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2024-08-15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精选12篇)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1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 以诏地事。”地图, 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 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 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 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 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 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 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地图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 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 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 经过高度概括, 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 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 上升到领会、运用。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 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 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 或者新图、变图时, 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 就觉得太难, 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 建立兴趣, 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 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 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 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 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 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 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 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 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三、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 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 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 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 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 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 树立起感性认识, 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 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 但是比较抽象, 容易遗忘、混淆, 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 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 是读图的基础, 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 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 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 从典型到变化, 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 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 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 让学生掌握后, 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 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 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 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 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 并以此为索引, 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四、结语

总之,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 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师) , 2010, (04)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2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地位不容忽视。读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可以说是题必图,特别注重读图能力的考查。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地图三要素,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其中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先明确方向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比例尺和方向,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

二、诱导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兴趣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习惯。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与地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明确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巩固地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三、强化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的显性信息,还要挖掘地图中的隐性信息,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使用功能和作用,让学生多看地图,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图技巧。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对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养成绘图习惯,提高用图水平

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及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养成绘图习惯重在老师引导。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近几年地球知识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抽象图出现,难度大,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转绘成平面图问题就很好解决,因而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五、加强图文互换和图图转换能力的培养

学生习惯文字的表达方式,不习惯利用图来表达地理现象,更不用说在这两者之间转换。有时候文字的表述过于累赘,用图形来表示会清晰很多,有时候图的表达不够详细,要文字的补充说明。有时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要进行图图转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图文和图图转换能力。例如:太阳光照图中侧视图和极地图的转换,抽象图和平面图的转换。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策略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读图能力 读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124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可以代替很多语言和文字,所谓“一图胜千言”,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其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地理重要的考核目标之一。纵观近年的高考,地理考试“无图不成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刺激,以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图像的认知和记忆。传统教学可以通过经常使用教学挂图、教师边讲边画、学生动手、读图强化训练等手段达到目标,现代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加了生动感,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并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新课导入时,笔者播放了“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空业”新闻视频:当地时间2011年5月21日位于冰岛南部的格里姆火山喷发火山灰,从冰岛蔓延到波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上空,导致欧洲航空运输再次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看完视频后,对此火山喷发现象很感兴趣,笔者顺势提出问题:“火山灰为何会从冰岛扩散,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在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这一难点时,笔者播放了“三圈环流形成”Flash动画,并描述其形成过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形成原理。过去同样是讲解这个知识点,没有利用多媒体,反复讲三到四遍学生还是不理解。可见,多媒体具有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使地理课堂“活”起来。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先看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明确地图所示的主题内容。例如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还注明了时间是北半球冬季。

2.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等有助于获取地图中的准确信息。

3.精读地图,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往往有体现,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例如,对比分析“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时,读出鞍山本地有丰富的铁矿和周边省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所以能成为我国的大型钢铁基地;而宝钢及其附近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资源,相对于鞍钢来说,它的煤炭来自内地省份,而铁矿需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运入,原料和燃料的运输距离较远,但在上海宝山同样也能形成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其原因则与上海的消费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4.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5.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必修一课本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其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通过对比分析主图和辅图,可以得出规律:北印度洋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由此可见,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切不可忽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多用图引导学生,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的使用,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实现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使学生对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逐渐熟悉起来。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课堂上带好地图册,养成“左图右书”、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坚持一看图名、二看图边(即图例、注记、符号)、三看图中的顺序,看地图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图中某种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延伸方向或轮廓形状特征,必须仔细查看并进行记忆。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读图的过程中就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总之,地理图像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成绩。

高中地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策略 篇4

一、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刺激,以加深学生对各种地理图像的认知和记忆。传统教学可以通过经常使用教学挂图、教师边讲边画、学生动手、读图强化训练等手段达到目标,现代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增加了生动感,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并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新课导入时,笔者播放了“冰岛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空业”新闻视频:当地时间2011年5月21日位于冰岛南部的格里姆火山喷发火山灰,从冰岛蔓延到波兰、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上空,导致欧洲航空运输再次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看完视频后,对此火山喷发现象很感兴趣,笔者顺势提出问题:“火山灰为何会从冰岛扩散,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在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这一难点时,笔者播放了“三圈环流形成”Flash动画,并描述其形成过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形成原理。过去同样是讲解这个知识点,没有利用多媒体,反复讲三到四遍学生还是不理解。可见,多媒体具有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利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使地理课堂“活”起来。

二、教会学生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先看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明确地图所示的主题内容。例如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还注明了时间是北半球冬季。

2.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细辨图中图例、注记、符号等有助于获取地图中的准确信息。

3.精读地图,综合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往往有体现,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例如,对比分析“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时,读出鞍山本地有丰富的铁矿和周边省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供应,所以能成为我国的大型钢铁基地;而宝钢及其附近既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资源,相对于鞍钢来说,它的煤炭来自内地省份,而铁矿需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运入,原料和燃料的运输距离较远,但在上海宝山同样也能形成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其原因则与上海的消费市场、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4.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5.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必修一课本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其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通过对比分析主图和辅图,可以得出规律:北印度洋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为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由此可见,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切不可忽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多用图引导学生,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重视教材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的使用,多用图、常用图、用好图,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实现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使学生对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逐渐熟悉起来。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勤用图,课堂上带好地图册,养成“左图右书”、经常查看地图的习惯,坚持一看图名、二看图边(即图例、注记、符号)、三看图中的顺序,看地图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图中某种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延伸方向或轮廓形状特征,必须仔细查看并进行记忆。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读图的过程中就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总之,地理图像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读图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成绩。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近年的高考中,地理考试“无图不成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及时对读图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掌握读图的一般方法。

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读图能力论文 篇5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 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我初步地总结了一套不成熟的经验,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读图训练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 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 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 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 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6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本身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比文字叙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显示的规律更为直观、鲜明和紧密。它使我们有可能在更长远和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考察、思考、分析、比较问题。学地理归根到底都是落实到地图上,所以,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日本为例,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明确读出日本领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度到45度,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俄罗斯、朝鲜相望。南部和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大致类似,都属于亚热带;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类似,都属于温带。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温带季风气候的类型,并深受海洋影响和便于海运。通过从分层设色、等高线以及火山等符号,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而且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地,地壳活动比较剧烈,板块不稳定,所以日本属于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谈,和“5·12”大地震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其实地震这样的地质灾难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事实上就在我们身边。还可以利用我们学校的地震测报站的硬件条件,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板块学说的理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会形成一系列的岛弧链。回到地图上,可以看到在这两大板块的交界处,有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正好符合了板块学说的理论。在读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一幅图扩展开去,无形中又复习巩固了前面的板块学说的理论,这样就使得学习比较有系统性。再者由于日本群岛狭长的外形特征,而且呈南北方向排列,山地东侧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位置上,因此夏季多雨;西侧位于掠过日本海的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上,因此冬季多雨雪。如果再辅之于洋流图,日本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效应,在jE海道附近与千岛寒流交汇,气候温暖湿润,北海道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理解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日本的河流比较短,并且顺着地势大多_向东西两侧分流单独人海;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地图上日本矿产符号很少,工业原料、燃料缺乏而需大量进口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很自然就可以明白日本是资源小国。日本平原面积小,山地丘陵多,耕地自然少,小型农机具和农场规模小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沿海港口众多,海运发达,为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进口和产品大量销售国外提供了方便,所以日本适合发展“临海型”的工业布局。这些在地图上都是非常直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图表示的地理知识容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更有深广的外延;而且地图色彩丰富、符号别致,这样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从而拓宽思路、发展想象力、提高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文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星空,自己动手做天文伞之类的活动,这样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学地理也是一样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高一打基础阶段开始就有良师的谆谆教导和长期训练。除充分利用地图册和教学挂图外,教师的板书水平十分重要,边讲边画,比较有条理,效果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前画,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教学中加强读图析图训练,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来读图分析,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数据记忆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主要是关于数据的记忆比较多。比如说对喜马拉雅山高度的记忆,对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的记忆等。很多的河流湖泊山川、诸多的矿藏资源需要记忆,其实地理和历史学习一样,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如果没有以基本的记忆性的知识做基础,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去分析的,选择正确的记忆方法至关重要。

1规律记忆法

抓住数据的内在特点,找出其规律性。比如说二分二至是反映地球公转过程中季节和昼夜的转换点,这些日期分别是: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月22日前后,秋——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从春分算起,四个节气的月份依次为3、6、9、12,均为3的倍数,而日期分别为21、22、23、22,这一来就易于记了。

2比较记忆法

它是处理数字的基本方法,分横比和纵比两种。横比指的是把同类事物放在不同空间的比较,反映出事物间的大小。比如说同一纬度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气候差异。纵比指的是同类事物不同时期的比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说同一海区在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通过比较,从中找出一定量的关系。通常有下列三种情形:

(1)相等关系

如:我国南北长度=黄河长度=5500千米

(2)等差关系

如:2×长江长度=尼罗河长度+密西西比河长度

2x6300千米=6600千米+6000千米

(3)数字间的巧合

如:我国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加上30万平方公里为加拿大面积,减去一个英国面积为美国面积。

3形象记忆法

如黄河含沙量之“大”可形象地说“一碗水半碗泥”,还可以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讲到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中下游的水质破坏和下游的泥沙堆积,与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联系起来,还可以与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理论联系起来。如讲到我国西北某些地区气温日较差大时,可不照搬课本数字,而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突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记住。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7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上有误区。他们认为地理靠考试前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了,只重视地理知识点而忽视对地图的理解与应用,同时由于基础知识欠缺,对地图“一知半解”,不知读图的方法,当然也就谈不上读图分析问题,因此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读图能力的培养步骤

1. 展图。

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中的“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只是简单呈现在课本上,因此在学习这节课时,要在黑板上挂出大幅中国政区,引导学生看、读并画中国轮廓图。

2. 说图。

利用挂图或板图, 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

例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先让学生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 绘图。

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

二、加强对地图的训练运用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对地图学习的贯彻不仅仅是要做到使学生读懂地图,更重要的是进行填图、绘图的规范化课堂训练,培养填图绘图能力。填图、绘图训练多用于地理新课教学后,一般作为巩固作业。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 填图训练。

一般指在“地理练习册”上的各大洲、各分区或国家轮廓底图上,按要求填注山脉、河流、海洋、城市等多种地理事物,以利于形成综合性的空间格局,加深对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填图时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册找准填注的位置,注意书写文字的端正,并养成“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文字注记习惯。

例如: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有关《日本》、《印度》等国家地理的学习中,填图练习具有很好的课堂复习与反馈的效果,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个国家综合性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学生对填图练习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引入竞争机制,学生对填图练习有浓厚的兴趣,会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这项教学活动中去。

2. 绘图练习。

大多数可以在空白地图上进行彩描。

例如:区域地理中的《世界气候类型》的作业中,可以要求学生把“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涂上绿色,把“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域涂上蓝色。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描得比重比调要有侧重。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比如有的可以打点,有的可画斜线,这样同样可达到预期效果,并能节省大面积涂绘色彩的时间。

通过识图、析图训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读分析与识图习惯。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运用在区域地理的“自主学习、认识国家”中,指导学生运用经纬网、地图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知识自主读图,合作讨论,获得国家或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除引导学生自读分析各种分布型地图外,还应结合课本内容,设问引导学生识别一些景观图,数据型图表等,以加深对地理事物及其特征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学习《日本》一课,我采用了这种策略。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阅读地图、认识国家。组织学生阅读地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的信息,我通过多媒体链接,补充相关知识,并作小结。包含的国家地理要素有地形、河流、湖泊、矿产、城市、交通等。第二环节,分析资料、认识国家。仅从分布图上无法获得所有的国家地理知识,所以,我查找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分析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识。第三环节,整理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然后整理归纳这些知识,构建起国家地理的基本框架结构。第四环节,分析信息,建立简单联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地图教学的经验总结

在地理教学工作和图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应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图表教学相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图表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清晰。

2. 要尽量采用单一信息的地理分布图,从而既减少图表信息含量,又降低读图的难度,并突出重点。

3. 应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读图练习。如讲解了国家地理的一般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读图,谈谈从图中还能获取哪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又启发发散性思维。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8

图像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气候图、等高线图等。相对于单纯文字描述的地理知识,图像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也是地理和其他学科存在的主要差别。运用好地理图像,将会极大的促进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用好地理图像,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意义

地理图像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理知识方面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图是主要工具之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最终运用所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知识是抽象的,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运用地理图像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空间感,在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同时巩固和理解已经学会的知识。如果抛开图像开展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学生虽然会读图,但是缺少发散性思维,不知道根据已经学会的图去推断新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对所得信息进行有效归纳。传统教学并不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些复杂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即使教师详细讲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遇到生疏的地理图像时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极大的影响了做题的正确率。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2.高中地理读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高中并没有开展有效的读图教学。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运用地图,学完后不知道如何读图等,都是当前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轻文

很多高中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为地理和语数英等不同,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副科”,不重视学习地理知识,自然也就不重视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做题过程中,都不知道运用地理图像去解决问题,而是单纯依靠理解问题和抽象思考来解决地理问题,做题正确率不高,地理读图教学也很难发展。

2.2 教师不重视读图教学

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读图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不清,开展读图教学太过强调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图教学过于“模式化”。

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3.1 看图

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率。目前高中生在读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基本的地理知识、不了解地图中的注记和图例、分析和理解地图缺乏全局思维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排除看图障碍。例如在一幅等高线图中,左下角和中央分别有山顶和湖泊,让学生根据图像判定下面几个选项:a.湖泊为咸水湖b.地势四周低中间高c.湖泊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断裂下陷d.水系为放射状分布。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左下角的山顶,等高线数值会随着向山顶迁移而增加,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2)注意看图顺序。看图顺序正确才能保证读图的正确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读图,例如在分析洋流图时,看图顺序一般是热带—副热带—极地—副极地,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图像情况灵活变化,例如在分析山脉图时,可以根据方位看图,也可以根据山脉走向看图;(3)注意整体看图。图像中的点、线、面都是包含在整体环境中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注意整体性,例如在分析铁路分布图时,就要注意沿线河流、工业基地等,根据整体了解周围事物,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2 分析

掌握了看图的方法后,就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根据图像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地理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但是要注意的是重视理解图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时,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它们的分布情况,但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不甚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理解和运用基本原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图像中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地理知识,研究地理知识的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如果对亚洲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有充分理解,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形成的原因;(2)构建知识网。实际上就是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有些初中地理知识就能够用于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可以举出初中地理中喜马拉雅山的“地形雨”等例子,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结束语

综上,新课改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掌握了这门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才能有效提高地理成绩。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灵活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囿于传统教学的束缚。而地理是一门综合型学科,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这是高中生地理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就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9

一、我国高中地理读图教育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师中, 有三成以上教师将文字知识作为教学主要内容, 而超过一半的教师则从未重视过学生抽象思维的构建。因此, 在我国读图教育俨然成为教育盲点。笔者认为,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为:

(一) 对地图欠缺正确认识

很多教师都单纯地将地图的认知当做一种感性意识, 认为它只可以形成一种直观的感觉, 不能促进理性客观意识出现。但事实并非如此, 地图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这是一个特殊的表达方式, 正是地图的直观促使人们抽象地进行观察和思考, 形成感性意识。

(二) 忽视读图能力的锻炼

地理图像知识、思维逻辑、感知力和读图方法是组成读图能力的四个重要方面。而读图能力又可以分为深层信息获取力与表层信息获取力两个层次。当对表层信息的认知到达某一程度时就会自动上升到深层信息的认知。在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过程中, 多采取文字取代地图简单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得表层认知, 教师们在学生的认知中提取有效知识点组织探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只能获得表层认识, 不能有效地锻炼思维逻辑, 从而导致其读图水平的固步不前。

二、提高读图能力的方式

(一) 学会看图

只有学会看图才能真正认识地图了解地图。而最佳的看图方式就是秉着整体的思维意识从全局角度多方位并遵循一定顺序一步步地进行分析。

一方面, 看图时不要把每个点独立出来研究, 而应该放在图中, 从一个面的立场上综合进行观察, 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每个点的作用。一根骨头单独拿出来谁也猜不出它的作用, 而如果放置在人体的特定位置上我们就可以轻松明白它存在的意义。就拿我国铁路路线图来说, 我们不应去单独观察它途经的某一地点, 而应广泛了解其周边的地理环境。地形、人口、经济状况等都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将地图看为一个区域, 系统地进行观察分析才是最科学的方法。尤其是在考试中, 整体思考可以避免由于某一关键点错误或缺漏导致的扣分。

另一方面, 看图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有步骤地分析观察, 并且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思考。比如观察稀土资源分布图时, 首先要指出分布均匀与否, 再观察哪几个国家占据主要地位, 还要分析其进出口情况, 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如气候、地形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维逻辑的加强, 使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辨别地图认识地图, 提高分析能力。

(二) 学会分析

地理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学科, 它更偏向于理科性质, 需要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并深刻理解地理原理的背景下主动进行分析, 探索一切会发生的状况。这才是提高学生识图水平的重点难点。

很多学生就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对地理知识只会生搬硬套, 不能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熟练运用。同一个知识点仅仅是变换了题型就不会解答。为了改善这个现象, 必须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逻辑, 实现所有相关知识点的关联。由于这些关联点间的不尽相同, 学生必须秉着辩证的思维从全局着眼进行分析。比如在分析中国的气候时, 就要把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其所受季风环流结合起来, 而并不是所有北半球受这一洋流影响的地区都会形成这一气候, 因此要采取辩证的方法具体有区别地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思路, 促进其对知识的全方位应用, 另一方面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 学会画图

画图也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会画图才能更好地识图。为了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我们要做到四点:1.选取适合的素材, 让学生不再被动, 有目地地进行画图;2.把握画图的难易程度, 有步骤地从简单而笼统的绘画提升到复杂而精细的更高层次;3.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积极鼓励学生自发进行绘图, 激发其画图的积极性;4.积极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 运用一切辅助用图来实现对学生的锻炼。

(四) 提高综合读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实现地图传递, 使学生能认识到更多的地图。另外, 教师们还可以适当加多课外活动来配合自身的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 提高他们的学习趣味, 从而提高其综合读图能力。

地图对我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锻炼, 使他们了解到认识地图的巨大作用。只有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并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地图的积极性, 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为日后我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涛.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3) .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读图识史”能力,培养

在初中历史探索学习中,图表的有效利用不失为学习的一条捷径。初中时期,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但他们的求知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同时,学生的理性思维处于开始形成阶段,感性思维还特别强烈,所以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相当执着,对那些不感兴趣的事往往敷衍应付。因此,插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就带着文字永远也不可能具有的优势“登台”了,一下子就把“观众”牢牢地吸引住,而“读图识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就更显得迫在眉睫。

一、“读图识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读图识史”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教材中的地图、图表、图片这一重要的直观教具来开展活动,通过“图说历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

图表的有效利用不失为教学的一条捷径,而“读图识史”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显得举足轻重。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认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图识史”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的,以求抛砖引玉。

二、“读图识史”能力的要求分析及培养方法应用

1. 正确掌握,认真分析。

历史地图、图片、图表因其特征和表现的内涵不同,阅读时有不同的要求。开展“三图”教学的前提首先是要掌握正确的“三图”读法,学会科学分析,把握好阅读的层次和要求,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历史地图,它是在空间的维度上直观地展示人类历史活动及其所处环境,其基本要素与普通地图大致相同,只是更多地被赋予了历史特征。像《秦朝疆域》、《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等,阅读时可以借助于地理学科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会“三看”:“一看”指的是看图的说明,了解图所反映的历史活动或历史事件;“二看”是看图例,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好习惯;“三看”指的是看图例在图中的辐射,也就是把握和理解历史活动辐射的区域范围或宏观场面,从而识别历史活动和历史事件空间分布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其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历史图片在教材插图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有历史人物图、历史实物图、历史场景图和历史漫画等,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客观等特点。对历史图片阅读要注意两个层次的把握,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捕捉图片所体现的直接、表面的历史信息,其次要挖掘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历史信息,全面把握插图所体现的丰富历史信息,如阅读孔子的画像,他的神情是激昂得意,就会使人想到其积极入世的思想;而读老子忧伤之脸孔,不禁让人自然想到一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消极无为的政治思想等。当然,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还要注重漫画体现的寓意。总之,读图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把握,“由表及里”地解读,这样才会真正读懂其所表达的丰富的历史信息。

历史图表,它的特点是以原始数据或统计对比的方式反映某一时期现象。表格中的数字可以说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说它死,是因为它是发生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历史事物的客观反映,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点、特定条件相联系,是不能被人随意更改的;说它活,是因为这些数字与历史的发展变化相联系,反映了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时,先要指导学生掌握数据变化的轨迹,即能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再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影响数据变化所体现的历史现象的成因、发展和影响,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八(下)中的《1957和1961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这张表,从表中发现农产品产量急剧下降,这实际反映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教师从中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得出这是由于我党犯了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反面说明了制定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 深入挖掘,精选典型。

“读图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图”的驱动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图”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什么样的“图”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教学资源的选择,首先应该选择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典型的插图,要具有代表性,从中能反映较全的历史信息,有利于教师进行能力培养设计。选择的“图”在于精不在于多,一节课精讲几张就够了。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说: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其次,要能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心理学来看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他们喜欢讨论问题的发生原因,解释、论证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所以选取的“图”除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能满足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和思维发展的需要,这恰恰是学生读图识史能力中最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通过对历史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来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认识。

3.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热闹”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热闹的背后学生往往会被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刺激得眼花缭乱,似懂非懂,课堂教学被老师善意地引入了另一个误区。采用“读图识史”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学过程比较简洁,不花哨,加上使用的素材大多直接来自于现成的教材,留给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以后看到相关图片、地图和图表,就会联想到上课的情景和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为“读图识史”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诠释和深化,同样可以配合教材设计出一系列富有自主探究的问题和活动,从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利用插图的培养要明确难易,大多数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分析,但是一些历史地理图片不宜对学生做过高的要求。

4. 养成习惯,夯实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后,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由感性识图上升到理性分析高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插图和课文的有机结合,勇于提出问题,并且在图中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图在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分析历史插图的能力培养,不仅使他们找到插图(包括器具、地图、人物等)与课文的呼应之处,而且要让学生把握该图的所属的典型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辨识该图所包含的隐性知识,把内容和其他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这样使得学生在感性的图的引导下把知识有条理化,以避免单纯的讲、背的机械化,达到以图述史的目的。二是渐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图比较、分析的方法,这样便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知识之间进行穿插比较,能力上有一个质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凸显,“教无定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效,成为思想交融、心灵共鸣的“磁场”,并逐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史”能力。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我结合自己的见识来谈谈对“读图识史”的理解和运用,以求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图说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9, (1-2) :107.

[2]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47.

[3]石忠献.教初中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2.5.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

对于高中地理学习而言,地图是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最佳途径之一,正确的认知与掌握地图,能够科学合理地绘制相关图表,可以较好的体现出地理学习的基础能力。唯有让高中学生掌握灵活转换地理图文的能力,方可使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既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1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现状

1.1读图能力的认识不足

现今不少高中地理教师都认为,读图能力即为学生应对地理图表的一种观感。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好地理知识,就可懂得如何来看地理图表,此为学生的一种感知能力。在部分教师看来强化学生认知图像的能力,即可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能力,只要提升了此能力,学生的读图能力自然就不需要再进行持续关注。其实不然,地理图像是一种有效的地理语言,是对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的一种有效的概括与表达。但教师对于读图能力的认知不足,造成了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存在阻碍。

1.2不重视读图能力

通常而言,学生读图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思维方式、接受能力息息相关的。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构成为下述两类:第一、为学生从地理图像当中,所取得的外在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二、为学生从地理图像当中,所取得的内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众多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关注表层地理信息的获取,学生的深层思维得不到锻炼,无法构建起个人完善的读图能力体系。

2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2.1辨图能力

理解与掌握地图的首要前提是学会看图,想要达到对地图进行正确的观察与了解,就应立足于地图的整体性之上,来循序渐进的掌握按顺序、多维度的来进行看地图。不能仅仅是单一性的观察某一个点或是某一条线,而是应做整体性的细致观察,使观察的范围能够由“点”及“面”。由“部分”到“整体”。例如在观察陇海线铁路时,不应将观察的重点置于连云港或者是兰州的起始和终到站点,或者是某一个地理区域当中,而应整体观察此条铁路线所经过的地区,以及其地貌特点,例如所经过的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地形是山地、还是平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这样整体地去看地图,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也有利于避免出现因一两个关键点卡壳而失分的现象。因此,整体看图,更有利于解题。看图不能杂乱无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来进行,此外,遇到一幅地图,还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2.2分析能力

应基于对地理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之上,来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产生的情况,以应对所出现的不同的情况,此为让学生具有地图分析与研究能力的重点。在分析地图时,切忌用片面的、静止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为,地理知识中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虽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又各有各的特殊,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既要树立全局概念,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和特殊规律。例如,澳大利亚虽说位于南半球,但是它西部的气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大陆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学生把南半球或其他地区气候分布的规律搬用到澳大利亚身上,就很容易会产生错误。

2.3绘图能力

学习地理教学的基础能力之一即为绘图能力,其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应在地图教学设计与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教学地图素材的应用方面应做到精确到位,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理解与掌握地理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去进行绘图。应掌握好绘图的难易程度,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概况到细致的客观规律,有步骤的推进绘图教学。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互动交流,能够较好的提升绘图教学的成效。教师在绘图教学中调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起学生绘图的欲望,让他们愉快、主动去学习。此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积极的绘图指导,采用地球仪图示类、区域地理轮廓图、地理统计示意图等,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辅导和训练。

2.4综合读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大地图信息的传递,发挥读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表达与传递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进而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探究和合作,培养他们用图像迁移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利用图像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的习惯。

3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还是地理学习当中的既定教学目的。唯有让学生提升其读图能力,即可通过地图来学习与研究各种地理知识,并在地理学习当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较好的体现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健强. 论高中地理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 成功(教育),2013,07:45-46.

[2]赵金秀.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75.

高中生读图能力培养 篇12

关键词:读图能力,比较法,定期复习

地图,相当于地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读图,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大地的走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主要地势。从地理的教材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类图表特别多。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提高高中生的读图能力呢?本人将在本文中展开简单的探讨。

一、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可以从学生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入手,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地图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展开课堂所学内容的回顾。 当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生活环境所绘制的地图后,再进一步加深地图的难度,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地图的认知,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展地理教材上的知识教学。

二、通过各类图表比较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由于地理课程上各类图表的数量很多,要同时将其记忆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各类图表进行比较,通过每个图表突出的特点来加强学生对图表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就只需要了解到每个图表的特点就能够有效地区分这些图表,从而掌握这些图表所代表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简化记忆,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对地理课程中各种图表的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定期进行读图复习,加深学生记忆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上,我们要能够展开定期的读图复习,既可以是老师进行问题引导,让学生做出回答,也可以是分小组进行竞赛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图表的认识。而且,通过复习,老师可以掌握学生对各个图表的掌握情况,然后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增强学生薄弱的环节,提高他们读图的综合能力,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上学生的读图效率,自然就能够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成效。

上一篇:公路勘察设计理念综述下一篇:特色林业