生资源总量和质量问题相当突出,制度实施得不到有效保障

调查中有77.9%的村民反映“缺乏好医生”,84.2%的村民反映“村卫生室只能看点感冒发烧的小病”,村民无法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在云南的农村地区已经是一个“顽疾”。尽管按照现行政策,农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医保报销的比率上越来越趋于平等,但光靠条条框框的制度,没有保证制度实施的大环境,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限,好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居民很难在居住地附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我省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农合制度的顺利运行。一是全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率低。全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分别为66.9%、69.2%,要完成国务院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 年达标率为95.0%的要求,仍需建设390 个乡镇卫生院和3 432 个村卫生室。二是乡村医生整体水平不高。仍有相当比例的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全省37 390 名乡村医生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50.5%[3]。因此,如果没有较好的外部条件作保障,制度调整也发挥不了实效。

2.5 受本土文化因素制约,参合及就医行为受影响

少数民族群众是全省各种宗教信徒的主体,在全省425.6 万名信教群众中,80.0%以上为少数民族,他们信仰的宗教多样,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4]。一方面,少数民族信仰文化所引发的医疗观念影响了人们的医疗行为,这种医疗观念和行为的存在也深深影响了人们对新农合的认识和态度。从表1可以看出,部分群众会选择用民族习惯来应对疾病,这种民族习惯最初是出于对疾病本身的无知。在对疾病无知的情况下,宗教能为疾病提供解释和治疗,从心理上和精神上给病人以鼓舞,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产生恢复健康的可能性[5]。如佤族、景颇族和拉祜族等民族的万物有灵和基督教信仰,在他们看来,疾病是由于鬼神作祟或神灵惩罚,人们在碰到难以对抗的疾病时,往往先求助于神灵,通过法术、驱鬼和祭拜等形式来治病。这种地方性的疾病观念与行为直接阻碍了人们参合的热情,即使部分地区的群众在民政或残联部门的代缴费下都参合了,也不一定会真的使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处偏远的佤族村寨,全年户均驱鬼祭拜治病的花费达4 000多元,高的甚至是1~2万元,但他们却很少去医疗机构看病。另外,包括藏族、苗族、彝族和傣族等在内的我省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当地传统的土医药、土医生,在治疗很多地方病、常见病和特殊疾病方面有独到的效果。虽然目前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市(州)➝县(市、区)➝乡(镇)➝村四级疾病治疗体系,但土医药、土医生在一些民族地区,尤其是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民族贫困山区,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土医生服务的廉价特征和土药材的易获得性,患者往往愿意选择去看土医生,而很少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3 对策与建议

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具有延续性、持久性和稳定性[6]。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从制度设计本身到医疗资源配置多方面来破解影响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使得所有参合农民都能长久、公平地享受该制度提供的医疗保障,而不会因为制度的不可长期运行遭受疾病困扰,致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7]。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前提是新农合制度要长期存在并与时俱进,达到运行机制上的创新和管理手段的高效。具体措施:

3.1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例

在中央及地方财政补助不断提高的同时,个人缴费比例也应该有所提高,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参合人的责任意识和健康风险承担意识,同时避免和减少医疗资源利用中的过度消费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当然,个人缴费的提高不是盲目无依据的,为真正体现公平原则,建议在合作医疗筹资机制上突破水平公平,逐步转向垂直公平,即按照农民收入不同分档收取参合费用。支付能力强的群体应多支付,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应少支付,没有支付能力的群体由财政或民政部门代缴。

3.2 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补偿标准

按照保险的大数法则,参保人数越多,规模越大,则基金总额越大,应对突发事件造成费用支付增加的承受能力越强,新农合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改变目前以县为单位的统筹模式,提高到以州甚至省一级为单位来统筹,把原来各个“小盘子”里的钱汇集到一个更大的“盘子”里。全省129个县执行统一补偿标准,所有县一致。对于部分地方财政较好的县(市、区),可以各自单独制定二次补偿政策,在一次补偿的基础上给予二次补偿,提高总补偿比例。这一举措可以参考目前全省开展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首先以州为单位来统筹试行,再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执行。

3.3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农村

农村优质医疗资源紧缺,除了目前通过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签约之外,最快的办法是让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直接“下沉”。让高水平的医生直接指导、参与基层医院的诊疗。建议我省可以将省、州、县和乡医院纵向组成医疗组,分级诊疗,结合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结合的诊疗模式。采用重点专科对口扶持、绿色通道、远程会诊、业务指导和双考核双评价的方式来保证优质资源下沉。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乡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和村医组成的“三师”团队,共同为病人服务。把每个团队的专科医师“下沉”的病例数以及服务质量纳入到对大医院的补贴和考核中。此外,继续开展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在目前全省已确定的245个乡镇卫生院由109个县级医院托管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试点范围,推进全省县域内医疗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3.4 加强科学的“生老病死观”和健康风险意识教育

卫生、民政及民委等相关部门应在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加强科学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当地群众树立科学的“生老病死”观。让他们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正常现象,宗教信仰与科学就医不应该是相互冲突的,二者各自在“心理治疗”和“生理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科学合理地对待疾病,根据病情理性选择就医方式。同时,县卫生局应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风险意识教育,如通过举办健康培训班以及加强老弱群体健康服务等,使农村居民明白新农合制度互助共济、风险分担的道理,逐步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农民积极利用新农合分散疾病经济风险,引导农民进行必要的健康投资。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保障农民健康的具有地域性与身份性的公共产品,该制度实施11年来,在降低疾病经济风险、提高老百姓健康保障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就呈现出了诸多与制度设计、运行机制、网络建设和农村卫生资源等内外部因素相关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以云南省11个地州5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深入认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促进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浅析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篇8

摘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农民养老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本文在分析新农保制度的前提下,借鉴外国的经验,对解决新农保实施的困难和制度自身完善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旧农保;问题,对策和建议

一、新旧农保比较

从2009年9月1日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在我国10%的县(市、区、旗)试点,新农保是以旧农保为基础提出来的,新农保不同于老农保、优于老农保。那么新农保与旧农保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新农保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这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冠以“新型”二字,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筹资模式的重大改变,另一个是养老金待遇的重大调整。我们具体来看:(1)新农保坚持“政府主导、自愿参保”的原则,在筹资结构方面,提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三方”筹资结构。而老农保贯彻“自愿储蓄、自我保障”的原则,基金来源和筹资方式单一,表现为基金构成和筹资模式是农民自己缴费,没有政府补贴,也无社会救助,结果使得这项社会保障制度演变为农民自愿的储蓄制度。(2)新农保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这是中国在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保障基金运行模式。该模式实行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承担供款责任分别记账。(3)新农保采取“财政专户与收支两条线”的基金管理方式,将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中的财政专户,实行收入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

二、新型农保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筹资困难,难以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旧农保难以为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责任不到位。在新农保中,政府责任被强化,根据《国务院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的规定,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

2.农民的参保意识薄弱。首先,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农民知识水平较低等原因,广大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了解甚少,更有甚者,竟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这对新农保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其次,几千年来,我国农村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經济社会,这种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面无其他谋生手段,农民一旦进入老年丧失劳动力,就只能靠子女来赡养,小农经济决定了我国农村养老方式长期以来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

3.立法严重不足,新农保缺乏法律的保障。

4.农保基金运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保基金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实现突破。

5.新农保制度如何与其他制度有效衔接是实施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难点。

三、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

1.日本农业者年金制度。日本养老金(年金)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的“恩给制度”,即由中央政府出钱,对退役军人及政府官员支付老年生活费作为国家对忠诚于国家利益的军人及官吏的—种“恩赏”。

2.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此制度是依据1958年出台的《国民健康保险法》建立的以农民为主的医疗保障制度。

3.老年人保健制度与护理保险制度。1982年的《老年人保健法》规定了65岁以上老年人(包括农村老年人)医疗中自付费用的比例,并开始设立日间照护、短期收容,提供医疗与护理一体化的照顾,费用由医疗保险支付。

从日本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其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序进行。二,战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备所相关的。

四、构建新型农保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日本的经验和我国在前几十年的改革历程,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切实解决好新农保制度中各级财政责任分担问题。

2.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扩大覆盖面。

3.要根据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4.各级政府齐抓共管,制定出台有关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

5.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6.强化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突破实施难点。

7.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监管,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8.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组织机构。

9.确立或完善相关法律,确保农村养老工作顺利进行。

搞榆中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 篇9

近日,榆中调查队按照省队要求,在丁队长的领导下,就榆中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进度进行了详细调查。榆中县新农保制度实行县级统筹,实行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55元

来自于榆中县社保局的数据,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现已达到24.6%,不仅高于10%的国际水平,甚至高于全国12%的水平。所以无论从60周岁以上人口总数,还是从60周岁以上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比重来看,榆中地区农村居民养老的负担都在不断增加,养老的问题更加突出。

榆中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榆中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方法为:以15年为参保年限,缴费标准今年由原来的100-500元五个档次,增加为现在100-1000元10个档次。这更加适应了保险人的经济能力,让保险选择更加人性化。

榆中县的参保情况为:2011年应参保人数为250438人,已参保人数247907人,领取待遇人数56113人,参保率为98.99%。参保缴费总人数为165965人,金额总数达到1639万元。具体情况为:100元档次达到165965人,金额1639万元;200元档次9488人,金额180.6万元;300元档次4322人,金额129.21万元;400元档次424人,金额16.76万人;500元档次11595人,金额579.33万元;补缴1060人,金额16.73万元。其余600-1000元档次暂未保险。县级财政报个人缴费补助资金150万元。

养老保险发放人数56113人,发放金额3666.47万元,平均每人654.3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3620.02万元,中央财政平均每人补贴645元。个人账户金额46.45万元。中央每人补贴50元,省级财政每人补贴30元,市级财政每人补贴10元。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水平很低,政府的补贴水平不高。假如一民农户按最低的标准一年交100元,政府就会补贴30元,在不考虑实现补贴的情况下,到60岁之后,每月就会领到69元的养老金。69元的养老金在15年后可能是根本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由试点市州、县市区政府负责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调查问卷 篇10

一、课题调查总结

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65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几经辗转调查过后,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已经基本普遍,人们对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满意,对国家政策十分感激,但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大大解决养老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新农保的前景,同时也希望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

二、感 想

这几天的体验,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很累,很辛苦,喂饱了很多蚊子,但却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辛。这几天天气确实很热,但更热的是乡村人民那颗淳朴热情的心。我们耽误了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却毫不介意,反而笑意盈盈的给我们搬来椅子,泡好茶水,还有的农民伯伯更是端来洗好的水果请我们品尝。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一丝惭愧,因为我们平时的冷漠,因为我们平时对农村的歧视,因为我们的不懂事。除调查的成果外,其实更大的收获是心灵上的收获,这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但乡村人民却教给了我们。

我们的户外体验就这样就结束了。虽然很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我觉得我们当代青少年正是缺少了这样的锻炼机会,我很感谢学校能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我认为今后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信任你,对你说出真话。这也是我们日后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总之,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几天,我们有辛酸,有感动,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幸福。我们把握不住明天,也改变不了昨天,但是今天,我们要狠狠的抓紧!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可以肯定,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高中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高中同学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花絮

我们付出,我们收获

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满眼的绿色充盈着我们的视线,清新之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成果,这片饱含汗水的土地却被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这群从没下过田,没干过农活的孩子来尝试除草,不怕我们毁坏他们的禾苗,农民伯伯的这种朴实无私着实令我们感动。

不够熟练的我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一深一浅地在泥泞中前进着拔草,每次失误都会心生愧疚,自责不已。上岸后的我们,看着被我们劳作后的田地,和旁边农民伯伯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终于体会到农民种田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汗流浃背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尽力了。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这群莘莘学子付出了我们的汗水,收获了我们的果实。喜悦,汗水,哀怨,劳累,杂陈在一起,酿造了我们一生的美好。

发现美

其实仔细回想,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往往是那些细节。

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种田大户徐大伯的家。他们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始终微笑着。我们很高兴,马上就收拾纸笔开始记录。

徐大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的调查有用的信息。此时的我们已经调查了一天,又累又渴,眼冒金星。但我们还是尽量地保持着活力,努力的完成工作。或许是徐大伯看出了我们的疲惫,从房里拿出了许多梨子,洗完之后亲手送到我们手里,霎时感动在我们心底蔓延

很多人总抱怨这个世界的人性都已泯灭了,到处充满“阴暗”。但其实不然,阴暗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曙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礼让上车

下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其中有许多小小的瞬间,令人感动。

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的第一天,一中的师生夹道欢迎,热情的帮助他们拿行李,还帮他们打扫了寝室,带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两天乘坐汽车往返于学校与三市镇之间的,平江一中的学生先让远道而来的长郡学生先上车,这是一种礼让,尽管都是学生,尽管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都有些劳累,但平江一中的学生始终站在车下,让所有长郡中学的同学先上车,这种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2011年《“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农民朋友,是他们的热心与淳朴的感情,才让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祝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长郡中学的同学学习进步,愉快生活。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篇11

摘 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对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应该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应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先立法后实施,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应该有鼓励家庭养老的措施,发挥农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合力作用。

关键词 新型 农村 养老 制度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广大农民老有所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按照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它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覆盖面太窄:长期以来,农民并未被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畴中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婚后与父母分家已成为普遍现象。同时,一些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种种原因使得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的生活出现了困难。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传统农村养老保险适应性差:现行的缴费机制设计明显缺乏弹性。如按暂行办法规定,按月缴费标准一直维持在2元-20元之间,但十多年前的缴费标准是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另外,现行的养老金计发系数按8.8%的利率测算,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高利率和高通胀的鲜特征。随着国家连续降息,如此高的利率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3.保障水平低:由于实行自愿投保,大多数参保人员采用一次性缴费方式,缴费总额又普遍降低。同时,养老金待遇是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来确定的,由此造成保障水平不高。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投保2元/月的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养老金会更少,农村养老保险的作用受到置疑。另一方面待遇享受没有设计增长机制,几十年同一标准。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化,养老金事实上是在不断地“缩小”之中,不仅难以吸引农民参保,更难以真正起到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的作用。

4.政府重视不够:现有农保的主要做法是采取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的方式,根据个人账户积累总额确定养老金待遇。农保资金的筹集尽管规定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制度设计中缺乏确保实现政府责任的具体机制,变成完全依靠个人积累和基金自身的增值来实现保障和收支平衡。面对增值来渠道不畅通的现实,以理论上较高的支付系数和实际中缺乏政府投入的事实,基金明显孕育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以上就称这个国家为老龄化国家。之前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金字塔型,是一对夫妇由三、四个儿女供养,农村老年人生活在三代人或四代人的大家庭中,而现在农村家庭是倒金字塔型,是一对夫妇要赡养四至八个老人和抚养一个孩子,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力上,年轻夫妇的负担都过于沉重,仍旧依靠家庭养老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如果不引入新的养老机制来解决此矛盾,那么这个不稳定的金字塔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

2.土地养老功能弱化: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大少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被征用的土地越来越多,再加上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老年农民退出农业生产后,其可耕地就仅限于自留地。自留地成为保障老年基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自留地面积十分有限,除了提供日常菜蔬外,根本无法满足老年农民的生活需要,多数老年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年轻时节约下来的财产和家庭人员的接济维持生计。如果说在正常年份老年人的生存还可基本维持的话,那么一旦遇到疾病或自然灾害,老年生活通常难以为继。

3.农民只拥有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在我国,农民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和自由转让权,而且土地数量有限,种地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农民的种地热情不断下降,效益难以上升。同时这些年在国家和企业征地的过程中,土地的溢价收益被国家无偿获得,剥夺了广大农民的收益。并且,随着农村继续深化改革,一个必然的趋势将是通过土地的相对集中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与规模效益。因此,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将失去本已脆弱的土地保障,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再以传统眼光来看待土地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保障作为农民养老的唯一依靠显然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4.农村人口城市化加快:随着的户籍身份制度的松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或非农产业就业,成为以工薪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民。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城镇化和转向非农产业,在得到实惠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与生活的风险。对于流出的劳动力来说,他们自身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留在原地的农村居民而言,一般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特别是对年龄偏大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养老不可能依靠移居城镇的子女,也不可能依靠传统的土地保障。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因人口流动的加快已变得不再现实,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需要。

三、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中国目前已达到发达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的经济发展水平。2006年我国GDP已达2.5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四位,我国人均GDP是1890美元,现已超过15个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亚洲国家地区最初建立的平均经济水平。这表明我国农村普遍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从经济角度看,我国目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可行的

2.国家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实力的空前增强也为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可靠的补充资金的来源,是建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强的后盾。农民投保能力增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自然农业向市场化农业转变,农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保能力增强: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具备提供一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乡镇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使得集体组织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可能。

四、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1.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建立财政补助制度:目前,政府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支持力度不够,基本没有投入,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富裕地区以地方财政补贴为主,贫困地区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补贴标准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补贴计入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样,既能提高农民参保缴费的水平和将来养老待遇水平,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又可增加基金来源和抗风险能力。

2.加快改革,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应尽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富裕村民与贫困群体统筹兼顾,将落后地区的贫困群体作为保障重点,在资金和政策上应更多地倾斜,使广大农民到老年时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养老金,保证其老年基本生活需要,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建立农保基金统筹账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目前仍是以县级为单位统一管理运营,自求收支平衡。由于没有各级财政“兜底”和市级或省级调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很小。因此,建立统筹基金账户有利于降低基金支付风险。建立统筹基金账户基本原则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基础上进行,专用于防范养老金支付风险。统筹账户的资金来源:一是在社会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二是财政补助,每年在财政收入中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划入统筹金账户,国家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将土地使用费,农业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的一部分纳入法定的农村社保基金补助渠道,以增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互助互济功能及抗风险能力。

4.建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我国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体系,两者不存在可换算的基础,根本无法衔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两种不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已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障碍。因此,应建立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机制,使农民进城或回乡后养老保险关系合理、顺利衔接。

五、结语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对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应该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应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先立法后实施,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应该有鼓励家庭养老的措施,发挥农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合力作用。只要我们本着这样的态度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苏颖.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9):20-22.

[2]赵慧洁,周田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势在必行.劳动保障世界.2006(01):30-35.

[3]鲁晓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行政与法.2006(07):23-26.

[4]秦建文,石文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改革与战略.2006(06):31-36.

[5]赵建萍.浅议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前进.2006(12):25-28.

[6]刘汉屏,李英娟.论分层分类式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0):15-18.

[7]汪柱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职责分析.软科学.2006(06):45-47.

[8]王建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缘何进退维谷.www.people.com.cn.2007.09.23/2007.10.07.

[9]廖煜娟,潘怀明.建立多支柱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论探索.2006(06):56-58.

上一篇:正职下一篇:关于先进班级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