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024-10-05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用9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1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的实施意见

鲁政发〔2009〕13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农保制度,使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障。

(二)基本原则。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坚持保障水平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机制;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村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三)任务目标。2009年,按照国家选择10%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的要求,推动完成国家批准我省的首批试点任务,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同时鼓励各市、县(市、区)按照新农保制度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二、参保对象和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三、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缴费标准分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当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缴费方式由当地政府确定。省政府依据国家规定或农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鼓励青年、中年农村居民连续缴费,多缴费,具体办法由当地政府规定。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所属参加新农保成员缴费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集体补助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

1.基础养老金。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确定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对纳入国家试点的地区,中央和省财政按照统一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给予40%、60%、80%的补助。在试点没有全面铺开之前,对新农保试点的各县根据人均财力状况等单独确定补助办法。中央和省财政补助后剩余部分由市、县(市、区)政府负担。有条件的市、县(市、区)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负担。

2.缴费补贴。市、县(市、区)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缴费即补。对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市、县(市、区)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市、区)政府应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四、建立个人账户

政府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资助,市、县(市、区)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政府缴费补贴部分在个人账户中要单独记录。个人账户存储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五、养老金待遇确定

(一)享受养老金待遇条件。

1.年满60周岁、按规定缴费、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2.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需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新农保制度实施时,45周岁以上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允许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45周岁(含)以下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二)养老金待遇。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资金积累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其个人账户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

(三)待遇调整。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计发标准和基础养老金标准。

六、基金管理和监督

(一)基金管理。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

财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编制政府补贴资金预算,确保对参保人的补贴及时到位和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基金监督。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新农保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杜绝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县(市、区)每年要在行政村范围内对参保缴费情况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

七、制度衔接

开展新农保制度试点,要妥善处理好与老农保制度和我省各地开展的地方性新农保试点制度以及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一)已经参加农保还未达到领取年龄的人员,原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标准进行核算。领取前应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二)对已经参加农保、60周岁以下且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应停止领取养老金,并按新农保的有关规定继续缴费,达到新农保领取条件时,按新农保标准领取。已经参加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农保养老金的,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三)新农保与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四)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保险关系转移

新农保参保人跨地区转移,可将新农保关系及个人账户资金转入新参保地,按新参保地有关标准核算,并享受相应待遇;转入地尚未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可将其新农保关系及个人账户资金暂存于原参保地,待条件具备时转移。

九、经办能力建设

(一)加强经办服务能力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和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各级新农保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

(二)强化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总体要求,制定和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基金审稽核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新农保公示和查询制度,建立和完善参保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并纳入到社会保险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要积极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十、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统筹规划,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检查政策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

十一、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各市政府要根据本意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缜密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报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按要求选择试点县(市、区),报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的试点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十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建立新农保制度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试点工作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引导适龄农民积极参保。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村干部带头参保。各地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好事办好。试点工作中遇到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

七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2

1. 政府职能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历史债务偿还机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 对于已经年满60周岁的老人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并没有承诺要承担因转制造成的养老历史债务问题。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赡养上一代农村老人的义务, 政府以期信誉承担下一代人赡养这些老人, 维系着农村地区的养老责任。由于缺乏历史债务偿还机制, 使得这些老人的养老金出现断裂, 加重了农村地区广大年轻人的养老负担, 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

1.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农民参与度较低

农民的积极参与是保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顺利实施的关键。当前, 我国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过程中, 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使得广大农村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 由于缺乏农民的积极参与, 使得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 其在很多方面难以为继, 因此其发展的质量和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

1.3 缺乏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

农民养老保险水平低是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消费水平对基础养老金进行了调整, 但是相关的制度还不规范, 还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调整机制, 而养老金的调整和约束机制主要是建立在“道德政府假设”基础之上, 使得政府的相关规定缺乏制度层面的硬约束, 因此广大农民难以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1.4 各级政府权责交叉现象严重

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 各司其职是保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 各级政府对其具有不同的相关规定, 上级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的同时, 难以充分考虑到各地区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 在对相关问题的规定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权责交叉现象, 使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这是当前各级政策职责缺失的重要表现之一。

2. 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和完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过程中, 应该建立和完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 根据各地区农村发展的情况, 根据农民所缴纳的保费, 适当加大对60岁以上老人的保险费用, 使其能够定期获得一定的养老保险,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了赡养老人的负担。同时, 要注意实施差异化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 其具体的条件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 通过完善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中的作用。

2.2 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过程中, 必须要通过大力宣传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使其能够深入感受到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其自身和整个家庭的重要性, 为其制定明确的参与渠道, 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主动要求参与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 以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参与度, 保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

2.3 完善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

如前所述, 我国政府当前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还缺乏完善的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 单纯依赖一些假设难以保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因此, 必须要建立最低承诺机制和补偿机制, 要对承诺机制和补偿机制进行分别的运行, 并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情况和各地区经济社会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使得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险具有完善的保障, 能够使其切实感受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好处, 同时也增强了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4 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

各级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其权责必须要具有明确的分工才能保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因此, 必须要建立明确的权责机制, 对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权责进行清晰地界定, 使得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各司其职,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保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顺利实施。

总结

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从当前我国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看, 必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完善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等角度出发,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相关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斌, 丁建定.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差异及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3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凭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试点工作,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把新农保工作列入2010年度为民办实事之一,按照《广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新农保经办机构服务体系。

二是落实经费,部门联动。凭祥市将新农保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新农保各项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10年获得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169万元,其中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三级地方政府缴费补贴资金198万元,凭祥市在中央财政补助每人每月基础养老标准55元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25元,基础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80元,同时将边境0-3公里内的边境农村居民31000人列入低保对象,参加新农保选择最低档次缴费的,给予缴费补贴每人每年50元。凭祥市加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是广泛宣传,服务到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新农保政策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新农保试点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深入镇村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举行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和集中发放仪式。如举办以宣传新农保政策为内容的山歌比赛、领取新农保待遇农村老人谈感受的村头座谈会等。印发宣传资料,让群众了解新农保,帶复印机、电脑等办公设施进村入屯,为参保农民办理参保手续,确保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农村老人在办理申领手续1个月内就可以领到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方式,让农民有了养老的主动权,深受农民的欢迎。笔者认为,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从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快试点步伐,最大限度地缩短试点期限。就崇左的实际情况看,截至2010年,崇左市全市总人口241.96万人,农村人口201.18万人,今年要把宁明、龙州、大新3个边境县纳入新农保试点县,提升国门形象,2013年全市所有县建立新农保制度。

二是科学设置个人缴费标准。基数要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挂钩,既要考虑参保人承受能力和责任,又要考虑政府负担。因此,应当设定最低缴费和最高缴费标准限制,低限考虑个人承受能力和责任,高限考虑政府负担。最低缴费标准可设定在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0%左右,国际上关于养老保障投资有个“双10定律”,即个人收入10%,家庭收入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远远低于“双10定律”的10%。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定比例作最低缴费标准,最大好处是能较好地解决养老金自然增长的问题。

三是进一步提高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养老金给付水平应该根据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决定,同养老金替代水平的测算结果与维持一个农村老年人现在生活所需费用水平进行比较,替代率为50%是比较合适的(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60%)。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的比例为30%左右,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的比例则普遍高达40%-50%。中西部地区财政能力有限,是新农保制度建立的难点。中央财政按照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养老保险的保费补贴予以分担,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基础管理平台建设。新农保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和高度敏感性的制度化特征。应立足于构建长期稳定运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基础管理平台,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办公场所、信息网络建设、外部服务支撑等方面进行规划布局,加快基层农村社保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新农保基层平台的建设,应当在机构名称、信息化平台、办事规程、政策宣传口径上保持基本统一。完善新农保的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逐步规范统一,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加快新农保金融支持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4

根据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年满60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民都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如果新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岁,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缴费的缴费标准设有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参保人可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5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自治区安排部署,自治县将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顺利推进我中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09]88号)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逐步扩大参保覆盖面,确保2020年以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二、工作原则

中心新农保试点工作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三、方法步骤

(一)摸底调查阶段(4月23日—5月15日)。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一项新工作,政策性强,必须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做扎

实。各村要高度重视,指派一名大学生村官负责新农保试点工作,摸底调查要实现全覆盖,一字不漏,调查数据必须准确。

(二)宣传动员阶段(5月15日—6月30日)

1、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开辟新农保专栏,提高全中心农牧民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知晓率。各村要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牌、板报,利用巴扎日向农牧民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册,结合“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走村入户等宣传手段,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此项工作,让各族农牧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2、制定实施办法。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根据《自治区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察布查尔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暂行)》,制定的《察布查尔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暂行)》是做好新农保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遵循的根本原则,各村要认真贯彻执行。

(三)启动阶段(2010年7月1日)。自治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将于7月1日正式启动。启动后,符合参保条件的农牧民即可缴费,符合退休条件的老人可享受养老金待遇。

1、参保缴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由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一是个人缴费。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二是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党支部召开村民会议民族确定。三是政府补贴。自治县属贫困县、边境县,自治区将给予补助。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县人民政府按自治区的相关要求,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县社会保险管理局为每个参保人建立一个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的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2、加强服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新农保的参保登记、费用征缴、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审核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档案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情况,建立健全参保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建立新农保制定事关各族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中心的惠民工程。各村要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试点工作。各村要结合实际,根据中心党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保证新农保工作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实施。

(二)坚持正确的政策宣传。各村要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试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人员要自觉学习新农保相关知识,将新农保政策吃透;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利民政策家喻户晓,引导适龄农村居民积极参保。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对在工作中发展的问题要及时向中心新农保领导小组反映。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6

自20__年7月,我旗纳入城镇居民和新型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以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落实责任,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制度建设方面。出台了《__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对我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任务目标、主要内容、管理与服务、相关制度衔接、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按照实施办法规定,凡具有我旗户籍、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参保。参保人员可在每年100元至1000元等10个档次中选择缴费额度。年满60周岁人员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目前我旗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已全部领取基础养老金。考虑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偏低,旗政府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咳嗽略30元,达到人均每月90元,旗政府再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人均月增30元,达到人均每月120元。另外,70周岁、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分别增加10元、20元的高龄生活补助。此外,为规范基金使用管理,更好地维护基金安全,我旗经办机构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并按照规定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

(二)参保缴费方面。20我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完成全覆盖(20873人),参保缴费10975人,其中:实际缴费7459人、低保重残3516人。享受待遇2386人,其中:60-69周岁1320人、70-79周岁803人、80周岁以上26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征缴184.5万元,各级财政补助共计拨付110.6万元,其中:中央4.8万元、自治区56.6万元、盟市级41.6万元、旗级7.6万元。基金支出353.5万元,累计结余419.3万元。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各苏木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全旗形成了旗政府主导、人社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各苏木镇主办、嘎查(社区)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畅通宣传渠道。根据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转发关于开展城镇和农村牧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集中宣传工作的通知》(锡人社办字〔2012〕70号)精神,我旗通过多种形式,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理解政策。一是发挥苏木镇、社区、嘎查干部贴近群众的优势,选派业务精、懂蒙语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帮群众算好对比帐,消除参保顾虑,调动群众参保的积极性;二是利用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大规模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活动;三是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和法规宣传,使群众明白参保政策和参保流程。

(三)精心组织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向各苏木(镇)长、嘎查长、劳动保障员、代办员详细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以及业务经办流程,切实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较低。按照国家规定,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每月60元,水平较低。为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我旗将基础养老金水平陆续提高至人均每月120元。但相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仍然较低。

(二)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认识不足、宣传不够,仍然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城乡居民对政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担心政策变化和参保资金的安全性。年轻人觉得养老问题遥远,积极性不高,影响城乡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三)基层领导重视度不够。个别苏木镇、嘎查干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征缴率较低,最低仅为24%,目前我旗只有巴彦图嘎苏木征缴率达到100%;二是缴费标准不高,一些嘎查参保人全选一个缴费档次,而且是最低的缴费档次。以2013年为例,全旗缴费100元的有 5837人,占到缴费总人数的76%。

(四)旗财政共计欠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助181.58万元。20欠拨75.54万元,其中:自治区51.1万元、盟级16.4万元、旗级8.04万元;2013年欠拨106.04万元,其中:中央99万元、旗级7.04万元。此外,低保重残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由旗财政代缴,按每人每年100元计算,2012年旗财政应缴纳35.16万元、2013年旗财政应缴纳35.1万元,共计70.26万元未到位。

(五)代办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代办员待遇偏低,且大多业务水平不高,再加上我旗牧区地域分布广、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气候条件恶劣,代办员上门服务困难,加大了工作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3年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率达100%。按照“十个全覆盖”中“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要求,2014 年我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率达90%、征缴率达95%、我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率达到100%。

(二)继续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力争到20达到人均每月200元。在连续两年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力度,力争人均每月提高20元,达到人均每月140元;20再提高30元,达到170元;2016年再提高30元,达到200元。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和各项配套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苏木镇、嘎查干部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式,组织和引导城乡居民自愿参保。同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为宣传,努力扩大参保面,提高参保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研究 篇7

为了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新农保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更是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的重大举措。目前,研究新农保的成果很多,但鲜有专门探讨新农保立法方面的论文。由于新农保立法是一个与新农保密切相关的问题,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新农保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立法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要产生和变更这种特定的社会规范”[1]。在我国,立法包括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除了特别指出之外,本文所指的立法为中央立法。

一、新农保立法的必要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只是在一些相关法律中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做了零散的规定。自新农保试点以来,起主要作用的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指导意见》,该文件是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际上起到了法律法规的作用。但随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指导意见》的局限性日渐显现出来,新农保立法的必要性日趋强烈。

1. 立法可以提升农民对新农保的良好预期。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直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条例加以引导,实行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由于政策条例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结果是制度的随意性增大,容易随着经济、政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立法的滞后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正常运行,而且使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也很难从制度上给与巩固,会使国家政策的民众信任度降低”[3]。根据笔者对新农保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由于新农保是个新生事物,部分农民担心中央的政策将来有变而导致养老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对新农保缺乏良好的预期。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宣传工作之外,关键在于加快新农保的立法工作,以法律的权威性、普遍适用性、稳定性来提升农民对新农保的良好预期,给广大农民吃下“定心丸”,打消广大农民的顾虑。

2. 立法可以明确新农保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民的养老问题重视不够,加剧了城乡的二元结构,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和谐。新农保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几亿农民的晚年生活保障和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的进程。新农保的实施显示农民养老问题已经纳入了社会全面进步的国家战略考虑之中,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国家行为,通过立法将其长期化和制度化,可以明确其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立法可以为新农保提供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

法律制度因其公正性、严密性、可操作性比较强,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法定标准和基本框架作用无可替代。新农保立法可以为新农保提供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确保新农保的健康发展。这种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不同于政策标准和政策框架,它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规定新农保的基本原则、实质内容、筹资机制、支付条件、待遇水平、运营方式、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从而为新农保的有序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4. 立法可以妥善安排好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不同制度之间难免存在非协调性。目前,新农保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之间存在着某些重叠和冲突,这些重叠和冲突最终必须依靠立法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在制度安排的统一框架内得到比较完善的解决,实现农村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良性衔接。

5. 立法可以为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农民的社

会养老保险权利加以明确的规定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遵守的一个原则。2009年以来,虽然我国的新农保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导,取得了不少经验和巨大的成绩,但政策毕竟不同于法律,政策缺乏稳定性和长久的约束性,不利于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利的实现。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通常做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法规,将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权利法定化,从而促进和保障我国广大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权利的实现。

二、新农保立法的法理基础

新农保立法的法理基础是指客观存在的,能够从根本上对新农保立法起到基本支撑作用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性,笔者认为新农保立法具有如下法理基础:

1. 老有所养是新农保立法的伦理基础。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篇》),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从孔子、孟子的上述言论来看,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古代也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虽然如此,但中国几千年以来并未建立社会化的农村养老制度。1951年新中国颁布《劳动保险条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但是当时对城市居民实行倾斜政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之列。自此以后,农民一直被排除在正规的社会保险制度之外,农民的养老问题沿袭传统的路径,以家庭和自我保障为主,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养老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基于以下原因,农村的养老问题逐步显性化:第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严格执行,使得我国农村家庭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第二,虽然农村的生育率高于城市,但农村青年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大大削弱了农村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模式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1),而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2)。总的来讲,农村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代际养老功能弱化,农村老年人口急速增加,对传统的老有所养伦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必然要求政府维护老有所养的传统伦理底线,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农村居民晚年基本生活的需要。

2. 农民社会保险权是新农保立法的权利基础。

社会保险权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养老保险权、工伤保险权、失业保险权、医疗保险权、生育保险权等子权利项目。在社会保障权的体系中,社会保险权是最核心的一种权利,可以将其称为“最核心社会保障权”。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社会保险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年老、疾病、失业、伤残、生育等社会风险对劳动者个人的影响加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家庭逐渐核心化,个人依托家庭抵御社会风险的可能性严重降低。在这种情形下,社会保险权逐步成为劳动者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性权利。需要指出的是,农民社会保险权的实在化与两个背景有关。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各种市场经济活动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农民实质上已经成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参加者。二是社会保险法由作为劳动法体系的组成部分转向作为社会保障法体系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法体系的组成部分较之作为劳动法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个显著区别在于,社会保险的范围不再以劳动关系为界限,一国境内的居民,无论有无劳动关系,都可以成为社会保险的对象”[4]。在上述两个背景之下,农民的社会保险权构成了建立新农保制度的权利基础。

3. 中国农民的特殊性是新农保立法的社会基础。

尽管中国当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并且这种转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农民的特殊性仍然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将长期存在。无论是作为身份农民还是作为职业农民(3),农民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体的存在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即使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一部分农民转化为市民,也还有很大部分的农民将转化为职业农民,而且,这种将农民从身份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的路径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农民主体的贫弱性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我国当前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民主要是与市民相对应的身份群体,农民虽然人数众多,但相对于市民来说,农民是弱势群体,市民的经济收入整体上远远高于农民(4),市民享受的公共服务也远多于农民,并且由于制度的惯性,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3)农民人数的绝对规模巨大,尽管我国近年来的城市化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但农民人数的绝对规模仍将非常巨大。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需要,中国农民上述特殊性的存在,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无疑成为了一种农村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即中国农民的特殊性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社会基础。

4.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农保立法的政策基础。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摆在首位。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有学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在谋划城乡关系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赖以存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构建城市和乡村相互兼顾、协调发展的平台[5]。新农保制度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它在削平城市与农村的养老制度鸿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反过来看统筹城乡发展为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政策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具体化之一[6]。

5. 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新农保立法的经济基础。

新农保不同于商业保险,在性质上属于社会保险的一种,具有共济性、公平性、安全性等特征,必须以国家的公共财政为支撑。因此,国家具有比较强的财政支付能力是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 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979-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3.0%的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 530亿元。到2010年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 983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 79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仅1 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达到2005亿元,1993年再翻一番,达到4 349亿元,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达到11 444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元,达到21 715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 322亿元,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更是达到83 080亿元(5)。从公共财政的特点和新农保的社会保险属性来看,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建立新农保立法的经济基础。

三、新农保立法的法律依据

新农保立法除了要求具备上述法理基础外,还必须具有实在的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的法律体系的构成,新农保立法的法律依据如下:

1. 新农保立法的根本法律依据。

新农保立法的根本法律依据是指我国宪法对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有关规定。我国《宪法》第14条第4款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疾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从以上我国宪法对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有关规定来看,新农保立法的根本法律依据非常明确和具体,新农保立法实质上是对宪法这些规定的具体实现。

2. 新农保立法的一般法律依据。

新农保立法的一般法律依据是指我国一般法律对新农保的相关规定,这种一般法律依据主要有《立法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立法法》第2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7条第1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56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第56条第2款规定“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2条规定“农村除根据情况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我国《社会保险法》第20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21条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从以上相关法律规定来看,新农保立法具有充分的一般法律依据。特别是《社会保险法》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定概念,第一次明确赋予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法定职责和义务,第一次对新农保制度的筹资机制和待遇作出了基础性的规定,为新农保的进一步立法提供了最直接的一般法律依据。

四、新农保立法的基本原则

任何立法工作必须确定立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决定了立法的价值取向和成败。立法的基本原则必须是从相关领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性的原则,我国新农保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条:

1. 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原则。

新农保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法的核心内容应当是如何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设计一个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合理体系,所有的制度都应当围绕着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而设计。保障农民社会保险权的实现是新农保立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它可以看作是新农保立法是否成功的试金石。长期以来,农民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而其社会养老保险权在理论上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实践上被严重忽视,这既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也是对农民人权的严重伤害。新农保立法就是对这种历史不公的根本性纠正,是对农民社会保险权在法律层面最直接、最全面、最完整、最清晰的肯定和保障,其法律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我国的新农保立法中,保障农民社会保险权应当成为一个首要的原则。

2.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新农保的实行,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这必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正是这种经济实力的巨大提高为国家实施新农保提供了财政支持。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已经排名第二,但我国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不仅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而且世界排名也处于百位之后。按照IMF统计口径计算,2010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均在14 000美元以上,而我国人均财政收入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 166美元,仅为上述国家人均财政收入的8%左右(6)。因此,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新农保立法必须坚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实行保基本和全覆盖,重在体现新农保的普惠性和公共性。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时、适当提高新农保的待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脱离国情进行新农保立法,盲目地追求新农保给付待遇的高水平和高标准,将难以保障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

3.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新农保是一个全国实行的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全国统一立法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里所说的“统一性”,是指新农保立法在一些基础制度的设置上、在整个法律框架体系的设计上、在价值理念的选择上应该是统一的,而不允许各地各行其是,只有保持这种统一性才能保障作为农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新农保发挥其功能作用;同时,保持立法的统一性也符合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的实际情况。另外,在强调统一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新农保立法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新农保立法必须考虑到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比较大的特点,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给地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立法留有必要的空间。新农保立法应当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统一性与灵活性并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统一性谈灵活性,将会导致新农保立法整个法律框架体系和基础法律制度建立的失败;离开灵活性谈统一性,最终将会导致新农保立法的僵化,对新农保的具体实施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五、新农保立法的路径选择

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新农保立法有三种路径选择。第一种是部门立法的路径,即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负责制定一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为新农保提供法律制度上的支持。第二种是国务院行政立法的路径,即以《指导意见》为基础,由国务院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作为《社会保险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体制、基金筹集、支付标准、基金运营、监督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作出比较具体的规定,为新农保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上的支持。第三种是全国人大立法的路径,即在《社会保险法》之外,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个社会保险特别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新农保各方面的内容。相比较而言,这三种路径各有其优缺点。第一种路径最为简单,为中央相关部门立法,但层级最低,为部门规章,对建立全国的新农保法基本律制度和法律框架体系的任务难以胜任。第二种路径的优点是立法难度比制定法律低,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缺点是立法层级为行政法规,稳定性和权威性相对要比法律低一些。第三种路径的优点是将新农保立法提高到法律层级,更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缺点是立法难度比较大,近期恐怕难以实现。对于新农保的立法,目前采用第二种路径比较稳妥,即暂时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到将来时机成熟之时,再将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这种立法路径既能解决目前新农保全国性立法的迫切需要,又可以为将来新农保立法提高法律层级打下成熟的基础。

六、结语

以上笔者从立法的必要性、法理基础、法律依据、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方面对新农保立法作出了相应的阐述,但没有对新农保作出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因为这在笔者看来还需作深入的系统研究方能完成。新农保立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立法成果将指引和规范新农保的实施、发展和完善。笔者期待我国立法机关早日启动新农保的立法工作,以便实现新农保的良法之治。

参考文献

[1]周旺生.立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2]窦艳芬.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6):39.

[3]李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4):862.

[4]王全兴,汤云龙.转型中的《社会保险法》[J].中国工人,2011(4):8.

[5]胡进祥.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内涵[J].学术交流,2004(2):113.

[6]陈敏,崔晓.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十六问 篇8

1、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保障农村劳动者年老时基本生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为什么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工程。它不仅反映了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盼望“老有所养”的愿望。而且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承担的重大责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要求筹资和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使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政府主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由省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参保农民实行属地化管理。

4、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什么?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已全面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

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包括哪些?

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地參加新农保。

6、外来和外出务工务农人员如何参加新农保?

外地来本县务工、务农等人员,原则上参加其户口所在地的社会养老保险;本县外出务工、务农等人员,原则上参加其户口所在地的社会养老保险;具体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7、个人缴费有几个档次?

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6个档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定更高档次的缴费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省根据国家要求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允许地方探索实行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

8、如何缴纳保险费?

凡符合参保范围的农村居民,由个人提出申请,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在户籍所在地新农保经办机构办理参加新农保手续后,按规定缴纳保险费。

9、集体补助有什么规定?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10、各级政府如何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含中央财政)对县(市、区)按人均财力分档给予补助,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重点倾斜。

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参保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0一5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提高补助标准,补助水平限低不限高;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适当增加补贴给予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11、新农保个人账户如何建立?

政府为每位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计息。

12、新农保养老金的待遇如何计算?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省根据国家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13、领取养老金有什么条件?

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本省户籍的农村居民,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已经领取原新农保养老金的55—60周岁女性,仍按原待遇标准继续领取,年满60周岁后按本办法确定的标准领取。

《实施办法》正式实行后,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可按年缴费,并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

14、新农保基金管理有什么规定?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目前,新农保基金实行县级管理,条件成熟时将实行省级管理。

15、新农保基金如何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制定完善新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存储、筹集、上解、预算、划拨、发放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强新农保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的监督,加强对新农保资金的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16、新农保制度如何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

凡已参加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当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衔接,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篇9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现将《枣园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

1、枣园乡新农保参保任务分配表

2、枣园乡“新农保”工作乡村包抓工作组人员名单

中共枣园乡委员会枣园乡人民政府

2011年4月18日

枣园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 施 方 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长办字„2011‟37号文件精神,切实

做好我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工

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长武

为目标,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

模式,探索建立新农保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养老问

题,使农民老有所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新农保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

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

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

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

村居民普遍参保。

(三)总体目标: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

目标,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从2011年4月18日开始到2011年5月8日前,完成各村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参保及缴费任务,确保全

乡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2%以上。

二、参保规定和领取办法

(一)参保范围:具有枣园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不

含在校学生、现役军人、五保户)、未参加城乡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自愿参加新农保。截止参保起始日,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只参保不缴费。

(二)资金筹集:新农保基金由个人账户基金和基础养

老金构成,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助)方式

筹集。个人缴费与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助)计入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实账管理。个人账户基金利息按照同期中国

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利率计算。

(三)缴费标准:新农保个人年缴费标准暂定为每年100

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

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随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

入的不断增长,今后将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

(四)补助标准:省、市、县财政对参保人个人缴费部

分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对选择100元或者200元标准缴

费的每人每年补贴30元;对选择300元标准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40元,对选择400元标准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45元,对选择500元标准缴费的每人每年补贴50元。补贴部分省

财政承担50%,其余部分市财政承担25%,县财政承担75%。对符合条件当未缴费的,补缴部分不予享受财政补贴。对持有二代《残疾证》,经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重度残疾参

保人,缴费部分按最低标准由省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五)领取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未享受城乡职工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居民,且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家庭成员全部按规定参保并正常缴费的,可按月享受新农保养老

金。

1、距参保缴费起始日(2011年3月1日)年满60周岁

以上人员;

2、参保缴费起始日45周岁以上,按规定参保并连续足

额缴纳相应年限的养老保险费(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

过15年,且年满60周岁的人员;

3、参保缴费起始日45周岁以下,按规定参保缴费年限

在15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的人员。

(六)待遇支付:

1、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由个人帐户养老金和基础养

老金两部分组成。

2、个人帐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个人缴费积累总额除

以139(与现行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系数相

同,即全国人口平均寿命71岁7个月)。

3、基础养老金领取标准为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基础

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

4、7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员设两个档次。其中,70

至79周岁人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65元,80周岁以上人员

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75元。

5、月基础养老金由县财政负担。

三、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新农保工作顺利实施,乡党委、政府成立由乡

党委书记高翔同志任组长,乡长鱼坤、副乡长陈亚妮同志任

副组长,各包片领导及宣传、劳动保障事务所等相关人员为

成员的枣园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综合办公室,由副乡长陈亚

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乡新农保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四、实施步骤

全乡新农保工作从2011年4月19日开始实施,具体分

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阶段(2011年4月19日—2011年

4月20日)健全组织机构,确定工作人员;制定各村工作方

案;组织逐户调查参保人员的人数、年龄及现役军人、农村

残疾人员基本情况,对全乡农村居民进行调查核实,下发养

老保险参保登记表、个人缴费台帐、参保登记手册、待遇领

取证等相关表册及新农保收费专用票据。召开各村新农保工

作动员会,培训乡、村新农保工作经办人员。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1日至2011年

5月10日)各村农村居民参保,收缴参保基金,建立个人收

费台帐;以村为单位对参保情况进行公示;对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按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阶段(2011年5月11日至2011年5

月15日)将新农保工作纳入全乡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乡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新农保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

核验收。

五、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新农保是广大农民群

众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改变城乡二

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

此,各村要充分认识实施新农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

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要成立组织机构,确

定专职经办人员2-3名,专门负责本次全村新农保参保人员

摸底、征费工作。在此基础上,要确定1名专职人员,常年

负责本村的新农保工作。

(三)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各村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

序,以农村60周岁以上人员参保为突破口,带动广大群众

积极参保。各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包抓,树立样

板,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家

参保、足额缴费,确保全乡参保率达到92%以上。

(四)定期检查,确保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

挥职能作用,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各村,查找问题,及时整改,做好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工作,确保新农保工作顺利实施。

主题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实施方案通知抄送:县委

办,县政府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共枣园乡委员会2011年4月18日印发

上一篇:公共关系观念在高校宿管工作中的形成论文下一篇:婚迁户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